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4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5/8/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8-14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老师好! 我们强调「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而这一滴水必然是浇到了自己的本善之心,本善之心得以成长,得以薰习,它就会转化成所有有德行的行持出来。我们刚刚请教诸位朋友,这一个影片里面演了一个小时,其中一定有相当相当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教诲、态度、智慧在其中,不可当面错过。常常我晚上讲课,刚好白天发生了些事情,一些工作同仁都在旁,后来我晚上马上就把这些事例用出来,他们在底下表情都很惊讶。对啊,我们时时要用心去学习、去感受、去见贤思齐,你看《弟子规》的每一句你什么时候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时时在学习,在提升自己。当我们的学习是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你的日子一定会契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境界。 在这四集的影片当中给我的启示相当相当的多,在第三集当中我们看到夫子担任设计这整个礼仪的主角,他对著父母的灵前,在蜡烛的灯火之下,说了哪一句话?你们有没有记住?「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诸位朋友,你在看孔子传的时候,请问你是谁?你是谁?你会不会在看孔子传的时候,我是我,孔子是孔子,那你那些眼泪绝对掉不下来。 我每一次在讲闵子骞的故事,「亲憎我,孝方贤」,人是真正只记得别人的恩德,所谓「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人与人之间的这一些礼仪,这一些恭敬的态度,它根源於不忘别人对他的恩德。我们为什么对父母这么恭敬,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对身旁这一些叔叔、伯伯、舅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给了我们多少的鼓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又给了我们多少的祝福,我们还记得吗?我的妈妈常常说,我们小时候生病了,病得比较严重,我的叔叔都在旁边掉眼泪。诸位朋友,不能让爱我们的人,他的泪白流,我们要记住这些恩德,所谓「受人点滴,涌泉相报」。 记得在古文里面我们曾经背过一段话,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诸位朋友,你读这三篇文章有没有哭?读到这句话压力很大,不哭都不忠、不孝、不悌,假如是为了考试再怎么读都哭不出来,对啊。我在读「出师表」的时候,读到那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的眼前大放光明。我的高中三年有两次大放光明,就像这一颗被尘埃、黏土尘封已久的摩尼宝珠,突然透了一点光亮出来,不过这个光亮只闪了一二分钟,接著老师说,来,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起来,考试要考,你可以多两分,结果那个光明就不见了,对啊。教「出师表」是要把诸葛亮的忠义传递给学生,「师者,所以传道」,传做人之道,不是传考试之道。这个光亮后来暗了十年都没亮,诸位朋友,人生有几个十年? 有朋友问我,蔡老师,你推广中国文化,为什么看你都没有低潮?我还没推广中国文化以前,在教书当中,我的同学也很好奇,他们出来教一二年常常都是眉头深锁,「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看我都没有这种情绪化,他们很好奇问我。我给他们打了个比喻,今天有一亩田地已经荒耕十年,诸位朋友要注意听,因为人有太多的烦恼就来自於没有客观的了解因缘状况,那没有客观了解,自己又很心急,又很强求,又希望赶快改善,欲速怎么样?则不达。闽南话有一句一定要记住,「食紧,你就扛破碗」,「食紧,扛破碗」叫做好心行恶事。不过说实在的,假如把真相讲清楚是很残酷的,不过我们真相就在这里讲就好,出去就别这样讲,为什么?没几个人受得了。说你好心行恶事那是给你台阶下,是好心吗?还不是希望孩子赶快给我变好,我才不会气死,还不是为了自己不气不烦不痛苦,是真正为了孩子好吗?假如你这一颗心是真的,你一定会找出最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不会常常在那里懊恼,因为你懊恼的本质还在我执上,还在自私上。 