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主讲
2007/4/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6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昨天一起学习到永离邪见这一段,昨天我们这段还没有讲完,我们先把这一大段念一遍。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这一大段世尊为我们开示,永离邪见会得到这十种功德法。我们昨天谈到邪见就是愚痴,对宇宙人生真相产生错误的见解和看法,昨天我们学习了前面三种功德法,今天我们从第四条开始看起。这第四条是说,永离邪见有『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这条功德。《楞严经》给我们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众生跟佛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在于佛是正知正见,而众生是邪知邪见。诸位会问,到底什么见才叫正见?什么见是邪见?他邪在哪里?根本的邪见,就是忘失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一条也是世尊开悟之后所讲的第一句话。
世尊苦学十二年,然后在菩提树下一切放下,他证果了成佛了,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到底是什么知见?世尊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佛知佛见,他讲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迷就迷在这一点,诸佛悟也悟在这一点,原来我们每个人本来是佛。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也就是自性,也就是佛性;换句话说,一切万法那都是我,跟我是一体,这是正知正见。所以,我们只要转变心态、转变念头,就能够转变环境,这就是《楞严》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为什么?你找到了物的本源,那就是通自性。
当我们真正,不要说悟入佛知佛见,哪怕是对这个知见产生深厚的信心,就能够「永离一切吉凶疑网」,就能有直心、正见。直心就是正直的心,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把直心称作是菩提心的体,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他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换句话说,直心就是至诚心。真正永离邪见的人他至诚心现前,什么叫至诚心?用曾国藩先生的比喻说,「一念不生是谓诚」,所以至诚心就是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念不生大家不要想说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那叫无明,你跟石头有什么区别?石头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是说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说有一念,这叫第一念。有这个第一念,下面不生了,就是不生第二念,永远活在第一念当中,而不生第二念、第三念。这叫做一念,再加上不生,这是至心,这是菩提心,永远活在觉悟当中。
他对于世间人所说的吉凶祸福他明白清楚,他不会有疑惑,他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为什么?他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因果,造善因就得善报,造恶因就得恶报,所以他的吉凶祸福他明明白白,没有任何的疑惑。真正深信因果的人,这也是正见,有这个正见还要不要去算命?还要不要去预卜吉凶祸福?不需要,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因果注定的。如果你要想改变未来,很简单,从现在开始断恶修善即可,造善事怎么会不得善报?
我去年决定要辞去大学教授的工作,当时我父亲还很不理解。他不理解是因为别人看这样的一种成就,年轻人,三十多岁,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怎么这么容易就舍下?他不舍得。你走这条圣贤教育之路吉凶未卜,他有点害怕、担心,老人家的心我们能理解。但是我就开导他,我们走圣贤教育之路,这是走至善之道,为了觉悟众生走这条路,真的是至善,止于至善。不但是自己成就自己,通过讲学,教人家就是教自己,老师自己在讲台上是得到最大的受用,另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一辈子干的多好。释迦牟尼佛干的就是这个行业,孔子干的也是这个行业,师父上人干的也是这个行业,他们用一生来给我们证明走这条路是大吉,所以根本不要有疑惑。因为他也学佛,他也都慢慢能明白。我们知道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永离一切吉凶的疑网,不怀疑。
第五个功德法是讲『常生人天,不更恶道』。真正离开邪见,就不会造作恶业,不造作恶业将来不会堕恶道,他会断恶修善,将来在人天道受生。这都是自然的,因果循环,报应丝毫不爽,我们对这个一点疑惑都没有。知道现在断恶修善肯定不会堕恶道,所以心里踏实,前途是光明的,明天会更好。
第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这一条是讲永离邪见能够断恶修善,他的福能够现前,因为善感应的是福。福增长了,智慧也增长,谚语所说的「福至心灵」,他的心就能够非常灵敏,能够洞察世间的因缘、果报、性相、事理,他能明白。所以福慧双增,而且愈增愈多。在《无量寿经》里面就跟我们讲到,「善恶报应,祸福相承」,你作善就得福,作恶就得祸,「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自己都是自作自受,「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我们永离邪见,对善恶祸福清楚明白,知道我们不断的修善就是积福,「转转增胜」,愈来愈多。
