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84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84集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页,第五行,从注解第七段看起。

  【众生处处执著。能执,无非妄想。所执,便是诸法。佛以诚言告之曰:汝以为有能执者耶?心行不可得。能执之意,当下即空。又告之曰:汝以为有所执者耶?诸法缘生,所执之法,当体是空。如此开示,正是将众生执见,从根本上推翻。】

  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我们无始劫来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一天不除,轮回的业果就一天不息,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如何能超越轮回,如何能一生亲证佛果,这一段开示就重要了。现代西方的科学家也相当的聪明,用数学的理论,用科学仪器的观察,对於大宇宙,太空,小宇宙,原子、电子、粒子,都能够观察入微,这相当不容易。但是在佛法的标准里,他们依然不能称为正觉。原因在哪里?他们没有离开能所;换句话说,依旧是有能执、有所执,跟这个经上讲的完全相同。能执著的无非是妄想,这句话前面说得很多。「真心离念」,不但真心离念,就连般若 也讲「无智无得」。《心经》上最后的结论,无智亦无得。由此可知,有智就是妄想,有得就是执著,所执著的是诸法。佛在经上教诫我们:「汝以为有能执者耶?」你以为有一个能够执著的吗?前面我们读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行不可得。能执著这个意识,当下即空,三心不可得,你用什么去执著?又说,你以为有所执著的吗?你所执著的无论是人、是事、是物,以为你能够得到,以为你能够拥有,这是错误的观念。

  真实的实相,诸法缘生,缘生就没有自性;换句话说,没有自体。正如同现代科学家观察,构成宇宙万物基本的物质,他们叫粒子。而这种粒子,已经有许多科学家观察到,它只是一种波动的现象;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这个说法愈说愈接近佛法。所以所执之法,当体即空。这样看来,能执、所执俱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明了通达这个事实真相,这才叫正觉,佛说这个人真正觉悟了。佛这个开示,正是将众生无始劫的病根一下拔除了。这是众生执著我见,见能执,执就是所执,这个开示是从根本上推翻了。换句话说,能执、所执根本不存在,根本就不是事实,是众生迷惑颠倒,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

  【缘生与不可得】

  不可得是前面讲的三心不可得,缘生是说诸法缘生。

  【皆明即空之义】

  都是说明当体即空,能所俱空。

  【妄念为成凡之由】

  这句话要紧,凡是六道凡夫,你为什么会堕落在六道里面当凡夫?佛说正是因为你有妄念,妄念就是妄想。你天天打妄想,打妄想就堕六道,变成凡夫了,这是非常的可怕。

  【将欲了生死、证圣果,必须断念。】

  过去没有遇到佛法之前,迷惑颠倒,虽然知道六道很苦,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想超越六道,当然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超越六道轮回。一直到今天,我们遇到大乘了义的经典,才知道我们应当发心永脱轮回。而佛教导我们,确实有超越六道轮回的理论与方法,这真是希有难逢。我们真想了生死,真想作佛、作菩萨,必须断念,妄念一定要断。这桩事我们总算是明白了,我们很想断念,可是妄念愈断愈多,好像不断还没那么多,愈想断妄念愈多,这是什么缘故?事实上,我们的妄念就非常多,没有注意它,不知道它的多;到想断念,想把心静下来,於是发现妄念是这么多。并不是说我们想断的时候它愈来愈多,不是的,本来就这么多,平常粗心大意没发现而已。这个时候真正发现了,才晓得有这么多的妄念。断妄念谈何容易!所以佛教给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妄念可以不要断,把念头转移过来也行,转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法门里面最殊胜、最巧妙的一个方法。末法时期除这个方法之外,要断妄念非常困难。下面说:

  【当知一切法,只是缘生,本来是空。既已缘生,不无假相。故法与非法,皆不应取。以一切法,虽绝非真实,而事相俨然。行人亟应觉悟,空有不著,离相离念。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耳。】

