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17[海口]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04/11/24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17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谈到「朋友有信」,这个信不只是要有信用,还要有信义,有朋友的道义,所以朋友之间我们要去尽一些本分。昨天讲到的就是劝朋友的本分,当朋友有所过失,或者朋友一些思想观念有所偏颇,我们应该去劝谏他,去引导他。当然不是只有朋友要劝、要引导,事实上我们人与人当中,不管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这五伦事实上都需要在对方有过失的时候,有错误的时候,我们尽心尽力去劝谏。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感受到,常常我们在劝了之后,不只没有达到效果,很有可能还造成一些言语的冲突都说不定。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讲,「宁愿成功找方法,不愿失败找藉口」,我们劝别人没有成功一定是在态度、方法上有所不妥,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再自我反省去调整,而不是劝了没有用就自己生气,或者觉得对方不受教,很没善根,这样子我们的用心就不是很正确。 我们来思考一下,当我们劝别人以前,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劝才有用?所以昨天提到了,一定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信任的基础上,当我们的朋友信任我们,重视我们,我们讲的话他就会比较认真去听。一个人如何得到别人的信任?曾经我有一些好朋友,大家一起相处,因为我常常比较没空,所以跟朋友可能半年、一年才联络个一次,但是每次这些朋友跟我们相遇的时候,就好像几十年的老友一样那么样的亲切。另外有些朋友跟他们一个月谈个三、五次都不止,但是每次跟他们相交往就没有像我这么亲,所以他们就会很懊恼,他说我们花那么多时间跟这个朋友相交往,都没有像你这么亲切,问题在哪?问题在当我们面对朋友的时候是不是非常真诚,而不是客套,是不是常常能够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里,进而懂得去付出。当你对他的付出愈多,他能够去感受到你的关怀,自然对你的信任就深,一有信任,朋友的基础就扎得到很坚固。 但是很多人很会照顾别人,很会付出,但是对方觉得压力很大,觉得说「拜托你,你以后不要再来照顾我了」,有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付出都没有针对别人的需要,只想到我想做什么就去做,别人都会觉得说你付出这么多,我好像欠你很多人情,「不要了,你不要再对我这么好了,拜托了一下」,这个就是付出的时候没有针对对方的需要去做。比方说刚好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来了一些好朋友找他,刚好他人出去,这个时候你马上帮他接待客人,倒茶水给他的朋友,让这些朋友不会觉得很尴尬,不会觉得很陌生,等你的同事一回来,看他的朋友被你招待得服服贴贴,他的内心很舒服,这个就是他当下最需要的。而他的朋友也会感受到我的朋友在公司混得不错,然后他也会觉得你们这个工作气氛很好,所以这是刚好针对需要的时候去帮助他,去关怀他,这个时候人家就感觉很舒服。我们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需要,还要透过处处留心去观察。 我曾经带一个班级,在带这个班的时候是六年级,刚好他五年级的老师跟他们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师生关系很紧绷,因为前一位老师派作业都让他们写到半夜十一点、十二点,处罚学生也很凶,所以学生跟他距离特别大。结果我去带班的时候,第一天站在讲台前,学生看我的眼神很奇怪,好像对老师不信任,东看西看,前面还有一个学生第一句话就问我,「老师,你会不会打人?」