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二百二十一面,第一行,小注第四段看起。
【以无分别执著心,修一切善法。则合於诸法如义,成法身之因。福慧双严,成报身之因。圆修一切,得方便智,成应化身之因也。既是称性圆修,故能性德圆明,三身显现,而成无上正等觉,故曰得也。】
这一段完全落实在事相上修行,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如何修金刚般若 ,金刚般若 的特色就是离相离念,所以无分别执著是非常重要的。这句话就是经上「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合起来说就是离一切分别执著。修一切善法,他不说行一切善法,而说修一切善法,这一句关键的字眼在修、在善法。这一句它的范围非常广大,也非常之深。凡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无论是现前的利益,将来的利益,来生的利益,只要是利益一切众生之事,这都是善法。
经文里面用一个修,这正是显示出,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犯了错误,那就是损人利己,无论是思想见解、所作所为,莫不是以自利为先,先求自利,能够而后想到利益别人的,实在讲已经是非常难得。所以佛用一个修,修是把我们那些错误的想法看法,错误的行为,要把它修正过来,修这个字意思很深。它的标准确实跟其他的经论不相同,它的标准是以诸法如义作标准,这个标准高。在一般佛法里面讲,高过人天的标准,它没有说合於五戒十善,如果说合於五戒十善,那是人天的标准。它没有说合於六度万行,六度万行是菩萨的标准,这里说要合於诸法如义,这个高,这个标准是如来果地上的标准。我们在经文里面读过,「如来者,诸法如义」,所以这个标准是究竟圆满的标准。这样高的标准,我们要是能够得到少分,能够得一分、两分,都是法身大士,就如《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由此我们也能够明了,《金刚经》跟《华严经》是同等的境界,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这是成法身之因,我们要想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得用这个方法来修,这是把大意说出来了。
我想同修们听了之后,一定还有疑问,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修法?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得到无上菩提,经文末后一句是证果,也就是这一生成佛。经讲到这个地方,我想同修们都能够明了,凡夫在一生当中,要想证得无上菩提,只有一条路: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这一段文就容易懂,就可以落实在我们现前的生活当中。一切善法是什么?老实念佛。什么叫修一切善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再把牵挂放在心里。你只要牵挂放在心上,你并没有放下。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你现前还有很多的产业,你还有很多的资金,你说我念佛要走了,我得要交代给哪些人,让哪些人去继承,让他们去做些什么事情。你要有这个念头、这个举动,问问你放下了没有?没有放下。真正放下了,一切随它去吧!与我不相干,那个心才真正干净。我走了以后,我这个房子要交给谁,我银行存款要交给谁,要去干什么事情,没放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具足;这样人念佛,能不能往生?大有问题!所以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现在就无所住,现在就没事,你的心才清净,才能相应,你那一句佛号才叫做老实念佛。心里头还有牵挂,还有许多念头在,不老实。诸位要以这个标准来观察,老实人真的就太少太少了,真正是凤毛麟角,非常希有。非常希有的老实人,希望我们自己就是的,这是真正了不起。统统放下!利益众生之事,那是佛菩萨的事情,一切佛菩萨安排,我们不要操心,我们操一点点心就不老实。佛菩萨如何安排?前面说过了,佛菩萨无念,世上一切事感应道交,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缺失都没有,佛菩萨心中离相离念,这是一切善法。这是没有一样不善,只要能离相离念,没有一样不善,可以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你就统统圆满,圆修圆证。心里面想好事情,想得再多还漏了不少,还有好多你还没想到。所以你看看,一切放下,清净心现前,这个善就圆满,这样才能够与诸法如义相应。否则的话,心里头还有念头在,一丝毫念头在,就不相应。这是希望同修们学《金刚经》要深深的去思惟。
