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佛经串讲11--华严经解分03净行品
五时佛经串讲11--华严经解分03净行品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莲友,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首先,我们都来礼敬我们的大恩导师,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三遍. 今天,我们来学习华严经解分的净行品。请大家先看本品的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相关的名相。 关于“三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身口意三业。(1)身业,是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比如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为身恶业;比如不杀、不盗、不YIN,即为身善业。(2)口业,又作语业,是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比如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比如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3)意业,是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比如贪欲、嗔恨、邪见等为意恶业;比如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此外,另外还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之身口意三业。 (二)又作三受业、三受报业。就苦、乐、舍三受,分业为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1)顺乐受业,又作乐报业,是指福业及顺第三静虑而受之善业。(2)顺苦受业,又作苦报业,是指非福业。(3)顺不苦不乐受业,又作不苦不乐报业,是指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之异熟业及第四静虑以上之善业。 (三)又作三时业、三报业。就现、次、后等三生之报,分业为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又作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1)顺现法受业,是指此生所造,在此生成熟之业。(2)顺次生受业,是指此生所造,在第二生成熟之业。(3)顺后次受业,是指此生所造,在第三生以后次第成熟之业。 (四)就三世,分业为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1)过去业,是指住于习气之位,或已获果报,或未获果报之业。(2)未来业,是指未生未灭之业。(3)现在业,是指已造已思而未谢灭之业。 (五)就断与非断之别,分业为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1)见所断业,是指招感恶趣之不善等之业。(2)修所断业,是指招感善趣之善、不善、无记业。(3)无断业,是指世、出世之诸无漏业。 关于“出世间”。 略称出世。超出世间之意;就是出离有漏系缚的无漏解脱法。为‘世间’之对称。又世间若指世俗之事,则出世间即指佛法;世间若表有漏(烦恼),则出世间即意指解脱。也就是一切生死之法为世间,涅槃之法为出世间。在苦、集、灭、道四谛中,苦、集二谛为世间法;灭、道二谛为出世间法。又为解脱而所修之四谛、六度等,都称为出世间法。 关于“功德”。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慧远《维摩义记》卷一中说︰‘功德者,亦名福德,福谓福利,善能资润福利行人,故名为福。(中略)功谓功能,善有资润利益之功,故名为功。’ 现在我们来学习本品经文的内容。这个时候呀,智首菩萨就问文殊师利菩萨:佛子,一切修行的菩萨们,在实际上要怎么样做,才能获得一切殊胜的功德呢? 这个时候啊,文殊师利菩萨就先把智首菩萨赞扬了一番:善哉!佛子!你现在为了多多饶益,多多安稳,哀悯世间的一切众生,为了利益人天,为了使人天都得到安乐,所以才向我发了这个问题。我们看文殊师利菩萨的这个回答,他说智首菩萨所问的目的呢,一是为了多多饶益众生,二是为了多多安稳众生,三是为了哀悯众生,是为了利益安乐众生,所以才来这么问我的。这个回答是正面的回答,是话中有话,如果我们把他的这个意思从反面来想一想,就清楚了。 第一呢,智首菩萨是为了多多饶益我们这些众生,才这样问的。为什么智首菩萨要饶益我们呢?因为在佛菩萨的眼中看啊,我们这些众生真的是太贫乏了,所以要来接济我们,给予我们利益。就象我的一个莲姐妙居士,她本来是城里的人,后来跑到偏僻的山区里去,看见那些山区里的人啊,太穷了,就发了一个心愿,希望为山里的穷人做点实事,让山里的穷人能得实益。佛菩萨看我们这些众生,也就是和那个山里的穷人是一样的啊!正因为我们这些众生,是穷困的人,所以才需要给济。如果我们这些众生,本身并不贫穷,那就不需要佛菩萨来救济我们啦。大家看,我们有些有善心的人,总是把钱拿给街上的那些叫花子,因为他们穷啊,他们需要这些钱啊。有的人说,你说我穷,我穷在哪里啦?我资产上百万千万亿万,家财万贯,有高级车,有高级别墅,出入的都是高级宾馆,住的都是总统套房,要什么我就买什么,你说我穷,我穷在哪里啦?大家说这样的人,他们世间的福报是不错的,他们有这么一点财产,看着真是富有的,哪里贫穷嘛!他们认为我这么这么地富有,只有我去救济别人的,哪里有别人来救济我的道理?真是岂有此理,是不是啊?对于这样的世间福气啊,印光法师对此作了这么一个评价-----人间痴福。他说呀,你这种福这点福,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一点人间的痴福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啊?那么,世间的众生,为什么穷?穷在哪里啦?穷在道理上,穷在智慧上,穷在不了解不通达佛法上,就穷在这上面了。而这在智慧上的贫穷,在佛法上的贫穷,让我们生生世世都在生死当中流转,而不能得到解脱,让我们承受一切大苦巨苦,所以这种对于佛法知识对于佛法智慧的贫乏,是最可悲的最大的贫穷。佛法,称为法宝啊,称为法财啊,这可是名符其实的称谓,智首菩萨是为了让我们得到佛法的大财宝,所以才这样问文殊菩萨的。所以我们要想自己富裕啊,也应当学习佛法,学习离苦得乐的出世间的道理。 第二呢,智首菩萨是为了多多安稳我们这些众生,才这样问的。为什么智首菩萨要安稳我们呢?因为我们这些处于迷界的众生,是处在不安稳中的呀!你看我们的这个血肉身体,就象一个脆弱的泡沫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出个什么意外就报销了。我们这个心理呀,也是这样的,我们都时常受到八苦的煎熬呀,什么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之类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降临到我们的头上来了。我们在这些众苦的逼迫中过日子,心里就象躁动不安的猿人那样惶恐不安的。还有呢,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都伴随着我们的,没有哪一个逃得脱。这些一切的痛苦,他们的共同性的根源啊,都是由于生死轮回引起的。