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等大德都曾经说过,每天念几遍心经对我们早日了悟空性智慧及清除障碍非常有帮助的
问:为什么念《心经》能遣除违缘?
堪布答:因为《心经》所讲的是空性精华。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魔障就没有猖狂的余地了。《心经》宣讲的是最殊胜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经》的加持力,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都能被遣荡无余。所以,佛经中专门有《般若心经回遮仪轨》,里面就说往昔帝释天怎样祈祷,我们也如是祈祷的话,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都会化为乌有。
般若佛母般若佛母的藏名是Sharpyinma,属于事密部本尊,有白色、黄色、二臂及四臂等几种化相。般若母既是空性的本尊,也是极为有力的一位除障本尊。
一般的般若佛母化相是一面四臂,身相黄色,其中二手作定印置于脐间,另外一只右手持一金刚杵举起,另一左手托一部《般若经》。身着华丽的彩衣,佩饰众多宝饰,具足报身五种庄严。跏趺坐于莲花及日、月座垫上,日座和 月座分别代表了胜义及世俗菩提心。般若佛母有一个四句赞颂非常著名,在西藏寺院中传统中,每在诵《般若心经》前,先诵此四句礼赞文。这四句礼赞文是释迦牟尼佛在未示现成佛前,为自己的生母所撰著的礼赞文,所以其缘起十分殊胜。
离言思之般若般罗密 无生无遮虚空般自性
各各自证智慧所缘处 三世诸佛之母我礼敬
般若佛母是所有般若经典的主尊,也是空性之本尊。在佛教中,般若智慧被称为三乘之母,无论是解脱或成佛,必须证悟般若智慧。如果跟出离心结合,则得解脱之果;如果跟菩提心结合,则得佛果,所以叫“佛母”。是人格化的代表空性智慧的佛母。
般若空性智被喻为“佛母”,虽是成佛之必需关键,但却未必一定生出佛陀,需看是否与菩提心相结合。由于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皆必定由般若空性智所生出,所以般若空性在仪轨中被称为“三世诸佛之母”。
上一世的赤江仁波切,是帕绷喀大师的心子,在圆寂前让侍者陪同绕拜甘丹寺一周,然后坐在椅上面对拉萨市,诵了一遍般若佛母心咒,然后喝了一声“呸”,便坐化了!
般若佛母咒:
达地呀他 (嗡)嘎带 嘎带 巴热嘎带 巴热桑嘎带 保地 索哈
Tayatha(Om)Gate Gate Paragate Para Sam Gate Bodhi Soha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
无可言思般若度 不生不灭虚空体
各别自证智行境 三世佛母我敬礼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终)
南无敬礼师,敬礼佛,敬礼法,敬礼僧,敬礼大佛母般若波罗蜜多。我之一切真实语,当愿成就。如昔时天王帝释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如是我亦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愿皆遣除,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来亦不去
不一亦不异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念诵方法为:
1 将心经念诵三遍。其中第一遍需要念诵开始的偈子“无可言思般若度……”,后面两遍直接从经文“观自在菩萨”开始即可。
每一遍念诵经文到最后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的时候,咒语可以念诵多遍。这个没有一定数目。
2 接着念诵“南无敬礼师……”,直到“愿皆遣除”,拍一下手。再从“南无敬礼师……”开始念诵。如此三遍,最后一遍才念完后面的“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直到“我稽首礼佛”。其中念诵“愿皆遣除,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这四句每念一句也要拍一下手。
3 上面两步完成算一次。如此念诵十次即可。
以上供养诸位,愿法喜充满,菩提路上遣除一切违缘。
【加倍咒】(三遍)嗡桑巴Ra桑巴Ra,波玛纳萨Ra,玛哈臧巴巴吽帕的所哈。
此咒摘于《噶当祖师问道语录》为度母传与阿底峡尊者,其功德能使念诵增上一千万倍。(此咒无传承者开许念诵,念诵经咒时加念三遍,非常殊胜。
注音:嗡:ong/Ra:按拼音规则拼成/臧:zang/吽:hong/帕的:二合,的为轻音)
【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菩萨贤圣僧,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
为利一切如母诸有情,愿证诸佛般若究竟义。
【称念圣号】(三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
【礼赞文】(一遍)
无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
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礼。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遍)
敬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终)
南无敬礼师,敬礼佛,敬礼法,敬礼僧,敬礼大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我之一切真实语,当愿成就。如昔时天王帝释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如是我亦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愿皆遣除,(拍手)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
【回向文】(三遍)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殊胜菩提心妙宝,未生起者令生起;已生起者不退转,祈愿辗转更增上。
愿我所修胜功德,速证般若大佛母;及一众生悉无余,悉皆成就彼尊地。
昼吉祥、夜吉祥,上师三宝加持大吉祥;诸瑜伽者皆吉祥,一切有情愿吉祥!愿善妙增长!
