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讲座第五天  

六祖坛经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师 文殊讲堂 讲座第五天 今天的演讲非常深,今天的这个公案因缘,某些地方,没有开悟是完全听不懂的,不过,我尽量好好的讲,让你能够体悟,见性的境界是什么? 经文,【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僧智通】,这个智通,【寿州安丰人】。寿州就是安徽省,安徽安丰人。这个智通和尚,【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世尊在楞伽山对大慧菩萨所说的一部经典,我们在文殊讲堂,已经讲过《楞伽经大纲》。看过了一千多遍,【而不会三身四智】。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只是把烦恼转菩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这个是中性的名词,烦恼呢?第六意识叫做分别识识,转过来叫做妙观察智。第七意识的染污,叫做末那识,转识成智,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识染污叫做阿赖耶识,叫做含藏识,转识成智以后叫做大圆镜智。所以,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这是中性的名词,没有所谓染污跟不染污,它的本体是不变的,染污了,名字不一样,那么前五识,是受到第六、第七的影响,还有第八意识潜在的无明跟习气的影响,要是六、七、八染污了,前五识就染污;要是六、七、八清净了,那么前五识就清静。 如果是以大彻大悟来讲的话,一都没有,何况有八?如果大彻大悟、见性,没有这些名词,一都不可得。因为他随手拈来,都是绝对的,圆满的本体,没有所谓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所以,安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识,是方便说。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它不加上染污和转识成智的时候,染污跟转过来的智慧,它的本体是不变的,安上了这些名相,比较好解说。成所作智跟妙观察智叫做应化身,就显现在外界可以作用的。平等性智就是我们所讲的报身,内心有无比的庄严,心存平等。大圆镜智就是法身。那么应身、报身、法身,就配合这个四智,所以叫四智三身。三身就是应身、报身、法身;四智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智配合三身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配合应身来解释;平等性智就是报身,大圆镜智就是法身。 【礼师求解其义】。求惠能大师开示《楞伽经》的义理。【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就是你的本性。【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就是你的智慧。【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应用无方嘛。【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如果你离开了清净自性,不要说什么法身、报身、应身了,为什么?你有身,没有智慧啊!【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六祖真的是大彻大悟的人,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如果你能够体悟,八大宗派的根本教义,统统贯通,佛法就愈来愈简单,愈来就愈单纯,会归一念心性。【即名四智菩提。】 经文,【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具足有三身。【发明成四智】。【发明】就展开来说,三的数量比较少四的数量比较多,所以叫做展开,叫做发明。展开来说,配合四智。【不离见闻缘】,见闻通称六根,叫做见闻觉知。就是你这个三身四智统统不能离开这六根,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六根,有六根才起作用。【超然登佛地】。如果你一念相应,见性,进入唯心现量,那么就进入佛的境界。【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这个【谛】就是审实不虚,要好好的相信,一心具足三身四智。【莫学驰求者】,不要效法向外追求佛法的人。向外追求佛法的人,百千万劫不得道。【终日说菩提】。虽然整天说菩提自性,而终不得菩提。这句太简略了,终日说菩提而【终不得菩提】。 经文,【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 【通】就是智通法师。智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四智能的义理是什么呢?【师曰】:六祖就回答了,【既会三身,便明四智】,如果你了解法身、应身、报身的话,那么这自然就明了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四智。【何更问耶】?为什么还问呢?三身,这个三身就象房子,四智就象材料,没有材料建不了房子。我们有看到房子,就知道一定有材料。【若离三身】,那当然就没有什么四智了,【别谈四智】,三身四智本是不二的,【此名有智无身也】;有了四智没有三身也不行。【即此有智,还成无智】。你没有这个身也不行,它是不二的,互相不能离开的,所以,就算有智,没有这个三身,跟无智之人是一样的。所以,三身跟四智是不二的。 经文,【复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复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性清净什么意思呢?湛然空寂,圆满明不动,这八个字是形容性清净。这八个字就是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清净的法身、清净的自性。第八意识转过来,就是性清净,大圆镜智的本性、本体,就是清净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都是湛然空寂,圆满明不动的。这个平等性智就是悟到了毕竟空,《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用平等心的智慧。什么叫做平等性智呢?就是【平等性智心无病】,心无病就是能对诸尘不起爱憎,对六尘不起爱跟恨,这个人的心就没有病。我们说:心病无药医。普天下人的心病,不是爱就是恨,不是爱死对方,就是恨死对方,那么,这个人的心就有病,这个吃中药是不会好的,这个要用佛法来。只要你悟入平等性智,你的心就不会强烈的极端,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 什么叫【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就是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后知众生根性乐欲,就是喜欢什么。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世尊善能够观察一切法,种种的圆融,种种的次第,而后知道众生的根器,用无碍的辩才说种种妙法,令他开悟,获大安乐。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得到大安稳、大快乐啊!要不然我们在这边忙什么呢?世间人穷忙、瞎忙,我们在这里忙什么呢?就是要得到大安稳、大安乐。见非功,就是不假造作叫非功,任运不执叫做非功,就是第六意识一看到种种现象,清清楚楚,不假任何造作,自性在作用,任运不执着,不假任何造作,叫非功。见就是运用在六根六尘,统统不假任何造作,自然,自性清净,任运不执着。 成所作智,六根随事运用,悉入正受,无二相。【事】就是理事,法有两端,不是讲理就是讲事。叫做【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意思是:第八意识一转过来,断除了一念根本无明,整个同时转变,运用在五根,统统是成就成所作智,顾名思义,圆满成就所有一切事情叫做成所作。意思是说:大彻大悟的人,自性影现出来的,不管做哪一些事情,都会达到圆满的境界。【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就是前五识,因为前五识相同,所以一起讨论,【五】就是前五识。【八】,第八意识,【六】第六意识,【七】第七意识,五八六七果因转,就是前五意识跟第八意识,是果上才转动的;第六意识和第七意识是在因地上就可以开始转动。 这话怎么说呢?看过《楞伽经》的人自然知道,世尊在讲《楞伽经》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佛为什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意思是说:世尊在断除最后那一念根本无明的时候,内心达到大圆满寂静处,无量的智慧的时候,因为心灵的大智慧力,影响了色身,这个色身开始一直转动,一直转变,愈来愈庄严。世尊还没有修持成佛以前,没有三十二相,到了断除根本烦恼以后,身体开始起变化。他这个定力、智慧,一直开始展现在相上,三身四智嘛,就开始一直转化,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起变化,频率、磁场、细胞、全身的毛发,统统起变化,开始转动,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看《楞伽经》就讲得很清楚了。 律学里面有这样讲,证初果阿罗汉的女众,她的周期的量,会慢慢的减少,因为她那个贪嗔痴翕来愈少,她摆脱了地心引力。到证三果阿罗汉的女众,就自然停止了。就是她的欲望减少,她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力很浅。因为她们不贪染、能舍掉这个粗糙的色身,微妙的清净法身主显现,看不破这个色身,你就一定要继续来重复,贪染这个粗糙的色身。为什么讲法身慧命?法身慧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清净自性,还有一个微妙的意生身。在《楞伽经》讲:我们修行到八地,不动地的时候,就会产生微妙的意生身。所谓意生身,就是能够穿墙走壁,山河大地无所障碍,他方世界动念就到,就是随意而至。所以你今天念观世音菩萨,那都是等觉菩萨,成佛的,你念阿弥陀佛,它老早就在你的前面了,他就没有距离了,问题你看不到,问题就在这个地方。 他显现的是:八地以上的意生身,微妙清净的色身,而我们眼睛看到的频率非常有限,你紫外线看不到,红外线你也看不到啊!何况佛菩萨的清净色身?三途那个鬼道你都看不到,不要讲说佛菩萨的清净色身你看不到,我们的眼睛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当第八意识破一念无明的时候,世尊全身都起变化,无量的庄严相就一直显现,那么,世尊就神通自在了,来去自如。