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前面讲道:“世尊,是实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既是非相,对于须菩提所证悟的境,离名说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什么叫实,什么叫相?实相是非之意,非是体,相是相,体相一如,是为实相。不能说非是实相则偏空,也不能说相是实相则偏有,两边皆不可执。举例来讲:就像打坐,坐在那里我们很清静,你说是清静呢还是打坐呢?你不能说打坐的体是清静的,你也不能说清静是清静的,清静跟打坐,此相此体,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不能偏说,不能离名说相,不能说非是,也不能说相是,这个叫做实相。实者非故,无住生相,不能独说相是实相,不能独说无住是实相。无住是法界体,法界地无住相,觉行者才真实的真如实相。一般众生都是偏向于一方,要么认为无住是实相,不知道后面讲: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因为实是非体啊,非就是无住体,名是相之体。也就是说,无住不离相,相不离无住,相跟无住是一体的,不可以偏说无住体,不可以偏说有相体。所以实相无相,无相无不相,是名实相。
须菩提又向佛说:“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这句话是对前面说的。因为前面讲到须菩提所得慧眼:“如来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经典。”这里讲:“我今得闻如是经典”,前面为什么讲“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经典。”今他就闻到信解受持,过去为什么没有闻到呢?是因为他执着于慧眼“我所得慧眼”。如来有没有所得之心呢?如来无所得无所失。如来有肉眼否?天眼否?慧眼否?法眼否?佛眼否?须菩提说有。如来这个眼对佛眼来讲,是清静之法身,对法眼来讲是大菩萨,对慧眼来讲是阿罗汉,对天眼来讲是天道,对肉眼来讲是人道。五眼无非是法界。因为佛陀无住之心,五眼俱足,在一心中显。五眼是佛陀究竟之无住相,此相此体无二,不是说佛陀有另外的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这五眼是一心中生。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佛眼是清静之法身,没有肉体的,也没有相的,这个眼全是心,无住之心。无住之心就像水一样,本来清静的,是解脱的,没有所谓的见,这个眼佛佛是想通的,我们是在妄见里面。菩萨眼叫法眼,是无住之相、无住之心,无住之心是一心,无住之相是法界,法界会于一心,一心会于法界。所以法界之庄严是一心中显,不是依妄见而建立的,是一心定法界相,以无住之心做一切事,会同法眼。
到了八地菩萨就能真正的开法眼,就是佛陀的法眼就显现出来了,七地菩萨都还有法眼之不足。菩萨没有完全俱足佛眼,因为佛眼是没有众生的,哪有菩萨可得呢?法眼是佛陀的一份本来的德。这个德是菩萨受用,所以菩萨法眼是来自于佛的德。因为没开佛眼之前,菩萨在受法眼体,所以菩萨所受的法眼都是佛陀的法性中本来俱足的报身庄严,遍法界故,遍庄严,菩萨能见得到。菩萨的法眼佛陀知道,佛陀知道一切众生之眼无非是佛陀无住之心啊。上面的法眼,可以通达于法性,但是下面的慧眼,是众生的心,慧眼见无住,慧眼能识无住,信心清静,能修清静法,能了知此世界虚妄,无住故。从这里面修出一个清静心,执着于慧眼,了知诸法之实相,依实相而修自性中的解脱,以这个解脱为根本,没有破除法眼的知见,“我得法眼”,菩萨还有法眼的执着,阿罗汉是慧眼的执着。阿罗汉的慧眼无非是见实相无住而获得清静心而已,但是得到那个清静无住的体,他安住在自利上面没有利他,因为还没有破除法的执着。就像坐船,还没有离开过船,离船他就不能解脱。还没有离开这个船之前,在船上面得到一种清静,没有舍法。没有舍法故,就叫阿罗汉。
