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集)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集) 2007/2/7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30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昨天讲到了每一个我们在家庭,以至於在团体公司当中的角色,都应该要尽到本分,这样人生才能圆满,人生也才能无愧无悔。所以昨天提到「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我们可以感受得到,确实父母很用心在教导孩子,但是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孩子懂事,孩子很乖巧。为什么费了那么多的气力,但得到的结果也不尽人意?最主要这个慈爱要有智慧相辅相成才好。假如没有智慧,那个爱会变成宠爱、变成溺爱。所以教育孩子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他那一颗善心。我们当父母的、当老师的有没有时时在观察孩子的孝心起了没有?这才是抓到教育的根本。孩子的善心起了没有?爱心起了没有?度量起了没有?假如他心胸狭窄,那他这辈子铁定吃不完的苦头,他容不了人,人家也容不了他。所以教育孩子要从他最细微的心念下手才对。 很多老祖宗的教诲,都是回归到根本的心性上,所以说到量大福大。你看绝对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不求自己的孩子福分大,到哪去求?还求风水,是吧?求一大堆东西,但是那求到的都是枝末,甚至於是适得其反。他不了解到风水的根源在心地上。林则徐先生非常的慈爱我们这些后学、这些后代,所以把他人生归纳十个宝贵经验,而且这十个经验都是把人生的根本找到了,归纳成「十无益」。假如人生的努力错了方向,那真的是徒劳无功,没有任何的帮助。 第一条叫「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今天连父母都不孝了,那根本就没有依照这些神圣的教诲去做,没有依照神圣教诲做,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真实的福分。因为福田还是靠自己的这颗心去耕耘的,而福田当中首要的就是恩田。恩莫大於父母之恩,连父母的恩都不去回报,那根本就无福可言。而且我们感受感受,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我们会尊重他吗?那不可能的。人同此心,都可以感觉得到,不孝的人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以至於父母有过失了,绝对不在他人的面前讲,一定是不言家丑,所谓「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对父母的过失,我们绝对不宣扬,然后非常用心的去规劝父母,所谓「怡吾色,柔吾声」,这样的态度。那父子,父母跟子女之间的这分缘分,只要我们为人子非常的至诚,一定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可以把父母的过失能够规劝到正确的路上来。我们从历史上都可以看得到,像大舜他的父母对他都到了看他不顺眼,都要伤害他的情况,但是他还是一分至孝,感动了他的父母,也感动了天下的人。天下的人一看到大舜的风范都说,连大舜这样都懂得行孝,那我们还有不孝的理由吗?包含我们昨天提到闵子骞的故事,那都是至孝的表现。 我们今天听闻大乘佛法,听闻中国文化,那我们尽这分孝要尽到「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是要帮助父母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有这样的心境。那要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唯有佛法、唯有正法才能够做得到;所有外在的这些财富地位,都完全帮不上忙。所以一定要让父母能够学佛。父母如何学佛?那就看我们如何表现。我们表现得非常的至孝,父母感动了,他会对正法产生高度的信心。