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三面,第六行,从第十段看起:
【非识、非有、非无,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相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即空。】
这一小段还是解释《起信论》里面所说,「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解释这几句。这几句很重要,它将一切法的真相为我们说破了,也就是诸法实相。「总谓一切法」,这一切法里面,不仅仅说的世间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也不例外。世出世间合起来讲,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六凡是世间,四圣是出世间,它的实相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是彼此相待相形,相待就是相对的。从什么地方对起?从见相对起,因为有见分这一边,就产生相分的那一边。假如我们对於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还没有法子体会,我们可以用更浅一点的比喻来说。想像,想是见分,一想就有相,那个相就是相分。我们想一个人,心里那个人的相就出来了,相待相形建立的。我们想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相就现前。想是见,是一边,相是另外一边。也许大家以为,这个想像是好懂,因为你有想,它就有相。所以有定功的人,我们世间人讲有天眼通的人,你在那里打妄想他知道,他怎么知道?因为你妄想当中现相,他就看到了;你在想什么想什么,他都见到了。你睡觉在作梦,你梦里干什么事情他也看到了,为什么?梦中有相,梦也是妄想变现出来的。所以你作梦,梦中有现相,旁边有功夫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你作梦在干些什么。而不知道我们现前,摆在眼前的,我们有身体,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森罗万象,这些现相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妄想变现出来的。离开妄想,就没有一切法。这个道理很深,事情很复杂,《华严》上讲无量因缘,不是很单纯的,无量因缘。但是总的原则,都是相对建立的。
我们表面看到,好像有、好像存在,事实确实不存在,当体即空。我们看到这个相明明存在,我们没有看到当体即空,没错!你没有看到,是因为你粗心大意,你没见到,你心里面的妄想执著从来没有间断过。诸位要听清楚,没有间断过。没有间断,就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没间断过,於是幻相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果这个念头断了,这个现相就没有了,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叫觉?迷的念头断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妄想变现的,妄想是迷执;迷执没有了,这个现相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只要有现相现前,你自己就要知道,我的迷没有断,无明妄想没断。怎么知道没断?这现相现前就没断;断了这相就没有了。你有没有破无明、有没有断妄想,这东西还得要问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面前,这个事实真相,后面还有详细的说明。
【当知般若 ,亦是与彼诸法相形。名为般若 耳,安可执著名字相。】
佛给我们讲般若 ,这是佛家的名词,般若 从哪里来的?也是跟一切诸法相对而建立的。佛法也是因缘生,既是因缘生法,无不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法也不例外。因此,佛所说的这些名相,不能执著,体会到它的意思就可以,执著不得,一执著就错了。我们学佛,要紧的是明心见性、破迷开悟,这才是我们学佛真实的目标,一著就错了。这是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执著名字相;名字相是相对建立的。因为众生愚痴,佛才说般若 ,般若 是从愚痴对立建立的。痴迷,佛才说般若 。
【前云明了无有定法,是清我见之源。今云破除攀缘妄想,是截我见之流。】
源流是一桩事情,像泉水一样,它的源头在哪里?泉水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流出来的?用这个来比喻妄想执著的根源,这是无始无明。前面经文为我们说「无有定法」,这是清除我见的源头。这个地方再给我们讲「破除攀缘妄想」,让这个源头就不起作用。由此可知,正因为妄想执著,那个无明才扩张,愈扩张愈大,愈扩张愈深,无明是这么起作用的。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不了达十法界理事,唯一真如,同体平等。】
