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五面,从第十一段看起:
【长老是世尊之十大弟子,乃因闻解此经,至於悲泣。可见此经真是难遭难遇,岂可轻视,更岂可不悉心体会。】
佛经中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六道当中,人道的寿命是很短促的;在世尊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大概是一百岁。我们现在是在减劫当中,每一百年减一岁;世尊距离我们已经有三千年,也就是减少三十岁,现在这个世间能够活到七十岁,就很难得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好像是唐朝杜甫诗里面的话。唐朝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三百年,在那个时候能够超过九十岁,就感觉到很希有;换句话说,在一百岁的那个时候,七十岁过世的就很平常。在今天人寿七十岁,四十、五十过世的也算很正常。可见得六道当中,人的寿命的确是短促。短促而可贵,贵在哪里?佛告诉我们,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容易觉悟,最容易修行解脱,我们在大小乘经典里面都能看到。佛这些话,固然是勉励我们,而实实在在讲,他是说的真实话,佛没有妄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要相信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他说天人乐多苦少,很难觉悟,迷恋在乐欲的境界当中;三途太苦,因为生活太困苦,无心闻法。佛菩萨也示现在三途教化众生,那个教化相当困难。唯独人道苦乐参半,苦多乐少,容易觉悟,容易修行,容易证果,所以说得人身难,得人身可贵。人身得到了,如果这一生遇不到佛法,诸位想想,这多可惜!很不容易得个人身,若不闻法,这一生就白过了。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地球上,有四十多亿人口,这四十多亿人当中,有几个人闻到佛法?虽然说佛教是世界六大宗教之一,大概真正能闻到佛法,恐怕十个人当中都没有一个。就算十个人当中有一个,这有四亿人,这四亿人当中所遇到的佛法,这个法在世间有变质的。佛法原本是个正法,但是在这个时代里面,有不少变了质的佛法,不是正法,而是邪法。邪与正从哪里分?从了生死出三界分。如果你修的这个佛法,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脱离六道轮回,这是正法。假如你所修的,修得再好,禅定智慧样样具足,可是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那你这一生还是白干了,这个不能算正法,即使正法,亦非了义。如果我们讲五乘佛法,来生得人身、来生生天,这是人天乘。其实人天不能算,真正佛法是从声闻、缘觉算起,那是有了成就,真正脱离轮回。如果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佛果,那你所修的是无上的佛法,所谓大乘中之大乘、了义中之了义。这样层层淘汰下来,闻到佛法,几个人闻到正法?闻到正法,几个人闻到了义的正法?又几个人能在这一生当中,真的了生死出三界?层层筛拣下来,没几个人!这才知道佛法难闻。闻到之后,你信不信?信了以后,你解不解?解了以后,你肯不肯做?做了以后,你退不退心?再这么一筛拣,太少了!真的没剩下几个人。我们自己想一想,在现前这四十多亿人口当中,我们禁得起筛拣吗?筛到最后剩下来的,是不是我们自己?是与不是都要靠自己。
我们的缘很深,《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因缘具足,这一条不少,问题就在善根福德。所谓善根,就是信解,你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的理解。所谓福德,你是不是真愿意往生、真愿意念佛。由此可知,善根福德就是信愿行。有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你的善根福德具足了。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那恭喜你,你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是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你,一切诸佛如来都护念你、都加持你,这是不可思议的因缘,我们一定要珍惜。
这个地方我们看到,须菩提尊者是世尊十大弟子之一。世尊当年在世,跟他老人家学佛的人很多很多,能够被选上头十名的不容易!他代表的是解空第一,听到金刚般若 ,感动得流泪。由此可知,这本经、这个法门,真正是难遭难遇,在一切法门当中,不容易!也许你听我说这个话,还不以为然!何以故?《金刚经》到处都有,什么地方我都可以看到,怎么说难遭遇?其他的经典,倒真的很难遭遇。譬如小乘的《阿含经》,就不容易找到。《金刚经》几乎哪个道场都可以找得到,怎么会难遭遇?好!你遇到了,遇到了你懂不懂?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照做?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你遇到还不是等於没有遇到。由此可知,经典不在数量多,数量多是缘分、因缘,要在能解、能信、能行,这就是你真正遇到。江居士在此地勉励我们,「岂可轻视」。《金刚经》的分量很少,薄薄的五千字,五千八百个字。现在人写一篇论文都写几万字,算起来是分量不长的一篇文章。我们不能轻视,它里面字字句句含无量义。能令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现前得幸福美满的生活,来世永脱轮回,圆成佛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全心全力的修学,体会世尊在这部经所讲的义理。
【长老向世尊垂涕泣而道,便是向遍法界尽未来一切众生垂涕泣而道也。】
这句话说得好,这才是真正的意思。他要只是对著释迦牟尼佛涕泪悲泣,那没什么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告诉我们:
