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罗蜜多:从此岸渡到彼岸
《心经》的名称叫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味着有了“般若”就能“波罗蜜多”。所以,般若有这么多的用处。
什么叫作“波罗蜜多”?这是古梵语,“波罗蜜多”是他们的一句口头语,这句口头语在中国话的意思就是“事已成办”,也就是“事情完成了”的意思。“多”是语助词,没有什么意义,等于人家问:“你吃过饭了吗?”回答:“我吃过‘了’!”多就是“了”,“了”也就是过去完成了。
比方人家问:“你吃过饭了没有?”你回答:“波罗蜜多!”就是吃饱了。“今天睡觉睡得好吗?”“波罗蜜多!”表示睡得很好。“你跟某人话都谈好了吗?”“波罗蜜多!”表示谈好了。
“波罗蜜多”就是“度”,也就是“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意思。有了般若,就能把我们从“迷”度到“悟”,把我们从“痛苦”度到“快乐”,把我们从“动”度到“静”。有了般若,人生没有苦只有乐,没有动乱只有寂静,没有愚痴只有觉悟。有了般若就能得度,就能波罗蜜多了。
有一个趣谈是这么说的:有一位日本音乐家,带了一个学生到外面去表演。由于日本音乐家的穿着与和尚穿的衣服一样,当他们住到一个乡镇的小旅馆时,半夜隔壁有一位妇人难产,小孩生不下来,肚子痛得大喊大叫,后来有人就说,隔壁好像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来投宿,就请他们来念经消灾吧。
音乐家一听,就说:“我不是和尚啊!我们是唱歌的。”但是家属仍然一再拜托:“哎呀!你不要这样,请你发个慈悲心,这是个要紧的时刻,请你务必来念个经啊!”
这个音乐家给他这么一讲,心里想:“这怎么办呢?我又不会念经。”但是看妇人在那里哭叫,又不忍心。于是音乐家就跟学生说:“算了!我们干脆唱个歌吧。”学生问道:“生小孩的歌怎么唱?老师你先来。”
音乐家就这样开始唱了,但是唱到“摩诃般若”时就唱不下去了,赶紧要一旁的学生接下去。学生随口就唱:“一时二时已过,三时就要生下来。”没想到,小孩真的在三时就生下来了。当小孩子哇哇叫时,他们一家人都好高兴,认为师父好慈悲,好有功德,好伟大,经过他们的一消灾一念经,小孩就平安出生了。
这是一个巧合。不过从这当中就可以知道,般若就是一个巧合,有了般若,处处都有巧合。
所以,“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是我们生活的心要;追求般若,得到般若,就能心无罣碍,自由自在!
二、如何能波罗蜜多呢?
怎样才能“波罗蜜多”?我们要从迷到悟、从苦到乐、从动乱归于寂静、从烦恼进入涅槃。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求得成佛、了生脱死、断除烦恼,也就是要波罗蜜多。你要波罗蜜多吗?你要得度吗?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六波罗蜜”的“六度”法门。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有人喜欢布施,有人喜欢持戒,有人长于忍辱,有人专于精进,有人一心禅定,有人智慧高超,这些都能波罗蜜多。
六波罗蜜是佛教的大乘菩萨道,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六度法门看起来很浅显?”布施,没有信佛教的人也在布施,就是其他宗教也都在行布施;持戒,不是佛教徒也要守法,就是其他宗教也都有它的戒条。
以布施为例,一般社会上的布施,布施者在行布施的时候是有人我关系的。比方说,你很苦,我很好,所以我要布施给你;你很可怜,我很有办法,所以我要布施给你。我是能布施的人,你是受我布施的人,你要感谢我;我能够广结善缘,想来还真是了不起;助人为快乐之本,我到处救苦救难,帮助了社会上好多人。或者是你对我好,所以我要报答你,布施你;我喜欢你、尊敬你,所以我要布施你。这些都是世间的布施,其中有人我观念,有贫富观念,在“相”上面是有差距的,所以叫作“有相布施”。
佛教的布施是无相的,无相才能波罗蜜多。
有相布施虽也有功德,但还只是小小功德、人天福报。《金刚经》里说,假如有人能受持经典里的四句偈,并且用这四句偈对人解说,其功德将胜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为什么讲说一点佛法,功德就能超过那么多的财富?我们要知道,财宝虽多,总是有限量,法施虽少,却是无限量。我给你一万元,你今天用不完,明天也会用完;今年用不完,明年就用完了。用钱的时候,究竟用得如法不如法,当中的善善恶恶,也很难说。假如我能为你讲说一个佛法,讲说一个忍辱法门,你听入心里以后,打从心里知道忍辱的重要,那么,这种能忍的修养和精神力,你能持续不断,今年忍,明年忍,十年、五十年后,甚至于来生都能忍,其功德利益将会让你生生世世受用不完。所以佛法能给予人们无限的受用。
三、六波罗蜜
讲起六波罗蜜、六度,一般人都认为很难实践。世间,有的人由于喜欢人家感谢而布施,喜欢人家说好话而布施,或者欢喜某个人而布施,甚至要想拥有一个行善的名义而布施。或许有的人会说:“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很难了,佛教还叫我们要无人我、无对待、无相布施,做了布施,做了善事,做了功德,还要在心里说我没有做,这太困难了!”其实,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六波罗蜜”的意思,做起来就不困难了。
说到布施,第一个要问的是:布施是给人呢,还是给自己呢?如果我们认为布施是给人家,当然是很难实践;假如想到布施是给自己,就很容易做到了。但有的人会觉得奇怪:“布施不是给人家吗?怎么会说是给自己呢?”
其实,布施不完全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你不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呢?你没有布施,哪里能有所得呢?所以,布施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我们行布施时要想到,布施是发财的方法,我想要发财,就要布施;我想要有人缘,就要行布施。
说到持戒,有的人一听到持戒,也会觉得它很难,总以为持戒就什么都不能做,不自由了。所以,很多本来有心想要信佛教的人士,一听到持戒,就退缩了:“算了吧,我还是不信比较好,免得信了这个宗教之后,带给我很多的麻烦。”
其实,持戒究竟是束缚还是自由呢?戒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是束缚的,要持戒才能自由,不持戒就不自由了。假如各位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全台湾各地监狱的情况。全台湾的监狱我都去过,也都和他们谈过话,所以我能了解这些人为什么失去自由,主要就是他们没有持戒,犯了法,所以失去自由。
佛教里面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现代社会,过失杀人、伤害人,要坐牢;犯了罪,被警察抓到牢狱去,当然就不得自由了。所以,不持戒必然失去自由。如果持戒呢?人家说:“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持戒因此可以波罗蜜了。
说到忍辱,忍辱对一般人来说也很难。所谓忍辱,先忍之于口,不恶口;再忍之于面,面孔不动声色,没有生气的样子;再忍之于心,心上不觉得怎么样。一般人觉得忍辱难,是想到忍辱要吃很多的亏。
其实,忍辱究竟是吃亏或是占便宜呢?假如你觉得忍辱是占便宜,你就肯忍辱了。事实上,忍辱的确也就是占便宜,“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用打、用骂、用力量与人对立或吵架,是不能令人折服的。
忍辱而能有慈悲,忍辱能有修养,忍辱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经典里面说,会布施或会持戒,其功德都不及能够忍辱,忍辱的功德是布施、持戒所不及。所以要想得自在,学佛法的人学习忍辱是必须的。在家庭里,你能忍辱,家庭就能和平;在社会上、机关里,你能忍辱,就会给人有好感。所以,忍辱能得到很多方便,是讨便宜的。忍辱可以波罗蜜,可以离苦得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