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2016/1/6    下载DOC文档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佛是梵语,全称佛陀,译为觉者。佛道就是佛所觉悟诸法的真实相,也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而这个本来面目不是悟时就有,迷时就没有,只是诸佛悟得本来面目,与之相应,即能随顺法的相状和世间价值观念而没有任何困难和痛苦,即是佛道;众生迷惑,则起颠倒妄想,没事找事,无事生非,违背事物的本来面目,即是非道,可见,正如《思议梵天所问经》中所说:“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迷悟而异。如《坛经》中法达读三千遍《法华经》即有了大我慢,参六祖时,顶礼也不着地,六祖说他心中必有一物,于是说读三千部《法华经》,于是就有了“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诵经久未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又如《大智度论》说“譬如小儿见镜中像以为实,欢喜欲取,谓为真实。大人观之,云诳惑人眼。”又如憨山大师诗中所说“一枕黄粱梦,千秋血汗功,只知常不朽,谁信转头空”。可见,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此即是佛道,若不了即是六道。

  【经文】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经文意思是】在维摩诘说完天女来历之际,妙吉祥菩萨又问维摩诘,菩萨怎么样才能通达佛道呢?维摩诘回答说,如果菩萨行在非道之中,这称为通达佛道。所谓道是诸法实相,空,反之则是非道,如《大智度论》说:“非道有三,谓烦恼道、业道、苦道。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为苦道”。事实上,二途一辙,针对非道通达空性天然之理,即是佛道;违背空性天然之道,向外执取,起惑造业,受苦,则是非道。而菩萨知惑业苦三者无自性,则空,空即“天然之性德也”。如是,即行非道入于佛道,更有菩萨悲心,“不忍众生苦”,入于非道,方便善巧使众生舍非道入正道,而对他自己却没有非道、佛道的观念。

  【经文】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进一步问维摩诘居士,菩萨怎样行于非道呢?意即与会大众以及未来众生部一定能够理解关于“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的道理,于是替大家发问,对此,维摩诘回答说,如果菩萨行于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种无间罪,而无有恼恚之心,因为如果恼恚(嗔恨)之心,即依我法二执而造五逆,则应堕地狱;而无恼恚(嗔恨)之心而造五逆,即是菩萨通达佛道。如文殊菩萨仗剑逼佛之意,又如福建雪峰有一位法师父亲落水不救而出家,感慨。佛说一人出家,九祖升天,若不如是,诸佛妄语等,那种超然的孤独的魅力,一般人无法效法和理解;菩萨能够入于地狱,现地狱身而度众生,实在不是业报罪垢入于地狱;菩萨在畜生道度众生,没有骄慢愚痴等过;菩萨在饿鬼道度众生,而能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

  【经文】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经文意思是】菩萨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并不以为殊胜而贪著;菩萨在欲界之中,示行贪欲,而自己却无染著;菩萨示行嗔恚恼恨,而对众生却不被嗔恚恼恨所障碍;菩萨示行愚痴,却能以智慧调伏其心(大智若愚),如常不轻菩萨。

  【经文】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经文意思是】菩萨示行悭贪,却能内舍身心性命,外舍妻子财宝;菩萨示行毁禁(戒),却能安住净戒,如“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为度众生方便随缘,如果不是这样,不能说喝酒吃肉即乃至小罪,仍然怀有大恐惧,不敢胡作非为;菩萨示行嗔恚、恼恨,而常作慈悲忍辱;菩萨示行懈怠,而能精进勤修功德;菩萨示行乱意,如镜对各种物象,能了知一切诸法本是空寂,而常住三昧,如是迎宾待客,举手投足,一切自在,无有挂碍;菩萨示行愚痴,大智若愚,通达世出世间真相的智慧。

  【经文】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经文意思是】菩萨示行谄伪,虽表面看起来示巧言令色,却分明是方便善巧,能够随顺依止大乘经典的义趣;菩萨示行骄慢,折服刚强难度众生,却能心中不蔑视众生,如同桥梁使众生顺利通过障碍;菩萨示行烦恼,如太虚容纳诸相回归空性,即是而能心清净;菩萨示入于魔,却能不离魔业而有佛地业,即能随顺佛智,不接受外道之教。

