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面,倒数第六行,从注解第二十三段看起。
【如如不动,即不生义。不取於相,即无住义。先须觉照本不生,乃能无住。至於一无所住,便证无生。交互用功,是为要门。且如是用功,是贯彻到底的。从初入手,乃至住、行、向、地、等觉、妙觉,皆不外此。故曰离一切相,则名诸佛。一切诸佛,从此经出也。无上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也。】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这个理很深。如如不动,就是真如本性。我们晓得,唯有自性是不动的,除自性之外,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动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动的;不动,它就不想,想就是动的。经上这两句话:「如如不动,不取於相」,这是世尊教给须菩提尊者,弘法利生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这两句话,它的意思虽然是甚深,但是也能够浅说。从初住菩萨到等觉、妙觉,也就是这两句浅深差别不同,而分为四十二个阶级。前面江居士曾经跟我们讲过,《金刚经》前半部的经义有深有浅,后半部的经义唯深无浅;也就是只有深讲,没有浅说的。他的说法没错,浅深的界限是见性。后半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境界。
此地这个如如不动,在禅宗里面讲,是明心见性了,所以这就是不生的意思。不生就是涅盘的意思,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不生,当然就不灭,就没有灭,有生就有灭,这是从体上讲。不取於相,是从修德上讲。前面如如不动是性德,自性本具;不取於相是修德。怎样才能证得如如不动?一定要在不取於相下功夫,著相心就动了,这个我们必须要晓得。不取於相就是无住的意思,由此可知,无住的意思也有浅深差别。
要怎样把这两句都能做到?下面这是教我们方法,先须觉照本不生,这就是看破。首先你要了解一切法,世法、佛法确确实实不生;换句话说,确确实实是如如不动。这个意思我们很难体会,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观念转不过来。我们凡夫的观念,看到不动,不动的对面那就是动,总是把这个事情看作两截。佛法里面真正的意思,动与不动是一,那才叫真不动;如果动跟不动分开,这个不是不动。如果以为离开了动,那叫不动,这个境界不是一个好境界。如果没有断见思烦恼,果报在四空天,没有出三界。断了见思烦恼,也只能证声闻、缘觉。佛在大乘经上说这些人堕无为坑,原因在哪里?二乘人虽然我执破了,法执犹存,他执著什么?动跟不动是两桩事情。动他舍掉了,他心里住在不动,这就错了。比不上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知道动跟不动是一。
这个意思,诸位如果《金刚经》一直听下来的,我想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前面佛说得很好,「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都是发明这个意思。说「即非」,就说如如不动之体;说「是名」,就是如如不动之相。体一定会现相的,相有没有生灭?相实在讲不生不灭。为什么说现的相不生不灭?现那个相时间太短,短到我们无法想像。我们稍稍体会一下,用现代科学家的说法;现在科学家已经同意,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物质存在,现在已经同意这个说法了。所有物质现象是什么?他们知道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跟我们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佛法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就是波动的现象。
我们从最常见的光波,这个常识现在初中学生都明了,都知道这回事情。光的速度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光走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光走一公尺呢?一公里是一千公尺,三十万后面再加三个零,三十万,三百万,三千万,三万万,三亿;三亿分之一秒,光走一公尺。一公尺有一百公分,走一公分是多少呢?再加两个零,三亿,三十亿,三百亿,一秒钟的三百亿分之一,走一公分,一公分大概这么长。再十分之一公分,百分之一公分,诸位就能够体会到如如不动、不生不灭,讲不生不灭了。它那个时间太短,你没有办法觉察到它有生有灭,那个生灭你看不出来。所以佛在《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我们从前念《楞严经》,念这一句体会不到,那个当处是怎么讲法?现在才晓得,佛讲的当处,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它那个生灭的速度。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相,就是这个快速生灭的连续相、相续相,哪有生灭?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觉照本不生。一切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本不生。这是前面经上讲的,「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微尘是讲到物质最小的,我们今天讲原子、电子、基本粒子,是说这个。世界是讲物质之大的,这个大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是从小的微尘集聚变现出来的。微尘既然不生不灭,世界哪有生灭?我们讲沧海桑田、成住坏空,那是讲非常非常粗的相,这个说法凡夫会懂。说到真实相,没有几个人懂。真实相你果然懂了、明白了,那恭喜你,你已经是圆初住的菩萨。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当下就没有了,为什么?你已经肯定了,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但世间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出世间的佛法也是缘生之法。佛在这经上前面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世法、佛法统统放下了,放下就是无住。无住,你就见到如如不动,你还有住的话,你怎么能见到如如不动的自性?这个自性是宇宙万法的本体。入这个境界,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真的没事了,真正没事了。
