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卿居士:修行人应该怎样对待师长?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解父母怨竟。次复应解师长怨结。自大圣已还。体未圆极。至于无生法忍。犹为三相迁灭。在于如来。尚假苦言。令恶众生。因兹悟道。而德明化物。犹现此辞。况复凡愚。理绝净境。今善恶杂糅(音柔)。明白未分。岂能顿离三业之失。若闻所说。应当惭愧。师长恩德。深自悔责。不得惊疑。而怀恶念。 ----《梁皇宝忏》 无生法忍: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真智慧安住于此理不动,叫作无生法忍。法忍,即慧性。 三相:一解脱相,生死之相;二离相,无涅槃之相;三灭相,生死涅槃已无相,其无相也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 三业:身口意所造之业。 上面已经解决了父母亲眷的怨结,现在再来解决师长、善知识的怨结。自诸佛以下,都未能证得圆满法身,等觉菩萨尚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得无生法忍的第八不动地菩萨大士,虽住无生法中,尚有生、异、灭三相的变易,所以还有变易生死,还需要佛的教导。到了如来的圆满果地境界,也还需要靠苦口婆心的讲经说法来使众生凭之悟道。诸佛万德庄严,教化众生尚需要靠佛法的讲说,我们这些愚昧凡夫远离诸佛的净境,善恶间杂、迷昧无知,怎么可能马上断除身口意三业的过失呢?这都显示了师长的可贵。我们在身口意方面所造之业应深感惭愧,对师长恩德没齿难忘,过去未听教诲感到自责悔过,决不再怀疑,更不能对师长有不敬之意。 ▲经言:虽复出家。犹未解脱。今虽出家。不得便言。无复诸恶。在俗之人。不得便言。都无其善。且置是事。如经所说。佛告大众。汝当缘念师长之恩。父母虽复生育训诲。而不能使离于三途。师长大慈。诱进童蒙。使得出家。禀受具戒。是即怀罗汉胎。生罗汉果。离生死苦。得涅槃乐。师长有此出世恩德。谁能上报。若能终身行道。止可自利。非报师恩。佛言。天下善友。莫过师长。 ----《梁皇宝忏》 这里几段忏文都是以出家人的语气来说的,不过对于在家人如何对待佛门善知识有同样的启示。 对于出家众而言,虽然出了家却还没有解脱,不能说出家之人就没有恶念、恶行,而在家人就没什么善念、善行了。这个暂且不提,经中说,佛告诉大众,我们应该系念师长(引导我们修学佛法的善知识) 的恩德,父母虽然养育教导了我们,却不能使我们出离三恶道,而师长大慈大悲,从童蒙时期就循循善诱,使我们童真入道、受具足戒,就好比怀了罗汉胎,将来要证罗汉果,成菩萨成佛,远离生死苦海,得到涅槃的大乐。师长的这种出世的恩德,有谁可以报答呢?若只是自修自利,不算报师恩,要像师长一样弘法利生,以报师长教导引路之恩。佛说天下最好的善友,就是指导我们出离三界、将来成佛的老师。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佛所说。师长有如此恩德。而未曾发念报师长恩。或复教诲。亦不信受。乃至粗言起于诽谤。横生是非。使佛法衰落。如是等罪。何当免离三途。此之苦报。无人代者。及其舍命。乐去苦归。神情惨恼。意用昏迷。六识不聪。五根丧败。欲行足不能动。欲坐身不自立。假使欲听法言。则耳无复所闻。欲视胜境。则眼无复所见。当如此时。共思今日礼忏。岂可复得。但有地狱。无量众苦。如是苦报。自作自受。所以经言。愚痴自恃。不信殃祸。谤师毁师。憎师嫉师。如是等人。法中大魔。地狱种子。自结怨怼。受报无穷。如华光比丘。善说法要。有一弟子。恒怀骄慢。和尚为说。都不信受。即作是言。我大和尚。空无智慧。但能赞叹虚空之事。愿我后生。不复乐见。于是弟子。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虽持禁戒。无有毁犯。以谬解故。命终之后。如射箭顷。堕阿鼻狱。八十亿劫。恒受大苦。 ----《梁皇宝忏》 这段忏文是忏悔不报师恩、不听教诲乃至粗言诽谤师长、善知识的过失。 学佛之人,依法不依人。若认为师长或同修所说的不如法,可私下交流。或以佛说之义与之探讨,绝不可在大众前骄慢批评。即使讲法者讲的有错,能纠正即可。大家都是凡夫身,都在修行路上探索,孰能无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常伺求他短,不自见其过,轻毁有德人,是名众务过”,和《华严经》中“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的教诲始终值得我们深思。若对师长起骄慢心、嫉妒心,那就如自购了地狱门票,无人能救,当及时拜忏灭罪。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经所说。