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
其实,无常在我们身边很容易被发现。比如,世间上有许多人,前些年财势圆满犹如人间之庄严(原注:人间之庄严:人间具有名望、德势之人) ,可今年却只有名字留在人世;现在有钱有势、众人羡慕的富豪,明年此时或下个月还在不在世,谁也不知道。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曾公布了“2009年全球富豪排行榜”,结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榜人数大幅减少,拥有超过10亿美元资产的富豪人数,去年还有1125人,今年就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只剩下793人。中国某财经杂志也发布了2009年本土富人排行榜,其中2008年财富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人有8位,而2009年1位也没有;2008年财富超过200亿元的人有26位,而2009年只有1位。在短短一年中,亿万富翁人数锐减,有些人一下子从高处跌入低谷,可见财富势力皆为无常,没有什么可靠,如果它是常有的,永远也不会发生这些变化。
从有钱人身上,我们轻易即可观察到无常。以前亚洲女首富叫龚如心,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共同建立一个地产王国。后来她丈夫不幸死了,为争夺巨额遗产,她和公公打了九年官司,并最终获胜。1997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超级富豪榜中,龚如心以70亿美元个人资产,名列世界华人女首富,比英女王还要富有7倍。据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龚如心的身价可能超过400亿港元,稳居亚洲女富豪榜第1位。但没有想到,争取到遗产一年半后,她就因患癌症而离世了。
江苏有个富翁叫包存林,几年前公司产值已达6至8亿人民币,然而2008年11月他突然身亡。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自杀,有人则说不是。但不管怎样,他辛辛苦苦地积累了一辈子,死后全部都留在人间,可见财富并不值得追求。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云:“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然而,世人耽著荣华富贵,真正能明白此理的寥寥无几。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说得好:“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春天才看杨柳的绿色,秋天又见菊花的黄色,通过绿和黄这二者的对比,可看出春天和秋天的无常变化,同理,荣华犹如三更的梦,很快时间就会醒,富贵也如同九月的霜,一下子就会化为乌有。因此,大家应经常思维这些大德的教言,若能对内在的身体、外在的财富看得淡,修行就不会很困难。
我们今日死还是明日死,其实谁也决定不了。《因缘品》云:“上午见多士,午后有不见。午后见多士,翌晨有不见。”上午见到的很多人,下午有些就看不见了;下午见到的很多人,明早有些就看不见了。死亡有时候来得很突然,我隔壁有一个喇嘛,可能七十多岁了,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上午就圆寂了。不过,修行人的圆寂,跟世间人完全不同,他在上师如意宝住世时,修行就比较好,今天他正在念《系解脱》,告一段落时,金刚跏趺坐而圆寂了。我们暂时不让别人去见,因为修大圆满的人,死后不能马上动尸体、去念经、很多人看,起码要在七八天内把门关上。学院也有许多道友得过灌顶、修过密宗教授,像这些人死了的话,一段时间内最好不要跟人说。刚才有个堪布对我讲:“如果我死了,先提前跟你打个招呼,最好七天中不要开我的门。”我开玩笑说:“你不要这样讲,不然,过段时间真死了也不好说。”
正如刚才《因缘品》所言,上午很多人在,下午有些就死了。但这样的无常,世间人并没有注意,人一死觉得很奇怪,然后就接受不了,马上又哭又闹。但你如果修过无常观,父亲死了也好、母亲死了也罢,都觉得很正常,因为在漫长的轮回中,每个人曾死过无数次,生过无数次,生死流转接连不断,这没什么可伤心的。
乃至观察自家牲口圈里的牛羊狗,以前已死去了多少,现在又剩下多少,这一切最终又变成什么样,皆不超出无常本性。尤其在藏地,这种感觉比较深。以前我去上学,几个月回来后,经常会发现很多牛羊已经死了,那时虽没学过这样的甚深教言,但可能是前世修过还是什么,无常观念比较强,从小对此就有一些认识。
百年以前在世的人,如今没有一个未死而遗留下来的,现今南赡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内也会一个不剩地全部死亡(这是一种低劣加否定,由于微乎其微、极不明显,故表达时用了完全否定的语气,但并不一定一个也没有)。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也说:“如今世间多数众,百年之内定死亡。”因此,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内外器情所摄的万法,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这些可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高际必堕与堆际必倒若合为一体,这四者即是所谓的“无常四际”,也就是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
这四种观察方法,其实在佛经中也有记载,如《律本事》中说:往昔,舍卫城有四位商人,这四人各有所好:一位喜欢积财,一位好建房屋,一位爱与亲友聚会,最后一位沉迷于养生。后来,佛陀针对他们所希求的事物,依次宣说了四句教言:“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离别,有命咸归死。”意即积聚的尽头只能是消散,崇高的尽头只能是堕落,会合的尽头只能是别离,生的尽头只能是死亡。你们记得吧,在《释尊广传》和《百业经》、《贤愚经》中,释迦牟尼佛于因地时,曾历经了千辛万苦,才获得这样殊胜的教言。所以,仅仅对此四种边际,或五种边际进行思维,也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加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