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56、声闻戒与菩萨戒有什么不同?
答:一,通戒与别戒:声闻戒是别戒,就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如在家人受五戒,出家人的沙弥、沙弥尼受十戒,式叉摩那受六法戒,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佛弟子之所以分为七众,是由于所受的戒法不同而来。按照这各别所受的戒法看来,不但有它们的深浅层次,而且是男女别别而受的。可是菩萨戒是通戒,任何一个信佛的弟子都可以受,不过其中有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不论在家出家,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发了菩提心的,就可受菩萨戒。如先受了五戒的,发了菩提心后,再受菩萨戒,就是菩萨优婆塞(夷);先受了十戒,发了菩提心后,再受菩萨戒,就是菩萨沙弥(尼);先受具足戒的,发了菩提心后,再受菩萨戒,就是菩萨比丘(尼)。
二,摄律仪戒与三聚净戒:优婆塞等七众弟子各别所受的声闻戒,就是一般所说的摄律仪戒,它的唯一功用,在于防非止恶,所以总是告诉我们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犯,如果能如法的遵守,那就可得别别解脱,所以又称为别解脱戒。可是大乘菩萨戒,除了摄律仪戒外,还有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摄善法戒,显示菩萨行者,不但消极的不作恶,还要积极的修一切善。饶益有情戒,显示菩萨行者,以度众生为主,因为菩萨发心,就是为度众生,如果不度众生,怎么能称菩萨?一般人认为声闻戒法严谨,动不动就违犯,不大容易受持,而菩萨戒宽容,且大士不拘小节,于是大家都愿意修学大乘,都以菩萨行者自居,或有指为律仪不整,则以我是菩萨答之,殊不知这是绝对错误的。真正说来,菩萨为了要做人天师表,首先受持的就是摄律仪戒,因为这不但是摄善法戒的根本,也是饶益有情戒的基石。菩萨如果不善护摄律仪戒,不但摄善法戒不可能生起,饶益有情戒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三聚净戒要平等重视。
三,从师受戒与不从师受戒:受戒而得戒,是有一定法式的,但是声闻戒与菩萨戒,同样有着不同。声闻七众受戒,大体说来,是要从师受的。如在家众受五戒、八戒,必须从出家大德而受;出家的沙弥(尼)戒,要从二师受,受具足戒,要有三师七证,也就是从十师受具足戒。总之,声闻戒法,决定要从师受,而且有一定的仪式。可是菩萨戒法,对于仪式,不怎么重视。上品从佛受、中品从佛弟子受、下品千里无师(佛菩萨像)自誓受。
四,声闻戒是新得与菩萨戒是熏发:声闻的七众戒,不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经过受戒仪式,然后始能得其戒体,所以这是原来没有现在新得的。正因为是新得的,在两种情况下还可再失去:1,犯了根本重戒的,不论外表怎样象个佛弟子,但是因为戒体的失去,已经失去为佛子的特色;2,生命结束,戒也就没有了,因为声闻戒是尽形寿受持的。可是大乘菩萨戒,是自心本具的,不是受戒后始得,还要受戒,不过是本具戒德,予以熏发加以长养。菩萨戒,以心为戒体,发心受戒以后,不但在现世中,不会再失去,就是生命结束了,戒体依然还在,因为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持的。(至于在现世中,犯了重戒,虽然也可以说失戒,但是能如法忏悔,还可以重受。不论是怎样形态的众生,只要能了解法师所说的话,都可受戒。)
五,声闻戒不可闻读与菩萨戒可以闻读:声闻戒中的出家人的戒法,依佛制,在家人是绝对不许阅读和闻听,律中有偷听而为护法神教诫。可是大乘菩萨戒,未受菩萨戒前,虽然不能参加布萨诵戒,但是听闻讲戒,阅读戒本,研究戒的意义,是许可而不加以禁止的。不管法师讲那种菩萨戒,在家人都可以听(或者没有受菩萨戒),不但不会违犯戒律,而且可以从戒法的听闻中,激发自己的菩提心,熏发本具的佛性戒。
六,声闻的戒条与菩萨的戒条:声闻七众各别有其不同的戒条,如在家人的五戒、八戒,出家沙弥(尼)十戒,而戒条最为严谨周密的,当属比丘、比丘尼戒。至于菩萨戒,各种菩萨戒本,基本差不多,就是根本的延伸不同而已。
七,声闻戒待缘制与菩萨戒不待缘制:教化众生的言教,不唯佛一人说,可以通五人说;制成轻重的制教,唯佛一人可制。所以无论声闻戒,还是菩萨戒,都是佛所亲制。虽然都是佛所亲制,而制法有所不同。声闻戒是待缘而制,也就是有了犯戒的事实,佛才开始制戒,如果犯了过失,必须给予严格的制裁。可是菩萨戒不然,根本不需要待犯戒的事实,然后才制定戒律,而是佛一时顿制的。菩萨是大根器的人,不需要一步一步那样,所以顿制。声闻是小根器的人,如不个别的待缘而制,他们是难以接受,所以别制。总之,菩萨戒法,是就理善而制,名佛性常住戒;声闻戒法,则就事而制,名护世讥诮戒。菩萨是以复其本性为主,声闻是以避世讥诮为主,是为大小乘的制意不同。
八,声闻与菩萨受戒的资质:受声闻律仪戒,不但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受的,特别是出家人受戒,其资质更加受严格的限制(在前面已经仔细地讲过)。菩萨戒的求受,可就没有这样的严格,六道中的任何一类众生,不管他是怎样的资质,能理解法师所说的话,都有资格受菩萨戒。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