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转载,居士文章全文,《大颠禅师注释心经》每日必看太稀有了——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大颠禅师注释心经》每日必看太稀有了  

  大颠幼年即心远尘俗,后与药山、惟俨同拜惠照和尚为师。惠照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怀让的弟子,受法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创立曹溪派系,成为南宗之祖。此派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钻研颇深。大颠在西岩削发受戒,从惠照处获益不少。 -

  大颠禅师注心经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字面到字面的惯用解法,而是通过自身修持体验证悟出的结果,文中大颠征引了大量的禅宗公案,以禅解经,别有意趣。大颠是修一心禅的,所说的话,让人感到驴唇不对马嘴,但没有极高的修为,说不出这种禅机,因为觉悟太低是很难证悟到这一步的。

  大颠禅师注心经 -

  [唐]大颠禅师宝通述 -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然而世尊出世,现种种相,谈说种种法。五事①施化,五种②立题,广辟玄门,诱导群品,于第五时说此般若最胜大经,有唐玄奘三藏奉诏译成,流于此土。尽六百卷,谈空一味,显法多门。于其数中,最简要者,五十四句,计二百六十字。其文大直,反成难晓,岂欲传诸达道,庶几接引初机。若能对己返照,穷究见闻,先取见性,次第入顿,后无凝滞,终到牢关。设或未然,且听末后句-

  【摩诃】 -

  梵语,此翻为“大”,又云“平等”。 -

  世间最大,莫过虚空。《金刚经》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所以灌溪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虚空难度量。” -

  雪峰道:“仰望不见天,低头不见地。”虽然恁么广大,谁知有一物,更过于此。且道是甚么物?还识这个◎①么?太虚虽广,不能包其体;日月虽明,不能喻其光。达摩云:“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庵虽小,含法界,放开大者无外,收来小者无内。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若从这里会得,万象森罗,情与无情,皆同一体。方信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②,尽大地是个法身③王。”经云:“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岂不见。”云门道:“一条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去了也。”山河大地从什么处得来?若从这里,一一明得便了。芥子纳于须弥,须弥纳于芥子。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神通自在,出没自由。或现大身,满虚空界;或现小身,微中极微,细中极细。抛向诸人面前,打鼓普请看不见! -

  会么?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

  【般若】 -

  梵语,此翻“智慧”。 -

  愚痴之人,不见自性,造作粗恶,用事无智,生遭王法,死堕阿鼻①。若能转愚为智,用事聪明,具大福德,知因识果,令人恭敬,不受贫苦。若有人反思从前,所做过恶,逐日忙忙,不觉不知,愚痴颠倒,忽然自醒,念念生死,末后何归,有大苦恼。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舍不得苦。杳杳冥冥,前路暗黑,魂识纷飞,无家可归。依草附木,饥渴苦恼,亲戚不睹,莽莽荡荡,忧愁之苦。或在地狱,一日一夜,千死万生。或堕畜生,久受困苦,无人救济。长劫受苦,忽能自觉,昼夜反思。尘劫以来,前种种苦,但受无常。亲近知识,发大智慧,见自本性,顿悟无生。反前愚痴,智慧福德,皆归空寂。神通妙用,治生产业,治世语言,同归般若。转凡成圣,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生极乐国。念念慈,常谈般若,济诸贫苦。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切诸法,无非佛法。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方信道:“无众生可度,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证,本来具足。”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为人自肯,决定无疑。说此难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

  更参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如何是末后一句? -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

  【波罗】 -

  梵语,此翻“到彼岸”。 -

  迷者此岸,悟者彼岸。经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若迷本性,三业①昏暗,六根内盲,妄认四大、六根为己。此是众生颠倒,认贼为子,迷自本性,轮转生死,即在此岸。出壳入壳,辗转不觉。改头换面,长劫受苦,无有休息。若一人反真归源,穷理尽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更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做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名曰“极乐”。 -

  如何是极乐? -

  除是我家亲弟子,谁人肯向里头行。 -

  【密多】 -

  梵语,此翻“极则”也。 -

  “密”者,和也;“多”者,诸法也。“密”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于万法,万法尽在太虚之内。众生一性放开,亦能包于太虚,太虚亦能合于种性。太虚为体,万法为用。太虚之中,森罗万象,情与无情,总在太虚之内。众生佛性,亦能包合于太虚。太虚之内,有八万四千恒河沙异类种性,俱不可说,尽在众生一性之内。一性喻于密,密能均和,和合为一;一性为密,种性为多,故曰“密多”。 -

  【心】 -

  “心”者,是众生之本源。一切诸法,同归于心。万法是心之异名,分为八万四千,广则无穷无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道:“众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