世尊要观察你很简单,人在这个地方,到你家去,在你旁边盖棉被,你都不知道,这个徒弟很用功,很好。世尊就是不起道场,周遍圆明,他就在当下,就尽虚空、法界,统统是他的本处,没有任何距离。 六七就是因中转,这个第六意识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识就是执着的心,这执着跟分别的心,是在因中就转,所以我们的下手处就是这两个。你果没有办法,你到第八意识的果,就是佛才有办法,要象惠能大师、释迦世尊才有这个能力,我们要在哪修行呢?第六意识,第七意识下功夫,这个就是我们的起点。第六意识就是分别,了知万法,万象都是心映现出来的,没有实在的东西,不要被假相所控制住,所影响,那么你的色身也开始起变化。在第七意识下手,这个我执跟法执,要彻底的摧毁,当我们一个修行人修行的时候,应当发大愿,决定无所求、无所住、无所拒。无所住就是你一定要发愿,修行,今生今世就不住相。为什么不住相呢?着相就没有办法见真如法身,离相它者真如的因,如果你着相,生灭法、执着分别,他就一直连续六道轮回,你当下见相,离一切相,这个就是真如的因,我们要用真如开始转动我们的修行力量,就一定要离相才有办法、不住相才有办法。 于一切世间无所求,这样彻底的放下,生灭、增减,这些相的东西,金钱、吃住,能安住就好,一切随缘,心性上要下彻底的功夫。这样在因中下功夫的时候,你就真的在修行。一个人念佛、拜佛、诵经,我们赞叹,但是念佛、拜佛、诵经,这个人能够釜底抽薪的,再彻底的执着放下,彻底的放下分别心,我说这个人远远超过只有念佛、拜佛、诵经的人。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是真修行人,这个是真正修行人。叫作:五八六七果因转。 讲到这,就有一个女众,在家护法居士,以前听了师父的经典,她就说:喔!师父,我可能有消息了喔!我说:你有什么消息?我这个量很少啊!喔!那你的意思呢?会不会证初果啊?我说:你要不要看医生啊?量很多跟很少,你要弄清楚喔,子宫壁薄的人,营养不良的、体质虚弱,量自然就少;子宫壁厚的人,量自然就多,不一定看这个,因为我们只有看到律藏里面有这样的提示,顺便讲给大家听听,你不要量一减少,就说你证初果,你要不要看一下妇产科呢?那万一有一天不小心停了,哇!我证阿罗汉果了。糟糕了,乱讲喔! 【但用名言无实性】。只用这些语言,在方便说说而已,这里面也没有真实性的什么转不转,没有!果,缘起无自性,因,缘起无自性,缘起无自性就是生灭,生灭就是当体即空,就是无实性。没有转来转去这种东西,那叫做方便说,转来转去是对凡夫讲的,才叫做转动。此句是说:但转其名,不转其体,我们的清净圆明的自性,从来没有转的,搞清楚啊!【若于转处不留情】,如果你在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当下不执着。说:我在转动,我在修行!那是还不能离开四相。意思是说:你不能着凡见,可是,也不能着圣见啊!不留情就是连那个圣见都不可以执着。说:你看!我在修行,我比你行!完了,如果你能够在转处,在转烦恼成菩提的当下,转识成智的当下,还不能动一个念头说:我在修行,在转动,这个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 【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兴】就是人多吵杂的地方。【永处】就是永远处在,【那伽定】就是恒定,自性的定,定慧均等,叫做那伽定。所谓那伽定,叫做:无一不定时。我们的圆明,湛然清净的自性,从来没有增减,就是因为你妄动。你就是处在六根、六尘乃至于众多的人,吵杂、烦你,你一样的如如不动,当你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这种境界。所以师父前面就告诉大家了,什么叫大彻大悟人的心境?叫做: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叫做大彻大悟。因此,我们研究了这个自性法门,其实本身就是具足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家跟我们引导。一般人引导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生死事大,念佛要紧。我们上人就是这样子,煮公上人就是这样子。平常一般的道场,或者法师,他都是这样讲:哎呀!无常啊!世间是苦啊,你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没有错!念佛、拜佛、用功很好,问题是烦恼来的时候压不下,这个才是大问题。修行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你搞了十年、二十年,问题还是在。所以,我一直重复的讲:一生一世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处理你今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一股力量,就可以解决你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就是清净自性的大般若智慧,就是这个,能够处理任何的状况,为什么我们念佛今天念得不得力?不见性,困难重重,大家都想往生,都想了生死,下手的地方,都在方便里面。权巧方便,你要观想,你要念佛,很好!我们都赞叹,我的主张要在清净自性下功夫。 经文,【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通】就是智通,智通法师顿悟性智,就呈这个偈颂。【三身元我体】,这个清净法身、圆满的报身、应化身,原来就是我如如不动的本体。【四智本心明】。我们这个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本来就是来自我们清净心。不二法门,我们的心清净,四智就现前了。【身智融无碍】,三身四智本来就是融合,融无碍,是不二的,融合不二的。【应物任随形】。这个《金光明经•四天王品》里面讲,说佛的真法身就象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你今天念佛,其实佛早就来你的前面了,佛、观世音菩萨早就在你的面前了。为什么有人念佛念得感应,闻香、见佛、见光、大感应,这非常的诚恳,非常诚恳,他虽然不能彻悟,但是,他非常诚恳,诚恳接近第一义谛,非常诚心、诚恳,就接近第一义谛,没有妄想。所以,很多念佛的人,都是老太婆在成就,我什么都不懂,没关系啦!阿弥陀佛……特别感应,这跟没有分别没有什么两样啊,阿弥陀佛……就这样子。为什么我叫你坚持念佛?就是这个道理,要大彻大悟,行不行,不知道,还得看种种的因缘,跟你的根器。但是,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决定超生死。我们不能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说我今天每天来参……万一没有开悟怎么办呢?是不是啊!我们就是要打那个很有把握的仗,好好的在自性起动,要听、要参、还要一心念佛。当你念佛念到定的时候,你动念,马上妄想起来,阿弥陀佛被这个执着、分别打断了,你修行就要好好的检讨。 【起修皆妄动】,哎呀!这个六祖真是不得了,圆明的、湛然的清净自性,是动不得的,染污即不得,修证、没有修证,无可修、无可证,本来就存在,起修统统叫做妄动。【守住匪真精】。【守】,执着;【住】,三身四智;【匪】就不是;【真精】,清净自性。你执着三身,还有一个三身四智,不晓得这个就是,根本圆明湛然的清净自性,所映现出来的三身四智;你还动一个念头,去守住三身四智,就不是清净自性,清净自性不假修持,本来就圆明的。【妙旨因师晓】,我悟到这个清净自性,因为惠能大师,称为师晓,就是因为等于自己的师父一样,才了解。【终亡染污名】。悟了自性之身跟智,悟了自性的三身跟四智。染污名,就是亡了假名的染污。假名:相的东西,文字的东西、他就放下了。名相会染污我们的清净心,执着语言、文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契契我们的本性而已,动一念头,还执着三藏十二部经典,又不是我们清净自性了。所以,有一个人问大彻大悟的禅师说:禅师!你也看经典吗?他说:我看经典,就遮遮眼睛。你们一般人看经典,望穿了牛皮。好象那个牛皮要把它看破一样、看穿了一样,佛法不在那个眼睛看,这是心悟的东西。 经文,【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信州就是江西省贵溪县人。【髫年】就是童年,小儿垂发辫,绑那个辫子,小孩子。髫年就是童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你从哪来?想要问什么事情啊?【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怀疑还没有处理。【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经文,【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六祖就说了,【师曰:彼有何言句】?他讲些什么道理啊?【汝试举看】。来!举个例子看看,他讲些什么话。【曰:智常到彼】,我到那边,【凡经三月】,三个月,【未蒙示诲】。统统没有开示。我【为法切故】,有一个晚上,【一夕独入丈室】,单独一个人,来到方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请问大通和尚:什么是我们本来的心性?【大通乃曰】:就问他,【汝见虚空否?对曰:见】。看到啊!【彼曰】:大通和尚就回答了,【汝见虚空有相貌否?】你看虚空有相貌吗?【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大通和尚就说,【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 诸位!没有悟道的人,看到这一段,一定认为大通和尚是开悟的人。但是,见性的人一看,就知道错了。《大乘起信论》就讲得很清楚,说:没有见性的人,告诉他:我们的清净自性如同虚空,不明佛的用意的人,就把我们的清净自性,认为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虚空。失去作用,他观照虚空,虚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相,没有青黄赤白,没有长短方圆,那是比喻虚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相,不是虚空就是清净自性啊!这个《大乘起信论》就讲得非常清楚。如果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就象虚空这样子,你怎么会有大用现前呢?你看到虚空起作用吗?教你、告诉你:清净自性如同虚空,那是一种比喻,比喻不是真实啊!对不对?比喻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就象虚空,比喻不是真实的,回归到我们唯心现量,当下这一念,本自具足的大圆明的清净觉性,他会起作用的啊!你看过虚空起作用吗?那是比喻呀。 再讲一遍,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有一天晚上来到方丈室就请问说:如何是我智常本心本性?这个大通和尚就说了:你看到虚空否?他就用虚空比喻作本性,拿这个比喻,来当作清净自性,完了!对曰:见!我看到虚空。大通和尚又说了: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相,有何相貌呢?