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生活禅
净慧法师:生活禅 生活禅这个题目,可以说是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总在讲这个题目,讲了这么多,是不是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呢?还是没有讲清楚。我想,讲到尽未来际,这个问题也讲不清楚,因为我们生活的内容是日新月异,人的思想、烦恼、妄想,也是层出不穷,天天在变化,那么生活禅就是针对现实生活而言,是永远讲不完的。如果有一天讲完了,那就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我们所有的人都觉悟了,再不需要讲什么禅了,因为我们这个染污的生命、染污的生活、迷失的生活已经结束了,都进入到一个觉悟的生活状态。生活禅可以不要讲了,因为我们已经是在过禅生活了,所有的人都过禅生活了,这时候可以不要讲了。第二种可能,希望不要有那么一天,我们不能讲了,我想不会有那一天。生活禅会永远地讲下去。 我姑且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讲生活,一部分是讲禅,一部分是讲生活禅。 一、什么是生活 有生命就有活动,有生存就有妄想,有烦恼就有生死。这都是必然的,烦恼是因,生死是果。所以,生活就是生命在生存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瞬间,与所依托的环境,保持一种适应与对抗的全部活动。这是我下的一个定义,也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在座的有许多学社会学的、学伦理的、学哲学的,现代科学是怎么来定义生活,我不是很清楚,因为我的脑子很闭塞,但是我觉得,生活就是生命在生存的全过程中的每个瞬间,每一个瞬间就是每一个当下,与我们所依托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空间与时间,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人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两种适应环境的办法,一种是完全的适应,一种是带有对抗性的适应。太阳这么大,我们要天天在烈日下生活,肯定是不行的,适应不了。那么我们就想一个办法。从古到今,都在想办法,人怎么在严寒中来适应大自然,在酷暑中怎么样来适应大自然,在剧烈变化中,又怎么样来适应大自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做一栋房子,冬天可以不受严寒的袭击,夏天可以不受酷暑的煎熬。一般情况下,有一栋房子就够了,但是在特别寒冷的地方,或在特别炎热的地方,光有一栋房子还不够。所以,冬天又想一个办法,最原始是烧火,后来就有煤炉子,现在有暖气,这就是我们想办法要跟大自然的一种抗争,想办法在这个环境中能够生存下去。假使夏天,我们在这个屋子里,有这么多人,门不敞开,窗户不通风,甚至没有空调,我们坐在这里就受不了。于是人又在想办法,过去是有电扇,现在是有空调,最古老时是每人有一把扇子摇。有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从摇扇子到电扇到空调,都是为了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这些措施是为什么呢?是为了减少我们生命的痛苦,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命的痛苦。 这个生活很奇妙,没有人来提示,这个生活就很实在。一有人来提示,生活就充满妄想充满分别。生命与生活,它是同时存在的。有生命才有生活,没有生命也谈不上所谓的生活,所以说,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内容就是生活的整体。 生命有迷悟之别,生活也有染净之分,我们大家都在迷失当中,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迷失的生命。我们大家都在找一条觉悟之路,想方设法,要使生命从迷失当中逐步地觉醒过来,这整个的过程就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一个过程。迷的生命,就是过得染污的生活;觉醒的生命就是过得净化的生活。很显然,我们的生命觉醒了,生活净化了,我们人生的痛苦也就会相对减少。怎么减少呢?并不是说,起大风了,这个觉悟的人,风吹不过来,雨打不进来,不是这样。是有觉悟的人同样也要面对八苦,八苦当中,来自社会的就是所谓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恚苦。像这样一些苦,对于有觉悟的人来讲,同样会遭遇到,他只是能够正确的去面对,当下就化解。因为有了觉悟,就会把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用善心善念去看待,用淡泊名利之心去看待,像昨天江泓先生所讲的“慢、善、淡”。对待烦恼的事,对待痛苦的事,我想,不管是年轻的人,还是年老的人,都要采取这三种心态。你慢节奏地处理一些烦恼的问题,可能就会使烦恼慢慢淡化。如果你说一句我说两句,你的声音高一点,我的声音比你的更高,这种对抗性就会越来越激烈。所以,慢一点,慢一点是和现在所说的冷处理分不开,冷处理,就是放在那里不管它,不管它就没事了。所以,一切急事,要慢慢地处理;而一切不急的事,你都要很好地重视它。比如说,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种长远的积累。作为我们读书的人,求知识的人,求佛法的人,你就要念兹在兹,不能懈怠,你一懈怠,就提不起来,这个精神一放下去了,因循苟且了,就很难再鼓起劲来。对于要长期持之以恒的事,每天都要很重视地去做,这样才能够日积月累有所成就。 我们的生命,生命是个什么呢?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开始的那一天,也没有终止的那一天,生命只有转化,没有终止。怎么转化呢?