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64集)
诸位同学,上一堂我们看到上官同学的学习报告,很难得,她是将四十八愿跟《华严经》上的五十三参浓缩为十六正士的表法,特别证明古大德所说的,《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确实拿出证据出来了,古人没有说得这么详细。所以我们看了这篇报告非常受感动,我们要把它当作一堂课来认真的学习,现在我们就看她的报告。 「本经德遵普贤第二首列贤护等十六位正士,意义非凡」,这四个字用得好,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确实意义非凡。我们同学们都非常幸运,能看到上官的报告,对我们无论是从信心、愿心,往生净土,一定有很大的受用。「正如《出生义》云:厥有河沙尘海数量」,河,佛经上指的是恒河,恒河沙微尘数,下面还加个海。举十六位也是尘沙数,十六位是代表,尘沙数是展开,说明十六就是恒河沙数,恒河沙数就是十六位,《华严经》上所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意思非常圆满。「十六正士的表法就是弥陀四十八愿的浓缩」,她一条一条都给我们指出来,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五十三参,「处处显示出本经事事无碍之相,确证本经是中本《华严》,表明持名念佛能入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 在近代,海贤和尚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这桩事情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与读经、念咒也没有关系,海贤就用一句佛号;与我们的心态有关系,与善根、福德有关系。善根、福德,善根我们常常指出的,老实、听话、真干这是善根;真诚、清净、恭敬这是福德。用清净心、用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法,我们今天讲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够恭敬,这个人有福。为我们表演得最真实贴切的就是海贤老和尚,你看他对一切人的恭敬,我们在光碟上能看到,确实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所以,一句名号产生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功德,这个功德是圆满自性透露出来的。 九十二年一句佛号没有拐弯,我们很明显在光碟里面看出,他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宗门里所谓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证得了。在什么时候?因为他善根、福德好,太好了,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这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就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以他的善根、福德,应该三年得到功夫成片,也就是取得往生极乐世界的资格。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就会为他现身,这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圆通章」上讲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佛一定跟他见面,给他作证,告诉他你还有多长的寿命,到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这个念佛人得到这个信息,有把握了,有信心了。如果不是立刻跟著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那就依他自己的寿命,他还有很长的寿命,认真努力向上提升,应该在三、五年之间就可以达到事一心不乱。再向上提升,有个三、五年,可以得到理一心不乱。 他没有寿命,我们是概略的估计,他证得事一心应该在三十岁之前,证得理一心应该在四十岁左右。他的成就跟惠能大师相等,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是同一个境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为什么没去?他是真想去,阿弥陀佛不带他去。阿弥陀佛告诉他,他修的榜样好,修得很如法,如法到什么程度我们能理解,全部的《无量寿经》都在他日常生活当中。他没念过,也没听说过,他完全表现出来了,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待人接物。这还得了,是一部活的《无量寿经》。所以,阿弥陀佛叫他常住在世间表法,做个榜样给念佛同修们看。一直到一百一十二岁,最后一个表法就是他看到《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这本书。他不认识字,有人带著这个书去看他,他问他这什么书?这里头都是意思无尽的。别人告诉他书名字,欢喜得不得了,好像他就是在等这本书,这本书他拿到手上,阿弥陀佛就能接他往生。所以拿到这本书欢欢喜喜,穿袍搭衣,主动要求别人给他照相。这是一生从来没有过的,主动要求照相的就这一次。照完相之后第三天就走了,最后表法。 这表什么意思?我们要想到,给我们表真正的意思。第一个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一点都不假。阿弥陀佛真有,阿弥陀佛跟他见面,我的估计十次以上,九十二年,十次以上不多。他自己透一个信息,我们在光碟上听到,他说「我好几次求阿弥陀佛带我去往生」,好几次就不是一次、二次。我们在传记上读到,初祖远公大师,慧远大师,传记里面记到的他老人家一生三次见佛,也见到极乐世界,从来没有给人说过。第四次佛来接引他往生,他才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他说极乐世界现前了,阿弥陀佛来接我往生,他说这个境界过去见过三次。