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五集)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五集) 2007/2/6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25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这次的讲题是「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能够无怨无悔,那是时时心胸坦荡,心胸泰然。其实无怨无悔的人生一定是从我们的心感悟出来的,当我们的心中有怨有悔,就不可能走出这样的人生格局出来。其实有怨有悔自己都会痛苦,不可能去利益他人。在我们之前跟大家的分享讨论当中,很多圣贤人的一句话就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了。比方佛陀讲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圣贤的教诲不用多,一句话至诚的心信受,至诚的心去奉行,人生的问题就化掉一大半了。 欲知前世因。前世可以算是我们这一生之前走过的路,以至於是上辈子、上上很多辈子所作的因、所造的因,现在这一辈子来受果报。所以人真正明白因果不空,因果相续的真相,我们遇到的哪件事情能埋怨?有没有哪件事能埋怨?没有能埋怨的,都是自作自受。当然这一句自作自受不见得是坏事,种恶因当然得恶果,但种善因就得善果。当人真正深信因果了,确实没有任何的埋怨,不只没有埋怨,还会面对每天欢欢喜喜,因为每天都可以把债给还掉。大家有没有跟人家借过钱后还债的经验?比方跟银行借了五十万,这个月领了薪水还了三万、还了五万,看到那个数字一直减少,慢慢觉得身心愈来愈轻松,叫无债一身轻,所以还债是好事。这个世间没有坏事,我们会觉得坏事,那是我们的执著,我们会觉得坏事是我们生贪著,喜欢顺境不喜欢逆境。而逆境也不是真的逆境,逆境还是自己的好恶心造成的,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自己的心。 我们人生的怨、人生的障碍绝对不是别人造成的,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有了这分感受之后,那真的对一切人无怨。你看佛陀在前世是忍辱仙人的时候,遇到歌利王割截他的身体,诸位朋友,我们这一生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恶缘?割截身体有没有?都没有。佛陀遇到这么艰难,这么恶劣的因缘都没有生烦恼,我们还有什么好烦恼的?你说不对,他是佛陀,是不是?你看我们学佛第一个态度,学佛就要学谁?你们怎么都不讲话?所以你看态度决定一个人修学的成就,态度决定成功,不是说等我成就了,这些习气我来改,那颠倒了。是心态才决定了我们往后的发展,万法由心生。 往往师长在教诲我们的时候,最重要的教诲开始就告诉我们。我记得师长有次讲了一个主题,是「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两个小时的一个讲题。那时候刚好有些同修来参访,师长用短短两个小时,把整个净土宗修学的这些纲领原则讲了一遍。印象很深是师长一开头就说:学佛就是学佛的存心,佛的用心。第一句话。诸位朋友,我们想想佛有没有怨?佛有没有悔?都没有,那我们怎么学到了?我们跟谁学的?所以我们是不是真学佛?要冷静。我们脑子里有怨有悔,我们不是跟佛学,我们跟谁学?跟自己学。 后来我到大陆,我们建立了一个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要推展中国文化。师长对我们的教诲当中也是斩钉截铁,第一句话讲到:我们是学儒,我们不是儒学,学儒就要学孔子。孔夫子说举一反多少?举一反三。你看学儒就要学孔子,代表学道就要学老子,再来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都直截了当从存心去学习。当我们是这种心境、这种定位,孔夫子的行持我们时时都领纳在心中,以他对人的温良恭俭让时时来要求自己,我们一言一行有没有温和善良、对人恭敬,非常的勤俭廉洁,懂得退让,我们有没有这个心境? 孔夫子曾经说道:「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我们对孔夫子恭敬,所以不直接念出夫子的名号,我们这个字念「某」,丘之罪也。圣人有没有怨任何人?有没有怪任何人?你看夫子是至圣、大圣,但是他把天下人的过失都归结到是我自己做得还不够努力,要尽心尽力。所以诗书没有人好好的来讲学开显,让大众来领受受用,礼乐的教化没有人去实践推行,这都是我的过失。夫子这样的德行,尚且如此要求反省自己,我们当弟子的焉能再去责怪他人,责怪社会?这就不是夫子的好弟子了。当我们对任何人没有责怪,没有怨恨,心才能平。心平天下才能平。所以都要从我们这颗心开始做起才对。 刚刚提到都是要学圣贤人的存心去效法,刚刚讲到了释迦牟尼佛这个故事我们不可以白听。面对割截身体的人他都没有一点怨恨,因为那都是还债,都是前世的因造成这个果。今天假如我们前世不跟他结恶缘,这一世他会来跟我们结恶缘吗?