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一集)


 2010/7/18    下载DOC文档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07/1/18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21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人休不择就交」。人生很重要的要用智慧去抉择所交的朋友、所找的领导,或者所用的部属,以至於所要组成家庭的对象,这些都要用智慧来判断;假如判断错误了,很可能人生就会有很大的遗憾。所以先有智慧显得相当重要,而智慧要透过学习才能够建立起来。学习,我们看这个「学」字,是学觉悟,绝对不是我们背了很多的知识就一定是觉悟的人,这都是我们要很冷静来体会的。

  我们看得到现在的社会状况是高学历高失业率,高学历高离婚率,以至於高学历低的生活能力。我曾经在好多年前看到一篇文章,大标题写著「知识的高才生,生活的低能儿」。这些都很值得我们现在从事教育的,以至於为人父母的人,都要冷静的来思考这个问题。学觉悟是在处世待人当中有智慧,是在生活能力当中能够独立自主,这才是智慧。假如孩子没有这些处世待人的能力,甚至没有生活能力,他这辈子会很遗憾,也很后悔,而且他后悔不是怪自己。

  当人真正遇到挫折的时候很难是先反省自己,他会说我爸爸怎么没有教我?我妈妈怎么没教,以至於我的老师怎么都没教?到时候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耳朵会痒。就是学生在唠叨了,这么重要的能力,怎么我学了十六年以至十八年更久的读书时间,却没有学到这些应学的东西。之前我们也提到,一个大学生连开水都不会煮,以至於不会煮开水让水喷出来了,把火给熄灭掉了,后来瓦斯外泄,自己宝贵的生命都留不住。这不只自己的遗憾,还是整个家人、朋友的遗憾。

  这些例子都值得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人深切的来反思,孩子一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让他家庭幸福美满,事业能够长久的发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道是家道,这个道是事业之道,才能成立。不然我们看到离婚率这么高,我们看到中小企业的寿命这么短,那都在警诫我们。你看结婚的时候大家欢欢喜喜的,亲朋好友聚一处,我们绝不愿意看到的是二年、三年之后又是悲剧收场。但是这样的例子现在是愈来愈多,很多大都市所谓「进步」的都市,这个进步要加括号。进步的都市现在的离婚率直逼五成,两对就有一对离婚,那是天下大乱之事。结果你看人还没警觉到,还继续追求名闻利养,追求那个一辈子都带不走的东西。而只要夫妻相处不好,留下的都是下一代的遗憾,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下一代的人格问题。

  我在一些地区都曾经到监狱去讲中国文化,跟他们交流。从这些典狱长、这些长官们的介绍当中,都深刻感受到这些误入歧途的人,大半来自不健全的家庭。所以人生有两股力量在那里抗衡、在那里较量,一个就是爱的力量,一个就是欲望的力量。假如他从小有被爱护,他懂得孝顺父母,他懂得友爱兄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有孝悌的精神,他就有仁慈心,有仁慈心他就会尽他的本分去服务大众,就成为他一个人生的生命动力。但是假如没有爱的动力,反而会衍生出欲望的动力,都是要去满足欲望,那就很危险了。当欲望满足不了,他就很容易铤而走险。从这些数字就可以警惕我们,现在的人不是缺乏知识的教育,而是缺乏德行的教育。