第七条,『永离邪道,行于圣道』。这一条是讲起心动念都是正念,不起邪念,不起邪念就永离邪道。什么是圣道?圣道最基本的就是十善业道,他所行的与十善业相应,这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他所行的与自性相应,所以自然能够行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性德。凡夫起心动念自私自利,求名闻利养,这是邪道,这与圣道相违背。
第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六道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转,受苦受难,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身体的执着,他认为这个色身就是我,这叫「身见」。这种见解是错误的。这个身体不是真我,它只能说是我所有的。好像一件衣服一样,你穿在身上那是你的,等到穿旧了,就要把它脱下来,扔掉,不要了。人的身体不也是一样吗?你用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穿旧了、穿烂了,不是也要把它扔掉吗?所以那哪是你的,那更不是你。所以身见这种错误的见解,这种邪见,导致我们为了这个身,满足身体的欲望,为了身体的享受造作恶业,辛苦,这是愚痴。如果明了了,知道身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虚空法界,自性才是真我,自性所现的一切法是真我。所以我在哪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不单只是有情众生,动物、人,六道众生是我,哪怕是无情众生,植物、矿物,都是我,都是我的一部分,真的是跟众生融为一体。这个身他不会执着,这叫不起身见,不起身见当然他就不会为这个身去造作恶业,他能放下自私自利,不造作恶业自然就不会得恶果报。
第九『住无碍见』,见就是指见解,「无碍见」就是他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无碍,他完全明了。他进入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所说的四种无碍法界,所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理上讲,他无碍,我们一般还能理解,一切众生都是我,一切法界都是自心变现的,在理上能讲得通,所以理上无碍。事上也无碍,他真的是活得潇洒自在,到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都无碍。那理与事无碍,事事都无碍,他是进入了四无碍法界。为什么无碍?因为他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就是障碍。
这是师父上人常常用的比喻,说这三片东西,红色的代表执着,蓝色的代表分别,黄色的代表妄想,这三种就是你的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的自性。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好比是自性,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万法就好比是法相,法相是自性所现,法相与自性是一体。但是你中间隔着,障碍住,你这么障碍住,看得模模糊糊,有障碍。所以就让你放下,当你放下执着,放下了,你看清楚一点,再放下分别,又清楚很多。这都是妄想,妄想是什么?最后的障碍,要把它全部放下,然后一看,真的哪有什么障碍?我们本来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本来是佛。
之所以现在我们佛的受用显不出来,就是这种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而妄想分别执着它真正有没有障碍?也障不了你,它真正没有障碍眼睛,也没有真正障碍眼睛外面的境界,境界没有扭曲,眼睛也好好的,它根本没障碍。你只要一放下,放下了以后一看,真的本来就没障碍,事事无碍。从哪里来修?想要得到这种无障碍的法界,要从修十善业开始修。为什么?因为十善业与性德相应,它是帮助我们去除这个障碍。所以,从凡夫地到如来果地都是修十善,证得了如来果地,一切无碍法界现前,也就是十善业道圆满了。
第十种功德法是『不堕诸难』,诸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灾人祸这些灾难,这些灾难怎么产生的?归根结柢就是人的恶业招感的,你要是断恶修善,你修十善业,你就不会招感这个灾难,所以你「不堕诸难」。我们生到这个世间,看这世间灾难重重,天灾人祸真不少,还有些可怕的预言,还有科学家的预测,好像真的世界末日都不远了。这些诸难是地球上的众生共业所感,我们在这个世间会不会一起遭受灾难?当然,如果大家不能改变这个恶业,灾难是无法避免。我在这个世间会不会堕诸难?如果我修十善,我有我的别业,我也不堕诸难;我要求生净土,在这个大劫难当中我能够安详往生,所以一切的灾难与我无干。所以诸难是众生有诸难,我自己不堕诸难,这都是修善业招感。
最后,所修的善业一定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这是佛殷切希望我们,不厌其烦的来鼓励我们,要把我们的善业功德回向菩提,不要求世间果报。回向菩提的话,『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一切的佛法,佛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有等级,第一个等级叫正觉,正觉所得的果位是小乘阿罗汉果;然后是正等正觉,这是菩萨所证的果位;最高的位次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圆满成佛的果位。你三种果位都能够「速证」,很迅速的得到。「成就自在神通」,你如来果地的那种神通妙用,那种自在,你统统能够得到,这都是永离邪见所得到的殊胜功德。当然,成了佛之后一定你会教化一切众生,从哪里教起?还是从十善业道教起。所以十善业道是成就一切佛法的根本,是诸佛教学的入门课程。
