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释迦牟尼眼里的宇宙与生命


 2012/7/4    下载DOC文档    

上篇 释迦牟尼眼里的宇宙与生命

 

  序言 

  作者 : 陈阳 

  同样是用三年的时间,比如说,我很清楚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取得硕士文凭的某些具体过程(当然是作为过来人),但对于本书作者专事学禅的那段心路历程,尽管作为朋友,我的想象力却显得极为有限。这倒不是因为他本人对此讳莫如深,问题其实出在我们许多人的身上:越是最基本的有关生命存在之意义的审视和探讨,我们越是容易轻轻放过,不论这是由于不敢、不屑,还是无心面对;于是,当听说某个还非常年轻的人曾经毅然辞职,用足以换取一张高等文凭的时间去思索那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反倒啧啧称奇。

  但无论如何,在一个大咧咧地把“真”字念作“直八”的年代里,一个对生活持着严肃态度的人,还是让我由衷地感动。也许是有了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开始拿到《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的时候,我毫不怀疑这是一部充满诚意的书;而仅仅翻阅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我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我最初的判断也将是自己最终的评价。

  在我看来,诚意——不是那种纯粹觊觎读者钱包的“诚意”——是一部好书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品格,它不仅仅表现为作者所宣称的那些良好愿望,它还决定性地体现在把那些愿望落到实处的努力及其结果当中。这年头喜欢谈玄论道的人并不少见,但往往滔滔不绝而不知所云;因此,当绝大多数读者并不像我一样了解本书的作者是张三还是李四时,他们的确有理由怀疑,作者所强调的良好的写作意图——让每一个人与自己共享“心灵自由之道”——是否只是图书广告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样的怀疑将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渐消失。我们会很快得出以下印象:这部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个禅道修行有素的人。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他最值得称道的高明之处也许在于,把一些博大精深的教义形诸浅显易懂的叙述文字,同时又绝不等而下之。正如本书(尤其是第一部分)所呈现的那样,作者在佛学经典找到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主人公,他以释迦牟尼(佛陀)自己生命的历险历程为线索,以故事的形式展开生命轮回、心灵解脱主题,使得轻松的阅读成为可能,也使得“阅读人人可学的心灵解脱之道”不再是一句虚妄之言。

  第一部分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定性为小说,或者说是一部出色的叙事性作品,比如书中对于娑婆宇宙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等的可怕而又栩栩如生的描写,多少让人联想到但丁的《神曲》。

  不过从整体上看,小说的形式其实只是一个幌子,至多也只是个壳;尤其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释迦牟尼的心灵解脱方法”,当佛陀的“生命历险”回归于自我的心灵世界时,就连壳似乎也不成其为壳了,本来就不怎么完整的时空结构、故事情节消解了,让位于纯粹的圣贤心法的阐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可读性”的消失殆尽,因为“深入浅出”的原则仍然延续下来,而且叙事因素的消解,更容易让我们发现:对于禅宗经典的阐释,原来完全有可能以诗一般的语言来完成。

  “深入浅出”的确是叙述中一种极为难得的境界,但这一境界的实现其实与写作的技术因素并无多大关系,真正的创造性源泉来自作者的一个信念:佛法从来不应该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它应该与我们的生命、生活密切结合,解决生命中的课题。他坚信这同样是佛陀创立佛教的目的。

  ……每一天都是好日子,每一个地方都是好道场,社会就是他的菩萨道场,就是他的金刚坛城,在此要随缘说法、随缘教化。

  至于读者究竟能从本书中获得多大的益处,这或许还不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问题。如果在打开本书之前,你的动机只是增长见识,那你显然低估甚至忽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已经无所谓受益与否,你可以选择其他更可能“增长见识”的书;如果你在生活中志得意满,没有任何烦恼,本书对你而言根本就是一簿废纸。其实不论结果如何,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走入禅的世界的需要时,我们的目的是相当单纯的:因为我们生命有烦恼,我们想超越,所以来学习。

  王文湛

  200412月作于北京

 

  前言:解脱是一场学习运动 

  人生不息,学习不止。

  为什么学习?

  为了谁而学习?

  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心灵的解脱会永远是一句空话。

  我们想学什么呢?

  生命是一个很复杂的历程,我们穷尽一生,最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解脱,永远不再痛苦烦恼。

  烦恼,种植在我们生命最深层的地方,发芽于生命中最深的住处。每一个人都会显现出自己的烦恼。

  烦恼几乎在我们生命的每一部分里,要超越它,有时光凭空想像是没办法的,必须靠人指导,把它凸显出来,再破除它。

  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因为我们生命有烦恼,我们想超越,所以来学习。

  要真正打破自己的烦恼,就要善于学习,向打破和超越的烦恼的人学习。

  在我们人类当中,有解脱了烦恼的人吗?

  有,并且为世人所公认。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也就是历史上的佛陀。

  让我们来了解和学习,借助佛陀所揭示的修行体系,建立这样一个生命历程:把我们一生所听闻、所思惟,所行动融在一起,每天,每个时候都做检验,与佛陀的理论相对照,用心学习揣摩。最后,让我们达到无悔的一生。

  无悔的一生,就是解脱的一生。

  不再产生痛苦烦恼的一生。

  佛陀关于人生解脱的方法,延续了几千年,被历代的人们认为是切实可行的。

  虽然如此,我们身处现代社会,这毕竟是一个科学发达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只满足于“是什么”,我们还需要知道“为什么”。

  这是我们可贵的探索与学习精神。

  而佛陀的修行也是建立在严格、严密的宇宙观、生命观基础之上的。

  我从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圆觉经》、《金刚顶经》、《大智度论》等)的视野出发,运用其中的有关论述,归纳出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再以四部阿含经、《佛本生经》及《俱舍论》等佛教经论,总结出佛教生命观的基本构架,力图准确地再现佛教宇宙观与生命观的原貌。

  为了降低大家的理解难度,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我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来揭示和阐发佛教中那些古老的说法。例如,“色”我就译成“光”或者“能”,“相”我译成“形象”或者“视界”等等。

  如果我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只是满足于把原经典的话译出来,我相信这纯粹是在考验读者的耐心。

  幸运的是,例如《佛本生经》等原典已经提供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以经典中佛陀自己生命的历险历程为线索,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这一主题。

  这样一来,宇宙观和生命观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就不会是枯燥的论文报告,因为我们找到了主人公,他的所见所闻,会帮助我们轻松地阅读下去。

  事实上,佛陀建立佛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命中的课题,不把佛法和我们的生命密切地联系起来,而只是满足于构建一个知识的体系,就违背了佛陀当年传教的目的。

  所以,我想我总结佛陀的宇宙观、生命观的知识体系,最终是为了对我们生命的超越解脱服务的,而不是只是告诉了大家“这样的见识”。

  这是一件吃力的工作。高兴的是,我终于完成了它。

  我要把这件工作的全部功劳回赠给你们大家。

  满目青山苍翠,放眼人人是佛。

从三个敌人到一个敌人 

  佛陀降生后,有一天,他发现整个生命的问题,不外乎就是:

  在老、病、死的严密控制下,生命毫无意义。

  这时的他,正值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对于从小与外界隔绝,从未见过病、老、死的释迦族王子来说,此前以为生活就是无忧无虑,以为生命永存、欢乐永在的神话刹那化成了泡影。

  对悉达多王子来说,他显然很不习惯、很不喜欢面对痛苦与烦恼。

  同时,他又是一位极优秀的武士和学者,他的骄傲和自尊不允许自己对此无所作为。

  为了救治他所珍爱的妻与子、家与国,他很清晰的明白,如果他不能使自己的生命实现超越,根本拔除这三苦的话,他是绝对无法有效救治和他恩爱相处、难分难舍的亲属们。

  特别是他早年过逝的母亲和已经年迈的父亲,不由他来救治,又该由该来救治呢?

  尤其是和他情深义重的妻子——在轮回中像陀螺般打转的——耶输陀罗的恩爱之亲,让他无法坐视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毫无办法地变老,衰病,终至死亡。

  因此他下定决心,趁着自己年轻如明月般的智慧光明,以及山岳般牢固的道心,独自一人夜遁莽林,苦心修道。

  希望由他的努力,可以救度他的妻子、家国以至于他所能照顾所及的任何地方。

  青年释迦牟尼逃离他的无忧宫,前去涉险学道。

  于是,他夜晚出逃,去战胜三个敌人:疾病、年老和死亡。

  六年的雪山修行,悉达多终于成道了,澈悟了真理,成了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他发现,他最初想要战胜的三个敌人:疾病、年老和死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虚妄的游戏。

  虚妄来自人类的内心,来自人类的自恋,也就是“我执”。

  生命全部的问题和痛苦烦恼,都是从我执这个根上发芽长枝的。

  解决了我执的问题,就解脱了生命所有的痛苦烦恼。

烦恼的三个根本 

  出家的悉达多冥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常。

  周围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个真理:任何事物都不能永驻,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转瞬却逝。这种运动永无止境,一个新的东西产生了,立刻就会变成一种更新的东西。

  就在他的周围,四季悄悄地轮转着,春天刚刚进入蓓蕾初绽的时期,还没来得及停下脚来。到小河边照一照自己的容颜,就被花团锦簇的盛夏所替代。然后,既没有停顿,也没有间隔,金黄色的秋天飘撒着果香和感情充沛的泪雨就来到这里,最后是以清爽舒适的冬天结束这一轮回。接着下一个永不停顿的轮回又重新开始。

  悉达多深思:人类为什么如此害怕疾病、年老和死亡?

  因为人类想要永恒。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无常中求恒常,毛病出在哪里呢?

  我们想要谁永恒?是“我”。

  那么这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永恒”,是不是我们人最深的贪念和执着?

  疾病、年老和死亡就在我们的心中,也就是我们心中最深的贪欲玩出来的游戏。

  每个人心中最深的贪欲,就是“我”想把整个宇宙都控制住,“我”想涵盖整个宇宙,然后“我”想要去摧毁这整个宇宙,再然后感觉到自己有再生力量的时候,“我”就重造一个“更好的”。

  这是整个人类的贪欲,当人类想要变成所有万物的上帝时,想掌握一切的时候,我执的生命游戏就开始了:

  控制,就有被控制;矛盾对立、不自由随之而来,个人和社会的各种疾病也就无法根除。

  拥有“整个”会发现拥有的这个还不够好,不令人满意,于是老化由此而来。

  摧毁这不够好的,死亡就应约而至。

  再造一个更好的,出生于是不可避免。

  生老病死就这样成了生命无法逃避的宿命,成住坏空也就成了万物的共同历程。

  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对“我”的执着,“我”产生全部的痛苦烦恼。

无处不在的无明 

  成道以后,佛陀并不认为生命存在真实的痛苦烦恼,只是人类的迷失和愚昧遮蔽了真理的光芒,于是有了烦恼的现象。

  佛陀为了教育的方便,用“无明”来指称痛苦烦恼。“无法明白”,借此让我们反省到内心,反省到烦恼的根源上,由此一劳永逸地解脱。

  无明,可以从很多的经典中看到,它总的而言就是烦恼的别称。

  因为无明,我们不能够知道真实的智慧,不能够了解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它没有智慧,它愚昧,它造成轮转轮回,它是所有问题的根本。

  事实上,它是个什么东西呢?

  无明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不自在,最深层的不自由。我们心中还有所欲求,在心中有所欲求,这欲求很深层的纠缠着我们的心。

  我们渴望什么?渴望心的自由。

  为什么会渴望心的自由?因为心是不自由的。我们想要控制,但我们的心不喜欢被控制。

  我们渴望生命能不断的延长永存,因为我们对生灭有一种执着,喜欢生,不喜欢死。

  我们对空间也有欲求,因为想控制、想占据空间。

  这三种欲求,在我们拥有生命的时候,我们就会设法追求和满足,我们就在无明里面。这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最深层的烦恼,无明就是烦恼,烦恼就是没有智慧。

  没有智慧就不自在,心中不安稳,这就是无明。

  现在,我们借着佛陀的伟大发现,知道了问题的根本所在,了解应该从哪里着手解脱。

  如果了解了,了解无明是这样子时,也只是这样而已,最主要的是要反求诸己,看看最近的心:

  心中是不是有不平呢?是不是有不喜悦?是不是有不自在?是不是想去追求什么?是不是看到一大堆是非?如果有这样的现象的时候,这就是无明,就是烦恼。

  我们大概不会有人真正认识和承认自己“有无明”,佛陀当年遇到的情况也是如此。

  有很多人学了一些佛教名词,就自称自己已经“没有无明”了。

   “没有无明”就是感觉迟钝,感受不到烦恼了?这是用愚痴的办法来刻意压制烦恼,情况就像头扎进砂里的驼鸟,自己看不见了,还要求别人也不要看见。

  这是没有用的。比能看见但不改变的人还要糟糕。如果看都看不见,又怎么会改变呢?

  真正没有无明的人,必然是一个无我的人。只要他处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他就会快乐着别人的快乐,痛苦着他人的痛苦,怎么会没有烦恼呢?

  只是他自己的心,他的自性众生是完全清净、没有无明的。

  我们放下心来,看看自己的心。无明现在有没有开始动呢?有。从这一念动,所以这一念就是无明的开始。

  我们在看待一切时,其中含有多少自己的价值,有多少自己的习惯?

  这些都是无明。

痛苦的根源是执着 

  深刻地了解到烦恼的根源,佛陀对他的弟子说: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忧虑、悲伤、痛苦、苦闷呢?那是由于人们有执着。

  执着于财富、执着于名利、执着于欢乐、执着于自身,由于这些执着而产生痛苦和烦恼。

  在这个世界上,一开始就有种种灾难,而且,病、老、死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会有悲伤和痛苦。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有执着,就有悲伤和痛苦,所以只要摆脱执着,一切烦恼和痛苦就会消失殆尽。

  再进一步探索一下这个执着,就会发现人们的心中有无明和贪爱。

  所谓无明,就是闭眼不看事物变迁的事实,不懂得因果的道理。所谓贪爱,就是贪图那些本来无法得到、或者根本不会永远不变的东西,并对这些东西执着和留恋。

  佛陀说:本来,事物是无差别的,由于无明和贪爱的作用,使人们感到了差别;本来事物是无好坏的,由于无明和贪爱的作用,使人们感到好坏。

  于是以业为田,以心为种,覆于无明之土,受润于贪爱之雨,灌之以自我之水,增殖错误的观点,结果产生出这种执迷。

  所以,归根结底,正是人们的这种心,才产生了包含忧虑、悲伤、痛苦和烦恼的迷惑。

  这个迷惑的世界,只不过是从这种心灵产生出来的心的影子。

佛陀的创见 

  我们的生命在无明下轮回,直到2500年前的印度,当时人类的思想已把无明的系统发展到一个巅峰,也就是假设宇宙中有一个创造主——梵。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他出生,这个大梵也是超越时间空间的,他出生时间空间,所以他的妻子叫时母——时间之母。

  大梵传集宇宙的能量,将之发挥出来,于是宇宙就开始了,所以时空就在他身上,也可以说他是超越时间空间的,但是他操纵着时空——跟佛教所说的超越时间空间是不一样的。

  宇宙一切需要依恃梵,所以他是大我,是宇宙的创造者,也就是所谓的“宇宙第一因”。

  梵不是独然生起的,他是被建立的。生命界极需要他,是因为生命有三个根本的欲望:第一个是自我的欲望;第二个是生命自我延续的欲望;第三是自我表达、扩大的欲望。

  自我的欲望,表现为内心对自主的需求,到最后建构了心识;自我延续的需求创造了时间;自我扩大的需求创造了空间。

  于是我们人类用饮食来延续肉体生命,用性欲来自我扩大、繁衍后代,用自我的特征来塑立自我。这些欲望每个人都有,在建立大梵思想时,整个无明系统中发展建构出最完美的状态是梵我合一的境界。

  在梵我合一的架构中建立了一个在时间上永续不断的生命,这是因为人们对生命中断的恐惧。因此建立了一大套很完整的修持法门去成就梵我合一,也同时建立人间在这个时代里第一套完整的禅定法门。

  禅定法门是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教,并不是佛陀创立的,在佛陀成道之前1000多年,印度就到处充满专业禅定的修行人。

  这一套思想在开始创立的目的,是为了替政治服务的。印度外来的雅利安民族,为了建立自己统治的地位而建立的,所以又建立了种性制度。

  佛陀成道后,发现这一切的根本是错误的,其根本假设就是错误。假设一个大梵,假设时间空间相续实有,根本看不到这宇宙、生命相续不断的轮转轮回,而且又在轮回当中去追求轮回。

  佛陀是用什么来破斥的呢?佛陀发现这样的思维根本不是实相,一切现象界的种种,根本就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各各都是因缘聚集而生,因缘散灭而灭。在时间、空间系统当中都是在不断的变化。

  如果能够了解这些,也就是能够了解无我、无常,就能够超越生灭对立,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立,就能够涅槃寂静,这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佛教中最基本的三法印,是为了对治这套印度婆罗门教的完整系统而来的。

  如果当时没有这样一个完整的错误思维,佛陀也不必在2500年前降生到我们人类社会,针对问题一举打破。如果整个时代的文明无法来配合,那么佛陀到人类当中来有什么用?

  所以,佛法的教化也是依着缘起而来的。依这样的因缘,佛陀才来教化。

  佛陀教化时先特意找宗教团体中的高层人物,先跟他们谈。如果先跟底下的人谈,讲了半天仍然不得要领,甚至可能被骂个狗血淋头。先跟那些高层人物谈,至少他们是比较高明的修行人,谁高明、谁不究竟,他们容易看清楚,自然也能信服。

  他们了悟之后,自己的弟子就由他自己去负责教化。因为他们跟他有缘啊!如果无缘要度他们那可是真不简单!

  佛教传说中有位城东老母,跟佛陀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但是她就是不愿见佛陀。佛陀从前面去,她往后看;从后面去,她往前看;从右边去,她往左边看;从左边去,她往右边看;从上面去她看下面;从下面去,她看上面,反正就是不看佛陀。

  所以,佛不是无所不能的,佛就不度无缘之人。没有因缘,就实在没办法度化。因此佛陀教化那些领导者,领导者扭转过来了,他下面的人就会听他的,这是缘起的关系。

  佛陀就这样开始了说法度人的生涯。

  释迦本族乃至外族,以至于法界六凡四圣,无边苍生,一切病苦,佛陀无不应缘济度。

  佛陀向所有人讲起了他自己观察到的宇宙和生命现象。

  佛陀说:宇宙不止一个,我也并不是初次光临地球。事实上,地球所属的娑婆宇宙,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来了,那个时候,我叫喜见。

  他优秀的学生们,那些觉悟了的菩萨和罗汉,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后,把他的说法回忆并整理了出来,传给后世,这就有了佛教的经典。

  通过佛陀这些教法,佛教的宇宙观与生命观也同时建立了起来。

宇宙到底有多大 

  在佛教中,宇宙不止一个。在每一个宇宙中,存在着像黄河里的沙子的数目一样多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着成住毁空的过程,有的天体上有光,有的无光,有的天体上有生物,有的无生物。

  佛教以一个太阳系来做划分,1000个太阳系这是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就变成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就变成一个大千世界,这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就太阳系而言,一个大千世界有10亿个太阳系(1000的三次方是10亿)

  佛教中称,一个大千世界中会有一位佛,因而称这个大千世界为佛土。

  大部分的佛土都有欲、色、无色三界,但是不是每一个佛土都有这样的三界。以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宇宙而言,是具有这样的三界。

  我们生存的这个器世界(承载生命的星球),属于娑婆宇宙(娑婆大千世界)。

  这个大千世界中,在《俱舍论》里,如前面计算,共有10亿颗类似地球这样的星球。

  三千个(这只是一个大约的数目)这样的大千世界,构成一个更大的宇宙。

  在另一部佛教重要的经典《华严经》中,则认为10000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系统组成一个“华藏宇宙系统”。

  华藏宇宙系统也只是更大的宇宙系统——大雪海遍照佛(佛教认为有的佛本身就是一个宇宙系统)手心的一个微尘团。

  可是,还有无数个像大雪海遍照佛这样的宇宙系统,这样成立的大佛宇宙系统,就是由无数像华藏宇宙系统这样的宇宙天体系统组成,其大小以未成佛的人类的智慧,是永远搞不明白的。

  按佛教划分宇宙的说法,我们这个娑婆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我们人类处在欲界中。欲界的下三道是饿鬼、地狱、畜牲道。善道是人和天,这里的“天”指的范围在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以上,共有六界,即欲界天分为六个层次。

  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样一套架构,在有经验的修行者那里,被认为这还不是“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宇宙究竟如何?这部分内容我将在后面陈述)。这套架构是依据现存界——以我们地球为中心,以现有宇宙为根本所发生的状况而产生的。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并没有讲得这么详细,后来是在佛教历史上的一些大菩萨作《俱舍论》等等重要论典时,才把它比较完整地构架出来。

宇宙会出生和毁灭吗 

  据佛经记载:每一个宇宙都会历经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物质和生命会被火灾、水灾、风灾毁灭。

  在宇宙的成住坏空的过程中,有所谓的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当一个大劫(一大劫到底等于多少个地球年,就我所接触的材料及修行人而言,意见并不统一,其数值的差异很大。这里估且取一个数值:1343840000年)结束的时候,会有火灾产生。宇宙内供给生命居住的行星以热和能的所有恒星,将先后进入它们的红巨星时期。恒星的星体会可怕地膨胀出许多倍,吞噬掉离他们近一些的所有行星,让更远一些的行星支离破碎,简直可以摧毁一切。

  恒星之火甚至可以焚烧到色界的初禅天,整个欲界当然荡然无存。这个时候,初禅以下的人类或天神类生命都会死掉而后再出生到二禅天以上或是娑婆宇宙以外的他方世界。

  七个大劫、七次火灾之后,宇宙中会有一次水灾。由于火灾膨胀的能的扰动,宇宙的膨胀使万有引力在整个宇宙内越来越弱,宇宙内基本粒子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最后整个宇宙就像一锅基本粒子的汤,物质稀薄到了极点。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将盐洒进水里面被溶化掉一样,所以佛教认为这是宇宙的水灾。

  宇宙的水灾会破坏到二禅天,把二禅天以下的物质统统溶化,让所有的生命全部完蛋。此时二禅天的天神也得赶快往上逃难。

  七七四十九次的火灾再加上七次的水灾,再加上七次的火灾,也就是第六十四个劫(86005760000年)的时候,宇宙自身已经膨胀到了极限。这时就会有宇宙的风灾产生。宇宙开始收缩,横扫还剩下的所有物质和能,宇宙黑洞以它超乎想像的引力和破坏力卖力地工作着,将三禅天以下的一切扫荡一空,就是我们娑婆宇宙内超出了人们视界的巨大的、无比坚固的须弥天体(须弥山)也像大风吹毫毛似地刮进它的内部。

  这场宇宙风灾真是厉害,只刮一次就把三禅天以下的万有全都毁坏。

  所以,所有宇宙的毁灭性灾难,最多毁坏到三禅天。四禅天和无色界是无法毁灭的,但佛陀认为,四禅天和无色界的生命依然无法永恒,依然会死亡。

  宇宙黑洞在成功地完成它的毁灭工作之后,让整个宇宙只剩下它自身。宇宙于是坍缩成一个无限小的奇点,就是宇宙黑洞本身。

  之后,致密的宇宙黑洞再次膨胀开来,来一次巨大的宇宙大爆炸,首先产生空间。宇宙一边继续着它的爆炸过程,一边将空间扩张开来。再然后空间中原来均衡的基本粒子东一团西一团地凝聚,凝聚形成极大的宇宙粒子云,由粒子云中再凝缩成更致密的物质团。

  粒子云和它凝缩的团逐渐地遍布整个宇宙。粒子云类似气体,团类似液体,后来经过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粒子云内部的团进一步收缩凝聚,并不断吸附粒子云或粒子云以外的物质,团渐渐地变得类似于固体了。

  此后,固体的形态越来越厚、越来越实,就成为粒子云之中的大天体。在这个大天体之上,物质继续附着累积,于是形成了须弥天体。须弥天体在运转时,也甩出来不少微小的块,这些块的凝缩,又形成星系。星系在类似于宇宙粒子云的进化过程中,再形成星球。

生命是从哪里起源的 

  这个时候,由于先前天界神们的自业(业,是佛教中特有的一个名词,大约相当于生命的作用力)和众生们的共业推动下,有生命的一切的始祖出现了。

  它的名称被佛陀称为“千”,是大梵天的天主。

  佛陀赞叹它是我们娑婆宇宙的生命始祖,但佛陀并不认为它创造出了生命。

  生命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其中的主流有两种:一种是创造说,另一种则是条件构成说(缘起说)

  创造说都是主张有某一位原初的神,或有形或无形地存在于时间的始点。

  有一天,他忽然起心动念,于是创造了宇宙中的一切。世界的一切万象都从他那里而来,当瓦解时,也会自然回到他那里,他是掌握世界的主宰。

  这种神创造说,在我们漫长的非理性时代、在对于大自然种种灾害无知和恐惧的时代,人类因为对创造者的信仰而感到被关心,有了归宿,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这种基于无法探知和求证的依赖性信仰,对于求过个平安日子的一般人来说或许已经够了,但是对于那些探索生命真相和真理的先驱者,这种一般性的信仰,是他们无法就此满足的。

  于是我们有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鲁诺,有了文艺复兴。

  这些人,基于脱离不必依赖的独立自主性,有着极高的对自由的向往——毕竟依赖他人总是不自在的。如果永远的依赖,将会永世不得自主。

  这些极力想摆脱依赖的人,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不少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们都秉持着科学的精神,探讨生命的真相和真理为何。这些科学家都有反对任何不合情理神权的倾向。

  他们多半很怀疑:难道我们人类的生命主要是在那些若有若无的、不能证明给所有人、只属于宗教专利的、创造性的神们的手心里?