  又道:“现前一心,本具千法,举心动念,具大总持。”从上祖师,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五千四十八卷,八万四千法门,多种方便,皆从此个字流出。将须弥做笔,海水为墨,书这一个字,犹不能尽。人人尽有这一个字,所以不能自见,说亦不信,须是亲见,方能信也,唤做一字法门。众生不信“是心是佛”,佛有多种方便指众生见自本性,未能见者,须是一一分明指出。 -

  教中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须是亲见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须是亲见般若。 -

  夹山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须是亲见祖师意。 -

  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

  又道:“道在瓦砾,道在尿屎,道无乎不在。” -

  又云:“唯一紧密身,一切尘中现。” -

  又道:“见色便见心。”众生只见色,不见心。为何不见?只为识性昏暗,六根内盲,不觉不知。若能穷究,步步行行念兹在兹,磕着碰着,忽然亲见,名曰“见性”。此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须是左顾右盼,回头转脑。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处处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如是会,方得契如如。此性无形无相,于不见之上亲见,于亲见之上不见。离种种相,见自本性,是名“妙道”。 -

  二祖问达摩:“乞师安心?”达摩云:“将心来,我为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云:“为汝安心竟。”二祖于此大悟,得无心之道。 -

  会么?若得心空皆及第,凡圣原来共一家。-

  -

  【经】 -

  “经”者,径也,是众生修行之径路。蓦直便行,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切忌当头,举心动念,便堕泥犁①。 -

  要识此经么?五千四十八卷,皆从此经出。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学人一卷经?”云门答曰:“举起甚分明。”又问:“僧念什么经?”僧云:“念《维摩经》。”云门云:“我不问你念《维摩经》!念的是什么?”若从这里会得,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这一卷经,人人本有,亘古亘今,只为众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何也?此一卷经,流浪多劫,迷背此经。忽然有人,一言下顿悟,方信道:此经不从外得,自知从己流出,声声不绝。“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然虽如此是,不可依样画猫儿。何也?须亲见此经始得。 -

  【观自在菩萨】 -

  若信于此,但去静坐。坐令极静,举心动念,有一无位真人,常在赤肉团上,出出入入。这里亲见此菩萨,悠游自在。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一刹那间,周遍沙界。十方游历遍,不见佛行踪。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于不见中亲见,于亲见中不见。若从这里见得观音菩萨,应物并随形,何曾欠少。起坐镇相随,同起复同倒。同欢同笑,同叫同闹。 -

  会么?眼里闻声方始知。 -

  【行】 -

  “行”者,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为初,看这一步从何而起。若知起处,便知生死之根源。 -

  古人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岂不见,石霜问石头:“举念不停时如何?”石头:“咄!云是谁举念?”石霜于此大悟。但如此体究,念念不离于当处。凡举心动念,语言、三昧,自观从何而出。 -

  古云:“何不自闻闻。”方信道,从佛口生,从佛口出。 -

  古云:“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

  宝公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如今,谁动口。” -

  经云:“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谛观声声,从自己流出。念念不绝,十二时中,常读是经。叫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目太分明。若能如是,唤做返本还源。 -

  如何是源?水流源在海,月落不离天。 -

  【深】 -

  “深”者,彻骨彻髓处也。 -

  古云:“为道损之又损。”但去静坐,日夜反照,照尽髑髅,五蕴顿彻,丝毫不挂,如父母未生相似,烧了一般,贴体汗衫都脱却。反求诸己,廓然无我,自然到家。 -

  古云:“不是不归家,家贫归不得。”谷幽深远,无人能到。 -

  古云:“去年穷未是穷,今年穷始是穷。去年穷无卓锥之地,今年穷,锥也无。”若能如是,方知“无舌人能解语,无手人能行拳”。 -

  【般若】 -

  “般若”者,梵语“智慧”。 -

  大凡为人,须有智慧。若无智慧,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不信此语,外道聪明,无智慧。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当自坐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往。若有人,发此一念,便能亲近知识,抉择生死之法。若不如此,但信此语:“世间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

  古云:“若一人反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若要明末后一着,但将《龙牙颂》仔细冷观。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的人。如此悟去,世间将不去,唯有一空身,是大安乐。 -

