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6年](第四集)


 2010/9/30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菁华  (第四集)  1996/9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32-04

  请掀开讲义第三面,从二十二段看起: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觉」是觉悟,也是觉察,『了』是明了。『一切法』不但包括世间法,连佛法也包括在其中,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的。世出世间法都是梦幻泡影,所谓「有相无体」,大乘经上常说的「缘起性空」,这些现象是无量因缘而生起的。性空就是它没有本质,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佛在经上用梦幻泡影来比喻。这一句末后的『响』是说的回音,如果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就有回音过来。「响」是回音,也没有自性,跟梦幻的现象相彷佛,都是说明不可得。这两句是「慧观」,就是我们以真实智慧来看世出世间法的真相。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通」是没有障碍,『达』就是明了,彻底明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的体性是空寂的,是『无我』的,这个「我」的意思是实体,没有实体,不但人无我,法也无我,这两句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那么从这个地方觉悟了,放下了,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观」,「止观」,是从「观」里面入门的,入门就是入不二法门,知道一切法不二,一切法都是「空无我」,这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诸位要晓得不二法门就是一真法界,那就超越了十法界。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这两句是说的念佛法门。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实实在在是『诸佛密藏』。「藏」就是藏的意思,藏起来了。「密」是深密,佛门里面没有秘密,佛法不讲秘密。深密,太深了,不是一般学者能够见到的,称之为「密藏」。密藏是指的念佛法门,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对於这桩事情是『究竟明了』,这不是普通菩萨能做得到的。华严会上我们看到文殊普贤「究竟明了」这桩事情,所以他们发愿往生,并且劝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

  这四句是讲修行的功夫,功夫真正得力一定与这四句相应。『诸根』是讲的六根,六根不向外面去攀缘就叫『调伏』了。眼还要攀缘色尘,耳要攀缘声尘,舌要攀缘味尘,你没调伏,为什么?六根还在造业,六根还在生烦恼,这没调伏。此地「调伏诸根」就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所讲的「都摄六根」是一个意思,「都摄六根」就是「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柔软」就轻安,就自在。烦恼是沉重的现象。烦恼轻、智慧长,「身心柔软」。『深入正慧』,入诸佛菩萨的大智慧。『无复余习』,「习」是讲习气,不但烦恼尽了,连烦恼的习气都断了,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知道没证法身之前,烦恼可以说断尽了,但是习气没有尽,还留著有很深重的习气。

  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

  这四句是讲利他。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相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脱离六道十界,因此他的言语真诚。『诚』是真诚,『谛』是谛实,实实在在,真诚实在。『深入义味』,「义」是义理,字字句句都有很深的道理,很圆满、很究竟的义理,这叫「义味」。一般人学佛虽然时间很长,但是他的疑惑未断,见异思迁,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尝到义味,我们平常讲法味,法味跟此地义味的意思很接近。他没有尝到法味,没有得到法喜,所以他犹豫不决。看到人家学这个好,也想学学,看到那个人学那个法门好,他也想去学学,这就是没有得到法味。这些菩萨不一样,不但得到义味,而且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演说正法」是度众生的手段方法,就是表演给大家看,为大家说清楚、讲明白。下面一段:

  遍游佛刹。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这一段是说菩萨入世的态度,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可见得菩萨入世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也就是所表现的生活方式跟我们没有两样,而实际上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怎么会不染?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遍游佛刹』,与大众相处要能够做到『无爱无厌』,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世间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有那么多的苦难?就是因为合你意思了,你就生贪爱心;不顺你的意思了,你就生讨厌、瞋恚心,你的麻烦就来了。菩萨跟大家接触,顺境不爱,决不贪恋,逆境也不讨厌,始终在顺逆境界里保持著清净平等,这就是他们的功夫,这是他们跟凡夫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也学会了,那我们的境界就提升了,就不是凡夫,就入佛菩萨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佛菩萨了。底下还有两句,这两句很好,『亦无希求不希求想』,换句话说,对於一切法没有得失的念头。「希求」是得,「不希求」是失,没有得失的念头。也没有『彼我』,就是人我之相,《金刚经》上这四相讲「我相,人相」,没有我相、人相的想法。更没有『违怨之想』,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起怨恨,这是一般凡夫都不能避免的,诸佛菩萨决定没有,这是我们要明了,要学习。