  基于这种求真、求独立自主的精神,科学家们步入种种惊涛骇浪的生命探险旅程。被中世纪黑暗吞噬了许多先驱者以后,经过他们的付出与努力,人类才从无知的地平说进步到地球说,从创造说进步到进化论。

  让我们从凡事畏惧于“神”加的自然灾害的无知恐惧中站立起来。

  这就是目前我们对生命主要的认识水平。

  在佛教那里,则是十足的条件构成说。生命的起源,需要生命起源的本因和助缘,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佛教认为一切万有都是基于本因和助缘的合和才会有其结果。

  既然如此,那么生命起源前还有本因,本因的源头又是什么?

  佛教在事实上认为:生命的本因就是那些没有被毁灭的色界天和无色界天的神们的生命里,助缘则是娑婆宇宙的正式形成。

  那么色界天和无色界天的神们的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

  他们要么是来自上一次宇宙毁灭的生命轮回,要么是他方宇宙的生命。

  那么“上一次的生命”来自那里?

  佛教认为生命的起始点是无限久远以前。也就是说,以我们人类的观点来看,生命的起始点根本不存在。我们只能说到此次宇宙生成时“生命的起源”,如此而已。

  此次娑婆宇宙生成后,大梵天的天主“千”,它有一天觉得好无聊好寂寞,于是希望有其他生灵出生作伴。由于它自己的福德业力和众生(众位生灵)的共业之力推动下,结果真的如愿出现了种种生灵。

   在未碰到佛陀之前,“千”就产生了一种所谓“无明”的错觉,它认为这个世界是它独力创造的,产生了“我创造了世界生命”的想法,“我是众生的第一创造祖先”。

  生命在上一次宇宙毁灭前的善恶业力的交错推动下,从太空到水中,再由水中到陆地,生命于是满布了整个娑婆宇宙。

宇宙中,共有多少种生命形态 

  从形态上来看,按形状分类,生命分成有形或无形;按欲念分类,生命分成有欲和无欲两种。因此,娑婆宇宙的无色界、色界和欲界的生命大结构就形成了。

  三界生命大结构如果再细分,就出现了六道众生,也就是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统称三界六道。

  天道众生涵括了三界,共分为二十八天(28种时空结构的天界)。

  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依须弥天体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焰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四王天

           │忉利天

    ‘欲界天───┤焰摩天

    │      │兜率天

    │      │化乐天

    │      └他化自在天

    │          ‘梵众天

    │      ‘初禅─┤梵辅天

    │      │   └大梵天

    │      │   ‘少光天

  二 │      │二禅─┤无量光天

  十─┼色界天───│   └光音天

  八 │      │   ‘少净天

  天 │      │三禅─┤无量净天

    │      │   └遍净天

    │      │   ‘无云天

    │      │   │福生天

    │      │   │广果天

    │      │   │无想天

    │      └四禅─┤无烦天───┐

    │          │无热天   │ 

    │          │善见天   │──五净居天

    │          │善现天   │

    │          └色究竟天──┘

    │      ‘空无边处天

    └无色界天──┤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这些天神生灵中,有些天神属于无色界:

  空无边处天神

  识无边处天神

  无所有处天神

  非有想非无想处天神

  有些天神属于色界:

  从色界初禅天界中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历经四个禅定天界到色究竟天,共有十八个天神国界;有些天神属于欲界,住在须弥天体山腰和山顶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以至于层级而上,住在须弥天体上空中的焰摩天、喜足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个天界。

  欲界天神的存在方式是以男女两性的情欲为存在和种族延续的主要形式,所以称为欲界。

  色界天神因色界的卓越禅定力,让情欲种子(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专门名词,在这里相当于下意识)处于潜伏状态。在娑婆宇宙里,它们是雌雄同体的单性,在其身心状态里不会有情欲所引发的困扰——一种超然的生命状态。

  至于无色界天神更是超然,不仅超越了情欲的困扰,更超越了有形的困扰,达到既无形又无情欲的生命状态。

  以我们人类的看法来说,欲界、色界的天神都是纯能量(这种能量或者说物质,我们人类对此时至今日尚且所知甚少,只能笼统地称之为“暗物质”)的身躯,那些都在我们对生命理解的范围之外。

  人类中也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他对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以E=mc2的方程式表达。而在佛教的生命视野中,无色界天神自身就能够自在地在质能间转换,随意变化成色界、欲界的状态,而下两界的天神却无法达到无色界天神无形又无情欲的生命形态。

  欲界天道以下的生灵全部属于欲界,生命存在的日常状态受制于情欲;因为情欲,此界生灵如犯毒瘾般地苦恼万端;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情欲,此界生命就无法延续。

  在娑婆宇宙内,生命就不断地在这三界中演化不息。享福的神灵们也会沦落到我们人类中,甚至牲畜中、地狱里。佛陀认为,如果它们生前皈依了佛、法、僧三宝,成为佛教徒,就可以避免沦落的危险。

  佛教传说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欲界的神,因为几百万年的福报享尽,死前衰老的恶兆呈现在它身上。痛苦不堪的它,运起最后的力气,搜寻能救度它的对象和方法。

  这时候,福至心灵的它突然想到佛陀能超越和解救老和死这两样病,于是它运起自己的星际飞行能力,转眼间从天上来到人间佛陀的面前,请求得到解救。

  佛陀和它都了知宿命,都知道如果这一次死亡如果在劫难逃,它就会沦落进驴胎中,成为一只愚蠢的驴子。

  佛陀见它每况愈下、时不相济的老病状况,只能教它念三皈依。三皈依之后,这位神就告辞,打算返回它的天宫吩咐遗嘱料理后事。没想到还没等到它回家,就在半路上亡故了!

  这位生前常常发脾气的天神,死后神识随着愚痴瞋恨的前因驱使,落进驴胎之中。正在这个凶险万分的时刻,这位欲界神灵心中至诚地念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说时迟、那时快,由于皈依三宝的力量,使这匹母驴突然乱窜,因而惊动了脾气不大好的驴主人,于是驴主人立即拿了根鞭子痛打了母驴一顿。

  这使刚受孕的母驴应时流产,逃出驴胎恶报的欲界神灵,由于皈依三宝之福,还原回原来神灵的光荣模样,顺利地返回天国。

  佛陀忍不住赞叹了这位明智的欲界之神。这一回它又有几百万年的天寿可资运用,想必它一定会因此善加运用,以求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没事整天发脾气,累积沦落恶道的因缘。

须弥山是座什么样的“山” 

  按照佛教时轮部的说法,须弥天体(须弥山)的形状与地球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它的下面是半球形,上面又是球形的,就好像中国年画中金元宝的模样。

  时轮部把整个南大洲(即现在的地球)分为12个地段,太阳昼夜运行都要照遍12段——这已经相当接近现代天体学了。

  据说须弥天体是由四种宝石形成的,南面是宝蓝色,因此,我们居住的这个南瞻部洲(地球)的天空呈现蓝色。

  对人类来说,须弥天体实在是太大了,超出了我们的视觉范围,所以它只是个“存在事件”,而不是个“视界事件”,我们目前还无法看到它。

  在须弥天体周围,类似地球人类这样的生灵系统,还有其他三个,这就是佛教的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北俱卢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

  在四大部洲中,其他洲的众生没有佛法,只知道享乐,只有南瞻部洲的地球有佛法。

  比如说北俱卢洲。这儿的人寿命长达八万多岁,从不生病,要什么有什么。排泄根本不必像地球人那样,要很辛苦地找卫生间。在这里,随便找棵躬树往下一蹲,树们就乖乖地将树枝弯下来盖住方便的人,同时地面也裂开缝。方便完以后,地面合拢,地上冒出水来把人们的屁股洗得干干净净,一阵暖风再为人们吹干。

  这里的地面会裂开收走垃圾秽物再自动进行处理。放眼望去,根本看不见任何不干净的东西。

  躬树们还会长出食物和衣料,生活根本不用操那怕一丁点儿心。

  虽然我们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差,苦难重重,根本没法和须弥天体的兄弟星球相比,可是因为有佛法存在,就显得非常殊胜,有解脱死亡的机会。

有以欲望为主的宇宙吗 

  欲界,顾名思义就是以欲为根本的世界。“欲界无禅”,指的就是说欲界生灵的烦恼比较重,一般没有真正的禅定,真正的禅定是无欲的,是在色界宇宙以上的。

  地球人类之上还有欲界六重天,这都是属于神灵的高级生命,我们是看不见的。

  佛教称为欲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层次的宇宙内以男女两性为生。

  在我们欲界,天神们也分为六个层次,身体比人大,身体的大小、寿数、身上的光、生活的来源及其生死情况在《俱舍论》中均有详细说明。我将在后文以佛陀前生的经历,对此展开详细的描述。

  密宗的修行导师们几乎都认为欲界的神灵会时常前来地球,我们叫它们“外星人”。我们所见所说的外星人不大可能是色界的神灵,一般都是欲界的。因为色界的公民身躯真是太高大了,超过几个地球的大小,欲界无法盛下。

  在欲界六道中,是以地球的人类为生命演化的主体的。人类会积极地影响到其他五道,畜生道跟人道相处在一起,是不必经过佛教的禅定修行就可以看到。而地狱道、饿鬼道则是受恶报的地方,有些人因为有某些神通,或在特殊的因缘条件下,或许可以看到饿鬼道的生灵。至于地狱道呢?它们受苦都来不及,根本没有办法逃脱出来到外面吓人。

  饿鬼道的生灵们也不全在忍饥挨饿。它们又分为多财鬼、少财鬼、无财鬼等等。例如中国乡村常拜的土地公,就是多财鬼之一。而鬼道的某些上层、比较高级的部分与天是很难界定的,有天而鬼,也有鬼而天的。

  至于无财鬼,就像中国人在“放焰口”这个节日(类似于西方的万圣节)里要通过烧纸钱款待的焰口鬼一类,他们非常饥饿但喉咙太细,食物无法入口,身心都受到巨大的痛苦。所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都是在受恶报的。它们要修行向善也可以,但是很难,机会很少。由此,我们知道佛教的一位大菩萨,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力之宏大,悲心之深切——菩萨选择这样的恶道生灵为特别教化之处,真是难行而行。

  人道和天道之间,还有阿修罗道。此道生灵是以瞋恨心重为根本特征,也是男女有别,男的凶暴异常,生性好斗,喜欢生气,尤其喜欢生天神们的气,它们认为天神们样样比自己好,心里极不舒服很不服气,所以常常发生争战,但是往往战败而逃。所以他们是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的生灵,似天非天,因此阿修罗的汉语意译是“非天”、“无端”等。但此道生灵的女子极端美丽,为宇宙中一流。

  欲界天道中生活着的生灵,又叫天人。天人是在欲界中具有大福报的生灵,也就是福德很多的生灵,于是出生于天界快乐的享受天福。

  欲界中的天道分为六个层次:四天王天(六欲天)、三十三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居于须弥天体之半腰,分为东西南北四方。东方是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佛教一般认为四天王天是三十三天天主帝释的外将。其中东方持国天王,意思是能护持国土,居于须弥天体的黄金埵(埵,相当于须弥天体的某一面)。南方增长天王,意思是能令他人善根增长,居于须弥天体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意思是能以净天眼常常观察和保护地球,居于须弥天体的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意思是福德的名声传遍四方,居于须弥天体的水晶埵。佛教将此四天王认证为护法,他们护持佛、法、僧三宝,让众多生灵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够吉祥如意。

  再往上一重是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居于须弥天体之顶。此处人民寿命有一千岁,它们的一天一夜是人间的百年。此天共有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三十三天。其天主名为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王,它居于中央之喜见城,其四方各有八天:善法堂天、山峰天、山顶天、钵失他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施行天、金殿天、鬘形天、柔软天、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连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焰轮光天、清净天,共三十二天,再加上帝释所居的天宫即三十三天。

  帝释释提桓因也就是中国民间所称的玉皇大帝,具有福德,所以居天宫中享受种种庄严美妙的生活。他有一项宝物很有名,在佛教说明“法界”的华严莲华藏世界海时,总是以此宝物为比喻,那就是帝释网。帝释网是悬于帝释天宫之宝网,网中以宝珠相结,这些宝珠光明互映形成珠珠相摄,一珠现一切珠影,一切珠都纳于一珠中,各各如此,显现重重无尽的影像。

  三十三天再往上一天是焰摩天,它的意思是时时喜善,也就是说此天人民善于时时受欲望之乐。

  再往上一天是兜率天,即喜足天,意思是人民能于五欲之乐中产生喜乐满足之心。此天一日一夜为人间四百年,天寿有四千岁。有内外院之分,外院是一般的神灵所居,是属于天界。内院比较特别,它不属于天界,而是将要在娑婆宇宙成佛的补处菩萨的住处,也就是未来要下生到地球成佛的菩萨的最后一生的处所。就现今而言,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弥勒菩萨。所以兜率内院又被看成是弥勒菩萨的净土。

  再往上一层就是乐变化天,此天的人民,能以自己的能力自在变化而娱乐。

  欲界最上一层就是他化自在天,所以又叫第六天。此天的人民更厉害,享受娱乐不必经由自己辛苦变化,而是假借其他天的人民的乐事来自在游戏。在《大智度论》中说魔有四种,其中就有此天——他化自在天子魔。但也有认为此天魔只是居住于此天中而已,并非是他化自在天天主本身。此天魔会妨害正法,在经中都称为“波旬”。

  这是欲界六天的空间及生命情况。根据佛经所载,在欲界诸天的男女做爱方式有五种: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人民与我们人类无异,需要男女性器的交合。焰摩天则拥抱拥抱就做爱成功,兜率天则是男女手挽手,乐变化天是相对笑一笑就可以,他化自在天则是以相视就成了。

  欲界天的人民他们时时处处在享乐、受善报,所以想要修行也是比较困难——由于太过快乐,根本没有心思修行。

  但又因为人天的“无明”苦根没有除掉,这种所谓的“快乐”只是和苦难深重的三恶趣相对而言,并非真正的“无乐之乐”。这种人天的快乐在佛陀的眼里,是不究竟的。这种快乐具体地说,有变化无常的不稳定性,苦乐交织在一起的混杂性,对心理感觉的欺骗性,所以说既治不了死亡病,也不是根本的解脱。

  我将在后面的部分,以佛陀在未成佛之前的生命轮回经历为主线,逐步地展示更详细的欲界宇宙及生命的状况。

地狱到底有多恐怖 

  据经典记载,佛陀成佛以前的过去生中,有某一世名喜见。由于喜见瞋恨心重,好生气、好斗的恶业而轮回进了地狱中,领受种种刑罚。在以人类的岁月亿年记的时间里,一直推着一辆不断地把手和身躯烧得火红焦烂的大铁车。当时,他还有一个伙伴,是他在人类社会里一起并肩争斗的同伙。

  在地狱中,沉重而火热的铁车使他们两个刑犯时刻被烧得丧失原形,全身多处组织焦烂,深深的洞透穿了身躯。

  最后,他的同伴再也受不了刑罚所导致的无比痛苦,倒地打滚哀嚎不已,惨叫声响彻整个刑罚场。

  在地狱里,由于大家受苦太过,这种惨叫声真是司空见惯。在这种漫长无期、毫无间隙的受刑过程中,由于刑犯太多受苦太重,因此这里只引起忿恨、恐惧……等种种病态的心理。而这一次喜见居然萌发地狱中极其难得的同情之心。他想:与其两人一起受苦,不如我一个人受苦,另一个人稍微休息一下也好啊。

  打定主意之后,他鼓起勇气斗胆向无比凶狠的地狱狱卒提出这个请求。喜见认为车子他个人照样推,让另一个受苦严重的受刑犯稍事休息一下,应该是一件能交待得过去的事情。

  没想到地狱的狱卒闻言立即横眉瞪眼,凶狠的面庞越发狰狞,摇了摇犄角口气凶猛地说:“个人的罪业个人承担,他受苦严重与你何干?

  说着就举起爪中的“地狱狼牙棒”,就像它以前无数次做过的那样,一棒打死了喜见。不过这此次令它惊讶的是,喜见并没有立即复活过来继续领受责罚。

  本来喜见还有数以百万年计的刑期,才能死脱离地狱的环境,转生在苦不那么重的地方。但他仅仅由于这个同情的善念,死后神识直接出生到了欲界三十三天的天国里。

  地狱和天国的生灵因为同属宇宙生态中的化生(一种以能量直接变化出生的方式),所以喜见转世的经验就像从一场噩梦转到另一场美梦一般,并不像我们人类拖着一个转换不易的粗重的物质的肉体之向躯,在轮回中无法了解宿命。

  喜见升到天国以后,运用天国人民特有的了解宿命的超能力,看到他的前生是从地狱中以一个偶然发起的善念而转生到这样尊贵的天堂里,他简直为自己偶发的善念感到万分的幸运。

  喜见从此过上了颇为幸福的天神的生活,不像从前在地狱里,那种凶暴异常、痛苦万分……让生灵痛不欲生的可怕生活。

  升到天国的喜见,虽然终究不免老去和死亡,但是无论如何,活着的时候相当舒适,没有长着牛头马头的凶残狱卒,个人具有相当的尊严。

  喜见由于一个地狱中的善念,所享受到的幸福真是人类难以想像。后来情况如何呢?

  处身富贵的喜见,不免有天神们都不例外的骄纵傲慢性格。喜见也没能免欲,死后因天福享尽,恶业再次现前又沦落到地狱里。

  佛教轮回里有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说法。佛陀当年比喻说,人类掉进地狱相当于投身万丈深渊,神灵们掉进地狱则相当于掉进万亿丈深渊。

  喜见也是这样。当他从天堂掉进地狱时,以能量变化出生的生命本身对前世清楚的记忆,那种感受上的变化,让他无数次地想寻死。

  只不过地狱中的所有人民没有一个拥有像自杀这样的幸福,除非它们恶的前因得到了充分受罪的消除,否则它们是死了活,活了死,根本无法逃脱。他们的生涯就是在昏迷和醒觉的情况下,领受着人类难以想像的痛苦。

  他们会领受什么样的痛苦呢?

