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22


 2010/8/6    下载DOC文档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二集)  2005/7/2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22

  修身的功夫也是运用在五伦关系之中,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兄弟、朋友之间都应该力行「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像我们刚刚看到言语的部分,言忠信,在父子之间也要互相劝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需要「善相劝,德皆建」才行。假如父子关系当中,父母错了我们并没有去劝谏,那就是陷父母於不义,这是为人子的缺失,父子要互相劝。君臣也要互相劝,在君臣关系当中,君仁臣忠,君对部属、臣民要仁慈,臣子、下属对上司要尽忠;尽忠当中也要能指出上司的过错,这也是我们为人臣的一个本分。

  古代任何一个圣君出世大半都是因为有良臣辅佐,在他有过失的时候给予直谏、给予规劝。在君臣关系当中最明显的,唐朝唐太宗与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太宗他的政绩非常的显赫,而一个人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绝对不是因为他一个人办到,一定有众人辅佐。所以唐太宗他也不居功,他常常对魏徵讲到,我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功业,很多的功劳都是属於魏徵的。魏徵劝谏的功夫相当好,他言语的艺术很高,他对唐太宗讲到,我这一生不做忠臣,只做良臣。唐太宗听了很好奇,为什么你不做忠臣,要做良臣?魏徵回答到,因为忠臣都会掉脑袋,都会被杀,所以我不做忠臣,我做良臣就好。唐太宗听了觉得很好笑,在那里哈哈笑,突然在笑的当下,君王都很有学问的,忠臣都被谁杀了?都被暴君杀了,所以唐太宗在笑的当下说,那我假如把他杀了我就变暴君。一句话当中把自己的免死金牌拿到手,以后就敢好好的劝他。

  又有一次,唐太宗对著身旁的臣子说,他说天下的人都觉得「天子至尊」,天子是最尊贵的,「无所畏惮」,没什么好怕的,其实你们都不了解我的心声,我是「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我对上,怕没有依天道而行,上天会降罪於我,下惮,对下,我非常的恐慌,臣民这么爱护我、尊敬我,假如我没有把他们的生活照顾好,那我也对不起他们,所以唐太宗说他是「兢兢业业」,深怕「不合天意,未副人望」,他是这样的心境。当你听到一个国君这么讲话,你会怎么接话?旁边一定有人说「皇上英明」,开始拍马屁,真不简单。我们看魏徵怎么回答,魏徵对著唐太宗说,皇上,「此诚致治之要」,您刚刚这个心态就是天下能大治的关键,此诚致治之要。拍了一下马屁对不对?唐太宗很高兴,你看,魏徵也说我这个态度很正确。接著魏徵又说,「愿陛下慎终如始」,希望你这一念心到什么时候?到你把眼睛闭起来,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这才是真正的善!先肯定了他一下,但是马上又把期许、责任再加到唐太宗身上去,让他不要松懈,不要自傲。魏徵的言词确实有相当高的智慧,难怪当魏徵死的时候,唐太宗如此的伤心,他说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在魏徵走了,我这面镜子不见了。

  诸位朋友,「人无谏友,必败」,人身边没有直言不讳的朋友,那是必败无疑,因为人难免都会有看不到过失的时候,要时时有雅量接纳别人的谏言。我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个情况,突然有一个朋友过来,也见没几次面,不算很熟,他会马上跟我说:「蔡老师,我们这几次见面相处,你觉得我有什么缺点,可不可以帮我指出来?」诸位朋友,你会怎么回答?对方的情况、底细都还没摸清楚,话轻易讲又怕说错话。我就对他说到,我说一个人的过失假如还等别人讲,就慢半拍,最好是一个人时时能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有时时观照,你错了以后不会再错,不会一错再错,你会马上有警觉,话说错一句了,赶快缩回来,你会有这个警觉。而这个警觉来自於哪里?来自於你天天读经,因为天天读《弟子规》,这些教诲你时时领纳於心中,言语、行为跟它不同了,你的警觉性会很高,马上就提醒自己。所以要提升自己自我观照的能力,不能到处找到人就问「你看我有什么缺点,可不可以告诉我?」当然是要接纳别人的雅言,不过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的反省功夫。

