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九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九张DVD

[寅初 带妄显真]

为什么要带妄显真呢?因为阿难还没有证悟;如果证悟了,妄真统统没有,如果你着一个真心,那个真心也变成妄了,所以,真正的真心叫做绝对,不着妄,也绝对没有一个真。那么,在次第性来讲,方便说叫做带妄显真,方便说叫做带妄显真,因为阿难现在还在迷的当中,记住!阿难现在还在迷啊!

这一段特别的重要,我们常常讲:要如何明心见性?就是这十段。而这十段也是初学佛法的人,《楞严经》最困难的一个段落,一般初学佛法的人,根本就听不懂,自己看,怎么看都看不来,甚至师父讲解,还是听不懂。所以,这一段十番显见,是列为《楞严经》里面最困难的一段,见不见性就在这十段里面。[寅初 带妄显真]为什么带妄呢?因为阿难还没有悟,要显真必需附带方便,带着方便讲了究竟的真心,就是带妄显真;不方便讲,真心不可说

[分十 卯初 显见是心],[见]就是见性。跟我念一遍,初学佛法的人要强化印象。

[二 显见不动

三 显见不灭

四 显见不失

五 显见无还

六 显见不杂

七 显见无碍

八 显见不分

九 显见超情

十 显见离见]。

开不开悟,就看这十番显见了,你要全神贯注,这攸关于你的生死最后一招,师父这一辈子,不太可能再讲《楞严经》了,你要全神贯注,一句都不能漏掉,一堂课诵都不能缺席。

[卯初 显见是心 分五

[辰初 双举法喻现前]

[二 双陈法喻令审]

[三 辨明无眼有见]

[四 辨明瞩暗成见]

[五 辨定眼见是心]

[今初 双举法喻现前]

经文,[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这一段问了三问。

[此蹑前拳相,以验当机],看看对方能不能领悟体会?[毕竟取何为见。如来即为建大法幢,许令开发真心道眼,于彼见解,不得不加勘验],好好地勘验。[故连三问:一问:汝先答我],你刚刚回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为什么有这个光明拳呢?[二问:云何成拳]?为什么成为一个拳头呢?[三问:汝将谁见]?到底是谁见到这个拳?[问虽有三,意则在一,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

诸位!所有修行,都在能见的当下,领悟妄心跟本性,就是这一点。能见跟所见,如果你可以不必去管一切的境界发生,知道众相本来就空,在能见的那一刹那,能体悟:一个是妄心,一个是真心,起心动念,起执着的心、起分别的心、起坚固习气难舍难离的心,那个就是妄识心。如果见一切相的当下,了悟能缘的妄识不可得,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看的一切的外在的境界,统统是缘起如幻的假相。所以,第一步,外境不要管它,根本就不要管它,因为它是虚幻的,在欺骗你的真心。第二点: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如果你一直起贪瞋痴,这个叫做妄识无体、非心,也是妄识无处。如果你能了解歇即是菩提,能见着当体即空,所见境不可得,心坚持如如不动,诸位!见性的日子就到了,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诸位!修行就在见一切相,心如如不动这个功夫下手。如果你是修净土的,就见一切相统统念阿弥陀佛。看到顺境:阿弥陀佛;看去逆境:阿弥陀佛;看到可恨的众生:阿弥陀佛;看到可爱的种种东西,也是:阿弥陀佛。见一切相,心除了这一句佛号,没有其他的,这个也能见性。所以,要阿难参究见者是谁?

[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诸位!见性才能成佛,其他统统叫做结缘。你懂吗?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禅宗是整部《大藏经》的灵魂,八大宗派失去了禅宗的实修,等同没有灵魂,因为不懂得即心即佛的道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见性,所以,明心见性才能成佛。禅宗的心法是整部《大藏经》的灵魂,我指的是实修,不是那个口头禅、语言禅、文字禅,那个与清净自性完全了不相干的那些禅的游戏,不是这样子。是真参实学的见性的功夫,我指的是这个,指实修的这一个层面。所以,不懂的人,把八大宗派统统切割掉;懂得人其实是不二,你念咒,能离开这个心性吗?你念佛,能离开这个心性吗?你修天台空、假、中,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打禅七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拜山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吃素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你放生,可以离开这个心性吗?我问你:哪一件事情可以离开心性而有所成就呢?因此,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就是佛教的根本重要的思想,其他叫做结缘。太多人忽略了这一个层面,说:我要念佛!没有错,我也念佛啊,只是念佛的功夫有深有浅。所以,这个见性成佛,可是特别的重要。

[宗门下教人看话头],看话头就是参,[即本此旨,岂可谓此经完全教意耶]?怎么能够说《楞严经》这一部经完全是在文字上教化而已呢?它其实就是教你明心见性?[此经乃有字之宗],意思就是:这一部《楞严经》,其实是有文字的心法。[宗]就是顿悟,顿悟的心法就是宗门。佛教一个叫教下,一个叫做宗门,而《楞严经》是教你明心见性,虽然有文字记载,可是,它是讲顿悟。因此,此《楞严经》乃是有文字的宗门。[宗门即无字之教],[教]就是教门。无文字,宗门就是不立文字,即心即佛,所以,宗门就是不立文字之教。[又此经双兼宗、教],不要把两个字念在一起喔,宗是宗,教是教,[宗]是指心法顿悟;[教]是指语言、文字、次第的教化,这二个字是二,是方便;是一,宗门跟教下是不可分离的。[阿难不领能见是心],阿难不能领会能见的是心,[故如来不得已,举例设喻以显之]。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xì)如宝山]。[赩]就是金光赤焰,就象宝山。[阎浮檀此云胜金],阎浮檀中国话叫做胜金,[须弥山南面有洲],以前的这个洲,就是我们所讲的陆地,[多此檀树,果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一粒,置常金中,悉皆失色。又传此金方寸,置暗室中,照曜如昼。佛身金色如之,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清净所生:即前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

