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梦参老和尚:缘起性空


 2013/4/14    下载DOC文档    

  诸位善友,昨天苏护理长提到“缘起性空”,希望我能解释其中的涵义,这个题目的涵义非常的广,可以用许多经论来解释,因此我就依这些年来所做的笔记,总结来说“缘起性空”,其中可能有说错的,说错的部份还请大家纠正。

  佛法最基本的原理,或者佛法主要的纲要,就是“缘起性空”。“性空”本身就是佛的法身,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具足的佛性,每个人都有,这是佛教中最究竟的道理。总结佛所说的法就是“缘起”。

  在印度,要造塔、修寺庙或者塑佛像,都会安一句缘起的偈子,这句偈子的内容是什么?是“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佛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起的,即使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所遇见的人、事,这一切都是因缘生的。

  这句偈颂说的就是法身,要是有众生能够了解,就会明白因缘的意思,也能明白一切佛法的涵义;如果不了解因缘的意思,那么对于佛法就是还没有入门。我们有时候把佛法总说为因果,也就是善恶因果,不论善法也好,恶法也好,一切的因果都是缘起的。你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业果。

  有人会说自己业障很重,我经常引证的话是,业果要是不定的,就没有因果了,随时可以转化的;假使业果决定了又不能转的话,那么众生就不能成佛了。因此过去的大德有这么一个比喻,也就是所谓的“二水相投”,一边是热水、一边是冷水,如果热水多、冷水少,把冷水倒到热水里头去,冷就变成热了;如果冷水多、热水少,你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热水就变成冷水了。这个比喻的涵义就是说,按照你的修行跟闻法开悟的程度,来转化你的业。

  我们根据这个涵义来看因果,因果就是缘起的,但是“缘起”这个名词在各各经论上翻译的很多,或者说“缘起”、“缘生”,或者叫“因缘”、“缘聚”都可以,名词不同,但涵义都是一样,一切法所依赖的东西是什么?是缘起。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看见的一切现象,只要是眼睛能见得到的,耳朵能闻得到的,舌头能尝得到的,身体所能接触到的,意念所能想得到的,全是缘起的。

  在〈俱舍论〉上讲,种种因缘的和合,能令诸法聚集生起,这就是缘起;而因缘和合的,能令一切的形、色,所看得到的、所能理解得到的,都集聚而生起,这就是缘起义。缘起的意思就是种种条件和合而成的种种现象,你所看到的一切现象,全是因缘和合的,就是缘起和合。

  在《解深密经》中是说依他起,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起的,叫依他起性,这就是缘起的基本原理。

  在《阿含经》里头,这是最基本的教义了,多处经文说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种涵义就是说,此若有彼也有,就是因缘生,此要是无彼也无。缘起的大意是这样子,但是条件要是没有了,缘要是没有了,就灭了。缘能生,缘能灭,缘起能生,缘去又灭,这就是形容一切的事事物物没有自己的体性,仅仅是缘生而已。

  在《杂阿含经》第十二卷,佛说:“缘起不是我所做的,亦非愚人做。”缘起不是哪个人做成的,不是创造出来的,不论佛出世或者未出世,缘起永远如是,这就是缘起义。“由缘有故有,由缘无故灭。”这个法则是不变的法则,这就是佛教最了义的定义,是不能转变的,不论佛有说、没说,前佛、后佛,一切都如是。

  又有一部经叫《分别缘起殊胜法门经》,依这个缘起,是没有造作意的,不是谁造作的,一共有十二义。有的是因生,有的是离有情,有的是依他起,有的是无动作,有的是性无常,有的是剎那灭,因果相续无间断,种种因果、种种类别。在《分别缘起殊胜法门经》所解释这个缘起义,是依照这十二种的道理来解释的。“缘起”的意思大致是这个样子。

  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也就是造〈华严疏钞〉的清凉国师,他在〈疏钞〉里也说“缘起法”的涵义。他认为缘起诸法,必具诸缘的条件,依着这个诸缘的条件,互遍相执,这一缘执着那一缘,那一缘执着这一缘,这个缘也存在,那个缘也存在,具存无碍。所有的异体,异体就是不同的体,“异体相入,异体相即,体用双用,同体相用,同体相即,具入无碍。”这个涵义是华严的境界,我是引证华严的缘起义,把清凉国师注的这段文念给大家知道。

