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黄念祖: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四讲


 2015/10/21    下载DOC文档    

  今天,向大家汇报这个“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这八个字代表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因为“般若为导”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在“六度万行”中,前五度如盲,从布施、忍辱、持戒、精进到禅定,这是前五度。为前五度就如瞎子一样,唯有第六度——“般若度”,才是有目,才算是打开了眼睛,看清了方向。因此,我们才以“般若”为导,不能以盲为导。无目就不能导航,所以我们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佛经中,最高是《华严经》,《华严》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同赞”。十方诸佛共同赞叹这个法门。“千经万论共指”,就指示你到报乐世界去!

  既然是十方诸佛都赞叹,那我们究竟归到哪呢?当然也是“极乐为归”!总的精神就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这两部经,般若类的《金刚经》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再有《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第一经。所以,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般若”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经典文字是文字般若,都是从实相般若所流出来的,是极殊性的文字。但它本身仅仅只是个文字的般若,而我们的文字又非常的有限,所以用语言文字表达起“般若”来,便有它的局限性。仅仅是文字般若,而不能一写出来就是实相般若。既然有文字般若,那我们就该依于这个文字般若去“用”呀!所以,还个“信受奉行”在任何一部经的最后面都提到这句话。所谓“奉行”,就是要按着“般若”这个道理去奉行,这也便是“观照般若”。

  “观”就是看;“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中的照。这个“照”字蕴涵很深哪!我们也念过《心经》,也懂得“五蕴皆空”,但是我们却度不了一切苦厄。问题在哪?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照”!我们是“想见五蕴皆空”,用我们的思想一想,啊!五蕴都空了,所以才接受了佛所讲的道理,但是却不是“照见”而是“想见”,因此力量很小、作用不大。“苦厄”便不可能空!两者分别就在这。

  “观照”,一上来我们就用“照”,是不可能的,先练习着用“观”。所谓“观照般若”的“观”,就是从这个文字入手,我们去观、去照 。说的俗一点,就是指我们如何去看待问题、怎样去对待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有种种的现实问题,怎么去对待呢?所谓“修佛”,不是上座或在大殿上绕绕佛,这个时候是修持,但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呢,我们应该不断地修持呀!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外地,我们都应该按“如来”所教导的那样来看问题、对待问题。这就是“观照般若”。在“观照般若”的过程中,有一天你忽然触着、碰着了,你就证“实相般若”了!契入了“实相般若”、就是“实相般若”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谈一谈这个“观照”。前面讲过:对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但凡夫没份做得到,就连“三贤位”的菩萨也不能做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该从哪做起呢?我以为,我们下手的最好之处便是《金刚经》的四句偈中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从“文字般若”进入“实相般若”的下手之处!我们只有从这下手才对。就看这一切有为的世间法,不但世间法,你修桥、补路、上供、斋僧乃至练气功、入禅定……这一切一切都是“有为法”。例如禅定,道理很深哪!有些人得了一点定或有了点特异功能,便以为很了不起了,其实还在“有为法”中。关于“特异功能”,是存在的!钱学森(大科学家)发表了文章《奇异功能是事实》,肯定了它的存在,不能予以否定!但这一切还毕竟是“有为法”!哪怕你入禅定,入到自己空了、床铺也空了、房子也空了……一无所有的境界,那也只是“欲界”的定,连“色界天”都不是,“无色界天”就更达不到了!有些人得了一点定,便以为《金刚经》的道理我都证得了,我证到了般若,都能空了……其实还远着呢!这些还都属“有为法”。不要说功名富贵、妻子儿女如梦幻泡影,就连这些修持、这种种的锻炼也都是“有为法”!要知道“有为法”皆如梦!我们都是在做梦中事,在梦中来了个大老虎,何尝有老虎?梦中捡了十万美金,其实根本没有美金,还是我自己,都是梦中事。“幻”是幻化,是变幻出来的。印度有许多的幻术,甚至能变出人来,变什么有什么,一看果然是这么回事,实际上行设有这回事。“泡”比喻得最好,就是个肥皂泡。小孩子吹的肥皂泡。用吹泡管一吹,吹出几十个泡来,五颜六色的,很好看。但是清问谁认真地曾把肥皂泡象藏钱一样放到保险柜里去的?因为它马上就破灭了吗!是不是?这是最好的比方!其实,功名、富贵、妻子儿女……种种一切都是肥皂泡!都要坏灭的!因此你有什么可执著的?啊!你抢了我的肥皂泡,我就跟你拼命,其实,这个肥皂泡不抢也是要破灭的。泡如人的身影,没有实际!“如露亦如电”,如早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又如闪电,只闪了一下子就没有了。