不会,所以真正的原因、真正的过失在我们,不在对方。而且因为我们前世的过错,让他这一世跟我们结恶缘,他又得堕落。所以他这一世恶意对我们,他又堕落了,请问他的堕落谁造成的?对!所以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不怪人,只怪自己没有智慧,没有慈悲。你看佛陀当忍辱仙人有高度的智慧,跟歌利王冤仇到此为止。歌利王这么恶劣的对忍辱仙人,他没有怨,所以这一段恶缘到此为止。不只这一段恶缘到此为止,再开的是成就对方的法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地方。不只没有怨恨,还是念念成就对方的真诚,所以转了这个缘。 忍辱仙人说道:我假如成道了,第一个度你。我们去想想歌利王的心境,他拿著刀给人家凌迟处死,他知不知道他错了?他当然知道他错了,只是他的瞋恨心伏不住。其实很多做坏事的人,都知道他错了,可是就是忍不住他的习气。有没有人说吸毒是对的?你有没有遇过一个人说吸毒是对的,是可以利益苍生的,有没有?绝对没有。甚至吸毒的人看到父母、看到亲人发现他吸毒,一定都是很紧张,然后在那里:我错了,我错了。人良知还是在,但是定力不够,变成了习性的奴隶而已。我们想想有没有人希望自甘堕落?他们还是想改,但是没有遇到好的缘、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们。 前一次我们上课的时候,举了佛陀遇到了当时的杀人魔王,这个杀人魔王这一世伤害了这么多生灵,但是就因为佛陀的大慈大悲感化了他,引导了他,教诲了他,他那一世证果了,成就很高,所以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这都是我们在故事当中,当下要形成的一种人生态度,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不能傲慢。这个故事听完了,真的傲慢放下了,身心轻安。你看我们常常不高兴在哪?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有没有?傲慢习气那是折磨自己,人有没有傻到要折磨自己?不能再这样傻下去,拿著习气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 害人害己的事不能做,而且傲慢一定让人很不舒服。我们又是佛弟子,又是圣贤的弟子,我们一傲慢又影响人家对於正法的印象,所以傲慢、贪瞋痴真的是要时时观照对治。时时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也唯有我们时时想著要息灭贪瞋痴,我们才能有点欣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贪瞋痴慢习染没有好好的调伏,在佛门、在中国文化愈久,可能都在造业自己不知道。是,我们是佛门正法的形象,所以对自己的习气,假如我们真正要利益他人,对自己的习气确实能提得起,对自己要赶尽杀绝(习气,不然大家听了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回去拿了一把刀就麻烦)。对自己的习气不可以丝毫的放松,但对别人不可以傲慢,要厚道三分。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不然人家会很埋怨我们。 古代圣贤人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我们现在修成什么样?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特别危险,常常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工於论人者,察己常阔疏」。每天我们只看到别人的过失,看自己的过失一定会疏忽。我们来感受一下,我们看别人很准,都看不到自己问题。请问假如我们的家人是这个态度,你的感受怎么样?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都只讲别人,自己都不改,我们当下心情怎么样?会不会咬牙切齿?内心是很不服,很埋怨的。当我们真正能严以律己,对治自己的习气,人家会感受得到、会看得到。而我们对人又宽容,他可以感受到那种德风,那种德行的一种温暖、温馨,自然而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家感受到学圣教之后,确实会让一个人真的变得善良、变得恭谦,让人如沐春风,这个缘就会自然形成。而不是我们没有对治习气以前,刻意的要去拉人来学佛、学中国文化。所以我们要道法自然,就是正己,进一步化人。 我们听这些圣人的教诲重在力行,重在听了之后当下就转变我们人生的心态。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今天当下有没有契入无怨无悔的人生?我刚才讲得口沫横飞,都没有反应。你看一句,一句就可以进了。我们有时候心里会说:我才刚学一年,放不下是正常的。假如有这个想法,这一辈子都放不下,为什么?当场这个念头又是执著,明明是来佛门放下执著的,结果愈学愈执著。 这一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就代表著我们要为我们的人生负完全的责任。