  会么?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

  【波罗】 -

  梵语,此翻“到彼岸”。 -

  迷者轮回转,悟者轮回恝。若要到彼岸,须是自生智慧。譬如渡河人,河深难得渡,须用桥道、船车、木排、竹筏多种方便,布置盛载,过此深河,前多种方便之物都无用处。见性悟道亦复如是。又譬如盲人求医,路远不能自行,须假人牵,兼手中有杖。无此二物,终不能到。既到医师处,为他点开眼目,便见光明,其杖与牵人,都无用处。顿悟涅槃正路,亦复如是。未得见性悟道,须用作福,福至心灵,须假坐禅行道,看读圣教,看话下语,一切顿悟。从前多种方便,有为之法,尽是闲家具,留与后人看。目开之人,渡河之者,来去自在,一过永远,一悟永悟,更不复迷。得兔忘睇,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做一个物外闲人,十二时中,诸圣鬼神,要见无由。一切圣贤觅踪迹,皆不可得。此是已到岸者。故云“波罗”。 -

  会么?及尽玄微妙,回程月下行。-

  -

  【蜜多】 -

  梵语“无极”,又云“究竟”。 -

  故“蜜”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万法。譬如众药,其味不同,用蜜匀和,同归一味。诸佛性空,亦能充满于法界,包含一切。异类种性,会源归一。识得一,万事毕。如何是一?吾道以一贯之。 -

  洞山道:“二十年要打成一片不能。”得到这里,方知佛法平等,无有高下,回归一体,无佛可做,无众生可度,一体同观,故曰“蜜多”。 -

  【时】 -

  “时”者,正见之时,一无可见。亦无过去、未来、现在,与虚空平等。上无攀仰,下绝已躬,圆顿之位,皆不可得,玄之又玄,等无有二,共归一时。 -

  【照见五蕴皆空】 -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此五蕴因执色身有我,故长劫轮回。若就今生人身,依此修行,常自返照,照见五蕴净尽,清净本然。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四大五蕴,名字皆不可得。古人到此,名曰“蕴空法”。 -

  西天宾王问师子尊者曰:“在此做什么?”尊者答曰:“在此蕴空。”王问:“得蕴空法否?”尊者答曰:“已得蕴空法。”王曰:“求师头得否?”尊者答曰:“身非我有。岂况头乎!” -

  僧问岑和尚:“二鼠侵藤,如何淘汰?”岑曰:“今时人须是隐身去。”僧云:“如何隐身?”答曰:“道者还见奴家么?” -

  肇法师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

  舍利弗见天女,问:“何不变却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觅女身,了不可得。教我变个什么?”祖师到此田地,皆得蕴空之法。 -

  镜清和尚住院三年,本院土地,要见师颜不能得。 -

  弘觉和尚住庵,天厨常送食。及再参洞山后归庵,天神三日送饭到庵,不见庵主。庵主只在庵中,为甚未见?参! -

  从上祖师皆得圆顿之法。这里一一透得荆棘过,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肯,乃方亲到这田地,自然休歇,自然放下,如红炉上一点雪。 -

  良久,云:会么?只见六龙争戏舞,谁知丹凤入云霄。 -

  【度一切苦厄】 -

  若不得五蕴空,依旧堕落生死界。既堕生死界,再受轮回苦。 -

  老子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有身皆是苦。” -

  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要无苦,直须返己自照,照尽髑髅本来清净,须是亲见本来面孔。 -

  要见本来面孔么?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 -

  会么?举头鹞子过新罗。 -

  【舍利子】 -

  “舍”者,离也。“利子”者,舍中之主也。 -

  四大五蕴,身如客店,主人暂住。主人既离,屋舍倒坏,利子常存。 -

  药山道:“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又道,“大千俱坏,这个不坏。” -

  还识这个么?独超三界外,更不恋娑婆①。 -

  【色不异空】 -

  以心观境,境上有空,见色便见空,心即是空。 -

  众生法性只在目前。应物显形,长者长形,短者短形。方者方空,圆者圆空,白者白空,黄者黄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远者远空,近者近空。反观自己,是色,色即是空,应现种种相。种种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

  宝公道:“有相身中无相身。” -

  会么?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

  【空不异色】 -

  色与空一种,凡夫见两般。诸佛菩萨,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三世诸佛、菩萨亦是空,二十八祖、六代祖师亦是空,四圣②、六凡③亦是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各各本来总是空。只为众生执著,不知是空。迷己逐物,随物流转,不能归一。机见不同,有色有空,堕落二见。若人于此,廓彻悟空,平等身心,内外无余,不见空色,不被物转,平等法界,何更有二。 -

  会么?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xxxx【色即是空】

  眼是色不能见,只是真空能见。耳是色不能闻,只是真空能闻。鼻是色不能嗅,只是真空能嗅。舌是色不能说,只是真空能说。身是色不能觉触,只是真空能觉触。脚是色不能行,只是真空能行。手是色不能行拳,只是真空能行拳。无眼能见,无耳能听,无鼻能嗅,无舌能谈,无脚能行,无手能行拳。意根有名无形,分为八万四千。见闻觉知,总归六根,遍身互换,神通妙用。