我们要「听思聪」,听孩子的言语就知道他们的心声如何,就是已经对老师有没有信任?没有信任。这个时候你没有办法去要求,「你要相信我,我会对你好」,他一下子也不可能接受这个感受。所以我们一察觉这一点就要开始懂得看他们的需要去付出,进而关系就会慢慢建立。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愈高,我们讲的话他才听得进去,他才欢喜去接受,去实践。 所以我一观察六年级的孩子在发育期间,所以肚子特别容易饿,所以我就去买完全不含防腐剂的饼干,胚芽饼干,放在我的桌子抽屉里面,所以学生到十点多、十一点就会过来找我,走到面前来,「老师」,我们就知道,而且拿出来的时候只能吃两片,最多两片,为什么?吃多了他中午又吃不下饭了,所以最多吃两片。然后我特别去买了一个电锅,每个礼拜五下午煮东西给他们吃,我记得我第一次煮的时候是煮红豆芝麻汤圆,那个味道怎么样?现在快要吃中饭了,大家听了肚子都饿了。煮了一锅芝麻汤圆,我们一开始,其实带一个班就好像带一个军队一样,带一个小国家一样,老师是国王,要能够赢得民心,所以要先收买民心。这一锅东西煮完之后,打开来香味都扑鼻,结果很有趣的现象发生了,我说诸位小朋友,诸位同学来吃,结果一半的人不吃,一半的人要吃,这一半的人很有气节,不被收买,而很多孩子撑不住了,马上就冲过来吃了一碗,还说老师可不可以再吃第二碗。 所以这第一批被我收买的这些学生,我马上把他找过来了解整个班上的情况,了解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这个情况的重点在能够因材施教。你对他的个性、对他的家庭状况愈了解,你就愈知道怎么去使力,所以我们收买人心的目的是要成全学生,绝对不是为了权谋,所以任何事情要看存心,看这分存心。 所以第二个礼拜煮,全班就过来吃了,到最后学生跟你感情特别好。结果这么一煮下去,我心里想,假如煮一个学期我不就累死了!所以已经达到信任的目的,我突然灵机一动,我就跟学生讲,老师这三个礼拜示范了一个态度给你们看,叫做为人服务,接下来我希望热心的同学能够把你最拿手的好菜、最拿手的食物,能够做出来带给同学,给同学服务。这句话一出来你不要担心,因为一个班级各种学生都有,所以一定有那个特别热心的会带头,他一定会举手来做。所以我马上说这位同学你登记一下,这个同学下个礼拜,另外那个同学下下个礼拜,然后就这样排了一个学期,把他排上去。 虽然是说我们这是做一个付出的动作给学生学习,我也没有想得很复杂,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这个活动一办下去,学生学到非常多做事的方法,这是我教科书以外想不到的东西。学到什么?因为第一个礼拜这位同学来,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件事情让你全权负责,你这个礼拜要做珍珠奶茶,所以所有该找谁帮忙,该花的钱,该安排的这些东西,购买的东西,统统你要负责好,所以就训练他负责一件事情的方法。当然我们叫学生做事,你也要把方法告诉他,所以我就跟他讲,你计画一件事情一定要记住五个「W」,两个「H」,这个在西方叫「管理的方法」,西方还是很有值得学的。我们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人最重的是德行,一定要有这个为体、为本,西方的科学技术来运用,这个很重要。 西方在管理、在计画一件事,会用五个W跟两个H来计画。五个W是哪五个?第一个,「为什么要做?」做任何事为什么做要搞清楚,这个特别重要,「为什么」搞清楚你就做得很充实,也知道目标在哪。我们今天要做珍珠奶茶的目的在哪?希望同学吃了很欢喜。像我们在推展中国文化都是深入经典在学习,那到底深入经典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经典?这个动机很重要。很多推展经典的人,他推展的过程当中陷在哪里,陷在要让孩子背很多,请问让孩子背很多是不是当初的目的?当初的目的是什么?学经典的目的在哪?在什么?对,要扎孩子德行的根本,但是走到一半忘记当初的目的了,陷在哪?陷在追求要背很多,要为名,要为利了,所以带著孩子到处表演,「你看我们这些孩子能够背这么多」,把当初的目的忘了。 我曾经到一个学校,他们邀请我们去参观他们学校召开的一个亲师会,结果有一个年级的孩子上台去念《弟子规》,我刚好坐在底下,结果在念《弟子规》的过程,两个孩子站在麦克风旁边,正在念「兄道友,弟道恭」,结果因为其中有一个孩子他就要抢这个麦克风过来,他就觉得不要让旁边这个人讲,就把他推一把,我在底下看,看不下去,到底是背出来重要?