第二句是「福慧双严,成就报身之因。」如来果地上三身,法身是本体,报身是自受用身,除自受用之外,也是度化法身大士所现之身。因为《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报身,度报身的菩萨,你要是不现同类身,你怎么能度他?一定要现同类的报身,这才能够度法身大士。报身怎么成就的?福慧双严,修福修慧这两项都修圆满了。我们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足就是圆满,福慧修圆满。福慧怎么修法?还是《金刚经》上这两句话,「离分别执著,慧圆满;修一切善法,福圆满」,福慧是这样修圆满的。一切善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前面跟诸位讲过,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无有一桩事情不是修一切善法。所以一切善法,包括我们一生生活行为,这里面也圆满含摄著自行化他。菩萨教化众生,不一定为众生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利益众生的一种手段而已,手段是无量无边。不用这种手段,太多太多,那用什么方法?用示范,为一切众生做榜样,为一切众生做模范。穿衣做个穿衣的模范,衣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吃饭给一切人吃饭做个模范,他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众生的榜样,那叫身教;讲解是言教;心里面就同诸佛如来一样,不舍一人,不舍一法,这是意教,可见得度化众生是身语意三业都圆满。这个福慧才是双严,严是庄严,成就报身之因。这样讲,实在讲非常的微细,而在目前我们的心境还达不到这个境界,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应该要把分别执著要看淡、要看轻,要渐渐离、渐渐舍。在一切所为当中,要把大乘佛法尽心尽力的帮助它光大,要把念佛这个法门全心全力的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就我们现前这个境界做得到的,也是我们现前应该要做的,要认真努力的去做,这都是真正在修行。
底下说「圆修一切,得方便智,这是成应化身之因。」应化身纯粹是他受用身,决定不是自受用的。若是法身大士,他这个身相都是应化的,何况其余。这个修法要注意圆修,要懂得圆。怎样是圆,怎样不圆,先要把这个意思搞清楚。有分别不圆,有执著也不圆,有好恶不圆,有高下也不圆,你懂得什么叫不圆,圆的意思你就能体会到。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修一切,一切底下有善法,修一切善法,这个地方是省掉了,从修一切善法里面得方便智,方便智是后得智。所谓后得智,就是对於人情事故这些事理你都明了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很多很复杂,每个人的思想都奇奇怪怪,非常的复杂,你不接触你不知道,接触之后都明了了,这叫方便智,叫后得智;我们现在所谓心理学。心理学也分得很多,人有各种不同类的人,他们的心理思想都不一样。由此可知,佛菩萨度化众生确实不容易,不但一切人无量无边的想法他知道,乃至於六道,天神、鬼神、畜生,那个种类就更多,数量不可思议,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没有一个不清楚的,所以他的应化才能够收到成效,收到效果。
由此可知,三身的修法都离不开经上讲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前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这一句的意思,在本经上就用了许多不同的说法来显示,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就是这个意思;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跟此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一个意思,而行布施此地讲修一切善法。说法不一样,义趣完全相同。六祖大师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下悟入,《金刚经》后面就不必讲,完全通达明了了。这个纲领一定要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你提得起观照。境是物质生活环境,缘是人事生活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总不出这两大类,对人、对事、对物。什么是提得起观照?就是时时刻刻你提得起佛在《金刚般若 经》上的教训,让我们在实际生活环境当中,能想起佛的教训,能记住佛的教训,能够实行佛的教训,离相离念修一切善法,要常常想著,要常常去照做,那才管用。
《般若 经》上,我们这才读一卷《金刚般若 》,《大般若 》总共六百卷,这是六百卷里面的一卷。像这种重复,给诸位说,太多太多了,重要的这些句子重复百遍、数百遍以上。为什么佛要这样说法,他真的不怕麻烦吗?确确实实不厌其烦,真的叫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重复到几十遍、几百遍,佛只有一个慈悲心,希望我们把它记住,道理在此地。这一部《金刚经》念下来,这个意思重复了很多遍,我们总会认识到,佛在《金刚经》跟我们讲什么,其他的想不出来了,「离相离念,修一切善法」,这个想得出来,「无住生心」,那就行了,你这个《金刚经》就没有白念了。能够应用在生活上,那你就是修般若 行,你就真用功了,用上了。离相不晓得怎么离法,你就想到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念不知道怎么离法,你就想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离念。说得这么具体,这么明白,非常难得!
