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尊重佛弟子”
三说”尊重佛弟子“ ”若尊重佛弟子“是《金刚经》第十二品最后一句。如果连同第十三品的开头一起读,便会觉得句中的”若“当作”你“解,更合理一些。 第十二品最后部分的大意是:受持读诵此经,即是成就了最上的第一的希有法门。此经在那里,佛就在那里。你受持读诵读此经,你就是令人尊重的佛弟子。 第十三品开头是:“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须菩提听了佛的话,得到鼓励,十分激动,愿意奉持读诵此经。于是向佛“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从语法看,从文意看,上下连接,不枝不蔓,明白晓畅。当然,这里“你”,指须菩提,也指过去、今天、未来的一切佛弟子。 佛说《金刚经》时,不分章节(分,品)。传入中国后,南朝时,昭明太子,将该经收入《昭明文选》,才将经文分为三十二品,即今天的流通本也。 现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1月第一版《辞海·语词分册上》543页,关于“若”的解释,略抄于后,供读者参考:①顺从,“曾孙是若”。②选择,“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③奈,若何?④及,至于,“病未若死”。⑤乃,才,“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⑥如,像,“若网在纲,在条而不紊”。⑦假若,“若阙地及泉”。⑧或者,“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⑨与,和,“君若父之友,食之则食矣”。⑩尔,汝(今作你),“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⑾此,如此,“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⑿助词,然,“出涕沱者,戚嗟若”。⒀海神名,即海若。⒁香草名,即杜若。⒂姓,汉代有若章。 另,般若(惹),佛教名词,相当于智慧。 兰若(佛寺),未收。 以上“若”字的15种解释中,应是第10种解释,符合经文之意。 融尘居于边地,不能接触高僧大德,自知浅陋,敢写已见发表,原为“深入经藏”,以求正法,“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也。愿各位读者赐教!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须菩提尊者! 佛历二五五八年五月初一日 耶历2014年5月29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