岂得不人人起大怖畏。止于和尚。发一恶言。堕阿鼻狱。八十亿劫。何况出家已来。至于今日。于和尚边。所起恶业。其罪无量。判舍身形。同彼无疑。何以故尔。和尚阇黎。恒加训诲。而未曾如法修行。于诸师长。多生违逆。或复给与。而无厌足。或师嗔弟子。或弟子恨师。于三世中。喜怒无量。如是等罪。不可称计。经言。起一嗔心。怨怼无量。如是怨怼。非但六亲。师徒弟子。嫌恨亦甚。又复同房共住。上中下座。不能深信出家是远离法。不知忍辱是安乐行。不知平等是菩提道。不知离妄想是出世心。师及弟子。同房共住。结业未尽。互相违戾(音力)。忿诤之心。纷然乱起。所以世世不得和合。又出家人。或同学业。或复共师。升进之日。便含毒怀嗔。而不自言。宿习智慧。彼有福德。我无善根。有漏之心。亟生高下。多起斗诤。少能和合。不能推厚居薄。更相嫌恨。不省己非。唯谈他短。或以三毒。更相谗谤。无忠信心。无恭敬意。何处复念我违佛戒。乃至高声大语。恶骂丑言。师长教诲。都无信受。上中下座。人各怀恨。以怀恨故。更相是非。于恶道中。多有怨怼。是非怨怼。皆是我等师徒弟子。同学共住。上中下座。起一恨心。怨怼无量。所以经言。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何况终身所起恶业。 ----《梁皇宝忏》 佛经上所说对于师长所造罪业的果报,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对自己的师长说一句坏话,就会堕在阿鼻地狱八十亿劫,何况我们对师长造下过无量无边的恶业,舍身之后必定也会同样堕落,为什么呢?对师长不懈的教诲从来不肯如法修行,经常违逆自己的各位师长,或对于师长的给予从不满足,师徒之间互相嗔恨,无量劫来或喜或嗔造下不可称计的罪业。佛经上说,一念嗔心就会有无量的怨恨,这种怨恨不但六亲眷属有,师徒弟子之间常常更有甚之。虽然出了家共在一处修行,却不相信出家是远离烦恼之法,不知道忍辱不嗔是安乐之行,不知道平等无别是菩提道,不知道远离妄想是出世解脱之心。师父和弟子在一起修行,但因宿业恶缘未了、烦恼未断,互相争来斗去,所以世世不得和合共住。 有的出家人对于同学共师的师兄弟有了进步,比如当了知事或接了衣钵,便生起了烦恼,心怀嗔毒,不能用客观眼光看待,不知道别人的升迁进步是宿世修行福德智慧所致,而自己的善根则远远不足,用烦恼有漏的心妄生高下,起了争斗,很少能与大众和合共住,更不能谦和礼让,只知道嫌恨他人,从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却只谈他人的短处,乃至被贪嗔痴三毒所驱使造谣诽谤,而没有丝毫忠信、恭敬的善念,更别说意识到自己已经违背了佛的戒律。 他们就像世俗人那样高声大叫、用恶毒的语言辱骂,完全不信受师长的教诲,僧团内的上中下座和师兄弟之间,各怀嗔恨互相谈是说非。我们每个人在恶道中都有许多怨亲债主,这些人许多就是我们宿世的师徒和同修师兄弟,因为当时一念嗔恨导致了无量无边的怨对,所以佛经上说,今世一丝一毫的嗔恨心和忌妒心,都会在后世变得越来越大,造成大的怨仇,更何况一生所起的恶念恶行呢? 这段忏文非常重要,它讲述了我们佛门内部的修行人随顺自己的烦恼而导致的种种是非争斗,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摄心守戒,即使进了佛门、出了家,也常常受贪嗔痴三毒的驱使在师长和同修间造下种种的罪业。佛曾在《阿难七梦经》中预言,“当来比丘,善心转少,恶逆炽盛,共相杀害,不可称计”、“当来比丘,怀毒嫉妒,至相杀害,道士斩头,白衣视之,谏诃不从,死入地狱”,这都是佛所不愿意见到的。 历史上,类似忏文中所记述的事确实有不少,大家看《六祖坛经》,那些为了衣钵不尊师教而追杀六祖慧能大师的岂是外人?宣化上人早年刚出家时勤苦修行,为了众生开始在佛前跪念《地藏经》,结果某同门师兄生起了烦恼,武断地认为这个师弟是在假装修行以求供养,把宣化上人痛打了一顿,这就是忏文中“升进之日。便含毒怀嗔。而不自言。宿习智慧。彼有福德。我无善根。有漏之心。亟生高下。多起斗诤。少能和合。不能推厚居薄。更相嫌恨。不省己非。唯谈他短”的真实写照。 佛早预言,末法时期斗争坚固,看看当前佛教内部宗派林立、时有互相诋毁甚至同门相残的事情发生,这都是在佛门内部的师长或同修间造下的罪业,我们每一个人今生宿世都可能作过,应该痛彻忏悔。 果住居士曾因为类似的末法衰相写下一首《闻佛言末法斗争坚固感言》,记录在此: 时值末法百事哀, 斗争坚固圣教衰, 外有群魔当庭舞, 内起争讼心地歪。 分南分北分显密, 执空执有执宗派, 偶有同门亦相害, 争衣争钵争祖脉。 稚童喜挥降魔杵, 不具法眼伤清白, 无有多闻不依教, 以偏概全好作坏。 外道欢喜波旬笑, 正见佛子泪满怀, 何不携手荷家业, 各用所长报如来? -----摘自果卿居士《漫谈慈悲梁皇宝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