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你是偏执的佛弟子吗?
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单位,如果不懂得尊重对方,处处彰显自己的占有欲,偏执顽固,就会造成各种冲突。我接触过很多离婚的人,有外遇,有第三者,移情别恋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因为鸡毛蒜皮、油盐酱醋等小事升级激化了矛盾,忍不了的就离了,能忍一忍的,不都过来了吗?谁家还没一点矛盾啊? 学佛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很容易想得开。佛法,可以随时调整我们的内心,唤醒我们多角度去看问题的能力,让自私的小爱变成无私的大爱。眼前的家人、爱人、同事,是离自己最近的有缘众生,你应该千方百计去想:今生总算有缘相聚了,如何为他们多付出一点?去好好利益眼前的这些众生吧,不要总想着回报,否则一辈子会过得很辛苦。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在吃亏,其实是在积福。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气不顺,心不平,把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点功德给烧掉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可能像佛菩萨一样,所愿所行完全是无私大爱天下一切众生,但我们可以从心态上、思想上去学习这种崇高的精神。比如看到同事涨了工资,你却没有涨工资,怎么想你才能高兴?“我希望能利益天下一切众生,现在这个同事不用我利益,他用自己的能力就涨了工资,他有能力,真是随喜他!”这么去想,你就会很快乐。如此类推,你们将能从很多小烦恼中解脱出来。 学佛之后,一定不要偏执,不要总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让别人围着你转。有个别佛弟子,喜欢和家人对着干,家人不喜欢他在家里烧香,他偏要当着对方的面烧香。为什么不能等家人不在的时候烧香呢?虔诚的信仰很重要,过于偏执会让人反感。 有个弟子,本来她老公很支持她参加我们当地道场组织的共修,一个月三次。然后她经人介绍又认识了一个活佛,那边一个月也有三次共修,她也去参加。她老公开始警告她:“差不多就行了,适可而止吧,你还有时间照顾家庭吗?不要得寸进尺!”她不听啊,后来一个禅宗的法师主持禅七,她又要去参加。这下好了,老公和她闹离婚。老公说,“你出家得了,以后我供养你,你爱去哪儿修行就去哪儿修行。原来一个月去你师父那儿共修三天,我本来很高兴,你修行家人也有福报;然后你又找了一个师父,变成共修六天了;现在又多了一个禅宗的师父,还要打禅七,又是七天不回家。每个月你都这样,咱们还怎么过日子?你根本没法照顾家庭,还是分手吧!”现在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回头想想有何必要呢?一个师父教的你都学不过来,忙忙叨叨跑道场,和哪个师父都学不全,学不长久,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学佛是为了提升智慧,一味偏执,苦来自知。 “善巧慈悲生于释迦族”,我们当然要守持戒律,但要学会灵活善巧面对人生。有个做IT的男弟子,很虔诚,但他的妈妈是基督徒。他非要把客厅改造成佛堂,他妈妈偏要在客厅里挂十字架,两个人为这个争吵,连派出所都上门了,这就是偏执。我狠狠地说了他:“你知道吗?无论如何,那是你妈!”后来我让他搬出去租房住,在出租房里设个佛堂,把房子留给他的妈妈。 还有个女弟子也想在家里设佛堂,她老公不同意。有一天她拿着卷尺对老公说:“请问这个房子是我们一起买的吗?”“是啊。怎么了?”“你拿尺子量一下,把房子隔成两半,把属于你的部分圈出来,剩下的区域是我的,在我这边,我爱把佛堂放哪里就放哪里!”她老公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就把书房拿给她做佛堂了。 信仰当然很重要,但过于偏执、六亲不认、不听劝告,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追随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闻思修佛法,就是要像佛陀那样,能够放下执着,放下偏执。通过放下我执,能够放空自己,由小我慢慢变成大我,从利益身边人开始,慢慢尽己所能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