所以经上讲的,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地方只讲无住。无住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生心?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万法皆空。万法包括佛法,世法、佛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当下即空,了不可得,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你所谓能得的全叫打妄想,全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有一样东西可得。因果不空,因果是什么?就是你现在感触到这个生灭的相续现相。我们所看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法身大士所证得的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这什么东西?这就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前面说过,性起用它现相。性是真常的,不生不灭的,因此相也是不生不灭。这个诸位要晓得,相也是不生不灭。性不会变,相会变。所以佛用方便的说法,不变的是真的,会变的是假的,所谓真性、妄相。相为什么会变?因变,果就是现相。因是什么?因是妄想,妄想就是动,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於是心性现的那个相就起了变化。诸位要晓得,只是相上起变化,性上不起变化。於是有一真法界的现相,有十法界的现相,有我们眼前生活的这个现相,这个现相是识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现的这个相有好丑、有善恶、有苦乐,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生什么心?控制相的变化之心。觉悟的人跟我们不觉的人不一样,觉悟的人,所有一切现相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他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像《普门品》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的,他就变现佛身;应以佛境界得度的,他就现佛境界;应以菩萨身得度者,他就现菩萨身,他多自在!这就是所谓自己做得了主。做不了主的,我们的心随著境界转,这个就很苦,自己在境界上做不了主。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生做主的心。就如同佛跟大菩萨一样,在法界当中自己可以做主,生这个心。但是一定要做到如如不动,不取於相,你才能做得了主。做得了主之后,唯一的一个事业就是广度众生。成佛、成菩萨之后,自己没事了,完全是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帮他们破迷开悟。所以《金刚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实实在在达到究竟圆满,如果能够通达,用在念佛的方面,纵然不能生实报庄严土,我们就把标准再往下降,降到凡圣同居土,你一定也是上上品往生,决定能够得到自在往生。这个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否则的话,你《金刚经》是白念了。
底下说的这几句话,这就证实了。「至於一无所住,便证无生。」证无生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证无生就是成佛、就是明心见性。怎样才能明心见性?要一无所住。一无所住就是不取於相。不取於相,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能放在心上。诸位要晓得,什么叫取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里有牵挂,牵挂就是取了相,就著了相。一定要让心地清净,一丝不挂,不能有丝毫的牵挂;一定要知道,前面讲了,先须觉照本不生。为什么不需要牵挂?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假的,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真的叫妄想,它不是事实。但是这些东西要是放在心上,坏了,你的心里面就有障碍,这障碍叫业障。障什么?障碍你无住,障碍你证无生,这个麻烦就大了。
下面这两句话非常之好,对我们来讲,我们马上就可以用得著。「交互用功,是为要门」,就是看破跟放下交互用功。看破一分,放下一分;再放下一分,这又看破一分。看破、放下相辅相成,互相帮助。要不这样用功,就很难契入境界。我们看破,看破马上就要放下,放下之后,你的智慧一定又会提升一个层面,这必然的道理。又看破一些了,看破一些再放下一些。决定不可以说,你看破这个境界,就不肯再放下了,好了,那你的功夫就到此为止,决定不会向上提升。也就是不断的要放下,这个会不断的再看破。譬如法身大士,我们举这个例子,其他都可想而知。法身大士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是放下一品无明,他证一分法身。证一分法身,就是看破;看破之后,再放下一品无明,那又证二分法身。逐渐逐渐,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放下了,他就圆满菩提。那个时候,彻照如如不动。如如不动的性体,说体必定含著有相、有作用,像《华严经》上讲的「大方广」,彻底显现了,再没有丝毫障碍,这个时候就证得究竟圆满的无生。
