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83集


 2016/7/9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八二页:

  经【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疏【上明依报之胜,而依从正生,故次明正报。】

  前面一大段世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的环境,『依报』就是我们依赖生存的环境,在佛经里面称之为依报。『正报』是我们的身体,但是依报是从正报而生的,这句话很难懂,《演义》上有注解:

  演【依从正生者,若据外教,则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浊奠位,三才肇分,则正从依生。】

  他举的外教,是儒家所说的。儒家所讲有几分与佛法相应,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么详细明了,可是在原则上确实是非常接近。尤其是孔老夫子在《易经系辞传》所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个看法与佛法所讲的实在是太接近。「物」就是依报,「变」就是正报,这个变是讲六道轮回,游魂为变。孔老夫子不讲灵魂,我们世俗人讲人死了之后有灵魂,诸位想想,那个魂要是灵,绝对不会到三恶道去投胎,去变猪变羊,纵然到人道来投胎,他一定选大富大贵之家,一生下来就作少爷小姐,不愿意受苦,怎么会生到贫穷之家?由此可知,这个魂不灵,迷魂才对!灵魂是错误的。

  孔老夫子不说灵也不说迷,他说游魂,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灵魂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身体去,而是灵魂去投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土」!就照一般的讲法,一个佛国土是一个银河系,那么从我们这个地球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星球,当中有十万亿个银河系,你想想看这个距离多远!可是多少时间能到达?佛说一弹指、一刹那就到了。这才知道灵魂的速度的确非常快,世间的电波、光波比起灵魂的速度那是慢得太多了。所以孔老夫子说「游魂」非常正确。游魂为变,变什么?变六道,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变哪一道的身相,确实是游魂为变。

  「精气为物」,他这一句说得真是不可思议,因为游魂为变实在讲还不难,古印度的外道都有神通,像婆罗门、数论、瑜伽有能力生到四禅天(色界天),所以他们对於六道的情况非常了解,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精气为物他们还是说不出来。物质从哪来的?唯有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物质的世界是阿赖耶识的相分,灵魂是阿赖耶识的见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先有见分,再有相分,所以依报是从正报生的。真正的原理是依报随著正报转,也就是说物质的世界、自然的现象是随人心在转变,这是正理,决定正确的。孔老夫子说的精气为物与这个非常接近,他怎么会知道?所以孔夫子绝对不是普通人。古人说孔子、老子、庄子都是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的,这在理论上讲得通,但是在事实上没有依据。儒家说「正报从依报生」,这是错误的一个看法。

  演【今内教则依从正生。】

  内教是佛法,佛法之外是外教。佛法,佛是觉的意思,觉就是佛,迷就是外道;一个是觉,一个是不觉,内外是这样分法。万不可以为我们学了佛,我们不是外道了,说不定你正是外道,为什么?你还是不觉,你还是迷惑颠倒,这种外道,佛门术语叫「门内外」,你是学了佛,也受了三皈,甚至也受戒,也出家了,可是你还是心外求法,那还是算外道,叫门内外。《楞严经》内外的标准更严格,见性的菩萨才叫做内教,没有见性的统统叫外道,所以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统统叫外道;换句话说,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叫做觉。我们通常把阿罗汉、辟支佛都算作正觉,以《楞严》的标准,那个觉还是邪觉,还是不正,它的标准是正等正觉才算是真正的觉,因为你那个觉等於佛,佛是见了性的,是圆满的见性,你虽然没圆满,总是见一分、二分了,所见的是真性,所以你等於佛了,这才真正称之为觉。

  阿罗汉的觉还不等於佛,为什么?他没见性。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见性,比起六道,他的思想见解是纯正得多,我们称他作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我们自己学佛心里要有数,这样说起来,我们几时才能达到正等正觉?给诸位说,恐怕这一生没指望,这是说真的。不但正等正觉没望,就是证阿罗汉果恐怕也没指望;不但是证阿罗汉果,小乘初果须陀洹都相当不容易证得,为什么?须陀洹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谁有能力做得到?