这个欲爱包括感情上的执着、欲望上的需求,这个欲爱包括了二个层面,是所有凡夫最难断的一关,感情难断,欲望最难断的。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说: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也就是说:人世间最大的捆住你,让你没办法修行的,这是女色这一关!佛陀是对比丘这样讲的,但是,如果对女众这样讲,当然就是讲男色了,因为《阿含经》那个段落是对比丘讲的。他说:三界中,天中大系缚,莫过于女色。也就是把我们生命捆得最严、最紧的,就是男女的欲望,跟感情上的执着,犹如陷入泥沼,不可救拔,爬不起来,就像掉进粪坑里面,爬都爬不起来!那么佛陀已经断这个情执和欲爱,所以,非是欲爱所生,故有光明。所以,如果有人发心来出家,无论比丘、比丘尼,我们都是非常地赞叹的![此答第一问]。

[我实眼观:答第三问。佛问阿难:汝将谁见]?是谁在看呢?[正要阿难悟见是心。今者阿难于识虽知是妄,于见仍认属眼,不知眼根乃是色法,为眼识所依,见性所托,能见并不是眼也。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此答第二问。初双举法喻现前竟]。

[辰二 双陈法喻令审]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所以,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会关于比喻,但是,比喻要比喻得当,不可以比喻不当。

[世尊见当机,仍然认眼为见],他认为眼睛在看,[更反劣于前认识为心]。这个[识]是指妄识的意思。如果没有学佛的,自己看经典,他就认为:我认识你,你认识我。就把这两个字搞在一起念了,其实佛法不是这样。所以,佛法,外行人是一点都没办法的,连[认识为心]他都不知道怎么念,认妄识为自己的心,是这个意思。

[略说眼见不及识心有三],说用眼根是比上不识心的,用三种情形:[一、眼有形],我们的眼根是有形状的,[可破坏,触之即伤],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伤到,[不若识心无形],不象我们的识心是无形状的。[卒难损坏],[卒]就是究竟,很难损坏;[二、眼有限],我们的眼根,这个肉眼,是有限制的、限量的,在一个范畴内。[只能明前]只能看到前面,[不能见后]眼睛是没办法看到后面的,[不若识心]。不像识心,我们这个意识心[前后左右,皆能遍缘],可以遍缘过去、现在、未来;可以自我想像;也可以配合五根起作用,这个意识心的作用可大了!

[三、眼有碍,但见障内],这个[障]不是业障,是指有形有相的障碍物,你只能看到障碍物的里面之色。譬如说:墙壁为障,障内可见。譬如说围堵啦、墙壁啊,任何挡住视线的障碍物,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眼是有障碍的,见四周的围堵,只见墙内之色而已,[不见障外]遮障以外的就看不到了,[不若识心]不像这个识心,[远隔千山,皆能缘到]。你现在一想到美国,你的心就到美国;你的心动念想到台北,你的心现在就在台北,动个念就到。[因此之故,众生皆认识为心,迷却本有真心;今认眼为见,迷却眼中见性]。[却]就是失落。眼中的见性迷失了。[故如来巧示,无眼有见],有见之间加一个[亦]字,意思更清楚。就算没有眼睛的人,也可以见、见物,见到什么?见到前面一片漆黑。意思就是说:无关、不关有眼,或者是没有眼睛的,统统能见!眼根健康的可以显色,能见;但是,眼睛瞎掉的人一样能见,为什么?他见到一片漆黑。所以,见性一直在作用,一个是明,一个是暗,见性无关于明暗。

诸位!你能体会出来吗?现在想像一下,我现在问你,看看你懂不懂得见性?现在这样子,我们这里都有灯光,把眼睛睁开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对不对?见性可以作用,能见。诸位!我现在把所有的灯光统统切掉,完全关掉,完全伸手不见五指,诸位!能不能见呢?当然能见啊,因为看到一片都是漆黑;不能见,你怎么知道它前面是黑的呢?你就是因为见性在作用嘛!见明、见暗,统统是见啊!知道吗?见性一直存在,无关于灯光。如果灯光切掉,一片漆黑,你说不能见,你怎么知道见到黑?说:我现在见明;灯光切掉说:我见到的统统是黑的!那你见性不存在,你怎么知道是见黑呢?所以,见性它一直存在,无关于光线的,光线明来,看得到;光线不来,你一样看得到,看到什么?一样在作用,看到暗,意思就是说:这个心、见性一直存在的,无关于六根跟六尘的,它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的,慢慢慢慢体悟。

[令知此见非眼,见性常住,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就是你眼睛明亮,或者是你眼睛瞎掉也好,跟眼根没有关系。诸位!眼睛瞎掉的人,有没有机会开悟呢?有!眼睛瞎掉了,那当然是业报了,但是,没关系,我们的心性没有瞎掉,我们可以听经闻法,来开本性的智慧,我们的本性是光明的。因此,全不系属眼根之有无:眼睛存在,或者是被毁坏,统统不影响见性。底下八个字要画双红线,[有眼有见,无眼亦有见]。这个表示见性不受根的影响。所以,我说这十番显见很难,他就是这样,因为初学佛法的人:有眼睛才能看到啊,没眼睛,眼睛瞎掉怎么能看呢?见是指见性一直在作用。所以,初学困难就是困难在这个地方,一下子转不过来。

[若能悟此见性为真心,则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无边妙义,悉皆得显,方能迥超识心,令决取舍],取真心,舍妄心,[故辨无眼有见]。就算没有眼睛也能见,因为见暗也是见。诸位!你听过[迥脱根尘]吗?这个意思就是:见性是超越六根、六尘的,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的。所以,简单讲就是说:一个人的心不受六根、六尘起任何的执着、分别、动念,这个人就是见性。换句话说:这个世间发生任何事情,都是生灭无常,都是缘起缘灭,都不值得我们如此的痛苦、执着,心里先准备好,慢慢就进入见性的领域里面。

