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往生西方的关系 二
第二集
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我们刚刚谈到礼敬诸佛,应该在跟父母的言语态度上,要保持我们的恭敬心。纵使父母在教训我们、处罚我们,我们的内心也要不生愤怒、不生瞋恚。父母责罚我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错了,一种可能是我们被误会了。假如是我们错,被父母骂、父母责罚,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我们应该非常欢喜,有父母可以教诲我们、可以指出我们的问题。世上只有两种人不会嫉妒你的成就,一个就是我们的父母;另外一位就是我们的师长。所以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要看到父母对我们的存心,进而受教。另外一方面,假如我们被误解了,父母很凶骂我们,甚至于责打我们。这个时候要不要静听?要不要顺承?这个值得我们思考。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在气头上的时候,你假如回嘴了,很冲的回嘴,会怎么样?两败俱伤啊!亲情经不住几次大的冲突。所以当这个时候父母骂你是错误的,你能忍得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父母怒气消退之后,他就会比较冷静,等到冷静下来就会感到自己比较过分。所以这个“忍”在家庭里面是必修科目。所以佛陀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才能顾全大局,忍才能让对方生惭愧心,忍才能让他冷静思考。不然两个巴掌一碰“嘭”,声音绝对出来。所以当父母冷静下来,他去思考:我可能听了不对的话,我的孩子应该没有这样。他的气愤下来了,就可能走过来,“你要不要吃水果?”这个时候你可不要说:“你要叫我吃水果?”这就不对了。或者,父母给你道歉说“对不起,我刚才太凶了”,你可不要回嘴:“就是你错!”那你的忍就毁于一旦了,就功败垂成。当亲人跟你认错,你能平心静气接受,“都是一家人吗!”可能一次风波之后,家人的感情更深了。他越能感受到你的包容,父母对你越佩服、越信任。
诸位同修,取得父母很深的信任重不重要啊?太重要了!当父母对你的德行和为人,生起非常深的信任的时候,诸位同修,你父母当生成就的因缘快成熟了!父母心目当中最亲的人是谁?是孩子啊!当他对孩子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请问他听谁的话?听孩子的话。所以父子之缘、母子之缘你可不能再错过!所以“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真正了生脱死当生成佛,你做儿子的责任才真正圆满。所以我们如何取得父母的信任,完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对父母的恭敬,对父母的照顾。而这点点滴滴的恭敬和照顾,在我们《弟子规》中讲得非常详细,待会我们一一可以就一些角度来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博士,27岁就博士毕业。从小会背《地藏经》,《孝经》、《论语》倒背如流,长的面相非常好。现在是大学副教授。我第一次跟他见面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家围成一圈交流意见。刚好这位朋友叙述了一段话之后,结尾讲了一段话,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那个时候大学四年级,佛法半本也没念过。当他结语念这四句时,我头皮发麻,突然间很震撼,被他这句话震慑住了。结果这位朋友刚好进电梯,我跟他单独两个人进了电梯。那时候也不懂佛法是什么,我就很激动对朋友说:“度众生成佛,你能我也能!”结果这位朋友听我一讲就楞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我,其实我也讲不清楚。诸位同修,这个叫做灵光乍现,突然乌云破了一个洞,照进一道光,没多久乌云又密起来了。我从大四到闻佛法还经过四年,所以善知识难逢啊!抓住了绝不能再放过。所以当我在电视里面看到老和尚(净土法门法师)讲经,那真的是没有见到而已,要是真的见到,就会抱住老和尚的脚,想这一生不能再错过了。