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7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如何为伏菩提心?

一个人心没有降伏住,没有发菩提心,就是不愿意离开苦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伏住菩提心。清净心不现前,一般对般若也不会多大的感兴趣,没有清净心就常犯戒故,没有清净心常不信因果故,不信因果不持戒,自然对般若也不会生起很大的信心。虽然你伏不住菩提心,但是你愿意伏。虽然不能发起勇猛的心,但是你知道地狱之苦想出离,但是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是制止不了的。比如有时别人骂你啊,你会生烦恼,在五浊恶世的这个时代,我们内心中会对世俗有执着和贪念,降伏不了,但是我们有一个勇猛的想出离的心,或者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想发菩提心,但是外面还有很多污垢常常在干扰着我们,但是你有这个心就不错。因为我们刚刚开始修行,就是我们出家这么多年,也不可能说我们的心完全降伏了吧?但是我感觉到我的菩提心很真实,我就知道般若经很重要,是几十年来修行最重要的东西,我对它特别感兴趣。因为我有一份出离心,有一份伏住菩提心的这个体。你像我们平时念佛,以前念佛只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在念时间长了以后呢,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也就慢慢就淡泊了,但是伏住菩提心就越来越重了,就是我念佛应该对佛号产生信心,不是对幻有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产生信心,而是对名号生无上的信心,看自己有没有污染它的心,有没有不满的心态,有没有对它没有信心的状态,知道名号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名号里面,对名号是一个全部接受的心,念阿弥陀佛感觉到你自己是不是有一个清净心。

任何人在寺庙住时间久了以后,刚开始是一种神秘的好奇的,时间久了以后这种好奇心也就没有了,就知道要找我们的本来的心了,任何东西到最后都是通达于般若的,还是要找我们的心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以前确实心很切的,但是我现在不是想死了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我就想这个名号我有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了,我现在是这样想的。我越这样想我心越清净,反而对当下充满信心,过去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求的心充满信心,现在不是求了,现在对我当下的心生起重视的心。刚刚出家都是这个状态,但是时间久了就是降伏我们的心。你看出家人出家几十年以后的,哪有急迫的想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求死啊,哪有出家人是这样的?只有那些在家人不断的在叫,一般出家人不会这样叫的,因为他知道了无为之心很重要,无为心就是佛心,就是法界之心。佛无所住,他能尽虚空遍法界。

前面讲的是舍相取相住相,叫我们无住,进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叫我们无取,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可说不可取,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佛陀如何破我们的法执?

后面讲到“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断除了所有众生对于法的执着,彻底的舍去了我们的妄执,连你现在闻到的这个法,你计量的这个金刚经都是叫非法。只有你融到无住体,能进入到法界,除妄即是般若,就是真如,无住就是你的真实。打了四个比喻。第一个阿罗汉以果之因来比喻破解,以四果罗汉的果相。第二个,佛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相。第三个,菩萨庄严国土的果相。第四个,报身的果相,佛陀大身如须弥山王。佛陀讲这一章的时候,以四种果相作为比喻。前面是降伏众生的妄心。后面讲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释迦牟尼佛讲金刚经会般若,讲一切法空,妄空,我空,三界没有了。不可取法,代表阿罗汉不可得;不可取非法,代表佛不可得;不可取菩萨利益众生,菩萨六度万行不可得,菩萨庄严国土就了不可得。既然了不可得,佛陀为什么会说呢?众生都会起疑问,大阿罗汉也在思维,他们想今天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般若之法,一切皆空,那释迦牟尼佛过去跟我讲的四圣法:苦空无常无我啊,常乐我净寂静涅槃啊,十二因缘法,种种小乘之法,证阿罗汉的法,难道不是真实吗?难道不是法吗?我现在证阿罗汉是以此法而修行啊,以这种方法而得道啊。你叫我不执着这个法,那释迦牟尼佛过去讲的法是不是有问题呢?怀疑释迦牟尼佛过去因地所讲的法皆是虚妄,不可以执。那些阿罗汉就着急啊,如果这些法不执着,那我现在要把这些法舍掉,阿罗汉怕舍法故生种种疑问。举例来讲像初果,“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这四果里面,四果里面的果相,前面讲到一切法即非佛法,佛法都是非法,这是对于法上来讲,非法就是佛法,因为无住就是佛法。这四果是不是有住呢?其实四果是无住,但是这些阿罗汉为什么怀疑呢?就是要断他的疑故。但是须菩提说:不也世尊。须菩提已经了解了四果无住,为什么他有住呢?