[告阿难言:我今不与汝谈玄说妙,但就现前实事,与汝言之;法若不显,再以喻明之。诸有智者:指中根],[中根]就是指中根器的,[要以譬喻而得开悟;若上智之人,一闻便悟,不须譬喻;无智之者,喻亦难明]。没有智慧的人,就是一直讲比喻,他也会扭曲。同样在讲经说法,同样一个师父,同样这个时间、空间,诸位!底下的人,上、中、下的根器都有,有人听得很法喜;有的听得一点点启悟;有的听了引不起兴趣,实在是听不懂。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譬如我的拳头,握着拳,如果没有我的手,我就没有办法握成这个拳头;阿难,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不成汝见,你就看不到东西。也就是不成为你见到如来这个拳;以汝眼根表示说:没有眼睛、没有眼根,就不成为见;没有如来的手,也没有办法成为这个拳头。用这两种道理是不是相同呢?

[无手无拳,无眼无见,迷观似同,悟见实异]。迷,还要加几个字:迷者观之似同。[似]就是这个道理好像是相同。悟见实异,悟者,开悟的人,见之实在是有所差异的。一般人都认为:没有手一定没有拳头;没有眼一定没有见。迷的人听了这一句话:嗯!的确啊!没有手,哪里来的拳?没有眼根,哪来的见呢?迷观似同,迷者观之好像一样;悟者见之,实是差异的。[今佛以见例拳],用这个见性来例这个拳。比例这个拳,[用手例眼,故问之曰:以汝阿难眼根之见,比例我手之拳,此种事相,与义理均同否]?这个道理是不是一样呢?[正勘阿难,为迷为悟耳],来勘验阿难到底是迷还是悟![此中眼根,即眼所成之见,但举能成,略却所成]。他是举能成,能成就是成拳、还有能见,略却所成之因了,就不谈因了。[拳理,即手所成之拳,但标所成,略却能成:须善会之]。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这个阿难只懂得顺水推舟,不懂得见风转舵。阿难言:当然啰!讲得很有自信了,当然啰!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我就看不到了。不成我见了,我的见就当然不存在了;以我眼根所成见,[所成见]就是所成之见,例如来手所成拳,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样的啊。[类]就是一样、同一类。

[当机]就是指阿难[只知顺水行舟,不知看风使舵,遂即应声,答曰:唯然,世尊!唯然是应诺之词。既无我眼,不成我见等语,全同凡情见解]。跟一般的凡夫见解是一样的,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讲,没有眼睛,哪来看得到呢?是不是?他不懂得见黑也是见。[究竟不悟见不属眼之理],究竟、毕竟没有觉悟,这个见性乃是不属于于眼根,因为见性是迥然独立存在的,无关于眼根的,眼根好,能见物;眼根不好,也能见,但是,是见暗,统统能见。[乃曰:以我眼根所成见,无眼即无见;例如来手所成拳,无手即无拳,若事相若义理,两者比例,正属相类。类者似也,同也。二双陈法喻令审竟]。

[辰三 辨明无眼有见]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对阿难这么说,你说这二种事情是相类似的,是义不然,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呢?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一定没有办法握出这个拳头,叫做拳毕竟灭。可是,眼根坏掉的人,没有眼睛的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见性都没有啊?见性是无关于有眼、无眼,它都一直存在的。

[初三句,总斥引例不齐。告阿难曰:汝言无眼无见,引例无手无拳相类,是义实则不然,汝殊欠审察],没有好好地审察。[何以故下,征辨不相类之义],征辨就是说分别,就是问辨不相类之事、之义理。[如无手人],没有手的人,[手无则拳相毕竟是灭]。手没有,当然就没办法握成拳,[以手外无拳故;彼无眼者,眼坏而见性仍然不坏],见性不是肉体的,不是神经系统的,它是存在。[以眼见各体故],眼是属于尘,见是属于心,一个是色,一个是心,是不一样的。所以,以眼、见各体,所依靠的体性是不一样的。

[彼无眼者:指盲人,非见全无],不是连这个见性都没有,[以仍能见暗故],还是可以看到暗的。[全无二字按体用作二释:一、约用释]就用来解释:[盲人无眼,既能见暗,但阙一分见明之用,非见暗之用而全无也]。所以,眼睛不好的人,也可以看到暗,少了那个明的作用而已。[二、约体释:盲人无眼]盲人没有眼睛,[但是眼无]只是眼睛没有,[并非能见之全体亦无,以见体整个],见体就是见性之体。加两个字才看得懂:以见[性之]体。它是独立存在的,从来没有亏损的。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的果报,眼睛、耳朵、鼻子怎么样,稍微有一点瑕疵,这个无碍,如果你有因缘听到正法,来悟到说:喔!我们的见性的全体。[完全无有亏损],原来我们这个金刚摩尼宝珠,赤裸裸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亦非半无也]。也不是说一半有一半无,它是一点都不亏损的,诸位!你今天就值回票价了。了悟我们各个心中的佛性是究竟圆满的,是超越根尘的,它是迥脱根尘,一直独立存在的。

佛陀降生的时候、诞生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是指什么?就是指见性!知道吧!就是我们这个见性是最尊贵的,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的。所以,学佛以后,我们的观念开始改变了,我们今天没有钱;或者是重病;或者是有一些逆境,诸位!不必太在意它,广钦老和尚讲的那一句话,讲得真是好!他说:你根本就不要管这个身体变成圆的还是扁的,那跟见性没有关系的,喔!讲得真是好!所以,你只要照顾这一颗心,如如不动的心,如母鸡孵蛋,千万不要动到执着的念头,让它光明的智慧心一直展现作用;千万不要起分别,让这个清净心一直起作用,就像母鸡孵蛋一样。所以,记住!我们今天全部修净土法门,念这一句佛号,要念到对相上的执着彻底解脱,心中只有这一句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到彻底地自在,你是真的念佛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切事情、情绪完全作得了主,你是真的念佛人;什么事到你面前来,统统如如不动,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是真正的在念佛。你现在都没把握,你临命终,哪来的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呢?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这个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我们现在必需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正念,发菩提心。为什么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是别人给予不来的?就像师父今天给你指点、启发,也是一种增上缘,修不修、放不放下,还是要看你自己啊!你说:我就是不听、我就是不放下!我也没有办法,做法师的人,只能尽力地救度众生,他不自救,谁也没有办法!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你试试看,[于途]就是在半路,你试试看:在半路拦截一个盲人。盲人通常有导盲犬,盲人询问那个眼睛瞎掉的人,你眼睛眼前看到什么?那个盲人、这一些盲人,一定这样回答:我今眼前见,[黑暗]前加[一片]的话。[惟],就是独独。我现在在我眼睛前面的,惟独独只见到一片的是黑暗。更无他瞩,[瞩]就是看。

