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洛桑陀美仁波切:死亡以及受生的情况,包括中阴身


 2016/1/4    下载DOC文档    

  第四节 说明死亡以及受生的情况(包括中阴身)

  宗喀巴大师 著

  华锐·罗桑嘉措---译

  说明死亡以及受生的情况。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死的因缘;

  二、死时的心念;

  三、死后神识怎样离开自身;

  四、死后中阴身时的状况;

  五、怎样受生的道理。

  一、死的因缘分为寿尽而死,福尽而死及不平等死(就是非时死亡或称横死、或说福寿未尽死亡)。

  寿尽而死就是指过去宿业所引的寿量,此世已至尽期,因此死亡,是为寿尽而死。

  福尽而死就是指此世福报已经享受完了,故而死亡,犹如衣食资具等缺乏而死去。

  不平等死也称做非时死,就是指寿未尽而死亡。关于这种横死在经中说有九种因缘。依次是:饮食过量而死;吃不适当的食物而死;前食未消化,又进新食造成死亡;未消化之食物,本应吐出,却因堵塞而死亡;本应由腹泻而排出的肠中物,却无法泻除而死亡;有些饮食分开而食不会产生疾病,但合在一起受用会变为毒品而导致死亡;

  如因不精湛跳跃等技术而落人深渊造成死亡;因非时去它处,如夏季去悬崖边缘或攀爬冬季的树木跌落下来而造成死亡;对老妪行非梵行而导致死亡。

  人将临死之际,神识离体之前(粗分心),会产生生前所造之业的缘故,出现善不善的情况,造善业现善形,造恶业现恶形;如果善恶心等同时,最初自己.心中出现何种业形就属该类业形,除此外,其他情况难以出现。真正死亡的情况是属于无记形(非善非恶之状)。临死的时候,还会产生受生善恶之征兆,若对饮食出现厌烦之状,就会受生饿鬼道中;如果对饮食有贪欲,就会受生人道中。昔日,坚影王临终的时候,太子未曾给食物吃,他甚为饥饿,这时舍利弗来至近前,坚影王问舍利弗:“何方有饮食?”舍利弗回答说:“在北方杨柳宫多闻天王那里有饮食。”所以,坚影王对那里产生极大的欲念而去世后,受生为多闻天王之子,名为“嘉瓦其确(意为王尊)。”

  二、死的心念。

  分为粗分心及最终细分心两个方面。粗分心又分为具善心死、具非善心死及具无记心死三类。具善心死亡的情况又分为五类:

  其一、善心死。就是临死之际,由自己的忆念或他人助念,自己心中产生善念,借此力量,引发信念等善法,在产生粗分心之间所受用的心,称为善心死。

  其二、善恶二者串习死。就是对生前行善或行恶的众生而言,临终之际,虽由自己忆念或他人助念,究竟还是要看自己生前行善或造恶的多少,要看其习气的轻重。善的串习大,临终之际的善念也大,恶的习气大,恶的习气就会增长。那么,临终前,生起善念,就能覆灭恶念;若恶念生起,善念也就隐没了,再不会产生善念,而被忘怀。

  其三、平等串习死。生前善恶二法的串习力相同,临终前何法先前生起,若是善念生起,恶念不会产生的;同样的道理,若是恶念生起,善念也就无法产生了。

  其四、临终的现象。生前多积善业,就像从黑暗处走向光明一样,死的时候,犹如自身在梦中,看到各种悦意可爱的景象,也就能安祥地死去。死的时候不会产生多大痛苦。

  其五、行善业会没有解支节的痛苦。凡是生前多行善业,在临终的时候,不会产生较重的解支节(筋络根节)分散或四大分散的痛苦,这些痛苦是十分轻微的。

  具非善心死的情况又分为六类:

  其一、非善心死。就是说临终的时候,自做忆念,或由他人助念,心中所现起的贪欲等恶念,直到粗分心流动之间而生起。临终时,身体产生极大的痛苦。

  其二、出现不善之景象。如果在生前多造恶业者,到临死的时候,必定会感受生前所造恶业的果报,这些前兆就像梦中的景象一样,一切不悦意、不可爱的东西会呈现在眼前,犹如从光明走向黑暗的地方。