“我所得慧眼”,证明须菩提还有慧眼可得,因为有慧眼可得,进入妄见,当然不能够开智慧了。如果不开般若之法,他又怎么能够破除慧眼的执着呢?般若本身就是破他的法见的。因为前面是慧眼执着,“未曾得闻”,今天“闻是甚深经典,信解受持”,他不是用慧眼看了,于是能信解受持。一切法门都以信,信能生实相,“若人信心清静则生实相”。也就是说,真正的跟这个经典相应,能信解就能生实相。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 “闻”是代表众生心中的信受,“如”是代表如来体,“是”得真实的真如解脱,真如就是“是”,如来是为“如”,“闻”就是自性。
如来就是无所来无所去,不离不弃,不取不舍。什么叫不离不弃呢?如来者不离不弃,不取不舍。不取于众生之妄,不舍众生之相,因为众生相是跟无住体合二为一。无住则有无住果,无住因有无住果,这个因果非常奇妙。
有因有果,就是众生做善得善,做恶得恶,这叫因果。为什么善得善报恶得恶报呢?因为自性无住故,无住能大能小,无住体就生有,无住则相大。自性本来无住故,你做善做恶是为妄见,妄见能感应无住体。大家看见灯照着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万物,能看到万物的分别是我们的妄心,能照之体实在是无住,但是在这个照光下能生妄见,就是分别心,分别心由照而显,如果没有这个灯照在那个地方,我们的妄心又怎么起来呢?所以此无住之光能生妄识分别,做善做恶是妄的体。既然是妄,为什么会有善恶之报呢?善恶之报还是妄体,果报妄故,报境就没有了。比如我们现在是有住,因为有住故,你真如实性、如来心地、自性显现出你有住的执的境,而此境本无住。因为是从无住心中生,必无住故,所以一切境必然无住。你没有开显般若之前,你不会以你无住之心现无住之相,不能见无住之相就识无住之体,你不懂是因为你内心中还有执着,不舍妄见。自性本来就是无住的体,因为你妄见有果报,这个果报跟无住是相应的,都是真如实性,跟我们的心是一体的。
此相和无住是不二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内在有一个无住的体,但是不能说外面相是无住体,都是执着的。外面相它又是无住又是相,此相无住的体是一种中道思想,言辞道断的,只有用心会到。说有说无都是妄见,它是有无不二之体。说有亦无,说无亦有。就像你打坐得到清静,到底打坐是清静呢,还是清静是打坐呢,你不执着于清静可得,也不可以有打坐可得,但是你不能离开打坐,也不能离开清静,清静打坐是一体的,体相一如的境。清静为体,打坐为相,离开打坐之相就没有清静可得,另外有清静可得就是妄见,此相此体是不二的。
不能离开这个相去另外找心,不能离开这个相上的心再找另外的相,都是错的。所以要舍你心中的妄,认我们现在的真。现在看到的相就是你的全部,你了知外面的相就是你的全部,整个的身心就是外面的那个体。你在外面就发现整个大千世界有住无住,执是你心中之执,是你心中的妄见,相是无住之相。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你的妄,就是善恶之妄。
如果你识性,达到因果大善,就是无住之心能见无住之相,了知无住是心,法界为相。你一旦无住了,法界跟心是一体了,你就不认为这个身体跟法界之外另外有心可得。此果报是什么呢?无住则合佛心,就是直心,无相则圆融法界。整个法界既然无住故,法界就圆融,所以圆融于法界,直心即道场,直心就是你无住之心,无住就是你的道场,法界就是你的庄严,法界就是圆融无二。此心此相是理事圆融。理上圆融就是直心、道场;事上圆融就是法界、无住之相;理事圆融,此心此相不二故;事事圆融、没有东南西北之分,无非是心中的妄见生出东南西北。而我们往往心是妄心,理不能通达;事是分别之相,事不能通达;心跟事不能圆融,理事有障碍;事事不能圆融,东南西北到处分别,到东是东,到南是南。事事不能圆融怎么能进入妙观察智呢?理事不能圆融怎么进入到平等性智呢?理不能圆融怎么能进入大圆镜智呢?事不能圆融怎么能成为平等性智呢?这个里面,四无碍心都是这一念,你要悟进去。
