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慧律法师:<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慈舟法师著

慧律法师讲

1991年7月20日文殊讲堂

(师父拍一下醒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居士:

今天我们讲新的课程叫做《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这部《普贤行愿品》是节录《华严经》里面的一品,因为《华严经》太大部了,太大部了,所以一般的人老师节录《普贤行愿品》这一品来修持,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是一般法师在弘法及平时日课的功课,大都有以这部《普贤行愿品》为功课的,这部《普贤行愿品》,我们每天早上的早课都有读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这十种修养是尽虚空遍法界普贤菩萨所修持的,因为这部经典所讲的范围很大很大,是华藏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所以这部经典的境界不是二乘或者初机菩萨做得到的,但是经典上说:我们人一生平常都没有善根,只要在临命终能够听到大乘经典的经题,这三个字《华严经》,这个人就能灭几亿劫的生死重罪,几亿劫的生死重罪,单单《华严经》这三个字就不得了了,所以我们大家都听过普贤菩萨,大家都听过普贤菩萨,到底普贤菩萨是怎么修行的?他伟大的地方就很少人知道了,所以华严三圣就是毘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是《华严经》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当机者,当机者。

再来,请翻开第一页。第一页:

这本注解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内容的义理也很多,在座诸位!我们如果能依照菩萨所发的十大愿就不得了了,就不得了了,你今生今世只要修这十大愿,你走到哪里都会被欣赏、赞叹。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慈舟法师讲述

剃度弟子比丘尼释通方记录

归依弟子优婆夷沈国华记录

目录

慈舟大师传

总释名题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慈舟大师传

中轮沙门道源

慈舟大师,湖北随县人,俗姓梁。父讳礼简,法名真法。母黄氏,法名寂智。师幼年习儒,且随父母学佛。既长,常怀出世之志,而以亲老不克如愿。清光绪辛丑师年二十五岁,开始教读,为儒师者十载。宣统二年春,真法老居士西归。师痛先父之早逝,感人生之无常,爰再请出家于慈母。母泣告曰:“汝父往生,汝侄林立,勿得更为老朽使汝不遂所愿,汝出家可也!”于是拜别慈颜,与其妻室同时出尘。师投本县佛垣寺,礼照元老和尚为剃度师。易法名曰普海,慈舟其号也,时年三十四岁矣。是年冬,于汉阳归元寺,大纶心经律师座下受具足戒。次年,回剃度本寺,侍照老念佛。中华民国元年,在本县天齐寺结夏安居。二年夏,远赴扬州长生寺,亲近元藏老法师听习楞严。于冬,赴镇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禅师参究禅那。三年夏,复往扬州宝轮寺,听元藏老人讲法华。是年秋,月霞老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师往执弟子礼焉。讵开学未久,因故于冬季迁全校于杭州海潮寺。师随往,专究华严。至五年毕业。朝拜普陀,九华两圣地。六年春,侍月老于汉阳归元寺讲楞严经,暨武昌中华大学讲起信论。月霞老法师,实为中兴华严宗之大德。如近年以来,宏法南北者,若应慈、尘戒、持松、常惺诸龙象,胥为当年华严大学之学子。师于时,获益独深。历年以来,专宏华严者,良有以也。七年春,应河南信阳贤首山之请,开讲大乘起信论,是为师弘法之始。讲毕,与慕西法师结伴朝礼五台。归至北京,听谛闲老法师讲圆觉。八年,静修于武昌普度寺。九年春,于归元寺,听德安老法师讲观经疏钞。是年秋,于汉口九莲寺,辅了尘、戒尘两法师,办华严大学,是为师办僧教育之始。至十二年春,华校圆满。住持汉口栖隐寺。是年夏,应杭州灵隐寺之请,开办明教学院,不幸因江浙战事而中辍。秋,至上海灵山寺,讲演普贤行愿品。冬,复应常熟县虞山兴福寺惠宗和尚之请,筹备法界学院。十三年春,正式开学。十四年,至河南开封讲地藏经。十五年,至安征当涂讲般若经。十七年春,师以历年积劳,身弱多病,乃离学院,赴苏州灵岩山,念佛静养。时学子中,不忍离师,随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应镇江竹林寺之请,创办竹林佛学院。仍以病体不支,于十八年春,返回灵岩山。嗣应印光老法师、真达老和尚之请,接任灵岩住持之职,开建“常年打七”念佛堂。印老,真老且亲为外护焉。十九年夏,由山至汉口武昌两佛教会,各讲起信论一部,讲毕回山。二十年春,复应武昌洪山宝通寺之请,讲圆觉经。更应该省佛教会之请,在武昌抱冰堂再讲圆觉经。是年秋,福州鼓山虚云禅师,派人来鄂迎请。师不辞山水,同往鼓山,筹办法界学院。二十二年秋,正式开学。讲演华严大经,至二十五年春圆满。复应诸大护法之请,于福州城内法海寺,再办法界学院。而是时青岛湛山寺,倓虚老法师,派人莅福坚请。既不获辞,遂同至青。讲演比丘戒相,提倡结夏安居,教风为之丕变。是年秋,倓老法师同王湘汀居士等,邀请住持北平净莲寺。以南北遥远,无法兼顾,乃于二十六年春正月,将福州法界学院迁移来平。二月初,开讲华严大经,至二十八年秋圆满。期中常应本市广济寺、拈花寺、居士林、暨外埠天津、济南各处,礼请讲演经论,未及详记焉。三十年春,师之开示录出版,是为师之言教刊行化世之始。是年秋,开示录第二集出版。三十一年,师结夏于安养精舍,为众讲演普贤行愿品,记录成册。及师所集之毗尼作持要录,同时出版。三十二年春,天津功德林,请师讲阿弥陀经,其讲记即行刊出。三十六年夏,师在极乐庵,讲盂兰盆经,其讲录亦即印行。是年秋,应靳云鹏老居士之请,至天津居士林弘法。并于常地监狱讲地藏经。旋因福建陈大莲老居士敦请至闽,于是乘轮南下。道经上海,访兴慈,持松诸同学。驻锡普济寺,居半月赴榕。罗铿端居士等,迎师驻锡舍利院。院中供有印光,弘一两大师之舍利。环境清幽,为榕郊胜地。嗣以海潮寺,地藏庵等之坚留,遂暂住焉。三十七年春,鼓山涌泉寺,曾有请师复兴法界学院之议,事未决而陈大莲居士及邵武双泉寺已一再促驾。乃于初夏,率领随从学僧数人赴闽北。先至双泉寺,寺在邵武城外三十里许山中,为闽北名刹。师结夏于此,为寺众及四方参学人等,讲四分戒本,及四谛要义。安居期满,赴泰宁。该地为陈大莲居士家乡。抵达之日,县民手持香华,迎淤郊外。自南门至北门外之天王寺,途程约二里许,所经之处,民众瞻礼,万人空巷,鞭炮声不绝于耳,盛况空前!师于天王寺讲普门品,半月圆满。复应善信之请,至距城四十里之“古台岩”。是冬,讲大乘起信论于岩洞中。住洞四月,颇为静谧,因得为随从学人专心讲解,精审透辟,咸沾法益。该论述记,亦已问世。三十八年春,应香港之请,遂离泰宁至福州。而以不果行,仍住舍利院。为学人讲梵网经及四分律要义。台湾缁素,曾函请来台。终以因缘不足,未能来台。后应北平信徒之坚请,遂返北平。仍驻锡于安养精舍。不幸于四十六年弥陀诞辰,师竟舍报西归!呜呼!时至今日,众生之苦,已不堪言状笑!而能救众生之苦者,舍佛教其谁与?第观佛教缁素,方在度其狂然茫然之生活,谁知负此责任?谁能负此责任?自苦不救,遑云救他?幸于是时,有应运而生之大德兴焉!慈舟大师,以佛徒之不识教义也,爰创办法界学院以育僧才。虽南北迁徙,不以为劳。又以僧教育之必以毗尼为基础也,乃提倡戒律,不遗余力。近年南北各刹,多有遵行“安居”“持斋”之制者,实大师提倡之力也。至于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启建四众共修念佛会,与创办互助往生会等,皆规模昭著,无待赘述焉。呜呼!方冀大师常住世间,致佛教于复兴之地,救众生于慈航之舟。递闻生西,不禁为佛教悲!为众生悲矣!大师示生于前清光绪三年九月十九日。往生于中华民国四十七年一月六日(农历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世寿八十二岁。僧腊四十八载。

附记:民国三十年,道源曾写一篇“慈舟大师略历”。但自三十六年离开大师后,关于大师之弘化事迹,不复能知。乃请问于忏云法师。但自三十八年之后,忏师亦不能知。不得已,乃将忏师所写之一段,插入“略历”文中,勉为应世。附记于此,以待详知大师之历史者,写一完善之传记,则幸甚焉。

中华民国四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写于台湾省基隆布正道山海会寺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慈舟法师讲述

剃度弟子比丘尼释通方记录

归依弟子优婆夷沈国华记录

慈舟法师是律宗的持戒律的。

○今释此经、】现在来解释这部经典,【概依清凉国师意而述之。】就是说依照清凉国师,他是华严宗的祖师,清凉国师是华严宗的祖师,依照他的意思来表达,【大科分二:一者总释名题、二者别解文义。

○一总释名题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

【记】【“大”】“大”,【约体、】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不得已、绝对的境界,不思议、绝对的境界,因为无法形容所以说大,这个“大”不是经过小的比较而讲大,这个“大”是绝对的本体,绝对的本体,【十法界共有之心体也。】就是十法界共有的这颗心,体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心的本性,本来的面目,在十法界大家都有的,【十法界同一心法、界虽有十、】十法界,就是佛法界、菩萨、声闻、缘觉和六道等等,这是十法界,【其体唯一。】体唯一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体是唯一的,【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故曰大也。】我们研究《普贤行愿品》最大的利益,就是能够放大我们的胸量,菩萨的心量就像虚空,量就是所谓的妙有,他所产生的妙有周遍整个法界,不是今天我们这些众生所能比的,我们单单在台湾的一个高雄就活得很痛苦,就生活在斗争中,事事都很不如意,普贤菩萨他是尽虚空遍法界行他的普贤行愿。底下:【众生虽具此竖穷横遍】竖穷横遍就是通三世十方。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十方【之心、因迷失故、】因为被迷了,【认肉团心为心、】以我们这个脑部要不然就是这颗心脏当成我们的心,【或认缘影心为心、】缘影的意思是说我们见到东西留在心中的影像当成自己的心,这是什么?这是茶杯,我们就一直认为这是我们的心,了解这个茶杯,就是我们平常所运用的这颗心,我们平常所运用的这颗心,认识的心,我们平常认识外境的心,他不是悟到本来清净的心,他误认为是我们平常生活起居、行住坐卧所接触的这颗心,当成是自己,所以他不晓得人死后心脏会坏、头脑会烂,心跑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错误的认识这颗心,【故佛说此大方广真心法、】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俾】就是令。令【学佛法者、有以认识。】因为我们【以久】远劫来【迷失故。】所以【初颇难识、】颇就是很,初机者很难了解,所以【宜多认识、】应该多多地了解一下,【喻如素不相识之人、】譬如说一向,素就是一向,譬如说素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设多见几次面、即便熟识矣。吾人欲认真心、亦复如是。然肉团心非真心、而不离真心、】肉团心就像波浪真心就像大海,肉团心所幻化出来的妄想心,不离大海,波浪不离大海,【缘影心】攀缘影像的心,为什么说缘影呢?因为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因为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所以才说像演电影一样,所以了解的人就把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叫做游戏人间,就像来这里演电影的,如果愚痴的人就会认假为真,强以追求,世间人因为认识错误,他就一直错误的追求,所以愈追求就愈痛苦,他绝对错误,所以真心在他的心中,他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而不离真心,所以缘影心当然【非真心、而亦不离真心。】所以【真心随缘不变、】随缘不变,很多人会误会:认为这颗心都不要去动它,都不要起心、不要动念,就叫做随缘不变。一直保持这颗心,他很怕这颗心起心动念,错了,错了,大错特错,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不怕缘,不怕外缘,缘的当下就是实相、中道,就是无相、无不相,它能够破一切相,当下容纳一切相,就是通一切相,它并不是因为真心是随缘不变,随缘不变就是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阿珠,阿珠!你叫我吗?你叫我吗?师父叫我不要起心动念,她一直怕,心中说: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这个就是起心动念,所以变成她不了解随缘不变,变成一个愚痴型的阿珠,愚痴型,她怕,怕认识这个外境,大彻悟的人不是这样子,大彻大悟,原来你怎么变化都一样。举个例子,这是《楞严经》讲的:虚空当中有时好天气太阳出来,有时下雨,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暴雨,但是不论是阴天、大热天,或者是下雨天、台风天,所有的一切一直在变化,虚空都不动,它也不因为台风狂风暴雨,它也不因为大太阳而增加光明,统统没有,这就表示虚空中的一切相照样存在,照样存在叫做妙有一样存在,所以如果开大智慧,明心见性、大彻悟的人他不怕缘,他不怕缘,他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他都了解彻底地透视,彻底地透视就是假相的东西,你不需要去忍受它,你不需要忍受这个假相,所以他就进入无生,他就进入无生的状态,无生就是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也就是说:你尽量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但是每一个念不能有执,你尽量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你尽量起心动念,但是每一个念不要停滞在某一个错误的二分法里面,那就进入无跟有的中道的思想,所以说真心随缘不变,【故修行可以返妄归真。】返妄归真。这就是“大”。

【“方”约相、】我们一般讲言是四四方方,有形的叫做方,我们现在不是,现在这个【体】这个方【本无相、】无相,无相就是【以无遍计所执相故、】就是于一切相,宇宙当中一切没有产生我执和法执,随着缘起法所影现出来的,当下既是妙有,所以,【而有妙有之福德相智慧相。】简单讲,譬如说本性,佛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本性,佛的本性是什么?清清净净的清净心,我们的本性也是清清净净的,但是佛的本性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他的福德,他的庄严相,他的庄严相,他的妙有相,所以这个方也就是妙有的福德相和智慧相,【言福德相者、心常在定、不垢不净、】这句话很重要,你注意看一下,“福德相”,这句话要注意看,有福又有德的人是哪一种人呢?要注意听,心常在定简单讲就是具足忍辱,无生忍辱的人就是真正有福气的人。今天我教你赚一百万,你会很感谢师父,我教你赚一千万,你会永远记住师父的恩,不过,一百万、一千万,不如我今天跟你讲一句话,心有定的人一切福就统统来到,你相信吗?你心有定,这个定是有智慧的定,是因为他透过般若的定,透过无上的智慧,心常在定,今天你听师父这句话,比你赚一亿万还富有,因为你已经不缺少什么,譬如说今天你很穷,什么人最有福?师父讲的“心常在定”。定就会了解这个就是我的业,无相,我随缘度日,你就不会抱怨富有,你也不会很高兴;贫穷,你也不会很自卑。今天你饿得很痛苦你也会说这是我的业;今天吃得很饱,你也会了解这是我的福,都不会受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者是我们对别人的恩,你也不会记在心中,我对你有恩,你怎么对我这样?因为你心在定,定就是无相,你想想看,学佛这种事比你赚钱更有利。譬如说今天我赚一百万,是不是一定会活得很快乐,不一定,对不对?因为他心不定,心不定他怎么有福可言。他的福是世间的福,如果心在定什么境界来都一样,就和佛一样了。所以我说学佛在一念之间而已,所以多修忍辱是有福报的人,你无法一下子观照无生,你要多忍辱,忍辱从哪里修起?从退让,他很凶,没有关系你让他,看他凶多久,凶久了就凶不起来。譬如说有一个人很凶恶,你一直退让一直退让,你一直让他让到最后看他多凶,天地因果就会调整得很公正,你不必烦恼。底下说不垢不净,也没有垢也没有净,因为垢是对讲的,净是对垢讲的,所以说【虽遍处水深火热之中、其心不动、】为什么?【性德】少两个字:本来。(本来)【如是、】我们的性,本性这个德本来就是于一切相当中如如不动,性德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这样,所以说性德本来如是,多“本来”两个字意思就清清楚楚,所以,【修显亦然、】我们如果候选显示出来,性德显示出来,【是为福德之相。言智慧相者、心常在明、】我们的心常常在大智慧当中,明就是光明,【体竖穷】三际,【横遍故、】十方,所以竖穷三际,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所以上面竖穷是指时间,横遍就是指空间,就是体贯通三世十方,【相亦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我们本性充满着【智】慧而【无不知、】所以,【亦通性修、】本性的修行,【是为智慧之相。又常讲、方者法也、即依此福德智慧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形的,矩是方形的,规矩就是要画圆形或者画方形,一定要有圆规或者是尺,所以智慧之规矩是一定【法则能生众生之解、故曰轨生物解。】轨生物解就是说有一定的轨道,物就是众生,能够让众生了解,这个轨生物解,从以前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法,能够让众生了解,一定的轨道、法则叫做轨生物解,【智慧法又能任持涅槃、】任持涅槃就是任运地持续通达涅槃,简单讲就是保证走向涅槃之路,叫做任持涅槃,保证、保持一直通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你就依照这样修行,任持这个涅槃,【如说法身慧命、法身即自性也。此性以慧为命、失慧则法身虽不没】没有消失,但是【而全隐矣、】隐而不显,没有显示出来,所以说本性就是以智慧为命,智慧又是无形的,所以你如果说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本性就是充满着智慧,这个叫做我们的本性,人家说明心见性有什么了不起?他就是充满大智慧的人,充沛大智慧的人,【故曰一念不在即同死人。】一念不在就和死人一样,【智慧现前时、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我们的妄想如果打得死,法身就活,简单讲你除掉了妄想,不生不灭的法身就显示出来,所以人家说,往生解脱是现在的事,不是最后的往生叫做解脱,一般人都误解,误解往生是临命终的事,错了,错了,往生是现在的事情。要记住师父一句话:你现在能够放下掌握住几分的自在,你临命终才有希望可言,你现在没有办法有几分的把握当下这个念头,临命终你哪里有办法自在,很难。所【以此得知自性以慧为命、】所以性跟慧是相同的,【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合而言之、曰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常常讲:法身就是以智慧为它的生命,叫做法身慧命,法身慧命。这是我们常常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方【又方者正也、福德智慧、开成恒沙性德、】显示了【皆诸佛本有】因地【修】行而产【生之正法也。】所以说本有修生之法。因地修行达到果地所产生的正法,没有偏差,没有偏差。

【“广”约用、有体必有相、】有体必有相,【有相必有用、】譬如说我们人有两种体,一种真体就是本性,一种假体就是我们的肉身,色身就是外相,外相就有作用。师父的作用就是弘法利生,有作用。茶杯也有体,这个体就是塑胶,它的相就是圆圆的,一个把柄,它的作用就是喝茶、装人、茶水,体、相、用。譬如说桌子的体就是木材,它没有真体,因为它统统是假相,它统统是物质上的东西,所以它没有心体,它只是物质上的色体而已,它的相就是平平的,它的作用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弘法利生有一张庄严的桌子,所以有相必有用,【一物有一物之用、】由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天地万物,天生我材必有用,简单讲就是不要看成轻别人,有时候小兵可以立大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如果随随便便地伤害一个人,将来这个人有时候他出的点子能够利益我们一生,所以修忍辱的好处就是他的好处随时都会显现出来,因为他不会去伤害人生,人生就会替他卖命,所以他一直忍辱一直忍辱……。有一天人家会了解他,了解他的时候,别人会惭愧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时候,虽然他的自尊心不敢向忍辱的人说对不起,但是会尽心尽力地感恩他,尽心尽力地护持他,说:这个人的确有修养,所以忍辱他就有德行,久了就会感动人,感动人,虽然说他很没有用,有一天他突然跟你提议,跟你建议一下,就影响你整个事业影响你一生,因此我们人如果修忍辱,对我们一定会有好处的。你随随便便就伤害到众生,你随随便便就伤害到众生,勾心斗角乱众生,如果被人家查到了,人家会对你很失望,很失望,你身边会失去一些能人,会失去好的因缘,好的因缘。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好,为了众生的和合也好,忍辱是一定要修的,所以说一物有一物的作用,就是说世间再没用的也是会有他的作用在。简单讲,一草一木都有它的生存的空间,人应当相互尊重,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树木长得高又壮有其作用,草虽然长得很幼小,但是草能衬托出树木的美,譬如说这棵树很高大,底下的草拔光光,no more(谐音)草拔光光只剩下一棵树,没草的树能看吗?对不对?以佛来讲也是如此,佛在中间旁边都是他的大弟子,是由这些大弟子来衬托出佛的威德,相同的,没错,一棵大树可以庇荫很多人,但是,也需要一些底下的一些花草,师父很伟大,但是也要这些煮饭的人,也要这些办公室里的员工,我如果没有这些办公室的员工,我能整天坐在那里收钱吗?这样能看吗?慧律法师,你在这里收钱吗?来,你缴几月份的,对不对?如果是我,如果是师父,因为我有学佛我都一直感恩,在讲堂工作的工作同仁,这些流通处的员工,我都很感恩,你说一个法师有多能干,你能干不起来,你一定要靠这些流通处,就是这些流通处一直扩散出去,你慧律法师的知名度才够。今天不是说你法说得很好,很好,对不对?没有人帮你录音、录影,帮你放出去,你有多行?你有多行?所以在我的心中,师父的四周围统统是菩萨,统统是菩萨,我都认为他们是菩萨,因此我们的胸量如果放得很大,心存感恩,因为一个人就是有他伟大的地方,我们看他的优点就好,只要他一心一意对佛教,所以说一物有一物的作用,你不要一直以为:我就是师父,我很行,我有钱不怕找不到员工,不能有这种心。所以目前来讲大部分都是徒弟的声音比较大,我不曾跟做成声过,除非这个人很可恶很不得已。所以说:【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能人,他不会局限于某一种作用而已,君子不器,一个伟大的人,他不会只有一种作用,这个“器”,器具就是只有一点点而已,它的作用一点点而已,君子不器就是他的度量很大,大到什么样的境界化统统有办法容忍,【能有多用、】有很多作用,【况称性之心乎。】何况合我们的本性,称性就是合我们的本性,依着我们的本性出来的这颗心【用之恰当、】刚刚好,外省籍的讲的:刚刚好,刚刚好!【即返妄顺真而归真、】返妄顺真而归真,返虚妄顺着真性恢复到真实性,【用之不当、】你如果用错了,【则迷真逐妄而成妄。】迷失了真实性,你就追逐着虚妄来成妄,所以,【学佛法人应将此心用到大方广】大就是绝对,方就是元旦的相好庄严,就是修忍辱无生而得,广,底下会讲到“广”,用到大方广【上去、则成佛不远矣。】所以,这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你要成佛一定要经过这个管道,不要说成佛,今天我把这部《普贤行愿品》听完,你的胸量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你也无须去让人家开膛剖肚,不必,度量就会很大,所以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不得了。

【“大方广”唯一心法而有三义:】三义:三种道理,三种义意,一心三义就是全、相、用,大方广简单讲就是我们所讲的一心具足有体、相、用,【不唯体大、相用亦大。不惟相方、体用亦方。不唯用广、体相亦广。】所以这个大方广,大就包括体、相、用,方就包括体、相、用,广也是包括体、相、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体大、相大、用大,体方、相方、用方,体广、相广、用也广,【三而一、一而三、唯证乃知。】只有证得那种境界的人才能知道,【又大方广即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开则有四法界、】四个法界,哪四法界呢?第一、【即理法界、】理法界。第二就是【事】相的【法界、】理法界就是无相绝对的理,无相的意思,事相的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六根、六尘,包括清净的诸佛土都属于事相,【理事无碍法界、】理性和事相通达,理性当下就是事相,事相当下就是理,无碍法界。再来【事事无碍法界。】叫做层层无尽的法界,无所障碍,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一为多,多为一,在这个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一尘可化现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名为事事无碍法界,【约理法界即“大”字、】因为绝对,【约事法界即“方广”二字、】它有事相和作用,【约理事无碍法界、即“大方”二字。约事事无碍法界、即广字。

“佛”者觉】悟【也、凡夫依本觉而有不觉、】就是我们本觉迷了,就变成一个不知不觉的众生,声闻和缘觉【二乘人能自觉】他们却是没有了菩提心,【而不能觉他、菩萨能自觉觉他】但是菩萨【而未能究竟、】圆满。所以,【佛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究竟觉人。自觉圆】满,【即智慧】具【足、觉他圆】满,【即福德】具【足、故曰佛陀即两足尊。】福慧两足尊。所以我们要修智慧和祖德。

【“华”者因华、】花就是结果的开始叫做华,严就是果,庄严,就是因为有花的因,才能够有庄严的果,所以“华严”就是站在因果的角度来谈论的,华就是因华,【通人通法。约人、即普贤文殊菩萨是也。约法即普贤十大行愿】普贤十大行愿,普贤十大行愿我们后面会讲到,【及文殊十度等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方便再来是愿,愿意度众生。力:很有力的力,力量的力。智,就是智慧的智。就是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十度的意思。【一一行愿具无量行愿、以此因华严成佛果、】以此因华,严成佛果,以此因华,因地上叫做华,严成佛果,果叫做严,【如莲花之严莲然。

“严”者】就是【庄严、亦通人法。能严之人是菩萨、】能严就是因地修行,能严就是因地修行的就是菩萨,【所严之人】旁边写一个究竟果的人,【是佛。】所以能庄严的人就是菩萨,所庄严的就是佛,【能严之法是六度万行、】就是说,你修六度万行就能够庄严佛果,【所严之法是大方广。因将所迷之大方广究竟证得、而成福慧二严之人。

又佛华严三字、普贤行、严福也。文殊智、严慧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普贤的行就是做,普贤的行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有福,你跟他说布施,他钱拿不出来,去帮常住做事情,打八关斋,像我们今天打八关斋有六百人,走,去帮忙,他口说却不帮忙,要切身去做,服务人群,这才是有福,这才是有福,所以普贤行,就是确确实实脚踏实地做的人,这就是庄严这个福,文殊是由内所开发出来的,这个就是智慧的智,【以此】福和慧【二严而成佛、即因华庄严果德也。】到此我们已经解释了大方广佛华严都解释完了。

再来最后的一个“经”字,我们如果讲经,这个“经”字都有解释,所以就比较简单。【“经”者法也、】底下说,【径也、】这个双人旁的径就是直通的意思,直接通往涅槃的境界,这个径就是所谓的路,直的路叫做径,人家说抄近路,抄近路,直的路叫做径,简单讲你如果依法修行,你就直接通往涅槃的近路,【典也、】典就是经典,【万古之常规也、】万古之常规,【亘古亘今】这个亘就是通,通古能今,通古通今就是【径直修行之法、】直接修行的方法,你如果找错了方法,任你怎么修都不能成佛,煮沙不能成饭,沙非饭因,因果要相应,煮米才能成饭,你修行的法搞错了,看你多能修,修到死你也无法成佛果,不能解脱,【常恒不变也。】第一、经有什么意思呢?经典含【有涌泉义、】就像水源,经典就像水源,水源涌出水来,涌出水来,【涌出无量法流故。】这是经典的意思。第二叫做【出生义、】出生,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出生诸佛故。】你如果依照经典修行能够成佛。第三呢?【显示义、】经典就是显示【显示大方广故。】第四、经典是什么意思呢?经就是【绳墨义、】就是木匠在用黑黑的那一条,【正诸不正故。】上面那个正当动词,匡正,纠正那一些不正。再来第五叫做【贯穿义、】经叫做贯穿,就是贯通整部经典,贯穿。第六叫做【摄持义、】摄持就是【贯穿摄持一切法宝故。】一切法宝故。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已经讲完了,入不思议,不思议当然是对思议而讲的,不思议,除了大菩萨以外入不思议,我们思议的众生就是生灭法叫做思议众生,当然我们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这是入不思议的境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是入法界。】入法界,所以【依八十卷经、】的华严,《华严经》有三种,四十卷叫做四十华严,六十卷叫做六十华严,八十卷叫做八十华严,谁都为什么会分为三种《华严经》的译本呢?因为翻译的年代不同,翻译的来到中国的原始的版本也不同,有的四十卷,有的六十卷,有的八十卷,所以因为翻译的不同,所以多少有一点出入,四十、六十、八十,所以我们一般说八十卷,就是说最大本的八十华严,八十华严,【此普贤行愿品为别行经、】为什么说别行经呢?别行当然就是独立一枝,【即与入法界品文义相连、】就是说《普贤行愿品》可以单独地节录出来当作一本经,叫做《别行经》,和《华严经》虽然相连,可是它可以单独地节录出来,即与入法界品文义相连于后,所以【合为一】因为它是【入法界品者、】所以它就排在后面,叫做《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法界品【于四十卷】华严【行愿品此当第四十卷。唐译八十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廿一卷、加此成廿二卷、总全部成八十一卷。】八十一卷,【入者证入、普贤行】普贤的十大愿王,这种行【为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为所入、】为所入,【解脱境界即佛境界。无我法二执之真空、】所以,【亦不碍妙有我法、】不碍妙有我法,【故不可思议。若有我法二执、即是可思可议、】因为你执著就变成生灭法,可思就是说用妄想去思惟,可议就是可以用嘴巴去讨论,可以用语言去讨论它,所以可思可议都是一种执,【以有我故、则为我执、以有法故、则为法执。是故解脱境界、非不解脱人所能思议。】非不解脱人就是不是那一些未解脱的人所能思议的,叫做非不,这个不就是未,未解脱的未,非,不是那一些没有解脱的众生所能思议的,【众生心被境转、一迷一切迷、一纸之隔、尚不得见、而况十方世界。】所以,【佛无我故、揽三世间、融十法界、以为一个真我。故三世间十法界法、由我隐显、】由我隐显,【由我示现、如是空有不碍事事无碍境界、谁能思议。】三世十方一切的法都是有真我的隐和显示,你如果有真我就显示得出来,你如果没有就变成凡夫,我们每个人都被烦恼、无明所遮盖住,真我显示不出来,所以,如是空有不碍事事无碍境界。谁能思议,休息一下。

【“普贤行愿品”品者类也、普贤行愿、有通有别、通则三世诸佛同有之因行、】三世诸佛统统要修普贤行,就是因行,【别则华严会上释迦如来之长子】释迦是指化身,毗卢遮那是指法身跟报身,所以是同一个人。释迦如来之长子,【普贤菩萨之十大行愿也。此品为全部华严关键、】全部《华严经》的关键,【修行枢机、】最重要的,所以,【文约义丰、】文是很简单而少,但是道理很丰富,【可轨可持。】可以做为我们的规矩,可以让我们修持,【不能受持全部华严者、】因为《华严经》有八十卷,读一遍大约要两个月,八十卷的《华严经》你怎么读得完,没那么简单的,所以,【当以受持此品为日课。】当为日课,【《大方广佛华严经》属经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属品题。】意思是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整部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其中的一品。

【此经有三译、一东晋觉贤法师译、唯五言颂。】就是从头到尾都是五个字,五个字、五个字,就像我们那个五言绝句那样,五个字、五个字一个偈颂,它只是五言偈颂这样子而已。第【二】种翻译本是【唐代宗大辨正法师译、唯七言颂。】前面是五言,现在是七言,就是七个字为一个偈,【三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贞元十二年就是西元七百九十七年,七百九十七年,西元七百九十七年,【般若法师奉诏译。此一品为第四十卷。今为末卷、】《普贤行愿品》就是末剪子的最后,【前二译但偈、故疑是菩萨所造法语、此译有长行、】长行就是直接讲,不是一偈一偈的,不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偈颂,是长行文,就是一直描述叫做长行,【与《华严经》八十卷相连、故知是经无疑矣。】底下:

【唐罽宾】罽宾是汉朝时代西域的国名,罽宾国就是今天新疆省的喀什米尔。【三藏般若】有一个般若法师,【奉诏译。】奉皇帝的命令翻译的。底下:

【记】“罽宾”即北天竺界羯湿弥罗国之别名、梵语羯湿弥罗、此云阿谁入、】有谁能够进入呢?【位处山中、兵乱不及、】没有办法到达那么深的地方。因为它很坚固,【从坚固得名、乃法师之出处也。】他是刀兵不乱。我是出生在海口,靠近四湖、台西那一带的海口,照说那个地方都是养蚵的比较多,养蚵的,全身都晒出古铜色,你看过海边的孩子都脱裤子下海游泳,都晒出古铜色。所以我们人的命运不同,我出生于海口,不过在那里到三岁就离开了,不好我家破产迁离海口,不好没去捕鱼,要不然也是要下海捕鱼,一天不晓得要电多少鱼,我就是这种命,也不可能碰上那种业,出生于海口捕鱼,说真的那是从小就看惯了的,从小他就出生于海口,父母如果是捕鱼的他就习惯了,像澎湖,澎湖大都是捕鱼的,澎湖种植不能成长,只能种植花生。说起澎湖很可怜,我那个时候去打三年的佛七,一下飞机就狂风呼呼作响。要请法师开示:法师开示,佛教的五戒,我能不能受?我说:五戒为什么不能受?可以,师父,第一条不杀生,我不捕鱼不能生活,请问师父,这要怎么办?你们这些法师们要怎么解释,他如果这样问你们。我很聪明我回答得很好:我们受五戒,如果捕鱼,大鱼捉起来吃,小鱼放它走。要不然没有办法,大鱼捉起来吃,已经大了,小鱼放它走,小鱼你也煮?真是的!对不对?要不然没有办法统统是捕鱼的,你叫他不要捕鱼,他无法生活。还问:师父,插蚵有没有犯戒?专问这些海口的问题。这个真是头痛,问插蚵有没有犯戒?真是麻烦。因为在戒律里面,佛陀没有说若插蚵则犯轻戒,没有,这个要靠你自己去想,真的。这个真的不会回答。请教戒师:看看插蚵有没有犯戒?澎湖人很热心,澎湖人告诉我:他们从小就潜水下去捉鱼,捉惯了,冬天水冷,对不对?每个人一到四、五十岁,每一个都腰酸背痛,因为泡冷水泡得筋都破坏掉,都会抽痛。我们去的时候有一位老菩萨六十几身体很壮硕,女众,又黑又粗又壮像泰山一样,实在很壮硕。她说:法师,你今天来,我告诉你,妈宫。马公读作妈宫,捕鱼的,捕鱼她说捕鱼,捕鱼的都会酸痛,都浸在水里捕鱼,浸在水里捕鱼,所以那是一种业,那是一种业,那种业不简单,生长在那种地方,实在很可怜,很可怜,【“三藏】通达三藏的一个法师叫做【般若”般若二字、师之名也。】师之名就是般若,就是法师的名字,【三藏者谓是精通经律论三藏之法师也。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就是西元七百九十七年,【六月、至十四年】就是西元七百九十九年,差一年就西元八百年,【二月于京师】京师就是我们所说的首都,【之大崇福寺、译成四十卷。】再来。

○别解文义

○约全部《华严经》、此品末会】末会就是最后,最后一会叫做末会,【属流通分。若约此】流通分【一卷】而言,【别行经文、】它也是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亦分三科。

○甲初序分二、乙一结前广偈、若接八十、四十卷经、即结前生后而非序分。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

【记】尔时即第八十卷末、普贤菩萨称赞如来胜功德已毕之时。

○乙二结说不尽

【经】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财就是我们所说的善财五十三参那个善财童子,那个善不是散落的散,善财,会花钱的人也叫做散财童子,这个你要听清楚,会花钱、散财,骨头散掉的散,散财,很会花钱叫做散财童子,和这个不相同,善财童子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如果说到佛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说不可说,没有办法说,没有办法说,这在《华严经》里每一句都这样子,《华严经》一说,每一句都:不可说不可说,要不然太多了范围太大了,那是无法说的,【佛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劫、】极微尘,极微就是非常、非常地微细,比沙还微细,一粒沙当作一劫。那样的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就是说不完。边一段就是说要是讲到佛的功德如来,那种功德经过百千万亿劫,你都无……。相续演说就是连续一直赞叹,叫做相贯演说。连续一直赞叹,你没有办法称赞佛有多伟大,实在是你没有办法称赞得了的。除了无福的人,无法认识佛的伟大,有福的人每一个都能了解佛的伟大到什么程度。

【记】普贤菩萨告在会大众及善财言:“善男子”】底下括弧,【(男子者、丈夫义也,能发菩提心、是善男子、能明大方广、】的意义,【即是丈夫。女人能发菩提心、能明大方广、外相虽是女人、而心即丈夫。男子不发菩提心、不明大方广、实非丈夫。】不是大丈夫,【)如来功德、赞说难尽、】你要赞叹他赞叹不尽,【不唯因人赞之不尽、果佛亦难说尽。】佛陀最后的果报,你也无法形容他的伟大,他的福、他的慧、他的德,你都无法形容,【“十方一切诸佛”,十方世界多、故佛多也。“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言极长之时间也。】这个不是从前、从前、再从前,那个从前也无法形容,再从前也只是从前而已,这是很长,无法形容的劫,这是不得了的,【“相续演说”者、谓甚多之佛、赞如来功德、经过极长时间、日以继夜、】日和夜,【不止息】就是不停止,不停的【演说、】赞叹佛,【亦不能穷尽佛之功德。】所以【八十卷】《华严》【末有偈赞如来功德云:】这句话很重要,要背起来:【“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功德。”】这个读得会掉眼泪的,太感动了,读得会掉眼泪,佛的伟大无法言语。“刹尘心念可数知”,刹法的心念就是第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佛有办法知道,我们有办法去了解。“大海中水可饮尽”,大海这么大慢慢地喝也喝得完。这不可能,但是也变成也有可能。如果虚空可以用尺量,风可以让你用绳子绑得住,你看这个形容虚空可量风可系,也无法说尽佛的功德,如此你看佛的伟大到什么程度。如果今天我们为了一些小事活得很痛苦,我觉得这个实在是很悲哀也很可怜,为什么我们的胸量放不大常被束缚,为什么不吃铁牛运功散(师父笑),佛这么大肚量而我们鸡毛蒜皮。我有时候觉得众生也是很可怜很悲哀,整天都在管别人都不想自己的生死,实在很可怜,【释迦佛与诸佛互为主伴、】主和伴就是哪一尊佛为主,其他佛就为伴,【诸佛赞释迦佛为主,如是于诸佛中随举一佛为主、释迦佛为伴、亦如是赞之不尽。

○甲二正宗分二。乙初正陈所说二。丙初长行三、丁初正示普因四、戊初标示所应二、先指佛德、后示因相。

【经】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再多加一个“广大”,你注意看经典,不只是修十种行愿,还多加了一个“广大”。广大就是无量无边的生生世世的劫数,也要行普贤十大愿,而且无量无边刹尘诸佛菩萨,只要有人有众生的地方,就要修这十大行愿,这个叫做广大。不只是行愿要多加广大二字。

【记】初句、指佛德、即圆满果也。二句、示因相、即圆满因也。谓欲成就如来圆满果德、应修普贤十种圆满因行也。】

○戊二征列名数

【经】我们每天早上在诵的早课:【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包括礼敬过去佛,就是已经成佛的。现在佛,现在成佛,未来佛,大家都是未来佛。简单讲礼敬诸佛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尊重每一个众生,除了礼敬过去佛,也就是现在佛,现在如果没有佛,众生就是未来佛,所以礼敬诸佛就是尊重众生的自尊,尊重众生的立场、礼敬,以别人的看法、立场为说话的考虑对象。不要说什么话都考虑到自己,所以这个礼敬,要尊重每一个众生,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说尊重三宝这个有办法,要尊重一般的众生这是非同小可的功夫,这个没有那么简单,一个快穷死的乞丐来,你会尊重他吗?对不对?如果一个总统来,不是说总统说部长来,这个就和世间人不同了。如果今天总统来,那实在很特别,他是一国的元首,我们能够有办法做到总统也如此,乞丐来也如此,这何等的胸量,才有办法做到这样。【二者称赞如来、】这称赞如来有很多人误会,奇怪,佛怎么叫人家称赞他不是这个意思,称赞如来就是口永远不造业,他要说出来的一定是说好话,鼓励、赞叹,赞叹要恰到好处,不要令人受不了,有一种人赞叹得令人起鸡皮疙瘩,不需要如此,没有这种优点却胡乱赞叹,那样对方有时候会受不了,恰到好处就好,称赞如来这种人就是没有嫉妒。因为他的心没有嫉妒,所以,他如果看到优点的事就赞叹。你今生修这两种行就不得了了。第一、尊重众生,第二、我走到哪里,都没造口业都赞叹,那还得了,不得了,不得了,真的不得了。我们如果看到女众像我应有这种雅量,像我如果看到女众,她长得庄严,我都会:你真的长得很漂亮,很漂亮的女人业障会比较重,她很高兴,她会很高兴,我业障很重因为我很漂亮,没有办法,她就是这样子没有办法,那个时候你说她业障很重,她很高兴因为她漂亮,业障很重表示有人追求,对不对?你如果说你长得这么丑,业障保证不会现前,她会哭的,所以,每一个女众都喜欢业障现前,有人追求表示有身价,有身价。所以称赞如来,一般人没有嫉妒心,抓到这个适可而止的,我们赞叹,赞叹,尽量不要说别人不要谈敏感的问题,这个人她很不喜欢谈论她的公公、婆婆,你就不要提醒她,人会争端就是说这个人,尽量避开来他不要谈的话题,你拼命要跟他谈,那你完蛋了,冲突就起来,所以说,我们就谈两个人适合的话题,他喜欢谈什么话题,适可而止的赞叹,但是要他确实有这种优点,你如果乱乱赞叹,会增加对方的傲慢,增加对方的狂妄,你知道吗?这个人已经是很骄傲的人了,很骄傲的人了。你如果不拿冷水泼一泼他,他就会我慢,我慢。如果我,我不做这种事情。以前的祖师大德都会对徒弟泼冷水。要是我,我尽量不要这样子,我现在只想要泼冷水还未泼,他说:师父,再见。你要泼什么冷水,你永远泼不到他,你要杀杀他的傲气,他明天就……,早上骂,下午就不告而别,现在的孩子泼不得的,你要杀掉他的傲气这个不可能,让他慢慢地修养。【三者广修供养、】这个供养包括父母、师长、三宝、恩人,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供养,我们的师长,我们的父母,或是怜悯病苦的众生,可怜的众生,所以广修供养,简单讲就是要修布施道。【四者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是每一天要做的工作,忏悔业障是世间儒家所讲的要省察、要忏悔、要观照,要好好地去看自己的错处,看自己的错处,这种忏悔要有真心,悔就是要改过,像我们那个时候要出家,我们出家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拜忏,有时候电灯都关暗一些拜忏。唱:南无……。戒师都会装出要哭的声音,弟子哭得……戒师却笑了,他装那种声音是要让你哭的,他自己不会哭,女众是哭得唏哩哗拉,男众也这样哭,忏悔业障,用那种气氛很感人,很感动,就这样子,唏哩哗拉的,很感动。不过我们人的习气重,他发个心来出家习气重,哭愈惨的愈早还俗。如果来出家忏悔,忏悔,照理他是忏悔过去的业障,出家却待不住,待不住他也再还俗,所以忏悔要包括改过,所以我告诉你:哪一种人永远不会退道心,发菩提心的人绝对不会退道心,你再怎么整他,他绝对不会退道心,发菩提心的人。所以忏悔业障不只是唱一唱、念一念就可以。【五者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这个很难,随喜功德的人不可以有嫉妒心,你有一点嫉妒心要随喜就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一点最难修,随喜功德就是看到人家愈有成就我们愈高兴,看到人家愈行愈不毁谤,称赞、赞叹。称赞,佛教就是要像法师这个称赞、赞叹。佛教的兴盛,每一个出家人都有责任。法师,你的命要活长一点,这样称赞、赞叹,随喜功德。你也有功德,对不对?这个随喜功德,我认为很难,慈悲喜舍,你说慈悲,他有办法,你说舍,他也有办法,这个喜就很难,很难。两个如果在厨房煮饭,你每天叫她煮,你每天叫她煮。如果明天你跟她说:你煮得不好,她煮得比较好,换她煮这样子。不会煮这样就不得了了,她就放弃。我们人真的没有办法。她不会说:师父,你说,她煮得好要不然让她煮煮看,真好,我来随喜。她不会,她绝对不理,她绝对不理。你如果在外面赞叹:慧律法师很会讲经。小孩子会讲什么经?(师父笑)我们人就是受不了赞叹别人,没有办法,所以我一生不要这样子。人家如果赞叹,我们台湾的高僧大德我都随喜,大家都随喜,我没有嫉妒,我不会去嫉妒别人,我不会拉信徒,我也不会说参文殊讲堂的,就不能参别的讲堂,佛陀没有这种戒律,善财童子都有五十三参,如果我,你放心,我肚量很大,大慈大悲,我是大量,我的肚量很大,你要走一间道场都没关系,他能给你解脱,给正知正见,能给你修行让你不造业的,那就是个好法师,你尽管去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日本话,没有关系(日语),没有关系你尽管去,我随喜功德。如果别人有办法度,你说到今天师父讲经没人听,外面的法师都有办法弘法,这样没有关系,省得我教,只要佛教能够兴盛,哪一个法师讲经都没有关系,你们都去听。(众鼓掌)所以有一位菩萨来告诉我,他说:师父,你讲经的录音带。那位老人受日本教育的,他说:师父,你所说的经带很好听。我说:别只说一个字,你说两个字会比较好听,录音带,录音带。别的法师讲的我都听不惯。我说:这句话不要这样讲,真的的要这样讲。如果真的这样你也不要害我,你这样讲:只有我的才听得惯,别的法师不就都没用了,不要这样讲,这样讲太伤感情了,不可以这样,所以我们要随喜功德,你要说别的法师讲得也很好,不过我听慧律法师的比较习惯,这样岂不是很好听,你就说别人的都听不惯,你会害死我的。会害我被教训,所以我今天会是非这么多,被教训都是你们这些害死我的。照理我没有,我的肚量很大,却搞得是是非非。【六者请转*轮、】请转*轮就是说有佛住世最好,如果没有就是有能说法的僧,我们要如何请转*轮就是请能弘法的人一定要讲经说法,请转*轮。我们高雄福报最大,福报最大,星期六研读班,星期日、一《普贤行愿品》,星期二共修加开示,你想想看以前要听经典一个月三天,现在我们一个星期就讲四天的经典,对不对?所以我们高雄地区算福报很大,哪有一间道场长年累月一直弘法的?因为弘法没钱,no money没钱,人家做一次法会算千万的,对不对?每个道场也就一直念经,所以开一间文殊殡仪馆,殡仪馆,开一间冷冻库,你不相信我如果要让隔壁的坚山建设跑光光很简单,开一间里面放尸体,就跑得没半人了。底下统统买起来,文殊殡仪馆,他们就跑光都不必我来赶,他就得便宜卖给我,他要搬他会怕鬼跟他玩一局。【七者请佛住世、】请佛住世就是说请这个……,佛住世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佛不在了,我们现在可以请有法的人,有法的法师住世,你要请有法的法师住世,要每天都祈求三宝加被,加被那个弘法者,譬如说:台湾省有高僧大德年纪很大了,每天礼拜请那个法师要住世。法师如果往生一个,台湾的福报……,听经闻法,他能够带动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我们做在家居士或是出家的徒弟我们祈求。以前我在广化法师那里的时候,我每天都听广化法师回身两个人,消灾两个人,愿广钦老和尚住世,愿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长寿,这样子,我每天都听到,都祈求高僧大德能够住世,不要太早走,太早走,不要太早走,请佛住世,因为佛不在当然就请法师住世。【八者常随佛学、】常随佛学这个很重要,常随佛学有两个,随着善知识,随着好的道场,如法的道场,常随佛学一定离一开这两个。你要常随佛学没有善知识,免谈,你有善知识没有一个好的道场,那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所以这个常随佛学的两个要件,也就是一定要随着师父,随着好的道场大家修行。再来,【九者恒顺众生、】这个更难,恒顺众生就是:我不跟众生结恶缘,我什么都顺从众生都结善缘,但是这个又有误会,如果顺从众生吗?有一位菩萨看到这一句来问我:师父,这个恒顺众生,我儿子偷打电动玩具,我也顺从他吗?我说:佛什么时候这么说?恒顺众生是说,你在没有必要起争执之下,他有他独到的看法,你包容他你顺从他的看法,边个没有什么厉害关系,你儿子打电动玩具会变坏,这样就要打了,什么恒顺众生,我说我的徒弟如果去外面,他去酒家去舞厅跳舞,我还要顺从他吗?那还得了,对不对?恒顺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善或者是不必要的争执,顺从他,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这个世间大多是为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在烦恼,我们哪一个是真正地为了生死在争执,我们的争执都与生死了无痛痒,根本与生死没有关系,所以我在电话当中或者是信徒当中,我说:这种跟生死没有关系,你在烦恼什么?我常常跟弟子开示:你要烦恼就烦恼,生死会不会了?你烦恼别人的是非、善恶,头壳坏掉,你的生死,你现在生死没有把握,你不要烦恼自己,整天都在烦恼别人,笑死人了,释迦牟尼佛有叫你这样修行的?六祖慧能大师有叫你这样修行吗?所以恒顺众生就是尽量不使自己造成一种困扰,困扰。譬如说你现在举个例子,譬如说我学佛,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学佛,读大学的时候我学佛,假设父母亲不同意我学佛,你说到学佛的时候,他把观世音菩萨丢到厕所里,把你的经典烧光光,你明明知道你的父母这么地反对这么毁谤出家人,你回家就一直赞叹出家人,他硬要你死,说得更严重。所以学佛有时候我们自己会创造一些障道,自己会创造一些障碍,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他现在要造口业你不要再讲了,不要再讲了,有的先生是很愚痴的,你在拜佛的时候看他在造口业你就不要再说了,你好好地表现自己就好,你就想:有一天他改变他就会后悔,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不要把自己造成一种负担,反作用力,因为这个没有必要的负担,这个恒顺众生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恒顺众生要再加一个什么,加一个恭敬、诚恳、笑容满面,边个皮要拉得开,鸡皮疙瘩要拉得开,要笑得自然,人家说我笑的时候较好看,我不笑难看多了,难看多了,所以我看到人就这样,这样,微微笑,微微笑,所以现在就要学这样,修养恒顺众生,所以要笑容满面,而且要诚恳待人,总有一天他会被你感动,你不要一直说他的缺点,你要记住师父的话,你不要一直说他的缺点,他的敏感度,不要说他的缺点就对了,在这个世间上没有几个要让人指陈缺点的。【十者普皆回向。】普皆回向就是修前面的九种功德,统统回身极乐世界,就是散播出去变成法界,功德愈大,我们修行是个人的,现在把它回身法界,对不对?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看这个愿有多大,吓死人了。十者普皆回向。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就是很好、很好。我常常说《普贤行愿品》,这部叫做修养的圣经,这是修养的圣经,你如果这十项随便做两项,吓死了,这种人的修养他此生就超越一切的痛苦了,你差不多没有烦恼了,你随便修个称赞如来,我修赞叹,修随喜功德或者恒顺众生,你想想看,你想想看,随便修一项会吓死人的,对不对?真的不简单,不简单,所以听到这一本的人,修养或是福报都很大,这是《华严经》,单单听到《华严经》这三个字,就吓死人了,因为这是经王,三藏十二部经中之王,就是《华严经》,所以不看华严,不研读华严不知佛法的宝贵,太伟大了,太富有了,华严。

○初句征名数,一下列名数,普贤菩萨自征自列,以启后文之牒释。今于列中先略释之,而后随牒广释。

【记】“一者礼敬诸佛”】要怎么礼敬呢?【礼者、身礼拜。】用身体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语就是口业,意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口业清净,我们的心清净这个叫做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在佛、或礼未来佛、】过去佛,譬如说释迦牟尼佛,这已经入涅槃,拘那含牟尼佛或者是八十八佛里面的诸佛,都是过去佛,现在佛,这个现在佛是没有,目前来讲没有现在佛,如果有,可以代替佛的,譬如说那些祖师大德,有修有证,有修有证的人可以代替现在佛,未来佛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授记了,譬如说舍利弗、目犍连、阿难、摩诃迦叶,这个在《法华经》的后面,佛都有跟他们授记,这是未来佛,已经肯定经过几百万亿劫以后,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清净的国土成佛,这个在《法华经里面》佛有跟他们授记,一种是反映众生而言,未来佛就是每一个众生都叫做未来佛,我们没有被佛授记,我们只是给理发店授记,因为理发店都会跟你摸头,这样摸、摸……。理发店都会跟我们授记,也可以做我们的剃度恩师,剃发。【皆约事相说。】是过去、现在、未来,【若约法性佛、】而言,【则无三际之分。然礼法性佛、】当然【不离事相佛、礼事相佛、亦不离法性佛。】所以法性佛就是理佛,道理的佛,中道的佛,每一义谛的佛,事相佛就是我们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礼法身佛亦即是礼报化佛。依勒那法师】勒那摩提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师,【有七种礼、】七种礼,【贤首宗之圭峰大师】这个念gui,gui,圭峰大师,【加三种礼、】所以七加三就变【成十礼、判五教、】五教:华严、贤首宗都是用小始终顿圆,【机有利钝偏圆、】根机有利根、有钝根的,有偏的,偏就是不圆满,圆就是不偏,【故拜法不一。

(一)“我慢礼”】他跟你作礼不过不敬,【慢者不敬意、】并没有尊重你,【为色身障、】色身的业障,色身的障碍,所以他【不五体投地、】不五体投地拜不下去。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法师去顶礼六祖慧能大师头不至地,头不着地,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就跟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伟大,他说:你心中就是有一种执,有一样东西所以头不至于地。因为你心有慢有我慢这种东西障碍你自己,顶礼本来就是头至地,要碰到地上,你头不着地双手双脚着地头不着地,佛说:你心中一定有一样东西障碍到,障碍你自己,所以你对长辈不尊重,顶礼竟然不五体投地,所以后来六祖对他说法就心服口服去掉我慢,所以我慢是一种障碍,所以他头不至地,【名我慢礼。(二)“唱和礼”】唱和礼简单讲就是盲目跟从,盲目跟从,【虽五体投地、而身不端肃、】很懒散,【意业不敬、】不尊重,【人呼拜某佛、】来,你喊拜我就跟在后面拜,【我即应声而拜、如碓上下、】碓就是舂米用的器具,就是磨,【名唱和礼。】你在上面磨我在底下跟着磨,附和你的意思,附和你的意思。所以我们人都是在附和,连结婚、死人也都是附和,钱就和铁钉一起撒,撒铁钉让你们万代出万丁。有,有。乱喊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这种事情你怎么喊,他都:有。他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人都是一种附和,附和,唱和礼。所以我慢礼跟唱和礼非威仪,【上二非仪、】就是不是很威仪,【为当戒者。】应当要戒。既然要尊重师父,尊重三宝,头要着地。【(三)“恭敬礼”】恭敬礼就是【五体投地、】底下这一句才重要,【运心观想、】一般我们有五体投地,不过用心观照的少,观照的少。我们修净土的,就是每一次拜下去,就观想我们在莲花上拜,前面有西方三圣在接引我们,后面有无量无边……,左手边有父母,右手边有兄弟、朋友、亲戚,后面一些无量无边的冤亲债主、好朋友都在后面跟着拜,所以拜一拜等于无量无边的拜,因此我们如果是修净土法门的在拜佛,还有一种五体投地拜下去的时候,我看忏公在拜,拜下去的时候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从头念到尾,拜下去一定念一句话,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爬起来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再第二拜拜下去就:“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心都一直不停地求生极乐世界,决定求生极乐世界。每天那种愿力、念力,那种如果不往生也是命,真的,所以说恭敬礼,【以我最尊之头、礼佛最下之足、三业虔诚、属小教之礼。】小教,小乘教叫做小教。【(四)“无相礼”】因为他了解,【深入法性、离自他相、观自本性、而离自相、观佛本性、而离佛相。】所以【能礼所礼、】性空寂,【自他相空、属始教之礼。】始教就是大乘的开始叫做始教。【(五)“起用礼”】无相是站在本体,起用是站在相跟用,【虽无能礼所礼、】能礼就是人,所礼就是佛,虽然没有能礼所礼,但是【而普运身心、随法性身、】法性就是无相无不相,所以他能够【普遍起用、所礼称性起用之佛多、】称性就是依性起这个用,叫做称性起用之佛多,很多,所以【能礼称性起用】依照本性起妙用【之身亦多、称体起用理事不碍、】依着这个体而起的这个用,体就是理,用就是事相,当然就理事无碍,就是说他也是拜佛,但是当下通达无生,他虽然通达无生,无能礼所礼,当下他就是在拜佛用功,【属终教之礼。】大乘的终教。再来,【(六)“内观礼”】内观礼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以吾心中众生、礼吾自性中佛、】就是没有让它离开,心中的众生顶礼我们本性的佛,就是自己顶礼自己,【身相空处、即法性身、亦属终教之礼。】终教叫做内观礼,【(七)】叫做【“实相礼”】因为实相,我们以前都一直解释得很清楚了,所以,【实相】就是【无相、于无相会得实相、即顿教之礼、】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宗,接近禅宗的,所以说禅宗,他有没有在拜佛?他拜不拜都一样,因为他无相法,【会不得实相者、】会不得实相,【即始教之礼、】会不得实相,就是不能顿悟无生,不能达到实相,这叫做始教,【内观自佛、外观他佛、同一实相、即能所无能所。】能所无能所当下即圆满。【(八)“大悲礼”】大悲礼【观大地一切苦恼众生、皆在我之心中、我此一拜、即代一切众生忏悔、】所以,【消灾祈福、由大悲心摄一切众生于悲心故。】即“大悲礼”。因此恭敬礼也要修,大悲礼也要修,所以大悲礼就是发菩提心的人,我此一拜就是怜悯众生,代一切众生求忏悔,发菩提的人就知道众生,发大悲心的人,以此大悲心大悲礼在拜的人,必须做一件事情,也就是宽恕众生,你既然以大悲礼在顶礼佛,你却没有原谅佛这样完全虚伪,你既然修大悲心就是无论多恶的众生你都能宽恕他,这才叫做大悲礼,要不然你拜这个干什么?说:我愿代众生忏悔、拜,你既然代众生求忏悔,你当然了解众生是愚痴有烦恼,他有不对的地方,你要原谅他才对,不能与他计较。狗咬我们一口,我们也蹲下去咬他一口,骂狗:你真可恶,你!……这样你与狗无异。【(九)“总摄礼”除去初二、摄前六种礼为一观故。】总摄礼,譬如说除去我慢礼和唱和礼,从第三开始的恭敬礼、无相礼、起用礼、内观礼、实相礼、大悲礼,这个叫做总摄礼,就是综合一个观。【(十)】叫做【“无尽礼”我此一拜、即是普贤行愿、遍尘刹依正二报、乃至极小一毛孔一微尘、悉皆现身。能礼之身无尽、所礼之佛亦无尽、是为普贤菩萨之礼。】当然这个没有办法,说归说,哪有办法。我们如果能够拜得恭敬礼,冷冷静静、好好地念佛,念得清清楚楚实在不简单了,无尽礼,我们办不到。普贤菩萨的定义是什么?你至少要了解,所以底下要画个线。什么叫做普贤?【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弥就是满,就是说他的修行满一切法界,没有一处他没去普度众生的,这个叫做普,所以说普门,普门。普门就是为一切众生开一切法,都能够纳受一切众生叫做普门。我们说普门品,普门品就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之说法,就是观世音菩萨开普门,什么众生他都有办法,叫做“普”。位邻极圣,位就是修证的功夫,邻就是接近,他使修证的阶位已经接近极圣,就是接近佛叫做“贤”。所以普贤的定义,我们至少要知道。他的行愿满法界叫做普,位邻极圣叫做贤,【故曰普贤。有普贤行必有文殊智、】智就像眼睛,行就像我们的双脚,你有眼睛也得双脚去行,有双脚也得有眼睛,所以普贤跟文殊绝对都是一起说的,一起说的,【有根本智知真空理、有差别智知妙有事、法身无边、智亦无边、以称性之智、礼称性之佛、依正转成光明藏、】依报和正报完全转成光明,【故能礼所礼、俱无穷尽。】所以前面所读的:根本智知真空理,根本智就是指文殊的智慧,有差别智知妙有事,这是指普贤的行,差别叫做后得智。一个叫做根本智就是先天的,一个叫做后得智就是后天的。

【又者、第三恭敬礼、】第三恭敬礼,【文外有义、】文外有义,就是说文章含有其他的意义。每一【有病】的人,生病的人如果【不能五体投地、可开方便、】要不然他都病得快死,躺在病床或是装氧气筒了,你还叫他五体投地根本没办法,所以这个可以开方便,【支高】就是垫高,支高【凳拜。】垫高一点,垫高一点有几种情形:譬如说,我们有时候都拜两块蒲团蒲团,我看有些怀孕的都拜四、五块蒲团,她怀孕没有办法这个算有病,她又很喜欢拜,一人拜两人消灾何乐不为,所以一人吃两人补,挺着大肚子拜佛这个最妥当了,不过不要去压到他,压到他动了胎气就麻烦了。若生病或怀孕的人没办法,五体投地,可以垫高,【乃至不能立拜者可坐拜。】不能立拜,连站着拜都没有办法,有的人脚不能站立,有的残障或者是风湿很严重,腰酸背痛或是车祸,可以坐着拜。第三如果【不能坐拜者、随卧处合掌点头观想拜佛、】也可以,你只要【虔诚作观、与五体投地等无有异。】由此可见佛的慈悲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最重要是我们这颗心的问题:你不能五体投地你可以垫高;不能垫高你可以坐着拜;不能坐着就躺着观想,佛慈悲到连你躺着佛都不会怪你,那是因为我们爬不起来佛知道,所以简单讲也就是我们心的问题,所以【除老病】其他【无开缘、五体投地、礼敬诸佛除我慢障、得尊重身、】就是说我们拜佛后世……。我们这个身今生尊重佛,来世因果就庄严,别人就尊重,别人尊重你一定是做大官,所以你看那些当大官的或者部长级的,都是相当有福报的人,相当有福报的人,因此我们今生拜佛、尊重佛,来世就换人家尊重我们。就是高高在上。底下:【又起敬信善。】又起敬信善,【佛为众生福田、种福又能增慧、】福慧双修,【后七种礼皆不能离恭敬。】不能离恭敬。