  其三、造作重大恶业所现的景象。凡是生前造下极大恶业者,在临终的时候,看到不悦意、非可爱的景象,这时他的身心中现起巨大的痛苦,惊恐万分、汗毛竖立、手足乱动、大小便失禁、手抓虚空、翻白眼、口流白沫等。

  其四、造作中品恶业者所现的景象。如果生前造中品恶业者,会出现上述个别情况外,有些不会出现,有些不完全出现。对有些造恶者会出现巨大的解支节(筋络根节)分散的情况。

  其五、破除解支节方面的疑惑问题。四大分散所引起的解支节苦,除了天人和地狱的众生以外,其他道的众生皆有此苦。一切痛苦之中属于生前杀生所造成的果苦最为严重。造罪越大,痛苦越大:积集的善业越大,其所产生的痛苦却十分轻微。

  其六、因贪著三死心而造受生。人在临死的时候,粗分心已过,昏迷的细分心尚未产生之际,会现起无始以来所串习的我爱。由于我爱的缘故,此刻会贪爱自身,面临一起我住之心,于是就因这一念爱住,便形成了中阴身。对于证得初果和二果的罗汉来讲,虽有我爱的产生,但他们却用空性智慧破其我爱,不会受纳,就像力强者制伏力

  弱者一样。对于证得三果的圣者而言,再不会产生我爱了。三果的罗汉因业力的缘故,已除我爱,不再受生。为什么证得三果的罗汉不再受生?不会形成中阴身呢?是因为他们不贪著自身(我爱),而乐于禅定功德的缘故。

  具无记心死。就是对于生前行善和行持不善,或者未做善与不善的众生而言。临终之际,自己未曾生起善和不善的忆念,也没有他人助念。无记心的众生,在死的时候,没有明显的苦与乐的景象所出现。

  一切轻微死心都属于无记心。善心死,在粗分心(粗分意识)时存在。进入了细分心时,善心就会消失便成为无记心,此刻,生前所熟悉的善业再不能忆念而生起,他人也难以助念所生起。对恶业也不会再忆念生起,与前者相同。因此,一旦进入细分心时,这一切死心,都属于无记心。《俱舍论疏》中说:“善不善心出现的时候,其景象明了,不能因此断定为死心。”死心中含摄粗分心的善、不善以及无记心三种心;在细分心时具有无记心。

  三、死后神识怎样离开自身

  在生前多行恶业者,神识是从上半身往下舍,从头部开始发冷,渐渐降到心间。行善业者,神识是从下半身往上舍,从脚底开始发凉,冉冉升至心间。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的众生,神识最后还是从心间舍出。

  最初入胎的时候,神识住于精血中央,也就是居住在身体的心部。最后临终的时候,舍出身体的地方,也是心的部位。由此可以得知,神识最后舍出的部位,也就是神识最初人胎的部位。无论暖温从上半身往下摄收于心间,或是从下半身往上摄收于心部,曾在经典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懂得。

  四、死后中阴身时的状况又分为十三类

  其一、从何处形成中阴身。前文中已说过,神识离开身体的那个部位,即可形成了中阴身,这之间的时间是不会间断的,犹如秤杆的高低一样,同时所形成,所以死亡形成了中阴之身。

  其二、中阴身形成的因素。主要是贪著自身和生前多爱戏论(不真实物)、串习我执的缘故,因此,此二者是中阴身所形成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善业或者不善业皆依此二因素来受生善恶二趣。

  其三、中阴身时的身形。中阴身具有眼、耳、鼻、舌、身诸根,当生何道中,未能受生其道之间,这时的眼睛就像天眼一样,根本没有任何阻碍,遥望景象;身体(非肉体)也像具有了神通一般,不受任何阻碍。《俱舍论》中也说:“本有中阴身时的身形,因其寿终而漂泊在中有之中,就在还未受生的一刹那前,只有同类的众生与具有天

  眼者能清楚地看到其身形。中阴身也具有同样的神通事业,诸根不受任何障碍,一旦形成中阴身后,就无法转变为其他身形。”上述内容就是说,中阴身的身态,与其同类的众生以及修持远离过患的清净天眼者能够看见。如果一旦形成了那一道的中阴身后,再也无法转变为其他道的中阴身,但在《集学论》中所讲的与其有点不同(大概是藉由其他圣者的威力也会有所转变)。