[此令其询验],[询]就是查问。[重征所以无眼有见者,何也?汝若不信,试于途中,询问盲人,自可验知;以无眼有见,非盲人无以证也。汝何所见?是告以询问之词。彼诸盲人,必来对答于汝:我今眼前,惟(独也)见黑暗],惟独独看到一片黑暗,[除暗之外,更无他物可瞩。瞩即看也,此则揣其答词]。[揣]就是衡量、猜度,这个是衡量他的回答。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因此,以这个道理:有眼睛的人,见性起作用,可以看到光明;就是眼睛瞎掉的人也可以看,这个见性不坏,他见到一片黑暗,以此这个道理,前尘自暗,[前尘]就是说:这个盲人前面一片黑暗。见何亏损,[见]就是见性。[何]就是哪里有。[亏]就是缺失。以这个道理,见性无关于眼根,就算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前面一片的前尘,那只是前尘自暗,而我们的见性,哪里有一点缺失呢?

[前尘指眼前尘境。依本经眼根所对,有明、暗二尘。以是义观者:以盲人瞩暗],是见到暗[之义,观察起来,眼前尘境,自有一分暗尘,盲人既能瞩暗]就是看到暗,[则能见体性,有何亏损]?他一样能见啊![所以汝言相类],用如来的手握成拳,比类你的眼根的见性,你说是相同,没有手,则没有拳;没有眼根,则没有见,你认为相同。[我谓不然者],我认为不是这样子,[此也]就是这个道理。[此佛就无位真人赤肉团上],[无位]就是没有名字了,无法安任何的名字了。无位真人,也可以说没有阶位,它就是绝对,没有任何的名相,没有任何的指陈;可是,它能大用。[指出一只金刚正眼,正所谓无明窟里,有个大光明藏也]。这个大光明藏如何能够显呢?记得!歇即显,你想要开采我们本性的光明吗?充满智慧吗?记得!放下就见到光明。

[上无眼有见,显能见之性,不假眼缘,是脱根也]。上面所说的,无眼也是有见,显示能见的见性,是不必假借眼根这个缘的。[下瞩暗成见,显能见之性,不假明缘,是脱尘也。而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原来我们这个光明的自性,无关于六根,也无关于六尘,它是清净、独立存在的,谁会用它,谁就是佛;不会用它,就是凡夫。[岂同妄心离尘无体者乎]?哪里跟一般的妄心,离开这个六尘就没有体性呢?妄心就是意识分别心,意识分别心就是:五欲六尘起来,贪瞋痴就显现;五欲六尘没有了,贪瞋痴又不见了,由尘引出这个意识心,这个意识心就刹那生刹那灭,它不是常住的光明体;常住的光明体性,不受尘和影响。所以[而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岂同妄心离尘无体者乎]这个妄心离开了外面的六境,它就没有体性,这没有体性就是没有永恒性,没有永恒性,刹那不住的意思,不是我们的清净心,清净心永远存在啊?

[昔相国崔公群,见如会禅师问曰:师以何得]?师父!您是用什么方法,得到成就菩提之道呢?[会曰]如会禅师回答说:[以见性得],因为我明心见性,明本心,见本性,所以今天得道。[会方病眼],如会禅师有一天眼睛痛。[崔讥曰],[讥]就是讽刺他:[既云见性,其奈眼何]?这一句话是反讽的意思:喔!明心见性的人也会眼睛痛,对眼睛痛莫可奈何!就讥笑他了,说:既然你是一个见性的人,那么,为什么对眼睛痛却莫可奈何呢?[会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我们天然的如来藏性,这个见性,它根本不是肉眼,眼病何害?眼睛痛,哪里有妨害见性呢?害就是影响。何害就是何妨害见性,这样就看得懂了。眼睛痛,眼病何妨害到我们了见性呢?意思就反过来说:见性跟眼睛痛有什么关系啊?眼睛痛,也根本就不会影响到明心见性的。[崔稽首谢之]。[谢之]就是谢罪,啊!真是罪过啊,罪过。哎呀!谤到圣人了。所以,这个圣人的心境就是说:什么是圣呢?你跟他相处的时候,感觉他跟平凡人一样;但是,等到你要跟他探讨内心的深处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是万丈深渊,深不可测,退回来的时候又觉得说:他很平凡;当你亲近他,愈接近他的时候,会发现,他离我们好遥远喔,你始终猜不透见性的人心在想什么,他那个境界,是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了,就是圣人了。所以,圣人,凡夫来看,他就是一个平凡人啊,吃饭、穿衣、上厕所,跟我们一样;可是,悟道的人看,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一样是开悟的人,跟开大悟的人看:这个人是悟道的人!平凡的人看:咦?我看也没有什么呢!他还是一样,吃饭、穿衣、说说笑笑,也没什么两样啊!但是,等到你要跟他探讨这个心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望尘莫及,他统统通,你完全不通,你构不着,你触碰不到他的心灵深处,他像万丈的深渊,没有办法去探讨,叫做深不可测。所以,这个崔稽首谢之,知道说错了,谢罪的意思。