  而唐太宗的功业绝对不单是他,也不单是魏徵帮助他,我们假如能再深入理解,就了解到都是众志成城。唐太宗身旁还有一个非常有贤德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有一次魏徵进谏得相当的激烈,唐太宗气得半死,出了朝廷往自己的寝宫走,边走边骂人,说到:「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这个老头给杀了。」他被魏徵气得实在是火冒三丈,「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刚好长孙皇后看到这一幕,不动声色,回到自己的住处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都是国家有重要庆典才穿,她穿上高贵的礼服,又走到唐太宗的面前,然后就作礼对唐太宗说到,她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正在气头上,皇后这个动作让他一头雾水,有什么好恭喜的?接著皇后就说了,「一定是有贤君、明君出世了,臣子才敢这样直言不讳」。魏徵是直言不讳,那谁是明君?谁是贤君?唐太宗一听,龙心大悦,很高兴,就笑出来了。诸位朋友,假如长孙皇后在当下不是去肯定臣子的忠诚,而是开始吹枕边风,那魏徵有没有生命危险?有!多少国君因为身旁的枕边风,让他错杀了非常多的贤臣。唐太宗的功业有著身旁诸多人的帮忙。

  我们也要回想到自己一生假如有一些成就,要时时想著这段过程,这段人生的路,多少的助力,我们不能忘了,要时时感念,时时督促自己,因为守成不易,有了事业长了傲慢,很容易就败下来,一败下来,怎么对得起一路走来支持你的人?要时时念恩,时时警惕。这是君臣当中要懂得进谏。当今天你到一个公司去,才第一个礼拜上班,一个礼拜上下来你就走到老板的面前,然后就对老板讲,说老板,我们公司有十个缺点,我把它用电脑打出来了,你好好看一下。然后老板在看的时候你又告诉他,老板,我这个人的个性特别正直,有什么话我就说什么话,绝对是对公司有益的。老板看了,我十多年的基业被你批评的一文不值,他会跟你讲,「很好,你明天不用来了」。这就是进谏也要抓住一个前题,有信任才能劝,信任不够,话语太早出来很可能就产生隔阂,要信任够才好劝。

  如何取得人家的信任?真诚心是存心,要表现出来,要有付出。那付出应该注意到什么重点?要能看到别人的需要。如何看到别人的需要?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懂得去观察。有一个岳父他下山来看女婿、看他女儿,他女婿住在大都市里面,他的女婿觉得地瓜很好吃,在大都市里也不常吃地瓜,他岳父来了,他每一顿都煮地瓜给他吃。结果吃了一个礼拜以后,这个岳父气得半死就回去了,他觉得女婿瞧不起他,我在山上已经每天都吃地瓜了,现在好不容易到大都市,你还继续煮地瓜给我吃。你看,谁错了?没错,都是一片好意,只是没有观察到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你要对症下药。很多人很会照顾人,想得非常的周到、仔细,但是朋友跟他相处觉得很不自在,觉得你烦死了,你不要再照顾我了。有没有人被这样骂过?这就是我们的付出跟他的需要不吻合,就要去找到问题,付出对了一定会赢得信任。

  然后在劝谏的过程,我们刚刚提的存心,还要再注意态度、时机、方法、耐性。诸位朋友,我们看看这一个劝人、帮人的过程,可以深刻理解到,帮助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容易,害一个人?踹一下就害他了,你看害人容易,帮人难。诸位朋友,你身旁有真心真意不断劝你、不断帮你的朋友你要好好珍惜,人生得一知己不容易,要珍惜。这是我们谈到言语规劝的部分,在父子关系用得上,在君臣关系用得上,在夫妇关系也用得上,也都是要建立好信任才好劝。假如今天你当媳妇,刚嫁到夫家去,跟夫家的信任度还不是很高,这时候要切记,要多看、多听、多付出,多付出才能信任,然后少说话。假如刚嫁过去没过几天,你马上跟你婆婆讲,婆婆,这个东西放这里不对,那个东西放那里不对,这个做法啥都不好,你跟她挑了半天。她一句话也没说,接著你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不好过了。要信任以后才好劝,我们时时要审时度势去建立彼此的信任、彼此的良性互动。这是我们提到修身言语劝谏的部分,都可以运用在五伦之中。

  接著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也就是说做事的原则都要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事绝对不能做,这是做事的原则。而做事当中其实还有很多的态度、方法要学习,我们看到第四页这个纲领所在,也不能死在这些条例、这些原则,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人生当中去把它更丰富。做事情还需要哪些方法、态度,才容易把事办好?诸位朋友,有没有去思考过?你看一个人处理事情常常都非常的完美,他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方法、态度?当你都静下来把这些思考出来,你就常常可以在教孩子当中把这个理带出来。比方《中庸》里面有提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时时要预备,要做好准备,这就是做事的一个重要态度。做事要专注、要专一,才做得好。做事要有目标,才能不断往这个目标迈进。这都是做事的成败关键。做事要循序渐进,做事要耐烦,做事要有恒心,做事的过程要时时自我鼓励、自我激励。这些都属於做事当中应有的态度、方法。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有赖我们为人师者去体会这人生点点滴滴的重点,你体会的愈多,你的学生愈有福气。