以上就把《十善业道》我们讲解了一遍,当然我们时间的关系,每一条其实内容是非常丰富,涵盖的面是很广的,我们也只能是点到即止,要是详细说明,那要很长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修十善业道是我们学习佛法最根本的下手处,也是我们往生净土的净业正因。不仅是我们凡夫要修学十善业道,哪怕是菩萨,他也在修习十善业道。所以底下这一段是讲菩萨修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也是不离十善业道。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这段经文从布施开始讲起,底下会讲忍辱,一直到最后智慧,这是菩萨的六度,这是菩萨行门。佛给我们开示,菩萨的行门,乃至后面所说的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种种的法门都离不开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基础。先讲布施,世尊继续叫着龙王,龙王是本经的当机者,他也是菩萨。如果有菩萨依此十善业能够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菩提道,具体落实是六度,而六度又以十善业为基础。所以说『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就是离开杀生而去布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他的财宝受用具足,能够『长寿无夭』,他身体健康长寿,不会夭折。也不会被一切的冤亲债主,我们说五种,王、贼、水、火、非爱子,被这些来损害。所以,布施一定要离杀害,不能以杀害为业,这样去修布施。以杀害挣得的钱来布施,这里面不善,你就不可能得到这里讲的「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些果报。
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就是在中国大陆,前些年在一家地方医院有一位病人,外科病人,他是上半身大面积严重烫伤。一问之下,原来这个人他是以宰牛为业,每天就杀牛,然后把整头牛放到一个大锅里面煮,煮好了之后去卖。有一天他宰这个牛,在大锅旁边,水正沸腾,结果鬼使神差的,他一头就栽到了大锅里面,他自己糊里糊涂的。然后他一下子被烫到了,马上就惊醒,就回来了。站起来之后又没多久,自己好像糊里糊涂的又趴到了锅里面去,结果大面积烧伤,整个上半身就被煮了。你看他以宰牛、煮牛肉为生,结果自己反倒被煮了,这个因果多么明显。他住了院,住院以后二十天就花了五万多块钱医药费,宰牛所挣的钱都得花光,他就不能够常富财宝,也不能够长寿无夭。确实他有冤亲债主,那些被宰杀的牛的魂把他推到锅里,所以他被怨贼损害。
所以杀生一定要永离,不能杀生。哪怕是你把杀生赚来的钱拿去布施,这对你来说都没有益处,因为杀生的业不能用布施所修的福去抵消。因果差不了,你杀生就得受杀生的果报,你布施将来会有布施的福报,看你哪个业重,哪个业就现前。我们知道有一段历史的案例,在清朝末年有位官员,当时朝廷派他去赈灾,一个地方闹灾荒,那些饥民没有东西吃,所以他拿很多国库的银两去赈灾。没想到这个人贪赃枉法,他把赈灾的钱据为己有,谎报朝廷说已经赈灾,结果没有赈灾,让饥民很多都饿死,造了这个重业。等到他晚年,这都是民国了,到了民国的时候,晚年他自己忏悔,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回到自己家乡隐姓埋名,做很多善事,真的是修桥补路,斋僧接众,所有的善事没有不办的,同乡里都说这个人是大好人,非常赞叹他。
可是有一天他却惨死,在床上吐血而死,他太太很惊讶,怎么这么善人都没有好死?就请那些能够招鬼的那些人来做附身,来问,说她先生去哪里了。结果一问,原来她先生堕了地狱,受极大苦。他太太不明白,这么样的好人为什么会堕地狱?布施,一乡的人都说他好。因为他欠了很多命债,这些饥民死了的去阎罗王那里告状,所以阎罗王把他的魂给勾到地狱里头去。他因为杀生害命,哪怕你后来布施,都免不了这个罪报,为什么?这个杀业太重,他得不到长寿无夭,他被怨贼损害。所以,修善、布施要懂得要用清净的财宝布施。下面这是讲不与取,就是离偷盗来行布施。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不与取』就是指偷盗,所以十善业里面讲的第二条,菩萨修布施波罗蜜,要懂得持不偷盗的戒,不能够这边偷盗那边还布施,那像什么话!你看林则徐先生,这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忠臣,他讲过「十无益」,说「妄取人财,布施无益」,这是十无益中的一条。你要布施,如果拿那些不净财去布施,什么叫不净财?偷来的、盗来的,用这些去布施有什么益处,那毫无功德可言。真正是自己用血汗挣来的钱,拿去诚心诚意的布施,布施三宝、布施穷苦,这才有功德。要不然用不净财,修的是有漏,还不能说福报,那个福聚不起来,因为这个容器是漏的。你这边偷盗就漏出去了,那边拼命装,你布施装福进来,那边就漏出去,聚不了福。所以要「离不与取而行施故」,才能够『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你的财富、你的果报才是真实。
『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最胜无比」是讲一个人能够修布施,布施含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菩萨三种布施都去修,而且还持戒。持戒他修的是无漏,漏就是烦恼,他没有偷盗就没有这种烦恼,无漏的福报是最胜无比,它与自性相应。所以能够「悉能备集诸佛法藏」,诸佛法藏人人本具,藏就是宝藏,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宝藏,那就是诸佛宝藏。你要把它开启出来,用什么开启?最根本的就是讲的布施、持戒,布施是让我们放下,持戒我们才能修无漏的福报。所以佛为什么这么重视戒律,佛灭度的时候告诉阿难尊者要以戒为师,持戒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法藏的珍藏。不单指你能够开启法藏,你还能够备集,你统统能够具足。怎么样具足?证得自性,证得自性以后,确实你能够备集法藏,就是所有的珍宝,自家自性财宝全部现前。下面是讲离非梵行来修布施,请看经文: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这是讲戒邪YIN,『非梵行』就是指邪YIN,能够永离邪YIN而去修布施,这也是持戒而修布施。布施就能得财宝,布施财就得财宝,布施法就得法宝,布施无畏就得健康长寿的宝。这些宝是『无能侵夺』,你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为什么不能被侵夺?因为这是自性中的财宝,他夺不了的。他的果报,除了你有财宝,还有『其家直顺』,就是家庭和顺,美满幸福。你看现在很多家庭不和顺,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为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一条,有邪YIN。男女某方有外遇,这个家就不能和顺。