  佛陀说:一个人类罪人每天被三百支铁矛连续不停地猛刺,这个人所领受的痛苦总合,还不如地狱罪人顷刻之际的痛苦来得猛烈。

  喜见再次堕落为地狱里的国民,这次他可是直接就一落到底,出生在了无比的苦痛毫无间断的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中。

通向无间道的地狱 

  在这个无间地狱里,受苦的时间没有间断,受苦的地区没有间缺,甚至连刑罚的种类也一样不缺。因此,这里称作是毫无间隙地受苦的地狱,这是所有地底炼狱中的最低层,也是受苦最猛烈的牢笼。

  各个宗教的经典里多有记载这类地狱事迹的。这可以提醒人类:恶劣的行为将会让自己未来移民到这些可怕的世界中,这被认为有助于培养人类的善良。

  喜见在无间地狱这专门惩罚罪人的地方,他的身心结构转生成无比耐罚的生理结构。比如,他的舌头可以像超级合金般被绷成极薄也不会破裂的平面,接着再用浑身燃烧着猛烈的火的铁牛,来犁这片舌头田地。这时候,喜见远比人类敏感的神经就会源源不绝地感受着巨大的痛苦,其他还有从上空降落的熔融状的陨石雨……等等可怕的环境伤害。

  总之,无间地狱有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的侵袭,生存的情况真是惨到了极点。对于随时肚破肠流、肝脑涂地的可怖炼狱来说,罹患人间的癌症真是微不足道。

  无间大地狱所呈现的惨况,大约类似人类用原子大战毁灭世界时的情况。不同之处则是人间的生灵在原子弹爆炸后都会死,而无间地狱则死了又复生,生了又死,无休无止受苦无间。

  喜见在无间地狱里受苦无数亿年,好不容易才从最痛苦的, 地狱中脱生出来,疼痛沉迷得不辨东南西北,接着又要经历无间地狱周边附属的十六个小地狱中的各种折磨与迫害。

  地狱里的喜见,虽然身躯属于能量态,但所有的器官和整个神经系统都为了承受刑罚、忍受痛苦而进化成了特殊的形态。

  就拿喜见的口腔、胃肠和排泄器官来说,在地狱里为了吞下烧得火红的热铁丸和饮用已呈融化状态的铜汁,常常是还来不及消化就已穿肠破肚地流出体外,甚至铁丸和铜汁还呈现着原来火红的状态,不一样处是这时多了一阵阵组织焦烂的味道。

  这样痛苦的责罚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数以百千万亿次地反复进行,其可怕的程度难以想像。

  此外,还有像随焦随长的脚,踏在火热的煻煨地狱里的煤炭大炉尝受锥心刺骨的痛,在这无间地狱和附属十六个周边小地狱嚎叫痛苦之声,就像森林里的鸟叫声一样稀松平常。

  因为受剧苦太稀松平常,所以,罪犯此起彼落的痛苦呼号声,大家永远是充耳不闻,每个罪犯都只能操心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分心到其他人那里。

  终于有一天,不复原来的形体的喜见终于受完无间地狱周边不同小地狱的苦痛之后,他被转移到痛苦较轻但依旧猛烈的大号叫地狱。

  这个地狱之所以被定名为大号叫,是因为这些火焰虽然猛烈,但不至于像可怕的无间地狱那样苦无间断,有时病犯连惨叫都还来不及,就已被烧得焦黑不辨。

  大号叫地狱比较像是一群人身陷猛烈燃烧的火宅里,火燃速度虽快,但还来得及想将要受到的苦,还能号叫。这地狱是个内外两层的火红铁造牢房,里面的囚犯不仅因为火烧时的痛苦号叫,更令他们大哭号叫的理由是他们能很清楚即将加身的痛苦。

  比之于无间地狱那种常是迅雷般不及掩耳的痛苦,这种害怕也同样让人毛骨悚然。

  在大号叫地狱的受苦日子之后,喜见还经历了号叫、等活、黑绳……等六大热地狱的痛苦,这当然还包括大地狱附属小地狱中的苦。就这样,当他终于领到了脱离地狱的文书,可以安心一点死亡,不再复活在地狱里时,已是经历了人类不知多少亿万年了。

饿鬼们的吃喝问题 

  喜见昏头胀脑地转生到了饿鬼的世界,在一块表征区隔开地狱和饿鬼的分界碑前,新出生的喜见发现自己的能量身体变成了头大如斗、腹大如鼓、咽细如针的形状。放眼望去,黑暗和火光闪烁的世界里,到处是一群群被饥渴折磨得不成鬼样的生灵。

  就像中世纪欧洲发生大瘟疫时,人类骨瘦如柴、病苦不堪的惨况。

  对于人类来说完全是清凉奔流的河流,在饿鬼们的眼里猛烈地燃烧着,腾起冲天的火焰,根本就不能饮用。

  偏偏饿鬼们肠胃系统的神经特别发达,对饥渴的感受力极其敏感,一饿就像胃里面有猛火在燃烧;一渴就两眼鼓突遍身如火焚,这给饿鬼们造成了极大的苦楚。

  饿呀,渴呀!有许多饿鬼同胞们大声哀嚎,四处奔跑,希望找到那怕一点儿吃喝也好。喜见看到一个有三层楼那么高大的巨型鬼时常从旷野里找到一些吃喝,当它眼巴巴地往自己嘴里送去时,食物和水总是在刚要沾唇之前化成飞灰——这简直比纯粹吃不到东西更令“鬼”疯狂。

  食物与饮水的极度匮乏,引发了鬼吃鬼的尝试。大鬼将小鬼打倒,挖出脑浆准备解渴,谁知刚将爪子伸进头颅内,爪子就被一股腾起的猛火剧烈地焚烤,大鬼立即倒地哀嚎打滚。被做了开颅手术的小鬼实在太渴太饿了,小心地尝试着挖自己的脑浆尝尝,它发现这样居然行得通!于是鬼们纷纷仿效,被饥渴折磨地实在受不了时,便忍着巨大的痛苦自己做开颅手术,挖出脑浆来吮吸,倒能稍稍减轻饥渴之苦。

  其中也有一些不那么凄惨的饿鬼们,也只能吃喝一些脓血粪便而已。

  只有那些被天神派来管理饿鬼道的多福鬼们,才可以吃喝到人类给他们祭祀供品。

  对于前一世还在地狱里的喜见而言,这里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当他在饥渴的间隙中能稍稍安逸一阵子时,他的心智渐渐醒转,良知隐约浮现。由于他自己饥饿的痛苦,他联想到其他所有生灵的痛苦。

  喜见仍然拥有能量态的躯体,可以忆起宿命,并且通过多福鬼们的教训,他了解到这里的生存状况是如此的不佳,多半和大家贪婪吝啬的业报有关。因此,饿鬼们必须经过宇宙中断食断饮的惩罚来偿报。

喜见糟糕的动物人生 

  当喜见饱尝饥渴之苦达几千年之后,他终于死去摆脱了这可怖的生涯。

  从鬼道转生到了畜牲道,喜见拥有了一具物质的躯体。由饿鬼变成畜牲的喜见,再也忆不起任何宿命的消息,整天在动物的本能中度日。

  他所处的森林里盛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互相吞食、不讲道德、不明是非、野蛮愚昧。

  除了血腥的互相吞食之外,畜牲道的生灵还吃喝腐臭肉等。

  在畜牲道的其中一世,喜见转生成了飞行狸子。当狸子期间,他饱受一种鸟的聒噪之苦。

  在喜见生活的森林里,其中一座山里长着无数的荜拨树、胡椒树以及其他各种药草。荜拨树上常常栖息着一种鸟,名叫“我所鸟”。要是春天药果成熟时,许多人类都前来采摘药果,用这些药果治病,这时我所鸟总是悲伤地叫唤着:“这果是我所有啊!你们不要采摘!我心里真不愿意谁来采摘啊!”

  它虽然这样叫喊不休,人类又听不懂鸟语,还是照旧采摘!一点儿也不理会它。这鸟忧伤地叫呀叫,声声不绝,最后终于因为过于哀叫而死。

   我所鸟的叫声让它的邻居狸子们吃足了苦头。喜见的一个同类因为实在受不了它的聒噪,曾经逮到一只,咬了一口后,发现其肉酸涩无比。这只倒霉的狸子吃倒了牙以至好几天也不能进食。

   由于喜见它们的贪婪吝啬恶报还余了一点,因此既使转成了畜类,仍然会遭受贪婪小气的声音的折磨。

  在畜牲道的日子里,喜见不知经历了多少世你吃我,我吃你的恐怖生涯。后来终于转生到人间,许多世做牛马驼驴,负重跋涉常常遭受主人的鞭打,老了再被宰掉——真是苦不堪言。

指挥宇宙大战的将军 

  佛陀的前身——喜见在历经了娑婆宇宙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的生命轮回经历之后,他的善业的果报终于珊珊迟来了。喜见死后,投生到修罗道的世界里。修罗们拥有能量态的身躯,属于宇宙中的化生。

  修罗道的生灵们——阿修罗虽然享福,可是终其一生,都主要活在怀疑、妒忌和相关的战争里。

  阿修罗本来是天界的一种有福无德的神灵。以前和它们做邻居的欲界三十三天的神灵,实在无法忍受它们喜欢胡闹、胡作非为的社会风气,因此就打算设计将它们赶出须弥天体的顶部。

  阿修罗们主要的行为就是杀生、偷盗、邪YIN、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瞋恨、邪见,这些恶劣言行使得须弥天体顶部这个高级天国的所在时空乌烟瘴气,犯罪的放逸行为天天上演。邻居——那些有福有德的天神们有一天找到了一个赶走它们的好机会。

  在一个气候良好的日子里,有福有德的神灵们邀请恶邻居们前来赴宴,宴中所有的福德神们都假装和阿修罗们一起豪饮狂欢。

  宴过半席,不知有诈的阿修罗们个个充满酒意,在酒精的作用下开始胡言乱言、胡作非为,神灵们个个耐着性子,等待计谋的成功。

  不久,果然所有的阿修罗都醉倒在地不辨东西,这时神灵的大将军一声令下,阿修罗们被统统捆绑在地,然后全部被推到须弥天体的底部。

  于是在那里产生了阿修罗的国度。

  使诈赶走阿修罗的三十三天的天神们,于是占领了所有阿修罗的住处和相关产业。

  这是阿修罗和现居三十三天的天神们时常进行宇宙大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须弥天体的球状顶部生有一棵神们叫作画度的树状天体,每天可以长出无数衣料、饮食和珍宝,而这棵树状天体发达的能量吸收系统却是从须弥天体底部新阿修罗国度的大地中吸收能量,阿修罗们却一点关于画度的好处也分不到。

  本来就品性不良的阿修罗神仙们,少有哪个能忍下这口气。

  因此,阿修罗们在被害之后,一代代一个个都患上了类似人类的被害妄想症的好疑习性,它们凡事都必先往坏处联想,对于那些胜过它们的其他天神,尤其是住在须弥天体顶部的怨家们,无不普遍怀有妒忌和仇恨,并因此常常发动宇宙大战。

  喜见在出生长大以后不久,就按照修罗国的规距投身军校,接受严酷的训练。在军校里,他表现优秀,本领卓越。于是在毕业后就分到修罗军队里的巡洋舰部队中。

  在几次战斗之后,由于他表现不错,摧毁了好几艘天神的飞碟战舰,于是一步步得到提拔,最后成了一名曾在阿修罗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将军。

  喜见将军曾经指挥着整个阿修罗军队力量的四分之一,差一点攻战了半个山峰天。他的指挥艺术真是可圈可点。在人员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供给、野战救护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喜见针对敌强我弱的战力情况,整个指挥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眼看就要创造修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如果他没有遇到三十三天天主释提桓因的话。

  喜见的猛烈进攻最后惊动了欲界三十三天天主释提桓因,这位欲界天神们的最高领袖,寿命很长,拥有一件无与匹敌的武器——金钢杵。

  释提桓因率领天神部队亲自迎战阿修罗大将军喜见。他将金刚杵放进旗舰的特殊装备内,通过能量的摧动发射出威力不可想象的光线,数次发射以后不仅摧毁了喜见的部分战舰,让喜见根本无法保持战舰的完整队形,而且释提桓因这一次太生气了,将金刚杵的装置炮口对准了修罗国所在的时空隧道。他轻而易举地就毁掉了阿修罗们千辛万苦造起来的防御工事,光线在修罗国的上空炫目地展现,引起了惊人的能量波的扰动,一下子令所有见到光感受到波动的阿修罗孕妇们个个流产。

  喜见这一次惨败而归,修罗军队伤亡重大。在与天神作战时,阿修罗只要被伤到致命之处,就会死亡;而天神们除非头颅被彻底毁掉,否则它们被抬到天国里,用天国(原先当然是阿修罗的地盘)才有的八功德水疗伤,很快就会复原如初。

  从山峰天抢来的八功德水很快用完了,喜见将军对受伤死亡的手下将士毫无办法。

  拥有洁净、清凉、甜美、润泽、柔软、安和、除患、增益八种功德的八功德水在阿修罗的祖上,那是阿修罗的呀!今天却被敌人用来对付原主人!

  喜见清楚,这又是一个解不开的仇怨了,会成为日后阿修罗们战前动员、鼓动士气的重要话题。

  阿修罗们因为这些动辄死伤的战争,使大家的身心状态都很不健康——好疑、好妒,好发动战斗。将军也好,平民也罢,大家吃了无数苦头。这一次,喜见深受刺激,忽然良心发现:这样疑、嫉、战的恶性循环日子持续下去怎么得了呢?

  于是喜见将军亲自前往释提桓因那里和谈。喜见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天界,虽然他最后通过艰苦的努力给双方带来几百年的和平,却仍然免不了在家中被对天神积怨太深的阿修罗同胞刺杀。

  但喜见的一生给阿修罗和天神们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日后喜见成了佛陀,他以此缘起得到了阿修罗和天神两界的全心拥护,阿修罗和天神这两家不共戴天的仇敌在过去的喜见菩萨、如今的释迦牟尼佛面前,放下恩怨,都愿意皈依他,成为佛教的护法。

不安宁的人间之旅 

  佛陀说:“人身难得。”这是说明要获得像人身这种能够修行佛法的理想身体,在生命轮回中的其他五道是找不到的。正因为如此,佛陀最后再来人间要成就佛的果位时,还得从欲界天上的喜足天宫(兜率内院)降生人间,由此可见人身的宝贵之处。

  从修罗道被害的喜见,由于生前给天上双方带来了和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他发动、指挥战争的恶业,所以死后就投生到了人间。

  喜见出生后,获得了物质的肉身,并且受到人类共有的生命形态的影响,他发现自己的身心恒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一下子想这样,一下子又想那样,身上这儿痒那儿痒,做做这件事又常常不了了之,接着又做做那件事。

  这种身心不定、内心不宁的状态,是人道所共有的根源性特征,身为人类常常有身心不由自主的病苦,就算有人要帮助人类,也会因为人类自己定性太差而使他人帮不上忙或根本使不上劲。

  喜见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成年以后他越来越苦恼这种状况。即使他结了婚,享受人类最喜欢最拥护的性爱时,也不免如此——忽而有高潮忽而没有高潮,忽而兴致盎然忽而灰心丧气。

  喜见这时当然无法了解他伟大的前生。但人类的这种生活状况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

  人类精神、肉体和语言上是什么因缘呈现这样的一种糟糕表现?人类如何才能自然地过上快乐而自在的生活呢?

  当疾病、衰老和死亡不打招呼就来拜访人类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有那怕一丁点儿办法!喜见想到自己就得这样一生接着一生,一世因循一世,生生世世不断跌倒在这样苦多乐少的可怕生活中,最后向死神投降,不知不觉感到不寒而粟。

  人类由于贪婪、瞋怒和愚昧三种恶习性的影响,使得人类自己健康快乐的追求潜伏着事与愿违的危险因子,这些因子又因贪瞋痴得以获得更有力的发作条件。

  这就是人类不仅征服死亡的事业从来不成,并且连一般的事业难有大成且多半不成的原因。

  有一天,喜见厌倦了这一切,于是他坚决地出家,以求得找到超越这种生命状况的良好办法。

  出了家的喜见,在他的时代里并没有佛陀,只有传播片面和相对真理的外道。在他们那里,喜见并没有得到什么真实的答案。

  但在人间的喜见,毕竟其内在的菩萨愿心开始显露,他决定性地发下了一个如金刚不坏的宏愿:他发愿自己往后的生生世世一定要超越那些外道,超越人类自身共业的误导,在娑婆宇宙中成为这一劫的第一人:成为佛陀。

  喜见发了这样的愿力,果然精进努力、力行十善地修行了一生,但由于娑婆宇宙本身生产出一位佛陀的助缘尚不具备,所以喜见也没有成就佛果。

重返天堂 

  死后重生的喜见,他发现自己出生在四天王天的华丽宫殿里。他的父母是东方持国天王政府中重要的内阁成员,主要负责本国重要的宇宙通讯部门。

  在这个幸福的天堂里,喜见忆起人类的苦求衣食而常常无法满足的情况,这里简直是幸福得太多太多了。该国没有任何一个贫民,甚至连贫民的名称也没有听说过!

  这里只有大富豪与小富豪的差别,没有人间贫富间的问题。天堂里的公民每天只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

  它们想衣衣来,想食食来。能量态的水极通神性,一群神灵在同一个池子里洗澡,想洗腿的水就升到腿脚,想洗头的水就升到头上。大家各洗各的,互相绝不干扰。到处是和睦幸福欣欣向荣。

  由于衣食根本不用操心,所以天堂里的精神文明极其发达,各种电影戏剧、音乐舞蹈、服装展示会远非人类所可以想像。

  后来佛陀曾说:集古今所有人间最富有的人,将财物累积起来,依旧无法和四天王天的一个普通百姓的资产相比较。

  喜见父母负责的宇宙通讯部,负责在各个时空建设通讯中转系统,让本国公民能够随意地前往宇宙各处。他们的太空文明早已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可以任意地前往下界各个地方,在能出力帮助下界生灵发展文明的时候,助上一臂之力。行善是天国公民在宇宙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代表着天国的尊严和荣誉。

  生活在四天王天国里的喜见,由于往昔的菩萨善根和伟大愿力,他渐渐地发现天神间普遍有着因幸福快乐所引起的傲慢。他们不仅瞧不起下界的贫贱众生们,就连同为天神彼此间也暗中较劲,个个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每个神明似乎眼中习惯性的有上无下、羡上卑下;这种由福所起的傲慢骄横习性,让整个天堂弥漫着以严重的傲慢心居高临下地向下界行善。

  长大后的喜见,也颇受环境的恶劣影响,对于由行善成就的天国家园有着强烈的自尊自傲和民族主义情感;反之,对于那些行恶卑劣的下界生灵贱视不已。

  每天的生活就是享福不已,而后的工作就是自以为高贵而贱视其他生灵地向对方施恩行善,天神公民们几乎个个心智僵化,难有众生平等的真实智慧产生。

  一天,喜见在天堂例行的反省忏悔的善行中,警觉到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觉之中极其傲慢,习惯于富贵的他,轻视不如他的人或神变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喜见此时生起了深刻的愿心,他绝不愿意屈服在傲慢之下。于是凡事他都卑躬屈膝,希望自己能超越傲慢。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喜见变得很有适应性,他的谦虚成果让全国上下普遍赞扬,各个媒体都评选他是天堂中谦卑第一人。所以喜见也几乎要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地征服了傲慢病。

  一天,当喜见在谦虚的心境中享受著那份柔软感受时,忽然发现:“我是这样地因谦虚而感觉到自己了不起!”喜见大吃一惊——原来傲慢从最初就以“志气”的伪装,牢套在有心向善的喜见身上,让它毫无知觉地徒劳对抗了这么久。

  这时,喜见产生了深深的觉醒——那些基于某种义愤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傲慢的烦恼,使失败的人气馁,使成功的人恃慢。

  这时他想:在这天国里,谁能脱逃出这条坚固的傲慢绳索呢?只有我!我一定要挣出这个束缚。

  转念间,他自问:“难道别人就不行吗?不会这样吧!”这时喜见发现,自己依旧陷在傲慢的泥塘之中。

  他想:到底应该怎么逃出这傲慢的黑牢呢?

  这一深思就经过了人间几十年的时光。

  四天王天的一天等於人间五十年,它们可以活上天国五百年的寿命。深思了一个上午的喜见,已经经过了人间二十五年的岁月;以七十岁的人寿来算,人间已经经历了两代祖孙的时光了。

  喜见明白,傲慢使原本已经猛烈的人神共有的贪、瞋、痴三种恶习性,更加强有力。

  据《俱舍论》说:欲界天人的死期是预先知道的。喜见也见到过亲人朋友的死亡,将死的神灵总是在5天前(1天等于人世间50),能量态的身体就发出一种死亡讯号的光色,出现死神前来拜访的五种征兆——头上类似教皇那样的冠冕色彩黯淡,原本圆润光洁的面孔变得苍老难看,两腋分泌出难闻的气味,自己的宝座也坐不舒服而愿意坐在地上,妻妾们躲得远远的。甚至朋友们也不得不走开,因为其身上的气味太难闻了。这时候将死的神灵本人很愁,最后活活愁死。

  在活在天堂的日子里,喜见一直尝试着找出对治死亡的方法,但是最终没能解决。

天堂的生活有多舒服 

  由於自我反省、自知自觉的惭愧和谨慎小心,喜见在四天王天的善业远胜他人。所以在他的寿命终了时,便投生到了更高层级的天国——三十三天天国里。

  刚出生在三十三天的本师,在天界的身形比例,就像一个他们那儿八岁小孩和成人之间的比例。他从母亲的身体中以能量态像彩虹一样分娩而出,两个星期后他就长得像一般天神一样巨大。

  和人类相比,三十三天的天神们个个有几公里高大,身体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三十三天这些居住在须弥天体高处的天神国度里,天神们见到人间甚至畜牲们都太污浊、太卑下,难免产生傲慢的优越感。

  喜见在须弥天体顶端的日子里,衣食应念而至,完全不必费丝毫之力去谋生活,这里几乎没有人类所谓的病患——除了与阿修罗作战时发生伤亡。他们在欲界宇宙发展出了较强的禅定力量,大家日常就是忙着在欢喜园中享受各种天上的游戏,诸如千弦琉璃琴的独奏音乐会等。

  喜见成年以后,在文学、音乐、武术、舞蹈等艺术类方面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天赋——这在以精神文明为主的天国,是一件令所有人赞叹的事情。

  后来,喜见就以很高的威望加入了三十三天天主释提桓因的内阁,出任天国文学艺术部的大臣。其实,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不仅在他的喜见前身表现出了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在他更久远的前生前世,一直在这一领域是如此地专长。所以后来他又被娑婆宇宙的各界生灵称为“释迦文佛”。

  尽管喜见是如此地优秀,但他的傲慢却并不严重。他在自己的政治见解里,就强烈地主张:各界生灵在皆有生存的权力方面,是平等的。在天界和修罗界,喜见因为他的前身、今世的杰出表现和高尚人格,赢得了众神灵的尊重和敬意。在天神和修罗时战时和的过程中,喜见奔走呼吁着,就是品行远不及天神的阿修罗们,也会给他面子。此外,喜见兢兢业业地主持着文学艺术部的工作,将天国的精神文明推向了一个较高的阶段。

  做阿修罗将军和三十三天部长的生命经历,影响着后来本师在人类社会里的命运抉择:在转轮圣王(称霸世界的帝王)和佛陀之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王霸之业是建立在战争浩劫、尸横遍野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任何一个生灵不对自己的生命留恋。后来佛陀主张众生平等,是和佛教对于生命的深刻了解分不开的。

  喜见就这样活过了天上极悠久的年岁,在天神临死前的五种恶兆显现在他身上之后5天,从三十三天逝去了。

   三十三天的一天等于人间100年,它们可以活过天寿整整1000年,等于人类3650万年的寿命。后来佛陀在我们人类当中,总是要求大家行善积德,建立福德求得升天。升到天国的人,终究和因邪恶卑劣掉到恶道的人命运大不一样。

在焰摩天活了一亿多岁 

  三十三天的喜见,以自己的善业投生到了须弥天体上空的焰摩天。这个天国里的生活品质远比三十三天高级。不论眼睛所见、耳朵所闻、鼻子所嗅……在在处处都是各种应身心享受而发明创造的高级设施,可谓应有尽有。

  焰摩天国的一天等于人间200年,国民们可以活上天寿2000年,也就是人间14600万年。

  至于肉体方面,天神们个个都是彩虹般透明的能量身体,完全没有内脏、骨骼、血脉等等粗糙的物质生理组织。所以,它们也就根本没听说过疾病这词。

  焰摩天已经进化出了欲界宇宙相当不错的禅定力量,大家的身心状态经常处在平稳自在的状态。就是在夫妻做爱时,也能够享受恒久稳定而持续强烈的快乐。

  焰摩天国的公民们只有在精神方面对死亡本身的痛苦,能量身体上的病苦极其细微——没有哪个神灵会明显地感觉到。当然,这是和下界生灵比较,如果和更高层次的上界天神们相比,不免被看作还有明显的病态和病苦。

  喜见在焰摩天国里成年后,四处找寻治疗死亡疾病的医师和医治方法,但在一亿多年里的人间寿命期中,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医师和医治方法。

  焰摩天的公民们相互的沟通是思维、情感、语言三者共同进行,或者说它们的语言本身就包括了完整的思维和情感,大家很少有沟通不良的情况发生。由于语言是能量态波的传播方式,它们的语言本身就具有超远距离传播的功能,所以它们不像我们人类那么孤独,因为它们几乎全体拥有一个心灵和情感。直接看着和了解自己亲近的同胞们在临死前的巨大痛苦,虽然在集体心灵和情感里感受到巨大的慰藉,但最后仍不免活活愁死,喜见内心强烈生起的大愿力、大慈悲几乎能扰乱他出类拔萃的禅定力量。什么时候?又有谁能救治这些同胞呢?