闻如是,闻者是众生之信,“如是我闻”,我闻是机,如是者是法,是代表般若之法,般若之法落于心为闻,不能流到心里面去不叫闻,因为你闻到心里面去才能够总持,叫做经,叫做典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为典故。所以呢,一切法不可以执着,应该落受于心。世尊,我今天闻到这部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信解,信而解,闻跟信是相应的。所谓信者,无信之信,不是真的有一个信的体。比如,我信了没有啊?这种观点不可以说。信士,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为信。般若落于心才成就信,信者实在是没有信这个名字,信是勉强说叫信。闻是经典与实相相应故,才为闻。比如我们敲钟,大家闻到没有?那不是闻,那是听,闻到心处是闻,感觉到声音是从你心中出来的一种光,那叫做闻。如果你现在看到大家是从一心中生,这叫闻。如果我现在看到的,这叫见。看到的是一,是以眼光来见的,耳朵听到是以耳听,不是闻,闻是你的那个心跟法相应的那一刹那才叫做闻。闻是经典即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是经即得佛,闻是经就得无量无边的功德,闻是经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闻这一念俱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证明说这个闻绝对不是耳朵听到的那个闻。我现在见到你我不是见是闻,但是你见到我可能是见,因为我不是你心啊。我是你心中之见性,如来见一切众生是自性,如来者不取不舍,不取于妄,不舍于相,此相是无住相应的,因为无住就是此相,此相就是无住,如来见一切相无住故,一切众生是如来之法相,种种分别无非是如来法相故。佛陀跟佛陀心心相应,还要什么涕泪悲泣呢?没有了,不惊不怖不畏。而须菩提在这里面还有惊怖,还有惊讶之体,还有得失之体,须菩提还是以因地来示现的。后面如来回答是非常的超脱。众生来问的时候都是从我执边见里面生出来的,皆不圆满。有时讲来讲去好像你懂了,事实上呢,你心里面还有我见,无有方向。真正达到圆融的时候,佛陀跟佛陀坐在一块,心心相印的,是如如不动的。
“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解就是如法受持的意思,受而不解为情见,解而不受为狂见。一些学者写了很多书,但是他从来不礼拜不念佛,不皈依尊重三宝,这是狂人啊。受而不解,你天天读诵这部经典,你没有解你是见,这是情见。你现在见到我,认为我是你心外之体,那属于是情见;如果你认为我是空的,那是狂见。此相不离此相不舍,不舍是不舍无住之体,无住之相是法界相,无住之心是清静之心,此相就是你的清静心,此清静心就是此相,不离相不舍相,离相也错舍相也错,舍这个相就舍无住体,取这个相是取妄之体,都是凡夫,所以不取不舍才是对的。
我们讲金刚经讲了这么多天了,你的信解受持是什么呢?你的信解受持是迷信是狂见。如果你觉悟了,信与法相应故,此无住之体是你清静之心,此相是你清静之相,无为之相,无住之相,无染之相,不离此相能见报身,因为此相就是你相,离开此相就是攀缘。因为当下这一念体之外,任何念头都为攀缘,所以当下这个体就是你无住之体。离开此无住之体,此相为攀缘。此体无住即是无为,离开此体还有另外无住,那就等于有为了。有为是众生之见,有攀缘还是众生之见,所以在这个相上面无住,即无为之相,当下的体就是无攀缘之相。什么叫无攀缘,当下见到我,不要在外面去找,当下就觉,你有攀缘之相就错了,此相就是你的原相,叫无缘之相。一切相生无染心是为正观,一切相生有染之心为攀缘,一旦有染就离无为,就离相,离相则有取有舍。你现在能会得到吗?
