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3


 2010/8/2    下载DOC文档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5/7/2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3

  诸位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说到智慧的积累并不容易,我们几十年人生的历练,很可能只是经典里面的几句话。这样的人生还算好,代表他还积累的是对的经验。我们来思考一下,人的一生,大多数的人,当然比例不知道多高,您觉得他的人生是摸对了,他的人生所积累的价值观、经验、智慧是正确的,比例有多高?高不高?很多人的人生会愈走愈多的懊恼、后悔。我们也常常听到中年人说「假如人生再让我重来一次,我将不会再犯这些过失」,但是人生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没有,人的一生要积累经验、智慧都不容易。

  这份难度我们的祖宗了解、清楚,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替我们设想,希望我们的人生不用再重新摸索,能够承先启后。文言文所传承的真理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最大的福分。当我听到这段话,对我的内心冲击很大,因为我以前看到文言文,看到「子曰、子曰」,很难受,很有压力。为什么有压力?第一个,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用不上,不觉得它对我的人生有什么益处。第二,为了考试,为了考试念书痛不痛快?不痛快,愈念会愈乏味。

  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考试,题目是「老气:一横春;二横夏;三横秋;四横冬」,诸位朋友,你会挑哪个答案?横秋。怎么回答这么快?这样我的程度差你太远了。我在那里选半天选不出来,记得还唱了一首歌,唱一句就点一下,「给我一杯忘情水」,唱完之后,好,二,写下去,还是错了。错了是少两分,少两分的背后是什么意思?打两下,压力大不大?我记得有一次我英文考了一百分,拿到考卷才欢喜了几秒钟,突然老师在讲台上说:下一次月考,少一分打一下。考一百分是噩梦。第二次月考我考了九十一分,被打了几下?你看我国中生涯所留下的记忆就是这些记忆,怎么会欢喜学习?怎么会向往中国文化?

  还记得有一次我的老师发了一篇作文范本,一篇文章,让我们学习,这是国中三年级的学长学姐写的,我那时候国一。这篇文章的作者叫「蔡蓉青」,她跟我同姓,她是我二姐。我二姐每次考试都第一名,每次颁奖都站在第一位,你看我这个当弟弟的有没有压力?她小时候又很爱看书,我小时候很爱玩,作文能力差得很远。所以她的文章当范本,我的老师看了这篇文章就说道,同一个家庭教出来的孩子,语文能力为什么差这么多?诸位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这句话说出去的时候就好像一把刀怎么样?当下有没有听到一滴一滴血滴下来的声音?这个血都没有止住,一直在出血,到了高中还在出血,没有信心。

  我还记得有一次月考,我的国文考了四十四分。出家人不打诳语,很多人听我讲这段,都说真的还假的!是不是为了要给我们信心,讲得比较夸张?这个成绩应该回去学校都还查得到。全班最低分是四十二分,我是倒数第二名,四十四分;没有信心。有一天上课我的老师叫著我的名字非常生气,他说:蔡礼旭,你假如上我的课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我们要了解,老师说出这样的话,这个学生也实在太过分了,有没有?上课上到老师忍无可忍说你不可以再打瞌睡,再打瞌睡我记你旷课。这绝对不是一次二次而已。

  其实心事假如不讲出来人家都不了解,我都是很用力,差一点用两枝牙签撑起来,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也很认真要听,但是一直提不起那个劲。因为没有人告诉我范仲淹的存心,没有人告诉我范仲淹家里四个孩子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哪一个兄弟要出去就换那一件出去,家里这么省,省下来的钱给谁?给所有的邻里乡党困苦的人。范仲淹的薪水养几百户人家,他的孩子非常尊敬父亲的德行,起而效法。他的后代都当大官,他的后代那颗仁慈之心与范仲淹比起来并没有逊色。

  他有一个孩子叫范纯仁,诸位朋友,取这个「纯仁」我们就可以理解到范仲淹对於他孩子的那份期许,期许他做个什么样的人?时时都是纯一的仁厚,时时不忘替人著想。有一次范仲淹交代他的二儿子范纯仁,把五百斗的麦子运回老家,在运送的过程,还有他们的船,运送路途当中遇到父亲的一个老朋友,也是他的长辈,这位长者说到家里的困苦,父母还无法安葬好,自己的子女很多婚姻的事情都还办不好,因为家里很难过。范纯仁听完之后,把五百斗麦子卖掉,五百斗卖掉以后钱还不够,后来他把船也卖了,勉强解决了这位长者的家庭问题。