  现在我们知道,在娑婆宇宙生产出一位佛陀之前,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喜见忽而又转念:假如我不能将自己治好,我能可怜谁呢?即便只是可怜自己都还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啊!

  当然,最后喜见菩萨是来到我们人类当中,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焰摩天界的一亿多年里,喜见只能勤劳地求解。寿终之后,喜见投生到生命位阶更高的兜率天国里来。

天堂里也能修行吗 

  这里的一天等于人间400年,天神们可以活到天寿4000年,这相当于人间58400万年。

  在这兜率天国里,有内外两个部分。兜率内院是个特殊而神圣的地方,院外则是一般享有福德的天神们的生活区域。

  内院里生活着一群特别的神灵,它们是在这幸福快乐无边的天国里,能够罕见地发心修行求解脱的公民。

  在这兜率天的内院里,娑婆宇宙的历代诸佛,在它们的最后菩萨生涯里,都曾在此居住过。这是它们即将成佛的天上的最后一生,这就是佛教普遍传说的一生补处菩萨,意思是绍补佛处的菩萨,也就是过了天上的这一生,它就来到人类当中,成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陀。

  喜见这次真的太高兴了!他成年以后,就在内院报到,通过面试后成为内院的一员。但此时解脱死亡还是件非常遥远的事。即便喜见现在是和一群即将解脱,或者甚至已经解脱的圣贤居住在一起,他依旧没能求证出答案。

  他虚心好学,向住在内院的圣贤们请教有关解脱生死的方法,但是碍于娑婆宇宙自身的因缘,他总是不得要领。

  在兜率天的长远寿命里,很容易让居民们误以为自己永生了,它们看到下界无数生灵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从这里看人间,仅仅只是一天的时间,美国就已经从蛮荒之地发展成了超级大国。而这样的一天所累积的年数,它们居然可以活上四千年之久。

  喜见在兜率天国虽然使尽了力气,但是在几亿年的时光里,依旧未能彻底搞清楚生命的真相,当然也就无法战胜死亡了。

  但由于他的修行福德,喜见不像一般天神享完天福之后,就必然堕落下界,成为受罪的生命形态。喜见又升到更高层、更良好的宇宙环境中,这个天国叫做化乐天,是一个以变化身体、自由转化能量而取得快乐的国度。

时空中的能量转化把戏 

  化乐天的公民一出生就会能量态身体甚至宇宙能量的转换变化,这是它们的本能。每个天神每天都在游戏的变化神通中玩耍——除非有一天面对死神的拜访。

  这里的精神文明已经达到了欲界宇宙一流的水平。各种基于能量运用转换的天国艺术,发展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化乐天的天神公民们无不日日花枝招展地举办各种艺术盛会。

  每个天神在这艺术盛宴中将宇宙一切艺术形式采用,而后研究和变化出最高峰的水平。艺术才是它们真正的灵魂,也是它们一生的生命核心。

  化乐天每天都有的光子媒介演示会、能量编程竞技赛、次元空间探索成果展览会……数之不尽在宇宙各个时空、各个次元空间的外在聚会,无不让天神们陶醉于伟大的宇宙能量的精细奥妙之处……这显然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探索方向。

  但那些一旦面临命终的天神,再也无力用任何能量转换和深奥艺术来搭救自己。由于享尽福报,恶业现前,死时直接堕落到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的公民也大有人在。

  身居这种环境,喜见在自己的享福欲望和傲慢中不断地挣扎着。他就是非常、非常想征服死亡。

  化乐天的一天等于人间800年,一年等于人间292000年,它们可以活上天寿800年,也就是人间233360万年。

  在这么长远的寿命里,在快乐几乎成为生活的等义词的情况下,苦苦找寻超越死亡的答案,真是辛苦至极。

  就这样,喜见在宇宙各处寻找答案逾人间23亿多年,依旧一无所获。

   “佛法难得”确实真实不虚啊。

  最后,活过了化乐天的800多岁后,喜见转生到了他化自在天。

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更高级 

  他化自在天的一天等于人间1600年,他化自在天国的公民们能活上天寿16000年之久,这等于人间9344000万年。

  这个天国是宇宙能量、物质转换变化的顶峰。对于欲界宇宙最快乐的情爱,他化自在天也已经进化出了最高境界。神灵们只须心神的交契,在双方两眼互相深视的情况下,就能达到最高品质的满足。不仅如此,它们还能自在地夺取下界生灵们做爱时的满足感觉自己享受——如果它们愿意的话。

  喜见在这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国度里,每天生活在能量和物质无比调和的自在转换变化里,不论看的、听的、吃的、穿的,无不自在随心所欲的变现在面前。对于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随心所欲的公民们来说,宇宙就是手中的玩具。

  在欲界里,这是顶级的生活环境。他化自在天里的夫妇们,情爱的品质就我们人类来看,已经达到了超越想像的最高境界,它们的房事已经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从能量隐形或者显形的转换来说,他化自在天神灵们的本领远不是下一级天界——化乐天所能想象的。他化自在天的天神们,个个活在各种隐形或显形的各个宇宙时空的旅行变化当中。

  它们在欲界宇宙所有还有男女情欲的任何时空里,都是随心所欲、予夺予取的最高级自在者。

  它们拥有巨大福报所带来的变化质能的本能功能,但往往不见得就有相对应的大智慧来规范它们的行为,因此它们就像人类中拥有巨大权力的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做出对下界、对次元时空伤害巨大、无法挽回的坏事,而在命终后得到极重的恶报。

  活着的时候以大能力破坏弱小,未来的生命就必须以万倍代价偿还,就像种下肥沃田里的一粒恶种子,未来可能长出许许多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恶果。

  在这样一个自在无碍的世界里,公民们生来就具有观察因果的能力,了知宿命。一般来说,大家总是尽已所能来行善,帮助宇宙各个角落。但所谓“身怀利器,必起杀心”,这里实在是太自由、太幸福了,快乐的极致诱惑无处不在,在这么长的寿命里,难免犯下过错。

  喜见在天界已经上千亿年了,并没有象一般庸俗天神总是掉下去。但他还没有得到佛陀的伟大知识体系,对于神灵傲慢无明背后的深刻空性,他是不了解的。那么这就免不了对治傲慢时,对傲慢本身的记忆越来越深刻,落在“有”里,种子最终是要发芽的,是无法将自我的意识“转识成智”(将显、潜意识转化成佛菩萨的大智慧)的。

  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他对自己的谦卑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对他人的傲慢也滋长着看不惯,或明显或潜在地想“治上一治”,以此缘由,喜见命终之后,投生到了欲界魔天的国度。

魔王的郁闷 

  欲界魔天的国度十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犯罪天堂,这里所有的智慧型犯罪都会被赞扬,所有智慧型犯罪的成功案例,在这里都会像人间宝贵的精神遗产一般,被仔细保存、代代研究。

  与其说这里是智慧型犯罪,不如说是强大的宇宙能量运用能力与高度发达的智力结合的宇宙型犯罪。

  整个宇宙里,除了无形无色的时空,这里的公民无法作怪之外,其他任何行善的地区,没有它们不到的地方。多少次当各界生灵打算弃恶向善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干扰,就是入了门也寸步难行。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些到处横行,专门障碍行善者的欲界天魔或其下属干的。

  在这欲界魔天的国度里,众魔之王是一个后来又企图障碍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魔王波旬。

  波旬和它的人民如同我们人类中那些以合法掩其非法的高级政治流氓,它们从来不屑于做一些鸡鸣狗盗的小犯罪,它们只对于达到一定水平的罪行有兴趣。

  它们每天盘点着到处破坏善行的成绩,个个面挂着满面得意,露出邪气饱满的笑容;互相比较著:

  让那些不要女人的人,陷在女人堆中;让要女人的人从来要不到女人——多么有趣的场景!

  让那些想要征服愤怒的人,被自己的怒火自焚自毁;

  让那些想要得到智慧的人,却陷进自己的知识里,被无知愚昧折磨着;

  至于那些本性愚痴的人,被波旬的下属弄得个个玩命追求肉体的快乐,造下更多的无知恶行,命终陷身恶道时,大家拍手称快。

  那个喜见想要突破傲慢?你看看,就连这位被称誉为“欲界谦卑第一人”的人,我们也能让他产生这样有趣的想法:“谁能够像我这么谦虚呢?

  让那些不起疑心的人愚痴地相信着自己认为的“正确见解”;让那些起了疑心的人用傲慢和小人之心怀疑真正的智慧——哈,这个宇宙、这些生灵真他妈好玩!

  无始无明(生命的起点是没有的,这一根本无明也没有起始点)的这个“我”的意识只要存在,元首波旬和它的子民就有大展抱负的机会。

  可是由于波旬和它的子民们对于宇宙生灵认清“无我之我”至关重要——没有它们的捣乱,有我的迷障就会一层层履盖所有生灵的心智——所以佛教又承认佛菩萨是由魔来成全的,不磨不成佛。

  当然对于还没有实力与波旬它们抗衡的生灵来说,它们是极端危险的。佛陀后来总结说:“当亲近善知识,莫近恶知识。”

  欲界天魔的整个社会结构,就是“恶知识”三个字就包括了一切。众公民努力地将各时空的生灵“弃善向恶”,传播着糟糕的知识体系,毁坏着所有圣贤的正知正见。

  当然有时候它们也会碰上大能力、大勇气的生灵,坏心办了好事,反而成全了对方。

  投生到这欲界宇宙的这艘贼船上,喜见享受着和他化自在天一样水准的天堂级生活,为他配套的是宇宙能量超级转换的犯罪服务系统。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和他化自在天神们一样的对生命意识的深刻知识和干扰能力,其超级能力绝不是我们人类的超级特工或者游侠所能相比的。

  疑起宿命的喜见,在这里非但毫无自豪自傲的感觉,每天只有惭愧再惭愧,这种坏人善根的超级、完美的犯罪资源和能力,他看清了只有那些完全无惧因果业报的愚者,才恣意享用,毫不考虑未来将付出些什么样的代价。

  元首波旬听说自己的国民里居然出生了这么一个“异己”分子,不禁怒不可遏。他亲自下令运用各种办法来让他活得“和众人一样”。喜见在这里被贯以“异己分子”的罪名,饱受折磨和考验。

  喜见就这样熬过了他在魔界漫长的一生。就像日后波旬不能打败佛陀一样,这一次波旬对喜见也是无可奈何。

  在与波旬及其他同胞的斗智斗勇中,喜见被“成全”和锻炼出了远超欲界的禅定力量,所以他死后正式出离了欲界,升到以禅定力量形成、有形却无情欲的色界天。

  我们终于陪着佛陀的前身——喜见菩萨经历完了他漫长坎坷的欲界轮回生命,我和亲爱的读者朋友一样,都觉得很有必要喘口气,先歇一歇。

  后面的章节,我将论述色界宇宙及生命的形态。这一部分的内容对我们人类来说太过匪夷所思,请佛陀加持,请亲爱的读者展开想象力的翅膀,让我们共同来进行宇宙和生命之旅吧。

纯精神性的生命自由吗 

  色界宇宙是由远比欲界更精细的基本粒子(我们人类对此时至今日尚且所知甚少,只能笼统地称之为“暗物质”)构成。这一宇宙存在的生灵,在佛教中被看成是光的生命,它们也是纯能量态的身体,但比欲界还要纯粹和细微。

  色界的所有公民都是靠禅来维持生命的,不象欲界,不论是人还是神都得靠食物来维持生命。

  欲界主要的特性是色、声、香、味、触,都是人的感觉,直接连着物欲。不管是天也好人也好,都有这特性。佛教特别叫“欲界”的意思,是指这里以性爱为特征的生命。

  欲界基本上是个雌雄异体的生命运作体系,色界则是雌雄同体的生命体系,在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具备互补互衡的男女性格,因此,他们不假外求,长住禅定内自平衡。

  色界宇宙时空分四层,因为这里主要靠禅来维持生命,不饮水,不吃食品,所以称为四禅天。生灵们的智力、寿数是欲界无法相比的。按其板块国度划分,又分为色界十七重天。色界天神的寿命则是以劫来计算的:

  初禅三天:

  梵众天,寿命半中劫(约11280000万年);

  梵辅天,寿命一中劫(约22580000万年);

  大梵天,寿命一中劫半(约33860000万年);

  二禅三天:

  少光天,寿命二大劫(约903200000万年);

  无量光天,寿命4大劫(约1806400000万年);

  光音天,寿命8大劫(约3612800000万年);

  三禅三天:

  少劫天,寿命16大劫(约7225600000万年);

  无量尽天,寿命32大劫(约14451200000万年);

  遍尽天,寿命64大劫(约28902400000万年);

  四禅九天:

  无云天,寿命125大劫(约56450000000万年);

  福生天,寿命250大劫(约112900000000万年);

  广果天,寿命500大劫(约225800000000万年);

  无想天,寿命500大劫(约225800000000万年);

  无烦天,寿命1000大劫(约451600000000万年);

  无热天,寿命2000大劫(约903200000000万年);

  善见天,寿命4000大劫(约1806400000000万年);

  善现天,寿命8000大劫(约3612800000000万年)

  色究竟天,寿命16000大劫(约7225600000000万年)。

  佛经中说“欲界无禅”。我们人类一般所修行的禅是相当低的,无法和四禅天相比。因为欲界人们的欲望太多,真正禅的境界是无欲的。

  一般而言,色界天人很少会来到欲界或是人间,它们不太管人间的事,因为人间对他们而言实在太狭窄、太臭秽了,他们受不了。我们觉得很香的东西,他们感觉已经是恶臭得不得了,何况这世间对我们人而言已是充满着脏乱!

  所以色界天人常常安住于定境当中,身心恒定。

  初禅的大梵天主,对娑婆宇宙贡献很大。他修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他的禅仍处在有觉有观的境界,甚至会到初禅和二禅的中间定:无觉有观的境界中,所以便生起大我慢,以为这世界是他所建立创造的,下面的众生都是他的子民,需要去爱护他们、管理他们。因为下层时空的生命无法了解上层,所以他也无法了解他之上仍有二禅,因此以自身为宇宙的第一人。

  到二禅天的时候,娑婆宇宙生命形态在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进化改变。二禅天神们的整个神经传递系统产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此时不像我们欲界生灵,不管是物质肉体还是能量身躯,都还有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分立,他们是全体神经整个来感受,不需要分立,这时候他们的禅定境界叫做默然定。默然,也就是任何的语言系统在这里并不需要了。

  为什么初禅天的大梵天主与我们人类还有那么强烈的关系?因为他和他的梵辅众公民们还有语言系统存在。二禅天以上的天神都是在禅定状态,很少有语言系统来与人类相对应。

  娑婆宇宙的语言系统大概可分为外在、内在,外在是指用口出声,内在是自己心念的对话。我们讲话之前是不是要先跟自己沟通一下?但是在二禅以上,外在语言不需要了,连内在语言也不需要。

  初禅天天禅的禅在佛教叫做“有觉有观三摩地”。“觉”指的是外周神经,“观”是来自中枢神经。初禅到二禅之间有一个大梵天王的定境,叫做“无觉有观三摩地”。没有觉,也就是不必外周神经的作用,是从中枢神经产生力量。在二禅是觉、观都消灭,叫做默然定,二禅、三禅都是这样。

  到了四禅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人类真正进入了四禅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变成类似透明的能量世界——就象色界宇宙一样。

  在四禅天,由天神们的禅定力量构成的色界宇宙,全都是透明而没有任何东西,这时候的境界还有时间、空间吗?有,但这时宇宙的精神体性质很明显,而且此宇宙还有能量粒子的本质,只是粒子的旋转、相互作用等没有发生而已,均匀地遍布于时空中。所以当四禅天神于它的禅定中转而修行十遍一切处观时(一种禅定的修行法门),例如修蓝色的一切处观,当他坐观蓝色遍处一切时,在他的境界里整个色界宇宙都会变成蓝一色的净色。由于四禅的粒子是极细微的,所以佛教称为净色。因此,即使到了四禅,宇宙还是时、空、心识、能的组合,只是比较细微。

  佛教对于物质和能量是怎么来区别的呢?2500年前的印度,佛陀无法运用现代科学的名词体系来说明——那样的话,别的人没有人能听得懂。

  佛教将物质现象称之为色法,色法里面有“可见可对色”,平常我们见到的都是属于可见可对色。还有“不可见可对色”,这好比是细菌,因为我们现在看不到细菌,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两种是我们人类目前比较了解的物质现象了。

  还有一种是“不可见无对色”,这个比较麻烦了,大约勉强可以用“场”来形容一下。我们也可以将其认作是“能”。这个往下演化会引发出整个宇宙的物质现象,形成元素,形成佛教所说的地、水、火、风等四大。

  对色界的宇宙和生命,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也不打算在这一部分就将我们地球人类的生命起源加以陈述,而是把它放到喜见在二禅天的生命历程中加以具体说明。以下,让我们看看喜见的亲身经历是什么样的感受。

初禅天的人长什么样 

  生在色界四重天国中的第一重天国——初禅天(由修得色界初禅相应定力者投生的天国)。身为初禅天的新人,喜见并没有闲着,成年不久它就到处找寻生死重症断根的办法何在。

  几经探访,喜见很失望。原来这里只是透过深刻而有力的禅定力,使所有的欲念种子意识都潜藏了起来,要找到病根反而更加的不容易了。

  色界初禅天的社会,把生灵们长幼尊卑的秩序进化到了最高境界。这里的天神,个个恒常浸润在禅定的喜悦中,禅定的喜悦就是它们的食物,如同我们人类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在禅悦中,它们任何时候都在享用内外身心、各种感官的极其稳定的喜乐感觉。由于是禅定的力量所形成的身心,它们不再需要嘴巴和鼻子,尽管它们还是有能力随时变现使用。它们是用全身来和空间交换能量,理所当然不需要鼻子,又因为内在禅定的喜悦食物如泉涌般不断地得到,因此,长嘴巴当然是多余的。

  色界初禅天的人怎么说话呢?