  下面接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态度,时时替人著想;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当与人相处完,有一些冲突、一些不愉快的时候,我们马上不是检讨别人,是检讨我们自己,这样就能不断在彼此的关系当中去突破、去提升。而与人相处当中还需要注意很多的态度,比方要谦虚、要宽恕、要公平、要有信用,然后要谨言慎行、要懂得交好朋友、懂得如何看人、要懂得念恩,这些都属於与人相处当中的正确态度。

  有一本书叫做《延寿药言》,这本书就针对修身、处世、接物列出很多重要的道理。比方在谦让,需要谦虚,他就收集了古今中外很多的名句都放在一起,我们时时用这些中外的智慧来自我提醒、观照,你自我修身的根基打得愈牢,你在言谈举止当中就会把这些态度、方法教给小孩。这是笃行的部分。我们回到上午所提,要教孩子孝,因为孝是德行的根本,孝开了百善皆开。我们其中提到,要知恩报恩,要从生活当中去把《弟子规》做结合,父母跟老师要密切配合来教。昨天晚上我们也提到用故事,因为小孩他的思惟模式属於具象思考,具体思考,抽象思考能力还没那么强,这时候你常常用故事引导,他的记忆深刻,我们用古今中外,用故事。这里还要包含夫妻配合,不只夫妻要配合,整个家庭教导孩子德行、教导孩子的方法要统一,原则不一样就很难教。比方婆婆跟媳妇的教法不一样,那就很累人了,我们待会再来看一下。

  教育是百年大计,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就马上立竿见影,要建立共通语言,家建立家规,班级建立班风,这样就有共通的言语,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方有个小孩她跟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很多长辈一起吃饭,她的年龄最小,只有四、五岁,她的母亲坐在她的旁边,她跟她母亲说:「妈,我要吃玉米」,叫她母亲帮她扒一半给她吃。她母亲把玉米扒下来,第一个反应是要把玉米拿给她女儿,突然要拿过去的时候想到了一幕,夹菜要先夹给谁?昨天我们在探讨孩子的问题都提到孩子很容易自私,诸位朋友,自私从哪里来的?自私是从很多生活细节慢慢形成的。我常跟家长提到,在孩子很小,两三岁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吃饭,你把菜夹起来,第一口先夹给谁吃?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很多家长马上就笑出来,他笑出来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是我把菜夹错了,他马上就晓得。你把菜夹过来,「儿子,多吃一点」,爷爷、奶奶在旁边也不甘示弱,「孙子,这一道菜也很好吃」,也帮他夹过来,孙子的菜满满的,从夹菜当中就可以知道谁的地位最高?那不就一目了然吗?孙子的地位最高。所以从夹菜当中,从很多生活的细节,小皇帝产生了,他最大。那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小皇帝的脾气都很大,所以他的脾气是家长把他成就的。

  我还曾经看到一些景象,小孙子说:「奶奶,我口渴」。奶奶听到孙子叫她,高兴得不得了,赶快毕恭毕敬去倒一杯水,然后走到孙子的面前,「乖孙子,喝一口,别噎著了」。有一位朋友跟我说到,他说:「假如你有了孙子,你就真的变孙子了;假如你有儿媳妇,你就真的变儿媳妇了」。你看这个话,含有时代意义,我们这个时代颠倒了,颠倒就在一个字,宠坏了。我曾经听过一句俚语讲的很好,在这里讲都不用解释,我在大陆讲要解释半天,「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妻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女儿难入人家的家教」,不要小看这句俚语,道尽了人生多少重要的道理,你看人生多少的烦恼都出在这句话。

  「宠猪举灶」,你看现在宠物还去做SPA,颠倒了,这个时代实在是,都不回去看父母,也没有带父母去洗SPA,带狗去洗SPA,宠子不孝。汕头有一户人家生了六个儿子,父母给他买了六栋房子,一个人一栋,都帮他们娶好老婆,他们的下场是什么?没地方住。你看,大儿子可能还有点良心,毕竟他是长子,在一个猪舍旁边盖了一个木屋给他父母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就说「告他」,叫这对夫妻去告他六个儿子。诸位朋友,要不要告?「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只要告上法庭,这个家庭很难和乐。他告赢了,六个儿子必须奉养他,十二个月除以六,每个人两个月轮流。当他到二媳妇、三媳妇那里去了,媳妇、儿子对待他的态度好不好?煮好了菜,「你赶快给我吃,我要收了,赶快吃」,还是东西拿过去,「拿去吃」,态度很不好。在这样的气氛之下生活,本来还有十年阳寿,还可以活十年,在这种环境之下,两三年就得癌症了,压力很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孩子不能宠,宠了之后毫不珍惜,对你的付出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