  【经文】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经文意思是】菩萨示入声闻乘身,却能为众生说未曾有的大乘佛法;菩萨示入辟支佛身,却能成就大慈大悲之行,以此教化众生。

  【经文】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形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经文意思是】菩萨示入贫穷,而有信手拈来的法性无尽功德法财;菩萨示入形残,或盲或跛等残疾,却能以成就法身之功德,具足相好的报身以自庄严;菩萨示入下贱,被人瞧不起,而内心却能入佛种性之中,具足法性功德;菩萨示入羸弱、丑陋,却有他的内在的顽强之美,而能得到那罗延身,即金刚一样坚固不坏之身,一切众生都因此而乐见,即是通达佛道。

  【经文】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彩女,而常乐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经文意思是】菩萨示入老病,为度众生,却能随顺法性永断病根,超越生老病身之畏;菩萨示有资生财物,如大富长者,却能恒现诸法无常无我,幻化不实,即贪无所贪,错觉导致的分别心而已;菩萨示有妻妾、彩女等事,即于因缘法中为作法侣,却又不是沉溺于五欲淤泥之中不能自拔;菩萨现于口齿不清呆苯,却事能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即能成就辩才,而总持不失于中观正见;菩萨示入旁门外道,却又能以正法广度众生,即是邪法让正人说,邪法不得不正;菩萨示现于三界六道,却能够断除众生造三界六道的因缘;菩萨示现于涅槃,心无所著,则能不碍缘起的生与死,虽现生死却又能心常空寂,因真如法性的空中,不取不舍,则一切法本自涅槃,不似凡夫执法,二乘舍法,如是等种种,妙吉祥菩萨,一切菩萨如果能够象这样行于非道,则即是通达佛道。

  【经文】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回答了妙吉祥菩萨之后,反问妙吉祥菩萨,前面是所修之法,现在则是所修之人,所以问,什么是如来种姓呢?妙吉祥菩萨回答说:因众生都有身体,能于此身观空无著即身是如来种;一切众生的轮回都是无明、爱、取、有所导演,就欲界众生而言,事实上,爱取有虚幻,无明无性,可见,即此无明、爱取有为如来种;贪嗔痴三毒是一切众生所具,如能即三毒观三毒无自性即是如来种;众生执身为净,执心为常,执受为乐,执法为我,为四种颠倒,如能观即颠倒非实,只是众生的一厢情愿的分别,如是颠倒即是诸法实相,即如来种;众生被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惑所覆盖,事实上,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惑五盖无有自性,即诸法实相,即是如来种。

  【经文】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经文意思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等七识,违背八正道的八邪法:1,邪见2,邪思维,3,邪语,4,邪业,5,邪命,6,邪精进,7,邪念,8,邪定。九恼即爱我怨家、憎我知识、恼我己身,因有三世,一世有三,如是为九。十不善道即:身:杀盗YIN;口: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贪嗔痴,等都无自性,即是诸法实相,则即是如来种。以此简要概括,即指六十二种邪见及一切烦恼等都是佛种。

  【经文】曰:何谓也?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问,为什么要说有身等为如来种呢?妙吉祥菩萨回答说,如果有人悟入无为法而证得偏空以为究竟(即入正位),即焦芽败种,如是则不得诸法真实相,空不碍有,即不能再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利根人则于生死烦恼中顿入菩提涅槃,因为不离生死烦恼而另有涅槃;如果离烦恼而另求菩提,那么就如同高原陆地不能生长莲花一样,只能地势低下,潮湿有淤泥的地方,才会生此洁白高雅的莲花,虽然如此,却是“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如此看来,如果有人悟入无为法而证得偏空以为究竟(即入正位),那么即是不见诸法真相,可见,这样的人如果不转变观念,就如同焦芽败种,终究不能从生死烦恼中再生出佛法;只有在烦恼的淤泥中,才有众生生起佛法啊!