  这些真实的道理,真实的事相,我们应当牢牢的记住,时时反覆读诵经文,提醒自己的正念。妄念为什么断不了?正是因为我们无始劫来,习惯把这些虚妄的假相当作真实,而无法放下;虽然听了佛的真实教诲,可是我们的习气太重,观念依旧转不过来。但是比一般世人没有闻到佛法的,还不晓得事实真相,那要好得太多。因此,必须遵依经文,时时提醒自己的觉悟,这对我们修持会很有帮助。一切法是无量因缘所生,只要是缘生就没有自性,就是当体即空。虽然它体无自性,但是它有相,这个相是假相、幻相。我们看到这些幻相,实际上是它的相续相,这在前面说过好多遍,一刹那当中有九百生灭的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佛为我们这样说,实实在在讲,是粗说、是略说。如果是真实说,恐怕我们怀疑,恐怕我们不能接受,只说一个粗相而已。至於微细的相,等待有一天我们的心清净了,自自然然就见到,然后才能体会到佛说法的善巧方便,循循善诱。因为它有这个现象,有假相,法就是假相,非法就是空性,空与有两边都不可以执著,这个地方的取就是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因为两边都不是真实。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觉悟,空有不著,离相离念。离相是离执著,离念是离妄想,妄想、执著都不能有。

  在日常生活当中,学诸佛菩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生活就自在,就真正的幸福。这两句实在说,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再把它说浅一点,说白一点,大家更容易体会,那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真正要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要真正做到,那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为什么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所争、所求的,都是妄想执著,都是了不可得,那你又何必要争、又何必要求?无争无求,心就定了,心就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就生智慧。智慧生出来,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这个时候你会体会到法喜充满。

  【若不离念,寂且未能,遑论乎照。】

  真实的功夫就在寂照。可是若不离念,寂达不到,寂是清净心,就是真心。照是真心起作用,像《般若 心经》里面所讲「照见五蕴皆空」。通常讲,就以本经所说的五眼,照最低限度也是慧眼、法眼,它才有照的作用。

  【故学人於此行门,必须空有不著,而於观门,则须一空到底,此理不可不知也。】

  行是生活,是事相,也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做到空有两边不住,你就自在。「观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见解与思想;也就是说,你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这个一定要一空到底。正如惠能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一空到底。这个道理必须要晓得,才能够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保持心里面没有一个妄念。我们初学下手的方法,还是用一句佛号;换句话说,我们空,空不了,一定有念头,就把这个念头集中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用这一念把所有一切妄念都打掉,这个方法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

  【用功当以离念为主】

  这个底下说:

  【念佛即是离念】

  我们用这个方法,念阿弥陀佛就是离念。

  【离一切妄念,离一切三界轮回念。】

  这个不能不知道,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所有一切的念头都是三界轮回念。换句话说,如果不念佛,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在那里造轮回业。我们想脱离六道轮回,但是轮回心、轮回业永远不断,你想想看,你怎么能超越轮回?所以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念佛,把所有一切的念头统统转变成阿弥陀佛,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眼见种种色相,要有能力把它变成阿弥陀佛的相;听种种音声,也有能力都把它变成阿弥陀佛声。这样渐渐在境界里,就能做得了主宰。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也有困难,真正难在哪里?还是难在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所以一个修道人,必须要把名利看轻、看淡,知道这个东西是烦恼、是系缚,生生世世修行没有成就,就被这个害了。这一生如果不能放下,如果不能摆脱掉,必然还是要搞生死轮回,那就非常可惜了。

  【迨至往生见佛,自然圆离矣。】

  我们现在要看淡,要看轻;换句话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只要衣服能穿得暖,饮食不缺乏,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够了,不必要奢求。如果希望把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升,这个念头就是依然留恋六道生死轮回。所以为什么古时候修道人,无论出家、在家,从前出家人不必说了,所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过这个行云流水的生活。在家居士学道,他也能够把他的家业、亲人舍掉,在山上住茅蓬,在寺院挂单修行,比比皆是,这个样子能成就。也就是说,他对於世间名利、五欲真的放下,真的看破了,这样功夫才能得力。一直到往生见佛,那就是圆满永远的舍离。