  初禅天人仅仅只需用体表震动身体四周传递类似声波的能量波,就能发出类似高级音响效果、远沉而清晰的梵音,这是它们之所以不需要长嘴巴也能说话的原因。

  它们没有人过为肚皮和嘴巴的一日三餐努力的日子,真是让人类羡慕极了!假如人类不必为了三餐而你争我夺,人类社会必然会因此而使战争消失,起码能和睦相处,就算看法相左也不致互相伤害,因为人人都衣食自足。

  喜见每天在各个星球往返奔走,马不停蹄地四处寻访明师,尽管每天跑得很勤,但是治愈死亡被认为难度就像人类突破铜墙铁壁一般困难。

  它碰到的每个师长都告诉弛,有形有高下的生灵们,最高生命境界就属初禅的大梵天天主的境界最高了。

  可怜的喜见,几千亿年来,没有任何一个神、人可以告诉它解脱之路何在。

  初禅天神们的寿命动辄以人间千亿年计,它们的一生见到无数下界生命生生死死不知凡几,根本就已经变得视若无睹。就像我们人类看到无数种类的昆虫死去活来不知凡几,早就没有感觉了。

  初禅天神们内有长远寿命和禅定力量,外有纯净舒适、无处不放光的宇宙环境。这里不需要恒星来照明,每个天神和屋舍等一切万有无不放光,照亮自己也辉映其他天神和整个时空。

  在这种动辄人间亿兆岁的生命里,随时随处无量光、无量寿,舒舒服服坐看下界死去活来,换成人类自己也会将生命视为永恒。

  初禅天的天神们却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可能由于活得太长久而痛苦不堪,因为它们个个深具定力而时刻感到身心由定力带来的稳定恒久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它们快乐的泉源。

  另外就居住处所来看,这个时空里住在飘浮在太空中的居家宫殿和园苑,到处一派升平的景象,欲界里的那种扰动,在这里完全看不到。

  当初禅天的公民天寿将尽时,它们的能量身体会散逸开来。若是往下界宇宙沦落的话,平时纯净恒定光明的宇宙这时就露出狰狞的面目,在死者面前打开通往另一个宇宙的时空隧道——欲界次元时空的航线开通了,死者无论有多强的禅定力量,这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了进去。

  临终进入次元时空,和色界天公民们日常拜访,在本质上有区别。打个比方,色界公民平时或隐或显地拜访下界,就好象一个豪富日常路过乞丐群,还会居高临下地施舍几个钱;当它临终掉落下来时,就相当于这豪富有一天也终于沦落到乞丐群里一样。

  喜见纵然是在这一般人神看来快乐无比的初禅天中,它依旧看出死神在这里的控制与自由。生命的终极解脱依然没有答案。

  就这样,喜见以它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在追求终极解脱的过程中,达到了超过一般天神的禅定力量,在过完人类数以亿兆年计的初禅天寿后,投生到了二禅天中。

另一种地球人类起源的说法 

  从色界的第二重天开始,我们娑婆宇宙生灵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里进化到了再也没有金字塔式的上下结构,是一个没有高下尊卑的平等天国,每个天神都凝缩成一团球形的能量光团。神灵们就在这个光团里具备了所有感官的功能。

  二禅天,娑婆宇宙的生命形态在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进化改变。二禅天神们的整个神经传递系统产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此时不像我们欲界生灵,不管是物质肉体还是能量身躯,都还有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分立,它们是全体神经整个来感受,不需要分立,这时候它们的禅定境界叫做默然定。默然,也就是任何的语言系统在这里并不需要了。

  在它们的球形能量身体中,可以说是通身是眼。

  它能看也能听,能解也能觉知;不仅如此,举凡下界所能经验到的经验,它们都能以虚拟体验的方式取得经验,因此,他们活在下界次元时空生灵眼中隐显自如的色界自在天国里。

  据后来佛陀在四部阿含经典中的开示,在娑婆宇宙生成的成劫之中,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来自这二禅天中的光音天国中,因为个个没大没小,所以个个生而平等。

  光音天中某些过去福报已经享尽的天神,它们自然而然地从二禅天宇宙中消逝了,从色界和欲界宇宙的时空邃道里掉落到次元时空中。它们在色界和欲界天国中无福停留下来的天神,就会自然降落到生命初创、五光十色的地球来。

  这时的二禅天神们受制于欲界的时空结构,它们的身体大大缩小,成了时而有头有脚,时而凝成一团的状态。当它们在地表醒过来时,就呈现有头有脚的差别状态,而当它们睡着或入定的时候,全身又凝缩成一个光团。

  此时的地球表面是一个类似雨过天晴后的皎洁世界,无论刮风或者下雨,以至于全身赤裸躺卧在地表,都是极其舒适的经验;在这颗湿润而干净的液体星球上,神们卧身其上,无不感到舒适已极。,

  有时嘴巴痒的时候,地球的水就是地表最初也是最好的食物。

  对人类的初祖们来说,水的味道就像精酿的葡萄酒,令它们个个爱不释手;水在它们的能量身体中循环吸收,也就因此,人类开始有肥胖和昏沉、掉举等精神和身体上的问题。

  有些人类初祖因为摄水过头,饮食过量而光明缩灭、禅定力退失,进而连最起码的飞行能力和远视、远闻的能力也消失了。

  人类从此由最初的能量态身体向更粗的物质态肉体进化,人类初祖们的寿命也由人寿8万岁开始向人寿4万岁掉落,物质态的生命形态也进化得越来越明显,这种越来越糟糕的“退化”式进化一直持续到人寿只有十几、二十岁。现在我们知道,那是距今天约200-3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

  生命形态在宇宙中的轮回定律是:当恶性循环的生命形态结束以后,善性循环的生命形态就会现前。人类从人寿十几岁,愚痴得和畜牲道生命没有任何区别的最糟糕的顶点开始,又向善性的生命形态进化了。人寿从十几、二十几岁开始,寿命逐步增长,智力渐渐增强,慢慢会使用工具,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人类社会、语言文字、文明一步步发展进化出来,到我们拥有科学技术的力量,人寿能够逐渐达到百岁左右。

  再往后,我们人类对于生命本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微观,现在我们就有了基因知识,懂得纳米技术。将来,我们可以不依赖于自然的缓慢进化,而进行自我生命改造的尝试,通过代代人的努力,人类会越来越能够把握自身的生命,对质能的转换从原理到技术也研究得越来越透彻,人类会将自身改造得越来越趋近于纯粹的能量态。

  随着人类生命形态的进化和发展,我们的地球和宇宙也会相应地产生变化。这当然不是一一对应同步进行。但按照佛教的看法,承载生命的器世界是生灵们的共业所成,是由每一个生灵深刻的心识造就的(万法唯心造)。具体到我们的宇宙,就是由人类或者其他五道生灵的欲念造成的,所以被称为欲界。

  这一向着善性循环发展的生命和宇宙的进化过程,使得人寿最终能达到光音天先祖们的8万岁,我们人类以能量态的身躯就可以不凭借任何外在工具,自由地进行宇宙飞行,往来于各个星系和时空中。

  那个时候,大概所有的人类都像神了吧。

  但现在我们也了解:神们的生命也被牢牢地掌握在死神的手里,无一例外。

  当我们人类的寿命超出了百岁时,大家都享福享得稍微接近神灵了,已经很快乐了,没有人吃饱了没事干,去搞什么修行,去征服死亡。

  只有在现在,人寿尚不足百岁的这个阶段,人类过着苦乐参半、难忍能忍的倒霉日子,是最能生起求解脱的愿望的时候,最适宜于学修佛法。

  所以后来,喜见菩萨就在这个阶段来到我们人类当中,成了佛陀。

  佛教说:佛法难得,人身难得,大约就是指的这一点。

  在人类初祖的整个进化过程中,人类从色界宇宙二禅天光音天的众生平等的社会,退步成有高有下的社会,这是尊卑关系的最初由来。

  话归原题,喜见在二禅天的生涯,它也还是再三求解战胜死亡的办法。

  喜见在二禅天里,依然秉承着它一贯的、神界罕见的谦逊。这不能不说佛陀在他的前世就已经智慧超绝,也难怪在佛陀成道时,他精进的智慧是一切诸佛之中,最为殊胜而难与匹敌的。

  佛教对此有个传说,说过去诸佛的前身——菩萨们在悲华众会时,每个前佛陀发愿都要在好时机里成佛,没有愿意在浊恶之世的生灵中成佛的——只有本师释迦文菩萨因地发了这种大悲愿力。

  在悲华众会里,每个修行的大菩萨都一心趋向好时空、好人好国之际,当本师释迦文大菩萨发下救度五浊恶世的生灵之时,天地为之两次六返震动。

  本师以这种不舍贫贱、不弃恶浊的精进悲智精神,让十方诸佛无不赞叹他在五浊恶世救度生灵的难行能行。

  释迦牟尼佛后来说,在极乐宇宙里修行一百年,不如在娑婆宇宙的人间中修行一天。

  但此时的喜见耗尽了二禅天的所有寿命,也没有求证出战胜死亡的答案。他死后投生到了更高的三禅天天国。

提供最高品质快乐的地方 

  三禅天国里进化出了娑婆宇宙中所有生灵最高品质的快乐享受。所有躁动的欢喜起落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绵密不绝的快乐。这种纯粹、极致的快乐,在娑婆宇宙中再也找不到出第二家了。

  佛陀说:在世间所有的快乐之中,找不到比色界三禅天国更快乐的了!

  佛陀用在人类在盛夏时走入清凉的莲花池,来譬喻三禅天国的公民所享受到的快乐。是的,三禅天国的快乐就像一个被晒得火热的人,步入莲花池后的清凉一般,通体舒适,没有不清凉快乐的地方。

  一般三禅天的天神们无不沉醉在这种宇宙的大极乐中,它们球状的能量态身体每天体验着禅悦为食的境界,就这样悠悠忽忽度过天上数以千万亿年计的人间寿命。

  但是对于像喜见这样的修行人来说,三禅天就是一个解脱生死轮回的绝佳环境。怎么说呢?

  我们现在知道,生灵在痛苦中的身心不容易保持平衡,甚至根本上失去平衡。因此,大部分犯错的人,多半是在痛苦逼迫的仓皇中所铸下,因为跻身在痛苦中的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抉择自己该怎么做。

  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在仓促之中犯错而受苦,甚至更不幸的话,他们可能会进入恶性循环的生命形态之中。

  身居禅定快乐至极的人,他们在没有丝毫身心粗猛痛苦逼迫的有利条件下,智慧深细而广大,如果他们以无所求、无所得的态度来面对这种享受,他们所拥有的条件是很容易就解脱的。

  所以,佛教认为,三禅天的定境是菩萨的禅定境界,对于成佛事业助益极大。

  喜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本着自我提升生命的善根善愿,非但没有迷失在这极乐的温柔乡中,反而兢兢业业地精进修行。

  就这样,他经历了比星系还长的寿命,死后投生到更高的四禅天天国。

连快乐也不需要了吗 

  过了三禅天,在娑婆宇宙中再也不存在快乐这么回事。说来让人难以置信,四禅天国的天神们是一群软硬不吃、苦乐俱舍,行于清净中道的大神。在佛教中,四禅第九天的神灵被佛陀称为“摩稀首罗”,意思是色究竟天国的神明。

  所谓“色究竟”是指对于一切形象的运作得以究竟自在,想变什么样子,就能如愿变成什么样子,因此称为“色究竟”。

  一般人、神总求离苦得乐,因为苦让人受逼迫而不舒服,而乐让人得以在其中养伤。离苦得乐是一般世间天神、人、畜……等生灵存活的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如果失去了这个理由,一般生灵是活不下去的。

  然而在四禅天,大神们不仅降伏了痛苦,更降伏了快乐!为什么快乐要制止,要舍弃呢?

  是的,对一般人来说,舍弃快乐确实是件很难想像的事情;不过,在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有时竟是再简单不过。为什么呢?

  如果你曾经因为拥有快乐而苦恼的经验,也许你就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要去找寻快乐了。

  快乐和痛苦是两个背道而驰的事物,怎么可能在坐拥快乐之际还有缠身而来的痛苦呢?

  是的,对我们一般的人或者神来说,要成为苦乐的主人是件极其困难的事,甚至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碰到痛苦和快乐时,不用思索,本能就会选择快乐,成为享受的奴隶或是仆人。同样地,在我们碰到痛苦时,我们的表现跟奴隶或者仆人也毫无区别。

  每当我们碰到痛苦时,我们就像个毫无选择权的奴隶一般!痛苦这位不请自来的主人,像一位绝不讲情理的暴君般,毫不留情地将痛苦加在我们本已多病的身心上,我们似乎只有向它低头屈服的份。

  每当我们碰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穷怕了的乞丐,突然碰到给吃给喝的贵人,我们自始至终总是在戒慎恐惧的担心享受这位贵人的离去。

  生命轮回,生死不息的苦乐之轮,在四禅天的时候,我们的娑婆宇宙才正式进化到了离苦舍乐。这是生命的必然,也是善性循环的宇宙生灵进化的重要阶段。

  苦乐是相对成立才出产的产品。具体到我们这些欲界的人类,我们只有在某种辛勤的苦过之后,才会感觉到真实的快乐。

  没有吃力这段前奏就马上享福,对他人来说,可能觉得真是享受啊;可对当事人来说,却是撇撇嘴说:“真没劲!”

  丰衣足食本身似乎是快乐的,但当我们更深入了解丰衣足食的背后,我们就会发觉,从最初的追求丰足就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即使好不容易如愿以偿,也必须不断付出维护此基业的勤苦,最后若是遭内贼(如败家子或者自己的失算),或遭外贼(如水、火灾等)而失去既有衣食的丰足,这时,我们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加身。

  在寻求丰足的过程中,由苦乐对比产生的落差而感觉快乐,难道这不是快乐吗?

  当然这是一种快乐,但是佛教指明的是:这种快乐本质上是一种假相的快乐!

  为什么呢?

  假若这些快乐本质上是真正的快乐,那么就该像储蓄存折一样,数字总是存款而非罚款;然而寻求丰足的人生努力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却像是我们在提款缴罚单一样。

  因此,没钱缴罚单的时候固然是苦,纵然有钱缴罚单也不是快乐的,因为两者都是惩罚的缘故。

  然而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有钱缴罚单是一种快乐呢?而且似乎它就是一种感受上很真实的快乐呢?

  是的,两种痛苦相比之下,如果落差够大,就像由大苦反衬小苦,小苦反而成为快乐一样,就像罚十万块改成罚十块钱,这种反差呈现出来的快乐是很巨大的。

  然而惩罚终究是惩罚,本质上不会变成奖赏。

  由此可知,佛教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是多么地深刻和透辟!

    所以,如果所有的生灵们生命进化的方向一直滞留在所谓的“趋乐避苦”上,这就意味着生命本身一直在自讨苦吃。

  佛陀当年以宗教特有的极端方式向我们宣告真理:世间纯苦无乐。

  他在初转法轮的时候推出:苦、集、灭、道四谛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引导我们进入彻底消除苦因的正法修行,达到生命的真实超越。

  在四禅天,和下界的次元时空相比,这里确实是达到了烦恼不再扬尘的效应。但这是建立在很高的禅定力量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脱离了禅定这种稳定因素,从四禅天的稳定时空掉落下来,烦恼痛苦照样再度扬起。

  这是本师在还是因地的喜见时,虽然处在这看来似乎已经全然无病的时空环境中,却还是看出其中所隐含的傲慢烦恼种子。提到众生平等,这里的众生确实是平等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与下界生灵超然平等的佛陀智慧境界。

  因此,这种以禅定降伏烦恼的天国里,所有的平等依旧只是表面上的。尽管如此,这种境界也是下界生灵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喜见在四禅天国面对这种苦乐俱舍的有形生命最高级的状态,它还是恒常自问:真正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矛盾的真实智慧何在呢?

   喜见在四禅天以它精进不息的行动,后来得以移民到这里的最高层:色究竟天国。

药师佛在什么地方成佛的 

  色究竟天国是凡圣共处的世界,居民中一般天人和菩萨都有。

  这里住的菩萨,主要的任务是完成成佛过程中的报身修行。

  佛的色身(有形有相的身体)分报身和化身两种,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化身分殊胜化身和一般化身。

  报身是经过福慧双修后得到的福报,是一切化身产生的源泉,只有登地见道以上菩萨才能看见。

  喜见在这里,也听说了一位大菩萨了不起的修行历程,这鼓励着它努力地求索生命的解脱之道。

  后来,佛陀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详细地叙述了出来:

  喜见在色究竟天的时候,听说以前曾经有过一位特别爱好修习苦行的公民,名字叫一切众生喜见。当时,他的老师是日月净明德佛。在老师门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终于修成了一切色身三昧的功夫,成了菩萨。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得到这种三昧后,很喜欢用这种功夫表达他对老师日月净明德佛的无比敬意。所以他时时禅定进入三昧中,用三昧境中变化所得的各种光团、光圈、光环来供养佛陀。

  这项工作他做了很久。有一天,他忽然生起了深深的感慨,觉得众人在色界中拥有如此美妙的身躯又有何用呢?尽管大家的寿命不算短,死亡来的时候,照样谁都无法避免,都得活活愁死。既然佛陀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何不舍去这具必然要朽坏的能量团,供养佛陀,为自己、也为其他人求一个能永远逃出死亡与愁苦的生命之道呢?

  于是,他往来于天界、欲界各个时空,寻找和摄取各种各样的能量与物质,将自己的身体表面变化出能量反应、燃烧的一层。而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进入禅定,从自身发起三昧真火——它身体的基本粒子反应开始了,熊熊的、绚烂无比的光明照耀了无数的星系和世界。

   日月净明德佛为他的行动和诚心而深深感动。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定中能量反应,从点火到他命终,整整过了天寿1200岁。而周围其他天神正常的死亡,前后只有5天时间,就会愁苦而死。

  命终以后的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又一次出生到色界。因为这里所有的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前生。所以,不久他就来到日月净明德佛跟前,接着受教育,再修行。

  有一天,日月净明德佛在世上教化的工作已经结束,他老人家就涅槃了。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把老师的能量舍利收集起来,为每一个舍利变化成一座光的宝塔。他深深地感慨人生无常、聚散无定。于是他再一次收集各个时空最好的能量和物质,而后再次入定,发起三昧真火,让躯体进行能量反应来供养老师日月净明德佛。

  所有宇宙中的佛陀都诚挚地赞叹他。

  因为前一次燃身供佛的功德,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此次的身体质量更好,远胜上一世。所以,这一次他供佛,在定中躯体放光整整天寿72000年。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命终以后,转世出生在其他宇宙,做了药王菩萨。现在则在遥远的东方琉璃宇宙成了佛,他主持的佛国叫净琉璃,本人的名号叫药师琉璃光如来。

  尽管如此,对大部分天神来说,日子是如此安稳、无苦无乐——除了那些要死的人——谁还那么在意这些事情?

  而喜见则在精进努力的修行生涯后,得以转世出生在更高时空的宇宙中——无色界。

无形无相的宇宙存在吗 

  喜见下一世要去的无色界宇宙已经不再依赖能量或者物质的存在而存在了。生命在这里,也与外在的时空高度相合。或者说,这里的宇宙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宇宙——如果以我们人类的眼光来看的话。

  换句话说,这里宇宙与生命的存在,是纯精神性的,时空与生命是高度同质的存在。

  四禅天之上是四空定(四种依空而入的禅定)构建的宇宙: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这里的生灵的寿命之长,更是久远得超乎想象:

  空无边处天,寿命二万大劫(约9032000000000万年);

  识无边处天,寿命四万大劫(约18064000000000万年);

  无所有处天,寿命六万大劫(约27096000000000万年);

  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约36128000000000万年)。

  依四空定建立的这四种时空属于无色界,已经没有物质能量的存在,连最细微也没有,只有心识和时空,也就是说,只有纯粹的精神、真空和时间。

  空无边处天国,是娑婆宇宙整个物质、能量的全部消失(所谓的“暗物质”在这里也不见了),只有一片真空(整个娑婆宇宙,也只有这里是真正的“真空”,我们人类现在所谓的真空,其实充满了更细微的物质粒子——暗物质)。所以,依这整个空间的存在来叫它空无边处天。

  空无边处天向上一层的“时空”,准确来说只有“时”没有“空”,连真空或者说空间也不存在了,这就是识无边处天。它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相续不断的存在,只是时间这单一一维的存在,依此生灵的心识相续不断,所以,称这里为识无边处天。

  再往上一层,连时间这一维也不存在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心识还在。为什么呢?因为感觉到什么都没有了是还有感觉的——生灵还“感觉到什么都没有”的感觉,这就是无所有处天。

  再往上一层,到生灵们连感觉“什么都没有”的感觉也没有了,就进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天。此处生命与“宇宙”的存在就只有微细的“这个”单一念头,也就进入了唯一的单一作用力,就定在那里。这就是无色界的最高“时空”,也是我们娑婆宇宙三界的最后一处。佛教为了说明对人类来说这么难以想象的存在,只能勉强地用“非想非非想”这样一个并不简单直接的词来形容。

  从非想非非想处天开始,就是我们娑婆宇宙产生和建立的过程。非想非非想的存在一旦发生“这个”单一念头的变化,就会首先产生时间,接着是空间,再接着是能量,而后是我们人类所了解的物质。

  就这样,一个次元时空、一个次元时空地往下演化,整个娑婆宇宙的时空和生命就衍化了开来。

  依我们人类现在了解的科学知识来说,非想非非想的存在,相当于“宇宙大爆炸”前存在的那个无限小的、即不存在时间、也不存在空间的“宇宙奇点”。在这一“宇宙奇点”中,却包含了时、空、能、物质的全部存在信息。

  一旦“宇宙奇点”扩展开来,发生“宇宙大爆炸”,时间、空间、能量、物质就会先后产生出来。

  对佛教来说,说明宇宙与生命“这样的知识”并不是它的立意所在。所以,对修行的人来说,这个“知识体系”还必须与修证紧密结合。

  依修行来说,这是还灭的过程,是破的过程。从欲界的粗定,到色界的四禅,再到无色界的四空定,四禅八定就是依次从物质相、能量相、空间相、时间相、心识相破起,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只剩下心识本身的单一存在。

  如果连这一单一存在也破了呢?

  那么你成佛了。

  可非想非非想处天真的是往上一步,就能成佛了?

  答案是:理论上再往上一步就能成佛,实际上这基本上办不到。

  至于原因,让我们来看喜见求索的结果。

都“空”了的生命怎样活着 

  生到空无边处天国的喜见,它生来就彻底超越了有形的对立,在生命与时空彻底同质的生涯里,这里的神灵们从无形的心识观照,能够以超越了有形有色的禅定能力了解时空与生命的缘起法则(依因缘和合而起立建成的规律)。

  空无边处天的天神们依着缘起对待一切。对它们来说,一个山川河海、虚空大地可以随意造形,要让世界有形,世界就呈现有形,要让世界成为无形,世界就呈现像空无一物的透明真空一般,如此有无自如、来去自在的人生是不是极其有趣呢?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非但不会受制于那些有形的障碍因缘,也不会受困于无形可依的漫无规范、随心所欲而不欲,想要创造什么有形、无形的世界,总能如愿以偿。

  拥有这样的能力,相信是许多生灵所能够想象的极致梦想。

  虽然如此,喜见在空无边处天界里,还是没有忘记如此大能力是否在本质上超越了生死大病。

  空无边处天神的寿命有2万大劫,这是个以人间90兆地球年计的寿命。

  拥有广大神通的它们,见到次元时空的宇宙毁了又成,成了又毁,不知有多少次,而它们还存活着,这时神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个永恒的存在。

  至于终日还在和阿修罗的战争中辛苦存活着的欲界神灵,它们所谓的永生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但喜见了解到:这里仍然没有永生,在死亡现前的时候,大家的心识存在照样会终结。

  喜见过完了寿命久远的空无边处天国生涯之后,凭着它修行的善根,投生到了识无边处天国。

“全知”似乎不全是好事 

  空无边处天是以无边的时空为生命的存在形式,而识无边处天,生命是以没有边际的心识活动而存在,这是一种一切有形俱泯、唯有心识的无边存在形式。

  在娑婆宇宙中,这里的生灵是真正的全知者。

  它们在无所不知的全知体验中,不再有任何苦乐可以动摇它们,也不再有任何问题能难得住它们,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它们犹如胸有成竹、了如指掌。

  这里的公民不像空无边处天的神们还得依着无形无对立的禅定力量起观才能达到“知道”——识无边处的神们的禅观,生来就已经超越了无形的束缚。

  既是全知,这种生命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识无边处天神们对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存在是不了解的;它们的识至少还得受制于“无边”,存在心识与无形“无边”的磨擦;另外它们的全知对绝对的形而上,也并不知道。当它们生命终了时,生死的根本种子照样全盘爆发。

  但在生命仍能以识无边处的禅定稳住时,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生命存在形式。

  对有形有色的生命来说,会因为有形而受制于有形、因为有色而受制于有色,但像识无边处天这种连形状都消失的天神和天国,会有什么有形的东西能障碍得了它们呢?它们的存活真所谓是“来无影去无踪”了。

  纵然像识无边处天这种已是全知、似乎已属全能的无色天神国度,依旧不能使喜见迷失,由这点看来,我们就不能不衷心赞叹佛陀在他的前身依然是这样的了不起。

  后来,佛陀将长寿天国列为佛法的八大难处之一,其中的主因就是,这些天神们活得太久了,让它们个个误以为自己已经得到永生!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觉,明明是活得长,却误认自己已得永生,仅只是这个错觉,就可能让它们堕落到万劫不复的恶性生命循环中。

  喜见则在识无边处天死后,投生到更高层的天国——无所有处天。

真正一无所有的活法 

  在这真正一无所有的国度里,识无边处天神们的“无边之识”似乎成了一种包袱、一种累赘而被进化所逝弃掉了。

  它们的生涯,就是活在“什么也没有”的永恒心识中。

  当它们依着缘起法则而心识产生变化、类似识无处天的神灵时,那么一个有形或者无形宇宙就会现前。

  因为一无所有的状态,可以让这里的天神们说有就有,要无就无。

  在这种有、无自在的天国里,这里的天神既不含糊无,更不稀罕有;这种有、无自在的能力,使这里不会再有任何有形或无形的概念了——这时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没有哪个神会去区分什么“有”“无”。

  它们终其一生活在永远恒定、宽坦无比的心境上,即便在一个物质时空的原子上住上了所有的这类天神,它们也不会有任何拥挤的感觉。

  无所有处天的神有着六万大劫的寿命,那是一个几乎无法想像的长远日子。就生命存在本身来说,再惬意也不过如此了,这种生命进化的高层次里,除非它们自己生命终了,否则没有任何灾难可以伤害它们。

  这种既没有生命灾害又没有时空灾害的国度,除了其中的居民自我警觉以外,否则这是个安全的无药可救的地方。

  无量光和无量寿早已是它们所确认的事,既然一切无所有,那么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也没有,这样的存在里,谁还能不认为自己早巳解脱了!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还是被时空和心识两种“无边处”所牵绊,而像无所有处天,既没有空和识的问题,更没有边的问题。

  这种既无空、识的问题,又没有边际问题的大神们,谁还能让它们觉得自己有无明呢?