别人问他,你所见到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一样。《无量寿经》是给我们做证明的,你见到极乐世界跟《无量寿经》讲的不一样,那不是真的;跟这个经讲的是一样的,这就是真的。所以,他好几次见到,多次,不是少次。 佛叫他表法用意很深!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由於大众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科学第一个,第一桩事情就是教你怀疑,凡是没有亲自见到的都要用怀疑的眼光、心态去接触它。那么对西方极乐世界怀疑了。佛不是不现身,是你自己有业障见不到。阿弥陀佛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你没有业障,业障消除了,你就见到。所以,功夫成片就能见到,功夫成片,业障没消除干净,但是总去了一半。这个时候佛来跟你见面,告诉你信息,信愿持名决定得生。 在现前,表法有更深的意思、殊胜的意思,我们在这个时代遭遇到的灾难史无前例。这个灾难就是反对夏莲居的会集本,轻视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说我们跟这个本子学习是错误的。说的人很多,说的时间很长,确确实实很多跟我们一起学这个本子的人都退心了,放弃会集本,去学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我们并不反对,《无量寿经》现存的九种版本,五种原译本,王龙舒的会集本、魏默深的会集本,彭绍升居士的节本,他不是会集的,它是康僧铠的节本,加上近代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一共九种版本。这九种版本我们把它印成了一册,早年流通的。每一种版本都好,无论学哪一种版本都是教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没错。版本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我们希望能听到最详细的介绍,最简单扼要的介绍,我们能听得懂,我们能体会得到,我们能够接受。九种版本我们仔细读一遍,我喜欢夏莲居的本子。一定要说这个本子是伪造的,是伪经,让许多人退心,我们受到沉重的打击。 这一部《僧赞僧》这本书,里面对这桩事情讲得很详细,引经据典,说明会集这桩事情,从最初翻译就是会集。第一个翻译的,翻成中文的《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就是会集的,许多经里面这个抄一段,那个抄一段,就是会集的,佛并没有讲这部经,会集的。举了很多例子,南传的《法句经》是他们主要修学的一部经典,也是会集的。所以,会集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不是王龙舒的是第一个会集的,不是的,太多太多了,举不胜举,为我们辨别这个事情。 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这个法,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正确的,在所有会集本里头,他的本子是第一本。为什么?确确实实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在原译本里头,没有敢变动一个字。这就是会集里头最负责任的、最好的版本,证明这个经是真经,它的底本就是五种原译本。第二个为我们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正确的,他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这部经。读这部经也就读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开示,稀有难得。第三个是为我们这些年来依照这个本子学习是正确的,没有走错路。阿弥陀佛接引他老人家到极乐世界去了,他的表法任务圆满了。 现在把表法任务交给我们,我们要继续努力,要向海贤老和尚学习。我们要把他的光碟当作《无量寿经》来看待,要尊重,要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学习。点点滴滴,你念得愈多、看得愈多,你感受愈深,到最后真的叫欲罢不能,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我这个年龄也快要走了,你们年轻人要努力,要认真学习,万缘放下。世缘、法缘都要随缘,不可以攀缘,攀缘就错了。随缘能消业,为什么?虽然在随缘的时候,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真随缘;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就不是真正随缘,那就有过失,一定要能放下。 我们看到上官的这个报告我无量的欢喜,她把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他是乾隆时候的人,是佛门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传》上有他,留下的著作非常多。这一句,上官把它发明了,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了。「贤护表总持」。要懂得贤护两个字的意思,贤是法身菩萨,护是护持佛法,名号含义不可思议。法身菩萨里面有许许多多古佛再来,深显护我自己的法,护一切众生的法。她这里面分条来说。 第一条,「贤护菩萨居首位」,十六位都是在家菩萨,他排名在第一,「表往生极乐世界成就最高」。这是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里面,成就最高的无过於往生极乐世界,要学。海贤为我们表这个法,一句佛号就行了。那是什么?决定没有怀疑,生清净信心,永恒不变,他什么都不要,就一句佛号就行了。我们没有这么好的善根,我们有怀疑,有怀疑一定要断疑生信。怎么断疑?