  於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

  这一句好懂,常常存著慈悲心,慈悲一切。

  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

  在世间,自古至今,特别是现代的社会,有些人在修学佛法当中遭遇到苦难,这个苦难一般人称为著魔了,我们常常会遇到,常常听到。我曾经遇到不少位,都是年轻同修,受过高等教育,学佛不久,二、三年就得了精神分裂症,没法子救,这是佛法里面讲著魔,世间法里面讲精神病,精神分裂。原因是什么?这些人都是很聪明的人,诸位要晓得,笨人不会得的,都是很聪明,很喜欢幻想。病从哪里来的?幻想来的。得这个病,什么人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对他也没有办法。他能不能救自己?能,只要不打妄想,过去的事情不想它,现在的事情也不想它,将来的事情也不想它,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他就恢复正常。但是难在哪里?他想不想是偏偏要想,愈想不想妄想愈多,这就是麻烦事情。果然能够什么都不想,他很快就恢复正常。所以要舍离一切分别执著才能成就无量功德。如果有分别执著,功德是不可能有的,所修积的一切都是福德,福德有,功德没有。功德,一定要清净心才能成就功德。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修的全都是福德。你要问福德跟功德差别在哪里?用这个方法很容易辨别。由此可知,大多数人一生所修的都是福德边事。如果你念佛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所修的福德自然都变成功德,一生所修到最后不能往生,所修一切功德也都变成福德。下面是: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前面两句就是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自然就不生烦恼,不但不生烦恼,连两种余习都断尽了。『二余』就是余习、习气,也就是烦恼的习气、无明的习气,这两种习气,或者说我执的习气、法执的习气,说法虽然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二余俱尽」。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底下是比喻心地的清净像『雪山』一样。佛出生在北印度,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国境,也就是喜马拉雅山的南面,所以世尊讲经说法常常用「雪山」来做比喻。这是终年积雪不会溶化的,看到这座山是一片雪白,比喻清净、干净。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地』是比喻像大地一样,大地对待一切都是平等的。你用最名贵的香水倒在地上,它也没有生欢喜心;你拉大便在地上,它也不嫌弃,它的平等。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离一切好恶,一定要用平等心,平等心要从忍辱里面才能够成就。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这是说的清净心。心地清净,你的烦恼、妄想、分别自然就少了,自然就断了。

  其心正直。论法无厌。求法不倦。】

  这是求学的态度。求学的基本条件要正知正见,这是个基本条件,所以心『正直』非常重要。大经上常说「直心是道场」,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心直、言直,中间没有委曲之相,道业才能成就,可见得「正直」非常重要,这是菩萨修学证果的第一个条件。正直之心就是菩提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菩提心,第一个就是讲直心。直心是菩提心的体,深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起用,有体当然就有用,用就是正。这个地方正直,正就是作用。对自己是深心,对别人是大悲心,这个心就正了,以这个为基础。『论法无厌」,「论」是讨论,同参道友在一起没有杂心闲话,没有这些,彼此在一起论道论法无有厌倦,这是『求法不倦』。

  淳净温和。寂定明察。】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

  这四句是日常生活真正幸福美满的境界。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这个享受?也是一般人常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淳』,淳朴、淳厚,清净、『温和』。『寂定」是讲他的心定,『明察」是讲他的智慧,具足定慧。『身心洁净,无有爱贪』,「爱贪」两个字就是指的一切烦恼,用这两个字来作代表,他没有烦恼了,「身心洁净」就没有烦恼,若有烦恼身心就不洁净。