  「宠妻吵闹」,你太宠你的太太,她常常给你一哭二闹三上吊。当太太很会吵闹的话,这个先生会心神不宁,在公司上班一听到电话响了他都会突然打哆嗦,会不会是我老婆又打来了?这样的男人事业不可能持续兴旺下去。所以对太太也不能太宠,要有原则。「宠夫半夜爬起来哭」,你把先生宠坏了,他到外面是流连忘返,你在家里是孤枕难眠,独自哭泣,所以连先生也不能宠,也要软硬兼施。至於怎么做,你们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宠女儿难入人家的家教」,你把女儿宠坏了,脾气很大,嫁到人家家里去,一不高兴,三天两头就往娘家跑。现在这种女孩子多不多?很多。当家长看到女儿不高兴了,马上叫女儿:「来来来,回来回来,回家里来住,不要怕,爸爸给你靠」。这样不是在帮女儿,害了自己的女儿。为人太太、为人妈妈了,不能再小孩子气了,要懂得我们那几天讲了,懂得为大局著想,要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外公、外婆到我们家来,记忆当中外公、外婆到家里可能十只手指头都算的出来,很少。而每一次我外公、外婆进来了,外公都不说话,话很少,然后我的外婆就会牵著我奶奶的手,然后边走进来边跟我奶奶说,我这个女儿嘴巴不甜,我这个女儿手脚很慢,慢吞吞的,我这个女儿又哪里不好,反正就是一路上就讲我妈妈不好,讲自己女儿不好。我在旁边听了一头雾水。然后这么一坐下来,我的奶奶又说,这个媳妇好,早上都很早就起来了,哪里好、哪里好,就变成我奶奶讲。现在我长大了,觉得很有人生哲学,我的外婆很厉害,自己的女儿的不好自己讲,自己女儿的好留给婆婆讲。人情练达皆文章,不只要自己女儿的不好自己讲,更不可以护女儿的短处,这样是害她而不是帮她。

  宠了孩子他会自私,会脾气大。我们不宠他就要依循为人子之道来教,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夹菜的顺序错了,你不先夹给你自己的父母,他没有学到孝道,没有学到为人子之道,他就不会做人做事。虽然我常常都会提到夹菜的顺序,家长听了也会会心一笑。在去年我到一家幼儿园演讲,来了差不多三百个家长,一年以后我不在那里了,另外一位老师去讲课,讲课当中提到了夹菜,就问这些家长:「诸位家长,你现在菜夹对了吗?」这些家长没回答,头都低下来。明明知道夹错了,还是继续夹,那就怪不得,古圣先贤有教了。其实为什么他还是夹错?对於这个动作的严重性他还是体会不够深刻。确实,人不长期薰修,不长期听一些真实的事例,要把他那种好恶的心、那种宠爱孩子的习气打掉真不容易。当然你能够愈早依教奉行,那是对你的家庭愈好。

  这位老师她也是在大学当老师的,大学当老师,你不学《弟子规》还是不会教孩子。她本来都是习惯先拿给孩子,结果那天马上警觉到,把手收回来,开始拿给外公、拿给外婆,就开始一个一个长辈拿,她的女儿最小,最后一块放在女儿的碗上。她的女儿从位子上跳起来,对著大家说:「为什么我是最后一个?」你看,龙颜大怒,为什么我最后一个?以前都是我最先的。她的妈妈不疾不徐对著她说,「或饮食,或坐走」,她的女儿接说,「长者先,幼者后」,因为《弟子规》已经背熟了。突然她的女儿静了一下,「长者先,幼者后」,好像对,回来坐好。共通语言重要!你这个共通语言要先打好基础,不然你临时讲,他也没啥反应。

