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
文殊讲堂
讲题: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日期:2009.5.15-2009.5.23
片数:共5片(本片为第4片)DVD
从今天起,要用《楞严经讲义》和《义贯》,因为后面要讲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表解》、《讲义》、《义贯》都带来。有人说那很重!表示你业障很重,这经典哪怕重?对不对?以前都很千辛万苦,带得稍微重一点没关系,开智慧比较重要!
[申三 结见见即释离迷闷 (分二)]
[酉初 令取上义转释]
[二 令对目前会释 今初]
经文[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先解释一遍:觉所觉眚,第一个[觉]叫做真觉,真觉觉悟到所觉,这个[所觉]就是能缘和所缘,也就是见相二分,[能觉]就是能、所,能见的见分和所见的相分,也就是能缘和所缘;这个[眚]就是眼睛有毛病。整句的意思:觉所觉眚,说:当正觉、真心之觉,觉悟到了能觉和所觉;这个毛病知道——能所不断、无明不断、烦恼不断的时候,那么,觉非眚中。第一个[觉]是真体之觉,我们真心、真体之觉,非眚,就没有毛病了,没有无始的见病。觉非眚中,就是真体之觉,是绝对不是见病之中,也就是说:真正的觉,是没有毛病的。此实见见,[此]是指上面两句。实见见就是如同前面所讲的见见非见。前面所讲的:当真见见到了妄见的时候,真见就绝对不是妄见,这一句的道理是一样的。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没有能所,原是一颗真心,绝对的一真法界,平等的心性,哪里还有六根的见精呢?
[觉]是指鼻、舌、身;[闻]是指耳;[知]是指意;[见]是指眼。那么,见闻觉知,它这里排列是觉、闻、知、见,就是见、闻、觉、知,就等同六根的六精。再把这个义理贯串起来,前面四个字,觉所觉眚就是[觉缘],也就是前面所讲的结归。觉非眚中就是[非眚],也就是前面我们那一段所讲的:[觉缘非眚]的意思。现在师父把它贯串起来,说:当真觉觉悟到了能觉、所觉,觉悟到了见相二分原是一体的这个问题的时候,真体之觉悟,就绝对不会堕落见病当中。这个如同前面所讲的见见非见,当真见见到了妄见的时候,真见就绝对不会落入妄见的义理是一样的。原来、本来是一真法界,平等不二,没有能所,本来是一精明,本来是一体的,云何变成了见、闻、觉、知六和合呢?元是一精明,纯一真心,平等不二,哪里还有六根的分别呢?六根的意识心作用的见精呢?
[上来别业中种种发挥,结归觉缘非眚一句],[觉缘]就是前面四个字:觉所觉眚,所以,这个[所觉]两个字就是等于[缘]字,[缘]就是等同能缘跟所缘。所以,结归[觉缘非眚],[非眚]就是觉非眚中。所以,这八个字就是等于[觉缘非眚]的意思,我们说:觉所觉眚,觉非眚中,就如同前面四个字[觉缘非眚]一样的道理,等于一句。
[正转释见见非见之迷闷也。首句即上觉缘(见相二分)二字];第一个是真觉,第二个[缘]字就是见相二分,两个字觉缘。[二句即上非眚二字。一、三觉字是真体,所觉即能缘所缘]见相二分,见相二分[由无明]妄见[所熏,知见妄发(见分),发妄不息],简单讲:佛就是有一颗圆满健康的心灵、佛性,而我们每一个众生,不是重病就是轻病,要不就少病,我们的心没有一个不病,我们的心灵都卡住了一层无明,粗细、轻重而已。所以,发妄不息,看什么统统执着,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天到晚就是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和已见,所以,发妄不息,从来没有停止过。
[劳见发尘(相分)],当我们发妄不息的时候,就劳见发尘,种种的相就误认为是实在了。[悉皆如眚],病就出来了。[真觉未觉时,常堕眚中,一觉所觉是眚],[眚]就是无明病,[则此真觉,即已离眚,非堕眚中矣!此牒前本觉明心,觉缘非眚],本妙、本觉、本明之心觉悟的时候,那么,见相二分的毛病就没有了,所以,觉缘非眚。[及前能见眚者],能见眚的,[终无见咎],就像一个人落入了水中喊救命,当他离开水,看到水的时候,已经得救了。以及前面能够见到眚病的时候,终究是没有见病的过失。
[又见眚非病之义,亦如圆觉所云:‘知幻即离’是也]。离幻即觉。而我们这个重点,这个[幻]字,这是彻底的空,是幻。举个例子,当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讲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们会慢慢的在脑筋里面去分析一件事情。譬如《楞伽经》讲:碎为微尘观,也就是把任何的相碎为微尘,我们如是观察。问题来了:那个微尘是实在的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电子、质子、分子,在佛经里面叫做颗粒微尘、叫作尘相。现在问题就是:尘有没有实性?如果说尘有实性,就违背佛经的意思,因为万法空无自性。所以,问题出在这个地方,小乘认为四大的颗粒微尘,把它分析到最后,那个就是最极微的尘相,是构成整个宇宙的元素,就是由这个颗粒微尘、最极微的尘相,构成地水火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这个是小乘所承认的。
但是,佛陀就问了:你所谓的极微,非常微细的颗粒微尘,它有方分否?佛在经典里面,方分就是说有没有体积?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就是说:你认为整个宇宙的最微细的颗粒微尘,这个颗粒微尘有没有体积?如果有,不能讲叫做极微,因为还可以切割;如果没有,没有的东西,怎么可以合成有?所以,佛陀问:如果一个颗粒微尘,切割、分析到最后可以入空,那么反过来讲,集多少的虚空可以变成一个颗粒微尘?佛陀说:这根本就不可能!我们知道,集虚空怎么会变成色相?所以,了解色相是彻底的空、彻底的无自性,连那个颗粒微尘的自性,都不可以逗留在观念里面。
我们了解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你能了解,一朵花、一棵树、一座山,这个你能理解。但是,当它到颗粒微尘的时候,如果你执着,那个是有实性的东西,就违佛的教诫,就不是佛的意思。佛说:一个颗粒微尘的尘相,仍然是幻,它仍然是空无自性。所以,不能说:我一直分析,分析到最后有空的出现。佛陀说:如果我们用切割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把一朵花、或者是一个桌子、椅子,分析到最后,变成颗粒微尘,你认为从颗粒微尘,用最高科技再切割、分析下去,可以入空。那佛陀就问你说:集合多少的虚空,可以变成一个颗粒微尘的有相、尘相?世尊说:大家都知道,集空不可能变尘,应当了解:尘是空无实性、究竟空,色即是空,就是这个道理,无一法不空,还不能卡在一个实在的颗粒微尘、有实体性。知道吗?
怎么都没反应?发生什么事?这样听得来吗?嗯,这样听得来;其实是因为师父在问了,不点头也不行了。好了!那就没办法,你就慢慢慢慢的薰习,佛法本身就是很辛苦,有一点难处。没有关系,大小乘的分水岭就是这样,小乘它承认有一个颗粒微尘的尘相;大乘,连这个尘相都没有实性,当全就是空,空到底,没有一法不空。好!那你这样理解,就知道大乘佛法的究竟之处,换句话说:那个颗粒微尘也不可得,地水火风其实就是本性,究竟的空。
底下,[此实见见:此字即指上二句,实即见见非见之义。比显云:真觉觉于所觉是眚时],真觉觉于所觉是眚的时候,真觉觉悟到这个所觉有毛病的时候,[真觉不堕于眚中(此上二句义)];佛陀看:每一个众生都卡在无明病里面,所以,佛就无病。世尊是心灵究竟圆满解脱的圣者,佛陀的心灵是没有病的;我们一切众生,不是重病就是小病,不是轻病就是少病;还有一种就是没有救药的病,是什么都执着、什么都计较,没有一天活快乐的日子,没有!
