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寺及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寺及鸠摩罗什大师 一、河西与武威 10月8号,随着师父老人家从厦门飞到兰州,开往武威的车,河西走廊上一路向西北直过乌鞘岭山脉,向南望去便是祁连山东段。陇西的风景极为寥廓,远方是苍茫的大地,山脉起伏绵长,落日千山天远大。暮色渐合,满天的繁星浩瀚,一钩弯月西落从玉白变得金黄。 武威就是大名鼎鼎的凉州,在唐朝的边塞诗贡献了无数首的《凉州词》。车行到武威市内,接机的道润师父无比自豪地说:“和你们想象的大西北是不是有点不一样,看这里还有水。”看到不小的水潭,水光潋滟在月色,道是祁连山的雪水。武威比想象中的繁华,想来也是,丝绸之路上与张掖酒泉敦煌同为河西四大重镇,无论军事还是文化政治都地位不低。 二、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在武威市区,车行在祁连大道便看见气势不凡的寺庙。道润师父介绍道,这鸠摩罗什寺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方知这就是当年鸠摩罗什大师住了十七年的地方。心中自是惊叹不已。身为古刹,自有一份庄严与盛大,仿佛来到佛国一般,心中欢喜而肃穆。遥想这鸠摩罗什大师当年也在这宝刹庄严,望着晨曦落日,礼佛诵经,十七年的时光,于是脚下的土地,每一砖一瓦沐浴在佛光。寺庙中种着许多松柏,苍翠而鲜活得一点也不见荒凉,伫足时还能听见石板下水流的声音。 所居的云水堂正对着鸠摩罗什舌舍利塔,清晨的凉风习习,塞下秋来风景异,朝阳在东地平线上升起,在晨光熹微下,寺庙宁静清凉还带着一份秋天独有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一个人手持念珠,一圈一圈地绕着塔。虽然微冷,却是清醒。那种感觉,倒是想到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师父老人家说塔下的地宫供着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第一次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在和圣贤佛菩萨相伴,一圈一圈地绕行,只是觉得欢喜,每一丝一毫的空气里仿佛都盛满鸠摩罗什大师的金容和佛菩萨低眉而笑,他老人家的足迹洒遍整座寺宇,走过先人的路,拜倒在塔庙之下,生生世世不安的灵魂都得到安息。唯愿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能像佛菩萨一样,智慧福德圆满,普度众生。 古朴庄严的砖石塔与高大雄伟的大雄宝殿彼此呼应,两边是树木。檐角的铁马(风铎)在风中和鸣出清脆的乐声。寺庙还在扩建,西边还有未完成的鸠摩罗什大师的纪念堂,所以只窥一斑,未见全景。这一场佛七略微特殊,只是纯粹的念佛。每一日,从晨钟到暮鼓,便是安然的念佛声结束。 三、鸠摩罗什大师 对于鸠摩罗什大师,即便不了解的人,也必是熟识的。每日课诵的《佛说阿弥陀经》便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可是对于这一位大师,这一位七佛译经师,能查找的资料只是他的传记,可以见到梁代慧皎大师的《高僧传·卷二·晋长安鸠摩罗什》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鸠摩罗什传》和《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鸠摩罗什》。还有通俗一点的《一任袈裟万里游之鸠摩罗什大师》(基本可以看做《高僧传》译文)、《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_传法东土关河大师》以及央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之一个人的龟兹》。 简单一点的传记整理如下: 大师鸠摩家族,系印度婆罗门种姓,世代贵族。大师的祖父鸠摩达多,世为国相。他的父亲鸠摩罗炎,聪颖练达,东渡葱岭,来到中国龟兹。国宴上,“才悟明敏”的龟兹王的妹子耆婆公主,目睹客人丰采,动了芳心。龟兹王让这远来的和尚做了自己的妹夫。 公元344年,耆婆生下一男。孩子合父母之名,取名罗什,意为寿童。