  一切人类和天神们所能想像到的问题,碰到无所有处天神们的“无”字诀,就像是冰雪碰到了恒星之火一般溶化得无影无踪了。似乎看来它们已经达到了终级的解脱,其实是所有的问题都被无所有处的“无”禅定之力封藏了起来,并非它们真正没问题。

  一旦到了生命终了,它们“无”不了的时候,所有罩在“无”下面的问题都全爆发出来,轮回仍然无法避免。

  在这无所有处天里,喜见以它令人难以想象的大智慧,牢牢看清“无”可救药的病症,越过了沦落的危险之坑,死后投生到无色界宇宙的最高天国。

万物起于此,也终于此 

  非想非非想天国是娑婆宇宙中所有生灵进化的最高终点站,在这个天国里,禅定的力量被发展到最顶峰,由此种力量生成的“宇宙”与生命已经只是一种单一的存在——心识本质的存在。

  在八万大劫的无比长远寿命里,这里的天神们只存在于一件事、只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由无明(迷惘的本质)所造成的意识点。它是不动的,但仍存有,还有迷惘的本质,只是意识力不动,无明就在这里。

  这其实是诱发一切的起点,若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是无明最原始的品种。

  它拥有出生和轮回万有的潜能,它能衍生出无穷无尽品种的无明病毒。因此可以说它就是生死的本质的存在之初始点。所以,它是万有的始点。

  非想非非想处天虽然未出轮回生死的我执无明范畴,但是这已是轮回的终点站,再往外跨出一步就立即解脱生、死的苦牢了。

  所以,它同时又是万有的终点。

  对于未得佛的正见的生灵来说,投生到这三界之顶,简直是自找等死之路。在这完全不能思维的天国中,神们会在历经八万大劫近乎无尽的时光后,直到临死前的存在“破裂”,使禅定出现了裂痕,因此,想要仓皇补救,但为时已晚。

  从非想非非想处天堕落的天神们,据佛陀讲,它们多半会和无记(不善也不恶)业明显的生灵一道,成为畜牲道的一员。

  在投生畜牲道之后,搞不好恶性循环的生命轮回链条现前,再直接堕落到地狱受无边的剧苦,出地狱后再往上进化,也会像扛着大石爬险山一样吃力。

  佛陀在谈起这一段生命经历后,说:

  只要打破这里的无明,之后就会进入悟境,进入悟境之后才能够超出时空和轮回。但是在非想非非想处定中,心识定于一点,完全是定,但是不是思维的所谓“想”,因为已经没有办法再思维,也不是没有“想”,而是已经是单一的存在,此定会入定很久,而且是最根本的无明,所以在此境界中很难改变、突破而入开悟之境。所以要开悟的话,最好不要进入这个定,这个定根本没有办法开悟,无法产生智慧。

  这就是娑婆宇宙最高存在、生命最高存在的最高定产生的最孤寂的结果。

   喜见在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生命自然也只能是无果而终。

  但大乘佛教并不承认释迦牟尼佛是在我们人类当中“才”成佛的,而说他是在无限久远以前就成佛了。之所以又变成了“喜见”再一道一道地轮回,是因为释迦佛乘愿再来,特意要和我们娑婆宇宙的生灵们结成眷属,好成就他的娑婆净土。

释迦文菩萨的个人打算 

  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为最后身菩萨,居住在兜率天宫,当他要从天上降生人间时,首先做了四种观察:时机、土地、种族、生处。

  首先观察时机,什么时候人间适合佛陀诞生呢?在佛法中以“劫”来表示时间单位,一增劫和一灭劫称为一小劫。增劫是生命善性循环的进化,指人寿从十岁起,每过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到人寿八万四千岁。接着就是生命恶性循环的进化,每过一百年减少一岁,一直到人寿只有十岁,这段期间是减劫,这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但宇宙并不是这么固定的变化,这是以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观察的大变化,所以会有出入,但整体而言的趋向是如此。

  寿命多长的生灵适合修行呢?如果人寿8000岁,大概没什么人想修行,因为活得太长了,不易感受到生死的无常,以为时间多得很。只能活十岁的寿命,也非修行的好时机,好不容易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要修时已经来不及了。当释迦文菩萨要下生时,当时人类寿命大概不到一百岁,很容易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也还有时间修行,是很恰当的时机。

  接着要观察国家,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地方的精神文明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国。当时的中国和印度相较之下,又显得太重视现实了,对宇宙外在、生命形态等等不感兴趣。而且印度文明已经建立了一套梵我的思想,把一个无明、无常的世间建立了一完整的架构,还有很实际的修法。它观察到人类渴望无限自由的需求,于是建立了“梵”的观念。在时间上,相对于人渴求相续无尽,它建立“常”的观念。在空间上,人希望不断地扩张,所以它建立了“我”的概念。为了满足人类这三个需求,而建立了“梵我合一”的修法,把人类从无明中所产生的强烈动力,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时,佛陀如果诞生于此地,刚好可以把这个架构打破,当时的修行人在平时的修持基础上,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智慧和定力,如果在根本的见地上一扭转过来,往往就能证入圣者之流。

  如果佛陀当初投生在西藏阿里山的话,可能只能跟猴子讲话,和它们说佛法它们也不懂,也没有机缘。如果投生在非洲还有一点意思,当时的非洲文明比美国还高,美国在那时是属于比较蛮荒的地方,今天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无常。在蛮荒地区的众生,他们的生活只是为了单纯目的——生存,无法更深入探索生命更向上一层的目的,所以也非宣扬佛法的适当之处。

  地方决定之后,接着要观察种性。当时的印度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因为雅利安民族非常敬神,常举行祭祀,并有许多繁琐的仪式,于是产生了以祭司为专业的僧侣婆罗门;刹帝利是指执掌国家政治、军事的士族;农、工、商等平民百姓称为吠舍;被征服的荼卢异族受人轻贱,从事卑下的职业,称为首陀罗。

  如果要具备宣扬佛法的力量,投生于吠舍、首陀罗两个种性是不适合的,阻力太大了。婆罗门阶级虽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宗教的包袱太大了,如果出生于婆罗门,佛陀就必须为此种性的利益来说法,若宣说不同的义理,所遭到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最后,他选择了刹帝利阶级,因为利帝利族受人崇敬,拥有独立的军事、政治力量,而且比较没有宗教包袱。

  种性决定之后,再观察生处,什么样的父母具备生育菩萨的福德呢?

  在《大方广大庄严经》卷一中如是说:

  其王之圣后 千妃中第一

  端正无逾匹 故号为摩耶

  容貌过天女 支节皆相称

  天人阿修罗 观之无厌足

  清净离诸过 而无秽欲心

  言词甚微妙 质直复柔软

  身体常香洁 一切无可恶

  含笑不频蹙 知法具惭愧

  无傲慢谄曲 及以嫉妒心

  离邪净诸业 行慈好惠施

  世间女人过 其身悉超越

  一切诸天人 无有能匹者

  具足诸功德 宜应怀大圣

  曾于五百生 恒为菩萨母

  其王亦如是 多生以为父

  母请持禁戒 经三十二月

  梵行积威德 其身常光明

  圣后所游履 斯处自严饰

  天人阿修罗 无能欲心视

  一切咸亲敬 如母如姊妹

  以此清净业 威仪比圣贤

  令王擅名誉 悉散咸归伏

  功德两相称 是为菩萨母

  更无诸女人 堪为佛母者

  经文中所赞叹的就是释迦族的净饭王及其王妃摩耶夫人。释迦文菩萨如此观察之后,就从兜率天降神投胎。其中有一个重点要注意,在投胎的过程中,他“不失正慧”。一般的生灵投胎时,都是以染垢之心投胎,与一切邪慧相应,也就是和歪邪、扭曲的智慧相应,和分别心相应。菩萨不同,因为其正念不失,所以整个过程他都很清楚明白、自主地入胎、住胎,乃至出胎,三事清楚。一般人如果能三事清楚,自然会发起宿命通。

  菩萨从初入胎到整个住胎期间,出胎的过程,完全正慧不失,清楚明白;而一般人入胎时以染垢心入胎,见到父母交和,如果贪爱父亲的,则生为女身,如果贪爱母亲的,则生为男身。

   释迦牟尼佛在其最后身菩萨,要从兜率天降生时就示现瑞相:菩萨的母亲摩耶夫人当时正持守八斋戒,在床上躺着休息时,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她梦见四大天王将她睡着的卧床整个抬起,来到雪山上的大平原,名为“悦意石”,平原上有一株大娑罗树,四大天王将王妃安置在树荫下,由天王的妃子们为其在阿耨达池沐浴更衣,除去人间的垢秽,并以天花庄严其身。又在附近白银山中的黄金宫殿中,朝东铺好天人的卧床,请摩耶夫人卧在床上。

  接着,她看见一只洁白的六牙巨象从黄金山上走到白银山来,它银色的鼻子上还执著一枝白莲花,高吼一声,进入黄金殿后,在摩耶夫人的卧床右绕三匝,从她的右胁钻进去,安住在胎内。

  这个瑞相,是不是说佛陀是六牙巨象投胎的呢?不是的,示现六牙巨象的瑞相,是因应当时印度人的思惟。所以佛陀的父亲净饭王请婆罗门解梦,婆罗门就告诉他:这是王后怀孕的瑞相,而且怀的是个男孩。这个孩子将来如果在家过世间人的生活,将会成为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修行,将会是成为引导世间生灵觉悟的佛陀。

  在怀孕时,摩耶夫人的身体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她的身体外形看起来虽然和原来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已经超过所有的世间,已等同时空,能完全容纳十方菩萨受生的种种庄严宫殿。当菩萨从兜率天宫将要降下神识时,有十佛刹微尘数的菩萨,都与菩萨发起相同的大愿、相同的行持、相同的善根、相同的庄严、同样的解脱、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地、诸力、法身、色身,乃至普贤菩萨的神通、行愿,皆完全一样,无二无别。这样的菩萨前后围绕,又有八万龙王等,一切的世间主都乘坐他们的宫殿前来供养佛。菩萨这时以神通力,与诸位菩萨示现所有的兜率天宫,每一宫中都示现十方世界的影像,以方便度化无量的生灵,使诸位菩萨都能远离种种懈怠,无所执著。又以神力放出大光明,普照世间,破除种种的黑暗,灭除种种苦恼,使生灵都能明白、辨识宿世所有的业行,永远出离恶道。

  菩萨为了救护众生,就普遍示现在他们面前,做种种神通变化,示现这种种奇特的事。一切的菩萨与眷属都进入摩耶夫人的身中,在她的肚子里游行自在,有时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步,念念之中,又有十方不可说世界的如来处的与会菩萨,以及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乃至色界的诸位梵天王,为了看看菩萨处胎的神通变化,都前来恭敬地供养,听闻受持正法,于是也都进入摩耶夫人的身中。

  他们虽然都在她的肚子里,奇怪的是,夫人的肚子却能完全容受这广大的神众,身体虽没有变得更广大,却也不会觉得很狭窄。

  如此一来,本师的这个“轮回”过程我们称他为喜见、喜见菩萨、喜见佛似乎都可以。

  那么本师在完成这个过程以后,他自然是要回到兜率天的内院做最后身菩萨(作为菩萨的最后一世),为下生到人类社会成为佛陀做好准备了。

  此时,他是释迦文菩萨。

佛陀成道的事迹 

  佛陀降生后,有一天,他发现整个生命的问题,不外乎就是:

  在老、病、死的严密控制下,生命毫无意义。

  为了救治他所珍爱的妻与子、家与国,他很清晰的明白,如果他不能使自己的生命实现超越,根本拔除这三苦的话,他是绝对无法有效救治和他恩爱相处、难分难舍的亲属们。

  特别是他早年过逝的母亲和已经年迈的父亲,不由他来救治,又该由该来救治呢?

  尤其是和他情深义重的妻子——在轮回中像陀螺般打转的——耶输陀罗的恩爱之亲,让他无法坐视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毫无办法地变老,衰病,终至死亡。

  因此他下定决心,趁着自己年轻如明月般的智慧光明,以及山岳般牢固的道心,独自一人夜遁莽林,苦心修道。

  希望由他的努力,可以救度他的妻子、家国以至于他所能照顾所及的任何地方。

  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的目的,他必须心无旁骛,于是他隔绝对于亲近的挂念,如同面对即将黎明前的黑暗。

  于是他历经六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揭开了生命的根本黑幕——我执的无明。

  由于我执无明的爱染,使得这个世界里的生灵,最终处在了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中。

  佛陀不仅发现了这个生死之根,并且坚决地斩断了这个病根,他在35岁的盛年就成就了。无明对他而言,就像一棵已经截断主根的大毒树一般,枝叶渐次凋零。

  这种源自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使他的大悲心有能力救度他的妻子、家国以至于与他有缘的所有生灵,永远解脱。

佛陀的祖国为什么会灭亡 

  可是我们地球是处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世界。伟大的佛陀曾受异教徒的迫害及提婆达多的反叛。最后虽然异教徒显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达多自取灭亡活生生陷入地狱,但人间却不会因此而相安无事。佛陀早就预知到自己祖国的命运,生在人间的佛陀,仍是心爱着祖国的。他的祖国覆亡的因果是这样的:

  早在乔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还没有皈依佛陀之前,曾向释迦族求婚,释迦族因雅利安种族的优越感,很不愿把本族的女子嫁给别族的人,但又慑于乔萨弥罗国的强大实力而不敢拒绝。当时王族中的摩诃那摩(后来继净饭王接掌国政的就是他)自告奋勇地说道:“我们迦毗罗卫国的国力难与乔萨弥罗国为敌。我倒想出一个妙计来了,我家有个婢女名叫末利,虽是贱族人,却长得十分美丽,我们就骗波斯匿王说,她是我的女儿,把她嫁过去算了。”

  就这样,这名女奴成了波斯匿王的宠妃,人人夸奖她是第一美人。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深为忧虑。种下欺骗之因,必有灾害之果。这是宇宙间不可避免的铁则,佛陀也无可奈何。

  不久,末利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叫做琉璃太子。琉璃太子八岁的时候,奉父王之命到迦毗罗国来学习射箭技术。那时候,正是佛陀被迎回国说法的前夕,迦毗罗城特地新建一座讲堂供佛陀说法,这座讲堂被视为神圣庄严的所在,不许闲杂人等进出。

  八岁的琉璃太子看到如此庄严堂皇的讲堂,一时好奇走了进去,却被释迦族人见到,认为奴婢所生的孩子亵渎了圣地,即刻命人把琉璃太子足迹踩过的地方挖掘七尺,重换净土。

  虽然只是八岁的孩童,也知道这是莫大的侮辱。琉璃太子咬牙切齿地发誓说:“等我登上王位,一定要灭了迦毗罗卫国,消灭释迦族。”

  佛陀回国以后,知道了这件事,更是忧心忡忡慨叹不已。

  琉璃终于长大成人,等不及父王让位就篡夺了王位,年迈的波斯匿王出奔到迦毗罗卫国,不久就病死在那里,释迦族人顾念旧情,以王者之礼予以厚葬。

  琉璃太子登上王位后,积极准备,一心想要讨伐迦毗罗卫国。

  佛陀知道共业的果报机缘即将成熟,但为了拯救祖国,他只有尽力而为了。佛陀独自一人在琉璃王军队必经之路的道旁,选了一株枯树,就在枯树下坐禅等待。

  琉璃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来,已经走到佛陀附近,他本来对释迦族的人切齿痛恨,但因佛陀是已成正觉的智者,是人人尊敬的众生之父,因此不得不勉强下马,趋前问讯道:“佛陀,那边有很多枝叶繁茂的大树,您为什么偏偏坐在这棵枯树下让太阳晒呢?

  佛陀神色庄严地猜道:“不错,那些枝叶繁茂的树下可以遮荫,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于树荫。”

  佛陀的意思是指亲族之间都会自相残杀,还谈什么其他呢?

  虽然是暴戾的琉璃王,听了佛陀的比喻,居然也受到感动,心想:过去两国交战,只要遇到出家的比丘,就会收兵,何况我今天见过佛陀,又听到这沉痛的比喻,还是暂时收兵回国吧。

  佛陀见到琉璃王率军返国,于是慢慢站起身来,没有兴奋,只是抬头仰望天空,佛陀知道因果循环,乃是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于是默默地走了回去。

  琉璃王回国以后,想想还是不甘心,又再次率军来犯。不料,又在半途遇见佛陀,如此共有三次,到第四次出兵时,佛陀知道释迦族的共业果报终难避免,无法挽回,对祖国人民不知追悔觉悟,虽深表惋惜同情,但已爱莫能助。

  佛陀忧形于色的对阿难说道:“释迦族在七天之内将遭遇厄运。”

  摩诃目犍连是佛陀弟子中具神通的人,他曾请示佛陀,能否拯救释迦族的厄运,佛陀告诉他:宿世罪业的果报,没有人可以代受。可是,目犍连助人心切,仍想以神通之能力营救他们,他用钵盛装五百个释迦族人,从天空中出来,出城一看,五百人全都化为血水。至此才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报应的法则是无法违悖的,神通依然敌不过业力。

  琉璃王的大军把迦毗罗城团团围住,摩诃那摩王召集群臣计划,有的主张誓死抵抗,有的认为与其使生灵涂炭,不如开城投降,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国都被围,外无支援,琉璃王的军队开始攻城,士兵们死难临头,而且存粮即将告尽。再最危险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释迦族的十五岁的少年神射手迎战敌人。他差一点射死了琉璃王。但他的勇敢行为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肯定,反而大部分人认为他这样干更会激怒琉璃王,且有违善业云云,最后此少年不得已只能出城逃离。于是摩诃那摩王下令开城投降,他对琉璃王要求道:“你我两国谊属姻亲,名义上我总是你的外祖父,我实在不忍见到无辜的人民被杀,我要求你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要求?你倒说说看,”琉璃王盛气凌人地说。

  “你不是要杀释迦族人泄愤吗!可是城里的几万百姓一下子也杀不完。我请求你让我潜到水底去,在我升出水面以后,没有来得及逃的,就任凭你杀戮,如何?

  年轻的琉璃王,认为这个办法倒很有趣,就不加思索的答应了。当摩诃那摩潜入水中的时候,琉璃王就下令准许城内的百姓逃离。一时,城里的人扶老携幼,没命地仓皇逃跑,狼奔彘突,哭泣呼号,那种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残暴的琉璃王居然引以为乐。当城内的几万百姓已经逃得剩下没有几个人时,琉璃王才觉察到时间过了这么久,怎么摩诃那摩还不浮出水面来?他命人潜水下去察看,不多久,潜水的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地禀告说:“我在水底发现摩诃那摩王把自己的头发缚在树根上,他永远不会浮上来了!

  摩诃那摩为了拯救族人而牺牲自己,就连那生性凶残的琉璃王也为之黯然良久。

  琉璃王占领迦毗罗卫国后,益发骄狂,甚至谋害了他的长兄祗陀太子。最后,他还是免不了受到业报,他的宫殿被火所焚,他和自己的爱妃被活活烧死。

  此后,迦毗罗卫国和乔萨弥罗国的国土,都归入摩竭陀国的版图。摩竭陀国的国君阿奢世王,自从皈依佛陀后,确实能施行仁政,爱护百姓。

佛陀最后为我们说了些什么 

  无常本来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道理。

  佛陀顺着法性进入涅槃,这是法的自然表现。

  佛陀在他的应身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许多比丘也都聚会到这里,佛陀对大家说:

  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众,赐福给大众,把欢喜布施给人,以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我说法度生,没有想到过辛苦和休息。

  我要讲的,对你们都已讲过,我没有想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可以命令大家,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要讲的都讲了,佛陀没有秘密,我不会给人压迫,要人来服从我。你们要知道,所有的佛都是不摄众(控制大众)的。

  我应身的年龄老了,旧的车子要坏,用修理来保养,不是永久的办法。我在三个月后,于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将依着法性进入涅槃,获得无上的安稳,我会永久的照顾你们,照顾未来一切信仰我的众生。

  佛陀涅槃的确实日期一发表,弟子们大惊,在弟子们的心中,顿觉日月无光,天地旋转起来。佛陀又说:

  你们不要伤心,天地万物,有生就是无常之相,无论怎样逃不了这个定律。我过去不是向你们说过吗?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会合必有分离的时候,人间精神与物质所合的身体,既是无常的,就不能如人们所想的自由。肉体的生命不能永久长存。我不是常这样说吗?

  要佛陀的应身永久的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我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我当然不能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你们假若要我永久住于世间,而你们却不依着我所指示的教法而行,就算我活了千千万万岁,又有什么用呢?你们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就等于我永久活在你们的心中,我的法身慧命,会遍于一切处和你们及未来的众生共在一起。

  二月十五日夜,西山上高悬着一轮满月。佛陀进入拘尸那迦罗城。他吩咐阿难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朝北面朝西。

  佛陀看看时间要到,他慈祥地对诸比丘和皈依的弟子们做最后的叮咛:

  诸弟子!你们不要悲哀,我在世上就是把肉体的生命活上数千万年,和你们共同在一起,但有会合就有别离,这是不变的道理。

  我要度的众生皆已度尽,还未度的众生,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缘。现在已没有让肉体继续存在的必要,你们随顺我的教法而行,就是我佛陀的法身常在之处!