【警策一切众生,当速发无上菩提心,奉持般若 ,方为绍隆佛种,方为不负己灵。】
这是他真正的意思,真实义。警惕我们,鞭策我们,教我们要赶快发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不仅仅是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声闻、缘觉就做到了。大菩提心是要立一个大志愿,我这一生当中就要作佛,作菩萨、作等觉菩萨都不甘心,一定要成佛,要发这个心。或许有人听这个话吓到了,这不敢当,我一身罪业,我怎么敢作佛?吓坏了。还有一些人听到,怀疑!我能作得了佛吗?这一生能成功吗?你不敢直下承当,你犹疑不决,这就是业障现前。佛菩萨勉励我们,哪里会有错?佛菩萨期望我们的,是听了他的话马上就承当,就真的发心,真干!这是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不敢当,怕不能成就,一味的往后面退,佛看到都摇头叹息,辜负了佛菩萨的好意。所以一定要发无上菩提心,要深深相信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决定成就,就在底下这几句,「求生净土」,这个方法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奉持般若 」,奉持般若 前面讲得很多,就是一定要离一切相;换句话说,奉持般若 就是修清净心,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经上教给我们,离名字、离言说、离身心境界,这就是奉持般若 。能够看破、能够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所以这一生成佛,没死!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迎接,欢欢喜喜跟他走,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了!最后这个东西不要了,也丢掉了,是活著去的。生到西方永不退转,一生决定成圆教的究竟佛果。佛不骗我们,教我们发无上菩提心,我们真做得到,一点都不假,没有一句、没有一个字欺骗众生,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这个就是绍隆佛种。「绍隆佛种」这四个字我们要记住,如果我们不认真去做,虽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这脸上的光彩不够。佛给我们的恩德太大,我们也见到佛,没有替佛办一点好事情。我们每天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你报了佛恩吗?你用什么报佛恩?报佛恩具体的做法,就是这四个字。「绍」是继续,不能把佛法在我们手上断掉,要如过去祖师大德代代相传,我们要有传人。如儒家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传宗接代。「绍」就是传宗接代,要后继有人;「隆」是发扬光大,不但底下要有传人,底下一代比我们更兴盛,这才叫报佛恩。「上报四重恩」,把这一句做到那就圆满,「下济三途苦」也就自自然然包含在其中。佛法能够兴旺,能够普及一切众生,那不就救了三途苦,这样就不辜负自己。上不辜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下不辜负自己。怎么叫不辜负自己?我这一生之后,永远不再搞六道轮回,这个身叫最后身,最后一次了。下一次再不搞六道轮回,这样才不辜负自己。
绍隆佛种,这一次机会太好了!我们看到中国这么多年轻的法师,在此地认真的学习,他们来到此地做什么?就是为绍隆佛种而来的。我们本地同修也有福,也沾了光,我们要发大菩提心,成就绍隆佛种的事业。昨天晚上,他们法师第一次上来讲经,我看来的同修也不少,非常难得。希望要继续,不能中断,人数只可以增加不能减少,这才叫做「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使他们有信心,帮助他们成就;帮助他们成就,就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成就、帮助阿弥陀佛成就。他们是继承谁的?远是继承释迦、弥陀的;近是继承祖师大德的,这是大事业,非同小可。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听他们讲经,无量无边的功德,诸佛欢喜,龙天拥护。我所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不是妄语,不是要拉你们来听经用的手段,不是的!你要那么会意的话,那你就错会了意思,句句给你讲的是真实话。你们不但要来,而且要告诉你的邻居、亲戚、朋友,告诉他有这么一个上报四重恩的大好机会,你愿不愿意放弃?不愿意放弃,就来,来听,来作当机众、作影响众都好。下面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
【求生净土愿心,即是无上菩提心。】
这句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所说的,决定不错。
【大势至圆智抉择,即是无上般若 法门。】
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大势至菩萨拣选圆通,他选的是念佛法门,有许多人读《楞严经》粗心大意,把这样重要的一段经文疏忽了。我早年在台中求学,学《楞严经》时候,遇到一位日本法师,这个日本法师是古振美同学介绍来看我的,好像古振美现在也在此地当教授,也还小有名气。那个时候他是台大的学生,这个日本的法师,是他们台大的客座教授,听说我研究《楞严经》,来看我,他问我,他说:法师,你修什么法门?我说:我念佛。这个教授那个态度很傲慢,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他说:《楞严经》与念佛有什么关系?日本的法师、台大的教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反问他一句,我说:观世音、大势至与净土有没有关系?他还算聪明,他听懂了,脸就红了,就不好意思了。观音、势至是西方三圣,《楞严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就是这两位。二十五圆通章,通途法门、普通法门按照次序排列,这是普通的法门,不按照次序排列是特别法门;一般人都认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特别法门,没有按次序排列。观音菩萨如果按次序,在二十五这数字里头应该排列在第二,它的排列顺序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按照这个顺序排的。观音菩萨是耳根圆通,眼耳鼻舌身,耳根是排在第二,它应该排第二。把它排在最后,这个太明显了,大家一看就晓得了。