  范纯仁回去跟他父亲交差,两个父子对坐在桌前,当范纯仁跟父亲讲到:父亲,我遇到这个长者他家里有困难,我把五百斗麦子卖了,但是钱还不够。范仲淹看著儿子说:假如不够,那你就把船也卖了。范纯仁跟他的父亲讲:父亲,我已经卖了。你看,父子同是一颗仁厚之心,诸位朋友,吃亏了吗?吃亏是福,这一颗仁厚之心历经了千年不衰。二00二年全球华人在山东曲阜一起读诵中国的经典,邀请范仲淹的嫡传子孙来做贵宾,当范氏子孙走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阳楼记」。当我听到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灵他也会非常欣慰,他的人生走对了,他的榜样做对了,他的家风可以千年不衰。

  诸位朋友,您的家风要承传多久?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举手。诸位朋友,我们假如每天是活一天算一天,请问我们的子孙会活成什么样子?假如你是活一天算一天,教出来的子孙不只不是活一天算一天,是每天吃你的粮草,吃你的福分,他不干活。因为你没有教他面对人生的态度,因为他所学到的是物质的享受,当给予他物质享受愈多,他会愈视为理所当然,他对人生没有承担。当你的气魄是我的家风要千年不衰,你这一份正气所教出来的后代,绝对不一样。

  范纯仁后来也当到宰相,在他当地方官的时候,有一次地方干旱,人民没有粮食可以吃,情况很危急。每次要打开粮仓都必须要有中央、必须要有朝廷的指示才能开,擅自开粮仓是要伏国法,是犯罪的。在这个当下考验范纯仁的存心,是要救人民的性命,还是要保自己的官位?当然他二话不说,把粮仓打开救济灾民。在朝廷当中,政治圈里面比较复杂,这个消息传到了朝廷,就开始有人进谗言,朝廷派官来查这件事,看看粮仓的米是不是减少了。朝廷的官员还没到达范纯仁当官的地点,人民已经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人民感范纯仁的恩德,日夜扛著米粮放入粮仓之内,朝廷官员到了一看,米粮不只没有减少,还增加。这是仁慈的存心,这是可以承传千年的家风。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没有问我你的家风要承传多久?他假如这么一问,我相信我的人生当下不一样,你相信吗?我不是没有那份气魄,我们是没有缘分点燃。我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去扫墓,当我跪在我曾祖母的坟前,我仰起头来一看,看到我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一位;我爸爸是长子,我爷爷也是长子,所以我是长曾孙,我们那一代我的辈分最高。当我看到墓碑上第一个名字是我,对我的内心有没有影响?有!我时时要警惕自己,要当我所有堂弟、所有这些堂妹的榜样,有了这一份存心,我的人生态度就相当不一样。

  假如高中的时候老师又教我学习范仲淹的存心可以承传家风千年不衰,我可能那时候就把《范仲淹传》拿来看了,我等不及了。但是老师没有这样教,老师教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背起来,考试会考,两分。年轻人是最容易热血沸腾,最容易点燃那一份气慨,没有被点燃。「人之初,性本善」,我记得在高中三年的岁月当中,曾经念到两句话的时候我的眼前突然一片光明,第一句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句就是孔明的《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奇怪,莫名的感动,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份感动没有人继续引导、点燃。

  后来在好几年前,我看了一部连续剧叫「三国演义」,当我看到孔明那一份忧国忧民的心,当他身体已经非常的孱弱了,他依然拿著笔要把他的经验、智慧传递下去,在那里抖著笔杆,撑著那一条快要熄灭的生命,我边看,泪水止不住的流。又看到孔明居住的营帐外挂著两行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这一份忠心,在我看完电视剧以后深深的印在心上。

  到海南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确实没有时间想问题,因为每天该干的事都干不完。杨老师常常开玩笑,因为她前年九月带我到海口,她说我到海口,因为一个礼拜左右我们一起去山东曲阜拜孔老夫子,中国文化折中於夫子,夫子的功劳最大,既然要推展中国文化,那当然要先礼拜孔夫子,也求夫子在冥冥当中庇荫。去了以后非常的感伤,我们去参观孔林、孔府、孔庙,在参观三孔的过程,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本来很欣慰这么多人来,又听著解说员左一句封建,右一句封建,都在批判中国文化,我们愈听愈心急,这么好弘扬中国文化的地方、场合,却是在批判文化,却是在误解文化。不能怪他们,因为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国文化的精神没有人宣讲。我们看了很急,假如有机会能够把所有这些在引导大家参观孔庙的解说员好好的上几堂课,相信情况会大有转变。

  看完三孔以后,我们又到了周公庙,真正尊敬夫子的人也同样会感受到周公的伟大。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夫子说他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是不是退步了?因为他尊崇周公的德行,时时想著要以他为榜样。到了周公庙我们的感触更强烈,一个人也没有,而且周公庙很多的树都有一点倾倒下来,也没人整理。三孔门庭若市,周公庙空无一人,请问去参观孔庙的人是为了要深入中国文化吗?是不是?不是,我们要看到真相。