  在《金刚经》中用了六个“如”来形容“有为法”。唐伯虎点秋香的唐伯虎,大家都知道他的一些风流事,但并不知道他是一个佛教徒。他的法名,如他自称的“六如居士”。“六如”就是《金刚经》里的“六如”——如梦、如幻、如影、如泡、如露、如电。这个道理很好懂,在坐各位要讲起来比我讲的还要好,但据我默察这种种的因缘,就这四句是我们下手之处。讲虽好讲,但很不容易做到。我们不要小看这四句,它是《金刚经》里我们最易下手之处。但实际上我们很多人没有做到!因为我写了一些书,于是便有人知道了我与居士林、佛学院有联系,因而有许多信通过居士林、佛学院转给我,各方面的能信,对象也多了,了解的实际情况也多了,我举一个例子 :一个女居士修行了一辈子,她的爱人抛弃了她,跟她离了婚,她抚养着两个儿子,现在她就是跟这个小儿子闹矛盾,烦恼的不得了。烦恼一来,就嚷嚷着打,打了之后就闹,闹得不可开交。她就很痛恨自己:“我一个有修持的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都是她的原话。“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我修来修去,这一把火把功德林都烧光了,我又得从头修起,不知哪天又烧光了------”,于是她就不断地在佛像前忏悔,不断地痛哭流涕,就这样痛哭流涕达三十多次。你说她对这些话不懂吗?这些道理不知道吗?但她还是不行,做不到呀!她说:“我不能忏悔了,我变成了欺骗佛了,我说我改,但我又来犯了。”后来我告诉她说:“你不能不忏悔,你要继续忏悔,<普贤行愿品 >里普贤菩萨就有:‘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尽未来际.’的话,普贤菩萨的忏悔都无有穷尽,我们岂能不忏悔呢!要接着忏!只要做了,就再忏。”其实她的矛盾很简单,她的儿子收入不很多,想从母亲那里拿点钱,花得痛快一些,她就觉得儿子不应随便多花钱,应当体贴她,应养成简朴的习惯。就这个矛盾。打完之后,当妈的就哭,哭完了之后就又打------。这说明什么呢?道理懂得很容易,但事情做到却很难。就这点事,所以她多生以来的习气,就如油入面。我们和面的时候,里面洒一点油,这油很容易就进到面里去了,但是你现在想去掉这个习气,就如同把这面里的油拿出来,这就困难到极点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高明容易解脱难。不但这个居士个别存在这个现象,我就听说到有许多的寺院,中间也是分了几派,彼此不团结,不是“和合僧”。即是几派不团结,那只能说,这其中只有一派是好的,其余跟他不合的,那就不就得有问题了。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把事情看得太认真了,你如果看到这一切一切,“谁当方丈”是个肥皂泡;“谁受到居士们恭敬”是肥皂泡;“谁派出国去深造”是肥皂泡;“给你个博士学位”是肥皂泡……这一切一切都按《金刚经》上这四句偈去看待,你的关系处得好是肥皂泡,处得不好也是肥皂泡。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可分别的、可执著的、可计较的、可留恋的了,道理就是这样!