这是把源流的样子说出来了,也就是根本无明的现象,根本无明是什么样子?这个地方说的就是。一切众生,这是迷,无明不断的在增长、不断的在扩张,这是讲我们现前众生相。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从本以来」,从本以来,有些地方讲无始以来,意思完全相同,从本以来就是无始以来。「不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不明了、不通达十法界的道理,十法界的事实真相,不了解。十法界的理跟事是什么?「唯一真如」,理是真如,事也是真如,一如无二如。「同体平等」,体是真如,那怎么不平等?相虽然很多,无量无边、森罗万象,体是一个。古德从比喻当中为我们说出,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的器皿可以有无量种,各个差别不一样,但是它的体质都是黄金,没有两样,从体上看,平等的,从相上看,也平等的,相都是金,不管变成什么样子都是黄金的相。一般人讲,体平等可以接受,相怎么平等?相怎么不平等!你著相就不平等,你在相上起分别、起执著,就不平等;不著相,相平等。金手镯是金的相,金耳环也是金的相,都是金的相,怎么不平等?如果你起分别执著,手镯不是耳环,耳环绝对不是手镯,你是著了相分;不著相分,统统是金之相。体是黄金,平等的,相都是金之相,那还是平等,相也平等。理事都平等。我们现在迷了,在这里面起妄想、起执著,这个妄想执著「念念相续」,它不间断。妄想执著的念虽然很短暂,前面念头灭了,后面念头就生了。念头生灭不停、生灭不住,这个事情麻烦,它不能断掉。「未曾离念」,前念灭,后念立刻就生,没离念,「谓之无始无明」。这一段文非常之好,第十二段、第十三段,这两小段把无始无明的样子、无始无明的来源,为我们说出来。文字不多,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初学佛,无始无明很不容易搞清楚,很难了解这个事实,难得小注里头说得这么详细、这么明白,用字不多。如果没达到这个境界,说实在的话,这个话说不出来,不容易!
【今欲返本还源】
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要返本还源,为的就是明心见性,为的就是找回自己。宗门里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就是为这么一桩事情,要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那个是自己的本能。这个意思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要把自性找回来,那就成佛了,这叫做返本还源。
【故必须从根本解决】
这是最直接的、最聪明的、最为第一的,不从枝叶,从根本。根本我们现在晓得,根本就是妄念,现在要直接从根本上下手。
【以断其念】
把妄想执著破掉,断妄念。知道这个方法的人很多,不但宗门知道,教下的人也知道。可是怎么样?「难哉难哉」,真难!这说得很清楚,你试试看,你把妄念断掉,你断,看你断得了断不了;不但断不了,愈断愈多。不断好像我还没有妄念,这一想断妄念,妄念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难,真难!
【因其难也,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令其随顺得入。】
就是因为太难,所以佛给我们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佛为我们说了无量法门。这些法门干什么的?都是断妄想杂念。这一点诸位必须要知道,你要不知道这一个原则,说老实话,你就不会用功,你用功往往就用错了。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无论在家、出家,一入佛门就教给你持戒第一。为什么教你持戒,把持戒当作第一门功课?它重要,因戒生定,你不持戒你就不能得定,因定开慧,就开悟,就悟入心性;你不得定,你就不能开智慧。於是大家很认真去持戒,戒律持得非常精严,能不能得定?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他观念错了。他分别戒律、执著戒律,要把分别执著破掉才行。你用分别执著去持戒,你怎么会得定?戒律持得再好,他所得的是人天福报,有漏的福报,他很善良,不做恶业,他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诸位念《坛经》就晓得,六祖大师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持戒,一般人把意思弄错了;持戒是自己持戒,没有叫别人持戒,我自己守规矩,没有叫别人守规矩。我持戒,他都不持戒,那个又破戒,他心还能定得下来吗?他怎么能得定?他不能得定,不但不能得定,自己修的是不错,持戒了,起心动念都不善,「这个破戒,那个造罪业」,你说糟糕不糟糕!心还是被境界转,不是为好境界转,被坏境界转,这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持戒。佛讲持戒没错,我们这个持法,三世佛见到都摇头,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戒叫做清凉,谁得清凉?自己得清凉。特别是大乘;小乘的戒在相上,小乘是论事不论心,小乘戒比较容易持,完全在事相,著相,小乘修行相当困难;大乘戒在心地,论心不论事,在心地,心地清净,所以他容易成就定慧。跟小乘比较起来,大乘是捷径,修行的径路。佛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因为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哪一个人适合於哪一个法门,只要适合於他,所谓是契机,就很容易成就;修学一个不契机的法门,就非常困难。这种例子,大小乘经上都说得很多。所以法要对机,若不对机,就很难得效果。底下紧接著,哪一种法门让我们也能随顺而入?下面一定要说到,不说就很对不起我们。
【《起信论》云: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真的说不出来,真的是一,一怎么说?二才可以说。诸位要记住,说也是相对相形的,没有相对相形就说不出。因此言说相不可以执著,要离言说相,道理就在此地。
【问曰:若如是义,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
说都不能说了,你怎么能令一切众生随顺而得入,就是证入?怎么能令一切众生入这个境界?