底下说,且如是用功,是贯彻到底的。菩萨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东西。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是总纲领,根本的原理原则,我们所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诸位要晓得,那都是枝枝叶叶上的手段与方法。无论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这个原理,这个原理就是看破、放下。贯彻是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离开这个原理原则,你用的这个功夫叫错用了功,我们佛门里面常讲盲修瞎练。违背这个原理,不管你修什么功夫,都叫做盲修瞎练。
从初入手,这是初入门,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初入手是十信位,这就五十个位次;加上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大乘圆教所列的四十二个位次,皆不外此。妙觉就是成佛,就是究竟圆满佛。经上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初住以前是正觉;从初住到等觉叫正等正觉,正等正觉里头有这么多的位次,四十一个位次,我们通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属於正等正觉;妙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你问他们修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方法。我们要明了,明了之后要能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用这种功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四十一位菩萨们,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表演,为我们做示范,菩萨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是《华严》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在这个经文上看到,修行人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他的工作行业,就在自己本位上修证无生,修证无上正等正觉。可见得,他的确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佛在本经上说:「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离一切相就是不取於相、就是应无所住。要把无住贯彻到底,要把不取於相贯彻到底,这就叫诸佛。这个诸佛的意思是广义的,广义到什么程度?你现在开始依照本经的理论方法去做,坚持去做,就是看破、放下相辅相成的去做,你现在就入诸佛位。则名诸佛,你现在就是诸佛。我烦恼还没有断,没断你是初入手的佛,初学的佛。你走的这个路子,的的确确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走的路,没错!你是刚起步,你就是诸佛,天台大师讲得好,这叫观行即佛。
天台家讲六即佛。第一个是「理即佛」。理即佛是什么?如如不动,那是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理即佛。从名字位这就开始修了,「名字即佛」,我们今天是名字位。名字位,是在这里学习,希望理论、方法、境界我们都搞清楚,搞明白,还没做,没有开始做,这叫名字佛,有名无实。开始做什么?什么做法?真的看破,真的放下,这是开始做了。怎么看破法?佛在这个经上教的方法太多太多了,「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是看破。看破什么?身是假的,身不是真的。佛的身,三十二相是讲佛身,佛是举自己做例子。佛身尚且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何况凡夫?佛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这叫看破。看穿这个身相是刹那生灭相。佛在《仁王般若 波罗蜜经》里面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刹那九百生灭是《仁王般若 经》上讲的。我刚才跟诸位说的,不止九百生灭,九百太粗了。刹那确确实实亿万生灭,哪只九百,九百太少了。可是从刹那九百来说,这个生灭的相你已经没有办法抓到。你所看到的,刚刚生就没有了,就灭了。刹那九百生灭,我们照这个说法,大概是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也就是说,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二十一万分之一,那个零头咱们不算了,二十一万分之一秒,你能够看出来它生灭吗?这个相是很粗的了。如果我们用光波来讲,那比这个更微细,那是一秒钟亿万次的生灭。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的、耳听的,念念能够提得起观照的功夫,这就是觉照。晓得所有现相,是一个刹那生灭波动的现相,确确实实没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能够这样的看法,这叫观照。你能够这样看法,你怎么会放不下?愈是放下,那个观照的功夫就愈微细。观照这个智慧生起来了,心清净,观照得更微细了。观照微细,你就更能放下了。这个功夫就是这么交互用法。诸位要是读《华严经》,你看到那个大菩萨的修行,实实在在讲,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看出他跟平常人一样,生活一天忙到晚,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他也没有参禅,也没有打坐,也没有读经,也没有念佛,他怎么就成佛了?他怎么成菩萨了?人家用的那个功夫,我们不知道。人家眼睛看的这个东西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什么也不放在心上,什么事他照做。前面讲,动跟不动是一不是二,他没有把它分开两截。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干的是著相,著相修行。著相修行得到什么结果?人天福报而已。如果五戒十善修不好,人天福报都没有,三途福报。我们前天偶尔在电视里看到,外国人养个宠物猪,那很有福报,一家人都照顾它、都伺候它,非常有福报,福报是它前世修的。饿鬼道里面去享福,当土地公、当鬼王,搞这些去了。
