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专题讲座 第21集
五 娑婆世界 苦不堪言 04
刘老师 讲于2019年3月4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上一节课最后,我们谈到了刘素青老菩萨往生最后五天倒计时,她遇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就是她遇到了什么境界?老法师说她进入到了一心的境界。为什么她能进入这个境界?因为她心清净了。为什么心清净了?统统放下了。注意这个词:统统放下了。没有一样放不下的。对于这个说法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我对姐姐太了解了,我知道她放不下什么。到最后这五天,她真真实实地统统放下了,所以她进入了一心的境界。为什么我们进入不了?因为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放不下,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就入不了这个境界。
给大家举点例子说。比如说,我知道我姐姐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儿子,因为我姐姐四个孩子,只有这一个是儿子,她心里是放不下他的。因为这个儿子太内向了,一般来说,你很少能听到他说话。但是这一次,我感觉到我姐姐真的是放下了。比如,因为那个时候孩子们要表演,表演什么呢?表演障碍。这是我姐这次往生表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三个孩子想不通,不太满意我的做法。所以在姐姐往生的前几天,几个孩子基本上是排斥的,不太着边。大家想一想,那几天我姐姐知道自己哪天、什么时间走,这几个孩子没有见面。如果要是以往她肯定受不了,但是这一次我真的发现姐姐放下了。再一个,比如我姐姐最喜欢我的姑娘。这一次呢,我姑娘也是表演者之一,也是排斥的。我跟姐姐说,我说姐姐,翀翀要是不来,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遗憾吗?我姐笑了说,没有遗憾。来也好,不来也好。就是这样。她最不放心的两个人,儿子和我的姑娘,她真的放下了。这件事情我们现在说起来容易,但是就当时来说,我姐姐平时的那种性格,她是决定做不到的,她一定是有牵挂的。如果她要有牵挂,她入不了这个境界。这是我们昨天讲到最后说到了这个内容。
昨天最后还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也未必能够契入这个境界。因为昨天时间到了,所以这一句话,我没有详细地跟大家说。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跟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说弘法利生的人,也未必能契入这个境界呢?
大家想想看,弘法利生天天要读诵经典,天天要接触大众,天天有许多拉拉杂杂的问题需要你来解答,你的心就不如老实念佛的人心那么清净。听到这里,有同修可能会说,既然是这样,那还不如把弘法利生的事放下,我们都去念佛。好不好?好!但这是自私自利,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无量无边苦难的众生。完全是为了自己,没有为众生,这仍然是落在了一边,没有契入中道。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哪一种行业,都需要两边兼顾。我们弘法利生也是一种行业,对自己要保持心地的清净,对众生要平等慈悲,广利众生。弘法利生不影响自己的清净心,如果你的心被境转,随波逐流,那就错了。现前这个时代,无论是自行还是化他,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如果你说这么多年,很多人都说一部经解决不了问题,你一定要广学多闻,那你就错了。这种争论,就是到底是一门深入,还是广学多闻?这些年一直是有争议的。我觉得这种争论完全没有必要,这要以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非得说个谁对谁错,能说明白吗?说不明白。比如说,有的人修行功夫得力,他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他再去涉猎其他的经典,就没有妨碍了,他可以广学多闻哪。这对他没有害处,有好处,因为他开悟了。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还没有开悟,你还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你的心还不清净,这时你涉猎其他的经典和其他的法门是有害无利。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认识清楚。
佛门要和谐,不要搞门户之争。搞门户之争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为什么非得去做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呢?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绝对不搞这个,因为我们的本师没有教我们这个。退一步说,每个人的根性不同,因缘不同,所以修行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怎么修是你的因缘,我怎么修是我的因缘,他怎么修是他的因缘。我劝大家自己修自己的,不要再管那么多闲事了,解决自己生死轮回的问题重要啊!