  志愿安定。求道和正。净定安乐。】

  第一句是说他的生活有方向、有目标,第二句是讲他的行为,第三句是讲他的享受,这是很不容易,非常希有。世间法里面讲求立志,人要没有志,一生没有努力奋斗的方向与目标,那么他一生没有成就可言,学佛更不必说了。佛门虽然目标是很显著、很明确,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一个大目标虽然都知道,几个人真向这个目标走?大家不过是念念而已,谁向这个目标走?为什么不能向这个目标走?你的志愿没有安定,你还会动摇,还会受其他的诱惑。『志愿安定』,永远不受诱惑了,你一生就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怎样达到这个目标?『求道和正』,这是方法,也就是我们一生勇猛精进的原则。今天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念佛往生不退,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所以求道要以和平之心,要求正道。『净定安乐』是修道人的享受,身心清净,「志愿安定」,他怎么不快乐!这个乐是法喜充满。底下一段: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於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为心走使。有无同忧。】

  下面这一段是说的世间的忧患,这忧患从哪里来的?我们应当要觉悟,应当要回头。世间人都在竞争,竞争些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一些事。什么事不要紧?名闻利养,不要紧的事世间人拼命去竞争,这些是六道轮回的事。『於此剧恶极苦之中』,「剧恶」是造因,造作恶因,身造杀、盗、YIN;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这是剧恶,大恶。你造这个恶,果报就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是「极苦」。在这里面,他还是『勤身营务』,他干得很积极,一点都不松懈。「营」是经营,「务」是造作,拼命在造作。『为心走使』,这是什么心?贪瞋痴的心。这个身为了满足贪瞋痴而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干这个事情。『有无同忧』,「有」是你得到了,得到名闻利养怕失掉,忧患;没有得到,心里头埋怨,怨天尤人,所以得到也忧,得不到也忧,这世间人。我们要知道这个苦,苦因苦果,要从这个里头离开,脱离。下面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注意到的,应当要做到的:

  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这是儒家讲的伦常,五伦(五常),佛在经中也时常提倡,这是六道里面得人身不失人身的基本条件,如果你不能遵守,失人身之后,你就再不得人身了。如果再得人身,伦常是基本的条件。所以家人父子、兄弟朋友,应当要互相敬爱,不可以憎恚,不可以嫉妒。

  有无相通。】

  特别是指生活资财方面。我有多的,他有缺乏的,一定要帮助他;我有短缺的,他有多余的,他会帮助我,今天讲的互助合作,就是这个意思。

  无得贪惜。】

  不应该有贪心,不应该吝啬。

  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这个『色』就是我们常讲与人见面应当有笑容,这是「色」。言语柔和,满面笑容,我们佛门弥勒菩萨就代表这个意思。正规佛教道场的建筑,第一个建筑物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正当中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意思是叫你一进佛门就要想到『言色常和』。弥勒菩萨肚皮很大,那个意思代表能包容一切,所以肚有肚量能包容。『莫相违戾」。佛对我们的教诫,对我们的嘱咐。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想破』就是看破,要看破世间种种复杂的因果循环相续,这两句就是这个意思。循环相续就是永无止尽的报复。佛门里常讲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世间搞什么?就搞这个事情,永远没有休止。『虽不临时』,就是果报还没有到现前,你现在造作的因,果还没有现前,你要看破,你要想到,如果能够想到这些事情,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晓得收敛,正是常说的「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果报现前才害怕,怕也没有用处。菩萨不怕果报现前,菩萨怕造恶因,他是一个有智慧、有警觉的人,所以他知道造因可怕,不造恶因当然就没有恶果。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若曹』就是你们大家的意思。「若曹」是汉朝时候的术语,汉朝不叫你们大家,叫「若曹」。应当熟思熟虑,知道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真理,是定律,诸佛菩萨都不能改变。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自然『远离众恶,择其善者』。世间人他所以敢作恶,还继续再作恶,实在对於这个道理还是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所以他敢。学佛学了好多年还敢做坏事,什么道理?虽然学佛学了几十年,佛讲的道理他没懂。念经是一回事情,听经是一回事情,念未必念得懂,听也未必能听懂。真正听懂,真正念懂了,他敢做坏事吗?不但不敢做坏事,连一个恶念都不敢起,为什么?他知道果报太可怕了。真的能够断恶修善,就是「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这样的人即使过去造作极大的罪业,他真的回头,回头是岸,他真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了。不但把他恶的行为放下,恶的念头都放下,从此以后一个恶念不生。佛在后面说的这几句话好:

  爱欲荣华。】

  『爱』是贪爱,『欲』是欲望。这些荣华富贵假的不是真的。

  不可常保。】

  「爱欲荣华」是不是你真的能够得到?诸位要晓得一切众生一生的命运都是注定的,《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清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有荣华富贵的命是你命里头有的,命里面没有,用什么方法手段都得不到,所以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古人常讲「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费做小人」。富贵虽然是命里注定的,谁注定的?给诸位说,自己注定的,不是别人。过去生中修富贵之因,这一生得富贵之报,这因果报应。这一生如果不造富贵之因,你来生哪有富贵之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教给我们求的道理与方法,如理如法去修,果报自然现前,所以佛家所求并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佛菩萨教你修因,你自然就得果。所以要晓得世间的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无可乐者。】

  你仔细去思维你『乐』在哪里?那种「乐」实在讲是麻醉、是刺激,不是真乐,就跟现在社会上一般人服毒一样,他服毒觉得很快乐,但是几个小时过了之后是苦不堪言,享受世间荣华富贵就跟吸毒一样,诸位仔细去思维观察,你才晓得这里头没有乐趣,没有真乐。真正的乐是清净心、是平等心,那是真乐。第三十八条: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罣碍。】

  这就是真乐。第一句就是断烦恼,烦恼里面贪瞋痴慢是极重的烦恼,还有一个疑,疑是对圣教的怀疑,对於佛菩萨教诲怀疑,这是大烦恼。『拔诸爱欲』,断烦恼。『杜众恶源』,「杜」是堵塞,「恶源」是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我们远离它,一心向道。道业成就之后,『游步三界』,这句话就是说明我们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这得大自在,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活动的场所,你说这多自在!『无所罣碍』就是大自在。说明这是我们应当要求的。我们要想得这个自在,得这个真乐,那一定要远离众恶,一定要不受一切的诱惑,我们的道业才能成就,我们的希望才能够达到。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这两句是对人接物基本的态度,也是我们在前面讲的,学佛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自欺不欺人,如果真正能做到不自欺不欺人,不管修学哪个法门都会有成就。

  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此世』就是现在的社会,我们生长在现在这个社会,还能够端正心意,不肯造恶。这个『为』是造。身口意三业都不肯造恶,这个人佛称他作「大德」,大德的标准在此地。

  佛教群生。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这是佛教给我们具体断恶修善的原则。『舍五恶』,「五恶」是五戒的反面,杀、盗、YIN、妄、酒,这是因,你造作恶因,『五痛』是现世报,叫花报,现前的果报,你造五恶怎么会得到好的果报?『五烧』是来生的苦报,五烧是指地狱。如果我们能够舍五恶,不造五恶,这一生就能够得到幸福美满,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把因果事实为我们说出来了。怎样舍五恶?底下讲要『降化其意』,这个「意」里头有贪瞋痴,你要怎样降伏自己的贪瞋痴慢,这是第一步的功夫。要把自己的欲望降低,知足常乐,这是第一步。如果修行功夫更高的,能把贪瞋痴烦恼转变,转烦恼成菩提,那是「化」,「化」的功夫深。「降」的功夫浅,「降」是伏烦恼,化是断烦恼,烦恼没有了,烦恼转变成智慧了。这时候『令持五善』,「五善」就是五戒,你能够持五戒,那你就获『福德』。「福德」是果,五善是因。这一段把善恶因果的事实为我们说明了。

  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噉。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更相报偿。痛不可言。】

  这一段的意思是讲一切众生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确实是『痛不可言』。如果诸位读《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安士全书》那个注解注得很详细。文昌帝君自己叙说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那一段你就明了冤冤相报之残酷。最初结的是小怨,每一次报复都加重,不是报得恰好,都要加一点,这累世辗转就不得了,这到后来造极大的罪业,这种罪业就是发动战争杀人千万,那个罪业还得了!都是由小怨而起的。所以我们对於小怨要能够忍受,要能够忍耐。佛法常讲「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一切众生的冤要能化解,决定不能够加重。我们受了人家的冤枉,受了人家的侮辱,受了人家的毁谤,应当心平气和来处之,不要去计较,知道这是报,报到这里,好了就完了,很开心、很自在、很快乐,报完就没有了。如果你遇到这个事情,念念在心,愤恨不平,还要求报复他,那个麻烦就大了,那你要晓得你来生遇到,报复他,他下一生又来报复你,那就没完没了,这是「痛不可言」,这是六道众生的状况,也是事实真相。