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我们的清净自性,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再念一遍就加强印象了,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虚空是比喻,《起信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大乘起信论》诸位有空一定要看,这一部论太重要了!【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我听到这一说,还是没有办法解释我心中的疑惑,【乞和尚开示。】 经文,【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大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那个大通和尚讲的,见知就是知见,还存着一个知见,就是把虚空当作是,就是我们清净自性,拿比喻来跟证量的圣人画等号,是错误的。【故令汝未了】。所以让你没有办法见性,【吾今示汝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存】就是还执着,我什么都没看到,就象虚空,什么都没有看到,可是,还着一个虚空之见,存无见,虚空什么都没有。我告诉你:这个问题就大了,清净自性是什么统统有,万法具足,知道吗?他说:不见一法存无见。六祖讲:你认为你不见任何的法,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一法统统没有。我告诉你:万法具足,清净自性圆明不动,万法具足。大通和尚就这样:不见一法,认为我没有见到一法,用虚空来比喻,你还是存着一个无见,这个就是知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乌云遮了这个太阳,太阳透不过去啊!【不知一法守空知】,你说不要去知道一切法,但是,你守这个空知。空就是无形无相。守一个虚空的知见,不知一法,你竟然守一个,还有一个虚空,类似虚空这个知见,完了!清净自性就产生变化了,【还如大虚生闪电】。就象太虚空,无缘无故的生出闪电,这一句话,闪电就是多余的。圆明的清净自性,无一法可得:但是也具足万法。而你还着一个空见、空知,存无见,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这句话就是《楞严经》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楞严经》讲的,叫做头上安头,知道吗?我用我妈妈这个例子,来跟你比喻,你要注意听听看,看你能不能了悟这个自性? 因为我妈妈会讲台语啊,师妈会讲台语,她不会讲国语,她听人家讲,大甲有一个吴居士,吴居士到讲堂来,我妈妈就问他一句,(头上安头,你体会看看)。吴居士!你姓什么?你体会的出来吗?名字把人家叫出来了,还问人家你姓什么?那叫做头上安头,知道吗?我们清净自性,不能知见立知。我们的清净自性,本来就有知见,不能头上安头,立任何的知见。 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瞥】就是暂见,你这个知见,暂时一动念,一生起来。【错认何曾解方便】。注意听喔!错认就是存无见、守空知,认为虚空无知无见,把这个当做是正见,就错了!守空知,存无见,这个就是错认。何曾解方便,这个解方便就是说:不了解我们的如来藏的秘密的道理,不了解我们清净的微妙如来藏心的自性,这个道理。你存无见,守空知,你就不了解,那只是一种方便,你不了解说,我们的清净自性,是应当契入真实境。你没有方便法,看到方便法,又去执着。佛用虚空来比喻,你去执着虚空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把方便误为究竟,把善巧方便,认为就是证量。错认何曾解方便,不懂得佛的方便法,佛的善巧方便,是要你悟入实相的道理啊!错认了存无见,守空知,把它认为就是我们的见性,你就不了解那是佛的善巧方便,叫你悟入实相的道理,你完全不了解。 【汝当一念自知非】,你如果了解一念,自己知道自己是不对。【自己灵光常显现】。灵光常现前:灵光的清净自性,百丈禅师讲得特别的好,他描述了几句话,写得淋漓尽致。百丈禅师说:灵光独照,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远,即如如佛。百丈禅师对这个灵光诠释的特别清楚,说:灵光,我们的清净自性,本具足有般若的光明智慧。灵光独照,独照就没有任何跟它匹比的,绝对的照叫独照。迥脱根尘,迥脱就是超越根尘,六根、六尘,身心世界其实当体即空,纯一个觉性在作用,叫做我们的清净自性,是超越根身、器界的一切相,就是六根、六尘绑不住你。体露真常,不拘文字,我们的体性,显露永恒的真常,它不是文字相,它是实证的境界。心性无染,本自圆成,我们的心性没有染污,本来就是圆满,本来就是成就。但离虚妄的因缘,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百丈禅师的意思是说;你见到一切缘起法,你就特别要清楚,那个是假相。 我告诉你:以前的修行人讲得更贴切更直接:修行人千万不要被相黏住。哇!这个讲得太厉害了,这讲得实在是一针见血,他也不会很麻烦。真正的修行人千万不要被相黏住。我们就是被相黏得死死的,活得痛不欲生,肝肠寸断,我们就是活着这样日子,就是被相黏住,认为有一个实在的老公,认为有一个实在的老婆,认为我有个我,有个我所拥有。世间人就是这样啊,拥有一个我,我的汽车、我的洋房、我的老公,我的房地产、我的事业,统统有我,我所拥有的,这些统统叫做相,修行不要被相黏住。 经文,【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他存一个无见,守个空知啊,清净自性好端端的,还起一个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着相,求一个菩提:我要求菩提,错了!趣向圣道亦是邪,你没听过吗?动一个念头:我要修成圣人,趣向圣道还是邪,法没有邪正这个东西,绝对的东西,没有邪没有正,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我要悟,我要悟!【宁越昔时迷】。【宁】就是怎么能够超越过去的迷惑颠倒呢?意思是说:动一个念头,拼命的要把它开悟,这个跟过去的迷惑颠倒的人是没什么两样的。 【自性觉源体】,我们的清净自性,觉悟的根本这个体性。【随照枉迁流】。随照就是立知见。我们见一切相,马上就立知见,这个人好,这个人不好,我们透视他,没有这个人。相不可得,就是清净自性在作用,这个人是,这个人非,有那个人吗?没有!立知见就坏了。【枉】就是冤枉。随着起任何的知见,动一个知见,加上任何一个知见,统统是头上安头,知见立知。随着起任何的知见,如同流水一般,付诸流水,劳而无功。就象水流注,念念迁流。枉迁流:水这样流下来,煞不住,就是生灭的意思。随照枉迁流就是:随任何一个因缘,立任何一个知见,你就会冤枉的受到迁动,迁流,就象流水无法停止,念念迁流,我们就是过这种日子,从来不觉悟。【不入祖师室】,如果我没有来到六祖祖师室,【茫然趣两头】。守空知,存无见,就是两头。迷迷糊糊的守空知,存空见。 经文,【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师曰: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我不了解,为什么三乘法又跑出了一个叫做最上乘呢?【愿为教授】。麻烦祖师教导教导。【师曰: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你要好好的观照我们的本性,不要着这个外面的法相。【法无四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论这个佛法没有四乘。【人心自有等差】;问题出在我们的心。【见闻转诵是小乘】,只会诵经,这个叫小乘。【悟法解义】,了解这个法,了解里面的道理,在解门下一点功夫,【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后面这句最重要!【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还是在这个【离】字。【一无所得,名最上乘】。我说:佛法不用很多,这几个字,你也不必求什么师父开示,六祖讲的这几个字,你要把它背下来,贴在墙壁上,每天看就开悟。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为什么万法尽通?没有障碍,不执着、不分别,当然万法尽通啊! 万法具备,清净自性,具足一切无量功德,一切不染着,离诸一切法相,一无所有。我们本来也一无所有啊!你所拥有的东西是假相,但是,因为我们为了生存,我们需要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这个无可厚非。人有具备最基本的食衣住行,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面,一定要了解,刹那变化就是假相,没有永恒。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其实一无所有。名最上乘,【乘是行义】,好好的去做,去走。【不在口争】,不是在跟人家一直争论,真正一个大修行人他会跟你争论啊?【汝须自修,莫问吾也】。就是你要从内心里面发挥出来,不要一直问我。【一切时中,自性自如】。一切时中,你的清净自性本来就是空,不可得。【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当他的侍者。智常法师就终身做当六祖的侍者,一直到六祖入涅槃。 经文,【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这段有点难,这一段不开悟,打死听不懂。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广东,【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就是阅读,【览《涅槃经》十载有余】,看经看了十几年,《涅槃经》共四十卷,看这个《大般若涅槃经》看了十几年。【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慈悲来教诲。 经文,【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六祖就说了,【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般若涅槃经》这一句话,重复的一直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切造作统统是无常,叫做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个生灭当体即空,放下就是不生不灭,你了悟这个心性的不生不灭的道理,无相大圆明清净自性寂灭,这个就叫做快乐,不必另外找,不必离开当处,愈找就愈远。【于此疑惑】,我对这个有所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你产生什么疑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诸位!第一句话就问错了,他不了解不二!他把这个色身跟法身打成两段,问题就出来了。