那就是经教,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经教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的。我们没有疑,我们真信,经教不重要了,神咒也不重要,什么重要?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重要,只要抓住这一句,就能够证得,你看念佛法门里头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而且成就之快是一切法门不能比的,它在一生当中完成。其他法门要断烦恼、要断习气,小乘,从须陀洹到阿罗汉,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你说多长的时间,人间时间不长,天上时间长,才能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跟极乐世界的人比差很远,往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他怎么能跟他比?所以这个法门成就最高。 我们看下面文,「《科注》举《名义集》曰:颰陀婆罗」,梵语,「翻为贤护,自护贤德,复护众生」,这四个字就是贤护的意思。什么人能护自己?有贤德的人能护自己,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圣贤君子,他护自己的德行,我们要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德行是什么?德行就是戒律,我们提倡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是戒律的根本、根基。为什么选的这个?我们读到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有这个基础再修十善业就对了,从这里入佛门。不在这上扎根,你没有根基,不牢靠,像盖房子一样,盖上二、三层倒了。一定要根基坚固,这个不能不知道。从这个基础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善护自己。再向上提升,修菩萨道,就是善护众生,善护正法,「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读诵大乘不是为自己,因为你要教别人,教别人要讲经教学,所以读诵大乘是为别人。为自己,一句佛号足够了,不需要经教,因为一句佛号里头戒定慧圆满具足。不但这句佛号具足一切大乘,具足一佛乘,所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自护贤德表自利,复护众生乃利他,位居等觉,表诸法平等」。等是平等,觉是什么?就是真正觉悟到一切法平等,这就叫等觉菩萨。一切法全是自性变现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了,你看末后一句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平等。这万法我们看的不平等,他看的平等,为什么?全是自性,他从自性上看的,所以一切法平等。我们是从相上看的,不知道自性,迷失了自性,完全著了相,错在这里。从性上看的时候万法平等,这是什么人?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证得平等法,但是等觉是究竟平等;前面四十个位次是平等法,没错,没有得究竟,什么原因?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习气断了,成佛了,妙觉如来,就不是等觉了。等觉是法身菩萨里面地位最高的,我们称他为位中大圣。「为众贤之首,实际表贤护为十方世界众贤之首」,这贤护菩萨还得了吗?出家众里头,普贤是为首,在家贤护是为首,他们地位相同,表法意思不一样,世出世法是一不是二。「表本经往生」,往生就证三不退,「作阿惟越致菩萨,体现念佛法门横生圆超」,横出三界,圆满超越菩萨地,「成就最高」。 遇到这个法门,没有发心,没有真正去做,原因在哪里?第一个自己业障重,第二个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要了解要靠经教,深入经藏。经教就这一部就够了,不要搞多。我劝大家,一部经一句佛号,一部经、一部注解,一部经就是夏莲老的会集本,一部注解就是黄念祖的集注,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就能保证成无上道,不要搞多。我们也会像海贤老法师一样,我们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他为我们示现的,我们决定可以做到;做不到全在放不下,这个重要。章嘉大师早年教我,我们第一天见面就教给我,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你再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四个字。我们在海贤老和尚的一生看到了,他这四个字做得非常圆满。 又,黄念祖老居士引《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里面说的,「佛说贤护长者众乐事」,乐是快乐。我们这个世间很苦,西方是极乐世界,所以脱离六道轮回是离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究竟乐,这个我们要认识。这经里面说,「其受於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这是举忉利天主,帝释天王,他们享受的快乐都不能比,那人间就不必说了。「此处表十方众贤之首的贤护菩萨,受乐果报无能比拟,彰显往生极乐享最上妙乐」。 下面第二段,「贤护为众上首,表念佛三昧为三昧宝王」。这桩事情夏老、黄念老给我们讲得很多,我们在经注上可以看到。「念老悲智双运,引据」,这个据是根据,「《般舟三昧经》,此跋陀和」,就是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发起人,亲见弥陀。今故来此胜会,助显念佛三昧无上法门。由此可见,持名念佛为贤护菩萨成为十方圣众之首的修行方法。贤护菩萨为十六正士之首,表持名念佛法门总持一切法门,念佛三昧总持一切三昧,修此一法即修一切法」。为什么?