还是做出来重要?所以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时时要记住,你才不会在这个过程迷失掉了,忘记了你的初心。所以我们在人生经营过程,在这个忙碌过程,到底有没有去思考到我忙的真正目的在哪。很多人这么一忙下去,当初他是为了妻儿在忙,为了把家庭经营好在忙,忙到最后,统统搞到名闻利养里面去了,搞到一些应酬里面去了,到最后妻儿也没照顾好,身体也搞坏了。所以确实做任何一件事,第一个,「为什么做?」你要时时很明白,不可以忘记。 第二个,「做这件事的过程需要哪些东西?」「what」,所以其实这个就是什么?第一个,「为什么做?」再来是人,需要什么人;事,需要哪些东西;什么时间完成,你要规画时间表;在哪些地点,人、事、时、地、物。这个「what」也可以包含需要哪些东西,所以你常常能够这样思考就不容易漏东漏西。 所以我们一看,他需要哪些,他就开始列出来,列出来之后去买,要在哪里买他都能想到。比方说他需要第一样东西、第二样东西,他就会列出来,列出来之后他只要买上了,我们说你要怎么样?这个勾叫做完成。假如这个东西没买到,我们说再追踪一下,谁去追踪可以写在后面,所以他小小的一张纸就可以计画整个工作。所以孩子的细心、孩子规画事情的能力从什么时候学?是不是让他大学再学?所以孩子不是不好学,是我们大人不懂教,每个孩子负责这件事都是忙得不亦乐乎。 他需要哪些人帮忙他要清楚,比方说他们一定会找我干事情,我都闲不下来。他会说蔡老师要帮我拿一个瓦斯炉过来,我那天就得背一个瓦斯炉来,因为我说所有的人都听你的号令,你要负责,结果他就打电话到我家,刚好我父亲接的,我那时候刚好不在,他又跟我父亲说,麻烦您转告我们的老师,明天一定要带一个瓦斯炉,那他有确定了就打勾,还需要哪些人帮忙他就列出来。所以你看一个孩子在规画这件事,他开始能够运筹帷幄,在哪些地方买得到,他要去考察。再来,整个做这个食物的过程他要了解,然后方法他还可以去请教一些更有经验的妈妈,这个是「如何做」,「How to do」要精益求精。再来,「How much」,这个叫财务规画,需要花多少钱,他要写出来,然后来跟我要,跟我预算说要一百块还是多少钱,我再拿给他。 所以他就这样计画,然后一确定的事就把它誊到记事本上,所以他就开始一个礼拜就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就看到孩子在办事的能力就一直进步。后来我们班负责一些全校性的事务,其中有一件是全校的纸类回收,把一些可以用的纸回收,那个工程很大,但是我们班就做得很好,连那个管理的老师都跑到我班上来跟我说,「哇,怎么清得一干二净,很好」。其实就是点滴慢慢做事磨炼出来,所以孩子要磨,要训练。 结果除了做事能力训练出来之外,连做人的态度都有很大改变。第一次做好之后,他就拿东西来给我吃,幸好还懂得想到我,不然我就要哭了。拿过来的时候你不要马上就吃,你说饿死我了,赶快吃,那教育的机会就丧失掉了。学生拿过来,我们马上讲了一句话,我常跟学生讲话都没有讲透,为什么不讲透?让他思考,你讲一他做一,讲二做二,他没有思考。我们就问他,除了想到老师之外,还要想到谁?我有没有讲答案?没讲。这个孩子若有所思,咻,就跑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跑去哪,结果后来好几个学生都跑出去了,过了差不多三分钟,隔壁班的老师跑过来,她说,这个东西谁做的?怎么做得这么好吃?这个蛋饼是谁做的?来来来,把那个小朋友叫过来,我问问看他怎么做的。结果我就把一个小男生叫过来,他走过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很有自信,你看女老师要请教我怎么做,他就开始告诉她原料在哪里买的,怎么做。所以这个孩子纵使考试考得不是很好,但是他做事方面,他的细心提升起来,这是对孩子内心有一个很好的帮助,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再来,所有的孩子出去之后,去送给他以前一、二、三、四年级的老师,还有连隔壁班的老师他们也都送去,所以全校都知道我们班在干啥。这个孩子五年级被老师压,所以本来是已经对人怎么样?对老师已经有距离了,比较冷漠了,结果这个活动一办下去,他们常常都是拿著东西去送人,所有的老师看到他们都是什么?都是笑脸迎接他们,所以我们班的孩子常常离老师还三公尺远、五公尺远,远远的就手举起来,老师好。