  我们在企业界也看到,在大陆中小型企业的寿命是多久?2.9年。一个公司开了2.9年就倒了,感觉上真的像胡闹一样,一开始就倒下来了。一个企业倒下来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到它里面还有员工,还有资金,而他的资金很可能亲朋好友借来的,结果这么一倒很多家庭都不安。今天假如下一代,讲好听一点叫很有企图心,讲不好听一点叫好高骛远,他不懂经营企业的道理,不知道经营企业就像建一栋大楼要把地基打好,不然这个大楼根本是建不上去的;建了三层、五层,根本没地基,晃一晃就倒下来了。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才是地基、才是根本,钱财反而是枝末。我们昨天讲到的这一句,对人生的启发相当得大,而这些觉悟的智慧都是在经典真理当中才找得到。我们看到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绝大部分的知识跟真理是不相应的,但是年轻人在学习当中他不懂,他觉得这都是新的知识,甚至於读圣贤书的人都是一些老前辈了,他们还笑他们老古董,笑他们不懂。所以现在的书都是教什么?不是教一些增长自己的德行,然后感来有德行的人,现在是教如何在一年之内赚到第一个一千万、一百万,都是教赚钱,引发的都是他的欲望、私欲。这都已经让下一代走上一个不正确的思想道路上面,这样的书籍却充斥在书局里面。我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辈的有没有教导孩子应该是先建立德行才对?所以中小型企业现在寿命是愈来愈短,我们要能感受得到这些数字的背后,对我们的整个社会、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很多年轻人创业好高骛远,倒下来了之后,甚至於他父母的退休金都赔掉了;还要父母帮他签名借款,之后倒下来了,父母已经六、七十,七十多岁了都还要上法庭接受审理,那你会让父母的晚年不胜唏嘘。所以真正这一个真理才能让我们的家业、事业走得非常的平稳。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现在一般人想要创业,第一个念头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都是有没有钱。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可谓本末倒置。你看婚姻找对象,先看对方有没有钱。真的,没有德行有钱都很傲慢、都很自大,这样你跟他结了亲家,以后有得累、有得苦了。中国人讲门当户对,那绝对不是在经济上门当户对,而是在彼此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修养上,那才叫门当户对,这些认知现在都愈来愈淡薄了。

  愈是从利害去找对象,那个愈不稳定。我们曾经讲过「以利交者」,用钱财来结交的亲家还是朋友,「利尽而交疏」。人生都有起伏,我们经济上比较出现瓶颈的时候,可能这些交情就淡下来了,甚至於就不认识了。「以势交者」,你是用权势来结交朋友,「势倾而交绝」,可能你没有地位的时候,人家都不来找我们,也不来帮助我们了,所以用钱、用地位结交的朋友交情靠不住。

  「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假如是用美色来结交的姻缘,美色随时都在变化,甚至於因美色而结交,当他改天看到更漂亮的那就靠不住了。但是「以道交者」,是用道义结交的,才能「天荒而地老」。以道交就是以德行来结交。中国的经典,这一段是《大学》里面的经句,往往一句经句都足以把人生的根本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但我们能否受益,就是我们愿不愿意依教奉行。所以我们人生走得坎坎坷坷,绝对不能怪我们的祖宗圣贤,因为他们都已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假如不愿意受持,那是当面错过了这么大的福分。

  中小型企业2.9年就倒了,在大陆大型的企业七、八年就倒了,大的企业一倒下来影响的都是上千的家庭。全世界的企业前五百大的资产都是上千亿的,这么大的公司,平均寿命四十年到五十年。其实这个数字就已经告诉我们,现在的富有过不了几代?以前是说三代,现在一、二代就过不了。以前的人做坏事还会惭愧,所以他富不过三代;现在人做错的事,还觉得别人都是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干?所以现在是富不过一代,两代都过不了。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人不学不知道理。

  我在大学里面跟大学生交流的时候,大学生就问我留学的问题,他说他要到国外去留学。我说你要学什么?他说我要学经济。我说学经济很好,你学经济干什么?他说我要让国家更富有。你看他有雄心壮志。那我经营的企业就很发达,可以利益这个社会。我就问他你要到国外去学经营企业,你清不清楚现在国外那一套道理能让企业经营多久?那最大的、前五百大都只有四十年到五十年,你愿不愿意学企业可以绵延二百年、三百年不衰的?你要学二百年、三百年的,还是学一代就败的?他说当然学二百年、三百年的。甚至於我们还有一套学问是一个企业五千年都不会倒的,这个国外都学不到。既然要留学当然要学最好的,怎么可以学不对的?大家有没有看过五千年不衰的企业?有没有?有!中华民族,真的除此一家别无分号,是吧?其他的民族都已经断了,文化都接不上。结果中国人失去民族自信心,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学。