所以依教奉行,让父母生大欢喜,这都是尽孝,尽彻底的孝道。假如我们学了以后,改变的很快,父母离我们最亲近,感觉得最直接。所以我们修学的人,假如父母不能感动,那我们要惭愧反省,所谓德未修,感未至。任何神圣的教诲,一定是从孝顺父母开始做。所以这第一条是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第二是「兄弟不和,交友无益」,第三是「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第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第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包含做人做事、读书都在其中;「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不爱惜自己的元气,纵使吃得再好,还吃很多名贵的药也没有用;「时运不济」,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时节因缘,假如时节因缘还没到,强求也只是徒增痛苦,「妄求无益」,不要去强求;第九、「YIN恶肆欲,阴骘无益」,这YIN恶肆欲都算是很严重的习气习染,假如这些习染不去除的话,纵使祖宗积了很多阴德,那一下子都会败光掉;还有一个是「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幸好都想起来。有时候,我们快要想不起来的时候,不可以紧张;一紧张,全脑中一片空白,这时候就要怎么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十无益,我们首先观察自己的人生,我们今天为什么福分不够?头一条,父母不孝的人,不可能有福的,甚至是天天在折福。所以人生根本从这个孝开始。再来,「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我们今天为什么都交不到知心的朋友?因为我们在家里面对最亲近的兄弟姐妹,都提不起那分关怀、提不起那分道义,怎么可能离开家门之后,会懂得处处替人著想、处处讲道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从家庭就观察的出来,从他对父母、对兄弟姐妹的态度。假如我们今天到一个朋友的家里面去,看到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直呼名号,没有称哥哥、姐姐,当我们处在其中的时候,感觉舒不舒服?这个时候,他的恭敬心有没有?连对自己兄弟姐妹都是这个态度,那他的恭敬心去哪找?所以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惯都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 其实要观察一个朋友,登门拜访最好。我们现在看看交朋友、找对象,有没有登门拜访的?甚至於男女要结婚了,第一次见面就是来提亲,有没有?那真是夸张到极点了,把一生人生大事当玩笑看。所以真的,我们闽南话那一句「选田要捡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娌」。这都有源头的,这个女儿懂不懂事,那要看她父母怎么教!先看看她妈妈是不是个好媳妇。所以这是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不只交一个朋友要主动到他们家去看,甚至於是这个朋友跟我们有交情了,我们主动到他们家去给他的父母看,这样有没有道理?这叫无畏布施。因为他的孩子跟我们在交朋友,那他可能在生活当中会跟他母亲提到:我某某朋友怎么样。当父母觉得我的儿子现在跟这个朋友关系挺密切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会不会影响我儿子走到不好的路?人家的父母会不会有这个罣碍?会!我以前高中跟一个同学很好,我念的是雄中,是男校,结果好到他妈妈说:最近好像同XING恋比较多。她也会罣碍,是不是我儿子会不会这样子?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让人家的父母安心,这也是无畏布施。 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没有让朋友,甚至让他的家人生烦恼?