【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无有能念可念,是名随顺。】
这几句话,是《起信论》上的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我们把随顺这个意思也搞错了。我们这个随顺变成什么?随便!那个不行,那不是随顺。你看看,人家说的这个随顺的标准,什么叫随顺?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从来没有随顺过。虽说,无有能说可说,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有能说、有所说的,没有这个念头;虽念,也没有分别有一个能念、所念,没动这个念头。虽念,譬如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阿弥陀佛确实没有停过,一句接著一句念,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我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的」,从来没有这个念头,这叫随顺。诸位要晓得,能够这样随顺,你的念佛功夫那叫理念。理念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了不起的功夫!这是讲在念佛上。如果用在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虽念,无有能念可念」;可念就是所念,无有能念、无有所念,这个修行的功夫就得力。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在这里面成就了。这种成就比念佛难,为什么难?念佛,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确实我是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我一天念几千声佛号,一天念一万声佛号,确实有能、有所;有能、有所搞其他的法门,不行!你还是凡夫,你不能见性,你不能超越三界。我们念佛有能念、有所念,照样往生,叫带业往生。诸位要知道,能所不断能成就,只有净土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你找不到第二门。这一门真是把我们救了,我们离开这一门,说老实话,没救!离开这一门,你一定要做到能所双忘,你才有希望,只要有能、有所,你就没希望,这一生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若离於念,名为得入。」由此可知,随顺实在讲就是离念,离念才随顺,有念随什么顺?这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把随顺两个字的定义给我们说出来。由此可知,他这个境界实在是高。
【心虽无法】
这是真的,真心确实无法,一法不立。我们佛门里也常常有这么一句话:「佛氏门中,一法不立」,就是清净心中一法不立。
【而法从心生】
十法界森罗万象是从心生的。心是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从体起相,相从心生。相虽然无量无边,体是一个。
【因诸法一如,故不可说。】
一就不可说。
【因真心无念,故不可念。】
有念就是妄念,必须念无能所,那就是无念;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个话就很难懂了。刚才讲性跟相是一不是二,你懂不懂?如果再不懂的话,金跟器是一不是二,那我懂了,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知道金跟器是一不是二,性相就不二。无念是性,念是相,无念跟有念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比较深一点,要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了,受用无穷,我们才真正得自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受用。也就是说,经论上讲的随顺、随喜我们懂了,我们可以做到,做到了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过佛菩萨的日子。你要是不懂、不明了,我们过的是凡夫的生活,凡夫的日子,这个日子不好过,佛菩萨的日子得大自在。知道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就是真理,这就是自性,宗门所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什么样的境界、是怎么回事情?很少人听说,也很少人给你讲,我们这个机会不错,在这个地方看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明心见性的样子,说一个总结的话,「万法一如」。所有一切相对的,到他这里都圆融,所以说都会归到自性。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为什么?真是体,妄是相;真是理,妄是事;体相不二,理事不二,真妄就不二。从理事不二里面又出现了一个事实真相,事事都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真法界的现象。从事事无碍上我们明了了,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不二也可以叫一如,是非一如,邪正一如,那看得更微细、更透彻了。诸位要晓得,心里头决定没有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才一如,才不二;稍稍有一点执著、有一点分别,善决定不是恶,恶决定不是善;邪决定不是正,正决定不是邪。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二,不一,万法不一;心到清净平等,万法不二。你不二就是一,你懂不懂?你能在这上透过,就有受用,如果不会,老实念阿弥陀佛吧!