  另外有一对姐妹,年纪也还小,妹妹还没上学,姐姐上小学。有一天姐姐回来了,没多久妹妹哭哭啼啼去找妈妈,跟妈妈说:「妈,姐姐骂我」。很多家长听到「姐姐骂我」,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去骂大哥、去骂大姐。不对!教孩子还是要循著道理才行,不然长子、长女内心都有不平。这个妈妈也很冷静,就问她:「姐姐为什么骂你?」妹妹说:「因为我拿姐姐的玩具,拿姐姐的东西,没有告诉她,所以姐姐骂我」。她妈妈就开始念到《弟子规》的一段话,说「用人物」,她说「须明求」,「倘不问」,她说「即为偷」,这个小女孩念到「即为偷」,哭的更大声,说:「妈,我不要当小偷」。你看,这个共通语言就用上去了。

  不只家长跟孩子之间用上共通语言,同学跟同学之间也会用上。像幼儿园,有一个年纪比较小的小朋友先拿到玩具,另外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一看到他拿玩具,第一个念头就要过去给人家抢,这个小的朋友情急之下说:「兄道友」,另外那个大朋友说:「弟道恭」。急中生智,他们也用上了,这个也是共通语言。那我们来看生活的结合,教孝、教德行,我们每天吃饭会供养三宝、会感谢父母,这就是把感恩、孝心融摄在每天之中。我那时候教学生吃饭一定都是先念感恩词才吃,从生活去结合。「亲所好,力为具」,在这个点上我会问学生说你妈妈喜欢吃什么?能答得出来的学生并不多。我看他们想半天,当然你要先让他想半天,因为那才有对比,他想半天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我接著问一句,那你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马上从很痛苦的思考马上笑出来,当然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吃什么,妈妈都知道。这种对比之下,我就跟学生讲,你看,妈妈时时都念著你喜欢吃什么,你却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这样的态度对吗?这么不关心自己的妈妈。从生活当中去点。所以以后出去买东西,要先买妈妈喜欢吃的,不是自己喜欢吃的,要尽孝心。

  我接著就会讲一个古代的故事给他们听,这就是跟故事结合。古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蔡顺,他都拿著两个篮子去采桑椹,我会问学生,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诸位朋友,跟孩子讲课的时候你不要像念书一样,你有时候跟他一个问答之间,他就整个融入故事的情境里面,他有参与感。为什么拿两个篮子?再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再去引导都可以。其实教学是可以很放松、很自由的,学生怎么出招,你就怎么接招。因为桑椹比较成熟看起来比较黑,还不够成熟看起来比较红;黑的比较甜,红的比较酸。蔡顺因为知道妈妈喜欢吃甜的,所以放在一个篮子,另外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你看蔡顺做到「亲所好,力为具」。

  他在回家的中途遇到了盗贼,把他抓起来,结果盗贼看到他采桑椹还特别拿两个篮子就很好奇问他,你干嘛要拿两个篮子?他把他的原因,为了要让母亲吃到甜的告诉了盗贼。这群盗贼听完以后很感动,就把他放了。诸位朋友,盗贼都杀人放火,会不会感动?会,为什么会感动?因为他有良心,每个人都有良心的。那你看到恶人,是去骂他、是去批评他比较好,还是用你的德行去感化他?当然是用德行。像蔡顺,你看,他这么好的德行,连盗贼都感动。面对恶人绝对不是去攻击他,因为「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你很有可能会惹祸上身,因为他会狗急跳墙,应该用德行去感化他人。

  接著,盗贼很感动,把仓库里的米、粮食送给蔡顺,希望蔡顺拿回去奉养他的妈妈。诸位小朋友,要不要拿?盗贼送你的东西要不要拿?他是诚心诚意送给你,还送给你妈妈,要不要拿?要,好,拿回去了,刚到家里,还来不及煮饭,一坐下来,衙门里的官差来了,「张三家的花生怎么在你家?李四家的糙米怎么在你们家?来,人赃俱获,把他抓起来」,你不只不能奉养你父母,锒铛入狱关起来。因为「见得思义」,君子九思里面,见得,你要获得一个东西,一定要先思考这个东西符不符合道义,不可以乱收,不确定的东西决不能收。因为盗贼的东西都从哪里来的?都抢人家的东西来的。

  一个故事当中含摄了好几个处世做人的道理,事中有理,理中有事,理事要圆融,在讲课当中就要融入。假如你只是一直在讲道理,学生听了就打瞌睡;假如你只是讲故事就过去了,不把故事中非常重要的道理点出来,孩子的印象不深刻,他听完以后就觉得这个我听过了,那个我也听过了,不受用。讲一个故事要把这个道理点出来,甚至於这个道理点出来的时候你又马上跟你班级里面发生的事做连结,那他这个故事记得可清楚了。这是运用故事,理事做搭配,从「亲所好」,从生活、从故事让孩子去反思、去观照。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