我们这颗心要柔软。所以主动去跟他们的家人认识熟悉,那他们就很放心,孩子交的这个朋友值得信任。他们都一起在学佛,在共修、共学。这个孩子纵使离开家乡到外面去发展,他也比较放心。因为出外靠朋友,是吧?当我们自己在看自己的人生,跟兄弟姐妹都处不好,那我们交不到好朋友,就怪不得人,要自我反省。从对自己的家人开始做起。 第三条是「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真正人的福分都是从这颗心地开始的,风水是所以然,一个家庭为什么会有好的风水?因为他的心地善良,那个叫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有福气的人一居住之后,这整个风水都会变。我们打一个我们最切身的情况,比方今天到学校去了,刚去报到,这宿舍二、三个月没人住。这时候一进去,心地善良又很爱干净的人,一下子就会把这个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你看它的风水变了没有?变了。但是不爱干净的人住进去,那还是变成猪窝。每个人走进去了,有没有感觉风水不好?觉得坐在那里如坐针毡,有没有?那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身心当然受影响!可是问题是谁造成的?我们的心造成的,我们懒惰的态度造成的。 今天这个公司风水很不好,人心都很险恶,那个还是心造成的。其实,说实在的,我们进到一个人的家庭,或者进到一个公司里面,有没有感觉到这里面的磁场?有没有?有!那磁场从哪里来的?从每个人的心念来的。所以改风水最重要先改心才对!当我们走到这个家庭团体里面,他们都很亲切、很热忱,对人很会著想,那感觉进去了觉得很容易就融成一片。 曾经我们听到一个故事,就是有个风水专家,刚好经过一个地方,他已经长途跋涉了,都没有水喝,所以渴得不得了。他就走了很远,终於看到一户人家,赶紧给他们敲门要水喝。结果一个老太太出来了,然后就赶紧进去端了一杯水出来,端的水是热水,他已经很渴了,本来想喝一杯清凉,结果端出来是热水;不只是热水,在这杯热水上面还洒了一些米糠(稻谷的壳就洒下去)。当这风水先生把这杯水端过来,正准备喝的时候,又烫又得这样「呼呼」,这样吹一吹才喝得到一小口。所以他很生气,我跟你要一杯水,走那么远那么渴,你还给我用热水,让我都不能大快朵颐,一下子喝下去,还给我用米糠,吹半天。所以他瞋恚心起来了,坏念头也起来。因为他看到这户人家办丧事,有个棺木在那里,可能是这老太太的先生刚好寿终正寝。所以他就说到:我是看风水的,我帮你们找一块好的风水地。结果老太太很纯朴,全家人都很高兴,就把老人就葬在那块地上。结果他找的就是断子绝孙的地。 安葬当天,安葬完之后就倾盆大雨,下了一场大雨,结果这个墓后面的山崩掉了。那个山崩下来之后,刚好就崩到了这墓的后面,所以他们的墓就是有靠山。我们一般风水很好,都是背山,墓前面有一条河流,那好风水。那一场大雨下下来,那个山崩下来就变成这个墓的后山。因为雨下得太大了,所以前面也变成一条溪流。所以后来就变成好风水。 这个风水师过了几年之后,刚好又经这个地方,想来看看这户人家变成什么样子。结果一打开门,整个感觉这一家怎么愈来愈兴旺?就很纳闷!然后就请教那个老太太。因为那个老太太,还有全家人看到他来了,高兴的不得了,都把他奉成上宾,这个风水这么好,我们一下子就发达起来。他请教这个老太太什么?你们当初端那一杯水给我,为什么要端热水,上面还要加一些米糠,让我喝得很不方便?结果老太太说:你长途跋涉,那个气都还没喘过来,假如喝冰水、喝冷水,一下呛到了,内伤就不得了,怕你会呛到,所以要喝温水。而且又怕你喝得太急、太快,所以洒一些米糠下去,你会吹一下吹一下,一口一口慢慢的喝。这都是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 所以该有的福分,一定能够得的到。听说景气愈不好,算命的人愈多。算到最后,我们也没有比较有福报,谁比较有福报?算命的人荷包比较饱。所以真明理的人都清楚到,「但行好事」,好好的去利益他人,去敦伦尽分,自然福报就会来了,「莫问前程」。这是林则徐先生讲到的。其实这每一句都可以安我们的心地。人不明理,汲汲营求,忙得头昏脑胀,到底对人生有没有帮助?所以都要从做人的根本来求人生的福慧。 下面两句是读书,「行止不端,读书无益」,我们不要只看到孩子的学历愈来愈高,问题是他的心地、他的举手投足的行为到底有没有跟德行相应?我们心太粗,因为只把孩子的一生只看在有高学历就好了。