  其四、认识本有。所说的本有,就是“四有”之一。死亡以后,还未受生之前,称做中有;受生的第一刹那称做生有;又从第二刹那乃至死有最后刹那以前称做本有;临死的最后一刹那称为死有。以上这种说法是按照《俱舍论》而做了讲解。

  其五、对本有的误解加以纠正。将来受生的第二刹那以后,一直到死有的最后刹那之前称做是本有。个别人对此观点产生误解而认为,中阴身具有前生的身形和后世的身形;又说,前三日半是前生的身形,后三日半是后世的身形,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实属无稽之淡。

  其六、对个别人误解中阴身的看法加以纠正。因为神识已离开肉体(尸体),跟前生的身体已经没有关联,所以,对前世的身体不会产生贪爱执著了(神识已进入中阴身的缘故),对于这个观点在《瑜伽师地论》中有所表明。可有些人认为,中阴身贪爱前生的肉体,便会产生忧苦,这种说法也是没有依据的瞎说而已。

  其七、现起造善不善业的中有景象。生前曾经造作不善业者,在中阴身中会现起像黑色牛毛毡或黑夜般的景象;生前造作善业者,在中阴身中会出现如同白色毛织品或晴朗明月夜色一样的景色。其八、所看到的情况。中阴身中就能看到同类的众生.以及自己将要受生的地方。

  其九、中阴身的色相。《入胎经》中说:“受生地狱道的中阴身,其身色就像火烧焦的木炭一样;受生畜生道的中阴身,其身色就像烟雾那样;受生饿鬼道的中阴身,其身色犹如水一般;受生欲界天及人道的中阴身,其身色俨如黄金色一般;受生色界天的中阴身,其身色是白色。”以上这些是中阴身色相的不同区别。

  其十、说明中阴身是否存在,以及上下界限的区别。从无色界投生下二界,就有中阴身;又从下二界受生无色界的时候,就不存在中阴身,而是在他命终的地方形成无色之蕴而直接受生到无色界之中。至于中阴身的情况,在依据可信的经典中除讲解了上述没有中阴身的特殊情况外其他未曾说明。因此,中阴身没有上与下的界限,不存在中阴身的说法,也是不合乎常规的。

  其十一、中阴身投生的姿势。经中曾讲,若转生为天人中阴身就头朝上上升而去;若投生为人,中阴身就直行(横身)而去;若是生前造恶业者,就头朝下堕而去。这些说法中也似乎包含了三恶趣受生的道理。又在《俱舍论疏》中则说:“人道、饿鬼道及畜生道三类,按其各自的形相而去(人道平行、饿鬼道倒行、畜生道横行)。

  其十二、中阴身所住时间的长短。有关中阴身的寿量,若是未能受生的因缘,就会停留七天,若是有了受生的因素,其寿量就没有固定。

  其十三、中阴身不会超过七七四十九日。第一个七天没有受生时,会在七个七日之间定能受生,必定会在其间获得受生的机会,一般不会超过七七四十九日的。根据诸经中所说(有依据性的经典).中阴身是不会超过四十九天的。有人认为,超越四十九天后还能住在中阴之中,这种主张是不合乎佛经中所说的道理。

  譬如,天道死亡的众生,七日以后,或成为天道的中阴身,或有可能转变为人道的中阴身。其转变之因素,是因为他还带有其他余业的缘故,所以,会变为其他中阴身的种子。其他互相转变中阴身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人的中阴身,生前造善,以其业力会转变为天人的中阴身;若是生前多造恶业,藉其业力,会转变为恶趣的中阴身,其他的中阴身也依此类推)。

  五、怎样受生的道理又分为九类

  其一、以贪心走向受生之处。若是将要受生的众生,其中阴身将要受生的地方,能看见与自己同类的众生,并进一步想看他们,而想与他们玩耍、游戏,故而渐渐地走近。

  其二、看到的却变为错误性。将要受生人胎之际,对父母的精血产生颠倒妄念。这时候本来父母未曾行YIN,而犹如魔术般地看到行YIN之事,却对此产生欲望(就是这个中阴身所看到父母所行YIN之处,本已无父母房事,见其精血,而认为父母仍在房事;或者父母已房事完毕,各产生一滴稠精血,其后又从父母各产生一滴精血,输入母胎中央而受生,那时父母已完成房事之事,虽然此刻不做房事,但中阴身仍认为在行YIN)。