染污的生命,通过一定的修养,可以转化为清净的生命;迷失的生命可以转化为觉醒的生命。而生命的过程,又是由无数的生命点所构成,所谓的生命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当下。这个生命点,可以是我们每一个当下,我们人生一生的经历,一生的过程,在整个生命的链条当中,它也是一个生命点。无数的生命点,是由什么联系起来的呢?就是由我们当下这一念心,这一念心,在不停地流注。大家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三世因果?如果从这个生命点的每一个念头的流注,不停地流注,去理解三世因果、前生此生来生,作为一个切入点的话,你可能会领会。这个念念的流注,佛教里叫念念生灭。念念生灭,永远不会停止。当我们这个肉体消失以后,这个念头还存在不存在呢?它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继续存在,所谓业识的方式。业,识,就是我们的意识加上我们从无始以来的业,或者叫作记忆,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也是在不停地生灭,不停地流注。它还是像生命存在的那个活动情况一样,还是在念念生灭,念念迁流,没有一个停止的时候。所以,生命的阶段性和生命的延续性是一体的,是不可能割断的,到我们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这个生命的本源,它也不会终止。从这一点,佛教就解决了生命流转,生死流转,三世因果。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生命,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永恒的负责任的这样一个思想,就很自然地得到了一个肯定的解决。佛教讲生灭生灭,这两个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只有把这个不停的生灭,念念生灭这个概念,大体上有一个了解,才能认识到生命的永恒性。 生命的永恒性,它所表现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看我们生活的内涵是什么。我们生活的内涵如果是净化的,是清净的,生命也就随着净化了,升华了;如果我们生活的内容是染污的,是迷失的,那么生命也就随着沉沦了。所以生命的升华与沉沦是跟生活的内容分不开。所谓的生命点如果作为生命过程中的一点来讲,那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当下,由无数的当下,构成了一期的生命。所以说生命是当下,生活也是当下。如果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当下性,就能够认识到生命觉醒的重要性,因为生命的觉醒,不论把它放在明天或者放在昨天,它也一定是要在当下。所以禅宗的功夫,一切都在当下。所以说,饥来吃饭困来眠,既是讲具体的生活,也是讲当下的生活。 我们生活的内容非常丰富。生活是当下的存在,也包括对往事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像,但是,就这个思维过程而讲,生命的一切活动,永远都是当下。因此,禅宗有句话,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四方四维上下这十方,都在一念当中。各位可以合着眼睛想一想,过去现在未来,四方四维上下十方,为什么都在一念当中,是不是在一念当中?很显然,离开了当下这一念,找不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找不到四维上下十方,这个事情很神秘,但是又是一个普遍的存在,又是一个实在的存在。所以,生命与生活、生存,在我们人生当中,是一个每天都在重复的事,但是,又很少有人去关注它。 生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具体的事实。生活的具体性是不需要什么理论的架构,吃饭就吃饭,穿衣就穿衣。生活是直接的,也不需要什么媒介。生活是体验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体验又是个性的,张三的生活,李四无法分享,李四的生活,王五也不能分享,大致上可以欣赏。欣赏,毕竟是一个隔靴搔痒的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看到某某人生活得很安祥,我们可以欣赏他,但是你要分享他的体验,不可能。所有具体的,直接的,体验的,个性的,当下的,这些特点,与禅的特点是一致的。禅,也是具体的,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具体的觉者的生活,觉悟的生活,它是直接的。打一棒你就感觉疼,是直接的。打一棒也无须问为什么,当然,打一棒不能去起诉,如果打你一棒你去起诉,那完了,那不但是这一棒让你开不了悟,还会惹出许多烦恼。所以现代人的生活,理性的生活,跟禅是完全无缘的。生活的内容,大致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二、什么是禅 禅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大家抬头看上面那个墙壁上(指墙壁上的“无”)。我们在看这个字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障碍。既然是无,它也没有形状,只是借这个字,来表示禅的内涵,但禅绝对不是这个字。禅是无,无,又是什么呢?无,不是没有。如果我们把无,理解成为有无的无,那就错了!无是超越,是超越了有无的对立,这样的无,才有意义。禅,是整体性的,不是二元的,也不是一元的。禅就是不可界定的东西,如果可以界定了,那也就不是禅了。有时候也用空来描述禅的境界。禅是空。空,不是一物都无;空,是一种超越有无对立的大智慧。从这两点来讲,禅就是永恒的突破,只有突破,才能体现禅的风采,禅的意境,禅的创造力。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够限制它,禅的创造力就没有了。