[即前真见,见于见精带妄时]候,就是前面的真见,见到见精带妄,见精带有少分的妄。诸位,见精不带妄叫做见性;见精带妄的时候,不纯的真心,叫做见精。所以,只要称见精,看你是称在什么时候的角度、时空,不一样。[真见非堕于见精妄中],真见就是真心、本体,每一个人的清净佛性,绝对不会堕于带有妄的见精当中。[彼此意义相类。云何]底[下]是[责怪之辞,见性即是寂常心性],叫做绝对空,空到彻底。
[所应取为本修因者],所以,下手处就必须是不生不灭,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无学就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云何复将此妙觉明性,名为觉、闻、知、见]来化作生灭的意识心呢?[何异将连城之璧],价值连城之[璧],就是美玉。[唤作碔砆],碔砆就是像玉一般的美石,可惜它是石头,类似玉,它不是真玉。[岂不误哉]?把这个象玉一般的美石,误认为是璧,就是美玉,那个就是坏了、不正见了!我们把意识心当作是本性的不生灭心,那就坏了!岂不误哉?[觉、闻、知、见,即是六精,体同用异]。体性是一样的,它的用是有差别的。
[元以一精明,分作六和合]。一精明就是纯粹的本性,分成六根在作用。它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眼离不开明暗、色空的范畴;耳朵离不开动、静的范畴。眼睛,所有的明暗,还有色空这些相,其实在心性里面化作一念的生灭。换句话说:我们眼睛这个见性被明暗、色空所拘缚住,没有办法超脱这个范畴;但是,总归就是化作内在意识心的一念生灭心,这一念生灭心显现在心性当中,就变成了执着、妄想和颠倒。所以,元以一精明,其实是同一个本性,分作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变成六根,就是六和合。
[觉知二字,各具二精,即带妄之见精也。众生既不可执妄为真,亦不可将真作妄,如祗认见、闻、觉、知为心,则被所覆],因为这个是妄心,也就是眼见一切色、耳闻一切声、鼻嗅一切香、舌尝一切味,就一直化作一念的意识心,一直执着,那就完全是妄心的作用,就被捆住了。则真心被覆盖住,[即不见精明本体矣]。虽然是六根,其实是一个心在作用,而看你是用生灭的意识心,还是用不生不灭的真心。[须知真心虽不离见、闻、觉、知,本不属见、闻、觉、知],真心就像虚空,虚空不属于相,不坏相,可是不离相。须知真心虽不离见、闻、觉、知,但真心本不属于见、闻、觉、知。[方有超脱之一日也]。
如果真心是六根的话,那看什么都执着什么,真心永远没有办法超越。所以,体非群相,虚空非群相,而不拒群相之发挥,真心不是六根;但是,不坏六根怎么发挥。你怎么发挥,它都是生灭,但是,当下即空,就是不生不灭。所以,大悟的人清净自性,由六根来显现种种的作用;而凡夫却在六根当中完全束缚,根是造生死的根本,六根也是解脱生死的根本。所以,你只要见一切明暗、色空,知道那是幻,不被迷惑,如如不动,这样子,歇即是菩提,佛性就显,而且要真受益。[初令取上义转释竟]。
[酉二 令对目前会释]
经文[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是故你今就是阿难,见我就是见到佛,以及汝阿难。说:你今天看到了佛,以及阿难你本身,并诸世间,一切的世间,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等等,还有一切众生相,十类的众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里?皆即见眚,见眚就是见病所成,因为没有智慧,不是透过真心在看事情,是透过妄心在看事情,所以,看什么统统变成心灵的压力、负担。非见眚者,[非]就是不是象佛菩萨的能力,能见到赤眚之见者。非见眚者就是:非如佛菩萨,能见到赤眚之见。诸佛菩萨是能见眚,我们是被眚所束缚,众生被见病所束缚,而佛菩萨是非见眚者,就是非如佛菩萨有能力,能够看到眼睛有毛病、无明的见病,这是诸佛菩萨能见眚者。
再讲一遍:是故你今天见佛,以及阿难你本人,并诸世间,以及一切众生相,十类的众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认为他有其自性,有其自性就着以为实,认为一切相是实在的相;事实上,实相是非相,对不对?空相才是实相。可是,他不是,他认为那个就是实相,看花,就着花,不晓得花是颗粒微尘构成的,不知道!皆见眚,都是见病所造成的,非如佛菩萨能见到赤眚之见,因为诸佛菩萨是能见眚者。
[此对境会释,真妄二见],真心和妄心。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见我即观佛相好,及汝即阿难自身。世间指虚空、山、河、大地。十类众生]:一切众生相,[于十二类中,除无色、无想];因为它没有形相,[此举圣、凡、依、正],统统包括在内。[此二见眚,字同义异],字是相同,可是,它的义理是不同。[上谓见有眚,下谓能见眚]。见有眚就是知见出问题、出毛病;能见眚:能见到眼睛有毛病、能见到知见有毛病,那么,知见就没有毛病了。所以,见有眚就是见病出状况;能见眚是能见到知见出状况,当然知见就没有状况、没有病。
[若自惑未除,纵观如来胜相,犹是见带眚病]。这一句太太重要,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一句非常重要呢?这个是修学佛道的人,必须要认清楚的真相,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念佛的人常讲说:见佛、见相、见光、见莲花、闻香;或者是说高僧大德往生以后,死了造的种种的相,譬如说他的骨头像观世音、在虚空当中产生莲花;有哪个高僧死了以后,站在那里看、照相,喔!莲花;还有台湾的八七水灾,观世音菩萨站在龙的上面,我告诉你:这些统统是照相馆出的问题,你今天所有的感应的相片,99%张都是造假的!我不是说佛菩萨没有感应,我也不是说佛菩萨没有圣迹,不是这个意思;佛菩萨法身常住,我们早就知道,他时时刻刻会示现有缘的众生;但是我们现在的人,见到这些感应,几乎接近疯狂,很难去把他扭转,说:佛法它是心法,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叫你要用真心看待这一件事情,不是说佛菩萨没有感应。
有一个道场,这些比丘尼在诵《药师经》、拜药师忏,我也是刚好有因缘到那个道场;突然大家都很热闹,热闹什么?因为那个蜡烛有烧出类似白白的铁,像铅的那一种。两边的蜡烛都有烧出那个,因为燃烧以后,烧出那一种铅,白白的、硬硬的,那里面大家都兴奋的不得了,说:佛菩萨感应、药师佛感应!我们如果见本性的人,了解这种情形。好!她们要拿来给我看,我说:这个不重要。这些法师不是很高兴,因为我没有随喜。后来我要走的时候告诉她们,说:我离开的时候,你把那个还没有点的蜡烛切开来,那里面一定有问题,这个实在不是佛法!我走了以后,她们把那个切开来,里面有一条铅线,后来人家打电话给我。
我就告诉你:学佛的弟子,应当有佛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觉、正受、正定、正精进。这个是佛一直在教导我们的;奈何末法的众生,经教太难,心性难悟,所以,就用一些相的东西,看起来像善巧方便,但是,会误导众生。再来,我到中部的时候,有一个居士拿一个相片,说:这一张现在中部正流行,西方三圣显灵啊!哇!这个西方三圣就像我们那个画像一样,然后就是用光零零乱乱的,就是说光弄出来的时候,那相片完全没有规则,看起来就是内心觉得很烦躁、很闷,而且也没有规则性。佛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我见到的佛光不是这样子;那相片很零乱,我用一个比喻你们观想看看:就像我们在庆典的时候放烟火,你观想得出来吗?那个相片全部都是烟火一样,然后,后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西方三圣。
他这张相片,要去洗一万张跟人家结缘,我说:且慢!这个洗了,你有罪啊!他说:师父,这张相片这么感应,佛菩萨现前,我去洗一万张跟人家结缘,这样有罪?我说:你有罪!这一张是造假的!别人讲的话他还不听,我讲,还算有一点分量,他说:喔,师父!您是当今的大德,您说了算,我听您的!赶快把它压下来,要不然他要洗一万张跟人家结缘,那惨了!我说:你的用心是给人家信心。他说:对啊!我说:这个信心里面含有迷信、造假,而且坏佛的正见!我告诉你,如果佛教不是人生宇宙的绝对的真理,为什么叫做宗教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如果说正统的佛教只用这几张相片,还有人云亦云,这样一直传达,佛教能够撑多久?
今天感应的时候有信心,那明天没感应了呢?大家为了面子就会制造感应。你懂吗?大家为了面子就会制造感应,晚上随便梦一点佛菩萨、相片,他就一直夸大其辞,这个就很惨!还看到八七水灾,观世音菩萨还骑龙,那个龙还看得那么清楚。世间我都没看过龙,观世间菩萨还让你用照相机照得那么清楚?喂!观世音菩萨是站在虚空呢,站在虚空,你由下面照上去,怎么可以看得到他全身?你骗谁呀?怎么可能?