所以一定要知道放下,知道一切皆空,你就肯放下了。这个真正做,真正做,你是真修行了。真修行就是,从前看不破,现在我学著看破;从前放不下,现在我学著放下。真干,这就入观行即佛,那不是名字,你是真干了。观行佛,你就「则名诸佛」,这个不是假的。理论正确,方法正确,成就当然是正确的。什么时候「我」放下了,不再把这个身当作「我」,诸位晓得,「我」放下了,我所有的当然放下了。我所有,是这个「我」附属的,我所有的一切统统放下了,这个境界就高,入「相似即佛」。你很像,跟佛很相似了。等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分证即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就入初住的位子。由此可知,如果用广义的来讲,你能够闻到正法,「名字即佛」。这是大乘圆顿的经典,你能有这个福分、有这个缘分听到,你真听懂,真听明白了,名字就入佛位。因为你明白之后,你一定会真做,你由名字,而观行,而相似,而分证。
「一切诸佛,从此经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晓得佛法法门无量,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佛,为什么统统是此经出?此经讲的原理原则,无论哪一个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理原则。这个经上是给我们讲基本的原理原则,通一切经,通一切宗派,通一切法门,所以从此经出。「无上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无上正等正觉是所证的,一切诸佛是能证之人,无上菩提是所证之法,能所不二,法法皆如,这些道理都是佛在此经所说的。
【本经以无住破我,为唯一主旨。全经皆是诠显欲破无明,当不取相之义。后半部说诸法一如,说一切皆是等,即是诠显如如不动义。后更畅发缘生性空之义,是全经之要旨在后半部。】
本经一开端,佛就为我们说明,「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由此可知,没有一个著相的菩萨。菩萨皆不取相,这是这里讲的不取於相。我们刚才说了,从观行位就开始,一下手就用这个方法。是不是真的?真的。从哪里见到?本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小乘的四果,须陀洹是初果,刚刚入门。须陀洹著不著相?不著相,这是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的。须陀洹没有觉得我证得须陀洹果,没有!这就是说明,从一下手就离四相。离相难,非常非常难,我们又何尝不想离相?为什么离不了?不知道这一切现相的真相,所以离不掉。也就是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看破,你不知道事实的真相,事实的真相是一场空。底下就说,这底下是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才是事实真相。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我」是有的,以为一切万法是实在的、真实的,在这里面起了取著,取相、著相,生起这个妄想。这个妄想演变成贪瞋痴慢严重的烦恼,而贪瞋痴慢的习气,可以说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堕在这里面,一下去除怎么能去得了?因此,了解事实真相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也是我们前面曾经说过,佛法的修学知难行易。因为知难,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知难。行易,那真的是修行证果,上根利智的人这一念就转过来了。这是我们上一次跟你们讲的,无始无明、无始涅盘,说明无始是没有开始。刹那九百生灭,哪有开始?就是那一念,一念迷了,迷了以后,念念迷,这个麻烦了。如果一念觉了,念念觉,不就成功了吗?迷觉就在一念之间,那个一念的时间是非常非常短,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你要从这个地方觉,觉了之后要念念觉,在佛门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话总懂了吧!可是我们的老毛病、老习气很重,我们有没有一念觉?有!可是一念觉,第二念又迷了,又回去了,麻烦就在此地。第一念觉,第二念也觉,念念接著觉,那就成功了。
这一桩事情对我们来讲,一定要观行功深。我们观照的功夫要深,天天要做,认真的要做。怎么做法?就是必须要知道,一切法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切法的现相,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是说明这个现相怎么来的。实际上,诸佛菩萨看这个世界是什么?就是一个因果报应的连续相。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看电影一样。电视、电影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有没有相?有相。什么相?连续的相,刹那生灭连续的相。诸位现在常常看电视,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看电视。看电视你看什么?你不要去看画面,你去想那个电视,电视画面怎么成就的?这是我们现在有这个常识,那个画面是线条。线条怎么组成的?线条是点。你要是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那个画面,画面是无数的点密集在那里组合的,每一个点都不相连,你才晓得这个画面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眼前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如此,这就看破了。