我举例来说,我们居士依止一个出家人,然后你证了四果,后来你就永远抓住这个出家人不放,你就说这个出家人是最第一的,是最讲修行的,这个寺庙是最清净的,这个佛像是最庄严的。你在这里面闻到这个东西得到一种清净,就抓住这个法,认为这个就是清净,你确实得到须陀洹的果位,修的过程之中你确实是没有相,但是你从此门入,在这个里面是无相,但是你一出门就生分别,总认为某一个地方师父是最好的,是最庄严的,寺庙是最清净的,因为你在那个地方得到利益啊。你不知道这个利益是无相,是无住体,但是你修证的那个体是无住而得的,但是你在这个地方执着于这个地方的名言和相,在你心中还有一个习气,这种习气就安住了。但是你所证悟的这个体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也就是名言的执着。

初果、二果、三果都是名言的坚固执着,到四果叫道位,叫无为,无为无不为。他虽然在无为里面,他有无为相也叫无生法忍,他有无生法忍可得,他还是住在无生法忍体里面。他不知道无生法忍遍一切处,无生法忍就是一切有为法体,有为无为,无为有为,那个才是真正的无为,八地菩萨的无为,是能遍一切处的。你这个地方有无为,那个地方就没有无为。为什么阿罗汉听到地狱还毛孔生血害怕呢?他那个地方就不愿意去,他愿意落在无为的体里面,他认为无为清净故。须陀洹是什么呢?既然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但是离开色声香味触法的不住体,他就不能够住了。所以他有东南西北住。但是他获得的这种果,是以无住而立的,不是有住而立的。

他为什么有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呢?他这个是无为而得。为什么有东南西北呢?是有习气有名言。因为有名言,他就有东南西北,住在须弥山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因为有名言得分别。但是所得的果是不是从这个名言里面所得呢?他的分别的相,就是有东南西北住,有功德的住,有空里面住,有三十三天住。这个住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就因为他有这个名言放去不了。他获得的这种果,在须弥山顶有大功德聚,有很多的功德,在空里面有空功德,在有里面有有功德,在须弥山有须弥山的功德,这么大的功德从哪里来呢?绝对不是分别心里面出来的,是他无住体,无住体是佛。这里面就是破因果的。

因果到底有没有?没有因果。就是你现在住在这个地方,你无住之体跟佛陀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你现在住的相是你的名言里面差别出来的。名言的差别是你这个习气的差别落到这个地方来,但是你无住之体跟佛是没有障碍的。所以闻到般若就已经成佛了。因为此般若无住之体跟此世界无住体是没有任何障碍,一闻般若即成等正觉,就已经成佛了。

所以大智慧之人,闻到般若,安住般若不动,当体即佛,你现在无住的跟佛是无二了,不住分别相,就以无住心安住着,不住名言,不住习气,你是般若心安住的体。禅宗里讲:唯此一念,叫无念;唯此一住,无住。无住无念,当体即佛。什么叫无住呢?诸法本体无住故,那个就是佛心,就是庄严,跟佛是通达的。你显心出来的这个体是什么呢?是无住之相,就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无住之相才有东南西北。有东南西北是众生的妄心,妄心是了不可得,它是没有因没有果的。妄是不可得的东西,哪来产生因果呢?无住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障碍,你以为这个妄体好像有因果存在,因果里面是没有因果的。一个佛心是通达一切处啊,佛心遍法界故,法界是一心,一心是法界,法界是一体,法界叫无相,心是无住,无住无相,就是佛心菩萨心。我们执着于妄见,有那个妄识在,阿罗汉叫有余习气,对三果叫见思烦恼、无余就是无明烦恼。如果你通达于般若,菩萨的无住之相和报身的庄严,佛陀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和我们现在的四果,是通达的不二的,跟般若是一体的。

闻般若之时即闻四果之法,就是闻释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就是菩萨庄严国土,也就是如来大身,东南西北是一身叫大身,大身是因为大心,无住之心是为大心,大心必有大身,东南西北是一空间,是为大身。大身里面建立我们小小的妄见。大身有因果吗?大身是无来无去、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上无下,这里面没有因果的。我们跟佛绝对是同体的。既然同体,那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应该有障碍,就是说我们这个地方跟佛是没有障碍的,那我们要修什么呢?我们无非是一个习气在作怪而已。佛心是不违背四果之心,四果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四果。