这种就叫做称性圆修,离相离念就称性,生心修一切善法的人就是圆修。「故能性德圆明,三身显现」,宗门的话说,这样你才能够明心见性;学教的人,你这样修学才能大开圆解;念佛的人,你才能得一心不乱。要有方法。功夫到家了,三身自然就现前,这个时候就叫做「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经上讲「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这么一个意思。后面的意思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显。
【行广大行者】
在大乘经上,佛菩萨常常教给我们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无一不大。怎么个大法?心量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大;有分别执著就不大。我为一家人修福,这个心量并不大;我为我们一国人修福,这个心量还是小;我今天为全世界的人祈福,全世界这个地球在太空,也小得很可怜,你这个心量不大。所以佛菩萨一发心,尽虚空遍法界,那个心量大。所以我们要以佛菩萨做榜样,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都要发心去度他们,要发这种广大心,你修的就是大行。修大行从哪里修起?
【先於境缘上一切法不住】
从这个地方修起,入门之处,下手之处。境是环境,缘是人缘,就是讲我们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先学一个不住、无住。无住要记住,就是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境缘有没有?有。我们一天到晚都不能离开,它碍不碍事?不碍事。你要从心上放下!这个做法是很难,是不容易。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劫以来,攀缘成了习惯,现在叫我们舍离,都感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好,老毛病、老习气一下换,还不太容易,就这么回事情;实在讲,换过来好。世间人,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有多少!出了家,自己家里事情不想了,道场的事情一大堆,信徒的事情也一大堆,还是牵肠挂肚,没有放下。无住就是放下。这一句讲,於境缘上一切法不住,换句话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这个意思。统统放下!放下之后,境缘上这些事还管不管?照管不误。放下怎么还管?放下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放下怎么个管法?放下是智慧来管事。没有放下的时候,诸位晓得,你是烦恼在管事,你对人对事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诸位细细想一想,是不是这个事情?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你心里头忧虑的、牵挂的都是贪心,贪不到生瞋恚,爱发脾气;贪到了欢喜,不就是天天搞这玩意。佛叫我们放下,是放下这些东西。放下这些东西,面对著现实的生活是智慧,这里头不是感情是智慧,理智用事,不是情识用事,大大的不一样。绝对没有说一桩事情做错了,桩桩件件都是续佛慧命、利益众生,你所修的是什么?是福慧双严。你在生活当中,你是做的这个。
我们今天贪瞋痴没有放下,连念经都造业,其他的就不说了。怎么说念经都造业?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我们下面大家在共修、在诵经,维那师把磬敲错了一下,下面人听了就生烦恼,乐众木鱼少敲了一下,两个眼睛瞪得又大又圆,连念经还有这么多毛病出来,还都没有放下,斤斤计较,都是在那里分别执著,搞这个。所以这是错误,佛教我们放下。这是修学入门,修行第一个阶段,从这个地方去练,所谓是历事炼心,先把它看淡,少分别、少执著、少计较,从这里下手。
【后则於起心动念时,一切法不住。】
这是功夫深了,这是已经契入境界。像本经所说的,圆教初住菩萨以上,或者是说我们念佛人得一心不乱以后,那就是於起心动念时一切法不住,这是说这个境界。
【使知能执者,乃不可得之妄念,非真心也。】
前面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吗?哪有这个道理!这个地方所讲的心,就是指的妄想、妄念、意识心,一个念头生,生的念头灭了,念头灭了,底下念头又生了,这个念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没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实的。所以三心跟你讲的是妄念,不是真心,是妄念。我们今天生活当中,做主宰的是妄念当家,不是真心;如果真心当家,那就好了,你就作佛、作菩萨了。佛菩萨用真心,不用妄念;凡夫用妄念,不用真心,真心不生不灭。你要记住,我们今天能执著的,能分别的是第六意识,能执著的是第七识,都是妄念,都不是真心。一定要认识清楚,虚妄不实,那不是真心。
【又说诸法缘生】