所以,哪怕你是修福,假如你的戒行不清净,那你真实的果报都得不到,你修的福报是到哪里去享?将来是到三恶道里去享。破了戒的,五戒没有那就是人身得不到,没有人身,你能修布施你有福,那个福在哪里享?在三恶道。我们别说其它的,就看动物,那是畜生道,动物里头很多很有福报的。你看香港很多人满地拉的宠物、小狗,也很可爱,打扮得漂漂亮亮,也很精神。主人对牠是百倍加护,真是千金宝贝,有福报,大家觉得这样去享福值不值得?那种就是前生修布施,但是没有离开这些恶业,所以感得三恶道的福报,你看冤不冤枉!真正觉悟的,觉悟的人就是菩萨,菩萨绝对不干这种傻事,他一定是离开这个恶业。《了凡四训》里面都讲,「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如果还有恶业,你去造的那个善,叫有漏的福报,那很不圆满。所以,这一条离非梵行这样来布施,能够得到家能和顺。
「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这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太太、女儿在外面都受人的敬爱,不会遭到侮辱。人家见到,连邪念都不生,这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自己对人家的女孩子没有邪念,这是因果报应,真是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儒家里面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不想自己家里的太太、女儿在外面受人侮辱?我们不想,不想我们就不能够对人家起邪念,要修好的因才能有好的果。不单指看到这些女子不能起邪念,即使是看到那些广告牌的画面,我们都不动邪念,保持心地庄严,正直光明,这样自己能够得自在受用。
那些常常起邪念的人,积累多了恶报会现前。《无量寿经》里面就讲到,「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YIN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费损家财就不能够常富财宝。所以,离开这些YIN欲心来修布施,才能够积累财宝,有YIN欲事的那一定是败家。自己希望得到真正的福报,也希望自己家人不受侵害,得到平安,自己要修好因,全是你自己的念头决定。下面一条是讲离诳语(妄语)来修布施的。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这一条是讲菩萨修布施也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特别是没有妄语。为什么人会有妄语?因为他会有妄心,有妄心的人才会打妄语。如果待人处事接物我念念都真诚,自然就「离虚诳语」。做事真诚,我来做好事,『行施』就是做好事,怎么样?我自己也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一条是这里所讲的十条都有的,为什么?布施就感应有财富,但是要想真正有这种财富,又要能够『离众毁谤』,你看很多人有钱,他常富财宝,但是毁谤他的人很多。这个因是什么?他前生修布施,所以他这一生感得大富,但是前生他没有离虚诳语,他有讲不真诚的话欺骗人,所以这一生感得众人的毁谤。真是你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一丝毫都错不了。所以我们希望真正得圆满的果报,真的要离一切恶业。
学佛的人,特别是发心弘法的人,这是修法布施,供养众生佛法,也要懂得离虚诳语。虚诳语不是说在讲课的时候不能讲欺骗人的话,那当然是要这样,哪怕是平时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注意,不能讲欺骗人的话。这种诚实的心态对一切众生,那你能够『摄持正法』,「摄」就是摄受,「持」就是保持。你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佛菩萨的教诲你能够摄受、你能保持,而没有人毁谤你。你看近代的高僧大德里面,这近一百年来,只有印光大师他没有人毁谤,其它大德都有毁谤;不要说大德,哪怕佛都有人毁谤。你看印光大师他一定是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他能够「离众毁谤」,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位大德。
当然,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现在没办法改变,我们不要认为别人毁谤我,我就不修法布施、法供养,这样心态也不对。我们现在学佛了,应该上报佛恩,下济众生,要发出这个愿心。虽然过去修的因可能不圆满,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去推动佛陀教育,光阐大教,哪怕是人毁谤我、陷害我,我都不改变我这种志愿。这样的话,『如其誓愿,所作必果』,这样的话,我也能说是我离了毁谤,为什么?我心里不受这个毁谤,毁谤对我不起作用,我一样能够为佛法、为众生做事情,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他能听我的就是有缘人,不听我的那就罢了。他只要能听我的,我一定诚心诚意的跟他讲,这是我的誓愿,「所作必果」,这个愿望一定能够成就。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请看菩萨离离间语而行布施的功德利益: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离间语』讲的就是两舌,挑拨是非,离间人家的家庭或者是团体。离间一个家庭就是伤害一个家庭,让人家眷属不和;离间一个团体就是破坏团体;离间学佛的道场那叫破和合僧,那个罪业可重。当菩萨修布施的时候,他断两舌的口业,不再讲这些人我是非,不再张家长李家短,不搞这些离间语,当然他修布施,感得『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同时他也能够家庭『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这是讲家里人,菩萨他因为没有离间语、没有两舌这个恶因,他的果报自然是家庭团结、和乐。家里人都跟他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不会跟他扯后腿,他要做什么好事情,家里人支持他,不会给他往后拉。更不会跟他争论,「乖诤」就是跟他过不去,整天吵架,他没有这些。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两舌的果报。