[后法眼禅师别云],别云有如此这么一段说了:[是相公眼,岂以会之所答,犹涉教意乎?]相公眼就是崔公,就是刚刚所讲的崔公群所说的眼病,岂以会之所答,哪里是如会禅师之所答的见性呢?意思是说:崔公群所说的眼病,哪里是如会禅师所答的见性之问题呢?只要一提到问,犹涉教意乎?还是涉及到语言、文字上的教化了。如果说:不涉及到教化,说:师父,师父!您不是大彻大悟吗?师父:嗯!那您今天眼睛痛,明心见性的人眼睛痛,您也是莫可奈何啊!他的上人如果很高超的话,就拿一块东西,从他头啪!打下去,什么都不能讲,意思就是:眼痛跟见性有什么关系呢?连这一句都不能讲,敲一下,他说:喔!师父!您怎么打我?他也摸不着门。[三辨 明无眼有见竟]。

[辰四 辨明瞩暗成见]

[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

阿难到现在仍然不悟,阿难说:那一些盲人眼前看到的,只看到一片黑暗啊,怎么可以说他见到呢?有眼睛,大家公认可以看到东西;在阿难的角度讲,就一般众生的角度讲:啊?盲人云何成见呢?

[当机不达,瞩暗成见之义。反难云:诸盲眼前,一无所见,惟独睹见黑暗之境,云何成见?良以众生迷己为物,认见属眼,但知眼见,不知性明]。[良以]就是因为。因为众生已经迷己为物了,把自己迷惑,认为这个色身就是一团肉、一团物质,认为这个无形的见性,是属于肉眼的眼根;见是心法啊;眼根是肉眼,是色法。但知眼见,不知性明,只知道我们这个肉眼可以看,而不知道肉眼的背后是存在的见性的。[又世人不但无眼,即谓无见,乃至无明]。[无明]不是指没有智慧,而是指没有光线。所以,师父说:不是佛教内行的人,打开这一本,不管怎么看,都会看不懂。他认为[无明]就是没有智慧。错了!在这里,那[明]是指光线。[无明]就是没有光线的时候,亦谓无见。[故此上科示内不依根,此科示外不循尘]。[不依根]就是不管眼睛、有没有眼根,无性无缺,外不循尘,[尘]就是明跟暗。[较上随尘生灭之识心,其真妄何难立判也]?

经文,[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师父先解释一下,佛对阿难这么说:这一些没有没有眼睛的盲人,在眼前看到了一片黑暗;换另外一种角度,有眼睛,眼睛好好的人,也把他处于暗室,灯全部都关掉,没有日光、没有月光、没有灯光,处于暗室,进入黑牢、黑暗、暗室,两种黑,有别无别?有没有差别?是有差别呢?还是无差别?意思就是说:盲人眼前看到的黑暗,跟有眼睛的人进入暗室,也看到那一片暗,是有差别呢?还是没有差别?

[上科阿难意以见明为见],就是有光线的时候才容许有见,[人所共许]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观念,[睹暗成见]看到黑暗,也可以看、也可以见,[世间相违]。一般人、世间人打死不相信。[故诤以唯睹黑暗],所以就会有诤论了:以只有看到黑暗,[云何成见?此科佛立例令审,无眼见黑],没有眼睛,见眼前一片黑暗,[有眼处暗],有眼的人若处于暗处、暗中,[约根有异],[有异]就是不同。一个是眼根是好的,一个是没有眼根。就根来讲是不同,一个是好的眼睛,一个是坏的眼睛。[论境实同],[境]就是统统是暗,论境实同:两个统统是暗境,[故问有别无别,令其自审]。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

阿难自己回答:没什么差别啊!眼瞎了,看到前面一片黑暗,跟有眼睛的人进入黑暗处,二边的暗统统是一样啊!

[机则曰:如是世尊,此暗中人,有眼见暗,与彼群盲,无眼见暗,二者所见黑暗,比较筹量,曾无有异。既知所见,二黑无异,当知能见,二见亦同。汝谓无眼见暗,为无见]?你认为没有眼睛看到暗,这人叫做无见,[岂此有眼见暗,亦无见耶]?难道这个有眼睛的人看到暗,也说无见吗?[以是义观],以这个道理来观察、观照,来了解,[无有明相,亦复有见]。就算没有光线,[有见]就是见性还是存在,[显彼见性历然,自有离尘之体]。所以,世尊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相,明、暗属相。[全不系尘而为有无],全不系就是完全无关于外在的尘为有为无,[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明暗相倾]。[倾]就是倾夺。[相倾]就是互相夺。明来夺暗,暗就被夺了;暗来就夺明,明就被夺了。所以叫做相倾,[见无所碍],这个见性就没有任何的障碍。

[正所谓:青山常不动,白云任去来],我们的见性就是如如不动。动叫做妄。所以,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因此你懂得无为法的人,看到什么事情都会解脱,因为生灭变化到最后,它就是不可得,就是什么都化作空,不可得,万法皆是败坏之相。因此,修行就是开采自己的佛性,而佛性从理解到实证,中间就是靠听经闻法,般若智慧启发,靠善知识的指引,才有办法的![四辨明瞩暗成见竟]。

[辰五 辨定眼见是心 分二 巳初]

[例明眼见之谬 二 结申心见正义]

[今初 例明眼见之谬]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这文言文看不来,师父先解释一遍,说阿难:那一些没有眼睛的盲人,看到了前面一片都是漆黑,如果有那个医术高明的人,把他的眼睛治好了,恢复正常的眼根,叫做忽得眼光,突然他的眼睛治愈了、痊愈了,突然眼睛亮起来,看得到了。还于前尘,像明眼人一样能见到前面的外境,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在你阿难的角度说:那个叫做眼睛真的看到。就是一个盲人把眼睛治好,眼根恢复正常,你认为这个叫做眼见的话;彼暗中人,那么,眼睛明亮的人,处在暗处的时候,全见前黑,前面也是一片漆黑,忽获灯光。眼睛亮的人处于暗处,全部都暗;当他把灯光一开的时候,亦于前尘。也看到了前面,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这个时候应该叫做灯光看到啊,因为灯出现才见到嘛?这是佛反过来。