我们就会想阿罗汉要是真的话,佛陀跟这个真的有没有障碍呢?为什么他闻到般若不能成佛呢?你以为还有佛可成吗?有佛可成不就有妄见了吗?你这一念无住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法界就是佛身,佛身周圆法界故,此体就是佛身,还有佛可成吗?有阿罗汉可得吗?既然没有阿罗汉可得,那你现在看到这个阿罗汉是什么呢?是众生的疑和妄见。我们把这个妄见抓得死死得不放。就是无始以来的习气,障碍了你的心。

色声香味触法如何成为须陀洹的体?从色声香味触法可须陀洹得的是何清净?

“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什么叫入流呢?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是色而不住色,声而不住声。跟前面讲的有什么区别?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住此心故。众生为什么有这种疑问呢?破我们的见解啊。你要闻到你也会有这样的见解。看到色不住色,我心里面想:我不住色!这完全是一个我见。心里面的不住和你色里面的不住是两回事。心不住只是你知道了这个体:色无住故。但是证到须陀洹的果位,当是要断除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烦恼,才能见到真空的大我,知道色而不住立清净故。但是他虽然无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他的体。他一直安住在这个体里面,获得一种清净。依这种清净的体,他不能够进入色。他依色进入无住,得到这种果。他不知道一切色的本体就是,不能够把色声香味触法变成自身庄严。他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种法执,以这种清净法来伏住烦恼,心是获得了一种清净,而这种清净你现量证到了,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个无住之体确实就是佛的心,因为佛陀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你会产生一个现量上得到的一种清净。不入色故,进入无念的状态,整个法界变成你清净执,你一直住在这个清净的体上,一直安住着。这个体就是你已经进入法流。你闻到般若就进入法流。而这种法流就是佛。须陀洹的这个相,你了解这一切色里面无住,你一直安住在这个法流里面,你闻到了以后入于心,不断的修证,证悟了这种法的空性,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无念的状态。念的体能断除三界的见识、贪瞋痴慢疑五顿使烦恼。远离烦恼为须陀洹的障碍,依这个法而住,他有法执,有烦恼可离。

斯陀含如何舍往来之心断往来之体?斯陀含享受的是无住之法的何种清净?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什么叫斯陀含呢?“斯陀含名一往来。”一往来就是,一来一去是为一往来,这一次去了就不会再来了,有没有一个往来的体呢?斯陀含实无往来。往来的体是分别心,完全是彻底的凡夫知见。如果有往来的体,证明斯陀含有往来之心,有往来之心就证不了斯陀含,那怎么叫斯陀含呢?无非是般若之体啊。“我得斯陀含果”这个“我”,比如我开悟了,能不能说“我”开悟了呢?有个“我”开悟了,不是还有我执吗?有我执,有我得和失得这个心,还叫斯陀含吗?你还有到天上的心,有来去的心,你还叫须陀洹吗?如果你没有来去的心,那是什么心呢?就是一个当下的体。我得就有我失,就有来去之心,有得失之心,都不为须陀洹。

开悟之人不能说自己开悟了,说自己开悟了肯定有问题。为什么呢?比如:这个桌子不作是念,有没有一个“我”不作是念的体呢?那不是叫我入吗?不入色声香味触法,那我不住色,是入呢还是不入呢?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因为法已经变成是自己了,没有一个我见了,没有得和失。斯陀含断除欲界思惑烦恼六品,证得二果,在人天一往来。人天在哪里呢?天肯定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无住之心没有往来之心,没有得失之果,这里面感召的是到天上去,证明天肯定也是在无住体里面显现出来,就是没有来去的地方出来,就是不动而自显。因为你断除了一些思惑烦恼,有清净可得,你有思惑烦恼,就有清净和烦恼可得,他就执着于这个法,依这个法而修行,所以他有这个烦恼的体。这个破什么呢?破众生的法执,并不是破他的行为。我们是破除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破我们的体,我们是要破除我们的我执的知见,并不是破除我们的无住之体,无住的修行是对的,绝对跟佛是相应的。但是你有这个无住的法清净可得,有一份我的清净的执着,你就有一份烦恼,就有思惑烦恼在。就是说,斯陀含这个念也是无住之体,能现须陀洹、斯陀含,须陀洹、斯陀含都从无住体里面出来,无住是佛心,须陀洹、斯陀含都是一体,都在一个光里面出来,如果依佛讲,须陀洹、斯陀含是不是二呢?绝对不是二,一光里面显现出来怎么会有二相呢?就是没有须陀洹、斯陀含,如果立名就有法执。所以我们立这个名就变成障碍。佛陀无住之体跟我们法界的心是相应的,跟一切境界、如来报身、大身、跟一切众生心都是相应的。大身是无边无际的。

