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慧净上人:学佛的目的在于今生离开轮回成佛度生


 2015/1/25    下载DOC文档    

在既梦又苦的人生中,遇到弥陀慈悲的救度,

被弥陀所拥抱的人,是世间第一幸福的人。

再怎么强调说明都不会过分的,是学佛的事。

学佛要知道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善恶报应”等事实(因果报应的道理是佛法的骨干)。同时以出离为动机(亦即是“出离心”),以解脱六道的生死轮回为目的(这是最低限度——再高一层即是发菩提心),才可称为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佛的本怀是要众生在今生就直接脱离六道之生死轮回。因此,真正的佛教徒必须是不贪恋财色、名利等世间欲乐(有出离心),了解世间虚假、人生无常。所有万物,一切是非好坏、成败得失、苦乐祸福等只是宿世之因与今世之缘暂时的和合,其本身没有一个自体,既非固定不变,也非永远不灭。有了这个观念,才具有学佛的正见,这也就是所谓的“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但这对世间人来讲,实在很难,几乎无法做到(若以一般法门来讲,无法也得设法做到,否则岂非永永远远都要轮回受苦)。所以真能做到的人可以称为“大丈夫”。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因出家的动机与目的都是为了出离也,就是要摆脱世间的一切烦恼束缚,而向着出世间涅槃寂静的目标前进。但若身虽出家而心未出家,则只是挂个名,不是事实,只是形似,而不具内涵。所以彻底言之可以说:“出离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者多如牛毛,能如此者少如凤角)

虽然如此,佛又不忍众生永受轮回之苦。即使烦恼重,不能在今生脱出三界,但至少来生不要堕入三恶道受苦,起码也能再生为人或生天;既不受苦,同时还必须能够遇到佛法,有学佛的缘;因此详说五戒十善的功德,目的就在这里。所以来生为人或生天只是个跳板,博个再有学佛的因缘,这是极不得已的,而不是以生人或生天为目的,更非要人注重人天的福报,因为人天的五戒十善是世间法,尚有污染、非解脱道。

但话要说回来,世上有谁真正具足五戒十善的功德?虚假不实、嫉妒谄媚、贪财好色、自私自利惯了的众生,业深障重,烦恼强盛。单单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之中的一戒都守不清净,何况十善!

经中说:
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

又说:
心口各异,言念无实。

又说: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试问我们大家,有谁不是这样,这其实是所有人的形貌。然而其后果是如何呢?佛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又说:“一切众生,必堕地狱。”所以唐朝之善导大师悲叹地说: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意思是说:大部分的人,其行为是“罪恶凡夫”,其命运“永在恶道,无出离之缘”。如此的众生(我们大家),实在是无法形容的可悲可怜,无可奈何的可哀可叹,故佛说:

一切众生,都是可怜悯者。

能发出离心是“大丈夫”,是真“出家人”,是真“学佛者”。但其他绝大多数的“常沉恶道,永在轮回”的众生怎么办?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也就在这里显现出来。

阿弥陀佛老早就已深深知道我们就是这样的众生,承受常没常流转之苦,而感同身受地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因而为我们经过五劫的时间发了四十八愿,又为我们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去累积菩萨行,然后完成令任何人都能往生的净土与力量。弥陀的愿为我们而发,弥陀的行为我们而修,弥陀的功德都是为我们,都是我们的。因有弥陀的成佛,只知作恶、不会修行、无愿无行的众生,但能回心念佛,便白白拥有了解脱六道轮回、往生净土成佛、还来娑婆度众生的功德。

但我们若对此事未闻未知未信受,则依然是个造业凡夫,轮回受苦;若有闻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则必生弥陀净土。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的众生;未生极乐,即是极乐的菩萨。弥陀的光明永远摄取不舍,弥陀的功德纳入我心,弥陀的光明摄护我身;我在弥陀光明中,弥陀在我信念中,我入佛心,佛入我心,如火烧木,一体不离,我与弥陀共起卧,共出入,成为“我苦恼弥陀苦恼,我安乐弥陀安乐”之佛凡一体之身,虽是凡夫,却位同菩萨。佛法虽多,唯有弥陀救度是拔苦与乐的妙法,是转凡成圣的神丹。故极恶深重凡夫,获得弥陀金刚的救度,便蒙诸佛金口的赞叹说:“则我善亲友”“次如弥勒”。

人生的目的就是学佛,学佛的目的在于今生离开轮回,成佛度生。唯有信受弥陀救度的愿力,才能离苦得乐,成佛度生。因此,人生的目的在于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

佛说“人生是梦”“人生是苦”。在既梦又苦的人生中,遇到弥陀慈悲的救度,被弥陀所拥抱的人,是世间第一幸福的人。

我早晚都在盼望着,所有的人,都成为世间第一幸福的人。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