[此下辨明,见乃是心,此心离缘独立,不藉根],不借内六根,[不托尘],也不依托外面六尘。佛陀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明心见性。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伟大;美国发射太空船到月球去,阿姆斯壮(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说: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看起来都很伟大。深海有人去探讨;外太空发射太空船;人体有医学去探讨,唯独独没有人明心见性,去找到每一个人究竟存在的如如不动的心性;唯有佛陀发现,只有佛陀发现。所以,佛陀是圣人中的圣人,你一般科学知识,它都是往外,科学很好,帮助我们理解整个宇宙,物理、化学都很好,帮助我们增加我们的知识;唯独独佛性没有人发现,惟有佛陀。

不借根,也不托尘。[本科先例明眼见之谬]。先例就是来告诉你这个,先说明眼见的错误。[上六句,就阿难意按定;下六句,例破其谬。以无眼得眼而后见,既名眼见者]。一个眼睛坏掉被医生医好了,突然眼根恢复了,你认为这个叫做眼见的话。[则无灯得灯而后见,应名灯见也],那么一个正常人,在黑暗处把灯一亮,那应该名为灯见啊![盖灯不名见,人所共知;眼不名见,人所共迷]。真的看不是眼睛,是后面那一颗心;后面那一颗心有更深的一层,不是意识心,是见性在看、心性在看,而一般众生不能理解,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执着,情绪随时随地都在起伏,叫做妄想颠倒。佛陀说:如果一切众生,远离了颠倒妄想的这些执着,也跟佛一样了]。[故用灯反难],来反问,[令知眼见之谬],令知眼见是错误的。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姑且退一步说:灯见者,如果灯见,名为灯见。前面说: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退一步说:假设你这个灯见能成立,若灯见者可以成立的话,灯能有见,自不名灯。灯既然能自己变成有见,当然就不叫做灯了,这就变成有情了,灯能自己自见;又则灯观,那么,又则灯自己能见,[观]就是能见,何关汝事?又关你什么事情呢?这一句意思就是说:若灯见者,灯自己有见,当然就不叫做灯,因为灯是被见的嘛!又则灯观,如果灯自己能见,那么,也不关你的事情啊,因为它灯自己能见。

[若谓是灯见者,灯是无情,而能有见,自不名为灯,既名为灯,自无能见之功。又则灯纵能观见,自是灯观,何关于汝之事?则灯不名见也明矣]。[明矣]就是非常明显。[眼不名见,例此可知]。可是,一般人都迷惑了,以为眼能见,不知道后面是心性在见。[初例明眼见之谬竟]。

[巳二 结申心见正义]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所以,你应当知道:灯只能显色,就是灯只能帮助显色,不能变成能见。如是见者,是眼非灯,能看到的是眼睛,绝对不是灯,这一层道理你懂。所以,这里标号成A段;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所以,这里分两段。再解释一遍:A、是故当知,所以,你应当知道,外面的灯,只能帮助你显出这种种的色相,而如是见者,而能看到的是眼睛看到,约不是外面的灯,这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更深一层的,B:如果你在[是眼非灯]后加:[同样的道理]五个字,这样更清楚了。同样的道理,眼是能显色,眼睛只是帮助显色的,真正的看的是什么?如是所见之性,是心非眼,是后面那一颗心在作用,不是那个眼根的肉眼在看。这样前面让你知道,粗糙的例子让你理解,后面就更微细地推进一步,更微细的让你去觉察到说:喔!眼根也是能显色,真正的见后面的见性,是心在看,不是眼。所以,你没听说过吗?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是不是?我们读过这个古书,都是这样子,还要有心呢!所以,重点是心。

[是辗转成谬之故,当知自有正义可申。此正明见性是心非眼,非但不藉明尘,兼亦离彼肉眼,故以灯为能例,眼为所例,有眼得灯,此但借灯以显色]。这个大家都知道,[如是见者],如是能见者,加一个[能]字更清楚,如是能见的话,[是眼而非灯]。是眼睛而不是外面的灯,就一般[此事人所共知],就你大家能理解的,继续推论、继续深入地去理解。[以此例明,无眼得眼],没有眼睛,突然得到了眼睛,恢复正常,[亦但借眼以显色],只是借着眼睛来显这个色。[如是见者,是心而非眼],更推论真正的见,是后面那个心,不是那个肉眼。[此事人所不觉],这个事情,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一般人理解是:有眼睛、有灯光、有境界就能看,一般人理解到这个程度;而佛陀教我们:要更深一层的,我们的眼根只是肉眼,真正能看的是后面那一颗心,佛陀要我们理解更深一层的道理。[如来如是显发,可谓婆心特切,闻者急宜省悟,认取见性为心矣]。见性为心,就是见性才是真正的我们的心。因此,我们要用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修行,用无所住的心来修行,每一个人本具的。所以,让我们的清净心发挥,一直发挥作用,你只要记得:歇即是菩提,天大地大的事都没事,天大的事情都没事,就是大彻大悟的人![观佛前呵],观佛前面呵叱[妄识非心,此显见性是心],那个见性才是我们的心,前后照应,即所以应阿难真心之求也。