所以,禅,是我们生命中无限的创造力,它不是上帝,它是佛性。它是如来藏,它是法身,是真如。说出这个名字来,已经是多余的。但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禅究竟是什么,所以用这些假名描述一下,但一定要直接去体会禅。 比如临济禅师在黄檗禅师座下,依止多年,参学多年,依然不能开悟。黄檗禅师就想到,他的因缘可能不在我这个地方,就把他指示到大愚禅师那里去。到了大愚禅师那里,经大愚禅师的指点,临济禅师开悟了。开悟以后的表现是什么呢?他不是顶礼三拜,而是在大愚禅师的胁下打了三拳头。大愚生气了没有?没有。但是他说了一句话,你的老师还是黄檗,与我无关。临济禅师于是又回到黄檗禅师的座下,见了黄檗也不顶礼,也不叩拜,劈头盖脑就是一巴掌,黄檗禅师只是一笑,说一句,看你这个疯癫汉!这多奇妙呀!现在出现这个场面,那还得了啊,媒体上报纸上还不炒得沸沸扬扬呀!这就是禅者的风采。大愚禅师看到他启发了这么一个好弟子,竟敢在老虎的头上拔胡须,这多了不起!所以他很高兴。黄檗禅师同样如此,这一下放心了,终于我的法门有人继承了,高兴。 禅师的那种作略,那种直接性,那种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只有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面,只有以佛家的大智慧,加上中国文化的熏陶,才能够出现这种超人的卓越,这就是我们生命中无限的创造力。临济禅师的道场,就在我们石家庄以北二十公里的地方,正定临济寺。今天天下的佛弟子,我所说的天下,就是指的我们汉传佛教这个系统,我们皈依了也好,出家了也好,都要起一个法名,这个法名,绝大部分都是根据临济宗的派系而来,所以,严格讲起来,我们汉传佛教的四众弟子,可能有90%以上都是临济宗的子孙。祖师那么伟大,他创造的宗派才能够具有那么强盛的生命力。 禅,是生活中专注、清明、绵密的觉受。所以生活禅中这一点最关键,就是觉照,就是自觉性,就是觉醒,就是觉悟,就是觉悟的那样一种受用。它不完全是功夫,它是功夫到了炉火纯青那个时候的一种受用。有了这种受用,生活禅,禅生活,才可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涌现出来。我们要修的,要训练的,要培养的,就是这样一种清明、绵密的觉悟的受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迷失,从哪里来的?就是因我们不能觉悟,总是在迷惑当中。禅是一切,又超越一切。既然是生活禅,生活是一切,禅也是一切。 我在十几年前,写了《生活禅开题》这篇文章。《生活禅开题》中,曾经讲到什么是禅。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禅是什么。从自然现象来说,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从社会生活来说,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从心理状态来说,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伪是禅。从做人来说,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从审美意识来说,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超越是禅……当然可以举出更多现象来说明禅的普遍性,但仅此就足以说明:禅是一切。同时如果禅就是它本身,那又把禅局限了,所以禅又超越一切。禅只有超越了一切,才能够指导一切。禅只有超越了一切,才能够提升一切。在我们这个空间,没有一个人身上没有禅,没有一点点的空间没有禅;是它,又不是它。禅,是三界中的源头活水。我们住在城市里的人,要知道什么是源头活水,简直是神秘得不得了,只有住在大山里的人,才知道源头活水是什么,才知道那个来源的重要性,才知道那一溪流水,是永远都不会停止,永远都不会腐败,永远都具有流动性。 禅,很奇妙,又很实在;很普遍,又很超越。 三、什么是生活禅 生活是普遍的存在,生活就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总括。我觉得现代人,或者说西方文化,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我们人类的活动,用“生活”二字来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在佛经上有这个类似的内容,但没有像这样一个能高度概括我们生命一切的活动的词,即使有这个词,它也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不能够进入主流语言环境。比如佛教讲的“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四威仪,比如说“日用事”,这都和生活这个词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毕竟不通俗。生活二字,既通俗又普遍,而且能够为所有人接受。有这样一个对生活高度概括的词,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佛教不拿来运用的话,那就是一种自我封闭。佛教、佛法永远是开放的,不是这样的(以手做开合姿势),这样就是封闭的,它是扇面形开放的。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接受新文化的法师,都把生活这个词引进了佛教修行的描述之中。其中把生活二字用得最好,用得最娴熟、最圆满的,就是太虚大师,他的文章,他的讲演,处处扣紧生活。关于佛法与生活,佛学与生活,这样题目的讲话和文章,在他的著作里无数次地使用。进入到现代,当代,所有弘法的大德,都在运用生活这个概念,来谈修行,谈佛法。就是生活禅这个概念,也有人提过。在我之前,台湾有一位居士,偶尔看到他有文章谈到生活禅。但是,他没把它作为一个修行的体验而进行反复地探索与实践。我们河北佛教协会和柏林禅寺,从1991年开始,就在提倡生活禅,而把生活禅的具体宗旨规定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一下子就把生活禅的理念,和传统的大乘佛教的理念进行了连接。