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信愿法师:佛圣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一)


 2015/10/5    下载DOC文档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诸位菩萨!如果你每天念佛,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会担心自己在临终恐怕没有正念,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师父就会建议你,将《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段经文,每天在作早晚二课的时候,好好的读几遍,体会着这段经文的意义,我相信你的担心就会消除。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就是指这个念佛的男子或者是念佛的女人。“临命终时”就是这个念佛的男子或是女人,还未断气的时候。临命终时,就是这口气还在的时候,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无量的声闻、无量的菩萨现前了。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世尊说:“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所以这位念佛的男子或女人,在临命终还未断气的时候,所看到的佛菩萨是少数或是多数?多数。经文说的非常的清楚,“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那表示除了阿弥陀佛现前以外,还有无量的声闻众,也有无量的菩萨众,所以现前来迎接的佛菩萨是非常的多。

  佛菩萨现前了,做一件事情:“前后围绕,来住其前”,佛菩萨现前,前前后后围绕在这位念佛的善男子或是念佛的善女人,用普通的话来说就是团团围住,“来住其前”就是来住立在这位念佛人的面前。而且“慈悲加佑”,“慈”就是与乐,“悲”就是拔苦,“加”就是加持,“佑”就是护佑。

  诸位菩萨!我们心中观想:自己就是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无数的菩萨现前,舍利弗尊者、阿难尊者无数的声闻众现前,团团将你围住,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你慈悲放光加持护佑,请问你会法喜吗?会。请问你会往生吗?会。这么多佛菩萨,在的临终,团团围住,放光对你加持护佑,你会没有正念吗?你还会内心颠倒吗?你还会贪着感情吗?你还会看不开世情吗?

  你还会眷恋子孙吗?你还会不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以常理来说,绝对不会,除非你无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若无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早就知道了,事实上佛菩萨也不用现前迎接你。

  所以从这一段《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经文,我们可以内心非常放心,在平时好好的念佛,临终有无量的佛菩萨现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稳稳当当,老鼠入牛角。(掌声)

  最后一句话“令心不乱”。“令心不乱”在“慈悲加佑”这句话的后面,在跟我们说什么道理?这位念佛的善男子与念佛的善女人,在临命终,还未断气的时候,内心之所以会不乱,就是因为阿弥陀佛与无量的菩萨、无量的声闻弟子,现前围绕,慈悲加佑产生的,对不对?所以,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了解,原来念佛人在临终,心不凌乱,不是自己念佛的功夫很好使自己的内心不凌乱,是因为阿弥陀佛与无量的菩萨声闻弟子现前,慈悲放光,加持护佑,使得这位念佛人的内心不乱。这样,是自力的不乱还是他力的不乱?他力的不乱。这是净土教非常重要的观念。

  若没有将《阿弥陀经》这段经文,“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和《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同段经文,作一互相对照,绝对无法了解说,原来念佛人在临终心不凌乱,实在是因为阿弥陀佛现前的慈悲加佑,才使得内心不凌乱。所以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就千稳万当,临命终一定是正念分明,内心不乱。所以成就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自于阿弥陀佛愿力绝对的救度。所以念佛依靠阿弥陀佛,一点都没有错,因为念佛人的临终,阿弥陀佛现

  前,使得念佛人心中不会凌乱。阿弥陀佛现前,要迎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放光对你加持护佑,你的内心还会凌乱吗?绝对不会了,正念分明,自在往生。所以,一切都要感恩阿弥陀佛的发愿救度(掌声)。

  时态 状态 心态

  这段《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经文,有三点要非常的注意。第一点就是有关时态,第二点就是有关状态,第三点就是有关心态。

  第一点,有关时态。就是这段经文的时态,是临终者还未断气的时候,所以经文说“临命终时”。无论《阿弥陀经》或者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经文都说临命终时。所以,时态是指这位念佛人,在临命终还未断气的时候。

  第二,有关状态。就是这段经文的状态是无量寿佛,与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围绕在这位念佛人的前后,状态就是如此。观想你的前面、后面、左手、右手,团团围住的都是佛菩萨,还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而且佛菩萨的慈悲放光加持护佑,还会颠倒吗?绝对不会。

  第三,有关心态,就是指念佛人在临终时候的心态。心态是因为这位临终者,受佛菩萨的慈悲加佑而内心不乱。

  所以,这段经文,时态、状态、心态你都明白了,那你在临命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非常的清楚明白。再说一遍,这段经文在时态上,是临终者还未断气的时候,经文说临寿终时;在状态上,是无量寿佛与无量菩萨声闻弟子现前围绕;在心态上,是这位临终者,因为佛菩萨慈悲加佑,而