【“二者称赞如来”佛之名号、德行所成、】德行就是一定要修四种行,一定要修慈悲喜舍行综合,德行必须要综合慈悲喜舍,这四种都要做到,所以这个没那么简单,【故念佛号、即是称赞如来德行、】称赞如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读诵大乘经典亦是赞佛、】赞叹佛,【以一切经中皆称赞佛之功德故。称赞如来、有赞因佛、】有赞因佛就有【赞果佛之分、称赞万德洪名、是赞果佛、如云人人具有大方广、】佛,这三字大方广,【即是称赞因佛。称赞如来、】能【除恶口障、】恶口障碍。譬如说我们赞叹佛来世应有智慧、辩才,能言善道、清净没有口臭,我们今生如果恶口,来世会变兔唇牙齿掉光光,口臭或是狐臭人家都不想靠近,人家都不想靠近,所以我们如果造这种业,就会有这种果报,能【得辩才果报。】因此你要得到大辩才要赞叹,赞叹,多修赞叹。

【“三者广修供养” 】这个很重要。我们都是很悲哀,身体健康、家庭经济好的时候,叫他布施,他不要,打死他都不要,等到要死的时候,才交代他的儿子:我如果往生以后这一、二十万再拿去给慧律法师,帮我处理做水陆大法会。这是愚痴到家,在世的时候所做的功德,你布施一百万,这一百万就是你的功德,死后你再做功德,七分只得一分而已,只剩下七分之一而已,《地藏经》不是讲得很清楚,活的人得到六分死的人得一分,每个人都是活着的时候,他的经济能力许可,他该布施该做善事就要赶快做,哪有死后才来超度来布施,这是愚痴,所以我们如果要得到大宝贵,发心必须要正确,等到死的时候你怕六道轮回才要来执著这种布施,这样不能了生死,我们在世的时候要修慧和修福,修慧是多听经、亲近善知识,闻法这没有问题,多修福则要看因缘,你现在的经济能力可以,你就要尽量施舍,但是施舍还要有一点,要有般若智慧。第一、要找对对象,第二要不执著的无相法,三轮体空,你说:我真布施不怕假和尚,把它布施出去就好了,那就糟糕了,这个社会上真假你搞不清楚,假的出家人很多,他到底把钱拿到哪里去,你也搞不清楚,你施舍的钱他拿去造业你一定糟糕的,所以,要布施一定要具足两个条件,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要正确的对象,第二个要般若无相的思想,才能够真正完成布施,很简单你说真布施不怕假和尚。要不然我现在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你布施师父一百万,假设我拿去买地,这个地,你布施一百万我拿去买地,假设说这块地是一亿你出一百万,这块地如果兴盛五百年,我有男众徒弟去栽培,他能够去发挥,以后建个大丛林,授三坛大戒、八关斋戒,打佛七,这谁的功德?因为你一百万的功德,你一百万施舍出去是不断的,因为他一直做功德,徒弟一直运用这间道场来普度众生,你这一百万是没有停止的功德,他一直做,这一百万到什么时候都会消失呢?等到这间道场被打掉,这个我有份的,我有布施到的,你施舍对的对象就是这样子,你如果施舍是他说我就拿给他,拿给他,你也不认识他,到底他是谁也不知道,就施舍出去,要是他拿去喝酒要怎么办,你怎么知道……,拿去赌博或是拿去乱搞,你不晓得。所以说我们在修供养你一定要认清楚,不是迷迷糊糊。经典也没说真布施不怕假和尚,经典没有这样说,真布施才怕假和尚,他利用你布施的弱点,随便来你面前讲一讲,钱就拿给人家,轻而易举拐骗你的钱,不可以这样子的,【供养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法供养当然是善知识就是法师平时以在家人而言都是财供养,法师布施给护法当然是法供养,像现在我就是以法供养大家,【就财供养说、财物为众生受用物难舍能舍、】他会【得大富报、非经商者一本万利之可比。】你如果施舍给三宝,清净的比丘僧团,那还得了。我刚才讲过了,你如果拿钱去建寺庙,我以前不是跟诸位讲过,这间庙是拜荤的杀猪公比赛。以前都是家中有几个男孩,女孩子不要钱,这个乡下的人知道。以前我们住在猪屠口,就拿一个锣,当……。今天五府五王千岁三山国王的生日要演大戏。我家男孩有几个,师妈很倒霉生四个男孩,每次都出四份,但是她很倒霉,生女孩就不用出钱了,因为没有男丁。她很倒霉生四个都是男孩,你这里几个男丁?四个。一个如果五十就要两百,没有办法,有男丁就要出钱,没有男丁就不用出钱真是奇怪,谁都要生女孩不用出钱,常常来收,就那一间庙什么活动,那一间庙活动,然后就收一收,这间庙都是杀猪公比赛,你出多少就得负因果负到死,负到你死还不能了,这间庙没倒,没倒再继续杀猪公比赛,都有你的份,没说你不知道,没说你不知道这个因果,你想:我随手拿给他而已。不是这样子的,你是帮他造业,帮他造业,这个很简单我这颗这颗种子,很简单这块田土质好,我种下去,这个人肯耕作,当然整个田园就会有好收成,对不对?这样你就了解种到良田,种对了地方,他懂得施舍三宝,种到正确的地方,有的是种了地方,种子乱布施,种在哪里?种在石头上,种在石头上长不出来,石头上长不出来,老是摆在那里一直等、等……,等几百劫也长不出来,种错了地方,种不到福田。不是布施就叫做有福,布施要以般若为导。《大智度论》有研究你就知道,布施必须要以般若智慧做前导,要不然也是造业,布施如果没有般若的智慧,也叫做造业,你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所以今天一定要跟诸位纠正,纠正这个施舍,【法供养功德最胜无比、】因为法供养能够断烦恼,能够令众生往生,但是这个不简单,你说财供养,可以,他有办法他拿得出来,法供养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你要上来讲就可以讲的,法供养必须要……,如果以大乘的法师来讲,他必须要修无量阿僧祇劫,他的福德、因缘和大智慧,他才有办法上台,不是小德因缘,有办法坐在这个台上的,要修几百万劫,他生生世世累积都是修行人,一闻千悟,所以他登台演说法不会说错,所以说要找到一个有钱人比较简单,但是要找到一个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法师,那是难如登天,凤毛麟角,是非常、非常地难。底下,【如下释中广明。广修供养、】因为你能够如法说法,能令众生【除贪烦恼障、】所以【得大富饶果报。】得大富饶果报。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要说法,要说法,先度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些书《佛心慧语》、《佛心禅话》给人看,我们在家居士的任务,就是说你如果在公司行号,你就尽量把师父的书、录音带,一直拿给他们听,一直流通出去,这个不得了,虽然你不能说法,你也无量无边的福德因缘,也许他就是因为今生今世学佛他会感谢你。

【“四者忏悔业障” 】忏悔业障,每一个人都听过,【惑业报三障、】惑就更迷惑,业就是我们在造业,报是所谓的苦,惑、业、苦,惑、业、苦这三障,迷惑就去造业,造业就受苦,受苦又迷惑颠倒,迷惑颠倒他又造业。惑、业、苦,就像一个车轮三个据点,一个车轮三个据点,惑、业、苦,惑、业、苦,一直连续着叫做三障,所以我们说愿消三障诸烦恼,就是这个,愿消三障诸烦恼就是这个。【云忏业障、不云忏惑报障者、因起惑不造业、但责心、罪即除、名责心突吉罗。】责心突吉罗,突吉罗翻译成中文叫做应当学,应当这样学习,时时责备自己的心,所以责心突吉罗就是责心应当学,随时应当学习责备你的心,勿使它起心动念,【报障已到果上、随业受苦、】那就没办法,像师父今天的报障,色身的病苦这个报障没有办法,我自己造业的没有办法,已经变成没有办法我要受报,虽然我说法可以度很多众生,但是我所造的业,我要受报没有办法,【不及修忏。】来不及修忏的,所以【忏悔业障、如息火、】息火就是断掉这个因,在“息火”的旁边写两个字,忏悔业障就是要断掉这个恶因,没有恶因当然你就不敢造业,就不会有恶果,所以【要须釜底抽薪、】釜釜底抽薪的釜就是鼎,我们所说的鼎,薪就是木柴。你如果使水冷却,一定要抽出底下的木柴,釜就是我们所说的鼎,煮饭的锅子或是烧开水的锅子,锅子的水会一直沸腾,是因为底下的木柴一直烧着,你一直在水上扇风,当然不能减低热的温度,要赶快把底下的木柴抽出来,这叫做釜底抽薪。【业障忏除、惑障报障、不除而除矣。】惑就是业报的因,报障就是果报,惑如果除掉当然就没有,所以就不除而除,所以,【忏悔业障、得依正具足庄严果报。】所以忏悔业障简单讲就是我们人要有惭愧心,要有惭愧心,要接受善知识的劝告,要接受善知识的劝告。

【“五者随喜功德” 】这个很难,我认为这一条很难,【嫉妒为众生通病、】包括男众,男众,如果学历同样是读大学毕业,他在公司当主管,我却当职员,他会不满,我拼得半死一个月三万多,他轻轻松松地坐在办公室一个月四、五万元,他在底下就不服气了,不服气了,所以这个嫉妒,我们人这个不耐他荣(华),实在很困难、很困难,很困难,嫉妒。所以与其让人家同情,不如让人家嫉妒,嫉妒也不错,嫉妒就是等于接近赞叹的意思,承认你的优点,因为他有优点你才会嫉妒他,对不对?因为他有优点你才会嫉妒他,所以这个嫉妒很难,以我从在家包括我出家以后,包括我在家所看到的众生,包括我出家以后所看到的出家、在家,这个嫉妒没有办法除,经典照样听、佛照样念,孩子照样生、嫉妒照样有,当妈妈已经生过三个小孩也是一样,已经五、六十岁了也是一样,没办法就是没办法,众生可能要在随喜上面下很大的功夫,这是我所看过众生的毛病——贪嗔痴,我认为贪嗔痴有时候还好治,这个嫉妒是最难的,嫉妒可以说是最难,所以我们如果修随喜功德就没有嫉妒,就没有,你有优点我更高兴,你愈有优点我愈高兴,【故随喜心难发。】底下这一句讲得很贴切,【纵闻佛法、而习性难改、】山可移,性难改,没救的众生就是没救,所以【用功者宜起觉照、】觉悟的观照,【如遇善不发随喜心、即菩提涅槃之障、】所以,【当痛责对治、】当痛责对治,所以俗语说,【谚云:】就是俗语。俗话有一句话:【“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到别人得到东西,就像自己得到东西,【即是随喜功德、】今天他赚大钱,我们就替他很高兴、很高兴,这个人很能干能救很多人,我们替他很高兴。今天讲句惭愧的话,包括法师要做到随喜功德就实在很难,所以法师也不能太出名,太出名也会互相排挤。真的,包括出家我都有这种感叹:你就是不能太出名!出名,谤之媒,名声谤之媒,出名再来就是诽谤,逃不掉。他不说两句晚上睡不着。所以这个随喜功德,我们包括法师,包括在家居士要好好地下功夫。【不随喜即无功德、而成妒障。】所以,【随喜功德、除嫉妒障、得大眷属报。】大眷属这句意思不是说亲戚朋友很多,大眷属就是说:你如果修随喜功德,来世你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下属、你的佣人,都会对你非常地好,叫做大眷属报。我觉得我这些徒弟都对我很好,都不曾对我大声过,所以我前世也是修喜功德,真的,我的徒弟不曾对我大声过,不曾,对师父都很恭敬,反而是他们的心安不住,安不住,因为出家,不一定一生都能坚持下去,所以我认为这些徒弟相当好,但是道业是不是能够支持得下去就不知道了。

【“六者请转*轮”学佛法人、要常时请人说法、请法即是请转*轮。】现在最方便,现在录音带、录影带可以日以继夜地听,可以日以继夜地听。佛法的不可思议,真的是不可思议。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大事业家,他每次都要到高雄、台北出差。有一次他来高雄来到这里要见慧律法师,他的因缘也很好,我刚好在五楼坐着念佛……。我本来要休息了,他来敲门,我就开门,说:做什么?他说:师父,我请教几个问题。他说:也不是请教,是来跟你说我学佛的感触。我说: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大的感触?他说:我以前很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每次从台北到高雄就会很无聊,很无聊就听录音带唱歌,就跟着她唱,跟着她唱,不过他一直觉得这样一直唱也不是办法,买一卷录音带一百元,就叫邓丽君唱好几十遍,就一直叫她唱个不停,怎么听都是这样子,虽然有在听歌,都是觉得内心好像缺少什么,后来他公司里面有一个工友在听录音带,就说:经理,经理,不然这个你拿去听听看。他每一卷听的是《智慧人生》,在车上听得猛敲方向盘:这个这么好,这么好,这个这么好!回去就开始买录音带。他现在怎么样?他说:他现在最高兴高速公路塞车。塞车顺便听录音带,不是我不要抵达的,董事长不是我不要开快,堵车没有办法。塞愈久他的理由愈充足,录音带就听得愈多,录音带就听得愈多。他说他足足听了三、四十套了,他听得很高兴,说:我到现在才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宇宙?所以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好命,无论是在车上也好,无论是在家里也好,随身听也好,实在是很方便、很方便。这是末法众生业障当中的福报,真的,这是末法众生当中业障的福报,所以这个请转*轮,现在就不用请转*轮。录音带就……。我请我师父跟你讲,这样子。你看看,今天来一个荷兰人,荷兰的法师七尺多,两百多公分,你知道吗?站起来比我还高,实在有够高的。他说他在外面包括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包括一切他所走过的地方,问起慧律法师没有一个不认识,说是录音带的关系。因此我们末法有这个因缘,这个请转*轮以前是很艰辛的,要请一个法师开示是非常难的,这个时代科学发达,请转*轮很简单,我认为很简单。你只要经济好买一引起录音带、录影带跟人家结缘,很惊人,救无量无边的众生,还有些公司在员工吃饭的时候都放录音带,有的笑得饭都喷到上面去(师父笑),听到一半笑得喷饭,那些员工每一个都很乖。所以这个【请转*轮、】他得到的当然是心地上的,他说【除慢法障、】(除)慢法,他就对三宝恭敬,所以,【得多闻智慧果报。

“七者请佛住世”佛有六即佛、此文所请、乃究竟即佛。释迦牟尼佛八十岁示现涅槃、即因无人请佛住世、而有请佛灭度之魔王。佛如宏钟在架、】这个要写四个字,宏钟在架旁边写四个字,叫:“不扣不鸣”。宏钟在架,钟摆在架子上面,你不敲,钟不会响。佛就需要人家请佛住世,所以他认为不扣不鸣,大扣就大鸣。所以,【恒顺众生、默然允许及阿罗汉诸大弟子觉悟、请佛住世、佛已允入灭于先、】舍利弗也是请示佛,他要先入涅槃。佛说诸行无常,目犍连也是请示佛,他希望先入涅槃,佛说诸行无常,也是随他们的意思。我这些徒弟你们如果能力够,说:师父,我要入涅槃。你尽管说没有关系。到那一天没入涅槃就打死你,大妄语,没死就硬烧死。能力还不够,师父都还没有这种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是证阿罗汉果才有办法,凡夫哪有办法。没有办法这个不是开玩笑的,【为不二语、故仍涅槃。】已经允许他涅槃,所以他比佛还先入灭,为不二语,故仍涅槃,【请佛住世、乃佛弟子本分事、住否则在于佛。若无究竟即佛可请住世、有分证即佛、】分证即佛就是菩萨,【乃至相似即佛、】功夫不够,不过他相当类似佛那样,或者【观行即佛、】或者【名字即佛、皆应劝请住世。】现在简单讲就是【凡能说法利生之人、无论是何等佛、】未来佛也好,【皆应请彼住世。】要请彼佛住世必须在早、晚课一直回向消灾这个法师,凡是能够说法你想要留住他,必须要早课、晚课你所做的功德,一直回向给这个人,希望他能够度更多的众生。因为众生共同的愿力是很惊人的,所以,【请佛住世、除生佛前佛后难、】你如果请佛住世,你就不会出生在佛前,在佛前就没有遇到佛,佛后也是没有遇到佛,这个八难,佛前佛后。你就能【得增长福慧报。

“八者常随佛学”佛为众生榜样、因地所修一一行、乃至成佛、三业威仪、动止语默、】止就是静,动静语默,乃至沉默寡言,【皆有规则、我辈既为佛弟子、即应随佛学。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向智慧日、背尘合觉。】背就是远离,尘就是污染,远离污染而合,合就是起观照,与本性跟觉性配合。

【“九者恒顺众生” 】这个也是很难。随喜功德跟恒顺众生,这都非常难,恒顺众生永远不忤逆众生,你看这个有可能吗?有的众生根本很可恶,你怎么恒顺众生,这个很难。要是我,今天我没有办法做到这样,【我与众生、同共一体、故应随顺众生之善法、】注意听!善法,恒顺众生的善法,但是问题是善、恶很难定夺,善、恶很难定夺,很难定夺。善跟恶没有一个标准性,本来就很难了。【随顺众生之本性、以有我人知见、】因为我们人有知见,【故与众生互相残杀、】见解不同。我跟诸位讲过,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是四大根本烦恼,最大根本烦恼就是我见,就是看法不同,看法不同,众生的看法不同他就会起争执,【互相偷盗、互相YIN欲、互相诳骗、互相吞啖。一切众生本性本善、】现在却是【违背本性、故成众生。若能恒顺众生本性、即可返妄归真。恒顺众生、除我执障。

“十者普皆回向”于前九门所有一切功德、普以回向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证真常。】真常就是我们的本性,真就是不假,常就是永恒,贯通三世当然就是真常,【普皆回向有三:】第一、【称众生回向、名回向众生、即回自向他。】回自己的功德向一切众生,所以称众生回向,名回向众生,或者是回自向他。再来,【称诸佛回向、名回向诸佛、即回因向果。】回因向果。【称真如回向、名回向真如、即回事向理。】回事相向真如的理体。所以简单讲就是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三种,三种,三种道理。

【以上略释十大行愿、向下广释。】前面是简单地解释,底下是广大(深入)地解释,【《华严经》中、随拈一法、皆具十法、以六相圆融、】六相就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共相、坏相,等一下在后边那里会讲到: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共相、坏相,总、别、同、异、共、坏,六相圆融,【互摄互融、一中具十、表十十无尽。】华严是以十做为圆满之数,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住、十地,都是十,十层的法藏世界,十,层层无尽的十。十大愿。【经中未明指出一中具十之文、而学法人不可不知也、故将一门具十之义、特列总别十门之相、俾一览便知。】一看就知道。

先明六相

什么叫做六相呢?【十大行愿为总相、】十大行愿为总相,【一一行愿为别相、】十把它总和起来,每一个叫做别,【同称行愿曰同相、】但是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每一条又都不同,【礼异赞等曰异相、】就像一间房子,同在一间房子,不过每一根柱子不同叫做异相,【共成普因曰共相、】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这些都是普贤菩萨的因,这个叫做共相,却是【各住自位】礼敬诸佛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就是称赞如来,叫做各住自位,每一个都是普贤的因,每一个却都不相同,安住在其位。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这些都不相同,这个【曰坏相。】这个坏相并不是成住坏空的坏,这个坏相在六相里面的解释叫做不同,安住不同各个的自相叫做坏相,这个不解释真的没办法了解,因为我们一般都认为这个“坏”是好坏的坏,不,不是这个意思,在《华严经》所说的六相,讲到这个坏就是各个安住各个的相叫做坏相。

后明一门具十

【(一、)礼敬诸佛:】你一礼敬诸佛,【二、便礼便赞、】就是说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等于第二的称赞如来。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等于【三、身心供养、】第三就是广修供养,【四、为忏而礼、】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在忏悔你的业障,【五、喜德而礼、】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在随喜功德,【六、礼请为说、】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在请转*轮,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七、礼请住世、】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八、学佛礼佛、】常随佛学,你如果礼敬诸佛就是恒顺众生,顺什么呢?【九、顺自性礼、】你在礼敬诸佛的礼就是拜你的自性,拜你的自性。礼敬诸佛就是【十、向佛而礼。】普皆回向就是向佛而礼。也就是说仅一个礼敬诸佛,它就具足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第二也是同样如此,【称赞如来:】什么叫做称赞如来有具足十门呢?【一便赞便礼、】礼敬诸佛就是等于称赞如来,你不称赞如来,你要礼敬诸佛吗?你就是赞叹如来的威德,你才要礼敬诸佛,【三称德法供、】依照佛的德修供,也就是称赞如来,就是等于称德法供,称赞如来就是法的供养,念佛,所以我们称赞如来就是等于念阿弥陀佛,念佛号,也就是等于法的供养,称佛的德这个称德,赞叹佛的德,法供就是法的供养,也就是广修供养。【四忏谤佛业、】称赞如来他当然就不会毁谤了,不会毁谤。所以称赞如来就是等于忏悔以前毁谤佛的业,这个叫做忏悔业障。既然你能赞叹如来也就等于在忏悔业障一样,【五喜德而赞、】你称赞如来就是随喜功德,随喜佛的功德而赞叹,你如果称赞如来就是【六赞德请法、】你如果称赞如来就是【七不赞佛隐、】你如果不称赞如来,佛就隐;所以你赞叹如来,佛就显现,也就是善知识就显现。所以称赞如来就是等于请转*轮,也等于是请佛住世一样的。再来,称赞如来你就是【八学佛赞佛、】当然就是常随佛学,称赞如来你就是【九顺性而赞、】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念我的本性佛,也就是恒顺我们的本性的众生,所以你如果赞叹如来,你就是【十向佛而赞。】所以一个赞叹,所以,礼敬诸佛每一句都有一个礼,称赞如来每一个都有一赞,赞叹的赞。

再来,【广修供养:】每一个都有一个供字,供养的供字。你如果广修供养,你礼敬诸佛就是广修供养,【一身业供养、】你的身体拜佛、供养佛,称赞如来,我【二口业供养、】口业供养,我广修供养,当然就【四为忏供养、】忏悔,为了忏悔才来修供养,以前没有,所以现在要忏悔,好好地供养一下,我广修供养,当然就是【五喜德而供、】随喜功德。我如果要广修供养,修供当然是为了求法,所以叫做【六修供求法、】我如果要广修供养,就是要请佛住世,就是【七请住受供、】我如果广修供养,我就是【八学佛修供、】我因为学佛,所以我修供养行。我如果广修供养,我就【九顺性而供、】顺性,顺着本性而供。我如果广修供养也就是【十平等普供。】平等普供。

【忏悔业障:】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了:【一礼忏身业、】礼敬诸佛也是为了忏悔,【二赞忏口业、】也是为了忏悔。再来就是【三为忏修供、】我如果广修供养,也是忏悔我自己的业障。随喜功德,也是忏悔我自己的业障。请转*轮也是一样。【五喜忏意业、】随喜功德忏悔自己意业,【六忏不请障、】不请转*轮,生生世世愚痴也不知道,要请善知识、请佛来转*轮,所以要忏悔。再来,【七忏前后障、】就是忏悔出生在佛前,要不然就忏悔出生在佛后,都没有遇到佛,忏前后障。忏前后障就是忏佛前和佛后,都遇不到佛。这个要写下来,否则你们搞不清楚什么叫做忏前后障,什么叫前后障?前后障就是佛前、佛后都是障碍。【八学佛劝请、】也就是忏悔业障,【九顺性而忏、】也是忏悔业障,【十忏狭劣障。】因为我们的心胸狭小,不能修普皆回向,所以我们要忏悔业障。

【(五)随喜功德:】这个好解释:随喜功德这个每一条都是随喜功德,【一喜德而礼、】我欢喜佛的德,出欢喜心欢喜佛佛的德,所以我顶礼佛,【二喜德而赞、三喜德而供、四忏不随喜、】以前不懂得随喜,现在学会了随喜,求忏悔。再来,【六喜德请说、七喜德请住、八学佛随喜、九顺性而喜、十向佛随喜。】随喜功德就比较好解释。所以随喜功德也是具足十种,一样的。

【(六)请转*轮:一礼敬请法、】我们为了要请转*轮,所以我礼敬诸佛,【二】我为了要【请】转【法】轮,【故赞、】叹如来,【三】我为了要【请】转【法】轮,【故】广修【供、】养,【四】我为了要请转*轮,请不到,所以我忏悔业障,【忏】悔我【不请】佛来*轮请善知识转*轮的业【障、】请转*轮也就是【五喜德请说、】请说法。【七请住常说、】请佛住世也就是要请佛转*轮,【八学佛】所以我必须请转*轮,【请法、】就是请转*轮,【九请随机说、】我请转*轮就是为了要恒顺众生随机而说。再来,【十请说普利。】我请转*轮到最后就是要普皆回向来利益一切众生。

【(七)请佛住世:】请佛住世要做什么?我请佛住世请佛让我礼敬,所以【一请住】世,就能够【受】我【礼、】敬,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如此我就能【二赞德请住、】赞佛的德,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如此我就能【三请住受供、】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四请住受忏、】我向佛求忏悔,请佛住世要做什么?【五喜德请住、】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六请常住说、】好好地说法。再来,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八学佛请住、】再来,请佛住世,就是要【九顺生请住、】顺众生的意思,每个众生都喜欢佛住世。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十向性请住。】向着本性而请住,回向本性所以请住,这个向就是回向的意思。【

【(八)常随佛学:前七后二皆随佛学、】前七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常随佛学,后二也是一样,【即回向菩提、除尘劳障。】所以我们今天冤枉受六道轮回。

【(九)恒顺众生:前八后一皆顺众生性修二善、】性善就是本有的善,修就是后天的努力,性修二善都是善,【即回向众生、除我执障。】

再来,【普皆回向:】普皆回向,【以前九愿功德回向三处、】回向三处,每一就是【菩提、】回向菩提,第二就是【众生、】回向众生,第三就更回向【真如实际也。】就是我们的法界本性,我们回向,回向三个地方,回向我们的菩提,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法界真如实际,除什么?【除狭劣障、】心胸狭窄之障碍,【成广大善。】所以今天你要修行要成大福德,师父告诉你一句话:今天你马上就是一个很有福的人,你就是放大胸量,量大福大,今天你就是量不够大,所以你处处都是障碍,如果是量大,就要受得了赞叹和毁谤,你要记住!到你面前讲好话是善知识,到你面前讲坏话也是善知识,不过如果在你面前讲坏话,要赶紧跑,就是要远离,只要是会破坏你本性的清净心,你赶紧远离,所以你学习放大本性,房子住得那么大肚量却很小,对不对?能做什么?一间厕所是那么大,心却不放大一点,对不对?没有用的,像我的厕所大,我的肚量也大,肚量就大。

【一门皆摄十门、末三门未开、】未开就是不必讲的意思,【可以例知。】可以例知就是借着前面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后面的这三个不必讲,后面三个就是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和普皆回向,可以例知,可以借着前面的七个例子都知道每一门皆本门,例知,【皆本门为能摄、余为所摄。】就是一门皆具足十门,【八者、十门皆随佛学故。九者、顺众生性善、一切众生本性与佛、无二无别故、又者顺众生修善、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起修、同佛因行故。又者以自修功德、顺众生回向也。十者、通说回向三处、】三处就是菩提、众生、真如实际,回向三个地方,回向哪里?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真如实际,【别说回向真如实际、真如实际、遍十法界、回向真如、即亦不离菩提众生。

○戊三牒名列释二,己初总征

【经】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记】善财对普贤菩萨这样说:【“大圣”、乃善财尊称普贤菩萨、】“云何礼敬”,什么叫做礼敬诸佛?什么叫做普皆回向?此十大行愿是什么?【以下对上曰白、】善财白言,【此总征十大行愿也。

○己二别释十、庚初释礼敬诸佛三、辛初牒名

【经】普贤菩萨皆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记】普贤菩萨呼善财告言:善男子、汝问云何礼敬、乃至云何普皆回向、常为汝说也。

言礼敬者、别讲礼字、礼者体也、】这个体(不作本体解),这个体【即体谅、】体谅就是深深地了解普贤的心是什么,体谅人家体谅他的心境,【体贴也。】这个贴是接近的意思,用我们的心来体贴普贤的心,用普贤的心来体贴我们一切众生所要走的路线,【(不作本体解)云何体谅、拜佛时、要体谅佛境、体贴佛心。】佛的境界如虚空遍法界,体贴佛心,心即是佛,心即是大慈大悲,【佛境若何、】佛的境界是什么?佛境如何?【我即若何拜之、】佛的境界是什么?我即如何拜之?【佛三身一际、】三身就是法、报、应身,一际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讲的是一真法界,【竖穷横遍、】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我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称性而拜。】合于本性,依照本性而拜,【又者“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同一个法身,【拜一法身佛、】即是拜十方三世佛,【即是拜十方三世佛。如是拜者、必与佛感应道交、属圆教之感也。设非圆教机、无圆教之感、】就是说不够,不能圆融空、有二法,不能遍十方三世这样拜,当然他没有圆教的根机,就没有办法圆教之感,【即无圆教之应。十方三世诸佛、非一而能一、】就是以事相来讲有千百万亿而能一就是同一法身,【非多而能多。】他虽然同一体,事相却是有无量无边,所以非多而能多,【能一者、同一法身故、】同一法身,就是同一个法界一个空性,那个觉性,那个智性圆满的觉性,【能多者、先后成佛故。】能多者就是说先后成佛,有先成佛有慢成佛,就事相来讲,所以,【多无多相、多即一故。】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相,即一,【一无一相、】虽然一也没有一的相,所以,【一即多故。无能无所、】无能无所,【因真空理、不碍妙有事。】所以因为真空的理,所以没有妨碍到妙有的事,妙有的事。底下:

○辛二释相三、一所礼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现在说礼敬诸佛,它的范围有多大,所有尽法界还有虚空界,还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就是无法算的数目(的)诸佛世尊。底下:

【记】“所有”、】就是【拜者】拜的人【心性】本来就具足【所有、对能而言所也。】有能就有所,能礼,诸佛是所礼,所以说【“尽法界虚空界” 】尽法界这是法,虚空界这是一种比喻,【法喻双举、】一种是法,一种是比喻,比较能了解,【法界无边、其义难明、故以虚空为喻。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心无界限、随众生情执而有界限。】我们【写字时】眼睛只看那只笔,【心有笔头大、穿针时心有针孔大。】你如果放大它,放大它肚量就大很多,所以凡夫迷时他要藉着事相,这是谈到我们的心,因为众生不能自我观照,放大心量,所以他必须要藉着事相,如果悟道的人没有差别,大彻大悟的人就是在都市、城区都没有差别,因为他无相,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等于零,他的心境连零都不可以形容,他没有一个起点,也没有一个终点,他直到哪里都是解脱,他哪里要藉什么境界不境界,他唯心无境,凡夫没有办法。底下,【迷悟有浅深、故心亦有大小、然大小皆法界、】是我们众生把它订为:这个是大,这个是小。大也是空性,小也是空性,【故曰法界、至极言之曰一真法界。心法为一切诸法所依故。遍于有情曰佛性、遍于无情曰法性。】所有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佛性、法性同一性,佛性、法性同一性,【十方三世皆在法界之中、佛所住处通十方、所住时通三际。十方一切处、三世一切时、皆有佛刹。将此十方三世所有佛刹、磨为极小之微尘(一微尘分作七分名邻虚尘、再分即成虚空)】邻虚就是接近,接近虚空,【、一微尘一数、】一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微尘一数,【以计佛数、佛多无量。】佛多无量。【若不体佛而拜、即不能尽拜如是诸佛。

○二能礼因

【经】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我以普贤行愿力来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记】能礼之心、所礼之境、因缘和合、礼敬乃成。行者观行、愿通未来、】行者观行,愿通未来,【以行导愿、以愿填行、】填行就是补、弥补,填满这个行,以愿填满这个行,就是要使他究竟圆满,不能只有自利也要利他,【如车二轮、】二轮一定是【转动同时、】一轮不转就开不动了,所以,【愿礼过未诸佛、】过就是过去,未就是未来,希望顶礼过去、未来的诸佛,【当下即礼着过未之佛、以拜时有观想故、】以拜时有观想,【虽拜现前一佛、随观心通于三世、拜一释迦牟尼佛、或拜一阿弥陀佛、皆随观行而遍于三世十方、心能转境之力也。若转不动、即是凡夫、心无智力故。凡夫份上修法界观、】这个没有办法,【难以相应、】因为众生无法空性,你无法达到空,而且这个空要毕竟空,你修法界观才有用,而且空体有无量的妙有,所以法界观非空非有,绝对又圆融,非空非有,绝对又圆融,你想想看这个世间人哪有办法,所以【因非常作之事故。】非常作就更从来就没有这样观照过,也不是常常做这种观照,我们众生常常做什么呢?【五欲六尘之境、是凡夫之常事、处处贪著、将无分限之心、】就是把虚空无量无尽无边的心【变为有分限。】变为有一个范围,所以,【欲广大心量、须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生处就是我们对法界观很陌生,我们把它转熟一点,就是要常作空观,以空观出有,建立一切法当体即空,空当下就妙有具足,所以生处转熟就是我们把不熟的法界观,把它转成熟。熟处转生,这个熟就是五欲六尘这个熟,我们把它变得很陌生,就是不去重视它,【及生处转熟后、即知观行不可思议、】所以,【“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谓我普贤、依他普贤行愿法力、故能“深心信解”也。十方三世佛皆有普贤为长子、】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佛旁边都有一位普贤菩萨,【后普贤学前普贤也。或我普贤人、以普贤法、人法不二、】人与法是同一个,所以【起“深心信解”、信深解深也。信得一切时一切处有十方三世佛、解得一切时一切处有十方三世佛。“如对目前”】就像在面前一样,【亲切至极、法力亦缘力也。】也藉着法,空观的力量,也藉着有,缘的力量,所以,【观行亲切、礼拜恰当、】恰当就是刚刚好,【故如亲见诸佛、现在其前、此普贤行愿因力、亦他普贤增上缘力也。

○三能礼相二、初总明

【经】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记】清净者、身业五体投地、】如果按照佛陀当时在世是跪右脚,跪右脚而已,长跪合掌右膝着地,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右膝着地就是只有右脚跪下去而已,这个五体投地是到我们中国后演变成要恭敬就要恭敬个彻底,就连头一起趴下,所以,这个五体投地礼是我们中国,你如果到泰国去,泰国他们不是这样子,泰国只有跪右脚而已,一只脚而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而向佛,所以五体投地是中国才有。【语业称扬赞叹、意业恭敬至诚、三业清净也。常修礼敬者、拜时礼敬双修、不拜时意业常敬。】这个很难,我们如果要顶礼,我们有办法,要顶礼下贱的人,譬如说清厕所的、农夫,杀猪的、杀狗的或者是清道夫,或者是……,这些都是未来佛,或者是全身很肮脏的人,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在恭敬都是一半,一半就是我们会恭敬善的人、圣贤的人、恭敬能人、伟人,一般的众生是这样子,我们没有办法像佛那样,所以佛自己在经典里面说:我供养持戒清净的比丘一碗饭,和我拿这碗饭来喂狗功德一样,功德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佛已经悟到自性的实相,所以他所施舍的东西,他都会入空性的法理,当体即空,所以他没有任何比较,佛所活的世界是绝对的世界,绝对的世界就是不起心也不动念,所以他所有的功德,施舍一点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他与空性会合。我们世间人就没有办法这样子,所以佛就这样讲,在《佛遗教经》就这样讲:你布施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布施一百个善人,不如布施一个持五戒的人,布施一千个持五戒的人不如布施一个沙弥,布施一万个沙弥不如布施一个比丘,布施一万个比丘不如布施一个持戒清净的人,布施持戒清净的人,不如布施一个发大菩提心的大修行人。因为我们众生由点所产生的三度究竟的交会,这个就演变成我们的业力、业识,佛不一样,佛布施给持戒清净的比丘和拿去喂狗都一样,他都不会起心也不会动念,他恢复本来的面目,但是我们凡夫当然要有选择,因为凡夫没办法这样子,所以我们众生没有办法做到像普贤菩萨这样子。人家如果对不起我们,我们要对他恭敬说真的很困难,很困难。在这个世间人家对不起我们,我们不一直不理他,这已经是圣贤的人才有办法做到这样子。在这个世间人家对不起我们,我们真的也不抱怨也不解释,也不报复,这个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子,不可能的,对不对?世间人就是要人家一直对他好,对他比较不好就牢骚抱怨,他都不想自己对别人多好,我们付出去多少代价,所以说众生就是不知足,他只会抱怨而已,他不曾体谅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别人的立场是什么?如果交换我们有办法做到别人那样吗?没有办法体谅这样,所以我们要恭敬上辈的人,我们有办法,要你恭敬对不起我们的人,实在不太可能,所以我们要学到像普贤菩萨,十方又三世,三世就是现在、过去、未来,未来就是包括一切众生,这个没有办法做到这样子,这个要绝对的平等心,才有办法做到这样,所以说意业要常敬,这是讲一讲而已,实在很难。【既知诸佛遍一切处、尘刹身毛、】一个毛孔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皆有无尽佛身、安得不随时随处、常修礼敬。

○二别显

【经】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这个不是读作不可说不可说,这是这样读法,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这个要诗作不可说不可说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每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那么多,一一身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你看看每一个身体,又遍礼这么多叫做事事无碍,多身礼一佛,多身礼多佛,一身礼多佛,多身礼多佛,统统可以合用,不可说不可说这个要运用得当,运用不当会误解意思。有一位老菩萨来这里哭,她很痛苦,很痛苦。我说:老菩萨你哭什么?说:家境又不是很差,我女儿却待不住,我们又不是不帮她,奇怪怎么要走这条路。我说:做什么工作?她就说:不可说不可说。我说:这句话不是用在这个地方,不可说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她的意思是不可以说不可以说。我说:意思弄错了,不可说用在这里。还真厉害,用得还稍微有点意思,不可说不可说,所以我们以后如果不好意思说,都说不可说不可说。底下看小字:

【记】“一一佛所”句、多身礼一佛、多身礼多佛也。“一一身”句、一身礼多佛、多身礼多佛也。】都是一跟多在交换而已,【多礼一、多礼多、一礼多、一礼一】就是都多加一个佛,一佛礼多佛,一佛礼一佛,这【四句、皆于一身礼一佛上显、】一身礼一佛上显现出来,【心能转境、将一切质碍境转为唯心、】所以,【棹子枱凳】这个念xǐ,欢喜的喜,一个木再一个台,这个是草,一种茅草,凳就是没有靠背的椅子,没有背的椅子,以前人家的圆板凳,枱凳就是说用草纺织的椅子,没有靠背的椅子,用草纺织的,后面没有靠背的椅子。【一切皆心、心通故一切融通、转成大光明藏。】一切唯心光明所现,就唯识学来讲所有的相分都是由见分所产生的,所以我们的物质,皆因我们的精神强烈地执著,执著所以产生错觉,不是圣人唯心所造,【所礼佛身、能礼我身、随光明藏转多。】所以,【常修转境观行、】因此,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修行的,要转境观行,观照唯心所造,所以你的心就安住于清净里。譬如说你见到金钱,你会说这是唯心所造,你见到女色这是唯心所造,一切境界皆是虚妄,所以你慢慢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什么境界现前你就不会被迷惑,你密密地观照,你二十四小时密密地观照。前两天有一位比丘尼写信给我,她说:我住在茅蓬,我自己一个人修行比较好,还是两个人修行比较好,请法师帮我订早晚课,早晚课要怎么做?所以我就告诉她:如果遇到明师,明心见性,即心即佛,一人修也行,两人修也行,一百人修也行,一千人一起修行,乃至无人一起修行也行,因为本来面目,就没有寂寞这个名词,如果没有明心见性,顿明心地和无生法,就是十人修也没用,一百人修也没用,所以说不遇出世大法明师,枉服大乘法药,你没有遇到出世间大彻大悟的明师,枉费你修大乘法,因为你究竟都在那里团团转而已,在相上打转不能会归到自性,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境变为唯心,就是唯心,【生处转熟、自然转动、】生处就是我们没有做过法界观,我们当然要转熟一点,所以自然转动,【而能现一身拜多佛、多身拜多佛。即或未转动、亦要信得诸佛境界、法尔如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底下。

○辛三总结二、壬初显无尽二、癸初别明虚空二、先反显

【经】虚空界尽、我礼乃尽。】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众生怎么说虚空尽,一个就不太受得了了,还说虚空尽,虚空界所有的众生他都尊重,你想想看吓死人了,虚空界尽,虚空界怎么尽,虚空界怎么尽?我的礼才尽,礼敬诸佛,就是说尊重每一个众生,包括猪、狗、羊,一切有能力的、没有能力的,赞叹的、毁谤的、有钱的、没钱的、贫穷的、男的、女的、孩子、残障、精神病的,统统尊重。菩萨这种是何等的胸量,要是我,我哪有办法做到这样,那个没有办法。一个对不起我们,我们就快受不了了,真的没有办法如此,我看不只是我而已,你们也是没办法。所以普贤菩萨修这种行,实在是不得了的。

【记】虚空界无尽、而言尽者、反显我礼无尽也。

○后顺释

【经】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因为虚空界不可尽,所以我此礼敬无有穷尽,这个和地藏王菩萨所发愿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大家都知道地藏菩萨的伟大,就是不知道普贤菩萨的伟大,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不得了的愿,我初学佛时看到这一句吓一跳,我说这个世间有人发这种愿,地狱的众生怎么度得完?活人都度不完了,都已经度得很懒,想跑到山上躲起来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但是我们如果再看普贤菩萨十大愿都是虚空界:虚空界尽,我礼乃尽,因为虚空界不可尽,所以礼敬无有穷尽,包括普皆回向都是这么说,吓死人了发这种愿,所以为什么说普贤菩萨他的伟大,伟大到说大行普贤菩萨,有人把他读作大xíng,大行是走路很大步,美国人那种走路很大步的,才叫做大xíng,大行就是走路很快很大步,大行hèng(有注音为héng)就是愿力很大,愿力很大。美国人叫作大行,我不就叫小行,读要读好,大行hèng普贤菩萨,所以大行普贤菩萨骑象,骑象,象有六只牙,六只牙,六只牙表示六度,六度,六只牙,表示六度,所以普贤菩萨他骑象表示忍辱负重,他这种深责重任无怨无悔,发大菩提心,就是没有什么怨恨,所以说要伟大,就要像普贤菩萨这样的伟大,吓死人的伟大,那种忍辱,忍辱得……,所以普贤菩萨不曾有抱怨,不曾有不满,不曾有不满,他的心没有恨,无论别人如何对他,他都是礼敬,礼敬。我们比得上普贤菩萨的一根毛吗?连一根毛都比不上,无法可比。底下:

【记】顺释虚空无尽、发无尽之行愿、礼体俱到也。

○癸二总列余三

【经】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界也不可尽,众生的业怎么能尽呢?【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我的礼敬才尽。后面还有一句更伟大:【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记】如是者、以虚空一法、例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三法。此横说一一无尽、以显礼敬行愿无有穷尽。】底下看中间的黑字,这个才伟大。

○壬二彰无间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怎么得了,你怎么去形容他呢?念念相续,每一念出来都是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还无有间断,就是不曾休息不曾停止,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倦,不曾喊累,打哈欠也继续礼敬诸佛,他不曾喊累,说真的我们没有办法这样子,没有办法,这个实在是……。所以如果讲到这个,我们发菩提心算什么?菩萨这个算是什么心?这实在是不得了,无量无边,所以菩萨值得我们礼拜、礼敬,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的。人家发这种愿,我们敢吗?你敢发……别说什么,别说发普贤菩萨尽虚空界、遍法界,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不要发这样的愿,你就发:我今生碰到的一切众生,无论遇到哪一咱众生,我都不埋怨,我自己能有头脑有智慧安排事情能安排得恰到好处,不要被骗,不要被拐,而引发我们的恨,该处理的我们处理,不该处理的能处理妥当。你发这种愿,说:我一生一世不抱怨,而且精进不退,礼敬众生这样就好,这样就好。今生不要说虚空界、未来际,都不要说那一些,今生这样就好了。我看发愿的头三天,可能不会发脾气,三个月就很忍耐了,三年,依我看……孔子的弟子里面只有颜渊三月不违仁,只有颜渊(颜回)这个学生三个月没有违背仁慈,三个月,颜渊才三个月而已,而我们呢?没有办法。你们可能有办法。小字的。

【记】礼敬无间、乃普贤菩萨由大悲心故、代众生礼拜、而发无尽行愿、念念相续、】念念相续,【三业】身口意【无有疲厌、】就是没有疲倦,【竖说礼敬诸佛之行愿无有穷尽。此礼敬一行、既无间断之时、余九行愿、】九种行愿,【即不暇行矣、】有的人这样怀疑,他说做一个无间断,其他的就没有时间去做了,【况一一皆曰念念相续。云何通?】底下就有解释,他说一行就是礼敬诸佛,就是包括称赞如来、随喜功德,忏悔业障、普皆回向,【盖以一行即一切行、】不只是礼敬诸佛而已,不是这样子,所以,【互摄互融故、如前一门具十中说。】十大愿,一个愿就具足十愿,所以十乘以十应该算是一百,【又者上至诸佛、下至蠕动含灵、】蠕动,就像蚯蚓在爬行那样蠕动,【同一法身、众生界无有尽故、念念中皆有拜佛之众生、同一法身故。】所以,【众生拜即是我拜、又是随喜功德之义、故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庚二释称赞如来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这个愿就非常重要了。有的人一张嘴巴就是不肯说几句好话,不说几句赞叹,所以他就常常说:我赞叹,赞叹在心里,我才不会在表面上赞叹你,赞叹人家都是虚伪的。他说赞叹人家都是虚伪的,我是在内心里面赞叹,在内心里面。我说:好,这样好。有一天他来我都默默地、默默地。师父,你没有请我坐。我请你坐,我是内心里面请你坐,你不用请你坐,你就会知道,你境界够,境界够。你没有端茶。我没端就是端了,你无须用事相,没端就是端,没喝就是喝,我看你感想如何,对不对?哪有不用语言称赞如来,如果有优点就多少称赞人家,

【记】此牒第二行愿名也。

○辛二释相三、一所赞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曾围绕。

【记】此所赞境、较上所礼境宽广、上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佛、此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非礼敬之佛少于称赞之佛、文有隐略耳。】【

○庚二释称赞如来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这个愿就非常重要了。有的人一张嘴巴就是不肯说几句好话,不说几句赞叹,所以他就常常说:我赞叹,赞叹在心里,我才不会在表面上赞叹你,赞叹人家都是虚伪的。他说赞叹人家都是虚伪的,我是在内心里面赞叹,在内心里面。我说:好,这样好。有一天他来我都默默地,默默地。师父,你没有请我坐。我请你坐,我是内心里面请你坐,你不用请你坐,你就会知道,你境界够,境界够。你没有端茶。我没端就是端了,你无须用事相,没端就是端,没喝就是喝,我看你感想如何,对不对?哪有不用语言称赞如来,如果有优点就多少称赞人家,事实上人家确实有优点,如果他贡高我慢,确实没有这种优点,我们就不要做这种举动,人家确实有这种优点,我们要赞叹一下,赞叹一下。有的人认为赞叹好像很虚伪,不对,赞叹就是一种魔力,赞叹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起效用的,赞叹每一个人,包括小孩子他都很喜欢听赞叹,所以我们今生如果学到称赞如来口气就清香,来世不用刷牙他就会有香味,怎么不用刷牙他就会有香味呢?他口业清净用水漱一漱就可以了。以前没有牙膏的时候,我家隔壁有一个老奶奶,刷牙没有用牙膏,都用这一只(右手食指)这样刷,真的。看她没有用牙膏,没有用牙膏,有时候一边刷牙一边吹口哨,因为整排牙齿可以拿下来,拿下来,拿下来一边刷牙一边吹口哨,所以你如果听说人家一边刷牙一边吹口哨,拿下来,拿下来洗。所以称赞如来有很大的好处,就是说赞叹佛或是赞叹众生,众生是未来佛,我们如果称赞诸佛三宝,能令众生起信心,反过来你毁谤三宝,能断众生慧命,当然同样一张嘴巴每一个都要说赞叹的话,谁愿说恶口的业还结了恶缘。

【记】此牒第二行愿名也。

○辛二释相三,一所赞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一一尘中就是极微细,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曾围绕。】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示现,不过是虚空界,法界里面一粒沙这样的比喻一样,我们看佛来这个世间示现,众菩萨围绕,如果就尽虚空来讲,这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点而已。

【记】此所赞境,较上所礼境宽广,】上面的礼敬诸佛起境界,【上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佛,此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非礼敬之佛】不是礼敬的佛,【少于称赞之佛,文有隐略耳。

○二能赞因

【经】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记】前广此略,略去普贤行愿力数字,】军个就是说我当悉以普贤行愿力甚深胜解,所以就是少了这几个字,我当悉以普贤行愿力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当然亦有普贤行愿力,“甚深胜解”,约见理,即见法身之如理智也。“现前知见”,约见事,】见事相,【即见报化之如量智也。二而不二,甚深难思。】如量智,量和智慧都一样,虽然量和智慧是两种,但是就是同一个,如量如智,如量智,见事就是见到报身和化身佛,就是如量智。再来:

○三能赞相(四)一标能赞相

【经】各以出过】就是超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

【记】能赞相,即是舌根语言辩才,】也就是说我们能赞能赞叹的人,【“各”字指能赞人个个赞,】每一个都赞叹,【亦指所赞佛个个赞。天女舌根微妙,云“出过”者,以此能赞舌根,通情与无情故。】出过简单就是很超越,能力很强,【“微妙”者,微细妙好,即妙有舌根,即一即多也。普贤菩萨之身,遍虚空等法界,故舌根亦充塞虚空,】这个舌根不是说舌头很大,不是这个意思,舌根亦充塞虚空就是说有众生的地方,就有普贤菩萨在普度众生赞叹的意思,【遍满法界,一切情与无情言声,皆普贤菩萨摄成赞叹诸佛之音也。】赞叹诸佛之音。

【如昔朱太祖】就是朱元璋,问什么?【闻杜鹃鸟鸣,问刘伯温曰:】朱太祖问刘伯温说:【“彼鸟对朕说甚?”】这只鸟对我说什么?

【刘伯温答曰:“对圣驾说独掌山河。”】刘伯温也是墙头草很会说话。

【又问:“对汝说何?”】对汝说何?

【答曰:“说辅弼山河。”】叫我要帮助你统理山河(,山河)就是国家。辅弼就更帮助皇帝。

【又问:“】鸟【对农人说何?”

答曰:“说麦黄快割。”】麦黄了要赶快收割。他很会吹牛,很会吹牛,刘伯温很会吹牛,哪有一只鸟同时说这么多话。

【赞佛人闻之,必成“称赞诸佛”,无非唯心所现耳。】所以我那一天告诉诸位:有一个人拿舍利子去问广钦老和尚,说:老和尚,老和尚,你看这颗舍利子真的还是假的,老和尚对他说:你看真的就是真的,你看假的就是假的,本来就是这样子。有的人说舍利子永远不会坏,没有永远不会坏的,这个山河大地成住坏空,宇宙当中众生的福报如果不够,舍利子自然就不见了,众生的福尽了,舍利子自然就不见了,有的人业障很重,拜、拜、拜到舍利子不见了,有的人拜、拜……,拜得舍利子一直长、一直长,拜得舍利子一直长,对不对?有的人拜一拜,功夫很不简单,拜到不见了也是很不简单,还拿放大镜来看,拿放大镜来看,不见了,不见了,趁他不注意拿几颗放在里面,他也不知道那个是不是?是真的舍利子还是假的,所以这种东西是唯心所造,因此有人在讨论。有的人说:我爸爸往生烧出来的骨头,是真的舍利子还是假的。我都说:你就把它当成真的,把它当成真的。众生对相很执著,很执著,最重要的是临命终如果能安详,这个最重要,最重要就是他百年后,那个临命终刹那之间很安详,他决定往生,佛号一直不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烧出来有舍利没有舍利那个不重要,有的人一辈子吃药,吃药的时候他的钙质会被破坏,被破坏,所以他烧出来有时有色彩,有时候会有色彩,结果不是舍利子,是因为他药吃得太多,所以我认为不需要执著,火化以后是真的舍利,或是假的舍利这个不重要,安详最重要。【故修称赞如来行愿者,则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木鱼引罄声,皆是称赞如来之音声。】称赞如来之音声,【如西方水鸟树林,皆演法音,亦是念佛心转境故。善学华严者,】如果对《华严经》有研究的人,【收三世间为一心。诸位如不善观,可观想一切语言音声之所从来处,皆是真空理体,】本来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当体即空,当体即空,所以佛一直教我们回光返照,唯心所造,佛在《遗教经》里面说一句话,佛说:我们如果听到人家侮辱我们的音声,如果不能把它当成如饮甘露,不名入道之人。就是说我们如果听到侮辱我们的音声,毁谤的音声,如果不能把它当成甘露这样喝,还不是一个入道之人,你要入道哪有那么简单,听到还不生气这个很少,几乎等于零,我都没办法做到这样子,【即宗门所谓话头。】参话头,【如是回光返照,则知一切声,皆是法身随缘。法身是体,随缘是用,虽是体用,然有显与不显之别。观想得力时是法身起用,称赞如来,否则法身隐没,不成普贤称赞行愿。】底下就很简单。

○二正辩称赞

【经】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海就是多,很多的意思,海就表示大,每一个舌根出无尽的音声那么多,【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记】“出无尽音声海”,谓音声多也。“出一切言辞海”,谓言辞多也。如来功德无尽,故以无尽音声言辞称赞。】所以我们要称赞如来令众生有信心,我们如果听到人家在毁谤三宝就赶快离开,就表示我们的业障到了,我们的业障到了,赶快跑……锵、锵……。以前我都跑去看歌仔戏,我都学会一招半式,见苗头不对就赶紧跑,赶紧跑,不然我们的业障现前,好话不听,听到这业障的话,所以听歌仔戏也是有佛法,歌仔戏也是赶紧跑,见苗头不对就赶紧跑,赶紧跑。没有办法只好避开不然怎么办?你去他就一直讲给你听,你不听他就是要讲给你听,对不对?就得赶紧跑要不然怎么办?只有这个办法而已。

○三赞所经时

【经】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记】普贤行愿力不断故,竖穷三际称赞不断。

○四明其周遍

【经】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记】不惟竖穷三际赞,而且又横遍十方赞也。

○辛三总结二,壬初无尽二,先反显。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我的赞叹才尽。

【记】虚空无尽而云尽者,反显称赞亦无尽而言尽也。

○后顺成

【经】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

【记】顺释可知。

○壬二彰无间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称赞是语业。云身语意业者,意业起时现之于口,口又身之一分,故通三业。无间如礼敬中说。】这个统统和前面一样,一样,伟大,菩萨真伟大,我们就没有办法无有疲厌,你不要说什么,就说今天尊重三宝,礼敬三宝就好了,无有疲厌,挡不了人家一支毒针就疲厌了,对三宝就没有信心了,这个没有那么简单的,没有那么简单的。无有疲厌就是信心具足永不退道心,简单讲无有疲厌就是精进不退,人不退哪有那么简单。我们人平时……,出家以后不退也是很难,所以我常常说:这件衣服要不退转要穿到死,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个就是要坚持到底,无论什么境界我绝对不倒,这样就没有话讲。休息一下。

○庚三释广修供养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记】此牒名也。“广修供养”,观下文中,有种种供云,似非人力所能办到。然若运心修观,未尝不可转供养具,为唯心性具妙供,而为供养,】简单讲我们若开发我们的本性,一切的供养就具足,【纵不能观想,亦宜随力随分,以能办到之供,日日供养。皈依三宝,理应依赖于佛,】我们要念于佛,【系念于佛,每日随时皈依,即是将心系念于佛,纵不能系于法身佛上,】就是我们不能证得实相,无相、无不相,尽虚空遍法界的法界佛,法界身的佛就是地真法界的佛,我们没有办法证悟到法身佛,【亦应系于色身。故对佛像当如活佛尊敬,】对于佛像当如活佛供养,当如活佛尊敬。【有事出外,应在佛前问讯告假,事毕回家,当向佛前问讯销假。】这是表示我们的一家之主是佛,都把他当做是佛,像我们在僧团要外出就要请假,回来要销假是相同的意思,【新制衣服,及新鲜食物,皆先供佛,而后食用。每日最少亦要长灯一盏,】长灯,古时候的人还没有发明电灯,所以他们就燃油灯,燃油灯有时候不小心打翻或是被老鼠打翻会酿成火灾,会酿成火灾,所以我并不赞成点油灯,油灯要有人看顾,油灯要有人看顾,所以要注意火灾。现在最好合用插电的,插电的顶多是灯泡烧坏而已,如果点油灯要很小心,油灯有时候会杀生,譬如飞蛾,飞、飞……掉到油里,所以点灯供佛有时候成了杀生,这个要注意。【长香一枝,清水一杯,而为供养。

○辛二释相二,壬初正明供行四,一所供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记】文义同上。

○二能供因

【经】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

【记】能供因,与前能礼因同。行愿二字即是悲智双运,以愿属大悲,行属大智。】做大事第一要有大智慧,【能修供养云等,智也;利益众生供养等,悲也。

○三列供具

【经】悉以上妙】即是最好的,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发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记】“悉”字亦双指,能供人及所供佛,“以”字总标用一切供具也。“上妙”者,最上妙好,即真空中所现妙有也。“所谓”下别列,】一一列出。【“华云”即天然之花,天者,第一义天也,】就是中道,就是实相之意,实相之意。【自法界真空理现妙华,】所以妙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妙就是不可思议,你说有,它是由理性而出,你说没有,它又离不开事相,【此华云即是理法界随缘所成事花,而结为云也。“发云”,花贯穿而成鬘也。】印度当时佛在世的时候,把花贯串起来,像要上飞机的时候献花,把花贯成一串的圆圈。花鬘在泰国现在还很流行,泰国,花鬘在泰国还很流行,你去泰国的时候,会跟你戴上花圈,一个人十铢,十铢就是台币十五元,那串花圈在台湾买差不多要八十元,差不多要八十元,那串花圈跟你戴上,他们没有办法,泰国人很可怜,开浏览车的、做工的一天差不多泰国钱一、二百元,乘以一点五,乘以一点五,是我们新台币的一倍半,差不多台币三百元左右,两、三百元,所以观光客去他们要赚一些外快,十元对我们台湾人来讲算什么?十元丢在路上小孩子也不捡,现在的小孩子你拿十元给他,他根本不拿。再来,【“天音乐云”,八种音乐,天然不鼓自鸣。】你不必敲打它自然鸣响,【“天伞盖云”,以天然伞盖为供具也。】伞盖就像雨伞一样,结一个伞盖,【“天衣服云”,以天然微妙衣服为供具也。“天种种香”,是总。“涂香”即香油香水等。】香油香水等。【“烧香”即种种燃烧之香,“末香”即研香为末,】研就是磨,把香磨成粉末状叫做末香,就是香末的意思,香末。【或涂或烧亦有种种。】所以我们中国就有檀香、卧香炉,香末就是根据这些而来的,【“一一量如须弥山王”,须弥山为诸山之王,此云妙高峰,】很不可思议又很高,【即财即法之妙有供养也。】供养财就是法,为什么?它通达实相没有所谓的财跟法,所谓通达实相就是各个事相存在,但是各个事相当体即空,即财即法,财当下悟到空性,财当下就是无,一切法当下就是无,所以通过空性的架构财就是法,所以如果悟到本性的人一切布施都是法施,法的布施,通过本性、空性的架构,一切布施统统叫做佛法的布施,佛法的布施。【燃种种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表愿力大也。一一灯油如大海水,表悲行大也。皆观行所成,非人力所能办到。

○四正供养

【经】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我们在家居士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供养,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记】以上明供具,此明常为供养,即财供,即法供,即行供,即愿供,】大行和大愿,【世人修财供,不善观想,即不通于法,财法各别故。普贤菩萨财供即是法供。】供养,当然是我们在家居士的责任,我们在家居士施舍一定要通达三轮体空,它的功德才会大,你已经找对了对象,你知道这间道场是正知正见,这位法师是明因识果,你把钱布施来供养他,他当然善于处理,但是你本身一定要有空性的思想,就是没有布施的我,也没有布施的师父,也没有布施的金钱,如此你的功德就等同虚空,福报就等同虚空,这个财供养就是叫做法供养,因为它通达空性的实相。如果你供养一百万元,却常常挂在嘴巴上,说:我供养师父一百万元,我供养师父一百万元,如此一百万除以一百万就等于一的功德,一的功德,对不对?如果你布施一百万,但是却无所著,说:师父,这个供养你。如果有人问起你有没有供养?说:没有,我都随缘随喜。说:没有,都是小事情。他一点都不在意这个,一百万除了零,他不执著与空性相应,不得了,这个功德还得了?所以我常常讲通达般若思想的叫做出世间净善,不通达实相的般若思想,叫做人天善而已,你若不通达实相的般若思想,你布施再多,顶多来世会很富有而已,你没有什么作用,你没有法,你没有实相的法,你有执著,所以世间人布施一些钱,他就要在柱子上留名了:林大头。因为他得了大头病,他就留下林大头。得了好大喜功的毛病没办法,他就是要一个名,虎死留皮,人留名,他不知道一切法性当体即空,如此福报才大,所以通达般若财供养就是法供养,不通达实相,一切的供养都是人天的善而已。底下:世人修财供,不善观想,即不通于法,财法各别故。普贤菩萨财供即是法供。

○壬二校量显胜二,癸, 初校量二,子初举所校量二,一总指

【经】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所以你们供养我的比较少,我供养你们的比较多,等一下你就会知道法的布施到底有多少?是不能比的。

【记】校量财法供养,法供最上也。“供养”即是上供。下施有三种,曰财施,法施,无畏施。】“无畏施”就是令众生没有恐惧,而不是不怕布施,这个有很多人搞错意思,无畏施就是我不怕布施,不是这个意思,是令众生没有恐惧。譬如一条狗,你要把狗活活地打死,那就是令它恐惧,我们疼爱动物,爱护动物就是无畏施,令众生不要有恐惧叫做无畏施。【上无怖畏故。唯财与法,故祇校量财法。“诸”者,财供法供,皆有种种。

○二别明

【经】所谓如说修行供养,】这个就是依照佛所说的,如说就是依照佛所说的修行来供养佛。如说修行,如法修行,一定会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再来,第二,【利益众生供养,】发菩提心一直帮助众生。第三,【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众生和威仪、律仪是连在一起的,你要摄受众生,你没有持戒律、没有威仪就免谈。没有律仪的思想,所以摄受众生除了智慧和辩才,还要有威仪,威仪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代众生的痛苦,意思是说我们能够帮助众生的就代。再来,【勤修善根供养,】勤修善根供养。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不舍就是永远不退菩萨的……,菩萨当然就是利益众生。再来,最后最重要的【不离菩提心供养。】发起菩提心,道业绝对不退,顺境、逆境、善恶境、是非境、对错境,统统不退转。

【记】如上种种供具而为供养,即“如说修行供养”。又“如说修行”,不外止持二法。】止持跟作持,止持还有作。止持就是消极地止恶,作持就是积极地行善。一切的经典三藏十二部就是讲这两个,止持、作持,止恶作善的意思。止、作二法。【佛教诸恶不作即应止,】这个就是止持,要停止,【佛教众善奉行即应行。教作者】就是作持,【不作即无功德。如小儿不能作大人事,故亦无过,但不得超出世间。教止者不止,】该停你不停就是教你持戒你不持,【即有罪过。故欲上升者,常众善奉行。惧下堕者,当诸恶不作。佛以利生为事业,视大地众生犹如一子,故利益众生得佛欢心,以四摄法】四摄法,我们中就讲过了,(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摄受众生得佛欢心,勤修善根得佛欢心,不舍菩萨业得佛欢心,不离菩提心得佛欢心,】这些都能令佛欢喜,【皆法供养也。普贤菩萨财供即是法供,平等平等,何用校量,】因为通达空性是无法比较的,【为无观行无愿力之人,财供非供法者,而较量之,财供实不及法供功德之大。佛赞叹供养如来,故修供养,即是如说修行。须以义消文,切勿以文害义,谓普贤财供非法供。】如此是误解经典的意思,意思就是普贤菩萨财供即是法供。

○子三,正明校量

【经】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我现在就是在供养你们法,你们现在听师父讲经,以前你们都供养师父三餐,现在我在供养你们法,【百分不及一,】你们布施给我的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不及一,】不及千分之一,【百千俱胝】俱胝叫做万亿,意思就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分,】百千万亿分之一。再来,【迦罗分,】迦罗分就是人毛的百分之一,把这根毛分成百分之一,【算分,数分,喻分,】用任何譬喻,【优波尼沙陀分,】就是极微,优波尼沙陀分就是极微,【亦不及一。】因为你所有的钱财就是供养几百亿也不能了生死,一句话就能够使你了生死,你若听师父的话,好好地持戒、念佛,老实念佛、老实持戒、老实用功,当下这一生你就能够了生死。

【记】如前供养,若非普贤行愿,纵有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是以法供一念功德,分为百分,以一分与无量财供功德较量,不及其一也。“千分”又将法供一念功德分为千分,以一分与财供功德较量也。向下亦是将一念法供功德,分为百千俱胝之一分,乃至优彼尼沙陀分,与财供功德较量亦不及一。“迦罗分”竖析人身毫毛为百分也。】就是像针孔那么大的毛端,【“优波尼沙陀分”此云近少分,与微尘分为七分名邻虚分义同。】就是接受虚空,【言极微少也。

○癸二征释

【经】何以故?】为什么?【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记】征:何以法供胜过财供?

