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四面,倒数第六行,从小注第六段看起。
【读经,当至诚恭敬读,悠游涵咏读。其中紧要之句,须时时存养於心中,令与自心冥合为一,此最妙之观门也。尤须以行持助之。持戒修福,精勤忏悔,礼敬三宝,请求加被。消除夙障,开启正见。】
这一段也非常重要。我们平常自己用功不如法,功夫不得力,常常有这种感触。究竟什么地方不得法?什么地方不得力?自己也不晓得,这是懵懵懂懂的在那里修学,这一段正好帮我们解决了问题,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过去善导大师教导人,一切法要从真实心中作,这个地方教我们读经,读经要至诚恭敬,就是要用真诚的心。因为佛的经典、佛的言语,都是从真心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如果用分别妄想与佛经就不相应,所以功夫不得力。佛是从真诚心流露出来的,我们用真诚心来接受,就起感应道交,道理在此地。悠游涵咏,这是形容非常自在、非常轻松、非常活泼,没有一丝毫压力。经文里面重要的句子,到底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实在讲这是因人而异,因我们自己程度而异。有些句子我们现前感觉到很重要,有些觉得不重要;过个两、三年之后,我们觉得那个不重要的变成很重要,那很重要的就变成不重要,这什么道理?境界不一样了,境界不相同了。由此可知,哪些是最紧要的?就是现在,现在你觉得最重要,是你最得受用的。虽然佛有很精辟的开导,我们听不懂、看不懂,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那也不重要了,在我们现在讲也不重要了。正如我们在学校读书一样,我们读初中一年级,一年级课本对我们最重要,大学的教科书对我们不重要,我们可以不要去理会它,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是最紧要的?现在自己念了有感受,觉得很有用处,能够帮助自己改过自新,这就是非常重要。
这样重要的开示要常常记住,常常放在心上,使我们自己的心跟佛的教诲能够合而为一,念念当中不离开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都会想到佛的教训。特别是本经佛教给我们,不住六尘生心,经文里面讲了很多遍,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些句子要常常记在心上,我们面对外面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立刻就想到佛这句教训,我们的心就平了,妄想就息了,执著就放下了,这就是最妙的观门。不但是观,观是明了,了解事实真相;要以行持来帮助,行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执著放下,用行来帮助观。观是属於解,透彻的理解,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这样功夫一定就进步。
持戒修福,持戒是守法,一定要循规蹈矩,要循序渐进,这个地方持戒是广义的,不是限制在五戒、十戒这些戒条上,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戒就是佛的教诫。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我们都应该明了,都应该遵守,都应该奉行,这叫持戒。修福就决定不背因果;但是什么是福要能够辨别清楚,需要般若 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对於什么是福,往往看错,他也修错了。我们中国的文字,福跟祸害的祸差不多,要不仔细看,把祸当作福,这两个字写法很接近。这就是说明没有智慧的人,往往把祸当作福,把福当作祸,搞颠倒了,那就大错了。
精勤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真正修行的人不在乎形式。最近有一位同修送了一个小册子给我看,这个小册子是《金山活佛神异录》,乐观法师写的。乐观法师跟我也有一段因缘,我们也很熟悉,老法师也过世了。他跟金山活佛见过几次面,在一块曾经住过两三个月,对於金山活佛的行持很清楚,他很佩服。这个人是无拘无束,从外表看很像济公活佛,他什么也不在乎的,但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佛法相应。我看了很欢喜,过去听说有金山活佛这个人,这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一个出家人,他的一些故事。我请居士林把它翻印两千本,印好之后跟诸位同修们结缘,你们看看很有趣味。真正修行人,一定要从忏悔门去修起。忏悔范围非常深广,可以包尽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忏悔法。忏悔最要紧的就是改往修来,我们讲改过自新,这是真实的功夫。一个人如果每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那就是觉悟。佛这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觉者,觉悟的人,知道自己有过失就真正觉悟了。今天一天没过失,那你没有觉悟,你决定没有觉悟。没有过失就没得改,没得改就不能进步。改才进,不改怎么会进步!改才会进,你没得改,你怎么会往前进!我们看佛在经典上所说的,菩萨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一直修到等觉,他怎么个修法?