什么叫“不足为难”?有三义。第一,正值佛时,佛陀在世,我们见到佛心里面就是不一样的,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本身就是利益众生,令众生见到三十二相心中就生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生起想成佛的心,无住之心。我们在这个世间有几个人能真正的生出这样的菩提心来呢?因为我们没有见过佛啊,获得的利益非常的浅薄,众生不见实相,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庄严之相,就不生羡慕,没有生稀有心,所以内心中会对般若产生无形的排斥,这是众生的业力。你为什么生在末法时代呢?你为什么生在佛没有住世的时候呢?我们讲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讲佛菩萨的慈悲,无非是摄受我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的庄严之相,所有的十方诸佛的庄严国土,无非是摄受我们的菩提心。
不管是正法时代还是末法时代,我们能生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是不可思议。我们是八难之人,佛前佛后难,世智聪辩难,非想非非想天难,还有地狱饿鬼畜生难。我见非常固执,不随顺佛的知见,随顺自己个人的知见。顺从佛意就无我就顺从法意,点点滴滴都是法意那个人多么的慈悲和柔和啊。一个人在你面前刚强坚固地争论的时候,已经违背法意了。所以他是不是通达于般若完全看他在法上面是不是柔顺,因为一切法是无住之体,自然柔顺。因为法无住即法界,法界是我身啊,无住是我心啊,身心合一是一体的,体相是不二的。此相遍法界故,识体者自然柔顺,哪有刚强坚固争吵不休的东西呢?所以能不能通达般若你就可以看得到。那个人没事就跟您争论,你不需要跟他争论的,得般若者他必定由自利利他,自利,身心清净故,利他身心柔软故,自利对自己很清净,对外面非常柔和,非常柔软。我们在贪嗔痴慢疑里面不降伏的话,与般若心也很难相应。
在这末法时代我们要培养一个非常纯洁的心,出家人最怕的是生狂见;在家人最怕生弱见,弱就是在财色名食睡里面不肯出来。出家人就怕学了一点经典,他什么都知道了都懂了,但事实上什么又不懂,他生出狂的体,那就麻烦了。但是在家人生出弱的体,贪嗔痴慢疑不肯放下,对财色名食睡非常的兴奋;见到名钱财摆在那个地方,头脑非常的清晰,想睡也不睡了,非常的有劲啊;见到色相、见到好看的东西,什么都忘记了;见到好吃的东西,眼睛都睁得滴溜滴溜圆;像这样的人,沉迷在里面,他能出来吗?菩提心不能生出来。
所以佛陀在末法时代为什么要讲净土呢?现代人生活太好了,太优越了,你讲什么禅定这些东西,他们根本不感兴趣。有名有利有儿子大房子好车子,电视机什么东西应有尽有;所以只有讲西方极乐世界。你叫他坐禅定,什么都不要了,实在是舍不得啊;因为他舍不得这些好的东西,世间人、魔王都怕你走吗!怕你离开这个世界,他就用种种方法诱惑你,用这个名啊利啊色啊,好看的东西把你迷惑住,千方百计地把你拉着在我这个地方住着。我们有五蕴坚固色身,四大固有,四大非常的坚固;把你安住了;好像这地火风水四大很漂亮一样。你看现在人,吃好的穿好的,大家都是不像过去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现在有饭吃有衣服穿,大家都很庄严,在这里面就贪著了,四大非常的坚固,四大坚固就是人相,用这个四相,凝固着你那个心,想出离很困难啊。
在这个世界想闻般若修行的人非常难,为什么呢?讲般若简直是枯燥无味啊,为什么?跟你这个名利心不能相应啊,一个想名想色想财食睡的人,跟他如何相应呢?当然对这个般若不感兴趣了。你不信,我稍微的讲一些别的东西,像什么福德、福报、发财,马上就有劲了,大家对般若的这个心实在是很淡。财色名食睡一直藏在内心中,不说出来好像通达般若一样,但一旦财色名食睡现前的时候,你发现你的财色名食睡不知比般若要强多少倍,非常强烈的。只有极少极少的人会对般若感兴趣;一个对般若感兴趣的人,当然“信解受持,不足为难了”。上面,佛陀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他在世时,须菩提遇佛的话,当然就不足为难了。佛陀在世,有佛陀的加持之力,并且这部经典还是他问出来的,因为须菩提本来就是解空第一。他慧眼打开了,所以一谈般若就能生信,当时的人都福慧俱足,种种因缘种种善根种种福德,都会感召他对般若生信,不足为难。第二个般若甚深谁为能信呢?正见成就之人,像漏尽比丘、漏尽的阿罗汉信般若不足为难。像我们有漏不尽,我们有五通没有六通,六通是漏尽通,漏尽通可以远离生死了,没有男女之心了,所以他们信般若非常快速,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讲他不足为难,这里又说还有难处,是对于后面的众生,即2500年后也即末法时代的第一个500年的众生来讲。前面我已经讲过,5个500年分别是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修塔寺院坚固、斗争坚固;现在我们就在斗争坚固这个年代,在这个年代有持戒修福者,能闻是经,即能受持,即能尽信;为什么呢?因为受持福德,有求福求慧者,能得闻是经。不愿意求福求慧者,就不能闻是经;为什么呢?此人在斗争坚固的体里,不愿意求解脱的人,那么说他怎么对般若感兴趣呢?