我这个朋友很孝顺,很多方面是我的典范,但他在佛法方面的缘分就没有比较再深入,毕竟他进入大学之后负责的工作很多,还要升教授,很多工作向他袭来。而我呢,因为佛菩萨的慈悲,把我安排到教育界开始教小学,一路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我们做教育的人特别容易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因为佛法就是师道,佛法就是教学。所以越教越觉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因材施教、佛陀的谆谆教诲。所以我上一次回去就去找这位朋友,诸位同修,你们猜猜我送给朋友什么东西?一尊地藏王菩萨,非常庄严。我这位朋友接过地藏王菩萨像,讲了一句话:“你离佛陀越来越近,我离佛陀越来越远。”朋友之间心心相吸,念念希望他有成就。但是诸位同修,我们要尽心尽力走出一个典范,让我们的朋友看,让我们的亲人看。我们能不能停下来休息呢?不能啊!我们要为人演说、勇往直前,我们演得越好,我们亲友对佛法的信心越充足。所以修身重要啊!修身是利他第一要件,这样才能为人演说。演在前面,说在后面。我这位朋友当他有机会从私立高校升到公立高校的时候,那一天末学就去祝贺他。刚好他在家向他父亲汇报这件事。末学进去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先坐一下。”我就坐在沙发旁边,看到朋友轻声细语把这个过程跟他父亲非常仔细的报告。那种言语、那种态度给末学非常深的感受,那是真正对父亲恭敬,任何事情都希望让父亲清楚,不要让父亲担心一点。
所以我们看下一句,“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做一些事常常先斩后奏,那个时候有没有恭敬面对父母?所以修行要从根本修,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下手。起心动念任何人没有比我们自己更清楚的。所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然,我们学儒家学说、学佛学绝对不能当书呆子,也不能当佛呆子。你的父亲已经气得不行了,看到后赶快离开现场,让他的火先降下来。你不要说,是蔡老师说的站在那里给父亲一直骂,“须敬听,须顺承。”要会变通。刚才邵老师讲的课: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不能陷父母于不义,不能让父母伤害子女,让自己更痛苦。当然也不能让父母气到出问题,到时候送医院诸位同修可不能找我。说蔡老师教的“须顺承”,顺到最后高血压发作。所以处处要体察情况,观机呀!采取正确的进退应对。
好,我们看下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诸位同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老和尚常常教导我们,地藏是心地宝藏,请问要怎么开?要用孝心,要用恭敬心,就能够开发我们的性德,开发我们无穷的宝藏。所以,《弟子规》入则孝的句句经文,都是孝悌的直接落实。我们对父母的关怀恭敬,要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要懂得看到父母的需要能够去关怀照顾,这就是最直接的礼敬。经文里面提到冬温夏凊,冬天的时候冷,所以典故是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香,九岁母亲早逝,父亲身体不是很好。黄香九岁时,冬天时候自己先入被窝,把被窝弄温暖再请父亲来睡。夏天太热了,赶快拿扇子扇凉了,再请父亲来睡。当我们能处处体恤父母,就能感受到父母在生活上许许多多需要。包含冷热饥渴,甚至于这些物质的关怀之外,还能够对父母的内心懂得去关怀,那我们就确实把 “冬则温,夏则凊” 这句经文解得够深、解得够广。我们可不能就是学了这句后,关心父母冬天的时候把它睡暖,夏天的时候把它扇凉就好了。看到父母饿得半死说课本没教,那就学呆了。所以经文要靠自己的心去感受,当我们能真正感受黄香的心境,你就能真正契入黄香对父母的态度了。所以老和尚常常告诫我们,学佛,要学佛的存心、佛的用心。学圣贤,就要学圣贤的存心和用心。我们就能快速契入圣贤佛菩萨的境界。现在秋天来了,温差很大。我们就要赶快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最近气温变化很大,早晚要多加衣服。诸位同修,你这一句话可以让父母欢喜多久!我们当子女的确实要尽力去行孝,而且绝对不能让父母担忧,当你越懂事你父母对你越放心。