我们要悟到,须陀洹跟斯陀含是没有差别,都是无住体为根本,相是众生的烦恼相、众生的妄相,妄想了不可得,但是无住之相是绝对超越因果,绝对是因果同时,绝对是性相一如。相是法界之相,性是无住之性,无住的性和法界相是一体,所以须陀洹、斯陀含无有差别,但是众生执着以为有差别,是故心中生疑惑。他说:释迦牟尼佛我那时怎么样修,得须陀洹果位,得心欢喜,没有闻到般若故,闻到般若此心自解。因为这些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要破除他们的妄见,又不能够离开他无住之体。

释迦牟尼佛过去讲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的体里面跟无住心一定是相应的,但是有妄之相绝对是妄见。善恶报应、大乘经典、小乘经典,跟般若有没有相违背呢?如果相违背的话,是不是佛陀舍去过去所说的法呢?你有一份舍就有一份得,你持戒得无住相,你修福得福德相,但是你有妄执是虚妄的。比如这个房子,在我心里还是在外面呢?我的心是什么心呢?是妄的体。房子跟我们的真心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现在看到房子是我执,我执跟房子有什么关系呢?那我现在得到房子这个报是什么呢?是佛呢还是无住之体呢?妄境是在我们心中建立的,所有众生的妄境里面是没有一物的,妄怎么有东西呢?证明你现在这个报身是无住之相啊,无住之相与佛大身无二啊。难道佛陀无住体离开了当下吗?佛陀的大无相的体能离开当下吗?所以此大相就是佛陀大身大心,就是清净之法身,就是圆满之报身,报身跟法身不可能离开我们现在这个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境里面有妄见,妄识里面没有东西,那你持戒修福得福得戒,你无住就跟佛心相应,当体即佛。你有执有妄见,内心中生起妄执,妄执里面没有福也没有戒,福跟戒是无相无住体,你的妄体哪有无相无住呢?你这个妄体是了不可得,就像水里的影子一样。我们执着于妄体,以为人天福报是过去佛陀方便所说,不知道此法通达于般若故。如果要是舍去它们,那于般若怎么相应呢?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怎么样降伏其心,怎么样的住呢?佛陀跟他们讲般若之法,目的是开显众生啊。众生问:佛陀无住之相是怎么得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怎么行啊?我要成佛啊,有佛可得是为妄见。我要建立国土啊,有国土庄严也是妄见。不能有国土可得,不能有诸佛可成,无住之体就是诸佛所成功德所聚,就是清净心。你以无住心,诸佛的心就显现就在你当下。令众生都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个个都能够成就故。如果让众生在渴望之中,以为闻到般若另有法可得、可舍,要舍去此法建立彼法,那不是取舍之心吗?有取舍之心又怎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那不还是有得之法吗?一定是无得。无得一定是安立在你现在的所得所舍的体里面,得失是你妄心,无得无失就是无住无相,无住是佛心,无相是佛相。我们众生之相就是如来报身,我们众生之心就是如来法身,我们现在完全是妄见,你舍去妄见全是佛心。了解佛心妄即舍故,妄舍了四相不生。