这个观念要有,这个观念不能一分一秒没有,念念当中都有这个观念,这叫观行功夫,有了功夫。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已经被我看到了。看到事实真相,哪里还会执著?哪里还会有得失?不但没有得失,哪里有生死?凡夫眼睛里面,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地球有成住坏空。看清楚真相,没有了,统统没有了。这个没有了,就叫了生死。了生死,三界就没有了,三界是世界,「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也没有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则名诸佛,你就成了佛。
本经确确实实一开端,就是以无住来破我执。我执跟法执,有密切关联的关系。「全经皆是诠显」,就是叙说、显示「破无明」,破无明这是破法执。我法两种执著都破,用什么?都是用不取相。这个意思有深有浅,后半部说诸法一如,说一切皆是,意思深了,比前面深得太多。为什么?是从性体上来说明,完全依据性体来说;自性的体、相、作用。体如如不动,刚才讲了,相也如如不动。诸位一定要细心去体会,要懂得相是怎么发生的,相是怎么样一个现相。了解它的真实相,我说一切相是如如不动的,你就懂得,你就能够体会。
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一切皆是」是什么?一切皆是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是自性,一切皆是如如,一切皆是不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动,刚才讲了,动是连续的相。譬如我们看电影,电影比较更容易了解。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影像是动的,到银幕放映机后面去看看,那个底片是不动的。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的,哪一张动了?没有一张是动的。底片没动,银幕有没有动?不动。你要明白这个,这才是真正的义理,你看到真相了,真相,放映在银幕上也没动。你感觉动,是你的错觉。
我在前面曾经举过比喻,现在速度最快的飞机,飞在天上,一个小时飞一千多公里,我们用照相机去照它。我们用五百分之一秒的快门,你去照那个飞机,清清楚楚,没动。飞机有没有动?没动。我们说没动,人家不相信。你看到那个东西是什么?是它一点一点的连续相,确确实实没动。不相信,你用电影机去照,看看底片动了没有?没动,确实没动。所看到的动,是一张一张画面的连续相。凡夫心粗,没有看到真相。诸佛菩萨那个心很细,看到的是如如不动,所以一切皆是,诸法一如。这个意思深了,没有像前面浅的意思了,确实愈说愈深,愈说愈真实,诸法实相。这都是说明、显示「如如不动」的意思。
「后更畅发缘起性空之义」。一切法的变,缘起就是讲变,法相宗所说的唯识所变。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实在讲,心想就是识,想就改变原来的样子。说实在话,想什么就变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这个法门,也是根据这个理论,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佛,不就变佛吗?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这是第一殊胜的法门,叫你直捷了当去想佛,去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为什么成佛?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阿弥陀佛,你将来就变成阿弥陀佛;你想极乐世界,你的生活环境就是极乐世界,想什么就变什么。所以千万不能有恶念,不能有贪瞋痴,不可以怨天尤人。如果有这种想法,变出来的境界就很不好,变的是三恶道的境界。
所有一切境界,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是从心想生。你的身体健康不健康?问你怎么个想法。常常想著身上有病,这个人怎么会健康?佛法道理,从心想生!他天天想病,他当然会生病,愈想愈多。如何叫自己不生病?想佛、想菩萨。你看看,哪一个佛菩萨生病?想个半年、一年,一身的毛病都没有了,体质改变了。不要看医生,现在医生医德好的不多,都骗人。也不要吃药,假药很多。把你的观念改过来,你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真的从根本上改变体质。可是最究竟圆满的,身都不想它了,那最高明,没有身了!知道这个身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你还有什么毛病?凡是缘起的,都没有自性。这个性是讲体,都没有自体。体决定是空的,是空寂的,缘起性空。全经的要旨在后半部,前半部教我们离四相,后半部教我们离四见。见是什么?念头。念头也不能有。
【演说者,若不达后半部之义,前半部便不得要领。】
这是讲《金刚经》的难处。所以《金刚经》不能全部贯通,前半部你就讲不好。它的中心、主旨在后半部。可是讲前半部的时候,如果引用后半部的经文来解释,到后半部就没得讲了,这也是个苦恼事情,这是自古以来讲《金刚经》的法师很头痛的事情。因为它前后是照应的,所以讲前半部涉及到很深的意思,只能把后面略略提出来轻描淡写一下。不能把后面精彩的意思统统说出来,说出来,到后面叫犯下,下头没得讲,这是讲这个经的难处。因为世尊在此地是教给须菩提尊者,如何接引众生,如何开导大众,告诉他这个纲领,为人演说要记住这个原则:如如不动,不取於相。