  【经文】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经文意思是】所谓生死烦恼即是菩提涅槃的问题,又好比植种于虚空之中,终究不能发芽生长;只有在有粪肥的土壤之中栽培种子,才能滋长茂盛;如是,如果有人悟入无为法而证得偏空以为究竟,那么即不能生起佛法;即使起于我见如须弥山,还是能够从中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起佛法啊!

  【经文】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终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经文意思是】由以上的缘故应当知道,一切生死烦恼都是如来种,这就如同不下巨海,不能获得无价珠宝一样;因为这样的道理,二乘人不能入于烦恼大海,则不能证得一切种智。

  【经文】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刚刚告一段落之际,大迦叶尊者赞叹说,好啊!好啊!妙吉祥菩萨善说佛法,愉快舒畅地宣说这样的法语,意即淋漓尽致地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之佛法,实实在在如您所说,尘劳的伴侣为如来之种,我等二乘人现在,入于偏空,冻结因缘生法,不敢面对现实,不再能够担当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重任,以及六道凡夫乃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仍然能够发心生起佛法,而我等二乘住偏空涅槃,如果不能校正,则永远不能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就好比六根不具之人,他们再不能享受五欲的快乐。如此看来,声闻人,断了见思二惑的束缚,对于大乘佛法,再也不能发起菩提心的志愿。

  【经文】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经文意思是】所以说,妙吉祥菩萨,凡夫对于佛法,常会有得而复失的可能性,却也有失而复得的希望所在,根器好的凡夫一听闻大乘佛法,就能够发起成佛之心,修行绵绵,不断三宝功德之果,而声闻乘人则没有反复,他们深入无为法,灰身灭智,不再继续努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使是终身听闻佛法,十力,四无畏等,也是对牛弹琴并不契机。他们钻牛角尖,坚持认为自己走的路是最光明的大道,所以不愿回头,即不能发起菩提心,却不知原是萤火虫的光亮,怎比的上太阳的普照呢?一般人的门户之见,也难免如此。在此提醒诸位,对待佛法的态度,既然是“依法不依人”,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经文】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经文意思是】正在那个时节的法会之中,有一位菩萨名叫普现色身的,此菩萨能同于十法界中普现其身,又能现十法界身,广度众生,又能于自身应现十法界身,所以称普现色身。当时普现色身菩萨问维摩诘:维摩诘居士,你既是居士,应当有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等关系,那么你的父母、妻子以及亲眷们、地方官、老百姓及善知识,都是谁呢?你的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等都在哪里呢?

  因为有主必有伴,而主净伴不净也是在家佛教徒的障碍,所以娑婆以出家为上,而维摩金粟如来再现,其伴侣也同样殊胜因缘,在此问答中,普现色身菩萨以事问,维摩诘居士则以理答,如是,维摩诘开始说偈。

  【经文】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四摄为妓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

  【偈文意思是】如果没有般若空智,则永不得佛法真义,即是“智度菩萨母”,母阴静所鉴;如果没有方便有智,则不能生起诸根胜用,即是“方便以为父”,父阳动所发,虽如此,先得根本智(智度菩萨母)后得方便智(方便以为父),根本与方便实是一体,二者圆融无碍,则是“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此生”,即一切诸佛,都由权实二智所出生,而不是由神通所生,二智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拥有二智才是学佛的关键。所谓“法喜以为妻”,因凡夫以妻子为乐,菩萨以佛法为乐,所以说“法喜以为妻”。即以法喜为乐;所谓“慈悲心为女”,因女有柔和生育之性,菩萨则以法乳孕育众生,所以说“慈悲心为女”。所谓“善心诚实男”,因男有真诚干事的能力,承袭父业,菩萨能善心而真诚的为众生办事,承佛家业,堪当大任;所谓“毕竟空寂舍”,此中舍是世人安身立命之所,菩萨之住所即第一义空,如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原是在自己家中散步而已。所谓“弟子众尘劳”,指轮回众生,世间琐事,菩萨都能教化归于佛道,即能随菩萨教化,所以说弟子众尘劳;所谓“随意之所转”,善知识能够调教有情众生,随心所欲,无有不能;所谓“道品善知识”,即菩萨以三十七道品调伏自他之心,所以说“道品善知识”;所谓“由是成正觉”,即诸佛依三十七道品善知识而成无上正等正觉;所谓“诸度法等侣”,即指六度,即六波罗蜜是菩萨的伴侣(法侣);所谓“四摄为妓女”,因妓女媚人,菩萨则以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四摄取悦众生,所以说“四摄为妓女”;所谓“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菩萨以歌咏吟唱佛法法言,以此为音乐。