  民国五十二年,我出家受戒之后没多久,我遇到一个同修,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很肯定的告诉我,他证阿罗汉果了。我就晓得他是误会,但是他不是妄语,他没有证阿罗汉,自己以为证阿罗汉果了。他对於佛的道理实在讲懂得并不多,懂得多就不会误会,自己念佛心地得一点清凉,烦恼少了,自己以为就证果了。我们坐在客厅谈话,我说:阿罗汉有六通,墙壁外面是马路,你能不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说:我看不见。我说:阿罗汉有他心通,我现在心里想什么你知不知道?不知道。那这不是真的!这样他才服气,才晓得没有证得。不但阿罗汉没证得,须陀洹果就有天眼、天耳、宿命这三种神通;二果、三果有五通,证到第四果才有漏尽通。没有证得跟别人说证得,这是大妄语,在戒律里面是地狱罪;如果不是妄语是误会,在佛经里面叫做增上慢,也是烦恼的一种。所以他不是妄语,他是增上慢,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极力避免自己发生错误。

  学其他的法门,正觉、正等正觉这一生没指望,修净土法门,一下手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当中是第一法门。诸位如果真正细心涉猎这些大乘经典,像《华严》、《楞严》、《楞伽》、《法华》,你才真正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不退菩萨,就是已经证得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没有法子计算,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统统都成了阿罗汉,神通都像目犍连,寿命算千亿岁,共同来计算,算不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多少,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你就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等觉菩萨都要求生净土。

  怎么去往生的?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我们今天一下手就采取信愿行三个条件,我们所修的因跟十方不退菩萨这个因相同,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跟他也相同,他修无量劫才修到,我们这一开头就学到了。我告诉你,我这个决定不是妄语,你修这个法门就是正等正觉。无量无边的法门你不选择,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不退菩萨选择的,你怎么也选上?这个不容易!选择这个法门,你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所以这是我们值得安慰的。你修其他法门,没有带业往生这个说法,你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才能成就。这个法门是一品烦恼都不要断,统统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见了阿弥陀佛以后慢慢再断。这个法门你只要一相信、一发愿,你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不可思议!

  这个法门修学容易,称为易行道;行是很容易,相信很难,发愿也很难,难信难愿!如何叫我们自己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法门,对於这个法门的理论不能不知道。要想明了理论,透彻的明了,那就是从前李老师的话,要不认真去研读半部《大藏经》,你不会懂得的,这就困难了,就不是个容易事情了。念半部《大藏经》,这是苦事。可是古德给我们做了一个方便,人家把半部《大藏经》精华已经摘录出来,不要我们去找这个麻烦了,这是什么东西?就是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一部《疏钞演义》。这一部《疏钞演义》的内容,实在讲就是一部《大藏经》的浓缩,蕅益大师赞叹博大精深,一点都没错,那么《疏钞演义》就非常重要了。但是《疏钞演义》的分量很重,我们讲一遍,第一次讲没有留录音带。第二次讲的,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个。这一次是第三次讲。这分量很重!比《无量寿经》还要详细。《要解》是精要,提纲挈领,如果你想短时间能深入,就读《要解》;如果你有时间,希望多认识、多了解一些,你就深讨《疏钞演义》。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真正认识清楚,这个信心建立,愿才切,决定不会动摇,而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把握,人人都有把握。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去学,我们的确是入了内教,真正登堂入室。《华严》、《法华》,登堂还没入室,这个法门入室!因为《华严》、《法华》到最后都导归极乐。