  佛陀度化了他的最后一个人类弟子须跋陀罗。然后,他保持狮子卧的姿势趣入了涅槃。

无死亦无生的生命本质 

  我们大家陪伴着喜见、释迦文菩萨、释迦牟尼佛度过了生命的生死历程。

  从佛陀发愿化作喜见光临娑婆宇宙开始,直到他又回到我们人类当中再一次示现成佛,教化49年,80岁上离开人世,我愿意将这样一个伟大的圣者,以生和死两种方式的交替出现将他再现出来。

  对佛陀来说,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生或者死这样一回事;但生死对我们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所以,他愿意再来,用这种方式亲近我们,度化我们。

  那么,我们呢?

  我游走于经论中,搜集和编写着佛教宇宙观和生命观的资料,有一天晚上,心头忽然闪出一偈,在这里与朋友们共享,并作为本篇的结尾:

  无生即无死,无死焉有生?

  生死两不论,疾入狮子智。

下篇 释迦牟尼的心灵解脱方法

  事物的真相 

  佛陀早在菩提树下目睹明星而悟道时,就澈悟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真理。

  佛陀这样教诲他的弟子:从缘起法则来看,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缘才出现的,所以,其本来是不存在差别的,如果感到有差别,那是我们的偏见。

  虚空本来是没有东和西的区别的,我们规定出来东和西的区别,执拗地强调东和西。

  数字本来是从一到无限数,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完整的数目,在数量上并无多与少之分,而我们出自私欲,规定了多少之分。

  本来是既无生也无灭,而我们却认为生死有别。这都是我们的偏见。

  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执着于财富、执着于金钱、执着于名誉、执着于生命。

  我们拘泥于有无、善恶、正邪和一切事物,从而加深了生命的迷惑,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佛陀进一步举例说:有一个人在进行长途旅行,路上见到了一条大河。他觉得大河这边有危险,大河彼岸似乎是安宁的。于是他做了个木筏,乘了木筏安然地到达了彼岸。他认为,“这个木筏使我安然地渡过了大河,帮了我的大忙,所以不能把它丢掉,要把它背在身上,带到目的地去。”

  那么,这个人对木筏做了他应做的事吗?不能这么说。

  这个比喻说明:“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不应执着,应该把它丢开。何况不正确的事物,更应该把它丢开。”

  佛陀超脱了一般思惟。佛陀超脱了差别心,认为世界犹如空中的浮云和幻觉,舍和取都是空,这就是性空。

  佛陀说:“一切事物都离开了有无的范畴,都是非有、非无、无生、无灭。”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构成的,事物本身的本性并没有实体性,所以说是“非有”;因为是由因缘构成的,所以说是“非无”。

  所谓觉悟就是懂得这个真实, 的道理,摆脱一切妄念。

  如果认为,由于因缘而出现的事物,能够永久的原封不动地存在下去,那就是“常见”,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认为它会完全消失,那就是“断见”,也是错误的观点。

  这些“断、常、有、无”并不是事物本身的形态,而是由于人的执着才产生的。而一切事物本来是超越这种执着的形态的。

  物体都是由缘而产生的,所以都在变迁,并不是具有实体和永远不变的。因为有变迁,所以像幻觉,然而其本身在存在时又是真实的。

  人类看到江河就认为是江河,而把水看成是火海与毒焰的饿鬼,就不认为是江河。所以有水的江河对饿鬼来说,不能说“有”,而对人来说不能说“没有”。

   同样的道理,一切物体都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是同幻觉一样的。

空是平等如一的 

  据载,佛陀悟道不久,有一天他坐在灵山冥思,突然有一闪光的天神来到他的脚下,在那里放上了一朵金色的花,并请求佛陀说几句话,讲出空性的秘密。

  佛陀将花收下,拿到手中,非常平静地坐在那里,却一声不吭。周围的人不明白他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须菩提不声不响地微笑了。佛陀轻轻地说:“我的心中藏着佛法,也就是关于空性的那些奇妙的知识,我用无言的形式传给了须菩提,他又以无言的形式接受并理解了它。”

  这真谛,正是空性的秘密。

  空性的秘密是什么?什么是空?

  事物是平等的,不存在差别,这就是“空”。事物本身的本质是没有实体的,既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称之为“空”。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成立,相互依存而存在的,不可能单独成立。

  就同光和影、长和短、白和黑一样,它的本质是不可能单独成立的,所以称之为无自性。

  悟不是存在于迷之外,迷不是存在于悟之外。这两者并不相异。事物并不存在两种相反的形态。

   佛陀指出:我们总是看到事物的产生和消亡,但本来不存在“产生”的问题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消亡”。

  有了观察事物真相的眼光,就会懂得事物不存在生和灭,并认识到这两者并不是相异的这个真理。

  我们总认为存在着“我”,所以执着于“我所”这一概念。但本来“我”是不存在的,所以就不可能有“我所”这个概念。懂得了不存在“我”和“我所”这个道理,就会懂得“我”并非异物这个真理。

  我们总认为存在着清净和污浊,拘泥于两者的区别。但事物本身是不存在清净和污浊之别的,清净和污浊只不过是我们心灵的造作。

   我们总认为善和恶是不同的存在,拘泥于善恶的区别。但事物并不存在单独的善,也不存在单独的恶,觉悟的人懂得善恶并不相异这个真理。

  我们恐惧不幸而指望幸福。但如果用真实的智慧来观察这两者,就会懂得,不幸的状况本身就会变成幸福。因此,懂得了不幸就是幸福,就会懂得,并不存在什么缠绕身心、束缚自由的迷惑,也不存在什么真正的自由。这样,我们就领悟了真理。

  我们常说有和无、迷和悟、实和虚、正和邪,但并不是存在着两种相反的东西,其真相是无法说明、无法表达、也无法认识的。所以我们要摆脱这些语言和作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些语言和作为之后,就能懂得真正的“空”。

  为了方便大众理解,佛陀打比喻说:莲花不是生长在清净的高原和陆地,却开放在污浊的泥潭中。同样的道理,觉悟并不是存在于迷境之外,正因为存在着错误观点和迷惑,所以才产生觉悟的种子。

  只有冒着种种危险,深入海底,才能获得无价之宝。同样的道理,只有进入迷惑的泥海,才能获得觉悟的宝藏。执着的人因为背着大山般的“我”,所以才会产生求道之心,也才会有觉悟。

  佛陀使我们懂得一个真理:要超脱相反的两者,懂得这两者并不是异物。如果在两个对立物当中,执着于其中之一,即使执着的是善或正,那也是错误的。

  如果我们拘泥于万物均变迁这一观点,也会导致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拘泥于万物均不变这一观点,当然也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执着于“我”,那是错误的,就一刻也不能摆脱痛苦;如果我们执着于“无我”,也是错误的,即使修道,也不会取得效果。

  如果我们认为一切都只有痛苦,那是错误的;如果认为一切都只有欢乐也是错误的。佛陀教导我们要坚持中道,要摆脱这两种片面性。

  然而,除了这种幻觉般的世界以外,既不存在真实的世界,也不存在永远不变的世界,所以把这个世界看成虚假的东西是错误的,把它看成真实的世界也是错误的。

心的构造 

  佛陀的教法,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主义,他说:不要片面地认识迷惑和觉悟,迷惑和觉悟都是心灵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心灵的创造。就同幻术师自由自在地变出各种东西一样。

  人的心灵的变化是无限的,心灵的活动也是无限的。从肮脏的心灵中产生出肮脏的世界,从纯洁的心灵中产生出清净的世界,所以外界的变化也是无限的。

  绘画是由画家画出的,外界是由心灵创造的。佛陀创造的世界,是脱离了烦恼的清净世界,所以他解脱了一切烦恼。

  心灵同高超的画家一样,能描绘出各种各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心灵能够创造出一切。同心灵一样,佛陀也是如此;同佛陀一样,人也是如此。因此,从能够描绘出一切东西这一点来说,心、佛陀、人这三者之间并无差别。

  佛陀悟道以后,说:“妙哉,妙哉,心、佛、众生无二无别!”

  任何事物从心灵产生时,佛陀都是一清二楚的。因此谁懂得了这一点,他就是见到了真正的佛陀。

  可是,这个心灵总是处在恐惧、悲伤和烦恼之中。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也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因为我们的心灵中存在着无明的执着。

  从这种贪欲的心灵中产生出迷惑。归根结底迷惑的种种因缘也都存在于这个心灵之中。

  生与死只能从心灵产生,因此与迷惑的生死密切相关的心灵一旦消亡,迷惑的生死也就穷尽。

  迷惑的世界是由心灵产生的,人们再用迷惑的心灵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世界就成了迷惑的世界。如果懂得离开了迷惑的心灵就不存在迷惑的世界这个道理,就能脱离污浊,产生觉悟。

  一个人的心正确了,他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是由心灵引导,受心灵牵引,受心灵支配的,由于迷惑的心灵,就出现了充满烦恼的世界。

  一切事物都是由心领先、以心为主、由心构成的。如果语言和行为出自污浊的心,痛苦便伴随而来,好像牛车随牛行驶一样。

  如果语言和行为出自善良的心,喜悦便伴随而来,好像影子随主体行走一样。

  如果心灵是污浊的,他的道路就会坎坷不平。如果心灵是清净的,他的道路就会平理宽阔,从而就会感到安祥。

  能享受身心清净之乐的人,就意味着冲破了烦恼的迷网,踏上了佛陀的大道。心平气和的人能得到安祥,从而就会昼夜不停地更加努力修心。

  遵循佛陀的教导,让我们向佛陀学习,从心开始。

不偏不倚的中道生活 

  总结雪山上无法悟道的苦行生活,佛陀得出结论:力图解脱烦恼的人必须避免两种偏倚的生活。一种是不能战胜私欲,过度追求私欲的生活;另一种是不必要地折磨自己的身心,过着苦行的生活。

  除这两种偏倚的生活之外,还有一种打开心眼,开动智慧,走向觉悟的中道生活。

  什么是中道的生活呢?

  佛陀提出,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正确之道。

  所有的东西都是由缘而生而灭,所以解脱是超越“有”和“无”的。无明时我们或者把它们看成“有”,或者把它们看成“无”;具有正确智慧时我们可以超脱“有”和“无”。这就是中道的正确观点。

  譬如一根木材漂在大河中,如果这根木材不接左右两岸,不沉于河底,不漂上陆地,不被人们打捞,不被卷入漩涡,也不致从中心腐烂,那么它就可以漂入大海。

  中道观点、中道生活就同这个木材的比喻一样,要超脱内外,超脱有无,超脱正邪,摆脱迷惑,不拘泥于觉悟,身处中流,任凭漂流,自然而然。

  对追求解脱的生活来说,重要的是,要摆脱两个极端,坚持中道。

  知道一切事物都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固定的性质,从而要加以超越,还要超越自己的善行,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

  所谓解脱,就是要放开,不执着。不恐惧死亡,不追求生存。不追随这种观点和那种观点以及任何观点。

  如果我们产生了执着之念,我们就会立即开始迷惑的生活。所以求道的人,要放开,不贪心,不停留,这就是解脱的生活。

  觉悟是没有固定的形态和实体的,我们可以觉悟,但不存在被觉悟的对象。

  因为有迷惑,所以有觉悟,如果消除了迷惑,觉悟也就不存在了。离开了迷惑就没有觉悟,离开了觉悟就没有迷惑。

  既然有觉悟就说明还存在障碍,因为有黑暗,所以就有光明,没有黑暗也就不存在光明了。因为光明和光明的对立面都不存在了。

  我们觉悟后仍不会停顿。因为有觉悟说明还有迷惑。

  到了这个境界,迷惑的状态也就是觉悟,黑暗本身就有光明。必须彻底觉悟,使一切烦恼同时都成为觉悟。

  佛陀指出:真正的解脱,不是外在达到了某种条件,而是拥有一颗觉悟的心。而觉悟的人,就只是这样。

觉悟的种子 

  佛陀立志要让世人同自己一样觉悟真理以后,他以大彻大悟的目光扫视世界:

  有各种各样的人:聪明的人,愚痴的人,性情好的人,性情坏的人,容易教诲的人,不容易教诲的人等等。

  就同池中的莲花一样,池中有青、红、黄、白各种莲花,它们都生在池中,长在池中,有的不出水面,有的刚出水面,有的离开了水面碰不到池水。

  除上述差别之外,还有男女之别。

  但这一切并不是在人的本性上有什么差别。男人通过修行可以觉悟,女人通过修行,也可以觉悟。

  佛陀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传授佛法。

  在到达觉悟的大道上,人们用其眼看待佛陀,用其心信仰佛陀。使人们在生和死的道路上一直徘徊到今天的,也是这种眼和心。

  我们之所以都被“烦恼”的纽带所缠绕,不断地经历了迷界,是由于两个根源:

  一个是我们把生死的根源,即迷惑的心,当作自己的本性,我们不了解觉悟的本性,即清净的心;再一个是我们不了解觉悟的本性,即清净的心,是隐藏在迷惑的心的背后、并存在于自身之中的。

  我们捏着拳头举起胳膊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心灵可以知道。但是,知道这种情景的心,并不是真实的心。

  活动的心,是从欲望产生的,是为自己而活动的心,是与缘相接触而产生出来的心,是没有真实本体的、变化无常的心。我们往往把它看成是具有实体的心,所以就产生了迷惑。

  当你放开拳头时,心灵就会知道拳已经放开。那么活动的是手呢,还是心呢?或者这两者都不是呢?

  当手活动时,心也活动;当心活动时,手也随着活动。可是,所活动的心,是心的表象。而不是心的根本。

  所有的人都具有清净的心。这个清净的本性,却被那些产生于外在因缘的迷惑的灰尘覆盖着。不过,不管怎么说,迷惑的心是次要的,而不是主要的。

  月亮即使被云翳覆盖了,月亮也不致被云翳所污染,也不会被云翳所动摇。

  所以我们不能把飘动的类似灰尘般的迷惑的心,当作自己的本性。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动摇、不被污染的觉悟本心,重新认清自己。

  我们心中的迷惑和污浊,是由于欲望及变化无常的外界的缘而产生的。

  不受这种缘的来去影响,永远不动摇、不消亡的心,才是人的心的本体和主人。

  不能说客人走了之后,房屋就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不能认为由于缘而产生或消亡的这种活动的心消失了,自己也就不存在了。因外界的缘而变化的心的活动,并不是心的本体。

  一座礼堂当太阳出来时,就明亮,太阳下山后,就黑暗。

  可以把明亮还给太阳,把黑暗还给夜晚。但是能够感觉明亮和黑暗的力量,却无处归还。只能把它归还给心的自性和本体。

  太阳出来后感到明亮,这是一时的心;太阳下后感到黑暗,也是一时的心。

  由此可见,在明和暗这种外在的缘的影响下,便产生感觉明暗的心。而感到明和暗的心,是一时的心,并不是心的本体。感觉明暗的力量的根本才是心的本体。

  由于外在的因缘的影响而产生或消亡的关于善恶、爱憎的念头,是堆积在我们心灵上的客尘引起的一时的心。

  我们本来就有一颗被烦恼的灰尘裹着而又不会遭到污染的清净的心。

  当水盛入圆形的器皿时,水就成圆形;盛入方形的器皿时,水便成方形。然而水本来是不存在圆形或方形等形状的。可是我们却忘记了这一点,总是拘泥于水的形状。

  我们看到善恶,感到好恶,想到有无,然后受这些思惟驱使,受这些观点的束缚,苦于追逐这些外在的事物。

  佛陀让我们把心眼转向自身的本质,把被束缚的观点归还给外在的缘,回到不受束缚的自己的本性上来,这样,身心都会获得不受万物阻挡的自由境界。

隐藏着的珍宝 

  我们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所谓佛性就是成为佛陀的种子。

  把聚光镜对着太阳,把光聚在艾茸上,艾茸就会起火。那么火是从何而来的呢?太阳和聚光镜相距很远,两者不可能碰到一起,但太阳的火以聚光镜为缘,出现在艾茸上了。不过即使有了太阳。如果艾茸不是可燃物,艾茸也不可能点燃。

  把佛陀智慧的聚光镜对准在佛性(成佛的根本)这个艾茸上,佛陀的火就会作为佛性开化的信火,在心灵这个艾茸上点燃。

  我们背离了本来所具有的能够觉悟的佛性,为烦恼的灰尘所缠绕,我们的心受善恶形态的束缚,深深地感到不自由。

   我们本来是具有觉悟之心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虚假现象,遮住了佛性之光,在迷界徘徊呢?

  从前有一个人,早上照镜子时,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脸和头了。然而他的头和脸并没有丢失,而是他看了镜子的背面,以为自己的头和脸不见了。

  佛陀说:想要觉悟而未能觉悟的人,如果为此感到苦恼,那是不必要的。本来在觉悟中是不存在迷惑的,但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受外界客尘的影响,产生了妄想,并由于这个妄想而产生了迷惑。

  因此,只要丢掉妄想,觉悟自然会回到身边。我们就会懂得并不是在觉悟之外还有什么妄想。而且奇怪的是,凡是觉悟的人,就不会有妄想,并会感到未曾有过什么需要被觉悟的东西。

  这个佛性是不会穷尽的,也不会消失。

  在污浊的躯体中,在烦恼的最深处,佛性仍然蕴藏着它的光辉。

   从前有一个人在朋友家里喝醉了酒睡着了。他的朋友由于有急事踏上了旅途。朋友为他的将来担忧,便把值钱的宝石缝在他的衣领里。

  他酒后醒来,不知道他的领子里有宝石。他流浪到外国,曾苦于没有吃穿。后来又遇见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领子里有宝石,你可以拿出来用。”

  这个宝石就好比佛性,佛性的宝石,尽管被贪、瞋等烦恼的衣领包藏着,但它并没有受到污染。

  任何人都具备了佛陀的智慧,佛陀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他称赞说:“好极了,人人都具备了佛陀的智慧和功德。”

  但我们被自己的愚痴覆盖着,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事物,无法看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我们摆脱妄念,让我们知道,我们本来是同佛陀没有区别的。

  这里所说的佛,是已成的佛,我们是将来的佛。除此之外,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虽然是将来的佛,但不是已成的佛,如果以为自己已成了道,那就犯了极大的错误。

  尽管有佛性,但如果不解脱,佛性就不会出现,如果佛性不出现,就没有成道。

  佛性不会因人的死亡而消失,它在烦恼中也不受污染,而且永远不会消灭。这样的佛性,只有学习佛陀才能够发现它。

摆脱我执显佛性 

  据载,佛陀从伽耶出发来到频毗娑罗国王统治的主要城市王舍城。

  他的弟子们,包括他睿智的大弟子舍利弗也随他一起来了。舍利弗以智慧第一名闻遐迩,王舍城的许多居民竟分不清他和佛陀谁是弟子,谁是老师。

  佛陀有意抬高一下弟子的声望,于是就当着国王和人民说:“欢迎伟大的法师吧!舍利弗的确熟谙了佛法,取得了最高的智慧。现在他就像一个家产万贯的贵族掌握了财宝一样,他可以使那些苦难的人忘记悲痛,请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吧!

  据说,佛陀话音刚落,舍利弗就立刻入定。观看的人眼前出现了奇妙的景象:舍利弗升到了半空中。人们的眼里充满了崇仰的神情,于是异口同声地大叫起来:“世尊做我们的法师吧!我们是您的信徒。”

  佛陀看到他们听法心切,就讲起了假“我”和欺骗。

  佛陀说:

  “思想和所有的感觉都要服从生死的规律,要理解‘我’的概念,理解‘我’组成的那些迁流变化之物,以及思想和感觉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的。这样,你身上就没有余地来容纳个体的我。

  “因为,正是对自我的迷信才导致了一条绳索将我们束缚于虚幻世界的痛苦。但当一个圣人知道无我的道理后,这种束缚的绳索就被砍断了。

  “在那些相信假我的人中,有的说‘我’死后仍然存在,有的说它迟早会消匿。这两个错误实在严重。如果说这个‘我’可以消匿,那么它所努力获得的果实也要消匿,因此世上就不会再有别人了,难道这可以说是解脱吗?

  “如果说这个‘我’永垂不朽,那么在虚幻世界的生死轮回中就有一种既不生,也不死的物质——偏偏是这种自我。这一来整个宇宙只需一件东西就够了——我行我素,无需什么高尚、尊贵的行为,因为这种贪得无厌的我统管了一切,一切都已完成,又有什么可去争取的呢?

  “但当一个人了解到世上并无这个贪得无厌的‘我’,它只不过是一场虚幻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从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较广阔的视野。他也会过着与此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的生活,就像嫩芽从种子中发育出来,但种子又不是嫩芽一样。

  “因此,要记住,‘我’并不存在,在‘我’的虚幻下掩藏的才是真实的面貌。”

   “我”的概念是执着的心所考虑的,对觉悟的人来说,这样的“我”就是必须加以否定的执着,佛性却是必须加以揭示的珍宝。佛性虽然与“我”相似,但它并不是有“我”或“我所”这种情况下的“我”。

  认为“我”是存在的这种看法,是一种把不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存在颠倒了的看法;不承认佛性的看法,也是一种把存在的东西看成是不存在的颠倒了的看法。

  佛陀又打比喻说:例如,医生给一个婴儿看了病,医生开了药说,在药未被消化之前,不得给他喂奶。

  于是母亲在她的乳头上涂上了苦药,使孩子不吃她奶。当药被消化之后,母亲洗净了奶头,给孩子喂奶。母亲的这种行为是出自爱护孩子的慈爱的心肠。

  同样的道理,为了消除世上的错误的想法,为了消除对“我”的执着,佛陀曾向人们说明“我”是不存在的。当错误的观点消除之后,佛陀就告诉人们存在着佛性。

  “我”将引导人们走向迷惑,佛性将导致觉悟。

  有一个妇女,因为她不知道家里有装着黄金的箱子,而过着贫苦的生活,有人出自怜悯的心情,给她挖出装有黄金的箱子。佛陀也是一样,打开佛性,给我们看。

  既然我们都拥有佛性,那么为什么会有贵贱、贫富的差别,又为什么要发生残杀和欺骗等令人厌恶的事情呢?