诸法,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有相无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使知一切法,皆是幻有,了不可得。】
幻有是假有,所以本经后面用比喻来说明,「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露亦如电」,露跟闪电是比喻短,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促。并不是长远的住在世间,很短,短到什么程度?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刹那生灭」。我们所见的幻相,是它虚幻的相续相,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不存在。《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是讲的真相。由此可知,能执著的心,所执著的法,都是空的,都是了不可得。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我们前面读过的,因果不空,大菩萨们对这桩事情非常清楚,非常透彻,所以他们讲因果可畏。菩萨怕什么?菩萨什么也不怕,菩萨怕因果。这一点我们要能体会到,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才教我们而生其心,佛才教给我们修一切善法,而行布施,因为因果不空。这就是教你一定要断恶修善,为什么?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
【发广大愿,则不取法。行广大行,则不取非法。】
末后这个结论结得好!我们一般凡夫在平常细想不到。由此可知,这些祖师大德们,讲经研教注解作论,来发明经义,对我们后学贡献实在是太大太多了。发广大愿,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如诸佛菩萨发心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心愿大、广大。那要用《金刚经》的标准来观察,大不大?不大。为什么不大?著了相,著了相就不大。这个地方告诉你,发大心大愿要离相、要离念,就大了。所以你发广大愿,要紧的是决定不能够执著在法相上。世尊在这一次法会里面,把这桩事情全都给我们表演出来,佛修行不著修行的相,证果不著证果的相,度生不著度生的相,在这个经上我们都看到了。佛不执著,这就是他不取法。行广大行,虽然一切法不执著,也就是说一切法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这一切法他统统做,他没有一样不做。我们凡夫日常生活当中所做的,佛菩萨都照做,没有一天闲著。行广大行,则不取非法。非法是空,不著空。发愿不著有,修行不著空,空有两边都不著。
【法与非法,既皆不取。】
法跟非法两边不住,两边不著。
【则我人众寿,四者皆无。】
这才真的把四相空掉了。四相要这样离法,四见也是这个离法,你要懂得怎么离。不但离四相、离四见,我们再看下面两句,他这种修行方法真是妙。
【则法与非法,了不可得矣。】
不但法了不可得,非法也了不可得,它没有著,这里面初学的同学免不了有一点怀疑。「法」,法是有边,我们不执著,这个好讲;非法是空边,空边它本来就空了,那有什么不好?空是好,执著就不好,执著有个空,麻烦就大了。三界之内四空天人,他为什么生到无色界,他执著空。我们这些人生在欲界、色界,为什么?因为执著有。执著一切色相有,离不开色界;执著七情五欲有,离不开欲界。诸位要晓得,七情五欲是妄想,哪有这回事情!可是打这个妄想,麻烦!这个妄想一打,离不开欲界。这是严重的错误妄想,没有办法离开欲界,六道里头最苦的是这一环。由此可知,色界天的妄想比我们轻,无色界天的妄想比色界又轻,六道轮回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金刚经》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方法:空有两边都不著,就超越六道。
【而常住真心,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便了了而得。】
真如本性所现的境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诸位要晓得,只有平等才一真,二就不平等,唯有一真法界是平等的。这个是都现前了,这个境界现前,了了而得,了是明了。
【即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是也】
实相是诸法真相,诸法的真相是平等相,是无有高下之相,这统统现前了。《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那就现前了,你就看到,你就接触到;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证果了。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这个意思很深。前面教给我们修一切善法,这是《般若 经》与其他经很不相同的所在。般若 最忌讳最怕的是著相,是坐实,这最怕了。说修一切善法,你就著了修一切善法的相,这就坏了。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同修,无论国内、国外,大家都懂得断恶修善。你再仔细一观察,断恶的人著了断恶的相,修善的人著了修善的相。这有什么不好处呢?我们世间人看这也不错,满好!这是好人。没错!他是好人,断恶修善是好人,记住,这是六道里面的好人,出不了六道。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出六道,不要做好人,要出六道。要出六道,佛教给我们一切不执著才可以出六道,就怕执著;一执著六道出不了。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一面说,一面就把它否定掉,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决定不能执著。我们看注解:
【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是约能修边遣。】
能修的是我,我断恶、我修善,无我,把我这一个念头要放下,善尽管去做,不能有我的念头,这叫学佛。如果修一切善法,我修善法,我要得善的果报,有因有果。你修善因得善果,能不能得到?能得,三界六道有漏的善因善果,不能出离六道。如果以无我来修一切善法,这个果报就不在六道里面,六道里面都有我,可见得超越六道轮回了。这是从能修边上教你放下。
【非善名善,是约所修边遣。】
我们所做的善事,那个也不能执著。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干的这个事情,善事。我们大家在一起研究《金刚经》、讲解《金刚经》,这是善事。如果把这个当作一桩善事看:「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我们又著了相;这一著相,这个善事又变成三界六道里头有漏的善事。岂不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金刚经》上说,他没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没有说一句法;要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他把所有一切善法没有放在心上,事情有没有做?天天做,他做了四十九年,他怎么没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落。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头示现种种身、示现种种法,他不住,符合了《金刚般若 》的精神、《金刚般若 》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所两边都离开。
【有能有所,便是分别执著,我相仍在。】
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分别执著有粗细不同,我们六道凡夫分别执著非常粗。四果罗汉、辟支佛,佛在经上常讲,他们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他们没见性。为什么?他法执未破;我执已破,法执未破。我们要问:「他法执没破,谁执著法执?」那还是有个我,如果要没有我,你想想看,谁执著法执?可见得还是有我执。有我执,佛为什么说他我执破了?粗的我执破了,微细的我执没破。所以讲无明,有讲界内、界外,三界以内的无明他断了,三界以外的无明他还存在。这别说阿罗汉,菩萨,等觉菩萨,圆教等觉菩萨,经上常讲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最微细的执著,我们要问:「谁执著它?」还是有个我在,那个我是非常非常的微细。这个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到什么时候我执才断得干干净净,完全没有?成佛,成佛没有了,我执、法执统统干净了。只要有丝毫的见解在,那就是分别执著,我相我见仍然存在。
【故当遣之罄尽】
遣就是放下、离开,要把它离得干干净净,证到等觉的果位还要离,还要放下;他那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微细执著要是不放下,就不能圆满菩提。这也是说明般若 法里头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什么?放下、布施而已,不放下不行。刚才我们举了一个比喻,我们年岁大了,快要走了,这个家业财产还在那里操心,给这个、给那个,放不下!真正放下的人是没事,真放下。会不会给后人留下纠纷?如果你真放下,我相信没有纠纷。为什么?你做出样子给人看,你的后人看到你这个样子会感动,真正放得下。你吩咐这个,吩咐那个,还要立遗嘱,还要请律师,你没放下,你的儿女怎么会放下?那当然打得头破血流,个个要争,你给他的样子就是放不下。真放下的好,得自在。佛菩萨示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那就是放下,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也放下,这是正确,这是真正得般若 三昧,真放下了。
【法即无法】
一如!法跟无法我们看起来是二,他法跟无法是一不是二,一如。
【无修而修】