  古云:“通身是,遍身是。”会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异,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总归大空、毕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①门原不有。

  且道到这里,似个什么?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新。

  【空即是色】

  诸佛菩萨,见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无二。有情、无情,著相分别,见种种相,随声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觉。圣贤不见有色有空,内外无分别,常自寂灭相,光明动耀,遍周沙界。安色空二字,俱不可得。

  会么?亦无空,亦无色,布袋和尚逢拾得。

  【受想行识】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识。因有识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尘。因有六尘,便有六识。因有六识,共成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蕴。因有四大、五蕴,便起六十二见,便起八万四千差别相。随声逐色,流浪生死,终无止住。若要生死断、轮回息,但从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我,当下空寂,直下承当。空劫①以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无所寂,唯见于空,空无所空,八万四千,尘劳妄想,一时顿息。此时,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

  会么?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亦复如是】

  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唤做万法归一,不落第二见。到这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①,动念即乖,安排即错。文殊与净名②,对谈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动着!动则三十棒。

  会么?百舌未休枝上语,凤凰那肯共同栖。

  【舍利子】

  诸漏已尽,已归寂灭。求出三界,天地不能拘。迥超法界外,自在更无忧。名曰“舍利子”。前解释竟。

  【是诸法空相】

  从上诸佛,一味谈空,只为众生,直下是空担负不行,起百种方便,种种假名,引导有情、无情,皆归空寂。若信未及,但去静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人空。既得人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

  经云:“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到这里,自然放下,无佛可做,无生死可断,无涅槃可证。圆顿之位,等觉③、妙觉④之地。若更有丝毫可证可修,则堕生死界,永劫受沉沦。若能彻底无依无倚,直下承当空劫,圆陀陀,光烁烁。

  会么?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者,全谈理性。有生有灭,全谈事相。此语直言直说众生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曾生、不曾灭,不变、不移,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四大五蕴从他虚生虚设,于自己法身,总无交涉。和光尘不染,三界独尊。此是长劫虚空不坏之身。经云:“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会么?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

  【不垢不净】

  亦说众生本来具足法身。众生法身清净,无瑕、无染、无污,不长、不短,不方、不圆,无浊、无净。坏不得,烧不得,染污不得,如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不垢不净,长劫如然,如水中月。

  要见么?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不增不减】

  虚空之体,迢迢空劫之身,增不得、减不得、坏不得。在圣而不增,在凡而不减,如如不动。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之士闻之必生怪。

  会么?唤作一物即不中。

  【是故空中】

  清净本然。棒打虚空空不痛,刀斫虚空空不断,绳缚虚空空不住,火烧虚空空不着,箭射虚空空不穿,雨打虚空空不湿,典卖虚空不值钱。

  会么?欲言言不及,山东河北好商量。

  【无色受想行识】

  虚空之体,安色空不受色,安声空不受声,安受空不受受,安想空不受想,安行空不受行,安识空不受识。六道四生,一切假名,都无所受,纤尘不立。清虚之理,毕竟无身,行如鸟道,坐若太虚。十二时中,佛眼觑不见。

  为甚觑不见?锦鳞在深处,白鹭不知踪。

  【无眼耳鼻舌身意】

  有此六根,随顺众生之说。诸佛具大慈悲,现三十二相①,八十种好②,以幻灭幻,非幻不灭。不灭者,是众生本来具足法身。“法身即非法身,是名法身。”

  法身有名无形,要见法身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全体起用,全体法身,非是六根、四大、五蕴。见闻觉知,切忌妄认。四大、六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尽是假名。引导众生,须是亲见法身,若得亲见,转凡成圣。

  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曰:“花药栏。”僧云:“便凭么去时如何?”云门云:“金毛狮子。”雪窦颂云:“花药栏莫颟顸,星在秤方不在盘。便凭么太无端,金毛狮子大家看。”

  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祖师一一为众生指出,若亲见自己法身,万劫不受轮回。

  要见法身么?是何颜,剔起眉毛著眼看,拟议之间隔千山。

  【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得起处,知根本生。反照根本身,非我有我身。既无十八界,顿然清净。观身无身,观法亦然,总归空寂。更去静坐,观过去所作,现在所作,多种声色香味触法,安顿何在?既无所有,犹如昨梦。我心本空,罪福无主。何者是罪,何者是福?谛观心是本来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三祖乞二祖忏罪,二祖云:“将罪来,我与你忏。”三祖云:“觅罪了不可得。”二祖云:“忏罪已竟。”三祖于此大悟。