我们学佛的同修都非常希求在菩提道上有志同道合的善友,确实这是非常重要。在这个法弱魔强的末法时期,稍一不留心,很可能在菩提道上就退步了,甚至一个跟斗栽下去都回不来。所以有善友提携,他们互相鼓励、帮助、提醒,这是我们莫大的福报。志同道合的人,在菩提道上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我们都发愿求生净土,都希望把佛法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志乐、我们的志向,我们所喜乐的,所要干的事情。这种志同道合的善友可遇不可求,为什么?如果不是生生世世修不两舌这个善因,感不得来志同道合这些善友,菩提善友。
如果这个世间我们能真正找到四个同一志乐菩提善友,那真的是可以有六和敬僧团出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的僧团能够在世间出现,有六和敬的僧团,就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你看世尊当年创教,一个人带五个比丘,就是五个学生,就能够创教,几千年度化多少人。现在要复兴佛法,确实僧团非常重要,僧团最关键的就是和敬。如果有两舌的口业,哪怕是想人家的是非,看人家的短处,这是两舌的意因,意念上有这个小的因,那和敬就没有办法达到。
所以真正是学习,《六祖坛经》里教导我们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我老是眼睛里看的是别人的过失,那我在这个团体里怎么能跟人家和睦?表面上虽然还是客客气气,心理上没有跟别人有那种和乐,和不起来,那你就不是这个和合僧团的成员,你这一条殊胜的果报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要想得到,很简单,不要再讲人家是非,不再造两舌的恶业,这个果报自然现前。这是自性性德,不是人家给你的,自然就现前。当这个自性的障碍去除以后,性德现前,这个功德利益就能得到。下来是讲离粗恶语来修布施:
【离麤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麤恶语』就是指恶口,讲话很难听,爱骂人,言语粗鲁、粗俗,这都是恶口。菩萨离恶口而去修布施,他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又能得到『一切众会欢喜归依』。像师父上人,我有幸跟随师父参加很多国际的和平活动和宗教的团结活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参加过好多次。也跟随师父参加宗教的研讨、联谊活动,也见过不少的国家领导人、宗教领袖。真的所到之处,大家看到师父都生欢喜心,都对师父肃然起敬。
好像师父有一次到印度尼西亚,大家到印度尼西亚去拜访一个伊斯兰教的教堂,这个教堂里的人正在等师父。师父进来以后大家就猛盯着全部站起来,就没人喊口号说「大家起立」,没有,自自然然站起来,肃然起敬,这是欢喜皈依。印度尼西亚的前总统瓦希德,这是师父的好朋友,我跟师父去过印度尼西亚好多次,每次差不多都见他;他也是宗教的领袖,在伊斯兰教很有地位的一位长老。他跟师父说他非常的尊敬师父,有一次他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在伊斯兰教教典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找神,找他们的真主阿拉,找啊找,翻山越岭的找,就来到野外一个房子外面,房子的门锁着。他去敲门,叫里面的人开门,从早叫到晚,没人开门,第二天他又叫,又叫了一天,还是没人开门。第三天他去叫,这时候听到屋里有个声音说「你找谁?」那个人说「我在找神」,这是他们的寓言故事,我在找神。然后里面那个声音说,「你找的不是神,你找的是神的外衣」。这个故事很有哲理性,用我们佛法来讲,他叫心外求法,他找的是神的外衣,他找不到真神。然后瓦希德就跟我们讲,说师父他是真正找到神的人。
你看师父处众真是「一切众会欢喜归依」。在这些活动里面,大家很多请教师父的问题,或者师父跟他们开示,『言皆信受,无违拒者』。你看师父跟所有的宗教领袖说,你们相不相信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真神,这个真神在每个宗教里头化身不同。在伊斯兰教,化身为阿拉,在基督教,化身为耶稣,在天主教,化身为上帝,在佛教,化身为释迦牟尼佛,同一个化身。你看大家没话说,团结一致,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的主都是一个人。所到之处,师父的话一说出来,真的「言皆信受,无违拒者」,没有一个提出异议的。这是什么?师父修的好因。当然师父智高一等,让大家佩服,但是同时也是师父离粗恶语。别说前生,就是这一生,我们看师父,学佛以后他没有讲粗话,讲话柔和,启发人觉悟,这是善因得来的善报。下面讲离无义语而行施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无义语』也就是前面讲的绮语,绮语是毫无利益的、没有意义的话,听起来很好听,那叫花言巧语。不但指对社会、对别人没有利益,反而是有害的,让人家受蒙蔽、受误导,起邪念,这些都是「无义语」。菩萨修行布施的时候离这些无义语,他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能够『言不虚设』,这是不绮语的果报。人家听了之后知道你讲话真实,你不是讲那些花言巧语,所以他能够尊敬你,能够接受你的教导。假如我们爱说那些花言巧语,讲出来是振振有辞,其实一看,你是口是心非,根本没做到。正是像孔子在《论语》里面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就是花言巧语。看他表面的容貌好像是一个君子,其实是伪君子,他仁爱之心就少了。这句话大家都明白,看到一个人巧言令色的就知道鲜矣仁,那怎么对他能够敬受?就不会尊敬他,只会对他疑惑,就是要好好看看,听其言得观其行。