其实这是太狭隘了。现在的社会,学历比三十年前,那不知道要高多少。现在一个台风来,这广告牌掉下来都会砸到一个硕士还是一个博士,多到这个程度了。但是现在的家庭,以至於个人是愈来愈幸福吗?其实不然。所以人生不能看得那么狭隘。人生除了学历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德行,是他整个生活的能力才对。所以父母有远见,看得深远,这是孩子的福分,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 有位老师他就刚好接一个班,结果学生打电话来问他事情,学生在电话那一头说到:请问某某某在吗?这个老师一听很难受,学生都已经五、六年级了,居然称呼他的时候,连「老师」都没有加,就某某某在吗。这个小小的事情告诉我们,孩子的恭敬心到这么大年纪了都没有长,这是很严肃的事。孩子连对老师都提不起恭敬的态度,那请问他走到社会去,他怎么对人恭敬?所以教育没有小事。从心地上看,事情是没有大跟小。所以这个恭敬的心、负责任的心,我们的孩子长了没有?他没有恭敬、他没有负责任的态度,他的行止都不端正了。 这个老师接了这通电话很难受,要怪谁?假如我们从源头来找,怪谁?怪家庭教育没有教。你看,假如这个孩子父母亲发现了,怎么连老师都没有尊重,没有这个恭敬的称谓,马上训斥他,这个孩子会不会反弹?他会不高兴。其实教孩子最好的时候,就是他一二岁、二三岁那个时候,正在对电话好奇的时候。那我们每一次接电话那种恭敬的态度,不就传给孩子了吗?教育为什么这么辛苦?因为该教的时候没教,等他的傲慢心起来了,不恭敬的心起来了,然后再来扭转,然后又很急,要他马上改。所以往往都会发生这种抵触、冲突,就在这里。 孩子那些处事待人的那种态度,往往都是在五六岁以前形成。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在哪里?父母往往假如都去工作了,那该教的时候都没有教。为什么说「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母亲陪在身旁,很多孩子正确的行为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母亲的一举一动又是潜移默化。所以希望我们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那真的孩子还是要自己教好。所以人生的智慧就在这个取舍上,取舍对了,人生才能走得无怨无悔。当我们真正赚到钱了,但是孩子管不了,那时候对人生会无限的感叹。 这位老师看到学生这样,我们当老师也有责任,他五六年级了都还不会恭敬的称呼老师,那代表前面五年的老师有没有教?是!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当老师的深思。我们当了小学老师,没有教恭敬、没有教孝心,我们整个脑子里在那里赶进度,都是这些东西。当一个老师脑子里都是赶进度,请问他的心能柔软吗?请问他能时时观照得到孩子现在需要引导人生态度吗?每天都在赶场的话,那老师的心很浮躁,孩子的心、学生的心也很浮躁。所以整个社会都这么浮躁,他真的都不知道要走向什么路去了,每天忙忙碌碌。所以当父母、当老师的要静下来,不要人家都往那走了,我们也拼命的往那里走,那个路是什么路?都是急功近利的路。 听说现在有的父母带孩子学习,礼拜一到礼拜天每天都有,学英文,学什么?我现在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了。学电脑、学跳舞、学下棋,一堆!每天排得满满的,孩子喘不过气来。所以我们那时候教书都已经有一个现象,学生怕放假,为什么怕放假?因为放假比礼拜一到礼拜五更累,排得更满;在学校的话,老师还和蔼可亲,他还能喘喘气。曾经有个女孩学钢琴,得名,所以记者就问她:你都得了这么大的奖,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事?结果那个女孩说:我最想把我的钢琴给砸了。所以那记者接不下去了。你看看,我们只看到这个孩子得名了,父母只看到,看不看到她的内心现在是什么状态?所以欲令智迷,父母就是被虚荣心这个欲望给障住了,完全感受不到孩子的心灵到底是往哪里在走。所以这样的孩子生活被逼的喘不过气来,他对父母都有怨恨。 一个孩子对父母都有怨恨,纵使他拥有再多的才艺、再高的学历,他能幸福吗?那不可能幸福。很多家长又说,但是学历、才艺还是要有。其实一个人孝心有了,要学这些东西不难。