  但是大家就是过不去,“看得破,忍不过!”。说起来都很高明,遇见了实际问题却很难。老实说,我们只有勤劳,只有常常提起,用《金刚经》这几句话来时刻提醒自己。有的时候难免就随境所转,当你随境所转的时候,要猛提“如梦幻泡影”,这就在“观照”。我们只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至于《金刚经》深入到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还办不到,但是有一个殊胜的方便法,能够起到暗合道妙的作用,下面就要说了。我们就是从这四句偈入手,要能够进入到“无为”,而不是“有为”!所以古大德有偈:“十方同聚合,各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就如同我们今天在居士林,道场来了这么些位大德,“十方同聚会”,都到这干什么来的?我们在这学“无为”呀!我们不是来指“有为的!“各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这个地方是选佛的考场。什么人能考取呢?“心空及笫归”,所以我们就从这能照破、看破这些“有为法”,不为它所束缚,契入“实相般若”,这就“心空”了!也就“及第”了,即当选了!

  一再说过,要真入“诸法实相”是多么的难!只有地上菩萨才有份。但是有一个最终殊胜而方便的法,是什么呢?以我们众生的生灭心要入“诸法实相”,就是以念佛(念咒)最容易!是殊胜的方便!这就叫“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我们怎么能达到“无往生心”呢?你越想“无住”,你就越是在“有住”,你一生心就是分别,完全没有一点《金刚经》的味道。但当你是真正在念佛的时候,你念得绵绵密密,念到最后不知谁在念,也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正当这个时候,你什么都放下了,也就“无住”了!但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朗朗现前,这个心是“生”的,不是断灭的,所以既“生心”又“无住”。这就暗合道妙了!这是一个殊胜的方便法。关于净土宗,有人在海外弘扬了一辈子密宗,最后他也认识到,要讲契机还是净土宗。刚才说了,要入“诸法实相”最容易的是念佛(净土)和持咒(密宗)。这样可以不知不觉地暗合道妙,你就可入“无生”。把上菩萨所能做到的事,你就不知不觉地也做到了,因此你的功德极大!因此念一句佛号能消入十亿劫生死重罪,因此在临终一念就能往生。他是“诸法实相”的功德。这个功德是无限大的,不是其它一切所能比的!所以,一切法门之中,净土宗是最为容易,当然持咒也是如此。

  说起密(宗)来,我是学密的,也是学净土的,也是学禅宗的。三者之中,最稳妥的就只有净土宗。密宗的师傅非常难找,种种的邪说异端、魔子魔孙,在这里头冒充。大概去年北京就来了一位,他就召集有夫之妇、有夫之妇,在一起合修。还加上表演,就自称是密宗。对于这些,如果没有金刚正眼去辨别,就只是好奇,听说有点特异功能就赶去学,于是上当就上到极点了!一般人是没有这个金刚正眼的眼力,能认得清哪个是其正的阿?梨,哪个是冒牌的。你如果有这个眼力,那你也不是普通人了。所以不容易,一句活,就叫不容易!

  净土宗就没有找师傅的问题,你无需找师傅,千经万论,你只要看了书,告诉你,你就念“阿弥陀佛”,只要真正的去念,你就能解决问题。所以说,一切法门之中,净土完最为契机、最为方便、最为稳妥!在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有限,加上礼会生话节奏快,种舛的工作、利种的任务、种种的横祸,这个核电站泄漏了;那个地方又发大水了;又有哪地震了,还有恐怖主义分子到处制送的爆炸……你想象过去那样的条件下修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这个净土宗是一切修行之中的易行道。这个话是龙树菩萨说的,可不是我说的。别的修行法门是难行道,这些路很难走!唯有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这是一个平坦的、直的路。因此,我也不余遗力地来赞叹、弘扬这个净土法门。我写了一些书,花了多少年的精力,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这个法门。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而在净土宗的经典中,《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第一大经典,正所谓“此是净宗第一经”。大家都念《阿弥陀经》,甚至有许多人还不知道有《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很长,二万多字,而且文字又很繁杂。此经是曹操(三国)时代翻译的,因而文字很古老,大家念起来不家《阿弥陀经》那样方便。其实,《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是同一部经,古人把它们称为大经、小经(或称大本、小本)。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小经就是《阿弥陀经》。就如同《金刚经》与《心经》的关系,大本《无量寿经》象《金刚经》;小本《阿弥陀经》象《心经》。《心经》就是二百六十个字,《阿弥陀经》字数也不多。倒不是字数多就好,少就不好,不一定!之所以称《无量寿经》为净土第一经,是因为此经中真正地把阿弥陀佛成佛的“因”——因地的修行、因地的发愿,这一切都给我们介绍清楚了。于是我们才知道净土是怎么来的佛;怎么成的佛;四十八愿都是什么;发这些大愿是怎么成就的……而在《阿弥陀经》里都没有介绍。