天天改过,天天进步,一直到最后把一品生相无明,那也是毛病,这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那就圆满成佛,这才没有过失。圆教的佛才没有过失,别教的佛有过失,别教佛四十一品无明只破了十二品,过失还多!别教佛尚且如是,通教、藏教就不必说了,怎么可能没有过失?我们也常讲菩萨知道自己有过失,菩萨是觉者,觉有情。有两种人没过失:圆教佛没有过失,真的没有了;第二种人是凡夫没有过失,你问他:你今天有没有过失?想想,没有!没有过失。一身的过失不知道,不觉悟。所以我们一定要学菩萨,不能学凡夫,学凡夫就是继续不断的再去搞六道轮回,那个不得了!一定要学菩萨,菩萨才能够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就是知道自己有过失,天天不断的把自己的过失改掉。
礼敬三宝,请求加被。这个字加被念破音字,跟挑手边的那个披,衣服披在身上那个披是一个意思。古时候这个字当披讲,也念披,现在念被,加被讲不通,加披才讲得通。求三宝的加持,求三宝的保佑,要用真诚恭敬,礼敬三宝。普贤菩萨十大愿,也就是普贤菩萨修行的十大纲领。第一就是礼敬诸佛,《华严》的确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华严》要跟《无量寿经》一比,诸位必须要知道,《无量寿经》排在第一,《华严经》排在第二。为什么?因为《无量寿经》跟小本《弥陀经》是教给我们直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直接念阿弥陀佛,必定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而《普贤行愿品》虽然是净土五经,但是它疏远。我们讲亲疏,净土三经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也亲,因为他讲的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比较疏远,因为他是修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净土,比直接念阿弥陀佛要难得多。念佛若一日若七日能成功、能往生,十大愿王修七天决定不能往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但是普贤菩萨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导归极乐导归到哪里?就是导归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对《华严》非常非常向往,所以三本《华严》,六十、八十、四十,以及《华严经》的注解,祖师大德的注疏我都搜集,我很想学清凉法师。清凉一生讲《华严》讲五十遍,值得后人羡慕,《华严》以后再就没有第二个。《华严经》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古时候寺院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的寺院没有经忏佛事,没有法会,没有一切的应酬,也没有什么观光旅游。寺院做什么?就是讲经修行。讲经一天八个小时,它跟学校一样。修行就是早晚课诵,早晚课诵大概总是两种方式,一个是坐禅,一个是念佛,所以一个完整的寺院里面,一定有念佛堂、有禅堂。喜欢坐禅的到禅堂去,由禅堂里面师父教导你,喜欢念佛的到念佛堂去,由念佛的师父带领你。白天上下午听讲。所以从前的寺院是学校,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什么时候能够把佛教本来的面目恢愎,我们不敢奢望,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道场能这样做,我们就很满意了;一个道场都没有。所以佛法今天这样衰,有它的原因。就好像学校一样,学校衰了,为什么衰?没有老师上课,也没有学生在读书,这个学校当然就衰了。这是我们四众弟子都要明了的。
我们天天要报佛恩,怎么报?一个道场每天晚上讲两个小时的经,不行,不够!比古时候差得太远太远,不成为一个学校,补习班而已。我们居士林这个道场,现在是每天讲两个钟点经是补习班,不能正式称为学校。可是这个补习班已经很难得,别的地方还找不到,已经很稀奇,其他地方还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恢复?讲经的人太少了。一天讲八个小时,天天这样讲,受不了,必须要有几个人讲经,轮流讲,那就没有问题。譬如四个人,一个人讲两个小时,一天讲八个小时,还可以,还能够维持。所以从前寺院丛林有首座和尚,首座和尚有好几位,首座就是讲经的。住持方丈那是校长,他会聘请礼请,从前我们佛门叫礼请,礼请法师来担任首座,担任讲席,这才是一个真正佛教的道场。所以要从恭敬当中求,把对三宝的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一切从恭敬中求,就得佛加持,得佛保佑。
消除夙障,业障是多生多劫的,不是这一世的。这一世我们所受的是果报,这一世我们所造的是来世的业因,夙世所造作的那是缘,因缘结合果报就现前,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诚心诚意认真努力去修行,把错误的行为都修正过来,这样就消除业障,智慧就现前了。开启正见,正见是智慧,你的思想见解不会错误。
【要发广度众生之大愿,读经念佛,仰仗弥陀本愿加持,除其障蔽,解行并进,久久不懈。】