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真正归功於是我父亲那一辈的人,他们也很有才华,学什么都很认真、很踏实。他们都是因为有孝心,做人很厚道,才创造了这么多我们台湾发展出来的这些成就。现在我们这一辈的学了一大堆才艺,那看看我们能创什么出来?所以还是得看孩子的心地才对。那要让孩子心地上有很多重要的心态都要建立起来,孝心,还有爱心、还有负责任的心。你看,我们现在的孩子责任心够不够?当他在家里的时候,对家里所有事情都视若无睹,我们还期望这个孩子以后会有成就吗?那真的是痴人说梦。哪个成功的人不具备责任心?所以责任心一定要训练。 从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所以首先什么?早起的习惯。让他对自己生活负责,从一天开始。所以《弟子规》说「朝起早,夜眠迟」,从早起。所以曾文正公,曾国藩先生也说「做人从早起起」。第一个,他自己早起,那是他对自己生活负责;再来,他能早起,他不懒散、不懒惰。我曾经住在佛寺里面,早上三四点要起来敬茶、点香,那时候的日子觉得好像变长了。因为每天早上干了一堆事了,然后表一拿起来看,怎么才七点多?好像突然一天变长了。确实早起有很多的好处,早起的时候空气也特别好。 现在的孩子早上都怎么起来?不都是父母叫醒的。而且父母叫醒的时候,还不只叫一次,还叫了三次、五次,叫到最后,孩子不高兴了,还给父母发脾气。你看又不负责任,又增长他这种瞋恨心。那应该是他自己负责才对。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起的晚了一点,然后在那里梳洗的时候,又在那里磨蹭,他妈妈按兵不动,让他自己搞。后来去了以后,迟到了,母亲就想他的老师会教训他,会批评他。所以母亲也不动声色就回家了。后来中午这孩子回来,在大陆,他们中午回家里吃饭。结果看孩子的表情好像没什么不一样,那可能老师根本就没有处罚他,没有批评他,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他的母亲下午就打电话过去,结果一打电话就跟老师讲:老师,今天我儿子迟到了。然后那个老师一听到父母说我的孩子迟到了,马上反应说:没关系,没关系。他母亲就说:怎么会没关系?他假如现在都迟到,没有养成守时的习惯,那他以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老师,这个不能没关系,你一定要批评他,要教训他。结果这个老师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然后就说:原来你是要来讨我批评孩子,要教训孩子,我还以为你是来帮孩子解释的。从这个老师的反应就感觉得出来,现在的家长太溺爱了,孩子错了不只不教训,还帮他掩饰。所以这个「倘掩饰」太严重了。后来老师马上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今天下午一定会针对他的错误给他指正。 当天下午,这孩子回来了,脸色就不大一样。事实上,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发生什么事,看他的表情能不能看出来?可以!看他的表情有一点郁闷,这时候父母马上跟他聊一聊就能了解他的心事,就能很好的给他引导。为什么现在父母跟孩子没有办法沟通?好像回到家里,那孩子就是一脸臭臭的进他的房间,父母子女很少谈话。那都是在孩子内心需要疏导、需要爱护的时候,别吵,别吵,我忙著。本来这么亲的关系,慢慢就从我们一次一次把他们推开当中,他们的心也变得冷漠下来。我在学校里有什么事,绝对都会跟我母亲讲,藏都藏不住,因为母亲都会给我们很好的一些关爱引导。 这个孩子回来,母亲一看就知道老师有批评。这个孩子一进来之后就很忙,就在那找:妈,有没有闹钟?他自己就找闹钟了。找到以后,他就很认真把它调到六点,调好了之后,走出自己的房间,那个表情就是比较放心了。他妈看了就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调六点的话,待会吃饭就响了,那个孩子不知道一天有两个六点,他已经被批评的有点六神无主了。所以他妈妈说:你到晚上再调,不然待会吃饭那个闹钟就会作响了。那个孩子:原来是这样。后来这个孩子早上都自己起来。