【谓色身】、有形相的色身,还有无形相的【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其实,他这个问题就是大问题。 【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这个生灭放下,心性如如不动的寂灭,才是我们真实的快乐。得失、增减,这个统统是生灭的东西,心性本体是无相的,是寂灭的。动念、执着、分别,就产生生灭,不执着、不分别,生灭就灭。他说:经典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了解不生,【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哪一个身体是寂灭,哪一个身体是受快乐?他就分作两个角度来解释了,他就一定要把法分成两个角度,打成两段,这当然不是开悟的人。智道法师就问了:【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若不堪言,【苦不可言乐】。为什么有常乐我静的道理呢?【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如果是色身,死的时候苦不堪言,如果是法身受乐,法身寂灭,跟草木一样啊,谁来受乐呢?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诸位!这个【常】如果不加一个【存】字,完全看不懂,常常存在!这个就是关键,要不然你会看:咦?生灭是常?完了,不是这个意思,生灭之性,常常存在。说: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的用,这问的本身就是大问题,还有一体五用呢!我们大彻大悟的人,一都没有,何况有五?什么叫大彻大悟?转色受想行识,统统化为一个大圆满智慧心,叫做无色无受想行识,哪有什么一二三四五?生灭是常存在的,【生则从体起用】,这个生灭一起动,依体起用。这个五用就是生灭,一起来,就是从法身起作用啊。【灭则摄用归体】。灭了,就摄五用归一个法身。【若听更生】,如果是法身还允许它,再一次的生出来生灭法。【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这有情就没办法了生死。意思就是说:从体起用,灭的话,就摄用归体,把这个五蕴灭掉了,就回归到法身。那么,法身如是允许它再一次的生起,那还是生灭啊,有情就变成轮回不断了,继续轮回啊! 【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如果这个五蕴,再不让它生起来,起作用,那么,又跟生草木没什么两样。若不经,不允许它再生起来,则永远归于寂灭。【同于无情之物】。无情之物就是寂灭。【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意思是起不了作用,要起作用也是生灭啊,就要永远轮回。他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诸位注意听!这个法师的问题把它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他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法身是一,五蕴是五,依体起用,摄用归体。意思是说:如果这个生灭的五蕴,摄归回来清净法身,那么法身是寂灭的,被绑住了,如果不听更生,这个法身就绑住了这个五蕴身,这个五蕴身会归到这个法身的话,这个五蕴身就变成失去作用。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被涅槃绑住了,如果不允许它再生,就被涅槃所困住了。【尚不得生,何乐之有?】生起来都没有,因为涅槃,他看到不生不灭,就认为什么统统没有。尚不得生,何乐之有。生都没有,哪里有什么快乐啊? 我再解释一遍,要不你听不懂。僧志道广州南海人,请益曰:学人从出家,看这个《大般若涅槃经》,总共十多年,不了解《大般若涅槃经》的大意,愿和尚来教诲我。六祖就回答:汝何处未明?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是佛所讲的,我对佛所讲的这四句偈,有点疑惑。六祖就回答:你怎么生疑?你的怀疑在哪里呢?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这个问题就出来了,把法身跟五蕴身打成两段来问:谓这个色身、法身,色身是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是常恒,永常,永远,法身是无知无觉的呀!经典说:生灭灭了,寂灭才是快乐,问题就是出来了。我真的不了解是什么身?是色身寂灭呢?是法身寂灭呢?是何身受乐?是色身受乐?是法身受乐呢?我现在又分成两段来问。如果是色身,这色身如果灭的时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就不能讲乐!如果是法身寂灭了,跟无知的草木没什么两样,跟瓦砾、石头没什么两样,谁当受乐呢?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的作用,一体有五个用,生灭是常,【常】就是存在,生灭是永远存在的。如果生就依体起用,如果你生起来,无常法一生起来,它是从体起用的,从这个法身起来的。如果摄用,摄这个生灭,归这个法身,灭的话,把这个作用就回归到无知的法身,如同草木!它底下就怀疑了:如果允许它再一次的生起来,若听更生,有情就轮回不断。如果不允许它再一次的生起来,生不起来,永远就跟草木、石头一样,跟无情物一样。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困住,禁伏就是困得死死的,起不了作用。尚不得生,哪里有什么快乐啊?再一次的这样子,听不懂还是听不懂,没关系,听得懂就很好了。 经文,【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剎那无有生相,剎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 【师曰:汝是释子】,你是出家众,是跟着佛陀出家,现僧相的。【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其实现在佛门的外道很多,为什么?邪见啊!汝是释子,为什么学习外道断常邪见而来议论这个最上乘的禅宗大法呢?【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你把法打成两段。【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不是清净自性的法乐。我们学佛的人,要以法为乐,不是以五蕴六尘为乐,世乐不能解决生死,我们要有法乐。这个智道,就是拿这个世间的快乐,来解释法乐,法身的乐,是错误的。所以说:你推涅槃的常乐我净这个乐,是有这个身体在受用,不晓得那是智慧在作用的快乐。有这个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为什么?执吝这个色身生死法,耽着世间的快乐,来论断大智慧的法的乐。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把这个色受想行识,认为是有我,一切问题就出来了,有我,就有我所拥有,就被相黏得死死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就统统跑出来。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有我,就有外面啊!【好生恶死】,大家贪生怕死,【念念迁流】,不知道这个生死本身就是如梦幻的东西,【不知梦幻虚假】,就是没有实在性的,切莫执着,它是虚假的!我们今天【枉受轮回】;就是拿这个假相,一直执着、分别,就是念念迁流,一直没有办法跳出来。【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变成我们这个色身苦乐的苦相,那糟糕了!常乐的涅槃,是大智慧的法的喜悦,不是这个色身啊!【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剎那无有生相,剎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六祖讲的是完全跟佛一样,为什么?师父不是讲吗?没有所谓刹那,也没有所谓的永恒。刹那是时间最小,最短促,永恒是时间的最长,刹那跟永恒其实不二念,没有第二个念头,悟道,刹那就是永恒。第一天,师父不是讲吗?悟道的人,刹那即见永恒,其实刹那、永恒方便说。 所以,佛就怜愍这些众生,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为什么?有生灭,其实都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做生灭。放下,生,当体即空,叫做不生;灭,当下不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当我寂灭现前的时候,又执着一个寂灭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也无有不受者,乐只有心知、感受,只有清楚,没有办法讲的。此乐无有受相,没有所谓乐,身心本空,哪有受者?也不能说没有受者,因为悟道的人确实快乐无量无边。 【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他自己编出来的。六祖惠能大师:你一体五用,你自己编出来的,没有这样的名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涅槃是大智慧,大般若,怎么会捆住这个五蕴身呢?【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诸位!《大般若涅槃经》里面有一句话,智道法师可能没看到:若说佛有涅槃,即是谤佛。涅槃是对生死讲的呀,生死是对涅槃讲的。生死当体即空,哪有什么涅槃?生死涅槃无距离,为什么?如梦幻泡影的东西,哪有什么生死涅槃这个名词呀?所以,他就把它认为涅槃禁伏,令永不生。何况更说:这个涅槃把它束缚、禁伏起来,让它不生起来。它不晓得涅槃现出来是大智慧、大般若。他认为:入涅槃,什么都不起作用了,要起作用,又变成六道轮回的有情,不断不灭,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令永不生,诸法困住了,让它永远不生起来,斯乃谤佛毁法。 经文,【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圆】就是圆满清净光明。常常寂照,寂就是体;照就是用。体用,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如如。【凡愚谓之死】,凡夫跟愚痴的人,认为死了叫做涅槃。【外道执为断】,断,什么都没有,象草木。外道认为:人死了就象草木一样,没有什么因果,就是大涅槃。【断】就是断见。凡夫认为死了叫做涅槃,外道认为,死了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外道的断见。【诸求二乘人】,这些求二乘法的人。【目以为无作】。认为涅槃就是不生不灭,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观念。无为,无作就是无所作为,闲来没事,无所作为,所以二乘人度众生并不积极。