那一颗急躁的根源哪?在控制的欲望,在占有的欲望,在操纵的欲望。诸位朋友,一个人要控制你,要操纵你,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不管他是要拉你去好的地方还是不好地方,你第一个动作是你给我走开,不然你去试试看。有一个人把你的背后抓一下,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把他弄开来,不管他是要把你牵到哪里你都不会先管,人是很不习惯被人家牵著鼻子走。从这里我们就要深深去思考,要帮一个人是要站在他的角度上去引导他,去影响他,而这个影响要自然一点,不可强求,不可强迫,不然你生烦恼,他也痛苦,当然这其中的拿捏,人情练达皆文章,需要历练,需要摸索,但是诸位朋友,不要怕经验不够,只要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慈悲,你的经验的积累会非常的快速,好。 你看我把真相讲出来,每一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所以这一段话只在课堂上讲,出去以后可别这么讲。因为一个妈妈担心他儿子担心半天很久了,你一见到她不只没有鼓励她,「你真是个好妈妈,对孩子这么用心」,你这个都没有先肯定她一下,马上告诉她,「你这个是坏心行恶事,你这个是控制,这是占有」,她听五分钟就要回去了,她就想走了。诸位朋友,话好不好讲?真不好讲。 「人情不可拂,需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个恕字」,要顺著他的情绪去疏导,关键在一个宽恕。我们常常为别人的事情在生气,都会讲一句话,他都那么大了连这个都不懂,有没有宽恕?没宽恕。其实我们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懂?对啊,他为什么不懂?假如有人教他,他懂了,他干嘛自作自受?谁喜欢自甘堕落?谁又想自讨苦吃?有没有这种人?他是在迷途之中不知清醒。清醒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谁拉他他都不愿回来。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不需要宽恕,因为失教都三代了,人不学不知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上一辈、上上一辈的人不懂,「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教他。你不要上完课回去,都是我爸爸妈妈害的,很多看心理学书看完就是这个结论,之后对他父母都很仇视,你看我脾气不好就是遗传你,我的情绪比较消极就是被你们影响,把责任都怎么样?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人?你看那个书害死人,我也曾经被害过,所以我很清楚,注意啦。而你看那些心理学的书会看得「哎呀,痛快,跟我想的都一样」,它是随顺你的习性、随顺你的情绪在引导你。一开始看好舒服,但是往往用了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对立、情绪冲突。而圣哲人不是这样教我们,圣哲人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看到连闵子骞被后母虐待成这样,他的念头里面有没有对人的责备?没有,这叫理智,这叫圣教。闵子骞吃亏了吗? 你看人现在用情绪、用情识在解决问题都是意气用事,对立起来,他是不对的,我是对的,在那里谁对谁错,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解决,愈搞愈糟。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我们来看看闵子骞吃了什么亏?吃亏就是占便宜,没有后母这样的境界能成就一个贤德之人吗?成就了他的道德学问,成就了他一生「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顶立於天地之间的榜样,不枉此生。再来,他这么样的一忍还成就了他家庭的什么?和乐。不然他那时候落井下石,还跟爸爸好好告她一状,把所有的旧帐,三年、五年的旧帐统统翻起来,你看他的后母是什么下场?看很多的朋友没什么反应,代表这个故事不大熟,这时候我们要讲一下。在春秋,你们不是看孔子传了吗?孔夫子有叙述了一遍,我每一次看这段眼泪都掉下来。鞭子打下去,芦花飞了出来,他的父亲非常的生气,回到家里一怒之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了。诸位朋友,你看我在讲话的时候你们好像都很专注,为什么?真感情,好文章。