大势至菩萨也没有按次序排列,就很少人看出来。为什么?因为大势至菩萨移动的位置是一个,大势至菩萨那个排列顺序是排在第二十三,二十四就是弥勒菩萨,他跟弥勒菩萨两个一对调,没有人看出来,因为它太近了,两个人换个位置,不像观世音菩萨从头拉出来摆在最后,那个目标太显著了。两个人没有按次序,所以是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七大的顺序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大势至菩萨是见大,弥勒菩萨是识大,弥勒是修唯识的,识大。结果弥勒菩萨排在第二十三,大势至菩萨排在二十四,观音菩萨排在二十五,两个人是特别的排列,就是告诉你,楞严会上是两个特别法门,这两个特别法门,两个人都是西方最重要的两个大菩萨。《楞严经》与净土有什么关系?这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日本的法师、大学教授粗心大意。大势至菩萨这个念佛法门,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契机,所以他这个法门特别。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适合於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根机,我们世界众生这个六根,耳根最利。你给他看,他看不清楚,你一说他就懂,他就听清楚了,耳根比眼根要灵光,观世音菩萨代表耳根圆通。所以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契娑婆世界机,大势至菩萨所代表的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之机。开智慧的《楞严》,以这两位菩萨表尽了。
大势至圆智抉择,究竟圆满的智慧选择的念佛法门,他那个念佛念得专,没有人比他更专。经上一开端就说明,菩萨与五十二同伦,这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等觉、妙觉,就五十二;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一句佛号,专精到这个地步。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方法说出来了。什么叫都摄六根?这个六根实实在在讲是六识,六识往外面跑、缘外面境界,把它收回来,不往外跑了,就叫做都摄六根,我们一般讲收心。眼,从色尘那里收回来;耳,从声尘那里收回来。就统统收回来,不向外攀缘,心清净,人老实了。「净念相继」,净是不怀疑、不夹杂,这是净;相继是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叫老实念,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我们净宗就是这个方法。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往生的,最近就在新加坡,苏医生帮助这些老人往生助念,他帮助七个,七个都往生了,瑞相不可思议,现的是遍地金光,三圣来接引,时间有十几分钟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哪里是假的?新加坡这个地区人有福,七个人往生,就这七个人作佛去,这是他劝的。李木源居士所劝的不只七个。时间不长,我到新加坡来劝大家念佛没几年,我算算应该有二十多位往生,二十多位作佛了,我很满意、很快乐,不容易!
大势至菩萨的选择就是无上般若 法门,这个念佛法门是无上般若 法门,发愿求生净土那就是无上菩提心,非常具体为我们说出来了。诸位要想真正有成就,一门深入,无论出家在家,我们干真的,不干假的。假的是什么?广学多闻。某大德有学问、有见识,那是面子,广学多闻,是大通家,将来临死怎么个死法不晓得。搞真的,一样、一门。古来有祖师大德为我们做示范的,一生就讲一部《弥陀经》,有讲二、三百遍的,那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你问他别的经,「我不会讲,我就会讲阿弥陀经」,真正内行人,这个人高明,这个人希有难得,真希有!什么经都会讲,不稀奇,没有什么了不起,样样通、样样松,不能成就。他心不专、心不定;一样东西,一生一样,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他有真实智慧,决不是世智辩聪。真正能够自利利他,真正能够绍隆佛法,那个一点都不假。无论在家出家的同修,我们要走这个路子。在家居士学讲经,倓老法师《念佛论》里面,为我们说的郑锡宾居士,郑锡宾居士是个做生意人,念过书、认识字;以后学了佛,没多久他就学会讲《弥陀经》。到处跟人讲,就讲这一部,他从皈依到往生只有六年,走得多么自在、多么潇洒!《弥陀经》讲完了,大家都散场了,还有几个老朋友,走得最后的,他就跟这些老朋友们说:麻烦你们替我租个房子,我要走了。这些人说:你要走了,还租房子干什么?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怕死在人家家里不太方便。多厉害!这些朋友们听说他真有把握往生,也没有忌讳,所以朋友这个说「你到我家」,那个说「你到我家」,大家争著要抢他。他是坐著走的,一盘腿一打坐跟大家告别,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朋友问他:你往生了,也应该留个偈子,留两首诗给我们作纪念。他说得很干脆:不必了,看我这个样子就是最好的纪念。大家合掌给他念佛,不到十五分钟就走了,多自在!搞真的,不能搞假的!真的就是一门深入,这是希望同修们要好好的记住。