  【真心不但真空,且是真有。】

  真有跟真空是一桩事情,是一体。我们常讲一体两面,哪来的两面?如果说一体两面,它还没有能够完全契入,没有能够完全明了事实真相。前面我们讨论到无实无虚、不一不异、万法一如,真空、真有就是显示这个意思。

  【真空,离名绝相故。真有,常恒不变故。】

  这底下讲,空有一如。这段话的意思很深,一定要细心的去体会。真心所现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所现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现的境界,都是真有。与此相对的,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十法界叫假有,不叫真有,叫假有。真假怎么分法?佛门里面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凡是会变的就是假的,凡是不变的,我们就叫它做真的。由此可知,真有不变。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与所有往生的大众,他们的身相永远不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永恒不变,那叫一真。一真,实在讲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那个心是真心,所现的一真法界,所以那是真有。假有则是唯识所变,把一真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不好讲,所以佛把它归纳为十大类,叫十法界,十法界是唯识所变,那是假相。诸位从这个地方,去细心体会这一段文的意思,体会空有一如。

  【一切缘生之法,本无是物,但假现相而已。乃是真空假有也。】

  前面给你讲的是真空、真有,这个地方讲真空、假有。假有是指十法界,真有是讲一真法界,差别的意思在此地。空有相待,故曰同时。

  【或曰:心外无法,心生则种种法生。此心指妄心而言。然则佛菩萨既无妄念,而能现种种境相,不知何由而成。】

  底下一段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这些话都是大乘经上的。心外无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前面这个心是真心,心外无法这个心是真心,下面心生这个心是妄心,两个同样是心,意思完全不相同,佛经难读也在此地。「无法」是无十法界依正庄严之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虚妄的,它从哪里来的?妄心变现出来的,妄心就是识,唯识所变,妄心就是唯识。佛与大菩萨,一般说圆教初住菩萨就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他没有妄念,不再用妄心,这个地方我想许多同修们都知道。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真性就是真心。从此以后,不再用妄心,也就是不再用心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初住以前的菩萨,包括二乘、凡夫,我们起心动念,都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在《百法》里面,称之为异生性,在二十四个不相应里面,说之为异生性。异就是不一样,跟佛用的心不一样,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就叫做同生性。他们用的心跟诸佛如来相同,佛的觉心圆满,他们是觉心、是真心,但是不圆满,里面还掺杂著无明,但是他确确实实是用真心,不再用妄心。

  「佛菩萨既无妄念」,这是指圆初住、别初地以上的。他们也能够现十法界,他也到六道里面来现应身、化身度化众生。正如同《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乃至於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他就现童男童女身;应以宰官居士身得度,他就现宰官居士身来教化众生。他能现种种相,这些种种相是妄心变现出来的;他们已经没有妄念,怎么会现相?怎么可以示同凡夫?答案在下面一段。

  【佛菩萨实无有念】

  真的!他没有妄念。

  【种种境相,乃留惑润生,亦实由心而现。】

  这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通常称佛菩萨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的意思就在此地。他有能力把烦恼断尽,他不是没有能力,真有能力;虽有能力断,他不断,不忍心去断,不断就是把烦恼留住。确实有能力断,不是像我们根本没有能力断,他有能力断。转烦恼为菩提,他把烦恼转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实际上讲,诸佛如来所现的种种相,大多数是菩萨相,如果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了,他就超越十法界,不可能再回到十法界来,不可能再来,他留那一品生相无明不断,这叫留惑润生。润好像滋润。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教化众生,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不肯把最后一品无明断掉。他在六道里面、在十法界里面,现种种相,现种种身,亦实由心而现,这个心是妄心;那一品生相无明不断,这就是妄心。他要把妄心留住,真心他证得,妄心可以保留住。

  【此则由於因地发大悲愿,随缘度众。】

  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他不断,是在因地的时候曾经发过大愿。哪一位菩萨,甚至於哪一位同修,没有发过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发过这个愿,成了佛哪有不度众生的道理!成佛、成菩萨,过去发的愿都要兑现。