我们思想见解当中,修跟无修是两桩事,而佛菩萨境界当中,修跟无修是一桩事。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是不是我们无修就是修?你要这样解释经义,阿鼻地狱决定有分,将来堕阿鼻地狱,「佛在《金刚经》上讲的,我没错!」佛没说错,是你自己把意思解错。佛修为什么是没修?无住生心,修!为什么说他无修?他不著相。修一切善法,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他心地干干净净,无相无念,这是无修,他那个修跟无修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修了就是不修,不修就是修,那好了,你吃饭,吃了就是不吃,不吃就是吃,好了!你就不要吃了。意思要搞清楚,决定不能够产生误会。
【修一切善法时,便观照非善名善。】
这就是他提得起观照功夫,而观照功夫《金刚般若 》里头讲得太多。譬如前面讲的,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你就晓得一切善法是假名、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虽然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还是要认真去做,认真的去修善。为什么?业果不空。
【若其心中见有善法,即是我见,即非以无我修一切善法。】
要紧的意思在这里,不能著,著就错了。心里头不可以有「修一切善法」,这个念头不能有。有这个念头,要问:谁有这个念头?「我」有这个念头,我相就具足,我见就具足,你还是四相四见具足的凡夫,不是菩萨;菩萨没有四见,没有四相,你怎么还有执著?於此体会得,这段经文的意思你就明了。
【此节经文,实乃结示开经以来诸义。】
这节经文是总结,《金刚经》开讲以来,把全经的大意在此地做一个总结。
【即是开经以来所说诸义,说了一切义,无非令以无我修一切善法,以证平等之性,至此乃为点明耳。】
一部《金刚经》的宗旨,就是一部《大般若 》的宗旨,也就是世尊当年在世二十二年讲般若 的宗旨。二十二年佛讲什么?无非是教我们「以无我修一切善法」而已,就这么一句,佛讲了二十二年。你听了做何感想?这么简单,说这么长的时间。没错!是简单,时间是嫌长了一点,你做到了没有?如果你做不到,别说二十二年,二百二十年都不算长,都不算多;你要真明了、真做到,那才行!为什么要麻烦释迦牟尼佛讲二十二年?无我修一切善法,实实在在讲没听懂。什么叫无我?什么叫一切善法?没搞懂,所以佛不能不细说。听懂了,又放不下;无我修一切善法是懂了,但是放不下,做不到。佛看到这个情形,佛很慈悲,不放弃,继续不断用善巧方便,诱导我们回头,诱导我们入这个境界,这真正是叫大慈大悲。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佛对於我们是如何的恩德;你在世间一般父母也做不到。业障习气这样深厚的人,佛能够不舍弃他,能够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帮助他破迷开悟,真正是难得。说这段经文是总结全经诸义,这也不是含糊笼统说的,确确实实能把经文精要的地方把它点出来。
【此经最初发大愿、行大行两段,是开章明义。以后约略计之,结示已有五次。前后自有其浅深次第。】
本经一开端,是须菩提尊者看到世尊入舍卫大城乞食,从著衣持钵到乞食回来,尊者看出门道。看出什么门道?原来释迦牟尼佛天天在日常生活当中,把金刚般若 波罗蜜法完全显示在生活当中。我们要是用「金刚般若 波罗蜜」,大家听到还是不太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换句话说,最高、最圆满、最究竟的智慧,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显露无遗,这就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法。别人没看到,粗心大意没看出来,须菩提看出来。看出来,他明了了,别人不明了,所以他的请法是为一切众生启请,希望释迦牟尼佛把这桩事情说破,我们大家才明了;要是不说破,我们看不出来,肉眼凡夫怎么能看出来,佛的生活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生活在无量无边烦恼当中,他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里面,这完全不同,这就是佛法最高的享受。由於尊者这一问,释迦牟尼佛答覆,这一问、一答,我们听了之后,明白了一些,也能沾到一点般若 的气分,这是我们凡夫得利益,这个用意在此地。
须菩提尊者启请的话,「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启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发大愿。这个心怎么安住?怎样降伏?这就是修大行。所以此地讲,发大愿、行大行。经一直讲到此地,经文已经有五次的总结,讲一段佛做一个结论,讲一段又做一个结论,这是第五次。而且每一次所说,每一次所结的意思,有浅深不一样,愈往后面结得愈深、愈广。第一次,在我们这个本子经文第三十节。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佛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总结。
【结度生不住相、布施不住相。】