我们先看这一句。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想我们每位同修天天都在发愿,不过所发的是嘴皮上的愿,心里面没发;如果心里面发了,你就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愿一定要从自己心里面发出来,佛教导我们的这些言语,我们藉著佛的教导,要把自心真正的心愿发出来,这就对了。念念度众生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诚心,这个心是大慈悲心,决定就消业障。愿心要是发不出来,我们的业障随时会现前。看到别人比我好的,心里面就难过,嫉妒瞋恚的心就生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贪心就生起来,那就是业障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贪瞋痴慢的念头生起来,就叫做业障现前。大家都知道我要消业障,业障很重,那业障现前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觉悟?为什么不能觉察,还是让它继续不断的发展?这就错了,这就是心量太小,自私自利。若能发广大心,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生贪瞋痴慢。所以发心摆在第一,不发心没有办法断烦恼。四弘誓愿,为什么不把断烦恼放在第一?要是我们凡夫来排这个顺序,应该是先断烦恼再修法门,最后成佛道,成了佛再倒驾慈航度众生。对不对?我们一定是这么安排法,这个满合理的!为什么把度众生放在第一条,烦恼也没有断,法门也没有学,怎么先度众生?怎么度法?不合逻辑,讲不通。佛把它摆在第一,有他的道理,这个道理太深了,心量不大,烦恼不会断。念念为我,念念自私,你的烦恼怎么会断掉!所以第一教你发愿,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这个我、私心淡了,断烦恼就比较容易,道理在此地。大家都念四弘誓愿,有没有发现过这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问题,都没有发现到。这个地方摆在第一,这个意思说出来了。
读经,读经目的是开解、是明理,帮助我们看破。念佛是修持,帮助我们放下,只念佛不念其他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我统统不念了,只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决定正确。凡是念佛人,真正念佛人,一定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度众生,愿愿都加持一切众生,愿愿都加持念佛人。佛这样加持,我们没有感觉得佛加持,或者我们再说白一点,什么叫加持也不懂?佛保佑,这个大家懂得。佛菩萨保佑我,我没有觉得佛菩萨在保佑我们。其实佛菩萨念念当中都在保佑你,念念当中都在照顾你,一时一刻都没有空过;那你功夫怎么会不得力?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够觉察到佛保佑我们,没有觉察到佛照顾我们,是我们的心太粗,我们的念头太杂,我们贪瞋痴业障习气太重,所以没有发现。到这些业障习气稍微轻一点,你就感觉到了,诸佛如来确确实实在保佑我们,在照顾我们,从无间断。得佛力加持,无论在解行上,进步会更快。
除其障蔽,障是业障,蔽是无明,对於一切法不明了,那是无明;消业障、破无明。解行并进,久久不懈。学佛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决定不间断。不但我们一生当中不间断,而且一定要发真正的大愿,生生世世都不间断。学佛成佛,除了念佛往生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不是一生成就的。我们看佛在经上常讲,修行要无量劫,要三大阿僧只劫,那不是一世。我们看这部经上佛前面说的,曾经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不是一世,修忍辱波罗蜜都修了五百世,哪有一生一世就能成就的!一生一世不懈怠还不够,一定要生生世世都不懈怠。生生世世对我们来讲太难了,我们能够保证来生还得人身吗?能够保证来生闻佛法吗?得人身的人多,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四十多亿人,这四十多亿人里头,有几个人曾经闻到佛法?诸位要晓得,十分之一都不到。闻到佛法,听说有佛法,几个人曾经读过佛经?恐怕那个十分之一里头又不到十分之一,读过佛经的人有几个人彻底能了解?这么一层一层淘汰到最后,剩没几个人。然后才知道佛所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话没讲错,是事实。几个人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一定要久久不懈,也就是讲要发长远心,要发愤、要努力,不眠不休,要这样干。
也许你认为,我体力不行,我三天不睡觉这身体就受不了。没错!你决定受不了。如果你发一个拼命的心,我就这样做下去,死了就算了。结果怎么样?一定是死去活来,你活起来了,这一关就突破了。没有死去,你怎么会活得来?你活不过来的,一定要死去才会活过来,这是真的。我们现在人讲突破,这个困难一定要把它突破;突破之后,你一天睡眠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够了,你一定精神饱满、体力充沛。为什么?三宝加持,这加上了。你自己认为身体不行,累一、两天一定会倒下去,你就不接受三宝加持,所以你非垮不可!佛在经上,我们也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病你就会害病,想不行你怎么会行?你决定不行!现在这个社会上流行说强人,什么是强人?不肯服输,样样我都行,那是强人。事情还没来,先就害怕,先就倒下去,弱者,这怎么能成功?世出世法里头都不可能有成就的。这是弱者,不是强人。一定要精进不懈。