一个人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不是为了讲课而讲课,而是这一些教诲深深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影响了我们一生的命运,因为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不得不全心全意来供养大众。 当父亲这么愤怒之下,闵子骞完全没有想到后母对他的不好,反而是提起为他的后母著想,又为他的兄弟著想,其实也是为他的父亲著想,父亲年纪愈来愈大了,假如没有后母的照顾,生活也是很困难,你看那颗仁慈之心是时时不忘。他马上跪下去跟父亲讲,「父亲,千万别把后母赶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一句千古的名言感动了无数的人民。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一生的行持可以感动千古之人?希不希望你孩子是这样的人生?希望。让他的生命是垂范后世,永垂不朽,而这样的人生必然是从小时候读圣贤书开始,懂得培福,懂得造福,晚年自然享福。 当然,诸位朋友,你说那我现在都二三十岁了、五六十岁了,那不就来不及了?不会来不及,有开始都不会嫌晚,夫子说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你真正已经闻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这一生没有白来了。而且身命有限,慧命无穷,这个智慧的生命是不会断的,你的这一个智慧、人生的醒悟会延续到下一辈子再好好来运用,来成就。而不管我们现在年龄多大,只要你觉悟了,往后的生命都将可以发光发热。我们在《三字经》里面有提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灏几岁考上进士?八十二岁,人家还一副非常有志气、有志向要报效民族国家。「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其实人生只有一个人可以击败你,就是自己。只要你自己能自立自强,不管我们几岁闻正法都将「天生我材必有大用」。 诸位朋友,你看孔子传也好,你在读《无量寿经》也好,你就是孔子,你就是法藏比丘,你就是闵子骞,因为这些圣哲人的行持都是从他的自性流露出来,当我们遇到这个缘,自性与他的自性相应了,自性的德能我们本自具足。这一些眼泪都是真情的流露,只是我们要让这一份感动,这一份体悟,这一份明白,不是只有三十秒,而是什么?永远保持下去,当然这样的境界很好,但也不容易,必须透过长时薰修学习把烦恼伏住,你的法喜、你的正念就念念分明。待会儿我们再讨论一下学习的方法。 刚刚我们提到宽恕,对於人情的执著只要是善良的我们就不要太苛刻,要顺著她的一种情感、情绪去引导,说你为你的孩子这么著想,当妈妈的实在很用心,先给她的情绪疏通完之后,接著我们再引导,不过一定要讲求好的方法。你现在在这里烦恼对你有没有帮助?没有。对你的儿子有没有帮助?也没有。既然对任何人都没帮助那这样做好不好?那就不理智了。而且你在那里担心不只对你的孩子没有好的帮助,还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你在烦恼的时候你儿子知不知道?感受得到。他会形成一个压力,形成内疚,不过这个儿子会内疚代表善根深厚,假如善根不够深厚会变成什么?会给你顶撞,会给你忤逆。我们这样沟通,慢慢把她从情绪当中引到理智上来。情绪的疏通是症状解,把她当下的情绪稍微舒缓一下,但是智慧没有开,这个情绪是会呼之即来。我们不反对情绪疏导,但是更重要的一定要建立理智、智慧,这是根本解决问题。现在这个世间充斥的大半都是症状解而不是根本解。往往人的心理状态都是日渐恶化占多数,因为理智在经典之中,而经典没人在宣讲,现在刻不容缓是教育。可是「世人共争不急之务」,当然我们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是他没有遇好的缘把他点醒,我们就要去当这个好的缘,定位自己。 很多心理状态我们可以用一个譬喻把它疏解一下,我的同学都问我:你为什么没有情绪低潮?我说:一片荒耕十年的土地,地已经都裂开了,里面连只蚯蚓都没有。你是农夫,你要来耕作,请问你脑海里第一个步骤、第二个步骤是什么?你会不会第一个步骤把种子丢下去?对啊,你看你现在很理智,是不是?可是遇到孩子的问题不一样了,「老师,你跟我的孩子讲五分钟」,他那个说,老师跟他讲五分钟以后,他的期望是什么?回去马上帮他洗脚,马上帮他拖地,那是不可能的事,对啊。你看人的理智往往在感情很执著的时候就不在了,平常工作你看他管理公司当主管,该怎么干就怎么干都干得很好,不过遇到怨亲债主就不行,因为定功不够,理智、道理还明白不透彻。荒耕十年的地,你绝不可能想明年收割,那叫违反自然,自然是道,要道法自然才行。一定是先把土松开,然后埋一些有机肥料,开始活化它的土壤,这一定是先的工作。请问在活化土壤的时候你能看到什么结果吗?都看不到,连个植物都没长,很多人在这一段前置过程,耐性磨掉了,没效了,都没有用,该讲的都讲完了,没效,打退堂鼓,就很可惜。 