如果我们离绮语,真正就能够『人皆敬受』。而且『能善方便,断诸疑惑』。你教导大众的,能够用善方便,方便就是,便是便宜,方是方法,就是最便宜的方法,最适合大众、最契机的方法,这叫善方便。这样来启发觉悟众生,大家对你的话没有疑惑,深信不疑,这都是你修不绮语的果报。下面请看离贪求心: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这里是讲离贪欲来修布施,贪欲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在三毒里面是最严重的烦恼,贪瞋痴,贪是最严重的。因为人有贪,他起心动念就是自私自利,当然所造的就是恶业。如果当菩萨修行布施的时候离了贪求心,不单指他不为自己想,离了自私自利,不再贪名闻利养的享受,不再贪五欲六尘的享受,世间法他不贪,佛法他也不贪。这个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果报希求他也不贪了。这样做起来是什么?我自自然然应该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众生跟我一体,我去布施他,就是布施自己,我为他好就是为自己好,自他不二。所以我这么布施是应该的,没有任何贪求心,这样做就是回归自性,本性本善现前。他就能够不但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你不贪,不贪是不是没有?不是,你愈施愈多,你常富财宝。你想不要这财宝都不行,财宝都跟着你,为什么?你布施招来的果报。
而且你『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你有智慧,对一切世法、佛法你都不贪求,智慧是能断,你把贪心给断了。既不希求世间的果报,也不贪求佛法的功德,这样的话你能够『信解坚固,具大威力』。你对于佛法,佛所教给我们的这些真理你能够深信不疑,你能够理解,而且你的信解很坚固。真有坚固的信解,自然你的行为就毫不犹豫,难舍能舍,一切能够放得下。我们凡夫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佛法里头的信解不坚固,还是不信佛讲的话。佛叫你放下,你放下得自在,你就不肯放下,为什么?你不信,对佛法还不信,也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坚固了,所以真正佛法的利益就得不到。菩萨一切不贪了,他一切都放下,真正信解很坚固,他「具大威力」。这个大威力也是自性本有的性德,一切神通自在他都能够现前。像如来果地上的十力、十八不共、四无所畏,这后面会讲到,他都能够现前。所以修学佛法要知道,最根本的要断贪,贪是造业的根本,是迷惑。下面讲的是离忿怒心而去修布施: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这里讲的是断瞋恚,『忿怒心』就是指瞋恚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就起瞋恚,就忿忿不平,还怨天尤人,这是「忿怒心」。瞋恚是恶业,如果不离瞋恚而修行布施,当然你修布施能够得果报,你布施财就得财富,可是你这个财富里面是有漏的。你看很多大富大贵的人,心里很烦恼,他的生活并不幸福快乐,他每天忧心忡忡,赚再多的钱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为什么?他没有智慧,就是他只修布施,所以他有福报,但是他没有智慧。智慧哪来的?要离瞋恚心。所以能够『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还要加上『速自成就无碍心智』。
「无碍心智」这是佛菩萨具有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无碍的,刚才讲的四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能够很快的,「速自成就」,很快的就成就这种无碍心智。这个「自」大家要非常的注意,自是自己。无碍心智不是佛给我们的,也不是老师给我们的,更不是上帝给我们的,那是什么?自己本来具有的。为什么本来具有,我现在没有?那是因为我有瞋恚的习气烦恼障住,广义上说,这是恶业业障障住了,本来有的现在不能现前。把恶业放下就速自成就,它立即现前,恶业放下的同时,无碍心智就自然现前。所以要懂得如何回归本性,这样很快就能够成就无碍心智。
『诸根严好,见皆敬爱』,这是讲相貌庄严美好,人家看到你都生尊敬心,都生欢喜心。一个人老瞋恚的,脸都很难看,这是他诸根不严好,人家看到他都觉得害怕,更不可能敬爱他。所以,如果是离瞋恚心的话,自然感得这种福报。到如来果地,由于往昔不造瞋恚业,他能得庄严美好的如来德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人天敬爱。下面这一段是讲离邪见而修布施的。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邪倒心』就是指邪见,「倒」就是颠倒,心邪了见解就颠倒,是非不分,因果不明,这是愚痴,这是邪倒。菩萨不愚痴,他不愚痴而去行布施就得殊胜的利益。他有『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是总说,这是每一句都有的。这里面还讲『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这是讲在轮回当中,因为他没有邪见,他是正知正见,自然就感应到正知正见的家庭里面。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我们投胎到佛法的家庭里,这是因为宿世有正见,所以投胎到了有正见的家庭。他能恭敬三宝,能够信佛,他家里的人常生智慧,我们在那个家里面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个人『离邪倒心而行施故』,还能够『见佛闻法,供养众僧』,这是供养佛法僧三宝。要知道佛法僧三宝在外界的形式上来讲,虽然我们看到有佛像,看到有经典,这是法,看到出家人,这是僧。那叫做住持三宝,可是住持三宝不应该作为我们自己真正皈依处。在《六祖坛经》里给我们明确说明,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是什么?皈依自性的佛法僧三宝。见到佛像,我们能够想到「佛者觉也」,《六祖坛经》说「佛者觉也」,就是觉悟;「法者正也」,看到经典,产生正知正见;「僧者净也」,见到出家人马上想到我们心地要清净,让我们回归自性三宝,住持三宝的功德利益在这里。
我们见到佛像为什么要顶礼恭敬?要知道顶礼恭敬的是藉这个佛像来回归我们的自性觉悟,觉而不迷;见到经典,要知道懂得回归正知正见,正而不邪;见到出家人要礼敬,礼敬他也就是礼敬自性的清净、自性的和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利益。他有这个正见,自然能够「见佛闻法,供养众僧」,供养三宝,你知道供养三宝即是供养自性三宝。他『常不忘失大菩提心』,这条非常难能可贵,学佛最关键的要发大菩提心。学习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你不发菩提心不能成等正觉,你没有成佛的因,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净土。