释:以尊重行愿因法故,出生诸佛果法故。

○辛三总结

【经】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亦同前,先以有尽反显,而后顺释供养无尽。

○庚四释忏悔业障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我们人都会犯错,犯错要求忏悔,忏悔最大的意义是改过,而不是习惯的应付。我们常说惭愧,惭愧,忏悔、忏悔,忏悔就包括改过,这是最大的意义。最大的意义就是要改过,这才是真正的叫做忏除,你有忏有悔却没改过,这样没有用。

【记】此牒名也。忏者忏其前愆,】以前的过失。【悔者悔其后过。】将来如果犯错。【身口意三业有过,皆障菩提涅槃,故须忏悔,不敢复作。】说忏悔要有两种力量,第一要有定力。你脾气不好或是没有办法控制欲望的引诱,第一要有定力,定力先伏住烦恼,譬如说你脾气很坏,我们现在学定力,先学如如不动,然后再用般若智慧来观照的力量再断掉烦恼,所以,忏悔一定要通过定跟慧的阶段,他才有办法完全说:他是真在求忏悔。我们一般来讲平常都是口头上忏悔、忏悔,忏悔、忏悔,这个大家都会讲,谁不会讲这些?就像现在的人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么晚还打扰你。电话都不挂断,就开始讲:慧律法师,我讲给你听,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打电话吵你。说一句不好意思差不多三分钟,经过三分钟以后,他又说一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么晚了。最后要挂断:不好意思现在这么晚还吵你。他这句不好意思就是要延续他说话的时间,所以这种不是真的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的人不会那么晚打电话给师父,不会这样子,不会把人家吵起来,不听又不行。这是做个比喻。所以这个忏除,忏悔一定要包括改过,这才是真正的所谓的忏悔,只是流眼泪那有什么用,对不对?流眼泪、流眼泪。有一位妇人脾气很坏,儿子不听话,联考没考中差点把他打死,后来她来拜忏摩,唱得很大声,忏摩时把电灯关掉又很庄严,哭得很伤心,哭得很伤心,但脾气还是控制不住,还是控制不住。所以人只有肤浅的意识状态并没有真正的生命,人只有肤浅的意识状态,在应付这个世间种种的reaction,就是一种反射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透彻到生命的核心,生命的核心就是绝对的安详,那份宁静不需要借重任何的立场,宁静、安详没有任何条件,是绝对的,如果你一定要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心情都会爽快,有一天因为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一定会痛苦,简单讲这个世间你只要借重某一种东西快乐,你就会因为那一种东西后悔和痛苦。譬如说你因为钱而快乐,有一天你就会因钱而痛苦。譬如说我整天都冀望我的先生,有一天你地因为你的先生痛苦又烦恼,你如果把你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妻儿,有一天你就会为了你的妻儿痛心疾首,因为这是无常法变化的世间,你对他十年好,有时候因为一句话两个人就分开了,这个娑婆世界,这个叫做娑婆世界,你要先认识你的立场是什么?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叫做娑婆世界,不是叫极乐世界,是绝对让你事事不如意,所以你要用什么心来活在这个世界呢?你如果事事不如意,你要把它当成这才是正常,人家对我们好,使我们觉得很快乐,这个不正常,这个不是正常的世间,这叫做娑婆世界,堪忍就是叫你要忍耐,忍耐,对,他也讲,不对,他也要讲,这个世间不可能他不讲话的余地,他不讲会贬低他的身份。有一种狂人他不贬低你,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他是一定要嫌弃你,好也讲,坏也讲,好也毁谤,坏也毁谤,他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状况是什么?他不曾认识他自己的生命是什么?他好也讲,坏也讲,他不攻击跟伤害别人,他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他为了要显示他高高在上,他就必须把别人看低,弄错了。记住!底下师父要讲一句:真正伟大的人是让别人统统伟大,而不是只有自己伟大,这才是伟大的人,真正伟大的人是让每一人统统伟大,做圣人,那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如果愚笨的人就是说:你们都很傻只有我最行。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子。所以要学菩萨的心肠,学佛,我们众生的哲学,这是最基本上的观念,你一定要弄清楚,所以来这个世间你就要先接受一切不如意的痛苦:这个世间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办法!你要很平淡地接受这种事实。譬如说当老师,当老师,当老师,每天老师去:小朋友,小朋友,早!老师好!你们回家要孝顺父母,你要孝顺爸爸、妈妈。老师都很会讲,回家跟她的公公、婆婆吵翻天。明天去,老师来笑笑的:小朋友,好!教书,教书,因为她要教书,对不对?她拿薪水她不教他孝顺父母做什么?她一定要教他孝顺父母,对不对?教是这样教,所以老师最会讲,老师最不会做,她没有办法,气起来也是歇斯底里,一直抖、一直抖……。所以你不要说为人师表,当老师的就……。在学校是一种脸回到家气起来,你如果照几张照片:老师、老师,这就是你的嘴脸。(师父从上至下摩自己脸一下)羞死了。老师,因为老师也是一个无明的产物,他虽然知道道理,但是他没有大智慧的空性,他没有办法,压不过,他要忍,忍不住,他感性跟理性不能调和,他没有佛教的观念,对不对?他硬要压,所以老师也会得到精神分裂症,歇斯底里症,受不了,受不了,对不对?所以在这个世间的人,只要他没有碰到佛法,他就是不幸,他办法,他不晓得怎么办?书读二十几年读到博士,到最后变成博土,底下那一划比较长,像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台大土木工程系的博士,来到这里很痛苦、很痛苦,我还要跟他上课,我们两个好朋友还要跟他上课,好好地跟他讲,对不对?这个人家的私事,他老婆的事情这不可以讲,这种没有道德我不会造口业的,我是不会这样子,所以一个读到台湾大学的博士,我说:你也好了,读到三十七、八岁,拿到台大博士,我说:你再来呢?他说要再到美国拿超博士,读一读,我说:你太太不在了。 一个女众她没有学佛,你一直读硕士读博士,读一读,整天都在做研究这样子,你太太要怎么办?脑袋坏了,对不对?要是我,我不会这样子,我读博士叫我太太来坐在我旁边,叫她帮我查资料,要不然她会乱来,要不然她会乱来,她会跑出去……你就知道。如果先生只注意这一点,你就没有办法注意这一点,人是欲望的动物,先生一攻读博士,外面的男人,如果对他太太好一点就完蛋了,完蛋了,就完蛋了,这个我很了解,很了解,他说:你没结婚怎么什么都懂,懂,当然懂,听也听得很多、很多,所以说只有忏悔,只有一直求忏悔,或是像世间人这样,那个没有用,一定要有大智慧。底下:

○辛二释相二,壬初举所忏二,一正举

【经】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贫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

【记】“菩萨自念”是发菩提心能知痛痒,】观照自己,【起觉照之人也。】觉悟,觉照的人,【自念者,自用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自觉、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的心叫做菩提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叫做菩提心,来【观念也。】我们的念头是不是符合菩提心,只要你动到恨,动到嫉妒,你不能起欢喜心,你不是菩萨也不是菩提心,【念今生以知过去,观他人以知自己。故知过去由贪嗔痴发身口意,而作诸恶业,恶业无量,】恶业无量,【束广为略,】广,简单来讲,当然是【不出十恶业,以身口意为造业具。意起贪嗔痴三,身造杀盗YIN三,口出妄言绮语等四。】所以加起来刚好是十,所以,【能自念恶业,即智慧心现前。】我们要有智慧心现前,【有觉心观行者,】觉悟的心来观照,【方能自念,否则终日造恶,不知有过。人或举其过,则耳不乐闻。】不听自己的过错。这一点我可以说在这个世间上的人,这是我活了今年三十九岁,我有个很大的体悟,在这个世间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别人的劝告,没有,很乐意地接受这更不可能,勉为其难的听听你对他的建议,这个也许有,勉为其难,你在说我了不好意思,你在跟我说我不听又不行,有这种人,如果很快乐、高兴来接受的,有,有两种,高兴有两种,第一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圣贤,他确确实实很想听听别人对他怎么的建议;第二种叫做虚伪的君子,他高兴,嘿、嘿……,我现在接受你的……,本来我不知道你知道我这么多缺点,你现在建议我,对不对?我就了解你现在知道我这么多缺点,有一天,哼、哼……给你死,我这个人很聪明我很有智慧,我常常称赞我自己,要叫我说:师父,你说我的缺点。没有,没有,绝对没有,你自己慢慢地看,不可能,我从小活到大到今天为止,我没有发现两个人或者是一个人,他真的很欢喜心接受人家的劝告,没有,因为每一个人自尊心都非常地强,所以他一直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就愈脆弱,因为愈敏感,这颗脓疮肿得很大,你稍微摸到很痛、很痛,很痛,很痛这样子,碰不得的。自尊心强就是一个脓烂、脓疮,疮长脓包起来,隐藏自己缺点,因为他的自尊心太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覆藏自己的过失,所以他受不了人家说他,说他就像脓疮肿得很大,一摸就很痛,很痛……这样子,要等到有师父有能力帮他开刀,当头棒喝,而且要有东西给他开大智慧,这样他都会感激,他才会感激,要不然在这个世间,我认为除了自己有观照的能力,要不然要接受人家劝告的,这个很难、很难、很难。每一个每天都养尊处优,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天下里,观念又不同,所以因为认同性的不同,你说他不对嘛,他有他一套的哲学,你说你对,你也你一套的哲学,你对跟他对这个差距是那么大,小学有小学的看法,高中有高中的看法,三十岁有三十岁的看法,四十岁有四十岁的看法,四十岁说对的人,五十岁说他不对,对不对?国中的小孩子他认为他这样对,大小看起来看幼稚,所以因为认同性的不同,对跟错,你是站在哪一个角度看,对不对?三年前我们自己决定的事情,认为这个正确,三年后我们自己后悔,我们自己后悔,因为你不是悟到永恒的真理,因为你是用意识活在这个世间,你当然有高低起伏,会随境而转,所以今天你只能藉由读书和你所有的经验来裁决一件事情,这种事情也是来自于无明,如果你累积的经验如果是错误呢?对不对?所以说从小如果被欺负的,他就会说这个世间没有好人,他就会说这个世间没有好人,从小如果都碰到好人,每一个都帮忙他、援助他,他就会认为:这个世间大家都对我很好。对不对?同样是一个人,因为境界不同,从小所感受的不同,譬如说她是一个童养媳,从小岳母就虐待她,她内心充满了恨,小时候拿她没辄,到最后长大嫁人的时候,对不对?变成打她的孩子,打她的孩子,她的孩子不乖就打,因为,她从小就是被她妈妈打长大的,挨打长大的,她这种恨会带动到对下一代的恨,她认为这个世间没有好人,我被我妈妈打,对不对?今天是我生你的可以打,对不对?养你,要不然每天打也好,又不用利息,所以我们人因为没有智慧心现前,没有无相、空性,所以他的慈悲发不出来,他所运用的所活的都是在肤浅的意识状态里面,表层意识状态里面,所以,底下有觉心观行者,方能自念,有觉悟的人,观行就是观照,观照自己才能自念,否则终日造恶,不知有过,人或举其过,则耳不乐闻,【况业不重不生娑婆,】就是说出生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是业很重的,听了这句话,你有开悟吗?表示别人对我们不对,这个很正常,斗争,这个也很正常,嫉妒也很正常,我们学佛不正常、不正常,因为我们要解脱,我们是要解脱的人,所以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如果走过去……。因为我读大学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剪五分头而已,五分头而已。老实说不是我喜欢剪五分头,因为我的头皮屑很多,我的头皮屑很多,剪成这样比较好洗、好洗,不必每天这样甩,不必这样,所以剪这种头很简单,自己理一理而已,很好洗。我如果走过去,人家就跟我比这样子(师父学他人用食指点脑壳的动作),说我脑袋坏了,这么年轻就在念佛,就在念佛,我如果坐公车眼睛都闭起来,坐公车眼睛都闭起来,闭起来,但是如果我要下车,我都会和他们结缘,阿弥陀佛,再下车,下车、下车。他一直在看我,我知道,阿弥陀佛,再下车,他说我是疯子,没有关系,不知道谁是疯子,不知道谁是疯子,不知道。他常常说:这么年轻就学佛这么虔诚,人家是年纪大了伴青灯木鱼,伴青灯木鱼。他都把佛教当成老人的宗教,老人的宗教,就是快要死的那一些、那一些要抬往火葬场的,那一些才开始来拜佛,子孙都长大了鸡肉啃不动了,鸡肉啃不动了,可以一边拿牙齿起来洗,一边吹口哨的那种情形,到没有半颗牙齿的时候,才要来拜佛、念佛,都是这种观念。不可以,佛教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有这种观念。所以现在大家都了解人生生死的可怕,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大家都要走出家这一条路,所以我明天、后天有十一个要剃度,再一年不知道要离开几个,不知道,不知道。一边剃度一边离开,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只要进来的比出去的不多,这样就算不错了,不要说出去的比进来的还多,这样连我都没有……。如果出去的比进来还多,连我都要离开了,进来的比出去的还多,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辛苦一点,所以这些靠背如果懂得的人,看师父找地,这么积极在保护徒弟,徒弟会很感动,徒弟会很感动。今天穿长统鞋(雨鞋)去看地,这真的是辛酸史,到现在已经看二、三十块地了,没有那么简单,实在不简单。所以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我当师父的人本来就是我的责任,这个就是我的责任,找一个好道场,前人种树,一定要牺牲,菩萨就是牺牲的代名词,一定的道理。菩萨没有讲牺牲这两个字,就免谈。我是师父我发过菩提心,我牺牲让徒弟好好用功,就是牺牲我的生命我也是很高兴,能够为这三十几个比丘能够找一个很清净的道场,我死算得了什么,太好了,对不对?我们人如果有这种共识,我们的生命就不只是一个个体,我们的生命的伟大就是把一,容纳成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他的生命就会活在无量无边的众生的心中,我们人的伟大不是钱,不是你死后留多少钱,不是这样子,我们人的伟大是他死后留德,留慈悲的德,留这个喜舍的大慈大悲的德,让给下一代的人看,我身边那么多钱做什么?有用吗?像我看到六点多回来,洗好澡七点,吃什么?没吃,我晚上没有吃,对不对?照样上课,对不对?发过菩提心,我没有觉得这是辛苦的,你们觉得很伟大,没有什么,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子的,造福人群,对不对?要做菩萨你就是要牺牲,牺牲,我没有这种牺牲的观念,我现在是表达告诉你,师父的心就是要学习发菩提心,做徒弟的人要体谅师父,所以我常常告诉徒弟:师父不是圣人一定有缺点,但是你看师父找道场找了好几十个地方,刮风下雨都出去,做徒弟的人你也会感动。我常常告诉徒弟:人既然不是圣人一定会有缺点,你看我的优点就好了,我做事情绝对很积极,我绝对很积极,所以说业不重不生娑婆,业不重,不会生长在这个娑婆世界,所以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要受苦的。【果无业系,何不超出三界。】果无业系,为什么不超出三界?【故知生此娑婆,必是业重之人,理宜诚心忏悔,】所以我们在座诸位,包括出家、在家要好好求忏悔,无始劫以来,【誓不复造。】这一句才是重要,不要再造。所以,【自以无业不肯修忏者,】那就惨了,我们如果自己认为:我没有业我不修忏悔,不得了,等觉菩萨,普贤和文殊师利菩萨,他们还在修等觉菩萨,修忏悔法门,他们是等觉菩萨,照样在修忏悔法门,所以,【愚昧孰甚。】就是非常地深。愚昧孰甚就是谁比较深呢?谁比较愚昧呢?就是自认为无业的人愚昧,孰就是谁。什么人比较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愚昧孰甚,谁愚痴得比较深呢?底下:

○二显多

【经】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如果这种恶业有体相,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意思是说我们的业无量无边,所以这个恶业如果有体,有有形的体和有形的相,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受。

【记】所以,【忏有理】忏和【事,】忏,【先明理忏,恶业原本无体。】空性叫做无体,无体就是没有永恒的东西,没有实在的东西,因为每一种体,每一种有形相的东西都是生灭,刹那变化的,所以无体,就是没有固定永恒的东西,恶业原本无体,因为,【虚妄之相,幻化不实,】底下说,【有何罪过可忏?】他就问我们:既然是虚妄的有何罪过呢?【然而无体相之境,众生已迷,】众生被迷了,所以因为众生被迷了,【欲悟罪无体相,】是空性的,【须修实相忏,】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意思是说所有相皆是无相,所有无相当体就是具足一切法,简单讲于缘起当中悟到空性,但是于缘起当中立一切事相,不坏事相,所以这个叫做实相忏,【如念法身佛,】就是空性佛,【或修真空观,观念成就,亲证实相,】亲证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所以【妄我即空,】就是说这个虚妄的我,当体就是空性,性业本来就是空,空【罪】就是这个空性,业里面所幻化出来的罪,是【无所附,】的,不能够加上去的,妄我即空罪无所附,这个妄我,虚妄的我当下就是空性,所以这个罪你不能够加上去,因为本来就是没有的,【故罪性亦空。倘】就是假若,倘就是假若,假若你【不明真空,】假若你不了解真空的道理,【我相不空,】就是说地水火风这个假体,这个身体是假的,是肮脏的、是臭的,是无常的,是随时会死亡的,我相不空,这个假相使你不空,【故有身心世界,业由我造,】就是你的确有一个真我,真我,你就痛苦了,所以这个身心世界业由我造,【谁代我受。云忏悔业障,】因此我告诉诸位,你所造的业是自己业,别人不能替你受苦,我告诉诸位,譬如你毁谤别人,你一直想要伤害别人,你造的不是别人的业,是自己的业,我恨你,我就一直要置你于死地,没有的事情一直把你要讲成……,到最后不是被你讲的人死,是我们自己要先死,因为你的内心一直烂,充满了恨,充满了爆炸性,充满了嫉妒,你还没伤害到别人,一定先伤到自己,但是我们要发好的心,好的心,慈悲喜舍,令众生快乐,他对不起我没有关系,我原谅他,如此别人快乐,我们也有办法快乐,我们如果没有办法忍耐就远离,没有办法忍耐,我们就远离这种人,你受不了这种人,你就跟他保持一个距离,所以说忏悔业障是有必要的,【亦可谓为忏悔我见,】我见在旁边写一个:“一切斗争的开始都是我见”,一切烦恼的开始,你看我见,有身见、有边见,有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些都是由见来的,见惑八十八品都是这个见,见就是主观意识作祟,简单讲就是这样子,主观意识就是被无明所支配,简单讲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性被迷了变无明,无明就有我执和法执,我执和法执就是产生我见和法见,法的执著叫做法见,我见和诸法之见就变成一种我见于主观意识,简单讲主观的意识来自于我执,我执来自于无明,所以,无明就是痛苦、烦恼的核心,所以说【我见一空,无始所造恶业,悉皆空矣。

○壬二辩忏相二,一明忏业具

【经】我今悉以清净三业。】清净三业。

【记】身口意三为造业具。修忏亦以三业修,如人倒地,还从地起。】就是相同的意思,意思是说人倒地就是人不好的意思,我们人造恶,忏悔还能站起来,转恶为善,我们人倒在地表示恶,还从地起,再爬起来,【“口业忏”称扬诸佛功德,发露罪过。】赞叹诸佛的功德,自己来发露罪过。【“身业忏”尽此寿命,作诸佛事。】这个佛事的意思包括所有利益众生、自己修行,统统叫做佛事,这个佛事不是念经的意思。【“意业忏” 】意业忏,【缘想诸佛无量功德,】想到诸佛有这么大的功德,【化除无量罪过。身作佛事身清净,口说佛法口清净,意正思惟意清净,如是对治,】就是对治悉檀,【如应病服药也。】应病服药,你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

○二明所对境

【经】遍放法界极微尘刹,】微尘刹就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诚心地求忏悔不要再造了,【恒使净戒一切功德。

【记】此下明事忏。】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地求忏悔不要再造了,安住于清净的戒律里面,一切的功德就具足。底下说忏,事相的忏,【又二,一取相,二作法。】取相,相就是相,【取,求也,相,妙有也,所对之境,传妙有之相也。普贤菩萨能现多身,故能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妙有相前忏悔。其次修观行即菩萨,或能观此境界,】能观此境界,【我辈名字即菩萨,】就是说我们众生名字当下就是菩萨,只是名字菩萨而已,【观行】就是观照,【达不到此广大妙有之境,岂即不对法界极微尘刹诸佛菩萨前求忏悔乎?】所以我们一定要求忏悔,【不修广大之忏,安能忏除广大恶业?】所以,【要知对一比丘忏悔,或对四人】四个人叫做僧团,僧团要四个人以上。所以四个人【成众比丘作法忏悔,】作法忏就是举办一个仪式,所以取相忏,取相忏就是我拜佛拜到见到光、看到花,或是闻到香味,你点的香不算。取相就是我拜佛求忏悔,佛现花、现光,或是见佛、见菩萨,这叫取相忏。作法忏就是请人现前作法,所以作法忏比较有办法,如果说取相,很难,要拜到见佛,哪有办法,【亦即是对十方诸佛菩萨忏悔。何以故?作法身观,与诸佛菩萨同一法身故。】所以,【“诚心忏悔”者,要忏除恶业,须发至诚心,发不起诚心宜抚心自问,】抚就是扪心,摸摸你的良心自己问,【造恶业是否要堕地狱,如是一问,诚心自油然而生矣,诚心乃从天理良心发出也。“后不复造”即悔其后过也。对诸佛前诚心忏悔,即是取相忏义,感应道交,得佛摩顶,或放异香见光见华,即为取得妙相,忏已不得再造。】忏悔以后不要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即是作法忏义,僧作羯摩法。】羯磨就是我们所讲的会议、裁决,裁决的意思。要经过讨论会,【故曰作法,忏罪即持戒,故曰住戒,翻过成德,】本来是罪恶现在变成德,【何得不为。】怎么能不去做呢?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亦初反显次顺释以障无尽无间也。

人人皆应忏悔业障,若自以为无业障者,即是愚痴人。因普贤菩萨尚自念所造恶业,设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凡夫业重障深,讵】(“讵”)就是岂、难道。难道【可不忏。】悔。难道可以不忏悔?岂可不忏,【又者忏悔有能忏十心,所忏十心。佛法救度众生,为令众生知病服药也。今生纵未造业,而过去之业,已无量无边,何况今生,难免不造,】难免不造业,【故应诚心忏悔。兹先讲所忏十心,次讲能忏十心,所忏即所治顺生死十心,此心如厕虫乐厕,不觉不知。】厕所的虫每天吃大便,每天吃大便。所以我们去乡下的人才能够享受到这种气氛,都市卫生好的人没有办法享受,乡下铺两块木板,那两块木板踩下去,重量比较重的人稍微有弹性,弹性。底下的大便有红的,腹泻是黄的,便秘是硬的,便秘是硬的……,综合的色彩。里面闻起来有阿摩尼亚的味道,阿摩尼亚,打火机点起来会,轰,阿摩尼亚。然后蟑螂爬在厕所上,爬在厕所上。接着你要脱下来的地方,光着屁股,那个阿根廷的战斗机(蚊子),这样嗡、嗡……叮下去,叮下去。那个门又扣不上,所以还要一手抓门,要一手抓门。这个要有感受过才讲得出来,要不然讲不出来,讲不出来。然后弟弟跑来门边刚好一个洞。夭寿死囝仔,你偷看人家拉大便。偷看人家大便说会长针眼,以前的人不要人家偷看拉大便,说偷看人家大便会长针眼,其实不会这样,哪有这样,哪有这样,不会这样,哪有这样说,所以说这种你感受得出来吗?感受得出来吗?所以说,以前乡下的厕所都做在外面,没在里面,以前没有化粪池,所以在里面会臭,一定要走到外面。所以世间什么人最勇敢?内急的人最勇敢,因为不怕鬼,不怕鬼,不去不行,所以乡下有一句俗语,内急不怕鬼,以前没有胆量的,为了拉大便训练得很有胆量,很有胆量,他不去不行,不去不行,一去就一泻千里都不用出力,一泻千里,所以乡下的厕所我体会很多,体会很多。我们现在的人福报薄享受不到,享受不到。那个很臭,臭氧薰天,吃下去的是香的,拉出来怎么会这么臭,真的实在是……,尤其吃荤食的人更臭,所以说我们如果了解不净观,我们如果对女色看不开的人,或者是对这个世间看不开,有贪心的人、贪吃的人,你对食物食欲很好很贪的人,走,我们到乡下去,坐在厕所旁边观照、观照,坐着坐在那里观照一阵子,这样子很快就大彻大悟,很快就大彻大悟,你不必怕不开悟,你就不会对女众的身体,觉得有一点迷人,要有,他也有,她也有,统统有,统统一样,他有的,她也有,没有说他有的她没有,统统一样的,你就不会觉得稀奇,所以要观照厕所是一个好地方,还有一种,是什么?火葬场。火葬场还不刺激,还不够刺激,你要埋下去三个月没烂光的,挖起来就这样马上在那里看,人死后三个月没烂光的,烂会流尸水,流尸水从旁边流出来这样子,你坐在旁边看:你画眉毛、画睫毛或是画口红,你看活着的时候美极了,死后浮肿、烂、胀、坏,所以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么残忍,你如果要观照要觉悟,就这样埋下去三个月、半年,挖起来要烂不烂要死不死的,整个身体都是虫在啃噬时,所以说用土葬的是愚痴人,不聪明,用土葬的是不聪明,用土葬的会被虫啃好几个月,用火化的简单明了,剩下这个肉体没有什么功用。那一天我去看地,有一位在家居士,他是县政府的人,他问:师父,听说尸体如果火化后灵魂就不见了,不晓得烧到哪里去了,变成碎掉了,世间人都乱讲,连当到课长已经算很大了,活到五十几岁,孩子二、三十岁了,对生死半点都不懂,可怜,为了名、为了利,为了生活、为了增产报国,整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的,说起来也是很可怜,所以我就告诉他,我就告诉他,在半路上跟他开示,说:法师,你懂很多,懂很多,当然懂很多才会做法师,傻傻的,懂不多怎么当法师,是不是?所以要赶紧觉悟,要赶紧觉悟。

【一】看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人我、有我、你起斗争的身见,【人我之义粗显,依身见而起,以有我身故造业,设不计妄身妄我即显法身真我。真我即大方广,亦即菩提涅槃。妄计人我,故成斗争之本,增长无尽生死,此是所治第一身见心。】身见,所以你如果执著,身见就是你第一个要破除你这个身体不是真的,当然你了解这个身体不是真的,你就了解一切的斗争是假的,这是会死会烂的,你画得很漂亮它也是要死的,你养得胖胖的,它也是要死,你也不能把它养得很瘦,留着让它痛苦也不行,身安而后道隆,身体健康才有办法修行,所以藉假要修真,虽然说这个肉体是假的,你也不能虐待它,你如果使它很痛苦,它也没有办法修行,你不相信,整天都头痛看他怎么修行,整天都牙痛,对不对?所以身体健康比较好修行。

【二具足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就表示以我为中心,心中常常说我,我,我,一切斗争就开始了,如果无我,你和人斗争什么?就无我,对不对?【心中虽具足烦恼,若不遇外缘,业不能起,内因外缘和合,恶业成矣。外缘即依正二报也。“依报”六尘之境,“正报”恶知识,恶眷属(生死眷属,】这个生死的眷属就是从生到死都陪伴在你的身旁,我们还没有出嫁以前,就是兄弟姐妹、父母,嫁了以后就是先生和孩子,这就是我们的眷属,生死的眷属。【无论强软,皆恶眷属),】软就是对你好,强就是对你不好,对你不好你的日子难过,对你很好用软的来变成情的执著,【皆为增长我见之缘,】增长我见之缘,所以,【使我见增盛,即第二我见心。

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这个很糟糕,灭善心事,把善灭掉,不喜他善,自己没有善心没有关系,不喜他善,还不高兴别人做善事。举个例子讲,一个居士说:假设他要拿一百万来布施。师父已经筹钱筹得团团转了,他说:来,师父布施给你。假设说他看到很不高兴,很不高兴。呆瓜,一百万可以做多少事拿去那里,对不对?布施出去看不见,出家人都说布施有功德,对不对?好吃懒做,就说布施给他有功德,他就唠唠叨叨地,人家要施舍他又……。就是不喜欢人家做善事,不喜欢人家做善事。世间就是有这种人,有!【内具烦恼,外遇恶缘,自之善心善事灭矣。】灭就是没有。【故见人善行,与己不同故,如冰炭不同炉,】冰就是冰炉整个都是冷冰冰的,炭就是热,冷热不同,简单讲就是两个人角度不同,这样他就不爽,不爽快,不爽,对不对?我们人都是这样子,【而生嫉妒,】所以要安住自己的立场,这个嫉妒心要怎么样才能破?要安住自己的立场,享受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师父,我很羡慕你,你能够出家。我跟他讲:我比你更羡慕我自己。他说:你怎么这样讲?对,我很认定、肯定,我是一个出家人,所以我很羡慕我自己,今天能够清净的出家修行,对不对?如果对别人我绝对不会嫉妒,就是全台湾省包括只要对佛教有贡献的法师,我每一个人都是非常赞叹,在我的心中没有门户、没有派系之见,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群山矗立绵延不尽,你那个山,我这个山没有关系,你、我遥遥相对,佛教都兴盛,都很好没有关系,因此我没有嫉妒心,我不会去嫉妒,贫、富都无所谓,只要你肯学就好了。所以说这个嫉妒实在是很难修,很难修,很难修,很难修,尤其是我们男众,我们男众,我们要检讨,我们男众业障重,是非多,嫉妒心重,我们要检讨、要检讨。所以女众,因为最近在盖道场需要钱,所以我不敢讲得太重,不敢讲得太重,一讲下去钱拿不出来,【不喜他人之善,是为第三嫉妒心。】嫉妒心。

【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放纵自己的三业,身口意无所不造,【作恶由三业起,既纵恣三业,故无恶不为。所谓君子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什么意思呢?君子是有智慧能抉择是非、善恶,所以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做,君子很清楚,叫做君子有所不为。【小人无所不为也,】无所不为就是纵欲,放纵自己的欲望,什么坏事都干尽了,为了一、两万元,杀人也没有关系,爱不着人家,分尸,分尸、绑票,众生就是这样子,【是为第四为恶心。

五事虽不广,】事相虽然不是很广,【恶心遍布:作一小恶,事虽不广,而心即法界,故业亦遍满法界。如彼好YIN之人,其心决无际限,】整天都起心动念,好YIN,他虽然和一个人在一起,【只YIN一人,故YIN业遍满法界。】YIN心重的人,心就是虚空,虚空就是我们的心,YIN心重的人整天都在想那档事,就是无量无边的罪。【好杀者,杀一生命,其心决无际限,】恨嘛,恨你,我要让你死,画一个心,心就是等于虚空,虚空就是包括一切恶业,所以你【只杀一生,故杀业遍满法界,是为第五广大恶心。

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如贪YIN好杀者,随其所好,恶心相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昼夜不断,是为相续恶心。】就是继续。

【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隐藏自己的缺点,覆讳过失,【作恶事者,苟发露于人,决不再为。以被恶心所障故,覆藏过失,不欲人知,是为覆罪恶心。】这个大家都会犯,不好的大家都不讲,人家的优点都不讲,人家的缺点讲一大堆,自己的优点都讲很多,缺点都不曾讲。

【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虏扈】就是【不受规谏,】个【性刚强也。抵突即与人抵抗也。】抵突,就是抵抗,不畏恶道,【即或告以汝所作非,将堕地狱,亦复不惊不怖,】他也不怕,你如果说:你这样做不好,伤天害理。他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发的愿刚好和地藏王菩萨一样,很厉害、很厉害,我不敢这样发愿,他凶成这个样子杀人又放火,他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为不怖恶道心。

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无惭无愧,不惧凡圣,【惭则己心不安,愧则羞难对人。不信因果,】不信因果,他就敢乱做,相信因果的人哪敢乱做,对不对?我今天杀人,来世我就要被你所杀,我今天偷拿你的东西,来世我还是要被你偷拿,这样就苦了,【不畏恶道,不惧凡圣,故无惭无愧。凡即阎王鬼神,天龙八部,有他心通,及赏善罚恶之权,乃至掌国法者是也。圣乃出世四圣,】声闻、缘觉、菩萨跟佛,四圣六凡,【有威可畏,以无惭无愧,故不畏惧也,是为无惧恶心。

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这个最严重。拨无因果就是否认因果:哪有什么因果,我又不曾见到。像法师常说我,你看度了这么多众生,你看老是你看……,哪是真的,做善也没有做好报,他也是吃药吃得叫苦连天,对不对?今天美国来的,说听到我的录音带,美国的南部Houston,休士顿读作Houston,不是休斯顿,Houston有很多人在听录音带,如果说因果,在全世界讲经说法,世间人不了解就说我还生病,生病是我个人的因果,度众生,度众生,将来我们会有好的果报,是不是?要不然我以前所做的恶业就不要报了,也是要报。所以一边生病一边讲经,没有关系,恶业也是要报的。再来,【不信堕地狱之语,以为死了即了,只见活人受罪,谁见死人带枷,始终作一阐提。】作一阐提,断善根叫做一阐提,断了善根叫做一阐提,【梵语阐提,此云信不具,】就是信心不具足,这句话你要注意听,只要失去信心的人包括对师父,包括对因果,你就会堕落,这句话要听清楚,阐提就是信心不具足,所以如果在你师父的身旁,不管你亲近哪一位法师,你做徒弟的人,一定要对他百分之百的信心,而且把你师父当做是圣贤,这样你具足信心,而且不要看你师父的缺点,要看你师父的优点。因为我们今天打八关斋三、四百人来自十方,因为你亲近全台湾的很多法师,所以我必须这样告诉你,你如果要亲近你的师父,你一定要认为你师父是圣人,永远不看师父的过失,这样你信心具足,你才不会断掉善根,要不然对你师父没有信心要谈什么?什么都不要谈,要谈什么?所以你如果起一个念头对师父有恶念、不满,你就要注意了,你内心里面就要赶快调整自己,【是为断善恶心。】

再来,【既知所治之病,宜知能治之药。修行人要有智慧心,智慧心即是了生死之心。故再讲能治十心。

能治逆】我们现在叫做顺生死,逆生死就更解脱生死的意思,逆生死,我们生生世世这样顺着河流流下来,生死的六道轮回,我们现在逆回去,回光返照叫做逆,简单讲就是走回源头,【生死十心。

【能治逆】我们现在叫做顺生死,逆生死就是解脱生死的意思,逆生死。我们生生世世这样顺着河流流下来,生死的六道轮回,我们现在逆回去,回光返照叫做逆,简单讲就是走向源头,【生死十心。

一明信因果:以治前第十心。有信因果之心、即可忏不信因果之罪、切实明白、知因果者、唯佛与佛乃能究竟。

二自愧克责:以治前第九心。既信因果、迷时即当自责、克者胜也、】自愧自责就是胜,【谓能自责、则善心胜过恶心也。】简单讲要常常起惭愧心,自己责备自己。

【三怖畏恶道:】因为经典讲三途是很痛苦的,所以,【对治第八不畏恶道之心。】你如果不怕恶道要赶快观想,你如果堕入三恶道没有智慧、愚痴就不得了了,百千万劫不得解脱。

【四不覆瑕疵:以治前第七心。】第七就是覆藏自己的过失,所以,【怖畏恶道、故不覆瑕疵。】没有覆藏自己的缺点,【清净心如完好白玉、道人造恶业、】修行的人造恶业,【如白玉有瑕疵、】瑕疵就是玉上的黑点,一块玉很漂亮里面有黑点,瑕疵【发露罪过、如生疮者除去脓血、覆藏罪过、如畜脓养疖子、】疖子就是我们所说脓疮,脓疮,脓疮叫做疖子,【自受其苦。】自己受这个痛苦。

【五断相续心:发露罪过、誓不再造、即断第六】第六就是第六意识,【相续心。

六发菩提心:】我一直常常告诉诸位,一定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你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很可惜,而且学佛很容易退道心,我们如果发无穷无尽的菩提心,什么境界来都不会倒,【心灵活而非呆板之物、不造恶必修善、故翻恶心而为善心、发菩提心者、以广大善心、对治第五广大恶心也。】发菩提心。

【七修功补过:发菩提心须起行、】起什么?起【以持戒修福功德山、填罪过之河、】修功德山来补罪过之河,【对治第四为恶心。】

【八守护正法:对治第三不随喜心、欲修功补过、须持净戒。不持戒者、皆是罪人、以不学戒故、不知持戒功德大、犯戒罪过大。能持微细戒、方可护重成、轻重等持、使佛法常住、而为人所尊敬、守护佛之正法、即是守护自己正法。

能受持以上八条、即成就作法忏。】作法忏就是有一个仪式,作法就是有一个定位。

【九念十方佛:治第二恶知识缘。】第二叫做恶知识,恶知识会害我们,【一方面作法忏、一方面还要取相、以忏宿现二业、念佛属取相忏也。但十方佛甚多、如何能尽念之。会念者、念一佛即是念十方佛、“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念成感应道交、取得好相、不惟现业消灭、过去之业一并忏除。以十方佛为护符、】保护的符的意思。所以【倾心恭敬、消灭增盛之我心、我心既灭、无我之我、即是真我、自然能与佛合而成一矣。

十观罪性空:以治第一身见。】每一身见就是不空,因为你有所著,你认为这个世间是真的,其实连这个身体都是假的,【观罪性空、即实相忏。】实相忏,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之相、即实相。故实相无相、罪无所系、】实相本来就是无相,是空性,所以罪无所系,系就捆绑,绑不住你,罪无所系,因为是空性要怎么绑,说来说去还是以我们的心,所以我们的心,【以如如智契如如理、】我们的心如果有般若的如如,迢迢就是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高不下,没有对立这个叫智。契如如理就是这么样子的,所以如如不动的智慧,合如如不动的理,【一如无二如、了无一物故。罪山惑起、惑业无性、不能自立。无性之性、即是实性、实性随无明之缘、虽随缘而不变为无明、】不变为无明,【如如还自如如也。若知无明无性、】无明无性就是没有根,如果你知道无明无性,这个无性不是本性的性,是没有根,知道你这个无明是没有根的,虚妄的存在,【本明即显、】本来的心性就显现出来,所以,【一切罪过、不能加于本明之上。众生观不到、故证不到、以观不到故、妙明真心似成无明。返妄归真、始知惑业无性、】所以,【无非翳眼见空华。】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病,这个眼睛因为有毛病,所以看上去空中变成有花,其实不是空中有花,是因为你眼睛有毛病,意思就是说:虚妄的东西本来是没有,是你看错了,是你妄想颠倒,所以虚空本来就没有花,是因为你眼睛痛,眼睛痛比喻作无明,因为我们无明,所以我们虚妄生、虚妄死,虚妄有、虚妄过一生,所以都是虚妄的,这是无明卡住,就像我们眼睛痛,眼睛一痛就看到空中有花,其实空中没有花,所以一切都是错觉,如果你了解这个世间就是无常,生老病死一切都是错觉,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修行。如果你知道世间每一种事情都是错觉,你每一分每一秒就是在观照,既然是错觉你就如如不动,那就本来面目,这样你就找到自己了,所以讲什么都是多余的,但是不讲也不行。所以【迷法身故认色身之假我为我、认得真我、即无假我、色身假我既空、地狱畜生等身亦空、罪性亦空矣。若不恳切忏悔、何能感应道交。亲证实相者、尽未来际、亦不造罪、证不澈底者、不在此例。娑婆世界犯缘过多、】娑婆世界犯缘过多,【故须常修忏悔。普贤菩萨劝大众虚空界等尽、忏悔乃尽、而虚空界等不可尽故、忏悔亦无有尽。】因此真正想修行的人,修这个忏悔法门一定是最好的。

○庚五释随喜功德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记】此牒起随喜功德而解释之。

○辛二释相四、一喜如来善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就是佛,诸佛如来,如就是不动,来就是随缘,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叫做如来。我们不能如,因为我们会动,我们叫做乱来,如就是你什么因缘他都不乱,所以不是众生,众生都乱、乱来,来就乱。所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福聚就是聚一切福,【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舍头目手足就是说只要他做得到能够利益众生的,就是头、眼睛、手脚,他都能够施舍,这个没有那么简单,【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很难修的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这个般就是大,大涅槃就是每一个众生都可以成佛,所以简单讲大般涅槃就是说四个字“常、乐、我、净”,大般涅槃就是承认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所以《涅槃经》说:奇哉,奇哉,众生都有如来的德性,但因为妄想、执著、颠倒所以他就分别,所以佛到究竟说,到究竟要入涅槃,他就说每一个都能成佛,包括一切众生、畜生、蚂蚁等等,但是小乘的二乘人承认有的能成佛有的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就是判有的众生能成佛,有的众生不能成佛,所以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大涅槃,【分布舍利。】佛入涅槃以后,把舍利分开让人供养,【所有善根、我皆随喜。】从初发心认真修智慧、修福,不惜身命,经过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劫,很久很久和无量无边的世界,施舍他的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到最后圆满一切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到究竟的彼岸,证入种种菩萨智地,种种菩萨的信住行向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到最后究竟的大涅槃,到最后入涅槃就分布舍利,所有的善根统统随喜。底下:

【记】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约所喜之人也。从初发心下、约所喜之善也、谓诸佛最初遇三宝之缘而发心、】就像我们今天遇三宝之缘而发心,【为成佛而修福聚也。发菩提心即是智慧心、智慧心即始觉智。】开始有在觉悟的智慧,【始觉者始觉惑业生死本空、】始觉,才开始觉惑业生死本来就是空性,【始觉菩提涅槃本有、即知真本有、达妄本空本有要假修显、故曰“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为一切智、即为成佛也。修福聚即修功德藏也。要修福德、对于身心世界不可爱惜、先修施度、】布施,【以难舍之头目手足而行布施、况财物乎。又非施一次两次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经尔许劫、行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不惟施彼罗密行圆满、其余诸波罗蜜、一一悉应行圆满也。施度中亦具足戒、忍、进、禅、慧、诸波罗蜜、为持戒故、有来乞内财外财】内财就是我们的身体,骨、肉、眼睛一切叫做内财,外财就是身外之物,就是表示钱财,【即舍之、能舍即能忍也。说舍便舍、即是精进、难舍能舍、而心不动、即是禅定。施戒忍进禅设无智慧、不能成办、不惟施波罗蜜具足诸波罗蜜、一一波罗蜜皆互摄互融。证入种种菩萨智地下、谓从初发心、至三贤十地、一位一位证入成就诸佛所证之无上菩提、又成就诸佛所证之大般涅槃。涅槃即灭度也、】说灭度一般比较会误解,要说圆寂。我们现在对名词都已经错误的运用,譬如说涅槃,因为佛要入涅槃,所以诸佛入涅槃到我们现在都把涅槃当作是死亡的事情,和圆寂,圆寂,都认为他往生了,错误,这个涅槃是证悟到空性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金刚不坏,如如不动的道理,这个叫做涅槃,所以我们把涅槃当成死亡,这是差距很大很大的错误和误解。涅槃,不生不灭,说是圆寂,圆满,就是说他达到像月亮一样光明圆满,寂就是心非常寂静,不受一切的动摇,翻译成中文叫圆寂,圆满又寂静,因此对这些名词都是后代的人依照自己的意思产生的错觉。说佛要入涅槃,其实佛早就在涅槃了,他也没有涅槃可得,菩提、涅槃等同空花水月,于幻化做水月道场,所以佛就这样说菩提、涅槃等同空花,菩提和涅槃本来就没有,这是对立性的,菩提当下不生不灭,就是涅槃,涅槃当下就是菩提,说佛有死亡,这是愚痴的人才这样讲,所以佛要入涅槃,简单讲是众生的福报已经尽,佛已经留不住,留不住在这个世间,要不然佛证悟到法身,他哪有可能灭度?不可能,所以灭度是【灭度生死苦而不生不灭、】因为我们有生死,所以感受不出涅槃的法喜,我们因为有生死,所以感受不出涅槃的法喜。一个人如果能够进入感受到涅槃的法喜,你不用唱歌、跳舞、不用喝酒、打麻将,不用打电动玩具,都不用,无所得,空一切无所有,【分布舍利于人间天上、利益一切众生、为众生生善之根。佛未成佛时、生自成佛之善根、佛已成佛、为一切众生生善之根、我皆随喜者、非只心随喜而已、行佛之行、是真随喜。

○二喜诸趣善

【经】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四生是胎、湿、卵、化,胎生、湿生、卵生、化生。胎生,譬如说我们人就是胎生。湿,湿生,藉着湿气而生,譬如说臭水沟的水有湿气而生,湿生。再来,卵生,鱼就是卵生。化生,譬如说地狱、鬼,鬼道这个都是化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记】诸趣即六趣、谓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四生即胎卵湿化。】胎生、湿生、卵生、化生。【天趣地狱趣皆化生。】天道、地狱这些都是化生,【人与修罗畜生皆通四生。】这句话有很多人看不懂。我们人和修罗为什么有四生,这个意思不是这样,是说我们人当下就有具足四生的条件。譬如说我们人的意识见到父母行不清净,我们的意识来,那一念叫做化生,那一念叫做化生,父精母血有湿叫做湿生,受精卵在妈妈子宫里面,那个叫做卵生,最后在子宫里面增长变成人出来叫做胎生,所以我们人从父母的结合一直到出生,四生皆具足,所以这句话就是这种意思。不是说我们人有卵生、有胎生、有湿生、有化生。我们人岂有突然蹦出来的,不是这个意思。所以经典要有善知识来解答,我们都能了解原来是这种意思,【鬼有化生胎生、】这个有。化生、胎生,【罗刹鬼子母属胎生。】像我们这样要生孩子。【六趣四生又各有种种类类。所有功德、乃至极少之一尘、我普贤悉皆随喜。人天修罗有种种功德者、鬼道容或亦有功德。畜生中马不欺母、】马不欺母这个要知道,马不欺母这个典故要知道,我们如果身为人父,对女儿有野心就比马还不如,母亲如果和儿子有染,这个比畜生还不如。马,从以前到现在有人测试过,说母马生子,马子是它所生就在它的身旁,等到要长大的时候把它所生的马子分开,分开就是关隔壁,分开,然后再故意把马子牵来和马母住一起,这只马子就是它的孩子,马母会用后脚踢它(马子),就是要它(马子)离开,它(马子)离开。也就是说连马都有伦理的观念,连马都有伦理的观念,就是说儿子不敢去碰母亲,母亲也不会和儿子做这种不清净的事情。这个表示清净,就是畜生还有五伦的观念,这个比我们有些人还可取,【麒麟不踏生草、】麒麟,从以前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见过,所以这个典故只是讲一讲而已,简单讲麒麟对初生的东西,麒麟据说以前有修慈悲心,生草就是刚长出来的草,它不忍心去踏它,就表示它的慈悲心连刚长出来的草,它都不敢摧残它,不敢摧残这个幼苗,所以你看连麒麟它都有慈悲心,不敢踏刚刚生出来的秧苗。我们人却那么残忍把自己的女儿送入火坑,反正有钱就好了。【鸦有反哺之义、】乌鸦,乌鸦反哺,乌鸦的孩子都会叼东西回来给它妈妈吃,乌鸦会张开嘴巴让它嘴对嘴吃里面的东西,反哺。【羊有跪乳之恩、】羊如果要喝母亲的奶要跪着,要跪着。我们人也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人比羊更了解人情义理,以医学来讲我们人一岁到五岁,这个叫做可塑性,可塑性。尤其是美国,现在很重视刚出生的孩子,刚出生的孩子身体都没有洗,简单擦拭一下,就赶紧给他妈妈抱,那个第一眼母子的心,第一眼,所以他们很重视这种事情,抱这个孩子,那一天我们看这个录影带,讲得很有道理,他说:我们母亲抱孩子都抱错了,抱错了,我们抱小孩,如果抱在左边这样不对,或者是抱在右边这样不对,抱在左边让他吃奶这样抱着,他说这样母亲和孩子的视线斜一边看这样不对,抱小孩要这样子,要抱这样子,抱正对着脸这样才对,抱小孩要抱这样子,这样就是说,母亲和小孩的眼神正面相视,母子就会很有感情,妈妈的爱心灌输,小孩以后比较不会不孝顺,从小就培养,培养,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不一样,她就抱这样子,抱这样子,抱这样子吃奶,现在也没吃母奶,现在的孩子哪有吃那个,现在也都是喝牛奶,她违背大自然,叫做违背大自然,大自然就是说女人,讲得直接一点就是我们要哺育孩子,要不然生孩子干什么,这个常常挂在这里也没有作用,这个要有作用,就是人要生小孩喂孩子,生小孩喂孩子,所以女人生产之后马上会涨奶,马上就有乳水,有乳水,对不对?现在的人不是这样,她把它吸出来丢掉,用像卖冰棒的那个把它吸出来丢掉,把它吸出来丢掉,她就是不让孩子吃奶没有办法。如果依照医学来讲这样不对,所以这方面我也很有研究,我们真正最尊贵的东西就是妈妈的奶水,这是母子连心,我们现在没有了,冲泡牛奶,她宁愿用那个吸乳器,吸一吸丢掉,吸一吸丢掉,涨得整个吸出来馊掉了,你知道吗?留在里面留到馊掉,不愿让小孩吃,真的,那个会馊掉,你们知道吗?这个你们知道,生过小孩的每个都知道,没吃会馊掉,所以一定要常常吸,要常常吸,所以我们违背自然,现在怎么样?好看,好看,常常穿着内衣,好看、好看,她就是她的身材愈好看愈好,这个却是违背自然,我们笑非洲或者原始民族,这样喂小孩很难看,事实上那个就是本来面目,那个就是我们人的本来面目,牛在吃奶也是这样子,羊吃奶也是这样子,孩子本来就是要吃母亲的奶,这个本来就这样子,因为我们现在文明,文明的定义叫做作茧自缚,文明就是自己一直觉得很行,一直要使自己愈漂亮,愈漂亮的时候她就违背了自然,就用牛奶给他喝,用牛奶,所以现在的小孩每个脾气都很坏像牛一样,现在的小孩每个脾气都很坏,你讲他,他不听,像头牛似的,很拗,不讲道理的,他是喝牛奶的不是吃人奶,对不对?教育才厉害,那一天那个医学上的录影带才厉害,他说我们人从出生教育就错误,从出生教育就错误。他说你怀孕有小孩就要开始教育,母亲就要开始学什么?学好脾气,为了孩子不要吃太烫、不要吃太冷、不要吃太辣,所以要开始教育,妈妈的频率会感应到孩子,所以我觉得很好,这个讲得太有道理了,怀孕就要开始教育了,所以你们这些怀孕的人回去要学不生气,不要生气,尽量不要生气。接着我去听邱医师,因为那一天去他也讲,台风天或者是季节,夫妻不要睡在一起,要分开,要不然出生的孩子会变台风脸(师父从上至下从脸上摩过。笑),所以要有节制,要节制,这个真不可思议,这个看起来好像迷信,但是说起来很有道理,你如果看到脸长得歪七扭八的,那个都是……台风天……。所以说教育,要从这个最彻底的教育,彻底的教育。所以说羊有跪乳之恩,我们人也要了解一下,【亦有功德、可说随喜。至若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生万死方受苦之不暇、】方受苦之不暇,受苦都来不及了,【有何功德而可喜?普贤大智、知彼地狱中极苦众生、自性功德未失、即本具大方广与佛无二、】他与佛无二,【虽无修德、而有性德故。“乃至一尘”、一尘约理、理微细也。】不是实实在在有的东西,【如云一尘中】如云就是经典有这样讲,一尘中【剖出大千经卷、】一尘就是说在理体里面幻化出无量无边的经典,就是建立一切法的存在,一尘就是表示理,大千经卷表示事,一理通万事,一个理性、理体,就通达一切一切的事相,【岂非微细至极乎。亦约事言、虽极恶之人、择其所长不无微小之善、】一点小善,【行人皆当随喜。】皆当随喜,【故以佛眼视众生、众生无不是佛、以善眼视众生、众生无有不善、此是佛菩萨之慈悲心。学佛法人亦应学佛、只见众生之善、不见众生之恶、即转烦恼成菩提矣。

○三喜二乘善

【经】十方三世一切声闻】修四谛而证果位的叫做声闻。声闻就是听到佛的音声,修四谛法而证果位叫做声闻,【及辟支佛】翻译成中文叫做因缘觉简称缘觉,我们说缘觉这个是简称,要说因缘觉,所以辟支佛要称为因缘觉,就是修十二因缘而证得辟支佛,声闻跟辟支佛有什么不同?声闻叫做断惑,辟支佛叫做断习气,这个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功夫就差很多了。所以【有学】就是三界内,四果以前都叫做有学,【无学、】就是三界外,三界内如果统统学完了,没有一件事情他要无学,他都已经通达了,所以叫做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这个随喜就是没有半点嫉妒。

【记】所以【声闻有学约因、即三果四向。】三果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向就是说趋向于什么,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所以叫做三果四向,因为到四果就是无学位了,四果就是无学位了,也就是三果四向,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前都有一个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无学约果、即阿罗汉、有七因四果。】七因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这样就有六个了,这里加一个四果向,这都是成四果罗汉的因,都是四果罗汉的因,所以叫做七因,七个因。四果,所以说四果,七因四果,【辟支佛、正修十二因缘观时、是有学位、证道是无学位但有一因一果。约大乘法门、应弹偏】弱偏,这个弱就是弹劾、喝斥的意思,偏就是说只修空观叫做偏,弱偏就是像我们弹,你不应该这样子,你不应该这样子,我们人……。以前乡下有玩一种……,你知道吗?乡下玩一种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猜拳,一个耳朵被弱得又红又肿,以前常常玩这种猜拳,弹得肿起来都不须美容,弹,弹就是喝斥的意思,排斥修空性的小乘人,【斥小、】小就是发心太小的人,【叹大】赞叹大乘法,【褒圆。】就是赞叹、叹大褒,褒就是褒奖、表扬的意思。【此经是华严圆教法门、何以随喜小乘?乃有二义。一者就权说、】仅说叫做方便说,【虽是声闻缘觉、胜世间故。二就实说、声闻辟支佛、将来必定成佛、岂可不随喜耶?】怎么可以不随喜功德?底下:

○四喜菩萨善

【经】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记】此喜菩萨善也。】见到人家如此修行,我们很感动,感动。底下: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总结无尽可知。】因此就是说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什么众生都要随喜,这个随喜不要误解意思,这个随喜就是要接引众生,自己本身一定要保持、稳住的欢喜心。譬如说你见到善人,我们当然随喜赞叹,你见到恶人你愈责备他,他愈恶,他愈恶。你见到恶人不要赞叹他,但是要保持安详,久了就会被我们感化,所以随喜功德简单讲就是要使每一个众生转烦恼成菩提,没有皈依的人向三宝,这个随喜才有目的。人家在杀鸡,你也在旁边喊:杀得好!那也是随喜,就变成有罪了,那个就变成有罪了,所以随喜要随喜得对,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无有疲厌。

○庚六释请转*轮三、辛一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要请人家讲经说法,而没有这个*轮,为什么讲*轮呢?法为什么像轮呢?轮子压下去就可以碾平,这个法就像轮,压下去可以把烦恼压平,*轮的意思就是这样子,*轮就是可以运转度众生,轮如果辗过去烦恼就会断。

【记】“请”者、菩萨悲愍众生故请法也。“转”者展转、自觉觉他展转不息、如轮常转。“法”者轨持义。】轨持义,【依一心法轨生物解、】依照我们一心,这个法就是原则,就产生种种的了解,【任持自性不失也。】这个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轮”有圆满义。摧碾义、摧灭众生妄我、圆满菩提真我也。

○辛二释相二、一举所请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这么多,极微尘数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佛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非常、非常的很微小的一粒尘,当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说不完的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因为过去、现在不计其数的佛已经成正等正觉了,【一切菩萨海会围绕。】因为佛一定会有菩萨围绕在旁边,就好像有师父就有徒弟围绕在旁边。

【记】所请之境、谓所请者是诸佛菩萨也。“所有”即心中所有也。“十方三世”者、时处不相离也。】时间就是三世,十方就是处,时处不相离也,【一切时一切处、念念有佛成佛、见佛自易易耳。】就是当然很简单,见佛自易易耳,就是当然很简单,你念念有佛就成佛,见佛当然就很简单了,【何故众生不得见也?约理说、众生发起一念好心、或起一念智慧、或起一念慈悲、即是成佛。】因地上就是佛的种子,【而众生心又各各互遍、】互相照射来照射过去,互遍就是互相容遍,【故云念念中有刹尘数诸佛成等正觉。约事言、则佛法界与众生法界、相隔悬远、众生背觉合尘故、】不是这样,众生是背觉合尘才对,众生就是背觉合尘,【或缘浅故、不能见佛。观行即】佛,六即佛里面的名字即佛,是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就是观行即【菩萨以上】把佛分成六个阶段,当然他也是把菩萨当成六个阶段一样,所以六即佛以上就是观行即菩萨以上【之菩萨、智慧超胜、故能见也。“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者、佛如心王、】佛就像我们心的王,【菩萨如心所、】都常常相随着,心王、心所就是常常相随着,【心所法尔随逐心王、故佛说法、菩萨围绕。

○二正明请法

【经】而我悉以身语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妙就是不可思议,法因为通事理,事事无碍,不是一般凡夫能够体解的,叫做妙。妙、妙、妙,所以说妙计、妙计,妙法。