要做一件事,信心最重要,你对古圣先贤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理,你有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不用回答,我们讲话都点到为止。为什么?你假如还没有到,硬是要回答我的话,对你也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人不要强人所难,随缘就好,不过还是得讲,还是得提醒。 我们对这一个土壤、对这一片田地一定是循序渐进把它改善土质,就好像先改善你们家庭的整个气氛,以备於培植这个种子的发展(的成长),也就是从你夫妻、从整个家庭的境教,环境的教育,环境的薰陶,开始改善好,再加上身教,再加上言教。言教不是碎碎念,言教是抓到机会教育点,点他几句。有一些话先讲在前头,你不要逼他,讲在前头他硬还是要依自己的意思做,那你就顺著他给他跌一跤,跌完之后他会突然感觉「哦,我妈妈讲的是真的,我爸爸讲得很正确」。当他跌完跤回来,受伤了,一进门你要怎么说?「死好了,跟你讲都不听」,你儿子走进两步就出去了,对啊。所以这都是智慧。他跌了以后心里面子放不下,但是心里想我妈妈实在很厉害,这个时候要宽恕、接纳,进来先给他擦擦伤口,然后切几盘水果给他吃,「早点去休息,不要把身体搞坏了」,让他先感到温暖,那个心就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才好说话,说话不要太急。那儿子刚失恋,一进门来你就劈里啪啦给他讲一堆,有没有效果?人要审时度势。 那我来教书是已经早就了解,就好像我是那个农夫,已经了解这一片田地都荒耕十年,我还在那边气得半死,怎么明年不给我长稻子出来!那是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来教书以前早就已经观察到整个社会状况,家庭教育缺乏,孩子的根都站不牢,哪有可能到你的手上来,两个月就变一个人,又不是孙悟空,是不是?既然客观状况了解了,接下来是我们的爱心,是我们的耐心,但求付出,莫求回馈。你常常在那里想要马上有回馈,日子一定是患得患失,当你是患得患失的时候,你能把学生教好吗?不行,为什么?因为你的情绪已经受干扰,你本来有十成的功力,你只能用三成,用五成,假如这个情绪问题没有解决,你会愈来愈恶化。听说现在忧郁症最高比例是小学老师,不知道我的讯息有没有错误,但是有几分真实,因为一个小学老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以至於他的身心健康,还有他的家庭状况,都有可能影响他的情绪。不只要面对这些学生,他还有哪些烦恼?他的孩子,他的先生,他的家庭。 所以人要能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这一些态度对我们的人生都相当关键,要时时提醒,你才稳得下来。心稳不下来,所办的事一定麻烦百出,所谓「处事大忌急躁」,最忌讳的就是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焉能治事?「何暇治事?」你何来把事情处理好?做人做事的功夫可要好好下功夫来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跟我这些同事同学就沟通这一个态度,一个人要常保很平和的心态,你才能够帮助来到你生命当中的每一个人,不然我们常常挂在口上,要普度众生,要帮助别人,那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我们常常在接触大众当中,看到一些朋友虽然身体跟我们坐在一起,其实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他很多的烦恼都写在脸上,不过我们又不好意思当面把他讲破,还是让他自己想说的时候再说,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他的方法比较好,都硬用硬撑,撑到实在是已经四肢无力了才肯问人。学问学问,要学著怎么问。学习的次第,博学、审问,「审」字就代表非常谨慎来问。第一个要找对人问,第二个,问问题不要心烦气躁,要问人问题首先把自己心静下来,理一下,不要心很烦躁然后就去找人问,自己该问什么乱七八糟,人家回答也摸不著头绪。要自己先静下来把题目理好,思绪整理好,再问。然后问要问对人,要问真正明白这个能力、这个道理的人,比方说你就不能来问我怎么煮饭,可以问我怎么煮面,因为我在海口那一个多月都是吃面,为什么?很方便,把一些菜切一切,红萝卜、马铃薯这些统统切了,咚,然后面,咚。不过吃面有一个好处,三餐都吃面可以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错吧。当然我还有一个法宝提供大家做参考,煮起来以后我就把一勺的芝麻酱,哇,好香,肚子开始饿了。后来我们中心的老师讲了一句话,他说一个人脑袋要好,记忆力要好,要多吃芝麻酱,这个推论有一点偏颇。 