你看《无量寿经》里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开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摆在第一条,一向专念摆在第二条,所以发菩提心比念佛还重要。《华严经》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条讲的非常厉害。就是你修诸善法,什么善法?你修十善业道,修布施、忍辱,菩萨六度,修这些善法。但是你没有菩提心,为什么修?为求世间福报,不是为成佛,不是为了广度众生修这些善法,那叫什么?那叫魔业。佛跟我们讲的是真实语,不是吓唬我们的。为什么是魔业?我们如果修了这个善法,将来得善报,我们不求往生净土,不求成佛,将来在三界六道里得有漏的福报,变的大富大贵的家里出生。出生以后迷了,一迷就造业,杀生、YIN欲什么都来,造业就有恶报,你这个福大幅度的消减,这一生福享完了,下一生就是恶道。
而且造的业通常都很重,你要不是大富大贵的,你想造重恶业都造不了,你没这本事,造重恶业的那都是大福报的人。你看希特勒,杀多少人,打二次大战,他没那么大福报他能干吗?他干不了。干完之后,就堕地狱。所以这种人,他比这一生造恶业的人晚一步到地狱。这一生那个人造恶业,马上堕地狱,那我,我这一生造善业,将来得善报,结果一享福又迷了,迷了之后就造业,又堕恶道,比他晚一步。你说这不是魔业吗?忘失菩提心都尚且是魔业,不发菩提心,真的就是魔业了。
所以要学佛法,有正知正见才能离邪倒心,你去修布施、忍辱这些善法,你不会忘失菩提心,这个功德利益非常大。下面这一条是讲总结: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这是总结前面,一条条为我们说明修十善业的菩萨,『大士』就是菩萨,他们所修的布施,这是六度的第一度,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能够『以施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圆满的意思,你要布施才能美好、圆满,所以能够『获大利』。学佛、念佛的人这一生求生净土,庄严佛净土,这叫「以施庄严」,获得是什么大利?这一生成佛的大利。这样我们修的善叫做上善,往生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那我们就能符合这个标准。
底下开始讲就是略说,前面是十善业一条条跟我们罗列出来,六度里面讲布施这一度,不杀生来修布施,不偷盗来修布施,不邪YIN修布施,一条条十善业道都是布施的基础。下面菩萨六度第二度是讲持戒,也是同理,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但是因为讲起来是很多,经就略说,请看经文: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这里世尊告诉我们是『举要言之』,就是简单的说,不能像刚才讲施庄严的那部分这么罗列出十善业道。但是我们要懂得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里听到了这一点,知道有十善业道,底下每一条菩萨学处都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修这十善业道,『以戒庄严故』,就是修持戒,也能得到庄严。就是能够持戒、修善,这样能够得『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你的持戒才庄严,庄严就是能够圆满。你因为修十善业,你的持戒也能得到圆满,你能够得到佛法的义利。
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不仅是佛法里的戒条你得守,这些社会公约、法律规章,家有家法,国有国法,这都得要守。一个团体也有团体的规矩,这些都要守。比如说我们听经,讲经堂里有讲经堂的规矩,听经堂里不能大吵大闹,手机要关掉,这些都是讲经堂的规矩,这都叫持戒。能够这样子以十善业道来庄严你的持戒,就能够生一切佛法义利,就是你能够觉悟;佛法义利就是让人觉悟,满足你的大愿,让我们有求必应。我们的愿要大,什么叫大愿?成佛是大愿,这是无上大愿,我们要树立成佛的大愿。来这里,像六祖见五祖的时候就说我来学作佛的,大家要有这样的一种愿心。你能够这样持戒、修善,这些都能够满足。下面讲忍辱: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菩萨修忍辱波罗蜜也是要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这里都简说了,这一条条如果是分说也是要说很长。我们要懂得,忍辱,如果是不杀生来忍辱,不偷盗来忍辱,不邪YIN来忍辱等等,具足这十善业来修忍辱,我们的果报就『得佛圆音』。就是佛他有一种梵音声相,讲的话及语言声调很动听,讲话让人觉悟。他能够『具众相好』,因为他修忍辱波罗蜜,他能够得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下面这是讲的禅定波罗蜜: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这是讲把十善业道落实在禅定波罗蜜里面,所得的功德利益,你能得到『能生念慧』。「念慧」是什么?具体的讲,即五根五力。《阿弥陀经》里面,大家如果熟读的话就知道,「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五根、五力讲的都是信、进、念、定、慧。信有信根、有信力,进就是精进,你在信心基础上你就能精进,你就有根,产生了根就有力,念就能纯一。信、进、念,这就是指我们的念纯一,就能产生禅定,就能够有智慧。所以,念慧是省略了这五根五力,就包括五根五力。
这里面最重要的,我们佛法所希求的是生智慧,智慧决定要建立在禅定的基础上,禅定又必须要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假如没有十善业道,心不可能得定,为什么?还做恶业,心里就有愧疚感,哪怕是你修禅定,你都不能得一心。所以修十善业,持戒、修善得的定才是真实的定,这个定才能生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还能得到『惭愧轻安』,「惭」和「愧」在佛法里讲都是善心所。惭是指什么?一个人有良心,叫惭;愧是指他能够对得起社会大众。当他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大众,他能生惭愧心,这个人就有救。所以,惭愧是善心所,这个善心他能现前,为什么?因为他的基础是有十善业道。他还能够「轻安」,轻安就是身心自在,对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他都能放得下,心里没有任何贪着。不起烦恼,心就得轻安,这样子就叫得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就叫得禅定。所以他能够得到定庄严,庄严是指圆满,他的禅定能圆满,说到底还是要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下来是讲智慧,菩萨六度的最后一条。
