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怎么忆佛?
答: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一个信息,比如我们曾经到过天安门广场,现在作意回想一下,天安门广场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里。忆佛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忆念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忆念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忆念西方极乐世界的全体光明,忆念六字名号功德。这个忆是我们的内心系念牵挂境缘,不能忘怀他,就好像鸡孵蛋,保持这个暖气,就好像家里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关的事情,这时候你在上班工作当中心里面自然还牵挂着那个事情。所以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要把忆佛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惟此为大,天天忆想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决定能救度我们,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遇上种种逆缘,他人非理给自己的诬谤,不可生嗔恨发脾气,应作念想,我都是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了,怎么能跟他去计较呢?如果污秽贪欲的心上来了,应思惟我都要去净土莲华化生了,怎么还能有贪欲的心呢!看到贵重财物生起盗心时,应思惟我都要去西方净土,那里金银七宝具足,我怎么能去拿人家里的东西呢!念佛忆佛能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彰显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软,止恶防非,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便能降服贪嗔痴烦恼,香光庄严,是故宜常念佛忆佛。
问: 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伪,请师父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答: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种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门的同修,误人慧命,罪过不浅。末法之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吾辈净业行人应惕然警觉,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误蹈魔网。兹略标三条原则,以资参考。
1、遵循释尊四依法之遗训。
释尊悬知末法邪师魔外盛行之事,临涅槃时,特别开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当受骗。何为四依?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执持善法,模范人天。而人心唯危,情执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义不依语。谨依第一义谛,真空妙有,中道了义。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寻文摘句,执指亡月。⑶、依智不依识。谨依般若智慧,离念灵知,毕竟空无所有中,炽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识妄心,分别执著,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宜以谦逊心,仰信圣言量,以佛知见为己知见。⑷、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谨依大乘了义,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然据圆顿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生佛一体,感应道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吾人当以上述四依法为准绳,方不辜负释尊之顾命,识别魔外邪见,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酿成造圣运动。
恭敬三宝,乃至奉事师长,理所应然。但宜智慧观照,以至诚心、恭敬心对待一切。应知大善知识悉是谦抑自处,如善导大师自称是“罪恶生死凡夫”,藕益大师的证位亦属“名字位中真佛眼”(烦恼未能伏断,然知见与佛同齐)。印光大师云“常惭愧僧”“粥饭僧”。这些道盛德隆的祖师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较,某些人或自称或令他人称述是某佛菩萨再来,或云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断食等,或云自己开悟得三昧、或云自己得神通与天人交往等。悉属大妄语。按佛教戒律,真实证果,尚且不能公开对大众说,更何况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若犯大妄语,入地狱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为求名闻利养,多有大言不惭者,吾人当深自警觉,不可随声附和,加入盲从膜拜之列,后果堪忧。宜熟读大乘经典,尤其是《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其中的想蕴十魔宜反复研读,便可锻就识魔之慧目。
3、建立圣言量与祖师思想两大参照系,用作辨别是非邪正之准绳。
净业行人当依净宗五经一论圣言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祖师大德既是过来人,值得信赖,现代善知识的种种言教,虽听起来不错,然尚须时间勘验。以古为师,老实行持,才能稳妥,尤其《印光法师文钞》弥契现代人的根机,字字见谛,语语归宗,千叮万嘱,婆心切切,吾人反复研读,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师大德的光盘与书籍,与圣言量及祖师思想相应,能帮助吾人正确理解经义和祖师观念者,亦不妨参阅。
以上三条,只是原则性提示。伏翼净业同修,随机运用,不无裨益。净宗念佛法门,只要信得及,守得稳,持念佛号,矢志净土,便可直接以阿弥陀佛作大导师,我在阿弥陀佛心中念佛,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接引护佑,生佛一体,感应同时,即凡心为佛心,转尘劳为觉华,蒙佛愿力,决定往生,何庆如之!共勉。