所以他们对人的礼貌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进步特别快,当他对人有礼的时候,他的恭敬心就出来,他对人细心关怀的心也就提升起来。所以当我们懂得付出,而是针对孩子的需要,就很能得到他们的信任,那也从付出当中自己有进步,然后学生也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他们懂付出,所以在对待人的态度上,还有做事的能力上,都同时得到提升。所以其实教育孩子在哪?不在书本,书本是方法,事实上要落实在哪?在生活当中,在与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当中,那个是学问,那个才是真实的东西。 所以我们教孩子也要善用很多生活的情境去教导他,而这个能不能利用生活情境,也要取决於老师跟家长有没有这样教育的敏感度,而这个教育的敏感度也取决於我们为人长者正确的观念,到底教孩子什么是一辈子重要的。当你正视到孝重要,当你正视到恭敬、礼貌重要,当你正视到一个孩子做事勤快的态度重要的时候,你就会抓住他整个成长过程的机会点去教。当我们都搞不清楚孝心重要,恭敬心重要,可能孩子都已经二十几岁了,这些东西一片空白,所以到底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我们要清楚明白。 当信任都建立好之后,事情还没结束,所以「人情练达皆文章」,要能把一件事做圆满要有高度智慧,所以信任够了之后,当我们在劝的时候我们还要观察时机,而劝别人,你一定要先反观回来你的存心。我们常常,小朋友很喜欢告状,过来说某某同学怎么样,某某同学又怎么样。我们没有急著要去处理另外一个同学,我们会先问这位同学说,你告这个同学的状,你的存心是要帮他,还是幸灾乐祸?这个孩子想了一下,没说话。我们接著说,假如你是真心要帮助这个朋友,那你不需要来跟老师告状,你直接好言好语去劝这个同学。一些比较善良的学生他真的就听懂,他一过去之后,两个同学就手拉手走过来,因为你在平常的课堂都有给他一些引导,那一过来,这个被劝的朋友就说刚刚某某同学劝我,他很替我著想,那就一团和气。假如你不去引导孩子看自己的存心,那到时候这个来告密,那个来告密,蔚为风气,你会忙得焦头烂额,到最后你还会拍桌子,好了,不要说了,怎么只看别人的缺点!所以劝别人,我们要先问自己的存心如何,是真实的希望对方好,那你这件事会做得圆满,因为人有真诚心,一定会想到好的方法,进而去做。 那劝谏的时机在哪?《弟子规》有没有教?劝谏的时机说「谏不入,悦复谏」,心情好的时候再劝,还有「规过於私室」,劝别人的时候要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这样他面子挂不住。他每天想到这些人都知道我哪里错了,他哪还有心思去改过,所以要规过於私室,私底下劝比较好,所以我们要洞察时机,比方说「交浅不言深」,这个也要看时机。 再来,你跟一个人劝的时候,你要看他的水准,进而调整你的言语,他的水平在中以下,你言语不能太深奥,不然他听了一头雾水。所以《论语》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程度以下,你不要用上等人的言语、态度跟他讲,他听不懂;「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所以除了时机点,你还要看这个人的水平到哪里,当你都能观察到这些点点滴滴的差别,你劝人效果就会很好。 我们再来看态度、方法,劝别人要用什么态度?在《弟子规》里面说「怡吾色,柔吾声」,是不是对每个人都「怡吾色,柔吾声」?对大部分的人「怡吾色,柔吾声」很好,人家欢喜接受,尤其在对待父母,所以在「入则孝」说要「怡吾色,柔吾声」,纵使你再有理,对父母的时候能不能像在训斥晚辈一样?那你的父亲绝对不能接受,所以对长者一定是「怡吾色,柔吾声」。请问对晚辈的时候要不要「怡吾色,柔吾声」?看情况。有时候这个孩子很没信心,你跟他讲话很凶,他怕死了,这个时候可以比较轻声细语跟他交代。有些孩子很傲慢,你还跟他轻声细语,他都不把你当一回事,这个时候你就要有所威严。所以面对晚辈我们要看情况,面对长辈态度一定要好。面对平辈「怡吾色,柔吾声」也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些关键点的时候,当你的朋友刚好在颠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怡吾色,柔吾声」,他会不会醒?