诸求二乘,声闻跟缘觉乘的人,目以为无作,认为说:是无为法无所作,那个叫做涅槃,不晓得它可以大用现前,圆满清净,没有任何障碍。 于一切相,即离一切相。【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六十二见本就是外道,做一下笔记。六十二见就是在讨论色、受、想、行、识这五阴,这五阴每一个都讨论四个角度。四个角度说:第一个角度说,阴大我小,我在阴中。譬如说:这是外道的啦!色阴大,这个我比较小,我藏在这个色阴当中。我先举个色法;第二、我大阴小,阴在我中。认为这个色阴,就是五阴,我举一个例子而已,五阴随便举一个。譬如说:我这个色的里面,我最大,可是这个色阴小,叫做我大阴小,第二个角度叫我大阴小。阴在我中,这个色阴在一个自己想像一个我,一个大我的当中,叫做我大,阴在我中,我大阴小,阴在我中。第三个,离阴是我,离开这个色阴,拥有一个我;第四个,即阴是我,这个色阴就是我。就是四个角度。现在讲到六十二见,色受想行识乘以四,就是二十,为什么?色受想行识,每一个都有四个角度讨论,第一个角度讨论:阴大我小,我在阴中;第二个讨论的是:我大阴小,阴在我中;第三个角度:离阴是我;第四个角度:即阴是我。那么,色就是四个角度、受四个角度、想四个角度说、行也是四个角度、识也是四个角度。五乘以四多少?二十。二十乘以过去、现在、未来,二十乘以三多少?六十,加上断见、常见,就是六十二,统统称为外道。断见、常见,我们讲过了。断见就是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常见就是人死了永远做人,猪死了永远做猪,狗死了永远做狗,这是常见,统统叫做外道。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妄立了这个虚假的名相,哪有什么真实义。【惟有过量人】,只有那些大彻大悟的人,超过一切假相。有量就有相,有相就有量,你存多少钱,你家有几部车子,你有多少房地产?你有相就一定有量,没有办法超越这个假相,就不是过量人。所以,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相,当体即空,就是清净自性在作用,只有过量的人通达,没有取,也没有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哎呀!这个六祖,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没办法形容,没办法赞叹的一个大圣人,讲得多了不起的话。你看看:我们了解色受想行识这五法,怎么样呢?及以蕴中我,你的五蕴里面,蕴藏一个我,就是每一个众生都认为,有一个主宰的这个我,及以五蕴中里面,显现的一个我执、我相。外现众色象,外面所现出来的色受想行识,以及一切的外相,地水火风四大,缘起的假相。包括一一音声相,任何的音声,平等如梦幻,讲得跟佛陀完全一模一样。佛陀叫我们观照缘起如幻,这个不是实在的世间啊!我常常鼓励这些徒弟说:你当美国的总统,我不赞叹你,你当加拿大的总理,也没什么了不起,你当台湾的总统,我也随喜。但是我告诉你:你跨进佛门这个门槛一步,我就特别赞叹你。为什么?你有希望开大智慧,你有希望了生死,你今生今世有依靠了。真的!看到这大官,笑一笑;看到什么大企业家,笑一笑。平等如梦幻。诸位啊!赞叹在座诸位,我很快乐,为什么很快乐?我今天讲这个最上乘论,听得比五祖的人还多啊!五祖只有讲给一个人听,就讲给六祖听嘛,我还讲给这么多人听,谢谢! 【不起凡圣见】。只要你着一个知见,就错,凡见不可着,圣都不行。动一个念头:我是圣。你就是凡。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哪有什么圣凡呢?万法毕竟空寂,纯一个觉性在作用。【不作涅槃解】,也不着一个不生不灭的义理的解释,不着这样的相。为什么?你着一个涅槃相,涅槃不生不灭,就变成生灭了。也不着一个涅槃,我在解涅槃之相。【二边三际断】。二边就是空、有,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意思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不着空、不着有、不着过去、不着现在、不着未来。【常应诸根用】,自性清净,一显现出来,六根同时作用。【而不起用想】。也不着一个我在作用。你看!我见性。碰到人就说:我见性。碰到一个:我清净自性在作用。这个还是凡。意思就是:清净自性在作用,绝对没有一个我,彻底的根除,做该做的事情,心安理得,内心安祥。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虽分别不作分别想。什么叫做分别一切法?前加【自性】两个字。自性就有这种功夫,因为不加一个执着嘛,众生就加一个执着,就【我】在想嘛。自性清净本来就能够分别一切法,不需要加上任何知见,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哎呀!讲得太好了。六祖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又要换我们现在的词句,这个世界目前的世界来解释,这是什么意思呢?就算世界末日到了,慧星撞地球。劫火就是慧星撞地球,这个地球要毁灭了,叫做劫火。我们人类的劫数到了,末法时期到了,劫难到了,这个地球要毁灭了。科学家讲:地球、太阳迟早要毁灭的,我们这一期地球的生命,所有的动物、植物统统要消失的,一定要消失的,迟早要消失的。所以,我常常劝大家:移民要移到极乐世界去,你再来这个地球,会毁灭的,它是生灭法的世界。劫火烧海底,就算今天世界末日到了,慧星撞地球,把海底的水蒸发光了,就有这个可能,因为Discovery里面就有讲。我们这个地球慢慢的磁场变化,这个太阳光一吹来,我们的水就会慢慢蒸发,地球的磁场,南北两极的磁场怎么样?每七十万年转换一次,地心的引力,地心那个磁场,南北两极,从南转到北,从北转到南,七十万年转一次。也就是说,你现在指南针,到最后就会变指北针,转过来,经过几百万、几千万年发后,我们这个地球,慢慢没有能力摄住这个海水、雨水,大环境整个被破坏,整个生态环境变化。下雨下不该下的地方,干燥,本来很潮湿的地方,变成很干燥,我们愈来就会愈生长在一个恶劣的环境,因为众生的福报用尽了,劫火要到了。可是,不是我们现在,那要经过几百万年,劫火烧海底,慧星碰地球的时候,或者地球磁场失去的时候,所有的海水慢慢被太阳蒸发。因为太阳光放出这个粒子,这个粒子一吹的时候,水气蒸发,地球摄不回来,地球没有办法把这个水气摄回来,因为地心引力变动,把这个水气拉不回来,这个水气就一直消失……一直干掉……就象在晒衣服一样,干掉……草木没有水分,不能成长,万物一片枯寂。 就算世界末日到了,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风力鼓动,山崩地裂、天摇地动,互相撞击,也无关于清净的自性。因为这个还是相,我们的涅槃自性怎么样呢?真常寂灭乐,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的可贵,就是在生灭的相体悟、突破、不执着、不分别,你就得到永恒的生命。坚持不着这个粗糙的色相,微妙的清净法身就现前。 涅槃相如是,不生不灭的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我现在勉强的来告诉你。【令汝舍邪见】。【舍】同捨。【汝勿随言解】,你不要随着我的语言之相来作了解,因为那个不是涅槃。意思是:你要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许汝知少分】。如果你能够不随着我的语言,执着我的语言,化作你的心相,能够彻底地契入真实的涅槃境界,不用语言不用文字,我就这样告诉你,也许你能够知道一点点涅槃的气氛。因为涅槃是离言说相,你要离言说相,就有少分相应,叫做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听得懂吗?听得懂的请举手,真正悟道的,不用客气,晚上写偈颂来,哎呀!圣意观测,只会这一句而已,难,悟道可不是简单的。 经文,【行思禅师,姓刘氏,吉州安城人也。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行思禅师,姓刘氏,吉州安城人也】。吉州就是江西省安福县人,安城人。【闻曹溪法席盛化】,就是很兴盛。【径来参礼】,【径】就直接,直接就来参了。见到六祖就问了,【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我们应当如何来修行,【务】就是我们如何来下功夫?才不会落入生灭的阶级法呢?阶级就是生生灭灭,有高低叫做阶级。【师曰:汝曾作甚么来】?你过去是怎么修行的,我先问问你,我再告诉你。【曰:圣谛亦不为】。我连动一个念头,认为在修行圣道,都没有动到着这个圣谛之念,叫做圣谛亦不为。我连着一个说:我在修学佛道的念头都没有。【师曰:落何阶级】?那么,你落什么阶级呢?【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圣谛尚不为就是连着一个佛法之相都没有,有什么阶级之有呢?【师深器之】,真的是很好,很赞叹。【令思首众】。令行思禅师为首众,就是领众,因为它开悟了。【一日,师谓曰】:有一天六祖就说了,【汝当分化一方】,你要离开,好好的教化众生。【无令断绝】。千万不要断掉这个法身慧命,要传法传下去。【思既得法】,行思禅师得了这个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就回到江西省来。【弘法绍化】,【谥】就是对于有道德、有功业的人,死后为他立号,用来劝善表扬,起楷模作用的。谥号就是加一个封号,【号弘济禅师】。 经文,【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扣。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甚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益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经文,【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金州陕西安康人。【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就是惠安,惠安国师。这个惠安国师自己很谦虚,就说,你应该去参六祖。【安发】就是遣,希望他去。【之曹溪参】,【扣】就是问了。希望他来曹溪来参学、扣问六祖。【让至,礼拜】。六祖就说了,【师曰:甚处来?曰:嵩山】。这个就是不了解祖师的意思,六祖其实在问的是他的清净自性,他搞错了,他直接回答。怀让禅师到这个地方来,六祖其实是问他本性,你的本性是从什么处来啊?从哪来?从哪去啊?可是,这一开始来,还不相应。怀让禅师不了解六祖的用意。六祖就问:什么处来?怀让禅师就讲出具体的地方:嵩山。祖师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啊!你从哪里来啊?嵩山。不明祖师意,答非所问。 【师曰:甚么物恁么来】?意思就问说:心性是什么的东西呀?又怎么个来法?心性是什么东西啊?意思就是,拿得出来吗?那你又怎么个来呢?心性既然无来无去,那你又怎么个来法呢?意思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是什么东西呢?那它又怎么个来法呢?来,说说看。【曰】:现在这个转得很快了,怀让禅师一下子就知道祖师的用意,就回答的完全正确了,喔!我知道六祖的用意了,赶快转过来【说似一物即不中】。你讲出一种形相有东西就不对。 【师曰:还可修证否】?清净自性能修持吗?