讲须陀洹、斯陀含是导致于我们进入般若故。你舍去般若就四相俱生,分别就生出来。没有闻到般若的人有四相可得。闻到般若的人,教他进入无相之体,凡夫都执着于相。有取舍就有东南西北分。闻般若任何一个众生都得大身、大心,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住之相、无住之体,就是自利利他的本体的功德,上无佛成下无众生可度的体,跟你当下这个体都是相应的。所以,闻般若不可思议的妙法,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谈直心,直接把这个金刚本意说出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前面讲到,从前面讲不入流的时候,其实四相都是无住之体;后面讲相无非是破烦恼故。因为我们众生都是因为想断烦恼来修行的。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法,一个跟般若相应,第二个可以消除众生的烦恼。比如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心清净了,我来问你,在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里面有清净心吗?那你的清净心是不是从阿弥陀佛那里出来呢?不是从阿弥陀佛出来,那你清净心在你心里面的那个地方呢?那是你的妄见而已。在你念阿弥陀佛是无住之体啊,但是我们平时念阿弥陀佛得到清净,我念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啊,抓住阿弥陀佛不放,其实真正的阿弥陀佛是无住之相,怎么念阿弥陀佛会清净呢?因为阿弥陀佛无住故,无住即清净,所以不断念阿弥陀佛就会进入清净的体中。

跟你讲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无住体啊,如果你不知道就会以那个清净为根本了,以此法进入清净故,有清净可得,因为有清净可得有清净可住,这个清净就是妄;有妄可见,就有见惑烦恼、思惑烦恼、无明烦恼;你住到妄里面去了,然后把珍贵的法,把无住给舍掉,有住之相就会令你生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受人天福报;但是你这个人天福报又是从哪里出来呢?并不是由你的清净的心里面出来的,以无住之相而得;无住是一切处,是故你可以生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毗卢遮那佛在一切处,如果毗卢遮那佛无住之体不跟法界相应,你怎么到那个地方去呢?像飞机到南京的,你坐上它怎么会跑到北京去呢?你不能说我很清净,我就到北京去吧,我很烦恼我就去地狱吧?

因为你无住之体尽虚空遍法界故,跟无住相应,你一定得福,无住遍法界故,你生到哪个地方都跟无住心是相应的。无住遍一切处,佛就遍一切处;差别是你的分别心而已,因为你要到南方、北方你有选择东南西北的执著,有了东南西北的执著,你的无住之心里面就现东南西北的体,就像我们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胳膊腿肌肉血管等等分别,其实就是一个身体而已;都在你身上,都在法性里面,根本是一不是二吗?一切法性尽庄严都在里面。里面有无尽的光明,有无尽的能量,都在里面,不在外面。就像太阳,向外照的那个光就是众生的心,太阳内照,它里面具备无量的你本自具足的不可思议的妙德,他没有一个“东南西北,长短高低圆方广狭”之分别;具足无量宝藏在里面。

阿那含实无往来,它怎么会有往来的这个体呢?阿那含他断了多少烦恼?他进入四禅天,不到人间再来了,我现在才知道,老子的无为相当于二禅天三禅天,当时在印度有很多证到不来的斯陀含,当时的婆罗门教也很厉害的,大多可证到斯陀含果位。

过去德远师那里有个外道,吃饭时看到一个大胡子老者来吃饭,问那是谁,还有名字“宾头卢颇罗堕”,一查书是“常应供菩萨”,所以佛陀所讲的话都是真实不虚的,那些要住世的大阿罗汉示现也是真实不虚的。宾头卢颇罗堕来应供也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千万不要生怀疑;我们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念念都是跟他们相应的,说菩萨常在众生心中,我们的每一个动念,他们都是了了分明的;释迦牟尼佛讲大乘小乘,无非安众生心故,因为众生与般若不能相应故,是故讲了很多的这些方便;这些能够导致于众生的安心,信因信果;要不然的话,我们这些人对因果不信,对戒不持。你看天热了,大家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大家都不愿意修行了,是不是?对于佛法不感兴趣了,经典不看了,般若不问了,我们为什么生起这样的心呢?就是因为对因果不能深信故,对于大乘菩萨的安慰心我们不能够感受到,内心中不能体解到佛陀在住世的时候讲的这个小乘教法的要意虽然不能度我们,但在末法时代大乘的教法非常的兴旺,越到后面大乘的佛法越是兴旺。