一切法是自性全现,如常寂光,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一切法就是自性。明心见性的人,求老师给他印证,老师伸出手来:你明心见性了,拿出来给我看看,讲给我听听。随便拈一法,老师点头,就通过了,就那么简单。知道什么?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在哪里?性在相里头。相在哪里?相在性里头。真正明白了,一切法不著相,就是诸法实相,证得诸法实相就是法身菩萨。我再举个简单比喻,我们眼见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这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这人是什么人?法身菩萨。为什么在相里头不起心、不动念?相是假的,不可得。 我们没入这个境界,但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科学发达,量子力学家给我们做了证明。宇宙,他也把它分成三分,佛也是分三分,佛经上讲整个宇宙是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科学家把它分作物质、意念(就是念头),还有一个自然现象,念头这心理现象,物理、心理、自然现象,分这三种。这三种跟阿赖耶三细相能对得起来,物质现象就是境界相,精神现象就是转相,它能转变。转相从哪里来?从业相生的。业相是什么?一念不觉是业相,就是阿赖耶。末那执著,六识分别,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知道它完全假的,对它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觉,觉而不迷。所有现象都不是真的,如梦幻泡影,所以你对它用什么心?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觉心,佛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用这个心的是菩萨。迷而不觉、不平等、被染污,这是凡夫,六道凡夫,迷邪染。觉正净是菩萨,迷邪染是凡夫。要常常自己觉悟,自己去反省,都以为自己还不错,全搞六道轮回,没办法脱离生死,可怜! 所以在这个地方表法的意思,上官说得很清楚,表持名念佛总持一切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句佛号是它的总持、总纲领,全在这一句佛号当中。念佛三昧总持一切三昧,这是对修禅、对修密说的。所以,修此一法即修一切法,教、禅、密都在其中,「不需另求妙法」,另外没有妙法,妙法只有这一句佛号,这个事实、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了。 下面这一段,「贤护表念佛法门从信而入,持戒为首,修般舟三昧尤其要持戒和吃苦」,海贤做到底了,彻底做到了,「发大勇猛心和精进心」,我们都在海贤老和尚身上看到。「贤护菩萨放在此处,显明念佛法门持戒为首,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基本原则不能更改。而般舟三昧因其成就最高,方法明明白白,也多令众生不信、不乐、不学,影射本经持名念佛法必须从信入手,再发愿起行」。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为什么?它太容易了,成就特高,没有能跟它相比。所以能信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这个人这一生必定成佛。 信真难!信,肯放下;不肯信,不肯放下。相信佛说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相信今天量子力学家的报告,量子力学家的结论是,世间或者是宇宙之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心经》上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五蕴里头有色,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念头,就是心理现象。你看,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假的,五蕴皆空,皆不可得。现在的科学只研究到物质,心理还没有搞清楚,还没有搞明白,只知道念头生灭不住,前念灭,后念生,而且频率非常高,这个被他看见。所以他还讲不清楚,佛经里头讲清楚、讲透彻了,不能不相信。有信才有愿,没有意愿求往生,他不相信。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我有没有相信?如果往生这个愿心不切,我们这个信不可靠,就是信里头有疑惑,不是真信。 下面这一段,第四段,「贤护特表念佛法门,仰仗佛力加持的殊胜」。这也是一般人不相信,许许多多净宗念佛人不相信,为什么?他求佛,佛没有保佑他,没求到,他不知道他用的心错了。为什么海贤老和尚跟阿弥陀佛关系那么密切?他心里想佛,佛就能现前,他没有障碍。求往生的心特切,佛教他,他能吃苦,他能持戒,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佛不会拜托他办事,为什么?他办不成。只有真正能吃苦、真正肯持戒的人,佛才会照顾他,这才能沟通,才能成就佛法,庄严佛法。「又贤护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这一句《金刚经》上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万类齐收,正是贤护之义」,这是贤护对外,内外是一不是二。 「《佛说法灭尽经》云: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这是佛经,佛经在这个世界上会消失,哪一部经最先消失?《楞严》、《般舟三昧》。最后消失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本经独留此经第四十五」,独留此经,这里是四十八品,这是第四十五品,「世尊有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这就是《无量寿经》最后灭,一切经都没有了,这个世间还有《无量寿经》。