【则障渐轻,心渐空。】
心空就灵了。
【慧开观圆,我法二执,渐化渐除。】
这个效果就显著。障是什么?大家总应该明了,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业障。妄想分别执著少了、轻了,没有从前执著那么重,现在的执著还有,比以前轻了,这都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空,心清净了;心里面从前忧虑牵挂很多,现在逐渐逐渐放下了,忧虑牵挂少了,心空了!空了智慧就现前。心里面为什么不生智慧?因为你里面东西太多,塞得满满的,贪瞋痴慢、忧虑牵挂塞得满满的,所以智慧没有了;生起来的统统是烦恼,贪瞋痴慢,它生这个东西。你心里面要有,有的愈多就会生贪瞋痴慢;心不能有,这个诸位要知道。特别是你们现在要想学教、学经、学讲经,我们中国人常讲某人学问好,满腹经纶,满肚子都是的;要是真的满腹经纶,这个人一定是贡高我慢。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他为什么会贡高我慢?因为他肚子里头有,有就坏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学佛法,一面学一面舍,佛法要不要?要;要了马上就舍,决不执著,这样学佛法开智慧。前面讲过,随得随舍,得了就要舍。把它拦住就坏了,毛病马上就生了。所以决定不能够执著,要保持心地清净。空就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世间人讲,空就灵了,心就灵,就聪明了;不空就呆板。
慧开观圆,智慧开了;观是见解,你无论看什么事情都会看得很圆满。我法二执,这是病根,众生的病根,我执跟法执渐渐的化了。我执化了,般若 法门最大的好处,破我执,大而化之;它跟小乘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念念想众生,念念想光大佛法,我的念头、私的念头不断,自己没有了,这叫化。法执也渐渐的除掉。
【法与非法,渐渐不著。】
法是有相,非法是空相,空有两边都不执著。
【所谓水到渠成,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修行证果,可见得没有作意,没有心里想著我要去证果,自自然然证得了。说实在的话,这个证果是别人说的,你证得阿罗汉果,你证得菩萨果,你证得登地,都是别人说的。这个修行人自己怎么样?自己心中若无其事。不但大乘法如此,我们在本经清清楚楚的看出,连小乘须陀洹,都没有执著我证须陀洹果,没有!他没有这个念头。正因为他心地清净,若无其事,旁人看到了,佛看到了,他证须陀洹果,那个证斯陀含果,别人说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一定要学习,如果不学习,你永远不能证果,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永远不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坚固的执著,你证什么果!小乘初果也没分。小乘初果这个四相是很淡薄,不执著,他才能够证得须陀洹,须陀洹以上更不必说了。这桩事情,就譬如你们同修到这个讲堂来听经,这个讲堂在五楼,你们一定从底下楼梯一层一层上来,那一层一层就等於菩萨的果位。菩萨果位是五十一阶级,一步一步往上爬。有没有爬楼梯的,我上了一阶,我再上一阶,有没有?你们哪个爬楼梯是这么爬法的?你们从底下一层爬到最上一层没动念头,若无其事你就上来了,你要是爬高一层好欢喜,我升了一级,你半天都上不来,你慢慢在里面欢喜去了。
无论大小乘学人修行,心里头都是干干净净,若无其事。证果都若无其事,修行里头稍稍有一点得、有一点领悟,就著了相,那还能成就吗?诸位如果从这方面去想、去观察,你才晓得自己修行为什么没进步,看看我们周边的同修修行也没进步。什么原因?毛病就出在这里。稍稍有一点小悟就沾沾自喜、就执著,不能够大而化之,若无其事,他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心里头常常有,他不是无。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佛为什么在《金刚般若 》里面这样的强调,多次重复的强调无住生心,无住要紧!无住生心,生心还是要无住,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二你就又错了,就又不得其门而入。《维摩经》上教给我们入不二法门,你能不能入金刚般若 的法门,怎么入?佛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把无住跟生心是二,你就入不进来;因为这是大乘门,大乘门是不二门。怎样把无住跟生心融合成一不是二,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那恭喜你,你就入门了。读般若 、学般若 ,这一点意思要不能体会,经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决定得不到。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很容易,若无其事就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再看下面一段:
【菩萨广度众生,生生世世,不舍众生,不舍尘境。】
这一段好!有一些修行人讨厌众生,讨厌尘境,离开远远的好,愈远愈好,以为自己得清净,其实自己并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因为佛告诉你的那个清净心不是染净的净,你搞错了。染净是二法,它不是一法,二法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不是般若 ,这个地方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六祖坛经》里面记载一桩事情,能大师刚刚到广州,遇到印宗法师讲经,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听经的人其中有几个不老实,看到那个风吹的幡在动,有的人说:风动。那个说:不是!幡动。在那里吵架争论。他插了一句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印宗法师听到,这个人见解高。讲完经跟他见面请教他,晓得他是黄梅法嗣,对他很尊敬,向他请教:五祖忍和尚平常给你们大家开示,有没有讲禅定、解脱?六祖答覆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记住!凡是二法都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因此修清净心,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净不是染净之净,染净的净都不清净。什么是清净?染净两边都舍,这清净了。我们今天念佛得不到清净心,为什么?你纵然得到,你是染净之净,所以你不会开悟,你不能入门。我们佛门表法常常用法轮,法轮的意思要懂得,也表一、表不二,法轮表空有不二、动静不二,不二就是一。莲花,这是佛门表法用得最多的,莲花表染净不二。莲花生在淤泥当中,那是染;莲花生长出来的时候,要通过泥上面的水,水是净,水是清净;花开在水的上面,染净都不要了。染净都离开了,那才叫净。所以它不是对待法,我们是把它看成对待、相对的。它那叫真清净,真清净是染净两边都不执著,这就高了。
菩萨度众生,生生世世不舍众生,没离开众生,离开众生你怎么度他?你要度他,一定要跟他接触,一定要跟他往来;你不接触他,你怎么能度他。众生的生活环境,业报现前的,种种不同,你要不接触那个环境,你也度不了他。有些众生生活得很苦,环境非常恶劣,「那个地方我不能去!」那个地方众生你就度不了。你发的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那里头还加个注解,那个地方太肮脏、太落后,我不能去,那些众生我不度,哪有这个道理?你的四弘誓愿不就有缺陷,不就不圆满吗?
【以是之故,必应不住六尘生心,而后乃离一切相。】
一切众生生活环境最恶劣的,无过於地狱,地藏菩萨偏偏到地狱去度众生,这个大家知道。其他的菩萨好像没发愿,「我们不要学地藏菩萨,我们学别的菩萨」。其实诸位同修要知道,一尊菩萨具一切菩萨之修德,无论哪一尊菩萨,到地狱都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在六道里面行救苦救难,他就叫观世音菩萨。那个名号不是一定的,会常常改变的,无论哪一尊菩萨或者哪一尊佛,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到这个世间来成佛,都叫做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要到我们这儿来成佛,他叫什么名字?叫释迦牟尼佛。我们释迦牟尼佛到极乐世界现在就成佛了,他也要改名字,他叫阿弥陀佛。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事实。名号是代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里面的教学宗旨,它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任何菩萨到地狱度众生都叫地藏菩萨,都叫地藏,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观音菩萨也不是一个人,无量无边,它是通号,它不是一个专有的名号,它是通号。好像一个学校,教国文的老师,一定都叫他做国文老师,教英语的一定是英语老师,它是通号,那个英语老师姓谁名谁不一定,太多太多了!菩萨的名号就是如此。地藏菩萨是个通号,是姓谁名谁,哪一位地藏菩萨。只要你发心修学地藏法门,你就是地藏菩萨;你如果要发心修观音三经,你就是观音菩萨;你发心修普贤行愿,你就是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凡是生到那边去的统统是普贤菩萨,因为那个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是修普贤法门,《无量寿经》上都讲得很清楚,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没有一个不是。普贤菩萨有多少?无量无边。不但我们没法子计算,诸佛如来都算不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些道理,明了这些事实真相。