【念是业识,性体并无是事。】
这个念就是起心动念,不管你动什么念头,只要有念,就是业识。业识是什么?阿赖耶识的三细相,第一个无明业相。这个念,法相宗里面所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念就是不觉、就是无明,所以是阿赖耶识里面的无明业相。性体里面确实没有,真如本性里面没有念,没有起心动念。由此可知,起心动念跟真心本性没有关系。就好像阴天,云彩很多很浓厚把太阳遮住,我们看不到太阳,这个很厚的云层就像业识,太阳上确实没有云层、没有云彩遮住,这个云彩跟太阳不相干,就是这么个道理。
【此明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
这就说明白,业识不管它怎么起、不管它怎么动,就是无论它怎么样的活动,与真心、与本性都没有关系。
【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这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说出他的见地,他真的见到了,清净心本性里面,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就没有染污的。五祖忍和尚同意了他这句话,对,没错!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过;就像太阳一样,从来没有云彩遮住过。我们今天心性不能现前,被无明烦恼障碍住,这是我们现在的现象。无明烦恼是个什么东西?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就是一个妄念,它不是真的。可是这个妄念如果继续不断,它就起作用。什么作用?障碍本性,本性的作用不能现前,它起这个作用。我们看看,无明妄想、无明业识,或者讲一念无明,它是什么东西?这一桩事,世尊在《楞严经》上也讲得很透彻,但是《楞严经》的文字深,这个地方浅。它这一段写得是真好!我们没有办法不佩服。《楞严》那一段看不懂,看这个看懂了。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
这就讲了,一念无明是什么?一念无明的真相就是这个。《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实在讲是极短暂的时间,短暂到我们无法想像、无法思惟。这个经上世尊做比喻,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个大概,没有办法比得恰好。比喻里面所说的,我们就无法想像。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平常弹指,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这是无明,这叫妄想。所以那个妄想不要想错了,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叫妄想,哪里是这个,佛讲的不是这个,这种妄想太粗了,佛讲的这个妄想,是一刹那里面九百生灭,是这个,你根本就不晓得,谁知道这个现象!当处生、当处灭,刹那不停,这是它的现象、是它的样子。
【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
麻烦就在这里,十法界六道轮回是这么变现出来的。他那个妄念不停,「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前面念灭尽,后面它又起来,刹那九百生灭。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不相同?十法界是讲大的;细说每一个众生都不相同,每一个现象都不相同,这就是那个念头在变。它要是不变,不都相同了吗?生跟灭都相同。它会变,这一变就不相同,这就是世尊在大经上讲的无量因缘。因为无量因缘,现无量的现相,这现相不相同。我们讲堂坐这么多人,没有看到两个人的面貌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念不相同。念要是相同,你两个人的面貌一定相同,相就相同。什么人的面貌相同?佛的面貌相同,因为佛没有念,所以现出的相都一样。菩萨的相很接近,但是还是不相同,为什么?菩萨还有一念生相无明没断,那一念生相彼此也有差别,所以菩萨的相大同小异。罗汉的相就各个不相同,为什么?罗汉无明没破,只断见思,无明没破,所以他那个念差别很大,罗汉的相貌各个不相同。何况凡夫?道理在此地。
「念念相续」,实实在在讲,要把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就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或者叫连续相。我们眼前摆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认为真有,你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要怎样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受持,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说相、不著心缘相,心里头干干净净,一法不著,这叫受持;我自己受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那叫演;别人来问,我跟他说明,叫说;这叫受持演说。那就是真正修般若 了,真正修金刚般若 波罗蜜,真修了。诸位要听清楚,教你不执著名字相,不是没有名字;教你不执著言说相,不是没有言说;教你不执著心缘相,不是没有森罗万象;必须在境界里面明了不二,经上常讲的懂得会归自性,这才叫真正修般若 行,这叫大乘。我们不明了这个真相,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我们怀疑,不知道佛为什么要教我们这样做。譬如刚才我举念佛这个例子,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不断,手上掐珠不断,心里头决定没有能念、所念这个念头,能所两边都离。我们阿弥陀佛句句不停,不著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相,不著空相;心里头又若无其事,能念、所念都没有,不著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正在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空有两边不住,这叫真会念佛,刚才讲这叫理念,往生的时候生实报庄严土。著相念,有能念、有所念,愿心恳切,信心坚固,愿心恳切,生凡圣同居土,都能往生。这个后面会讲到。
【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无实。】