  我们一般认为《阿含经》是小乘,《华严经》是最究竟的大乘,可是不论大乘、小乘,缘起之义是相通的。我们现前的生活以及所接触的事物,那就是“异体相入”,我们的体不同,互相入,我即是他,他即是我,都是缘起的,这也就是“缘起义”。

  “同体”,说我们同是人,算是“同体”,我刚才说人和畜牲就是“异体”,“同体”、“异体”,可以作多种的解释,这都是因缘所生的法,因缘所生的法没有自体可言的,没有体性的,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繁琐。《华严经》就是这个涵义,地球上的一个微尘,就可以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微尘,这就是“同体”和“异体”的玄义,也就是“以简示繁”,运用很简单的事物来表达很复杂和繁琐的义理。从任何一个原理、规律或者角度来看问题都是一样的。

  从缘起法看缘起的一切法则,大略的依四种涵义来解说。澄观大师的四种涵义是很深的,我用我的意思概括一下,把它简略了,使大家也能懂。

  第一是因缘和合的生诸法义,因缘和合了,才有一切的世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在此地来讲,出世间法也是生灭的,除了性体之外全属于生灭的;生灭的就属于有,不生灭的法性就属于无。但是这种涵义非常的深刻,就是因缘和合而生一切之法,但是生起一切诸法的又是什么道理?因缘和合了,这只是现象,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什么原因?依什么条件生起的?就是这个涵义。像我们人类就要具足很多条件才会有的,不只是因为父母生了我,在缘起的意思不是这样讲,因为你是地、水、火、风四大所组合的。

  在《楞严经》上,则是由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缘成,才会有一个人!父母是缘,不是能生的,父母只能够助成,不是生起,这一切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因缘和条件。“因”,就是生起的根本,就是内在的条件。“缘”,是辅助的、外边的条件。内外和合了,内里的作用跟外边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就成功了,就生起了。内里的条件消失或是外边的条件消失,就没有了。哪一个力量强就为因,哪一个力量弱就为缘,当内外因缘集合起来所需要的条件具备的时候,一切诸法就生起;若因缘不具备,这一法就生不起来。

 

  所以“因”跟“缘”要是变灭了,这个事物也就随之消失了,这是一切万事万物所共同具有的最根本的性质。一切万事万物都如是,这就是一切的现象、一切的物质普遍遵循的决定的规律,不是假造作的,是本源的规律。

  这个法是有为法。有为法的意思,就是造作义,假造作而成的,它有所依待,依什么?待什么缘才能成立?它所成立生出来的事物,都是处于生住异灭当中。

  佛教的法相宗,就用五位百法来说明,学过佛教教义的道友就知道了,心法有八,心所有五十一,色法十一,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合起来是百法。这一百法是简略说的,一百法就是说你的心理和现象,心法是心理,其它的都是现象,像我们的贪瞋癡烦恼、恼怒、瞋忿!这些都是心所有。“贪瞋癡慢疑”,“身边戒见邪”,这些都是名词,这些都是现象,不是本质,因此这是属于物质,心法跟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就是我们的意念,就是我们的思想,也就是我们的精神。

  刚才我说的当中含有不相应法,不相应法不属于这些法,心跟色法不相应,是属于不相应法。实际上人类认识的方式,所认识的一切现象,从我们自己本身来说,就是我们的身心,外头就属于世界。我们内在的身心、外在的世界,这一切现象都是缘生的,缘既能生,缘亦能灭,就是因缘生起,因缘消失。

  举个例子,一切物质都是依着原料与人工做成的,比如说大家看到的汽车,或者自行车,它是集合人工,把好多的配件组成的,如果少一个配件,那辆汽车或者自行车可能就不转动了。因此随你捻一物,随你取哪一法,小到微尘,大到天地、大地,它都是依一定的条件而生存的,就是说以因缘和合而生,生起一切现象,生起诸法。

  就拿我们这个人身来说,我刚才说过,父母是条件,我们的本身当体就是各种条件。“地大”就是我们的骨头,我们这些骨头就属于“地大”。没有冷暖,没有暖气,没有“火大”,如果没有“火大”,人也不能生存了。没有“风”,没法运转了,我们相信腹部里头都是空的,要不是空的,肠子跟胃就粘在一起了,中间要有空间,要有气体。所以说“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再加上父母是个缘,都是依着这些条件和合而成的。所以诸法是当体,我们随便取哪一法,当体都是好多东西和合而成的,不是单一的,是诸法和合而成的,除了因缘之外没有一法。