“不肯作善”。就是不务正业。现代人很可悲,什么是邪?什么是正?搞不清楚,往往把邪当成正,把正当成邪。尤其是把正法当成邪法,批评、批判、毁谤,造成无量无边的地狱罪业,且不听劝告。真是可怜至极,可悲至极。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我说这话绝不是儿戏。
古时候辨别邪正有一个标准。世法里是儒家的标准,以孔孟的教学作为我们分辨邪正、是非、善恶的标准。以后佛法流传到中国,又以大乘佛法作为标准。佛法的标准与儒家的标准是相同的,没有抵触,儒和佛相辅相成,在中国教化了近两千年。过去有这么好的标准,现在是,儒也不要了,佛也不要了,没有标准了。纵然是能够展开佛经,往往还是把佛经的意思给错解了。
正业是“八正道”之一。什么是八正道?我们在第一次复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比较详细地说过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正业用儒家的解释就是五伦十义。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说明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在什么身份,就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这就是正业。孔夫子在《论语》里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生”就是伦常道义,道义建立在日常生活里。“本立”就是五伦,“道生”就是十义。在家庭是什么身份,在社会是什么职位,能尽职尽分就是务正业。佛弟子,尤其是出家的佛弟子,正业就是弘护正法。弘护都是双关语,对自己、对别人、对众生,要护持自己,要护持佛法,要护持众生。弘法不单单是靠语言,言语弘法只是方法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知道,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弘护之道。谛闲老和尚的弟子锅漏匠,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南阳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不都是三业清净、弘护正法的典范吗?
“治身修业”,这句话和上一句“不肯作善”是关联的,是不肯治身,不肯修业。“治身”就是修身,佛门讲修行是指行为、身体的造作。用什么来对治?用戒律。不肯治身就是不肯守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如果大家都享有特权,不肯守规矩,那整个社会必定乱套。“修业”是什么?业有两种:一种是学业,一种是事业。在学校把学业修好,走上社会把事业做好。作善、治身、修业,这三件事都要认真去做。想想我们自己,这三件事我们做好了没有?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这两句话,我们做父母的都有深刻的体会吧?这可不是一家两家的事,太普遍了。现在每个家庭,有几家孩子是听父母话的?不是说儿女与父母有四种缘吗?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我们每个家庭都对对号,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型。据我所经历的,我所考察的,讨债的多,还债的少,报怨的多,报恩的少。现在还有个时髦的词,美其名曰叛逆期,给子女不听父母的教诲合法化、合理化了。似乎是到了叛逆期,就应该是这样。回想我们自己,我们也是从小长到大的,我们怎么不知道还有个叛逆期呢?如果说我们那一代人傻,不知道还有个什么叛逆期,现在知道了,但是晚了,过期作废了。现在的人精啊,知道的事太多了。在这里我们想问一下,这个叛逆期有没有个时限呢?如果要是无限期地叛逆下去,父母可怎么个活法。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人,尤其是女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都很强势,什么事都得拔个尖儿,不甘人后,为人处世是咄咄逼人。这样的人,有人能治她,谁能治她?就是她那叛逆的孩子。在孩子面前,她一点儿强势都没有,看看现实是不是这样。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没有说出叛逆期这个词,他老人家用了一个词叫“违戾反逆”,你说是不是一个意思,说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真的不能不赞叹佛陀的伟大智慧,三千年前能把三千年后的事情,说得如此准确,除了佛陀还有何人?