  内心没有凌乱。

  诸位!这样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一个念佛人,只要平生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生不退,做好往生三法,深信、切愿、力行,那临命终,阿弥陀佛与无数的菩萨声闻弟子现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问题,对不对?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其人

  下面来看“其人”这二字的意思。

  其人,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之人。窥基大师《阿弥陀经通赞疏》云:其人者,即七日念佛行人也。

  窥基大师这样的解释其人意义,直接说出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行人,就是其人。因为前面的经文说执持名号,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所以若一日至若七日的念佛人,就是其人。也就是指什么人?我!对!你这样想就对了,“其人”旁边写你的名字。《阿弥陀经》在说其人就是念佛人,不是在说别人,就是在说我。我若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愿道理之后,执持名号,若一日至若七日,那我就是《阿弥陀经》所说的其人。

  莲池大师对其人的解释,还更简要。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其人,指持名者。

  “持名者”就是执持名号的行者,也就是念佛人。所以,诸位菩萨!你我念佛人,只要将来在临

  命终时,还未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与诸圣众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对我们慈悲加持护佑,我们的内心就不会凌乱,就不会颠倒,就会有正念,就能往生,所以念佛成佛真实不虚。

  临命终时

  下面解释“临命终时”这句经文。这句经文非常的重要。除了了解临命终时,就是指这位念佛人还未断气的时候,临命终时还有很多很重要的道理。如果经常作临终关怀的人,必定发觉这样的事实:一个重病的人,身心受到病苦的折磨,在临终将要断气之前,通常身心非常的苦恼,也很有可能佛号念不出来。临命终时,也很有可能业障现前,有不少的人在临命终,会看到过去生的父母眷属现前,甚至冤亲债主现前。所以临命终时心中要有正念,平时一定要用功。我们来看这句话的意思。

  “临命终时”,指生命即将终结之时,即寿、暖、识三法将舍离之际。

  “寿” 是指寿命,“暖”是指体温,“识”是指神识。寿命为体,以暖、识为用,所以寿、暖、识有体有用。一个人若死了,也就是寿命终了的意思,也就是体温冷尽,也就是神识离开肉体。所以寿、暖、识三法即“将舍离之际”,就是还未舍离,寿命还未终了,体温还未冷尽,神识还未离开肉体,这个时候叫做临命终时。

  事实上,若再带入无常观的道理,平时就是临命终时。为什么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凡夫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是临终,你知道吗?我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师父经常说的,我们不知道是明天先到还是死亡先到。如果有无常观的人,看到有人突然一场车祸就死于非命,看到一场天灾譬如大地震,就马上没命了,那么有可能日日是临终日,有没有可能?有。有可能是时时往生时,有没有可能?有。你能保证下一分钟你一定有命吗?不敢保证。你能保证下一小时一定有命吗?不能保证。

  我跟大家说,听经闻法的时候会死亡吗?会,甚至很有可能。因为过去有一位女众老菩萨,就是在听经的时候听到往生的,这是事实,烧出来舍利子一千多粒。听经完了,大家起身收椅子,她还坐在椅子上,大家在叫她的时候,才发觉她已经没气了。听经听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殊胜?很殊胜,要跟她鼓掌赞叹。(掌声)在听经的时候舍报,那决定是正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听经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人,所以马上助念,不怕叫没有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因缘,都有可能一命呜呼哀哉,这就是无常观。

  所以,将无常观的道理带入,临命终时,不就是平时吗?于此则指执持名号之人,尚未断气之时。

  下面引用窥基大师的开示。

  窥基大师《阿弥陀经通赞疏》云:临命终时者,此一报寿命临欲终时,即彼佛与诸圣众,即彼国菩萨、声闻等,现身于念佛修行人前。

  这段话很白话,一看就能明白。窥基大师这样的开示,人人都可以看懂。临命终时候,就是指这一期的报寿命即将完了,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也就是西方极乐国的菩萨、声闻等,现身于念佛修行之人的面前。所以,当我们还有一口气在的时候,是以凡夫肉眼亲见到佛菩萨。所以你不用担心这个时候——在平时肉眼无法亲见佛菩萨,将来我们在临终还未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了,观世音菩萨现前了,大势至菩萨现前了,我们亲眼目睹佛菩萨,一定是内心非常的法喜。如善导大师所说的“身心踊跃坐金莲”,当然要满足一生的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了,非常的欢喜。

  一生的修行终于要完成道业了,会不会法喜?会不会欢喜?绝对会。(选自《阿弥陀经精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