求福求慧是有求是无求呢?还是有求的,因为有求才会有无求,就像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要有个目标。还没有出家就在那里说我无所求了,你本身信体里面无所求,无所求达到有所求,有所求以无所求的心,但是相上面发心的时候是有所求的。所以我们现在出家,是有所求的,但是怎么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出家?是无所求。无所求就是真正出家。无所求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可得,是名诸佛。见一切相,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信心清净就是无住之相,无住之心,无住之法,无住之执,没有无住之相之执,没有无住之心,没有无住之法,连无住之心的心也没有;完全是安住在法里面,这个是叫做信心清净者;则生实相。如果有无住之心可得,是错的;有无住之法可得也是错的;有无住之实也是妄见;都不能见到实相。所以信心清净者,他是通达上下的。前面讲若心取法,若心取相,非相非非相,就是三相,我能所,三心了不可得,是谓真信。如果三心可得,不为信心,没有信心清净,哪能见到实相呢?
闻到这部经典,是因为过去因地发心,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首先就是叫众生求福求慧,比如我们大家现在在求福求慧,佛陀的般若之门是大福大慧啊!刚才讲过三种因果关系:一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世俗的因果关系。二是无住心得无住果,你直接以无住心安住在世间,必然有无住之果;你无住之心,必得清净之法身呢;你无住之相,必得清净之法相呢;所以无住之心,无住之相是谓菩提萨埵,心空法空,修一切善法不着于相,这也是一种因果关系。三是没有因果。因果是空的,为什么呢?持如是因得如是果,难道因果还有得失吗?如来得真如体还有得失吗?尽现在过去未来都是真如之体。真如之体没有因果是什么呢?法报化身本来一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有什么尘埃可得呢?无住之心就是法界之相,一般在你得到真如的时候才知道。在你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一刹那,就了知一切众生是一相,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无非是如来一心所出,所以法界是心,心即法界。到那个时候,那有什么因果存在呢?没有因果存在,教上讲叫做因果同时。因果同时分二种: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谓果就是因,因就是果,导果向因,像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因为从究竟来讲没有因果的,导果向因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是我们就不能够做得到。我们种因成果,那是众生的知见。我们凡夫菩萨修行如是因如是果;凡夫恶业有恶果,善业有善果;佛是因果同时,没有因没有果。
所以净土法门法师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那是对于菩萨和众生来讲的。所以网上有人骂净土法门法师,他不了实相啊,人家净土法门法师是对凡夫和菩萨讲的,不是对佛讲的,我们本身就是凡夫,我们讲如是因如是果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果难道是假吗?净土法门上讲深信因果,你不信因果怎么行呢?只有到佛的究竟位才没有因果了,但是我们在菩萨位怎么会没有因果呢?因果不空是对于众生来讲的,因果究竟空那是对于佛来讲的,如果你是佛那当然究竟因果了。
其实众生不了实相,在网上到处骂这个法师,那个法师。我们不可以骂别人,但是我们可以给他定向;我可以定你讲的这个东西在哪个地方,我很清晰;但是你绝对不能骂别人,如果你骂别人,那你就诽谤因果了,诽谤因果的过失是非常大的;那不就是狂见吗?