  会么?对坐不相见,光影照驴面。静坐绝纤尘,虚空不通线。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十八界,因执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是诸恶业。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皆归败坏,总无真实。静观四大,都无实义,为虚空之体,长劫不坏之身,湛然常寂,亦无修证。那伽①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无散无乱,孤明独照,犹同秋月。圆陀陀,光烁烁,普天匝地照彻十方,山河大地不能隔碍。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无无明】

  开发众生,人人尽有无明,起多种差别,百种烦恼。常取六根,起十八界。心处六情②,如鸟投网,造众恶业,如蛾赴灯。出壳入壳,辗转不觉,流浪经劫,皆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由无明为始。于此忽然亲见无明,降伏令死,死中更死,万缘俱息。诸漏已尽,永断烦恼,根本既除,三毒③自灭。一切众生,不识无明恶毒缘起,因被所累,历劫受苦,忽然自觉,无明起处。朝打三千,暮打八百,直教大死一回,末后再苏,欺君不得。

  一僧问投子:“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投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于此直截根源,扫除心地,不见有身。身尽无明尽,尘垢尽除,万劫尘沙之罪一时顿消,轮转生死一时顿脱。

  古云:“刹那灭却阿鼻业,了得万法本来空。”如何是本来空?“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于此一一明得,转凡成圣,转无明作佛。

  【亦无无明尽】

  有身即有无明,有无明即有三毒。因有三毒,起三恶业,三业昏暗,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能转三毒作三德①,转六根作六神通②。于此一一转得,转凡成圣,凡夫即是圣人,圣人即是凡夫。若转不得,凡夫被物所转,百姓日用而不知,终日忙忙,无本可据。若能转得,会万物归于自己,终日忙忙,那事无妨。终日吃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挂一缕丝。终日为,未尝为。如此转得,混融魔界,居尘不染尘,在欲而无欲。身心一如,内外无余。须是打成一片,与空劫齐,形影不存,纤毫不立,体露堂堂。才有纤尘,遍界空生,即堕生死。但去反观自己,不见有身。我身既无,无明亦无。

  经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只这“佛”之一字,亦不可得,觅元字脚,亦不可得。

  古云:无卓锥之地,唤做了事的人,唤做无心道人。“莫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且道隔那一重关?

  会么?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乃至无老死】

  既得无明尽,便无老死。诸佛修行,只到无身处。身既无,生死何有?佛不见身,是佛见。

  经云:“若无我相①、人相②、众生相③、寿者相④,即是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名菩萨。”众生颠倒,被目前幻景所惑。行影变动,随物流转,因执人我,妄心不灭。迢迢尘劫,人我不除,执著声色,堕落生死,对治⑤目前,亦有生灭。若是见性之人,目前无法,亦无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⑥,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一体同观,万法归一。到这里,生则从它生,老则从它老,病则从他病,死则从他死。若是到家的人,不见有生死,亦无生灭。

  古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天堂地狱,六道四生,一切幻化,于大彻底人,总无交涉,自然全身放下。“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①大圆觉。”

  且道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

  会么?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亦无老死尽】

  学道之人,如剥芭蕉,去一重又去一重,直得去尽,无下手处,反本还原,得五蕴空,如未生相似,烧了一般。到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通身手眼,不立纤尘。名字不可得,十二因缘、六度万行②、头陀③苦行,一时顿脱。如枯木,如死灰百不会的人。

  古云:“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若更说生、说死、说因、说果、说心、说性。“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方到无生死之地。人法俱忘,复是何物?

  会么?木人半夜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

  【无苦集灭道】

  小乘之人,日夜精进,六度万行,心外求法。免此四谛,出三界,免轮回,无有是处。诸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不以小乘法济度于群生。大乘之者,学无为法,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在于闲处,收摄其心,端然不动,观一切法,皆无所有。反观四大,有身非觉体,无相乃明真,自知空寂。今知空寂,顿脱净尽,无功之功,长劫不坏,如如不动,湛然常寂。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己,来世得做佛。定慧力庄严,无迷无悟,无苦无药,无集无灭,无道无德,无慧无痴,“本来无一物,明镜亦非台”。到这里修证即不悟,染污即不得,一直超入如来地。

  要见如来么?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无智亦无得】

  此句反照自身,常不可得,岂有得乎?亦无人亦无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一切圣贤如电拂。到这里如贼入空屋,得无所得。离种种见,脱体无依,自性清净,实无一法可当情。“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无得无失,无进无修,燃灯佛无一法授记。胸次才有丝毫有得有失,我能我会,我悟我达,我聪明我智慧,有道有德,尽是增上慢①的人。我不除,皆随生死。若是真实的人,总不如此,自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出身之路?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过南岳去。

  【以无所得故】

  修行人到这里,入圆顿之位。众生因何流浪?不能出期只为不曾见性,鲜于智慧,不能广知无量空义。胸次学解,误却本心。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众生被其干慧①,广览义理,蛊毒人心。蕴在胸怀,成增上慢。