“譬如怨家”。这是过去的因果,报怨的、讨债的儿女来了、登门了,就这个意思。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这两句话是说,现在又在造作恶业,来生的果报比这一生的果报更差,因果循环。怎么样改变现状?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要知道父母教育我们,费了不少苦心,费了不少精神。过去生是过去生,这一生父母真正对我们是有恩德的。能想到父母的恩德,我们应该照顾父母、孝顺父母,这就对了。如果忽略了这件事情,将来你的子孙多半是报怨的、讨债的,因果循环。
说到父母的教诲,古代人对儿女的期望和现代人对儿女的期望不一样。古人期望儿女有德行、有学问,能为社会造福,光耀门楣。纵然是做了官,父母还是嘱咐要做清正廉洁的好官,积德积福,为百姓造福。现代父母教育子女不重德行,不重学问,重财轻德,以赚钱为第一。损人利己不要紧,只要能赚钱就好。有的人学历很高,德行很低,走上社会以后,这也看不惯,那也不满意。念书多了,成了他的资本。也正是这种资本,害得他在社会上找不到立足之地。作为父母,一定要正面教育自己的子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请看下一段经文: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
贪的行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只是在贪的程度上有差别而已。贪不但是一般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佛门的出家人也有。我们佛弟子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是愚痴,一定要知道该怎么样做才不违背佛陀的教诲。
“放恣”就是放逸。“游散”,“散”是散漫,随随便便,不守纪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如果有“放恣。游散”,你念佛不但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你都得不到。这是业障,严重障碍你的修学功夫。这个“放恣。游散”,我们世间人称它为好吃懒做。东北农村把这样的人叫做二流子,就是不务正业的意思,贪图生活上的享受。
“耽酒。嗜美”。“美”是美食,这是贪恋美食上的享受。
“鲁扈。抵突”。“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抵突”就是不能恒顺,稍微不合自己的意见就生瞋恨心,对人对事就有冲突。
“不识人情”。“识”是认识,这句话是指学问。“不识人情”就是没有学问。学问是通达人情世故,包括道德、风俗习惯、规章制度。他不了解,当然也不愿意遵守,认为这些都是约束人的,带给人很多不方便。他是喜欢为所欲为,这怎么得了呢?
“无义无礼。不可谏晓”。“无礼”是不守法。“无义”是不讲道德。
“不可谏晓”就是不听劝告。不守法、不讲理、不听劝告,佛经里称这样的人叫“一阐提”,没有善根的意思。
当前社会,这样的人确实存在,而且是随处可见。我们真正的念佛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常常反省自己有没有犯过。社会是一面镜子,有善有恶。见到善,想想自己有没有?若没有,赶紧向他们学习。见到恶,想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快改过自新。所以这个社会的善人、恶人,对修行人而言,都是善知识,都是善友。儒家也是这么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就是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一个你自己。善人恶人都是老师,我们从他们身上,都能学到很多教训。这个话好说,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有分别、执著,总觉得善人就是善人,恶人就是恶人,不知道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
“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这是自私自利,不顾家人。家人有没有吃的,他不管。有没有穿的,他也不顾虑。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比如说,我就觉得呀,现在家里要供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尤其是对那些工薪族家庭,不容易,对农村家庭就更不容易。现在我们发现,很多这样家庭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一味地对父母进行索取。给他多少,他都不嫌多。给少了,他就不高兴,和有钱的同学攀比。我们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好,非常好。如果要学坏了,那也真是很坏。比如说,有的孩子,一个家长为了供他上学,打几份工。你想想,挣钱多不容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打三份工、四份工,苦不苦?累不累?我们的孩子不理解,他干什么呢?他要显阔气,他要面子,他拿着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请客吃饭,买消耗品,干的是这个。你说该让父母多么痛心。这样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数。
“不惟父母之恩”。“惟”是思维。他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对他是有恩德的,他觉得父母对他做什么,都是应该应分的。
“不存师友之义”。“存”是存念、存心。心里没有师友之道义。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身口意三业没有一样是善的,意恶、口恶、身恶。这样的人,如果临终遇不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必定堕地狱。
我们今天学佛,不单自己要成就,还要劝化众生。劝化众生单靠口说是不够的,要认真去做。我们认真做,对自己来说,是尽本分,是应该的。对社会而言,是为别人做出好样子。对父母要孝顺。什么是最大的孝顺?什么是真正的孝顺?要劝告父母念佛求生净土。要帮助他们,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讲给他们听,把往生的例子讲给他们听。如果有他们认识的、熟悉的人往生的例子,说给他们听就更好了,这更具说服力。
老年人,尤其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常常会想,我年老了将来怎么个走法,我走到哪里去?这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有时他们对死亡会有一种恐惧感,这是很多老年人一个共同的心结。但是很多儿女忽视了父母的这个心结,更不知道帮助父母打开这个心结,使很多老人带着这个心结,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了人世。
对于老年人不必让他们读经,也不一定非得让他们听经,他们听不懂会不耐烦的。怎么办呢?下面这三招不妨可以试一试。第一招,给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第二招,将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例子讲给他们听。比如说,海贤老和尚、刘素青老菩萨,他们往生的光碟介绍给他们看,讲给他们听。第三招,讲念佛的好处,劝他们念阿弥陀佛。父母听明白了,他们接受了,照着学,照着做就成功了。这是儿女真正报父母之恩。
对老师要跟对待父母一样。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尊师重道,做出好样子给众生看。这也是给在校教书的老师一个鼓励,学生没有忘记老师的教导之恩,学生没有忘本,还常常念着老师。在这方面老法师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样子,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不但对老师念念不忘,就是对老师的子女,也要亲如兄弟姐妹,照顾有加。
让我们牢牢记住,父母之恩,老师之德,永远不能忘记!