  极乐世界有种种庄严,跟《华严经》所述的庄严一样,事事无碍庄严的境界,小里头有多、小中有大、一中有多、一秒钟有万万年……这一切都无碍。《华严经》里所述的事事无碍境界,在《无量寿经》里都有。“十玄门”在《无量寿经》中一门也不少。大家如果看到我军的《大乘无量寿经解》,可以发现这件种的具足。而有关“往生”,《阿弥陀经》只讲了一种:一日一夜至七月七夜念佛。《无量寿经》里却讲的就多了,如:三辈往生、往生正因等。并且持别说出我们这个世界种种的恶因恶果,五恶、五痛、五烧……众生都行五恶,现生受苦痛,来生受五烧……这些都告戒大家:不是我们念念佛,将来死了就可生到极乐世界去(没那么简单),同而时也告诉我们,现在做为人,首先要把人先做好,所以此经是非常完备的一部经典。

  通过对极乐世界的描述,让我们产生羡慕心,同时对比娑婆世界种种的恶、痛、烧,让我们产生脱离心。更重要的在于,阿弥陀佛的世界显现在大会上,让人人都得以见到,不然光说极乐世界,谁看到了?就是有人去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谁见到了?在净土三经中,除《阿弥陀经》外,其余两部经大家都看见了,所以今天我要说一说《阿弥陀经》里没有涉及的部分。

  《阿弥陀经》与《心经》一样,都相对比较简单,作为常课可以读《阿弥陀经》,你要研究净土宗就不可不读其它两部经,因为它内容太少了。而且,将来一切经都灭了之时,最后只有这部《大乘无量寿经》独有。所以我们就知道《无量寿经》是净土第一经的重要性了。《无量寿经》现在一共有九种汇译本,这九种本子中,哪一种最好呢?就是最后由夏莲居老师所完成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现在海外的佛教徒已经评定,公认这九种汇本之中,这一本是善本,并且收入到了新编的《大藏经》中。我所作的注解,就是依这个本子注的。所以,一切法门中,净土宗最为易行;而净土法门经典之中,又以《无量寿经》最为殊胜第一。由于这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善本,所以下面我们把重点从《金刚经》转到这一部经上来。

  今天我们只谈这部汇本的殊胜与重要性,以使大家都来重视此经。第一点,说这一部经本的殊胜,就在于这一本《无量寿经》在第三品“大教缘起”中,说明了净土这个教是以什么因缘而引起的。在法会上,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放大光明“威光赫奕”,就象金子一样透过佛无碍之身,从里到外通体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变化不拘。阿难尊者作为佛的侍者就想了:

  “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我跟佛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个情况,这么殊胜、这么清净、这么光明。我今天能够这么瞻仰,真是让人生出稀有之心。于是:“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曰: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道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阿难对佛说:您一定是入了大寂定,入了奇特之法,一定是住了诸佛所住的导师之行。今天不同往常,是最胜之道。过去、未来都是佛与佛彼此相念,世尊您现在是念现在佛呢,还是念他方佛呢?若不然的话,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光明、这么的殊胜!请佛告诉我。