  内教说法跟外教就不一样,内教讲「依从正生」。外面的物质环境从哪里转?从心里面转。所谓境随心转,「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我们真正明白肯定这个道理了,境界是随心转的,我这个身体是境界,这个身体也可以随我们的心转。譬如相貌,俗话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相貌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心不一样,你们对於一切事物想法、看法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经文上讲的,相貌统统一样,为什么?他心一样,因为大家什么都不想。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去往生的人,相貌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即使凡夫去往生的还有想,他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相貌是相同的。晓得这个道理,我们总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点、能美一点,那么你的心也好一点、美一点,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净,自然就健康长寿,这一定的道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相自己要健康长寿,想自己美貌,那是大错特错了,没有这个道理的。

  所以,一切法从心生。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修行的秘诀,确实不生病。学佛的人还有病痛,自己要觉悟,这个病痛是什么?业障现前。业障现前赶紧要忏除业障,业障忏除了,没有了,病就好了,就没有事了;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对於大乘经论要有相当深入的涉猎,才晓得这个道理,这才开拓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命运,决定不会再受宿命的拘束。袁了凡居士明白这个道理,虽明白还不够彻底,如果真正彻底,那他的想法、做法就不一样了。他知道几分之几,就能改造他的命运。如果彻底明了,在大乘经教里面,尤其是圆顿一乘经论,净土五经都是圆顿一乘,你每天能够读诵,能够阅览,一遍一遍的将经论印入自己的阿赖耶识里面,有决定的好处。「今内教则依从正生」,环境是我们心变现的。

  演【一念无明,引生三细。】

  这是唯识所讲的,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迷,本性本来是明的。这句话很有意思,也非常之深奥。怎样是明?没有这一念,就明了;有这一念,明就失掉,明就没有了。可见得有这一念,这就坏了,一念就迷了,一念就不觉了,这个事情很麻烦!那好,我们现在既然看到佛这样说法,我们从今之后,咱们就一念不生了,什么念头都不要想了,那是不是明了?恐怕还是无明,怎么还是无明?因为你还想一个一念不生,还是落到一念,不是落在一个有念上,就是落在一个无念上,这样修又修坏了,变成修无想定去了。无想定真修成也不容易,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这是外道。

  佛法里面讲「一念不生」,连那个「一念不生」也不生,这个没法子说得出!说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都是罗嗦,还是落在迹象上。这个境界只有自己体会,没有办法说得出来。实在讲,不但说不出来,也不能想,因为你一想就有念了,想都不能想,所以叫不可思议,「思」是思想,不可思,「议」是议论、说,说不出,不可思议。真正不可思议,那就是觉;一落到思议里面,就是无明。无明还在三细相之初,「三细相」是阿赖耶识的业相、见相(转相)、境界相。见分变现出相分,相分就是境界相。

  演【境界为缘,引起六粗。】

  这样的一个发展次第,很像《易经》所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所以佛法讲的发展过程跟中国老祖宗这个观察说法非常接近。

  演【山河大地,因无明而有,妄想而成,依从正生也。】

  这肯定了这一句。整个物质的世界确实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境界,因此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展开来就是唯识里面讲的「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怕初学的人不容易接受,再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所以百法就是一切万法归纳成一百个纲领。这一百法里面,「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就是有变化的、有生灭的,一共有九十四种。这九十四种,前面「心法」八个,八识心法,诸位晓得心是有为法,连阿赖耶识也不例外,阿赖耶识也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金刚经》讲「如梦幻泡影」,阿赖耶都如梦幻泡影,何况其他!「心所有法」有五十一大类,心所有法实在讲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心理作用。八识是体,有体当然会起作用,作用有五十一大类。「色法」有十一类,五根「眼耳鼻舌身」是色法,色法就是物质;外面六尘,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外面境界,这是属於色法,五根、六尘这十一大类。这些东西统统都是有为法。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心法、不是心所有法,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是从这三个法里头产生的,产生一种概念,这个概念是抽象的,有二十四种。譬如时间、空间,这是很抽象的概念,这个东西既不是色也不是心。这些加起来九十四种。