实在讲不仅是讲理,理里面有事,就是眼前的现象。说得亲切一点,我们的身相,我们日常生活周边环境的现象,环境不外乎人事的环境,跟我们往来的人,物质环境,我们衣食住行的受用,是什么?就是「念念相续,随灭随起」,没有东西,犹如空花。空花,佛在经中常常用这个比喻,空中确实没有花,什么时候看到空中有花?眼睛害病了,就看到空花,诸位害过眼病的人,就有这个经验,看到空中会有花,看到灯上会有个圆影,眼睛害毛病就有圆影,空中就现花。好眼睛的人看不到,空中没有花,灯上也没有圆影。这是说明假的不是真的,你看错了,是你的幻觉。
「幻有无实」,幻觉好像是有,实实在在没有。诸位要晓得,实实在在讲没有这个身,不但没有这个身,也没有这个心。我们起心动念的心,没有!起心动念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假的不是真的,这都是有为法,《金刚经》后头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但这个身没有,我们能够思惟想像、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没有,这给你说的是真相,给你讲的是事实。你现在生活得这么痛苦,活得这么可怜,原因在哪里?你把幻有不实的东西当作真有,无量无边的苦恼就从这个地方生的,冤枉不冤枉!本来没有的事情,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过苦日子,你要是豁然明白,那你就得大自在!这才晓得事实真相,然后你在这个世间,天天玩耍,天天游戏,游戏神通,快快乐乐,永远没有苦了。为什么?你过的是一如不二的日子,一如不二是诸佛与大菩萨的生活,你把你自己提升了,过佛菩萨的日子,不再搞六道轮回了。「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真的没有关系,因为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知道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就觉了,所以念不怕,怕你不觉。觉了,你就是佛菩萨;不觉,你是生死凡夫,就在这一念之间,众生跟佛的差别一念之间。
【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归源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底明了事实真相,只有一条路,确实没有二路。这一条路是什么?离念而已。这个离念难,太难!所以佛开方便门,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法门,为我们开无量法门。在无量法门里面: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
一切诸佛赞叹这个法门,不是没有道理,不是随便赞叹。诸佛如来智慧已经究竟圆满,他哪有随便赞叹、哪有错误赞叹,他说的话决定真实。这才晓得,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法门,它是断念方便之方便,所以它是究竟方便、彻底方便。它方便在哪里?
【不念他念而念佛,这就是方便的方便,亦是转换一个念头。】
他没有断念,他把念头转了。所有一切念头我都不念,我就念佛。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什么就现什么,念佛就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十法界,刚才讲,那个相在那里变化,无量相变化,变化的因就是念头,因为念头不同,所以形相不同。他专念佛,他就变成佛的相;念菩萨,就变成菩萨相;念贪就变饿鬼相,饿鬼是悭贪;念瞋恚、念嫉妒,就是地狱相;念是愚痴就是畜生相,念什么就现什么相。所以念佛,是把念头转到第一殊胜:念佛。
【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
宗门教下法门无量,总而言之,不外止观这个原则,念佛比修止观还要来得亲切。为什么?下面说了:
【盖作观,可说是智念。】
修止观、修禅定,禅定是般若 ,这一点诸位同修要知道,中国禅宗所修的是般若 波罗蜜,不是六度里头的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一开头就说出它的宗旨,「大众总修般若 波罗蜜多」,一开口就说出来了,中国的禅宗是修般若 。所以禅宗以《金刚经》印心,依照《金刚经》的理论方法来修行。所以止观是智念,把念头转成智慧了。一切言说相、名字相、境界相他都不著,不著是智慧,所以他是智念。
【念佛是净念】
念佛不是智念,是净念。
【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
我们过去这个念头是污染的、是不清净的,用这一句佛号,把一切杂念、染念都换过来,变成净念。所以这个法门叫净宗。
【一心念之】
念佛的秘诀就是一心称念,一心是秘诀。怎样得到一心?这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的,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净就是不疑、不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就成功了。
【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
治是对治,把从前那些杂乱的念头统统改过来,改成纯一之念。所以它亲切,这个法门殊胜。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
从字面上来翻译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所以从字面上翻成中国话,阿弥陀佛就翻成无量觉。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无有一法不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
觉个什么?觉悟到本性本来无念、本来不染,本无分别执著,这本来无的,那你就真的觉了。你还有分别执著,你没觉,你还在迷。几时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分别执著,我们常讲的,你真的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觉了。「故曰,更亲切。」更亲切到这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确实比智念来得亲切,也就是说比修止观、修禅来得亲切、高明。法门如是的殊胜,多少人错过了,你要问为什么错过?他不知道,所以不识货。金刚宝石从眼前过,把它当作碎玻璃,没看在眼里,不知道那是无价之宝,真的是当面错过,非常可惜。