所有这些恶的缘分都是我们之前自己犯的过错,所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听到这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什么心境?赶快逃,变得离群索居,谁都不想见。明明长辈到家里来了,都视而不见,让人家觉得这个学佛的人行为举止怪怪的。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一个入门,放下我执,放下自私自利,这是头关。这一关没打破,我们一年级都上不去,都还是在幼稚园,都是留级,甚至於还要小心会降级,有没有?这个降级是事实,我们要依教奉行,提起高度警觉。 你看佛陀给我们很多的教诲至关重要。有一次佛陀带著学生,拾起大地的一把土壤,又把它洒掉。洒完以后就问学生说:我手指上指甲之间那个缝还留了一些沙粒,佛陀就讲:你看我现在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诸位朋友,手上留下来残余的土粒、沙粒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大地。佛陀接著说:失掉人身的,就是这一辈子当人,下辈子失掉人身到三恶道去的,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重新还能得人身的,如爪上土。从这里我们就要很警惕,降级的多不多?大家比较有反应了,所以你看还是佛陀会教学。佛陀的机会教育大家印象非常深刻,提起高度的警觉,不能再随顺习气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好好珍惜这个修学的机会。 其实人怨为什么那么多?不知足,知足就能够常乐。所以我们为什么乐不起来?不知足,不知足是比较好听,讲得比较直接一点叫贪心、计较,这样才会有苦,才会难受。所以「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奇怪,我在念这句的时候都觉得很欢喜,怎么大家都没有什么表情?害我都讲不下去了。当我们这句话听了没有当场觉得身心畅通,代表这句话现在留在哪里?已经在虚空当中了是吗?代表这句话可能怎么样?真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个时候是真的很专注听;听了愈来愈多次,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就是右耳进左耳出;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不只听不进去了,我讲比较快,我讲给你听。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这句话假如我们真正去体会知足那种心境,懂得放下欲望,放下贪著,你在那个心境当下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我们常跟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可能一来的时候,脸上就是感觉好像乌云密布;跟他聊两句,他真的有听进去了,一下子想通了,马上额头发亮。乌云密布跟朗朗晴空,都是在一念放下执著上,所以我们今天要离苦就是要知足。我们这一生很知足,因为我们这一生已经遇到可以当生成佛的机会,光是这一个因缘人生知不知足?这一辈子我再怎么苦都值得,再怎么折磨我没关系,反正咬紧牙关才几十年,此生就可以证无量寿。你看师长给我们这些教诲,一念起来精神饱满,正气凛然,哪还有什么怨?还有什么难受?真的这一辈子能遇到当生成就的念佛法门,确实这一生不求什么,也不跟任何人计较什么,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很多人说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念著这句话的时候,表情还皱著眉头,「咬紧牙关」,他可能念头在想要咬多久。你看人还是这个我执放不下,还是我要舒服一点,怕咬太久。 真正老实听话,三年、五年整个身心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师长的教诲你一句听了,你一句肯放下,自己就在不同的世界里面。师长常说要把自私自利,要把名闻利养,要把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放下。真的把自私自利放下,整个人生的感觉就不一样。所以学佛假如没有受用,那是我们还没有到依教奉行的态度上。有一个太太听完课之后,她觉得人要懂得礼让,懂得关怀他人,所以她就想著我坐公车一定要让座,守礼让座,让这些老人家、老弱妇孺。她每一次坐公车都会晕车,学了之后那一天坐公车,一坐上车就开始在那里想,待会老人家上来我一定要让他坐。她自己也已经差不多四十岁左右。结果那一天怎么上来都没老人,她就在那里等,怎么还没有老人来给我让座?就这样一路上没有得让,后来她到站下车,走著走著走了几步突然回想说,我今天怎么没晕车?以前每次坐都晕车,今天没晕。她突然明白了,以前为什么会晕车,我会晕、我会晕。