  看著几百块赞颂孔子德行的墓碑统统摔坏了,只有两块没摔坏,其中有一块我记忆很深,是康熙皇帝赐的,这个碑高度应该超过十公尺,非常的庄严,很巨大,因为红卫兵人再多,抬不动,推不倒,才幸免於难,不然很可能全军覆没。他们不是为了要深入中国文化才去三孔,是为了什么?为了茶余饭后当朋友问你,你有没有去过三孔?你假如说没有,他觉得你怎么这么丢脸,连三孔都没去过。很怕别人问你,你觉得不好意思,都是为了告诉别人这些地方我去过才去。

  我们以前常说出去旅游叫上车睡觉,下车怎么样?你们没听过?你们的水准比我高太多了,我都听到「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买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中国人旅游的目的在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寓教於乐,要去观察风土民情,向他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是这样的态度。看到这些情景非常的伤感。杨老师就对我讲,她说我不能陪你回海口了,我必须留在北京创立一个中国文化网站,这个网站能突破时空,能让全球有心於深入中国文化的人有一个学习的平台,这件事不能等,你自己回海口去。

  杨老师的网站,诸位朋友你猜猜看,多久成立起来?一个礼拜,把这个意念发出去以后,一个礼拜之内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在北京有一个老板护持杨老师创立了这个文化网站,这个老板看到创立只花了一个礼拜,频频摇头,他说我找一个可以用的人,找半天连一个都找不到,杨老师要创立网站,一下子四、五个关键人物都到齐了。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发的这一颗是真实利益众人的心,很多的助力当下就会感应,我们要相信「得道者多助」,这是在北京的情景。

  当杨老师告诉我「你自个儿回去吧」,诸位朋友,假如你是当事人,当下你的脑子里面会出现什么东西?我以前的个性是比较优柔寡断,比较拿不定主意,想东想西的,所以都吃不胖,是学了中国文化以后,真正了解到人要活在理智当中,人生才能愈走愈有意义、愈踏实。我们对於圣贤的智慧很有信心,把我以前所有的烦恼习气放下,人生以圣贤经典为剧本,把它演出来。在演的过程当中突然明白,这每一个句子不是孟子的话、不是孔子的话,是你真心里面的善良、真心里面的智慧,只是透过孟子、孔子古圣先贤的嘴巴讲出来,当你真正自己做到了,内心非常的痛快、喜悦,当你真正做出来了,内心会有一种呐喊,做人就是这样才有味道,才痛快。

  在杨老师叫我自己回海口的当下,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要有百折不挠的气节,要能扛起责任,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时时要以仁厚之心去处世待人,因为当我们这一颗仁厚之心能落实在生活处世待人,将能唤醒他人的仁慈之心,因为你爱人,人爱你,当人爱你的时候他也同时提起了仁厚之心。当人不提起仁厚之心,严不严重?只有一念,严重吗?

  人不起仁厚之心,必起自私自利之心,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人的仁慈之心没有被点燃,所唤起的都是自私自利,孟夫子说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人的念头都是自私自利的时候,这个国家会怎么样?会动荡。我在下面加了一句话,「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家庭里面父子相争、兄弟相争。现在家庭告上法庭的多不多?愈来愈多,父杀子,子杀父,根源是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加重了就贪心,贪心得不到东西就瞋恨、就发怒,就斗争、战争,愈演愈烈。一念的存心对世界影响甚大。而当一个人把仁厚之心演出来,他身旁的人看到他会起惭愧心,会收歛。

  为什么现在社会风气败坏得那么快?没有好榜样可以看,很多的人做错误的事情肆无忌惮,因为在他的心中都想著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他不觉得惭愧。当他真正看到身旁有一个范仲淹、有一个包公,他当下会不会收歛?铁定收歛,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存心对整个社会影响面很大,所以不亦重乎,不可小看自己的影响。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要移风易俗,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效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教育工作是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从事教育、从事教化工作又能持续数十年而不退,才显得他的可贵,才显出他那一份仁慈之心。这句话在孔明的人生态度当中也出现了,「死而后已」。

  后来我自己一个人在海口发展,发展得也很顺利,顺利的原因我们刚刚也讨论过了,「德不孤,必有邻」。杨老师常常开玩笑,她说我把他丢到海口,让他自生自灭。有自生,幸好没有自灭。一年之后老师给了我一个信封,上面写了一句话,她说「蔡老师,你辛苦了」,突然孔明那句话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老师对我的照顾,点点滴滴暂且不论,光是杨老师这一份知遇之恩,相信一个年轻人才三十岁,她能够放我负责一件这么重大的事情,假如做得不好,她的信誉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於老师这份知遇之恩,我只有全心全意去做。而在全心全意做的过程,谁得的利益最大?我自己得的利益最大,我的成长、我的历练,在这一年多来快速提升。