问: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答: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那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过程当中,第一次发脾气你可能会火冒三丈,经过一段时间念佛,再发脾气的时候可能火就窜不那么高了,这得有一个过程。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其根机也只能这样。至于你总是希望念佛熄灭贪、嗔、痴,那么这个目标定位要调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于伏断烦恼,要顺应自然,不可强求。我们要念念想到业障深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这才指向正确的目标。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比喻告诉我们:我们走在这条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贪欲之水与嗔恚之火仍然存在,但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狭小的白道上,度过生死急流,到达极乐彼岸。贪、嗔、痴等烦恼本质是虚妄的,是空的。我不理会他,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如何能专注在这句佛号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我须臾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但念无常,才能恳诚念佛求往生呀。
问:据说葱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答:葱蒜等属于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许可食用。何以故?荤辛菜臭味妨碍修法,荤辛之气,能引发色身的欲望。《楞严经》云:“是五种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熟食发YIN,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YIN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如遇治病非蒜等不能治愈的特殊因缘,亦有开缘,然须到僻静处别室食之。不得入佛塔僧堂,不得入僧浴室,不得上都圊内。病愈后等断食蒜等更七日后,臭气都尽,沐浴浣衣,香熏后方可入僧众处(具如律中所明)。菩萨戒云:非但禁止单食五辛,即一切菜中,杂有五辛,亦不得食。作为佛弟子,应谨遵释尊的教诲。佛是一切智人,难道佛不知道五辛亦有些微防病的功能吗?知道而又明显严制,乃佛重视我等众生法身慧命故。吾人不可以身见的执著,听信一般人标新立异的知见,以致荒废自己的道业。
问: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
答: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悲智,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难,安享涅槃常、乐、我、净。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体现出世间的本怀,念佛矢志往生成佛,不是念念佛,修点善,下一辈子得个富贵的身份,或上升到天堂去享天福的。要知道我们今生不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结果就惨啦!如果我们发起不了真往生的心,那么我们这一生持戒,念佛,修种种慈善事业的事情,下一辈子可能得到大富贵,在富贵中,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少,迷惑颠倒以富贵造诸恶业者多,这不得不谨慎啦!所以截流大师开示,如果今生不能够发出真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的话,跟一阐提、五逆十恶的人本质上没有两样。五逆十恶者是当生下地狱,那个不能真心求生净土的人,是第三世下地狱。下地狱的时间只有一步之差啊!所以我们要加以注意,如果今生不能成就往生净土的话,下一辈想保住人身也不是有把握啊!得人身要持五戒(杀盗YIN妄酒),即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才有做人的资格啊!试问我们的五戒持得怎么样,五常的操守如何呢?所以印祖说,下辈子保住人身比往生西方净土还难。得人身靠自己持戒的力量,而往生净土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以今生能闻到念佛法门,一定要信愿持名,今生成办往生之净业。
这个往生净土的信愿建立之后,在世间法当中,要落实大乘佛法真谛与俗谛圆融的特质,在世间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净业三福就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孝养父母,恭敬师长,对朋友要有信誉,要吃素戒杀,身、口、意三业趋向纯善,这样你在家庭和单位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便会导致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你是世间的善人,又能由福德的积累开发智慧,所以你的事业也会做的越来越好。学佛不仅不会与世间法矛盾,反而能促进世间事业的昌盛。大凡世间上能够建功立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都是在心性的开发有相当深度的人。比如清代林则徐以大无畏的气概,烧毁英国的鸦片,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什么地方?我们得知林则徐用非常工整的楷书来写《金刚经》、《阿弥陀经》、《往生咒》。政务之余,抽暇念诵这些经咒,才知道他从佛经里面吸取了精神的养料。近代的思想家像魏源、龚自珍都是虔诚的念佛行人哪。还有很多的企业家的财富,大多是多生多劫布施的善行所致,今生他又布施,越布施越有财富,可见出世间法与世间体现相辅相成,出世间法提升世间法,世间法为出世间法准备资粮啊!
我们在世间首先要有终极关怀的安心,用比喻表示:比如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差。他第一件事是要找好一个住的地方,找到住的地方,安顿了行李,他出去办事,他心里很安定阿!哪怕办事再晚也预定好了地方,这把钥匙在手上随时可以进房间休息,这样,这人才安心呀!如果他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背着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这办事的过程便一直伴随着恐惧不安。办完事到哪里去啊,心里不安呀!这是一般人常见的心态。由此扩大一点说,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也是出一趟差啊!试问我们找到了住的地方没有?所以找到地方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必先解决的问题,然而多少人却忘了这个事情啊!背上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追求世间的种种东西,一生都伴随着不安和恐惧啊!
阿弥陀佛慈悲之极,用这个念佛法门给我们安顿好住的地方,令我们了知生命的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安心立命的事情解决后,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世间的事业,那会做得很踏实,很快乐。可见,念佛法门是缔造安乐人生的妙法。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