  如果是投生女胎,就离开妇女(母亲),欲想与男子(父亲)行YIN;若是受生男胎,就离开男人,欲想与女人行YIN。

  在《瑜伽师地论》中曾提到,中阴身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父母,把父母的精血误认为是父母,而看到交合。无论怎样讲,最初看到的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身形,然后看见的才是两者的生殖器。

  其三、因瞋恨而受生的经过。在父母行YIN之际,中阴身引发贪欲,而逐渐靠近,但已看不到父母的身形,只看见的是男女的生殖器。所以,对此产生瞋恨而脱离中有,开始受生。

  其四、在何处神识如何受生的情况。就是父母二者行YIN达到最高潮,将完毕的时候,出现浓精,此后父母二者各自定会滴出一滴精血,而融合于母胎之中,犹如熟乳变凉后凝结时的状态一样,与此同时,中阴身息灭,结束了中有的阶段,中阴身结束的同时,以神识之力量而与如熟乳变冷后凝结之精血和合成胎,与其他成为五根因素的四大

  细分,以及前者和合相同之精血而融台形成诸根,其他形相也开始产生。这时,中阴身已入胎内,称为受生。不承认阿赖耶(藏识)者,是主张以意识而做受生(藏识就是阿赖耶识,依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染污末那识及阿赖耶识,中观派不承认后二识)。

  其五、以福报大小而受生时所现起的声音及景象。若中阴身的福报较小,就会投胎于卑贱的种姓之中。他在临终及投胎之间听到的是喧哗之声,所看到的景象是自己进入芦草及密林之中。若是一个造过善业的中阴身,他会受生于高贵的种姓之中。他在临终及入胎期间所听到的是较寂静、悦耳之声,看到的景象是自己进入宽敞的宫殿及无量宫殿等内。

  其六、胎儿的形成及出生。一般来讲,胎儿住胎的时间是三十八个七天,在这期间,胎儿在母胎中已经圆满形成了身体的肢节,然后再过四天,就可出生。《入胎经》中说:“凡是住胎的时间足够九个月或者超过九个月,就算是十分圆满了,是足月;住胎八个月者,虽算是足月,但不十分圆满;住胎六个月或七个月者,不算足月,是属早

  产,经常会出现肢体残缺的现象。”有关这些情况,必须多参阅《入胎经》的内容,更会细致地了解这些学科。

  其七、受生恶处时,中阴身不想去其地,故而会不受生此处之理。中阴身看到不悦之处,就不前去,若不前往,就不会因此而受生。若是生前做过受生地狱之业,比如,屠宰羊、或养鹰杀鸡、或做贩卖猪肉等,他们在中阴身受生时,就看到很多的羊群等,就像在梦中看到的一样,因生前喜欢杀生的串习缘故,就会去追捕。他们对这些(羊

  群等)产生嗔心,就在这时中阴身息灭,会引起生有(受生);同样的道理,受生地狱或者受生瘿鬼恶趣等的情形,也是这样。

  其八、受生畜生等恶趣的受生方式。假若受生在畜生道、饿鬼道、人道、欲界天及色界天的中阴身,在自己将要受生的地方,就能看到同类的众生,于是对此会产生贪欲之心而去那里。看到自己所受生处时,又会生起嗔心,在这个时候,中阴身就被完结,引起生有而受生。

  上述问题在《瑜伽师地论》中有所阐述。不受律仪的人,如果不守律仪及虽不卖猪杀生为业等不守戒律的人,死后也入地狱,其道理与上述相同。

  其九、四种受生中说明湿生与化生的受生方式。在《俱舍论》中说:“贪求香味及住处。”就是说,若受生湿生的中阴身时,就会贪爱香气;如果将要受生化生的中阴身时就会贪求居住之处(房屋等)。又说,假若将要受生热地狱的中阴身,就会贪求暖热;将要受生寒冷地狱的中阴身,就会希求清凉;所以中阴身就会前往而受生,关于这

  些道理在其注释中讲得很清楚。另外,有关卵生的情况也和胎生相同,这在《俱舍论疏》中曾经表明。死亡与结生(入胎)的情况,没有特别之处,这都依《本地分》的说法而做了阐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