  古云:“才有纤毫,即是尘。一翳在眼,遍界空生翳。”若不销,不出门知天下事。翳若消尽,始知庵内人,不见庵外事。须是参究到空劫齐,不落第二见,归根得旨。才有所得,执著人我,我慢不除,生陷地狱。云光法师讲得天花乱坠,贪嗔不改,堕落堰牛。西天长爪梵志②,讲得天帝释、阎老来听法,免地狱苦,不得腾空,见佛请益,闻佛方悟。若要超佛越祖,须是念念空寂。世间幻化,一切客尘、太虚之体,声色不存,如世界如虚空,是了事安乐清净道人。

  要见清净道人么?因我得礼你,衲僧眼见鬼。朗州山,澧州水。

  【菩提萨埵】

  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觉。四果③小乘,著相修行,精进苦行,修无漏④,断尘沙惑,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如独跳,神通狭劣,堕在声闻辟支佛,不能接物利生。若不见性,万劫不能成佛。若要入圆顿之位,须是见性。若得见性,反掌之间,转凡成圣,自然机缘,悟佛三昧。无师智、自然智,多种方便,度诸迷悟,同到彼岸,更不受生。教外别传,不劳寸刃,入圆觉无碍法门。

  如何是无碍法门?此去西天十万余。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此中间六个字,依此前种种解说,得大智慧,最尊最胜。悟性般若,天上天下,无有及之。

  古云:“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般若。”般若通透,大光明藏,如人入海,转入转深。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悟佛知见。有大神通,种种变化,种种方便,应现种种相。随机利物,引导群迷,同到彼岸。三界唯心①,万法唯识,体用双行,浑融归一。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②。动静言谈,句句平等,不落第二。一体同观,平等真法界,无众生可度,岂有差别?脱体无依,果行圆满,名曰“蜜多”。三世诸佛,被思大和尚,一口吞尽了也。

  会么?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

  【心无挂碍】

  到此悟真空妙理,廓彻太空,清净本然。如来与一切众生,平等性空,于诸修行,实无有二,超过碍无碍境。

  古云:“心同虚空界,示得虚空法,证得虚空持。”无是无非法,外清净、内清净、内外清净,外空、内空、内外空,当体即空。天地未有,先有此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太始太初,太微太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五目不睹其踪,二听绝闻其响。

  六祖云:“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无人识得,若亲见一回,超过佛祖。出三界,不轮回,为人自肯、自信,自能保任,得无碍法,决定无疑。”

  会么?三岁孩儿抱花鼓,八十老翁滚绣球。

  【无挂碍】

  经云:“汝何不见吾不见之地,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吾?达诸法相,稽首如空,无依无倚。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蒲。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于此总无障碍。东去无穷,西去无极,纵横自在,无去无来。幻景不能所拘,本源自性天真。长劫不坏,清净之体,无去无来,无变无异,故曰如来。

  要见如来么?南有天台,北有五台。

  【故】

  “故”之一字,圆满极则。不可说,不可说。说亦不得,因说不得,故曰“故”。即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无有恐怖】

  悟得性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受明暗之所拘,不与万法为侣。来去无伴侣,佛眼不能睹。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上天之仰无穷,入地去之无极。山河石壁,地水火风,于此来往,总无隔碍。不动道场,一刹那间,周游法界。侧掌行千里,回程转似飞,阴阳不能迁变。四圣六凡,拘系不能得,千圣不奈何。无挂、无碍,长劫如然,唤做自在大觉金仙①。格外超佛越祖之久,决定无疑。究竟圆觉,遍十方故。

  要见此人么?白头童子智犹长,半夜三更渡渺茫,任运往来无间断,不须船子与浮囊。

  【远离颠倒梦想】

  若要远离,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爱为根本。发心修行,先取见性,爱欲自除。众生轮回,颠倒不息,从过去劫中,不信般若,流浪生死。至于今日,被幻境所惑,贪著五欲,业识茫茫,日夜颠倒,被此幻身,三业昏暗,不觉不知。忽然自觉无常,知此过幻,念念变灭,顿然觉悟,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古云:“圣人无己无固,无必无我,无依无倚,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净无秽,无立无作,无生无灭,无住无默,无言无说,绝思绝虑。”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实无可得,得无所得,其道常存。朝闻道,夕死可矣!死了烧了,无饥无渴,无寒无热,无起无倒,无睡无眠,无六根无九窍,无四百四病,无八万四千虫,永无颠倒梦想。若不如此悟去,清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过八千年。会即刹那间,不会尘沙劫。死死生生,转转不觉,睡长梦而不醒,万劫颠倒而无止。颠颠倒倒,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梦醒又梦,如梦幻泡影,流转世间,梦中说梦,终无了期。若有人打得彻,透得过,永免颠倒,梦幻顿断。

