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如何从生命的4个变化中看出你修行的对不对?


 2015/8/12    下载DOC文档    

  为什么有得道高僧,而没有得佛高僧。一谈到修道很多人就会想到道家,事实上修道不是哪家哪派专有的,而是一切有自性的动物或非动物都可以有的;道只可以自修自证自见自明,不修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佛医堂今天分享这篇关于修行变化的文章给大家,非常值得我们修学。

  当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我们有这个愿心,我们要登上山顶,那只是我们的愿力。但是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从脚下开始,就是我们注意的是脚下这一步。

  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到修道的状态有所收获的时候,他一定会有变化,那么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粗略地描述一下,不一定是严格的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判道”啊,对这个修行的成果去做一个细致的分别,因为那个没有太大的意思。

  对于那些没有到达的人,你去把那个过程详细展示也没有意义,他也会预先去比较、去分别。

  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原则性的揭示,就是你修道,假如你按照正确的方法走,会有一些什么的成果。

  首先,是你的意识的成长,你的意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不再会是那种昏沉的状态,什么事情都不够觉知。这种清晰度的增长,实际上也会提高你的智力。

  如果你是在学习阶段,或者是考试的时候,一个静心的人,他的记忆力,他的考试的能力,或者说智力上,也会有所成长。虽然修道不是为了这些目的,但是这是很自然的应有的反应。

  第二是敏感度的增长。你越是修道修得好的时候,你的身心状态就会列加精微,更加敏感。对周围的一切有更清楚的相互反应,不再会那样麻木不仁,对什么都感觉无所谓。

  平常你在一条路上散步的时候,你可能对路上的那些树啊,花啊,都没什么感觉。因为你心事重重,你活在自己那个杂乱无章的意识里面。

  但是一个静心的人,一个觉知的人,他能更加敏感地感觉到这个路上的每一棵花的美感,每一棵树枝展现的多姿多彩。他会对周围的一切更加有一种相关相连的感觉,所以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真正的仁者是活在大我,或者说活在道的境界当中,天地万物都是和他息息相关的。这是敏感度的增长。

  第三,就是慈悲心的增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平常你可能杀一只鸡,或者杀一只鸭毫无反应,你认为理所当然,这就是我要吃的。

  但是修道,真正进入静心状态的人,你要让他杀一只鸡,肯定是下不了手的。

  就是你对这个动物,有了感情,能感觉到它的灵性,甚至你折一枝花都于心不忍。

  人与人之间关系更是如此,有一种慈悲心的增长。就是你对动物都不忍心,都有一种爱,何况是人!人是动物里面列高级的代表,是更具有灵性的。

  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你也自然会有一种慈悲心的增长,你会更加替别人考虑,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处境。

  第四,就是你整体的身心和谐度、统一度增强了。平常我们大部分人身心是分裂的,我们是生活在我们的头脑里面,生活在我们思想念头里面,我们对我们的身体不管,没有觉知到身体的存在。

  一个对自己的身体都没有感觉,都不热爱的人,他又何谈去爱别人?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感觉到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是相关联的。身心是和谐统一的,天人是和谐统一的。

  如果是向着这一个方向,意识、敏感度和慈悲心增长的方向,那你修道的路子方向就会正确。

  反过来说,如果你越修炼越感觉到迷迷糊糊,越感觉到麻木不仁,对什么都无所谓,好像是境界很高了,我看开,我什么都不在乎了。那是误区,你越来越死气沉沉了。

  旁边杀了一个人你都没感觉了。因为你自己觉得你自己解脱了,我超越了,跟我没有关系,这是错误的,你已经没有心了。

  从这整个修道的过程里面,我们可以分出三个阶位:

  一个叫“因位”,一个叫“道位”,一个叫“果位”。因就是因果的因,道就是在路上的道,果就是成果的果。

  因位就是我们还没有开始修行的人,或者正准备修行的人,这个时候的位置。

  在因位的修行最要的是什么呢?是“正见”。所以我们这次的讲座,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这个正见。

  对整个世界,对宇宙,对生命,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和见地。树立这个真正的见地以后,你才能正确地走上修道之旅。

  在道位上,在修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正受”,受是感受的受。如果你有了正见,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去修行的时候,你就会正确的感受、觉受。

  前面我们讲的意识品质、敏感度等几个方面的增长,就是正受。

  反之就是不正的受,就是邪受。

  若是你越练越是感觉到恨某个人,本来对他的恨是一点点,但是你越练的时候,越感觉到更多的恨,那就是走向相反的方向了,恨无法化解掉,这不是正受。

  到了果位呢,最重要的是要有“正觉”。

  不再是感受的问题,它变成了一种觉性的呈现,也就是有开悟的体验,体验到自己的真性和真我。或者体验到道,带入到了道之中,这是一个觉悟了,正觉。

  到了正觉这个阶段,其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下去,我们可以分成“分证”和“圆证”、“浅证”和“深证”的差别。

  比如说有的人,他见道了,他体验到了一个状态。他的真性呈现了,或者他知道“道”了,这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的体验。

  这个时候,你已经体验过,但是这个体验是一个有局限性的体验,一方面它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也是浅层次的。

  打一个比方,就是你是透过一个窗户看见了外面的天空。天空是那个天空,但毕竟是通过窗户看见的,所见的天空还是会有限制的。

  不是这个天空本身不对,是你看到的这个天空还是受限制的,受到你的窗户的限制。

  所以在禅宗里面,见道之后,还有“保任”的修行。如何让你正觉的状态能够相续,能够打成一片。

  然后你真正地安立于那个正觉之中,不再动摇。甚至在你的睡梦之中,在你的深睡之中,你也是在觉醒的。

  这个时候就不是通过窗户看见那个天空,而是你已经成为了天空本身。

  天空不再是作为你所体验的一个对象,或者是你面对的一个境界,不是你体验到天空,而是你就是那个天空本身,以前的那些自我恰恰是一个错觉,那个天空就是你真正的自己。那么这就是深证,或者说是圆证,是成道的境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