修般若智慧也好,修无量寿也好,都应该有个包容之心,般若里面包容力太大了;完全是自性中的解脱,如果你通达佛性的话,因果同时此因即果的时候,你看那个地方不是圆满的呢?如果你是佛了,还有什么不圆满的呢?因为佛心里面没有众生了;哪还有这个错和对呢?如果你真正的会于佛心的时候,没有因果了,那还有众生的存在呢?没有众生了,此法就是我心法,骂别人就是骂你自己,骂自己的相不就麻烦了,不管是哪一个不就是相吗?此相是心相啊,见到你是我心中的相,法界之相,此色法界之色,此香声味触法皆法界之声香味触法。你把色声香味触法拆开来,哪有众生呢?你把四大分开来后,哪有人见呢?你把五蕴分开来后,哪有我见呢?你把分别撇下来了,哪有众生见呢?你把计量舍掉了,哪有寿者见呢?哪有现在过去未来心呢?你过去的东西还在思量着,哪个人坏啊,坏后变好,哪个人好啊,好后是不是会变坏?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说他坏的时候,坏后面可能就是好。那个人骂人,你说他不好;可是他骂人之后变好了,你说他不好的当下他是好的。人不可能老在坏的体上面,坏的体上面还有微细的波动呢?那个人已经是好人了,你就更不应该说他了;所以我们不能说别人,说别人家都是错的。
在计量相上面来讲,现在过去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早晨吃饭现在已经没有了,你骂人家吃饭不是骂虚空吗?骂虚空的过失有多大啊!因为它是虚妄的东西,它本身就是法身啊!那个东西已经没有了你还在那里骂,就等于是骂圣贤啊,骂圣贤的过失有多大啊。所以别人家已经过去的事情千万不要再说了。因为这是寿者之计量,在你计量过失的时候,它本来已经进入空性了,它这个有已经变空掉了,它既然已经空了,就进入圣贤相了,既然是圣贤相你怎么敢骂它呢?未来的事情还未生,没有生的东西你来计量什么呢?没有生你自己安排一个生,你骂未来是你三界之心,你骂过去是造恶业之事,骂过去也错,骂未来也是错,你就不骂好了,那么你的当下心就停止了。现在过去未来三心不可得,什么叫三心不可得,就是三世诸佛啊,现在过去未来都是佛,你要悟到这个道理。世界一切皆是空相,你骂别人就是骂空相,就是骂圣贤,过失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你把这个道理搞懂了,你心中会有极大的解脱,极大的安心,极大的智慧的观照。你就知道你现在在骂什么东西,在干什么?一切圣贤皆由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就是圣贤;所以骂无为法就是骂圣贤;圣贤安住在一切善里面。人苦的时候,你骂他就是在骂观音菩萨,苦里必有观音啊,观音大悲心就在苦的体里面,在你对他的苦烦恼的时候,漫骂的时候,你不就是在骂观音吗?你不就是骂普贤吗?你不就是在骂地藏吗?你想一想,人家在烦恼的时候,你骂他,你不就在骂地藏吗?能忍就是地藏啊,地藏菩萨就在忍的体里面,众生在苦的时候就代表忍在那里,在你用刀枪口意业在骂他的时候,就等于你在骂地藏菩萨啊。在心法里面一定是这个样子的;相法上面我们是骂别人,在心法里面真正是菩萨安住的地方。为什么人人能生大功德啊?为什么人家骂你一下,你忍一下就能生很大的功德;证明骂人的这个体里面,有无量的大功德啊;看你能不能得到。如果你骂他,就失去了;不但你失去了功德,你还对大功德升起了恨之心,大家想一想,可怕吧?所以我们平时做了很大的过失的。所以呢我们现在不要管他人事,把自己的心守好,你就不犯过失。要认识到外边现在到处是大德,唯我自己是凡夫。现在外边很麻烦,动不动就犯这种过失。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涕泪悲泣含泪给众生讲,我走了以后众生又还复到恶道里面去了,在这个末法时代众生哪有不回的呢?释迦牟尼佛圆寂800年后,众生就容易诽谤佛法了。然后这个时代斗争坚固,我说你不好,你说我不好,你一派我一派互相斗争,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心,不管他人非。怎么守住呢?守住般若;守住实相;守住空想,你的心同法界同为一体,无住,善恶无住,跟般若相应,不断的安住在那个地方。每天笑迷迷,不要哭着脸;每天不要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东看西看的,要四大威仪俱足,如如不动;吃饭穿衣睡觉如如不动;不管别人杂事,只管自己修行;我们就这样的安住下去;你就不会造诸恶业。