他醒不过来,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假如信任很够的时候,你该现怒目金刚你还得现怒目金刚。 我记得我有一个朋友,刚好他人生面临一个很大的一个冲突点,所以整个情绪非常不好,到我家本来是要念书,结果一坐下来苦水吐了半个小时,讲得很气愤,我静静的让他把苦水吐完。吐完之后,我又针对他吐的这些苦水重新告诉他,你就是哪里做不好才会造成这个结果,结果我又还了他半个小时,很凶。因为他已经,我们说歇斯底里了,已经是失控了,这个时候你要用正气震慑他,所以我足足回敬了他半个小时,他这半个小时一句话也没有插进来,因为我太凶了,讲完之后,他回去了。 隔天一大早打电话给我,他说他活了三十几年,昨天接到了一个最好的生日礼物。我一听觉得很愧疚,人家昨天生日,我还给人家骂了一顿,但是我打从心里佩服他,为什么?朋友这么样直言不讳,他马上能转变他的心态,所以这个人有大福。所以人的福在什么?福在受谏,可以接受别人对你的规劝,那你后福无穷。我这个朋友本来人生走到几乎是已经是悬崖勒马了,现在反转过来,日子过得挺好。所以他的福在哪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他有雅量接受别人的奉劝。那个时候也是因为我观察时机,因为确实他对我信任很够,我们才敢用这种态度去面对他,而这种态度绝对不是发脾气,绝对不是,我们清楚明白,还是为他著想。所以是发脾气还是为人著想,还要问问你自己。 假如你的存心对了,你的时机也没错,态度、方法也对,那还是没有效果,这个时候怎么办?其实不是没有效果,我们来看一个图。人的生活行为都有一个惯性,一个习惯,不只人,万物都有一个惯性,所以在物理学当中叫做「惯性定律」。你要推动一个东西的惯性,比方说我们一杯水放在这里,你要推它的时候,一开始力量太小会不会动?你力量要慢慢加大,大到突破了它的静的惯性,叫「静摩擦力」,一突破了就动起来,结果一动,你就不用那么累了,所以推动的时候一定要到哪?到突破静摩擦力,它马上变到「动摩擦力」,就比较顺了。所以你要劝别人改变他的行为也有一段过程,那你推到这里都说「你看我推都没用」,有没有用?有,是还没到那个力度,继续努力怎么样?这个过程要耐性,等有一天突然动起来了,他就慢慢能自我要求,你就不用再推了,可是这一段过程,你不能推到这里说「没用,不推了」,那前功尽弃了。所以万事万物的理都相容的,物理的原理跟化学的原理拿到人生来还是用得上。所以我们要观察,当时机还没到,要用耐性去推动,而耐性里面要包含著你的真诚、你的关怀。 我们有一位老师,带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从小宠坏了,所以连吃饭的规矩都没有,所以这位老师下定决心要好好磨他,要让他自己吃,因为这个孩子从不自己吃饭,都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诸位朋友,你在跟孩子讲这句话的时候要解释一下,因为我们有一个小朋友就说,「老师,茶来当然要伸手,饭来当然要张口,不然怎么吃」,他不懂这个譬喻的意思,所以跟这一代小孩讲话你还要讲仔细,有时候他已经连这个领会力都没有。所以样样都是人家来侍奉他,这位老师下定决心就训练他自己吃。每天在那边喊,「我不行了,这个老师要害死我了」,用任何很尖锐的言语在考验这位老师的定性,用很刻薄的话在刺激老师。结果撑了一个礼拜之后,这位老师觉得很累,心里面很想放弃,算了。突然礼拜一来上课,中午的时候,他还没叫这个孩子吃饭,这个孩子自己跳上去说,「老师,我要吃饭了」。这位老师在那里突然觉得百感交集,逼他逼得要死,突然自己主动要做了,所以这个力量还是真不能中断。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劝别人还有很多的功夫我们自己要去提升,当我们面面俱到之后,朋友可能会常常能够接受我们的劝告,进而对他的人生、对他的家庭有所助益、有所帮忙。 刚刚讲的是第一点,对朋友有劝谏的一个本分。第二个本分是关怀,关怀朋友,我们刚刚也有提到了付出这个部分,其实也就是关怀。古代的人很重朋友的情谊,而每次要关怀到朋友家里,可能一走就是多久?可能一走就是三个月、六个月,而我们现在的人,朋友可能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自己回到家里沙发一坐,懒洋洋的,很可能很近的朋友,半年、一年都交往不到一次。