【曰:修证即不无】,不能修证,但是【污染即不得】。只要你着于这个相,着于相就染污了,永远无法获得。动个念头着相就是染污,染污就不得见性。【师曰:只此不污染】,你只要不要被相黏住了,【诸佛之所护念】,就用这一招。【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就不要被相卡死了,不要被观念卡死了,不要被相黏住了,就用这一招,诸佛如是,我也是这样子。【西天般若多罗谶】:这是印度,叫西天,般若多罗谶。【汝】就是怀让,【汝足下出一马驹】,马驹是指马祖道一禅师,他的俗姓马。你足下将来会出一个不得了的,那就是马祖道一,俗姓马。【踏杀天下人】,就是度尽天下众生。【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说:这个预言啊,只要你心里明白就好。心里明白,不必立刻说出来,预言你只要明白在心就好,明白了就不须要立刻说出来。 【让豁然契会】,怀让禅师就大悟了。【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 这个西天般若多谶,也是大圣人,能够预言,这个是印度二十七祖。般若多谶曾经有这样的预言:往后你的足下,将出一马驹,纵横天下,就是马祖道一禅师。因此就做侍者在左右一十五载。以前人跟着师父,跟定的时候,那都不会跑的,现在可难了,很难!我刚受戒:我要出去参,我要怎么做法,我要跑,他就是一直象茅草没有根,就是一直流动……,也难怪了!因为没有什么善知识指导他嘛!偶尔到哪个地方,听了几句法,法喜充满,还算不错了。可是,要碰到最上乘论,还很难。现在跟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交通不方便,信件不方便,要出去一趟很困难,现在飞机、火车、资讯、E-MAIL(电子邮件),不得了啦! 一件事情有正反两面,现在的科学很方便,但是修行很困难,染污的多,报张、杂志、电视哪里统统是辣妹,哪里都是有的没有的,现在环境整个完全改观。现在要修行,就要看个人,要好好的安住一个团体都很难,要找到这个团体,是我们的福报,毛道的众生就会跑来跑去,风吹东边,跑到西边,风吹西边,又跑到东边来,跑来跑去……。这个一下住下来,就是十五年。【日益玄奥】,每天都在增加他心性玄奥的道理,就是心性功夫,叫做玄奥。每天都在增加他心性的功夫。【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怀让禅师是很有名的。 经文,【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永嘉玄觉】,这是浙江,永嘉是永嘉县,浙江的永嘉县,就是温州。玄觉【禅师,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他对这个天台宗很早就研究了。就是很小他出家就用功了。【因看《维摩经》】,怎么样?【发明心地】。《维摩经》讲什么?不二法门。能所不二、善恶不二、智境不二、心境不二,统统不二。【偶】就是突然间、偶然间,【师】就是六祖。六祖的【弟子玄策相访】玄觉禅师。【与其剧谈】,【剧谈】就是畅谈的意思,彻夜不休息叫作畅谈。【出言暗合诸祖】。他所讲出来的话已经符合禅宗的心性,只是没有任何人印证。【策云】:玄策就说了,【仁者得法师谁】?仁者就是你玄觉,是从哪个得法,就是得到哪一个法?师谁就是你奉持是谁为师父啊!你得法,从哪得法,你是奉侍哪个师父?依止哪一位禅师的啊? 【曰:我听方等经论】,什么叫方等?【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法,那就是大乘法。大乘法门讲的就是,遍十方一切平等,所以方等经叫做大乘经。我听了大乘经典,大乘经典譬如说:《华严经》啦、《法华经》啦、《大般若涅槃经》啦,或者是《维摩经》、《胜鬟经》,这个都是大乘经典。我听了方等经,看了这个大乘经论,【经论各有师承】,各有各的师承。意思是各有一派的说法。但是,【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因为你要进入禅宗,你一定要不二法门,见一切相就离一切相,就进入佛的境界了,起心动念,就会变作凡夫生灭了,是不是?如果当下放下,佛性就现前了,悟佛的心宗,可是就是没有人给我证明,【未有证明者】。 【策云】:玄策就说了,【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这一句没有开悟,写出来也不对,到目前为止,还很难看到它真正的了解禅师这一句话的用意在讲什么?但是如果你悟道,你自然就知道他回答是什么用意。从文字上看也很容易看,但是从文字上看,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回答什么。从文字上看是怎么看呢?玄策说:在威音王如来出世以前,自证佛法就可以,威音王就是如来;若是在威音王如来出世以后,如果没有明师指授,而自证者,统统是一般的外道。从字面上是这样解释。其实不然。 你要看《六祖坛经》写的那个注解,统统每一本都是这样写。诸位!悟道的人,他有弦外之音,这一句绝对不是这样的意思,我翻那个注解,这样看看看、参考,不对!绝对是错误的。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先告诉你:玄策云:威音王如来已前即得,这个威音王意思是无量劫以前有一尊佛叫做威音王如来。意思是说:早在无量劫以来,早已经存在佛性,那一颗本来的清净自性,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威音王其实是表示无量劫的意思。那么注解就把它解释说这样子:你悟道的这个清净自性早在无量亿劫以前早就存在了,那个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样解释才对。 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什么叫威音王以后?听到这个音声,无师自通,认为自己很行。无师自悟就是后天再加上自己的知见,自己认为悟出什么东西出来,这一句话其实就是知见不能立知,无量劫来早已存在的这个清净自性,才是真正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你不能在后天加上任何的知见。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加上【自】,其实就是加上一层知见,心外求法嘛。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你帮我证明一下,我有没有开悟。【策云】:玄策禅师就说了。【我言轻】,我讲话没什么份量。【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接受六祖大法的人,【若去,则与偕行。】如果你要去,我与你同行,顶礼六祖。 经文,【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 【觉遂同策来参】,这玄觉跟玄策来参六祖。【绕师三匝】,绕六祖三匝,就象对佛一样恭敬,但是有点习气。【振锡而立】。就是不顶礼,反正,佛门什么怪事都会发生。绕了三匝以后,把那个锡杖一振,就杵在那个地方。【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一个大沙门,三千的威仪,八万的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连这个基本上的礼貌、威仪、礼足、顶礼,这个八万细行都不懂,还生大我慢。你来自何方?【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何不体取当体即空无生的道理呢?何不体取万法无自性、当体就是空,就是无生的道理吗?【了无速乎】?这样不是比较快吗?你悟到当体即空,当下就是无生,生死不就解决了吗?你起心动念就有生死啊!放下对相的执着,生死就了了,这样不是更快吗? 何不体取无生,当体即空,了无速乎?这样不是比较快吗?【曰:体即无生】,你那个体悟,当体即空,悟了当下还是无生。体当下,你能体悟的那颗心,当下就是无生。【了本无速】。彻悟的人根本没有快慢,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没有快跟慢的。【师曰:如是,如是。】就印证了,虽然有一点我慢,可却是也是开悟的人,有点习气就是了。 经文,【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这个时候就顶礼了。【须臾】刹那之间很快,两句话就开悟了,印证一下OK了,回去了,【告辞。师曰】:六祖就说了,【返太速乎】?你这一刹那就回去,不会太快吗?【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我们的清静自性动到个念头都没有,哪有什么快跟慢呢?【师曰】:六祖就故意问了,其实这一句就是考试,看看他是不是大彻大悟。跟他考试一下,底下就是六祖明知故问。【谁知非动】?谁能知道这一颗如如不动的心性呢?【曰:仁者自生分别】。我如如不动是我自己体悟的,你说动与不动是你自己分别的,我这里没有动跟不动的问题。我如如不动啊,你问我:谁知道那一颗不动的心?是你自己分别才有所谓非动的这个念头,你是用意念暂时方便问我。意思就是说:你六祖问我,是你的问题而我本身就是如如不动,就是这个意思。谁知非动?谁能知道这一颗如如不动的心啊?我本来就知道,何须要你问?你问就是你自己产生分别才问啊。仁者自生分别,六祖啊,你自己产生分别有非动之心,如如不动的心是你自己产生,才来问我的。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你很了解这个当体即空的无生无死的真实义理,不起心、不动念,生死就停,问题是我们的惯性、习性很难断。你非常了解无生的真意,就是你了解这一颗无生的心。【曰:无生岂有意耶】?体悟到无生的人哪有什么念头?有什么这个意识型态的念头呢?【师曰】:六祖再一次的考试他,再问。【无意,谁当分别】?你没有这颗心跟没有这个意,谁来分别这一颗无心呢?无生呢?【曰:分别亦非意】。我清净心自己分别,有这个分别的能力啊!我也没有着一个世间的分别心。我这颗清净心的分别,绝对是分别不作分别想的这个心。我这颗清净的分别,也不着一个世间人的意念,不着一个生灭法的意念啊。【师曰:善哉。少留一宿】,一个晚上,【时谓一宿觉】。就住一个晚上,你为什么不住一个晚上呢?时谓一宿觉,那就是六祖告诉他,你睡一个晚上再走吧,干嘛急着走呢?【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这证道歌师父已经讲了,也已经准备要发行出来了。 经文,【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隍云:入定。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禅者智隍】,智隍禅师。【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纳法在心叫做正受,什么叫正受?心就是心性,认为自己跟五祖一样。初参五祖,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正法,纳受正法了。【庵居长坐】,庵居就是在小精舍,叫做庵居。这个庵居长坐,不卧,一直打坐。【积二十年】,哇!够长的了,可是没有碰到六祖,今生今世也没有办法了生死。 【师】就是六祖,六祖的【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河朔就是河北、黄河的北岸,河朔在河北省。游方到这个河北,河朔。