有一个高僧往生了,拿了一张现出莲花的给我看,说:师父!这个某某老和尚往生了,照出来,在虚空当中现莲花!我一看,那个莲花怎么会在下面?莲花现在虚空,照相机照上去,从底下照上去,它是一个形状,看到底部而已啊;他那么厉害,照相机就像从上面照下来,可以看到整朵立体的莲花?这样一个角度都分不清楚?莲花如果现在虚空,你从底下照上去,是照到底部啊!我说:这个难不成是坐飞机去拍的?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被那个相片耍得团团转。没有办法,众生又很喜欢这个。说几个感应的故事,当然很振奋人心,年岁大的人,像师妈那种的八、九十的,看到这个:我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种种的感应,有种种的圣迹,这个当然是好事,给一个信心。
正信的佛教是这样吗?这是究竟佛义吗?这不是究竟佛义啊!所以,你用相来度众生,那个只是暂时的,给一点信心、一点依靠;但是,如果要用这个,来入佛的究竟的实相,那没有办法,永远没有办法!要用本性、真心。我们一个学佛的人、一个佛弟子,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看待种种的感应呢?诸位!感应不是坏事,记得!不夸大其辞、不炫耀也不执着,了解,很好,有佛菩萨,这是给我们信心,很好,仅止于此。记得!经教要通,心性要明,烦恼要断,这个才是根本!所以,要弄清楚。凡是文殊讲堂教出来的佛弟子,应当很理性、应当很有智慧、应当入佛的正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就是相、就是虚妄,佛法在追求生命的究竟义,不是在缘起缘灭的这一些种种的感应作文章。我已经一再重复强调:感应不是坏事,但是,过分的强调,佛教变成非理性的行为。
有一个比丘来到这,他第一句话说:请问慧律法师,你开悟吗?我说:我从来不迷,不需要加一个悟,那个是头上安头。我说:法师!你修什么行?他说:我修念佛。我说:你修念佛做什么?他说:我修念佛,就求生极乐世界。我说: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那么,基督教念上帝、念耶稣基督、念耶和华,往生天堂;佛弟子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天主教、基督教人家信仰上帝,求生天堂。法师!你能说说看,求生天堂跟我们求生极乐世界有什么不同?同样是求!来,法师,既然你修了二十几年,你试说说看,不同点在哪里?他说不上来,就一直愣在那边,一句都回答不出来。我跟法师说:那我们不是跟外道一样吗?你这样拜佛、信佛,却不知道他的净土的思想、那你这样跟求生天堂的外道不都一样吗?你一点都回答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极乐世界 是心性的东西;外道是二元对立的东西,这个就是大问题!今天你求生天堂,那是属于立一个主、一个能、一个所,所以,你有来有去,到那个地方。极乐世界,歇即是菩提,即心就是净土,你一定要了解,信、愿、行不离清净自性,回归当下,这个才是真正净土的思想;全性即修,全修即性,平等不二,这个才是净土的思想。
我告诉诸位:佛法不是拼命修就能成就的,没有善知识的指引,即使你拼到死,也不知道方向;没有善知识的指引,你根本就不知道佛法的伟大、究竟义在哪里,你没有办法分辨,不是明眼人。底下,若自惑未除,纵观如来胜相,胜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是见带眚病。[古德云: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眼中如果还有眼睛病的时候、眼病的时候,你就会在虚空当中见到空中有红花,花红。[非能见眚者之真见]。佛菩萨就是能见眚者。[上判是妄非真]。这是妄心,非真心。
[彼见真精],彼见就是能见眚之见,就是佛菩萨的真见,彼见。佛菩萨能见眚之真见,[真]就是离妄;[精]就是纯一无杂。能见眚之见,佛菩萨的真见,是离妄的真心,纯一无杂的。[性非眚者],其性不变,[非]就是不堕落于眚妄之中,既非是眚,[故不名见]。因为没有能见、所见,这个[见]包括见、闻、觉、知,这个不能误会只有见性,这个见加[闻、觉、知],包括六根。再解释一遍: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诸佛菩萨能见眚之见,彼诸佛菩萨之真见离妄、纯一精纯,其性不变,绝对不堕落于眚妄之中。既非是眚,故不名见、闻、觉、知之见,是真见,不是妄见。
[彼见即能见眚之见。已离于妄曰真;纯一无杂曰精。性非眚者;其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能为见相所依,不为见相所变,其性不堕于眚妄之中,故曰:‘非眚’。既非是眚,故不应名见。此后二句,判真非妄,即上觉非眚中],[觉]就是本觉,本觉非眚中。真心之觉,连一都没有,名相也不可得,哪里有六精、六和合呢?[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一切众生,不达所见身界]是绝对性一真法界,[皆自心别业之妄影,本来无实],诸法无实就是诸法空无自性,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尽包括在内,本来就无实,空无一物。[所以凡夫深生取着,二乘深生厌离,皆非解脱之道。若知惑业所现,妄体本空,不生执着,无可厌离,则终日对境,终日不被境转矣!初例明别业竟]。
[未二 例明同分(分三)]
[申初 举能例法退同合别]
[二 就所例法进同合同]
[三 结离见即觉教取证 今初]
底下是比例同分妄见。
经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这一句话什么意思?那一些众生看到的种种的灾象,就等同你一个人,意思就是:你这一个人,把他扩大就变成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宇宙,就是这个意思。或者是把这个宇宙变成一国的灾难;把这一国的灾难,变成就是阿难你本身这个人;把这个人再浓缩变成眚病,眼睛出问题。所以,它这个有进,见眚,眼睛出毛病的红热病——阿难一个人——再扩大一个国家的灾象——再来就是十方依正,一直扩大,也可以一直缩小,退回来。
[此例明同分]妄见,[文具能、所二例。若对例阎浮提等,此为能例];这个是能例。[若对例别业妄见,此为所例]。譬如说做父亲的人能生小孩,他是爸爸;如果被祖父所生的话,他就是被生,爸爸生人是能生;可是,被祖父所生,他就是被所生。所以,同样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变成所生、能生。
有一个年岁很大的老人,自已知道来日不多,头发全部都掉光了,很感叹。旁边一个人就安慰他,说:老伯伯,你八、九十了,你这一辈子有没有让你安慰的地方,来完成你的愿望?这样你死的话才会瞑目。他说:只有一个愿望,我这一辈子潦倒,但是,还有一个愿望算是完成。哪个愿望?他说:我小时候,我爷爷抓着我的头发,一直撞墙伤害我。然后那时候,我就发一个愿:这个头发把它掉光了多好?现在八、九十了,一根都没有!这一辈子,就完成这个愿望,头上都没有毛,统统掉光。当然这是讲一下笑话啦!
[问:前云举国同见灾象,易知其为同分,彼国众生不见],另外一个国却不见灾象。[易知其为妄见],可见是:同一个虚空,两个国,有的见灾象,有的不见。[既有两重易知,即可例下十方依、正,而更取例于别业者,何也?答:前见灾象文中,元缺详示妄因],[元]就是本来,没有讲到妄因。[故必取例别业之妄],由别业之妄推广,变成同分之妄。[令知同彼眚影,一例虚妄,则妄因成,方可以为能例之法],这个意思就是:别业之妄为能例,灾象因为缺详示妄因,为所例。[不得不退例别业也]。为了要找出妄因来说明,所以,只好退回来这个别业,因为别业知道是妄,那么,同分妄见就以这个别业的妄来作为妄因、来推论。[故呼当机而告之曰:如彼一国众生,同分妄见,所见种种灾象,例彼目眚,别业妄见之一人。若约三番,分属进退合明,此乃第二番退以合明,退一国同分所见灾象之妄,例彼一人见眚影之别业]。
经文[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先解释一下:一病目人,病目的人,这个眼睛生病,有赤红病、红病的人,就等同那一个国家。彼见圆影,那个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五重的圆影,是眚妄所生。现在也是依此类推,扩大范围,这大家共业所感,看到的种种不祥,同样是见业之中,就是无始见病所起的问题,瘴恶所起。所以,有福报的人,看到正报、依报都是吉祥,愿昼吉祥、夜吉祥,统统希望是吉祥。有福报的人,他就是不管走到哪里,因为他没有这个恶因,走到哪里统统没有灾难。
飞机要失事,有的人尽速的要去赶飞机;有的人临时有事情,飞机赶不上,他是有福报,结果一百多个统统死了,而这个没有赶上飞机的人,却是活着,所以,这个很难讲!你知道吗?业如影随形,诸位!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业如影随形,能深世海,能障圣道,能敌须弥,这个业是很可怕的,业就是平常你身口意的造作。所以,为什么我们一个学佛的人,要坚持身口意清净,是一句恶口都不能!就象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造一句恶口,就像把钱领出来一点点,身、口、意,每一天造了一点点,或者造了重大的恶,就等于领十万出来;杀人、放火就等于领一百万,身、口、意领了三百万,银行就没钱了!再造得更多,放火烧死二十个人,这银行就会领光光了,还要负债累累!为什么?欠命债啊!
这个世间很难讲,你看起来很吃亏,我告诉你:福报它是跟着人的,你现在看起来很吃亏的人,不一定吃亏喔,这个事你装作不知道,他欺负我,没关系!很奇怪!吃亏的人,福报就会慢慢来,那个每天都想要伤害人家的人,福报就用尽了!天欺人欺,因果不欺,天会欺负你、地会欺负你,这个因果不会欺负你的;众生会欺负你,这个因果它不会欺负你的。所以,忍辱的人,他一定有多福,你每天说他坏话,刚好增加他的福报;你每天批评他,那你的心或者嘴巴恶毒,你种的恶因,他刚好种善因,你的钱跑到他那边去!