所以我们常常要善体亲心,看看父母在物质方面有什么需要,在精神方面有什么需要。我记得我母亲差不多每三个礼拜回娘家一次,我跟着去。看到我母亲左手一包、右手一包拿了很多蔬菜水果,那时候年纪小,站在旁边看到母亲拿着这些水果,往外公外婆的冰箱放,我们看了内心感受怎样?非常欢喜。诸位同修,人确确实实要有好善好德之心。你去找一个杀人犯,当他看到一个孝子在行孝,我相信他当下也会感动得落眼泪。为什么我们众生的好善好德之心都唤不醒?不是众生的问题,而是我们学圣学佛菩萨的人没有演出好戏呀!让人家看得感动,让人家生起效法之心,我们没有资格骂人家没善根。所以我小时候这一幕幕看过来,回去的时候外公外婆最疼孙子了,一杯一杯饮料端出来,喝完了马上又一杯端出来,可以感受到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这种直系血亲对他的后代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你的孩子感受更多的天伦之乐,你孩子的善根绝对会起得很好。这个时候就要我们演出孝顺的榜样。所以我18岁以后,我的父亲休息一阵子,往后回娘家都是我陪母亲回去,我也很欢喜陪着母亲行孝。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生起孝心、生起善根,我们要全心全意关怀父母,尽这一份孝道。敬是内在,不能做表面。很多年轻男女结婚,生了孩子,年纪也不大,礼拜六、礼拜天,人会说很多天没有回去了,怕人家说,就回去一下。带着老婆、带着儿子回爸爸妈妈家,一进去,孩子就乱成一团。夫妻两个坐在那里,喝茶看报,谁最忙?爸爸妈妈忙得要死,早上六、七点还要买菜,买回来还要煮,煮好了,报纸看完了,吃饭。吃完饭,该走了,小宝,回家了,拍拍屁股走了。旁边的人说,你儿子这么经常来看你呀!爸爸妈妈说,累死我了!不如不回来。不能善体亲心,做表面,不仅没有功德,还造业。所以时时感受父母的需要,而真正让父母得安乐、得快乐,唯有听闻佛陀的教诲,才能真正彻底安乐。所以,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更重要的,要养父母的智慧。而老人家最难放下的就是分别执著,所以我们每次回去,一来尽孝心,二来要不断地引导父母正确的思想观念。然后就挑一、二片跟父母现在状况最契机的老和尚开示(光盘),放下去陪二老一起看。而当你这么孝顺,可以打保票,你父母看不看?看哪!看个一句两句,日积月累,很多的执著就开始放下。诸位同修,父母的往生大事可不是临终办,时时刻刻因缘成熟,赶快提升父母的知见,赶快累积父母往生的资粮,这个重要啊!这个才是真正养父母智慧。根本让父母得究竟安乐。
好,下一句:“晨则省,昏则定。”俗话讲,晨昏定醒。早上起来的时候问候一下,晚上回来跟父母报告一下今天过得怎么样,让他们也放心,处处让父母放心。有一个学校老师,他拿了《弟子规》回学校去,后来打电话到中心来,他说:“蔡老师,《弟子规》里面有糟粕。”诸位同修,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批判,末学敢跟你打保票,批判的人连经本从头都没有看到尾,现代人为什么修道难?还没有入圣学,贡高我慢已经上来了。这个就是因为读书的次第搞颠倒了!不从德行下手,从哪里下手?从知识、从技能。搞得现在十多岁的孩子,个个恃才傲物。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不生气,对他惋惜呀!因为我们这些长者、老师对不起这群孩子,他们没有接受圣贤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很多人批判中国文化,你可要稳得住脚。有同修可能说:蔡老师,中国文化没有读过几本,怎么办?到时候人家出招我怎么接?我跟你保证,你只要把《弟子规》读熟了、落实了,我保证什么招你都能接住。甚至于他拳还没出来只动了肩膀,你就知道等在这里了。因为你已经看到他起心动念处的错误,所以很多批判中国文化最多的,就是孝顺孝顺,愚孝,父母怎么样都要顺。诸位同修,《弟子规》打开来明明就写着:“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错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劝父母,不能让父母陷于不义呀!所以这些骂糟粕的人是不是真正念过经典?经典里面没有糟粕,很多批判的都不是圣人说的。