  【偈文】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

  【偈文意思是】所谓“总持之园苑”,即菩萨以空总持一切法门不让诸法遗失,以为园苑自娱娱他;所谓“无漏法林树”,即菩萨无漏善法能使恶心烦恼不再生起,如林树之覆盖,所以说“无漏法林树”;所谓“觉意净妙华”,即菩萨以七觉支,即七菩提分调和心意,能生真智慧,所以说“觉意净妙华”;所谓“解脱智慧果”,即指菩萨证得不可思议解脱,以为无上妙觉之果,所以说“解脱智慧果”;所谓“八解之浴池”,即指菩萨以解脱的浴池作为洗垢的工具;所谓“定水湛然满”,即指菩萨以定水充满作为养性的工具;所谓“布以七净华”,即菩萨以七净为因地之行,即1,戒净;2,心净;3,见净;4,度疑净;5,分别道净;6,行断知见净;7,涅槃净;所谓“ 浴此无垢人”,即菩萨本无烦恼垢染,在总持圆苑中游,在无漏林树下乘荫,得觉意妙华欣赏,得智慧果以称心如意,以解脱之池禅定之水,布以七净之华,然后无垢人在此娱乐,此无垢人即法身大士。

  【偈文】象马五通驰,大乘以为车;调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

  【偈文意思是】所谓“象马五通驰”,即菩萨以五通为运动,而象马力大行走快速,所以说“象马五通驰”,不是六通,即留惑润生;所谓“大乘以为车”,即菩萨以大乘了义车自乘也能乘他,直至道场之中;所谓“调御以一心”,所谓心有三:1,发动;2,摄心;3,名舍。可见和合道名心。即以三法均平以御大乘;所谓“游于八正道”,即菩萨以大乘游于八正道中;所谓“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即菩萨不似二乘枯慧不修相好,他们不只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甚至修无量相好以自严身姿;所谓“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世间以服装遮身,以花鬘严首,菩萨以法身本具,虽是分证,未得圆满,甚是羞惭,以之为上服,并以甚深心,才能万善庄严,所以为华鬘;所谓“富有七财宝”,即一闻,指十地闻经犹如大海,能受大雨;二信,即“深信坚固,犹若金刚”;三戒,十地所得净戒,无缺染;四定,指十地所得首楞严地;五进,指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六舍,即指常行舍行;七惭愧,惭,对佛性中道第一义天未能见性,即惭对第一义天;愧,对诸佛无上行人,深自愧疚;所谓“教授以滋息”,即以此七财为本,教授以生起功德法财的利息;所谓“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即以此七法自为修行,即是“如所说修行”,虽然如此,却需要我为人人,人人也为我,可见诸佛度众生,众生也在度诸佛。如是即不住功德,回向真如法性,法界众生,如是舍一得万,即是“回向为大利”。

  【偈文】四禅为床座,从于净命生;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甘露法之食,解脱味为浆;净心以澡浴,戒品为涂香。

  【偈文意思是】所谓“四禅为床座”等,即菩萨以禅波罗蜜为休息场所,不同外道之邪定,不同于此土的床座供养,应是从净命所生,菩萨多闻所闻之声,都与实相不相违背,即实“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世间食以甘露为最美,世间解渴以浆最佳,而菩萨以法喜为食,以解脱为浆,菩萨以净心为澡浴,戒品为涂香,严净法身。以上所说净法为滋养法身之具,不是凡夫资生之具可比。