骂人的最愚痴,攻击、伤害人家,钱跑到人家的身上去,人家有做功德,那你呢?负债!所以,不可以发恶心、不可以恶口,身、口、意都要清净,这样子一点点都不可以让它流露,因为我们是有漏众生,我们现在变成无漏,银行的钱具足。你这银行钱做什么?要准备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今天造口业领一点,明天又去造口业领一点,等到要去美国了,旅费不足!我们现在一直造业,一直造业,临命终的时候,信、愿、行都不具足,福报都不具足。所以,造恶的人笨,把钱往别人的身上一直推、一直给人家;聪明的人,沉默寡言,受委屈无诤、不辩驳。讲到这个地方就勉励大家。
在这里还必须要更强调一点,同分妄见跟别业妄见,现在讲共业跟别业,这个有重叠性、有时空性,这个宇宙是交叉性的,为了让你更清楚的了解,你现在要注意听师父在分析一件事情,譬如说你这个色身,请问你这个色身(你自已),是同分妄见还是别业妄见?是别业妄见,对不对?好!我们再扩大,一个家庭如果有五个人,在一个家庭,你是其中的一份子,这个就是怎么样?同分妄见,这个时候,你是家庭的一份子,就是共业的家庭,知道吗?站在你的角度,你这个时候是别业妄见;可是,站在整个家庭,你是同分妄见。好!譬如以高雄市来讲,我们用一户为韵,这一户五个人,这一户叫做什么?别业妄见;高雄市有多少个家庭,叫做共业、同分妄见。好,高雄市是整个台湾的别业妄见,知道吗?那整个台湾叫做同分妄见。记得!台湾这个土地是同分妄见,把它扩大整个地球,假设现在全世界有两百个国家好了,台湾叫做别业妄见,知道吗?站在地球,叫做同分妄见。
地球再扩大太阳系,地球叫做别业妄见,太阳系叫做同分妄见。这太阳系再扩大银河系,太阳系叫做别业妄见;银河系叫做同分妄见。银河系再扩大超星群系,银河系叫做别业妄见;超星群系叫做什么?同分妄见。再来,把它扩大整个宇宙依正,超星群系叫做别业妄见,无量的星球,叫做同分妄见。好!因为同分妄见跟别业妄见、共业和别业,这个译本稍微有一点不同,扩大一点观念,让大家一个交错。所以,不是别业妄见比较重要,你也是别人的同分妄见。你们是师父心中所影现出来的众生,对不对?我个人是别业妄见,你们是我的同分妄见;那你们个人是别业妄见,包括师父是你心中的同分妄见,它是有交叉性的、时空性,知道吗?它是很复杂的网状,象捕鱼的网,不是只有一个角度去讨论,交叉。
经典在这里就说:能够同分妄见就是惑显现的,加上业感的,这个叫做别业妄见,这经典讲的,以共业、别业来讲,就一直扩大、缩小,都有它的时空性、讨论不同性,共业和别业是交叉性的。
[此承前易知之同分,转取例于易知之别业。即牒定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此合明],一起来说明,[例出妄因。彼别业所见圆影,既非即灯即见,亦非离灯离见,但由眚妄所生。此同分所见灾象,既非即空即见],空指虚空,不是指空性。即非就是虚空,即就是见性,即见就是即见性。[亦非离空离见,同是见业中,瘴恶所起,与彼见圆影,无以异也]。跟他眚见中所见的圆影,无以异也,没有什么不同。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者。由众生见分,妄起能见之业用,故有所见之妄相。而灾象乃瘴疠恶气],瘴疠就是受到湿热的毒气,受到湿热毒气后生病,内病叫做瘴,外病叫做疠,发生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等的湿热的地带,是瘴疠,恶气的意思。[上应于天,故现种种不祥之象,但惟瘴恶,是其妄因,岂天象有实体哉]?就是看个人的福报,看这个国家的福报、看地球的福报。
经文[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眚影、灾象,同、别虽殊,为妄则一,皆无实体,究其妄因,俱是无始无明,熏成见妄,所生之虚影。若约交互进退合明,进圆影以合明灾象,则灾象亦一国之眚妄,与圆影同一例也;退灾象以合明圆影,则圆影亦一人之恶缘,与灾象同一例也;二者虽为浮尘根所见之境,推末由本],推这个枝末,由这个根本,统统是无始见病,[俱是无始,真见堕在妄见中,所生之妄境],所以,我们能缘的意识心是妄,所缘的五尘境还是妄。[了无实体]。就是经典讲的空无自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一个人,你把他分析,找不到这个人;一朵花,稍微分析一下,咦?没有这一朵花。我们所有的智慧,都被这一层皮肤所障住了,没有办法去透视;如果我们用一点智慧去透视这个人的色身,你就会了解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大肠、小肠、肝脏、大小便、什么统统没有,什么美丑、是非、对错,统统没有,它空无自性的东西,了无实体。[初举能例法退同合别竟]。
[申二 就所例法进同合同]
再扩大。
经文,[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此举所例之法,进退合明。即以一国同见灾象为能例,若约分属进退合明,此属第三番进以合明。进一国所现灾象,合明十方依、正之境,以灾象一国同见,易知其为同分;彼国不见,易知其为妄见。以此例阎浮提等,依、正;净、秽;苦、乐不等,难知其为同分],难以理解它是同分妄见。[无始恒然,非偶尔暂现],无始恒然就是业,业就是无始的见病,这个人卡住业了,烦恼就很重,说:这个人业障很重!就表示这个人烦恼很重,没事搞到小事;小事搞到大事,愈来愈扩大,就是业障很重!无量劫来,我们看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它不是偶然的,无量劫累积来的。[难知其为妄见,令难知者,与易知同一例也]。诸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哪一个国家的众生,能觉悟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我相、人相、众生相统统是虚妄的?除了佛弟子以外,哪一个众生他会觉悟?当然拼命就追求!所以,世间很辛苦的,可是,你不面对也不行![三千洲,即阎浮一洲中,有三千洲,兼须弥四面,四大海中,一四天下。娑婆世界:即释迦所主,三千大千世界。并洎十方,诸佛刹土,此由近以及远也]。
[诸有漏国,及诸众生者:国与众生,均以有漏称,因皆依无明],无明就是烦恼,没有智慧嘛!无明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就是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已经脾气发完了![而得建立也。下文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我们因为无明,迷惑了,我们变成把这个真空、真心化作妄动、妄念的虚空,所以,虚空也是心性妄现的。注意噢!虚空不是真实的,虚空也是心性、真心妄现的。因为无形相的虚空,然后又建立了有形相的世界,因为世界可以分辨了,虚空就是无相、无形相。想澄成国土,因为坚固的执着,变就成:这个就是我的国土,山河大地我受用的。没有一个不执着!知觉乃众生,这些知觉就是众生。
[无非自心所现之惑境,岂得谓为无分]?怎么可以说跟自己没有关系呢?[以因妄而有,故曰有漏]。因为无明的众生,才看到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等一切众生相,烦恼;要是佛来看,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佛说花,即非花,是名花;佛说山河大地,即非山河大地,是名山河大地;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你看无一法不空。所以,有漏、无漏论心,不论外在的相。[虽遐方异域],[遐]就是离我们遥远,[他所住持],别人所住的地方。
[非己受用之境,例同灾象,亦可易知,其为虚为妄也]。给我们科学的知识不错:但是,就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讲,就算你坐太空船,坐几亿年,假设说上了火星、木星、土星,什么星都可以上,它还是妄,还是不能解决生命的烦恼。所以,往内求是佛法,往外求是众生、是外道。往外求,能求到一些知识也不错,认识这一些药草、花草树木,当然让我们生活很好;但是,不究竟。佛法它能解决究竟的问题,究竟的问题就是轮回、就是无明、就是每一个人本具的佛性。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临命终的极乐世界,很多人都这样子,而对现在最重要的责任跟义务却忘记了!
反过来讲:佛法在我们这个世间,有什么意义?它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佛法是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为什么一定要到临命终的时候,再往生极乐世界才去受益?我不是说叫大家不要求生极乐世界,意思就是:我们求生极乐世界的同时,要把现在这一刹那的生命,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样佛法才有意义啊!为什么叫做回归当下?这个意义如果你现在能够显现出来,临命终更容易往生净土,因为你懂得牺牲、懂得奉献。
绝对不是说:你只有念佛,功德很大。譬如打佛七、或者打八关斋戒,厨房的人功德也是很大,没有厨房的这些人来煮饭,八关斋戒,打到一半吃什么?我们不要忘记,哪有说只有你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说不定厨房的人才比较容易,你在修行,他也是在修行啊!还有这些洗厕所的人,你要上厕所、要尿尿啊,臭气冲天,没有这些环保组的来清扫这个厕所,你想想看?功德也是很大!所以,观念一定要改变一下,不是说整天什么事情都不理、什么统统放,常住的事情,什么统统不做,我就是等死!我告诉你:你这样不会往生,不骗你的!因此我们要了解,佛法它回归当下,要真实受用。
如果我们今生今世做人,听到了佛法,我们今生今世不受用,那我们要佛法干什么?为什么一个佛法这么伟大的思想,一定要等到临命终才去用它?为什么现在不能用?现在就要把生命发挥到淋漓尽致,把智慧拿出来用,能够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那更能往生!要有正确的观念。不是什么事都不管、什么事都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好象在修行,事实不然!修行的人,他不怕事、不怕做工作、不怕吃苦,他可以把这个心融入整个事件里面;碰到什么都推,什么都不敢承担,这个是极乐世界的因吗?不是!极乐世界是勇敢的人、有信心的人、肯牺牲的人、肯承担的人往生的!绝对不是那个萎靡的人,推托责任的人可以到达的!