整个佛法的教育,无非是孝敬二字的发扬光大,达到了究竟圆满而已。所以佛教从孝亲做起,到最后圆满还是孝亲。前面我们讲的贪之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利令智昏”,只求满足个人的利益、欲望,智慧丧失殆尽,多么可怜,多么可悲!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这是说的贪瞋痴里的痴,愚痴。世出世间,最圆满的教育是佛陀教育。他不相信,他不接受,这是真正的愚痴。“不信生死善恶”,就是不信因果轮回的事实。六道十界是世间事实的真相,谁都无法逃避。你信,它也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因为这个方法,解决我们将来的去处问题,所以佛,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最有效的方法,最圆满、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教人念佛,求生净土。因为这个方法,你不相信、不接受,你就解决不了生死轮回问题。如果你相信、接受,决定生效,决定成功!其他的法门,虽然理论方法非常圆满,但修学起来不一定是这一生成功,这个不能保证。念佛往生是可以保证的。“不信诸佛经法”,特别是指这部《无量寿经》,不相信这部经所讲的理论方法,实在是太可惜。你要是真正能相信,能够依教奉行,就恭喜你这一生永脱轮回,作佛、作菩萨。身份换了,你不是凡夫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我们要知道,生死轮回是极其恐怖的事情。确实有因果报应,确实有六道轮回,地狱、饿鬼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非常可怕。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一生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在六道里与哪一道相应?这件事儿不要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导大师在《观经》里讲,我们都是作恶的众生,如果不能往生,是决定堕三途。我们实在是属于这一类人,一点都不假。不要说大善,小善我们都没有做到。小善之人是独善其身,自己不造罪业,一般来讲,戒律严谨是小善众生。大善众生是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虽然是众生,不是菩萨,可是他慈悲心大,会替别人着想,不专为自己。大善、小善的众生如果不往生的话,来生依旧在六道。求生净土对我们来说,比大善、小善更迫切需要。因为小善、大善不往生没关系,来生他在人天两道。我们不往生,就堕地狱、饿鬼、畜生。所以我们念佛要比他们更认真,求生净土要比他们更迫切。
诸位同修看看《观经》三辈九品,就知道非念佛不可,非往生不可。能不能去得成?决定去得成。如果去不成,佛就是打妄语,佛哪有妄语?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修学,没有不成功的。古德说:万修万人去。永明延寿大师、善导大师都是这样说的,决定不假。所以我们对念佛法门要充满信心,丝毫怀疑都没有就决定往生。经典里的教训,我们读了之后要常常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今以后知道自己在这一生中该做些什么事,我们这一生的生活就有意义,就非常充实,你就不会感觉到空虚。
我们看到社会上一些退休的人,感到生活很无聊。有工作的时候,一天忙忙活活,还觉得挺充实,还有点意义。一旦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强烈的失落感时时在困扰着,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了,产生了一种坐吃等死的念头。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态。一切法由心想生,天天等死,天天想死,死真的很快就来临。因为心理的不健康,影响生理的健康。
我们学佛人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心态是健康的。纵然是退休了,他会觉得生活更美好、更充实。因为从前有工作的时候,事情很多、很杂,很难静下心来。现在退休了,离开了那些纷纷扰扰的闲杂事,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会觉得心里很愉悦。如果是在工作岗位上,有许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得去做,身不由己。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做起来是不开心的。在这一点上,我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没有生病之前在机关工作,那时候的工作真的又多又杂,每天没有消停的时候。特别是有些事情,不是你自己所愿意做的,但是你又不能不做,身不由己,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那个时候我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写文字材料,上报省里,上报国家。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说实在的,写材料我不打怵。我打怵什么呢?我打怵编材料。没有什么事实,你还要把这个材料写出来,你说你不编怎么办?编真的不是我的性格,我真是不喜欢。