我们只有解脱了这个生死轮回,才能回到真正的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永远的安稳。为了得到这个永远的安稳啊,我们就需要好好学习佛法,并且按照佛法所说的道理去实行,这个美好的愿望才能实现。 第三呢,智首菩萨是为了多多哀悯我们这些众生,才这样问的。为什么智首菩萨要哀悯我们呢?一切佛菩萨,视一切众生,都如同他们自己的子女一样。一切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甚至超过了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菩萨有真正的智慧,他能够用他们的智慧能力,观照到我们这些众生一切的痛苦。佛菩萨不但清楚地了知我们此生此世在这个世间所受的痛苦,而且也清楚地了知我们无量无数劫无量无数世以来,在三界六道当中所受的一切痛苦。我们通过学习佛法,知道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地狱所受的痛苦了。但是我们在地狱所受的痛苦,只有佛菩萨才有能力知道,我们自己,连同我们自己的父母,都是不知道的。这个在地狱中所受的痛苦,虽然我们不知道,但是佛菩萨却是一清二楚的。这个地狱中的痛苦啊,比我们在世间所受的痛苦,不知道要大多少个千百万倍。所以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怜悯心,不一定比得上佛菩萨哦!一切佛菩萨,由于他们如实知见一切众生所受的巨大痛苦啊,所以他们就对一切受苦的众生,发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他们用他的慈悲之心,悲悯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佛菩萨的这种慈悲心,不是一般人的怜悯心可以比拟的,因为他是依据如实知见一切众生的痛苦所发起来的。我们的父母,多数是对自己的子女,才有很深的怜悯心,而对其他的人就不一定了。但是佛菩萨的慈悲心就不一样了。佛菩萨对于众生之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他们对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平等对待,没有厚薄深浅的分别。 其后,文殊师利菩萨接着告诉智首菩萨:“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这些所获得的一切胜妙功德,究竟有哪些呢?文殊师利菩萨接着告诉智首菩萨:“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这后面一一列举的所有内容,都是所获得的一切胜妙功德。这些所有一切的胜妙功德啊,都是靠什么来成就获得的?------是“善用其心”,通过修行“善用其心”这个正因,才得到这一切的胜妙功德这个正果的。我们学佛的人,都非常熟悉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善用其心的总的纲领,一切诸佛成佛的正因。具体一点说,受持三皈而不动摇,遵守五戒而不毁犯,实行十善而不违反,这些都是善用其心的主要内容。有句话说:“是心本具一切法,是心能作一切法,作者受者本相应,都在因果报应中。”作善因得善果,只有善用其心,才能成佛正果,这个因果定律是谁也改变不了,是谁也超脱不了的。 与这个“善用其心”相对相反的,就是“恶用其心”。这个恶用其心,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表现得特别严重和突出。释迦牟尼佛灭度已经两千多年了,已然经过了正法时代和像法时代,现在的法运已经到了末法时代。佛在《无量寿经》中,前面讲说了世间人的五恶、五痛、五烧之后,接着又自说:“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佛在此经中所说的恶用其心的恶果报应,在现在的世间中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来了。佛在〈楞严经〉中,所开示的四个决定清净明诲,所讲到的YIN杀盗妄四大恶,在现在的世间中也已经显露出来了。对于这个“恶用其心”问题,现在多多而有其人。甚至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泯灭良知。现在作恶因狠戾,将来受到的果报也狠戾。末学述及,心中也隐隐作痛,不忍多说,请大家自己去想。只是提醒学佛人,时时铭记因果报应,自作因自受果,没有任何人跑得脱。因果的法网恢恢,遍布整个法界,如影随形三世常伴,果报自受,没有任何人跑得脱因果报应的惩罚。“恶用其心”的人,受恶报堕三恶道,哪里还能上升成什么佛道?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实际修行的第一步,需要怎么做呢?我们实修的第一步,就是要转恶心为善心,止恶行善,从此善用自心,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在为人处世中,在待人接物中,在一切时一切处,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努力地去实行。对人对事,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我们都知道身口意三业,其中的身口二业,是从外在的言行上作为的;其中的意业,是从内心上作为的。内心的思想,决定和支配外在的身口的言行,所以从我们的内心上“善用其心”,就是实际修行的中心和关键。我们要时时处处“善用其心”,从起心动念处着手实修。因果报应是报通三世的,但转变由心,要想改善和转变我们这个命运的果报,只有自己从内心上去转,只有这一条唯一的路,没有他路可走。 接下来,文殊师利菩萨又告诉智首菩萨说:佛子,应当怎么样善用其心,才能获得以上所说的一切胜妙功德呢?其后就用偈颂的方式,来一一作开示。就是开示我们要在生活当中的一切时一切处,在举手投足处,遍起慈心,行广大愿,广作众善,以律律己,如理如法地实修。这些内容,请大家去仔细看。 其中有几句关于三归的话,是选入了课诵中的,我把他提出来,请大家注意一下。这几句话是: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最后,文殊师利菩萨以慈悲心,再提醒和告诉我们:“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就学习到这里。 现在,我们来把今天学习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一切众生,都结佛缘,都种善根,都入佛门受佛教化。愿我们把学习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礼敬我们的大悲慈父阿弥陀佛。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净行品第十一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著。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梨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著。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见著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具惭耻行,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