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前有两个饿鬼,共有著一只小箱、一根棍杖、一双木屐。两个鬼争执起来,都想各自拥有这三样东西。吵嚷了整整一天,无法平分。这时有一个人走来,见了这般情形,便问道:「这箧、杖、屐有什么奇异,你们争执得这般怒气冲冲?」二鬼答道:「我这箧么,能产生一切东西,衣服、饮食、床褥、卧具之类生活用品,都可从里面得到;执了这根杖么,怨敌就降服,不敢再对抗了:穿上这屐么,能令人自在飞行,毫无阻碍。」这人听罢,便对鬼说道:「你们稍稍退后一点,我会为你们平分的。」鬼听了这话,便即刻远远地避开了。这人说时迟那时快,抱箧,捉杖,蹑屐,飞腾而去。二鬼愕然,竟然一无所得。人对鬼说道:「你俩所争的东西,我拿去了。如今让你们再没有什么好争的了。」
饿鬼譬喻众魔及外道:布施就好比是箧,人、天等五道众生的生活用具都可从这里面产生:禅定则好比是杖,可以消灭降伏邪魔、烦恼之类的怨贼:持戒就如屐,穿上它,必可以升在人、天之类善道。众魔及外道争这个箧,譬喻在烦恼垢染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若是能修行善行、布施、持戒、禅定,便可以出离苦境,获得道果。
这故事比喻∶布施譬如宝箱,人天一切享用物资都从布施的善因出生∶禅定如宝杖,修定能降伏烦恼的怨贼;持戒如宝屐,戒律清净必升人天道中。两个鬼譬如诸魔外道,外道们在有漏法中强求果报,结果是空无所得。只有一心一意,修诸善行,以及布施、持戒、禅定,就能脱离苦恼,获证道果。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41、毗舍阇鬼喻
昔有二毗舍阇鬼①,共有一箧、一杖、一屐②。二鬼共诤③,各各欲得。二鬼纷纭,竟日不能使平。时有一人,来见之已,而问之言:“此箧、杖、屐有何奇异?汝等共诤,瞋忿乃尔?”二鬼答言:“我此箧者,能出一切衣服、饮食、床褥、卧具,资生之物④,尽从中出。执此杖者,怨敌归服⑤,无敢与诤。”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罣碍。”此人闻已,即语鬼言:“汝等小远,我当为尔⑥平等分之。”鬼闻其语,寻即远避。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二鬼愕然,竟无所得。人语鬼言:“尔等所诤,我已得去。今使尔等更无所诤。”
毗舍阇者,喻于众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箧,人天五道⑦资用之具,皆从中出;禅定⑧如杖,消⑨伏魔怨烦恼之贼;持戒如屐,必升人、天。诸魔外道诤箧者,喻于有漏⑩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禅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
注释:
①毘舍闍鬼:梵文Pisaca,即饿鬼,又叫做噉精鬼,吸噉人以及五谷的精气。也译做颠狂鬼。
②屐: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齿的、或无齿;也有用草制或帛制的。
③诤:通“争”。
④资生之物:资生,凭借生存或维持生计。资生之物,即生活用品。
⑤服:他本作“伏”。
⑥尔:他本作“汝”。
⑦人天五道:即五趣,为人、天、傍生、鬼、地狱,因在五道中,人天为善趣,故首列之。
⑧禅定:禅与定之复合语。禅定指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
⑨消:他本作“销”。
⑩有漏:漏,为烦恼之代词,有漏即有烦恼,不能解脱。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