  我给朋友讲了三句话,最后一句话就是「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这一份承担是甜美的。记得在高中时候读到《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诸位朋友,背得出来吗?应该很多人背得出来,因为你们都考过试,「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在高中时候念了这段话,内心有一个想法,我这一辈子(音档中断)说不定还在课程当中数落几句圣贤人,有没有可能?你去调查看看,我很喜欢干这种事,去问问那些中文系出来的,你要不要当中文老师?你要不要传承文化?很少人有坚定的信念要做这件事,他感受不到喜悦在哪。对!这一份精神我们都不了解,下面就断了。

  初中时候觉得不想做圣贤,当我在海口这段时间感受到什么叫披星戴月,以前是背个句子,突然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感受到,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大半在上课,下了课都已经十点左右,再跟家长沟通一下,回到家都十一点左右。有时候还骑著脚踏车运动运动,因为没时间运动。一堂课一堂课上下来,我们成长了,一堂课一堂课上下来,深深感受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境,而他们苦无方法的困窘,我们渐渐能够感同身受。看著很多的家长,孩子十多岁了,孩子那么样的叛逆、忤逆,他们是度日如年,不断唤醒我们的使命感,我们的「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心,时时鞭策自己要把圣贤的智慧能够真正去领受,能够真正利益所有来听课的人。不是我们在成就别人,是每一个人的恭敬、每一个人向学之心在鞭策著我。

  当看到这么多的人需要中国的文化教育,圣贤教诲,我突然又想起了孟夫子这一段话,明白了「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什么要提升他不会的能力?因为当我们想帮助一个人,也看到了他的需要在哪,而我们却缺乏这一方面的能力。你看到一个人快要溺水,将要溺毙了,而那个时候你才醒觉到我不会游泳,假如我会游泳,一条生命将不会在我眼前消失。人生身累不苦,身累睡个七个小时,隔天又是神采奕奕,最怕的是心累。心为什么累?看著身旁这么多亲友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我们却没有智慧解决他们的问题,每天只能面面相觑,互相感叹人生的痛苦,那种心累,睡觉都补不回来。

  这些考验、这些历练,都在补我不足之处,深深感受到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当你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一定要做,而我们却没有能力去做!当这些重要的事情,我们有能力去做,纵使宵衣旰食,纵使忙到身体很疲惫,内心有什么感觉?踏实!这一年多来我不知道什么叫失眠,每一天躺下去睡觉很安心,因为这一天没有白过,终於有做一点利益别人的事,都是一觉到天亮。我在这一段《孟子》的教诲当中批了一个横批,叫做「甘之如贻」。这一份历练只会让我们感受到喜悦、成长、快乐,只要看到孩子进步了,老师提升了,家长懂得教育孩子,那一份辛苦早就已经抛到九霄云外。

  文言文所承传下来的经典,确实是老祖宗给我们最大的恩泽,在读书的过程当中,这一份恩德没有被告知,我们生不起这一份感恩,这一份缅怀。当师长把这个真相说出来以后,我掉了几滴眼泪,因为以前看到经典、看到圣贤教诲都是逃避、都是怠慢,甚至於是把它丢到垃圾筒,不愿意拿出来。人最大的折福就是忘恩负义,这一份恩不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的恩,这一份祖宗的恩,那是融入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多少人在历史的长流当中,做出了「动而世为天下道,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的风范。多少圣哲人挑灯夜读,把他的智慧一字一句写下来,我们不能让他们的血汗白流。

  带著一份深深的惭愧,我重新打开经典开始学习,突然感觉跟圣贤的教诲距离从很远的地方突然拉得很近,读起来格外的亲切。诸位朋友,就只是这么一念的转变,却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这一份感受我也体会到,一切法从心想生,所有的障碍不在外,在哪里?在你的心中。你把它预设立场,把它当作困难,这个障碍就架在你的眼前;当你的这个念头转了,是非常的珍惜,是拳拳服膺,读一句就把这一句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态度,经典就跟你形影不离了。所以一切法都是心所产生,只要我们这个心念一转,往后学习经典就不困难。

  学习经典所记载的东西,它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那是理智。有了理智才懂得是非善恶、利弊邪正,才有判断力,有了判断力才能下对人生的抉择。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下对了抉择,方向才对;方向不对,纵使再努力,还是徒劳无功。诸位朋友,我们的人生几十年,回顾一下,抉择对多,还是抉择错多?根源在我们有没有建立起人生的理智、人生的智慧。今天我们思考一下,人生需要哪些抉择?从抉择当中你就可以了解人生应该具备哪些智慧,才能下对抉择。今天回去想一下,我们明天再讨论。好,今天的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