中国话说的「见面三分情」,当人不常见面之后,有时候一碰面还觉得怪尴尬的,也不知道最近发生啥事,你根本没机会关怀。所以古代的人常常是为了一个朋友的情谊,他会赶一个山路三个月去看一个朋友。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荀巨伯,他赶这个山路去看朋友,结果他的朋友刚好生病了,他就留下来照顾这位朋友。结果一照顾这个过程里面,他这个乡里有盗贼来肆虐,盗贼来掳掠,所有城镇里面的人吓得半死,统统逃的逃,躲的躲。他的朋友一听到这个讯息就跟荀巨伯讲,他说「我病得这么重,我已经走不动了,你赶快走,你赶快走」。你要不要走?诸位朋友,要不要走?你不走你的命没有了。所以从这个点上我们可以感受出来,古代的读书人时时念头里面第一位不是自己的生命,第一位是什么?是义、是孝,是圣贤的教诲,他提起来的第一念是这个,不是自己的生死,所以古代读书人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由於他们都是这种存心,所以这一念心出来的时候,往往感动天地万物,所以多少孝子可以免於老虎的嘴下,原因在哪?原因在当他面临生死的时候,他不是先怕死,他是先想著我还有老母要奉养,所以当他这一念心一出来的时候,连最凶猛的老虎都被他感动,所以历史上免於虎嘴的孝子,这是太多太多了。 而这位读书人荀巨伯他不愿意弃朋友而去,所以就留下来,当盗贼冲进来的时候,他马上迎向前去,他说「我的朋友已经病得这么重了,你们不要伤害他,你们要找麻烦、要伤害,就找我就好」。结果这个盗贼想说每个人都急著要逃命,你居然不逃,而且是可以逃而不逃,是为了朋友的道义,宁可损自己的生命,留下来照顾朋友。盗贼不是生下来就是盗贼,盗贼都是当时候的社会状况不好,生活很困苦的时候才会盗贼横生,太平盛世的时候很少有盗贼,所以他们也是趋於无奈,然后又没有得到一些圣贤教诲,挺而走险。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良知,所以当这些读书人用真诚的心把道义演出来,他们也会被唤醒,所以这个盗贼马上就说了,「我们自己这些是无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这个有道义的地方」,所以全部撤回去,所以一个人对朋友的道义挽救了一个地区的命运。 问:诸位朋友,这样的好戏古代演出来了,这样的好戏现代能不能演?能不能? 答:不能。 你们这么没信心,要靠我们演。圣贤的经典绝对不能封在书本里面,要靠我们这些后代子孙把它奉行,把它演绎出来,才能够让圣教的光芒照到更多的人,所以从我们自己开始做,把自己擦亮,把这个光芒散出去,古代的人做到,现在的人绝对也可以做到。 卢叔叔他有一位朋友,相交往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刚好很巧,卢叔叔去找他这位朋友的时候,因为这位朋友跟我家很近,所以我就很欢喜载卢叔叔去找他的这位朋友。在找他的朋友的那一次机会点上,刚好卢叔叔拿了很多圣贤的书送给他的朋友,送完之后我又载卢叔叔去休息。在路上卢叔叔就跟我讲,他说这位朋友他认识了十七年,十七年前他就知道这位朋友一定会败下来。所以古代的人很厉害,有智慧的人也很厉害,看到他的言语行为就可以推断他往后可能会有什么际遇发生。 因为他这位朋友年轻的时候一下子就飞黄腾达,资产就上亿,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一有钱之后,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很有钱,啥都可以办得好,所以一下子,事业这么样飞黄腾达之后,自己的慢心一起来,别人的话听不进去。在这段时间之内,因为听不进,卢叔叔就静静的观察,等到他的事业摔下来,摔得很惨,从上亿的资产变成负债,而且还不是小数目。这个时候,当初在他飞黄腾达,每天跟著他趋炎附势的朋友,现在一个都不剩,所以人认假不认真,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能认清楚的人还真是不多,所谓患难才见真情。 因为他摔得很惨,所以卢叔叔每个礼拜花几个小时坐车来帮他解决财务问题。卢叔叔在外面人家请他工作那个都要很多钱,他曾经在一个公司,这个公司请他当顾问,每个礼拜跟他谈三到四个小时,一个月就谈四次,总共十几个小时,诸位朋友,这个公司给他多少钱?一个月给他多少?两、三万块,只有十几个小时就要给他顾问费两、三万块。