以是之故,因为这个缘故。必应不住六尘生心,生心是必要的,生什么心?广度众生之心;但是生心不能住。这个不能住,就是说心里面不能有牵挂,不能有执著,不能有分别。诸位想想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还有什么染净?染净就融成一,那叫真净。一有分别、一有执著,就不是真正清净。有分别、有执著,一切法都是相对的;换句话说,把原本的一法变成二法,相对的。二就迷了,一就觉了,觉是佛法,迷是世间法,世法跟佛法是迷悟之分。「必应」这两个字非常肯定,一丝毫犹豫都没有,必定要这样做法,你的心才清净,没有一丝毫的忧虑牵挂。然后乃离一切相,於一切相上不执著、不分别了。
【相离则性显】
性在哪里?性就在相上。性相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见不了性,就是把性跟相又分开了,又对立了,不晓得性相是一,性相不二;只要心里头不著一切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古人怕初学不容易体会这个境界,不得已用金器来做比喻,《华严.金师子章》就是解释这个现象,「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一著相,金就见不到了,因为你只看在相上,你忘了它这个体质。但是金跟器一般人都知道,器就是金,金就是器,没有问题;今天我们跟你讲,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你怀疑了。你为什么怀疑?这个器拿在手上,真的是金造的,我看得很清楚是金造的,没错!这个相拿在手上,这不像性,他见不到性。其实相就是性,至於你见不到,那也难怪你,因为你没有见到真相,见到真相,原来是这样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常讲一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佛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性,当体即空,当体即性,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因为相是性显示出来的,它所显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今天看的是短暂的连续相、相续相,难怪一切众生看不出来。可是金与器这个比喻,的确很接近,确实有不少人从这个比喻里面开悟了。
【相离则性显,性显而后乃能不动道场。】
这个时候,性显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你见性了。见性就是法身大士,就不是普通人,见了性之后你就得大自在。这里举出一个自在,什么自在?可以分身,这个很自在。像我现在就不自在,现在国内外有几十个地方请我去讲经,我不能分身,如果能分身多自在,哪里请,分一个身去,这个多自在!见了性就有这个能力,可以分身。
【现身尘刹】
不动道场,现身尘刹。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很惬意很自在,不需要工作。工作很苦,赚钱不容易,西方世界的人不需要工作,不需要赚钱。他的生活呢?生活从念当中变现的,想穿什么衣服,也不要去买料子,也不要裁缝,衣服已经在身上,这一想就在身上;想换一件,旧的就没有了,新的就来了,统统是念头。一切生活是变化所作。生活的空间非常大,这个显出大自在。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他想去拜拜这尊佛,看看那尊佛,都去!经上讲的,经上讲的是个比例,还不是事实真相。每天清旦早晨供养十万亿佛,这是佛的方便说,实际上他的能力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尊都不漏,他有这个能力。他怎么去供?分身去供。自己的身体还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没离开,十方一切诸佛面前他都在,他都在那里供养,都在那里闻法。遇到有缘的众生,他也说法度众生,你看这多自在!这种能力是性德本能,只要你见了性,你这个能力就恢复。
为什么佛家这样重视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我们修行的目标,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目的相同。但是每一个宗里面说的名相不相同,禅宗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名字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一个境界,这是要知道的。所以他有能力不动道场,现身尘刹,
【满其上求下化之弘愿】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才真正能达到圆满。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上求下化永远不可能圆满的。所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你要是搞其他法门,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
【发大心,修大行,不亦难乎。】
像前面所说的,发大心、修大行。什么是大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大行。一切诸佛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是遵守这个原则,都是这样修成的。难是难,
【虽然,有胜方便在,难而不难也。】
这是告诉我们,难,的确是难,是真难!但是有一个非常殊胜的方便法门在;如果你能用这个法门,那就不难。这个法门是什么?