有时候工作压到这,真的是脑袋发疼,愁眉苦脸。怎么办?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写材料,尤其是上报材料,往往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领导如何重视这项工作。就这个是我最难办的事情,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件工作领导确实很重视,采取了一些行动,也有调查研究。这个材料好写,他确实做了,真的重视了。这是一种,这个我不打怵。下一种我就打怵了,真的领导没重视,你又不能不写他重视,你说难不难?这个时候我觉得是最难的,拍脑门儿我也编不出来。一遇到这个材料我真痛苦万分。那个时候我就想,快点退休吧。我退休了,我就不干这样的事情了。所以说写材料,我不打怵;编材料,我打怵。有时候你非编不可怎么办?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数字,你没有数字说明不了问题哪,又没有调查研究,手里头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材料,你说怎么编吧!我就采取一种方法,给领导留着,让领导填空。实际上我这种做法也不对,你自己不想编,你让领导编,这不是嫁祸于人吗?但是我没办法,我要是编了一个材料,我会好多天心里不痛快的。
所以这些切身感受,我就想,我退了以后啊,尤其是我是因病,是先退养的,我觉得是一件好事。这些年我做的,就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的心情特别愉悦。所以有的老同修、老同事问我,说你退下来以后有没有失落感。我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失落感,因为我没有感受,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失落感。我觉得我提前五年退下来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情。所以说我现在的感觉是,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很美满、很充实,我在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我生命的价值所在。
这一段讲的是“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有两个不信,一是不信圣人的教诲,一是不信因果轮回,这两个不信就是愚痴。愚痴是极重的障碍。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这一段经文,李炳南老师把他称为魔眷属。其人是内怀三毒邪见,外遇恶友为缘,广造诸恶,可怜可悯。他们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邪正是非,不知道利害得失,便胡作妄为。这是贪毒。贪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永无厌足,永远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满足不了,瞋恚心就从这里生起。我们今天看到世界上许多地方,社会动荡不安,就是这个现象。
我们来看看具体事实。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这里是佛举末世僧团为例,说的就是我们现在,用这个例子来教诫众生。
“真人”是指真正修行、修善的人。
“僧众”,狭义的是佛门的六和僧团,广义就是社会上一切善良团体。恶人是容不下他们的,这些恶人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也看不顺眼真正修行、修善的人。因为修行修善的人,他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和这些恶人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恰恰相反。如果这位修行人、善人,再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恶人心里就更难过,嫉妒、怨恨都生起来,就会起害人的恶念,要破坏僧众。
佛家讲的僧众、僧团,不只限于出家人。任何团体只要遵守六和敬,皆称僧团。僧的本义是和合众的意思。和合众不一定指出家人,出家人当然要和合。不出家,世间团体也要和合,也是和合众。这个和合众的意思非常广泛。一家人,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姐妹,真正团结和睦,这个家庭就是和合众。比如一个公司,从老板到员工,一心一德,相敬相爱,互助合作,这也是和合众。
这些为非作歹的人破坏僧团,破坏团体,不愿意接受团体的约束,甚至于享受特权,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这都是破坏团体,破坏社会秩序的恶行。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是破坏公共秩序,破坏陷害社会贤能的不良分子。
“愚痴蒙昧。自为智慧”。这些不良之人为什么造这样的罪业?这个罪业是大罪,不是小罪,这是决定堕地狱的罪。害一个人罪小。一个修行人、善人,他影响一方,所谓人天眼目。你害他一个人,不是只跟这一个人结怨,而是令这一方的人民得不到善良的教化,这个罪业就很重。为什么这个罪业重?我们下一节课再跟大家说。
这一节课的时间到了。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