【受持者,若不知从后半部所说者入观,亦复不得要领。】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我们这个经从头讲下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看破、放下不知道交互的用这个功夫,你就没有门可入。所以一定要懂得看破、放下。古德为我们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境界很粗很粗,跟《金刚经》来比,相差太远太远了。但是不知道义理精深之处,听了祖师这两句话的劝告,依旧不相信,依旧不能够依教奉行,还要造业。这原因是什么?对於祖师这些话,了解的深度不够。深度要是真正明了的话,决定不造业。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眼前这个现相,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循环的相续相。你造恶业,必定受恶报。
世间人也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有没有再深入的去观察一下?我们希望事事如意,我有没有给别人如意?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有没有关怀别人?希望人家关怀我,这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我要关怀别人。我只关怀我几个喜欢的人,不喜欢的,我不关怀了,喜欢跟不喜欢的,大概就是十跟一的比,你不如意事就常八九。诸佛菩萨用的什么心?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众生见到佛都顶礼膜拜。他的因广,我们造的这个因太窄小,所以果报就小,不如意的事情就常八九。还是一个业因果报相续的现相。
古圣先贤教训我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个话讲得很明白、很清楚:我不喜欢的,不可以用这个心态对别人。世法里头,因缘是多生多劫结下来的,不是一生一世。缘是生生世世结的,结善缘就得到大众的拥护;结恶缘是三途苦报,这就是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在世间,说实在话,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名闻利养全是假的,财色名食睡一场空。所以明了之后,你才懂得什么叫「入观」,进入观照;也就是在我们眼前,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不迷惑,这样功夫才得力。
【观诸法缘生,即是观诸法空相。】
缘生是什么?就是业因果报,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因果循环永远不断。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才明白佛在经上所说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两句话的意思懂了。菩萨因为事实真相看得很清楚,所以他起心动念造因的时候,他一定是纯善无恶,他的果报圆满。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随著妄想分别执著造业。造作的恶业,这个恶的果报现前,后悔来不及了。所以你能够观察缘生,观察生灭相续,这就是观察到诸法空相;这个空相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身心世界统统不可得,这个经上前面讲的「三心不可得」,三心是讲心,心不可得;诸法皆空,那是讲相,身体是色相,色相也不可得。
【相若空时,岂复有取。】
彻底了解,你还取个什么?你还执著什么?你还牵挂什么?彻底放下了,如如不动的真性就现前,明心见性。怎么明的心?怎么见的性?《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只要不取於相,心自然就明了了。因为你取相,取相是无明、是烦恼,把你那个本来明的心,变成无明,不明了。今天我一切放下,一切都不取,本明的心恢复了,这是明心见性,这是彻底解决问题。观诸法缘生,这个文在底下这一段,一百八十三段,观法缘生: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看注解。
【何以故】
这是徵问。
【问不取於相之所以然也】
佛教给我们「如如不动,不取於相」,这个意思是说,为什么要不取於相?要明了不取於相所以然的道理。因为你真搞清楚了,你才不取;你没搞清楚,佛教你不取,怎么可能不取?
【所以然有二。第一、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
为什么不取?这首偈子前面三句,说明因何而不取。因为一切法是假的,一切法是空的,根本就不存在,像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他发现了,他取不取?他照取。他为什么照取?诸位要晓得,他是看到当然,没有懂得所以然。这个事实的相他看到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现相,他不晓得,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还是照取。这就是说明,科学家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古代的宗教家,印度古老的宗教也很了不起,他们修定,有很深的定功,定中境界里面他看到六道轮回,定中境界他能够看到地狱、能够看到非非想天。这个能力是今天科学家比不上的。六道里面的情况,他很清楚、很明白。他造不造业?照样还造业。为什么造业?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定等佛出现於世,才把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它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佛才把它说清楚,怎样才能超越六道轮回。
【第二、何以能不取。】
这个问题重要,怎么能够不取?