信解受持,此人是第一稀有。什么叫第一呢?不是说我很伟大。第一是无取无舍的如来之见,究竟之觉和真如之体。得到真如之体是谓第一。是不是说有一个另外的真如之体可得呢?真如在如来体上面,无取无舍,无大无小,无广无狭,无离无弃。不离不舍就是当下体,即佛知见,与佛相应。我们平时讲对一切万法生起阿弥陀佛的信心,叫不离不弃,不取不舍;看的是法,生的是心,生出无住之心,就是佛的心,佛心就在当下,对一切万法生起佛的这种信心。不要说这个是业障,那个是业障,那个是对于方便来说的。我们只要对一切业障生出无住之心,那是真实的忏悔。无住即无心,无心即忏悔。“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我们于一切心不住的时候,则罪自灭。罪灭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第一,不是这部经典是第一,是般若之意能信解受持,是谓第一希有。不信不解,不信般若之真实,不解而意不受。在涅槃经里面讲,读经不解,实为畜生无疑?有人现在耍小聪明,这部经典诵就可以了,不要去解了,这也是邪见之人。就是说不去观(观察),观而能解,闻到这部经典,要观察它的意思,然后解开落实,即是文字、观照、见实相。现在人懒了,不乐意观照,好像动你一点心就那么难过。我们讲法的目的,就是要令众生心能解故,能起观照行,由观照就能见实相。如果经典每天看每天看,但是跟实相不能相应,这种修法不仅不能增长智慧,还会增长愚痴;涅槃经上讲与畜生无疑。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讲,你就诵就可以了,不要解了,叫人家不要解,只要诵,这个话是他自己讲的,佛陀绝对不会讲这样的话。净土法门法师讲诵三千遍就能懂其意,懂其意就是要解,三千遍是众生心中的妄执,你不断的诵不断的诵,到后边还是要解啊。解其意,三千遍你要是能解也就不错了,如果你读三千遍不解的话,你不还继续读下去。不如我们现在就解。三千遍有加持力,密宗叫加行。密宗为什么要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念十万遍呢?为什么磕大头要磕十万个呢?为什么修佛像要修一百万尊呢?这叫加持力。加持力令我们舍除我见,顺从法意,把我给舍掉;完全的融到空里边去。你把我空掉了,不断的把自己空掉,跟法相应;到时有个法师来稍微一解,马上心开意解;但是现在众生很难做得到。众生磕十万个大头,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哇,我出家二十年三十年了,他认为自己出家年数多,是谓了不起,或者我拜了多少万遍,或者读了多少多少经,固执己见。还有一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本来他是个泥巴,自己知道是个泥巴;后来念经念多了以后,把自己外相变成个金子了,他心里面是个泥巴,外边是金子,把自己罩住了,内心里什么也没有。我念经念了多少遍了,出家出了多少年了,拜佛拜了多少拜了,苦行如何如何了,变成金刚罩了。我常福什么时候给你们说过我夜不倒单了,从不说我三步一拜了,讲到现在我也没有讲过。为什么不讲呢?不足为奇啊,我要执著那个东西,不就成金刚罩了吗?我心里边是污垢的,外面是大罩罩着有什么用啊。现在人把它罩住了以后,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了,然后自己真的觉得了不起了,这就麻烦了;这个东西是非常容易出来的。
现在的人稍微有点修行,功夫上来后就变成我执,就生出我见出来。因为我们心比较怯懦,稍微看到那么一丁点光,就生希有心;然后就抓住那个光不放,我见到佛光,我见到佛光了,到处喧耀自己;他确不知道,那是个金刚罩很麻烦的。所以我们见到佛象要知道是舍啊,这个佛像是怎么见到的?是在无为之中才能见到的。有执就无见,无执才有见啊;就是说你没有执著的时候才能真正见得到。你发现你自己修行的功夫是怎么来的?都在无为之中才能得到;只要你有为有执,你都得不到。你执著于这个,我要见到佛像,天天躺在床上,这样子你永远也见不到了。你思维一下,会发现原来你在无意中见到的,只要我们不发出意识就能见得到。所以我们不应该对他生出妄见;你想见,越想越是麻烦。一切在无意之中,不要有意去做,有意就有住,就有烦恼的显现。
你看“此人与无量劫前在诸佛面前种植善根”这种善根和你现在闻经不二故,持五戒能到西方极乐世界,持八关斋戒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八关斋戒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相,不然的话你持八关斋戒为什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为什么持五戒、孝敬父母、做善事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为什么会有这个体呢?因为这个相就是那个相,我们迷了我们有住,就不知道此相即是彼相,那么我们对此相生起佛的这种信心,当下就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至心信乐乃至十念就能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呢?