我本来不讲这些大乘经,这是在这个时代叫无可奈何!有不少同修来告诉我,他说:这些大乘经你要不留下一点东西,后来没人讲了。《金刚经》像这种细讲,的确是太少了。《华严》、《楞严》、《法华》,要细说恐怕很难很难!尤其是《华严经》。在台湾有一位开心法师,至少给我说了有十次以上,真的是来求我的,法师,你要讲《华严》,你不讲《华严》以后没人讲了。我也答应他了,我说:这个也是我的愿望。现在可以把录音带留下来,留给以后喜欢修学大乘的人做参考。如果有人能讲,有人欢喜讲,我就愿意讲一部《弥陀经》就够了,决不搞第二样。所以净宗的经论,五经,一样就行了,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行,专学这一样。清朝初年慈云灌顶法师,有《大势至圆通章疏钞》,解释得很详细,我们过去印过,也曾经讲过好几遍。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发心出来讲经,就是绍隆佛种,就是续佛慧命、报恩济苦的具体做法。如果你说这个经我没有学过,我怎么会讲?你要是真正发这个心,佛菩萨来教你,不必跟人学。问题你是不是有真心,你有真心就有感应。这个真心是感,众生有感,佛菩萨一定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总之,长老之喜,为众生喜。长老之感,为众生感。其惭愧往昔,悲泣陈辞,皆为激发众生。】
都是为了我们,我们读到这个经文能无动於衷吗?这是先把长老的意思,为我们叙说出来。下面我们看他的陈辞:
【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这是赞叹。《金刚经》到这里才讲一半。须菩提尊者又赞叹希有了。前面曾经赞叹「希有世尊」,是「释迦牟尼佛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被他看出来了,赞叹希有世尊。
【希有两见】
这个地方是第二次见到,他赞叹希有。语同意则不同,意思不一样。
【前因乍悟】
前面赞叹,前面好像刚刚看出来,看出世尊日常生活当中,表现的是究竟圆满的无上般若 波罗蜜;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是生活在般若 智慧之中。想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生活在烦恼之中,一天到晚妄想烦恼,我们过这个日子,人家过的是究竟圆满般若 智慧的日子,这是被尊者看到的,赞叹希有。
【如人忽睹难得之宝,故赞希有。】
那是刚刚见到。现在赞希有是深解义趣,彻底明白了,真希有!
【今则深解真实义趣,庆快万分。】
庆是自己庆幸,快是痛快。
【故赞希有。此二字,不止赞佛,兼及赞法,亦有自庆之意。】
所以这个希有是三个意思:佛希有,法希有,自己能够遇到也希有。我们今天也遇到了,是不是也能够像须菩提尊者一样,希有!有没有这种感触?能有这个感触,你得受用了;若没有这个感触,恐怕还是白听,不得受用。
【甚深经典】
《金刚经》确确实实是甚深,经文是不长,这部经也没有什么难字,这个字都是常见的字,读起来也很顺口。罗什大师翻得好。
【此经所说,是佛法根本义,是究竟了义。是大智大悲大愿大行之中道第一义。】
这几句话确确实实把《金刚经》的内容全都说出来了。根本义、究竟了义,了义是有比较的,大乘经就比小乘了义,《金刚般若 》在一切大乘经做个比较,它是大乘当中的了义。为我们讲到究竟根本的问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根本,法相与非法相都不能住。只教人在世出世间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究竟了义。我们听到了,听到遍数也不少,可是於一切法当中还是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著,有没有发现我错了!有没有发现?如果每天能够觉得我错了,这就是你开始觉悟了,你跟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妄想、分别、执著,不知道自己错,认为是对的;现在会常常感觉得错了,你就开始觉悟了,你就开始在转了,境界不知不觉就在转。这一点可以勘验自己的功夫,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为什么还执著?为什么还分别?为什么还打妄想?佛在经上讲这全都错误,决非事实。老毛病又犯了,断当然断不了,无始劫来的习气,哪里一下就断掉了!一下就能断,那也不必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成功了。就是因为实实在在断不了,这才要念佛,要靠阿弥陀佛,求他帮忙解决问题。
觉是可贵的,觉就是晓得自己错。最适当的时候,就是做晚课的时候。我跟大家讲过,我们做早课目的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希望今天一天都能遵守佛菩萨教诲而不犯过,我们早课目的在此地。晚课是反省,我今天身口意三业,有没有犯过失?这样做早晚课,好处就太多了,这叫真修行。绝对不是早晨把经文念给佛菩萨听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听,自己心里想的、干的,与经上讲的毫不相关,这样的早晚课有罪过。什么罪过?佛菩萨没有在,泥塑木雕的佛像,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他一次,连这个佛菩萨形像都忍心骗他,你还存什么好心?你能够不骗人吗?连泥塑木雕的佛像一天都骗两次,那骗一切众生好像是当然的,有什么奇怪?所以要晓得修行是修的什么,不能干假的,一定要认真。这个经上给我们讲的确实是究竟了义,究竟了义就是一切放下;连佛法也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经上讲得明白,佛的三十二相都不执著、都放下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执著的?后面还讲到佛的报身,那个不是应身,应身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都放下了,都没有执著,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还有什么好执著的?