  【偈文】摧灭烦恼贼,勇健无能逾;降伏四种魔,胜幡建道场。

  【偈文意思是】因烦恼贼能劫夺人们的功德法财,损害人们的法身慧命,所以菩萨摧灭烦恼贼,菩萨在摧灭烦恼贼时势如破竹,即是勇健无能逾;如是即是降伏烦恼、阴、死、天等四魔,菩萨建道场与魔交战,战胜之时,竖起胜幡,即时“胜幡建道场”。

  【偈文】虽知无起灭,示彼故有生;悉现诸国土,如日无不见。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偈文意思是】菩萨虽知寂灭无生之理,而佛道未成,必须行于因行,所以示现给众生受生,以庄严正报,现诸国土,以庄严依报,既以常寂光中示现依正二报,如日的中天,没有见不到的,即于十方供养诸佛,而诸佛及与我的佛种都相同,即是诸佛己身,无有分别想,进一步说,诸佛国与众生空,所以没有分别想。虽知诸佛国及众生空,却又能常修净土而教化众生。

  【偈文】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或示老病死,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

  【偈文意思是】第一个偈子是说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已知众生之类都有佛性,所以能够随其声音、形象及以各种威仪,现四无畏、十力,诸法身菩萨一时都能现前,指引他们进入佛道;第二个偈子说能够随魔所行,因魔罗能杀害众生法身慧命,损害众法,所以随其所行,以这样的善方便,随缘而不变,天长日久,自能使魔转成佛道;第三偈揭示老病死的对治,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够开示老病死事,以此成就众生通达佛道,因为老病死本身如幻如化,无自性空,如是不再被老病死所恼害障碍,反是通达佛道的切入点。

  【偈文】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众生有常想,照令知无常。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偈文意思是】此两偈开示因劫坏而生起佛道,一般人以为天长地久,永远不坏,所以有贪嗔痴,不得出离,菩萨示现以劫火洞然一片,从而使众生有无常之逼迫,所以无数亿的众生都来到菩萨的所在住处,请求菩萨开示解脱之法,于是菩萨开示以无常境转向佛道。

  【偈文】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

  【偈文意思是】以世智邪见生起佛道。印度婆罗门教经书甚多,其中禁术咒法、工巧技艺等都非常完备,菩萨对此所有现行其间,利益众生,以世智转入佛智,饶益众生。对印度种种外道之中,出家修道,因有正知见而不被外道邪见所逆转,于其中间转邪道为佛道。

  【偈文】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

  【偈文意思是】此偈菩萨以作日月、世主、四大通达佛道,即菩萨现梵王身,为大千世界主,摄化众生,所谓现地水火风,是对众生的需求所应现,如船入海,遇黑风,船欲没时,菩萨现洲滩,令得安稳,以生佛道。

  【偈文】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

  【偈文意思是】此偈菩萨作药以救三灾,即救疾疫之灾,现药草疗治疾疫,使其痊愈,以此生起佛道。

  【偈文】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先救彼饥渴,却以法语人。

  【偈文意思是】饥馑现作饮食,以引众生生起佛道,如释迦牟尼佛因地现大鱼身,以救饥馑,五比丘因地先食其肉,所以先得度(即*轮未转,食轮为先)。

  【偈文】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

  【偈文意思是】此两偈是菩萨慈悲化导刀兵灾,使其息诤罢兵,两军对阵之际,将要交战,菩萨现威势抑强扶弱,使其和安,由此息斗争,而使众生生起佛道。

  【偈文】一切国土中,诸有地狱处;辄往到于彼,勉济其苦恼。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现生于彼,为之作利益。

  【偈文意思是】此两偈是救地狱畜生之难。即是一切国土之中,所有地狱之处,菩萨都能到其所在,勉励启发善心,帮助他脱离痛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地狱众生,善心一发,即当下出地狱,因愚昧互相吞吃,所以堕入畜生道,菩萨现生于畜生其中,使他们不再愚昧相互吞吃,即脱离畜生道,所以说能为之作利益之事。