【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於第四句。】
要解答如何能够不取,这四句偈要完整的,特别著重在最后一句。要常常作如是观,不能中断。你要一断了,观照就失掉。失掉怎么样?失掉,你又胡思乱想,你的老毛病、老习气又现前了。前面讲得清楚,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这个观照。
【凡夫之所以为凡夫,无他】
无他,没有别的。你为什么做凡夫?
【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
就错在这个地方,以为一切有为法是真实的。哪些是有为法?诸位翻开二百四十面,这里有个表解。一切法:心法八个,八心王,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就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分成五十一类,五十一法;色法十一个,色法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这个地方不仅是物质,还包括现相,比物质的范围还要广大,有十一类。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我们现代人所谓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实,但是有这些事,是抽象的观念。因为前面这三大类它摆不进去,特别给它另外列一类,叫不相应。跟心不相应、心所有法不相应、色不相应,虽然跟它们不相应,跟它们统统都有关系。一共合起来九十四有为法,有为法里头九十四大类。这九十四大类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总不出这九十四类。这就知道一切有为法,包含的是多么的广大。
佛法也是有为法,凡是有为就是有生灭,有生灭的现象。我们把这些东西当作实在的,当作真实。对於自己的身执著、贪爱,身外之物患得患失,都以为是真的,不知道身心世界都是梦幻泡影。「梦幻泡影」这四个比喻,告诉你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露如电」是比喻它生灭的快速,那个速度很快,像闪电一样,所以是刹那生灭,它不是实在的,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能够常常这样想,常常这样观,自自然然就放下了。可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
【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
的确是愈迷愈深,永远在六道里面打滚。这是佛在经上讲「可怜悯者」,真正可怜!六道,佛菩萨看是假的,梦幻泡影。这就好比我们清醒的人看一个人做恶梦,在恶梦里头受苦,受得好可怜,统统是假的,但是他那个苦是真在受,他不知道那是假的。相是假的,受也是假的,可是他不知道假的,他那个受是真难受。这是说明凡夫生活的状况。
【入门初步,先须深观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简单讲是身心世界。《金刚经》前面佛举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佛身。佛这个应化身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说身心世界,一切都包括在其中。它的真相是什么?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个比喻当中,是以梦为主。幻,像变魔术一样,那不是真的。泡是水泡、泡沫,都不是真实的。影是影相,如露如电。
【莫不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祖师这两句话,把六道众生生活的状况说尽了。可是我们在六道里面,听到祖师这两句话,依旧是茫然不觉。听到了,又好像懂;其实懂了没有?完全不懂。不懂还自以为懂,这就糟了,你永远都不懂。
【果能常作如是观】
常是不可以间断,这样才能看破,常作如是观才能看破。看破之后,当然你就放下了。放下之后要紧的,还要提起来,那个时候的提起来,跟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就得大自在。放下要没有提起,就落空了,就变成消极。在世间,就到四空天去了;在出世间,就变成阿罗汉、辟支佛,堕偏真涅盘,不起作用。所谓是有体无用,不起作用,这也是过失。大乘菩萨对於这个事实真相了解得透彻,所以他能跟佛一样的大自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不作是一不是二,前面讲了,动跟静是一,这就是入了一真法界。我们把事情都分作两边,就堕在十法界里去了。什么叫一真?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相对的,没有对立的。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惠能初次跟印宗见面的时候,印宗知道他是五祖的传人,五祖将衣钵传给他,他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对他非常的敬仰。那时候他还是居士,没有出家。就向他请教:你在黄梅那么久的时间,有没有听说五祖讲禅定、解脱?意思就是,五祖对於禅定、解脱是怎么讲法?而惠能的答覆,也没有解释什么叫禅定,也没有说明什么叫解脱,他只说:「禅定、解脱是二法」,在印宗观念是二法,禅定、解脱是两个法,六祖说「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他这么答覆他的。这个答覆非常明显,两个人的境界不一样。六祖住一真法界,印宗住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由妄想分别里头来的。有妄想分别,在十法界;如果再有执著,就变成六道。完全没有执著,还有妄想分别,超越六道。由此可知,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还有妄想,都还有分别,因为他们在十法界。如果真正到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他就脱离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佛与大菩萨心地清净,一个念头都没有。一个念头都没有,才万法皆如,一切皆是。