这个意思实在讲是很深很广,但是江居士在《讲义》里面告诉我们,前半部个意思有浅有深;换句话说,浅的人看得浅,深的人就看得深。而后半部是唯深无浅,深的人看到很深,浅的人看到也很深。确实在我们看,这个意思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就看到浅义。度生不住相,布施不住相。度生是帮助一切众生,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选择、没有执著,对待一切众生绝对是平等的。学佛的众生,我们帮助他,不学佛的众生,我们也要帮助他;赞叹佛法的众生,我们要帮助他,毁谤佛法的众生,也要帮助他。如果你这里头有分别,你就住相,你就有分别、就有执著,那就不是智慧,感情用事;佛法是平等法。第二次做结论,是在第五十一节经文。
【经文上讲,应如是生清净心一段。结广行六度应无所住。为令空有不著,俾如实空如实不空之自性清净心现前耳。】
这是五十一节的一段经文,教给我们广行六度,也就是学佛的人,日常生活一定要遵守六度的教诲。布施是舍己为人,这个意思前面讲得很多,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服务。你在家庭里面,为你一家人服务,家庭里面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不仅是为一家人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做一个好的样子,给你的邻居看,给别人家庭看。人是一切人的好样子,家是一切人家的好样子,这叫做布施。所以布施的意思无限的深广。你做生意,你经营一个公司,你是所有一切公司的好榜样;我们建一个道场,是全世界道场里面的好榜样,这叫做修布施波罗蜜。可见得没有说为自己,真的是为一切众生。持戒,守法,意思是守法,循规蹈矩,做事情有条不紊。忍辱是耐心,要有耐心、要有毅力。精进是求进步。禅定是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缘轻易的动摇,心有主宰,那是禅定。智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弟子怎么过日子,怎么生活?要依六波罗蜜。虽依六波罗蜜去做,事上完全照这个做,虽做而不著相,这是应无所住,这就是空有两边不住。在事上这六条做得圆圆满满,不著空;心里面干干净净,一个妄念都没有,不著有;空有两边不住,如实空如实不空之自性清净心才能够现前。这是第二次为我们结的,意思比第一次深。
【第三次,在八十六节,应离一切相发菩提心。】
这有一大段文,有好几个小节、小段。
【结离相方是发菩提心。不但二边不著,并不著亦不应著。】
这就是通常讲的大三空三昧。不执著有,不执著空,空空也不能执著;我空、法空、空亦空,空空都不能执著。
第四次做总结的时候,是经文第一百二十节到一百二十三节,一共有四段经文。
【诸法如义,无实无虚,一切皆是。】
这个一大段。这一大段我们讲过不久,我相信同修们印象比较深刻。经义虽然是深,但是非常重要,这是从果地上来说明。
【以示证得清净心者之境界】
佛是举他自己做例子,佛证得法身、证得报身,也不执著,也是心里头若无其事,干干净净,这是世尊为我们现身说法。
【是一法不住的、法法皆如的、是无我的。一尘不立,将微细之分别执著遣除净尽,乃能证佛所证耳。】
佛之所以成佛,所谓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这是我们学佛修行最后的目标,我们所希望的、我们想证得的是这样的境界。佛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证得?要一法不住。不但世间法不能放在心上,佛法能不能放在心上?不能。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这才行。这就是除此地讲微细的分别执著,前面我们说过,极微细的是等觉菩萨,那一点不除还不能成佛;必须要除得干干净净,放下得干干净净,那才圆满成佛,如诸佛之所证。第五次这就是这一次,从第一五十节到一百五十二节,我们刚刚读过的。
【今次乃是明白开示】
前面从比喻上来说,这个地方是直截了当为我们指示出来。
【一切法性本来平等,无有高下。】
经文上说,这是我们不能不记住的,不能不知道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而且要常常用这句经文提起观照功夫,到我们心有不平的时候,把这一句经文想一想、念几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的心在境界上就平了,恢复到平静。平静是真心,我们今天虽然没有证得真心,但是清净平等与真心接近。真正用功,真正的功夫是什么?就是这个,这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我每天读多少卷经,我念几万声佛号,我拜几百拜、几千拜,那是形相、是样子,不是功夫。功夫是什么?离相离念而行布施,修一切善法,这个叫功夫。你要是会用,刚才讲过了,穿衣吃饭都是功夫,穿衣吃饭都是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会的,古德常讲盲修瞎练,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是不是属於盲修瞎练?发现自己不对,赶快回头、赶快改过,就对了。《金刚经》是很好的标准,而且是个绝对的标准,是以如来果地上的标准,给我们初学做标准,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故一一法皆不可分别执著】
为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怎么可以执著?