【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
这是念佛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道理就在此地。修其他的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一定要到念而无念,才得受用、才算是成就。念跟无念还是二不是一,你就不得成就,你就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你过的日子还是生死凡夫过的日子,你不是佛菩萨。如果你真的到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那恭喜你,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是佛的生活,那个没有话说。在凡夫真难,凡夫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都是分别、都是妄想、都是执著,理摆在面前做不到。念佛这个法门,行!没到这个功夫,没到这个功夫就带业!只要你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具足。我真正相信,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那个地方真的有极乐世界,真正有阿弥陀佛,真正有许多念佛人都到那里去往生,我真正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信具足了。我愿意去,我愿意舍弃现前的六道轮回,我愿意舍弃现前的十法界,要有这个愿。有很多人学禅,禅是明心见性,又有一些人学密,即身成佛,这是什么?十法界放不下,明心见性、即身成佛都在十法界。净宗的眼光远大、志气宏伟,十法界叫我作佛、作菩萨,不要!我都把它放弃,我都不稀罕它,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去见阿弥陀佛。六道、十法界统统放下,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有那么一点财产算什么,你的财富能够跟大梵天王比吗?差远了!大梵天王,经上讲「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他做得到,他有,你有多少七宝?银行保险箱那么一点点大,我看装一箱就不得了,那算什么!人家那个七宝,大千世界来装,都放得下,你迷那么一点点就太可怜!一定要统统放下,放下了,你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佛力加得上。你不肯放下,抗拒,佛力想加持你,你障碍了,佛力加不上,统统放下了,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接引往生。你的功力要好,接引往生随时可以去,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可以去,不一定要等命终,随时能去得了。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你是带业往生,前面讲念而无念,没有能够融成一体,没这个功夫;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就把你提拔到阿惟越致菩萨,此地讲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什么样的菩萨?圆教初住地位。圆教初住,就是别教的初地。江味农居士这个讲法,我并不赞成。为什么?因为他讲那个地位太低了。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还有退转。阿鞞跋致是不退转,不退转应该是什么菩萨?八地,八地菩萨叫不动地,永远不退转。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是一样的,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说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意思都一样,翻译的不相同。净宗许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七地以上,这个讲法我想想很有道理,不过分,如果不是七地以上,诸佛菩萨那样的赞叹,好像有点过分,他才是圆初住,赞叹就过分了,七地菩萨的话,那赞叹没有话说。我们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应当肯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七地以上的境界。这个话不是我们没有理由,随便在这里推想的,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跟佛都相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体质相同,皆是紫磨金色身。相貌相同、一切受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相同,居然跟佛差不多。你要晓得,初地菩萨跟佛是差太多了;七地、八地跟佛差不多,我们点头相信,真是差不多,靠得很近,初住差太多了。
这是我们细细去想,我们根据经典。世尊灭度之前,为我们后学说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我们依法,《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无量寿经》这是法,根据经典里面所说的,不像是圆初住,真的很像是圆教八地菩萨,他的一切跟佛就差不多,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这样子,这个我在讲堂上多次跟诸位宣讲,绝对不是自己能力,是享阿弥陀佛的福,阿弥陀佛把我们提拔上去享福。如果不得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我们自己往生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信的地位,这个要知道,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圆教,那个地方最低的地位是初信位的菩萨,凭自己功夫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虽是初信位的菩萨,阿弥陀佛拉一把,把我们拉到八地菩萨那儿去了,这个要知道。所以到那个地方阿惟越致,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四十八愿加持的。这个便宜占大了,真正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无量法门里面统统没有,你去查《大藏经》,你查不到,唯独这个法门,所以它是无比的殊胜,得一切诸佛的赞叹。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发愿修学这个法门,这的确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就。如其不然,你决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这一生当中去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就了。我们往下看: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
