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27年的“炎黄”终于找到了
署名“炎黄”的汇款单网络图片 面对慰问金,张纪清表示,应该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图片 来源:无锡日报 无锡“炎黄”陈列馆 现代快报记者薛晟摄 晕倒的老人 七旬老人给灾区汇款后突然晕倒 11月20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七旬老人在张家港一家邮政储蓄银行向云南鲁甸灾区汇去1000元善款后,突发脑梗晕倒在,随后被民警送到张家港中医院抢救。民警发现,老人身上没有手机和身份证,只有3张汇款单据,汇款人一栏写着“炎黄”和“黄炎民”。其中一张正是在此前邮政储蓄银行汇出的,1000元汇给云南鲁甸县民政局,另外两张分别是2012年1000元汇给祝塘镇一中心小学,2013年500元汇给四川省芦山县民政局。三张汇款单的汇款人姓名分别是“炎黄”和“黄炎民”。 原来他是做了27年好事的“炎黄” 当时老人虚弱得无法开口说话,许栋超又尝试从网上找寻线索。 许栋超根据网上有关“炎黄”善举的信息,最终辗转联系到了原祝塘敬老院院长吴军政。“听说找到‘炎黄’了,别提多高兴了。”吴军政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1月20日傍晚6点多接到张家港警方的这个电话后,他立即向祝塘镇党委副书记汪汉民汇报。在祝塘镇,“炎黄”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镇里还建了“炎黄”陈列馆来宣传这一好人好事。 1989年6月24日,祝塘镇政府又收到了一份来自“炎黄”的500元汇款。此后每年“炎黄”都汇款捐助给敬老院,此外还捐助其他对象。 江阴曾多次寻找,还专门建了陈列馆 在祝塘乃至江阴全市,都兴起了寻找“炎黄”的热潮,“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阴全市专门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大讨论,大家在寻找‘炎黄’的同时,更是在学习他的精神。”徐向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7年来,在祝塘镇、在江阴,“炎黄”一直是大家最为感动,更是最牵挂的人。 人们一次次地寻找“炎黄”,在当地小学有“炎黄大队”,镇里收集了不少有关“炎黄”的信息,有汇款单、新闻媒体的报道……专门建了个陈列室,后来还专门建设了约300平方米“炎黄”陈列馆。如今“炎黄”陈列馆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地,每年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到这里来参观。 徐向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就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阴全市在对“炎黄”精神进行大讨论学习的时候,“炎黄”曾联系过《江阴日报》称自己只是普通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大家的好意他知道,但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找寻他,他会继续这样做下去。 第二天上午,吴军政和镇里领导一起到张家港的医院看望,认出躺在病床上的“炎黄”就是张纪清。“真想不到,他平时是个非常节省的人,捐款竟然如此大手笔,而且20多年如一日,还从不留名。” 对话“炎黄” 本想保守秘密,结果被民警“抓”出来了 说起当天的张家港之行,张纪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是受约去张家港朋友处吃饭的,因为走得急连手机都忘了带,而平时不出远门他是不带身份证的,而那两张以前的汇款单则是他以前放在包里忘了整理的。“那天天气太热了,我穿得又多,没想到就倒下了,醒来已经在医院了。”张纪清说,这次自己能转危为安,得多谢那些帮他的好心人,不过他挺“埋怨”热心民警的:“本来想把这个秘密一直保持下去,没想到却被民警‘抓’出来了。” 从“万元户”到“无元户”,我也高兴 张纪清说,他从小家境贫困,放过牛,吃过不少苦,后来国家政策好,他在家里搞养殖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成了“万元户”。张纪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在1987年捐助祝塘幸福院之前,他一直在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那些年汇款单上的‘地址’都是我在跑供销时去过的地方,有的地址是编的。” 对于今后的打算,张纪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么多年来,他也会经常去“炎黄”陈列馆看看,听听大家是怎样议论“炎黄”的,而这么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着和“炎黄”一样的事,才是让他最欣慰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张纪清27年的爱心坚持,让“炎黄”从一个名字升华为一种奉献精神。27年来,“炎黄”的事迹曾被不少媒体聚焦过,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曾专程到江阴祝塘拍摄了专题片《谁是炎黄》。受“炎黄”精神影响,乐善好施不留姓名的新“炎黄”在当地层出不穷,江阴也因10万青年志愿者遍布城乡而被誉为“志愿者之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