【菩提法如是,一切善法亦如是。】
这是佛举例举到极处。前面从人来说,讲的是如来法身、报身,这从人身来举例,达到了顶点。到这个地方以法来说,他老人家举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通常我们讲无上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也是平等法,也是不可得,何况其他一切善法。连如来果地上所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家也不执著,我们修一点点善法,有什么好执著的?世尊得无上菩提,心里面也若无其事,我们修一点点善法,又何必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错了。所以读《金刚经》要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去检点。末后这是总结。
【用无分别执著之心】
这个「无」是贯下去的,无分别、无执著的心。无分别是平等心,无执著是清净心,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那你就觉了,你就是觉者,你就不迷;觉者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要用这个心,我们常讲菩萨心。学佛人也常常挂在口上,菩萨心肠,菩萨心是什么?无分别、无执著,清净心、平等心,这是菩萨。
【修无有高下、平等平等之一切善法。】
用清净平等心,修清净平等法。诸位要记住,只要心平等、心清净,所有一切法都平等、都清净。这就是前面我们常常引用宗门的修行方法:从根本修。我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都是清净法,都是平等法。你不要再去找,哪个法是清净法,哪个法是平等法,所有一切法都是清净法,都是平等法,世出世间法无有一法不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去修才行。由此可知,离开了清净、平等,一切法都不平等,一切法都不清净,佛法也不平等,还有大乘、小乘,还有五乘、菩萨,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那都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你的心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佛法也是平等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平等,无有一法不是善法,而且是平等的善法,这个我们要注意到。
《金刚般若 》诸位如果会了,你就会修行,你真的会修。不但你会修行,也可以说你会生活,你会过日子,这个话都是实在的。你不通般若 义,你不会生活,你不会过日子,你天天过得这么苦,天天过得这么可怜,你不会过。通达般若 ,你过得很幸福、很自在、很美满。般若 在现实上,带给我们的受用就不可思议,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的修学,
【便契法性,便见寂照同时之本来面目矣。】
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契是契合,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没有分别、没有高下,这个与见性就接近了。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你确确实实是朝著明心见性这个方向走,没有走错方向。你确确实实是向著明心见性的道路上走,所谓成佛之道,你没有偏离。便见寂照同时,寂照同时是法身大士用功的纲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是果地上的境界。从哪里修的?从无住生心上修的。换句话说,无住的功夫成就了,就是寂;生心的功夫圆满了,就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法身大士才有的。我们在《金刚经》上学到,法身大士他们修学的境界,怎么成就的?原来就是无住生心;用这种功夫成就的,到如来果地上,达到究竟圆满。寂照是同时的,换句话说,无住跟生心是同时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是同时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也是同时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般若 的受用。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宗门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就在此地。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世尊经文讲到此地,五次的结示经文,他的用意、他的慈悲教诲很明显、很深刻。学佛的人常常挂在口头上,「上报四重恩」,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里头有佛恩,佛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不知道!回向偈古人做的,不好不念,只好念一念,什么恩不晓得,怎么报不晓得,念了《金刚经》应该要体会到,佛的恩德无量无边。怎么报法?依教奉行。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