  阿难是了不起的聪明,他已经知道佛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殊胜、这么光明、这么功德庄严,一定是有念佛。这是阿难的智慧之处。那么,到底念的是什么佛?他方佛?过去佛?现在念的又是哪一尊?不是念佛的话,怎么会有这么殊胜的境界呢!因为这个问问题的人是很有水平的,所以佛听了之后就赞叹阿难:“善哉善哉,当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当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倍。”你看阿难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这个功德比供养多少罗汉、累劫布施无量人民,要强百千万倍!因为这个问题问的好,佛回答了,大家都知道方法了,而得到度脱。于是佛就说出“如来之所以出兴于世”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佛为什么要降王宫、出家、示现成佛?就是要给众生以真实的利益!所以这部经、这个法门就是如来的本愿——要给众生真实的利益。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有段故事在经文中没有,我下面引证一下:父亲求法,他就教父亲念佛,父亲说:“你释迦牟尼佛有好多实相、真如等等殊胜之法,为什么不教我修习而教我念佛呢?”释迦佛就说:“您岁数大了,那些法您修不起来,而这个法就能解决问题。”你看,释迦牟尼佛对干父亲也是教他念佛,教导我们也是念佛。所以佛的大公无私、大慈大悲,我们是要知道的!佛并不是还有什么保密法告诉父亲,而是对待父亲一样也向待我们,没有把我们当作不堪造就的人。所以我们要感恩呀!感恩佛慈悲给我们说这个法。这是净土教的缘起。佛在《无量寿经》中提了“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日本的佛教就是以此作为根据,也就是完全依于善导大师的教化。善导大师是专弘《无量寿经》的。他把几种原译本都作以参考,加以配合,而特别提出第十八愿是作为一切圣教的中心!也就是说,众生听了佛的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说的,你临终有十念若不生的话,佛就不成佛了。其实,佛已经成佛了,拿此做保证,说明众生只要在临终能念十句“阿弥陀佛”,甚至只有一念,只此句也能往生。这是《宝王三昧论》里讲到的。所以佛惠予众生真实利益。

  在现实中,修这个法、那个法的人很多,我的朋友中修各种法的就很多。有观想的、有持名的,都很殊胜。《观无量寿经》就是用观想法,修过此观想的人都有这种经验,就是修过之后,全观不成,不但如此,当重病的时候观想观不成功。所以这就显出持名念佛的殊胜了,持名念佛就是为了使你到了临终之时而有受用。平常念佛虽然很好,一旦病到临终之时,最后都要咽气了,你如果一念不起来,那不就前功尽气了吗!所以我们得说老实话,而不是只说好看就可以了,要真能做到“十念必生”、“一念必生”才成,这就需要平时多下功夫呀!

  《无量寿经》讲到“礼佛现光”(三十八品),就是极乐世界现前了。这是一件大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观经》是在皇宫里讲的,当时只有韦提希夫人和她的一些侍女听,而没有四众弟子,所以听到《观经》的人很少。而说《无量寿经》的时候,就咱们这地球上的人而言,有大比丘万二千人,也就是有一万二千大比丘在法会上,没有退席的。不比说《法华经》时,还有五千人退席而听不下去了。此外,还有七千男居士、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总共二万人的大法会。这二万人大法会上,人人都见到了极乐世界。这是历史上记载的。所以你能说谁也没见过极乐世界吗!有这么多人看到了!说《观经》的时候,韦提希夫人及侍女们也都见到了极乐世界。所以净土三经中,有两部经记录听经人都亲见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

  佛当时说:“你们谁想见阿弥陀佛的话,你们应向西顶礼,念佛号。”于是阿难就起身说了:“我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当他顶礼之时,忽然显相了,看到阿弥陀佛容颜广大,“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阿弥陀佛相好庄严,就象海上涌出的一个黄金山一样金色光明。看到了极乐世界、看到了阿弥陀佛,同时又闻十方世界诸佛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其实,即使是现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也还在那称扬赞叹呢!只不过我们耳朵不行就是了。接下来阿难又发愿,于是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使一切世界也明现。在这个法会上,不但见到了极乐世界,还听到了极乐世界以外的其它十方诸佛对阿弥陀佛的称赞。后来佛又放光,十方世界都见到了,咱们这个世界也完全是光明的,唯见佛光,阿弥陀佛的光明耀显赫。

  再看底下,大家要注意,此法会中的四众包括“声闻、菩萨、无龙八部、人非人等”所有的都在内了!刚才我说的那二万人外,还有他方的阿修罗、天人乃至各方的菩萨,那就无量无边了。最值此注意的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包括在内。此会中有一万二千个比丘、七千个男居上、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共二万人都看到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看到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所以,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证明!