为什么还有不是?动了分别就不是,就不是一如,就不是皆是,你有分别。为什么没有分别就是一如?诸位要晓得,有了分别,你动了妄念,起了妄想,你著了相,你错了。你没有分别执著,一切万法确确实实是一如。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如,佛跟众生是一如,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是一如,怎么是一如?它的理都是业因果报的相续,它的事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不是一如吗?你没有看到这个所以然,你不懂得,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怎么会一样?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你就打了妄想,你就起了分别,那就真的不一样。
佛菩萨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清清楚楚,就是如同古大德说明「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那个一斤重的黄金很小,寸金。十斤重的黄金,大概差不多了,能够有这么高了。我们统统用同样成色的黄金,做十个像,佛像、菩萨像、声闻、缘觉,一直做到阿鼻地狱的相,摆在面前,你说一样不一样?一样,都是艺术品。同样价值,不能说这个佛像价钱高一点,那个地狱相、鬼相价值差一点,没有!分量一样,称一称一样重,都是高度的艺术品。同样价钱,那不是一样吗?事实真相如此,你要在这里面分别执著,那有什么法子!被你自己搞乱了。十法界、六道,是你的妄念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你要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不再受骗,谁骗你?自己骗自己,没有人骗你。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自己在骗自己,所以叫你可怜悯者。别人骗你,那个不能算你可怜;自己骗自己,才叫可怜!
【而能死心蹋地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
什么人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一真法界,而且是一真法界里面高段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是从初地到等觉,一共十一个位次,佛门里面常讲三贤十圣,这是讲十圣。始是初地菩萨,终是等觉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次位,统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可是在经上我们又看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普贤菩萨要劝他们念佛;到初地以上不要劝了,他自己知道,他知道念佛的好处,念佛的利益,不要劝。三贤位次虽然看到高位菩萨修这个法门,他还不知道所以然,所以还不是死心蹋地老实念。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要去教化他们,要去帮助他们。所以真正讲老实念佛,是地上菩萨才真老实。
到这个境界了,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对於《无量寿经》都念得很熟。念得熟是真的,《无量寿经》是不是真明白了?有问题!果然真明白,你就老实念了。还不老实,换句话说,经念得很熟,不甚明白。为什么?刚才讲了,你念得很熟是名字位中,你没有老实念,你还没有真干,没有入观行位。所以真正明白,不简单,地上菩萨了,这个时候才一心求生净土。你要问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很清楚,从圆教初住到如来果地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要修行多长的时间?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三大阿僧只劫。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个说法,不是讲从我们今天算起,不是!三大阿僧只劫是讲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第一个阿僧只劫证三十个果位,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要修一个阿僧只劫。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这么长的时间,这是在一真法界,不是在十法界。十法界以前修的那个时间不算,十法界的时间要算上去,《华严经》上讲的那是无量劫,哪里是三个阿僧只劫?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你要晓得,从什么人算起?是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初住菩萨算起,这么长的时间。可是他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就缩短了。这些人生到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九品往生。
文殊、普贤为什么要去?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我们从这三大阿僧只劫上去观看,愈往上面的位次愈难,时间愈长。第一个阿僧只劫是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只劫是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只劫是三个位次。由此可知,等觉要成佛,恐怕一个位次就要一个阿僧只劫。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了,他为什么不去!西方世界一天可以成佛,在华藏世界要一个阿僧只劫。所以文殊、普贤赶紧求生净土,道理在此地。《观经》上告诉我们,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十二个大劫就花开见佛。十二大劫跟阿僧只不能比,你才晓得西方世界成佛是多么快速,大家抢著去。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