  后面六种叫「无为法」,无为法是什么?不是生灭法。无为法六个,前面五个是相似无为,还不是真正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是真的,真如无为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九十四类有为法,统统是真心变现之物。能变的是自己,所变的反而不认得了,把它当作身外之物,这是错误。几时真正彻底明白了,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也统统是我自己,那就好了,那就恭喜你,你证得清净法身。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变现之物,心是能变,一切依正果报是所变,能所不二,性相一如!这是真实的境界了。这一句与我们修学关系很大,与我们自己幸福也有著密切的关系。前面说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现在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就是一切的人物,「故次明正报」。

  疏【於意云何,审其解否也。】

  世尊叫著舍利弗问他,『於意云何』,你的意思以为如何?这个话是问他,问舍利弗能不能够理解这个事实,知不知道那个地方佛的名号叫阿弥陀?

  疏【已知彼佛号阿弥陀,未知其义。】

  『阿弥陀』是什么意思?我们天天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什么意思?如果搞不清楚,这是迷。所以有很多人念佛,念了几年之后不念了,愈念愈没味道。有的人打几个佛七念得很辛苦,下次不来了。辛苦是真的,利益没有得到,人家当然下次不来了。念佛能念得生欢喜心,愈念愈欢喜,人就不会走!愈念愈辛苦,愈念愈迷惑,人当然会念跑掉。由此可知,这个法门虽然易修,可是恒心毅力也不容易,恒心毅力从哪里来的?从明理来的。你理真搞透了,这个心就坚固,永远不退转。我们选大部头的《疏钞》来细讲,就是这个道理。实在来说,今天在这个世间,台湾真有福报;其他的地方,人家请我去讲这个,我很乐意讲,没人听,他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这么长的耐心来听这部大经。《阿弥陀经》是短,加上《疏钞》,这就是大经了,它的分量不下於《法华》、不亚於《楞严》,确实是一部大经。所以没有福报无法开讲《疏钞》,何况我们还加上《演义》。

  念这一句佛号,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一定要清楚明白,念了才相应。好像我们跟佛打电报,这电报打了,那里有回响,这才有趣味;老打去,打去之后没有回响,到以后信心就失掉。你真正明了,是声声他都有感应,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疏【以彼佛乃一经正主,故须审问。】

  阿弥陀佛是本经『正主』,主是主人,西方极乐世界人很多,各个都是主人。各个都是主人没错,阿弥陀佛是第一个主人,因为那个世界是他造的,所有一切众生是他接引的,是他教化的。他是第一个主人,我们念他,对他应当要认识,应当要了解。所以佛在此地问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也是我们大家的代表人,问舍利弗无异於问我们。

  钞【正主者,报有依正,佛居其正故;正有主伴,佛为其主故。】

  这是把『正』与『主』两个字的意思说出来了。『报』是果报,有因必有果,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修行,他所发的愿,我们在《无量寿经》看过,经中叙说他五劫修行结得大愿,造成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是有因有果。这个果里面就有依报有正报,所以『佛居其正』。前面依报,物质环境说完了,现在介绍阿弥陀佛,是报里面的正报。正报很多,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属於正报。拿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这个世间一般人,把一切万法分作动物、植物、矿物,分成三分;佛门里面只分成两分,就是正报、依报,正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物质环境。正报是有情的众生,依报是无情的众生。正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也非常多,没法子计算。在这么多众生当中,阿弥陀佛是主,他是老师,他是教主,教主就是教学的主任老师,是这个意思。

  钞【义须审者。】

  这个意思必须审察清楚。

  钞【以弥陀万德之号,其义深广,应为开阐,使人晓了,生向慕故。】

  弥陀的名号意思非常深广,应当要开示,应当要把它说清楚说明白,使十方世界的众生生起仰慕之心,他才会发心念阿弥陀佛,想见阿弥陀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名号的解释在下面的经文。