【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佛法所讲的是心性之法,定是心的体,慧是心所起的观照,戒是心的行为,所以戒、定、慧佛法里称三学,这个三学都要建立在善道的基础上。最终目标是开慧,叫入佛知见,能够得到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决定是在十善业道基础上,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不可能修成佛知佛见,那必定是邪知邪见。所以要辨别真善还是假善,用十善业道来区分,你就知道正邪,你就知道真假,这是智慧。在十善业道基础上修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就得到慧庄严,就能够圆满智慧,『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智慧表现在什么?表现在断分别、断妄想、断执着,如果有妄想分别执着,智慧就不可能现前;当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以后,智慧自然现前。所以我们平时要学着,我们想开智慧,学着要慢慢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从哪里学起?从断执着开始,因为执着是最重的烦恼。要学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随缘,都能够放得下,这样子能够慢慢的把执着减轻。然后学不分别,好的、坏的都好,善的、恶的都好,善人、恶人都是好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分别就断掉了。最后学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把妄想放下,圆满的般若智慧就能现前。这里是讲到,很简单的,我们学习菩萨六度后面的五度,看出来都是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所以十善业是根本的根本。
底下这一段是讲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也是善业,这是天人往生天道的标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是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面,我们来看经文,第一个先讲慈: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
『慈』是慈悲,对于任何众生都愿意去帮助他们。慈悲,对于一切众生有仁爱之心,如果是离开了十善业,你想想这哪是真实的慈悲?哪是真实的仁爱?比如说他说这是慈悲,但是他还杀生,有杀生你说他慈悲,这是假话。真正有慈悲的,『于诸众生,不起恼害』,他不会恼害众生,不可能去杀害众生的生命。你说这个人很慈悲,他还吃肉,这不能叫慈悲;他还偷盗、他还邪YIN、还妄语,这都是恼害众生,怎么能够说是慈庄严?下面讲悲:
【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
慈是在帮助众生得到快乐这个方面讲的,悲是讲悲悯众生,帮助众生离开痛苦,所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都是善心所。在悲怎么能够得到庄严?怎么能够到圆满?当然要修十善业道,就能够『愍诸众生,常不厌舍』。他对于众生没有讨厌、没有舍弃的念头,他不会嫌弃一个人。你看这个人真烦,我不理他,故意躲避他,这是厌舍之心。他来肯定是求你帮忙,他肯定有他的苦恼,可能向你申诉,你一定要生起慈悲心来安慰他、来帮助他觉悟、帮助他离苦。苦是哪里来的?苦就是迷惑,你把他的迷惑拔除掉,他的苦就没有了。
六道众生都是苦,《法华经》里讲的「三界统苦」,三界是火宅,烧起火的一个房子,你还在里头,还不知道苦;马上就被烧死了,我们还在享乐,真叫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所以真正佛菩萨看到众生苦,他不会厌舍我们,他会帮我们觉悟。觉悟我们的方法就是讲经说法,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生起出离心。底下是讲喜: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慈悲喜舍,这是讲喜,喜是指看到人家有殊胜利益功德你很欢喜,《普贤行愿品》里讲的「随喜功德」。这条非常重要,能够断我们的嫉妒心。嫉妒也是大烦恼,与生俱来,没人教,很小的小孩他就会有嫉妒。你看小孩,看到别的小孩有个玩具,他心里就嫉妒。所以要断这个,怎么样?要修随喜功德。随喜功德一定要随喜善,不能随喜恶,所以还要有十善业道。他能『见修善者,心无嫌嫉』,他不会嫌嫉、不会妒忌,断他的嫉妒。最后一桩是讲舍: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舍』是指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的念头。『于顺违境』,顺就是顺境,违就是逆境,在顺境里面不起贪爱心,在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他的心住在善法上,正如本经所说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令毫分不善间杂」。所以他在顺境、逆境都能安住,不会生『爱恚心』。所以,四无量心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从明天开始讲三十七道品,可以看到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所以十善业道重要,从今天就要落实。好,今天时间到了,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