这次为什么没晕?让座、让座,都想别人,没想自己,所以晕车好了,没晕了。所以苦从哪里来?苦从自私自利来的。 没有法喜,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依教奉行,依教奉行铁定有感受。当然这个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候用讲的也讲不清楚,必须自己去做。我记得师长老人家有一次开示,「五十年学佛心得」,在香港讲的。这个片子诸位同修有没有听过?五十年修学体会,好像是在春节过年那时候给大家讲的。师长一开始就说道:几十年前刚到香港,高楼大厦还没这么多,现在真是变化太大!以前的最高楼现在都已经排不上名次了,高楼林立,那时候的老同修现在剩没有多少人。所以人生无常要提高警觉,时时要放下怨恨、悔恨,才能轻松自在,随时都可以往生,要有这种心境。我们念佛人都说我们往生有没有消息?这个消息要问谁?对,心里还有怨,那没消息,心里还有贪、还有计较,那一定没消息。心里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就会有消息。 师长在这一段给我们的开示当中说到,「当人不为自己,当人什么都不要了,他什么都得到了」。师父讲到这里就开始哈哈笑,笑得非常的喜悦,很有法喜。笑完之后就对著大家说,你们不懂!这真的是冷暖自知。师长在今年修学佛法已经五十六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师长把为佛法、为众生给我们表演得非常的透彻,统统没有为自己,天也没诛,地也没灭,反而是一切的人感恩戴德。所以当师长讲到我们不懂,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依教奉行,有没有真正把自私自利放下。真正放下了,我为人人是因,感得的果是什么?人人为我。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的果有没有人人为我?对,这个叫勘验。这每句经教我们要不要勘验?要,不勘验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境界,不勘验很容易变成消遣佛法,这样的心态是需要调整的。我们的果有没有人人为我?在庐江汤池我们第一届的种子教师,那时候三百多个人当中挑了差不多三十位,他们也是放下了他们的工作,有的在大学教书的,有的当校长当了十多年的,还有的是在公家机关当主管,还有开店的,就是很多行业别都有。他们也都舍下自己的工作,投入了弘扬中国文化的行列,有舍有得,大舍就大得,不为自己了。当到了庐江文化中心的时候,穿的裤子、戴的手套、吃的大米来自於神州大地各个地方都有。大米从东北来的,很可能戴的手套从深圳来的,你看人人为我,为什么?因为这颗心发出来遍虚空法界,众生都能感知得到。 甚至於都把当季最好的粮食送到中心给这些老师吃,自己不愿意吃这么好的,自己还吃的不是当季收的这些米、这些食物。甚至上海还有教授们,还有一些公务员退休,师长说一个月一百块人民币就可以过活了,他们真干,每个月只花一百块钱。(我刚刚讲错了,每个月一百块,花一百块钱。)他们就到菜市场买卖剩的菜,那就很便宜卖给他。买到最后卖菜的老板说:送给你们,不用拿钱了,本来那个都是要丢掉的。后来他们真的是一个月只花一百块钱,把剩的这些钱去护持我们,护持正法。你看当我们是真发心去利益大众的时候,大众对我们是比他自己还要好。真的是就像师长讲的,当一个人都不为自己了,他什么都得到了。所以这一些达到的人生境界,我们都要效法,师长做得到,我们也能做得到。 我们常常在跟很多同修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会讲师父做得到,不过我们不大可能,我们很难。那是师父,不是我们。请问这一个念是觉悟还是妄念?这样的念头多不多?这一念有没有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当场就不信佛,师父行,我们不行,佛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已经佛化云烟了。当我们在听师长教诲,在看佛经当中,我们又顺著自己的意思在做注解,那是入了佛门分别执著更多,那会愈学愈执著。 我们要感受得到师长的一片用心,都是为了成就我们这些学生,后学。哪有哪个老师听到他的学生说:我们这一辈子一定不可能超过老师的,一定比不上老师。这个老师哈哈三笑,说:哈哈,你看我的学生都不如我。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当老师听到他所有的学生都说他不可能超过他,他不可能比得上他,这个老师会觉得怎么样?会很失望。因为老师一定是把几十年最精髓的经验全盘托出给学生,一定是念念想著我走的弯路学生别再走了。当学生感受到老师这分至诚至爱的时候,就用至诚恭敬的心把它领受过来,这分心就能青出於蓝胜於蓝。 我们常听师长讲到他修学几十年,后来在讲《华严经》,突然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诸位朋友,我们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感悟?