【闻隍之名】,知道、听说这个地方有一个智隍禅师。【造庵问云】:【造】就是来拜访这个小精舍,来拜访他,【汝在此作什么】。你在这里作什么呢?【隍云:入定。策云】:玄策就问了,【汝云入定】,你说你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你说无心,那些草木、石头无心啊。那些草木、石头那就叫定啊!无心入定嘛!如果你有心入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一切有情含识都是有心的啊! 【隍曰】:智隍禅师就说了,【我正入定时,不见有】、不见有【有无之心】。就是我也没有见到有跟无,我没有见到有心跟无心。【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那可不得了,【即是常定】,佛陀的常定哪有什么出跟入?【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经文,【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无对】,智隍禅师哑口无言,极尽了。隍无对,没有开悟啊!【良久,问曰:师嗣谁耶】?你是依谁为师?是奉持谁呀?是供养哪个大师啊?哪个大师的徒弟啊?【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你既然问我这个禅定,我回答不出来,那么六祖是用什么,当作来禅定呢?【策云:我师所说】,六祖所说的,【妙湛圆寂,体用如如】;清净的圆满自性是寂静的,从来没有起心动念,完全用心、无执着、无分别、无颠倒、圆满寂静,说到体,说到用,都是毕竟空,如如不动的毕竟空。无论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本空、无论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不存在。悟道了,当体即空。【五阴本空,六尘非有】。在五阴本空,六尘不有的这个世界,众生看不来,就有出入,可是当我们体悟到五阴本空、六尘非有这个圆满的清净自性,【不出不入】,没有来去,没有出入,也无所谓定,也一定不会乱,【不定不乱】,因为无相。 【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禅之性应无所住。禅性无住,就是真正禅的根本,其实是无所住的,不是要定在那个地方,还有一个东西在定,定、出都是方便的,没有真正的出跟入的东西。禅性无住,真正了悟禅性的人,是无所住的。离住禅寂,离有所住,当下就是禅定寂灭。【离】就是离有所住,【当下】禅寂,离有所住,当下就禅寂,你离开有所执着,当下就寂灭,就是无所住的意思,即相离相的意思。【禅性无生】,真正的禅性,一切法无生,但是也不能着一个说:我在修禅的观念,不可以有生一个我在修禅的这种观念。【离生禅想】,不可以有生一个,我在修禅观念,离生禅想,离开了生出:我在修禅。【心如虚空】,那是一个比喻而已,亦无虚空之量。】虽然我用虚空来比喻,但是我也不会着一个虚空之量。 经文,【隍闻是说,径来谒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形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 【隍闻是说】,这个智隍禅师听了以后,直接来拜访他的上人,【径来谒师】。哇!他的徒弟都这么行,师父就更不用说了,强将之下无弱兵,直接就来拜访六祖了。【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智隍禅师就把前面这段因缘讲了一遍。【师云:诚如所言】,就像你所说的,【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你只要心象虚空,但是却不要落到虚空之见。【应用无碍】,因为虚空是死的,它不能大用现前,现在你千万不要落入这个虚空的比喻,要起作用。不要只有着那个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体,真正的涅槃是可以起作用的。【动静无心】,动跟静都没有起心动念,无心,不着,无住相就是无心。 【凡圣情忘】,不能着凡见,也不可以着一个圣见,同时放下。【能所俱泯】,我们为什么能所不断?就是这个【我】在作祟,我执还有法执。要我执断了,法执断了,能所就不存在了。【性相如如】,没有这种东西,【无不定时也】。二六时中都不住相,二六时中统统在定。【隍于是大悟】。你看,一句就解决了,这个大悟可不是一般的悟,这个叫做证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形响】。无形响就是没有来去生灭,跟无形相的意思一样。【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河北一般的百姓,都听到空中有这声音,【隍禅师今日得道】。你们河北这个地方,智隍禅师后来今天得道了。当天晚上喔!河北这个地方就有人说:智隍禅师今日得道。【隍】,智隍禅师,【后礼辞,复归河北,】后来辞了六祖,回到河北,【开化四众】。 经文,【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师云:我不得。僧云:和尚为什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一僧问师云】:有一个出家众就问,就说了,【黄梅意旨】,五祖他的意旨是什么呢?【甚么人得】?怎么样才能够了解五祖弘忍大师,这个四祖跟五祖的东山见性大法呢?黄梅是指五祖。五祖弘忍大师到底他的旨意是什么呢?怎么样的人才能得到见性、即心即佛的大法呢?【师云:会佛法人得】。了悟不生不灭,见性大法的,懂得无上,最上乘法的人就得。【僧云:和尚还得否】?您有得到吗?【师云:我不得】。当然不能得,得了就糟糕了,当然不得,得了就着相了。六祖回答:我不得。不得就是真得。【僧云:和尚为什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我不会佛法的意思是我不会着一个佛法之相,修学佛道的人是无相。我告诉你,这里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你要好好的听听看,真正悟道的圣人是唯心体会。有一句话要注意听喔: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你体会的出来吗?尽他,管他树叶落、花开,意思就是生灭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看到叶落花开,不要管这些生灭法的意思。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也不要去问冬天结束,春天有点冷、春寒,秋天也有一点热。不问春秋,不问寒热,相不可得。真正悟道的圣人,明心见性大悟的人,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什么都放得下的意思,不是象世间人一句话就梗死了,这样搞百千万劫,都没有办法进入净土。要进入净土,要了解这个心性啊! 经文,【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濯】就是洗涤,六祖有一天,准备要洗涤五祖所授的法衣。【而无美泉】,没有美好的水。【因至寺后五里许】,【许】就是大约。【见山林郁茂】,就是林木长得很茂密,就象我们这个道场一样,四周山林郁茂,林木茂密。【瑞气盘旋】。祥瑞之气盘旋在空中,空中盘旋祥瑞之气。【师振锡卓地】,就是着地,把那个锡杖拿起来,一振,怎么样?【泉应手而出】,泉应手而出。哇!真是六祖,我们这儿啊!我也是振手,不过我这【锡杖】就是一百多万,我这一百多万一下去,打了一口井,也冒出泉水来。我可没有这种功夫,六祖还是比较快,锡杖一振,甘美的泉水马上跑出来了,人家龙天护法嘛!我们这个没有办法这样子啦,我是指我啦,你们有没有,我不知道,等一下,我会拿一支锡杖,你们可以试试看。六祖有这种功夫,一振,龙天护法,水马上就跑出来了,应手而出。哇!泉水就跑出来了。【积以为池】。这水就积起来,就象池水一般,累积起来,就一个水池了。【乃跪膝浣衣石上】。【浣衣】就是洗衣服,跪膝在石头上,意思是在石头上洗衣服。 【忽有一僧来礼拜】,有一出家众来礼拜,【云】:就说了。【方辩是西蜀人】,方辩就是我,方辩他是一个比丘。我方辩比丘是西蜀人。四川省西方叫西蜀,四川很大啦。【昨于南天竺国】,这个【昨】是从前、以前,不是昨天,这个字不能搞错了,这是以前。你昨天在印度,当时又没有飞机,这个【昨】不能解释昨天啊!对不对。昨天我在南天竺国见到达摩大师,今天就跑到中国来?开玩笑,坐飞机才有办法嘛!对不对?所以这个【昨】是指从前。从前在南印度,【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唐土】就是中国。【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什么叫正法眼藏呢?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叫做佛陀的正法眼藏。达摩大师就对方辩说了:我传大迦叶,佛陀的苦行第一的弟子,摩诃迦叶,这个禅宗的正法眼藏,以【及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大衣,就是法衣。怎么样?【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见】就是现在,现在传到第六代,在韶州曹溪。【汝去瞻礼】。你到韶州曹溪,【方辩远来】,我现在很遥远的地方来,【愿见我师】我希望能够看到达摩大师【传来衣钵。】传来的衣跟钵。 经文,【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方辩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方辩罔措,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呈似师,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师乃出示】。六祖出示了解个衣跟钵,就说:在这里。【次问:上人攻何事业】?六祖就接着问了,上人!六祖真的很尊敬人家,都称为上人。以后我也需要这样称呼大家:上人听得懂吗?不懂。哎呀!做上人竟然听不懂,我这个下人还懂,你上人听不懂?上人攻何事业?你是专攻哪一个方面的事业啊?【方辩曰:善塑】。我很会雕塑喔!我很会雕塑喔!雕塑。就是弄一弄啊,然后就雕塑起来,图啊,怎么样子,我很会雕塑,各个材料不同,象我们现在雕塑就很发达了,有的用种种的泥土,用种种的什么粉,或者是玻璃、纤维啊,现在雕塑很厉害。【师正色曰】:你这个还是着相。【正色】就是有点很严肃的来告诉他,你这个法门是暂时的、是生灭法,六祖就庄重严肃地告诉他:来,【汝试塑看】。帮我雕塑一下。来!看我六祖长得怎么样啊!来塑塑看!真如本性,你看怎么雕塑啊? 【方辩罔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因为没有开悟啊,他只会雕塑,他不懂得自性啊!罔措就是说搞不来。【数日塑就】,经过几天,雕塑好了。【真相,可高七寸】,六祖的真相大约七寸。【曲尽其妙】。几乎一模一样,太象了。【呈似师】,把这个很像六祖的供养上去。【师笑曰:汝只解塑性】,雕塑可以了,【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六祖就摸了方辩比丘的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刚才谈的这个曲尽,用我们现在读过的中文的意思就是说:巧夺天工、其妙不尽。