【记】请法以】身口意【三业劝请。身劝请恭敬礼拜、口劝请称扬赞叹、意劝请恭敬至诚。】所以身口意都恭敬,【种种方便、殷勤劝请、】执勤就是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求佛慈悲转*轮,【转妙*轮。妙法即心法也。】一切运用之妙都存在我们的心,【心法即正法也。如来说法四十九年、无非说的心法。转正*轮者、说唯心之法、拣非心外取法也。】不同于心外取法,【为佛弟子不知有佛则已、】则已就是算了,【知有佛即应请转*轮。请转*轮、即是上求下化、亦即是上顺诸佛之心、下顺众生之心。佛以说法度生为本怀、然无请不说。故有人请法、自是上顺佛心。众生有欲求法而不知请、请则众生得闻佛法故喜、即是下顺众生之心。对于佛法自有所知、愿与众生说、即是请自心佛说法。见他能说法者、请转*轮、名字即佛以上之佛、皆当请之。是故有智慧人、一切时能修请转*轮之行。会事归理、皆请自心中佛说法、度自心中众生。】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本性显现出来的,你要说你们在外面也对,你们说在我的心中也对,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法身,所以我们的法身包括十方三世一切,所以你要说度心中的众生,也对,【若无智慧、佛在面前、当面错过。自能说法、亦吝不说、】也很悭贪,吝就是不布施叫做吝,【皆成愚痴。】有法的人你还不布施,来世会变愚痴,变愚痴,整天像牛在吃草这样而已,不修行的人福报很大来世变大象,大象,做大象,搞不好说不定,你又不说法来世出生为什么,出生在亚马逊河,亚马逊河的什么地方,里面的原始民族没有语言的,没有语言的,从这棵树荡过去那棵树,呜、呜……泰山,不会说话没有办法,不说法给人家听,在那里呱呱叫,而我要,我要说法,我喜欢说法,我就得说法,我生生世世就是修说法的行。底下: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亦总结无尽可知。】你看看他转*轮就来听,可见对法的重视到什么程度,不得了,一直劝请一直不疲厌地听法,现在的人福报大,电灯、冷气很方便,停车场这么大,师父一个礼拜要讲四、五场,现在的人福报大,福报大,这个算是我的愿力。

○庚七释请佛住世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记】佛无生灭、】如果众生有根机,【有机则在众生心中现、】有机就是有这个因缘,有这种众生的根机,【无机】没有这种因缘,【则在众生心中隐。请佛住世、佛即在请者心中现而不入涅槃。此牒名也。】就是说如果请佛住世,佛就在请他住世的人心中,就没有入涅槃,他就理来讲。

○辛二释相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大涅槃的时候,【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就是说诸佛如果要入大涅槃的时候,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善知识都好,我们拜托他不要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记】佛有六即佛。有欲涅槃者、皆请住世、莫入涅槃。

一理即佛。】理即佛意思是说照道理来说我们是佛,照道理来说我们本来就是佛,这是理上来讲的,事实上还不是佛,所以,【劝学佛法、令知自心即佛、即是请佛住世、不学无知、】也就是涅槃,不学,无知就是断第六意识,就没有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的执著,不学就是无学位,你不要读成不学无知,那完了,不学就是说四果罗汉,无知就是没有第六、第七意识的执著分别,【即是涅槃。

二名字即佛。已学佛法、虽知自心是佛、】虽然自己知道我们的心中是佛,【不修观行、】没有修观行,【旋知旋迷、即是涅槃、】这样叫做涅槃,【劝修观行、即是请佛住世。

三观行即佛。十信菩萨、虽修观行。不行六度万行、未见自性、即是涅槃。】刚才那一句,你要这样解释也可以,理即佛,譬如说不学无知,以凡夫来解释:不学无知就是说迷惑颠倒,当体也是涅槃,也是涅槃,所以如果就文字上来讲,不能直接解释,要用各种角度来说,佛法和中文都一样,站在这个地方要怎么解释,另外一个角度要怎么解释都可以,所以未见自性,即是涅槃,不学无知也可以说是涅槃,于理上来讲讲得通,【劝修六度万行、使见心性、即是请佛住世。

四相似即佛。三贤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做三贤,【虽修六度万行、】但是,【相似见性、不修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就是四加行,不修这个,【即是涅槃。】所以,【劝修加行、转似成真、】转那个相似的气氛,变成实实在在的佛性,【即是请佛住世。故三贤位后、有四加行。

五分证即佛。】顾名思义就是说:虽然不能见到月亮的全部,但是已经见到了几分了,虽然月亮没有完全圆,不过十三、十四已经很圆了,分证就是说一百分有九十,已经是佛了,【登地菩萨、修证未圆、仍在涅槃、】也是涅槃,所以说,【请彼圆修圆证、即是请佛住世。

六究竟即佛。不请住世、即示涅槃、】究竟即佛,不请住世,当下即是涅槃。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究竟即佛,【故须请佛住世。

以上六即佛、皆请住世。又者各人智慧现前、即是佛住世。智慧不现前、】愚痴就住世,愚痴,就理上来说,【即是佛涅槃。】就现上来说,【经文所请、究竟即佛也。以有及诸声闻缘觉、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皆劝请、莫入涅槃句、故知六即佛、皆当劝请也。经劫句、请佛住世之时也。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句、是别明请佛住世之意。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亦总结无尽。

○庚八释常随佛学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什么叫做常随佛学?简单讲就是要常常学佛,要常常跟随在有佛学的地方,就是紧紧相随。常随佛学,佛学常常随身,就是找到好的眷属,菩提眷属,找到好的师父,找到好的同参道友,找到善知识,统统叫做常随佛学。常常自己看经典、拜忏、早课、晚课这些都是常随佛学。

【记】此牒名也。】都是常随佛学,【此下三愿、俱属回向、但若融摄、则十门皆回向也。别言则八、九、十、】稍微不同,【三愿属于回向。故偈颂中、第七愿后、即总标回向。三回向中、】哪三种呢?【八即回向菩提。】就是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即回向众生。十】普皆回向,【即回向法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后面三个都可以叫做回向。第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常随佛学,就是回向菩提,有佛学你才有智慧,对不对?恒顺众生就是回向给众生,最后回向给法界。【前二是回向别义、后一是回向普义。八九是别说二利行体。】二利就是自利和利他,【八属自利、九属利他。第十门、是别说所回善根、】就是普皆回向,【谓将二利功德及一切福、回向三处也。】前面有讲过了,【又此第八、同《华严经》十回向中等一切佛回向。】就是平等、平等。底下:

○辛二释相二壬:初学本师二:癸初明所学二:一明因行

【经】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所以,一看就知道这个是根据八十《华严》,如果根据六十《华严》,它就不是这么讲,它就说如此娑婆世界卢舍那佛,卢舍那如来,它就这样翻译,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八十《华严》翻译的。【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把皮当做纸,当然这是一种形容,其实皮剥下来怎么当做纸,对不对?【析骨为笔、】骨头也不能当笔,是表示说这样子的苦,【刺血为墨、】这些都是身体上的,众生都办不到的,【书写经典、】可见经典,人家如何重法,【积如须弥。】累积这么高,经典这么多,用他的皮、骨、血,这样造成的经典。为什么?【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为了重视法不惜身命。不像我们现在稍微下个大雨就不来听经。怕什么?怕淋到雨。以前的人为法丧失生命都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稍微下个大雨而已,对不对?就不来了,修行也是这样不能勇猛精进,懈怠。底下说,【何况王位、】生命都可以施舍了王位算什么?【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难行苦行。

【记】明因行者明毗卢遮那佛因行也。说娑婆世界、应说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毗卢遮那佛应说华藏世界、文隐略故。说裟婆隐释迦、说遮那略华藏、】意思是说娑婆世界是针对释迦牟尼佛讲的,是比较小,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当教主,这个华藏,简单讲什么叫做华藏世界?就是由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聚成的世界,叫做华藏世界,如果简单讲就是这样子,简单讲娑婆世界摆在华藏世界就像恒河的一泣沙那样,这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当教主,如果华藏世界就以毗卢遮那佛为主,所以【真应不二故。】真就是法身,应身不二,【娑婆即华藏、】华藏即娑婆,娑婆即华藏,【亦即最中一世界种中第十三层之一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分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种、世界海,这样子,再来就是一真法界。所以说世界种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所造成的。在第十三层的一个世界,第十三层就是这一层里面,这一层里面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做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就是在第十三层,【初发心称信相菩萨。】就是有信心,【信心之相、依《起信论》有三种信心之相。一者信自心本觉、是信佛宝。二者信自性真如、是信法宝。】你自己的本性你就是佛,【三者信上二和合、即是信僧宝。】简单说僧就是和合,能够调伏自己令心永远安详、和合、无诤才叫做僧。以事相来讲就是出家人,以理体来讲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僧,只要他能够调伏善恶、是非、男女、一切对立性的东西,让他调合,令心调合就叫做僧,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僧嘛,僧宝,【宝虽有三、仍是一心无相。还须借雕刻佛像、贝叶经卷、剃染具戒、事相三宝以显。故信事相三宝。

依《璎珞经》有十种信心之相。

“一亲近善友”、既信佛法、应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所以我早就告诉诸位,我们要听就要听有智慧的,不要听那个愚痴的。

【“二供养诸佛”、既信佛法、应供养佛。

“三修习善根”、既信三宝、当众善奉行。

“四志求胜法”、】志求胜法,【胜法即涅槃、换言之、即求证自性真如。】即:就更。求证本性的真如,所以自求胜法。

【“五心常柔和”、】这个很重要,我们平时【有信心菩萨、心不刚暴、】刚暴伤害到自己,所以【常常柔和。】其实你今天来听经学这一句就好了,心怀柔和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解决了。

【“六遭苦能忍”、能忍苦恼、而不怨天尤人。】这个不简单。

【“七慈悲深厚”、信真如体同故、慈悲深厚、利益众生。

“八深信平等”、既信自性理具三宝、十界皆同此理、故常觉自他平等。

“九爱乐大乘”、大即一心三大。乘者喻也、信而不爱、何能修证。】所以求佛的智慧。

【“十求佛智慧”、发菩提心、誓成佛道、或三或十、开合不同、】譬如前面所讲的三或者是后面所讲的十,【无非】就是说,统统是使我们产生【信心之相也。精进不退者、发菩提心、愿成佛道、须向成佛道上行去。有进无退、决定成佛。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乃至一举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如造佛像者、一雕一锯、无非成佛。你我学佛法人、参禅念佛、诵经持咒、皆当精进不退、念念成佛。诸佛因地、为重法故、不惜身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其量之多、积如须弥。”身命为人难舍者、以有志愿之鼓励、】愿力所牵,【故亦不难。如为区区名利而走险者、尚能牺牲身命、何况为求广大菩提、有何难舍?】有什么困难?【《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释迦牟尼佛、因地为最胜仙人时、修慈悲观。但悲无智、无以度生。遂到处求佛法、发愿能施以佛法者、即以身命供养。来一天魔、佯】就是诈,诈称,【谓能说佛法。须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方为说法。最胜仙人欢喜不已。回想过去生中、不知无益丧了许多身命。今为佛法而舍、固所愿也。】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遂剥皮析骨刺血。魔固不能说法、见最胜仙人果肯舍身命、便即隐去。】所以愿力很惊人。【最胜仙人仰祷十方诸佛。我以诚心求法、惟愿大慈、为我说法。即感东方三十二佛土外、净明王佛、来说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以得佛光照故、皮肉完好如故。得大辩才、千生常行教化众生、千生后、生净明王佛土、亲近净明王佛。以重法故、得此感应、此约事说也。再约理言之。修观行、观色身、无非父精母血、与业识因缘和合而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作空观、即将我空观法、写于身上。再观五蕴诸法、但假名而已。作假观、即将假观法、写于身上。再观空有不二、】观空跟有不二,【即将中道第一义谛法、写于身上。是故约理、人人皆可做到、观行得三昧时、剥皮析骨刺血、事上亦可做到。果能不爱色身、即得法身。不著识心、即得慧命。】所以我们的命有两种,我们的命有两种,一种叫做生命,一种叫做慧命,所以众生只有生命,慧命被隐瞒起来,学佛的人他得到了生命,又得到了真正的慧命,智慧之命,所以他【不惜身命、】智慧之命比较重要,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以重况轻也。难舍之身命既舍、故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无有不能舍者。及余一切难行苦行、无有不能行者。】【

○二辨果用

【经】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你把笔拿起来,把第二行的第四个字写“一”,“众会或处”(第一),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写“一”,再来,或就写“二”,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写“二”,再来写“三”,【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写“三”,再来写“四”,【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写“四”,再最后写“五”,【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记】八相成道。皆果上之用也。初句举一成道。末句举一涅槃、以该八相、“种种神通变化”、皆八相成道义。“种种佛身”者、或现大身、或现小身也。处“种种众会”即下五类道场、】五类,我刚才跟你标示的一、二、三、四、五,我已经跟你标好了,叫你标那个,就是要看这个五类道场,五种分类,所以要你写一二三四五,就跟你讲好了,【皆果上利生之用。“眷属”者、菩萨乃至小王皆有眷属也。“刹利”、四种姓之一、国王种姓也。“婆罗门”、净行种姓也。处于如是种种众会。“如是”亦指上五类道场也。“圆满音”者、佛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得解、成熟众生也。

○癸二辨能学

【经】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就是都跟他学。

【记】如上遮那如来一切因行果用、普贤菩萨皆愿随学。】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再来:

○壬二例一切

【经】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我都跟随佛学。

【记】以毗卢遮那佛为比例、毗卢遮那佛一切因果、我皆随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若因若果、我亦皆愿学也。念念中学十方三世佛因及果、此普贤之所以为普贤也。会观想者、学一佛即是学一切佛。第一礼敬诸佛、乃至第十普皆回向。随力随分、皆随佛学。每日上殿过堂、听经学戒、心心念念学佛无间。佛因圆满、佛果亦圆。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结说无尽也。】好了,到这里了。

○庚九释恒顺众生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现在要来解释什么叫做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自古以来都有很多人误会,误以为众生作恶也是恒顺他,这样就成了助纣为虐,这样不对,所以他的观念就错误,恒顺众生不是这种意思,恒顺众生就是有一个目的要引他学佛,这是最重要的目的,譬如说他是个恶人,脾气很不好,他本来就脾气很不好,他毁谤三宝和毁谤佛教,你跟他对立愈糟糕,毁谤得愈厉害,所以这个恒顺众生有一个最大的隐伏之处,目的就是要度他入佛门,才要这样辛苦地恒顺众生,所以说这个恒顺众生不是善也顺,恶也顺,不分青红皂白搞不清楚状况,不是这样子。恒顺众生最重要就是引他入佛门。

【记】此牒名也。“恒顺众生”、即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十回向中第七回向也。】叫做什么呢?叫做【顺众生根性而利益之。】众生的根性有很多种,我们都不要和众生对立,用慈悲用宽恕先顺从他的看法,慢慢、慢慢再来开导他,你如果没有先顺众生,你说他不会听,他不会听。所以,【众生有五性、】第一叫做【即阐提性、】阐提性就是断善根的众生叫做阐提,这是出自《大般涅槃经》。阐提性就是一天到晚都毁谤三宝,毁谤正法,没有正知正见,当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的苦,受无量劫的苦,而且和佛教没有因缘,所以叫做阐提性,我们常常讲一阐提,一阐提,叫做断善根的众生,这是第一种众生,像这种众生你愈和他对立,他毁谤得愈厉害,专门在破坏佛教的,断了善根的众生。第二叫做【不定性、】不定性就是说他如果遇到善知识他就能够回小向大,回小乘向大乘,他也不一定是声闻乘,也不一定是菩萨乘,如果遇到恶的因缘,他所发的菩提心丧失了,他就又恢复小乘的,所以这个叫做不定性众生。他不敢肯定他是小乘,也不敢肯定他是大乘,这个就要看他所遇到的因缘,是小乘还是大乘,这个叫做不定性,【声闻性、】和【缘觉性、】呢?声闻是修四谛法,你跟他说大乘法他不适合,他喜欢跑到山上修行,不喜欢人家吵,一天到晚不喜欢就会众生,一天到晚脚盘起来老是在那里坐,这样而已,没有发心,发心也发不久,声闻乘。再来缘觉性,是修十二因缘,修十二因缘性的,这是在断习气。再来六度万行的【菩萨性。】这是发菩萨心的人,无论他遭遇到多大的委屈,无论他遭受到多大的逆境,他都安住在清净心里,他的心中没有恨,只有在众生身上牺牲他自己,这叫做菩萨性,【菩萨亦在九法界中。对九法界众生、皆要随顺。】所以说今天我们为什么会跟朋友相处得不好,你整天要泄他的气,我们如果有跟人家泄气的习惯,要改,要改,当徒弟的人不要常跟师父泄气,不要常跟师父泄气。做师父的人也不要常跟徒弟泄气,你明知道他在吹牛,你就让他吹,他也没有伤害到众生,对不对?她就说:你不晓得以前我男朋友一直追求我,你知道吗?你就说:对啊,你长得这么漂亮,还用说一定会追求你的。对不对?其实不是,是她整天缠着人家缠得……。她就说反话,说反话,你不知道,我男朋友每天都一直打电话来,我被他吵得……。结果是她打电话给人家,把人家吵得半死,其实随顺众生就是说他如果没有伤害到众生,喜欢吹牛那没有关系,我们都是这样子,所以皆要随顺,我们了解就好了,内行人听了笑笑而已。再来这是顺一般的众生,所以师父今天就是在修这个,我不要和众生对立,我也不要纠正人家的缺点,除非他是我剃度的徒弟,如果在家人,我每一个都对他很好,所以在家人每一个都说师父很慈悲,因为在家人你来听经听一听就要回去了,对不对?出家人不一样,他要做人天的师范不教不行,在家人,对不对?教你不一定要听,待会儿一个红包拿起来,跟他讲两三句话红包又放回去,我不是很倒霉吗?所以这种事情对在家人就随便一点,随缘、随缘,出家就不可以,出家要做人天的师表,不对,师父就要讲了。所以【顺空有不二、】随顺着空性的众生,因缘法,随顺着有法,有的旁边写缘起,空就是缘灭,缘起、缘灭当体即空的东西,就是不二,所以说有非有,空也非空,他说他,他清清楚楚,他说他有,他是无常法,所以空有不二,【自他不二也。】自性和对立性的他其实是不二法,为什么呢?本性相同,【言空有不二者、如上所云:】一切法自性本空,但是一切法清清楚楚,虽然是缘起法但是不坏假名,不坏假名。如上所云:【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中作空观观己身。】这句话的意思是重法,这是一种比喻,我们世间对佛法要恭敬,要恭敬到什么程度呢?恭敬到我们这个世间如果没有纸,要剥我们的皮下来当纸,当然我们的皮根本不能当纸,这是一种形容,要恭敬法,法就是真理。析骨为笔,我们的骨头也不能当笔,我们的骨头硬绑绑的怎么当笔?这是表示说宁愿牺牲生命,把他里面的骨头折下来,也要记载经典的真理。刺血为墨,我们的血,如果没有渗入一些东西,譬如说加一点点溶剂酒精或是什么的,血写起来会马上凝固,马上凝固,所以有的人刺血写血书,刺血,血流下来,刺血写血书这是很感人的,很了不起,有的刺舌头,刺舌头的尖尖,一天刺三、四CC,一天写一些写一些,写一些、写一些……,这样子。过去到现在都有人这样子,要用毛笔写,一天写一个字两个字,写、写……闭关当中就一直写一直写,刺,有的人用针筒抽血,抽血,抽血出来注入四、五CC,下去搅拌溶剂,要不然血会马上变血块,然后用毛笔写,这是很不简单的人。这是表示重法。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中做空观观己身,这是一切法不可得,【今观一切众生性空、性空故相亦空。】相亦空。【次作假观。】次作假观,这个假观就是立一切法,立一切法,假就是不坏事相,让事相存在叫做假观,假就是有,有就是假有不是真实的有,因为一切有当体即空,缘起缘灭的东西。今天你们做夫妻,明天搞不好就死了,今天做师徒,明年就没有了,一切法都是假相的,所以聪明的人他会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他会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他知道世间一切变化,但是我们的心不能随着变化,我们的心如果随着变化就会有意识,意识就是生死的状态,你动到念头就是生死的动力,简单讲你明明知道这个世间缘生、缘灭,这是假相,你要保持这颗如如不动的心,你就没有制造生死,制造生死从哪里来?从意识形态来,意识就是生死的业力,生死的业是一种本性的一种色彩,业力的色彩,本性是空一切法,但是如果由意识转入业力,一切法都存在,所以你要怎么样才能了生死,要保持这颗心永远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远离一切假相的执著,这样就能够断掉生老病死的动力,生老病死的根源,他的力量就是从我们的意识形态来的,我们的意识形态,所以这个假观就是假有的存在,【空非断灭、】空不是顽空,不是否认的意思,不是否认的意思,空不是断灭,断灭就是恶取空,否认一切叫做断灭,我们现在所说的空必须要建立在有,离开了有不能谈空,所以这个空可以说是一种透视,没有永恒的质物,质碍的物质,没有永恒的东西,如果透过科学,用这个科学来研究,包括我们的肉体,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不是电子、质子、中子所构成的东西,刹那间它就在变化,所以这个空也就是它不能永恒,所以我们讲它空,所以空的意思就是完全透视的意思,不迷惑,不迷惑,空,我们这个心就是空不掉,空不掉所以我们每天都罣碍,罣碍金钱,因为有,罣碍儿女,因为有,罣碍实用庭院果树栽培图诀例,因为有,所以他不能作假观,就是有的当体即是假有,当下就是空性,所以【而有九法界之假相。空有不二、即是中观。】空性当下不坏假相,假相当下就是空性,即是中观,所以【顺空有不二、即顺中道。】其实没有所谓的中道,中道是方便说,中道是方便说,既然是空有圆融当体就是中道,为什么要用一个文字的中道呢?因为圆融的空有,你不安排一个名词,你没有办法解释,什么叫圆融的空跟圆融的有?所有你一定要加一个中观,没有办法,所以其实这个中就是不可得,一尚不可得何况有三,空、假、中这三,所以,【观自他不二、亦顺中道也。中道常住、故常随顺。顺有即是顺生死。】有就是生灭法,假有的东西,所以你如果顺有,你就是顺生死法,如果【顺空】呢?【则不能度众生。】小乘的随顺空性进入断见思惑,这样他就不想度众生,【又偏顺有、即不能自利。】你什么都执著,你对自己就不能利益,顺有就是一种执,执著,如果【偏顺空、】阿罗汉他修空观,他就不想度众生了,度众生辛苦,谁愿意上台讲经说法呢?他不要,对不对?【则不能利他。顺自他不二空有不二、是普贤菩萨之随顺。否则不偏凡夫、即落二乘。】意思就是不是凡夫就是二乘人,如果你不偏重于凡夫,那么就会变成小乘的二乘,所以这个弘法利生很困难,有的人很喜欢讲,讲一讲没有人听,没有人要听他讲,有的人很喜欢讲,讲一讲自己在那里笑,也没有人要笑,他会伤心,伤心。所以如果度众生度到最后,他就像歌仔戏那样:啊,罢了!就跑到山上躲,没有办法。度众生困难。讲笑话笑一笑没有法可听,他说那个师父整天都在讲笑话,讲得呆板一点,说:那个讲经很想睡。说得没水准,说:讲这个。说得太有水准,说:我听不懂。叫我们要如何呢?叫我怎么过日子?对不对?当法师难,当法师本来就很难了,你不知道他要听什么?还好我心理学读得彻底,读得彻底,音声又不错,书读得高深,要不然讲一讲也是剩下一个关门的,剩下一个关门的,所以人家比较不要弘法利生,为什么全台湾念经的人这么多呢?念经好赚,像做焰口上台一万二,一万二,一万二,对不对?我们讲经没有,我们讲经还要在那边等,等到……,有没有人要供养?没有,没有我要上去了。所以弘法利生的法师最主要就是难而且不容易,又没有人要听。有时候他很发心没人听,有时候自己没有口才、条件不够,所以这个弘法利生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一开始很热切,一开始很热到最后都退失,到最后法师都躲起来。再来:

○辛二释相二、壬初正明二、一所顺众生

【经】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十方刹海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海,海是一种比喻,无量无边,海就是很大的意思,【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我们人就是卵生也是有胎生,也有湿生也有化生,《楞严经》有讲,鱼是卵生,这是指单是一个卵生,专有的来谈论,人是【胎生、】哺乳类动物,【湿生、】在臭水沟里面,【化生。】就是业力,业力变化,刹那间变化,人死后变鬼,人死后变地狱的众生,人死后变天人,这个叫做化生,刹那间一下子就变化,【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生住就是安住,安住于地要不然就在于水,要不然就在于火,要不然就在于风,【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草木【而生住者。】就是住在那个地方,譬如说虚空有虚空的神,草木有草木的神,附着在花朵、树木的神,这个就是鬼神都住在草木,所以比丘戒里面,若比丘不得坏鬼神村,若比丘不得坏鬼神村,树木就是鬼神村,草木、树是鬼神住的地方,所以比丘不能砍树,【种种生类、】种种生类,众生之类,【种种色身、】就是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村营就是人很多的地方,村营,【聚落、】聚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乡镇,乡镇,人更多的地方,聚落,【城邑、】理大,城邑就是像我们现在的城市,【宫殿。】宫殿是专门指皇帝所住的地方,就是比较多,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譬如说蛇就是无足的,蛇就是无足的,【二足、】二足,我们人就是两足脚的,人就是两只脚的,【四足、】畜生都是四只脚,【多足、】多足,蜈蚣应有很多脚,【有色、】就是有色界、色界,【无色、】就是无色界,【有想、】就是有思想,【无想、】就是无思想,【非有想、】就是不能说它有想,【非无想。】就是不能说它无想,就是介于有想、无想的中间,无法判断的,所以非有想,也不能讲有想也不能讲无想,就是都要随顺。

【记】看小字。【所顺众生、除佛法界、九法界众生皆是所顺。顺者、顺众生善恶根性而度之也。佛一切契真、故应常随佛学。】所以孟母三迁,把他迁到杀猪的地方,等到埋死人的地方,靠近坟墓的地方,死人的地方,最后把化迁到读书的地方,孟母到最后迁到学校的旁边,学校的旁边,说:我如果迁到这个地方,学校的旁边就是读书。所以聪明的人,每一个都要迁到文殊讲堂旁边,谁不想迁到讲堂旁边,对不对?讲堂旁边化每天只念一句佛,礼拜一拜,罪灭河沙,对不对?念佛一声就功德无量,再傻的人,也要来讲堂旁边买一栋房子,对不对?住下来,住下来就来听经,就来听经。所以说【众生有善有恶、】众生有善有恶,善也要跟着学佛,恶也要赶快学佛,【恶固不应学、】固就是本来就是不应该学,恶本来就是不应该学,这个恶,最大的恶从哪里开始?这个恶有几个?从争执开始,所有一切恶都是在争执里面,你对不起我,我找你算帐,争执从哪里来?从贪嗔痴来,贪嗔痴从哪里来?从无明,无明简单讲就是无知,无知,所以只要无知,他一切恶就会造,无知,无知的众生,他不但给自己痛苦,也给众生痛苦,无知的众生,所以恶,我们当然不要学,【善亦不可学。】有的人看得傻眼了,善不可学?这样我们学佛做什么?所以他看到注解就傻眼了,看不懂,说恶不要学这是真的,大家都知道,善不可学?不然要学什么?它这个善亦不可学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一直执著那个善,叫做究竟,那个只是世间法而已,意思就是你施舍的善,你不应该执著,是叫你不可执著这个善,不要学习执著那个善的东西,而不是说叫你善不可学,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初学者,他看这个会觉得很矛盾,其实学过佛的人大家马上知道,所以说世间就是生灭法。什么叫世间?受时间、究竟的支配叫做世间,所以我们世间人,每一个都要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只有修行人能够超越时间跟空间的支配,摆脱它的束缚,也就是不落善恶的观念,就可以超越,所以平常要保持那一份无所住心,做善不必人家知道,恶不可以去做,不思善,不思恶,中性的东西就是佛性,【世间善恶、俱违真故、】这个都违背了究竟空,只要你有执著善到最后也是一种恶,这也是恶法,执著善就是恶法,因为这个会落入世间的生灭法里面,生灭法里面,但违真就是违背了究竟毕竟空的道理,所以,【只可顺而度之。众生种类、差别甚多。有胎、卵、湿、化四生、各有种种类类。《楞严经》云:卵为想生。】卵为想生就是说妄想很多的人都会出生为鸡或鸟类。我跟你讲如果喜欢买衣服,喜欢逛百货公司的人,来世都会公鸡,公鸡很漂亮,公鸡很漂亮,咕、咕、鸡,咕、咕、鸡,因为漂亮,他喜欢化妆,他喜欢化妆、化妆,整天只想化妆而已,整天只想化妆。电视上也教人家那个……。电视上头发的发型要怎么烫,你看她妈妈看了很生气,她就赶紧再变化一下,再变化一下,电视上有广告,你看到吧,所以说我们这个世间今生如果没有遇到佛法,今生今世你就白来的,仅仅为了这个头发她就搞得头昏眼花了。师父,你看我的头发短一点比较好,或是留长一点比较好,或是不要留比较好?我说:不要留比较好,不要留比较不会麻烦,像我们洗头有多快呢?金美克能这样,OK,对不对?理光头哪会比较难看?你看我理光头会很难看吗?我觉得很英俊,不是有头发比较好看,不是这样子的,这件黄的穿起来就很庄严了,不是这样子的,反而他们那些三百多个短期出家的,短期出家的每一个都披袈裟反而更漂亮,他们还俗以后穿那个在家衣服,我觉得很难看,你们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所以卵生就是说妄想很多的人整天都爱漂亮的人,来世变公鸡,变公鸡,变公鸡,要不然变母鸡,母鸭,这样子嘿嘿叫,整天只爱漂亮而已,【胎因情有。】这个都是众生,感情愈重的人,来世都会变成女人,会再变成女人,我们今生为什么会变成女人呢?你们这些女众(女人)注意听:我们今生变成女人,来世又变成女人都是感情太重,怎么叫做感情太重呢?对孩子分不开,分不开,对先生分不开,没有办法,那个执著,那个执著,都没有办法,尤其是谈恋爱的男女,整天都在想男朋友,整天都在想男朋友,她就不会想到三宝,佛、法、僧,想到清净的三宝,她整天都在想她的男朋友,她在观想阿弥陀佛的力量,还没这么大,她在观想男朋友一下子就跑出来,身上还常带着他的照片,所以我们情致来世会继续投胎成女众,女众,没有办法,所以这个胎因情有感情的执著,那就是继续变人,尤其是女性。【湿以合感。】湿生,臭水沟里面或是有水气的地方,还是海边,湿以合感就是说只要合他生长的地方,他就会感应在那边出生,所以说水洼地很奇怪,水洼地如果下雨,奇怪就会有鱼,你有没有觉得,水洼地本来什么也没有,下雨、下雨久了就会有东西,有鱼,有动物这样子,合感,【化以离应。】这个要注意听:化生的,离应就是离开这个色身马上……,应就是到那个地方去,离开这个色身马上变化,业力所变化,离应,譬如说离开这个色身变鬼,马上应鬼的业力,马上转成鬼的业力,离应就是这个意思,化以离应,【以上受生差别。或有下依止差别、】受生就是胎、湿、卵、化,底下是依止的差别,【人类依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而生住、夜摩以上诸天、依空而住。】如果鬼神是【依卉木】卉就是花朵,木就是树木,而【住。如花神树神之类。】所以如果真正的出家人,大慈大悲,一针一草一木都不去动它,【生类乃至威仪、】众生的分类乃至威仪,【各有种种。有竖生】就像我们站起来,站立的,【横生者。】像畜生,畜生就是背向着天,畜生就是生生世世所作所为都违背天理,所以它的背就向天,背天,背向天,背天,背天就不好,天叫做光明义,很好,很好,【相貌有好丑、寿命有长短、】昨天我接到一封信,一个小姐写一封信给我,她说:师父教人家念《大轮金刚陀罗尼》,每天一定要念,还要念《大佛顶首楞严王神咒》,能够延寿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她信怎么写的,她说这个世间都已经很痛苦、很痛苦了,都赶紧要求往生了,念那个再增加二十一年,这样是不是受了很多苦?对,你这么说也对,不过你要有把握,你要有把握你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对不对?这样就没话讲,你如果增加二十一年你可以念多少佛?你可以持多少的《大悲咒》?真的,所以她的意思是说既然世间这么痛苦趁早死了算了。我问你:你要有把握,你真的有那种能耐,有那种能耐,要不然没有办法,你要自知时至,像今天电视上报导的,胡官宝判两个死刑,你知道吗,那个胡官宝判两个死刑,双警命案,还有抢劫银行七百二十万。今天他讲出他内心的话,他说:他死后要把所有的器官捐赠出来,要回馈这个社会,他一定要死的。字写很漂亮,那个胡官宝字写得漂亮,他是一个智慧型的犯案人员,经过三、四年的逃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人不要做坏事,不要做坏事,不要造恶,所以今天电视访问他,他也说了话也很自在,像那种也是自知时至,他就是要枪毙,他准备要枪毙也就自知时至,所以说寿命的长短。【种族有贵贱。】贵贱,像我就出生在贵族的地方,我们家在林厝寮有好几百甲,望族,你如果到林厝寮去问,四湖进去那个林厝寮,问到我伯父林延生,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想当初我们林家在林云县,是首屈一指的大富贵人,今天落魄潦倒,可怜。听说自从我出生以后家破人亡,我这个扫把星很凄惨,所以有的是贵、有的是贱,【名号各殊别、】名号都不一样,【性情有刚柔、】刚不是很好,柔也不是很好,刚性的修改像师父这样,我就是一个非常刚性的人,刚性的人就是有责任心,但是容易伤害到众生,所以我经过读高中、大学、研究院、佛学院、出家以后,慢慢、慢慢调伏自己,一直到今天我从不伤害众生,包括伤害我的那个众生,我也不会伤害他,刚慢慢调得变成柔和,有学佛的人要了生死,对不对?要了生死,不能在个性上老是死执不放,太柔也没有意见,没有主见也不好,【知见有邪正。】亲近正知正见就是正,亲近到邪就邪知邪见,【欲乐有善恶。】有善的欲乐和恶的欲乐,【意(即心)行有定散、威仪有静动。种种衣服下、受用差别。乃至下开众生种类、有色即色界、无色即无色界、有想即有观想、无想即无想天、】所以【菩萨慧眼、将一切众生照在一心之中。故曰众生是菩萨心中众生、故恒顺教化。又智慧心遍法界知佛是自心中佛。故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一句很重要,众生是菩萨心中众生,这一句你要注意听:如果悟到这一句就开悟,譬如说,你们注意听,你们现在注意听,先把笔放下,师父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譬如说这个人很恶劣很恶劣,他是什么?他是什么?他是我们心中的什么?一个众生,对不对?你伤害他就是等于伤害什么?伤害自己。所以说不思善、不思恶,佛菩萨的包容一切没有对立的东西,恶人,佛一直慈悲、一直感化他,一直感化他,看要感化到何时他才会觉悟,佛有这个耐性,所以伤害恶劣的众生,也是破坏我们心灵的原态,心灵的愿态就是绝对地安详,你伤害那个……嫉恶如仇,就是伤害到自己,也就是伤害自己的原态,我们内在的原态是彻底的安详,如果你用二分法,强烈的二分法,善恶,嫉恶如仇,你不是一个修行人,你只能当世间的君子,你不能当出世的圣人,你如果嫉恶如仇,他也怎么样?誓(视)死如归,这个成语会用吧,如果你嫉恶如仇,他就誓(视)死如归跟你打对台,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种可以解决纷争,就是忍辱,只有这个办法,所以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能够辩论,与其你口才很好,不如你有高深的涵养,可以容得下他,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你很能辩论你很会说话,不如忍辱,你不要解释那个东西,所以我常常跟这些想要伤害众生的人,无中生有的伤害、制造这些事端的众生开示,我常常说:你如果要说别人的坏话,要无中生有地伤害别人,你要记住,不要把众生当做傻瓜,人家是有智慧的,他会分辨是非、善恶,他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你洗脑的,没有那么简单的,所以人不可听片面之辞,不可听片面之辞。世间上哪一种人最伟大?天大的事情到他的心中统统没有事情,这就是圣人,天大的事情到他的心中,他什么事也没有,因此众生是菩萨心中的众生,因此善的,我们好好地鼓励,恶的,我们要感化,不可以嫉恶如仇,慢慢地感化,所以我如果看到动不动就要打架的,动不动就恶口,我内心里面觉得很难过,譬如说我们世纪华厦这个地方开会,开会,一般人他没有学佛,有时候在闹意见很大声,我觉得很可惜,大家有因缘共同住在同一栋大楼,开会就慢慢讲,有什么误会就慢慢讲,对不对?不要急,这个世间譬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可以解决,何况只有二、三十户住在这个地方,而且何况我一个人就买了十三户,对不对?我一个人就买了十三户,有什么事情慢慢讲。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这个要恒顺众生,学佛的人他的日子就过得很快乐,碰到什么争执他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学佛的人他就认为我伤害你就是我得利,错了!我告诉你:以德服人能够很长远,一切给众生,你忍辱、你慈悲,人家一天到晚都会记得你的恩,你的恩,直到死,人家都会记得你的恩,所以如果你抢劫一切钱,但是你养了一个慈悲的德,是值得的,值得的,今天你一直伤害别人,纵然你拿到一万元、两万元,争到了这一点点钱,但是你已经失去民心了。我告诉你:治理僧团领导大众跟治理国家是完全一样的,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国者,得民者昌,亡民者败,治理一个国家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一定兴盛的,得民者昌,失民者败,失去人民的支持你绝对死的,国家一定衰亡,所以说佛是很伟大的,我们民主的思想在十九世纪的初叶开始发达,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多年前他就讲利合同均,我们三民主义现在才叫做均富主义,你知道吗?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年前就讲民主、讲自由,一切法平等,我们三民主义是两千多年后才讲到均富主义,大家都富有,所以说这个均富不是源自于孙中山,两千多年前佛就讲得很清楚了,均富主义,所以佛这个圣人,不是普通的圣人,因此要有大家都平等,要赚钱大家都有,对不对?所以说我有的东西你也有,你就不会嫉妒我,所以我有,你没有,我有一天会被你害死,我有,你没有,你会嫉妒我,对不对?是不是?所以要有,大家都有,因此菩萨的心中,没有那个什么坏人,也没有什么不可救的众生,慢慢、慢慢地感化,人家说:师父,你出家人,如果被欺负了要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如果说有一个人一直来讲堂捣蛋,一直要伤害我出家人,很简单我马上报警,你有什么事情到警察局讲,对不对?这是有法律的国家,我根本不要跟你辩论什么东西,谁是谁非到警察局去谈,所以我不需要跟众生辩论,谁伤害僧团很简单马上送到不是电信局,警察局,警察局,对不对?你不要跟他讲很多,故恒顺教化,还要有智慧心遍法界,教化众生要有智慧,有智慧,所以你有没有觉得忍辱多福,这句话你要牢记在心中,世界上哪一个人最有福报?忍辱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不是有钱的人叫做有福报,你如果忍辱,就不会跟人家起冲突,你就知足,你什么都过得很快乐,用最少的物质,你就会过得最快乐的日子,要忍辱多福,世间人是说洋房、大楼、汽车,那个叫做有福,错误,那个哪里有福?每天跟人家打架拿刀动枪的,那个哪里说有福报,那个一点福报都没有,那个叫做当钱的奴才,被钱所控制,他不是赚钱他是被钱所赚,钱赚走了他的私心,赚走了他的一切生命,他完全迷茫于名利当中,世界上哪一个人最有福报?忍辱的人最有福报,他虽然没有金钱,他拥有一颗安详的内在,一切法忍辱,你这一个念头转过来,你就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你不必去赚钱,整天你就拥有财富,忍辱,忍辱从哪里下手?从无诤,不要诤论,诤是生死法,无诤是涅槃法,你要弄清楚,诤与道相违,只要僧团有斗争就不如法,只要这个在家人有诤就不如法,诤与道相违,六祖大师早就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了,不要诤,谁是谁非一切因果定论,所以我今天很安慰就是这个僧团我们将近四十个法师都是这么地安详、这么地团结,很难能可贵,所以知佛是自心中佛,所以要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恒顺众生。

○二正明随顺

【经】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承事就是事奉、供奉,事奉的意思,【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诸位,我们如果会看经典,只看到最后那几个字,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你就会感动得掉眼泪,一切众生都宽恕,饶益就是宽恕他,你想想看要做菩萨那种修养是到什么程度,所以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眼,没有怨恨没有敌人,你想想看,他一生只懂得一个佛法,只懂得一个宽恕,你看他这个日子有多好过。

【记】此正明菩萨之随顺也。“如是等类”、承上启下、谓我普贤皆一一随顺而转。“转”者、即起观智也。】观照的智慧,【随顺众生而起观智。】观照什么智慧呢?【观一切众生性相皆空。而非断空。】断空就是断灭空,就是恶取空又名顽空,不是圆融的空,不是建立在有的空,而是否认的空,【即空即有、自他不二、同一中道。既自他不二、则种种承事供养众生、即是承事供养自己。】供养众生即是承事供养自己,对人家好就是对我们自己好,所以如果聪明的人他一定不会去伤害到众生,他一定令众生高兴快乐,就是愚笨的人一天到晚就是说:我要让你好看。就像有一家理性厅招牌写着:给你好看。给你好看,世间人来讲就是要揍他、打他,我们何必这样子,所以说世间人只有纷争,只有打打杀杀,只有利害关系,什么叫做感化慈悲,宽恕平等,他才没有这种心,所以他会过得很痛苦、很痛苦。真正修行的佛教徒,他就不会这样子,他就不会这样子,他供养众生就像供养自己一样,我要让你很快乐,你想想看你快乐我也会很快乐。【如敬父母者、《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受生、皆有父母、故六道众生、皆是父母。】所以说起来都对,因此你们这些男众生生世世不晓得哪一世当我的父亲,我们这些女众,不晓得哪一世当我的母亲,所以今生当儿子的我算孝顺来度父亲和母亲,经典是这样写的,对不对?所以这种就是互相为眷属,所以说六道众生皆是我们父母,【师长有成就教育之恩。佛法师长为法身父母、尤应尊敬供养。】尤其是对你的师父,这个法身父母要特别地尊重,【阿罗汉乃至如来、超略辟支佛菩萨、皆为出世圣人。为世间大福田、安得不承事供养。“等无有异”者。称性而观、】称性就是合于本性而起的观照,叫做称性而观,称也可以简单说依,依着本性而起观照,本性就是什么?【不生分别、平等供养也。】这个不简单,要做到平等,这是有够难的,【平等不分别、即是平等智。众生有病、“为作良医”。有身病则治身病、有心病则治心病。“于失道者、示其正路。”失道有事有理。约事、走险道是失道。约理、走生死道、】就是造业,走生死道,生死道就是造业的道路,造业的道路,【不走菩提道、】我们如果看电影、影片,也有很多启发,你说香港的片,香港片是东南亚,亚洲是以香港拍的片是最出名的,敢花钱,香港片很敢花钱,所以他在描述黑道的残忍,还有那个不得已的痛苦,不得已,黑道一直要杀他妈妈,杀他妈妈,一直要杀他太太,最后被他杀死,他不得不报复,他要金盆洗手,黑道的要他死,逼得他不得不报仇,所以有时候我们人如果业重,你想要走好路走不回来,不是他的意思。你要走善人家却不让你走,硬纠缠,所以就得杀,你看他们拍这种片子,说真的也是很可怜,那一种路也是很难走,也很痛苦,整天都是心惊胆跳的,动不动人家就要开枪,动不动人家就要杀,对不对?走在香港的路上前后要看清楚,要不然后脚跟就不见了,那种日子要怎么过,说真的,那也很痛苦,所以说古意(老实)才是本钱,古意(老实)就是我们的本钱,你就装得老老实实的,人家说我们傻也没有关系,你看不必心惊胆跳过那种日子,他们这种走黑道就是生死道,他不走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觉悟的道,觉悟的道,【涅槃道、】不走菩提道、不走涅槃道,这就【是失道。“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众生在无明黑暗中、为彼说法、即是施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贫穷的人就是贫穷,【约事、指示伏藏金银。】令得金银财宝,【约理、不知修行者、令学佛法、】所以我们在家、出家,有一个重大的作务,就是要把佛法扩散出去,扩散出去。所以我看有的在家居士,一次来都买我们那个《佛心慧语》送中山大学,两万,好像四十套还是多少。我也是很感动,说:怎么有这么发心的人!我看一个却不认识她,一个我们这里的女众菩萨,她一次来就拿四十套送给那个中山大学,已经买了三次或是四次了,像这种人很不简单,把佛法这样一直传播出去,这样众生如果听到佛法,【便得宝藏。今知自心之大方广、即伏藏也。

○壬二征释二、癸初令佛喜二。一征二释

【经】阿以故?】底下注意听。【征也。向下释。菩萨若能随顺众坐、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这句话就是说菩萨如果令众生欢喜,诸佛就欢喜,这样你想想看,意思是说我们所到之处,让众生欢喜心,有正信,有信仰,这样佛就欢喜,我们如果能到的地方,就拼命地跟人家泄气,拼命地使人家不高兴,这样诸佛就不高兴,这样就是说我们佛教徒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正面的,要使众生欢喜,布施法,布施金钱,帮忙他的困难使他高兴,诸佛就替我们高兴,【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你看这个文章写得实在好,【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我说这句话要好好地记住,读它几遍。随顺众生就是随顺诸佛,承事众生就是承事如来,众生欢喜就是诸佛欢喜,菩萨的修养不得了。

【记】征意:】“征”就是问,问,问的意思。【谓生佛各别、何以顺众生能令诸佛欢喜?又诸佛固应顺、众生多有造业者、何以亦顺?

答意:顺众生即是顺佛。尊重众生、即是尊重如来。又不惟佛喜、众生本来是佛。】意思说今天他虽然做恶,但是我们用随顺来感化他,【众生欢喜、即是佛欢喜。】慢慢、慢慢就会受到我们感化,【又佛心如大海水。众生为佛心中众生、如海水现众生影、影水同一咸味、】同一咸味,【犹生佛同一实相。海水中所现众生。无名姓骨肉等相、若必计有众生名相等者、即是遍计执。】遍计所执,【生佛本自不二故。】生就是众生,佛就是诸佛。众生和诸佛本来就是没有两个体性,没有两个体性,就是同一体性的意思。

○癸二增大悲二、一征二释三、初法

【经】何以故?此征也。向下释。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所以说存在诸佛的那一颗心也存在于我们的这一颗心,我们众生第一个要学什么心,大悲心,大悲心就是不忍见众生苦,所以你如果发现你在伤害众生打骂众生,你要赶快起回光返照,这是诸佛所不允许的,诸佛所不允许的,打骂众生,凌辱众生,欺负众生,欺诳众生,这是诸佛所不能原谅的。我们第一个学佛要学大悲心,大就是绝对,悲就是拔苦,一定要学习先拔众生的痛苦,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你没有先发大悲心救拔众生,怎么能够产生菩提心呢?【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就是才会成佛。

【记】此一科恒顺众生、增长大悲也。

上云顺众生即是顺佛、得佛欢喜。此科征意、谓生佛悬殊、何以顺众生即是顺佛?

答意:佛以大悲为体、常悲众生、】常悲,悲就是怜悯,常常怜悯众生,【故顺众生。即同佛悲心、得佛欢喜。诸佛如来之果、所以成者、以大悲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由是观之、更显佛与众生自他不二也明矣。菩萨自未成佛、因生悲心悲自。他末成佛、】悲就是怜悯,怜悯自己,怜悯对方都未成佛,【应生悲心悲他。】悲心悲他,这个悲当作怜悯的意思,生出悲心来怜悯他,他就是众生,【既是众生、必定有苦。】所以说真的我们今天所有的苦,也就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今天的痛苦,也就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的烦恼具足了贪,有钱要更有钱,明明那种钱不该得的他也要得,他也要得,虽然有钱却每天活在痛苦、紧张的生活里,非分之财,【纵无分段苦、亦有变易苦。】六道轮回一段一段的生死,也有变易的苦,【自他皆如是、故自悲悲他。】要自己怜悯而且要怜悯众生,【然有悲无智、】你虽然慈悲同情他,但是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来听佛法,所以这样【无以救众生。】你想要救众生,你一定要有大智慧,【故曰因于大悲生菩提心。菩提心即觉心、自觉觉他也。菩萨与众生早已打成一片。故能自悲悲他、自觉觉他。佛在菩提树下示成正觉时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在佛分上、一成一切成。然在众生分上、还是生佛隔绝、】隔绝就是没有缘分,【此义若能常常思维、即可渐渐打成一片。

○二喻

【经】底下说一个比喻:【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沙碛这个碛是一种无法储水的沙,无法储水,类似那一种硬的小石子那样,就是等于沙粒,沙粒,那一种水如果浇下去,它马上透过去不能吸收。

【记】“旷野”。即旷大野外、无人烟处。喻生死旷野、无依无赖。“沙碛”者。草木不生、百谷不长之地。喻人在生死道中、不长善根、沙碛虽不生百谷苗稼、】苗稼就是秧苗,【而有大树王之根、】藏在下面,【伏藏于内。根若得水、便可生长。喻生死道、虽不生善根。人人本具之大方广、伏藏于八识生灭中。若浇以法流之水、】法流之水,用这个法水,【便生菩提之树。诸佛大悲心、即法流水也。开示众生本具之大方广、】每一个众生都有具足,【即菩提树根、亦即佛之知见。】亦即佛之知见,【以得佛大悲水故、树及枝叶华果俱长矣。枝喻慧、叶喻定、华喻菩萨行因、果喻菩提妙果。】所以有水才能活,有水枝叶华果才能活,所以要大悲心。

○三合四、初正合法

【经】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大悲的意思是无所不宽恕,所以再恶、再重的罪都宽恕,这个叫做大悲,我们说大悲观世音菩萨,【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记】“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此总合也。生死喻旷野。菩提喻树王、迷悟之别耳。迷为众生、悟成树王。树根即众生者。不观众生之相、而观众生之性。】所以众生的本性跟佛一样,【众生之性即佛性、故众生性即菩提性也。“诸佛菩萨而为华果”者、】华果就是最究竟的果报,【谓从众生修成故。“饶益”即利益也。】“饶益”也可以说是宽恕,也可以说利益一切,【令知有成佛种性、依法修行故。众生心性、即成佛正因、喻树根。佛喻树王。法喻亲切。】法喻亲切,【但要见着众生之佛性树根、见得真实、自然能向树根浇水。如念佛要望树根念。参禅要望树根参。】就是要从根本,【习观】就是观照,【要望树根观。古人云:一念不在、即同死人。】我们有一天念头断了没有了,就像死人一样,【不望】就是如果不对着,【树根参禅念佛习观、即是盲修瞎炼。】不望就是如果不针对根本去修行,树根修行,树根我们就说要断掉无明,就是我们要发大悲心、菩提心,这个就是树根,【然树王须因圆果满故难见。树根依于教典、诸佛一再指示、故易知。虽易知而又易迷失。以易迷失故、大树难以长成。此是修行者入手紧要关头、宜特加注意、不可轻忽。】

附:饶益ráo yì:

1、指富裕。《史记•货殖列传》:“七十子之徒, 赐最为饶益。” 宋•何薳《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研》:“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研。汪自是家道饶益。”

2、指赢利。 清•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当君初贾异县,颇求饶益,以娱亲心。”

3、使人受利。 南朝•宋 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广演慈悲,饶益众生。”《敦煌变文汇录•譬喻经变文》:“恨你在生之日,悭贪疾垢,日夜只是算人,无一念饶益之心,只是万般损害。”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你为饶益众生,舍得将自己作践。”

饶 ráo〈形〉1. (形声。从食,尧声。本义:饱)2. 富裕,丰足。饶,多也。——《小尔雅》3. 饶,益也。汉时谣曰:“今年尚可后年饶。今苏俗买物请益谓之讨饶头。——《广雅》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序》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史记•货殖列传》饶裕(富足;富裕);饶益(富裕);饶美(丰美);饶富(富饶,丰足);饶益(富裕,使人受益);饶余(富足有余);饶足(生活富裕);饶野(富饶的田野)4. 余;剩。饶,余也。——《玉篇》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诸葛亮《自表后主》饶道(啰嗦,爱说多余的话);饶奢(过分长大);饶言(饶舌)5. 安逸。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淮南子》6. 肥沃。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上》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孙子》饶沃;饶广(肥沃广阔)7. 众多;多如:饶多(很多,非常多);饶爽(十分豪爽);饶盈(赚钱甚多);饶乏(多少);饶财(多财)8. 通“扰”。乱。疏远微贱者无所告诉,则下饶。——《管子•版法解》

〈动〉1. 宽恕;宽容。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唐• 杜甫《立秋后题》如:饶了他吧;饶让 (宽恕;让);饶闲(放松;使空闲);饶赦(饶恕赦免);饶情(留情面);饶假(宽恕;宽容);饶借(容让);饶免(宽免)2. 额外增添。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水浒传》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史记》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石君宝《紫云庭》饶受(自赚;白拿);饶利(赚钱);饶培(滋益培养);饶头(额外增添之物)3. 厚赐;多给。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4. 让。如:饶先(让先);饶减(让价)5. 拉入。如:有两人就够了,不要把他也饶在里头。

<连>1. 任凭;尽管。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红楼梦》如:这孩子,饶怎么说他就是不听。2. 不仅。他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红楼梦》

○二重征释

【经】再来,底下:【何以故?】何以故?为什么呢?【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记】征意:何以利益众生自己成佛?】自己成佛?

【释意:自他本自不二。】自己跟对方没两样,【故利他即是利自。以上有三层征释、故曰重。一者何以顺众生能令佛喜。二者生佛各别、何以顺众生即是顺佛。三者何以利他即是自利、皆随征随释矣。】随征随释这个“征”就是问,释就是答。随问随答。

○三反结成

【经】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句话我们听到之后,我们就感恩众生,不论是对我们好,感恩,不论对我们不好,我们才能够觉悟,我们也感恩,好也感恩众生,不好也感恩众生。意思是说因为有众生故,所以诸佛才能够得成菩提果,众生跟你示现忤逆,恶与善统统有,所以你才能够成佛,才能够修忍辱觉悟,因此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菩提属于众生就是说:因为有众生你才有办法成道,如果没有众生,忤逆你磨练你,这样你不能成就,不能成就,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像提婆达多一直要佛陀死,提婆达多已经五百世当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了,所以他以前发愿,只要你成佛我就要跟你捣蛋,跟你捣蛋,让你一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你成就无上的菩提,他宁愿下地狱,结果在《法华经》说:造业的跑到地狱去,跑到地狱去的时候,就像坐在三禅天那样,坐在三禅天,就是说他不痛苦,他只是要示现而已,所以提婆达多是菩萨示现的,大菩萨示现的。他一直要置佛陀于死地,一直要置佛陀于死地,所以这是不简单的人,因此佛陀第一个要度的就是他,因此我们今天就可以悟到一个道理,对我们好的我们感恩,对我们不好的我们感恩。为什么?也许他是菩萨示现的。用感恩心来修行很容易成就。

【记】成佛之本因是众生。故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我们每天在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上报四重恩,四重恩:国王恩、父母恩、父母跟师长同一个地位,朋友恩、众生恩。国王、父母(师长)、朋友、众生,四重恩。为什么叫众生呢?如果没有众生你哪有办法,对不对?譬如说师父很多人赞叹,其实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师父所能为,你哪有办法,你没有这些水电的,你有办法吗?你没有这些做大理石的,你有办法吗?没有电风扇、电器、没有冷气,你有办法吗?你多行?这个都是众生所共同成就的,还得在家护法,拿钱出来盖这间讲堂,所以我从来不曾想我有多行,我都是排在最后面的,日本人说这样叫做姨太太,中国人说这种最没有用,(师父伸出小指)我去日本常比这一只被耻笑,说不能这样比,说比这样叫姨太太,不知道,不知道。台湾比这一只都说是最差的,对不对?最差的,最烂的,所以我常说你们这些是菩萨,你们这些都是示现的,示现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师父还没有福报剃度女众,就是这样子,我业障重,业障重。我看过女众的在家人,都是很有修行,很不简单,这些女众很行。

○四结示令知

【经】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所以如果要成就圆满大悲,第一个步骤就是平等,听经闻法,我常常讲“听经闻法”,你如果捡两句来用就吓死人了,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是到处参,到处去参、去参……,到那一间寺庙去参,至那一间寺庙去参,参那个善知识,其实经典都跟你讲得清清楚楚了,你还参,参什么?你走来走去,会比师父讲得更清楚吗?有吗?只是坐车到那边累得半死,吃一个便当再回来,你参什么?没有!他们煮得不难吃,乱参。其实法,师父已经跟你讲完了,这个法就这样子,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其实我们懂得运用,看经典一句话,就能会入你的自尽,会心一笑,就是这么简单嘛!那有困难,【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所以简单讲大悲心随顺众生,就是说从今天以后,不要跟众生敌对,不要树立敌人,简单讲就是这样子,能插手的我们插手,不能插手的我们不要,不要靠近。

【记】人人皆可为善财童子。对于普贤菩萨所说之语、要承当起来。平等心即见自他不二】不要嫉恶如仇,【之智慧心故。因此之故利益众生、自即成佛。一成一切成。】绝对不会手已经成佛,脚还没有成佛,脚还当众生,【决无手已成佛、足仍为众生之事。】意思是说手跟足是同一个身体,手如果成佛足就成佛。【以大悲心随顺众生之性、此非习惯性、即所谓因缘所生法中之中道实性也。】这非习惯性,大悲心就是我们的本体,【“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者。】这样就能够成就供养如来,【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现在众生即未来佛。故随顺众生、“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辛三总结

【经】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结说众生无尽、故随顺亦无尽也。】说做菩萨要随顺众生,随顺到什么程度呢?随顺到虚空界尽,虚空界不能尽,众生界尽,所有的众生都尽,众生的业尽,众生的烦恼尽,这个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说:所以随顺众生就是没有穷尽,我以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不能有间断,不能有疲惫,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还不能有疲倦的感觉,这才是厉害得吓人,所以说要当菩萨。我们常常说:师父,我受菩萨戒,我受菩萨戒。受个菩萨戒怎么样?拿一千元出来,我以为她要供养师父,就站在那边,我说:怎么了?师父,请你拿一百元给我坐计程车,再找我一百元。我说:这样一百元给你坐计程车,如果没有就不必这样布施,对不对?一千元带着坐计程车就有了,她一千元还得找,我们施舍我们对待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心的发展,都要符合大悲心,要符合随顺,随顺众生如果要用现代的语言,叫做非常的尊重众生的意愿,让他有自由意志的选择,你要怎么样?随顺众生就是这样子,尊重众生。随顺众生简单再换句话说:就是说重视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又换一句话说:不要树立敌人叫做随顺众生,随顺众生,再好的朋友,他如果做什么事情你就顺从他,你明明知道走这条路行不通,我们不是他,我们不要阻止他,让他自己碰壁,他就会自己回来找我们,有时候师父在劝告的时候,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劝告对方的众生,他也是执迷不悟,所以我就告诉他等到有一天,你才能体会师父讲的话,他如果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很大的痛苦的冲击,师父说归说,所以教化有分两种,一种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种叫, 做间接的教育。直接教育就是说,这个人根器很利,我直接告诉你,你能够接受,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种叫做间接教育,间接教育就是说:我跟你讲你现在体会不出来,譬如说我跟小沙弥讲,这个世间很苦,很苦,我们要修行,小沙弥说:我也不觉得。你跟他说这个世间很苦,弟弟、妹妹这个世间很苦,我也不觉得,对这个小沙弥实在没有办法,怎么不觉得?我家有冷气,出门有轿车,我家住楼房也不曾淹过大水,我爸爸、妈妈我早上出门,都拿五十元给我喝豆浆,读书都读第一句,所以他不觉得苦,所以这个道理有时候一下子没有办法体会。间接教育,有一种人要经过间接教育,所以你跟他说:你的家庭已经圆满,你不要赌博,不要喝酒,不要玩女人,不要再造业了,他不相信,他继续造……,有一天觉悟了,但是,已经浪费他很多很多的生命,这个叫间接的教育。

○庚十释普皆回向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记】这是第十,《普贤行愿品》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这个回向对大家并不陌生,念完经大家都知道要回向,但是真正知道回向的意义的人,有限。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回向含有多重意思,这个回向要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有很多种,回向的意思就是说:你念佛的功德,诵经的功德要做什么?有一个目标,就是向一个目标,譬如说世间人赚钱,赚一赚要做什么?要去美国玩。我们念佛有功德就像我们在赚钱一样,当然功德是无形的,这是藉着钱来做比喻,我们念佛有功德,这个功德要做什么呢?这人叫做回向,要去极乐世界,生生世世不用轮回,回向意思就是说扩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法界平等,回向就是说扩大自己的胸量,扩大自己的胸量,把我们自己的功德普遍一切法界的众生,这个叫做回向,回向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要是有大家都有,今天我念佛有功德,要有每一个众生都有功德,回向就是不自私,回向就是不自私,没有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占有,要占有。回向就是什么呢?回向就是一中施舍,施舍,施舍内心的烦恼,而施舍功德遍一切法界,回向。回向是什么呢?把因来回向给果,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小的功德,扩大成大的功德,把小的功德,扩大成很大的功德,这是回向的意义。在经典,在《佛遗教经》佛有开示,说:我们人如果做一项功德,来普皆回向给一切众生,就像持火炬,譬如说我们拿一根火把在走,这根火把点燃了第二根火把,引第二根火把让它燃烧,我们这一支火把不但不会灭,而且第二根火把又继续亮,照射的力量又更大,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如果造任何的功德,不要占为己有,我们把胸量放大出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看这个肚量有多大,因此今天如果无知的众生,她在念《药师经》,如果在念《弥陀经》,都只会回向说:我这个孙子今年要联考,药师佛你要保平安,让他身体健康,让他考试顺利,接着就是让我老公如何如何地好,讲一讲就这样子。都只消灾他们一家人,回向给他们一家人而已,这个就是不懂得回向的功德,就事相来讲我们有一个范围,但是就本性来讲,你把它推广出去,我们的功德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所以回向简单讲就是扩大这个功德趣于法界的真如,这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如果说回向用一句最简单直截了当的语言来形容,就是扩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心胸,回向就是这种意思,一直放大自己的胸量,一直放大,如果聪明的人他就不会这样子,譬如说我拿金光明沙来撒,来撒,我去撒我的祖先,撒祖先,要撒下去的时候我就不会说: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什么人,因为我的祖先,林氏,我的祖先,我姓林,林氏历代祖先,因为扫墓的时候,说到我的祖先也是很夸张,去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坟墓,我说:爸爸,爸爸,你的爸爸在哪里?他说:我也不知道,父子都在找祖父的坟墓,找来找去,找来找去,结果我爸爸说:可能埋得太久了,就去挖,叫我大哥:锦木,你去那里挖,大哥就拿了一枝铅笔,我们就站在旁边,我手无缚鸡之力挖不动,看坟场到处都是坟墓,林厝寮的坟场也很夸张,到处乱葬就像没有政府,滥垦滥葬,他埋下去在底下的算倒霉,上面再埋,再埋,去都找不到,连我爸爸都找不到他爸爸,哪找得到?我又不知道我祖父埋在哪里?就在那里一直找、找……,结果用挖的挖下去,哇!挖到别人的祖先,我说:真糟糕,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找不到祖先,没有祖先,所以我那个时候没有学佛,教他们要用火葬的,用火葬的,火化把他放在寺庙里面,对不对?把他放在寺庙里面,或是把他放在纳骨塔里面,这样才对,不知道,去,找不到,找不到却找到谁的墓?是伯公的墓,说:没有祖先,随便!有就好了,有就好了,就找到伯公,结果一看,被牛踩得一个洞一个洞,老鼠跑进去把骨头都咬出来,把手指头的骨头都咬出来,都已经没有墓碑了,就乱弄,所以用认定的,认定这一门。真可怜!说起我的祖先也是糊涂仙,我爸爸去找,找不到,我们就去……,我们现在要扫墓,也不知道要扫哪一个,说:扫墓要扫哪一个,有,只有我祖母的,埋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样而已,我爸爸十二岁的时候,我祖父死的时候我爸爸十二岁,十二岁,我们出世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去扫墓也是很夸张,就去找、找……。我那个时候知道有金光明沙就拿去撒,拿去撒的时候,我说:没有关系一门埋掉就好了,我们法力不可思议,双脚一盘坐起来就召魂,我说把祖先的名字都写给我,坐在坟场马上召魂,咒一念,冷风飕飕的,我们久了习惯了也不会怕,麻痹了,说:有来喔,有来喔,冷风飕飕的,召过来,召过来,召过来的时候解冤业,对不对?金光明沙就撒下去,撒下去的时候我就做功德,持咒、念佛就加持灌顶,到最后我就说:愿以此功德,回向林氏历代祖先,(你如果姓冷就是冷死,)历代祖先,最后又:以及法界一切众生,一定加这一句话,以及法界一切众生,一回来,晚上睡觉就梦见祖先的棺材红色的,红通通的,从地底浮上来,浮上来,用一件好像往生被这样盖着,很漂亮的棺材这样浮上来,浮上来,表示超度,超度,所以说不用看到骨头,知道名字就好了,别召错就好了,不要把名字报错就好了,所以我常说:有修行的人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有没有骨头统统超度,统统超度,所以说我们做功德不可以自私,肚量要大,要大。再来,底下,回向大概就是这种意思,【此牒名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真如就是我们的本性,真如就是把胸量扩大到绝对的境界叫做真如,犹如虚空,【回向菩提、】就是说我们今天所修行的要做什么?修菩提行,觉悟,【回向众生。】回向众生,【此三皆普遍一切处、】真如、菩提、众生遍一切处,所以,【是所回向之处普。】普就是平等的意思,平等,平等地回向叫做普皆回向,【又者以前九门】九门就是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什么请转*轮、请佛住世,前面总共九门,【所有遍法界之善根、而为回向、是能回之善普、】这里的善普这个普,就是遍一切处,使这个善能够达到一切处,所以我说,回向就是扩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绝对的平等,【故曰普皆回向也。】这样大家对回向就比较认识,比较了解,要不然每天都在回向,不知道意思。

○辛二释相二、壬初明所回善根

【经】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因为从第一到第十,最后这个叫做普皆回向,第九是恒顺众生。

【记】从初礼敬】就是第一,【乃至第九恒顺众生所有功德、】随顺所有功德就是恒顺众生。【尽以回向法界众生。而自分功德不惟不减、且更扩大矣。

○壬二正明回向二、一愿离苦成善

【经】好,看中间的黑字:【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记】愿一切众生离二死苦、】二死就是三界的分段生死,跟三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个大家都知道,【成究竟善。】究竟善就是【“尽法界虚空界众生”者、即尽真如实际心及虚空中所有众生也。】太多了,众生太多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众生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者、有二义:】就是意义:【一者菩萨说法教化、自然不敢作恶。】就像我们讲堂这样,讲因果法,讲戒律,讲佛法,正法,使他有正知正见,了解因果、戒律对修行,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恶?分得很清楚,他自然就不敢造恶,【二者有不可思议菩萨暗中加被、令恶业不成、】使你不会造恶,【善业成就。反上可知、以诸恶不作故。】你不作恶渐渐你就会趋向善,【“关闭诸恶趣门。”】恶趣就是三途,你如果没有造恶,当然你就不会下三途,【众善奉行故。“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开”者开导、“示”者指示、开示众生心中人人本有之涅槃路也。纵一时不得涅槃、亦不失人天正路。

○二发心代苦

【经】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我皆代受,这句话说是一种慈悲心,实在是没有办法代,没有办法代,只是能够尽力而为。举个例子讲:譬如说我一个徒弟,譬如说徒弟,徒弟人很痛苦要开刀,他很痛苦,他的业报是这样子,我当然不能代替他痛苦,没错,但是师父如果经济上没有困难,这样此时他不必担心到钱,而且如果开刀,他马上能解决痛苦,我虽然不能代替他痛苦,但是我有这种能力尽量帮他,所以这个代苦,可以说尽力而为这样而已,要不然你要怎么代苦?我脖子痛,你有办法吗?对不对?所以这个代苦不要误会成把它变成我,把它变成你,这样我吃饭就变成你能饱了,你吃饭就变成我以饱了,那就是错误的思想,所以事实上是不能代,但是只能讲尽力而为,是代替他。譬如说,现在假设说:譬如说有一个读台大的,读台大的:师父,我很想出家,很想出家,但是我现在要负责我祖父的坟墓,大家都要出钱,出多少?五万元,没有关系,来!你受过高等教育要出家,令人感动,没有关系,这个师父办得到,对不对?这样他业报现前他要还债务,我有这个能力,但是有一种情形不能代替,譬如说他发生车祸脑死,这样没有办法,躺在那个地方你没有办法,你只能整天持咒、拜佛、诵经,做善事回向给他这样子而已,你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代替,所以说我皆代受就是菩萨的愿,慈悲到极点,有痛苦都给他(代替),【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记】普贤菩萨谓若有众生因造恶业、我愿代受其苦果、而令解脱、以至究竟成佛。此心人所难发。因无广大心、无成佛意、故不能代苦。若欲成佛、必能度众生而代其苦。

代苦有七种义:

一者“悲心好乐故”、】好乐,就是说他的悲心希望众生,悲心好乐就是说代替他痛苦,代替人痛苦凄断故乡情让他快乐,【世人往往有以情爱代苦者。】情爱,譬如说男女或是父子的关系,譬如说他的女朋友发生什么变故,军个男的就整天去帮助她,代她的苦,或是说父亲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不眠不休来帮忙他,这是情爱,就是说建立在男女、父子、眷属上的一种情爱,执著上的代替痛苦,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在执著,就是代替,菩萨不一样,【菩萨以同体大悲代众生苦。】代众生苦,他的慈悲是平等的,【悲胜爱】就是说悲,慈悲喜舍这个悲是胜过爱,因为爱是一种著的东西,只有自己的先生,或是只有自己的太太,只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母亲要帮忙而已,其他的众生有困难他都不要,所以,【已可概见、】大概可以看得出来,【况同体乎?