  【偈文】示受于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偈文意思是】一般修行人贪著五欲,天魔乘机得便,而行魔事,包括咒术、灌顶、算卦等。如果只以单纯的欲望,那是危险,就方便而言,这也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不能回到根本中来。所以菩萨示受五欲之时,还能心中如如不动,禅定之中,而此禅定即是神通,即能降魔,即能使魔溃乱,不能随其所意。因为莲花出生于淤泥之中,不生于火坑,此中火坑指五欲,莲花指禅定,可见在五欲中行禅,如同火中生莲一样,是世间希有之事,难以思想,却不是一般人所能随意效法之事。

  【偈文】或现作YIN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偈文意思是】此偈更是语出惊人,显示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因为对于贪欲多的人,即障蔽正智,离佛道远,菩萨则现作YIN女来钩牵他,然后再以方便引入佛智。相比之下,对于众生,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呢?更大的事不能也不敢作,那么就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吧!菩萨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偈文】或为邑中主,或作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佑利众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因以劝导之,令发菩提心。我心憍慢者,为现大力士;消伏诸贡高,令住无上道。

  【偈文意思是】所谓菩萨现作邑王、商导、国师、大臣等都是众中的领导,而领导往往会一呼百应,所以能教化众生改变观念,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所谓菩萨现作无尽藏,是济度贫穷的工具,先以财为诱饵,然后为其说,劝发菩提心,而对治骄慢的方法则是以大力降伏其贡高,然后为其说法,使其住于无上觉悟之道。

  【偈文】其有恐惧者,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后令发道心。或现离YIN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住戒忍慈。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给予之。

  【偈文意思是】菩萨对恐惧者应以无畏施对之,然后使其发起修道之心则变得容易;世上无佛法之时,菩萨现作离欲仙人,引导众生供给所需,不惜身命,能作童仆让众生欢喜,然后引导其发心学佛,菩萨还能随其所需随其所好乐而方便引导众生进入佛道。

  虽然如此,却又不是没有原则,更何况,在学佛过程中,你并不就是佛,虽然你愿意学,而这一切都是根本智获得之后,方便智的运用,方便又回归根本。我想过自己的未尽人意,但我有着良好的发心,或许我的语言重了,不经意伤害了哪一位,请你原谅又原谅,虽然我有好的愿望,我也实不必让你烦恼,听不听由你算了,打扰别人与我何干呢。“外虽多棘刺,内实有赤心”,或者玫瑰虽有刺,却是香花。但哪一个会能够真正理解佛法呢?否则就让我们回过头去瞻仰佛陀永远的沉默。一位思想家写过这样的诗句: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千仞的高岗终会爬上,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重来开放!

  相信,有一天,大家在历经繁华热闹之后,寂静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在佛法上有一点收获的时候,你们终于会理解一个法师的良苦用心,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用我们人的想法来一相情愿地衡量人与事,那么你的佛性现前,至此你会大吃一惊,原来如此!

  【偈文】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假令一切佛,于无数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

  【偈文意思是】如上所颂的佛道,怎么能有边有所称量呢?站在老鼠和人的位置上衡量佛法是不行的。因为智慧不可称量,所以菩萨自行也不可称量,如是度脱无量众生,如是自利利他,都不可称量,即是“万里青天孤迥迥”,一切法空,哪里容的下一丝一毫的挂碍,果真如此,学佛即是回家了。

  【偈文】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

  【偈文意思是】谁听到这样“行于非道通达佛法”的法,不发起菩提之心呢?因烦恼所属是如来种,诸法相随,正是法亲眷属,如是转凡成圣则易,破除烦恼也速,除去那些打着佛法招牌,好象真正佛法又不是真正佛法的人,还有那些痴冥无智对佛法不能理解的人。

  学习此经,既不可放逸,也不可以拘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维摩诘经浅释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