大乘的佛教就像我们遇到父母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争名夺利,天灾人祸不断,我们的心是非常的疲倦的,不像正法时代,释迦牟尼佛一住世,众生都是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都是非常愿意闻法的,在末法时代众生并不真正愿意闻法,又没有解脱,没有禅定,没有多闻,只有散乱的心,像建寺庙这些东西都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我们只有靠大乘的佛教来安慰我们,般若才是你真正究竟成佛直接锲入的地方,我们了解阿那含名为不来,在三十三天,不来人间,所谓的不来人间,实无不来,他没有这个来意,也没有不来意,有来与不来的这个体就不叫阿那含了;有得有失有来有去就不名阿那含。他真正进入法性的时候,完全在法里面受用,真正证量上得到以后,是非常平和,与佛是同体的。很多的阿罗汉以为自己是佛,为什么他认为自己是佛呢?他无住故。确实是佛。他为什么又不是佛呢?他有清净可得,有烦恼未断,有习气尚存,还有我是佛你不是佛的这种知见;安住在清净体里面。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罗汉是道位,已经进入无为法了 ;实在是没有法可得,彻底的清净体,就是说一切法无住了,因无住进入空,他没有一个空可得也没有一个有可得,空有他已经都舍掉了;那个就是阿罗汉。“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我实在是法也无住,心也无住,进入到无住体里面,没有说我得到了阿罗汉,我与众生在一块,没有说自己得了阿罗汉道,到了菩萨境界那就不可思议,菩萨说自己是菩萨,但他内心知道这只是方便众生故,我是尽虚空遍法界庄严故,但是我也不住;内无住是自性体,外无住是法界体,外无住是平等住,内无住是无生体,无生亦无灭,无灭是法界,无生是本心,心不生故,灭就不生;心灭体是同等的,就叫菩萨;

阿罗汉呢?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已经断尽,但还是没有断无明烦恼,无明不能见实相故,他不能够入一切法界的实相,他在四禅天,断了六品无明,证了六品法身,证无生忍。有点象是佛。其实你想一想你就知道了,六品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的最后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无生之意,心忍声忍到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般若之体,般若无住之相就是无生,到了无生就是不生后有(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灭没有灭尽,就有次第的果位;阿罗汉实无有法,没有法相的体,他执著于法相皆空故,他注重法空,不像声闻,缘觉;有二种阿罗汉一个是依缘觉,缘起性空,住在须弥山,为什么呢?像我们现在在这里也可以进入声闻觉,我现在看到你们,我不住生心故,你内心不住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佛,因为你在这个相里面无住之心,此相就变成功德之相,就像须弥山的功德,但是他不离开相,只是安住无住之心,不像菩萨,菩萨住众生之相,阿罗汉还有心生,在这里面生起无住之心,以无住体安住;无住就是在真空里面现妙有,建立一个心,妙有真空。修缘觉,十二因缘法还是属于小乘,缘起性空,他必然就安在空里面,他还有一个妄心未舍,那个妄心就是无明,他的解脱无二,但他的无明还会生出一种差别的境界。

阿罗汉没断的是哪个我?为何看不到整个尽虚空遍法界的庄严?

阿罗汉的缘起性空中还有个我,一切法界就是我,还有个我在哪个地方,我清净故,我法空故,其实还是没有断除我,菩萨还有我执呢?菩萨还有微细的四相,何况阿罗汉呢?阿罗汉他微细的四相他并看不到,他认断,还有断的体,断而无断才是真断,有断的体还有心还有身相,有身相必定住到某一个地方,像须弥山,缘起性空,我们一般人闻到缘起性空,还以为自己得到一个高深的好大的妙法呢?无住是佛,无住之体是法界之心,无住之相就叫无相是法界之身,法界之身是报身庄严,无住之相是毗卢遮那佛,但是阿罗汉不知道还有一个毗卢遮那佛,还不知道卢舍那佛,还不知道毗卢遮那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毗卢遮那佛,他不知道圆满报身就是我的法界,法界就是我的圆满报身;不了解故,不能通达于法界,整个尽虚空遍法界的庄严,他看不到的,像极乐世界他都没有缘。因为究竟的第一义谛法他还是没有闻到,还有我所证,还有清净法可住,像须菩提当然是古佛再来,他有无为之法,其实还有阿罗汉他是有法住的,经典上讲有的阿罗汉他是有法可住,有的是大乘的阿罗汉,大乘阿罗汉以佛心作阿罗汉的体,小乘阿罗汉有人我法空法可住,有清净可住,他就有俱生四相显现出来。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无诤意不与物争,因无住故,对一切事情平等,跟无住心是相应的,不像我们这边讲无诤,那边给人争论;不扰他人,你的行为不会令他人烦恼,这是一种诸法现前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整个法界一心所立,没有争论了;没有人我是非之相,一切体皆空,因为涅槃自性故,所有的相都是无住体,无住体就不生心,不生心哪来的人我是非呢?现在是有心才生心呢?你是是,你是非,这里边我相人相都出来了,如果没有是没有非那我就没有相,有是有非就有相,我相并不是我肉体上有个相,肉体的相跟法界的相是统一的,你心里的那个我是怎么建立的呢?是一个识的妄见。所以涅槃经中云:须菩提住于虚空地,若有众生劝我坐,我终坐不起,若有众生劝我立,我终日不移。为什么我一再讲出家人是无事之人,什么叫无事呢?叫你吃饭你就吃饭,叫你睡觉你就睡觉,叫你上殿你就上殿,终日无诤,无诤是与法相应,无住是与法相应,在这个世间无有争论,有争论就有我执,就有我是非建立,如果你真正是无住的话,就不应该有这样的争论出现,这叫做三昧,三昧叫正受正定。一切受不住,内心非常安静。为什么?依法安住世间,以无住之心与世间没有相对,你不要对立一对立就生我见,有了我见就有我相出来了,有了我相就有争论,以这样的心来求三昧怎么现前呢?你拼命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另一方面心又不柔软是非不断争论不休,你怎么能得无诤三昧呢?也不能得一相三昧呢?你修到最后还是一种执著。