经文[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都是本觉妙明,本自具足无漏的妙心,因一念不觉,成无明的妄见,所以,就变成六根的见、闻、觉、知。本来是本觉妙明的真心,本自具足无漏妙心,因一念不觉成无明,变成了见闻觉知的六根、见精,种种意识形态的执着,这些都是虚妄的病缘。和合,我们叫做生。譬如父母结婚,生了一个儿子,有父亲跟母亲来合嘛!和合妄死,四大分离了,我们就是死。和合了,我们就生,离开了、放下了、四大解散了,我们说这个是死、是灭了,因缘具足了,活不下去了,死了,灭了,死就是灭。简单讲这个世间归纳起来就两个字:生、灭,就这样子。意识心归纳,统三藏十二部经典,无常,归纳最后就是生跟灭。所以,佛法在解决什么事情?在解决生灭,让它进入不生不灭,你有生灭,你就有得失;你有生灭,就有合、就有离。
换句话说:你今天夫妻多么的恩爱,合,就一定有一天要离。所以,佛陀讲的那一句话很了不起:与其说你在追求快乐,不如说你在追求痛苦。这一句话真是了不起!我们世间人都在追求快乐,每一个人都希望幸福、快乐、解脱,谁不希望幸福?谁不希望快乐?说:你今天为什么要出家?我要得到幸福快乐!你今天结婚,你要幸福快乐,那问题就来了,柴米盐油酱醋糖、儿女的教育、婚姻的关系,再来,你夫妻的感情、知见,你看,每天处理这个,没时间拜佛!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他讲了一句很良心的话,我很赞叹他!我说:你结婚有什么感受?他说:我以前一天拜三百!我说:那你现在呢?他说:我现在生了四个,三天拜不到一拜!还真老实!以前一天拜三百,再怎么忙,还是会去楼上的佛堂跟佛陀磕头;现在三天加起来拜不到一拜,忙到找不出时间,就是一直忙。他说:师父,我很羡慕你,您为什么读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大二,您就决定要出家?为什么您有这样子的善根、慧根、菜根、佛根!我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一口气讲这么多根!他就很赞叹师父:您怎么会这么了不起啊?这么年轻,就能够把这个人生宇宙看得这么透彻?我说:我的福报就比较大一点!不过你看我爸爸、妈妈这种婚姻!所以,看多了,修行还是比较好!
我们有时候大学同学碰到师父,都会觉得很好,很赞叹、很羡慕!我们那个同学碰到的时候,从澳大利亚回来,看到:哇!你这个眼镜,你以前才八百度,你这个眼镜到底几度啊?从眼镜外面看进去,看不到眼睛啊,那个眼镜很厚很厚的,我说:你严重了!头发全部白,他说:澳大利亚很热,有沙漠的。我说:澳大利亚不是有凉快的地方吗?他说:生意啊,没有办法,就这样跑!同年龄的同班同学,经过了二十几年,这样一见面,判若两人!他说:咦?师父!您都没有变呢!我说:哇!你怎么变好多!真的!两个都不一样。我们话讲回来,修行人的心境还是比较清凉,烦恼还是比较少一点。看皱纹就知道(抬头纹),烦恼很多的人,整天愁眉苦脸的,鱼尾纹也多、法令纹也深、额头的纹路也多。老化得很快。如果我们了解说,这些都是见病,就没什么好计较了。
[此合明同妄。同是觉明,与上元我觉明不同],此为妄觉,[前是真觉而起妄明,此是本觉自具妙明。十方依正,有漏妄法,同依真起,乃依本觉妙明,无漏妙心;心以无漏称故妙,未起烦恼,无有生死,即本源真心;受无明本熏,业识资熏之力,起成见分,映在六根门头,故有见闻觉知,虚妄之病,合上瘴恶。缘字即所缘相分之妄境,指十方依、正同分惑境,乃根本无明,见病之影,合上灾象。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者:以依、正二报,总属依他起性]。诸位!这个依他起就两个字:[生灭],就是这样子。为什么歇即是菩提?就是放下生灭,就是那一念,清净自性就是不生不灭,只要是缘起法,依他起性空无自性。
[依他如幻],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这四个字。[有生有灭;依报有成、住、坏、空,正报有生、老、病、死。皆由无明为因,业识为缘,因缘和合,于无生中,虚妄有生,此有乃为幻有,非实有所生;因缘别离,和合终尽,于无灭中,虚妄名灭,此灭但有其名,非实有所灭]。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家人哪一个一个一个死,其实也没有死,他从来就没有生,来投胎在这个世间;他现在投胎了,就是生灭。一百年前,你们兄弟姐妹都没有来到这个世间;一百后,兄弟姐妹统统死了,看起来好象有生灭、有聚合、离散,事实上没有,其实没有。
一百年前,父母、兄弟、你都没有来到这个世间,哪有聚?哪有散?一百年后,统统回归到大地,火化以后,统统一堆什么?骨灰。诸位!兄弟姐妹现在暂时聚合离散,那一种痛苦、那一种执着,夫妻之间、男女之间的感情执着不能超越,是为什么?无始的见病,看了就执着,没有一样不执着,不知道说那个东西不实在,我们不知道,美只是一层皮。[死字应作灭字,方通无情。 若约交互进退合明,进一国灾象,以合明十方依、正,则依、正亦同分之境,与灾象同一例也;退十方依、正,以合明一国灾象,则灾象亦虚妄病缘,与依、正同一例也]。
[问:十方依、正,与己无干,何为同分]?十方依、正跟自己没有关系啊,为什么叫做同分妄见?[答:虽非业招,亦由惑现,自心无明一起,将全法界真心,遍成迷惑之境,于无同异中],意思就是:本来就无所谓同跟异,本来就同一心。[炽然成异相之世界]。本是一真、平等、无相,现在变成了什么统统有,什么相统统有。[因异显同],[异]就是相,因为有世界之相,所以,显虚空之同,叫做显同。虚空是无相,但是,它是同相,因为有色相来显异,有差别,但是,虚空是相同的,这是无相。[复立同相之虚空;因同异发明],因为有同相还有异相之产生,[发明]就是产生。
[复立无同异之众生]。无所谓同跟异,譬如说众生,说同,大家都有五官;说异,人人不同。这个[无同异]有两种解释,[无同]就是不同;[异]就是而有差异,复立不同,而有种种的差异。但是,这个[无]也可以用两次,无同,无所谓同,也无所谓异,就是不能讲绝对是不同。人,大家都一个头、一个身体、双手双脚,这个形体差不多,所以,不能讲不同;也无异,无同就是异,无异就 是同。所以,人看起来,相,差不多一样;可是,完全不同,每一个人貌相不同、身材不同、背景不同、思想也不同,看起来相同,其实不同;虽然不同,但是看起来却相同,这个叫做无同异的众生。
[未至发真归元,则空沤未灭],[沤]就是水中的水泡。[十方依、正,皆自心无明,妄现之惑境],你只要记住,都是自心无明,就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来自一颗无明的心,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一切痛苦来自于无知],释迦牟尼佛这一句讲得真是二百分!无知就是无明。所有的痛苦的演变,统统是因为你内心没有智慧,都是无知。妄现之惑境,[固属有分],还是有关系。[何得曰非同分耶]?为什么讲跟自己没有关系呢?[二就所例法进同合同竟]。
[申三 结离见即觉教取证]
经文,[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远离]就是不随,不随诸和合缘,和合缘分两个:别业所缘之境,还有同分所缘之境,统统叫做和合缘。别业妄见所和合之缘、同分妄见的境界,统统是和合。以及不和合,这个不和合就是但由惑现,并无有业。譬如日月星辰等等外在的;这个和合因缘,就是跟自己有关系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和合缘有两个:别业妄见跟同分妄见,这个是和合缘;不和合,但由同分妄见,也就是由惑现,并没有业,这个要特别注意!不和合缘。若人远离,就是彻底放下,跟你有关系的缘起法,还有没有关系的外太空、日月星辰等等,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相,你统统可以放得下,回归到一个真心,则复灭除诸生死因。为什么?没有东西可以贪.
诸位!既然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你贪什么?既然没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贪什么?啊?既然没有花草树木,你贪什么?这些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颗粒微尘也没有尘相,尘亦不可得,是本性所影现出来的,只是一合相而已,而众生贪着其事,《金刚经》里面讲:万法只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缘起的一个整合,像讲堂就是一合相;而一合相其实不存在,而众生不明其道理,贪着其事,众生贪着一合相。就像一个人,凑合起来,这皮包骨头、肌肉、血管包起来,人的色身是一合相,而众生不知道它是一合相,贪着其事,以为有一个真正的人让我追求;有一个真正的对象让我贪爱,事实上没有!