索达吉堪布:玄奘译本的《心经》的殊胜之处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现在佛教界有哪些焦点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详加思维,不能以自己所贪著的宗派观点为依据,而应该以诸佛菩萨的教证、理证,和传承上师的教言、理论为依据,再加上以自己的智慧分析的结果,然后建立自己的观点,再给别人提出建议。如果没有非常可靠的论据,就不要轻易断定一个问题。如果今天认为这个问题肯定是对的,但明天也可能觉得自己的分别念也不可信。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在没有得地之前,凡夫人的分别念是不可靠的,会经常发生改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被这些分别念所欺骗。
比如,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认为,自己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后来看见一些小朋友的遥控汽车等玩具时,又认为,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玩具了,但年纪大了以后,无论看见多么高级的遥控汽车,也觉得没什么好玩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觉得这个答案非常可靠,任何教证理证都不可能破斥,但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不一定会这样认为。法王如意宝也一再强调,除了圣者菩萨外,凡夫人是很难建立一种观点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在说话时,尽量不要毁谤他人,如果自己没有可靠的依据,就不要随意驳斥他宗。
一方面,实修很重要;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我们也要加以重视。要了知该如何区分鉴别不同的观点,否则,不要说弘法利生,可能在自己的修行中,也会有很多疑惑,比如,为什么《心经》版本那么多?到底哪个版本是合理的?……所以,佛法需要长期闻思。
有个法师曾经告诉我说,在他出家五、六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对佛经是半信半疑的,有些经典他看,而有些却不看,有些高僧大德的论典他接受,而有些他又不接受,心里始终对佛法有一些怀疑。然而,过了十几年以后,他开始接受所有的佛法和经典,认为佛经所说都是对的。在座的道友当中,可能也有这种情况吧!
据可靠史料得知,流传最广、最具权威的藏文《心经》,是从印度的梵文直接译成藏文的,译者是无垢友尊者,也就是密宗大圆满传承祖师中的布玛莫扎,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译师。
《心经》的讲义在藏地也比较多,藏文《大藏经》的论著(也叫《丹珠尔》,是高僧大德解释经典的论典)里面,大概有八个讲义,还有觉囊派的达那塔、荣顿班智达等很多论师的解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国王赤松德赞因在修行等各方面进步神速而生起一些傲慢之想时,当时藏地非常有名的译师贝若扎那为了消除他的傲慢,就以密宗的方式解释了《心经》,并将讲义交给国王,结果收到了预期的功效。由此可知,在藏文的《心经》注解中,还有以密宗方式解释《心经》的论典。
古印度的班智达们对《心经》也非常重视,曾写下大量的《心经》释文。在所有论师的讲义中,布玛莫扎所解释的《心经》讲义流传最广。
当然,汉传佛教关于《心经》的讲义,也是相当多的,比如憨山大师的《心经直说》、耦益大师的《心经释要》、黄念祖老居士的《心经略说》等等。
据一些《心经》研究者的调查结果得知,汉传佛教中研究、解释《心经》的高僧大德或其他智者大概有一百多位。在整个佛教界,《心经》都是流传很广的一部经典。
玄奘大师所译版本为什么与众多版本不同呢?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翻译所用的梵文蓝本不同所致。
黄念祖老居士则认为:玄奘大师是为了突出《心经》的重点内容——空性的见解,而故意没有译开头和结尾的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玄奘译本的整段文字,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摘录下来的;有些论师又认为:玄奘译本是众般若经中的一部完整经典。我记得在元音老人的《心经》讲义中,也认为《心经》仅是《大般若经》中的一段,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有些牵强,大家可以翻阅一下《大般若经》,看看其中有没有玄奘译本的一段完整经文。我个人认为,《心经》应该是一部完整的经典,不论按照藏传的《心经》还是汉传的《心经》广本来看,确实都有前面的缘起和后面的结尾部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玄奘大师回国后,本来特别想重返印度,将他的译本与梵文原版再作校对,但唐皇李世民已待之如国宝,舍不得放他出去。大家也清楚,当时出入边境不像现在这样开放,若没有国君的允许,都属于私自出国,而且当时的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唐皇担心玄奘大师一去不复返,所以一直没有放行。玄奘大师因此而没能再去印度,但他所译的《心经》,却广为流传了。仅由此事,也可见当时政府与国王对出家人的尊敬与重视,不仅如此,而且,在唐玄奘圆寂时,唐王曾举办了空前盛大的法会,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没有再出现过那样浓重的法会(我在《佛教科学论》后面“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中也稍微提到过此事),所以不仅《心经》,唐玄奘翻译的很多译本上写的都是“奉诏译”,意思是说这些经典都是奉皇命而译的。