  世间人民。不顺法度。】

  『法度』这一个名词里面包含著道德的观念,礼节、法律、人情世故,都在这两个字之中。「不顺法度」就是为非作歹不守法,不受约束。他所表现的:

  奢YIN骄纵。任心自恣。】

  这是我们常讲的任性。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

  这是造业。

  心口各异。】

  就是心里面想的跟口里头说的不一致,说的话很甜蜜,心里面想的非常残酷。

  机伪多端。尊卑中外。】

  『尊卑』是指家人长辈跟晚辈。『中外』是家里人跟外面的人。

  更相欺诳。】

  彼此欺骗。自己家里人也欺骗,互相欺骗。外面是朋友、亲戚邻里,也互相欺骗。

  瞋恚愚痴。欲自厚己。】

  目的是希望自己得到利益。

  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雠。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这个『前后』是讲因果,不知道今生来世,只顾眼前不想来世。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时间很短暂,来世的时间长,为什么不多为来生著想?这个话怎么解释?在六道里头唯独人道的寿命短,这是讲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人在现阶段,佛法里面讲是处於减劫。佛告诉我们,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是十岁,这个说法是一般平均年龄。计算的方法,佛说了,若是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一直加到八万四千岁,这到顶了,八万四千岁之后叫减劫,每一百年减少一岁,又减到十岁,这一个增减叫一个小劫。佛经里面常常讲「劫」,大劫、中劫、小劫,小劫是这样算法的。我们现在处在减劫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出生那个时代人寿百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世尊距离我们现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今年是三0二二年,那么三千年就减掉三十岁,现在人的平均寿命七十岁,所以人的寿命很短,不长。六道里面其他的五道,寿命都比人长,怎么不去想一想?

  天人的寿命比我们长,天有二十八层天,愈往上去,寿命愈长。往下面去,阿鼻地狱的寿命我们没法子计算。饿鬼道的寿命,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他的寿命,短命的都是千岁千千岁。你要晓得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我们人间一年,鬼道里头十二天,你说还得了!哪一道的寿命都比人道长。畜生有寿命短的没错,畜生愚痴,很不容易离畜生身。世尊当年在只树给孤独园,盖房子的时候,看到地上爬的一些蚂蚁,他看了笑起来,弟子们请教世尊,你为什么笑这些蚂蚁?佛就说了,这些蚂蚁,七尊佛过去了,还做蚂蚁。不是蚂蚁寿命那么长,蚂蚁死了投胎还做蚂蚁,生生世世做蚂蚁,七尊佛相继过世还没有离蚂蚁身,你就晓得愚痴到了极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得人身可贵,人身难得。人很容易觉悟,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其他任何一道都困难,虽然佛菩萨很慈悲去教化,不容易,所以诸佛如来示现成佛都在人道,没听说在其他道里面示现成佛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要知道珍惜,要知道在这一生当中急疾求出离,这是懂得前后因果。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

  这是讲世间富有的人,吝啬不肯布施。

  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

  这是举世间富有的人,愈是有钱的人愈吝啬。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老天爷很公平,不是富人生生世世都富,他这一生富,来生可能就到恶道去了;这一生是穷人,来生可能就做富人了,天道很公平。贫人肯布施,富人反而不肯布施,吝啬,『爱保贪重』。富人的确『心劳身苦』,他操心的多,他身很苦,身怎么很苦?他的生活很节俭。你看那个富人,你不要看他有钱,他吃的都很简单,没有一般人吃的好,为什么?他那个富贵是节省下来的。节俭固然是美德,但是他不好施,心里面忧虑的事情太多,操心的事情太多,得失心太重,一直这样过一生,到死没有一样他能带走,『无一随者』,一样都带不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善恶祸福。追命所生。】