[昔枯木祖元禅师],过去有一个叫做枯木祖元禅师,[依大慧于云门庵,夜坐次],就是半夜起来。以前出家人不像现在出家人这么好命,我们现在出家人,一个人一个房间,有的人两个,不一定,讲堂大部分老参都是一个人一个房间。以前有时候古丛林不是的,木板钉一钉是整排的,睡觉的时候是整排的,一个一个躺着;起来的时候也是一个一个;到禅堂坐禅的时候,也是有次第的,这样坐整排。所以,夜坐次就是半夜起来,大家坐着,很有次第性,也就是排好的意思,很有次第的坐着,要准备去禅堂了。[见僧剔灯],这个[剔]本来是剃头的意思,就是除去头发叫做剔,在这里当作熄灭,或者是拿走。说:看到一个出家人。以前不是这种灯,是油灯,油灯要用盖子盖一下,油灯就熄灭了。当然也有人用吹的:呼!吹熄了!以前哪有电灯啊?都是油灯,同时挂在墙壁的;拜科学发达之赐,现在的人好命了,现在的灯光多亮啊!又有麦克风,讲经说法又可以录音、又可以录影。多好啊!所以,我们感谢科学家的发明。

见僧剔灯,就是熄灭的时候,正要拿走那个灯,[始彻证],一下子突然大悟。[有偈曰],有这个偈颂这么说:[剔起灯来是火,历劫无明照破,归堂撞见圣僧,几乎当面蹉过!不蹉过,是甚么?十五年前奇特,依旧只是这个]。诸位!这个叫一般人来看,没有人看得懂,这一段看得懂的人举手,是不是?没有人看得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师父解释一下:剔起灯来是火,就是说当他熄灭,要拿起那个灯的那一刹那,是火。这个[火]就是明心见性,见心中大智慧如火,就是开悟的意思。正当熄灭灯,要拿走的时候,突然才见到了真火,就是真心。历劫无明照破,有了般若智慧,本具的不生不灭的见性、涅槃妙心,历劫无明照破,喔!原来万法本如来藏。归堂撞见圣僧,回到禅堂的时候,看到了圣僧,就是刚刚要剔灯的那个出家人,几乎当面蹉过。蹉过就是差一点就错过了!假设说:这蹉过本来就是白白浪费的意思!如果说换一个角度,不蹉过是什么?如果没有当面蹉过,是甚么,那又是什么状况呢?十五年前奇特,十五年前想要有一个好奇,因为不悟嘛,想要见性这种好奇心,十五年前奇特,有这个好奇心,想要明心见性。今天明心见性以后,怎么样?依旧只是这个。[只是这个]后面加四个字你就更清楚了:[没有新旧],没有新,也没有旧,依旧只是这个,没有新,没有旧。就是每一个人都存在一个历劫来存在的这个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不缺一丝一毫,所以,依旧只是这个。十五年前很好奇,想要明心见性;现在大彻大悟以后,发现依旧跟十五年前这个一样啊,也没有什么新,没有什么旧,以前十五年前就存在。

[慧以偈赠曰],慧就是大慧禅师。大慧禅师用这个偈颂送他:[万仞崖头解放身,起来依旧却惺惺,饥餐渴饮浑无事,那论昔人非昔人]。这个万仞,周朝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叫做万仞崖头,就是万丈深渊的悬崖边。解放身就是纵身一跃,这什么意思?万仞崖头是指表法的,就是最难放下的时候,众生总会留一点点执着,为自己着想,心也是,不管怎么样,他都会留一手。面包师父留一手;中药的医师留一手;毛笔的老师留一手,什么事情第一个顾虑到,一定会留一点点当作将来的资粮,就是以[我]为考量。所以,那个万仞崖头是指什么?是指最难放下的那个时候,解放身,那个时候纵身一跃,就是难舍能舍一样通身放下,就在那个时候,纵身一跃,跳!一般人不敢,一般人叫他万缘放下,他那个命根不断,命根就是第八意识的微细执着,是很难要众生一跃的,在最难关的那一刹那,他一样能够看得破,叫做万仞崖头解放身。起来依旧却惺惺,起来就是当他放下的时候,并不会因为放下而失去什么,放下的同时依然更为聪慧、更机灵,那个时候,放下就是全部都是用智慧的时候了。意思就是放下不但不会让我们失去什么。[却]还是还。[惺惺]就是更聪慧机灵。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当他万法彻底通身放下的时候,会发现这个时候却依旧、依然更聪慧、更机灵,就是明心见性了。饥餐渴饮浑无事,肚子饿了就去吃饭;口渴了就去喝水,[浑]就是全然,完全没事!所以,大彻大悟就是没事;凡夫就是每一天、每一个时刻统统是有事!那论昔人非昔人,他已经入于无我了、究竟平等了,昔人就是过去的明心见性,或者是不是过去的明心见性的那个人呢?哪里是论什么是过去的人,或者是不是过去的人?意思就是:明心见性以后没有这个,完全无我,完全都是如来藏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没有分过去、现在、未来。

[夫剔灯何与本分事]?[夫]就是语助词。[剔灯],当他熄灯,要拿走这个灯的时候,[本分事]:就是明心见性。当他熄灯,要拿走这个灯的时候,跟我们内心里面这个明心见性,完全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两码事。就是那个熄灯跟明心见性有啥关系呢?本来就没有关系?but但是,根器利的人,[乃即悟去],就见性。乃即悟去上面就是:若根器利者,就悟了!我们啊,不要说熄灯啦、盖灯,就是把讲堂的灯统统拿铁锤全部都打破了,也不知道,浪费钱又白忙一场!是不是?如果打个灯能够让你开悟的话,那没问题了?是不是?看到灯泡砰!只会说:师父!我去找师父来修!不能体悟:灯自生灭,自性不动;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体悟不出来。

[世尊云:如是见者,是眼非灯;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如是能见者,是眼睛看,不是灯自己能看;如是见性,是背后那一颗心在看,不是眼根、肉眼在看。[此科以见性,脱根脱尘,迥然灵光独耀,于四义中,是妙明义]。四义就是四个字:一、寂,二、常、三、妙,四、明。寂、常、妙、明就是四义。意思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是寂灭的;[常]就是永远存在的;[妙]是不可思议的;[明]是照天放光动地的,能起作用的,叫做四义。它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的,于四义中——寂、常、妙、明,是妙明义。是属于妙跟明。这是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是心。第一番就是寂、常、妙、明里面的妙、明义。[初显见是心竟](第一段讲完了)。