这是大智大悲,佛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究竟圆满的智慧,彻底的悲心,教导我们这一生当中作佛的法门。大愿大行,佛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这是大愿;教给我们立刻成佛的方法,这是大行,没有比这个行门更大的。中道是不偏在两边,第一义就是究竟义。
【是第一义空之义】
第一义空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都是属於第一义空。
【】「是令信解受持者成佛之义。且一言一字,含义无穷,其深无底,故曰甚深。」
一乘究竟圆满了义的大经,《金刚经》是的,《无量寿经》、《弥陀经》也是的。一般学佛的人,只知道《华严》、《法华》是大乘了义经典,而不知《华严》、《法华》的归宿是净土,《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华严》就不圆满。所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华严》的归宿。《华严》是了义,《无量寿经》是了义之了义,《华严》是一乘,《无量寿经》是一乘当中的一乘,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凡是小看净土,轻视净土,实实在在讲,他对大乘经没念通、没看明白,才生起这些误会。
「长老如是自陈」,陈是陈说,向释迦牟尼佛陈说。
【意在开示大众,如是甚深经典,切不可执著文字,切不可向外驰求。】
佛在奉持这一段给我们说明,要离名字相、要离言说相、要离境界相,这说得很清楚了。马鸣菩萨根据经义,造《大乘起信论》,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与这一段经文完全相应。他教给我们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怎么个离法?
【当摄六根,返照自性。】
这两句话是观世音菩萨用功的方法。在《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菩萨告诉我们,他修行证果的方法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用功的方法。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说过。怎么返照?照是用真心,真心是照。诸位要晓得,妄心是思想;你想想看,那是用妄心。想,心上出了一个妄相,出了一个假相;思,心里头有分别。有分别是思,有执著是想。一想,有执著才有相。有分别,那划界限,「田」就是划界限,界限是分别。一有分别,心就有界限;一有执著,心里头就有相。所以思跟想是妄心,不用那个,用照,照是真心。把分别妄想统统去掉,那个心的作用就是照。照是教你返照,返照就是不要照相,要照性,这就是返闻闻自性;换句话说,你要观察一切万相的体性,不要去著相,这就是明心见性。返照自性跟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一个境界。如果不会的话,我们就用另外一个方法,「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虽然不是返照自性,如果是一味用功,绝不改变,功夫到了相当的程度,自自然然就见性,就入这个境界。所以一句佛号念下去,念到功夫成片,再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再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了。方法不同,功夫用得力,境界相同。
【乃得开见地】
开见地就是大彻大悟,我们平常讲开悟!