  疏【称理,则自性正思惟,是於意云何义。】

  向下文是消归自性,也就是称性而说。『自性正思惟』,这个意义很深。一般人讲思惟,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的功能非常广,向外可以攀缘尽虚空遍法界,向内可以缘到阿赖耶识,但是它缘不到本性。所以用第六意识要求明心见性,这是办不到的。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用第六意识心修行而想成佛,就好比「蒸沙作饭」,沙子希望煮成饭,这不可能的,穷劫也得不到饭,为什么?因不相同。修行,因地心与果地觉一定要相应。

  由此可知,小乘所讲的八正道有正思惟,大乘也有八正道,大乘的正思惟跟小乘的正思惟差别在哪里?小乘的正思惟就是用八识,实在讲八识他还不知道,用第六意识,大乘讲八识,小乘讲六识,他是用意识。大乘的正思惟是用真如本性,自性起用,这是大乘的正思惟,所以他有没有思?实在讲没有思。思惟是一个代表的符号,代表一切明了、一切通达。我们凡夫对一桩事要想一想才会明了,不想不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他要不要想?他不要想,因为一想就落到第六意识去了,不必想,眼睛一看就清楚,一听就明了,他是直觉的,不通过心意识,这就叫做正思惟。

  经上讲的这一句「於意云何」,这一句意思好深!本来我们读《弥陀经》,看《弥陀经》很浅,好像很容易懂,莲池大师这一解释,注解愈解愈深,其实是不是他注解注深了?不是的,经义本来就深,所以这个经妙!浅人看得很浅,深人看得很深,所以它就百读不厌。浅程度的人念,他很喜欢,因为他念得懂,深的程度念,他也很喜欢,为什么?深意他知道。这个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念不厌,道理就在此地。莲池大师给我们注解的,实在讲还是注得很浅显,因为注深了我们都没法子接受。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解释「意」,「汝意云何」,什么叫做意?

  钞【筹量名意,世人起於意识,念念逐外筹量,是邪思惟也。】

  这不是正思惟,这是讲世间人,世间人用的是第六意识,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心。你心里想什么?这个心就是第六意识心。你心里想些什么,是第六意识心在想。真心是不想的,真心是清净的。真心离念,是一念不生的,只有妄心里头才会想,所以想叫做妄想,胡思乱想。我们一天到晚在这里想,统统叫胡思乱想,你想正法、想佛法,想什么都是胡思乱想,想佛也算胡思乱想。所以叫你念经,你就老老实实乖乖的去念,一面念一面想里面意思,那还叫胡思乱想,为什么会叫胡思乱想?因为经是真心流露,真心没有念头,真心没有意思,流露出来的也是无意,也是没有意思。你只要老老实实念,能够把你的自性引发出来,能够明心见性。如果一面念经一面去研究什么意思,那就完了,为什么?全部都落到意识里面去了,这个不能开悟!纵然你研究得透彻,讲得天花乱坠,说老实话,邪知邪见,不是真的。你只管去念,一念不生,人家请你讲,你看到这个人程度深就讲得深,看到程度浅就讲得浅,所讲可深可浅可长可短,完全没有经过意识,这是你的自性流露,这是般若智慧。所以经不能研究,老老实实去念就好。

  莲池大师这些注解也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他这个注解就可深可浅可长可短。诸位拿我第二次讲的三百三十五个带子,跟我这次所讲的比较,不一样!我从头再讲一遍,意思跟这一遍又不一样,所以这个经是愈讲愈欢喜。如果意思统统都一样,我讲了也没味道了。像学校里面从前教书的先生,年年教一年级,教一辈子只有一本书一本笔记,他可以用一辈子,那个愈教愈枯燥,没有味道。经有味道,遍遍意思不一样!你真正去修学,法喜充满,这里面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从前方东美先生传给我的,他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演【筹量名意者,相宗云:集起名心,集诸种子,起诸现行故;筹量名意,筹虑思量,自分境界故;了别名识,照了分别前境界故。】