二者“作增上缘故”、菩萨修诸苦行、破除身见、】破除这个身见就是没有我,无我,破除身见就是用无我的心,用无我的心,【为众生所羡慕作增上缘。如如来雪山六年苦行之类是也。】六年苦行就是这样子,令众生羡慕。

【三者“留惑润生】润生就是继续转世,留惑就是故意留一点迷惑,然后继续去投胎,要不然他就进入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庄严土了。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脱出去的时候,如果功夫不到,还不能像佛千变万化,譬如说他一下子如果没有留惑润生,留迷惑、无明来滋润生死,就像树根得水会继续活,树根如果得到水,它就能够继续活,菩萨慈悲故意留迷惑,其实他能断而不断。譬如说一个大人拿了一条绳子,绳子他随顺剪一下就断了,它偏不要剪它,不把它剪断,要做什么?这条绳子留起来可以绑东西,菩萨就是这样子,他能断但是他不要断,能断他不要断故意留惑,故意变成迷糊,为什么?他还要继续来人间来与众生打成一片,还要度他,还要度众生,这个叫做留惑润生,润生就是滋润生死,继续来六道轮回,和众生生老病死,因为他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但众生没有办法这样,所以我们在座诸位一定有很多菩萨再来示现的,故意留惑来普度众生,【代苦”、能了生死、为度众生不了生死是也。】能了生死度众生不了生死,不了生死上面要加两个字,叫故意不了生死,故意的,他有这个能力但是他故意不要,故意再留在这个人间,继续再度众生。

【四者“杀恶众生代苦”、如众生欲作大恶、菩萨杀之。自堕免彼堕故。】用大悲心杀他。

【五者“处恶趣代苦”、如如来往劫大旱时、】大旱就是说没有水的时候,没有收成的时候,五谷都没有丰收,都没有东西可吃,【变为摩竭陀大鱼、】摩竭陀大鱼,【以肉施众生等事是也。】就是佛慈悲。知道,知道,所以变成鱼,因为没有东西吃会死,所以变成鱼给人吃。

【六者以“称真之愿代苦”、】称真就是合于真如之愿,合于真如就是说符合这个本性,为什么呢?从初发心修行到真如,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以称真之愿、潜至称真之苦、】以称真之愿就是说,他一定要追求到真如,永恒的本性,以称真之愿就是说要符合本体的这个,是需要相当功夫的,潜至,潜就是希望,希望,就是说从初发心一直到,称真就是悟道成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悟道成佛,需要经过很多苦,所以他们菩萨,【即为代苦。】意思是说需要他帮忙尽管开口,所以说菩萨有求必应。

【七者“自他无异故代苦”。以法身同故、彼苦即我苦。然与菩萨有缘者、得菩萨代苦。又者、有可转之业可代。其有不可转之业、受苦不知悔改者、不能感应道交故、非菩萨不代也。】所以说你如果能够好好地求忏悔,菩萨也会怜悯我们,所以我刚才说过不是每一样都能够代替的,不是每一样都能够代替的,因此说来说去说到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还是要靠自己。

○辛三总结

【经】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总结无尽如上。

○戊四结益令知

【经】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这个很重要,随顺趣入就是顺着十大愿,然后怎么样?放在心中,趣入就是要真正的实行,实在去做,你如果没有实在去做,这个叫不趣入,口头上讲一讲而已,随顺普贤的十大愿,趣入实在去履行,履行不是旅行,实践的意思,【则能成熟一切众生。】所以我们文殊讲堂根本清规三十条清规背后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每天都要诵,我们这里每天都要诵,所以说,我们讲堂能够平静、平静,跟这一张清规有很大的关系,每天都诵一次,如果他要闹,他自己就会起惭愧心,【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你对这种道理应该要知道,所以说,你如果能够成就一切众生,你就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你就是顺佛,如此你就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所以善男子对这个十大愿,应如是知,应如是知。再来,应如是知,是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所讲的。

【记】此结十大行愿利益、令善财及众生知也。以行填愿、故愿得具足圆满。未修菩萨依法修行、即可随顺趣入。未证入时、先随顺而后趣向证入。成熟约证入说。成佛善根、人人本具。理具还须事造、方得成熟、成熟即解脱也。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成就也。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华成就也。有如是利益、是故普贤菩萨呼善财曰、善男子。汝应如是知也。以善财代表无知众生耳。

长行三科中。一正示普因已竟。

○丁二显经胜德二、戊初校量闻经德

【经】再来,中间的黑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无法说无法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现在我解释一下:满十方就是遍满法界,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就是不是用我们的数目可以形容的,也不是用语言任何一种数目,累积的数目,数目是从0、1、2、3、4、5、6,一直累积,我们说天文数字算是很大了,天文数字,佛所说的这个不是天文数字,这是连天文数字都不可说不可说,连说你都没有办法说,连形容都没有办法,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这个我解释一下,佛刹就是说,我形容一下,把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军个叫做佛刹微尘数,极微尘就是说很微细,每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佛刹就是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或是无量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质现象粉碎成颗粒微尘,别说什么,你只要路边随便抓一把沙起来,就不得了了,手中抓一把沙起来,你就无法算了,别说一个地球,吓死人了,磨成粉末状,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怎么能够想像呢?所以才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来供养,【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把笔拿起来,“尔所”就是那么多,哪个那么多呢?画一个箭号弯过来在“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所以这一句话应该要这样读,要怎么读呢?布施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这样所有众生,这一句话这么读,但是用尔所就是那么多,刚刚讲的那么多,那么多,所有众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这样看布施多少,【供养尔所】供养那么多,【一切世界诸佛菩萨。】那么多,【经尔所】就是经过那么多,我们无法讲的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就是十大愿王,所以我们早课就念十大愿王,【一经于耳、】不管你有没有做,只要你听到此十大愿王,【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优波尼沙陀,把笔拿起来,叫做极微、极微得不能分,极微、极微,微细到不能分也不及一分,我说:诸位,你们的功德有多大,所以再没有头脑的人也都要听经闻法,我才再三地劝告诸位不要老是在家里不出来,说孩子吵或是说没空,尽量想办法出来听经闻法,这才是很聪明的人,很聪明的人,你想想看光是听到十大愿王,你前面用七宝布施无量世界,布施无量的众生和经过无量劫,这样的功德不大,什么呢?每天诵一次十大愿王,功德就比那个千百亿万倍,不可说不可说的大,因此闻法功德之大,大到不可思议,后面讲得更伟大,只听到这十大愿,你只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往生极乐世界,这十大愿王,你想想看,这个有多大的功德。

【记】 “经”即法也。显经胜德、即是显法胜德。法即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初两行文所施之物也。人天最胜之乐、即五欲之乐。以尔所尘数七宝及五欲之乐、而施尔所尘数众生。又以尔所“上妙七宝、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如上所说功德为能校量、以校闻经功德。“若复”下所校量也。以闻经功德分为百分之一分、乃至分为一优波尼沙陀分、而布施功德不及闻经功德之一分。文虽如是、义在教人以法为师耳。

○戊二显余众行德二、己初总明法行略说功德

【经】再来:【或复有人】若是有人怎么样?【以深信心、】就是非常的恭敬心,【于此大愿】就是十大愿,【受持读诵】读诵就是我们每一天读一遍: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等等一直读,读到普皆回向,【乃至书写】用笔写,【一四句偈、】就是写四句,【速能除灭五无间业。】五无间业,你想想看,因此,我们在印《普贤行愿品》的,这个经典,如果印这部经只是出钱就好,别说你写,别说你写只是出钱就好,就吓死人。我常说到我死时留下钱做什么,拼命地印经典,拼命地送。师父,要不要钱?不要,不要。这个也不是我的钱,也是你们出的没有差别,所以说我们今生能做的尽量去做,尽量去做。今天光是讲堂印过的经典超过二千万元,已经超过二千万元,光是送出去的经典,算好几百万的了,都没有收钱的,这个都是你们的功德,不是我,我负责宣布,负责收钱,负责拿给人家这样而已,收来,拿给人家这样而已。底下,说此十大愿只写四句偈,这样就能除灭五无间罪,你今天出钱来印这部经典,如果有一个看到,这本书才几十元而已,几元而已,一、二十元而已,你如果印一百本花个上万元,这样你就度了多少众生,但是印经典要印有用的,有用到的,我看有的印经典印得很多,太多了,我们讲堂都是师父讲过的,所以不会浪费,这样就能除灭五无间罪,【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清除。】所以好的我都会告诉你,现在印经典你不必自己写,你用印的就好,出钱,等一下再去交,等一下就会收一些,都收不够,每次都收不够,每次都不够,都是由我垫出来,【一切魔军、】魔军就是你在修行他会障碍你,【夜叉、】夜叉,母夜叉,长得很丑的那种叫做夜叉,【罗刹、】罗刹,罗刹翻译成中文叫做速极,就是速度很快的鬼,翻译成中文叫做可畏,什么叫做可畏?其暴可畏,他很凶恶,罗刹他很凶恶让你会害怕,罗刹。【若鸠槃荼、】《楞严咒》有一个鸠槃荼,这个念鸠槃荼tú,不是念鸠槃茶cá,这个念tú,鸠槃荼,鸠槃荼翻译成中文叫做甕形鬼,就是甕形的鬼,甕形,因为它的形状像甕,翻译成中文也叫做厌魅鬼,厌魅鬼就是晚上专门掐人的,你如果晚上睡觉有人在掐你,掐得你不能说话,那个就是厌魅鬼,专门掐人的,你知道吗?专门掐人的,知道,知道,知道,起先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用,再念《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就松开了,很多人都这样子念佛无效,后来念《大悲咒》才变得比较有效,要不然就: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像我大姐被鸠槃荼鬼掐,因为派出所前面有一棵树,树都有住鬼,有树的地方就是鬼神村,你如果没有跟他供养,或是没有诵经回向,树有时候住的是坏鬼,坏鬼晚上会跟你捣蛋,我大姐被他掐,掐得……,这个都会来找我,告诉我姐夫,我姐夫说:没那回事,然后我大姐就请我去,去看一看,看一看,我说:这种当然是有,不过我们跟他无冤无仇,掐一掐他就走了。她说她会怕,她会怕,结果她就戴这个叫做什么?咒轮,咒轮,结果咒轮他掐不到,摆在胸前掐不到,结果掐肚子,掐肚子,肚子不能戴咒轮,晚上睡觉贴一块,肚子没有贴就掐她的肚子,以后要睡就贴一大堆,贴一块大的贴在这里,我有贴你不要掐我,我有贴,掐她,掐一掐,结果我姐夫不相信,说:来,我睡睡看,他就看守派出所,就睡,睡……,结果我姐夫都没事,我大姐问:你有没有?他说:没有。他说:我怎么会没有?我姐夫凶起来很凶。她说:你那张脸鬼见了都怕,鬼也不敢靠近,吓死了,你比鬼还凶,他都会骂,用骂的,他念那个三字大明咒(脏话),脚一蹬再加上一句(脏话),这样他就跑了,他都不必念咒,你知道吗?他(姐夫)比他还厉害,所以你那张脸凶得鬼见了都怕,所以怎么会来掐你,有的人脸凶得比鬼还凶,所以说这个就是鸠槃荼鬼,【若毗舍阇、】若毗舍阇就是我们所说的噉精气鬼,专门吃人家精气的鬼,噉精气鬼,食人五谷的鬼,【若部多等、】这也是一种鬼,我这个还没有查,(以名鬼类之一种。《慧苑音义•下》曰:“部多宫。部多,此云自生。谓此类从父母生者,名夜叉。化生者,名部多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皆悉远离,诸恶鬼神都会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所以说诵十大愿不得了的。

【记】底下看小字:【显余众行德有十种:】十种:【、一、书写。】就是写,【二、供养。三、转施。】少一个字叫做辗转施,印经典就是辗转施,印经典我们如果不看送给别人,转施,我们如果不看送给别人,叫做辗转布施,施舍。【四、听闻。五、披读。】披读就是读诵,读。【六、受持。】就是实践。【七、开示。】就是说法。【八、讽诵。】就是诵。【九、思维。】想。想普贤菩萨的伟大,十大愿王的伟大。【十、修习。】修习就是实践同时解行并进,修习就是不但了解同时去做,修习,【法即十大行愿。行即书写乃至修习十行也。深信心者。信自信他。信自、即理三宝为因也。】理性的三宝就是说:佛宝,我们本性就是佛。法宝就是我们本性就具足一切智慧的法。僧宝,我们本性的僧宝就是我们调伏自己令和合无贪嗔痴,这个本性的佛法僧,【信他、即事三宝】信有阿弥陀佛,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心外的佛,信法宝有经典,信僧宝有出家人,事相的三宝跟理体三宝不一样,【为缘也。信此十大行愿之法宝、秉受于心、执持不忘、乃至书写、超略余行也。略说一偈、功德有如是之大。未修学此法门者。信心未生起、故难信及此教。】此教就是普贤行愿品十大愿,十大愿。【有等】把笔拿起来,有等就是有一些众生,有一些众生,有一些众生【不学教之人。】不学教,【但执佛法无多字、】这就是最多的,【何用学教?】最多的就是什么?学禅的人叫人家不要执著文字,还有一点最糟糕的是什么?是一贯道,一贯道说真经不在文字,真经不在文字,意思是说你只要看经典,他就说你执著。真经不在文字,这是很悲哀、很悲哀,你说我看经典执著,你不看经典叫做不执著,你也是执著于不看经典,这样你听得懂吗?执著于不看经典这个叫做正法,对不对?大智慧证悟实相的人有看没有看怎么样?当体即空的东西,管他看还是没看,对不对?有就方便看,没有就是本性,所以,他一定要不要看叫做不执著,错误,他执著于不看也是执著,他用二分法强烈的对立观念,认为学禅的人、学道的人,不用学经教,真经不在纸上,悲哀。所以我常常说一贯道他不是很可怕也不是很可畏,他是一种很悲哀很可怜的人,是很悲哀也很可怜、很可怜。为什么?他一直执著一直认为他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其实大彻大悟的人有经典没有经典他哪里有障碍,他都没有障碍,教来就讲教,宗就讲宗,有经教他就说经教,没有经教马上就说心地法门,他圆融无碍,为什么一定要没有经典才叫做修行呢?有经典叫做执著呢?你没有经典也是一种执著,对不对?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东西,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悲哀,所以说,我们人的福报不同、因缘不同,有的人一下子就跑到正法的道场来,有的人搞了二、三十年也是信一贯道的。你讲他不对,他毁谤你,他伤害你,他伤害你。他不愿意改变自己,又积极地弘扬,很积极,他还觉得很幸运,很lucky,他认为他是很幸运,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死在自己的幸运的观念里面。人家跟他说:你要听经闻法。他不听。不然参加演讲。他不参加,他就是说他最好。死执一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救他,不是我们不慈悲,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他自己封死在自己的理念里面,你说正法讲什么?出家人,他不亲近,录音带,他不听,他听到人家在讲一贯道,他马上关掉,他也不听听看人家在讲什么,反正他永远不接近,也永远怎么样?不想去了解,他认为不必要了解,他认为他现在是得到最美满的一刻,最超越的一刻,他认为他很幸运,他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很可怜,他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很可怜,只要没有听到一贯道,都是很可怜,没有被点,没有被点。所以这种无知的众生无知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悲哀到极点就是这样子。所以说何用学教?【妄说行持即得。】行持即得就是说真经不在文字,你一直修行就好了,【此乃权实不俱。】权就是立一切法,实就是空一切法,坏一切法或者是立一切法,同时具足,权实二字,权实二法,【故偏于恶取空边。】恶取就是说他执取一种,执著的空,否认的空,【所谓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有了智慧,你就有方便的智慧去解,如果你没有智慧呢?这个方便就被束缚了,【有方便慧解、】你有方便法就有智慧跟他解答,【无方便慧缚。恶取空、即无方便慧。】他一直坚持应该要这样才对,【或往劫已学。】或是过去劫已经有学了,【不假学、】不用学,不假学,不必借重着学,便能怎么样?【而所行与大愿符者无过。】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样,不假学就是说他已经往昔无量劫以来已经很有学了,所以他不用学,而所行与大愿都符合无过失,无过失,无任何的过失。底下:

【贤首大师有十门料拣】料拣就是中药店抓药的,料拣就是分别的意思,选择的意思,像在抓药,要抓什么药?要拣择什么药?好的药抓几两叫做料拣,【闻教利益。】贤首大师有十门料拣闻教利益。

【一、“舍教师心、巧伪诳惑”:】舍教师心,巧伪诳惑,背舍佛之教化,以自己的心迷了妄想的心,当做自己的教师,这个叫做舍教,舍佛陀的教化,师当做动词,专门尊重自己的决定,妄想的决定,师心就是以妄想为自己的老师,所以说,【背舍佛教、以自心为师、自诳】就是欺骗自己,【诳他、自惑惑他。】自己迷还令众生迷。

【二、“背教质直、】这个质就是本性,第二个直就是刚强,违背了佛的教化,而且他的本质刚强难化,本性不是我们那个本性,是性质、个性,直就是刚强,你怎么教他,他就是要依照他的方法去修行,简单讲就是不听师父教化的徒弟,不听教化的徒弟,你跟他讲:你这样修没有用的。他认为精进就有用,错误的苦修是一点帮忙都没有,师父再三地劝告他,他不听,所以说【苦修无益”:】修苦行,结果修那个没有用的苦行,吃苦没有目的叫做苦修无益,吃苦又没有目的,达不到成道的目的,叫做苦修无益,【虽无诳惑、】虽然没有猖诳的迷惑,【本色直爽。】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子,【以背教故、盲修瞎炼。】

再来,【三、“习教不解、以求名利”:学】习到佛的【教】化【不】了【解】经典,【教义宗趣、】都不了解,怎么样呢?【故】就是所以,【傍】就是靠。傍【佛】就是靠着佛【以求名利。】美其名(曰):我出家当法师,我出家当法师,我受菩萨戒,我受五戒,我懂得因果的人,你跟我的会,我一定不会倒你的,我一定不会倒你的。结果恶性倒闭,倒会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没有办法,一种是恶性倒闭,故意倒闭的,没有能力,倒,情有可原,没有办法,他被括走了没有办法。他恶性倒闭,你看,傍就是靠,靠着佛以求名利,尤其是发心不正的出家人,发心不正的假出家,所以那一天国防部为了十月的庆典,十月的庆典,为了要播放录影带给国外的侨胞,要让他们了解今日的宗教,佛教的情形,他们特别来访问慧律法师,就是我本人,来访问。他问:请问法师,什么是假的出家人?假的出家人,他的定义是什么?我说:问到我这个妥当了,这个如果问到别人,不晓得要怎么回答。我说:这个很简单,第一、发心不正,不算真正的出家人,譬如说他是外道,我要破坏佛教,没有办法,我要先现出家相,我要先现出家相!出家以后结果不弘法不修行,不普度众生,结果整天都在毁谤出家人,穿出家衣服讲的不是正法,贪名夺利,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就算他去受三坛大戒,受出来有燃三点或是十二点,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他发心不是正确的,他外表看起来是出家人,所讲的是邪法,整天就求名求利,贪求供养,他也不想拿出来印经,或是利益众生,他不办利益众生的事情,他所作所为都是违背因果,你说他怎么算是出家人?再来,就是自己剃度的,没有受过三坛大戒的,这个从初发心来论断,他不是真的出家人,现在从外型来论断,他没有中国佛教会受戒的证书,或者他没有三坛大戒受戒的证书,他没有经过受戒的仪式,自己剃度自己买一件衣服来穿,假扮出家人是最简单的,这一套一、二千元而已,不是很简单,理个光头才几元?理个头一百元而已,又帮你洗三次头。又问:这样会不会痛?帮你洗得很干净,对不对?算一算全身穿的一千一百元就能够假装出家人了,实在很简单,对不对?所以说那个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此傍佛以求名利,藉着佛来求名利,我们如果是讲堂的法师,我们内心要注意,出家的功德无量,所负的因果也很大、很大,你只要吃不修行也不度众生,自私自利,整天都在名利里面打转、攀缘,你麻烦大了。

【四、“逐文读诵、直心无益”:】逐文,跟着文章,跟着文章念,直心无益,迷迷糊糊,迷迷糊糊。【读而不解其义、】虽然这样读不了解它的意思,也不听人家讲经,【故不得益、】什么意思他都不知道,问:师父,《楞严咒》说有那种横摔直撞的。我说:你读得对不对?(咒文)横摔直撞,听众生在讲会昏倒的,听说那个咒很灵验,我们如果横摔直撞很灵验,他不懂。【而得种福、然不可不求解。】所以,他有结经典的缘,所以稍微有福,但是我们应该要了解佛经,因此听经要列为最重要的一个课程,听经闻法,不论你懂得你还是要来听,增加印象。

【前四全不可依。】不能依照那样来修,【次五从浅至深、】次五就是后面,五、六、七、八、九,前四,一、二、三、四,前面四个不可依靠,次五就是说接下来的,五、六、七、八、九这五种,从浅至深,【随根悟入皆革凡】革就是改,改掉凡夫的心,【成圣】成为圣人,【之方便。】法。【第十一门,】那个不是第十一门,是第十这一门,【方为究竟。】这才是究竟。你不要读成第十一门,那个是错误的。

【五、“读而分解、】读但是了解一些,了解,【多读少修”:随力随分、少修非完全不修。故不致落过、有少许功德。

六、“博文约义、】博文就是看得很多,约义,约就是简单化,把它的道理简单化,【取义专修”:】取这个最简单的义理专修,【博览三藏十二部经典、而收义甚约。】收义就是集中这个道理很少、很少。为什么?【知惟一心法、】说来说去都是心的问题而已,所以,【取意而专修之。】就是纳归一心。

【七、“得意唯修、】得到这个意而尊,唯修,不必再藉著语言,【不复寻言”:得意即修、不复讨论文字。古时宗门大匠、必有得意之善根、不须闻教。如六祖大师不识字、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大悟。】不必藉著文字,【以上六七二门皆判入顿教之机。】顿就是不经时间的长短,立刻觉悟叫做顿。

【八、“得旨称性、依教修行”:旨即义也。】意思是说得到了佛陀的精髓而合乎这个本性,依照本性所起的教而修行,全修在性,全性起修,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所有一切法都是本性,旨就是说它的道理,【义是教中之义。全法即性、】所有一切法,就是会归到空性的本性,【不同弃教。】不同于顿教的教育语言跟文字,教就是语言跟文字,弃教就是放弃语言、文字,这个不必,所有文字、语言不坏实相,所以说不同弃教,不同于顿教的放弃,这些文字、语言【学教即修行、即行解不二也。】行跟解不二。

【九、“持教观理、不滞不著”:】持佛的教化,秘密地观照这个道理,也不滞,不会被影响,滞就是停,也不著,不执著,【理即真空理。持教不碍观理、】教和理是无碍,所以,【观理不碍持教。】有的人说只有听经闻法。师父,你都只重视讲经,怎么不教人家修行?他把听经闻法当做不是在修行,这是很悲哀的,所以那一天有一个女人,老女人写信给我,说我只是讲经弘法,这样叫做误导众生,她说像外面都在打佛七,打佛七一直打一直打。我说:那个才叫做误导众生,你只有念佛你怎么知道是什么?什么叫理一念?什么叫事一念,什么叫放下?什么叫做真正的精进?精进佛七是什么?精就是纯,没有妄想,进就是不退,你没有妄想而精进不退,叫做精进佛七,你搞清楚。不是一天到晚碎碎念,念佛,念得自己也搞不清楚念什么东西,可怜、悲哀,还写信来骂我,老女人,写信来骂我,说我误导众生,可怜,悲哀到极点,她的观念就是念佛叫做修行,讲经不叫做修行,所以说持教观理,不滞不著,一念觉马上就得本心,没有教理你要怎么修行呢?对不对?你没有眼睛要怎么走路呢?像瞎子要走往哪里?

【十、“理教俱融、合为一观”:】道理和佛的教化统统圆融,合为一观就是没有所谓的理,也没有所谓的教,意思是说教即是理,理即是教,道理就是教,教当下就是理,没有分开来。【此门方为究竟、即教即理。

三藏经教、是标月之指、】指就是手指,说月亮在那里,标月就是我这只手指月亮在那里,是要你看月亮,不是要你看这只手,我说月亮在那里,你在这只手上找:在哪里,在哪里?这里没有月亮,真是傻死了,我叫你看月亮,真理在那个地方,佛法用文字要叫你悟,悟到那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只在教义、教理里面执著,对不对?所以说月亮在那边,我的目的是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手指头,讲经说法的目的是叫你悟,不是叫你在文字里面打转,你弄清楚,所以说标月之指就是说标示这个月亮的位置这个指头,【不可执指为月。】不可以说这个就是月亮,我如果说月亮在那个地方,你说月亮就是在这个指头,完了。不可执指为月。【此语为执教者说、】这句话就是执著教来说,【若定要教外得旨、则闻经证果者、皆诳语耶?】这个怎么说,如果教外还有一个什么?还有另外一个宗旨,则闻经证果皆诳语,为什么?闻经证果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教外如果还有法的话,意思是说教当体就是法,有的人听经闻法马上证果,这个不是诳语的,事实就是这样子的,意思是说教外还有道理的话,闻经证果就变成骗人的,意思是说不可能,教本身就是理,当下就可以证果,不必要教外还有一个道理,教的以外没有道理。

底下:【依前四门而行、是自害害他。依次五门修行、从浅至深、随根性悟入。革除凡夫之心、转为圣人之心。末后一门、方为究竟。如是修之、即等同普贤菩萨。学佛法人之病甚多。或弃教师心、】放弃佛的教化,师心就是按照自己的妄心,当做老师叫做师心。只有尊重你的妄心的话,【而以法门诳入。】来欺骗众生,【或背教苦修、不得实益。】实在不能得到利益。【或习教不解、】习教不解,只有常常教自己去看,却不了解,不了解。我有一个徒弟出去,徒弟出去,我叫他不要出去,他却出去,出去,他说:在这里没有时间看书,出去外面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现在却整天闲着,整天闲着。我问:你整天可以看书。他说:看不懂。想要用功却看不懂,徒弟就是这样子,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厉害,他出去绕一绕,绕一绕,他不知道他很可怜,不知道,人真的很奇怪,师父一直慈悲地劝告他,说:你不要出去。跟他说你要亲近师父,我虽然不是佛或者是菩萨,至少我经典看得懂,我懂得的告诉你,你在这里五年、十年,你把师父肚子里的东西先学会,这样百劝不听,不要就是不要,对不对?硬要出去,现在去绕一绕说要回来了,对不起,我这里不是hotel,我这里不是旅馆,说回来就回来,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不行,不能让你这样子。所以我常常说:我们这些出家的徒弟,如果你要跨出去文殊讲堂,你要想七天七夜,想妥当了再出去,你考虑清楚,要考虑清楚你才出去。所以我常说人为什么这么悲哀,我在佛门已经十七年的经验了,为什么这么慈悲的师父教导你,告诉你不要轻举妄动还不听,那有什么办法呢?他以为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结果外面挂单三百元,肚子一痛不够打一针,也不知道跟谁拿钱,结果出家以后还要回家拿钱,要不然没钱,连坐车也没钱,外面挂单三百元,三百元。因此我们要了解,学佛人的毛病很多,他就按照自己的妄想心,以法门诳人,所以背教苦修,自己要修不得实益,不得实益。我常常跟徒弟说:你们今天听师父讲课的,一句话是十七年的经验,是看完《大藏经》的人,他内在的经验谈,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听经闻教,你就可以得到很实在的利益,你又为什么要东奔西跑,很奇怪,或习教不解,【依傍佛法、而求名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只徒捏着鼻子哄眼睛、】捏着鼻子哄眼睛就是,鼻子捏着哄哄眼睛,骗骗你的眼睛而已,【生死如何能了。有深信心者、决不自骗骗人、而得进步。既得进步、自能除障。

五无间业者:】什么叫做地狱的五无间业呢?

【“一、受生无间”犯五逆罪舍此报身、不间隔时分、即受地狱果报。】即受地狱果报,不间隔时分,所以我们人你注意看,在世作恶多端的人死得很痛苦,死得很痛苦。要死时牛头马面这样拖,这样摔这样搞,当然有一种是前世的业,临命终不好死有两种:一种是前世的业,像玄奘大师他痛苦而死,玄奘大师痛苦而死,但是那是无量劫的报应,一刹那之间就没有了,玄奘大师一断气之后,面相完全非常、非常地安详,跟一般的死法不一样,一般要死时一直摔,摔到要死的时候脸变黑,口吐白沬痛苦,大师是因为当国王就鱼肉人民,所以他无量劫的恶业,因为他做大法师翻译经典功德无量,所以他刹那间的果报,地狱之报去除,地狱的果报去除了,不然他要下地狱,这是一种。所以一种是圣人的痛苦的临命终的果报,一种是凡夫痛苦的临命终的果报,戒贤大师也是很痛苦,戒贤论师,玄奘大师的师父也是很痛苦,腰部都长蛆,长蛆,他痛苦得一直要自杀,菩萨示现叫他不要自杀,所以说我们地狱的果报,是说凡夫没有修行的人,造五逆罪的人不是大修行的,大修行人,有时候临命终会受果报,像迦留陀夷,迦留陀夷他今生会死得那么惨是为什么?就是好色,就是好色。迦留陀夷从来不破戒的,迦留陀夷就是因为他很喜欢女众,他如果看到很喜欢的女众,他都常跟在女众后面,就是因为他这种不好的习气,迦留陀夷怎么死的呢?我现在讲给你听,这个说起来是很有趣的一个因缘果报,不要说很有趣,迦留陀夷很好色,不过他绝对不会破戒,他虽然在女众的旁边,但是他不会去碰到她,但是他很喜欢看女众,他无始劫以来,有一次佛劝告他,说:你要远离女众,远离女众。结果他不要,劝告他,他不听,常常看女众,常常接近她,最后他的果报很不好死。有一次他出去,走、走……,走到半路撞到一个女众,这个女众刚好去搞外遇,你知道吗?并不是迦留陀夷,那个女众去讨客兄(找情夫),去讨客兄,这个客兄刚好跑、跑……,跑到哪里?跑到迦留陀夷的面前,这个女众刚好也跑到迦留陀夷的面前,人家要打这个客兄,因为要打这个客兄的时候,看不清楚到底是谁,到底是谁,这个女众,以前是迦留陀夷所追求的,现在偷讨客兄,意思这样你听懂吗?迦留陀夷很欣赏这个女众,这个女众去讨客兄,这个客兄跟这个女众刚好跑到迦留陀夷面前,结果人家拿木棍要打他,拿锄头要揍他,结果那个男的躲到外面去没有被抓到,没有抓到的时候,这个女众站在迦留陀夷的旁边,因为他喜欢看女众,结果他(抓外遇者)说:你偷到哪一个?偷到哪一个?她就指迦留陀夷,迦留陀夷硬被打死,活活被打死,他的果报就是离不开女众,死得很凄惨,死得很凄惨!其实不是偷到他,如果说偷到他被打死,那就没办法,偷到的是他,其实并不是,这个女众无法推卸责任,就说:是他(迦留陀夷)。就这样活活地被打死。经典就是这样写的。看得头昏眼花的,最毒妇人心,连出家人她都这样害他,这样害他,她如果不要说是他(迦留陀夷)。他就不会被打死,说真的是他。她想:我已经没有人可推卸了,得随便说一个,就说是他。实在有够倒霉的,我看到那个经典看得很生气,我说都已经证到了阿罗汉果了,也不会飞,飞,那个时候飞不起来,业报现前飞不起来,都丧失了。神通抵不过业力,你们这些我在跟你们讲,你们要稍微注意听,听懂吗?不要靠近,我跟你讲不要靠近,那个不是好东西,你要注意!要不然会被打死。人家讨客兄你也被打死,这下就糟糕了。所以说这个果报就是一种警惕,一种警惕,警惕!所以为什么我们这里坚持不要男女众共修,这里纯粹是住男众的,这人我们有很大的原因,很深的原因。再来,所以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说受生无间。再来,再来:

【“二、受命无间”】受命无间就是【地狱化生身受苦、死一身又化一身受苦。】地狱化生身受苦,死一身又化一身受苦,就是说一个身体死,另外再变一个身体,就是不断。

【“三、身遍无间”身称地狱之量、】称就是和。地狱有多大身体就有多大,【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各不相碍。】各不相碍不是神通,受苦都有你的份不能取代的,一个人去地狱也是这样,就算一百万去地狱也是这样,业力使之然也,业力不可思议,你说神通不可思议,业力也是更不可思议,业。

【“四、受苦无间”忽焉铜床铁柱、忽焉镬汤炉炭、无时间断。】镬汤就是下油锅,炉炭就是下去烤,像烤番薯一样,像烤番薯。以前我们小时候人家烤番薯,用一个甕里面吊铁线勾着番薯,都烤竹山的红番薯,他都喊:红红的番薯好吃,好吃,好吃。像炉炭那样烤,小时候都常常如此,常常如此。从前小时候常常喜欢吃什么,喜欢吃猪血糕,猪血糕,因为不懂,喜欢吃猪血糕,猪血,滴鲜血,猪血跟米一起炊,炊一炊沾花生粉、香菜,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以前拿铜罐去换麦芽糖,咚、咚……麦芽糖,铜罐、破铜烂铁拿来换,纸张。我学得像不像(师父笑),这是真的,拿来换。咚、咚……麦芽糖。拿到的时候不堪等待就咬下去,拉出来很长一条(师父学用手从嘴巴向外拉得很长),没有办法。

【“五、受报无间”受地狱果报。当受一中劫(即廿增灭劫。)

有此五无间业、闻此普贤十大行愿功德、速能除灭。】你看,你造五无间罪的业速能除灭,【有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能消除。恶鬼远离、则得善鬼之守护。修行之事、同是一事、而功德不等。总要有深信心。稍有虚假、即不得益、莫谓佛法不灵。

○巳二偏举一行广显众德二、庚初举一行

【经】是故若人诵此愿者。】写也好,诵也好。

【记】此赞叹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功德之大。以功德大故、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偈、即有无量功德。偏举一行者。偏举诵之一行也。背本能诵即兼受持也。

○庚二广显众德三、辛初通明五果五、一增上果

【经】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云翳就是乌云遮蔽,月亮离开乌云的遮蔽,这样月亮就看得很清楚,【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记】增上果者。谓诵此行愿为因、果上遇一切善恶境、皆使此行愿功德增上。

此果有二:

一恶法不能障此行愿故。行愿得增曰增上。】行愿得增叫做增上。

【二善法能与行愿之力曰增上。

又诵普贤行愿功德、即善法加增、是与力之增上果也。行于世间、无有障碍者。若诵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在世间修行、不为惑业苦三障所障、】但是这个要实在地去做,【是不障之增上果也。】

底下更不得了,底下更不得了!

○二等流果

【经】【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不得了,诵十大愿王就能像普贤菩萨具足三十二相。

【记】等即同类也。谓因果相等。因诵普贤行愿品、故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之相。即普贤因、得普贤果也。】【

○三异熟果

【经】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这个就是谈到异熟果。

【记】异熟果者。】异熟果就是我们八识田中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叫做异熟果。【从因感果、异时成熟、异处成熟、异性成熟也。】异时成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异处就是另外一个地方,异性就是会变化,因跟果不一样。底下,前生就是前世,【如前生诵行愿之善因。今生受报曰时异。他处诵行愿之善因、此处受报曰处异。】就是地方不同,【诵行愿是善性、所得果是无记性、】果报无记性,果报不能论善恶,因是善恶,果为无记,因论善因、恶因,果就是受的果报无记,你说现在人是善是恶呢?人已经受果报了,不能论是善是恶,我们前世是受到善果,没有错现在是果报,你现在做人,杀人那是恶,救人那是善,所以在因地上来讲他有善恶,在果报来讲我已经还了,所以我今生今世做人,我已经在还这个业了,这个不能论善恶,所以说所得果是无记性。【曰性异。胜族即贵族也。依佛法说。以生佛家、常为佛子、胜他种族曰胜族。

○四士用果

【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这是士用果。

【记】士即是人。用者力用。如农人耕种工作、所得粮食果报也。约修行说。人以修行功用、所得果报、曰士用果。】士就是修行人,修行人所得到的作用,叫做士用果,【破坏恶趣、远离恶友、制伏外道、皆诵普贤行愿品之力用所得果报。

○五离系果

【经】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这个叫做离系果。离第果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束缚。

【记】离系果者、烦恼能系缚法身慧命。】所以,离系,离开束缚叫做离系果,【今能脱离烦恼、即离系缚也。亦诵普贤行愿品之善果。】底下这一段我读一下,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下次再来做解释。这一段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你注意看,诵普贤行愿品十大愿有什么多了不起的地方。

○辛二别明净土果二、壬初显法功能

【经】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诸根就是六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威势,你当什么大官,【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因为这是根据以前的富人、大臣所乘坐的,现在是宾士轿车,所以,【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人要死什么都没有了,【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唯此愿王就是十大愿王,【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看这个十大愿的力量有多大。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就是说我们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就是六根,“悉皆散坏,”人死后身体会烂会坏,刹那间六根都没有作用,“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你那些好朋友、父母、太太、先生都得分离,所以我常常说,我们众生愚痴就是这样子,今天我们没有听到佛法没话讲,今天我们为什么这么愚痴,愚痴到父母死了在旁边一直哭,人死后,才在旁边一直哭一直伤心,活着的时候,怎么不走修行这条路,怎么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要躺在那个地方。今天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纷争、斗争、相骂,名、利、一切的执著,为什么我们都不会观照死的那一天那一刹那之间,我们要往哪里去,我们迷迷茫茫,所以我们如果有学佛的人,就知道诸根悉皆散坏,眷属都要离开,再怎么爱的人都要离开,“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你当国王躺在那个地方,你照样爬不起来,国王归国王,那个时候国王、皇帝包括总统都用不着,所以说我们人死要留德,德要怎么留呢?我们人刚好相反,你如果在世一直施舍,百年后人家对我们,你的德就存在,就是说施舍培养德,贪著就损德,你今生今世只为了我们好,一直只为我们自己一个人好,如此到我们百年后,这口气要断的时候,别人对我们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一切威势都会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就是你的左右手叫做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象马车乘就是说佛当时在说法,是以最富有的人来做解释,因为那个时候印度有象有马的人算最富有,出去骑象骑马的人,坐车,车就是马车或者是象车(骑象),这个算是很富有的人,如果现在的人坐象出来,会被笑死,那头象怎么会跑得比人(坐车)快,对不对?倒是力量比较大,是因为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车子所以他就这么说,佛当时在世如果有车子,他一定说:宫城内外,宾士、jaguar、好马七四七,一切无复相随,佛一定会这样讲。象马车乘就是说,他很富有不是象要不然就是马,那个时候没有宾士车,一定会说劳斯莱斯。那一天我看闭路电视增加见闻的时候,我才知道劳斯莱斯一辆多少钱,日本人买的,一辆定价五千万日币,以前我不会读,读作五千万丹,他们元的简写读成丹,五千万除以五刚好一千万,一千万元台币,劳斯莱斯,会烦死的那一种叫做劳斯莱斯,我看到里面的说明,我觉得众生可怜,就是悲哀到极点,节目拍摄的是一个有钱人没有结婚,去买一件和服多贵,你知道吗?和服,你们听过吗?后面一颗馒头那一种叫做和服,那一颗不是馒头是什么?里面包那一包不晓得做什么,怎么那么麻烦包那一包,来就好了常背一包背在后面,一件和服多少呢?一千五百万的日币,除以五刚好三百万台币,那一件衣服刚好三百万,一件和服刚好三百万,结果影片里的那个有钱人,总共有十亿,和服,十亿,台币现在算台币,十亿刚好可以开一间百货公司,那个人五十多岁了实在很丑,丑得到现在还嫁不出去,她是暴发户,她在东京盖十栋楼房出租,盖十栋楼房出租就收房租,因为很丑嫁不出去却很有钱,这部片子叫做《大富豪》。她多可怜,多可怜,有钱人,整天就是不晓得要做什么?劳斯莱斯,买和服,整天,实在很悲哀,然后记者去访问她,她说:我忘记戴我的戒指。手一伸去拉开抽屉拿戒指戴上,记者问她:这只多少?这只多少?只是一颗蓝蓝的这样而已,镶起来这样子,只是这样一颗,好像足足要三千多万日币。我说:戴那个也不怕手被剁掉。所以说我们众生今生今世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就惨了,就惨了,他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一件和服几百万也买,对不对?劳斯莱斯,烦死的那一种也买,出去就声望很高。“珍宝伏藏、”结果拿出来整箱都是钻石,“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就是都带不走。聪明的人一定把财产布施光光,聪明的人留下的就是一个清高、慈悲跟德。我再重复跟你讲一遍,没有一样财产是慧律法师的名字,统统财团法人的,所以说我们早就了解。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只有这个十大愿王不相舍离,所以,“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任何一个时间,“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切时间,因为你有愿,你读诵这十大愿王,你一直要求生极乐世界,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我跟诸位讲一句很贴切的话,这四行哪一句最重要呢,你看倒数第二行,“唯此愿王不相舍离”,这个愿王就是十大愿同时你发愿要求生极乐世界,因此我两三地劝告徒弟,你如果要念佛内心一定要兼具我一定要往生,一句佛号念到死,莫换题目,如此说来你到临命终就真的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不相舍离。但是我看这个很难,为什么很难呢?还是我很相信的学生,还是徒弟,他才离开善知识没多久,对净土法门没有深信没有也解,一下子就退转了。

【记】谓诵普贤十大愿王功德、得生净土之果。不同偈颂、属净土愿。十大行愿是最大行愿、故曰愿王。人当舍寿之际、世间一切悉皆舍离。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引导其前。】只有这个愿王不会离开你而已,一切的时间都引导我们向前,【临命终时、引至极乐世界。约华藏世界言之、极乐世界、不唯在一华藏世界中、亦即在一世界种中。学《华严经》人、】意思是说极乐世界就是在华藏世界之一,华藏世界的大,就更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大,无量无边的大,也就是说华藏世界有多大,我告诉诸位,两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个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分之一,其中一个而已,意思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不唯在一华藏世界中,亦即在一世界种中,世界种。学《华严经》人,有的人【有不善游】就是不了解,【华藏庄严世界海者、不愿生极乐世界、愿生华藏世界。岂不知】就是你并不知道【极乐世界、仍在华藏世界正中之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中第十三层耶。】我现在讲,你们把笔放下注意听我说。我现在讲什么你要注意听,我现在要开始做比喻,你要注意听,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球,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如果以喜马拉雅山为主,以前是说日月绕须弥山转,其实,也有公转,也有自转,现在我们以太阳为主,以太阳为主,太阳有九大行星围绕,说太阳不动其实不对,以每秒钟二十七公里在移动,只是它的移动是带着九大行星在移动,它的移动不像地球这样绕着太阳这样转,是太阳为中心像碟形的,九个行星整片这样移动,这样你知道吧,像整个盘子在移动,太阳在中心地球一直转一直转,月亮也一直转整个这样绕,太阳画一个中心点,在一个宇宙的中心点,整个九大行星绕着太阳,整个九大行星都在移动,都在移动,简单讲太阳讲恒星是方便讲,就九大行星来讲太阳它是恒星,但是就宇宙的某一个中心点来讲太阳也是行星,知道吧。好,这个观念先建立以后,以这个太阳系为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一千个太阳系叫做小千世界,一后面三个零乘以一千倍,就是十的六次方个太阳系,叫做中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就是一千乘以一千就是中千世界,再加起来,一千乘以一千乘以一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简单讲就是十的九次方个太阳系的星球,这样知道吧,一后面九个零,九大行星加太阳是十个行星,九大行星这样子,以太阳来讲加下来,有的人是发现到十一个行星,就以十个行星来讲,以十个行星来讲,就是说太阳系的一千倍叫做小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倍叫做中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倍就是大千世界,这样就是说一后面九个零乘以十个星球,就是总共有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做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是方便讲,方便讲,因为佛当时在世讲这个世间,和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宇宙观不太一样,但是因为以现在的观念就比较好了解,也就是说十的十次方个星球这么多的星球,叫做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你注意听,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当做华藏世界底下的一个范围,十的十次方个星球,所有的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像麦粉那样,就是把它磨成粉末状,算说一后面十个零所有的星球把它磨成麦粉,一粒麦粉当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的最下面一层,华藏世界最下面的这层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星球的颗粒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你们到底听懂没有?听懂。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有没有听懂,我一直讲一直讲一直接下去,这样只是一粒而已,第 一层世界,第一层。然后再上来,两个,两个,两个就是二乘以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就是这么多颗,两个三千大千世界,二乘以十的十次方个星球,这么多的星球,把这么多的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三千大千世界构成华藏世界的第二层,你知道吗?然后再来三个就是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第四层就是四个三千大千世界,到第十三层就是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华藏世界刚好一二三,最高是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最底下是一个,所以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刚好二百一十,上底是二十,下底就是一,梯形就是上底加下底,二十加一,乘以高,高就是二十,乘以高除以二,除以二,对不对?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是不是这样子?梯形也不会,这个这么简单,小学几年级就会算了你不会算,所以一二三,一加二加三加四加五加六加七加八加九加十,一直加,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心算得到二百一十,二百一十华藏世界这样有多大,华藏世界就是二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的十次方个星球,二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乘以十的十次方个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如是等颗粒微尘的数目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个华藏世界,十个华藏世界构成一个世界海,那个没有办法算的,根本就不是叫做天文数字,根本没有办法算,不像一贯道所讲的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或者随随便便讲讲,如果讲到华严的世界,你听了都会昏倒,这个你要怎么样用电脑来打,我问你,你要怎么样用电脑来打,你不要说多少,单单我们旁边这个公园你用一根铲子把它铲起来,就 样抓一把就好,吓死了,看有多少?我为了这个观念翻过多少书,我去问一些老法师,老法师说: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我去问法师,法师说:我也看不懂它在说什么?干脆我自己……我勤学、好学,就开始一直翻,翻资料,到现在才有办法讲出这个观念,看多久的时间,不然不晓得在讲什么?第几层,第几层,懵懵懂懂不知道它在说什么,问老法师,老法师说: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样学样,没样自己想,看它看不懂,他不知道,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一代不行,下一代一定要了解的,所以你只是听师父这样简单地说明这个华藏世界,我就要花四个月的时间去找资料,去找资料,为什么叫你们要听经闻法,不要请假就是这样子,现在再讲你们就轻松了,再下去就很看活了(轻松),轻松,说了你就知道意思了,以后看华藏世界就知道了。第十三层就是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并排在第十三层。再来,再来,如此一来看起来就轻松了,所以说愿生华藏世界,不愿生极乐世界,愿生华藏世界,岂不知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乃是在华藏世界正中间,华藏世界正中间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第十三层,世界种,世界种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再扩大,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种、世界海,然后华藏世界这样子,一直推论一直推论这样子。这就说到世界种的第十三层,第十三层,【娑婆在十三层。此层有十三主刹。】就是十一个主刹,十三个圆圈圈,每一个圆圈圈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粉末状,那么多的数目,【即有十三佛刹尘数伴刹。】这样你就知道十三个佛刹尘数伴刹,伴刹就是互相围绕叫做伴刹,【极乐去娑婆只十万亿佛土、】就是十万亿的沙,十万亿的沙,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十万亿而已,如果要十万亿,我们公园旁边铲起来,就超过十万亿了,真的,旁边铲起来超过十万亿的沙,一粒一粒这样算,所以你说佛的那一种智慧,那一种胸量,那一种最究竟的觉悟,你看佛的境界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光是一个地球发射这个人造卫星,发射,阿姆斯壮说:我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只是去月球而已。两千五百多年,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已经讲这个天文数目,远到你无法去测量,我们人类的科学怎么有办法跟佛的智慧相比?根本没有办法比。底下,所以极乐世界离开娑婆世界只是十万亿佛土而已,【娑婆一个主刹、】娑婆世界一个主刹,【有一刹尘数伴刹。】娑婆世界有一刹尘数伴刹,一个娑婆世界就是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十万亿又岂在刹尘数外耶?】所以十万亿说起来也是很近。

【所以要生极乐世界者有四义:】有四种道理:

【一者、极乐世界即在华藏内故。】这样就看得懂了,极乐世界就是二十层华藏世界里面。

【二者、为令修行众生专心一处故。漫说一华藏、】漫说就是广说,广说一个华藏世界,【即一城犹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东西等分。

三者、西方阿弥陀佛、与此土】娑婆世界【众生有缘故。

四者弥陀即本师故。】本师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本性相同。

【又者生极乐世界有四句料拣。】有四句我们应该了解的,料拣就分辨清楚。你要分清楚四句,【所谓:

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就是讲方便,【如观音菩萨之方便生、而不言何处去生。】去则实不去,因为法界本来就是我们的本性,生则决定生就事相来讲有生,就事相来讲我们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如此确实有生。去则实不去,其实没有去,为什么?法界等同一体哪里有来去?法界等同一体哪里有来去?根本就没有去。所以如观音菩萨之方便生,而不言何处去生。

【二、“去则决定去、】说要去,真的去极乐世界,【生则实不生。”】哪有什么极乐世界生不生的,一切法本来就无生,【如普贤菩萨之方便引、普贤愿为一切佛法王子故、】王子就是继承佛陀的志向叫做佛法的王子,【亦回向极乐。】回向极乐。

【三、“生亦决定生、去亦决定去。”】往生亦决定往生,去亦决定去,这个是说著相念佛的人,【如著相念佛之愚夫愚妇、执著去生极乐、】执著去往生极乐世界,【与执著生娑婆、】当然他要执著往生极乐,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差不多都可以说是愚夫愚妇的修行,因为都认为这是娑婆世界,极乐世界是很好的,所以这样也是非常好,宁愿像愚夫愚妇那样,像阿公阿婆那样什么都不懂,人家跟他讲的时候,他就多少听些经懂一些,听久了多少也会跟人家开示,什么叫做正知正见?有些老人家听一些听一些,听到后来听他跟人家开示,还真准,还会真厉害,虽然说六、七十岁多少听一些,也不会搞错真厉害,真厉害。我曾听师妈跟人家开示,还开示得很对,真厉害,不简单。听久了也会开智慧,我真怕她跟人家说错了,还真会讲,还说得正知正见,真不简单,不简单,不简单!所以说多听经闻法就知道。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开悟,虽然我们执著有一个极乐世界,但是宁愿如此,宁愿执著有一个极乐世界,不愿执一切法都是空,所以说“宁著有如须弥山,莫著空如芥子许。”宁可著有,宁可你执著有如须弥山,执有就是有因有缘有果,有因缘果报,就是说执著有的人,他还知道因果他会怕因果,怕因果,他会怕,他会怕因果,他要做之前,要伤害人家之前,他会怕,有一天我会受报应;如果著空的人,譬如说无因无果,我就随便乱做,无因无果,统统没有,一切法皆空,他就误解了,误解空的意思,空是建立在有的因果连锁,空是超越这个因果,不是离开因果。你要注意听:空是当体就有而超越这个有,而不能离开这个有才讲超越,这样空跟有就变成没有关系了,空是不能离开有而讲空,空是建立在所有的无常因果法里面才讲空,如果离开,脱离这个有,就不能谈空,不能谈空,叫做断灭。所以佛再三地劝告我们,宁可著有如须弥山没有关系,你什么都执著有那还有救,莫著空如芥子许,芥子就是我们所说的芝麻那么小颗,你如果著空就否认因果,就变成断见,断灭见,就完蛋了,所以说对空的道理,如果还没有彻底,我们执著一个因果,我们总是不敢乱做,总是不敢做得太离谱。你执著极乐世界,和执著娑婆世界当然差很多,当然差很多,【其优劣何啻天壤。】何止天壤之别,极乐世界当然比较好。

【四、“生亦决不生、去亦决不去。”】这就是就无生来讲,这两句是就无生来讲,无生就是理,就我们的理体来讲,就我们的理体来讲,【此有二类:一者不信佛法之人;】他就跟你说:往生极乐世界谁看见了?谁看见了?其实问这一句话的人就是没有信心,其实以我今天来看很多,被师父助念过的算百人以上了,算百人。上一次我去助念一个十七岁的,十七岁的就是白血球过多,白血球过多。白血球过多,他自己知道没有办法,空上十七岁的孩子后来才碰到师父,碰到师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都在阮外科来来去去,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建立这个讲堂,我曾经去看过他,我教他念佛,念佛,拿录音带给他听,给他听,这个孩子很有善根很认真地听,后来我跟他说怎么样怎么样,要有心理准备。空上孩子很有善根,读高中,自己知道没有希望了,就休学没读了,已经病得很严重,结果经过一年以后,我见到他妈妈。他妈妈跟我说:很感谢师父,很感谢,我儿子要往生的时候,他跟我讲:我今晚上十一点有人要来接引我。说:长得怎么样?他说跟我们画的一样,就是西方三圣,跟画的一模一样。我就叫他观想,拿西方三圣给他看,那个时候还没有画这个,那个时候有小张的,不张的,不是很大张,那个时候拿给他看,我叫他这个来在跟他接引。他就说晚上十一点,刚好十一点,刚好是子时,刚好是子时,清净。他妈妈再三地感谢,感谢师父慈悲跟他开示,你看他学佛才多久,所以这种生则决定生,是决定往生,就是说你有没有坚持到底,所以我们常常有误会,常常有误会,我信佛信愈久愈会往生,不一定,有的愈信愈退步,愈接近师父,然后他就看师父的缺点,他不看优点,然后就产生距离产生毁谤,产生轻视三宝,愈糟糕,愈糟糕!所以说,今天他如果能够深信不疑,谁讲的都一样,依法不依人,这个保证百分之百。所以到最后他多厉害,白血球过多很厉害,整个口腔都溃烂,烂掉,都烂掉,都烂掉!不能喝茶用棉花,用棉花,用棉花这样沾这样沾,烂,脓烂。所以说,生亦决定生,去亦决不去。去亦决不去,这是指无生来讲的,如果就事相来讲确确实实是有,因此你如果没信心,我常常说我们不会比广钦老和尚更行,不会比澫益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更行),他们每一个都叫我们念佛,我们人很奇怪,他自己喜欢这样撞这样撞,就喜欢去碰到好谈神通的,好谈神通的。人家对他说,他就跟去了。那个怎么样,他在梦中见到佛,或是空中见到佛,或者佛如何来跟他说法。我说:那是自寻死路,那是自寻死路。我们人要坚持……以祖师大德所说的,坚持净土至死不渝,我说这个百分之一百万往生。我现在跟你说一句话,非常良心的,今天你听到佛法,你中要听我的话,你坚持早课、晚课,你简单做一下,如果很忙要不就骑着摩托车:阿弥陀佛……,我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路念过来,你从家里来听经一路念过来,今天你听我的劝告,要坚持到底,直到你死如果没有往生,我愿下拔舌地狱,真的,这样算的发的愿够毒了,也很敢对你负这个因果,你坚持到底,正知正见,你到死都不要改变你的方针,保证随便也有中品的,不然也有下品,要不然随便抓也有一品,不会那么倒霉抓没半品,他就怕……没信心,没信心,念到一半就去持咒,念到一半就去禅坐,多少念一些,那边跑,那间道场跑,这里也跑,跑来跑去跑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直到要死的时候发现咒语用不上,什么金刚上师用不上,或者其他的禅师用不上,才发现到,我没有听慧律法师的话,错了,来不及了!青面獠牙已经站在旁边等了,来不及了,你平常没有念佛愿力不会配合,佛来你也不去,不配合,每天在打电报,这样临命终就没问题,所以不是时间的长久,决定,三个月就往生。【二者已悟无生忍之人、】已经觉悟到无生法忍的人,【法身遍满法界故。生即无生、去即无去。】当然这是法界。

【普贤菩萨劝善财及众生、诵《普贤行愿品》、求生极乐、方便引人离苦得乐耳。若就至极而论。】就是究竟而论,【法界之乐、是极乐也。一尘一毛亦法界。】一尘就是一个颗粒微尘,一根毛,一根毫端也是法界,【况一极乐世界、非法界乎?愿舍我法二执不违圣教量者、其善思之乎?