  『追』就是追随著你,不会离开的,这就是讲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或在乐处。】

  那是你修的善因。修善因得三善道的果报,这是在『乐处』。

  或入苦毒。】

  这是讲你造恶业,造恶因一定堕三恶道,在三恶道受苦。畜生、饿鬼,『苦』,地狱『毒』,地狱是最苦的。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

  这是讲人造业,造这种业太多了。时时刻刻我们见到,我们听到,最要紧的就是自己要常常反省,我自己有没有造这个业,看到别人好,我心里生嫉妒心,毁谤他,障碍他,不知道见贤思齐。看到人家做好事,我要效法,『思慕』就是效法。不知道羡慕、效法,反而嫉妒、瞋恚、毁谤,这就错了。

  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

  这个罪业更重。『常怀盗心』,什么叫「盗心」?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手段,将别人的财物,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都是偷盗。盗里面包含的意义非常的深广,这条戒很难守。俗话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想出家,我看到是很恐怖,为什么很恐怖?怕你往阿鼻地狱走,真是所谓天堂有门你不去,地狱无门是偏偏要爬进来,那有什么办法!要晓得出了家,这一生要不了道,道业上不能成就,你出家是不是盗心来出家的?骗取一切善男信女的供养,你来享受,你这是盗心,你是盗行,这个果报很重。所以我在过去讲经也常常提到,世间吃饭,出家人这碗饭是最不好吃的,比乞丐乞食的时候都难。乞食是人家布施给你,不希望你回报。出家人,人家供养你,希望将来要得福,他不是无希望,他是有希望的。你出家,你是福田僧,我在你这里种福,我将来要得福报,如果你这个福田是假的,他种下去得不到福报,那你就是欺骗,就是偷盗,非常可怕,这一点我们要特别警惕。特别注意到出家不容易,不好随随便便就发心出家,你为什么出家?

  自古至今,出家是为两桩事。你说「我要修行」,在家修行一样;「我想成菩萨成佛」,在家成佛成菩萨多的是,这都不是出家的理由。出家的理由是弘法利生,这是出家理由。不能够讲经说法,我护持这些讲经说法的人,道场就跟学校一样,教员上课的,职员是维护道场的,你参於这个道场,你不当教员就当职员,就这两种人。所以不出来讲经说法,内护,道场工作我们要来分担。为这个而出家,不是为了修行,修行在家一样,所以这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出家真的是牺牲奉献,自己除了衣食之外,一无所求,一心一意为弘法利生。

  消散复取。】

  指骗来的这些供养用完了再想方法再去骗,这怎么得了!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

  『神明』是指执法的天地鬼神,他们「克识」是把你这些因因果果都记上了,将来跟你算帐的。这里头是两个意思,这是一个讲法。天地鬼神把你这些事情都记下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另外一个,就是你阿赖耶识里面落下这些恶的种子一定感恶报。两个讲法都讲得通。

  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

  这是要觉悟。人生活在世间,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社会独自生存,不能离开人民,必须跟一切众生互助合作,这是『相因寄生』。虽然如此,寿命短促。大家相聚在一起,人与人相遇的这个缘,佛法讲「缘」,时间很短并不长,这要警觉。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YIN佚。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这一段是讲造作贪爱邪YIN之恶。『费损家财』,这是现前的花报。『事为非法』,这是破坏伦理。『所当求者,而不肯为』,「所当求者」是正法,正法舍弃了而去行邪道。下面一段:

  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这三段跟底下四十六段,三段是连起来的。佛在此地把恶业里头YIN业摆在第一,用意很深,正是所谓「万恶YIN为首,众善孝为先」,把这个放在第一条,首恶,接著跟我们讲『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我们看现前这个社会,确实如佛所说。这些作恶多端之人,我们看到他还在享福,他生活还非常优裕,为什么没有招到恶报?佛在此地说了,他这些恶业恶行还没有受到恶报是『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他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很大,福还没有享完,今生所造的恶,恶业没有现前,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一生当中他的福报慢慢享,享完的时候,福德尽了,到寿命终的时候,他的恶报就现前了,『诸恶绕归』,一生所造的种种恶业,这个时候要算总帐,决定不能避免,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事实真相。不但口业、身业不可以造恶,起心动念更重要,更要谨慎才对。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