  【故证果后,虽不起念,而藉夙昔悲愿薰习之力,便能随机感缘,现诸境相。】

  这个道理就在此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发度众生的大愿,这个愿力薰习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能令诸佛菩萨不忘众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我们晓得,证得法身的菩萨就是成佛,这是佛门当中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也成佛,他就有能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如果这个世间众生缘成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八相成道;他证得法身。法身遍一切处,像我们现在所讲的电子一样,无线电的电波遍满一切处。我们有个收音机摆在此地,频道一拨,全世界的节目我们统统都能够收得到,原因在哪里?因为电波无所不在。诸佛菩萨的法身遍满法界,哪里有感,哪里就有应;应身现前,那佛有没有来?佛是不来而来,实在讲是无来无去。这个法身,法身是体,从法身就现应化身。体是一个,尽虚空遍法界,应身无量无边,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说他能现境界,能现相。

  【西方净土,亦弥陀因地大悲愿力所现者也。】

  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悲愿所现的。

  【我等修因时,必须悲愿具足,深观诸法缘生之义,使薰习成种,乃能於大定中随缘示现耳。】

  这一段是教导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佛,要学佛真实慈悲、真实发愿。我们为什么强调真实两个字?这两个字跟文上「具足」意思相同,一定要做到。发的愿要做不到,这个愿是虚愿、空愿,发了一定要做到。虽然发大慈悲度众生的大愿,这是好事,可是世间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都不例外,所谓好事多磨,磨是什么?障碍。你想做一桩好事,你的障碍就非常多,障碍从哪里来?因为你妨碍了许许多多人他们的名利,他们认为名利是他现前真实的利益,你要做好事,一定对他的名利有妨碍,於是这些人想尽方法来阻碍你,来障碍你,来破坏你,这是免不了的事情。因此必须要有耐心,必须要有智慧克服种种魔障,使你的愿心能够落实,能令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地方就教给我们,如何坚定悲愿,消除障碍。

  「深观诸法缘生之义,使薰习成种」,这就是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虽然通达明了诸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但是度众生的弘愿,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愿心,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能够坚固薰习在阿赖耶识里面变成了种子,於是才能够在大定之中随缘示现。什么叫大定?是不是你每天盘腿面壁去坐禅,这叫大定?那就错了。因为你盘腿面壁去修禅定,你对於一切众生什么忙都不能帮,那个不是大定。大定是什么?佛在本经上有两句话,我们还没念到,在后面,「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大定。《楞严经》上所谓首楞严大定,就是《金刚经》上这两句话的形容。什么叫做不取於相?我们六根缘六尘境界的时候,不会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诱惑,不为外境所诱惑,这叫禅。如如不动,内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定。所以大定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不取於相;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如如不动。我把这两句说成四句,大家好懂,这叫大定。这样才能够随缘示现,就如释迦牟尼佛在本经开端发起的那个样子一样。世尊示现住世八十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他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这两句,他真的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也就是我所讲的,於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人事、物质环境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这就叫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大定是无住,随缘示现是生心。虽然随缘示现,还在大定当中,正是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的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是我们要知道,要学习的。

  【开佛知见一大段,这是一大段经文,实为全经最要部份。】

  是一部《金刚经》最重要的一部分。

  【前后所说,无非开佛知见。】

  佛的知见,前面已经把它总括起来说,就是诸法如义;经文上就是这一句,「如来者,诸法如义。」世尊再为我们加以解释诸法如义怎么讲,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实无虚、不一不异,跟我们讲八不,八不的意思就是诸法如义,这是佛知佛见。

  【信者信此】

  我们对於大乘佛法,对於般若 经典,你信了。信什么?就是信诸法如义,就是信无实无虚,就是信这个,就是信不一不异,就是信缘生与不可得。

  【解者解此,修者修此,证者证此。合信解行证,方将开字功夫做了。】

  开佛知见,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开悟了,某人开悟了。《金刚经》读到这个地方,有多少位同修已经开悟?这个地方把开悟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悟了之后,这是讲你信,

  【信是初开】

  我想初开大概我们人人都有分,这是初开。

  【而解、而行、而证,乃究竟开。】

  这是需要功夫,可能我们现在功夫还不到这个境界。但是信这个初开,是一定可以得到。但是我们一定要进步,要向解行上下功夫,我们的悟处才有真实的受用,才能把它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请看底下一段经文,明福德,明福德因缘: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下面是须菩提尊者的答覆: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这是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我们看小注:

  【此是总明缘生之义。从布施因缘说到福德。布施,因也。福德,果也。因缘所生,因果无尽。布施等。】

  等就是等其他的五度,这个字里面包括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

  【为佛门大事,尚不离缘生,不离因果,则其余一切法可知矣。】

  说明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缘生,都不离因果,它这个意思在此地,让我们了解因缘所生、因果无尽。正因为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理在此地。为什么要无住?因为能执著的三心不可得,所执著的诸法缘生,当体即空,所以你不能够执著,不能执著,你执著都是属於妄想,执著是一个妄想,那是完全错误了。为什么叫你生心?因为因果无尽。你生的善心,现的是善果;你生的是不善心,现的是不善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佛提醒我们一定要生心,要生清净心,要生善心,所现的业果自然就善,自然就清净,这个意思在此地。

  【前半部中,长老答辞,多言不也。】

  他那个「不也」,也不是否定的,这前面都说过了。不是否定,但他也不是肯定,意思是说不能这么说法。但是后半部的答言,

  【后半部惟开佛知见中】

  在开佛知见这一大段经文里面。

  【答如是最多。】

  像此地的经文,他答覆的也是「如是世尊」,答「如是」。

  【表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之义,是明融相会性。】

  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必须要开佛知见之后,这个答覆就有意思,就正确而没有错误,这个人得的福是多。请看经文: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这一段科题上说「明缘会则生」;由此可知,福德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当然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开佛知见之后,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看注:

  【因为福德是缘生法。一切众生,但能布施六度,深植因缘,则因缘聚会,福德便生矣。】

  这是答覆福德多的意思。由此可知,它的重点不是在果,是在修因,这也正是大乘经里面常说的,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恶的果报现前,害怕了!害怕实在讲也没有用处,也没有办法避免。菩萨跟我们心态不一样,菩萨对於造因非常谨慎,也就是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他非常谨慎,必定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在这里下功夫。这就是他能修布施六度,深植善因,这个因缘是善因缘。可是修福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如果没有善根,如果没有福,没有智慧,往往错修了。《了凡四训》上讲得好!我们讲善与恶,正如中峰禅师所说,善跟恶有真有假,有偏有圆,有半有满,如果你没有智慧辨别,把假善当作真善,把真恶当作假恶,那你就全都搞错了。你所修的因,问题就多了。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能够辨别真妄、邪正、是非,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深植因缘。因缘聚会,近的在这一生,远的在来生、在后生。诸佛菩萨教给我们一桩事情,福德一定要给众生去享,自己不要去享福。佛跟菩萨他们修福不享福,这是做出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只种善因,善果让一切众生共享,这里面的意义非常的深远,显示出佛菩萨无尽的悲心,利益众生。

  【表面说福德,实是说布施,实实在在是讲布施。若不修布施之因,那来福德之果?故如来不说得福德多。正因福德当体即空而无实,乃是因缘生法,故欲得果者,但修其因。若勤修布施,则福德自至,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由此可知,经文里面的意思句句都有深义。从理体上讲,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从事相上、因果上讲,如来说得福德多。这一句经文里面,面面俱到,讲得非常的圆满,性相因果统统都说到,正是我们学习之处。无论是在六道,在六道当然更重要;除了三界六道,作菩萨、作佛还是要修福德之因。为什么?无福不能度众生,无福不能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修福的。佛尚且修福,何况菩萨、声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

  【法法莫非因缘所生】

  法法是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是因缘所生。

  【福德布施亦是缘生】

  无论从因从果上,也都是缘生。

  【福德之因缘为布施。布施之因缘,发心是也。】

  你为什么肯布施,因为你明了事实真相,明了法界众生与自己是一体,因此你的施舍是出於真心,你的施舍是出於无条件。这是真因,必定感真实的果报。心是无尽的,虽然施物不多,但是所感的果报也是无尽的。