【方便云何,念佛求生西方是也。】
这就不难了。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在诸佛刹土当中,广大法界之中,有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求不到!我们今天遇到了,还觉得不稀奇,许许多多菩萨生生世世希望求这个法门,求不到!给诸位说,他求这个法门,不是说他知道有极乐世界,有念佛往生的法门,他要晓得了,他就求到了。他心里想求一个,有什么法门比较容易一点,让我们赶快的成佛,赶快就满上求下化的愿,不晓得是哪个法门!没有人告诉他是念佛法门。我们得来并不容易,大家看《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就知道,这是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在成熟,你才遇到。你若是以为我们很容易遇到,不稀奇!居士林四周围住的人家,他为什么不来听经?他为什么不来拜佛?他这一生没遇到,你看就在隔壁,就遇不到。业障重没法子,丝毫都不能勉强。所以要知道这个法门,在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当中,叫做殊胜第一方便法门。遇到这个法门,如果能够肯定,深信不疑、发愿求生,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当生成就的法门,一生成佛,不必等到第二生。我常常讲,这不是说开玩笑的话,佛门里面没有戏论,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逃过生死,唯独这个方法不死。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死了,你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你并没有断气,你神智很清楚,眼看得见,耳听得见,嘴也会说话,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欢欢喜喜跟著阿弥陀佛去了,这个肮脏的身体不要了、丢了,所以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身丢掉换一个身,换一个什么样的身?跟阿弥陀佛同样的身。四十八愿里面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体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跟阿弥陀佛身体一样,相貌也一样,无比的端正庄严。这相貌从哪里来的?念佛来的。你心里面有佛,常常念佛,相随心转,他这个相貌自自然然就变成佛相。所以真的是不死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果觉,圆教的佛果。无量无边法门,唯独这一门叫做当生成就的佛法;就是一生成佛,决定不等二生。诸位要是把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之后,你自自然然会把所有一切法门统统舍掉。
我在美国有一位同修问我,他说:法师,假如在《大藏经》里面,只准你选择一部经,你选择哪一部?我告诉他:我决定选择《佛说阿弥陀经》。为什么选择这一部?我晓得这部经是一切经里面最重要的一部经,保证我这一生成佛的经典,我不选它选谁?你为什么不选《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太长,我们年岁大受持不容易,愈简单愈好。年轻的人可以选择《无量寿经》,年岁大的人不选择长的,选择短的,愈简单愈好。念佛念四个字,不念六个字,六个字多了三分之一,不少!愈简单愈好,愈简单愈容易成就。喜欢找麻烦的人,喜欢罗嗦的人,根性都不利。真正根性猛利的人,他一定是选择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果的,那是根性猛利,真正有智慧,会选择。
【当知念佛求生法门,正为发大道心者说,兼为余众耳。】
这句话说得好。佛讲净土这个法门,可以说四十九年从来没有间断过,古人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这是真的。净土三经是专讲,其他诸经是附带的讲。附带,有的讲得比较多,有的讲得比较少。像《楞严经》上,讲《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那讲得多;有些经典里面只有一、两句,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一句、两句如果这个经典统统都把它搜集起来,随便看一看就是几百部。由此可知,念佛求生净土,佛在讲一切经的时候常常提起,可见得这个法门正是为发大道心者说。发大道心是什么人?就是希望一生当中要作佛,我不愿意再搞第二生,这样的道心叫大道心。来生还要作人,还有一些法师来生还要来当法师,当法师有瘾,著了相,舍不得离开。这个愿是不错,来生还想当法师,来生能保得住得人身吗?那个不叫愿,那叫打妄想,你来生能保得住还得人身吗?纵然得人身,你能保得住来生有因缘会出家吗?一般而论,在佛法里真正修行,假修行那个不算的,真修行,持戒修福真修行,来生可以得人身,一得人身一定去享富贵,财色名食睡就把你迷住了,出家的念头忘得干干净净,连佛菩萨来提也提不醒你,迷了。所以这种愿不能发,非常不保险、不可靠。发念佛往生的愿可靠,这个有佛力加持,这个可靠。所以正是为这些人说的,就是一生当中决定要成佛,决定要脱离三界六道,这是大道心。「兼为余众」,余众是像一般的权教菩萨、声闻、缘觉,以及修学其他法门的人,附带给他们阿赖耶识种一个念佛的种子而已,这是兼为他们说的。
【起信论云】
《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
【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马鸣菩萨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净土圣贤录》里面有他,他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这是第一等聪明人,这是真正发大道心之人,他所说出来的就是他的经验、他的方法,他成就了,教我们专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紧的是专,专就不能夹杂,夹杂就不专,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关键就在这个字。所修善根,这句话实在讲包含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全部的生活活动。因为念念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在这个世间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一切工作,没有一桩不善,穿衣吃饭也善。善从哪里来?因为你那个心是佛心,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与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统统都相应,这是善根。以这个回向求生极乐世界,即得往生。