  且道向甚么处去?千圣觅他踪不见,全身隐在太虚中。

  【究竟涅槃】

  反究此身,本来无此四大②,迷己逐物,认贼为子,妄认四大六根为自己。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者,认四颠倒①,自不觉知,不能解脱。忽然自醒,于此日夜不离当念,自觉自照,照尽五蕴,从尘劫以来,本自无有,廓然顿空,实无我相,如圆觉性。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古云:“若悟无人我,逍遥出六尘。”

  “竟”者,尽也。穷尽之法,廓彻无己,万缘顿息,内外无余,湛然常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全身放下,离四句,绝百非,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故曰“涅槃”。

  如何是涅槃?咫尺之间,不睹师颜。

  【三世诸佛】

  过去、未来、现在。过去庄严劫②,一千佛。三世三千佛,更有穷劫佛,不可说,不可说。数量不可穷,但去静坐,观过去、现在、未来皆同一体,如虚空。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观身寂灭,永不断灭。若人于此顿悟,直下承当,迢迢空劫,尽在如今。于光动地,人法皆忘,不见过去、未来、现在,究竟到尽、无尽地,即是空空。我、无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无,三世自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不落空。

  要见三世诸佛么?镇州萝卜犹自可,青州布衫更愁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此句是三世诸佛之母①,从此流出十方诸佛。依此句修行,果行圆满,成等正觉。离此句修行,虽经多劫,又守勤苦,有希望成道,属小乘法,堕在声闻、缘觉、辟支佛。有为之法,终不成就一切圣果。须常精进,存有所能,依般若波罗蜜多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更无过此,最上极则,果位无上正真。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圆顿上乘。若外别修行,过此法者,无有是处。此是教外别传,世尊最后拈花,迦叶微笑,正法眼藏②,吩咐于摩诃大迦叶。

  此法亲见自性,不容授记,圆顿之位,独孤标法。参善知识,凭师指示,有缘契悟圆顿,教没人情。若有思心传授,是外道法。有吩咐,有传授,有得有失,有教有授,尽是外道邪见,生死根本。三世诸佛、六代祖师,自修自证。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若有一法授记,不名释迦。若被人教坏,急需吐却,大凡为人须从自己流出,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具大总持。中下之机,多闻多不信。说此难信之法,稀有之事。

  会么?月下树无影,日午打三更。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梵语,“阿”之言无;“耨多罗”言上;“三藐”言正;“三菩提”言真。此名无上正真,又云成等正觉。此四个字须是亲见,见道方修道。五千四十八卷,说此四个字,穷不能尽。过去诸佛,说亦不能尽。三世诸佛一切贤圣,皆依此四个字,修证尽归圣果。三世诸佛、初发心,求此四个字,各得果位,圆成等觉、妙觉。末代众生若依此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三藐三菩提法,廓然顿悟,亲见无上正真,自知当作佛,直超圣果。

  要见无上正真么?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过去诸佛慈愍众生,百种智慧方便,随机利物。泥龛塑像,黄卷赤轴,一切语言,说因说果,但以假名字引导于有情。天堂地狱,诸佛位次,三贤十圣,缘觉声闻,四圣六凡,次第接引。忽然自悟,见自本性,超过诸佛位,一直超入如来地圆顿之位,不立名字。若不见性,向外驰求,终不成就。

  悟,有年有月有日有时,因甚么事,发明此事?学道先须有悟,由若不如此,离文字外,行住坐卧,火急自究。一旦顿悟,同修同学,同悟同证,同契同道,诸善上人,同归一处。若自学解,就人驰求,各执外道邪见,生死各路,随业受报,不可共语。

  岂不见须菩提,尘沙劫前修行,直至释迦会下,只得解空。第一方等会中,《金刚经》请问“四句偈”,廓然顿悟,涕泪悲泣,自叹云:“前所慧眼,未曾闻此经。”三世诸佛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

  要识此经么?西瞿耶尼①,北郁单越②。

  【是大神咒】

  此咒亦是众生具足心咒,亦是众生心地法门。得此法门,有大神通,拘邪立正,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毫端上,显宝王刹,一微尘里,转大法轮。信手拈来,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此神咒,举心动念,外道魂惊。反真归源,魔宫震动。如来秘密神咒!