  【欲布施不著相,必先於福德不著相。布施之所以著相,无非为贪求福德,则大误矣。】

  这一点很要紧!自古以来,在佛门里面修福的人很多很多,他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他没有智慧。他所修的有没有福?当然有福,福报不大不广,所谓是有漏的小福报而已。如果是有个智慧的人,了解事实真相,他能把小福报变成无尽的福报。怎么变法?不分别,不著相,这个福报就无有穷尽。所以不可以贪求福德。修一切福德之因,决定不贪求福德的果报。诸位要知道,你有一个贪心在,你怎么能出得了三界?三界是怎么来的?贪瞋痴变现出来的。所以只要有一丝毫的贪心没断,贪瞋痴慢疑,所谓是地狱五条根。疑,说老实话,我们今天对於念佛成佛、往生净土这个法门生起疑惑,那就完了!他这一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的指望。所以今天这个疑字,我们要这样讲法,唯有深信净土法门,发愿求生净土,他才有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超越三界,他才有希望。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有一丝毫没有断干净,就出不了三界,也就没有法子往生。往生虽然是带业,经上讲得很清楚,他是带业因,带业习的种子,不带现行,现行是你现前不能有,你念佛的时候不可以有,那个有,念佛里头还夹著贪瞋痴慢疑,这个不能往生。在念佛的时候,烦恼的习气念头决定是断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而没有贪瞋痴慢疑,那叫功夫,叫做功夫得力。有这些东西掺杂在其中,念佛念得再多,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也不算功夫,功夫不得力。得力不得力,就看里面有没有夹杂。所以我常讲净念,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怀疑,贪瞋痴慢疑,没有疑,不夹杂就是不夹杂贪瞋痴慢,这个很重要很重要。贪求福德的贪字坏了,那个就误了,大误!

  【其所得者,不出三界,终是苦因。】

  他所得的,的确得人天福报,可是人一享福就迷惑。诸佛菩萨的福报大,太大了!我们看华藏世界,看极乐世界,那个富贵不要说我们人间不能比,天上的大梵天王也比不上。可是诸佛菩萨示现到我们这个人间来,为什么不享福?为什么示现的那么清苦?道理在哪里?道理就在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一享福就迷了。所以佛菩萨示现,虽有福德,不享福,还是三衣一钵,每天去乞食托钵,还是去干这个。以身教做个样子给我们看,不能享福。六道里面众生有一点福报就糊涂了,他那个心里头天天在增长贪瞋痴,你说那怎么得了!增长贪瞋痴,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念佛也不能往生,何况修其他法门,这就大错大错了。他来生那一点福报享尽了,又要堕三途,福报愈大堕得愈苦,所以说终是苦因。这桩事情,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屡次的告诫我们。「故依如义不说得福德多也」,不说得福德多,它也有理论的依据,依据诸法一如而说。

  【观一切法空,无福德之念。但为利益众生,修离相之三檀。则是福慧双修,悲智具足,必得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故依如义说其得福德多矣哉。】

  这一段是说明诸佛菩萨为什么要修福德之因,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观一切法空,你心里面自自然然没有受福德这个念头,贪心就不会起来了。贪心虽然不断,它真的被伏住,被你的定慧伏住;定慧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为什么要修因?修因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诸位想想,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现代由於交通便捷,科技的发达,资讯的发达,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的状况,我们都能了解。现在这个世间人想的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把它总归纳起来,真的是五个字,贪、瞋、痴、慢、疑。全世界的人都干这个,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因果,这个世界还能建立吗?焉有不坏之理!为什么这个世界还不坏?就是因为有佛菩萨在修檀,在修布施,在修因。我们在造罪业,所有众生都在造罪业;造罪业,这个世界要坏。佛菩萨要挽救这个世界,使它不至於崩溃,他们在修福德,在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檀是三种布施,檀是檀那。

  「福慧双修,悲智具足,必定得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这个功德不是佛菩萨自己受用,而是为一切苦难的众生,给他们受用。众生虽然受用,并不知道,这是俗话说,「不知道佛菩萨冥冥之中在保佑我们」。造这样极重的罪业,这个世界还不坏,道理在此地。我们把这些话说给大众听,大众反过来还笑话我们迷信,他不能接受,他不能相信。虽然不接受、不相信,佛菩萨还是保佑他,还是加持他,还是修福来供养他,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彻底显露无遗。佛菩萨这样做,佛菩萨也教导我们、勉励我们也要这样做。故依如义说得福德多。