脑筋不是靠吃来的,要多用,就不会老年痴呆症,可是要用对地方。你用的时候都是用理智,都是循著智慧走,愈用愈灵活,假如你的脑子是随著烦恼走,愈用愈迟钝,到最后一定得老年痴呆。诸位朋友,你去观察一下,很多得老年痴呆都是年轻的时候,做生意也好,当父母也好,操心过头,之后就记忆力开始衰退,那用得太过,用得不对。我们看李炳南老师九十七岁讲课,《诗经》说什么要不要翻书?要不要?不用,《书经》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九十几岁为什么记忆力没退?要把记忆力衰退的根源找到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记忆力的杀手是什么?是人的烦恼,是人的执著。你烦恼执著愈想,内心愈郁闷,到最后,啊!不要想了,但是也止不住,到最后不只老年痴呆,还要去挂号忧郁症。把根源找到,烦恼轻,智慧长。我记忆力状态从到补习班参加师资班一直到现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都没有退,不是我有这种状态,我们在大陆几位老师,他们也都二三十岁了,在大陆我们一起研讨的老师,现在差不多有十位都在各地讲学,他们的年龄只有一个比我年轻,其他年纪都比我长,但是他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学了圣贤教诲常常用理智观照,他自己的记忆力开始成长。诸位朋友有没有信心?「有。」好。所以这个态度很重要,我们时时要以这些真理来提醒自己,不可随顺烦恼习气。 后来我走上推广中国文化的路,很多朋友也问我,你为什么心都不退?记得我那时候在学校教书已经开始教我的学生读经典,有一次我带著两本《弟子规》从高雄开车到台中,我台中有一位结拜大哥,因为他的女儿一个念二年级,一个念四年纪,都是教育的黄金时候,我就赶紧把这么好的书拿给他。一下车就在素食馆里面吃饭,还没开始吃我已经滔滔不绝的讲,你看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一个讲话的态度,却影响孩子一辈子人格健不健全。诸位朋友,你会不会说,有这么夸张吗?当他对父母讲话都不恭敬,都非常的傲慢,请问他这一辈子对谁会恭敬?没有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是违背正常,不合理。人读了这些经典,你的判断力就愈来愈强,不会被人家人云亦云就把你影响。「不敬其亲」,这是在《孝经》里面的经句,「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这个礼敬是假的。我们观察现在很多的人回到家里对父母大声小声,出去外面对人都轻声细语,为什么?因为那些都是他的客户,对他们不好,钱没得赚,这都是真相,要看清楚。 一个孩子一生恭敬心没有起来,他这一辈子能有成就,无有是处,不可能,我差一点就说,如果真的有成就,我的头给你当椅子坐。我们讲了这么笃定,请问几个人真正明白这个真相?现在的人最严重的一个心态:侥幸。我儿子真的《弟子规》这几句没做,人生就没成就吗?相信不够做出来的力度就不足,不彻底,一不彻底,前面都松了,后面能不乱吗?孟子也好,孔夫子也好,他的父母,尤其他的母亲,对这些圣教绝对不敢丝毫的打折扣,他才能教出这么杰出的孩子出来。 当我一句一句跟我结拜大哥讲,讲了差不多一二十分钟,我突然悲从中来,就哭起来了,那种情绪是根本控制不了,当然诸位不要误会,我不是很爱哭的人,都是心有所感。差不多哭了几分钟平息下来,擦擦眼泪,我的大哥说,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能讲成你这个样子,哪有讲经典可以讲成这样的。我对他解释了一下,刚刚我念到一半,突然想到,假如我在求学这十几年的过程有老师把这些道理告诉我,我的人生将少走多少弯路,少走多少冤枉路。这一辈子走冤枉路,假如只花掉、折损掉自己的时间跟精神,我不会那么痛苦,不会,但是因为走这个冤枉路的过程,说错了多少话,做错了多少事,又伤了多少爱护我们人的心。那个伤心,一支箭射过去再把它抽出来,没事了吗?血还在滴。我们一句忤逆父母的话,他这一辈子不知道会重复伤感多少次,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人生有了这样的遗憾,绝对不愿意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继续错下去,就是有这样的使命才推动我不厌其烦的去讲《弟子规》,去弘扬中国文化。 我在中学的时候,念国二遇到一位理化老师,他是教理化的,不是教文科的,他跟我们讲了一句话,「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可以没有骨气」,在我的三年国中生涯就记住这一句教诲,其他的都没记起来。我们当老师至诚的把这些教诲讲出来,孩子印象都很深,这一句话成就了我人生重要的态度。诸位朋友,不是孩子不肯学,是我们有没有教。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