  我们要很冷静,现在所说的这些理论、最畅销的这些理论,都还没有经过几千年印证是不是真理,所以这个世间我们假如不冷静,真的会随波逐流。曾经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都有可能是制造这个社会混乱的一个重要因子;曾经得过诺贝尔奖的人可能说过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这句话曾经在这几十年的经济学院里面奉为圭臬,这句话代表企业唯一的目的看的是什么?钱,看著利益。那完蛋了,只要他能得到利益的,伤害消费者他不管,伤害整个大自然他不管,他排放废水,只要我赚得到钱就好。你看之前高雄高屏溪排放废水,那个一排放出去他省的可能是几十万块钱而已,可是排出去之后多少人因为那个而得癌症,而这条河川要再回到往昔的清洁状态,几乎不知道要花千万上亿的整治金。你看人一念私利所造成大众的损失有多少?那个无法估量。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知道人的私欲不能让它扩大,一扩大对大众的伤害太大,所以绝对不能去争利。

  但是问题是你看这些圣贤人的教诲没落了,邪说窜起来了。为了利益,我们几十亿年甚至要更久时间才能形成的地球,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居然在短短的这一、二百年当中,已经搞得科学家在呼吁人类再不爱惜大自然,很可能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这个地球就不能住人,这个根本原因都在人的自私自利心愈来愈重。所以我们看到台湾那是蓬莱仙岛、宝岛,这么美丽的地方短短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被破坏成什么样子?你看我们短短经济发展,假如没有体恤要注意环境的保护,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下一代都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又得到什么好处?我们也没得到好处,我们这样恣意的破坏大自然,农药愈喷愈多,到头来这个农药最后谁吃下去了?还是自己吃下去了。为了自己的私利赚取的钱,到头来还是留不住,可能都花到医疗费去了。所以人不能不读经书。

  《大学》里面又告诉我们,「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违背人爱心而赚取来的,一定也会很快的出去。现在为什么奇怪的病很多,你看都是吃了这些农药,这些荷尔蒙、抗生素吃太多了,这都是为了满足私利,造成整个社会这些危机,所以我们真正最大的魔王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心。所以任何增长自私自利的这些理论,我们都要冷静的去面对;而真正找到根本的这些教诲,我们要好好的依教奉行,进而去弘扬开来。我这么跟那个大学生讲完了,他就有点犹豫还要不要留学。我在想他还是会去,因为没有很深入的理解,信心会动摇。

  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在清朝有一家企业叫同仁堂,同仁堂的寿命比美国建国还多一百零七年,所以它已经三百多年了。诸位朋友,现在全世界有哪一家企业是三百多年的企业?它为什么能够三百多年?其实很明显的从它取这个名字就知道,它为什么能绵延那么久。「同仁」,从仁爱的心出发,面对所有的这些客户,这些来买中药的病人,要一视同仁,要同修仁德济世救人。这就是它创立的精神,只要这个精神能持续保持下去,这个企业不会衰。就跟一个家族一样,范仲淹的家族承传了他的仁厚之心,承传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以他的家道绵延不衰。其实这一点都不复杂的,所有的事业成就都是由心生。万法由心,侥幸不得;因地假如不真,结果一定不可能会好。所以为什么一个朝代会败?败在他没有继续奉行祖宗教诲,假如周朝的后代还奉行祖宗的那种仁慈,现在可能还是周朝,因为不奉行才会倒下来。