我个人认为,玄奘译本与其他译本不同,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可能是梵文蓝本的不同所导致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佛所说的法,在每一个众生听来,可能都有所不同。比如,佛当时在灵鹫山转法轮时,有十万佛子在场,而且每个佛子都有不忘陀罗尼,但即便如此,每一个佛子所得到的法门都不尽相同。这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记录时因为录音机坏了,或笔坏了等等而导致的记录内容不同,而是因为佛会针对不同意乐根基的众生,而宣说不同的法。喜欢简略法门的众生,受持了简略法门;而喜欢广大法门的众生,又受持了广的法门,这就是佛说法的特点。
第三个原因,唐玄奘所用的这个梵文蓝本,应该是观世音菩萨亲自交给他的。为什么这样讲呢?这要从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说起:
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经过添油加醋、随心所欲的改编,早已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很多对佛教一窍不通的人,都知道鼎鼎有名的唐玄奘。
当然,因为作者的原因,其中的故事,已经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根本不符合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真正历史。从小说看来,似乎他之所以能够西天取经,全都归功于他的几个徒儿了,其实,唐玄奘的取经经历,并不是像书上所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据说,虽然唐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时,刚开始有很多人随行,但后来就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走到大戈壁沙漠时,因为打翻水袋,迷失方向,以致人与马均渴倒而不能前行,玄奘连续四夜五天滴水未进,只能倒卧在沙漠里,口念观音名号,直到第五夜,老马从阵阵凉风中嗅到了水草的气味,玄奘大师才算逃得一条生路。且不必说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仅仅从大戈壁到达犍陀罗,其间至少还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再翻越帕米尔高原,个中艰辛,恐怕是鲜为人知的。
在他西天取经的经历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下面这段情节:有一次,他路经一个寺院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大声哭泣。他走近一看,发现是一个全身糜烂(就像现在的麻风病)的和尚在哭。虽然玄奘深知路途遥远、凶吉未卜,但看到这个和尚很可怜,他就没有继续赶路,而一直呆在寺院里为他治病。后来,那个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玄奘才辞别前行。临行前,和尚送给玄奘一本梵文经典以示感谢,那部梵文经典,就是著名的《心经》。
玄奘一路上随时都在阅读这部经,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违缘、障碍时,只要他一念这部经,违缘、障碍等等就马上消失无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次,他来到恒河岸边,看见前面有好几千人聚集在一起,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他上前一看,发现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当时印度有九十五种婆罗门,在这些婆罗门中,有些境界很高,也有些境界很低,保留着很野蛮的风俗,当时,这些婆罗门教在印度比较兴盛)。
这些婆罗门为了供奉恒河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年轻男子,准备将他扔进河里。他的家人都非常悲痛,与男子抱作一团、泪流满面。
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人(玄奘大师),当即喜笑颜开,准备让唐玄奘代替那个年轻男子,随后,便立即将唐玄奘捆了起来。
唐玄奘告诉他们说:如果你们今天非要把我扔进河里供奉你们的河神,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一个要求你们必须同意!