【了解经中甚深义趣】
开悟的相是什么?一乘经、大乘经,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那是开悟。我们今天不悟,为什么不悟?有障碍。什么是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是甚深般若 ,一切众生都有。德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本来都是这样的,不是像现在长得丑怪怪的。我们相貌多好,都有像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的好相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智慧跑到哪里去了?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我们就被妄想执著害了。现前的身、现前的相,怎么来的?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哪里会有好相?佛菩萨的相为什么那么圆满?他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他是自性里头本来现出那个相,本来的相好,本来的相圆满。所以佛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讲真话,一定要离妄想执著,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
也许有人要问,在日常生活当中,我要是离了名字相、离了言说相,那就不说话了,那不变成哑巴?离了名字相,人家问我,「这个叫什么?」不晓得,它没有名字,这还行吗?这样学佛,给诸位说,不开智慧,这叫呆了,变成佛呆子。念书就变成书呆子,学佛就变成佛呆子,你把《金刚经》的意思完全错会了。佛教我们离,心里面离,心里面不要执著,说话没有关系。名字、言说,我们要用它,要用不能执著,要知道假名假相,它不碍事,碍事的是什么?执著。佛教给我们离一切相,学过唯识的人,我讲就比较方便。学过唯识的人懂得,我们现前外面境界相是阿赖耶识的本质相分,这个不能离的,佛不是教我们离这个。佛教我们离什么?离末那、意识、前五识,心心所的相分,这个东西要不得,这个东西决定是害人的。就是你心里面执著的那个相分,要离这个相。阿赖耶识本质相分,说老实话那不相干的;就怕你心心所的相分,这个东西很讨厌。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外面这个境界相,我们真的看到了吗?真的接触到了吗?没有,永远接触不到。我们手拿到这个,这是不是真拿到了?你要认为真拿到,你迷了!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机器,我在哪里?在里面操纵这个机器。我们抓的,就像我们架的那个怪手在外头抓泥巴一样,一畚箕、一畚箕的拿出来,是不是他自己手拿的?不是的。他利用机械的手臂去拿的,我们这个身体是机械。我绝对不能够直接见到、接触到外面境界。我们眼睛看的这个花,是不是你真看到的?不是的。这个花,这是本质相,我们眼睛像个照相机,眼根把这个景象映到里面,里面那个相跟外面相一样,就像照相的底片一样,我们眼见是见底片的相,没有缘到外头的相。佛家的唯识学是非常有味道的心理学,告诉你,我们的确没有接触到外头的境界。什么人可以真正接触外面境界,就是说机器从车上出来接触外面境界?八地菩萨。八地菩萨才有能力,真正离开了。我们平常就像驾车一样,在车里头没出来,看到外面的境界是隔著玻璃看的,不是直接的,拿外面东西是用机器手臂去拿,不是自己。这是跟你讲真相,这个不能再多讲,愈讲愈迷糊了,非常有味道!你要是懂得佛法,真有味道。确确实实,你自己以为接触到外面境界,那是误会,那叫迷惑颠倒。所以照佛的话去做,没错!这是真正给你开智慧。
【人之学道,浅深次第,丝毫勉强不得。】
这个要记住,我们学东西就会很快乐、很自在,丝毫勉强不得。
【时节因缘,亦丝毫勉强不得。】
时节是时间。在哪一个阶段,修学某一个法门,也是一定的,也不能勉强,勉强必定是徒劳无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自己的能力,自己所处的现实的环境,自己所需要的,大众所需要的,要考量清楚,然后我们抉择法门就容易了。不是说这个经好,我要学它,有没有能力学?这个法门好,我想修,有没有能力修?我初学佛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禅好、密好,我接触,是真好,到最后想想没有能力修,就把它舍掉了。
譬如禅,禅要修得定,不要讲开悟,讲得禅定,初禅在禅定里头是最低的,欲要离,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离不是外面境界离,心上离。财色名食睡,真的都不动心,真的心里头若无其事,这才能达到初禅。我做做,办不到,事上可以离,心上离不掉,起心动念还是有,才晓得这个事情难,太难!不是装模作样盘腿面壁,那个我也能做,我过去坐过四个小时不动,我这双盘坐下坐四个小时,面壁,心里头还会动心、还会动念头,才知道这个难。心里头念头不断,你那个定修得再好,叫欲界定,初禅天没分。这才知道不行,自己没有办法,那个法门没有法子修。