是哪个本子?我们有信心相信,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这个本子跟五种原译本对照,它念得顺口,意思很明显,能领会得到。段落,就是分的品,段落非常清楚,我们能抓住它主要的意思,帮助我们修行。所以肯定是这部经最后消失。「贤护菩萨是般舟三昧发起人」,《般舟三昧》也是最初的、最早消失的,他又是本经在家菩萨上首,这个表法意思好,「根据佛经灭尽的顺序,真实显示如来於一切时、一切处,自始至终善护念一切众生;同时表念佛法门不但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又得十方一切如来圣众加持,乃仗佛力成就之特别法门,当起大信心」。这个门道被上官看出来了,不容易,几个学经教的人能把这桩事情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看到了要感谢。 下面第五段,「贤护为首,解脱为末」,这十六个人一个头一个尾,「正是五十三参的要旨」,她这给我们跟五十三参对照。「贤护菩萨为众上首,既是把本经持名念佛法提到首要之处,是先入为主的喻意」。解脱菩萨为末,这个排序,「本经把这种修行方法和究竟解脱的修行成果,放在开端和结尾最显要处的方式,和《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排序同出一辙」,这是真的。你看,摆在前面的,因为贤护菩萨他是般舟三昧,在《华严经》五十三参是德云比丘所表的,在《四十华严》里面称为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翻译不一样。他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五十三参第一个。将来释迦牟尼佛法灭,般舟三昧头一个灭。般舟三昧不容易修,真难!九十天,不能躺下来睡觉,不能坐下来,九十天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动,所以它叫佛立三昧。就一句佛号,没有第二个念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华严经》里面,吉祥云比丘为善财说法,说了二十一个念佛法门。二十一是圆满,密宗以二十一为圆满,代表一切法门、无量法门,般舟是一切法门的总持。这些意思都要能把它看出来,我们才知道怎样去选择。 我选择的净土法门就是从这看到的,看到善财给我们示现做榜样,从念佛入门。再看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是参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是从这个地方相信净土,仰慕净土,就想学净土。李老师劝我,我没接受;忏云法师劝我,我也没接受,我讲《华严经》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念佛法门这样殊胜。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都是往生极乐世界成就的。这还有什么话说?没话好讲,所以才专学这个法门,把其他的全放下。佛经里头排名先后,里面有很深的义理在其中,不能不知道。 「五十三参第一参表法的德云比丘,是修习念佛法门成就的,是世尊在八万四千法门中为我们拈出念佛法门,表究竟方便第一法门之意」,学《华严》一定要把这个意思看出来。「如善财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於普贤行疾得圆满。时德云比丘为说,唯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已。又说: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念如来一切诸佛」。这个一切诸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切诸佛总号。「德云比丘所言,忆念一切诸佛境界,就是本经法藏比丘因地考察二十一亿俱胝佛土,圆满功德庄严之事」的总结成四十八愿。「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就是法藏比丘因地发愿,恒放光明照一切。而念诸佛如来,正是本经至心精进第五中,教授名字,皆闻十方,名号妙德之同义。十方皆闻名号表示一切处普闻,唯有法身德才能遍一切处,令众生普闻得度。而阿弥陀佛名号,又是毗卢遮那法身佛妙观察智所流出的自性名号,所以念法身佛就是念阿弥陀佛」。根据全都找出来了,这个不是假的。 解脱菩萨他摆在最后,五十三参最后的,「如同五十三参最后普贤菩萨的表法」,普贤「是真正解脱」之意。普贤就是一切法都好,没有一法不好,是真解脱,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根六尘境上解脱,根尘一如,皆不可得。《般若经》上佛常常说的,一切法不可得,心里头有一法可得,迷了,迷而不觉;放下一切法,知道一切法不可得,就得大自在,就入佛境界。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佛说的,佛教给我们,放下见思烦恼这就是阿罗汉,放下妄想分别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就是法身大士。所以章嘉大师教我,佛法怎么入门?放下就入了。你为什么没放下?没看破。看破是什么意思?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切法不可得。《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那是念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念头生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念头生的,先有念头,后有物质现象;三细相里头,先有转相而后才有境界相。既然能生物质现象的转相不可得,哪有物质现象可得?包括这个身体。 我们看到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世尊问,「心有所念」,凡夫动个念头,「几念几相识耶」,这是经上的原话。这一个念头里头,心有所念,它有几个念头?这是微细的念头;有几个相?