  举例说,宫廷里有一个大力士,在他的额前戴着一个玉石的金刚,他同其他大力士摔角时,碰了前额,玉石的金刚被压进了肉内,从而长了一个疮。大力士以为玉石已经丢失,只想到要去求医治疮。医生一看就知道这个疮是藏在肉中的玉石引起的,把它取出来给大力士看。

  我们的佛性也藏在烦恼的灰尘中,我们看不见它,卓越的导师就可以把它找出来。

  由此可见,尽管有佛性,却被贪、瞋、痴掩盖着,被业和报缠绕着,使我们处于迷境。然而,佛性并没有丢失,也没有被破坏。只要消除了迷惑,佛性就能再次露面。

  正如大力士看医生为他取出的那枚玉石一样,我们也可以借佛陀之光,看到自己的佛性。

  红、白、黑等各种颜色的母牛,都挤出白色的牛乳。各种不同处境、不同生活的人,虽然他们的业和报不相同,但都具有佛性。

  喜马拉雅山中许多贵重的药,这些药都在茂密的草丛中,人们找不到它们。从前有一个贤人,根据这些药的气味找到了这些药,他做了一个桶进行采集。但在他死后,这些药又被埋在山中,桶中的药发生腐烂,随山溪不往下流,在不同的地方发出不同的味道。

  佛性也是一样,是被茂密的烦恼之草覆盖着,人们很难找到它,佛陀拨开草丛。使人们看到了这种佛性。佛性的味道虽然都是一样甜,但由于烦恼的原因,会出现很多种味道,人们会采取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佛性像金刚石一样坚固,是不会被破坏的。人们可以在沙粒和小石子上钻出小孔,但无法在金刚石上钻出孔来。

  躯体和心能被破坏,而佛性却无法破坏。

  佛性是我们最优秀的特性,我们习惯于尊卑,在佛陀的教法中,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差别的,只有知道佛性的人才的是尊贵的。

  金矿石熔化之后,去掉渣滓,便可炼成贵重的黄金。把心的矿石熔化之后,去掉烦恼的渣滓,任何人都可开发出同样的佛性。

  通过觉悟,开发出佛性,就解脱了烦恼痛苦,就成道了。

倾听《金刚经》的交响曲 

  再让我们回到当初佛陀打算解决的问题上:如何征服生、老、病、死?

  人有生老病死,世间有生住异灭,宇宙有成住坏空,这些道理都是一样的。像杯子坏了,桌子坏了,换个角度来看,它们是不是生病了?

  如果有一天,这房子没了,桌子也没了,是不是可以说它们也死了?

   我们一般在使用文字的时候,这些用词已经贯上我们的价值了,这个价值就是我执。

  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语言有三种,第一是邪,第二是慢,第三是名字。”

  龙树菩萨更解释道:一切凡夫的语言是邪,见道学人的语言是慢,阿罗汉的语言是名字。邪是什么?我死了,除了身心现象死掉以后,心里面又产生一个死的感觉,死的感觉就产生轮回,这叫邪。

  见道学人他知道,“我”是如幻的、无我的,如果讲“无我死了”也很奇怪,他虽了知无我如幻,但因心中还有残习,所以叫“慢”。

  阿罗汉他已成证解脱了,了悟无我,所以他说:“我死了”,只是现象随灭,实际上他是不受后有的,不会在生死大海中流转,所以他说:“我死了”时并不执,这样的语言叫“名字”,是假名之意。

  一个解脱之人,他说“我”的时候是无我的。一个了悟无我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名字只是应着这个缘的名字而已。

  在《楞严经》中,佛陀与文殊菩萨有一段对话: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佛陀问文殊菩萨:“请问你是文殊菩萨吗?

  文殊菩萨回答:“我若说:‘我是文殊’,那就有两个文殊——一个是文殊,一个是我说我是文殊菩萨。如果我回答:‘我不是文殊’,那又与实法相违。”,所以,文殊者,即非文殊,是名文殊也。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中评价一切时,令人影响最深的话就是“我说某某,实非某某,是名某某”。

  佛陀的教法就是如此,了解这些,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要随时随地用正见思惟的方法对照,不是去思惟内容,而是要反观自己思惟的核心,回归起思惟的这个本性,让佛性自然开显。

生老病死平等如一 

  佛陀在《金刚经》中的教导要求我们:不必过分执着于语言的内容。因为我们对语言有执着,我们破除了这个习惯就会看到生死的实相,不会被语言幻相所迷惑,我们如用世间心看这些语言,将会永远执着。

  了解这点,到最后,也不会用生灭心看待佛陀的教法所载——佛典,不会用生灭心看佛法,而是用清净心,这时忽然之间就看懂佛经了,把佛经看透了,看到纸背后面了。

  所以,后来的禅宗大德说:“依文解字,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允为魔说。”依文解字,用世间心看文字,就是用邪见看佛经,三世佛冤。但是,如不从文字来看,而是用心、意识来看,也是魔说。

  遵循佛法的原则,我们要看文字的背后,看到它的缘起性。当我们看透一切世相的缘起心,从生到老到病到死,就是无常的庄严宝冠,就是佛法,能够超脱一切生灭。

  这时我们会看到:死亡不过是生的一个表征、现象而已,生必然带着灭,死亡是生的一种现象,死亡不是远离生的,所以生中已带灭,灭中已带生,这时我们会看到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及每一个人,会看到法性海、整个众生海,这一切就像大海,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像一波一波的海浪,这个海浪起来了,出生了那个海浪灭了,这个海浪生了活过来了,出生了,那个海浪死了,这个海浪跟那个海浪撞激夭折,这个海浪夭折了,并不代表它死了,它是转入第二个力量,也就是转入另一个全新的海浪,所以生是死之死,死者生之死,故生死是一对,生者是生之生,死者是死之生,把死拿掉也无所谓生。

  在佛陀眼里,生灭真的是一场游戏。

  而我们现在是海浪,因为我们执着我们是海浪,执着有我,所以我有生有死。有一天,大家不执着了,回到海水里一看——哎呀!哪有生有死,根本是骗人的,所以回到海水的立场没有生没有死,只有涅槃。

  但是有悲心生起的人,又会回到海水的立场,虽然我无生无死,但是我又回到海水的立场来示现生灭的现象,这是大悲的精神,来告诉大家这个道理,所以就法界根本而言,没有生灭对待。

  就整体法界而言,没有成佛与不成佛的问题,成佛与不成佛是我们众生界的问题,与整个本来法界无关。

  佛陀又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讲的呢?

  像《文殊般若经》里讲:如是诸佛,这些无量无边的诸佛,经过无量始劫来救度众生,使一切众生能够圆满成就成佛,结果众生界不增不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由于法界立场来看,从法界立场来看,世界本无生灭,所以没有成佛与不成佛的问题,所以要成佛是因众生有轮回才要成佛,有染才要成佛,要破除无始无明才有办法成佛,如果从来没有无明或非无明,怎么会有成佛与不成佛?所以法界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就我们而言,有没有成佛或不成佛的问题呢?!因为我们现在是在烦恼和不解脱当中。

  那成佛之后有没有成佛与不成佛的问题?

  这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因为离于众生界对待,在法界中安住的时候,众生一切根本没有成佛与不成佛的问题。但是如果还入这个世界当中去救助众生时,就有成佛与不成佛的问题,因为众生现在尚未成佛,他有烦恼,我们要救助他。

  但如果认为众生的烦恼固定不变,那么就完了,佛法要如何成就?要无有少法可得,才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救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所讲的就是这么清楚,亦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智慧的人有永不退失的光明心情。

常常观空心不老 

  要如何见到佛性呢?是不是观想佛的样子?

  什么是见佛?观空就是见佛。

  佛陀在《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金刚经》又说:“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认为佛陀不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圆满色身的话,又落于断灭。

  这是要我们破有破无,不能执着于一端。不执着于一端,如此所见就是佛。

  有智慧的觉受,这不是见佛吗?了悟空性,这不是见佛吗?

  破一切妄想,见空即见佛。

  传说佛陀从忉利天宫说法完了,将回到人间。大家因为很久没有看见佛陀,一听说佛陀要回来了,都非常欢喜,想先见到佛陀。

  莲华色比丘尼也听闻佛陀今日要回来的消息,心想:佛陀回来,将会有很多人去迎接他,我如果这样去,一定没法第一个见到佛。为了想第一个见佛,莲华色比丘尼就运用神通力,化现成转轮圣王,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典藏宝等七宝俱足,阵容盛大,浩浩荡荡地前去迎接佛陀。

  这时,须菩提尊者正在缝衣服,想到佛陀今天回来,自己应该前去问讯礼拜如来。当他放下衣服要起身时,忽然想着:“什么是如来呢?是我所见到的眼、耳、鼻、舌、身、意吗?还是地、水、火、风等四大所构成的佛身呢?

  是啊!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造无作,就像世尊所说的:

  若欲礼佛者 及诸最胜者

  阴持入诸种 皆悉观无常

  曩昔过去佛 及以当来者

  如今现在佛 此皆悉无常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说于现在中 当观于空法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现在及诸佛 当计于无我

  如此思维之后,须菩提尊者就继续回去缝衣服。

  莲华色比丘尼化作转轮圣王,以七宝为前导,声势浩大地来迎接佛陀,现场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但是大家远远地看见转轮圣王的阵容,都赶紧让出一条路来。这化现的转轮圣王来到佛陀的足前才变回原来的莲华色比丘尼,以头面礼佛足,并说:“我今顶礼最胜世尊,得以最先面见佛陀。”

  想不到佛陀却回答她:

  善业以先礼 最初无过者

  空无解脱门 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 当来及过去

  当观空无法 此名礼佛义

  意思是说:了知空才是最殊胜的礼佛,如果要礼佛者,应当现观空性,这才是礼佛的真义。换句话说,须菩提才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的人。

  常常见空,心灵就不会装下一丁点垃圾,心就永远不老,安住在不生不灭当中,时时生起正念,智慧就恒然生起。

维摩诘菩萨的病 

  我们的一生,除了极个别的例外,一般来讲都会出现病征,就解脱而言,如何对待病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维摩诘经》中的教导。

  所有的病都是一样,由地、水、火、风所引起,由构成身体的四大所引起。当我们碰到病这个现象的时候,面对的态度如何,怎么来接受?怎么来实践解脱?

  一场病,事实上就是一场死亡的训练。因为任何一场病,一定会经历地水火风在我们身上所造成的一些现象。如:我们在生病的时候,身体十分臃肿,这是地大的病;口很干,水份没有办法流动,口干舌燥,这是水大的病;我们身体有时候热,有时候冷,这是火大的病;我们呼吸不顺等,就是属于风大的病。这也是死亡前所必经的。

  每一次生病,我们不要老是想:“唉!我怎么那么倒霉,又生病了。”病,就是因缘的结果。所以,任何病来的时候,没有逃避的理由。但是,有病的话要治好它,这是应该的,不相冲突的。

  生病了,就要面对,有病就要医治,要正确面对它,正确医治它。即使是佛陀生病的时候,还是会请耆婆医生来医治。如果小病故意拖拖拉拉的,以为这是一种修行人的风范,结果因此而死了,那是愚昧。

  再来想想看,进一步把病变得很庄严,要把这些病变成无常的宝冠。所以,我们现在把这一切病,都供养给三宝,供养给众生。

  这不是叫大家生病,而是透过这个病相来示现无常的庄严,让病变成佛法教化众生的一种形式。我们不断以病练心来磨励自己将来的死境,同时,要把这病转化成一种慈悲的病,一种智慧的病,一种三昧禅定的病。

  在病中能够自在转换,在不断的调理过程里,我们来教育大众,即使在很疼痛的时候,也能够示现安乐,来教育探病的人,让他心生慈悲,让他知道原来病也可以生得很自在、很喜乐。

  这就是维摩诘菩萨的病。

死是一场小悟 

  如何才是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

  经典中极其清楚地说明:佛陀对于解脱的教法根本不是直接安立在“永生”上面,也没有永生这个概念,因为永生也是落在生死之中,它是错谬的想法。

  佛陀这样教导我们认识死亡,教导我们掌握涅槃之道:

  我们不必欢喜死亡也不要远离死亡,因为死亡对一个解脱的人,对一个能在最后有所了悟的人来讲,就是一场悟境,是解脱生死的悟境。

  不能够了悟死亡的人,不能够正见死亡的人,就不能够了解无生的道理。

  那么,什么是无死?

  无死绝对不是以畏惧死亡的心可以得到的。畏惧死亡的心就是生灭的心,有生必有死,所以,不可能无死。无死,必须建立在对死亡深切的了解之上。不知死亡者,无以了知无生;不知无生者,无以了知无灭;不知无灭者,无以了知无死。

  初时,我们对死亡首先要惊畏,这是正确的,因为对死亡惊畏,会对生命产生尊重。但是,如果只有惊畏的话,那就是解脱无期了。因为,我们最大的痛苦,来自于对死亡的畏惧。

  对死亡惊畏是一种道德,我们敬畏死亡,不愿意自己死亡,不愿意自己死亡的人,就会害怕看到别人死亡。

  刚开始我们要惊畏死亡,惊畏死亡的人才尊重生命。惊畏死亡之后,我们要了悟死亡,正见死亡,正确理解什么是死亡?最后会发现:死亡根本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回事,它是一个生灭对待的现象。先从正见死亡着手,以正确见地了解死亡,慢慢地产生体受,了悟死亡。我们随时随地了悟,先在正知见上产生觉受,了悟了,到最后超越死亡,证于涅槃。

  涅槃是远离生亦远离死,而不只是远离死亡而已,远离生死,所以“不受后有”。

  但佛法的无死,“不受后有”不是再也不出生了,而是必须立足于超越死亡之后,重新再回入红尘,已经远离生死的对待,但为了大悲的缘故,如幻地在世间再现。这是一个大悲心的投入,所以,能从超越死亡里面再生起无生之生。

  无生之生,这是如幻的,所以它绝不只是轮回的出生。

  我们这样来看待死亡,就能够进入禅悟的死。我们看看烦恼死了没有?贪死了没有?瞋死了没有?痴死了没有?如果这烦恼死了,它还有没有习气?死是停息的意思、转换的意思。

  佛陀说,一个修行解脱的人,在死的过程中,也是在玩一场名之为死亡的游戏而已。

无比珍贵的菩提发心 

  《楞伽经》中,佛陀的大菩萨弟子大慧大士,在开场时先问了佛陀一大堆宇宙人生的大问题,佛陀却轻轻一转,直接从心地说起,讲实修实证。

  原来,佛陀认为,如果只是了解些理论而无真实的验证,解脱也只是一句空头话而已。

  佛陀说,说说食物如何如何,能让一个饥饿的人饱吗?

  要饱,就得把饭吃到肚里才行。同样道理,只有真正修证到位才有真实解脱。

  我们前面对佛法的理论做了一些准备,以下就让我们学习佛陀进行具体的实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心。

  发什么心呢?佛陀倡导发菩提心。

  佛经云:“心地广大如虚空”,但我们一般对这句话一点感觉也没有,因为大家从未把它视为生活中的一件事来做,只把它看做佛典中的一句话。

  心地广大如虚空,是佛陀要我们发起菩提心,发起广大不可思议的愿力。就消极而言,是不要让心有所障碍,就积极而言,则是要让大家的心和一切诸佛菩萨同等发愿。

  如何是让心广大如虚空般没有限制呢?就是不要拿种花的盆子种大树。百年的榕树种在小盆里作盆景,也才长一点点。

  也许我们会用大一点的盆子来种,但是和大地比起来,和虚空比起来,却显得那么小。如果我们的心有限制的话,就永远在限制中成长。

  我们为什么不把这大树从盆子里移出来种在大地上呢?把周围的环境处理好,让它在大地中自然发芽、茁壮,不必每天去看长高几公分,不必天天剪枝浇水,偶尔去看一看,一百年、两百年后,这大树所成的树荫连绵几里,能让多少人乘凉啊!

  我们的心要这么广大。“大象者不由小径,大行者不拘细节”,佛陀希望我们初期的时候,先立大志,到越高阶的菩萨就要修细行,这是修行的轻重缓急,我们要了解,才不会只是在绕圈圈。

  我们何时才不绕圈圈,不必为自身的存在辩护呢?

  如果我们站在圆周上,要到圆心去,如果是用绕的话,绕了一千圈、一万圈,都还是在绕圆圈,如果我们看准圆心,一步跨过去就到了。这里面最大的困难不在外境,而是在我们心中。

  我们在自己心中与解脱之路上筑了一道迷宫,绕了半天。太早到的话,我们也感觉不对,因为听说解脱是很困难的,所以告诉自己一定要绕,如果一步跨过去一定有问题。于是心里就在那儿想“有问题、没问题”,花了许多心思。

  其实,有没有问题,走到了就知道了,放胆地踏下去,如果有问题再修正就好了。如果到了就觉得自己好了不起,那一定没有解脱,这是很容易判断的。

  如何实际解脱呢?有人常自叹:“哎呀!我的罪业深重,我是下劣低贱的人。”遇到这些人,若问他:“你有神通吗?不然怎么知道自己根器下劣?”于是他又转忧为喜地说:“那我不是根器下劣,必定是上根器了?”这真正是有毛病的人。

  人是很可怜的,有99%的心思都在辩证自己是对是错,1%才用来行动。真正做对一件事时,我们也不肯相信,做错事,人家质疑了,我们又拼命辩解,人就是这么可怜。

  因为我们不肯落实下来。其实有一条路很好走,很简单:我们想想看,自己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我们与佛差在那里?因为他的佛性有作用,我们没有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很差,所以就用自己的贪、瞋、痴、慢、疑,不肯用佛性。

  直接向佛陀学习,这才是直接解脱的路。有些人,可能修行的功夫很好,但是就不肯直接跨过去,一直在那边想:“我这样好?那样好?还是这样走比较好!不不不!那样走好了!”相反的,有些人可能程度还不及这些人,但是他的解脱之路是走直线,不绕圈圈。绕路的人,理论上是有无限弯弯曲曲的路要走,是无限的。

  所以,原本近的反而远了,远的反而近了。一般人走直线并不太容易,但是我们也稍弯一下就好,不要真的花一生研究自己到底有没有佛性,研究了半天才肯行动。

追求解脱的生活 

  除了佛陀外,善财童子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榜样。

  善财童子可以说是初发心修行者的典范。

  善财童子为什么被称为“善财”呢?他投生入母胎时,家宅内自然涌出七宝楼阁,楼阁下有七种潜伏地底的宝藏,宝藏上地面更自动裂开,生出七支宝牙,就是所有谓的金、银、琉璃、珍宝、砗磲、玛瑙七种宝物。

  善财童子身处母胎中十月之后诞生,形体四肢端正具足。同时地下又涌出七大宝藏,长宽高各满七个手肘,光明照耀。接着,屋宅中又有五百种宝器涌出,各种宝物自然盈满其中:金刚皿中盛满一切妙香,香皿中盛满种种衣物,美玉皿中盛满种种上好的妙味的饮食,摩尼宝皿中盛满种种殊胜奇异的珍宝,黄金皿中盛满银,银皿中盛满黄金,金银皿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珠,玻璃皿中盛满砗磲,砗磲皿中盛满玻璃,玛瑙皿中盛满珍珠,珍珠皿中盛满玛瑙,火红摩尼宝皿中盛满水蓝色的摩尼宝珠,水蓝色摩尼宝皿中盛满火红的摩尼珠,如是等五百种宝器都自然涌现。

  同时,天空又雨下各种宝物以及各种财物,充满所有的库藏。因为这个缘故,他的父母、亲属,以及善于为人看相的相师,就叫这个孩子“善财”。这个善财童子,过去曾供养诸佛,种下许多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于亲近善知识,身、语、意业都没有过失,又能清净地修习菩萨道,求取一切智,是成佛的法器,心意清净如同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当时,文殊菩萨来到福城说法,善财童子也在其中听法。

  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以及大众演说许多法门之后,就殷勤地劝喻大家,增长大众善根的势力,让大众欢喜,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并让他们忆念过去世的种种善根。

  之后,菩萨便在此地为众生随宜地说法,然后离去。

  这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菩萨处听闻诸佛的种种功德后,一心欲勤求无上等正觉,于是便尾随文殊师利菩萨之后而说出他的渴求:

  三有作为城廓,桥慢以为垣墙,

  诸趣成为门户,受水化为池堑。

  愚痴迷暗所覆,贪瞋恚火炽然,

  魔王作为君主,童蒙依止而住。

  贪爱以为徽缠,谄诳作为辔勒,

  疑惑蔽其双眼,趣入诸邪道中。

  悭嫉桥盈之故,入于三恶之处,

  或堕诸趣之中,生老病死众苦。

  妙智清净慧日,大悲圆满胜轮。

  能竭烦恼大海,愿赐少许观察。

  妙智慧清净月,大慈无垢妙轮,

  一切悉施安住,愿垂照察于我。

  一切法界之王,法宝以为先导,

  游空无所障碍,愿垂教敕于我。

  具福智大商主,勇猛勤求菩提,

  普利一切群生,愿垂守护于我。

  身披忍辱铠甲,手提智慧宝剑,

  自在降伏魔军,愿垂拔济于我。

  住法须弥山顶,定女恒常恭侍。(将禅定喻为侍女)

  灭惑众阿修罗、帝释,愿观于我。

  三有凡愚家宅,惑业地为趣因,

  仁者悉皆调伏,如灯示照我道。

  舍离一切恶趣,清净所有善道。

  超越诸世间者,示我解脱法门。

  世间颠倒执着,常乐我净妄想,

  智眼有出离,开我解脱法门。

  善知邪正诸道分别,心勇无怯,

  一切决了之人,示我菩提大路。

  安住佛正见地,长养佛功德树,

  普雨佛妙法华,示我菩提大道。

  去来现在诸佛,处处悉皆周遍,

  如日出于世间,为我宣说其道。

  善知一切众业,深达诸乘要行,

  智慧决定之人,示我摩诃衍法。(指大乘教法)

  愿轮大悲四毂,信轴坚忍为辖,

  功德宝壮校饰,令我载于此乘。

  总持广大箱函,慈愍庄严宝盖,

  辩才铃震音响,使我载于此乘。

  梵行作为茵褥,三昧示为侍女,

  法鼓广震妙音,愿与我此大乘。

  四摄无尽宝藏,功德庄严妙宝,

  惭愧化为羁鞅,愿与我此大乘。

  常转布施为轮,恒涂清净戒香,

  忍辱坚牢庄严,令我载于此乘。

  禅定三昧为箱,智慧方便作轭,

  调伏永不退转,令我载于此乘。

  大愿清净为轮,总持坚固大力,

  智慧所有成就,令我载于此乘,

  普行为周校饰,悲心作为徐转,

  所向皆无怯懦,令我载于此乘。

  坚固宛如金刚,善巧如同幻化,

  一切无有障碍,令我载于此乘。

  广大极为清净,普与众生欣乐,

  虚空法界等同,令我载于此乘。

  清净诸业惑轮,断绝诸流转苦,

  摧魔以及外道,令我载于此乘。

  智慧满于十方,庄严遍周法界,

  普洽众生之愿,令我载于此乘。

  清净如同虚空,爱见悉皆除灭,

  利益一切众生,令我载于此乘。

  愿力速疾前行,定心安稳而住,

  普运一切含识,令我载于此乘,

  如地而不倾动,如水普皆饶益,

  如是运诸众生,令我载于此乘。

  四摄圆满妙轮,总持清净大光,

  如是智慧大日,愿示我令得见。

  已入法王城中,已著智王宝冠,

  已击妙法缯彩,愿能慈悲顾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