现在都是群魔乱舞,人云亦云,我们当圣贤的弟子可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被别人转。所以我当下就请教他,我说:这位老师,请问哪一句是糟粕?他迟疑了一下,我马上接招可能有点不适应了。他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就请教这个老师,我说为什么你觉得这是糟粕?他说一天要问父母二次好太麻烦了。诸位同修,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跟他讲,二次麻烦?尽孝心是应该的,二次怎么会麻烦?如果这样讲,他能不能接受?所以这时候我们要把圣贤人教育的一种态度、一种存心,开显给他听,把本质开显给他听,而不是外在的二次、三次。我们就告诉这位老师,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思念他的孩子,何止是一天两次啊!所以,早上一醒来去跟父母请安,父母一看,额头都发亮,昨天一定睡得不错,父母一整天都放心。当儿子的去跟父母问好,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父母一天工作的情绪都很好。下午放学回来,父母也不知道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妈,我放学回来了。”看到你精神不错,在学校应该学得不错。早晚两次的问候让父母一天都很安心,所以我们为人子女,在这么小的年纪帮父母分担生活压力是不大可能的,最起码不能让父母担忧啊!当我们这段话讲完,这个老师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是跟谁学的?你学得不错。”他这么一称赞,“八风”就吹过来了,可要接招,不能晕。我就说,没有没有,是刚开始学习,稍微跟他对应了一下。突然他来了个回马枪,他说:蔡老师,你没有做到!你现在有没有早上问你妈妈一次好,晚上问你妈妈一次好?如果你“啊”、“嗯”,就完蛋了。你推广经典的人都做不到,给人家看笑话,你还是下来吧。这个时候我就跟他说:假如我早上打一次电话,晚上打一次电话,一定被我妈妈骂:你不知道电话费很贵吗?所以不能学死了,“晨则省,昏则定”是为人子处处让父母放心,而你的方式不是你想怎么做,要让父母欢喜接受嘛。所以父母欢喜接受就是每个礼拜固定打一次就好了,而我妈妈确确实实不担心我。
我们下午第一节课讲的,孩子要能善恶分明。他才不会被一些不好的因缘转掉。所以更重要的你要让父母放心,不止是早晚问候,更重要的是你的德行、你的言语行为要让他真正放心。我从海口第一次回台湾,一进门就跟母亲讲:母亲,您修得不错。我母亲不知道我在说啥,我说:母亲,我去了四个月,我的内心都没有挂碍,做得非常欢喜,心里面也没有绞痛,绝对是您在台湾都没有担心我,我才能做得这么顺利。妈妈笑一笑,母子如果这样互动,那是人生的快乐啊!因为我来大陆以前,五、六年来接受老和尚的教诲,内心非常感恩。所以秉持着师志如己志,老师的志向就是我们当弟子的志向。自己心里有数,可能过不了几年要离开父母。你能不能在明天要飞大陆,前一天跟妈妈说:妈,我走了。她会怎么样?她怎么可以接受。所以诸位同修,善体亲心,你怎么样的做法,才能让你的父母心里很能接受、很欢喜,你要做在前头。让它水到渠成。我就跟我妈妈讲,我们两个绝对不是这一生才闻念佛法门,“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所以我们两个闻了好几次了,但是我们两个还在这里打混,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往生?这是大事。我就跟妈妈说:妈,我最难放下的我知道了,你最难放下的是谁,你知道吗?我这么一讲,母亲就笑得不行,她知不知道我说谁?就是她这个心肝儿子嘛。我是独子呀,母亲对我很疼爱。透过言语告诉母亲,连儿子都要放下,不然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对不起阿弥陀佛的悲愿啊,所以我们要一起往生,同生极乐国,做法眷属。之后我又接着讲:妈,你看,闻佛法就像盲龟,一百年才伸出头来呼吸一次,刚好伸出来遇到一块浮木漂在大海上,浮木上刚好有一个洞,盲龟刚好就接上来。得人身就这么难啊!得人身又闻佛法多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所以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们母子两个都遇到了,应该让更多的人闻到正法。所以母亲啊,你一定要把我捐出来!三年前开始讲,每次母亲情绪很好,“悦复谏”,《弟子规》说,父母心情很好的时候要劝告他。这二、三年我每次提这个话题,母亲你要把儿子捐出来,她就一直笑。