  要识此咒么?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是大明咒】

  心光发现!此咒照天照地,烁破乾坤。此咒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洞耀,普照十方,包含法界。大光明藏过于日月,无处不照,是大明咒。

  要识此咒么?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是无上咒】

  此咒最上,更无过者,是诸咒之王。此咒第一,将别神咒过于此咒,终不能及。一切万法,无不出于心咒。无能越者,是无上咒。

  要见此咒么?杖林山下竹根鞭。

  【是无等等咒】

  此咒无边际,不可比。况将诸咒,比并此咒,终不能得。此咒世间稀有,说此难信之咒,须是亲见此咒。为人自肯,不可说,不可说。

  要见此咒么?麻三斤①,两脚骆驼藏北斗。

  【能除一切苦】

  佛意慈愍众生,堕在娑婆,流浪经劫,受苦无穷,种种方便,救度众生,同归极乐。世尊自叹云:“吾过去劫中,曾作大身,积骨如须弥,吃娘乳如大海水,未说种种身。”佛大慈悲,出现于世,救度群迷同出火宅,为众生贪著五欲,无有出期。若有人谛信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念兹在兹,忽然见性,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求出火宅,永免轮回,更不受生。自信一去不回头,直待弥勒下生,随机利物,应现种种相,种种方便,化度群生。从上诸圣,久受勤苦,方得见自本性。心心念念,处处逢渠,且道末后向甚么处去?

  会么?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古今成现事,何必待商量。

  【真实不虚】

  一切诸佛,说此神咒,度脱有情,真实不虚。不异语、不诳语①,“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此无相之相,是真实之相。大千俱坏,此相不坏。为甚不坏?为同大千。坏与不坏主元在,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皮袋定坏,此主不坏。古云:“古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

  经云:“我有无价宝珠,系在衣里。日夜推究,忽然而见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然虽如此,见道易,守道难。

  要见此珠么?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此句结前,多种方便。语言总归于一,具大总持,同归一心之法。

  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迷者呼为情识,死后受轮回。悟者为秘密神咒,得无生法。如来有密语,迦叶有密藏。悟此神咒,若人专心受持,功行圆满。常持此咒,鬼神远离,诸天寂听常欢喜。

  要见此咒么?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与内外。且道在什么处?

  会么?上大人,丘乙已,谛听谛听!

  【即说咒曰】

  重举四揭谛,维护持经人,不离其侧。四揭谛顺念逆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果遂。

  会么?雨过莓苔润,春来草自生。

  【揭谛揭谛】

  反观自己顿空,空中更空。不见有空,万缘顿息。过去所作一切善恶,幻化五蕴荡然净尽。尘劳妄念一时顿除,太虚之中丝毫不挂。“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谛、揭谛”。

  会么?不劳悬石镜,天晓自分明。

  【波罗揭谛】

  到空无所空,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罗揭谛”。

  会么?月上中峰顶,还应过别山。

  【波罗僧揭谛】

  此是诸佛清净境界。五欲尘劳,污染不得。混融魔界,异类中行,龙蛇混杂,凡圣同居。逆行顺行,圣贤莫测,反本其源,归根得旨。故曰“波罗僧揭谛”。

  会么?自从泥牛斗入海,直到如今不见踪。

  【菩提萨婆诃】

  “菩提”是初,“萨婆诃”是末。

  发菩提心,勇猛修行,日夜为道,行头陀行,精进苦行,渐渐修进,永无退转。久守勤苦,忽然悟道,达本性空,即是菩提。超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极乐之所,善说无穷,故曰“萨婆诃”。

  看读至此,廓然顿悟!涕泪悲泣,喜极则悲。若能如此,欲报佛恩,广开印施,续佛慧命。若不醒悟,不遇知音者,徒劳话岁寒。

  更有末后一句,未敢分付!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大颠和尚解心经全文完

  【大颠禅师】

  大颠禅师(732~824),俗姓陈,讳宝通,祖籍河南颖川。

  唐开元末年,大颠出生于潮州(今潮阳市)。幼年时即志慕云林。大历中,与信丰人药山、惟俨同到潮阳城西郊的西岩,拜惠照和尚为师。不久与师弟惟俨同游南岳衡山,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贞元初前往龙川罗浮瀑布严禅居。到了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大颠才移居潮阳,带领门人善觉、玄应、智高等在潮阳县动山开辟白牛岩。后因远近各地前来求为门徒的人越来越多,白牛岩太浅窄,容纳不下众多徒众,便在贞元七年(791年)到距离潮阳县城25公里的幽岭下,新建灵山寺,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弟子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

  长庆四年(824年),大颠圆寂。他的墓塔就在灵山寺左边。

  大颠著作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义释》及《金刚经释义》,又曾自写《金刚经》一千五百卷,《法华》、《维摩诘经》各三十部,藏之山中。《金刚经释义》及自写经已无存。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有日本续藏经本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