  【佛经所说因果道理,彻底圆满,极其精微,广大圆妙,世出世法,所莫能外,然后始知因果可畏,始知佛法为人人所必需。】

  这段话讲得非常之好!因果的道理,世间圣贤如同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也都明了,中国、外国,自古至今,说的人非常之多,但是没有佛说得这么彻底,没有佛法讲得这样圆满,这是事实。尤其佛在大乘经所讲因果之理,因果事实的真相,确确实实像此地所讲的,极其精微,广大圆妙。世出世间法都不能超越因果之外。如果对於这个道理,这个事实,能够稍稍体会到一些,你就会得很大的受用。这个受用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因果可畏,你才真正知道。人、众生,为什么会做错事、为什么会做恶?实实在在讲,他不明因果可畏,他对於因果的理事没搞清楚,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不在乎。菩萨看在眼里非常可怕,单单就这一点,我们就晓得佛法确确实实为一切众生所必需;因为只要能够深深体会到,因果的理论与事实,这个人决定会断恶修善,决定能积功累德,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他的果报正如同经上所说的,「以是因缘,得福甚多」,这是必然的。

  【欲真明了世间法,不能不先明佛理。】

  这个话说得很正确。为什么明了世间法要先明佛理?诸位要知道,所谓佛法就是解释世间法的,我们在《认识佛教》里面,一开端就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佛所讲的一切经,内容是什么?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本人,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这里面包括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别的,就是把事实真相跟我们说明而已,岂不是欲真明了世间法,不能不先明佛理。

  【然后始知离相离念,关系重大。】

  这从因果上说,离相离念是因,明心见性是果。离相离念是因,成佛、成菩萨永脱轮回是果,还是一个因果。这个关系太大了。如果不能离相离念;换句话说,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你想这关系多大!所以清楚明白了,

  【决不致漠视,决不敢畏难。乃能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也。】

  由此可知,修行人因循苟且,也就是不肯认真用功,把修学看作自己生活当中不太重要的一部分,这就是漠视,这就是无知、迷惑。如果把这些因果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他决不敢轻视,会把修行这桩事情,当作自己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来看待,他会非常认真,决不敢畏难,他要认真努力。这样才真正能够发大心,什么是大心?了生死出三界,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大心,他发的是这个心。修大行,什么是大行?空有两边不住是大行,信愿持名是大行,往生不退是证大果。

  【总之,佛说因果,能令人成世间善人、贤人、圣人。】

  这是佛说法得小利益者。那些心量狭小之人,他来学佛,目的是什么?目的求人天福报,没有出三界的念头。我们也时有所闻,学佛希望来生还得人身,来生富贵比这一生还要殊胜,求这个,这是眼光浅的人。稍微大一点的人,知道人寿命短促,纵有富贵享受也不久,听说天上的福报大,天人寿命长,学佛目的在生天。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定满众生的愿望,你想得人身,来生一定得人身,想生天享天福的,来生一定能生天享天福,满你的愿。所以能令人成世间善人、贤人、圣人,能够成就。如果真正觉悟,真正明了,不但六道不能住,十法界也非究竟,这个人可以算是彻底觉悟,真正明了了。不但是要超越六道,还要超越十法界,佛也能满他的愿,也能帮助他,满足他的大愿,乃至成菩萨、成佛。总而言之,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因果定律,其广大圆妙至极,这是真的。世间无论什么人讲因缘果报,说实在话,都不出世间,不超越世间。纵然有一些宗教家们,他们有真实的禅定功夫,在定中的境界延伸了不少,他们看到六道的状况,於是说的因果比世间一般人要讲得高明,可是他们终究出不了三界六道。唯独佛法所讲的因果,的确是广大圆妙,达到极处。他能够达到成究竟圆满佛的因果,这才是真实究竟,真实的圆满,达到极处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