  不要以为这只不过是个寓言、童话故事,是在安慰我们。孔子、老子,我们准都没有见过吧,但是我们承认他们真实存在过,因为历史上记载下来的。而这个法会上,有那么多大众都亲见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并且有经典记载下来成为历史事实,所以我们要真实地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呀!《阿弥陀经》:有世界名为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佛……两个“有”字,有世界名曰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两个“有”字,刚才我们说的那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这两个“有”。

  第二点,说明这部经的重要性。大家看“流通分”,所谓“流通”就是劝大家都来流通。虽然在此我们不详细讲了,但是大家都要给以重视!只有你重视了,你才能去看这部经,才会去研究方。所以我们先要重视起来。“流通分”从第四十三品开始:“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慈氏”是佛对弥勒菩萨的称谓。这一部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就是弥勒菩萨当机。这是很殊胜的!弥勒菩萨当机,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当来弥勒下生以后,还是要弘扬这部经。所以佛把这部经嘱咐给弥勒。大家要等“龙华会上”的才得见到,到那时靠救度众生的不是讲“唯识”,而依然还是这部经。当你闻听得此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能真实地心生一念欢喜之心,你起心动念,能引起这么一念,但这一念是很真实的一念、很清净的一念。“归依瞻礼”,归依阿弥陀佛,愿意礼拜、愿意“如说修行”,哪怕只是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你要知道这个人得了极大的利益!这个一心念佛的人,他就不是小乘道根气的人。因而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大乘根气的人。能往生到极乐世界的纯粹是大乘菩萨。既然是大乘菩萨,那么,经中又提到有许多“声闻”,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声闻”虽是大乘菩萨,但他所证、所断惑的水平,才是刚刚断了见惑思惑,相当于阿罗汉。还有“尘沙惑”未断、“无明惑”未断,还需慢慢地断。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带业往生”、“带惑往生”。你如果发的是小乘心,那就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所以,发心不是小乘心,往生的也不是小乘根气的人。而是什么人呢?佛说了,是“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里头,这样的人是第子中的头号人物,是第一弟子、笫一流的弟子。

  现在这是有许多的人不大重视净土法门,我跟朋友们讲过:我也不敢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信仰净土,但是我却有这么一个希望,就是希望每一位都不要经视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说过,能这么信,哪怕是一念,清净单纯地一念,就这样便已不是小乘了!而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了。佛告诉大家了:“天人、世人、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稀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我们万劫千生轮转于“六道轮回”之中,今天能遇到这个净土法门,听到这个净土法门,这是万劫千生稀有难逢的这样一个机遇啊!这就叫“生稀有心”。对于这部经里所说的话,应当把他当作导师,我们要依止。“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速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要劝众生信这个法门,所谓“大乘”,就是念念不忘众生,不忘让大家接受这个法门。“无量亿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还有许多菩萨想听、想学这部经还得不到呢!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求这个法呀!“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多罗三?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维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 ,终不退转。”这就是说,还有一亿个菩萨,由于不听闻这个法,还都是大菩萨,但退转“阿?多罗三?三菩提”了,所以需要劝受呀!你如果能够信受、如法修行,那么这个人肯定已经蒙受过去佛给他受过记了,而且现在十方佛都要赞叹你的。那么,劝大家信受要该念样呢?“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所以我们要信这个法门、接受这个法门、念这部经、持名佛号,不仅自己读诵并给他人听,还要真正修行,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念佛号。以上说的就是此经的重要性。有生就有灭,佛经也都是迟早要灭了的,所以我们看佛教,很讲辨证法的!佛法也如此,佛经要一点一点的灭掉。有部经《法灭经》,说的就是哪部经先灭,哪部经后灭的问题。第一部先灭的就是《楞严经》。现在就已经有迹象表明了:有人已经著书说《楞严经》是伪经。其实佛早就悬记了,将要末法时期,这部经肯定先要灭,因为谤法的人说是伪经,人们也便慢慢相信这种说法,也都认为这部经是假的,谁都不去念了。所以,这批人是前走这条路了!再有就是《涅?经》,有极高深的道理!经中告诉我们,将来众生由于根器不够,所以此经也迟早要灭。