这句话是真的。你要是想修其他法门,要修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的地位,你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算起?从你证得小乘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没有证须陀洹果以前所修的统统不算,要加上以前所修的,那是久远劫数,不只三个阿僧只劫。这是说,你修别的法门到这个地步,难,太难太难!你修这个法门一生成就。
【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诸位同修,如果你真的把大乘佛法门门都看到,看到之后就有比较,门门看到之后你才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不但身心世界放下,连佛法也彻底放下了。过去莲池大师明白了、看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不要了,经教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放下了,你们谁要修,你们去修。经教法门统统放下,他老人家最后依什么?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彻底觉悟的人,究竟觉悟的人,他才肯这么干,不是真正究竟彻底觉悟,他放不下。这个经还不错,那个法门也很好,於是乎虽然念佛,又怀疑、又夹杂,怀疑《弥陀经》不如《华严》,怀疑《弥陀经》不如《楞严》,怀疑念佛不如参禅,怀疑念佛不如念咒,疑心病!这里头有夹杂许多,结果一样也没成功,什么也学不好。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世出世法成就都在专精,你要想成就,你要是不依这两个字,那就难!依照这两个字去做,就不难。要专、要精。
【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
这是江居士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能够听到这个法门,实在是大幸。梅光羲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里面,引用彭际清的话,他说「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不能不珍惜。这个地方「幸闻此法」就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了,怎么可以蹉跎?蹉跎是犹豫不决,不能够肯定、斩钉断铁,我们要智取。
【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
真切要有行动表现,没有行动表现不行,这个行动就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一念之外,别无二念。若有别念,那都是打闲岔,那都是业障、都是魔障。用什么方法消除业障跟魔障?一句阿弥陀佛,专念就消除了,不专就被魔障障碍了。
【所以念佛人,於断念一层,纵令未易办到。】
断念跟其他法门一样,那是圆满的成就。因为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念没断。
【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两句务必要做到。】
这是真的,你要做不到不能往生,一定要做到。昨天有个同修来告诉我,苏居士非常难得,前几天帮助一个老太太念佛往生了,这个老太太年岁很大,有九十岁,孤苦伶仃。她在病危时候,念念当中舍不得她有一栋房子,苏居士劝她放下,这一放下,不到十分钟就往生了。所以对这个世间丝毫贪恋都不行,有一丝毫的贪恋就不能往生。房子放下了,不要说房子我要交代给什么人,那就糟了,管他什么人,不要去理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谁拿去都好,不要说我要交代这个人,那个人不可靠,完了,你这一生就完了,你还是放不下,还是在打妄想。什么都不要想,彻底放下!一放下感应就现前,她就见到西方三圣,真正不可思议。这个老太太一生没有闻过佛法,临终才闻到,跟第十八愿讲的完全相应,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临终遇善知识,善知识一开导,她就觉悟、她就接受、她就听话,念佛,西方三圣马上现前,证明第十八愿是千真万确。
此地「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指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对象,六根所缘的对象统统要放下,你的心才专、才精。有一样放不下,你是生死凡夫,你样子像是在学佛,其实你没有在学佛,你还是学生死凡夫,你还是在学六道轮回,这个不可以不知道。这两句话是《金刚经》上的,《金刚经》上在大原则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怎么讲法?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我心里面不染著六尘,心里干干净净;而生其心是生念佛之心,生专念阿弥陀佛之心,那你就成功。这两句务必要做到,江居士的语气非常恳切,使我们感动。
【念佛真实功夫,真实受用,如是如是。】
你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你有没有得到受用,就在这两句。你还是要著相、还是放不下,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也不得受用。不得受用,念佛的好处你没有得到,念佛的快乐你没有得到,念佛的自在你没有得到。真正得受用,法喜充满,真的是自在快乐、智慧充满,那怎么会一样!