所以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不求别的,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决不求人间的富贵。有很多人到这里拜佛,你问他求什么?求保平安,求发财,求升官,他求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求到了,还是搞六道生死轮回,你说多可惜!他求能求得到吗?求不到!天天在求,始终也没求到。为什么?他不懂得求的方法。实在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他之所以求不到,他不如理不如法,他当然求不到。很多人在佛菩萨面前求愿,用的是什么心态,用的什么方法?贿赂、行贿。跟佛菩萨谈条件,你保佑我,然后我怎样来报答你;你保佑我发财,我发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供养你。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你说他怎么会求得到?实在讲,佛菩萨没有降祸给他,已经很万幸了,他怎么可能求得到!其实佛菩萨不会降祸,佛菩萨大慈大悲,你怎样侮辱他,他修忍辱波罗蜜,他若无其事。但是你决定求不到,因为你的心错了,你这个心污秽肮脏、不清净、不真诚,这样求佛求不到,要真诚、清净、平等、慈悲,那在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所以这是决定得往生。
后面这一段,「常见佛故,终无有退。」我们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句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要解》实在讲,无怪印光大师赞叹,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把《要解》赞叹到颠峰、顶点,没有办法比这个更高了。蕅益大师这个解释,如佛亲说,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里面,那个关键的字眼在「圆」。学教的同修知道,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没有圆满。真正的圆证三不退,严格的来说,是等觉菩萨,他这个三不退圆满了;再破一品无明,他就成究竟佛。所以他这个三不退,才真正叫圆满。假如把标准放低一点,不要拉得这么高,放低一点,最低的标准也是七地菩萨。在一般讲,应当是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不退!我们想想看,我们这样的人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凭著念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去就当八地菩萨,这还得了,这不得了!什么法门能够比?找不到,真是千经万论里头没有,一切诸佛刹土里头也没有这个事,只有这么一个法门。可惜学佛的人很多不认识,还有人毁谤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假的,阿弥陀佛是太阳神,有人拿这些书来给我看。我说:他说假的,我说真的。他不学这个法门,我学这个法门。他不相信,我相信。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人往生,哪里是假的?说这些话的人,他是什么人我不晓得,心里想想,只有魔王才障碍,怕你往生,怕你出三界,用一点方法把你拦阻住,大概总是属於这一类的。故意来障碍你,你没有智慧,你没有信心,一听心里头马上就动摇,这多可怜!这也是说这一次为什么我们要讲金刚般若 ,念佛人不能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你的信心很容易动摇,很容意被人障碍住;没有智慧,对於净宗的教义不够透彻。
我过去在美国洛杉矶,好像是一九八五年,那个时候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查遍《大藏经》没有带业往生这么一句话。有很多人去查经查不到,所以在报纸上发表很多文章,带业不能往生,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对於净宗海内海外起了很大的震撼,许多人怀疑。我在洛杉矶下了飞机,周宣德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周老居士算很难得了,一大把年纪,那个时候他八十多岁,也是一生念阿弥陀佛。他对於台湾的佛教也很有贡献,台湾大专佛学运动是他创办的,他提倡的,台湾第一个大学里面佛学的社团,是他协助建立的。我以为他念佛还算不错,这在机场碰到我:法师,不得了!我说:什么大事?他说: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那我这一生不就白念了?说的话好可怜,垂头丧气。我就跟他讲:原来这桩事情,既然带业不能往生,就不去也罢。他听了就很奇怪!他说:怎么不去?我说:如果要不带业的话,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少人,你晓不晓得?他说:我不知道。如果不带业,西方世界只有一个人,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他还没有听懂我的意思,他很茫然,他看了半天,为什么?还是不懂。我就告诉他,我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是不是叫业?他这才有一点明白。等觉菩萨还带业,不带业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经上没有说带业往生,经上有没有讲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有!这经上有。如果要不带业的话,哪来的四土三辈九品?佛讲经是讲原则、讲原理,没有说句句话都给你讲清楚,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你讲?你应当要举一反三,四土三辈九品怎么来的?还不就带业多寡不一样!带得多的品位低,带得少的品位高,不就这个道理!这才把他的信心恢愎了。我说,老实念佛决定没错。不能听人乱说,查经查遍《大藏经》没有;《大藏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他没有看见,四土三辈九品就是讲这个。没有一个不带业,除了佛之外没有一个不带业。等觉菩萨都带业,文殊普贤都去往生,哪不带业往生!这个地方《起信论》的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哪个不带业?龙树菩萨初地,带的业还多,还带的不少!所以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要透彻教义,没有智慧,被人家几句话就难倒了。所以我那时候看到周老居士,我真的心里很感慨,他不是初学的人,他学佛比我年岁久;我们年轻,他比我大概要大三十岁的样子。学了那么多年佛,被人家一句话就难倒,你说这个问题严重不严重!所以般若 重要,一定要有智慧。这是能常常见佛,决定不退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