你看师长几十年修学的心得,悟到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老实念佛是「行超普贤登彼岸,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你看我们念到这里的时候怎么样?精神都来了有没有?「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所以我们笑不出来,这都是念的时候做功课而已,随口带过。这些话假如入了心,明白了,那太知足了。「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所以「应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我们这一句受持广度生死流,什么时候干?往生再说。你看这个又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学佛愈学愈执著就在这里。在领会每一句经句又加了自己的执著点、分别心,往生再做那不是分别、不是执著吗?师父有没有教我们这些执著?没有,师父都说当下要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的什么?生活,当下即是。 有一位老师学佛学得很精进,很认真。刚好有一次跟师长在交流,这位老师就把他的心得体会跟师父讲,讲完之后这位老师加了一句话总结,他觉得体会的不错,他说:佛法不离生活。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看不错,这个见地不错,佛法不离生活。结果师父停了三、五秒钟,接了一句话:佛法就是生活。不离生活是硬拉上来,那个还有什么?还有分别执著在里面,不离生活就是好像有点拉近了,还觉得自己干得不错,比别人好一点了。佛法就是生活,那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当下即是。一切时一切处,心不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而不是心硬要拉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这样的心境。 行不离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听了普贤十愿,广修供养,礼敬诸佛,当下听完了,我们的念头里面:好吧,我试试看。你看,我们在听这个理的时候为什么会说试试看?我们当下的心有没有把自己的执著放下?有没有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心境、心态都值得我们自己好好勘验观照才是。很多人说人如何能笑得灿烂?其实不难,知足就能笑得灿烂,觉得这一辈子无憾,遇到这个法门,遇到师长的教诲,我们已经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你们也要把幸福的心境,大家要把幸福的心境表现在脸上。所以学佛的人让人家看到觉得好像还欠他会钱,这不行,不能通过。 其实佛菩萨很慈悲都是在提醒我们,我们入了佛门,一看到天王殿就是弥勒菩萨法相庄严在我们的面前,也是提醒我们入佛门首先要怎么样?要笑口常开,假如笑不出来有没有入佛门?对。所以笑口常开才能作普贤菩萨,不然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就没做到。当然大家听完课之后不要出去见人就笑,不然人家待会误会说这里这一群人好像是不是有点问题?就是说面上无瞋,不是叫你见人就傻笑。面上无瞋,一片祥和之气去待人,面上无瞋供养具,就是在行普贤十愿。面上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口里无瞋讲的都是正知正见,都是给人信心,给人欢喜,那也都是广修供养、都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什么时候作普贤菩萨?当下我们这一分和气,我们这种柔软的言语就是在利行普贤菩萨。 真正生活完全跟普贤十愿相应了,我们现在人在哪?有一句话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当下都是普贤菩萨的心境,频道就接上去了。还会担心能不能往生的这些问题,就是还没有把频道接好,所以临时要接那个频道怕按不到,按半天按不到有没有?假如每天都是这个频道,根本心都不会慌张。所以要确确实实佛法就是我们的生活,一定要把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实践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这个六和敬在家庭,以至於在我们的公司团体都应该要去实践到。 六和敬首要的就是见和同解,一定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的思想。这样就能家和,这样就能团体兴旺。当然见和同解首先就是要好学,这种学圣教的风气带动起来,从我开始做起,这样就很正确。那这节课我们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