密法里头三密相应,那个神咒那么长,好难念!我们又有一个习气,总是喜欢样样搞清楚,密咒又不讲的,就一直这样念,又不解意思的,这个兴趣就不高了。所以才晓得不容易!何况密的境界是真高,我第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我虽然没有跟他学密法,但是密教里面那些知识我知道的很多,我晓得那个相当不容易,那不是普通人能够学得成功的。后来再到处看看,只有这个念佛还靠得住,还有点把握,可以带业往生,这个还行!除了这个法门之外,没路好走了,这是真的,所以死心塌地老实念佛。晚年再讲这些大经,这不是为自己讲的,这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功夫,牺牲自己的品位,希望这些大法还能够传下去,帮助佛法延续下去,这是不得已做这个事情。所以要晓得浅深次第不能勉强,时节因缘也不能勉强,然后你的心自然就定,自然就清净。
【发大悲心者,亦复性急不得。】
有些人性子很急,希望赶快成就,那是很难的。时节因缘不到,慢慢等,不可以著急。好事,自古就有说好事多磨,哪有那么容易成就的?一桩好事的成就,这个地方讲时节因缘不能勉强,第一个是自己的福报现前,第二是众生有福,这个好事才能成就。自己福报现前,众生没福,这事情不能做。譬如我们自己有福报,福报现前了,我想做个好事,在这个地方建一个道场,请法师来弘法利生,好事情!学须达多长者,建只树给孤独园,结果请来的法师没有几天,天天打架,争夺庙产,那不就完了,好事变成坏事。这是众生的福报不现前!必须许许多多的因缘凑合起来,那一桩好事才真正成就,不容易!各个方面有一个方面不成就,就有缺陷,就有遗憾。所以这是要有智慧,没有智慧观察,没有冷静的头脑,那就太难太难了。金刚般若 就是教我们有能力观察、有能力抉择。
【以机教必须相扣】
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教是教化,机是众生的根机成熟,法缘才殊胜。教的人有功,学的人得度,才有这样好的效果,所以一切急不得。这个因缘有没有方法把它促成?这个可以的。用什么方法来促成?断恶修善、积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是正确的方法、正当的方法。如果用其他的方法,什么技巧,那个可能愈搞愈糟糕,不但机缘不能提前,可能反而延后,所以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可见看经闻法,必应将往昔成见,一扫而空,始有契入之望。一有成见,便障道眼。】
这话很重要!现代人,说实实在在的话,比古时候人,在遇到佛法、闻法的缘上来说,比古人超过太多太多了。古时候一个法师讲经说法,都是在寺院里面,你要想听经,你要到他那个道场。在家居士也可以去讨经单,他讲一个月,我在这个地方住一个月,来听经听一个月。你得有空闲,如果你有工作,工作不能放下,你哪有时间去听经。又没有交通工具,远近都得走路去,非常辛苦!经书也没有,要想得一本经书,自己去抄,哪有现在这么方便!现在是方便太多了,有不少法师在电台上讲经,你都不必出门,家里打开电视机就在家里听,无线电广播走到路上也可以听。现在多方便!古人真正是不敢想像,现在的人福报太大了。福报大反而有障碍,什么障碍?成见太深,听得太多、看得太多,太杂太乱。本来你只有一个烦恼障障住你,现在搞这么多成见,这增长所知障,你还能开得了悟吗?你还会有成就吗?不可能。你学得愈多,就是你的所知障愈重。所知障天天在增加,你知道的事情愈多,你的烦恼愈多,你每天所增长的是烦恼障、所知障。
现代人因缘具足,可惜善根福德不具足,成就反而不如古人。古人没有这么方便,接触不到,非常单纯、非常老实。有人跟一个老师,一生就跟一个老师,我们在《高僧传》、在《语录》里面看到的、《居士传》里头也看到的,一生跟一个老师。一个老师领路是一条路,所以他的成就快速、容易,三、五年开悟,根性钝一点的,十年、二十年开悟,这我们都看到的。我们现在学佛,愈学愈糟,错在哪里?就是此地讲的成见太深。必须统统放下,让这个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六祖惠能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你什么时候到本来无一物,你就是法器。我们佛门讲法器,有资格接受如来的大法。你心里有一物存在,难!不但老师没办法教你,佛也没办法教你,你有了成见在,必须把成见一扫而空。
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这一见面,我把我的意思说出来,要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习。他三个条件,第三条就是: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就是这一句话。其实我在跟李老师之前,只跟一个老师,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章嘉大师,李老师非常佩服,那是真正了不起的人,他的行住坐卧,确实都像在定中一样。他的动作缓慢,走路也慢、说话也慢,你跟他接触,你会感觉到他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我们看过许许多多出家修行人,还没有看到像他那个样子的,真是令人佩服。我跟他三年,李老师说那三年学的统统不承认,要一扫而空,来接受他的教导,这才行!教学最怕有成见。
我们今天要求善知识,难,太难了!所以没有法子,我才劝勉同学找古人,古人不会拒绝。你们学《弥陀经要解》的,找蕅益大师做老师,蕅益大师不会拒绝。怎样他才真正是你的老师?你要把成见一扫而空,专门接受他一个人的教诲,你就是蕅益大师的学生。我念他的《要解》念得有困难,里面不懂怎么办?把经本放下,拜佛,什么都不想,一直拜佛,拜上两百拜、三百拜,豁然就通了。这个经验我很丰富,我常有。我在台中学《普贤菩萨行愿品》,那是我帮别人学的,其实我学了,他没学到。我一个同学,他发心讲《普贤行愿品》,讲稿写不下去了,他的工作很忙,要我替他写讲稿,一个星期写八千字的讲稿给他,我写让他去讲。我在底下听了不是味道,我自己上台讲,比他讲得痛快。写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我那个时候写这个讲稿是参考两个注解,主要的注解是清凉大师的疏钞,用慈舟法师注子做帮助,慈舟法师注得很浅,主要是用清凉的。写不出来就统统放下,拜普贤菩萨,拜上两、三百拜,意思来了,拿起笔写都来不及,常有的事情。求佛菩萨,感应不可思议!千万不要去想,这个不懂地方去想,会把头脑想坏,想出病出来了,还不通。纵然被你想出来,可能想错了,不如不想,拜佛求感应,这个方法也是李老师教给我的,我们做了非常有效。