○壬二别明胜果二、初亦异熟果

【经】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还是佛跟你授记,看印经典功德这么大,你看诵十大愿王功德多大。

“到已、”到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呢?“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记】别明胜果、】说明这个殊胜的果报,【即修普贤行愿胜因之胜果报也。报有现报、即现世果报。有生报、即来世果报。有后报、即久远果报。此生报也、】生报。当来之世,生报,【又名异熟果、】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成熟,今天你认真念佛,念佛在你的八识田中,都是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我已经告诉过诸位很多次了,我说:你们如果回去,自己一个人修行就不要,你用什么?你放录音带,你放录音带。你要听师父的劝告,因为你自己一个人念佛会累,放录音带,整天都放,有空就放录音带,念佛,一直念佛,这个念佛就是培养那个习惯性,临命终一刹那就到极乐世界了,整天都念,整天整夜,被人说是疯子也甘愿,没有关系疯子就疯子,疯子结果能够到极乐世界,你没疯才没去极乐世界,对不对?所以说如果能够往生,疯子也没关系,看你要怎么说都没关系,【如前已释。

到极乐世界、不但见阿弥陀佛、并见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诸大菩萨。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普贤菩萨行遍法界曰普。】就是说他普度众生的十大愿是遍法界,【位邻极圣曰贤。】他的位接近极圣,就是佛,接近佛这个叫做贤,【观自在菩萨证耳门圆通、解六结、越三空、】这个就要在《楞严经》讲了,解六结就是动、静、根、觉、空、灭,是动、静、根就是六根,觉,觉悟的觉,空、灭,灭掉的灭,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就是破除我空、法空、空空叫做三空,【获二殊胜。】上启佛陀之诸法,下化众生的慈悲,得到两种殊胜,这个在《楞严经》有讲,这个地方要讲没有那么多时间。【梵语弥勒此云慈氏。】慈氏,非常地慈,仁慈。

【内中有疑难处、所言疑难者、普贤菩萨引导众生求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上首弟子、到极乐世界固应见也。若此土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何亦得见?

以菩萨已证法身、体普遍故、相用亦遍。】他的相作用也遍法界,【法身大士、】把笔拿起来,法身大士就是证悟本性的称呼,证悟到平等性智的称呼,叫做法身大士,简单讲就是明心见性,见什么?见无相法,无相叫做法身,所以法身就是【无处不现身、】为什么?因为他法界无身,无身,应众生心为身,【故无处不得见。有大福报故。色相端正威严。性具修显功德、悉皆得见。“其人”即诵《普贤行愿品》之人。因诵《普贤行愿品》功德、】刹那间【报终】就是临命终,【弹指之顷、】一刹那,【即于西方莲花化生。自见从莲花化生已、即蒙佛授记、】蒙佛授记,佛就跟我们摩顶,我们现在给谁摩顶呢?给谁摩顶呢?给剃发女郎摩顶,去就帮你理头发,有一阵子我的手扭到了,手扭到了不能弯,不然我的头发都自己理,自己理,后面都看不到,会留几根下来像在拜天公,看不到。师父,你后面没理干净。没有办法都理不干净,所以我现在理发都自己理,那个时候扭到手没有办法,去拜托人家理,我理发一定尽量选男众,如果没有男众都选五十几岁的,五十几岁的。我没有给小姐理发的,绝对没有给小姐理,都选最丑的,最丑的那种,很丑的,五十多岁当祖母的,当祖母的。那是不得已的,那个时候没有收这些徒弟。再来,蒙佛授记就是摩顶授记,【当来于某世界成佛。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生因、发三种心:一者至诚心。】至诚恳切的心,这个至诚恳切的心非常不简单,至诚恳切的心就是理智、感情,达到了非常的平衡点,这个说我对佛非常地恭敬,但是同时具足无生,我们如果对佛恭敬,恭敬得念到佛就哭,那是感性,那个太感性了,太过感性了,至诚恳切的心,至诚心,所以至诚恳切的心就是感性跟理性达到非常balance,就是平衡点,他对佛非常地恭敬,而且他通达到自己也有佛性,一切法无生,自佛、他佛统统平等,你如果简单就事相来讲就是对佛恭恭敬敬,对经典恭恭敬敬,至诚恳切,每天都跪在佛陀面前拜佛、念佛、用功,求生极乐世界,佛你要来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头,佛你要来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头这样子。像平因法师,平因法师,他是读师大附中的,那个时候我是读建国中学,两个人晚上在图书馆都碰到面,所以平因师算是在高中大家在图书馆认识的,平因师读书很厉害,他考上交通大学,他考上交通大学的时候,我就度他,我就度他,度他的时候他就信佛,他很伟大,这个孩子他就……平因师,他在大学就持八关斋戒了,就等于放弃课业,所以课业都随便读,读交通大学他就随便读了,他是出家命就是出家命,很厉害,他一听到佛法知道世间的学问都是糟糠,发个愿他要出家,他亲近忏公,我先剃度,我说:我先去,我先剃度,我先剃度你跟在后面,所以他差不多慢我四、五年,他慢我四、五年,学佛的时间比我慢,他在拜佛……,一开始他的个性很刚强,非常刚强,他以前的个性不是这样子,所以他最近来那个一百八十度,不一样,现在很谦虚人又很好,那个时候初学佛跟我一样年轻气盛,他很狂、我慢、骄傲,会读书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这样,会读书,这个不是在赞叹,差不多都是这样,骄傲、狂妄、自负都是这样,他考上交通大学是第一志愿考进去的,他的分数能上台湾大学,不简单的,他很厉害。他在忏公那里拜佛,他拜佛拜下去都一定有声音,(师父拿醒木击桌面发出“咚、咚”声)这样子,忏公就跟他开示,那个时候就:见章,他叫做杨见章。他现在不在,我泄他底没有关系。见章,要用功心地要下功夫。意思是说不必磕得这么用力,平因如果来你注意看,那里黑黑的那个就是拜佛的,他一天六百拜,很不简单,我看得很感动,那个时候我跟他都在莲因寺,看他在修行看得很敬佩,他耍狠招的硬拼,硬拼要求往生。那个时候心地法门不够,拜得让忏公很不高兴。有蒲团他偏不拜,他一定要磕得很大声,有一次拜得使忏公很生气,他拜,拜得很大声,忏公走过去,说:见章,来,这里是水泥地比较大声。比较硬,因为里面是木板,里面是木板。大殿铺木板磕下去比较不会痛,你知道吗?磕下去很大声但是不会很痛,拜得师父很生气,叫他不要这样拜。见章,来,后面比较硬,后面是水泥地(师父笑)。意思是说修行不要耍狠招,只是一直要拼,一直要拼,拼要有方法,你知道吗?要慢慢的,要柔和。所以后来才发现人家高僧大德说一句话:修行是点滴功夫,慢慢地煎,慢慢地熬、慢慢地来这样、这样,真的,所以忏公如果在拜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果睡眠不足的话,拜下去会睡着的,都不知道要爬起来,睡着了,拜到最后,怎么都没有爬起来,睡着了。慢、很慢,他就慢慢来,慢慢来,就是这样子。所以高僧大德的话我们要听,我们现在的人发至诚心都是很感性,听到佛法,生死重要,我一定要拼生死,我一定要向前走,要用功,他就这样拼这样拼,拼到最后没力气,没力气。一个比丘尼,她听到师父的佛法一下子就跑去出家,一下子就跑去出家,就说要闭关修行就跑到山上,跑到山上,她很感恩师父,后来有一天下山没力气了,修得脸色发白。我说:你怎么修的?她说:我听到师父的录音带以后发心出家,耍狠招一下子就剃度,就剃度,剃度,剃度以后就躲到山上去说不管生死都要拼,拜佛念佛,一直拼一直拼,她不知道修行是长久的事情,生病都不吃药,就这样一直拜,一直拜,她说要拜到死,结果死不了,死不了,结果搞得全身都是病,搞得妇女病都出来,赤白带,赤白带,赤白带一直出来,月经不顺,经期不调开始一直痛苦,跟人家说又不好意思,不说又很痛苦,要拼,都快死了,如果不拼,是这样哀哀叫。这个就是错误的修行,身体都不管它。她的意思是说死也要念佛,没错,但是你现在是人,你要生活,这个就像我以前的观念,以前的观念。持午,就算会死我也要持午,持午,结果吐了很久,吐五年吐不死,也是没有办法,要吃,不然要怎么办?我们人在修行,久了就会改变观念,所以要听两种人的话,要听大智慧人的话,第二要听有经验人的话,师父如果跟你讲的那个就是十几、二十年累积的经验,你要听师父的好言相劝,你才不会步上错误的后尘,这样你知道吗?就是要听,那个善知识两三的跟你劝告,修行不是耍狠招硬要搞死自己,结果死不了在那里,佛也念不出来很痛苦,不要这样子。再来,所以说至诚心我们要善用之。【二者深心。】深心就是坚固不坏,永远不改变,这个不是那么简单,深心如果用现在的比喻就是钢钉钉入墙壁你拔不出来,那个叫做深心,用这种比喻印象最深,钢钉钉入墙壁,再用榔头钉进去,钉进去任你怎么拔都拔不出来,深心就是到死你不要想改变我的观念,我就是要一句佛号念到死,看你有没有我的办法,对不对?我常说单单发这个心就往生了,你只要发一个深心就往生,要不然《净土圣贤录》,他是怎么往生的?他是怎么往生的?你去看《净土圣贤录》,千千万万个人往生,那不就编一套骗我们的,对不对?释迦牟尼佛不就大妄语,对不对?所以说要深心坚固不坏。【三者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把你所修行回向极乐世界,回向极乐世界。

底下:【至诚心即直心、直心正念真如、】真即是不假,悟到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动,【即念法身佛、此一念即念遍十方三世佛矣。此即智慧心培慧、深心乐集诸善行、】乐集诸善行,欢喜的只要是善他就去做,就是大、小善事都做,【即培福也。】有一间道场我们来培福,这样就很好了,讲堂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讲堂是我们出家人、在家人,把它当做自己家,一个是十方的道场,没有一样是属于我的,大家都可以来,所以回家的感觉真好,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常常回来,常常回来。【回向发愿心、即大悲心。以大悲心化度众生、即福即慧。具三心者、必生上品。

复有三种众生。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叫你要戒杀、持戒。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一切法。遍十方双是平等一切法就是大乘的别名,所以方等就是大乘的别名。

【三者修行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的意思就是随时注意、恭敬的意思。六念就是说内心念佛,这个念佛跟我们那个念佛不一样,就是思惟佛的恩德、慈悲,修六念就是说心中有佛,常常念佛的愿力、慈悲心,佛的智慧,念法是心中具足真理。念僧呢?就是出家人的外相清净福田僧。念天呢?天就是光明,行十善的人。念戒:戒是佛之正念应该要持。念施呢?所有一切成就必从布施开始。所以六念法,这个念就是心中存有的意思,而不是跟我们那个念佛的念,不相同,含意不同。所以,【亦得往生上品。

上品中生者、能解大乘义理、深信因果。】就能够了解大乘法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法。所以我常常跟诸位在家人、出家人都是这么讲:谁造因谁就必须负果,谁都取代不了谁,造的恶因都是自己的恶果,谁也同情不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他一出生就严重的残障,譬如说:他头歪一边流口水,这样甩、甩,卫生纸,他卖卫生纸,你说他可怜,你看他这样真的很可怜,但是你说那个没有因吗?对不对?那个没有因吗?他这个报应不在别人身上,就是在他身上,他一出生就这样子,对不对?这种难道没有因果?对不对?都有因果,所以这种事情,你眼睛所见的是很值得同情,事实上这个没有那种没有因而有果报的,一定有因果的连锁。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也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不毁谤大乘法,【发菩提心、求愿往生。

其次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一日一夜,【持戒回向、生中上品。

不能尽形寿持戒,而能持清净戒一日夜者、生中中品。

其或不能持戒、而能孝亲仁物者。】就是慈悲动物,慈悲一切众生,【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功德、求愿往生、得生中下品。】就是世间的善人孝顺父母,(礼爱)兄弟姐妹,尊师重道,你只要靠这个善因缘就往生了。

【其有不能持戒修行、多造恶业、临命终时生大惭悔、遇善知识、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生下上品。

次有毁犯所受之戒、命欲终时、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提拔、求生极乐世界、生下中品。

又次有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或有恐怖、遇善知识、教令念佛、求生之心切故、十念亦可往生下下品。】你看我们有做得这么坏吗?五逆十恶罪,吓死人了,我们哪有做得那么坏,对不对?所以讲真的要不要往生生,在于我们的决定心而已,你今生统统没有改变,坚持净土法门至死绝对往生。

【此人类往生之品位。乃至畜生之中、若鹦鹉八哥、】他们都会学我们讲话,【但能念佛、亦能往生。念佛法门摄及畜生。其圆融普及、非其他法门所能及。】

他现在讲一个故事:【福建鼓山放生园。有一放生鹅、】有一放生鹅,【见念佛堂中人绕佛、彼亦于门外随人东西绕之、口中喃喃亦念。】阿弥陀佛,它可能念一字:嘎、嘎……,佛、佛……如此,阿弥陀佛它都念一字。【一日鹅无病而死、】你看看仅仅每天在那里绕,无病而死,你想想看,吓死人了,我们要修到无病而死也不简单,【置首于门限。】就是放在门边,【时当酷暑、置之数日不臭、无一蝇集、】平常死的时候就会发臭,【人皆奇之、】人觉得奇怪,哪有什么好奇怪的?它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变一只鹅来接引它,用人接引它不去,阿弥陀佛人看是阿弥陀佛,对不对?跟我们人一样,如果鹅看了就是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我来带你,我来接引你,嘎、嘎……就跟去了,鹅也能往生,佛慈悲度鹅,对不对?【施主塔而葬之。】用塔来埋葬它。

【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诵《普贤行愿品》为助行。正助合行、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连一只鹅它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怎么说我们不能往生呢?真的实在是……如此说来我们就信心百倍。

○二亦士用果

【经】得授记已、】来到极乐世界得授记成佛,授记就是成佛的注册,等于我们现在的注册,等于我们现在先注册起来,在后面pray,授记就是准备成佛,【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于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经过很长远、很长久的时间,于十方经过很久、很久,而且很大、很大不可说的世界,以智慧力随顺众生心而为利益,随顺这是行菩萨道,随顺众生。

【记】士用果名、已如前释。

凡菩萨得佛授记。还愿经不可说长】长就是久,很长久,【大之劫、于十方世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要须智慧、方能应机设化。众生为所随、智慧是能随。故云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或有人云:生西方不好行菩萨道,】不好行菩萨道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乐,有人这么问: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乐不好行菩萨道,【在娑婆世界则易行。

此语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众生皆贪、故能成就施波离密。娑婆世界众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则功德大。娑婆世界众生皆刚强、故在此土行忍辱、则能成就忍波罗蜜。】在极乐世界没有人会跟你漏气,也没人会伤害你,都是在帮助你的,所以变成没有逆境,【六度万行皆好行之、】但是,【然生极乐世界、纵不蒙佛授记、为一凡夫、亦具报得神通、】他的果报也有神通,【胜过娑婆罗汉。】你看看,【如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清晨,【各以衣襟、】裓就是衣巾,【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经行就是绕佛,【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萨道乎?】到极乐世界更厉害,神通自在,看要怎么行菩萨道更加厉害。

○辛三究竟成佛果

【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菩提道场就是菩提树下成道,【降伏魔军、】这个不是念jiàng,这个念xiáng,就是降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就是成佛,【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记】诵《普贤行愿品》速得成佛。但说久、不可执著定长、说不久、不可执著定短。说不久是摄受语。】摄受语,摄受就是说无须多久你就能够成道,就比较有信心,摄受,不然他会退道心,【说久】很久很久,没有那么轻易,【是折伏语。】就是你不要那么我慢,认为成佛这么简单,行菩萨道这么简单,这个就是折伏语,【普贤菩萨行愿广大。愿久行菩萨行。若有众生应见佛时】应见佛时,【未尝不现佛身、然皆幻化、无众生相、不妨度幻化众生。无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转妙*轮”、即宏法利生、随众生根器而利益之。未来劫海无穷尽、而广行利益众生亦无穷尽。

○丁三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胜德

【经】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如果有听到,【若信】只要你有相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就是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就是说你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认真来跟人家解释,讲经给人听,所有的功德除了佛知道,其余的没有人知道。所以你如果要造大功德,要做法师,要做法师,做法师要具备很多条件,很多条件,不要讲到最后剩下关门的、看守的这样子,这个要宿世有修因缘,所以不要常常结恶缘,要结善缘,用慈悲心感化。

【记】结持经胜德、劝受持也。前已偏举讽诵一行、通明五果、今略举众行。即书写、】你写也好,其实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印、印经典,所以那些要出钱印经典的人,也是要有福报因缘的人,聪明的人才可以,现在有的人不是这样,印了一大堆随便乱丢,这样也不好,要用得着再说,【供养、转施、】辗转布施,【听闻、披读、】就是读,【受持、】如法依行,【演说、】就是讲经,【讽诵、】就是这样读,背诵,【思惟、】就是这样想,【修习。】就是实践、实践。

【十中举四略六。】就是举四个就省去了六个,四加六就是十,【曰受持、读诵、广为演说。如此种种功德、随有其一、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也。众生不知、三乘知不究竟、故曰余无知者。

○二正明劝持

【经】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不要怀疑,【应当谛受。】谛受就是诚心地接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能够写、能够读、能够诵、也能持、也能为人解答。

【记】此劝善财及在会大众。闻此愿王、勿生疑心、诚心而受。闻之于耳、领纳于心、受持读诵。为化他故、又复书写广为人说。

○三重举胜德

【经】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记】谓读诵演说普贤行愿品之人、仗普贤愿王之力、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报、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

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有事有理。

约事。如常说、距此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名阿弥陀佛。

约理。】就理性来讲,不是道理,这个理就是理性,【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

无量光即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无量寿即如如理。】合于道理,合于理性。道理需要智慧观照,所有的智慧观照要依照正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因为无相,法身无相,【岂仅寂光涅槃四德】常、乐、我、净,涅槃的四德就是常、乐、我、净,【中一乐德而已哉。】乐德,常乐我净里面的一个乐而已,【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动。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与无情都会完成这个佛道,【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涅槃四德。

【举一具四。凡夫有四倒:】四倒就是颠倒无常。【无常计常、】这个世间明明是无常的,他把它当成永恒的,这样他就不想精进了,世间的众生知道这个世间是无常法,他就不会执著这种东西,他就是不知道,当做不会死,所以如果别人死,他就认为我还没有,我还早,我还早。我劝告诸位,要趁早准备粮食,饥荒时才不会饿到。趁早准备粮食就是要趁早修行,趁早修行不要感性,像师父刚才讲的这样莽撞,一下就跑去剃度,一下就跑去出家,也没找道场也没找师父。说真的你如果只现一个出家相,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没有道场,这样我劝你在家修。我们现在有一个错误的见解,就是到死我都要现出家相,出家一日一夜有多大多大的功德, 有的不是这样,出家以后吃的是施主的,修行却不够来抵,吃,吃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你不曾听过这句话吗?你这样要怎么办?你苦恼无量。苦恼无量,对不对?我们何须如此,那么冲动做什么?那么感性!师父鼓励人出家是真的,但是你要看情形,不是随随便便就剃度,找不到师父,到那边住得很烦恼,跟那个也吵架,跟那个也吵架,你一个人恨全寺,全寺恨你一个人,对不对?我跟你讲:剃度不是剃心,出家人不是每一个都是圣人,对不对?碰到状况了也会大声的。我告诉你,大家都不是圣人,哪有可能剃度就是圣人,这样的话,什么叫做修行?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也一样是这样子,哪有说剃度就是圣人的,要慢慢修,所以我们人很轻浮,轻浮,他要走这条路,他没有很审慎的考虑,他猛然地下注,不骗你,稳输的。要小心!你如果找不到好师父、好道场,不如在家慢慢地想办法。无常计常,【不乐计乐、】这个世间明明没有快乐,他就计快乐。我前世一定是出家人,我从小至今就不爱享受,不爱享受。我唯一的嗜好就是对电影有兴趣而已,如果是风尘俗事,什么酒吧、歌厅,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稀奇古怪的娱乐场所,我从来不曾去过那种地方,说真的也没钱,没钱。因为以前穷得连鬼都退避三舍,怎么会去那种地方,对不对?去喝豆浆还要女朋友付钱,可怜。我都说:我来付,我来付。他说:不行。我说:好,由你付。我是说假的,她真的去付钱,所以如果去喝豆浆都由她付钱,她付钱。她都叫我:林老师、林老师!所以这个世间来说是没有快乐,我一定是修行人再来的,因为很早我就感觉到了,很早我就感觉到了,这个世间哪有什么是快乐的?我都搞不清,我们人喜欢凑热闹,盐水,盐水镇放烟火咻咻叫,那一晚不知道足足点了几百万的烟火,结果怎么样?有两、三个人眼睛被射出来,眼睛被射出来,失明的有四、五个,接着还有受伤的。我们人很奇怪他就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这样叫快乐,咻、咻、咻……这样看,我们不会看,录影带比较清楚,还不会被射中,录影带也不会,也不必戴安全帽,不必戴安全帽。日本人来拍摄,来拍摄,日本人来拍摄问这个问题,日本的电视台来拍摄做问答题。问题说:这个盐水镇……。他打中文字幕我看到:盐水镇放烟火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准备什么东西?就开始:1…….日本人:……不知道(日语)。底下、底下,猜、猜、猜到一个,都猜错,没有人猜对,没有人猜对。再猜第二遍也没有人猜对。因为他们不曾见过人家放烟火,需要带什么?结果要准备安全帽(师父笑)。日本电视台在播台湾的这个,结果是要戴安全帽。你看,看到要戴安全帽。那个日本的小姐来拍摄的时候躲在……他们钉一个笼子,人就像猴子似的关在里面,炮射得这样哀哀叫,这样哀哀叫,为了要拍摄哀哀叫,一射刚好射到笼子里,铁丝有也射进去一直叫,她在里面没有戴安全帽。所以我说不乐计乐,所以我如果看到电视上或是众生他一切的行为,就觉得很可笑很愚痴,不晓得怎么要搞这些,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说的也是没听到佛法也不知道。再来,【非我计我、】把这个假的色身,会死的、会生老病死的,每天细胞都在变化的,当做是真正的自己,【不净计净。】不清净当做清净。

【声闻虽翻凡夫四倒:】但是声闻对本性不了解,【而常计无常、】现在再把笔拿起来。凡夫是四倒是无常常、不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但是声闻是小乘,小乘,他对本性不知道,本性有常、乐、我、净,所以说他常计无常,因为他还有法执,本性的【乐】他【计非乐、】本性的【我】真我,他就【计非我、】本性的【净】他【计非净之四倒。】但是声闻小乘已经了解,了解这个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但是他现在的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不了解,究竟寂灭,究竟寂灭不了解。

【大乘菩萨始翻声闻四倒。成涅槃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常乐我净是涅槃【之四德。】就是说我们的本性就具足永恒,具足永远的快乐,具足一个真我、具足一个真正的净,真正的净。我学佛第一个让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这个人也算早熟,高三就有女朋友,算早熟,人个子矮小,不过……,不过我学佛以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今天还好我有学佛,要不然这个世间上宇宙内,看哪一个有办法看开感情这一关,我学佛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句话,第一个念头,因为我彻底了解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不然,我们怎么有办法突破这个感情,那个实在是很痛苦,你明明知道这是陷阱,但是你很快乐地跳下去,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宿世也是有一点善根,我跟你讲,世间最难断的不是金钱,我们人都可以不要名也可以不要利,可以简单生活,但是,我们这个世间要说看开感情,要了解涅槃的常乐我净,他根本不知道,那个感情,我现在对感情的描述就是怎么样,你知道吗?它是盲目的,它没有理性的,也没有道理可谈。你为什么爱她?不知道。见面就吵架,不见面很辛苦,感情没有头绪、没有原则、也没有所谓的法律、没有阶级。感情是什么?要说盲目也对,要说很理性也对,因为她是你所爱的,你认为对方是好你才会爱她,你要是说爱她,为什么两个人见面又常吵架?也是很盲目。盲目也对,要说很理性也对,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纵然错误也必须要直下承担,像禅宗。要不然碰到了,你要怎么办?碰到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所以我如果接到信或者是年轻人来向师父请教:师父,感情这事很难。我说:对,对,对,确实很难,确实,确确实实。以前我们教授常这样说:确确实实。这个真的很难,所以我今天悟到了,觉悟到这个世间无常,苦空无我,这样我们就慢慢地了解了,就了解了,就没有问题,要不然临命终你什么都看不破,母女之情、夫妻之情没有办法,尤其男女的执著,很难、很难。【故云生西方极乐世界。】

【约理即得涅槃四德之乐德。纵不得涅槃四德、而能究竟出离生死、见佛闻法、悟无生已、不久必得圆满涅槃四德也。】所以你再怎么讲就是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至死断了最后一口气就是都不能改变,不能改变。

○丙二偈颂二、丁初标举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前面叫做长行文,长行文叫做直述,直接的叙述。直接去描写,描写一件事情的存在。印度为了使人们好记,所以他就一句、一句、一句,要使你产生印象,有的是重颂,有的是孤起颂,重颂就是前面的长行文和后面的偈颂意思相同,因为前面的长行文所说的道理很好,为了使后代的人或者是研究经典的人比较好读,比较好读,比较好读他就比较好记,所以他就做偈颂,一句一句,一句一句,这个叫做重颂。前面长行文跟后面的偈颂有关系叫做重颂。如果说,如果说前面的长行文跟后面的偈颂不一样,叫做孤起颂,单独起来不跟前面有任何关系的偈颂,这个叫做孤起颂,单独而起来的。所以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这位大菩萨为了要重新宣说普贤十大愿,所以他就“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记】标举说偈仪也。】说偈,【“重宣”即重颂也。重颂有四义:

一为后来之人得闻故。】就是听了比较好念,就是七字、七字,七字配合得很好,有时候五字、五字、五字。

【二虽闻未解、】虽然听了但不了解,【说偈令悟故。】使他比较好悟,比较容易记,比较好悟。

【三长行文略、以偈广之、】就是说这个偈颂是把长行文把它浓缩,长行文略,就是把长行文把它浓缩,道理是一样的,以偈广之,【令了解故。】就是说长行文所说的道理和偈颂所说的道理皆相通,但是长行文有时欠缺的,偈颂就补上,意思一样,但是偈颂包含的范围就比较广,为了增进了解。

【四为结句易受持故。】就是说用一句一句的比较好念,比较好念。

【观十方之机、即是加被有缘众生令增智慧也。】在这个地方要更加一层地解释,就是这个偈颂跟我们中国的诗、词、赋完全不一样,中国的诗、词、赋是非常严谨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国的诗或是词或是赋排列是非常的严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面就押ang韵,发ang的声音出来,所以说偈颂不没有这样,偈颂就没有这样。因此我们中国的七言绝句都做得非常、非常地好,这个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办法,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办法。譬如说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单单这四句的音都排得很整齐,意思就是非常的恰到好处,所以中国人还是比较厉害,说来说去还是中国人比较厉害,但是中国人可怜没有出现佛,佛跑到印度出世,不然我们中国人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中国出了一个孔子,西方出了一个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西方的孔子就不亚里斯多德,中国最伟大的就是孔子,孔子。偈颂和中国的诗词赋不一样,这个我已经解释了。所以偈颂只要意思能通达就好了,不然你看下面都没有押韵,因为那是印度文翻译过来的,巴利文翻译过来的。

○丁二正颂三:戊初颂正示普因二:己初别颂前十门八:庚一颂礼敬诸佛

【经】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所以它的句尾没有押韵,没有押韵。就是说意思知道就顺好念也就可以,也就可以,所以跟中国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是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记】初二句,颂所礼敬之诸佛。竖穷横遍也。】“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人师子,人师子就是为人的师表,简单讲就是佛,佛就是人师子,人中的师子,就是狮子吼,叫做狮子吼。这个不简单,除了佛以外没有那么简单。【“所有”乃心中所有亦即法界所有。】尽法界遍虚空界,【心即法界故。心包太虚,大而无外,】因为虚空是不经过任何比较,所以没有所谓的外,你说筑一个城墙,因为你有界限,你有界限,所以你就有里面、外面,像我们讲堂有做门,这里就是讲堂里面,那里就是讲堂外面,那是因为我们人把范围筑起来,所以划分内外,我们一个人修行,如果一直放大、放大、放大,放大到无际限、无界限,就像太虚空那样大而无外,有多大?没有外面,没有外面就没有里面,为什么?你说外面在那里?虚空,虚空,外面在哪里?中间在哪里?左边在哪里?右边在哪里?没有办法定位,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办法定位,把那个坐标轴的zero,就是我执的启发点除掉,任何的三度空间、时间的架构,完全停止,所谓的安住于如实相如如不动,所以我们人一切的烦恼就是定位在自己的感性,定位在自己的理性,但是因为感性跟理性没有办法达到毕竟空的智性,智慧的智,意思是说感性跟理性,要保持一个最高超的平衡点,就是必须藉重着智性,因为智慧才能破一切相,才能圆融一切空有的思想,所以说理性跟感性,因为是众生自己定位的,因此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说没有纷争这是不可能的,娑婆世界你怎么说没有纷争,你的感性的定位不一样,你的理性的定位不一样,所以说个人执持,因此在此娑婆世界父母亲、兄弟姐妹、夫妻,如果说没有纷争的,那就不叫做家庭。家则不净,在《大宝积经》讲:家则斗争。有家,有一个范围你就会斗争,出家则无诤,在家则斗争,家则不净也,家则污垢也,家则斗争也,一切不净名为在家。《大宝积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因此我们说:我们要心包太虚,大而无外,所以三度空间我们如果把它破除,就是无我,无我。我们一个人心如果无我,当然无内也无外,无内、无外就没有生和灭,也没有来和去。为什么?你从台北到台中,从台中到高雄,你还是离不开什么?离不开台湾,你说从台北来到高雄,确实有来,还是在台湾,台湾还是在地球,地球还是在虚空,放大你的胸量,哪里有什么来跟去,来去是事相上来讲的,当体即是空性,因此说大而无外,【三世十方佛,皆在心中。】皆在一心中。心无相,心充满智慧,智慧之相,无相。

【第三句】“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能礼相也。我乃普贤】菩萨清净本性的【真我,拣非众生争人我之虚妄我。真我大公无私】这个“真我”是大公无私,【愈用愈广大,】在座诸位,这句是路要愈走愈宽广的意思,我们学佛一定要学做人,做人的基本就是路一定要愈走愈宽广,愈多朋友结愈多善缘,我们一个人如果常常不宽恕众生,残害众生,攻击、毁谤众生,如此我们的路会愈走愈狭窄,我们如果大公无私,我们的路就会愈走愈宽广,所谓大公无私简单讲就是无我,没有我,无我就是真我,这才是真正的我,我们这个身体整天生病,为了这个身体斗争,为了这个身体烦烦恼恼的,烦烦恼恼的。我看新闻报导的时候,中间就插播广告片,广告片,你看广告片,单单广告女众洗脸的东西就好,单单女众洗脸的东西就好,他都找最漂亮的来打广告,他就不会去找……。我们台北有一个麻脸的,我们台北有一个麻脸的,他一颗一颗好几十年都没消掉,整个脸一颗一颗的,整个脸。月球表面是凹进去的,我们台北那个麻脸的是凸出来,一颗一颗,一颗一颗的好像树林似的,他就不去请那种来广告,对不对?单单这个广告,很奇怪,人都抓住众生的弱点,广告百分之九十都是女众,都是女众。你注意看:洗面皂、洗面霜,还要白天的还要晚上 的,还要……很多很多,她就不会去贴柠檬,贴柠檬。所以说,我们为了这个假体苦恼无量,苦恼无量,所以我们如果在心中放得下,当下你就能够转变一切烦恼的境界,【真妄皆在一心公私之转变,】一切当下一心能够转变,你如果大公无私马上就转变,【心无私,即清净意。】因为身口意统统清净,【以率身口亦皆清净矣。】就是说你的意识如果清净,意识如果清净,身跟口就清净。

【第四句能所周遍。“一切遍礼尽无余”者,】所有的十方佛统统礼敬,当然这个有分成好几句。底下,【即一身遍礼多佛也。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身礼一佛,即成一身礼多佛。】也就是你如果拜阿弥陀佛就代表一切佛,阿弥陀佛,他的法身和诸佛都平等。

【第五句能遍因。普贤行是智慧行,行遍法界,故能礼法界所有之佛以威神力即神通。】因此我们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能礼的我,所礼的佛,自性当下即是空性,所以说无能无所这就是法界。

【后三句别显礼相。谓多身礼多佛,即自如理智,所起之威神力。】即自如理智,所起威神力,自如就是本性非常的清净心,自由自在,以如如理,合如如智,如如智造如如理,所以叫做即自如理智,来自于如如理,如如智,所起之威神力,【故一身能现多身。多身各各能礼多佛,】这个叫做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身能多身,多身礼多佛,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事事无碍,圆融无碍,【又即如理智起如量智故。】如理智起如量智,你智慧通达本性的理性,你动一个念头起多大量就有多大,心如果想虚空就如虚空这么大,心如果想娑婆就如娑婆这么大,所以说如理智,如量智,【能现刹尘身,】刹尘就表示数目很多,无量无边叫做刹尘,刹尘。刹尘这个尘就是把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刹尘身,所以刹尘身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尘就是无量无边的数目,简单讲尘刹也对,刹尘也对,尘刹的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刹尘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有很多,你把它摆在前面也对,摆在后面也对,就像我们所说的熊猫也对,猫熊也对,猫的熊也对,熊的猫也对,看你要摆前面摆后面,都没有关系,至于我的名字你可不要摆错了,我叫慧律,你不要把我摆成律慧。【一一又礼刹尘佛。】一一又礼刹尘佛,每一个又礼刹尘佛,所以我刚才说尘刹,刹尘都可以解释的,【故有四料拣。】四种情形叫做四料拣,【曰一身礼一佛,】普贤菩萨证得法身,所以就事相来讲一身礼一佛,【多身礼一佛。】因为普贤菩萨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显现出来礼一佛,因为同一法身,【一身礼多佛,】为什么?因为他证得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礼佛,【多身礼多佛。】事事无碍法界,你要多少他都有办法,本体不离事相,事相不离本体。

【由第一句随观智而成后三句妙境。

○庚二颂称赞如来

【经】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我先解释这些大字的。“于一尘中尘数佛,”微细,微细到像一粒沙,一尘中尘数佛,就是有无量无边的佛,为什么?同共一法身,法身没有三度空间,所以这一尘的空,跟无量无边的空都是平等的,高雄的虚空跟你跑到地球外看的虚空也都是一样,用这种比喻是因为藉着,地球的事相显现出空的存在,因为对立的存在,你现在要进入绝对,离这个分别的空性,我的手指(指)这个空,你去台北指这个空,这个空跟这个空性也都一样,所以说一尘中为什么有尘数佛,因为佛法平等,在空性里面它没有三度空间,譬如说如果有三度空间,就是说零,X轴、Y轴跟Z轴,如果有移动,迦固定的零是定点,所有的三度空间叫做动点,但是你如果把零移到这个地方来,这个零变成动点,另外一个变成定点,对不对?但是假设零都没有,零都没有,破除我执、法执,无相法,连零都没有,当下化做无相,只有存在智慧,他没有任何的对立,或坐标轴这种东西,那么,你要哪里定位呢?没有办法,所以你哪一点都相同,为什么?他没有定位,对不对?没有定位哪一点都一样,哪一点都没有坐标轴,但是要在哪一点思想上,因为我们三度空间的观念,已经非常强烈的建立了,所以你说哪一点都一样,变成奇怪这一点跟这一点,怎么会一样呢?其实这是不了解空性,因为空性连点都没有,连点都没有,根本没有所谓的挪动,但是因为我们长远劫以来,因为都生存在事相的世界里面,我们生存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样样都离不开事相,所以他就发现空间这个大,空间那个小,但是你藉着空性、这个虚空来比喻缘起自性本空,又错误,因为缘起性空,它是事相当体即空,无生法的存在,但是你如果证得本体的空性,它含有智慧,无量的般若智慧又不一样,所以虚空不可以比喻为本性,不可以比喻为本性,虚空是因为我们的般若智慧被迷了,经过生相无明产生见相二分,然后化为种种的宇宙的世间出来,那个是叫做无明,虚空是无明的产物,不是智慧的产物,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不了解没有关系,慢慢、慢慢地了解,慢慢地,不能了解也没有关系,你认真念佛就好了,你只要记得一粒沙里面就能装很多佛,这种观念叫做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尘叫做小,尘数佛叫做大,小能容大,小能容大,当然就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不可思议的本体力量。你如果读过物理、化学,就比较好讲了,这个数目用转轴的问题来证悟到空性的东西就很好讲,如果说你没有数目的……,或是教育程度不够就比较困难,比较难讲,不好讲。底下,“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记】初四句所赞,次四句能赞。

初句“尘数佛”者。即无尽佛也。】再来,“各处菩萨众会中”,为什么说各处菩萨众会中呢?因为每一尊佛旁边就一定有菩萨,每一尊佛旁边就有菩萨,“无尽法界尘亦然”,无量无边的法界尘亦然,尘就是很多很多的,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是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譬如说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来出世,他在印度讲经说法,不只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已,他方世界也有一尊佛示现成佛,旁边也有菩萨围绕,也有他的声闻弟子,他照样一直度众生,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会入空性实无众生可度,因为本来无一物,因此无尽法界尘亦然,这句话如果要讲一句最明显的,就是说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演同样一部电影,都演一部同样的电影,哪一部电影?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演同样的电影,都同一个主角叫做释迦牟尼佛,都一样八相成道,成道以后度众生,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叫做“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相信诸佛充满着法界,如果要把以前成佛的数目和现在的众生比起来,佛比较多,佛比较多,众生比较少,如果要把以前成佛,佛比较多,众生比较少,因为成佛的已经不计其数,成佛的用一个比喻来讲,经过这么久,当然还有这么多众生,如果要比较起来,佛如果要算起来,如果要就事相来讲,佛比众生还多,说:佛比众生还多,怎么没见到半尊?这个不是我们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心肮脏看不到佛,简单讲就是深山里面的金矿被开采出的,众生叫做被埋藏起来,诸佛就是被开采出来,所以成佛的众生,无量无边都是佛,无量无边就是说不尽,就是说不尽。底下,再来就是“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一切音声就是你是哪一国用什么语言,刚强难化的用柔软的,懦弱的用慈悲语,鼓励的话,一切音声就是包括音质、一切好听的音声,音声,很好的声音,海潮音、慈悲音、不女音,佛说话绝对不会像女人,佛说话绝对不会像女人声,男声就是男声,女人如果讲话像男声叫做破格,男人如果讲话像女声,那个叫做下贱,这个人的命一生一世会很惨,男人的声音就是男人的声音,女人的声音就是女人的声音,佛叫做大丈夫的音声,非常的优美。底下,“普出无尽妙言辞”,他能够说出无量无边,妙言就是不可思议,说道理非常有道理,说比喻也说得很好,佛如果说到比喻就说得很好,我说这个世间最会讲话的人就是佛,就是佛,佛很会比喻,所做的比喻非常恰到好处,非常的恰到好处,所以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未来一切劫都赞叹佛的功德,所以我们平常如果回到家里多赞叹三宝,赞叹佛,多赞叹僧团,说哪一个法师如何慈悲、僧团如何伟大,使父母亲起信心,我们功德无量,所以说多赞叹佛的伟大,多赞叹三宝,能够使佛法一直兴盛起来。【次句无尽尘,一一尘中亦有无尽佛。“深信”即能赞因也。有深信之智,始信尘尘之中皆有尘数佛“充满”,而为所赞。各各佛前,以无尽音声称赞之。无尽声者,三世间所有声也。如象声,马声,车声,风声,雨声,说法声。皆以智,转为称赞如来之声。一一声又出无尽妙言辞。赞佛功德尽未来劫,赞犹不尽,故曰功德海。又善修观行者,赞一佛即赞多佛也。

○庚三颂广修供养

【经】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以诸最胜妙华鬘”,妙华鬘就是说……。鬘就是把花贯串起来,你如果到泰国看就知道了,花都用一条绳子贯串起来,妙华鬘,一串花叫做鬘。最殊胜的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伎乐,不是我们世间荡人心智的歌声,伎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梵呗,那个念梵呗bài,就是庄严的唱腔,庄严的唱腔。譬如说我们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唱起来非常地庄严,伎乐有一种赞佛、供佛的音乐,简单讲就是能够升华我们内在的心胸,都是清净的音声叫做伎乐。涂香,种种的香,涂香就是抹在身体的,及伞盖,这个伞盖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法性、理性这个叫做大白伞盖,大白伞盖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清清净净的,这个叫做大白伞盖,伞就是覆盖,盖着佛,意思是说,愿佛来保佑众生的意思,所以,我们如果看佛的头顶都有伞盖,都有伞盖,祥云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所以我们供佛的,拜托能常常换,不要买几颗橘子,就摆到发霉、烂掉,还不换下来,要每天拜、每天拜、每天拜,拜到……你如果到火葬场的旁边看,有时候拜死人的这一摊拜完,又拿到另外一摊拜,同样那些水果,因为没有人换,因为殡仪馆也没人换,没人换就一直拜,拜到芋头糕已经发霉了,已经发霉了还继续拜,那一个吃完再给另一个吃,实在很悲哀,那个是以赚钱为目的,也是缺乏管理,当然,也不是每一个火葬场都这样子,那是我曾经看过,那个不知道足足拜过几次了。这个花拜完又换那一个,那个花拜完又换那一个,所以没人处理,我们供佛不要这样子,我们供佛要拜完就收。在这里我又跟他要解释一下,请问师父:拜的水果几点才可以收下来?几点才可以拜?我怎么搞不懂?照理说譬如……,因为他听人家说拜水果,供品的东西,要点一枝香之后才能收起来,才能收起来。我说:没有这样子,如果依佛教来讲午供,以午供来讲唱个炉香赞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再来就结斋禅悦为食,那个才十五分钟而已,拜完水果就可以请下来了,接着有人问:我白天没有时间,要晚上才有时间,我晚上如果摆水果,听说佛祖过午不食,拜水果这样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说:放心,现在有冰箱,你把它摆着,佛祖就知道拿到冰箱里面。他说:这样子,这样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要不然怎么办?你晚上才有时间而已,第天中午你才供水果,没时间,没时间,你晚上供,佛祖过午不食,放到明天没有关系。说:师父,还好你说了不然我很难过,也不知道几点拜,几点收。我说:你任何时候拜都没有关系,过午不食也不会拿去吃,也是摆着而已,对不对?如果怕坏掉人家会摆在冰箱里,我们人间的人都知道要摆冰箱,佛那么有智慧,他会不知道摆冰箱吗?说:如此很有道理,所以他现在几点拜都不担心,他本来不自在,为了拜水果的事很烦恼,很烦恼。还有人间,请问师父:过午不食到底几点为限,过午不食以十二点十五为界,十二点十五为界限,你如果持十二点也没有关系。再来,师父,我吃早斋到几点才能吃荤食。我说:这个没有根据,这个没有根据,这个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你既然要吃早斋,不如初一、十五吃整天的,那个没有意义。吃早斋,那个是完全不懂的人在吃的,佛教没有吃早斋的。她说:我早上吃素食。早上吃素食叫做素食,斋叫做过午不食,斋叫做过午不食。早上吃素不能说早上吃早斋,那个是不懂的人才会乱讲,吃你吃斋、吃斋,吃一吃都不知道,对不对?你说吃早斋几点才可以吃荤?我觉得这个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因此我们修行是从心地下手,不是在事相上说几点可吃荤,几点不能吃荤。我认为你如果早上吃素就随缘,九点、十点或是十一点,我认为这个没有意义,这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没有任何经典的根据,吃早斋哪有什么经典根据,你根据什么经典?完全没有经典根据,是中国人自己订的。佛教也讲六斋日、十斋日,怎么不曾听过早斋,你听说过吃早斋几点几点,你看过书上有写吗?也都是六斋日,要不然就写十斋日,就是说今天你要吃素食就整天,整天。像我大姐就是这样子,今天吃素她就吃一整天,那一天如果拜拜就开缘,八月十五拜拜就开缘,没有办法那一天鸡肉太好吃了,她就开缘,所以持六斋也是持她自己的,也都不知道。再来,这是题外话。底下,“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香、香末、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因此我们如果要……。师父,佛祖面前要供什么?很简单,很简单,你看香、灯、烛、花,香、灯、烛、花、水等等供品,一般我们所写的这些,密宗就比较多他要十大供养,要珍宝要七宝,我们显教的不必如此,显教的比较简单。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叫做须弥山,如须弥山那么高,一一皆如妙高聚,因为须弥山翻译成中文叫做妙高山,“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我发一个很广大的、彻底地了解十大愿王,“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都以普贤愿力行菩萨道,“普遍供养诸如来”,所以这个供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密宗的,学密宗叫做富贵法。为什么密宗叫做富贵法呢?密宗的法器比较贵,修密宗灌一个顶一定要供养,一定要供养。像我读大学的时候,身上没钱去修密宗,修密宗的时候实在很穷,很穷,一个月一千元而已,没钱,修密宗去上师那里灌顶、去开顶,开顶,因为我没钱,不晓得包一百元或是两百元,好像两百元,包两百元,然后就开顶开完顶,我开顶开得很好,成绩最好,用吉祥草插得最深,最深。你有修没有修,咒语有没有念他马上就知道,修这个颇瓦法、红观音法,颇瓦法、红观音法,嘿!嘎!嘿!嘎!红观音法,嗡阿吽啥,嗡嘛呢呗咪吽,修百字明咒,百字明咒,还修马头明王咒,那个是降魔护法。我这个人有一个好处,我这个人做事情,只要让我学哪一样,我绝对要学到懂才要停,持咒一定持超过十万八千遍,所以开顶开得最好,没钱包两百元。有一个师姐她专门收钱的,师姐专门来收钱的,收钱,收钱,我拿那一包红包给她,她打开一看,两百元,她来我耳朵旁边说:你包最少。这样子。我说:我没钱没有办法,我真的很穷没钱,我剩下一百元要坐慢车回台中逢甲大学,坐慢车没有钱,真的没钱,穷得实在很可怜,三餐都……。密宗他很重视供养上师,非常地重视供养上师。你进入密宗的道场不可先拜佛,要拜上师,要先去拜上师,上师就代表三宝,所以你如果拜八十八佛,他们头一个念南无金刚上师,什么金刚上师。如果修显教一进去就先拜佛,如果修密宗一进去先拜金刚上师,密宗我灌过好几个顶,也开过好几个顶,后来没有办法密宗不容易,还是回归来念佛,老实念佛。这是说供养。

【记】底下。看下面小字的,读一下就知道,【最胜花鬘,胜过一切也。最妙华鬘,妙有华鬘也。华鬘分说,最胜妙之华,最胜妙之鬘。合说。以最胜妙华,贯穿成鬘,供养如来。佛固不用人供,但行菩萨道要成佛,必须供佛。表法,华者心华,】因地心,果地觉,【唯心所现。又智慧华也。鬘者鬘网,】把这个花连接起来,【智慧重重也。“香”表戒定慧香。“伞盖”表法性理体,为大白伞盖也。】大白伞盖,人家常常在说:【以伞盖供佛,愿佛荫覆众生之意。前二偈皆三句供具,末一句正供养。

第三一偈表胜解深信。长行】长行文就是前面所讲的,【先信后解,此偈颂先解后信。众生对于佛法,或先解后信,或先信后解,各有其义。先解后信,拣非迷信,先信后解。即是从信起解,解以成信。】简单讲就是完全为了培养信心,你如果了解,你就渐渐对佛教、佛深具信心,假使有研究经典、时间比较短的人,但是他一下子就深信佛法,他就是解比人家更清楚,等于解比人家更清楚,因为你所有的解都自这个信,你如果宿世的善根,听到就深信不已,你就等于了解佛法一样。我对净土法门绝对不怀疑,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都能,深信不疑。【如《华严经》中贤首品,即先信而后解,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有深信胜解,即信得澈底。】信得很彻底。【三世佛者。过去佛久已涅槃,现在佛现座道场,未来佛九法界众生皆是。乃至一跳蚤亦具佛性,皆未来佛,一一佛前,皆以普贤行愿,普遍供养。普贤行愿,弥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时无处不修供养。

○庚四忏除业障

【经】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我以往所造的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从身体、语言、心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记】恶业极多,】我们的恶业很多又很重,【束广为略,不出十恶业。

无始即】就是没有一个开始,【无头,】有时候人家会曲解为没有头,因为基督教是说有始,天主教,有始,回教也有一个开始,譬如说基督教说七千多年前,上帝耶和华创造人类天地万物,人家依照他的形象,肋骨拿起来吹一个风,他就会呼吸,会呼吸,是吧。土捏一捏叫做亚当,肋骨拿起来说叫做夏娃,当然这是他们说的,佛,他就不是这么说,我们人是由无明的业而来,你不能说出时间性来,讲出一个时间性,就落入了比较推论法,简单讲就是犯了一个logical,logical就是逻辑,犯了一个逻辑的严重的错误,就是第一因问题,所以基督教、天主教或是回教,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第一因,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第一因,没有办法,你说七千年前的上帝,那么七万年前是什么?不要说七万年前,七亿年前是什么?七亿年,不要说七亿年,七百亿年前是什么?你说从上帝开始,上帝的以前是什么?所以这一直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有一个答案,所以佛讲无始,无始的旁边写三个字:“方便说”。根本就不生不灭的,哪里无始……。始是对终讲的,终是对始讲的,因为无明才讲无始,因为没有智慧,卡到意识的观念,意识,因为从推论的意识状态里面去衍生出来,所以它是一种累积的数目,既然这个累积的数目就是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就是一个假设,假设,正因为人类的思想、智慧有限,他有一个limit就是极限指数,先有一个limit,因为人类的智慧有限,所以,不假设,他没有办法来解释宇宙天地万物,因此,在人类的有限的思想界限之下,他必须有一个假设,所以必须讲出一个什么?开始,有始。佛教讲无始,无始是因为破除外道的有始,讲无始就是要破除外道的有始,但是方便说而已,释迦牟尼佛讲无始,那是因为无明的关系,法执不破所以有无始,法执主破一切法毕竟空,你讲无始也是个观念,连这个观念都不可以有,因为无始它是对无终讲的,无始无终它也是一种形容,有所形容,也是离开本性上的东西,所以无始无终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强以形容本性的无始无终,因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用文字,但是无始无终是破外道,外道,破除外道的执著才说无始,其实无始也是错误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没有一样东西,你又定位在哪里,没有可定位的地方,你讲什么无始呢?所以无始叫做方便说,为了破外道方便说,所以无始叫做无头,无头就是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有二义:

一者一一众生,过去还有过去。过去还有过去,】从前,从前,再过去的一个从前,再过去还有一个从前,这个没有办法,【无头可寻,故曰无始。由无始贪嗔痴惑,使身语意生诸恶业。而此惑业又依无始不贪不嗔不痴之真如,不觉妄有。】不觉妄有就是你无法去查觉它,因为太微细了,譬如说你晚上要睡眠,晚上要睡眠,躺下去的时候就怎么样?不知不觉而睡着了。在座诸位,你晚上要睡着以前,你知道你要睡觉的举手,你晚上几点几分睡着,你告诉我,什, 么时候开始睡觉。你如果说:师父,我知道,我九点半正睡着,那个就是还没有睡着,因为你知道九点半,知道九点半你就是还没有睡着,睡着就是不知不觉睡着了,睡着了,人家叫你去看守田园,已经睡三、四个小时,爬起来,说:我差点睡着了。都已经睡三个多钟头了,差点睡着了。所以说不贪、不嗔、不疾之真如,不觉妄有,这个就是众生相,众生就是这四个字,你根本就没有去查觉,这个虚妄的有,虚妄的有,学佛的人他就是伟大,所以学佛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如果贫病交迫,他也甘之如饴,为什么?因为他内心充满着大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容忍、慈悲,他仅仅内在的智慧就不得了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了一句非常伟大的话:入我门中绝不贫穷,出我门外不见得富有。这一句太棒了,太棒了!佛说:入我门中绝不贫穷。释迦牟尼佛真是讲得太好了,我看了这一句真的是拍拍自己的胸部,这个算胸部,胸前,幸好,幸好今生学到佛,听到佛法,这个佛不得了,实在太伟大了。“入我门中绝不贫穷”,所以每天都真的法喜、欢喜,欢欢喜喜地过日子,你说外面的那一些快乐,怎么跟这个比较呢?有一次我去中原大学上课,中原大学旁边有跳土风舞的,我那个时候去是现出家相,我那一天去讲唯识学,同学就说这个土风舞社的,土风舞社的这样跳这样跳,这样跳,沙漠情歌,在那边跳那个,就这样在那边跳,我都这样看、看、看。师父,你有什么感想?我说:看他能跳多久。跳到最后死翘翘,老是跳最后死翘翘,他也是一样要死的。所以学佛的人就是聪明,一眼就贯穿世间,透视,简单讲学佛的人一点都不迷糊,清清楚楚,高雄的国语就是这样子,清清楚楚。因此不觉妄有就是最大的病根。底下那一句,【既称妄有,】既然称为妄有,【实无头绪,】它本来就是假的没有一个开始,【故曰无始。此言无始妄本空。】虚妄本来就是空的,简单讲无始破除有始,因为虚妄有而假设存在,所以【信妄本空,】相信虚妄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这个真实的本性,是确确实实有的,知真本有,【即是广大胜解深信之心。】你如果听到这一句,你就不会和世间人计较了,你既然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妄的。诸位,你就会归到本性来,至今,我都常常劝告这些来参访的,大老远坐浏览车来的信徒:今天你们跋山涉水,包括有的从新加坡来,有的从马来西亚来的,我都诚心诚意地:你们从国外来。一个从阿根廷来,坐三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转机来见师父。你们从大老远来,话说要参访善知识,我说:善知识在哪里?就在你的心中,今天你要把师父说的话放在心中细嚼慢咽让它消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你今天来参访师父才有用,今天不是来文殊讲堂,我煮一餐很丰盛请你们,很丰盛请你们,请师父开示一下,开示,请归讲习气照样存在,师父讲一讲,讲得不错,回去忘记了,你无法把师父讲的道理会归到人铁心中密密地观照,今天你来这一趟白费的,所以我们今天参访道场,简单讲就是凑热闹,凑热闹的。为什么?他就来,来,来,比较看哪一间道场煮得较好吃,这样子而已,你说参访,参访,要彻底地解决你内心的问题,才说是参访善知识,今天来师父跟你讲的你也当作 马耳东风,风马牛不相及,所讲的你不能拾起来嚼烂把它消化,这样你来参访有用吗?所以我现在常说拜山,要去一起去,去到那个地方,为什么?不能密密观照,毫不受益,毫不受益,因此我都劝告来参访的人,一定要把师父的话,把它咬碎吞下去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所谓营养就是智慧,这才是行的人,这才是真正在参访道场,要不然我在这里讲你在那里讲,我在这里讲她也在那里讲,对不对?没有办法,你跟她讲一讲叫她放下,等一下她就说:师父,我有事情跟你讲,一讲起就哭,我先生欺负我,如何打我,放不下,所以现在的参访变成是凑热闹,凑热闹,也不能说没有用,因为种善根,所以说无始妄本空,信妄本空,所以知真本有,要知道本性本来就有的,即是广大胜解心。【佛之所以为佛者,空本空之妄故。】第一个空当做动词,除掉,除掉那个自性本空的虚妄,叫做空本空之妄,第一个字这个空当做动词用,空掉本来就空的虚妄之相,【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迷本有之真故。】本有就是没有增加东西,它本来就有的东西,你也不须增加,本来就有的东西。【又者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似说无明有始。】所以才假设,似说就是不得已、勉强,【执此而言,诸佛已成佛,还有一念不觉时,如是即为谤佛。众生无始,本来是佛,盖约理接流之谈也。】就是说这样比较好讲,约理接流就是这样接下来比较好讲,【有其理而无其事。为接引众生故作是说。】为了接引众生所以一定要这样说,【实因修行人初断人我执】执著一个假我,【继断法我执,】就是执著一切法的存在性,法我执简单讲就是一切元素的存在性,元素,譬如说断我执,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断法执就是连地水火风都是空,连那些元素都是空,基本的东西也是空,【进而断种子习气。】种子的习气,种子的习气的意思就是先天性的东西,我们先天性就是这种东西,一个人的习气都是由先天性来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很懒惰,懒惰得苍蝇停在脸上他也懒得去赶它,他也懒得去赶它,有的人很勤快,勤快得有洁癖,洁癖,盘子、水桶、毛巾,整天都在洗厨房,整天都在洗厨房。拿钱给他不敢接,拿钱给他不敢接,因为钱有细菌,开门的时候盖上手帕才开门,洁癖,所以种子习气都是依照我们宿世累积,所造来的行为总合习气,【断至最后一分生相无明,】什么叫做生相无明?生相无明这是根据《大乘起信论》所讲的,生相无明的意思就是最初一念,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动一个念头不觉无明,动一个念头叫做生相无明,有动就变成见分跟相分,就分开来,【即说是最初起的一个头。

又者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翳,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长眼屎盖住了,盖住了他看成空中有花,【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都是没有一个开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所以我们人没有办法破,意思是说:贪嗔痴本来就是虚妄的,我们人才有办法破,贪嗔痴如果是实有的,你就没有它的办法,所以说因为是虚妄的,所以你只要观照,你就知道本来就是不存在,就是因为贪嗔痴是虚妄的,所以本性才是真的,因此要去除贪嗔痴才有办法,贪嗔痴,如果是我们本性本有的东西,你去除不掉,【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就是说若论本体,克就是针对本体来讨论,【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真本有就是因为无念,无凡夫之念,这个无念不是像死人那种无念头,也不是坐着都不想那种无念,这种无念意思很深,无念就是放得下人生宇宙的一切执著,但是存在的是清净的一颗菩提心,清净的菩提心这个叫做无念,无念就是无世俗人生、宇宙的一切妄想叫做无念,而不是说连那个活动的妙有统统没有,所以这个无念,很容易被人家误解,简单讲,在智慧当中不要夹杂着傲慢,在你的思想当中不要夹杂执著,这个就是无念,但是你存在的就是有那个活用力的妙有,简单讲无念就是去渣,去掉思想的渣,这个渣就是无用的错觉跟执著,去掉了这个渣,存在的就是清净念,但是加一个清净念也是一个观念,所以讲无念就是清净念,讲这个无念就是等于拨云,你就知道要见日,云在动月就动,就感觉到,所以无念就是等于存在的一颗清净心,【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虚妄本来就空,因为你无明你不知道贪嗔痴本来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就随着习气,所以人习惯于自我的批判,常常无意当中伤害中国人,譬如说讲话习惯于讲那个尖酸刻薄的话,无意当中他就要揶揄人家,不跟人家泄气几句他不快活,他很痛苦,揶揄、揶揄。我们人很奇怪,所以我们人的习气很难断,很难断,他如果不说几句显示他的存在,好像不能显示他的伟大,所以我们伟大,是每一个人都伟大,不是伤害中国人叫做伟大,把别人压得很低,把自己抬得很高,有一天反过来,人家把你压得很低,别人会站得很高,所以我们如果无相,把中国人抬得很高,我自己觉得很平凡,那是很伟大,要伟大 ,大家都很伟大,因为我们不了解、不认识这个意识状态,也没有观照我们这颗错误的心,因此我们不知道虚妄的贪嗔痴可以当下就是空掉它,空掉它,所以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歇即是菩提,歇即是菩提,歇下妄念,简单讲就是放下就是佛。学佛有什么秘诀?没有,放下,我们现在的众生就都不是如此,譬如说四十几岁的来请教师父,师父,要如何修行?放下。我跟她说:放下。她就说:我也知道要放下,不过……她就开始藉着一大堆理由来表示她的立场是非常正确的,不过我的儿子,我的先生怎么样,我经济怎么样……我叫她放下当体即空,因为放下本身不需要透过语言的描述,放下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功夫,它不是透过任何的语言,叫你放下,放下是境界,是悟道的功夫,放下就是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们又会藉着很多理由来搪塞圣贤对我们的规劝,我的立场是怎么样,我如果像师父这样出家的话,我的孩子要怎么办?我说:那不叫放下。她说:那叫什么?那叫放弃,你要弄清楚,抛下你的儿女、丈夫来出家,那个叫做放弃,你要歇即是菩提,真正的放下就是不管你有什么家庭没有家庭,他是不管任何的时间、空间,我就是要修行,这才是真正放下,既然你会藉着一些理由来说你有家庭种种的,你就放不下,你就放不下。【即是正念。大家听法要善听。】要善听,要好好地能够运用这个心的功夫。