而这位朋友没有给他分毫,车钱、飞机钱他自己出,然后就这样几个月的时间帮他解决财务问题,在患难当中朋友对他的信任愈来愈高,这个时候这个缘扎了多久?扎了十多年了,然后再把圣贤教诲送给他。因为真正能解决他人生问题的绝对不是在给他多少钱,而是给他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个才能根本解决。而且送给他书之外,卢叔叔还跟我要了一些儿童教育的书,这些《弟子规》、《三字经》,因为卢叔叔还考虑到不只他要接受教育,还有他的小孩,所以这种感怀朋友的心,爱屋及乌,连朋友的下一代都放在心上。 所以因为卢叔叔的这个模范,我往后面对朋友我也会想到,我们才劝一次、两次就不耐烦,人家卢叔叔劝了十七年都还锲而不舍,所以看到他们,我自己就觉得很惭愧,鞭策自己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学问。 古今中外这种对朋友的关怀道义,比比皆是。我们看到红楼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叫刘姥姥,刘姥姥是不识字的人,不识字的人有没有受教育?不识字的人不见得不懂教育,教育是能够让一个人成为善人才叫教育。当他读了十六年的书,对人都不懂得去关怀,他有没有受教育?有没有?没有。所以我跟学生讲,跟一些小朋友,我说大学毕业有没有文化?他们都不思考,有。我说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小朋友说没有。我说大学毕业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没有,那你们刚刚不是说大学毕业有文化?小孩这么被我一问都听懵了。文化的本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圣贤智慧,是做人道理,这个叫文化,这是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核心,他连这个都学不到了,学历再高也没受教育,学历再高,学的是知识,学的是技能,所以人真正要会去分辨什么才是真正受过教育。 所以刘姥姥虽然不识字,但是他可能从小父母告诉她,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要有道义,她学的是真正的大道,伦常大道。所以当整个贾家,贾宝玉家,从飞黄腾达整个跨下来的时候,没有人再去拍马屁了,这些之前每天来,我们说的门庭若市的景象完全不见,没有人再来关怀,只有刘姥姥还煮了点东西来给他们吃,甚至於他们的后代还被刘姥姥接到乡下去抚养照顾,所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信义、有道义。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身旁有多少这种朋友?当然,假如现在我们想一想一个都没有,要不要伤心?要不要难过?你说都没有,我运气真差,是不是运气?不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希望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爱护,互相关怀,我们希望我们的朋友群是这样的状态,这是一种结果。朋友懂得互相关怀,互相尊重,互相照顾,这个结果要先种什么因?一定要我们自己先主动关怀,主动爱护别人,当我们这个态度一出来,就把每个人关怀、爱护别人的那种本善的心唤醒,唤醒之后,朋友跟朋友之间的良性循环就会很自然的带动起来。所以要有朋友的情义、朋友的道义,从谁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 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在什么样的状态提升最快?愈难行你能行,愈难忍你能忍,你的学问就提得愈快。而要训练自己有没有朋友的信义、道义,最好的地方在哪?在香港,为什么?香港经济最发达,人们脑子里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利、是钱,重利就轻道义,所以我们从这里演出好戏来唤醒香港人的道义。好,这一节课先到这边,谢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