他那个闹钟还随身携带,比方刚好出远门去了,他都会带著一个闹钟,都自己起来,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第一个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甚至於不只是早起,还要对自己的房间,甚至於对自己的家庭,他都要有责任感。 这在我们很多家训里面都有这样的教诲。像《朱子治家格言》一开头第一句就是教孩子要有责任心,「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现在孩子有没有这个态度?当他去关门的时候,他那种细心、耐心都在这些工作当中磨炼出来。现在的孩子只会读书,这些事都不干他的事,天塌下来都没什么反应。他那个关怀的心、负责任的心、细腻的心从哪里来锻炼?所以这个孩子在家里懂得负责,他到团体、到公司去服务,他自然这个责任心就提得起来。所以要让孩子在家里多替家庭付出。 有个父亲他听了以后,他就在想我生了三个女儿,到底对家里有没有责任感,他想要做实验试试看。所以就在他的房间进门摆了一支扫把,就横放在那里。就叫他大女儿来,他的大女儿一进门,看到这支扫把,一步就跨过去了,视若无睹,过来:爸,什么事?他爸有点失望,明明那个扫把都摆在路上了,她也不去管。爸爸心里想还有两个女儿,又把二女儿叫来了,然后二女儿一到门口,还是一步就跨过去了,三女儿还是一样。所以他有点心灰意冷,三个女儿都没有那种责任心。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想到谁?想到他太太,结果他就把他太太叫过来,他太太一进门一看到扫把,自然就把这个扫把放好,然后走到先生的面前,先生有一点点安慰。你看,妈妈把所有家里的事都当作自己的事,而孩子他把家当什么?当旅馆!把父母当什么?当仆人!这样还得了。所以不只是还没成家以前当旅馆、当仆人,甚至於连成家以后,回家还是这么个态度。 在大陆有一条歌,一个口号叫「常回家看看」,我们其实听到这一句话,都会觉得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连回家都得提醒,连回家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还要鼓吹。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最常听到一句话叫「爸爸回家吃晚饭」,其实当我们在看到一句口号,该伤心,该冷静,而不是这个口号不错。这些口号都已经在告诉我们很多社会现象值得深省。这句「爸爸回家吃晚饭」,对我来讲觉得应该的,我爸爸不是每天都回来吃饭吗?但是这句话可能对很多家庭都是很期望的。我的父亲是在商业界(在银行),应酬多不多?可是我爸爸都是回家吃晚饭。所以人生真是有舍有得,不必要的应酬推掉了,陪孩子一起读书,那孩子从小读书习惯就养成,根本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在那一直推孩子读书。所以这个舍得之中真的是要有智慧。所以要常回家看看。 我遇到一些长辈,他们就在那反应,他说:不如不要回来,为什么?他说这个口号出来了,孩子看看人家都有回去看父母,自己面子挂不下,心不甘情不愿还是回去了,带著太太、带著孩子回去了。回去之后,这个夫妻俩往沙发一坐看报纸,也不会去帮忙。那爸爸妈妈知道他们要回来,又得中餐要打理好,所以一大早就去买菜,然后就在厨房里搞了半天。然后孙子还在家里面在那里乱窜,大呼小叫,他们那个神经都很紧绷,孙子都没有好好管。结果菜煮好了,全身汗流浃背都有,结果儿子媳妇、孙子大快朵颐吃饱了,然后拍拍屁股:妈,我回来了,我们要走了。这么一走,两老坐在沙发上,长长叹了一口气:不如不要回来。家里好像打了一场仗一样。而且我还听一个老人家说,儿子回来吃一顶,他们得再吃一个礼拜的剩菜。到底是我们回家是在孝顺父母,还是回去父母孝顺我们? 所以这个孩子没有责任的心,真的是把家里都当旅馆看,而这样的心态,他现在那么大了要扭转,都要好好的引导才行。甚至於我们父母讲他,他还不高兴,这时候得怎么办?这个时候得,比方坐在那里,我们看幸福人生讲座,就转到孝顺那一集,然后儿子、媳妇刚好来了,这个满好的,然后说:我先去忙。你就先走开,然后让他们自己看。假如你说:这一集就是你们最需要听的,来坐好。他马上说:妈,我要上厕所。大人,你硬要强迫,他很容易起反弹,所以还要善巧方便。甚至於看他的朋友当中有在学佛的,那可以易子而教,让这些好的朋友能够去影响他。最重要的还是这一颗成就自己孩子的心,但绝对不可以操之过急。我们这节课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