  同仁堂在几年前发生SARS的时候,政府规定这个药只能卖九块钱,但是他的本钱是十一块,所以他只要每卖一服药,他就亏多少?亏两块。很多商业人说亏钱的生意有没有人做?有人做,有仁慈心的人就会做亏钱的生意,为什么?社会很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灾难,而这个时候我们企业取之社会要怎么样?用之社会,你一定要承担起这个社会的责任。社会有了动乱,我们袖手旁观那是积财伤道,伤了自己的福分、德行。我们看以前的历史,你看天灾来了、饥荒来了,很多有钱的大员外马上开仓放粮济民,救这些人民,这都是自古以来的古风。所以当下同仁堂决定不只要亏钱卖,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就是上班的时间加长。然后本来比方这个是生产药酒的生产线,他把它停掉,那个药酒是最赚钱的,但是他把赚钱的停掉,统统还是生产SARS的药。

  这样子下来,他们总共卖了三百万服药,亏了多少?六百万。结果那一年他们的营业额成长了百分之三十多,成长这么多,他们亏了吗?他不会亏,他时时为人民著想,人民就支持他的企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才是真理,要不然你跟他人计较,他人也跟你计较。我们看到这个企业他的创办人有德行,他是用仁慈之心来行医,来经营这个企业,所以他感来的也是有志同道合的人。慢慢的这个土就是他的市场,企业的市场,有土此有财,他赚到了钱。财要用在哪?用不对了就伤自己的德行,伤了德行,这后面就不会循环了,就倒了。所以用在哪?用在员工的生活上,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用在服务大众上,用在帮助社会的需要上。所以这么一用,所有的员工以在这个企业为荣,我们这个企业是真正服务社会,愈有这种使命感,人才就愈聚愈多,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循环。

  往往我们都是在这个用,你看很多朝代创业的时候这些英雄豪杰都来了,把天下打下来了,过没十年、二十年,朝政就整个都败下来了。你看好多朝代都只有十几年、二十几年就倒了,因为他用错了。创业的时候还比较清醒,结果一掌握权力了,开始骄奢YIN逸都来了,骄傲、奢侈,然后放纵欲望,所以用在自己的欲望上面,这个循环就断掉了。魏徵曾经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竭诚的心,不同民族都能团结在一起。但是假如傲慢起来了,傲物自视甚高,连自己的亲生骨肉最后都会形同陌生人一样。所以这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我们真正有了这些成就的时候,能否想到这些都是大众努力成就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个时候用就会用在自己的员工上,用在社会大众上。

  我们看到这个循环往往都没有从根本开始,都是先要有钱才对,所以赚没多少马上就花掉了,那根本不可能永续的来经营。所以我们从家庭到企业,都可以从这一段教诲当中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再来经营道场也是这个道理,你看我们现在经营道场假如先想著赶快有钱,然后来盖很大的道场,都没有根本。这个钱一用下去最后结果是什么?大家在那里争著要当住持,在那里争权争钱,乱七八糟。这个乱七八糟是这一生乱七八糟,下一辈子去哪里?一定是到三途,甚至於可能就到地狱去了,为什么?自己经营的是要推展圣教的道场,又搞得乱七八糟,给社会大众一看,那个圣教不能学,佛法不能学,以身谤法。所以本来是想要去弘法,到头来变谤法,这也不是我们愿意见的。

  孔夫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有德行才真正能弘道,所以不怕没有庙,只怕没有道。有了德感召很多的人来,这个土就是利益大众的机会,法缘就出来了。法缘一出来,有土此有财,大家有没有在赚钱?有,在赚西方财,在赚往生西方的资粮,大家都在积累资粮,都在提升德行,用在哪?用在为人演说。大家学了都很认真,都在提升自己的境界,积累资粮就给社会的人最好的榜样。学佛的人都能敦伦尽分,都让家庭和乐,那也应该让我家里的人都来学。这么一表演,是不是又让社会的人统统闻圣教?大家的智慧都开了,都有德行,这个良性循环就开始转动起来了。