9岁时,随母亲到北印度厂宾王赏识,给了他“外国之上供”的待遇。破例每日供给他腊鹅一只,粳稻、麦面各三升,按国内顶级高僧同等对待。并专派5名当地高僧、10名沙弥前往他挂锡的寺院,执弟子之礼,向他学习并为他服务。 三年后,罗什返回龟兹。途经疏勒时,在驿馆听到隔壁有人在高声诵经,什么“空啊”,“不可得啊”。很是诧异,觉得这与自己所学的有部阿毗昙不同。经打听,此人是莎车王子,大乘教名师须利耶苏摩。于是,便敲门请教,并与他辩论。结果接受了苏摩大乘教的观点,学习《中论》《十二门论》等大乘“性空经论”,从而皈依了“方等”。并急切返回克什米尔,说服自己的小乘业师盘头达多改从大乘。盘头达多笑着说:“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于是,在宗教史上,留下了师徒互拜的佳话。 鸠摩罗什回到龟兹后,住在王新寺,诵读大乘经,宣传大乘教义,一时声名鹊起。西域诸国都很佩服他。每当他讲经时,诸国的国王都赶来听讲,在讲台两侧长跪,让罗什踩着他们的脊背,登上讲台,并为此而感到荣幸。 随着西域中原交往的频繁,鸠摩罗什的好名声也传入了中原。当时长安的高僧道安,拥有僧众数千,主持译经。这位老同行,不嫉贤妒能,力劝前秦王苻坚派人延请比自己小三十岁的神俊罗什入中土。帝王所谓延请的办法,就是派兵把人掳来。 很可惜,吕光攻破龟兹的第二年,道安就在长安城五重寺圆寂了。中原西域两位高僧,无缘见上一面。 吕光回凉州,没有把鸠摩交给苻坚,而是把他羁留了十七年。 公元394年,姚兴取代前秦苻崇,国号后秦。401年,派遣姚硕德领兵攻伐凉州,击败后梁王吕隆,恭迎鸠摩老人入长安,待以国师之礼。 姚兴为罗什组织了庞大的译经场,为他的佛事活动提供了尽可能的便利条件。也正是在这以后的八年里,鸠摩罗什在佛经的翻译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与弟子们共译出《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几十部数百卷经书。系统地介绍了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关于他译经的总数说法不一。《出三藏记集》说是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而《开元释教录》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自佛教传入中土后,汉译佛经日多。但在鸠摩罗什大师之前,所译经文,“多滞文格义”“传译失旨”,“多不与梵本相应”,因而诘屈聱牙。鸠摩罗什大师“能转汉言,言译流便”,读起来,义皆圆通。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因而“众心惬服,莫不欣赞”。所译经文影响很大。其中,《三论》为三论宗所依主要经典,《成实论》流行于江南,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经典。《阿陀佛经》是净土宗的“三经”之一。据传当时他有弟子三五千人,著名学者相当于现在一级教授的数十人,其中道生、僧肇、道融、僧睿,被称为“什门四圣”。 清末国学大师梁启超,在其著作《翻译文学与佛典》中说,“绝对主张直译之道安,其所监译之《增一阿舍》《髀婆娑》《三法度》诸书,虽备极矜慎,而千年来鲜人过问。而(罗)什译之《大品》《法华》《维摩》以及四论(中、百、十二、大智度)不特为我思想界辟一新天地,即文学界之影响,亦至巨焉。文之不可已,如是也。”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大师,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 鸠摩罗什大师圆寂后火化,有舌头舍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便是供在武威这里的鸠摩罗什寺塔。大师一生命运坎坷,而且当时汉地的佛教水平和接受能力还相对不足,也限制了他的才能的充分发挥。曾有熟悉大师的外国沙门说,罗什译出的经典,还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而鸠摩罗什大师赠友人的一首诗或许是他一生的最佳写照:“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