世间法的妄病?如何在打坐、禅定、般舟中无执无住?持五戒中有执与无执的果报

正定无处不在定,正受无处不再受,如果你独立之受乐是世间之智,即固定一行法而行之。如你自己坐在那个地方拼命的作意,像练气功一样,达到某种禅定功夫,好像见到佛了,你睁开眼睛就没有了,你闭着眼睛是有的,这个叫做世间之智。用世间的方法能达到你能产生一种禅定的感觉,用执著、克制的手段令你心不乱,这个叫做世间之智,包括你现在行般舟啊,坐禅啊,打坐啊,所有的这种行为都是世间法,世间法都有个妄定,这种妄定是在我执里面体现出来的,妄见虚妄之体,但是能得大福报。为什么我们不可能离开无住之体呢?果报在故,像你打坐拼命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时候也还是会随意的与无住之体相应的。但是你拼命的执著于我执的定向,你就是孤立,你定型上一定要打坐,但是你无住之心虽然在你心中不断的跟你相应,你从来不认识,六根门头全是佛法僧,但是我不认识;守住自己的妄心不放,不知道你当下的体就是无住,天天跟无住打成一片,却不知道无住在哪里,你以为无住在那个地方等你。

所以你打坐也好,念经也好,都是有住之心呢?违背了法义。得无诤三昧之人,一天到晚吃饭穿衣睡觉随着规矩、戒律啊,佛怎么说我就怎么受,内心中没有一点点障碍;这样你想一想,他持戒就会具足,真正听话者,叫如法修行;如佛陀的法相应叫做如法修行。与法不相应不叫修行。哪有什么心可修呢?佛陀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问我修行了没有,我会说没有修啊;佛陀教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我无住无住就无修啊,我只要无住法就相应,在一切处相应,不固定某一个方式,只要你固定行就有妄见,就不得三昧,世间只能说定。定和禅定三昧是二回事,定有世间定、出世间是禅定、不定。你像我们现在也在定中,我们是人本身也俱足了世间定,比鬼要强得多吧。但还是散乱的,真正的定相没有散乱相,欲界定,色界定,定相能生四圣;定相可以升圣道,不定相即六凡,你心不定,但做善事可以到天上去,在人道持五戒就是定,并不是说我坐在那里叫定。你持五戒心中不执著了就是定,但你以执著心持五戒,有法执只能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或阿罗汉。不知道五戒法就是无住之体,就是法界之体,五戒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五戒;你执著于五戒法,它也是一种执著,心量小故有法可执,证量证到了,但是法舍不掉;舍掉即烦恼啊,因为你没有看到法界相没有证到法界体,你进入到法界体你才知道,你这样了生死能升到天上去,你看阿那含他一往而不来,天上的果报和他的修行是不二的。所以他为什么要到天上不去成佛呢?为什么不能尽虚空遍法界呢?因为他有相故。