  那么,众生态幺才能得度呢?佛所以出兴于世,就是要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于是就把这个最殊胜方便之法,以佛的威力使此经独留于世。任何经都灭了,独有这部《无量寿经》留下来。留多久呢?不可能是无限期的。因为时间因缘,这就取决于众生的根器了!由于众生恨根器不断消弱,那就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即使经在,那也没人听信,也就跟没有一样的。所以“只住百岁”,只住世一百年!由此可知,从现在算起,也只有百年,为什么呢?因为《无量寿经》才刚刚在咱们中国兴起。在日本早就“放光”了,也就是说早就被重视了。在中国,净宗有段时间衰微了,现在又开始重兴。由此也提醒我们,现在能对此经读诵、演说、信受、依此修行,那是多么时可贵!可以说是佛的第一弟子。我们也因此而为如来护持这个法,使之于最后百年内,能存于世利乐众生!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喜欢密宗,那我就将诺那祖师的开示告诉给大,他在香港传完法,在离开香港之时,所说的开示,就是有关净土宗的。我给大家介绍几句,才算是圆满了。诺那祖师所所是红教的法,也就是莲花生上师的法,是最古的法。这个法有很特殊之处,与其他法不大一样。这个法特别尊重“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根机,都教他学“金刚萨?”,即是学阿弥陀佛的法。人人都要修呀!诺那祖师讲:“念弥陀者,临终观佛在,信心不疑……弥陀法愿甚强”。也就是说,往生之时,能念阿弥陀佛的人,临终你一心观想佛就在头顶上接引你而不怀疑,这样你把自己都忘掉,自己忘了,你就跟弥陀的法身相契,才就得以往生了!由于“法愿甚强”,所以无论你修何种法,无论你水平怎样,都能往生的!这样一来,诺那祖师的说法就和?益大师的的话是一样的了。现在有许多人追求功夫,错就错在,他总觉得自己下的功夫不够,于是把注意力都用在下功夫了,其实,不管你证到了什么程度,而决定你能否往生的不在于此,而正如?益大师所说:“但凭信愿之有无!”

  能不能往生就看作有没有“信、愿”!往生后,你生到的什么品位,才决定于你平时念佛的功夫之深浅!也就是修证的程度。因此,我们要深信切愿!临终之时,你能够意念,佛就决定来接引你!你修持差也不要紧,根器差也不要紧,只要你肯去念佛,一心一念,临终还想着阿弥陀佛,那就可以往生!诺那祖师还说:“必三密具足来度。”你修其它法,修其它的本尊,比如修药师佛等,就必须得“三密”全修才可以!所谓“三密”:身密、口密、意密。密法的特点就是:让众生的三业,(即身是造业的;嘴是造业的;意是造业的。)顿同于如来的“三密”。你身结成释迦牟尼佛的印或是阿弥陀佛的印……,这身就是身密;嘴念咒念佛,这是语密;心想着般若《金刚经》、观想着“种子”字……这是意密。其它法门的修行,必须得“三密”都具足才能得度!而念佛法门,唯有阿弥陀佛这一尊,一律不用去管它是一密,还是二密、三密,都一律平等普度啊!不论你修持水平怎 样,只要你临终有意念,愿意往生,就可以!这是极殊胜的法!诺那祖师最后开示:“如诸位不忘阿弥陀佛。”祖师在香港、澳门等处给许多人灌了顶,“诸位”就是指大家,向大家临别之际,最后的开示就是让大家不要忘记“阿弥陀佛”!他老人家是我师父的师父,所以,今天我也用师爷的这句话作为此讲的结束:“如诸位不忘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