呈似师,六祖很欢喜,但是,他只解塑性,不解佛性,摩顶,作为人天的福田,因缘还不具足。 经文,【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有僧】,出家众,【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禅师常常这样念,【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一看就没有见性。这个一看就知道,你有伎俩,清净自性有什么伎俩呢?能断百思想,达妄本空,了妄即真,对不对?哪有什么可以断?能断所断的东西?就知道这个没开悟。对境心不起,对这个境界还要控制一下,不要起心动念。菩提日日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就是不了解《圆觉经》,《圆觉经》讲的:我的清净自性,圆觉自性非止、非作、非任、非灭,这个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止、作、任、灭,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神秀大师也是犯这个毛病,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那你要擦到什么时候呢?每天都擦,渐教就是要这样子的,渐渐地,渐教就是要这样,慢慢慢慢等因缘,呯!碗打破了,悟了!我们现在厨房拿起来统统丢了,也没消息,锅碗瓢统统打坏了,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悟不来。这个就是有所造作,就不是清净自性,还菩提日日长?我问你:菩提清净自性,有长有短吗?每天都在增长,那要长到什么时候呢?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这个偈颂是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更增加执着。【因示一偈曰】:我告诉你,惠能的个性跟我差不多,也是很调皮的,你看这个偈颂就知道了,他这个偈颂也是很调皮的。你说你的伎俩,【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为什么不断,本来就具足圆明清净自性,你还断跟不断,能断就还有所断,所断还有能断。【对境心数起】,我大般若智慧起作用,【菩提作么长】,我的菩提就是这么长。你是日日长,我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永远的跟不上。菩提日日长,每天都在长一点……六祖说:我的菩提,就是绝对的长,你不能再长,你长也不会比我的快,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绝对,你知道吗?菩提这么长,多长,没有长短的长。一句话就解决了叫做大用现前的意思。 【南顿北渐第七】 南顿就是指六祖,北渐就是指神秀,南顿北渐第七。 经文,【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曹溪在南方,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在北方江陵当阳山玉泉寺。所以六祖在南方,神秀大师在北方。【于时两宗盛化】,这个时候,南顿北渐,统统弘开来。有的众生根器象神秀大师这样;有的顿悟的,就直截了当找六祖了。【人皆称南能北秀】,南方有惠能大师,北方有神秀大师。【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分开来。【而学者莫知宗趣】。为什么学者莫知宗趣?因为大家都没有悟啊!也不晓得为什么要分一个南一个北,对不对?南到底讲什么?顿悟在讲什么?北的渐教又讲什么?没有人知道。【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其实就是一佛乘,绝对的平等,但是,因为人才有南北之分,顿跟渐之分。【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只有一种,法因为是绝对的嘛,我们的圆满清净自性,它是绝对,它只有一种啊。可是世间人的见解,就有慢有快。见有迟疾就是世间人,世人见到了,就有快跟慢,其实如果悟道,没有什么快慢的。【何名顿渐】?哪有什么叫做顿?什么叫做渐?【法无顿渐】,法本来就是绝待,绝对没有所谓顿教,也没有所谓渐教。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所以才名叫做顿教,或者是渐教。 经文,【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无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哎呀!这个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嫉妒,嫉妒六祖。嫉妒,讲话就会酸溜溜的。那个獦獠,不认识一个字。【有何所长】?有什么优点呢?【秀曰】:我告诉你:神秀大师的修养,我们,你跟我可要互相勉励,学学神秀大师的修养,这个修养这么好,看看他怎么说?神秀大师就说:【他得无师之智】,什么叫做无师之智?就是不必劳烦老师教导,自性本自具足的大智慧。不需要语言,不需要符号,不需要音声,不需要观念,大智慧本自具足,叫做无师之智。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这个神秀真是值得赞叹、敬佩,有没有开悟排在后面,这种修养我告诉你:太了不起了!【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我的上人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他,绝对不是徒然的,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的。【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哎呀!神秀大师这种修养太了不起了,我恨不得去那边亲近,我就是没办法去呀!虚受国恩,因为神秀从武则天召入,便为国师,历四个朝代,统统是国师。神秀虚受国恩,受到国家皇上的重视,还有皇上的赏赐,不管什么田地啊,寺庙啊,供养啊,自己很谦虚说:我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惭愧接受国家的恩典。【汝等诸人,无滞于此】,你们不要停顿在这个地方,【可往曹溪参决。】 经文,【乃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汝若闻法,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乃命门人志诚曰】:神秀大师对志诚这么说了,【汝聪明多智】,你聪明多智,去去,你到那边可为我到曹溪听法,【可为吾到曹溪听法。汝若闻法,尽心记取】,好好的记起来,【还为吾说】。回来要对我说法,看看六祖怎么说。你看神秀多谦虚啊!【志诚禀命至曹溪】,志诚法师接受、承受神秀大师的命令就来到曹溪,【随众参请】,坐在底下不讲自己从哪来的,【不言来处】。我告诉你六祖很有办法的。 经文,【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时祖师告众曰】:六祖有他心通啊?对不对?六祖惠能大师在大众就说了,【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现在有来偷我这个正法的人,因为他不讲他那里来的,六祖先给你一个下马威,你来,我就是知道,你服不服呀!一下子这一句就吓坏了,是不是?我是神秀大师那边派来,我都不讲,你都自己知道了,你们要是哪里派来,我不知道,对不起!我欢迎大家来就是了,我没有六祖这种功夫。【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就描述了神秀大师交待的事情。【师曰:汝从玉泉来】,你从北方玉泉寺来,【应是细作】,你就是间谍。其实六祖是故意的了,一个大慈悲的祖师是故意这样子。大家来,先个下马威,让你服,对不对?你一举一动都在我惠能的掌握当中,你从北方玉泉寺来,偷偷坐在中间,又不讲,你就在于间谍,应是细作。【对曰】:回答了,【不是。师曰:何得不是】?为什么不是呢?【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你没有说以前,我才是间谍;你现在说了,现在不是。因为你已经讲了,我已经出来了,现在不是。这个也是转得很快。不说才叫做间谍啊,你现在说了,就不叫做间谍。 经文,【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若为】就是如何。你上人神秀大师如何开示大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什么统统不要想,执着某一种能观、所观,把这个境除掉,就安住这个心,观照。诸位!这个心观照,还有能观所观,能观的心,所观的念,这不是能所不断,不是生灭吗?【长坐不卧】。也不躺下来休息,也是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哎呀!那个不是禅,那个是心病啊,这是禅的毛病。住心观静,安住这个心,观,有能观变成还有一个所观,这个是病,禅的大病,绝对不是一个修禅的人。【长坐拘身,于理何益】?你长时间一直坐在那个地方,对这个无生的道理有什么帮助呢?于理,对这个顿悟的、顿教的无生,一切法无生的道理,有何益? 【听吾偈曰】:我来告诉你一个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我们一出生来,就有生命的时候,我们能坐着。就象现在诸位,生来我们每天都有在坐,坐下来,坐下来。而不卧,睡觉才去卧。死去卧不坐,死了以后,就坐不起来了,死了以后就去卧在那个地方,坐不起来。原是臭骨头,一具臭骨头,本来一具臭骨头,我们本来就是一具尸体呀。尸体是生灭法的。道在心悟,岂在坐呢?何为立功课?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你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怎么在这个肉体上,行住坐卧下功夫呢?清净自性,应用无方,不要在这个四大假合的臭皮囊做功夫。哎呀!这个现在可多了,包括韩国,韩国有一类的禅宗,进去就是一直打坐的。不念佛、不看经典,他就是坐,为什么呢?我们台湾的法师,有的到韩国去参,回来也是整天坐在那个地方,还用一个小小的龛,坐在那个地方参,很多。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在四大假合的肉体的臭皮囊上做功夫。六祖的用意:应当用自性修行,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不要在臭皮囊上下功夫。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鼓掌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开悟吗?法喜?喜欢?好了,大家好好的参,好好的用功,最上乘论,大家有这个福报因缘,我慧律法师愿意认真的讲,跟大家互相勉励,谢谢大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