物质现象;有几个识?相跟识合起来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弥勒菩萨回答的,举手弹指之间,这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我们现在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能弹多少次?大概是七次。三十二亿百千,这个地方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乘七,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单位是兆。这个现象在哪里?就在我们眼前,你看不见;就在你面前,你听不到,你摸不到,法法皆是,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这给你说真相,这帮助你看破。看破之后怎么?放下,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了,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就对了,你就真得到了。心里还有这些念头在,这是什么?这些念头在,它造轮回业,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必须把这些念头统统清除掉,恢复你的清净心,用清净心念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决定成就,你会得一心不乱,事一心、理一心,这很重要! 真正解脱的意思,「以德遵普贤十大愿王为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必修菩萨行;而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圆满此菩萨行,得究竟解脱」,究竟解脱是契入常寂光,是证得妙觉果位。「如本经云: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这个长寿是真正的无量寿,泥洹就是大般涅盘,「正是华严法身菩萨导归极乐的根本原因,即直入常寂光,证大涅盘,长寿泥洹之道」。「普贤菩萨偈云:我既往生彼国已」,这里给我们做证明,普贤菩萨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恰恰是大士自己证实」,他是现身说法为我们作证,「唯有往生极乐才能圆满十大愿王,圆满菩萨行,速证究竟菩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目的,就是为求普贤行疾得圆满之道,其必定追随普贤菩萨念佛求生净土,实现疾得圆满」。善财童子搞清楚、搞明白了,追随普贤菩萨学习十大愿王。十大愿王用什么心修?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凡夫的心与普贤行不相应,普贤行是没有自己,是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合成一体,这才能修普贤行;不能跟一切众生融为一体,不是普贤行。这才能真正得到十大愿王的圆满。「五十三参的要旨,从念佛法门入手,以修普贤行,念佛求生净土得甚深自在,究竟圆满解脱。本经在家菩萨众,以贤护为众首,以解脱为末」,这种表法跟五十三参完全相应,所以她说「就是五十三参的浓缩,证明本经即是中本《华严》」,再没有疑惑了。 下面是第二个大段,「乙、十六正士的表法,是弥陀四十八愿的浓缩」。她在这里一条一条替我们指出来,下面分很多小段。第一个小段,「贤护菩萨的表法是华严十玄之总门。贤护菩萨既是十六正士之首,又是十六正士表法的总持,呼应法藏因地,愿求净土,尽度众生之愿」。我们能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句话很重要。法藏比丘愿求净土,尽度众生,我们今天这里换一个字,愿生净土,尽度众生。他是愿求,法藏他建造极乐世界,今天我们追随他,我们愿生净土,尽度众生,这一句非常重要!「彰显如来善护一切众生之意」,我们要有愿生净土,尽度众生,就跟阿弥陀佛愿相应,就能结合在一起。愿度众生就不能不照顾众生,就不可以独善其身,一定要兼善天下。要学海贤老和尚的表法,严持戒律,什么苦都能受,什么辱都可以忍,你才能行普贤道,普贤道就是阿弥陀佛的道。所以她这里讲,彰显如来善护一切众生之意,「体现修此法门仗弥陀佛力加持的殊胜,因此,贤护是世尊为我土众生开显此特别法门的根本原因」。 「是大悲为根,四十八愿因弥陀贤护一切众生而起」,大悲为根是同体大悲,无缘是贤,普,同体大悲为普、为海,无缘是贤。「《无量寿经》因世尊贤护一切众生而说」,都不离贤护,贤护的义理深广无尽,其广无边,其深无底。世尊为贤护一切众生,为我们说《无量寿》这部经典,这个法门,「乃至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因贤护而圆满。因此贤护菩萨表法是华严十玄之总门,即同时具足相应门」。这个里头,像六祖给我们说的,本自具足,同时具足,本自具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然相应,本自具足他怎么会不相应? 那我们现在怎么会不具足?不是不具足,要是有不具足就不能叫本自具足,本自是圆满具足。现在为什么不相应?是我们自己有烦恼、有业障障碍住,不是不相应,有障碍,障碍放下就相应。障碍总的来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六个字具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六个字要是具足,全障了,性德透不出来了,透出来是反面的,造作无量无边罪业,自作自受。善业变成三善道,恶业变成三恶道,生生世世永远不能出头,这多么可怕!我们应该要能想到,不能不看破,看破是真智慧,放下是真功夫,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离苦得乐了。 「法藏因地,颂曰: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这首偈的意思就是贤护,依此发四十八愿,贤护这个名号意思太深了。