我们现在的修行应该怎么样修呢?还是应该向阿罗汉哪样的修法?还是像佛陀无住之体一念法界体呢?相信我们的持戒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果体呢?你这个心就应该知道了,我们现在修行应该把你所有的福德,要跟阿弥陀佛的报身相应,和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福德之相相应成为一体,你这一身中就可以成佛,你就是佛了这个就是佛,没有什么可成的,你现在就是佛。如果你持五戒还有念可得,将来修五戒就上三十三天,如果持五戒而无住,有五戒的无住体,你可证一果到四果阿罗汉;如果你认为这个五戒就是佛陀的报身,持五戒彻底的失去了我执,真正的彻底的一空到底,不可思议的境界。

可以看出我们超越阿罗汉,但是超而不超,不要以为就没有阿罗汉了,诸佛心中还有阿罗汉呢?难道你心中没有阿罗汉吗?超而无超并不是说我心中没有阿罗汉,无量的大阿罗汉就在你的面前,但是你成佛后有无阿罗汉这个名字呢?没有的,阿罗汉是众生的妄执,是众生的妄的体,你成佛了以后怎么会有妄体的显现呢?就像极乐世界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极乐世界连恶道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会有恶道之相呢?但确实讲了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比喻还是什么呢?如果是比喻为何用鸟来比喻?不用菩萨的庄严来比喻?我们应该知道,此相就是彼相即无住之体,在此世界“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不生善想不生恶想,不生有住之想,相信此世界之相就是佛陀的庄严体,所以此心就是佛心,没有佛可得,你佛已经究竟,没有众生可度,众生已经度尽,所以说你闻这部般若,是直接通达于佛的,不可思议之智。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众生有欲就有生死,欲望为生死之本,欲望就像大海里面的波浪一样,我们有微细的欲,须菩提是无欲,无欲就是一切波是水,众生之欲就是一切水是波;看到的全部是波并且是绵绵密密,一动即生,稍稍的挨那么一下,整个水就动起来了,这个就叫做欲,欲难断啊!须菩提断欲就相当于佛菩萨的境界了,须菩提也是不可思议的人。“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阿兰那行就是内外俱静一念不生之意,内外已经寂静,俱静下来一念不生;这个一念不生的心和内外俱净的心就是阿罗汉住的大空性,外面是清净的,诸法庄严故,但是他不能够像佛一样,还是有微细的住在那个地方。

这里讲的是四相,后面会讲到佛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就是佛陀讲果,众生是讲须菩提得四果,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住之相,就是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法可得不?有法可得的这个体无法可得,无法可得跟四相是一体的,证明佛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在四相之中。过去有个人不是在讲吗,会于佛者九法界是,离开九法界没有十法界可得。十法界把九法界融成一个体,九法界是众生分别之相,十法界是诸佛之果相,果不离因,因不离果,因是虚妄之体,果与众生的因是同体;因破掉了,果也就没有了,果全部是果,因全部是因,全部的因就是众生的心,全部的果就是佛陀的究竟处,佛陀的大身是报身;佛陀的大心是法身,法身报身遍一切处,哪有什么因果存在?

就说我现在的出家相跟佛陀的果德,我有证果,我还有来去吗?我还有成佛的念头吗?我有成佛的念头,我不是有来去的心吗?我有来去的心我怎么修行呢?所以我现在还没有成佛啊,那么不成佛与果心是不是相应?原来无住之心即与果心相应。所以要相信你现在的相跟佛陀的相绝对是没有差别的,因为佛陀相尽虚空遍法界故。我们看到的相是有来去有差别之念,我们众生就有这个念头,因为佛陀是无上的,我要成无上的佛,我要得到究竟的解脱,这都是妄相,都是有来有去都是一个来去之心,与般若相应故。我们一定要相信你现在的相就是佛的相,相信你这个无住心就是佛心,你的妄跟佛没有关系,跟你也没有关系,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妄彻底的妄,真彻底的真,真跟妄是同头的。我们全部认真,你了解这个体的话,你就上没有所求,下没有所度,闻到这个经典就应该体会到无所求,真正的无所求。但是你这个无所求,与般若相应的无所求与阿罗汉相应的无所求那是二回事。实相相应故,你这个一念无生即是佛心,它是与诸佛与法界相应的,就是说一清净一切清净,一法界一切法界,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法界都相应的体,彻底的是没有我所得,连我的清净都不存在了,彻底的进入到这个般若的体上。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般若无住之体就是一切诸佛之体,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般若之相,般若之相就是一切法,般若之体是一切诸佛,没有我执的时候,一切法都是佛法,破法执故你就融到佛的法身,南摩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