【上次倓老法师讲心造诸如来,即是心造诸佛。又云:及种种五蕴。即心造九法界众生。】都是唯心所造。【并云:若说是真心造固然好。若说是妄心造则更好。】更好。【若不善听,必落儱侗之病。】儱侗就是迷迷糊糊搞不清楚。为什么说真心造固然好,就是说你如果悟到真心的话,那就最好,若说是妄心造则更好,为什么?菩提不离烦恼,悟道妄心当下就是菩提,所以若说妄心造则更好,当下就是,这句话意思是这样。若不善听,必落儱侗,就是迷迷糊糊,儱侗就是没有一定的界限、原则。【《华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句话非常重要,也是讲经说法,也是讲经的人常常再三讲的道理,因地不真就是你发心如果不正,你所得到的果报一定弯曲的。今天你为什么要来学佛?今天你为什么要来学佛?问你自己,我今天不是来学佛的,我是来看师父的,看师父身体好不好,脸有没有白一点;问他几公斤。这样因地不真。今天来听经闻法做什么?我要了生死,正确,这个因地正确。今天你为什么来听经闻法?我学师父讲笑话。你学佛是为了学说笑话,所以说因要正确,或是我混在佛教徒里面,这样我要骗钱比较好骗,那完了,那完蛋了。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妄心修行,欲成菩提,犹如蒸沙欲作佳馔,】煮沙不能当饭。佳馔就是好的饭菜,蒸沙怎么做出好菜来呢?【纵经尘劫,终成热沙,非饭本故。】你如果要煮饭一定要用米,【是故欲以妄心成佛,无有是处。然则妄心究竟能造如来否耶?须知真妄原无二心。】真心和妄心本来就无二心,【以妄心修行,妄即变为真。以真心造业,真即变为妄。修行即修心也。】但是你们每天都在听,每天都在听可是没有什么作用,习气一来也是这样子,要凶也是很凶,说起话来也是常常跟人家泄气,一样的,没什么差别,他也没什么差别,都没什么差别,所以说我们人的习气实在应该下一番功夫,所以我常常讲真正下功夫的都是在心里,因此我曾跟徒弟讲过,真正大修行人坐在沙发也是在定,站着他也是在定,没有一样是他放不下的,他的肚量实在大,大得像虚空,没有一件事情会去碍到他的,碍到他的,碍到他。大修行人就是坐着也定,为什么?他心中没有半样东西,你叫他想什么?是不是?能度的佛,所度的众生,本来就没有,所以佛说:成佛尚不可得,何况修行菩萨,成佛尚不可得,连佛,诸佛,诸佛为什么无?他就是修无,才是真正的大修行人。所以大修行人就是不是在那里一直搞一直拼,一直磕,磕破了头,不是这样子,大修行人就是他的行住坐卧,在他身旁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统统安详自在、不增不减。你一定会说一句:师父,这样很难。难才是佛,简单,哪有那么简单,对不对?不然人家买水果拜佛不拜你,奇怪,是不是?人家要跟佛顶礼不跟你顶礼,他伟大他办得到,其实你要做也办得到,要做也办得到,因为心即是佛,【心本无念,如大地本不贪而能行施。万物土中生故。虽行施而无念。】而无念。【对贪说布施。又如大地被人挖几下。或打几下,亦无嗔。又如水之无念,湛寂澄清,】湛寂澄清,【印现万物。人有念时,如水有波。】起心动念,【然起正念修行,对治妄念,亦是起念。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正念者,唯念无面目的本来面目,无面目,我们这个叫做面目,有形相叫做面目,念无面目的本来面目,无相、无形充满着智慧,那种无形的东西,无相、无住、无念,这个就是无面目的本来面目,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东西,你的身体不过是业力、业识卡住了,业力、业识卡住了,是因为这一念意识还支持着,所以一念不生等同死人,有一天你断气跟死人一样,一念不生等同死人,且把今日当死尸看,你把今天当做是尸体看,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什么也没有你的办法,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这个叫做禅宗里面:心如铜墙铁壁,必能入道。铜墙铁壁,他也不感性也不过分的理性,也不过分执著,铜墙铁壁你就拼不过他了,什么都不动,你要怎么样?心如铜墙铁壁,始有修道分。这样对修道才稍微有消息,不是几句话起波涛汹涌,动不动就报复,或是伤害别人,或是到处抱怨不满,大修行没有这样子,但是我看学佛的人,没有几个这样子,学佛的人,没有几个有办法像这样子,因此会抓不到本来的面目。我告诉诸位:放大肚皮做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把你的肚皮放得很大,容天下间很难容忍的事情,这样你才会找到本来的面目,如果要在过敏,在意识的分别执著当中,我看你多能修行,烦就烦死你了,你要搞清楚这是娑婆世界,不是极乐世界,如果斤斤计较你计较不完的,人生真的太短促了,对不对?失去一个男朋友算什么?我失去十个都不讲第二句话,对不对?你嫁一个丈夫算什么?玛丽莲•梦露嫁几个。比较,比较就能够解脱了,解脱了。因此说入我门中绝不贫穷,内心充满了智慧,每天都在过年,每天都在快乐,何须一定要农历大年初一才过年,每天都过年,每天都快乐,像师父整天关在五楼看书,我都快快乐乐,我也不必去跳舞、唱歌,也不必身上要有多少钱,统统不必,就坐在那里每天都解脱,对不对?【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亲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要忏悔。

附:儱侗lǒng tǒng:同“笼统”

(1).未成器。《广韵•上董》:“儱侗,未成器也。”

(2).直貌。《五灯会元•乌巨行禅师法嗣•荐福休禅师》:“瓠子曲弯弯,冬瓜直儱侗。”

(3).浑然无分别;模糊而不具体。《朱子全书》卷三七:“然这天理本是儱侗一直下来,圣人就其中立箇界限,分成段子。” 清•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南山诗》但儱侗摹写山景,用数十“或”字,极力刻画,而以之移写他山,亦可通用。”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祼》:“求神献尸,非一时事,未可儱侗言之也。【漢典网】

○庚五颂随喜功德

【经】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有学就是还有得学,无学位就是学完毕了,声闻的有学就是三果罗汉以前初果、二果、三果叫做有学,无学就是四果罗汉,缘觉,缘觉是已经证罗汉果了,但是习气断尽了叫做无学,习气没有断尽叫做有学,不一样。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大家皆随喜。

【记】当随喜功德,不可随喜罪过。四圣六凡若因若果,所有功德,皆应随喜。如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绝无修生功德。而有本具佛性功德,故应随喜也。地狱如是,况九界乎。有学是二乘因,无学是二乘果。初三句是能有功德之人,末一句是所有之功德。而普贤随喜之也。

○庚六颂请转*轮

【经】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记】“十方所有世间灯,”【世间灯乃佛之代名词。佛出现于世,】能够照到黑暗,佛的智慧能够照黑暗,【如大明灯,照破众生无明黑闇。】所以要请佛住世。【初二句是所请之佛。初句通已成之佛,二句是始成之佛。我普贤普遍十方一切处。悉皆劝请,转妙*轮,即是请佛说法。佛法喻车轮,转之则摧碎一切烦恼,】摧碎一切烦恼,【运载一切众生,出生死此岸,】我们这个地方叫做生死此岸,涅槃叫做清净的彼岸,【至涅槃彼岸也。妙法者,心法也。】所说的法不能违背心法,一切心法必须要以第一义谛中道为实相印印证才是正法,才是正法。【心能造四圣,又能造六凡。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曰妙。

○庚七颂请佛住世

【经】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有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等等,“诸佛若欲示涅槃”,诸佛如果要入涅槃, “我”我就“至诚而劝请”,至诚而劝请,如此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希望你能够住世,“利乐一切诸众生”,这个有时候很不可思议。有一次老和尚——广化老和尚,他病得很严重,病得很严重的时候,大家都很难过、很难过。有一次他快要往生了,他就跟我说:慧律,我也差不多了。意思要我准备就对了,要我准备就对了,我就敲钟、敲钟:锵、锵……,所有雷音寺的法师就集合、集合起来,有的法师去看受不了,老和尚很慈悲、很慈悲,我也可以说不曾看过那么慈悲的法师,老和尚那种慈悲那种肚量,我们这个世间人……,我常常称呼广化老和尚,他非圣即贤,不是圣人就是贤人,他那种慈悲跟那种持戒都是值得我们很赞叹的,他病苦病得这样,他也就是这样子坐,坐,他说:差不多了。一直坐在那里,他就说:念佛。有一个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哭,哭泣,哭得太大声,老和尚很生气,本来要走了爬起来很生气,眼睛瞪得很大,说:哭什么平常我怎么教你的。就停止哭泣,骂他:哭什么!平常我怎么教你的!就是说世间本来就是无常的,一定要回去的,要回去的。我不会这样子,我如果要死的时候,我徒弟如果在哭,我就说:你到外面去,不要太大声,不要让我听到。搞不好他很气我,出去:我师父要死了,我师父要死了(师父学人很高兴手舞足蹈的样子)。出了这种不孝徒弟没有办法。我师父要死了,真好,讲堂由我来接了(师父笑)。真凄惨、凄惨,出去还会手舞足蹈:我师父要死了。当然这个不太可能。就念,念……。我们就跟他做梁皇,开始跟他助念、做梁皇,那种情形照理讲会往生的,又活过来。我悉至诚而劝请,我们一直拜佛,说老和尚的命不能……,他不能走他还要栽培这些比丘,他还要栽培,他座下的弟子都还没有成就,还须老和尚的慈悲,他只要住世示现给我们看就好了,他不必讲话也可以度众生,大家都一直求一直求,他到现在还没走(师父笑),我不是喜欢他死,是说到现在还……,所以诚心地求就是有很不可思议的感应,很奇怪,他那个时候,我们专程为老和尚拜梁皇,他很严重,非常地严重,躺在那里打算要回去了,那一晚我真的吓到了,你知道吗?真的吓到了,那个时候我跟老和尚说,我慈悲嘛,我跟老和尚说:老和尚,老和尚,你如果真的命该绝的时候,就是要回去的时候,你放下,全力以赴地念佛。我说:以师父今天的功德力,那是不得了的,你全部放下,对不对?你全部放下,能够住世是最好,不能住世放下,没有办法。他说:好,好!赞叹我的看法。所以说,我们在共修当中要佛教兴盛,就是要回向高僧大德,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子,希望哪一个长年住世,能够普度众生,他是善知识。有的人说:师父,你还没有说以前,我已经切二十年的寿命给你了。我说:这样要怎么办?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加起来好几千年,笑死人了,切二十年的寿命给我。我说:我不必这么长寿,你自己照顾好就好了。

【记】请六即佛住世如长行已明。六即佛约事通十界。约理皆自心之佛。若心外取法,非善学佛法者。第三

句请住世之时,第四句请住世之意。

○庚八合颂后三,一辛初合颂三门三,壬一总标回向

【经】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记】合颂后三门,皆是回向故。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即回向众生。普皆回向,即回向真如实际。】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回向众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实际。三种回向。真如实际就是法界,我们的本性,【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所以无贪才是大福之人,【故将所有功德善根回向三处。虽云三处,一而三,三而一也。礼赞供养之福,及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忏悔之善根,回向众生,纯是利他。回向佛道,通二利,】自利和利他叫做二利,【愿自他皆成佛也。经文未说回向真如实际者,因众生及佛,皆不离真如实际故。】当下即是,【又者回向众生,回向佛道,属随相回向。】随相就是随着事相,【有众生之相佛道之相而回向故。回向真如,】到最后也是要无相,所以无相的修行法才是根本的修行法,【属离相回向。观经文是随相回向,以无随相不显离相故。】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随相,就无法显示离相,就是说没有事相,就无法显示本体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个随相回向,就无法显出离相回向的东西,【真如实际,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你看整日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整日无众生可度,所以说佛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你看佛那种胸量那种解脱,既然有众生可度就不是佛了,【故随相不离离相。虽无生佛之相,】生佛就是,生就是众生,佛就是诸佛之相,【不妨成幻化佛,】成幻化佛,这是这个世间是幻化的世间,但是也是做幻化的佛事,【度幻化众生,故离相不离随相。

○壬二别显三门三,癸先颂常随佛学

【经】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我随着一切如来来学修行什么?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天人之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记】初合颂,合已又开,故曰别显三门。一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常随佛学就是不要离开讲堂,不要离开道场,不要离开善知识,不要离开同参道友,这个叫做常随佛学,常常看佛法,常常听以闻法,自己看书叫做常随佛学,回向菩提,【愿自他俱成佛故,】不要说只要我好就好,我都没有这种想法,我常常跟徒弟说:佛教兴盛比较重要,你如果在僧团里面,你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团体必须要以整个僧团的利害关系为整体性,一个出家人如果没有这种观念,完蛋了,完蛋了,对不对?所以,平常就要跟徒弟灌输这种观念,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要成就这个僧团,我就是这种念头,所以说哪一个徒弟你敢在这里动乱的,马上给你铲除绝不宽待,做得再怎么坏的众生,我都可以宽恕他,唯独在僧团里面捣蛋的,绝对不宽恕,一下子马上就除掉,所以说为什么?佛教僧团你绝对不可以这么做,而且他在这里面如果一直造业,他下三途,一定下三途的,僧团里面就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意见,牺牲小我就是要完成整个佛教团体的大我,所以每一个人就是一定要牺牲自己,一样的道理,包括做师父的就是要牺牲完成徒弟的道业,也是一样的,我说牺牲就是菩萨的代名词,对不对?要不然你当什么法师。【普贤行,一行即一切行。即称法性遍法界之行,故曰圆满行。佛因地曾供养诸佛,故供佛即是学佛。】供养佛即是学佛,【广说则礼敬乃至普皆回向,】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皆是学佛。】一直到普皆回向,这都是在学佛,我常说《普贤行愿品》里面“十大愿王”你不必做太多,你做一项就好,你做一项就好,做什么?做礼敬诸佛,你做这一项就好,尊重每一位众生,不得了了。再来,不然你做一项称赞如来,称赞一切众生,你今生这张嘴巴都不造业,又在称赞一切众生,你想想看,不得了,普贤的十大愿王,随便拿一项出来实践,你就不得了,不要说十项都做到,不得了,皆是学佛,【佛行普贤行而成佛故。意乐圆满,亦通自他。通自,即普贤自心中好乐圆满。通他,则圆满三世诸佛心中之好乐。佛好乐利益众生,故如说修行,摄受众生,代众生苦,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皆是利益众生。亦即是随佛心好乐而行之,】随佛,佛希望一切众生能够行普贤菩萨之行,所以随着佛的心好,喜欢这样子,好乐就是喜欢这样子做,【而供养之。一切意乐圆满句,属法供养。精进勇猛学佛,则成佛甚速也。

○癸二颂恒顺众生

【经】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曾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整句你从头到尾看下来,佛教没有一句话是攻击众生的,佛教没有一句话伤害到众生的,佛教所有的每一句话都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你想想看,所以如果研究这部《普贤行愿品》的人,胸量放不大的人那真的是障业,胸量放不大的人,你看菩萨这种胸量,你再怎么样生怎么样死,他就是一直要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戒里面说恶事向自己,好事予他人,恶事向自己,好的事情都是别人,苦自扬己德,隐善扬恶这样不好,自扬己德,自己赞叹自己的德行,陷善扬恶这样不好,把人家不好的事情一直宣扬,一直讲,一直讲,缺德,把人家好的事情都只字不提,这个叫做隐善扬恶,这样不好,我们众生基本上的阴德,要隐恶扬善,才能够导化众生于正道。

【记】恒顺众生,纯是利他。顺众生即是顺佛。】所以说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就是这个意思,【佛心唯愿利众生故。“所有”自心所有之广大刹,清净刹,微妙刹,一一刹皆有众会。“众会”即学佛法之佛弟子。“围绕如来者”。伴必随主故。一一刹皆有佛,一一佛皆在菩提树下,示成正觉,化度众生,故当随佛而随顺众生。众生所以为众生者,忧患不离故。造业受苦,常在忧患之中,普贤化之,使离忧患,便得安乐。涅槃安乐,是究竟安乐。少离忧患,则得少法利。深离忧患,故得深法利。】你如果离开烦恼,你就可以得到一些法的自在,法的利益,你如果常常地彻底的离开烦恼,忧患烦恼,你就真的得到法的利益,所以我们今天听经闻法,得利不得利,那就不是我的评论了。今天你能够把佛法密密的观照,放下一切是非、善恶,对立的东西,你什么统统放得下,金钱被倒了,放得下,男女朋友感情挫折,放得下,母女之间争执,放得下,你不得了,你这是真正在学佛,你这是真正在学佛,你看得开,是你要与不要而已,你拥有他,你又能怎么样?你今天拥有那么多钱,你又能怎么样?【烦恼有粗细,烦恼是粗相,细即无明习气。“尽无余”者,粗细烦恼,灭之尽净也。】灭尽无遗。

我们今天跟明天一定要把这本讲完。如果一天讲十页,这样两天讲不完,如果说讲到剩下五页,还要再讲一堂课又麻烦,如果说今天不稍微赶一点,这样两天又讲不完,所以这个很不好测,因此我们就不把每一个小字逐字这样读,把重要的解释一下就可以了。

○癸三广颂前回向二,子初别发十大愿十,一受持愿

【经】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我为菩提修行时”,我的菩提实在是不断的,你有菩提心才能够成佛,有菩提心的人才有人继续成佛,未来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戒,我们说受五戒说是尽形寿,受菩萨戒说是尽未来际,所以菩萨戒你舍戒也没用,菩萨戒舍戒也没用,不成舍戒,菩萨戒舍不成舍戒,因为他的戒体是尽未来,尽未来,你说我受五戒、受八关斋戒、受比丘、比丘尼戒,我觉得我没有那种能力受持,我舍戒,这样你的戒体就没了,菩萨戒不能让你如此,你如果发一个心受菩萨戒,因为你已经发过菩提心了,与本性会合,一发那就是不可收拾,没完没了的,你就是舍戒也没有用,所以说还俗的人,他一样有菩萨戒的戒体,你说我出家还俗,他一样有菩萨戒的戒体。今天你作恶多端,你菩萨戒的戒体还是在,菩萨戒要怎么样才失戒体呢?菩萨戒有两种重要的情形才失戒体:第一退失菩提心,没有一点慈悲心,心地残忍退失菩提心,没有觉悟心。第二要十条重戒全部都破,那就很严重了,十条重戒每一条都破,要不然菩萨戒舍戒没有用,舍戒也没有用。菩萨戒舍戒,戒体也是在,所以我们发菩提心,多发菩提心,所以说我为菩提修行时,我为了菩提道在修行的时候,“一切趣中成宿命”,因为你如果有佛法,发菩提心的人一切在六道轮回,成宿命就是因为他有宿命通,他不会忘记他在学佛,他会记得他是学佛的人,前生是学佛的人,所以,他时时刻刻都能够自利利他,我们是一个学佛的人要自利,就是自我觉悟,利他,普利一切众生。“常得出家修净戒”,能够常常出家,来持清净的戒行,“无垢”当然你如果持戒清净,你当然没有什么犯戒,就是清净的意思,所以在家叫做护法,护法,出家叫做弘法,出家叫做内护,在家叫做外护,出家为什么叫内护呢?因为出家人领导在家人,所有在家人,他的受戒、皈依、八关斋戒,都必须从三宝僧伽而得,所以出家叫做内护,他就是以真理以法的布施为主,在家叫做外护,外护就是要出钱、出力、出心,来帮忙来完成三宝一切普度众生的事业,这个算家业,所以出家是内护,在家是外护,所以说出家他如果修清净戒律,他会引起众生的信心,所以他如果无垢,“无破”无破就是没有破戒,“无穿漏”,穿漏就是,譬如说这个碗,底下如果打一个洞水会漏下来,意思是说我们一个人,烦恼如果重持戒就不算清净,我们现在的人对戒律有很大的误会,认为持戒就是威仪很好,穿个袈裟或者是持个钵,他认为这样叫持戒,戒的定义你要记住,在《毗尼作持》里面、在律藏里面都讲的很清楚,别解脱经难得闻,波罗提木叉叫做别解脱经,解脱叫做戒,你要注意听,能令你心地解脱叫做戒,而不是持那个戒相威仪,那个是乍现威仪心怀烦恼,那个不叫做持戒,持戒的人内心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对立的烦恼。什么是戒?大慈大悲叫做戒,什么叫做戒?随喜功德叫做戒,什么叫做戒?无限的忍辱叫做戒,什么叫做真正持戒?内心充满着欢喜没有一点烦恼,这个叫做持戒清净,不是动不动就自己说,我自己持戒清净,穿袈裟走路很威仪,那个叫做威仪,持戒的功用是要使我们解脱,所以无穿漏就是真正持戒能够开大智慧,就是般若实相的智慧,戒律如果没有配合实相,戒律变成人天的善,譬如说五戒,譬如说五戒,杀、盗、YIN、妄、酒,杀、盗、YIN、妄、酒这五戒是人乘,你持五戒为来世得人身,比丘的四大根本重戒也是一样,杀盗YIN妄的四条戒律,那有什么差别,他没能剃度,他有剃度,剃度的根本大戒是四条,在家人根本大戒也是四条,这样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五戒叫做人天的善,比丘戒叫做解脱,这个就是在家烦恼多,出家烦恼少比较有般若的智慧,所以戒没有配合实相名有漏善,因此在《大智度论》里面他把这个戒不是列归为究竟法,所有的戒一定要跟无相法,无相,跟无相配合,般若的思想配合,才是真正的持戒清净,解脱无漏的智慧才有办法产生,因此无漏戒必须真正了解戒律的般若思想的人,才能够达到解脱,不是外表。底下,“天龙夜叉鸠槃茶”,天龙八部,“乃至人与非人等”,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所有一切众生的语言,都以种种的音声来说法。有一次我们在南普陀,不知道谁去买了一些毒蛇,青竹丝、雨伞节、龟壳花,去叫谁呢?请广化老和尚帮它们办皈依,那才奇怪,把蛇放掉,老和尚好像在对小孩子说法,这样对它们讲经说法,蛇要爬走,广化老和尚拿一根拐杖,说: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讲完。很奇怪它就静静地在那里,他在说法,它想爬走,他就拿一根拐杖挡住它,蛇就静静地在那里,真是不可思议。我们说一切众生都有灵性,的确如此,蛇没有离开,是老和尚的道力够,或者它是瞌睡,蛇不会跑,它就一直在那里,说法,跟它说十二因缘法,老和尚很慈悲撑着一根拐杖,人不太舒服,说法,说法,办皈依的时候对蛇说法,虽然我们不懂蛇的语言,不过我们尽我们的力量,尽我们的力量。我们众生一直以为,我们众生一直以为只有我们人才有语言而已,人是世界上智慧最高的动物,这是我们人的定义,但是事实上在海中的鲸鱼、鲸鱼,你们知道吧,鲸鱼,经过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鲸鱼在这边可以传达好几百公里以外的讯号,经过长期性的测量,它所发出来的频率,音声的长短有一千多种,有一千多种,我们所发出来的音声,你说日本是(日语),那才五十音而已,我们的b、p、m、f、d、t、n、l、g、k、h、j、q、x、zh、ch、sh、r……,久没读忘记了,h和f都念成一样,我们总共才多少?二十六音而已,对不对?二十七、三十几、忘记了,三十几音而已,你想想看,所以海洋生物学家说:我们杀鲸鱼是很残忍的事情,鲸鱼是一夫一妻制,你杀死一头母鲸,杀死一头母鲸,这只公的鲸鱼就永远一直守在它的尸体的旁边,如果要说爱情的执著,鲸鱼比我们人还执著,真的,鲸鱼它死的时候,母鲸如果死的时候,雄鲸会背在它的背后,游泳游到海边把它推上岸,推上岸。我们的海洋生物学家他研究出:其实我们人用这个语言,实在是不如鲸鱼,因为鲸鱼它能够发出一千多种音声的频率的不同,所以鲸鱼只是不会说话而已,不会说话而已,它的音声那个符号超过我们人类好几千倍,它能够调整那个频率高低音能够一千个阶层,一千乘以九百九十九,九百九十九,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七……,一千个阶层,我们人三十七音,英文字母,二十六个字母就不得了了,就可以拼一本大字典了,你看看看鲸鱼的那种超能力,其实人很多根本就不如蚂蚁,蚂蚁在台风来的时候,它就懂得爬上树木,它就开始有作用。要下雨的时候,蜻蜓……下雨的时候,蜻蜓它就会飞得很低,人的第六感,有时候是不如动物的,譬如说以前人在骑马,骑马骑到一半的时候,他这匹马不过去,就是不过那座桥,这绵主人一直打它,这匹马就是不过去,他就觉得很奇怪,马为什么不过这座桥?过一会儿那座桥,啪……断裂,马就是不过去。我们人不要一直认为世界上只有人是最高超灵性的动物,这是很错误、狂妄的名词,只是众生的业报,变成束缚在这样的色身,其实它们很多的第六感,我们没有办法,你说一个人打坐,坐下来。师父,他三天不吃饭。三天不吃饭,你比什么?那个蛇一冬眠,一百二十天不吃东西,蛇在蛇洞里面一百二十天都不用吃东西,它的定力比你还深,它不用吃,你三天不吃算什么,你的定力能和蛇比吗?所以我们不要一直认为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比得上这些动物的,所以我们人等到有这个因缘就应该跟众生说法,应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缘,尽量,尽量结善缘,因此用一切语言、音声,所以说佛,他也会示现在一切众生道里,跟它打交道,也许,我们只是看不出来而已,这是师父举出来的一个科学的一个海洋的根据。因此杀鲸鱼、一些有灵性的动物是很残忍的。那一天 我在看报导:在吃猴子的脑,猴子的脑,猴子的脑,他怎么吃,你知道吗?他把猴子套起来,猴子蹲在下面套起来,用个锯子把它的头锯、锯……,快断了拿一把榔头敲下去,活生生地把猴子的脑髓挖出来,我就跑到后面吐,吐得受不了,我们人你想想看那种残忍,活生生地猴子把它的脑袋敲开,挖脑髓出来吃,世界上最仁慈的也是人,最残忍的也是人,最残忍的也是人,真残忍,所以世间没有冤枉的,世间没有冤枉的,你看那个人病得这样,那个人半身不遂,那个人贫病交迫,那个人家破人亡,没有冤枉的,你听懂吗?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你看他杀害动物那种残忍,为了吃一些东西一定要它死,你想想看,人什么?所以我们要推广素食,推广素食。那种残忍,残忍到极点,极点,多么残忍,龙虾、龙虾,香港造的业也是不得了,一大只龙虾大锅水煮开来都沸腾了,整个都沸腾了,一百多度都沸腾了,整只活的龙虾丢进去,整只一直跳、跳……停住了,没有办法,如果做畜生就没有办法,鸡,我们如果要抓起来,杀,它就跑、跑……就在那里咕咕鸡、咕咕鸡,你如果要把它抓起来杀,我不要,我不要……,它就一直跑,你没听清楚:我不要,我不要……老母鸡都是这样叫的:我怕死、我怕死,没有办法。现在说的是题外话。

【记】此广颂第十普皆回向。

长行中略说,此偈颂中广说也。

回向与发愿,别中有同,同中有异。同则发愿即是回向,回向即是发愿。别则回向有所回功德善根。发愿但发大愿,誓修善行也。约同,此偈即属重颂。重颂回向故。约别,此偈即属孤起颂。别发十大愿故。此皆华严经初欢喜地菩萨所发之愿,惟次第不同耳。今受持愿,即华严经中初地菩萨第二愿。

受持者,受即摄受,持即执持,摄持佛法,以便利生故。“我为菩提修行时”摄菩提也。菩提不断故。有人继续成佛,未来众生亦离苦。

“一切趣中成宿命”持佛法也,发菩提心故。在一切趣中受生。成宿命者。以宿通命,不忘佛法。前生学佛法,今生仍学佛法。以作二利之资。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护佛法也。设在人道受生,愿生生世世出家,护持佛法。

出家属内护,护法力大故。

在家居士属外护。若无出家内护,在家即或欲护而无所护。

出家修净戒,为护法之要点也。即随顺真如而持戒也。真如实际本无悭贪。随顺真如实际而行施。本无毁犯,随顺真如实际而持净戒。乃至本无愚痴,随顺真如实际而修智慧。

“无垢无破无穿漏”约修净戒言。破轻戒如垢,犹可以净。破重戒如破石,不可复合。无穿漏者,持戒如浮海人护持浮囊,不可有微尘之损伤。海喻生死苦海。唯持净戒浮囊,能渡至涅槃彼岸。又破戒则失一切位而堕恶道。不但失比丘比丘尼位,失菩萨位,乃至人身之位亦失。佛法依戒护持。无戒则一切佛法不得立。

大家对于戒法,皆要认真保持,毋令毁犯。

天龙夜叉鸠槃茶下四句偈。正是受持佛法。因为普贤菩萨遇天龙,即说天龙语。乃至遇一切众生,即说一切众生语。即受持诸佛*轮,为众生说也。经云:愿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语。西方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无情说法,亦普贤愿所成也。

○二修行二利愿

【经】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我们下个礼拜就是要说《劝发菩提心文》,《劝发菩提心文》,这个礼拜开始要准备了,资料不晓得查好了没有,勤修清净波罗蜜,清净波罗蜜,所谓清净波罗蜜,我们说六度波罗蜜,或是十度波罗蜜,简单讲所有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达到最后的圆满,这个叫做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要恒不忘失菩提心就是不要一刹那之间忘记了菩提心,要永远记得,记得菩提心有什么好处?譬如说我们受了人家的委屈,我们就想:我是一个学佛的人,我不可以失去慈悲心,我如果在迷迷糊糊的时候,我就想我是一个发过菩提心的人,我是要了生死的人,我要觉悟,所以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之前导,菩提心如火炬导人光明,菩提心是一切愿中之王,你所发的愿都必须具足菩提心的存在,你如果忘失菩提心,你什么都不要谈,出家忘失菩提心就忘记他的本分是什么,菩提心是诸佛所共有的一个伟大的情操,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慈悲喜舍心,彻底地了解无所得心,菩提心也是自利利他之心,“灭除障垢无有余”,菩提心发起,灭除一切障垢,我们凡夫的障垢就很多了,我们的障垢随时二十四小时都障垢。圣人活一天,抵得过凡夫活一生的价值。圣人活一天,他今天从早到晚都是清净心,而且这口气断,以清净心往生清净心。凡夫,就算你活到一百岁都没有作用。为什么?你从早到晚都是欲望,都是困扰,都是什么?都是贪嗔痴,所以我们凡夫要灭除障垢,可以说非常困难,因为习惯性太大,所以你随时可以听到这些男众或是女众,他们都说:师父,知道归知道,就是没有办法。它就是要生气有什么办法,我知道归知道,我明明知道不要嫉妒,不要说人家的坏话,不过两、三个女人坐在一起,说来说去就说到别人的缺点了,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修行人,为什么我制这些法师受戒规:没有事情你就不要跟这些在家人谈论。为什么?坐着没有话题,讲到后来一定讲人家是非,要不然你讲什么?讲话题一定讲人讲事,事是由人来的,你不讲人哪里有东西可以谈,对不对?所以说我们讲话讲到最后,一定是讲别人的是非,一定是讲别人的是非,因此闲着没事的时候,尽量讲一些佛法。我们要灭除障垢很难、很难,不讨论人家的是非也更难,不说是非难,不说是非难。他不表达几个意见,他怕别人不能了解他,不能衬托自己的价值观出来,所以他一定要批判,批判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每一个人自己认为的长处,他的生命观里面就是批判,批判,所以我们众生的心有一种自我叛逆性很高,很高,所以有一点世间的聪明,小小的成就,他就少室岩前几过香不可一世,叱咤风云,等到你学佛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满无知的,很可怜,对自己以前的行为很可耻,所以要灭除障垢无有余,必须要有清净的佛法来洗涤,我们今生包括师父在内,我今生如果没有碰到佛法,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过日子,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调整这个心情,情绪,不知道要怎么调整,一个是金钱、感情、名,对不对?没有办法。我以前很喜欢掌权,你不知道我的个性,我这个人很喜欢出风头,头脑又不错,我读小学的时候,读小学的时候,因为老师还没教,Do Re Mi Fa So我看得懂,你们谁会唱苏武牧羊,我马上就举手:老师,我会。不上台,上台去唱,你真的会?会。我唱到一半不会唱,我很光荣,因为我会唱几句比他们厉害,没有办法从小就很会吹嘘,就是这种个性没有办法,这个算是癌症吃药都好不了,好不了,头脑好的孩子比较会读书,都是第一名,第一名,都名列前茅,六千人考试榜首,榜首,就是六千人考第一,那是不可一世,对不对?就很狂妄,狂妄。到现在回想以前那种愚痴,自己觉得好笑,觉得好笑,悲哀。诸佛菩萨坐在中间都没说半句话,你讲那么多干什么?你看后面这一尊都没讲话,大家都跟他跪拜,你说了一整天也没人拜你,你看他也不说话整天静静地,你看,后面这一尊,他整天坐在这里都没讲话,你来,看见他不要跟他拜,看他多伟大,我们却是说了整天,也没人要来拜我们,对不对?因此众生的愚痴确实很严重,我们要好好改过,要冷静改过,“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切妙行,简单讲就是方便法,妙行就是方便修行,方便度众生,“于诸惑业及魔境”,一切的迷惑,世间的迷惑很多、很多,五蕴、十使让人不能解脱,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十使就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五蕴、十使都是我们的魔境,但是魔由心生,无所住魔也不存在,用正知正见的智慧宝剑安上就没有什么,“世间道中得解脱”,世间讲实在话当下就是出世间,当下就是出世间。底下这句诗句实在太好了。“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个太棒了,这几个字把佛教的心法,一针见血,世间的惑业、魔境,种种的困扰,大修行人犹如莲花不著水,莲花在污泥里面出来,如此清清净净开出来的莲花,如果是清净的水,开出来的花还没那么漂亮,要在污泥里,这样开出来的莲花才会漂亮,所以说清净水,清净的水,栽培不出美丽的清香的莲花,只有污泥,污泥表示世间的混浊,红尘里面当下解脱,才是真正的伟大,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个偈太美了,就像太阳这样子照射人间,但是他不住,不执著在虚空里面,不住空,他不会停留在虚空里,他继续运转造福众生,莲花不著水就是自利,自利,自利,他就是持戒,自己坚持道业,不论在多少逆境里,他都坚固自己的立场,他不会贪著五欲六尘,亦如日月不住空,日就是白天照的,夜就是晚上照的,他日跟夜都是在利益众生,但是他不会,住就是执著于虚空,他一样的运转不停,这一句“亦如日月不住空”,简单讲就是束缚不了他,无所住的意思,无所住的意思,就是解脱的意思,所以不像凡夫都执著于“有”里面,声闻、缘觉都住于空里面,众生都住于有,住什么有?这辆车子,我的,我的太太,我的儿子,我的轿车,都是我,什么都是我的,我这个手表,我的金钱这样子,死后没有一样是我们的,没有一样是我们的,连床,人家都不让我们睡,死后那间房间,有时候还没人敢进去,怕你晚上会回来拉他的脚,所以我们人活着的时候,就这样不得了,不得了,像我以前,因为没有学佛喜欢看选美,很漂亮、很漂亮,选美,身材是怎么样子,穿泳装、晚礼服,就很有感受,那时候没有学佛不懂,然后就宣布世界小姐,他都从第五名开始宣布,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第二名到最后一名,最后一名,The first is Mexican,墨西哥小姐就出来,就这样哭,这样哭,太感动了,哭,哭,这样哭,感动,太感动了,她就在那里哭,不是我在哭是她在哭,得到美金多少?美金多少?得到什么?结果那位世界小姐一结婚怀孕,经过十年脂粉难施,那一闪电式的美景就是这样过去,所以佛法很厉害,佛法的无常一灌输就什么都清楚了,无常,什么都没有,所以,今生今世如果没有学佛的人,他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他执著刹那之间的成就感,对名、对利这样子,名、利,所以说真的很悲哀,今天我去跟黄会长剪彩,剪彩,剪彩,要戴手套,戴手套,戴着,戴着,剪,有的是国大代表、什么主委,请了很多人,请了很多人,都是大官,当很大的官,当大官的他没有佛教思想,也许他们只有一点点,当很大的官没有时间修行,也不觉悟人生,眼睛一闭这些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们没有佛法真理的存在,所以他不知道要依靠什么,所以他必须要有依靠,依靠钱,依靠丈夫都是依靠,依靠名来过日子,所以我们人是很脆弱的,因为他藉着依靠在过日子,有一天他的依靠如果失去,他会绝望,他会痛苦,他会发疯,他会发疯!为什么?他的生命就是用依靠的,所以他会进入绝望、自杀,警察三个月内自杀九个,police,P、O、L、I、C、E,policeman,警察,竟然三个月自杀九个警察,我十月七日要到警察学校,跟三百位警察讲话,不是警察学校是警官学校,也不知道,它是小港,所以说这也难免,听起来是很难得,现在政府,警察机关,一直说要加强警察的教育,强警察的教育,你看加强到现在一个月自杀三个,一个月自杀三个,问起来都是为了女朋友离开她,都离开他,他受不了,受不了,他就是用依靠的,女朋友太漂亮,没有她,他会死,整天就一直……没见到她,警察压力又很大,压力又很大,因为女朋友会抱怨,今天跟我出去散步,今天为了执行公务,九月八日又要游行又要抗议了,又不能陪她看电影了,整天这样,她就受不了,最后等警察有时间的时候,换女朋友没有时间,受不了就吵架,吵架,警察是人民的保姆,一方面要游行,一方面人民的事情又多,然后又没学佛不能控制情绪,接着女朋友又不理他,你看他就……,要死又很方便,枪就在身边,枪就在身边,三个月自杀九个警察,没学佛没办法,所以我这次去就要救三百个警察了,我这次去第一句话就要问警察:来,我们现在用假设的,好,你的女朋友很漂亮,假设你女朋友很漂亮,后来你要怎么办?接下来我很无聊的时候去跟她讲讲话,再讲下去要怎么办?讲一讲就准备结婚。然后呢?结婚以后就生子。生几个?两个。两个再来三个,三个差不多要结扎了,结扎,然后呢?也是这样子教育小孩,接着呢?接着、接着……年纪大了,年纪大了接着退休,领一笔退休金,接着牵扯一只猫到公园散步,不是牵猫是牵狗,没有人牵猫散步,牵狗到公园散步,接着呢?接着、接着……现在你冷静、你冷静,她一离开你就要自杀,这样值得吗?难道一定要这样吗?但是话是师父在讲的不是他的心境,没有办法这种感情的东西,没有道理没有章程,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没有办法,“心”,你拿不出东西,不是说今天我失恋很痛苦,我帮你开刀把失恋的细胞剪掉,你不再失恋了,本来他还是很痛苦,那个没有办法,那种无形的力量你要如何去剪,你要怎么去开刀。师父,我很痛苦,很痛苦,或是说我失恋了。我说:失恋是怎样?有的小姐来:师父,我失恋很痛苦。我说:我又不能代替,要不然怎么办?要做什么?不然要怎么办?你说,因此你说一个警察,他读了这么多书,竟然为了一个女朋友自杀,九个,三个月,three month kill himself,自杀九个,国家一直想说我要尽职,我要好好地教育,你要如何教育,你没有彻底地解脱的思想,你要如何教育,根本没有办法,然后国家也不了解宗教法,对不对?政府官员他不了解宗教法,他一直制止宗教不准带进学校,宗教不准带进学校。当然政府有政府的立场,佛教要进去,基督教也要进去,一贯道说我也要进去,天主教、回教:我也要进去。就会乱,乱。因为全世界的人不只是接受佛教,全世界有五十亿的人口,佛教的人口占十三亿,十三亿,十几亿,十三亿是加上中国,如果中国大陆没有加进去的话,是八亿,八亿多的佛教徒,世界上最大的,最大的就是基督教,基督教的教徒有二十亿(万)多,二十亿(万),回教徒也是很大,很大的,势力庞大,所以宗教一直不准带进学校,救不了,救不了。所以在座诸位,你们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能够听到这个彻底的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今天哪一念你会看不开?所以稍微的委屈,你也该很高兴,我已经听到佛法,已经很不简单了。再来:

【记】修行二利愿。

即华严经十地品中初地菩萨第四愿。

初句“勤修清净波罗蜜”属行体,亦是方便,亦是妙行。十波罗蜜皆真如行体。随顺真如布施持戒,乃至圆满智波罗蜜,故云清净波罗蜜。真如本自清净故。

次句“恒不忘失菩提心”菩萨修诸功德,若忘失菩提心,即是魔业。何以故?不回向菩提,即落人天富贵,而成出世魔业。我等修行,亦复如是。皆当称性清净,回向佛果菩提。

三句“灭除障垢无有余”此修行之业用。布施对治贪障之垢。乃至智慧对治愚痴障垢,皆修行之用也。

四句“一切妙行皆成就”此句总说也。妙行即是方便。

“于诸惑业及魔境”此下四句行相,初二句法说,次二句喻说。谓于诸惑业解脱,于诸魔境解脱。破惑转业,成出世间解脱。解脱魔境,属世间解脱。魔境即世间道。五阴十使,魔人。不得解脱故。世间解脱。解脱粗惑则得二乘之果。出世间解脱。三乘人细惑解脱则成佛果。“犹如莲华不著水”。喻世间解脱。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污泥,即不住有也。“亦如日月不住空”。喻出世间解脱。如日月游行世间,而不住空,即不住空也。住空等同声闻,住有等同凡夫。故菩萨不住空有。

○三成熟众生愿

【经】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悉除一切恶道苦”,为什么?因跟果都对,恶因不使它生,恶果就不长,所以能够治恶道的苦,“等与一切群生乐”,菩萨对众生都冤亲平等,使众生快乐,“如是经于刹尘劫”,无量劫,刹劫就是无量劫,刹尘劫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十方利益恒无尽”,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十方世界都得救,“我常随顺诸众生”,我一直随顺众生,如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尊重众生的自尊心,多讲赞叹、鼓励的话,尽量不要讲伤人家心的话,因为你如果伤到他的心,你要再度他,就没有办法,你要度他就没有办法,所以我们随顺是一时的忍辱,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引他入佛门,引他入佛门这才是随顺的,最真诚的用意在这个地方,并不是我随顺众生,他作恶多端我还随顺他,不是这个意思,随顺是暂时的忍辱,将来就是要引导他学佛,这是最重要的,所以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就是一切的时间,“恒修普贤广大行”,都修十大愿王。师父常说十大愿王,你如果随便做一条就不得了了,恒顺众生,你光是做这个恒顺众生就不得了了,恒顺众生就是怎么样?永远没有敌人,你恒顺众生就永远没有敌人。来,我就顺着你,顺着你,该说的,该警告的,用善意的,所以这个恒顺众生也不能都不说,但是讲就是要很好,很方便,让他能够欢喜心接受,譬如说厨房,假设说厨房功德很大,譬如说厨房这个人做得比较不惜福,我们就说:菩萨,法会你来讲堂帮忙很好,佛也知道,不过,如果能够把剩下的菜处理好,水果处理好,惜福就功德无量,我们这样说她就会很高兴,对不对?她就会很高兴,所以这个恒顺众生简单讲就是你在讲任何一个角度先赞叹他,慢慢地引导改变他,不要单刀直入地伤害对方。再来,“圆满无上大菩提。”大菩提就是佛道,这样才有办法圆满无上大菩提。

【记】成熟众生愿,即华严经初地菩萨第五愿。菩萨于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成熟解脱。“悉除一切恶道苦”。因果皆除也。令众生除苦因,而后得除苦果。菩萨悲能拔苦故。“等与一切群生乐”。即慈能与乐也。菩萨对于众生,冤亲平等,各随所乐而与其乐。好乐人天者,与以人天乐。好乐声闻者,与以声闻乐。至极言之。与人天小乘之乐,非佛菩萨之本怀,实愿众生由渐而入涅槃究竟之乐。接引众生随其所乐,暂与人天小乘之乐,待其发成佛愿已,即令得涅槃之乐矣。故于十方世界常拔众生之苦。常与众生之乐。尽未来劫,以普贤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令圆满菩提而后已。未来还有未来,宁有已乎哉。

○四不离愿

【经】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所有与我同行者”,就是与普贤菩萨修同样行的,所有与我同行者,修十大愿,依照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去修,同修当然就是同修道友,我们都走同样的路线的。“于一切处同集会”,大家都来这里集会,同在一处,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于一切处同集会,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因此我才告诉你们要远离恶友多结善友,佛教徒尽量多结善缘,多结善缘,身口意业皆同等,诸佛菩萨都有神通力,就是身业都平等,为什么?都是一乘法,“一切行愿同修学”,诸佛菩萨之行都是智慧,所以诸佛菩萨的愿都是福德的愿,所以修圆满行的人,六度万行都是圆满,不像众生,今天心情好多念一些佛,明天心情不好不念佛了,不是这样子,证悟到圆满果的人,他一切行愿统统学,统统学,因为法身是无相,法身是无相,“所有益我善知识”,所有可以帮助我的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能够显示普贤十大愿是怎么修行的,是怎么修行的,“常愿与我同集会”,能常常与我会合,大家一起修行,互相勉励,“于我常生欢喜心”,对我能产生欢喜心。

【记】不离愿,即十地品初地菩萨第八愿。又名心行愿。愿不离一乘故。不离愿者,不离善友愿也。菩萨发愿,不离诸佛菩萨。愿不离善友,即是愿不离诸佛菩萨。初四句自分行,次四句胜进行。“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初地之愿,即普贤菩萨之愿。普贤是通名,初地是别名。德不孤,必有邻,修道必须道伴,以助道业成就。“身口意业皆同等。”诸佛菩萨皆有神足通,是身业同等。皆平等一愿,是意业同等。皆说一乘法,是口业同等。】

诸位,看最小字:【“一切行愿同修学”。诸佛菩萨之行,皆智慧行。诸佛菩萨之愿,皆福德愿。修圆教观行即培慧故。】培养智慧,【行六度万行即培福故。】培养福德,【今天念佛不妨就念佛说。诸位念法身佛,】法身就是无相与虚空平等,【或念报身佛,】报身就是福跟智慧,福慧两足尊,福跟慧的结晶就是报身佛,【或念化身佛,】感化身的佛,【因无他心通,不得而知。】所以不知道,【若念的法身佛,即是修真空绝相观,】真空绝相就是坏一切相,没有一切相,无相,【亦即是参深妙禅。以法身无相,无相之相,即是实相故,又即是如如智契如如理故。】如如不动的智慧全如如不动的道理,不变的道理就是证悟到理智一如,【设若念报化二身之佛,即是修理事无碍观。念妙有之佛,以妙有观念佛,妙有即是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以真空观念佛,真空即是妙有,】什么叫做真空观念佛?就是放下一切单提佛号,如日当空名真空观念佛,真空观念佛就是一切法不可得,只有一佛号能了脱生死,单提一句佛号,万缘放下佛号提起就是这样子,真空观念佛,真空即是妙有,【即事即理故。又者法报化三身,一一周遍法界,即是周遍含容观,】周遍的含容,包括一切,【一切万物皆在法界内故。不惟佛一身能周遍含容。即佛之一毛孔,亦周遍含容。】为什么?小能容大,为什么小能容大?因为透过理无生,无生是平等,没有坐标,没有方位,空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小能容大,大就是小,【如是念佛,即是智慧行,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即是成佛之愿。“所有益我善知识”下四句。即胜进行,】互相勉励,【谓益我】就是帮助我【之善知识,能令我胜进也。愿于我普贤,常常生欢喜心。使我不离,故得互相亲近。俗云:朋柴火焰高,】“朋柴”这个“朋”当作“群”,群柴,群就是把木柴聚集起来的话,火会烧得很高、火焰会很烈,这个朋,朋友很多就是群,这个朋就是群,群柴,把很多的木柴集合起来,火势就很惊人,意思是说我们如果同参道友集合在一起力量就大,你勉励我,我勉励你,互相鼓励,互相鼓励,【修道亦复如是。应与道友常在一处。】如果能够就不离善知识,不能离开善知识,你出家找不到好道场,找不到好善知识,说实在话还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在家,在家如果能够亲近一个善知识,又有一个好道场,那么出家不出家又是放在其次,譬如说我出家又没有师父,善知识在旁边指导,自己怎么修都不会,又没有道场整天在流浪,这样就烦恼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剃度就对了,一直仗着剃一个头叫做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此的话那些理发店理光头的,那些被抓去关的,每一个也都功德无量,你看被抓去受训的哪一个不是理光头,并不是这样,我们都一直认为现出家相,现出家相没有错,出家一日一夜功德无量,那是指什么?那是指有修行,你弄清楚,不是只有现这个出家相,那是内心里面清净心、清净身、比丘相,你要弄清楚,所以现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出家相,出家以后不晓得去哪里,跑去那一间被赶出来,跑去这一间也被赶出来,没地方住也不知道住在哪里,糟糕了,有的不是被赶出来的,有的是合不来,合不来是作风不同,我要用功他不用功,他叫我念经我偏不念,对不对?我偏不念,找不到像我这么好的师父了,找不到。在我这里念经(赶经忏)马上开除,不能去外面赶经忏,不能应付众生、信徒,都不必,你整天只要用功就好了,经典,经教有师父教,道场这么大,每一间都有冷气,你在烦恼什么?吃住,没钱你讲,哪一个没钱你讲,你讲,你要两万元,我马上给你两万元,真的,你跟我说一个理由,两万花在哪里就好了,对不对?所以有法有食可安住,以前的高僧大德有开示,有法有食可安住,在这个道场吃得饱,基本上的三餐,有法、有法可听,如此你就可以跟他出家了,有法有食可安住,有法无食,无食就是吃得很不好,有法无食勉强住,还可以,辛苦一点,辛苦一点,有法可听吃差一点,无食是说吃得差一点而已,有食无法当远离,只是吃得很好养得胖胖的,没法可听,又不是在养母猪,如果要像世间人一样,整天来这里吃三餐吃得胖胖的,没有法可听又不修行,你出家干什么?你出家干什么?一点路用(用处)都没有,一点路用(用处)都没有,对不对?不是这样子,你每天吃的是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你要知道吃都是吃十方的,吃的是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以前人所说的每一句都对,每一句都对,所以在座诸位,这些女众或是这些男众要出家,道场要选择正确,要不然会终生后悔,会后悔,很可怜,很可怜,不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对?我这里也常常有女众,女众她很喜欢精进,她师父不让她精进,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常常有那种女众,我没有收女众,很对不起,不然怎么办?没有办法。最近有人打电话来:师父,你难道不想办一个女众的道场,我都几十岁了,你还不办个女众道场。我说:男众都搞不好了,还办女众道场,对不对?办女众道场我看管得了吗?怎么看管?从何看管起?没有办法。【亦是以友辅仁之义也。

○五供养愿

【经】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希望将来能够见到诸如来,佛,诸佛,及诸佛子大众围绕,围绕在佛身边,“于彼皆兴广大供”在那个地方都兴供养,供养,“尽未来劫无疲厌”,尽于未来劫不疲倦,不疲倦这个不简单,我们要行菩萨道行到不疲倦,这很难,仅仅打个八关斋戒,累了坐在柱子旁就这样子,她很厉害,她的口水如果要流下来就,我看到她这样很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我实在想对她说:在大殿不要靠着墙睡觉,又不好意思对她说:她是女众。万一我叫她起来,去告我非礼女信徒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只好任她睡。我看她这样睡就像祭拜神明所杀的猪公咬着橘子,咬着橘子,拿一颗塞进去咬着,女众这样子不能看,实在很难看,看她化妆起来还不错,睡那种姿势。底下,“愿持诸佛微妙法”,希望能够,持就是奉,尊奉,我们所说的信受奉行,能够信受奉行诸佛的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能够显示一切菩提之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就是常常修,常常修习。

【记】供养诸佛愿,即初地菩萨第一愿,愿供胜田故。佛住世,佛为第一福田。佛不住世,僧为第一福田。初二句福田大。普贤菩萨发愿,愿亲见活佛及诸菩萨,而供养之。第三句总,即供具大,大具多意。第四句修供养心大。五六二句正行大。供养诸佛是助行故。第七句清净二字是因大。究竟普贤道五字,是功德大。第八句显供之时大也。

○六利益愿

【经】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记】利益愿即初地菩萨第九愿。又名三业不空愿。以三业利益众生,无空过也。初偈中,初三句不空因。第四一句不空果。第二偈利益时处。

“我于一切诸有中,】这个诸有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界九有的意思,诸有简单讲就是三界的意思。【所修福智恒无尽。”谓我普贤菩萨于三界九有之中,以所修福智利益众生。】“所修福智恒无尽”,【菩萨教化众生,即得福德。不被众生所转,即是智慧。】所以【菩萨自得福智,云何而言利益众生。盖以福智从利益众生得。故云菩萨得福智,即利益众生也。】所以说所修福智恒无尽,因为有利益众生才有福,

【“定慧方便及解脱”,】方便就是一切事相现前,当下用智慧去观照,令心无所著,藉着理如如不动会归无生,所以当下定即解脱,所以叫做定慧方便及解脱,所以说众生有无量无边,但是无众生相,所以终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无能度所度之相,就是无所著。【方便照事权智,慧照理实智,皆不离定。解脱者,终日度众生,而无能度所度之相也。

“获诸无尽功德藏”。】这样就开发这个法身,所以就开发这个法身,就能够得到无尽功德藏,因为我们来【教化众生,令暂见佛身,即得福藏。令暂闻佛法,即得智藏。令生净信,则能断惑。令众生见佛闻法,】所以说获诸无尽功德藏。【喻如药王树。众生眼根见药王树,则眼根清净。乃至意根思维药王树,则意根清净。又喻如摩尼珠,能令所求皆遂。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尘就是一粒沙的里面有尘数刹,尘数刹,无量无边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就是小能容大,【一一刹有难思佛。”】当然是难思佛,因为法身都是平等的,一一刹,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佛当然是无量无边,重重叠叠又没有重叠相,当然是无量无边。【文中说处该时,谓遍一切时处。见佛闻法,为利益众生故。

“一一佛处众会中,】每一尊佛在敷演佛法的时候,【我见恒演菩提行。”】我看他永远就是在应机说教,现身说法称赞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亦称赞,所以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意思是说佛对众生现身说法,有因缘他就现身,没因缘他则隐埋,他就没度众生,普贤菩萨就称赞无尽行愿,所以常恒说菩提行,诸佛菩萨都是说法。【佛在大会围绕中,普贤菩萨亦在其中,正是上求,故云我见。云我见是影响众生,令其亦愿见佛闻法意。恒演菩提行,正是下化。佛有机则现身说法。无机则隐。普贤菩萨称其无尽行愿,故常恒说法也。

○七转*轮愿

【经】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这些字每一个都很简单,这个都看得懂,我们来看解释。

【记】转*轮愿,即初地菩萨第三愿。又名摄法上首愿。摄取一切佛法转授众生,即摄法义。上首亦为影响众生也。】弟子叫做上首,他的弟子也会影响。【“普尽十方诸刹海”,】这个就是【转*轮】转到一切【处。“一一毛端三世海”。转*轮时。时不离处,处不离时。故亦可云“一一毛端诸刹海”。“佛海及与国土海”,即毛端中】一根毛能够现出【所有依正。】事事无碍。【“我遍修行经劫海”。经劫海转*轮也。云“修行”者,圆融说之。转*轮即是修行,理亦得通。

中四句,明能转圆满音。“语清净”者,】语清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显如来语言无障碍故。又者语言非语言,说即无说,】无说即说,【妙有音声,即真空故。】所以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叫做【一音具众音,故能随众生意乐令得解。】佛在说法的时候,美国人听了是美语,中国人听了是中国话,印度人听了是印度话,所以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我们如果有亲近也会听得懂,客家人听了是客家话,他就变成客家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日本人雕刻佛像就像日本人,泰国人雕刻佛像就像泰国人,中国人画佛像跟雕刻佛像就像中国人,中国人喜欢什么?喜欢圆满,喜欢圆满,所以中国的佛脸都是圆的,像月亮一样,像月亮一样,你看美国人雕刻的美国佛,就像他们鼻子就雕刻得很高,就是美国佛,你注意看,美国人雕刻或是画佛像就画美国佛,这个叫做万法唯心造,万法唯心造,所以说佛无相以众生为相,你说狗来听经坐在那里,佛也是在对狗说法,他会变狗的音声,所以佛神通无碍,每一个众生他都对他有办法,每一个众生,像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如果日语就没有办法了,日语就没有办法了,用英文来讲多少讲一些可以,讲深一点的没有办法,有的人说:师父,你怎么不用客家话讲?客家话要怎么讲?客家话,对不对?不就得去住客家庄,现在电视有客语新闻,客语新闻的电视报导,吱吱喳喳的也是听不懂,也是听不懂,如果讲慢一点听得懂,讲快一点也是没有办法,这个是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人语言的障碍确实困难,确实困难,真的很困难,不能像佛那样无障无碍,【一音即圆音,如来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得解。“一一流佛辩才海”。普贤菩萨一一音中,流出佛之无尽辩才。约佛言亦得,谓一佛能流出诸彿无尽辩才,此是普贤行愿。故宜作普贤解。“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三世谓转*轮时。过去佛,过去转*轮。现在佛,现在转*轮。未来佛,未来转*轮。又者,佛不被三际转,故过去未来佛说法通三世。现在佛亦然。皆于三世中说无尽之语言也。“恒转理趣妙*轮”。正转*轮也。趣者趣味,】就是合他的意思,【又趣向也。法性理体有无穷趣味故。】所以我们说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我们以前没有听过佛法,钱那么多整天打扮得美美的,人家对我们好,我们也不懂得感恩,整天只会使性子而已,我们没有听到佛法,就是这样子,每天都这样,就是钱很多日子也很难过,为什么?他处罚自己,他非把自弄到生气不可,我们人多奇怪,多奇怪,我们人多奇怪,我现在讲女众,女众她先生喝酒回来,喝酒回来,喝酒回来他不是喝得很晚,喝得有酒味但是没有醉,回来太太不高兴不讲话,她先生就一直跟她道歉,跟她道歉一直跟她道歉,她就一直不理他,明天不起来做早餐,不起来做豆浆、馒头统统不要,煮稀饭也不要,他一直跟她道歉,一直跟她道歉,跟她道歉就是不理他,男人的忍耐度有限,道歉,男人的忍耐度有限,经过一个礼拜还不跟他讲话,她先生就生气了,不理你,对不对?你算老几,对不对?我是一家之主,偶尔三不五时喝个酒而已,你气成这个样子,我跟你道歉了七天,你就不能原谅我,对不对?很奇怪,她就是很不爽,你问她是什么原因,不知道,隔两天你问她:你有没有生气?没有。就是不讲话,女众很奇怪她用不讲话,你说她不生气却又不讲话,你问她怎么了?她又说没有,让你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她一定要弄得男众生气,啪,赏她五百,对不对?要不然就换男人生气不理她,然后她就怎么样?她说:老公。她一看人家生气就开始怕了,眼睛没睁亮一点,她就开始怕了,她说:老公,开玩笑的。女众很奇怪,她一定要搞到人家生气,抓起来揍她才会清醒。偶尔喝个酒是难免的,我们人就是矛盾、矛盾,她明明知道她先生没有大过失,没有,她很清楚,控制不了自己,她就是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生气,一定要搞得家庭的气氛不一样,不一样,人真是奇怪,我如果看到这样子,我就说:又在不顺了。不晓得哪里又在不顺了,不晓得哪里不合她意,没有办法,所以人没有办法活在理性的智慧中,没有办法活在情绪里,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一个女人真可爱,她先生跟一个女众讲公事,他太太走过去跟他打招呼,她先生没空,没空,没空跟她打个招呼,这样而已,回来就不得了了,哭、一直哭,说她先生不爱她不理她了,精神病没有办法,跟你说这种事情就是……内心的矛盾,她一定要过这种痛苦的日子,所以我才说众生是制……人家说我们人生活是制造垃圾,制造垃圾,我们人是制造痛苦,是制造痛苦,我们人是制造痛苦的愚痴的动物,这么单纯的事情她就是要看得很复杂,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人没有理性,也没有什么智慧,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很痛苦,每天都要过这种生活,日子、日子,【又者说法性理体法,令众生趣向法性理体。故云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能摄方便也。三世诸佛所说无尽语言,所转之妙*轮,我普贤以有甚深智故,普皆能入。能入即能转。】能入即能转。讲到这个刚才没讲完,刚才没讲完。 一个女众来告诉我,说她没学佛以前夫妻很圆满,学佛以后她走道场,结果她先生在外面有女人,有女人,然后她说:师父,这样没有感应也没有保佑,奇怪,我很认真地求,就是没有办法回心转意。我说:你怎么修?我问你,你注意回答,自从你学佛以后,你觉得佛法很好,对不对?对!你真正地找到生命,对不对?以,确实如此。你渐渐持咒、念经,对不对?对,正确。你跑道场,对不对?对!你以前在家都煮三餐,现在差不多煮两餐或是一餐,有时候都到外面吃,对不对?她说:对。再来,我说:问一个不礼貌的,你不要生气,我说:你先生如果邀你,你拒绝,对不对?说:对。你说这样不清净。学佛,她就是学偏了,她认为每个人的想法都跟她一样,她先生没有学佛,对不对?我说:今天你学佛学到这样,你怪你先生是不对的,要怪你,他是凡夫,你能不应付他吗?你不简单应付一下,逃得过去吗?他不是圣人,对不对?所以这种事情不要埋怨,你学佛自己学偏了,所以说学佛的人就是一样这样生活,听经闻法把家里照顾好,对先生要非常地好,也一样的生活得正常一样,而且对她的先生要特别地好,你不能一眼珠子就把他束缚起来,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就好了,你一下子把他束缚起来,你想想看,他外面哪有可能没有女人。因此要以深智慧彻底地,彻彻底底地了解佛法,不能一下子就……,扭转力太大东西就断掉了,扭转力太大,你精进,使出的精进力太大,你们两个人不是出家,夫妻是在家,你们不是出家人,出家人我当然赞叹你精进,你是在家人,在家人就要按部就班来,慢慢、慢慢地感化,慢慢、慢慢地来,对不对?这才是佛法,我说:你所行非法,你那个不是佛法,释迦牟尼佛有这样叫你一听到佛法知道这个是生命,抛夫弃子,舍弃了先生,什么家庭都不顾,学佛的人常常说一句话:我先生我不要,我叫他到外面找女人,那个都没有关系,我都看得开。这个真正要归咎你,你常常说这一句,你先生以后真的会变成这样子,有时候你就真的后悔来不及,对不对?你常常说这个没有关系,这个没有关系,婚姻就破裂,婚姻就破裂。要是没关系,如果你要让你先生在外面……,很简单,我如果是女人,我学佛会先把钱抓紧再说,要不然被他跑了该怎么办,我如果吃穿靠他该怎么办,对不对?我如果至少有五千万、一亿,先把它抓紧,你在外面有女人没有关系,你没钱,没有关系,钱在我这里,对不对?我也是很聪明,我如果是女人,也不会让我先生装傻,不可能的事情,我也是很聪明,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要圆融,世法、出世法你要兼顾,我们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不是出家人,所以有的学佛学到家庭破裂,婚姻痛苦,佛哪有这样教你的,佛哪有这样教你修行法的,对不对?讲到最后说念观世音菩萨没有感应,观世音菩萨没有帮你看管先生,你不跟先生配合还说,观世音菩萨不帮你看管先生,对不对?你有照顾家庭吗?话不是这么讲的,老说念佛没感应,师父,我《大悲咒》一天念多少,愈念她先生愈不见人影,她就是整天念《大悲咒》,也没知道她先生在干什么,对不对?我不能这样子我念珠拿着,我如果是女人,我在念《大悲咒》的时候,我注意看我先生跑到哪里去了,不在我视线里面他就该死,把他看好,家庭也要照顾好,念到他外面生了好几个,你也不知道,到最后带回来取名字,没有办法太多了。所以佛法,今天当然是对在家人讲的,佛法是圆满法,它不是二分法,世法、出世法本来无二法,你学佛怎么可以学到这么偏,偏得这么极端,不可以。底下:

○八净土愿

【经】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能够深入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这个就是化长时间为短时间,突破了时间跟空间的束缚,就没有所谓时间的长跟短,能够化一劫于一念刹那之间,为什么?这一念就是尽法界,但是你说尽法界,是因为对成点……,对点线面而讲的,说由点线面扩张到法界,因为我们人长时间生存在意识观念里面,讲到法界他就觉得很大,有这个观念就是没有觉悟到法界的东西,法界当下就是一切法,空性的东西,与一切法合,一切法当体即空,法界,你如果想像法界很大很大,那是凡夫的知见,法界不大就在你的心中,所以我们人长时间生存在意识的推论的观念里面,因此讲到法界他就觉得很大,讲到针的话他就觉得很小,就是因为习惯于这种运用的思考方式,意识的强烈的一种错觉,所以讲法界就很大讲针就很小,其实都是心在作用而已,时间也是这样,尽一切劫当下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见到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记】来,看小字的:【净土愿,即初地菩萨第七愿。言净土者,净其不净。】第一个当动词用,净其不净,除掉那一些不清净就是净土,【安住佛法及众生故。有宏法之所,即是化度众生之所也。偈中净土之意不显影在第二偈中。文中多分约时,时融通故。时不离处,即时以显净佛国土。一念能入三世一切劫者,念劫圆融也。】念就是短时间,劫就是长时间,在佛菩萨来讲,没有所谓的长短时间,【入即是摄。入一切劫,即是摄一切劫,摄归于一念。时圆融,即是清净时。土圆融,即是清净土。清净即空义,】我们如果要修清净,所以,我一直两三地劝告诸位菩萨,要修空观,空一切法才能立一切法,修行人对空性的道理不懂的话,看你多会修行,看你要搞多久才有办法成道,【妙有即真空故。因为大家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于净土义须明了。净土有三类,一常寂光净土。二实报净土。三方便净土。亦名变化净土。实报土开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佛自受用,他受用就是利益众生的意思,实报庄严土是诸佛菩萨在利益那些初地菩萨以上到十地菩萨以前,【则有四土常者不生不灭,不受生灭,故寂而不动。光者能照为义。常寂光土,非土言土,就性义言也。】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土即是法性理体,为智身所依,故曰土。其实理智一如,身土不二,皆非对眼根之色相。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三根就是上、中、下的根器,普被,【被等觉菩萨】加被等觉菩萨,【上根之机,求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等觉菩萨岂未证寂光土,以是分证未圆故。欲圆满证得,故须念佛求生净土,证究竟之常寂光土。参禅虽大彻大悟,与佛所证理同,而事相差悬远。故历代大彻大悟祖师,尚且念佛求生西方,】这一段你要注意看,历代大彻大悟的祖师尚且念佛求生净土,如果学净土法门的人中途又被禅宗转走,或是被密宗转走是悲哀的人,是很悲哀的人,【再证常寂光净土。

或曰:常寂光土,无处不遍。何妨就在娑婆世界证常寂光土,岂必定生西方耶?