  什么叫心?什么叫意?什么叫识?相宗把它下一个定义。「心」是集起的意思。「集」是什么?集是集种子,集是收集,好像仓库一样,我统统收集,这是集的意思。「起」是什么?起是起现行,底下讲「起诸现行」,种子遇到缘它就生长。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叫阿赖耶识。阿赖耶是个仓库,把一切种子统统都收到仓库里去保存起来,好像我们今天讲的档案室,我们所有一切造作统统有档案,你只一造作,这个档案都送到里面去保存,这就是集的意思。因此这个造作,不但是身体的造作、言语的造作,起心动念,你动一个念头,阿赖耶识里就落个印象。佛在经上劝我们,教导我们,不要后悔过去的事情,过去造作很多的罪业,常常想一遍,好,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再想一遍又造一次,好了,你阿赖耶识的罪业就愈来愈多了。过去的不要想了,种子在,我不再增加了,保持这个原状不增加;未来的事情还没到,不要胡思乱想,你想未来的也在那里造业,你才晓得可怕!众生头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你想那个阿赖耶里种子不晓得有多少!佛在经上讲,如果这些种子有体积的话,哪怕它体积再小,像微尘一样,佛给我们讲,无量劫到今天,我们这个业习种子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好在这个种子没有形相。

  第二个意思是「现行」,现行是什么?一遇到缘,种子就出来,它就起作用了。所以这个现行也是心。我们举个比喻,诸位从这比喻里面去体会,了解什么叫现行。现行就是种子起作用,种子没有缘不起作用。譬如西瓜的种子,我们把它收藏起来装在瓶子里面,它永远不会结瓜,为什么?没有缘!如果我们想叫它结瓜,只要加上缘就行了,它的缘,它需要土壤、肥料、阳光、水分,如果这许许多多条件统统都很圆满的话,这个种子一定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会长成很好的瓜,这叫做现行。所以现行是种子的因,种子又是现行的因。瓜是果,瓜子是因;瓜是因,瓜子又是果。所以瓜与瓜子都是心。诸位细细从这里去体会,这就是种子跟现行,生长开花结果长成瓜这是现行,可是瓜里面又生了种子,这个统统叫做心。你明白这个道理,因与果全是心的作用。这个一扩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佛经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起来的?就是我们自己心里面变现出来的。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害怕的是六道轮回三恶道是自己变现的,喜欢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是自己变现的。十法界的种子在我们阿赖耶识里统统都有,每个人都有,绝对没有一个人是欠缺的,现在你要哪一个种子起现行,这个权操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手上。好像我这个茶杯里面各种瓜果的种子统统都有,都装在这里面,我想吃西瓜,把西瓜的种子拿出来种;我想吃豆,再把豆的种子拿出来种,这个权操在我手上,不操在别人手上。

  十法界依正庄严,你想成佛你决定能成佛,全在自己手上!我们有成佛的种子,只要把缘配上就行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种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从种子上讲的。我们只要加上信愿行,这是缘,就好像瓜需要土壤、肥料、水分,把这个加上就可以,自然就结果了。所以想成佛就成佛,想作菩萨就作菩萨,想来世得人身就得人身,想当鬼你就去当鬼。鬼是什么缘?那个缘最多,鬼是贪心重,你想想我们有没有贪心?这个也贪、那个也贪,这就是饿鬼那个种子的缘天天增长,后来的果报自自然然就变饿鬼。地狱是瞋恚,畜生是愚痴。大家要是晓得十法界的缘,自己就能控制。譬如,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绝不发脾气,为什么?我地狱的那个因,我不给它缘,我把它断掉,我决定不堕地狱。什么样的顺境,我不贪心、不贪爱,饿鬼道的缘断掉了。一切境界里面,我清清楚楚,不迷糊,畜生道的缘断掉了。

