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什么不在其他五道成佛?而降世在人间成道?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在人间,弘法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成道涅盘也在人间,佛教与人间是密不可分的。
佛陀为什么不在其他五道成佛?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的其他法界中成道,而降世在人间,乃至在人间成道?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世间人道未成,怎能完成出世的佛道?
何况佛陀一代的说法不以鬼神为对象,所以佛教不是鬼神的宗教,佛陀说法是对人而说的。因此,佛陀所传的教法就是人间佛教,所有的佛教都是人间佛教。佛陀,道道地地是人间的佛陀;佛教,道道地地是人间佛教。
《增一阿含经》云:“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佛陀为了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的根本问题,舍弃王位,入山求道,而成为示现佛法真理的大法王。佛陀的出家,是精神上的出世,是人格的升华。深广的悲愿,使他回归人间,拥抱困苦中的众生。佛陀不但没有离开过人间,更深入社会,教导众生如何离苦得乐。
综观佛陀一生之精神所在,从初说四谛度化五比丘开始,直到晚年临涅盘前度化纯陀,可以说无时无处不谆谆于人间的教化。《佛说阿难四事经》记载,佛陀在临入涅盘前,尚对阿难、帝王、人民及四众弟子开示人间佛教四事:第一、执政者对人民如果有仁慈之心,不害生命,其福德等于侍佛。第二、执政者如果救济人民灾难,譬如供养佛陀。第三、执政者教化人民止息杀业,以弭灾患,赈济穷苦,以修慈心,亦如侍佛。第四、执政者与人民恭敬共事有智德者,亦如供佛。
这是佛陀生活化、人间化的真实流露,其慈愍众生的悲心,于焉可见。
佛陀曾说:“我亦如是生世间,同于世法不染着。”在各种经论中,佛陀也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如《增一阿含经》中说:“诸佛世尊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身为佛教的创始者,佛陀在印度不平等的社会里,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种种问题,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的看法与意见是普遍与深入的。佛陀对社会人间的教化,对象包含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例如:国王、大臣、文武百官、士、农、工、商、兵、强盗、妓女等。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视众生根器,应病与药,观机逗教,随机说法,犹如扣钟,小扣则小鸣,大扣则大鸣。
佛陀为父王担棺,为大爱道比丘尼抬棺,上升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以克尽人子之孝;看顾老病比丘,为老病比丘洗涤身体;教化愚笨的周利盘陀伽,使他成为阿罗汉;度化事火外道的优罗频螺迦叶;施与清道妇的信心,“清洁不在于外表的清净与否,你每日为大众扫秽除垢,心地早已清净,心地的清净才是真正的清净。”
佛陀帮助须达长者教育他骄慢不孝的媳妇玉耶:“女人光是容貌端正,身材姣好,不名为美人,更不值得骄傲;唯有心行端正,具备贤淑的美德,受人尊敬,方可名为美人。姿容的秀丽,虽然可以迷惑人于一时,但却不能如一个心地善良,品德端正的女人常受人尊敬。”使须达长者一家和谐幸福。
佛陀的慈爱无量无边,惠施给一切众生。佛陀不分怨亲憎爱、贫富贵贱,都同等的施予救度。佛陀准许尊贵的跋提王子等出家,也准许首陀罗出身的弟子,如担粪的尼提、剃发师的优波离出家;佛陀接受富翁须达长者的供养,也接受贫穷者的布施;佛陀感化不为欲染的大迦叶加入僧团,也方便劝诱贪欲的难陀披剃,帮助摩登伽女弃爱染而依归正教;鬼子母和鸯崛摩罗是让人一听到名字就害怕的恶人,佛陀却感化他们改邪归正。
佛陀甚至不舍弃数度加害自己,背叛自己的提婆达多,救济生性暴躁的外道步知加。在佛陀的心目中,愈是顽劣的众生愈要以慈悲度化他,因为佛陀视重病众生如佛子罗睺罗,怨亲平等,给予无尽的关爱。佛陀对众生的爱,是平等无差、清净无私的慈悲,佛陀对人间的慈悲教化是无远弗届的。
事实上,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佛陀人间教化的事例经证。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