众生贪着其事,譬如一栋房子,看了就是一合相;真的有一合相吗?事实上没有,佛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佛说一合相,即是非相,佛说一合相,它本身就是空相。所以,你把所有的缘起法,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统统当作一合相,麦克风一合相,水杯也是一合相、桌子一合相。毛巾一合相,一合相即是非相,为什么?它本身是空性。那么,你眼睛看出去的颗粒微尘,一朵花、一棵树、山河大地,把它在某一个时空、某一个交会点,你都说它是一合相,那么,有真的一合相吗?佛说一合相,即是非相,而众生贪着其事,不知道一合相是空相。所以,我们就觉悟到,原来这个世间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能所,没有对立。
[此与上节,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觉]就是本觉妙明,无漏的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正是敌体相翻]。[敌体]就是相对,不同之体、相对。[上节约从真起妄,妄有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为虚妄病,既有妄见,乃有所缘。缘即所缘依正身境,亦即总标中,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二妄惑业之境,和合生灭。此节约返妄归真。缘即别业、同分所缘之境。不和合下,亦应有一缘字]。就是[不和合缘]。[和合缘即别业境,不但惑现,还加有业],强大的业,业的力量就是滚动。所以,别业就是善待你自己,好好的注意这个业,这个业就是无明、烦恼。
[和合而成,故曰和合缘;不和合缘,即同分境,但由惑现,并无有业,和合其中,故曰不和合缘。若能远离,即微密观照,离妄之功,妄离则真自复]。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修行的关键,就是放下。我要放下,诸位!真正的功夫不是这样,这个不是真的放下,这个叫做安慰自己;看到生气的事情,我要放下、我不执着!这个叫做安慰,这个不是修行,这跟修行无关,这是你安慰你自己暂时不要起烦恼,安抚一下而已,泡一泡茶,这个跟修行无关;修行是见到这个:别人对不起我,你很清楚那是虚妄。
缘起的幻相,注意!在迷惑你的真心,动念,你就被假相骗了;动念,动执着的念、动生气的念,你就是被假相骗了。你不是祖师,祖师可以打你、骂你,人家是大悟的人,大悟的演什么戏都可以,你不行!大悟的人,什么戏都可以演给你看,他里面没有瞋心,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要这样才能救你。你凡夫不一样,你凡夫跟无明接触,你的生气是真的生气;大悟的人生气,他不是真的生气,他是慈悲,那不一样的!
就像佛呵叱,你说:喔!佛这么凶!你不能讲佛是愚痴啊,佛是大圣人,他也会呵叱徒弟的。佛就呵叱,作僧羯磨。默摈,这个都是佛的态度啊!还有,不接受供养,譬如这个人不恭敬三宝,谤佛、谤法、谤僧,我们走过去,以前的钵可以覆钵,倒盖起来不接受供养;如果现在的人,你把这个钵倒盖的时候,你走过去的时候,他就会骂你:这出家人真会摆架子,脾气这么坏,讲他几句就覆钵!你盖个钵,他就会批评你了。出家人摆架了,你骂到佛,你麻烦大了!佛也是不接受供养,钵覆盖着,因为你谤佛、谤法、谤僧,释迦牟尼佛、僧团可以不接受你供养。
佛当然有他的种种相来表征、来告诉你真理。所以,圣人的心境跟凡夫是不一样的,同样做一种事情、同样讲这一句话,可是,心境是完全不同。所以,在这里微密观照,离妄之功,为什么要离?是因为意识心太重,所以,你要离,意识是执着、分别跟颠倒。诸位!如果大悟,没有东西可以离啊,哪有东西可以离?性相一如,平等不二,没有离啊!在这个离妄之功,注意啊!它叫做微密观照,是现在还在奢摩他中,才叫做微密观照;如果成佛,成佛叫做性相一如,离什么?离也不对,即也是不对,那都是头上安头。妄离则真自复。
[谓修楞严大定者,若能了知同分、别业,二所缘境,为虚为妄,不执实有,即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缘。不能离缘,便为物转],你没有办法放下,就是被物所转,转得团团转!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这个就是师父告诉你这一句重要的话,心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黏住就是耿耿于怀,今天放不下、一年后放不下、十年、二十年后放不下、一辈子,死了,要埋葬了,兄弟的恩怨还是放不下,还是放不下啊!便为物转,[若能离缘,即可转物同如来矣!此二句离缘也]。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生死因即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为轮回之本。别业妄见,属事识],事识就是身口意的造作,属于有为法。[为分段生死因;同分妄见属业识],业识就是微细无明的识心,难以觉察叫做业识,简单讲就是动念的意思,这太难了!你白天还有一点功夫,晚上睡觉、意志薄弱的时候,什么梦境统统出来,这叫业识。所以,道理你知道是一回事情,师父讲:没有禅三昧功夫的人、没有体悟到涅槃的时候,虽然你前面有那个涅槃的果,放在你前面,可是,你吃不到!意思就是:没有真功夫的人,佛法形同戏论。因此如果把佛法回归到解脱的真实境的时候,你可以品尝到佛陀那种涅槃的妙用。
我常常劝大家:明天不要生气,作一天佛;明天不要贪心,作一天的佛;明天不要起愚痴的念头,作一天佛,试试看,try and test。作一天的佛,哇!真的好啊!没有记恨、没有嫉妒、没有排斥,看到不舒服的人也不会不爽,很好!哇!你进步了,作一天的佛,完全没有贪,从来不生气,很好!
有一个小朋友,时间到的时候一直赶他妈妈来八关斋戒:妈妈!赶快去八关斋戒啦!不要忘记!他妈妈烦死了:知道啦!弟弟、妹妹为什么那么喜欢你爸爸、妈妈来这里八关斋戒?师父!我告诉你,我妈妈来打八关斋戒,那一天都不会打我、骂我!真是好!这小朋友还真聪明!所以,那个小朋友回去都会看行事历,每次要叫醒他妈妈,几月几号,那小朋友都知道,他妈妈反而忘记了!时间到:妈妈!明天八关斋戒喔!因为怕妈妈在家会打他、骂他!
底下,同分妄见属于业识,[为变易生死因;但所缘同、别二境既离,能缘本]根本无明、[末二妄自息,即不起二种颠倒,分别见妄]。所以,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因为好的环境,同分妄见也就比较少,别业妄见也比较少。所以,要跟好人在一起、要亲近善知识、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记得!恶的朋友千万不要交、坏的朋友千万不要交。
今天我看报纸,他交到坏的朋友,他朋友说:我告诉你,我带你去大陆赚钱!就把他带到大陆,然后就保险公司给他投保两千万,带到大陆,四、五个人把他抓起来,用硫酸泼他,泼到眼睛失明,再加码四千万,就是要诈领保险金,四个人做的!交到恶友,坏的朋友,竟然把他设计,为了领保险金,可以活生生的把一个人的眼睛泼硫酸,把他弄失明。要去领了!领的时候保险公司起疑心,开始查,爆发出来!你想想看,朋友可以为这四千万,把他眼睛搞失明,惨不惨?你叫他后半辈子怎么办?这四千万的保险金,还不是你应许得的呢!因为他缴了保费,尽快的把他搞失明,就不用再缴了,要赔偿!没有得逞。交坏的朋友,一辈子!
[故曰:‘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此句离见也,并上三句,即下文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我们讲过,后面还会讲。[文义相类,远离即不随也。又尘既不缘],就是说,这个外尘既不去攀缘,[根无所偶],[偶]就是一双,眼对色,眼根对色尘,这个叫做偶,配对的意思,人家说:一对怨偶。耳根对声,六根没有对象的话,就不会有妄想、妄见。所以,根无所偶就是说:六根没有所攀缘的对象。[返流全一],[一]就是一个真心,[六用不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用,就是六种妄识不起作用,就是见精不起作用,别业妄见、同分妄见都不起作用,叫做六用不行。
[十方国土]唯是一心,就是心。心就是真如清净、[皎然清净,如净琉璃,内悬明月]。就象净琉璃,内悬明月,光会透得出来,就是真心如果开大智慧,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如净琉璃,内悬明月;我们现在内悬乌云密布,内悬无明啊,我们不是内悬明月,你的内心没有智慧、没有光。
经文[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此明即觉,合上离见即觉,如圆觉经离幻即觉,义相同],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但是,因为习气太重了,所以,必须慢慢磨练。要不然,在座诸位,哪一个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都知道啊!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修了好几十年,烦恼还是在呢?这个就是事修的重要,没有磨练是不行的。[显言之,即离妄即真也]。离妄就是放下,只要是缘起法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是六祖讲的。万法无有真,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不是真实的,没有,统统是假相。[前二句圆满及性字,皆要双用。不生灭性,即是涅槃,谓妄见即离,真觉全显,即能圆满三菩提性],三种菩提性。[及圆满三涅槃性]。
我知道你们听完就还给我了,念也念不出来什么叫做三菩提性。
翻开《表解》:念一下这些名相。
就能圆满三菩提性,及圆满三涅槃性。[承上能缘之妄见除,则转烦恼圆满菩提性;所缘之妄境离,则转生死圆满涅槃性。此即菩提、涅槃,二转依果]。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者:既已圆满智、断二果],就是智德、断德两种果报。[智]就是本来的,本来具足般若智,断,所有的统统断,断就是无明全断,叫做断德。这句意思是说:佛性由修而显、因修而显,断就是修,因为修行,所以能够断;不修行,那就不可能断了,就是要用功的意思。
[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本觉到此,方得出缠,常住不变,轮回从此永卸矣!此节文但能不取见缘,不随见妄,则终日对境,终日无境可对],这一句可是非常重要的!师父一直讲,修行你一定要抓到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你看什么,就记得!不必随它;世间人很多的是是非非、恩怨,你统统不要跟着它跑。[能所不立,法法全真],这个就是:尘尘真,尘尘真,尘尘尽是本来人;相相佛,相相佛,相相皆是法身佛,无一法不是法身佛。[是谓常住首楞严三昧。如《起信论》云:‘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即是真如常恒不变,净法满足’也。初释其迷闷竟]。只要你有所分别心,就不是真如心;但是,你也会感觉到说,有的众生真的很烦,不是道理可以讲得通的!也有,一定会有的,那就转一个念头,同情他。
譬如说像我们在回信的时候,有时候到最后,慈悲没办法解决问题,他一问,问十七个问题,一次问十个、二十个!一次要的法宝,我感谢法师,我们这里对您的法很相应,我们这里处偏远地带,经济不发达。好!要什么统统列出来,跟我们流通处没有什么两样,整排统统列出来,统统要。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慈悲,这个法要满足每一个单位,或者是每一个出家众、在家众,真的没办法,因为那个要工本的,现在又是经济风暴。全部都免费的,还是有点困难。真的!所以,有时候拿个工本费或怎么样,难免的!所以,这个度众生说实在话,很难讲到很圆满、平衡,非常困难!