  所以真的我们刚刚所讲的一切道理都还没有离开一本书,《大学》。《大学》里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一段话就告诉我们什么是本,不可以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了,一事无成。再来事有终始,好的开始才能有好的结束,所以好的开始是有德行,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要不断循环,德行不能一开始好而已,要不断提升,不进则退。很多的领导人、很多结婚的夫妇,一开始状态不错,但是假如没有持续学习,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跟事业,到头来还是会盛变衰。所以要有好的开始之外,还要用心经营,才会有好的结束,叫慎始慎终。假如最后结果不好,以前好的开始很可能变成大家心里的遗憾,那我们绝对不愿意见到这样的情况,要坚持的让它愈来愈好、愈来愈殊胜。

  所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要让西方极乐世界愈来愈殊胜,要有这种使命感,我们现在修学就会很认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愈来愈殊胜?是,因为去的人都有这样的信念。当然要让西方极乐世界愈来愈殊胜,就是自己德行要提高,当下我们德行提高了,也会让我们当下的家庭、当下所处的环境也会愈来殊胜。

  《论语》说「里仁为美」,能居住在有仁德之心的团体当中、环境当中,那是很美好的。但是我们现在读到这句里仁为美,是不是要去找哪里有里仁?不是,要从自己开始,我们自己有仁慈心就会把大众的仁慈心唤醒。很多人学了中国文化之后,回到自己的社区开始主动捡垃圾,开始主动每天早上也好或者傍晚也好,他自己组织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比较熟的邻居的孩子,一起来读经典,教他们落实《弟子规》。关怀邻居的小孩,关怀他们的家庭,把这颗爱心传递开来,慢慢其他社区的一些家长也来参与这个活动。都是要带动起来。所以现在经典我们不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要求我们自己去落实,这叫转经。把经典真正转成我们的处世待人,我们的生活工作态度。一定要转,假如每句经句都跟我们的生活无关,我们不是转经我们被经转。被经转就很麻烦,会傲慢,你看我们读那么多。但是假如转经的话,去落实学而后知不足,会愈来愈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真正学的人会愈学愈谦卑,这才是正确的,愈学愈察自己不足。

  在《六祖坛经》里面就有讲到一个公案,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一部《法华经》要念好几个小时,所以三千遍可能都已经快念十年。他去给六祖惠能大师请益的时候,顶礼头没有著地。六祖大师说你头都不顶地,不如不顶。看这一个动作就看得出来不是至诚恭敬来请教,读经典都读了三千遍了,怎么修道最重要的诚敬心没有起来?那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是!所以进与退都在这一念心,而不是念几部经。曾经师长说要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大家听了很精进,真的很多人念了三千遍。就有一位朋友(一位同修)念了三千遍就去跟师父说:师父,我已经念三千遍了,接下来怎么样?师父笑著说:再念三千遍。不能把三千遍变成交作业。你看我们小时候回到家里,作业写完了就可以玩,那个字都不能看,应付那不对,应付就不是真正在学习做作业。

  念三千遍是在念的过程当中,这些道理真正随文入观,放在我们的心转成我们的生活,这叫转经。三千遍念完还是没有受用,还被经转,为什么被经转?走到哪告诉别人:我已经念三千遍,我还念过一天五部。真正念五部,有念进去,察自己有很多不足了,哪还有可能去跟人家比,还跟人家炫耀说我一天念五部?这个风气一带动起来,整个道场都在那里比谁念得多,念到最后那个念得可快可快了。最重要的要念到心里面去。真的,经典不受用会堕落,所以法达禅师这个公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后来六祖大师说:你念给我听,我不识字。法达禅师一听还有点犹豫,连字都不认识?接著就念了一、二品,六祖惠能大师说:你不用念了,我讲给你听。已经见性了,这些道理一听,马上就知道这部经教要开显的道理是什么。后来六祖在给法达禅师的教诲过程当中告诉他,你之前念三千部是迷了,是被经转了,现在悟了才能转经。你看法达禅师悟到这一点,当场就开悟了。所以这些公案我们不能只有听,要拿到我们自己的态度、心性当中来观照,这样才对。