【妄想是众生无始来之病根,万不可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
这是修行人不能不知道的。参禅的方法不恰当,不但不能得定,反而发生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著魔。为什么会著魔?勉强去断烦恼。说实在的话,著魔的人都是真用功的人,不是真用功的人绝对不会著魔。著魔都是真用功,真想断烦恼、真想成就,他不晓得道理,不懂方法,盲修瞎练,他搞错了。烦恼是无始劫来的病根,不是一下就能断得了。你要懂得它的道理,要用方法来调和,逐渐逐渐去减少,不是勉强一下能断得了,那就坏了,一定要出事情的。
【因妄想是本心之作用】
这妄想是念,念从心起。
【不过错用了,所以成病。】
我们常讲,你错用了心,错在哪里?错在分别执著。若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个心就用对了,就不错了。前面跟诸位说,理事不二,你的心用对了;理不是事,事不是理,你有分别、有执著,你就用错了。性相不二,用对了;性不是相,相不是性,你用错了,错在这里。如果用宗门的话,错在不知道会归自性。一如不二就是会归自性。能这样用法,会这个用法,这是佛菩萨,佛菩萨就是用这个心。不会用的,一切法当中起分别、起执著,是凡夫的用法,用错了。错了,所以成病。
参禅得了禅病,念佛也有著魔,念佛一般讲著魔比较少,但是不能说没有。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告诉我,在我没有到台中之前的两年,李老师曾经在台中打过几次精进佛七。精进佛七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超过十个人,主七师父的精神、能力照顾不到,所以那是小班制的。每一个人的用功情形,他都要照顾,他都要观察到;他功夫得力不得力,到什么程度,这个主七师都晓得。人太多了,他就没办法。所以精进佛七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他自己知道。其中有两个人著魔,用功不如法,就是此地讲的强制断烦恼,搞出毛病出来了。李老师慢慢的给他调整,差不多一年他才恢复正常,以后再不打精进佛七,他不敢打了。总不能说,好好的一个人到这里来念了七天佛,就变成神经不正常回去,那怎么能对得起人!不用功的不会,真正用功的会出毛病,真正用功,用功不如法。你看,老师在旁边指导,稍稍偏差一点都出事情。我们现在打佛七,绝对不会出毛病,佛七法会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一面念佛、一面是乱七八糟胡思乱想,这个不会出毛病。真正用功念佛不一样!念佛堂情形不相同。总而言之,决定不要勉强,决定不要刻意去压伏烦恼,这个不好。
【只要依照佛法,将其转换过来。】
就是把这些杂念妄想转过来,这就好,不要去断它,把它转过来。你要去断它,麻烦就来了;一转,什么事都没有。
【归到智念】
智念是用参禅的方法、持咒的方法、止观的方法,都是转成智念。
【我们念佛是转成净念】
念不要紧,不管什么念头,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转到阿弥陀佛上去,这就好,不要去断那个妄念,换句话说,那个妄念理都不去理它,第二句就换成阿弥陀佛,这不会出事情的,这是稳稳当当。
【久久自然无念】
时间久了,不要著急,有很多人念佛著急,念了三、四年,「法师,我怎么还不得一心?」他来问我,念了三、四年,还不得一心。我就告诉他: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得一心,你别指望。他说:为什么?因为你老是念著要得一心,这个妄念存在里头。你要得一心不乱,又夹杂一个「我什么时候得一心」,就糟糕了,你的一心怎么能得到?真正想得一心,得一心的念头没有了,念久了自自然然得一心。所以不能掺杂夹杂有个求一心的念头,那就坏了,不可以有的。久久自然无念,无念是妄念没有了,分别执著这个念头没有了。
【便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
这个时候,你真的功夫得力、真的功夫成就,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凡成圣,你的功夫不但成就,也可以说达到圆满。这样念佛往生,刚才讲了,你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同居土,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加持你才是阿惟越致菩萨,你真的变成阿惟越致菩萨,是你真的功夫成就了,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最低限度是真真实实的圆初住。今天时间到了。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