「弥陀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这就是用清净平等觉修六度、十愿,用清净平等觉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诸天世人,莫不致敬」。下面接著说,「有天人贤护持名念佛众生之意」,这诸天人民,这讲六道众生。「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也是弥陀贤护闻名众生之意。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是弥陀摄受闻名菩萨众,令住三摩地,至於成佛,是贤护无比功德的体现,下至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无不护念,助他成佛」,这个心多大!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十方念佛往生一切菩萨的本愿。我们念阿弥陀佛,跟这里比一比,对一对,我们能有几分相应?有几分相应就很难得了,完全相应那你就是贤护菩萨,你就是普贤菩萨。如果没有相应,我们全是自私自利,全还是名闻利养,还是七情五欲,那问题就严重了,这一生学佛跟佛结个法缘,佛法的殊胜利益得不到,三途业不能避免,为什么?是你自己造的。必须真正回头,真正放下,依教奉行,著重在奉行,不能奉行没用。 下面第二段,「善思惟菩萨表自修的重要。《科注》云:又善思惟表正智明了。法藏比丘因地五劫思惟的结果,就是建立极乐世界」,建极乐世界,「取一切诸佛刹土美好之大成,表示自修的重要性」,自修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本经至心精进第五,世自在王为法藏比丘宣演一切诸佛刹土,法藏比丘依观察、选择、勤修的自行修习,圆满大愿,结得第一国无恶道愿、 第二不堕恶趣愿、第三身悉金色愿、第四三十二相愿、第五身无差别愿、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这些都是善思惟的结果。这些大愿从根本避免了不平等,实现了普度一切的因地发愿」。 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法藏比丘完全实现了菩提心,发的是圆满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所以他成就的极乐世界,证得无上菩提,名号称阿弥陀佛,圆满佛果。圆满的因行成就圆满的果德,这是我们要学习。能吗?能。为什么?我们同一个佛性,同一个自性,自性无二无别。为什么他能我不能?他觉悟了,我还在迷。我把迷放下了就行,对自己要有信心。信心丧失掉了,根就没有了,一事无成,「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在佛法里讲,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一定要肯定我们本来是佛,释迦讲得没错,「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法藏能实现,我们也能实现。我们的实现得他的帮助太大了,不能不知道恩德。怎么报恩?向他学习就是报恩,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跟法藏菩萨一样,成佛之后普度众生。最重要的是平等,整个宇宙没有真正究竟圆满的平等,究竟圆满、究竟平等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它确实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往生到那里所证得的是平等,同居土下下辈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平等法。 「慧辩才建立在明信佛慧的基础上」,对於佛的智慧要相信,相信佛的智慧,就是相信自性本有的智慧,「明信佛慧才能辩才无碍」。「正如《科注》云:有一世界……有一菩萨名寂静转」,就是慧辩才,「其中寂静表证涅盘」,这一句很重要。寂静是自性本定,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教我们放下,放下之后自性本定现前。惠能大师说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自具足是第三句,本无动摇是第四句,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自性从来没有动摇的,要相信。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我们现在要明心见性要学什么?学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禅定。禅是放下万缘,让心回归到无念,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的本来面目,自性的实相。它起作用,能生万法,万法是它所生所现,自性是能生能现,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我们要在万法里头去见自性。见到自性,万法就平等了,法法皆如,古人有个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金,看到金器了,金器跟金是一不是二,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不再起心动念,这就圆满成就了,就这么回事情。 「其中寂静表证涅盘,证诸法实相」,心到寂静的时候,诸法实相现前,涅盘现前了,然后你才能够「示转、劝转、证转」,你度众生得大自在了。示转、劝转、证转跟谁学的?没有人学,没人教你,这是自性性德。你看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能、相好,三转法轮是德,是智慧,是德能,自性全现前。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初在印度,以应身到这个世间来住了八十年,虽然有十二年参学,他完全放下,完全抛弃,十九岁出家是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了求学,不再去学了,是放下所知障。