大乘佛教有两大宗旨: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所谓一智二悲,这已经是讲了一两千年的命题。一智二悲,如何把它赋予一种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意义?我们这个僧团反复地探索、推敲,用什么词能够把慈悲与智慧的理念连接起来?最后就确定了“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有大智慧,才能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才能奉献人生。这就定下了夏令营的宗旨。生活禅的奠基石就是这八个字,生活禅具体的修行方法,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虽然很抽象,但是,至少给我们指明了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来修学佛法,如何来弘扬佛法,如何来用佛法的精神,净化社会,和谐社会,就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实际意义是什么呢?觉悟人生是针对人类的迷失而言,奉献人生是针对人类的自私、以我为中心来说。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佛教传统的修行次第也是完全能够连接的。传统的修行次第有所谓大乘和小乘,小乘所修的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解脱道,大乘所修的是以菩提心大悲心为基础的菩萨道。解脱道以自觉为主,菩萨道以自觉觉他为主。如果我们把解脱道与菩萨道都归纳到生活禅这个系统当中,那就是,觉悟人生强调的是解脱道,奉献人生强调的是菩萨道。这样就使生活禅这个理念,与传统佛教的修行次第进行了有机的连接。当然,传统的修行次第,与禅宗虽然精神一致,但是表现的方法,进入的步骤,完全是两回事。刚才我们讲到临济禅师的故事,在传统的解脱道与菩萨道的修炼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的,你把老师打三拳那还得了呀?那犯大规矩。所以,禅宗呢,禅呢,很奇妙。 禅宗虽然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但一直到今天还有人质疑禅宗是不是佛教。因为要用传统佛教的眼光来看禅宗,确实禅宗有许多的作略、做法,是完全带有突破性的,带有创造性的,用现代的话说,带有原创性。在一些作略上,已经跳出了印度佛教的那些规矩;也正因为禅宗的精神、做法具有原创性,所以才能在中国蓬勃发展,而且不但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像越南、朝鲜、日本,今天已经影响到了欧美各国。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禅在今天欧美的文化环境之下,从某种意义上,它确实起到了震撼欧美文化或西方文化基础的那种作用,震撼还不确切,如果用动摇的话是不是太过分了?但是实际上在发挥这个作用,动摇西方文化的基石。 西方文化是二元的,禅宗就是要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面,从这一点来讲,它是动摇了西方文化的基石。那么我们在修生活禅的过程中,究竟从哪些方面来落实生活禅的修行法门?我想提出以下一点看法: 在生活中,培养专注、清明、绵密的觉受,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为内容,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从而落实觉悟人生的宗旨。在生活中,培养以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内涵的理念,不断和谐自他关系,从而落实奉献人生的要求。觉悟人生,所要做到的是要优化自身素质;奉献人生,所要做到的是和谐自他关系。我们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能够做些什么事?我们要永远地、无穷无尽地做这两件事,不断优化自身素质,觉悟人生;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奉献人生。永远只能够主动地做这两件事,其他的事可能都只有被动去做,唯有这两件事你可以主动去做。如果我们把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和解脱道与菩萨道,进行一个连接的话,那就是以解脱道为目标来优化自身素质,以菩萨道为目标来和谐自他关系。以此两道的完美结合,落实“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生活禅宗旨。 生活是具体的,直接的,体验的,个体的。禅也是这样,禅是直接的,打一棒你会痛,是直接的。禅在哪里呀?穿衣吃饭。禅在哪里呀?庭前柏树子。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师西来意是什么呢?是禅呗。赵州和尚不像我这样搞一上午,说七道八的。赵州和尚用手一指:庭前柏树子。多直接!因为禅没有离开每一个具体的存在。赵州和尚讲话风趣,有艺术。当时那些禅师可以说都是美学大师,艺术大师,否则的话,他怎么能够进入到那个境界里去?进入不了。多优美的故事呀!在我们柏林寺讲这个公案,特别的亲切,庭前柏树子依然还在,赵州禅风也洋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道场来学习净化人生、和谐社会的生活禅,也具有……感染力,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词不是很确切,(问营员,你有什么词呀?营员:穿透力)穿透力也不确切,用一个不是很雅的词,诱惑力,虽然不是很雅,但很有说服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