  在《楞伽经》上这样说的:“因缘生世间,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干达婆城。”大家要注意,“因缘生世间,佛不如是说。”我们讲的是因缘生世间法,可是《楞伽经》上怎么会这样说呢?因缘不是生世间,因缘是即世间,“因缘生世间,佛不如是说。”佛是怎么说的呢?“因缘即世间”,因缘就是世间,世间就是因缘,大家要观想一下,你的身体不是因缘生而是即因缘,身体就是因缘,诸法所生起的,各各的不同,但是各自有各自的条件。

  总的来说,一般有为法的生起,必须得具备“因缘、缘缘、次第缘、增上缘”这四种缘。在〈中论〉里头有句偈颂:“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因缘”就是因,因缘能办成它自己的果,有了“因缘”必然产生相应的果报,所以当我们讲果报的时候,这就是果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唯识宗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含藏了一切种子,又叫种子识,这就是“因缘”。

  “次第缘”就是“等无间缘”,从时间上来看,因果相续,因成了果,果马上又成了因,因又成了果,也就是因果相续不断。“等无间”就是中间没有一点空隙,不间隔的意思,就是“等无间”,就是形容这个缘一点都不间断。好比人的肉体灭了,灭了好像间断了、没有了,它处马上就又生了。当时的气一咽,他又在另一个世界出现了,这就说明了无间,无间就是“等无间缘”。

  “缘缘”,还可以说“所缘缘”。“缘缘”就是从内缘缘到外缘,就是外在的“缘缘”,“所缘缘”就是外在的条件。缘虑,从相上说就是我们心识所思虑的,所缘别的,所分别的,外边的境像就叫“所缘缘”。这个缘有两种,一种亲缘、一种疏缘。

  “亲所缘缘”为外面的讯息,在你心识之中形成了一种主观的影像,在你心里头成了一个影子,落到你的心识成了一个影像,这是“亲所缘缘”。

  “疏所缘缘”是指在你的第六意识,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妄想,在六识之外有一个实体所执的外境,有时候我们一生中见不到这个境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法尘”。以前收摄的影子、收摄的事物,落到你的识里头,就成了“所缘缘”的一个对象,所缘的一个条件。

  第四种“增上缘”,是帮助一切诸法生起的各种条件。生起一法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有很多的条件来助成,增上生起,给它做缘,这叫“增上缘”。我们平常讲,因缘生的!这很笼统,要是分析起来,就有这四种缘,也就是增上的作用。“增上缘”像中药的药引子,我们吃中药的话,每一味药都抓好了,或者搁三片姜或者搁几颗红枣,“增上缘”就是帮助你的药力快一点达到,帮助你的缘很快的成就,这就是“增上缘”。

  这是一切有为法生起时绝对必要的,离了条件是不可能的,这都是说物质的有法。心法是生起,缘法是助成,昨天我们讲到诸心,你现前一念心的活动,又是因又是缘,就具足生起了。大家要念住,不让它生起。说你作什么就住在什么上面,这叫念住。念住是要把定的功力,训练到在任何地方都能住,作饭时住在作饭上,工作住在工作上,等你入定的时候就住在入定上,修智慧的时候就住在智慧上,智慧就增长了。

  因此这一念心的活动就能生起,这是依心的活动而生的,一生出来就是现象的生起,这里头没有“次第缘”。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聚集而起的,说“昔日诸缘之中,缺一缘不能生起”,如果没有这个“次第缘”怎么会生起?所以在《杂阿含经》第十二卷里头,佛对于因缘和合的关系是如此说的,譬如三枝芦苇,要互相的交叉才能立的起来,缺了一枝的支撑那就不能成立了。因缘法就是说,缺一个缘,就算是有其它的缘,也不能成立。

  佛在经上也说,佛说法,说了那么多经,什么意思?就是对缘说法,如果他没有闻这个法的因缘,你就不能给他说。可是我们现在解释经论就没有按照次序了,也相应不到有缘、没缘。像我们现在说“缘起性空”,谁来听都可以,我们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佛不是这样的,佛看大众,佛说法是圆音,你要取《阿含经》的意思,你闻到的就是佛跟你说《阿含经》,你是《华严经》的菩萨,你就听到佛跟你说《华严经》,“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们现在不是如此,你本来是大乘根机来听小乘法,你也如是学;你本来是小乘根机,也来听大乘法,你也如是学。

  我们是大学、小学都在一块儿学,所得的利益就不同了,也不对机了。这就是所谓的因缘不成熟,闻大乘法的因缘不成熟,闻小乘法的因缘也不成熟,所以他就不能获得利益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