因为乃至十念的这个体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体。如来本智会本觉,众生有本觉,如来有本智,我们这一念心叫本觉,如来本智就在这一念觉上面。我们本觉本来是俱足的,因为我们有住,本觉就不能现前。如来本智这个智安立在我们有住的这个相上面,令我们以相而立入本觉,就解脱了,本觉即佛。持戒是无住之心,修福是法界之相,此法界之相与无住之心是不二的,是因果同时的本来体。我们本觉就在当下,但是我们有住有执著故,好像当下不是佛。因为你以为不是佛,所以讲西方极乐世界,讲净土法门,把你的有住之相变成他的无住之智,在无住之智上面建立无住心的时候,然后你信佛,或者信阿弥陀佛,或者信无住,在这一刹那就是解脱体,令我们从此相里面趋入,这个叫做第一稀有。
你闻到般若这一念,与尽未来际无量诸佛是相应的,这一念般若不可思议,叫做稀有。稀有就是当下,说小小之又小,小到我们心根本察觉不出来;说大,尽虚空遍法界无量诸佛。后面讲“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无量诸佛会于一念,是故这一念无相则会于诸佛。我们无量劫以来为什么还不能成佛呢?不闻般若故。因为不闻般若故,便执著于相,所以我们现在见不到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执著和有住了。无住就是诸佛,无住就是无相,因为无住故是尽未来际,也就是说你闻到般若,不是一佛二佛,是无量劫前在诸佛面前种诸善根。而是在很多佛面前,是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和地藏菩萨一样。尘尘刹刹无量个地藏菩萨全部会到一块变成一个地藏菩萨,就是我们色声香味触法报身的体,化身里面一切生灭相续的份里面就是众生,而菩萨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的法里面本来和诸佛是同体的,又跟一切菩萨是同体的,又跟一切众生是同体的;众生生灭在地藏菩萨安住处,菩萨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六度波罗蜜是地藏菩萨安住处;十方诸佛一切大悲心平等性是一个地藏菩萨。一个地藏菩萨就是诸佛,一切相会于一相。我们无量劫前在无量无边的佛面前种的这个善根,会于我们现前闻般若的一念,是一体不二的。所以无量即一,一即无量;现在过去未来无非现前一念而已,不但通于过去体,还会于诸佛尽未来际。这一念称为稀有。你观察这一念稀有心,哪个众生又不具足呢?
稀有就是对一切众生生起信心故,对如来生起信心故;不是说你稀有的时候显示出贡高我慢的体,不是说拿到金刚经之后,这个是天一第一,不是这样的。是你信解者,能了知众生能得解脱故能得般若故,一切众生安住在般若体上面;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你安住乐业,你非常的安定,降伏其心故。你心不能安抚,就不为稀有了。从法上讲,第一稀有会于华严境界53位法身大士,一念菩提心,即成等正觉;第一稀有会于佛,住是佛之住,行是佛之行,所谓第一希有,回向是诸佛之回向,所谓第一希有,就是菩萨法,菩萨有52位法身大士,就是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十信加等觉妙觉;都称有希有,希有之无量诸佛,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见五十三位佛即得八地菩萨。这五十三位佛就是华严五十三地;地位上讲有十地,十一地,十二地,十三地。阿弥陀佛叫毗卢顶上法,就是超越毗卢遮那佛顶上之法,属于十四地十五地十六地。
所以我们要知道他这个第一希有,第一就是佛的知见,这里面还有一个强烈的次第,因为须菩提毕竟不是佛啊。后面还有一个“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这个稀有跟前面的稀有它又不一样了,前面是第一稀有,后面是甚为稀有;比第一稀有还有甚者是什么?那就是真如之见,如来之见,那就是真正的佛啊!彻底的超越了第一稀有之法,这个第一稀有就是佛所赞叹,前面的第一稀有是因地上的赞叹。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个第一是如来所赞叹的体。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闻是经,为什么第一希有呢?这个人要是闻到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叫无我相呢?后面须菩提说:“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个诸佛就是一切诸佛,就是五十三佛。南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