有时候,你会在慈悲跟智慧,还有在决断的时候,会很难决定说:我如果继续容忍这样的人,我叫做慈悲吗?还是不慈悲,还是要跟他讲?到底要讲还是不讲?那你会一直在犹豫,因为那时候,智慧不够的时候,就变成进跟退很困难抉择,真的!
[辰二 开其未开 (分二)]
[巳初 蹑前悟与未悟]
[二 正破和合俱非 今初]
经文[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阿难!你虽前面悟到本觉妙明,妙明之性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性,但是,还不了解如是觉元,就是本觉的妙心,本觉的妙心元,非和合生,也就是不是和合生,以及不和合,也不可以离开和合。非和合生就是不即和合,以及不和合,你讲不和合,譬如眼睛跟光线不和合,不和合你怎么可以看到光?耳朵跟动、静的音声不和合,不和合,你怎么分动跟静啊?所以,也不能讲不和合,也不可以讲和合,这个就是不即还有不离,现前当下。
[此蹑前文,当机述意:‘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而佛先其所急,与释迷闷,今了知真见见于见精之时,真见已离自体中一分妄,非是带妄之见矣,则迷闷已释;此当开其未开,谓阿难言:汝虽先前已悟,本觉妙明真心,双超妄情,分别计度,而非因缘性,非自然性。而犹未明下属未悟。以因缘、自然,佛已开示,故得先悟。如是本觉妙心,元非和合生],元非和合就是不能讲不是和合。[及不和合],也不能讲说离开和合。[此理实犹未明,故不得不再为开示也。若说觉性,是和合生],和合就是不可以离,不可以离,你永远做众生啊!
[则与离一切相相背;若说非和合有],非和合就是不可即,即是和合,非和合就是即和合。若说非和合,不是和合,不能讲不和合,不和合就是一定要合了。若说非和合有,[则与即一切法相背],非和合也就是离,如果你讲不和合,不和合,就没有办法现前当下了,因为你不可以离开一切法,则与即一切法相背。所以,这个是两个角度,讲和合就是不可以离开和合,讲非和合,就是不可以即和合,就是跟一切法相背。我们常常讲:离一切相,或者即一切相;可是,即一切相或者离一切相,这都是站在某一种角度讲的,如果你性相一如的话,没有即,没有离,唯是一真,它就是绝对了,绝对怎么可以讲离?绝对怎么可以讲即?所以,讲和合,就是跟离一切相相背;讲非和合,就跟即一切法相背,这两个角度就是这样子。[故下正明非和合,及非不和合之义。初蹑前悟与未悟竟]。
[巳二 正破和合俱非 (分二)]
[午初先破和合]
[二 破非和合 (午初又分二)]
[未初 总举妄惑]
[二 别为破斥 今初]
经文[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阿难!我现在再以你看得到、观察得到的前尘影事来问你:汝今犹以一切世间,无知的众生妄想,妄想就是自生疑惑,就是妄想。疑见性为和合,以及诸因缘性,就是跟和合有关了。疑见性为和合,以及诸因缘性,跟和合相关,而自疑惑,疑惑就是:真心到底是和合不和合?弄不清楚!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好!现在证悟了菩提心,岂属于和合而起?这是佛告诉阿难:真心为能证悟之菩提心,岂属于[和合]而起?真心为能证悟之菩提心,岂属于和合而起者?
这个我再解释一遍:阿难!我现在又以前尘影事来问你,汝今仍然以一切世间,生灭妄想心、意识心,自生疑惑,这些妄想怀疑什么?怀疑见性是和合,妄想和合,妄想就是怀疑见性为和合,叫做妄想和合。说:妄想疑见性为和合,以及诸因缘性,因缘性就是和合相关,而自疑惑,就是见性跟因缘性有关,而自疑惑。那么,证菩提心和合起者,证悟了菩提的真心,哪里是属于你阿难所讲的和合而起?
[前破因缘等,皆约前尘而破,以见离尘不显故];见性是因为外尘的相才显现。[今破和合,亦以前尘为问。故佛云: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情计,疑见性为和合而有,此诚不当]。这实在是不恰当![观犹以二字,有责怪意,和合上加妄想二字,以真见本无和合,妄想情计,妄计和合。诸因缘性一句,以和合与因缘相关,故兼言之];因缘性跟和合有关,和合跟因缘性有关,[自生疑惑,即是妄想]。
[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此二句按定错计。上句即指真见,以真见为能证菩提之因地心,此心为如来密因],所以,要进入佛的境界,下手处,要不生不灭性,要彻底的放下生灭,这个才能进入如来的密因。[由来不变,岂属和合起者]?由来不变就是绝对独立,不跟任何东西合。[故不应自生疑惑。初总举妄惑竟]。
[未二 别为破斥 (分二)]
[申初 破和]
[二 破合 今初]
经文[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现在分别来破斥。说:你现在者,妙净见精,因为见相二妄已除,所以,加一个[妙]。那么,现在佛就问了:这个妙净见精就是本妙本净、纯一无杂的见精,现在我问你:到底是跟明相、有光亮的明相和?还是没有光线的暗处和?或者是与空、通的地方和?或者是和阻塞的地方和?你说说看。因为见相二妄已除的话,这句意思是:真心到底与明和?与暗和?为与通和?还是与塞和?就是这个意思。
[此仍用见精者,以真见、见精无别体故]。本体是一。所以,真见是没有带妄,见精是带妄;可是,如果除了以后,也可以用见精,因为见精是纯一无杂,就是见性。[因二妄既剖,故加妙净二字,以此见虽然处染,毕竟不染,其清净本体,由来不变,故曰:‘妙净’。为与明和等,即以前尘为问也]。
经文[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
好!解释一下:如果跟有光线的明相来和,就用这个来举例子,且汝观明,你好的看这个明相,注意看!当明相现前的时候,何处杂见?何处杂这个见性?[杂]就是和,如果见性是见性、明相是明相,你很清楚的,见性跟明相并没有杂在一起!那么,说和就不对了。见、相可辨,这个[见]就是内在的见性、见精,[相]是指明相。在这里是说:这个见性、见精,内在的见精,和外在的明相,很清楚可以辨明。意思是:能见是能见,所见是所见,这非常清楚的!好!杂何形像?我现在问你:混和以后,又变成了什么形像呢?
[首句牒定,下以名、义、体、相四意破之。先约相破。杂即和也,凡言和者,必有二物,相投不分,方成和义]。你说见性跟明相是和,好!现在用这个角度来讨论,所以,就问阿难[故难云:且汝观见明相,正当明相现前之时,何处杂和汝见耶]?何处夹杂你的见精?意思就是:见精一直存在,并没有混杂在一起,外相是外相。[见相可辨],能见的见性、外在的见相,很清楚![杂何形像者]:混杂在一起,这中间变成了什么?就失去了原有的见性、失去原有的相吗?[见精属内心,明相属外境,如果杂和为一,亦应可辨;如朱与面粉二物杂和,则朱失其红,面失其白,成为非红非白之色,今见相],就是见分、相分,[二者杂和,究竟作何色相耶]?
佛很有智慧,就问他了:
经文[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诸位!底下这一段是指混和以后,见性跟明相混和以后,这个明相若非见者,若非见就是:如果不是见性所见,混和后,若不是见性所见,[云何]就是如何,能见到明?大家都知道,明相当然是见性所见。若这个相即见者,如果这个相就是见性所有,那么,哪有没有生命的相变成色见了?前面讲为何以色见见自己的见性?这个成何体统?大家都知道能见、所见的定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相就是我们的见性,那么,又怎么能够以这个来见自己的见性?怎么可以以这个见来见自己的自性?