[卯二 显见不动 分四 辰初 叙众望示]

[二 辨定客尘 三 正显不动 四 普责迷认]

[今初 叙众望示]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伫]就是等待佛陀的慈悲教诲。此文乃结前起后,上四句是结前,下四句是起后。是言,即是心非眼,这四个字要一起念。是心不是眼。

[默然乃静默无语,稍有解悟,始觉向日之非],[向]就是过去。才开始感觉过去以往是错的。[《正脉》云:一者:一向但知,有眼方为有见,无眼即为无见;今验盲人睹暗,始知无眼亦有见,而此见与眼,殊不相干]。[一向]就是以前,只知道有眼睛才有见,无眼即为无见;现在检验这个盲人睹前面的一片黑暗,才知道没有眼睛也可以见,只是见暗而已,而此见与眼睛完全不相干。[二者:一向但知,见明方可成见,见暗不得成见]。一向只知道,见明才可以成见,见暗是不允许成见的。[今例有眼暗中,所见之暗,同于无眼,日中所见之暗无异],把笔拿起来,为个分两段,文言文看起来很艰涩!下文这样分:A:今例有眼暗中,所见之暗;B:同于无眼,日中所见之暗无异。这样看才看得懂。

今例有眼,就是正常的眼睛,暗中,加二个字:但是在,但是在暗、黑暗中,所见之暗,今例有眼睛,但是在黑暗中所见之暗。B:同于没有眼睛,日中就是有光线,白天的时候有光线所见到的暗,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你没有眼睛,就算白天,你也看到是一片暗的,始知见暗之时,诚亦是见仍然是见。[三者:一向但知]一向只知道,[见惟是眼,不名为心;今观有眼得灯,无眼得眼,但皆显色,始知见乃是心。而此见精,离彼肉眼,别有自体,诚异前心离尘无体矣]。说:今观,现在了解了,当有眼睛,得到了外面的灯;无眼睛,得到了眼睛的时候,眼根的作用只是来显色的,眼根的存在只是来显色的,始知这个见是心,能见到的其实是心,不是那个肉眼,意思跟肉眼没关系,肉眼只是显色而已。而此见精,离彼肉眼,别有自体,你看!这一句就是重点。所以我们知道,见一切相,起心动念就错,因为见性是独立,离于根跟尘的,你根尘一合,动念就是错。因为根缘尘,起心动念是无自体性的;而见性不是这样子,它是离有自体性的。诚异前心离尘无体矣,诚实在是,实在是不同于前面的妄心、意识心,这个心就是意识心。它是离尘无体性的,意识心就是离开六尘活不下去,意识心离开六尘没办法自活,就是鱼离开水没办法活。一个真心,真心是离尘有体性的,无关于尘的;是这样子的!

[默然之中,反复研味此意而已。心未开悟者:不是完全未悟,但未大开悟耳。前已觉缘心不寂不常]。缘心就是攀缘心、意识心。意识心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执着、刹那分别,让人痛苦不堪,不但不能寂静,也不能永恒,而众生把它误为是寂静、是永恒的,一切众生都是靠这个。[非妙非明,故别求寂常妙明之心;今佛示我此见为心,灵光独耀],你只要了解,明心见性的人,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他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已具妙明之义,未审此心,亦具寂常义否]?前面讲的四义:寂、常、妙、明。[此正结前,下乃起后。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冀者望也,如来法音,皆从大慈悲心中流出,故曰慈音。宣示即希望宣扬指示,见性是心之心]。见性是心的心,[亦具寂常妙明诸义否?佛则应其所请,下九番显见]。九番,轮番上阵,就是九次。[以及四科皆显诸义:第二显见不动,是寂、常二义]。寂、常、妙、明,所以,这十番显见离不开四义,就是寂、常、妙、明。所以,[第二显见不动,是寂、常二义。第三显见不灭;第四显见不失;第五显见无还;皆属常义],寂、常、妙、明的常义。[第六显见不杂;第七显见无碍;第八显见不分;皆妙明义],寂、常、妙、明的妙、明义。[第九显见超情;乃属妙义],情就是可以思议的;超情,就是不可思议的,真心是超越一切思惟的模式的。所以,显见超情就是进入不可思议,叫做妙。[第十显见离见],第一个[见]是真见,显真见是离于妄见的,这个真见是离于妄见的,叫做显见离见。当他显出真见的时候,是离于种种妄见的。乃是属于是寂、常、妙、明里面的常跟妙二义。

[四科之前,佛示诸法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于此四义],四义:寂、常、妙、明,[加周圆一义],[周]就是遍,遍周、周遍的意思。[圆]就是圆满。周圆就是周遍圆满。意思就是:一切法皆寂、切法皆妙、一切法皆常、一切法皆明,周遍圆满。[显见之中,如不失、无还、不杂、无碍、不分诸科,皆含有周圆],周圆就是周遍圆满之义。[此心即是如来藏心,岂同缘心],中间加一个[之]。哪里跟那个攀缘的意识心,是[生灭、昏扰]、让人动念,起无明起烦恼的,而且会[动摇、随尘有无耶]?尘有,缘心的生灭心就有;尘无,生灭心即灭,落入微细的一种执着,潜藏在内心里面变成种子。所以,随尘有无,意识心就是随尘有无,随尘有无就是无体性、无自体性。所以,注意!重点在妄心是离尘无自体性;真心离尘有体,重点在这个地方。离外尘无自体性,就是意识心,我们众生都是用这个,从出生到死亡,每天都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打转,没有一时一刻停下来,而用的都是意识心。圣人用的就是真如心,佛陀用的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无关于根——六根;无关于尘,他体悟了,体悟了什么?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就是没有色、受、想、行、识,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都是空,不可得,就是心境不二,事理不二,因跟果也是不二。所以,悟到不二法门,就明心见性?[初叙众望示竟]。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