【一有成见,便障道眼。】
这四个字我们要记住,决定不能有成见。我们在这个时代求学、学经,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古人的注子,学哪个注子,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我就跟他一个人学,决定不参考第二个人讲的,就跟李老师当年所说的,你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任何法师、大德、居士讲经说法,统统不可以听。只听一个人的,我们要守住这个原则。我们取蕅益的注子,就取他的;取莲池的《疏钞》,就依疏钞,就要把《要解》离开,这样才能成功,这样子你才是蕅益、莲池的学生。所以一家之言,叫私淑弟子。再看底下这段经文,劝信解: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是劝我们,从真实成就上来劝导。
【清净即是无相,如前以不住六尘生心为清净心。】
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法里面包括佛法。心里面住著佛法,你也错了,你的心也不清净。所以,佛才真的叫大智大悲。佛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佛法要不要学?要学。经要念,不放在心上,心要空,心不可以有染著。心空,空就灵,灵就是智慧,心就生智慧,就生实相,实相是般若 。心里面有一物,就迷了,就糊涂了,智慧就不能现前,心要清净。我们研究经,研究不通的时候,为什么统统放下来拜佛就通了?心清净,没东西了。法也放下了,没有东西的时候他就灵光了,他智慧就现前,不通的地方自然就通了,这是理,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那是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如果你在拜佛,「佛菩萨!我这一句不通,求你加持我、保佑我」。你拜一千拜也不会通,为什么?你心里头有一物。你没放下,没有办法感应。经上有不通的,放下,不想了,恭恭敬敬拜佛,以诚敬心去拜,一个妄念都没有,拜上三百拜差不多要一个半钟点。心定下来、静下来一个半钟点,智慧就生,智慧就现前。这个法子很有效,自古至今多少人都用这个办法。所以不可以住六尘生心,法尘也包括在其中。
【住尘即是著相,少著相便非清净矣。】
心就不清净了。实际上说,我们念佛也修清净心,不如拜佛好,拜佛那个感应很快速。
【信心清净,谓由信此文字般若 ,起观照般若 ,而得一心清净。虽只说一信字,而解、行、证并摄在内。】
这是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特别是了义经典里面,一个字就含摄有许多意思。说一个「信」,信、解、行、证都在这个字里面,所以这个信它是圆满的,它是究竟的,后面解行证要是缺少一个,信就不圆满、就不究竟;说一个「解」,解里面有信、有行、有证;说「证」,证里面有信、有解、有行;一而四,四而一,任何一个字都含摄其他的,圆圆满满的包括在其中,这样的信心就清净了。所以要紧,「信此文字般若 」,就是佛在经上讲的这些话,真的相信。为什么会真相信?明白了,意思真懂,可见这个信不是迷信,不是强信,是正信。佛讲这个道理我都明白,我相信他,一点都不迷惑。我信了之后,我就要去做,做了之后,证明我相信的是真的,证明佛讲的不假,在做的当中证实。信解行证,证的是什么?证的就是前面信解行是一不是二,把它证明。不是离开信解行,别有东西为你所证,那就错了。由此可知,那个证在哪里?证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里面证实了。就像释迦牟尼佛著衣持钵,那个里面就证实了,究竟圆满的佛法,就在著衣持钵里面显现出来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生活在究竟圆满般若 波罗蜜之中,点点滴滴都是圆满般若 波罗蜜。穿衣是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吃饭也是的,走路也是的,讲经说法更不必说,样样都圆满,那个生活才叫做大圆满。密宗有大圆满法,真正叫大圆满。
反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过的这个日子,我们穿衣烦恼,出个门,挑这个、挑那个,不晓得穿哪一件好。女居士比男居士就更难,不晓得怎么挑著好!吃饭不晓得吃什么好?没有一样不生烦恼。我们生活在大烦恼当中,哪里有佛菩萨那么圆满的智慧!你要是把这些事实搞清楚,你才晓得佛是非学不可,不学太苦了,不学不知道怎么过日子,糊里糊涂过一生,真叫醉生梦死。学了佛之后就明白了,转烦恼为菩提,转烦恼的生活为智慧的生活,这是学佛的好处,整个人生都转变过来了。佛法不能不学,特别是我们提到的这几部大乘经,这几部大乘经可以说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委曲婉转,学了马上就有用,活学活用,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