  佛讲这些法,我们真是心服口服。所以成佛成菩萨不是他帮助我们的,他帮不上忙!他要帮得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何必要我们自己修行?我们自己这样辛辛苦苦修行才成就,佛菩萨慈悲在哪里?诸位要晓得,「一切唯心造」,一切是自己造的,与别人都不相干。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的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佛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增上缘,许许多多条件里面的一个,就是说他把这个事实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才晓得怎么去控制这个缘。因加上缘才结果,因要是没有缘不会结果。因不能改变、无法控制,缘在我们自己手上操纵著,所以佛法讲缘生。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好好的控制住缘,九法界的缘我们都把它舍弃,决定不去培养它,专门培养成佛的这个缘,这就好了。成佛这个缘最殊胜,最容易、最可靠、最稳当,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确实有理论依据,不是随便说的,没有相当可靠的理论,我们怎么能够深信?

  所以「集起」,懂得什么叫集?什么叫起?这个是心。所以这心太大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心,就是一个阿赖耶。你要问,心在哪里?《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实在讲释迦牟尼佛也没说清楚,也没有讲是真心或妄心,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你说有心,心在哪里?你说出来我听听。阿难先说在内,佛不同意,说在外也不同意,在中间也不同意,说了七处,佛统统不同意。心到底在哪里?最后,阿难也没有办法了。告诉诸位,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们一个心,这是很不容易体会,很难懂的。我用作梦做比喻,大家容易体会。你每天都会做梦,梦中有山河大地,有自己,也有很多人物,就跟我们白天见的差不多。梦从哪里来的?我们晓得,梦是自己心变现的。心正变现在梦境的时候,这时要问你,你的心像什么样子?整个梦境就是心,整个心就是梦,全心成梦,全梦即心,心外无梦,梦外无心!你从这里再体会一下,今天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虚空法界,法界就是阿赖耶识。

  阿难在楞严会上不晓得这个,所以被佛问倒了。如果你真正认识了,禅家有一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怎么说大地无寸土?因为统统是自心,除了自心之外没有一物。《华严》上给我们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是本体,就是哲学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是什么?《华严经》上说的是心,这个心也就是讲的阿赖耶识。法相宗所依据的经典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华严经》是六经之一。所以这个叫心。诸位要紧的就是把什么叫集、什么叫起,这两个字搞清楚。实在讲,这两个字很不容易搞清楚的。

  「筹量名意」,筹是筹画,量是较量,这叫意。「意」是什么?就是思,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计划,这是意,「筹虑思量,自分境界故」。「了别名识」,了是明了,别是分别,从这个定义我们就叫它做「识」,「照了分别前境界故」。由此可知,意的对象是对自分,对内不对外;识是内外都有,内外都是它的对象,它的对象就广大了。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这八个识都有集起的作用,所以统统叫做心,我们称为八心王,心真多!心不止一个,凡夫很多心,有八个心。佛菩萨只有一个心,只有真心;我们凡夫有八个心,所以心很多!这八个心都有集起的意思,也都有筹量的意思,所以这八个也统统叫做意;八个都有分别的功能,所以也叫做八个识。这八个,你可以叫它八心,也可以叫它八意,也可以叫它八识,为什么?这个意思都有。

  如果我们再要深入去分析,虽然每一个识都有这三种功能,它有偏重,就是有力量强弱。集起力量最强的是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所以我们如果要是把它分开来讲,心意识,第八阿赖耶就是「心」,它集起的功能最大,其他七个识不能跟它相比。第七就是末那识,末那识,筹量这个功能特别殊胜,其余七个识都不如它,我们一般讲执著,末那识是最执著的,执著最坚固;其他几个识也有,但是很淡薄,没有它那样的坚固。所以,末那识是「意」。前面六识,分别能力最强的是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是「识」。相宗里面如果分开来讲心意识,心是第八阿赖耶识,意是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六意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