[二约义破。凡言和者,必有二物,先相离而后相即,方成和义]。两种,本来是相离,和在一起就相即。[难云:见与明相和后],见性跟光线的明相混和以后,[毕竟还是见耶?非是见耶]?到底是见性,还不是见性?如果混和以后,明相它不属于见性、不是见性,[若和后明相非是见者],那么就看不到了;当然眼睛是看到明相啊![应无所属],对不对?若混和以后,明相非是见性,当然就看不到了,因为里面没有见性了。[云何而能见明]!又为什么见性这么清楚可以看到明相呢?
[此非离也。若和后明相即是见者],如果把混和以后,这个明相,就变成你的见性了,明相是没有生命的,把明相变成我们的见性,[相既成见],那麻烦大了!你的见性已经成相了,[应不能自见其相],因为你的眼睛被相卡住,见性就是相,以相见相,这个不成能所,相既成见,就是变成相见了,见已成相,相就是见,见就是相了,应不能自见其相。当然,眼睛变成有相,有相怎么变成能够看到外面的相呢?
[若仍见其],如果见性跟明相混和在一起,可是,见性还是可以看到它的相,[云何以见自见其见]?怎么可以说,用自己的见,来见到自己的见?怎么可以这样讲?因为它是无形,所以,云何以见自见其见?怎么可以说,用自己的见性来见到自己的见性呢?因为那是见性,前面讲的:已经变成色相了。[此非即也。如是观察,则和义不成]。
再讲一遍:相既成见,应不能自见其相,如果还可以看到它的相,云何以见自见其见?这个就是非即。如是观察,则和义不成。
经文[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如果其见性本自圆满、自己圆满,自己圆满就不需要和啊,何处和明?因为两种东西不圆满才叫做和,哪里需要跟这个光线来和?见性本身圆满,就不需要和了,此二体各不圆满,才说和嘛!若明相圆满,如果明相本自圆满,也不适合与见和,也不和见和,也不适合更容与见和。各自圆满就不需要,没有缺陷,没有缺陷就不需要和。所以,这句的意思就是:如果见性本自圆满,就不需要跟光线和;如果光线本自圆满就不需要跟见性和。
[三约体破。凡言和者,必二体各不圆满,方可相和。难云:必其见性圆满,何处可以再和明相?若使明相圆满,不合更容见与之和]?意思是:两个各体圆满,就没有缺陷,没有缺陷就圆满。譬如说虚空它是圆满,那要跟谁和呢?需要多余的吗?不需要!所以,见性圆满,就不需要与明相和;如果明相圆满就更不需要与见性和,就是这个意思。
经文[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见必异明,有情的见性,必异、异明,不同于无情之明相,诸位!这个要分开来讨论,[见]就是有情物,有情才有见性;[明]就是无情物,这个很简单。见必异明就是:有情之见性,一定异于无情之明相,就是这样解。杂则失彼,那么,能见的有情的见性跟无情的明相,就失去了见性、失去了明相。性、明名字,杂失明、性,这什么意思?本性和明相,本来有的名字,是因为见性跟明相混杂在一起,杂失明性,杂和起来,就失去了明相,与其见性的本名。就是前面讲的朱砂、朱是红色的,面粉是白色的,杂在一起就失去本名了。所以,杂失明、性,就是杂和在一起,就失去了明相这个名词,还有见性的名词。和明非义,用见性来混和明相,见性和明相混和在一起,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混和在一起,就明相失去明相、见性失去见性。
再讲一遍: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有情的见性,当然不同于无情的明相,如果假设说把它混杂在一起,就会失去本性和明相的名字,杂和在一起,就会失去明相和见性的本名。所以,用见性来混和明相的讲法,说这样是和合,是没有道理的,意思就是没有和。
[四约名破。凡言和者,必二物不同,而后相和,既和当失本名。难云:若见性与明相,未杂之时,见是见,明是明,有情之见性],当然不同于、[必异于无情之明相],当然不同于明相,[杂和之后,则必失彼见性明相,本有之名字,而见当非见],而见性变成了非见性。[明应非明];明相也变成了非明相,因为混杂了嘛![如水土相和,则失彼水土本名,转名为泥矣。杂和既失明相见性之本名,则说见性和明相者]混和在一起[非义矣],就是没有道理的。
经文[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以明例余,彼暗与通塞,非和之义,亦复如是。初破和竟]。如果讲到暗跟通,以及种种诸群塞,亦复如是。意思就是:其他就不用讲了,举这个[明],就可以包括暗和通,或者是塞,意思是一样的。在这里注意,稍微分辨一下[和]跟[合]。如果讲这个[和],是两种东西和在一起,比较粗糙,类似物理作用。讲这个[合],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佛陀为了要破我们的和合的观念,见性不跟明、暗、通、塞和合,所以,分开来讨论。这两个字,分开两个段落来破。这个[和]是比较粗糙,还没有完全紧密在一起。
前面这个[和]象物理作用、后面这个[合]象化学作用,完全融入在一起,更紧密的,就是不可分的意思。这两个字分开来讨论,更容易了解,见性跟明、暗、通、塞,是完全不和合,完全绝对独立。要不然怎么迥脱根尘?要不然怎么了生死?如果说见性没有独立存在的本能,那么我们所有见到一切相,就一直会跟它掺杂在一起,没有办法迥脱根尘、了生死;正因为我们见性独立,可是,又不可以离相喔,你讲不和合也不对,不和合怎么可以见到明、暗?讲和合也不对,讲和合就永远生死,佛法它就是这么奥秘!
所以,经典里面某一些比喻,它是为没有见性的人而设立的,譬如《大乘起信论》讲:真妄和合,真心跟妄心和合。诸位!这一句不符合佛意,只是善巧方便,让你了解和合,就是说我们本性。如果真心跟妄心混和,那你永远不能成佛。经典常常这样讲:用水跟波来比喻,因为风动,所以水就动,水动就变成无明;风不动,就变成真如。真如跟无明,那这个麻烦大了,这个比喻是错误的,为什么?那我成佛以后,再变众生了,无明就是众生;我变众生以后,有一天我就成佛;我成佛以后,又来变众生了。所以,用[真妄和合]这一句是不对的!
诸位!真从来不是妄,但是,妄不离真;无明从来不是真心,因为无明可以破,真心本自存在,所以,无明绝对不是真,无明是真,你怎么破?无明跟真心和合,你怎么破?妄从来不是真,无明绝对不是真如,无明就是真如的影像,而无明本自不存在。这样你才有办法了生死。无明若跟真心和合,一直变众生,一下变佛;一下变佛,一下子又变众生,这个修行永远没有办法成就的,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但是,佛经为了善巧方便,就是只有这样子比喻而已,你没有大悟,就是这样讲。所以,讲经说法的人,他就只好这样讲,注解也是这样讲,所有的法师都跟着这样讲,这个讲本身就不对!为什么?成佛,这样没有什么意义啊,成佛可以变众生,众生可以变佛,那这个还是轮回之见。
我们要了解,比喻的本身,它只是比喻而已。我已经讲过:讲经说法的人,本身如果没有见性,他不知道那个比喻对、错,没有办法分辨,他就只有照本宣科;照本宣科就是无明。佛法不在语言、文字里面,佛法在真心的流露出来,要不然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就表示这些语言、文字统统是幻相、是方便。所以,讲经说法,必须从本性流露出来,它才没有矛盾,它才是真正的本来面目,也才有办法把众生带入佛的知见,要不然,要善知识做什么?自己看经典不就好了吗?
有一个在家居士,在我旁边突然靠过来,问一个问题:请问师父!我学佛了二十年,我怎么样来证明才知道,我自己是真的开悟见性?我如何来知道,我是不是有开悟见性?我说:很简单,你把《楞严经》打开来,所有的经文跟注解统统看得来,同时不要听人家讲,完全自己看得来,一个字不漏、一个义理不差,同时知道里面的问题在哪里,你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他说:喔!那我还没有办法,我看不懂!我说:是啰!大悟就是这样子,无关于语言、文字,从本性流露出来,没有一个字不懂,没有一个义理会偏差,完全吻合。
要不然,全中国、全台湾的人、法师都这样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诸位!可以随缘,又可以不变,不变又可以随缘;就会众生可以变佛,佛可以变众生了,这一句只能讲它是善巧方便。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释迦牟尼佛一辈子都没讲过这一句话。要怎么讲?本性从来不是缘起;可是,不坏缘起,就这样。本性不可以离开缘起;可是,它不是缘起,本性如果是缘起法,它就是生灭啊。可是,它不坏缘起,坏缘起,你怎么作用?所以,本性从来不与缘起合;可是,本生不可以离开缘起,离开缘起不是佛法,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世间就是缘起,要这样如是悟、如是解,才是佛的正见。佛法,它真的有困难度的!
明天结束,接下来把《义贯》这部分重新讲一遍。为什么要这么讲,因为给初学佛法的人再一次的机会。文言文太艰涩,完全听不懂。师父的慈悲,你们慢慢体会,我才不厌其烦的讲两次;如果大家程度那么好,我就上台抚尺一拍,下课!大家都开悟了,OK!回去自己看。可是,你们根器不够,要慢慢来,慢慢的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