  刚刚已经提到了家庭也好、企业也好,甚至我们经营道场弘法利生,都应该警惕到这些重要的环节。我们看到印光大师他七十岁才出来弘法利生,积得非常厚,很有德,一下子感召来非常多的人,所以印祖弘化的时间只有十年,却是这二、三百年来贡献最大的一代高僧。所以做什么事急不来,欲速则不达,都应该照著这些道理来做,有始也要有善终,再来要知道做事的轻重缓急,先后的次第。有心要走弘法利生,不是急著我经要怎么讲。这个念头经要怎么讲,那麻烦了,脑子里都是在要怎么讲经上,不见得能回到修身上面。只是想要讲经,而没有观照自己的行持,我们所讲的经跟我们的心距离,慢慢的心行就不一致了,讲得天花乱坠,很可能一些小的过失自己察觉不到。

  师长曾经告诉我们,做到的人能说,能说的人不一定做得到。这些话都给我们有志於此的人很大的提醒,因为做到的人都是自己的心声自然流露出来的。师长也说过,做到之后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积极的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什么?是骗人。我们不能笑一笑,又跟我们没关系。大家可能又想那是讲给弘法利生的人,跟我没关系,所以我们的分别执著随时都会起。谁不讲经说法?你当父母不讲经说法,你怎么教好你的孩子?所以这些教诲事实上跟任何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我们假如在听的时候生了分别,就把它当耳边风去了。我们是父母,整个家庭的家风不就是我们在讲经说法?我们是主管、是企业家,整个团队不就是你在讲经说法?这是责任。所以今天真的有德行,整个企业里面,团队里面的人都有福气,都有大福。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真的是人民的福祉,只要他为人演说,很多的灾乱很快就能够止下来。这句跟大家讲过没有?我们接受圣贤、佛菩萨的教诲,一定要有一个态度,每句经教要直下承当,不能在听的当下说那都是讲给别人听的,当场心的执著分别就起来了。曾经这个态度,我们也是接受师长的教诲,师长有提到佛陀所讲的一切经教都是适合我们现在的众生。假如佛陀讲了一部经,讲完之后对著我们说:这部经很重要,但是你做不到。有没有可能这么干?美好的景象讲完了之后,说不好意思你不行,那我们会多难受。讲的都契我们当下的机。假如我们在读这些经教的时候说:这是地上菩萨学的,这是什么,反正都不是我们学的。那就是在经教当中横生分别执著。

  很多人说《金刚经》是地上菩萨学的,我们学不来。我们仔细想想,《金刚经》里面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念佛是不是奉行这一句?念佛的时候身心世界都放下了,应无所住。但是身心世界放下了,这一句佛号字句分明,清清楚楚,从心里念出来,从耳里再听进去,那不就是而生其心?这一句话什么时候可以做?我们怎么会学不来?一切工作当中,处世待人当中能不能做这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你要跟人和和乐乐的,和谐相处。你不能看人家的不好,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你一分别,我跟他好,跟他不好,矛盾冲突就起来了!所以这句「应无所住」,就是应该放下我们的分别跟执著,至诚的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对人懂得礼敬诸佛,懂得随喜功德,称赞如来,那都是在应无所住的心境当中,而生这些心,而生恭敬的心,而生利益他人的心。有了分别执著怎么利益他人?我们不管做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服务大众,都是生起这颗慈悲的心、利益他人的心。所以这些经句绝对都可以透过我们听经闻法,透过师长的教诲,句句都可以在当场受用,当下就可以力行,就可以依教奉行。

  有了这样的态度,面对儒释道三教的教诲,每一句我们都要当作是当机者。有了这样的心境,往后再读任何一本经教感觉不一样。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君子,谁要当君子?不能一念君子,就是谁谁谁,不是我。要当人的福祉,乱庶遄已。什么乱止住了?我家庭的乱可以止住,我团体的乱可以止住,社会的乱以至民族的乱可以止住。我们接下来再研究这一句,好,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