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说出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他跟什么人学的?没人教他。《华严》跟谁学的?《法华》跟谁学的?全没有,完全是自性自然流露。所以,只要你见性,你就能跟佛一样的得大自在,转大法轮,没有障碍。不能向外求,佛法讲内,向内,向内就是向自性,这个要相信。 所以佛法教学的功夫全在明心见性,真正好老师,教我们这个门道,那就是四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全出来了,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你的本能,一切众生都有,只是一切众生迷,不懂这个方法,透不出来。你现在觉悟了,透出来,透出来一定是从清净平等觉,才透出来;心不清净、心不平等,透不出来。只要清净平等就透出来,觉就是透出了,这个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修学总的目标就这五个字,在经题上,它所现的相是「大乘无量寿庄严」,那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大乘表智慧,圆满的智慧,无量寿表德行,德能相好。全在经题上,这个经题融在一句名号当中,阿弥陀佛。所以「明信自性佛慧」,这个很重要,信佛的慧就是要信自性,自性佛,「得自性辩才无碍」。「第三十三光明慧辩愿,和第三十四善谈法要愿,都是慧辩才菩萨表法的意思,表与会圣众真信、真愿,皆同生极乐,得弥陀本愿加持。所以从与会在家菩萨名号上,就呼应四十八愿真实不虚」。这十六位菩萨代表了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落实在这些菩萨表法的现相上。 下面第四段,「观无住菩萨,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净不二」。「念老举本经,譬善幻师」,这个善幻就是魔术,魔术师,变魔术的,「现众异相,於彼相中,实无可得」,变现的魔术是假的不是真的,看起来好像是真的,实际上不可得。「此处的观无住,正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概括,是令六祖能大师开悟的金句。而这种无所住、生其心的境界,念佛法门就从称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而得到。不需要像六祖上上根的根性,在弥陀本愿加持下,老实念去就能得到」,海贤师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不假方便、不落思量,念去就是应无所住,但当蓦直念去,自得心开,就是而生其心」,生心就是开悟。无住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能生心,生无量智慧,这个智慧成就了自己,也可以用这个智慧成就一切众生。「念佛到功夫成片,就可以体会少分观无住的作用」,那就是於一切法不执著了。 「观无住是用」,是作用,「念念弥陀名号之自性本不动摇是体」,体是定,智慧是用,从体起用。所以,体没有得到,用不会现前,体重要。体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为什么?自性本来没有一物,「本来无一物」,六祖说的,「何处惹尘埃」。他在修正偈子里面就说出本来无一物,可见他在黄梅八个月,在碓坊里面舂米、破柴,他是老实、听话、真干。八个月当中,五祖的道场他只在碓坊干活,其他地方没去过,你看这个人老实到这样子。要是普通人,我们相信他在这住八个月,他对环境都很清楚,为什么?每个地方都去看过,都了解。他没有,他就在碓坊。神秀大师这个偈子贴在哪里他不知道,他要找人带他去。把神秀大师的偈子改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自性本定他找到了,神秀没找到,神秀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真找到了。 观无住,下面引「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那罗延身就是金刚不坏身,「就是观无住依据的理体,不动摇之自性」,是那罗延身,叫金刚不坏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肉身有生有灭,它会坏。会坏的都要把它抛弃掉,也就是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坏了。海贤老和尚那么大的年岁,精神、体力跟年轻人一样,什么原因?他没有把衰老、老病死放在心上,他心里头没有,所以他不生病。这段文我们把它念下去。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就是观无住依据的理体,不动摇的自性,「经文: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那罗延身就是自性本不动摇、坚固之力,但却能照见一切,观法无住。可见禅净不二,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我们不能不学,不能不认真,要是不认真,这一生空过了,这一生白来了,来生来世不知道受多少苦痛! 上官这篇报告我们正好学到一半,后面还有一半,下一堂课我们还接著学习这个,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警策,有很大的勉励。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能够把十六正士、四十八愿、五十三参融合成一体,讲得很清楚,确实字字句句都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同学当中难得有能够将教理、教相分析得这么清楚,让我们看到能生起警觉心。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六十四集) 2014/7/26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2-006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