我刚好在前年决定到澳洲,随着净宗学院的课程好好修学儒学和佛学,好好亲近老和尚、亲近善知识。确确实实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也没有攀缘,去了之后杨淑芬老师教我国学,卢叔叔在生活点点滴滴指导我落实佛陀的教诲。后来,非常幸运回到台湾,杨老师很疼爱我,让我在她家住了七个月。我跟杨老师常常讨论经典,比方说讨论《论语》,讨论一、二句突然一看表,两点了!因为那时候我还带一个六年级的班,明天还要教书,赶快去睡觉。学而时习之,真的会把时间忘掉。七个月之后,末学回高雄考老师,怎么考都能够入决赛,但是就不能上榜,怎么考都是被取。记得第一次考试的时候,191个准老师都是拿到教师资格的来考试,复试录取21个人,末学进了21个人,而这21个人只有1个男生,24个都是女生。当我去参加复试的时候,坐了3个校长,看到末学走进去,“啊,今天还有男生啊!”结果末学坐下去,一个主考官对了二、三招,我想大事不妙。我们是念念要教育好孩子的德行,而主考官问我,你有没有行政经验,你会不会搞活动,都问我这些东西。末学绝对要当班主任,不搞这些活动,因为孩子德行的根要你点点滴滴付出才行。结果我还是被取第四名。后来高雄2000多个人考试录取120多个人进复试,末学又进了,我是每考必进,每进必考不上。考到最后我跟父亲讲,爸,你不要跟我去看榜单了。我觉得对父亲很愧疚,每次机会都很大,结果都失望。后来尘埃落定,一所也没有考上。我母亲就跟父亲讲,另有安排,另有安排。诸位同修,你要相信佛菩萨,真的境缘无好丑,你假如在那里分别好丑,我们就被困住了。看起来是没考上,诸位同修,你好好想想,我假如没这些经历,我父亲一定会说,你没有实力,重来一年。父亲看我过关斩将就是过不了,他不忍心啊!叫我重考一年。结果考完试,我就带着杨淑芬老师的《弟子规》书法本,我觉得考试很折腾人,害我不能做弘法利生的事。没事了很自在,带着这些经典开始到各地净宗学院去发送,发送完没多久,杨老师从澳洲回来。末学赶快到台中拜见杨老师,一进门杨老师跟我说,你还没考我就知道你考不上,我听傻了。我说为什么考不上?她说:我已经答应老和尚到海口推广中国文化,还在老和尚面前夸下海口,说我有一个侄子马上就可以去了,真是不可思议。我在写那个题目的时候,足足给我折腾了10分钟,为什么?因为我不相信我写不出来。因为那题刚好是我跟杨老师一起散步讨论了一句李白的诗,叫“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杨老师还给我开解,我听了也很高兴。结果真的就考出那一题来,我说我不可能忘记,但是就是想不出来。我妈妈在家里念佛,就觉得心里忐忑不安,回来就问我,你是不是第一节考得很差?我说你怎么知道?真是母子连心。所以母亲就劝我爸爸,另有安排。后来我确定要来海口,是我母亲劝我爸爸要看开一点。所以母亲的同事都说,哪有人像你这样当母亲的?别人都是舍不得孩子走,你还把孩子推出来。因为我父亲还是不舍,我是长孙,又是长曾孙,但我父亲非常通情达理。他看我这么坚决,也劝我说,几乎这件事很少人可以做到。末学知道他内心可能不能接受,就跟父亲讲:父亲啊,虽然没有几个人做到,但是也有几个人真正做到。所以我们不要去学很多做不到的,一定要去学谁做到了。而当这个做到的人假如很有钱,很有势,那儿子马上不去。假如这个人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势,啥都没有,做到了,那我要好好跟他学,也同样可以做到。诸位同修,末学举了哪个例子?老和尚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势,一个人到了台湾,凭什么得到三个老师全心全意的教诲?凭什么把佛法弘传到全世界?
诸位同修,宇宙人生的真相至简至易啊,我们把它想得太复杂了!真诚是能感,境界是所感。所以老和尚有真诚心弘扬佛法,弘扬正法,就能够得到这么多善知识的提携,能够得到这么多护法对他的支持。我跟父亲讲完,父亲没说话。父亲接着说,弘扬中国文化确实不容易。我看他心里还是有所不舍,就跟父亲讲:父亲,我不渴望中国文化在我的面前开花结果,我只要守住本分,中国文化不要在我这一代断根,我就心满意足了。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本篇文稿是根据录音整理编辑,未经蔡礼旭老师鉴定。
错误之处敬请诸位法师大德、善知识指正,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