此义,前已讲过,乃普贤菩萨方便引。引众生发愿,生西方,以便得证常寂光土。寂光固遍娑婆,】因为尽虚空遍法界,【解知也。目击秽恶以为净土,一时难转。况即相见性。】何况当这个相,就见到我们的本性,【解时即知,不解复迷,】了解的时候就知道,知道几天不也解又迷了,【不能于念念中解,】每一念当中悟到,【裟婆即寂光,故普贤菩萨方便,引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入常寂光净土。易启深信故。华藏世界即实报土。亦人人本具而在迷。八识未转成智故现有漏报土。八识田中有染污种子故受染污果报。苟能转八识成大圆镜智,而成无漏。(无漏即无惑业) 佛能彻底翻转有漏,而成无漏自受用报土。】自受用就是他得到最大的利益,【地上菩萨,亦分得佛自受用报土。】亦分得佛自受用报土,【以佛对菩萨,名他受用报土。】佛对菩萨名他受用,他是利益众生叫做他受用,【即佛转七识为平等性智,】我们的第七识,叫做我法二执分别意识,我执和法执分别的意识,现在转第七识为平等没有分别,一个人要做到没有分别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分别不是不知不觉的不分别,是平等不高不下,【为彼所现,若权小及修道凡夫但得净变化土,即佛转五识为成所作智故。或对凡夫现染变化土亦然。吾人念佛,求生西方,即证寂光。或见报土。纵不得报土,亦可得净变化土。】清净所变化的,【第二偈,“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二句。举正报以摄依报也。末二句佛境界即身土不二,】三身四土都圆融,【转识成智等境。令一切众生得生净土,皆佛如幻力解脱力及威力也。有净土愿者,常人佛力,为佛摄受。

○九承事愿

【经】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于一毛端极微中”,一根毛端,一根毛,“出现三世庄严刹”,三世一切庄严的清净,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都能够进去里面庄严、清净,“所有未来照世灯”,照世灯就是佛,所有未来照世间之灯就是佛,“成道转法悟群有”,群有就是众生,“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我都会不那个地方亲近他。

【记】承事愿,即十地品中初地菩萨第六愿。所言承事者。谓愿入佛刹,承事诸佛故。初一偈承事处,处即国土。初二句妙有摄入重重。毛端极微,三世刹土,皆妙有故,即事事无碍真实义相。真实即真空,妙有不碍真空也。刹土无大相,毛端无小相,故三世庄严刹,皆在毛端中现。二句谓刹体相异,差别之相也。“十方尘刹诸毛端”句。言无量相。第一真实义相,及无量之相也。“我皆深入而严净”句。四祖云准梵本,谓菩萨入严净刹土故。策二偈云所承事之佛,举未来以该过现。以未来该者。普贤愿行,皆尽未来际故。末二句正承事时。谓于佛示现八相成道时,一一皆亲近承事。究竟佛事示涅槃者。谓作佛事已毕。而示现涅槃。非涅槃,故云示现。此二句有无尽义。佛于正报一一毛孔中,依报一一刹尘中,示现八相成佛,故曰无尽。

○十成正觉愿

【经】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循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速疾”就是很快,“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很快神通力就能周遍,简单讲就是自在的意思,那一句就是自在,普门遍入大乘力,大乘的力量很大,简单讲就是正等正觉的力量,正等正觉的力量,具足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这个就是修空观,智行普修功德力,修十地,简单讲就是修空观得到很大的力量,“威神普覆大慈力”,这是救度众生,慈悲才有办法救度众生,“循净庄严胜福力”,当然你去掉不净庄严清净的地方,以福德力就能庄严一切,所以叫做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这句话是指般若,你要教化众生,你要有无所著的智慧,无依就是无住的意思,没有依靠,刚才我们不是讲过了,你如果依靠金钱,有一天你会对金钱痛苦,你如果依靠先生,有一天你会对先生失望,你一天都追求名才能过日子,有一天你会因为名而痛苦,你如果无著无依,智慧的力量就会跑出来,“定慧方便威神力”,修定跟修慧,“普能积集菩提力”集合一切觉悟的力量,“清净一切善业力”,行十善一切善业,“摧灭一切烦恼力”,这个就是破魔、破烦恼,“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记】成正觉愿亦初地菩萨第十愿。谓愿与众生同成佛道,同作佛事也。十二句有十二力。前九,明业用力。后三,结因成果。业用即成佛业用,业即用。九力中有七种业。文字应多回互。如初一句,“速疾周遍神通力”,宜云神通力速疾遍周,即自在业也。“普门遍入大乘力”,宜云大乘力遍入普门,即示正觉业也。普门即法界门。此指成佛门言。一相具足八相,谓依解大乘之力,能普门示成正觉故。“智行普修功德力”,下三句即说实谛业,此句内德充满,显具说法功德。“威神普覆大慈力”句,亦显具足说法功德,以有慈悲威神力故,令物悟实谛也。“遍净庄严胜福力”,净其不净,严其不严。以胜福力,遍净庄严依正二报,即说法所得之效果。“无著无依智慧力”。即证教化业。以己所证,教化众生。能证之智无著,所证之理无依。法性理体为一切法所依,而不依一切法故。“定慧方便威神力”,即种种说法业也。如来一音说法,令众生随类各解。即定即慧之方便也。“普能积集菩提力”,即令佛种不断业。谓愿众生皆能积集菩提,则佛种不断。“清净一切善业力”,即*轮复住业,谓已证到究竟。复隐实施权,以三乘法,住世利生。末后三句,结因成果。由摧灭烦恼,降伏诸魔,圆满普贤行愿,故得成佛之果。若三句各作一业,连上即成十业。即摧灭烦恼业,降伏魔冤业,普贤胜因业。上来广颂前回向二科文,子初别发大愿竟。

○子二总结大愿二,先总结十愿

【经】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普能严净诸刹海”,能够圆满,来圆满的严净诸刹海,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以海表示无量无边的意思,“善能分别”就是有智慧,“诸法海”,善能分别,你有分别的力量,了解什么是第一义谛、中道、空假中的思想,“能甚深入智慧海”,能入真正的智慧,有智慧就能够深入智慧的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这些文字都简单,“亲近供养诸佛海”,这个海表示很大的意思,这个海不是那个大海的海,这个海表示以海的面积是来说明很大、很广的意思,“修行无倦经劫海”,无倦就是不疲倦、很精进的意思,“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以普贤行悟到菩提,所以要悟到菩提要修十大愿。

【记】总结十愿,然不次第。初句结第八净土愿。二句结第三成熟众生愿。三句结第七转*轮愿。四句结第一受持愿。五句结第二修行二利愿。六句结第六利益愿。七句结第五供养,第九承事二愿。八句结第四不离善友愿。末后一偈结第十成正觉愿。圆满因成圆满果故。】【

○后结归二圣二,一偏同普贤

【经】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一切如来都有长者,他最了不起的弟子叫做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希望他的智慧跟愿行都跟他一样,“愿身口意恒清净”,都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记】结归二圣者,结归文殊普贤也。】文殊跟普贤,【今先偏同普贤,回向愿与普贤菩萨同也。普贤发愿,愿同普贤者,普贤名通故。愿同诸佛之普贤者,普贤为诸佛成佛本因故。】

底下这一段是【《法华》重智,以文殊为长子,普贤为少男。】少男就是第二个,比较次等的重要叫做少男,【《华严》重行,】《华严经》是注重修行,注重修行,【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少男。】比较次重要的,【如来子多,必有一长子。以长子为主故。法界有一真法界,有缘起法界。】一真法界叫做绝对真空法界,缘起就是藉着一些缘不坏事相,就是相用法界,就是在这个相跟用讨论,叫做缘起法界,所以一真法界是就本体来论,缘起法界就相用来论,【普贤表缘起法界,然亦不离一真法界。】为什么?体相用一如,【依一真法界而缘起故。约法界义,则长表无始义,】长表示无始,【先万物而生故。子表无终义,成佛不舍因行故。又者即人即法,故曰表缘起法界,发愿回向善根。偈中三愿,字有区别。一现说法之普贤,愿智行同诸佛之普贤。二诸佛之长子普贤,愿身口意三业刹土常恒清净。故赞彼曰:“如是智慧号普贤”。末句,现说法普贤又愿与彼皆同等。】希望跟普贤菩萨统统一样,统统一样。再五分钟,把这一段讲完。

○二双同二圣

【经】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满这个事业就是愿和智,“未来际劫恒无倦”,就是不疲倦,“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文殊跟普贤,“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记】理性就是文殊师利和普贤菩萨,】二圣表法,别说文殊,表由解发愿。普贤表依解起行。合说则文殊表智,普贤表理,理智一如。未有理外之智,】道理之外没有什么另外有智慧,【亦无智外之理。】简单讲有智慧的人就懂道理,既然懂道理就一定有智慧,【皆一体故。又双表理智一相,行愿相扶。故云,具足文殊智者,必有普贤行。具普贤行者,必有文殊智。谓我普贤为遍净普贤大行文殊大愿故。为圆满文殊普贤事业故,尽未来劫修行,而不厌倦。】就是不疲倦,【修行行门无量,故获得功德无量。安住普贤行中,又安住文殊智中,故能了达一切智慧。文殊智勇猛,普贤行亦勇猛。故我回向诸善根,回向到文殊普贤分上。随顺文殊普贤,而修学也。】而修学也。

《普贤行愿品》今天是最后一天一定会讲完,明天我们要研究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

○壬三结归回向

【经】

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记】合颂三门回向,分三科。前二科已竟。今当第三结归回向。显十大愿之后。三门同是一回向。谓上来三回向愿,为三世诸佛之所称叹,弥显愿之殊胜。故我普贤以所有善根回向,为得诸佛圆满果之普贤圆满殊胜行也。

○辛二颂愿生净土

【经】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坐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曾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个很重要,我们临命终如果有障碍,就不能顺利地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临命终有种种障碍,就我所知道的,譬如杀生的障碍,杀生的障碍,临命终病苦的折磨,毁谤三宝的障碍,还有平常不做善事的障碍。譬如上次有一位法师住在狮头山,人家请他助念他都不肯,他都不肯。有一次他往生,身边也没有半个人跟他助念。今天我们付出多少因,将来就会有多少的果报,我们在念说:希望我们临命终没有障碍,这在一般的共修,差不多都是如此念,一般的共修差不多都是如此念,欲很少人知道他的障碍从何而来,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心这个执,念大家都很会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但是我们那种习惯性的执著非常地可怕,可怕到什么程度呢?可怕到他认为他对,这已经是一种很执著、错误的事情,他也是一直解释说,他是立场是正确的,我们无知并不可怕,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他会改过自新,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肯定自己的看法,就完蛋了,这种就是学佛愈久的人愈有这个毛病,那个叫做半吊子,半吊子。出家人也有这样,出家人学佛不是很久,三年、五年,他认为他有办法当法师了,叫他来亲近善知识,不要。叫他读佛学院也不要。他懂的懂到一个水准,到一个水准,然后他讲经就讲故事弘法,习惯性了,然后他有名了,然后叫他低声下气来跟别的法师学习,他低不下这个头,你叫他讲深一点的道理,他没有办法,这个就是很糟糕的,出家如此就是很糟糕,上,上不上去,下,下不来,在家也是如此,在家人来亲近三宝懂了一些,他很喜欢开示给别人听,但是开示给人听,他不知道我们讲话,最重要的力量是德行,不是只是靠这张嘴巴,或是你研究几部经典,这样跟别人讲,人家就会心服口服,不是这样子,因此我们人临命终的障碍,最大的就是内心的执,内心的执最大的可怕就是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到那种错误跟执著,他一直很肯定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就死在自己的见地里面,见地里面。在《大智度论》里面谈到,就是执著戒律,也变成落入外道的见取见,见取见。戒律在《大智度论》里面谈:戒律如果不配合实相法,就是无相无不相法,空、无相、无愿法的,实相的道理变成人天的善事,变成人天善。你说你持比丘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好,在家人也是五戒,也是一样,所以这个戒律跟在家人的五大根本戒律,比丘戒、比丘尼戒差不多都包括在内了,当然它含有一百个威仪,种种衣钵的问题,最大的根本精神都是一样,在家人你持五戒好好地持,就等于比丘、比丘尼,持那两百五十条戒或者三百四十八条戒一样的,只是它微细开展出来的,还有包括毁谤、威仪种种,因为出家人要度众生,根本大戒的精神都一样,五戒说人天因,为什么说比丘戒是出世因呢?为什么比丘戒?因为全断YIN欲,接着比丘还有一个持戒的无相,无相戒,就是持戒持到最后破相,所以还是要会合实相法,也是要会合实相的东西,所以只有实相法才是真正脱离三界的根本精神,因此实相就是无我、就是无所执著,虽然空一切法,空一切法,但是当下就是立一切法,因此我们看很多人在念佛,尽除一切诸障碍。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念佛,到临命终没有几个自在的?他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们现在的人念佛有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碰到事情就什么都念阿弥陀佛,他认为这个就对,这个就对,这个功夫只做对一半而已,人家说平常听经闻法就是功夫,平常听经闻法、行住坐卧就是功夫,这个功夫在哪里下,你知不知道?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就是最大、最大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而成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念佛的人却是很少在放下的功夫,很少人在放下的功夫,放下就是宽恕、容忍、慈悲、爱心、宽恕,很少人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他只知道要念佛、打佛七、精进、参道场、亲近善知识,但是善知识所说的,他不能会归到真正的功夫,因此他到临命终的时候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起来。为什么?他平常就一直很执著这种东西,很执著这种东西。底下,“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将来我们才会在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世界,“我既往坐彼国已”,我既然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前成就此大愿”,能够成就十大愿,十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所以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受的,就是要成就一切愿,也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我们明天要讲的《劝发菩提心文》,省庵大师所作的这本就非常重要了,发菩提心一发,等同尽虚空遍法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佛,皆因为发菩提心而成佛,学佛的人包括持五戒持菩萨戒,或是持比丘、比丘戒,沙弥戒:一切必须以发菩提心为主,发菩提心如同国王,国王,五戒如同重城,微细戒如同护城河,从前就有这样的比喻,菩提心如同国王,一国之主,重戒如同四周的大城、城墙,微细的戒,微细的戒律如同外面的护城河,所以我们一般只谈到重戒,重戒。比丘尼有八重戒,比丘有四重戒,一般只谈到重戒,但是在菩萨道里面来讲,是以菩提心为最重要,菩提心为最重要,我们如果发菩提心,我们忍受一切的委屈,我们就想:我已经发菩提心要自利利他了,要自觉觉他了,这种小事我怎么跟你计较,如果发起菩提心就永远不退转。底下,“彼佛众曾咸清净”,来到极乐世界大家都很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于殊胜的莲花花苞中化生,“亲睹如来无量光”,亲自见到阿弥陀佛,“现前授我菩提记”授记成佛,菩提记就是将来成佛,授我菩提记,菩提就是成佛,“蒙彼如来授记已”,接受阿弥陀佛的授记后,“化身无数百俱胝”,俱胝就是亿,千亿、百千亿的意思,意思就是化身无数百千亿,俱胝翻译成中文叫做千亿,“智力广大遍十方”,智慧的力量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也是要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简单讲一句,学佛的人就不能有自私,自私就不能往生。

【记】合颂后三门有二科文,初合颂三门一科已竟。】已竟就是说完了,【今当第二科颂愿生净土。愿生净土有四义,已于长行中讲之。】现在是说偈颂。

【一者,此土众生与阿弥陀佛有缘故。】所以大家见面都是念阿弥陀佛,所以一辆车子的后面,我们如果骑摩托车的前后,譬如我们上班或开车,开计程车或是我们家里有车子,赶快拿“南无阿弥陀佛”的贴纸去贴,车子开在后面的人如果看到前面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一句这样你也有功德,算你这辆车子开出去都在做功德,都在做功德,所以现在很多人的车子都有贴“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摩托车也有很多人贴,很多人贴,不过最近……,今天电视报导的,仅仅一个礼拜抓到学生没有执照的已经六千五百多人,学生没有执照的都是读高中,高一、高二的,仅仅上个月学生撞死的,撞死的就有好几百人,上个月学生骑摩托车撞死的,查起来都没有驾照,都没有驾照。我们这里上班的小姐不知道有没有驾照,问问看,没有执照要赶快去考,现在抓得很紧,抓得很紧。我们这里的法师不知道不没有驾照,如果没有驾照就不要骑,不要骑。我觉得怪怪的,怪怪的。我也想买辆摩托车来骑,不过戴个安全帽骑出去,这个是不是我的师父,这样很不好意思,摩托车是不好意思,我本来想买自行车,我读大学的时候,骑了四年的自行车,我骑自行车的技术很好,可以载一百八十五公分的陈中兴,都是我骑他坐,我一百五十八公分都骑,他一百八十五公分都坐后面,好像小猴子载高个子似的,就像你看的那种表演。这些都是题外话。

【二者,令众生心有决定,俾致心一处故。】令我们的心安住于一处,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那么多,怎么单念阿弥陀佛?他就是要令我们集中,阿弥陀佛的愿力大,有很多人有很奇怪的观念,他说念地藏王菩萨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我说:对。师父,念药师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对,对。念观世音菩萨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对。

他就问:师父,为什么一定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人很奇怪,经典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了,阿弥陀佛已经发四十八大愿了,愿力已经很清楚了,这个已经讲得这么清楚,譬如说我这里开个游泳池,你如果游泳要来我这里才有,他那里开个golf高尔夫球场,要打golf的人你要去那个地方,才能打高尔夫球,阿弥陀佛,他已经发愿发得很清楚了,说临命终要来接引我们,我们人很奇怪,很奇怪,一定要念其他的诸佛菩萨,才来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要间接呢?你为什么不直接?我们念哪一尊佛念什么菩萨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是没有错,但是问题要念到一心不乱,因为其他的诸佛菩萨没有这个愿,没有这个愿,临命终阿弥陀佛十念往生接引,你看,有吗?你看哪一部经典,有哪一尊佛十念要来接引你,没有。我们人很奇怪,单刀直入的净土法门,他就是念其他的诸佛菩萨,这样来凑,真是奇怪,为什么要这样子乱凑呢?很奇怪,为什么你不直接念极乐世界的佛,我就觉得很奇怪,所以很多人都来请教师父,我说:你们……我如果是佛,教到你们这些也是很累,这是直截了当的净土法门的阿弥陀佛念到底,为什么要牵扯一大堆,奇怪,弄不清楚众生相是什么?所以我们令众生的时候,决定一处这样子不要散乱。

【三者,西方不离华藏故。】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简单讲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构成,我上次跟你们讲过,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种、世界海,华藏世界,所以这个华藏世界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世界种构成的叫做华藏世界。

【四者,阿弥陀佛即毗卢遮那故。】八十华严翻译的,叫做毗卢遮那佛,六十华严翻译的叫做卢舍那佛,所以自古以来毗卢遮那佛跟卢舍那佛其实是讲同一佛,就是法身佛,但是后来的人因为没有什么根据,也没有办法要形容法身、报身跟应身,因此就把八十华严的毗卢遮那佛当做法身,六十华严的卢舍那佛当做是圆满报身,其实卢舍那跟毗卢遮那其实是同一佛,因为翻译的《华严经》的,八十华严跟六十华严不同,其实是同一个。因此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

【又者因为众生于娑婆秽恶已见惯,于娑婆净土已迷失故。执著难转,】这一句的确如此,你如果把眼睛放大出去看看,真的很奇怪,到处都是强烈的执著,他家里有上亿的财产,来结个缘吧,不行,钱拿不出来,他宁愿省下来给子孙,宁愿省下来给子孙,对他自己有好处的,施舍有功德的,他今天所做有无量的功德,他不要,他一定要省下来,所以有一种人懂得运用金钱,有一种人是金钱在运用他,所以金钱是好的仆人,但是却是坏的主人,这一句话听得懂吗?金钱是好的仆人,但是却是坏的主人,好的仆人就是说金钱,我们如果在运用很好运用,但是金钱如果主宰着你,你就被它所驱使,坏的主人,好的仆人,【是以普贤菩萨为引导众生转著,】转执著,【而发求生净土之愿。】这一生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每一个都执著没有办法,【现值弥陀圣诞佛七之中,今讲此科文,大家要注意。“愿我临欲命终时”,普贤菩萨已无我见。无我之我,即是大公无私之我,乃表大众之意。张某认得此大我,即张某之公我。李某认得此大我,即是李某之公我。识、】我们所说的神识,【息、】就是呼吸,【暖,】就是我们的热气,【三法和合成命,缺一即云死。世间人皆讲求卫生,】卫生就是如何保持这个生命,叫做卫生,【学佛法则是卫死。】保护怎么样不死,我们如果成佛就不死,所以儒家是说:未知生,焉知死,讲求这个不讨论生死的东西,只有佛教彻彻底底来了解生死的问题,所以说生死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我们明天这个《劝发菩提心文》,头一篇是致功能性静远的书信,省庵大师就劝告他,这个在家居士很喜欢做善事,明天讲了你就知道,很喜欢做善事造桥、铺路,省庵大师却劝告他,说:你只知道行善却不知道生死的大问题在哪里。整天只知道行善、布施,这是其次,最急的,燃眉之急就是生死的问题,就是我们生死的问题,所以说我们不生就不死,如果不死当然就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生。所以电视上常说:你要做好你个人的卫生。其实他们哪懂得卫生,如何保持不死,所以佛法做好你个人的卫死,这个如果广告出去人家会吓到,佛教怎么这么讲,对不对?要怎么不死?要怎么不死?对不对?【死得好即生得好,】我们死到极乐世界去,那不得了了,如果到极乐世界就解脱了,【乃成真卫生。】你到极乐世界出生,生死就解决了,【念佛求生净土,有障碍则不得生。如惑障业障报障,】业障、报障都现前,【皆障碍也。】业障、报障、惑障,我解释一下:惑障是指内心里面的一种宿世的执著加上后天的培养,一种错误的思想,这个叫做惑障,譬如说我们这一生,照理我们要淡泊名、利、色,这三关,但是名利色三关赚得凡夫团团转,我们生活在错误的知见,以为误导、误导,容易受到诱惑,所以我们克制不了内心里面的愤怒、这个贪嗔痴,所以一直到死亡,这执著仍放不下,所以我们人死,这时候眼睛会睁开闭不起来。业障,业障的意思就是现前、现前,现世报,业障现前,业障现前,业障跟报障,报障就是苦的意思,报障大部分都是指什么?指病苦、残障、车祸、横死。业障大部分是指现世报,譬如说她要来学佛听经,但是家里一些事情还没处理,或是老公不造赞成,所以业障表示现世,报障表示不幸的打击,譬如说出车祸断了一只腿,或是死亡,报障,果报现前,报障就是定业不可转的意思,简单讲就是定业不可转,这个都会障碍,【凡死于非命,】死于非命就是不该死而死的,【或八苦交煎,】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皆恐怖万状,即是报障。】果报现前,【纵无报障,而有业障,亦不能生净土。业即恶业,或未完事业。致命终时心有挂碍,故曰业障。或有惑障,】惑障简单讲就是无明,因为无明不了解事理,【不明事理,正念不现前,故皆不生净土。】因此我们的八正道里面要正知见,要正思惟,正思惟,就是我们平常所安排的思想,一定要正确而且一定要善良,依照佛所说的思惟。你如果看过《阿含经》,《阿含经》:释迦牟尼佛教小乘的阿罗汉或是示成阿罗汉的,他一定告诉你观照无常,透彻地观照无常,然后会归无常进入空性,两大观照,修小乘一定是修这个法,无常,你透视的观照无常,今天你如果透视地观照无常,你绝对不敢去造业,无常一到业报就现前了,道业未成,业造了一大堆,你那嘴巴绝对清清净净,不敢乱讲话,别人的是是非非,你也绝对不敢去插手,为什么?你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你就没有迷惑,他整天所安排在他内心里面的,只有佛陀的正思惟、正知见,好话、正法他要听,其他的他绝对不听。为什么?会让他失去正念的,他为什么要听这个?他为什么要听这个?众生的习惯没有办法,三三两两围在一直就讲人家的是非,这个没有办法,无量亿劫以来就是这种很不好、很不好的习惯性,很不好的习惯性,所以我们一般的正念提不起来,都是被错误是非卷走了,卷走了。大修行人什么事到他面前,什么事都没事,你要叫他起心动念难如登天,所以,师父以前就有跟徒弟讲过了,我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就像摆脱大气层的太空舱一样,一动就不能停止,明心见性的人从本性起妙有就不能停止,你要叫他产生凡夫的贪嗔痴,他绝对不可能。凡夫如果叫他寂静,静静地不要有妄想也很困难;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你要叫他有妄想也很困难,简单讲圣人要变成凡夫是不可能的,凡夫一下子要变圣人也很难,简单讲都是念头的问题,所以正念不现前这很糟糕,很糟糕,就所谓没有正思惟。今天我们如果是聪明人,一天同样二十四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是围在一直聊蠕,我们又没看到别人对不对?与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是在那里讲是是非非比较重要,或是,今天我来听经闻法比较重要,或是我坐着好好地来思惟极乐世界的庄严,善知识、佛怎样开示比较重要,我们提这个正思惟,这个讲归讲,师父在这里劝告归劝告,围一大堆还是围一大堆,那个没有办法,那个没有办法的,尤其是我们男众,我们男众,我们男众比较会说人家是非,我们男众要改,我们男众,你知道我的意思就好了,我们男众要改,我如果讲这个,女众就想笑,所以说我们正念不现前,大部分都是被外境不必要,可以说不必要。我看到佛法里面讲一句话很了不起,他说:其实我们的烦恼根本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哪有什么人给你烦恼不烦恼。事实上就是如此,你会去杀人放火,也都是你内心里面的烦恼,对不对?你去伤害别人,也是你内心的烦恼,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处理我们内在里面的世界,哪里有办法处理外在的世界,释迦牟尼佛说:摆平你内在的世界,一切万物就与之合,天地万物就与你相合,摆平你内在的世界,但是我们没有处理内在的世界,我们哪里有办法去处理外在纷纭的世界,根本就没有办法,所以这个世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个斗争没有办法停止。底下,【如五阴身亦报障所摄。贪生怕死,不求生西方,即色阴障。领纳苦乐受,】因为过这种日子已经过惯了,好像厕所的虫,它整天吃大便,你把它捞起来,你把它捞起来,捞起来,说:我把你捞起来放到清净的水,帮你换个环境给你。厕所的虫,它会跟你说:不要这样做,我会饿死。它会饿死。为什么?没有大便可吃,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在娑婆世界已经污染惯了,一下子你请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认为这样离开娑婆世界,这样他要依靠什么?他不知道那个地方更清净,比这个娑婆世界千百万倍清净,不知道,所以他领纳苦受和乐受已经习惯了,【即受阴障。】受阴,【颠倒思维,即想阴障。】整天都用妄想心,【如是迁流不停,即行阴障。了别妄境,即识阴障,皆障往生。或有软冤家号泣呼叫,】那个念号háo,号泣,软冤家就是我们的太太,她用软的来,你就没有办法,她又不是拿刀子杀你,【令心放不下。】软冤家还有一种是男女的感情,男女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执著确实很困难,很难、很难放得下,这个软冤家,对你很好的人,很好的人,【或强冤家,令心嗔恨。或有命债债主,】要来索命,【或索命之无常。如是一切障碍,皆由我见执著生起,亦即惑障。故欲除障碍,先除我见执著。无我见则一切障碍皆空矣。】无我见,但是要谈无我见谈何容易,所以第一个师父只要求众生伏惑,伏惑令烦恼不起来,如此临命终往生就有希望,你不能伏惑你就没有办法,最基本上就是伏惑,伏惑就是与天地万物不计较,吃亏就是占便宜,【此障当在平日除,】平日就是平常,平常密密地观照。师父早就跟你们教过了,密密观照得到安详,外面多少纷纷扰扰的暴风雨,对我们内心安详的世界都毫无障碍,【勿待命终之时。】不要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要来处理我们内心的执著,【不过临命终时,是生死关头,更要加功进步。此约凡夫说,平时渐渐除,命终时而顿除也。至若声闻,虽除烦恼障,尚有所知障。】所知障就是法执,【菩萨虽除所知无明,还有习气者有之。凡夫有障,即碍见阿弥陀佛。不得见佛接引。除障即得见佛,】去除障碍即得见佛,【往生安乐刹土。“现前成就此大愿”者,当下成就愿生净土之愿也。】我如果到阿弥陀佛净土的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尽虚空遍法界,你就可以去进行,【“一切圆满尽无余”者,成就大愿故。未断之惑已断,未证之真已证,未得之神通已得,圆满无余也。

前有一比丘尼,临命终时,我问他有何愿?】我问她有何愿?这是慈舟大师做的。

【彼云:愿转男身,愿得智慧。

我说:你何不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不求男身,自然转成男身。以极乐无女人故。不求智慧,自然有智慧,常见佛闻法故。

彼首肯而终。】点头,就往生了。

有一位菩萨差不多四十多岁,四十多岁,我说:菩萨,你念佛做什么?

她说:我来世要像慧律法师这样。

我说:像我这样腹泻、头痛?我说:你怎么发这种愿?

她说:我也要像这样度众生。

我说:你错了,这条路你走错了、发的愿也错了,像我,有什么好处,你看,我有什么好处,你说说看我有什么优点?

她说:你口才好,书读得高,智慧高。

我说:接下来呢?你知不知道,我的螺丝钉没有一根锁得紧的。

我说:要像我,是不知道的人才说要像我,如果是我,打死我来生不敢再来了,你发愿发错了,你应该说我来世要像佛,像阿弥陀佛那样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才对,怎么要像我这样,像我是很不得已,我前生业障不知道怎样,牵到这里来的也不知道,业障也是很重,对不对?前世没舍掉,今生才在这里六道轮回。

那个都是没有了解净土法门,所以她不了解事理,她认为法师就是很伟大,那是错误的,大大的错误,不要说来世要来出家,要修行要像师父这样,这样完全错误,完全错误,今生就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了,不要再等来世。

【“利乐一切众生界”,见佛悟无生法忍,还入娑婆,而能利乐众生故。“彼佛众会咸清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会下诸菩萨,皆是清净海众,谓与清净菩萨为伴侣也。“我时于胜莲华生”,时者命终时,即往生时也。屈伸臂顷】屈伸臂顷就是手这样伸出去【即到莲池,】屈伸臂顷表示极短的时间的意思,屈伸臂顷:手伸出去就到极乐世界的莲花池里,【化生胜莲华中。“亲睹如来无量光”, 】亲自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上云面见弥陀,此云亲睹如来。重言之者,前乃见佛接引,此是已生西方,亲觐弥陀也。】见到阿弥陀佛,【见佛即蒙佛授记,当来于某劫中某世界成佛。正法乃至像末,各若干年,此是别记。】此是莂(造字:艹+别)记,就是授记的意思,【如《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我们如果散乱心,【入于塔庙中,】塔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地方,【一称南无佛,】只要他称念一句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定会成佛的,一定会成佛的,所以我们如果暑假、寒假带孩子都尽量带去什么地方,带去有佛的地方,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吵到别人,不要吵到别人,【是为普通授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蒙佛授记,即增威力,化无数身。俱胝即亿也。“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行遍法界方得成佛故。此约生报化土解释。】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报化土来解释。往生实报庄严土,或是凡圣同居土的解释,【若约生常寂光净土者,当另有解释。】就是法身,法身佛住的地方,常寂光净土,其实法身佛根本无所住,常寂光净土简单讲就是没有这个净土,一片光明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叫做常寂光净土,但是不得不用一个常寂光净土来假设,这个常寂光净土,它是绝对的东西,它是绝对的东西,简单讲所有的包括娑婆世界、极乐世界都是常寂光净土,包括一切净土,所以这个常寂光净土不是有一个土叫做常寂光净土,意思是说包容尽虚空遍法界无相证得本来的面目这样子,把这个我扩大到跟虚空一样大,叫做常寂光净土,充满着什么?充满着智慧跟光明,【“我时于胜莲华生”者,我即真我,即是理智一如之涅槃真我。此我自无始劫来,在六道轮回不减,在四圣不增,即妙不可思议之心。】不增不减就是八不中道的思想,【我时者,谓我转识成智时,】转识成智,识就是分别,识是执著,识是污染,智是清净,智是放下,智是理性,【或云打破八识时。八识去后来先作主翁。】去后就是最慢去,我们人要死的时候,第八意识最慢去,来先就是来投胎,第八意识先来,叫做去后来先作主翁,这个是唯识学里面讲的,去是最慢,来是最快作主翁,【破八识时,即转成大圆镜时。】大圆镜智,【“面见彼佛”,即见自性佛也。彼者彼岸,明自心即登彼岸见自性佛。】我们自己的本性就是佛,【住常寂光土,】刚才就跟你们讲过了,常寂光净土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自己清净的法身,【法性身住法性土,何以云往?】为什么说往呢?【背觉合尘是往外故。】背觉,违背了觉性,合污染的外在这个,就是往外。如果【背尘合觉即往内故。】就是往内回光返照,背尘就是远离污染的五欲六尘,合就是合觉性,就是往内回光返照,【生即显也。显即生也。愿生极乐世界,即愿见自】己本【性。愿见佛,即愿见自】性清净【心。自性恒沙净德圆满,即能利乐众生。“彼佛”即心王。心王清净,心所亦清净。心所即心中所起之念。心所有善有恶,今以善心所合清净心王。】所以我们在百法就讲过了,有“心王”、有“心所”,所以“心所”有善有恶。善,譬如说惭、愧,惭愧、精进、不放逸等等这个善心所,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善,恶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亲睹如来”者,转识成智,即见自心故。】清净心,【而无能睹所睹,】因为法性是绝待,我们的本性是绝对的东西,【以能睹是即识之智,】我们的意识已经转变成智慧,【所睹乃即智之理也。】如如智照如如理的意思,通达有智慧的人,他就是明理的人,明理的人,简单讲就是他是有智慧的人,明理的人,所以明理的人,他的面貌愈修会愈广,愈修面貌会愈好看,眉毛会愈修愈好看,愈修愈明亮,如果修法修错了会皱在一起,五官分不清楚,修行修到最后像著魔似的,讲起话来就愤怒,修到整个脸变黑,变黑有两种,一种是生病那个没话讲,有的人没生病修到脸变黑,眉头深锁、烦恼,烦恼,有的众生从很远来,来要做什么?来只是要看慧律法师长像如何,如此而已,我说:你怎么了?他说他是听录音带而来的:我看到师父我就很爽快,很爽快。我说:如果没有看到的时候要怎么办?说:对啊,我就是要来看看,这是我毕生的愿望。意思是说看到很高兴,意思是说看到师父……其实我们内心就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了,你何须大老远跑来看我,你如果依法修行,当下你就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了,你不必来,你如果了解你本来的面目,你何须走这么远来,对不对?当然他是要来参,听师父开示。我跟他说要来参要听开示,要会归本性,这个才是真正在参,真正在听开示,如果不能会归我们的本性,这个不是在参,开示也没有用,【“现前授我菩提记”者,自己承当,必定作佛,】直下承担,【授自心记也。】直下承担,直下承担,这个是《六祖坛经》里面,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菩提自性,本不缺少,所以我们继《劝发菩提心文》后,要讲一年的禅宗的思想,本性的东西,要用一年的时间,《劝发菩提心文》讲完,《金刚经》、《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六祖坛经》,最后讲《永嘉禅宗证道歌》,一年的时间全部讲禅,为什么?因为禅是叫你放下,师父不是跟你们讲过念佛不是每天都念佛就可以,一定要先懂得放下,这个禅就是最厉害的,一下子就断掉这个烦恼了,一年里面禅的思想听了以后,你如果还会跟别人计较,那就不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你师父以前的个性就是很凶很执著,学禅以后发现这个是错误、错误,你看我现在会跟谁计较,现在里里外外每一个都说师父很好,大慈大悲,为什么?我也不管他们,他们不管我算很好了,我也不管他们,我常跟徒弟说:你跟我住在一起,随我出家算你倒霉,算你倒霉,我又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不过我这个环境能够让你学佛,听经闻法,五年后就各走各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五年,如果还要住这个讲堂,算是我的福气,我的福气,我常常自己这样想:我何德何能收到四十个男众徒弟,没有办法,对不对?你们算很委屈,跟我住在一起算委屈了,算委屈了,因此我都不敢奢望,这些徒弟能跟我住多久,所以说我们人最大的快乐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要求得很少,要求得很少,要求得很少。为什么?如此我们才会快乐,所以我现在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们对禅的思想了解,对净土的思想了解,不论《法华》、《涅槃》、《楞严》、《华严》,师父都看过,《中观》、《唯识》,我这个人很奇怪,八宗统统都修,统统都修,不敢讲都通,统统修,所以说第一个学习放得下,所以我百分之百临命终绝对往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疑问,为什么?你要我哪一样放不下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你什么放不下,你说,你说给我听听看,什么叫放不下?对不对?什么叫放不下?有时候没吃我也是这样过日子,像我在雷音寺的时候,如果有人煮就吃,没人煮,吃泡面我也是这样过,这个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欲望,到今天何况已经经过七、八年佛法的薰习,我今天不是一直赞叹师父自己,不是这样子,我的意思是跟诸位讲,今天你生死一定要了,你要什么都放得下,这个是最大的,今天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问题,接着出家人第一个要学的就是不能斗争,不管别的法师怎么样,至于我今天的立场:全国的高僧大德我都赞叹你,我不毁谤人家的,每一个我都赞叹你,弘法利生也好,修行也好,每一个我都赞叹你,只要你不要邪知邪见就好,把佛法说正确,每一个出家人我都赞叹你,我的胸量绝对不曾嫉妒,哪一个法师比我们行,或是他的事业做比我们大,这个法师愈行我愈高兴,愈高兴,真的,如果说谁伤害到我们佛教,我们就感慨,很感慨这个人很愚痴,因此我们如果有内在的功夫,我们如果直下承担,明心见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学佛,你如果没有在这个地方,生死的关卡就是执,破除这个执,你很难,非常地难,在家人要注意什么?在家人要怎么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除了精进以外最大的,耳朵要使它无所著,无所著,我们在家是非非常的多,听了会难过,我们现在要学什么?学铜墙铁壁,你说什么都没有差别这样子,在家人要先学这种功夫,至于出家人要先学无诤,不能斗乱僧团,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不可以斗乱僧团,这样你要往生才有机会,斗乱僧团,免谈,免谈。底下,【“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者,自承当授记,即是得体。理虽顿悟事须渐除故。】慢慢、慢慢除掉习气,【“化身无数”利乐众生者,法身无相,无所不相故,】法身无相就是坏一切法,无所不相就是立一切法,不坏一切相叫做无所不相,【随类化身,人非人身,无身不化,此约生常寂光土言也。此土不离报化。】报身跟化身,【寂光理也,】常寂光净土是理性土,根本没有,理也就是没有。我们一般人都把常寂光净土当成一个土,那是不对的,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片光明充满智慧什么都没有,它的范围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意思,报身佛就是修无量的福报,跟智慧所结合而成的一个清净的身,他的色身比我们地球大,无量百千万亿俱胝由旬,在《十六观经》已经讲得很清楚,报身、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方便,【报化事也,理不碍事故。

○己二颂总结十门无尽

【经】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要怎么样虚空才会尽,哪有可能众生尽,业的烦恼尽,要如何一切无尽,“我愿究竟恒无尽”,我愿究竟恒无尽,我们这种愿恒无尽。

【记】“乃至”超略之词。前无文而超略者,因无尽义多故。如华严三十四,法界涅槃界等十无尽,略说此五。故曰“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皆反显无尽义。以皆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

○戊二颂显经胜德二,己一颂校量闻经益二,一能校

【经】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记】此显普贤十大行愿品功德殊胜。校量闻经益,有二科。】这是在比较,【今当能校一科十方世界有无边刹土,以若是众宝庄严供佛,又以最胜安乐施诸天人,即上供下施也。】上供是对佛,下施是对人天,经过多久呢?【“经一切刹尘劫”者,不惟供具多无尽,供时亦无尽也。】这样的功德怎么样?

○二所校

【经】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若人于此胜愿王”,如果有人听到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一经于耳能生信”,只要听到能够产生信心,行普贤十大愿无量无边的功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求胜菩提心渴仰”,求殊胜的菩提心像口渴需要茶水一样,“获胜功德过于彼”,如此你所得到的功德比布施刚才讲的佛跟诸天,经过一切刹尘劫的功德更大。为什么?因为愿王是本性的功德,前面那个叫做福德,不同。功德能够了生死,福德只是人天如此而已,所以开头我就跟诸位讲,持戒,如果不懂得会合实相的道理,持戒就变成人天的善事而已,只是人天的善人而已,因此《大智度论》就非常的重要,实相的道理,实相的道理就非常的重要,将来我们会开《大智度论》,如果开《大智度论》就大了,一百卷,等大小经典都讲得差不多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了,有讲也好没有讲也好,一天来讲一些讲一些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这样,李炳南老居士一开始他就讲了很多经典,很多经典,李炳南老居士他大部分都不准录音,一般的人都偷偷的跟都是录音,喜欢听都是讲课,我是公开录音的,所以讲过一阵子,他们基础性的东西都有,来讲《大智度论》,就有相当的根器,讲到最后,李老师一个礼拜都一节课,一节课,年纪大了,年纪大,一节《华严经》,私下都教他的一些学生而已,把他的生命都贡献在他的学生,我还年轻我要讲到像李老师七十岁,才开始一个礼拜讲一节课,老师活到九十多岁,活到九十多岁快一百岁,那个不简单,我才三十七足岁,要讲到什么时候,至少要再讲三十年,三十年,要讲到死还很久,最主要身体要照顾好,照顾好,所以说《大智度论》、《楞严经》,《楞严经》也是一定要讲的,一定会讲。这是跟诸位讲,一开始我们的讲堂成立,因为没有法师,所以我一定要撑下去,一定要撑下去,所以我现在一个礼拜六节课,四天的课加上比丘尼戒,加上比丘戒刚好六节课,所以一天到晚都要准备功课,一天到晚都要准备、准备,准备这样子,没有办法要查资料。

【记】底下小字的:【上来众宝之供固大。设若有人,闻此愿王,】十大愿王,【能生信心,渴仰心,用求菩提。所获功德,胜过以众宝经刹尘劫供养如来,并施天人之功德。依此经所言,此单约布施一行。校量闻经功德,则我等今日讲说听闻此经功德,岂非无量无边。然有拣别处,闻经有获大功德者,有获小功德者,甚至无有功德,且招罪愆者。以有等众生闻经,不惟不信,而又疑惑轻慢生谤者,】还生, 毁谤,【故无功德而有罪过。是故闻经须具三慧。具闻慧者,闻经则身心踊跃欢喜,忘却身心世界。以能解其所不解,故生欢喜也。已具闻慧,则应起思慧。】思惟,师父刚才讲过了要有正知见,正知见、正思惟,思惟,我们想事情尽量以法,以佛说的正思惟来思惟,【学而不思则罔,】你学一学不去思惟就会罔然,【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隅者,举一闻慧以推思修,或举一施以推万行,能推即是具有思慧。具思慧复应起理事二行,以解而不行,】假如你了解不去实行,【仍易打失故。】也是会消失的,就是你解跟行要并重,【理事二行即真俗二谛行也。若具足三慧当来必得成佛。渴仰者,心有一分渴仰,即得一分功德。有十分渴仰,即得十分功德。大家闻而能解,务必要修二行,以求菩提。

○己二通颂显众行益二,先通颂五果五,一增上果

【经】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远离恶知识这个很重要,你如果亲近恶的知识,如果讲经讲错了,或是邪知邪见就麻烦了,就麻烦了,因为他错,所有的人都跟着错,我们如果远离一切恶知识,才能离开一切诸恶道,远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最胜愿。

【记】众行即一书写,二供养,三转施,四听闻,五披读,六受持,七开示,八讽诵,九思维,十修习。此科谓对于行愿品诵之一行所得之果,以显一行如是获益,九行皆然。先通颂五果,今当第一增上果,即诵普贤行愿品为因。所得之果,又能增上行愿。增上有二,初二句恶法不障,行愿即增上,乃反动力之增上。恶法不能障,而使善法得增长。后二句善法能助普贤行愿力增上。恶知识即毁谤佛法之人。远离有二义,一者善恶相违,犹冰炭不同炉。又者诵普贤行愿品智慧深故。知如幻如化,在尘不染,即是远离恶知识。反假恶知识为善法增上缘。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中除己一人,其余二人,皆善可法,皆恶可戒,或一善一恶,则一法一戒,故皆我师也。恶知识皆恶行之因缘。离恶因缘,必离恶果。“速见如来无量光”者。诵普贤行愿品人,功行深浅不等。故有生化土者,见化身弥陀。有生报土者,见报身弥陀。有证寂光土者,见法身。即是见自他不二之法性佛。末句具普贤愿即圆满因当得圆满果矣。

○二等流果

【经】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记】这是【等流果者,】等流果,【如是因如是果。因果相等,同一流类也。最胜寿命是法身。】法身慧命。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法身才是殊胜的寿命,法身就不死,【诵普贤行愿品,得证清净妙法身。法身无始无终。即或不得法身,如西方人天凡夫,亦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人天亦是无量寿,【又以修普贤行愿,不虚度时,故名善得胜寿命。善来人中生者,谓此人不空来人中一遭也。不久成就普贤菩萨行,皆等流果也。】意思是说你如果诵《普贤行愿品》,能够得到很长的法身慧命,到人天当中也很好,不必多久就能成就。

○三离系果

【经】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所以我们早课都诵十大愿王,以前我们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不知道造了多少业,不知道,不计其数,所造极恶五无间罪,对父母不恭敬、对师长,有的人杀父母或是杀人放火,这个很糟糕。诵此普贤大愿王,刹那之间就能灭罪。

【记】系者系缚苦集二谛,系缚众生于生死海中。诵普贤行愿品,则离苦集二谛系缚,曰离系果。往昔由无智慧,故造五逆之因,而感五无间之果。又者出家比丘戒有五篇。随犯一篇中一条,亦堕无间,而名同义别。诵此普贤行愿品,即速能消灭五无间罪恶。】【

○四异熟果

【经】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你如果诵《普贤行愿品》,你所出生的地方,族姓种类,族姓就是高官显赫,意思是说你将来会得到很好的果报,你出生的地方都是望族,然后你的面貌会庄严,所以我们这些法师,或是在家菩萨,相貌好的人,前世都有诵十大愿王,你看有的人长得很庄严,很庄严,有的人长得不是……很难看,不是……很难看。

【记】异熟之义,长行已讲。即时异,处异,性异。过去诵普贤行愿品,现生得果报,曰时异。前生诵普贤行愿处,与今生得果处不同,曰处异。前诵普贤行愿品是善性,今得果报属无记性,曰性异。如佛生望族,是族姓圆满。生王种,是种类圆满。佛下生成佛,即是生于望族王种。佛身有紫摩金色,即容色圆满。有世二相,八十种好,即相好圆满。佛为一切智慧人,即智慧圆满。皆得力于普贤行愿也。

○五士用果

【经】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外道,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而已,都是我们的问题而已,佛法是心法,心如果降伏了,魔,外道都没有用,堪为三界所应供。

【记】士约人,用约作用。好作用故得好果报。如种田者,得收获果报。修行者,得降魔乃至成佛果报。诵普贤行愿品菩萨,是降魔之人。一切魔王外道所不能摧。果上堪受三界之供养也。】【

○后颂究竟果

【经】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速诣菩提大树王”,就是很快就能成佛了,意思是说诵 《普贤行愿品》的人,他很快就能成佛了,菩提大树王,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一坐发愿如不成佛誓不起座,誓不起座,不起座,降伏魔军、八相成道,“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轮”,能够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含识就是含有神识,当然就是众生,含识就是众生。今天我们不要说成佛,出家弘法已经很难了,已经很难了,出家弘法为什么很难呢?你如果外道跟佛道,要一道划清楚,外道就会毁谤我,毁谤,像今天有人带游览车来,庄居士说:在家居士来都讲听到电台那个骂师父矮冬瓜,骂我矮冬瓜,可能打破了他的饭碗,或是怎么了,在此我要讲清楚:师父,我这个人绝对没有嫉妒,无论哪一个讲经我都赞叹,唯独把正法说成邪法,邪法说成正法,这个饶他不得,饶他不得,法说非说,非法说法,这个会误到众生的慧命,绝对不可以饶他,我不攻击你今天去喝酒、打麻将、吃狗肉,这个我不管你,你自己的生死我不管你,对不对?今天你上台弘法了,你完蛋了,你上台弘法又录音出去,千百万的众生,都死在你的一句话里,所以他们现在很气我,很气我。其实他不了解我,其实我是很慈悲的人,我很怕他堕三途,很怕他堕恶道,因为他破佛知见这不得了,虽然他在讲故事,或是讲一些因果,其实他不懂得因果叫做什么,你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你就是违背因果,我们如法讲嘛,不能偏离经典,你离经叛道,哪里是弘法呢?对不对?离经叛道哪里是佛法呢?你不讲的时候,乡下那些五、六十岁的,你注意听,在听他讲经的,差不多都是五、六十岁的,如果真正有读过书或是对佛法有薰习的没人听,如果你说他怎么不对,就换他在电台毁谤你,所以法师难做,我们真的发一个大慈悲心要救他,看他能不能从侧面冷静自我检讨,自我检讨,但是他不会,他不会,他不会如此,他不会想:法师是慈悲的,我们稍微冷静一下,我们不要讲得太离谱,对不对?没有办法,反正我命中注定要被批判,这个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命中注定,我从小到现在算命都说:你会很红,也会被批判。没有办法,说我会很红也会被批判。没有办法!这个都是无中生有的,伤害跟毁谤,这个没有办法你逃不掉的,你太行了就会让别人感到碍眼,我说:我要使他不行都没办法,我也是很平凡的讲经,录音带就一直要流通这么多,这个也不是我的意思,这个如果要怪,要怪流通处,就一直流通出去,对不对?不是我出名是流通处,要称赞也要称赞流通处,佛教会兴盛,也是因为有流通处才会兴盛,不然哪有办法,不然你多会兴,你一个法师多行,对不对?讲给两、三百人听,听完没有录音不没了,还是流通处的功德。

【记】此一颂别颂究竟果。究竟果即成佛果也。“速诣”者,谓诵普贤行愿品人,成佛极速也。“坐已”者如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一坐,发愿若不成佛誓不起坐。故能降伏魔军,示成正觉,八相成道。文举三相,该摄八相。“含识”即含有知识一切众生也。有知识故有分别,为之说法则可转识成智。“普利”者,任何种类众生,能闻佛法,无不得利益也。

○戊三颂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诸行

【经】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我讲经说法看到这句很欢喜、很欢喜,因为我在讲普贤愿,“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我现在讲普贤愿,你看有功德,我在讲。“果报唯佛能证知”,我们如果读诵的人、受持的人、演讲的人,只有佛能够知道我们的功德有多大,表示就是唯佛能知,不可思议。“决定获胜菩提道”。



【记】结前诸行,即结书写等十行。】读也好,记忆也发了,读诵也好,自利利他,只有佛和佛能够知道他的功德。【披读者于文义难记则披其义,便记忆故。讽诵者,读文熟已,背本能诵故。受持者,领受于心,执持不忘也。上三属自利,演说行属利他。十行随行一行所得果报,唯佛能知。不惟三乘人不能知,乃至等觉菩萨,亦不能究竟知。惟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证明此人决定获胜菩提之果。获胜菩提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大智慧果。】【

○二重显胜益

【经】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你看看如果有人诵普贤愿,我说少分就是一点点,一念所修的功德,就能够使一切圆满,意思是说用最轻松一点点的力量,就能够圆满一切的愿,意思是说普贤十大愿这个功德大到你无法形容,少分的善根说普贤愿,“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只要他用一点点的时间、一点点的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都圆满,“成就众生清净愿”。

【记】重显者,前乃结诸行胜益,此则重显读诵一行胜益。谓诵普贤行愿品功德,无穷无尽。我今说其少分。一念所修功德善根能令一切功德善法悉皆圆满。能令一切众生出世清净愿,悉皆成熟。

○三结成回向

【经】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有的是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光佛刹就是极乐世界。

【记】前之回向,合而又分,分而又合。今又结成回向者,前乃普贤回向,此是个人之回向。谁诵此行愿品,即属谁之回向。“我此普贤”,普贤二字指过去普贤,即一切诸佛之因也。“我”字即是现今之普贤,】我此普贤殊胜行愿,以前的普贤也好,现在的普贤也好,【先觉觉后觉,后觉学先觉故。“无边胜福皆回向”者。】你照着普贤十大愿去做,当然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愿是什么呢?希望在沉溺,沉溺不只是三途,就是执著的众生都是沉溺,沉溺就是只要执不破的众生未出三界统统就是沉溺,不是三途叫做沉溺。【行是因,福是果,行大故福大。菩萨所作福德,皆不贪著。以此回向,愿沉溺生死之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安乐之刹。】我们现在也是沉溺的众生,“速住无量光佛刹”,希望他能够赶快往生极乐世界。

○乙二结说赞善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欢喜,很欢喜,【一切菩萨皆大欢喜。

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这句话就是电影、电视上说的:善哉!善哉!这个都是从经典来的,不过很可怜,他们的善哉!善哉!他就说:徒弟,你去那个藏经阁,帮我请一本经典出来,藏经阁,电视上所演的都读错了,读错了,藏经阁,披袈裟,披袈裟才可怕,他们披袈裟都是披这个,我告诉你,电视上的,演电视的,你知道吧,你注意看,所有的武侠片都披这样子,披这样子,我很想写信告诉导演,你要演出家人披认也披个正确,都披这样披在这里,披“锅耳洞”的旁边,腋窝叫做“锅耳洞”,腋窝的旁边,都披这样子,我很想告诉导演,你也真是的,要演出家人也该问一下师父,连一件袈裟都不会穿,对不对?真糟糕,最主要是他不会披这样子,披这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就是不放逸的意思,披这样就是不能让你的手放下,你如果手放下去会掉下来,披这样就是叫你要操手,中国袈裟有一个用意就是手要常常这样子,常常握住,你的手不能放,一放你就散掉了,所以这个叫做不入逸,知道吗?不放逸,就是不能让你放逸,放掉就像演歌仔戏那样,所以说电视、电影,为什么他不请教这些内行的人,不请教这些内行的人。

【记】结说赞善者。结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此行愿品已。善财童子及一切菩萨闻之,踊跃欢喜。结集者,义取如来赞曰,善哉善哉。义取者非实事故。

○甲三流通分二,乙一指所说法

【经】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那个时候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记】流通分,约别行《普贤行愿品》。此下属此一品流通,】当然这是讲到【约四十《华严】•【不思议品》,文殊菩萨有本会有末会。末会当属“流通分”。】最后流通就是说法说到最后,【约全部《华严经》,亦以末会为八十卷之流通分,“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即指所说法。菩萨说法,云佛说法者。】统统在这个地方作证,【佛揽三世间为一身故,菩萨说即是佛说。又者,有佛在场作证,菩萨说,即佛说故。局约此品,是不可思议境界,通约全部华严,皆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乙二时众受持二,丙初列能持众三,丁一菩萨众四,初第一类

【经】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上首就是大弟子,【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都在听《华严经》,简单讲《华严经》不是最初佛成道,三、七二十一日讲的,意思是说佛的一生一世里面,也很多地方都有讲到《华严经》,这里有六千个比丘,不只是佛成道才讲《华严经》,往后的还有几次讲到《华严经》。

【记】即逝多林会末会,大智舍利弗将所摄受,回小向大六千比丘,付与文殊,故为文殊菩萨所成熟者。

○二第二类

【经】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

【记】即弥勒菩萨领导现在贤劫一切菩萨众,以上二类多在此第九会之末会。

○三第三类

【经】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就是等补处佛,【住灌顶位诸大菩萨。

【记】此多是等觉菩萨,义通常随众。常随佛故,遍该九会。

○四第四类

【经】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你要读好,有的说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说会滑,我们会读做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的意思,大菩萨,菩萨摩诃萨。

【记】即第九会远来新众,及九会旧众。

○丁二声闻众

【经】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也是大的意思,对佛的大弟子大智慧的舍利弗、大神通的目犍连尊者,【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

【记】舍利弗为主,所度六千比丘为伴。伴已入菩萨众中,主仍在声闻众中者,因大智舍利弗发菩萨心,度声闻众生。已度六千比丘,回小向大。自仍在声闻众中,度其他声闻众生故。

○丁三杂类众

【经】并诸人天,一切世主,】世主就是国王,主宰的意思,当然也有土地神,统统是主宰,只要是主宰的,【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

【记】此杂类诸神众如常释。

○丙二总结受持

【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信受奉行。经典到最后都是信受奉行,信受奉行。

【记】前来四类菩萨,及声闻杂类等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闻”即闻慧,故有皆大欢喜之相。“信受”即思慧,“奉行”即修慧,皆愿在会大众,亦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方不负佛恩,亦不负己灵矣。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亲闻记终

这部《普贤行愿品》,我们要好好地读诵、好好地看,才不会辜负了佛的好意,好意,这部《普贤行愿品》,我们简单……因为文字不是很难,但是道理很好。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