婆罗门连忙问他是什么要求。
唐玄奘回答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我每天的经是必须要念完的,等我念完了经,你们怎样处置我都可以。
这群人觉得玄奘的要求并不过分,就同意了。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之后,天空马上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所有人都非常害怕,觉得这个人可能是不能得罪的,便将唐玄奘放了。
在唐玄奘取经的途中,这种类似的危难和违缘非常多,每次他都靠《心经》度过了这些难关。
令人惊奇的是,当唐玄奘从印度返回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他准备好好报答一番。谁知当他找到当时寺庙所在的地方时,不仅老和尚,连那个寺庙也消失无踪了。
人们传说,当时的那个老和尚,就是观世音菩萨,他化现成老和尚,亲自将梵文版的《心经》交给了唐玄奘。我以自己的分别念进行观察,认为这种说法应该是言之有理的,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不可思议,再加上《心经》是释迦牟尼加持舍利子与观世音菩萨对话而形成的一部经典,经中所有的内容全部是经由观世音菩萨宣说的。如果观世音菩萨化现为和尚,将梵文版《心经》交给唐玄奘,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心经》,是最有加持力的,如果要持诵,完全可以依照玄奘大师的译本。只不过在给别人讲解、或自己要完整通达理解整个《心经》的意思时,将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加上也可以。
有一次印《心经》时,一位大学老师问我:这里面有两个“是”,要不要我改一下,让它通顺一些?我当下就说:你的智慧不可能超过玄奘大师吧!还是不要改吧!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受到系统的佛学教育,当看见不同版本的佛经内容有所不同时,就随随便便想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下,这肯定是不对的。佛的经典都含有甚深的密意,即便有些经典的内容有些缺漏,但佛的加持力也是不可思议的。
曾经有个公案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一个瑜伽师将咒语“嗡班匝日格里格热呀吽啪的”念成了“嗡班匝日及里及热呀吽啪的”,当他念“嗡班匝日及里及热呀吽啪的”时,整个山河大地都随着他的念诵而念诵,另外一个人觉得他念得不对,就纠正他,但当瑜伽师改念后,整个山河大地的念诵都停了下来。由此可知,虽然梵文的咒语中并没有瑜伽师所念的“嗡班匝日及里及热呀吽啪的”,但以瑜伽师心的清净力,以及某些不可思议之力的加持,他所念的错误咒语都变成了真正有加持力的咒语。
同样,玄奘译本中“度一切苦厄”这句话,也许在梵文本中真的不存在,但玄奘的译本已受到了加持,如果我们以自己的分别念对经文进行修改,则将会使整个经文都失去加持力。我们以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正见,不能随随便便随顺世间人的见解,或是以自己的分别念随随便便修改佛经,改动佛的金刚语,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们这次传法所选用的,仍然是以玄奘大师的译本为主,再加上其他版本的开头序言和后面结尾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参照了法成论师译藏并由任杰老师译汉的译本)。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方面,因为上述传说,而使我对玄奘译本很有信心;
另一方面,我个人对玄奘大师也是很有信心的。玄奘法师在一生中,翻译了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经论。以我多年翻译的经验来看,他所翻译的典籍,是非常精确可靠的。在很多不同的版本中,他的译本总是以准确精练而独占鳌头。
另一个原因众所周知,不管在中国还是国外,凡是念诵汉语《心经》的人,全部都是依照玄奘大师的《心经》译本来念诵的。法王如意宝当年去美国时,美国信众念诵的就是这个版本;后来去新加坡时,在新加坡一个大型国家级晚会上,大型显示屏上也映出了《心经》,其版本也是玄奘大师的译本;这个译本不仅在佛教界流传甚广,在世间的学术、文化界,以及普通老百姓心中,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甚至很多商人在做一些产品时,比如,有些人将《心经》印在茶杯或哈达上等等时,都用的是这个版本的《心经》。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还是主要采用了玄奘版的《心经》。
我有时候想,玄奘的发心力真是不可思议,无论国内外,大家都是按玄奘的译本来念诵的;有时候又想,是不是因为当时国王很恭敬玄奘,而汉人又很重视地位,所以很多人觉得玄奘是国师很了不起,也就认可玄奘,认为应该读玄奘所译的《心经》,而不读其他译师的译本?但不管怎样,玄奘对佛教界的贡献确实是相当大的,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经常讲:玄奘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孙悟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猪八戒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所以,《心经》应该是很有加持力的。
以后我们念诵修持时,应尽量以玄奘译本为准,而不能随意改动,同时也不要认为《心经》很简单。
有些相续中有颠倒邪见,分别念又很重的人可能会不以为然:我也能写出这些文字来,我的文笔比《心经》更好,我现在写的博士论文有好几万字,《心经》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有二百多个字!
世间人一旦生起傲慢心,真是非常可怕!要知道,假宝和真宝之间,是有着价值上的天渊之别的。虽然表面看来,《心经》只有小小的一页,但它的功德、加持和威力是谁也无法比拟的。黄金虽小,但无论到哪里,都自有它的价值和力量,同样,佛经纵短,却也有不可言说的威力和加持。
(摘自 索达吉堪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