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转载,居士文章全文,《金刚经》要义:扫一切相,破一切执(五)——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金刚经》要义:扫一切相,破一切执(五)  

  5.破执相布施

  《金刚经》提倡不住相布施。佛陀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这段话的意思是:菩萨修行应破除一切分别执着,应无所执着地行布施,即不执着于一切法相而行布施。不执着于法相的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菩萨不应执着于外色外相上来施行布施,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菩萨就应当行不住外境的离相布施。佛陀还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菩萨不执着于法相的布施,其福德就像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虚空一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不可称量。

  布施是菩萨修行“六度”之一,放在“六度”之首,可见布施在修行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还是无畏布施,布施皆有住相布施和不住相布施之分。所谓住相布施,简单地说,就是布施时心里有种种分别执着,有种种思虑计较,有希求回报之心。一边布施,一边满脑子想着:我在行善,我在做好事,我在帮助别人,佛菩萨一定会保佑我吧?布施给谁好?布施多少合适?被施者得到我的帮助会不会很感动?我的布施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有多少功德?这种妄想杂念满天飞、心里不清净的布施就叫住相布施。反之,布施时什么也不想,布施了就布施了,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做过即丢开、放下,不留回想,也不求回报,就叫不住相布施。佛教中还有一个术语,叫“三轮体空”行布施。所谓三轮体空的布施,就是布施时不想我是施者,不想别人是受施者,也不想布施之事,即施者空,受者空,施事空,叫三轮体空。实际上“三轮体空”之布施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住相布施。

  不管住相布施还是不住相布施,凡布施皆有福德,但不住相布施的福德比住相布施的福德大得多,因为布施贵在一念善心和一念清净心,布施什么、布施给谁、布施多少并不重要,清净自在地布施,随缘随份随力地布施就好。

  佛陀指出,假若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此人获得的福德很多。但不应执着于福德之相,若执着于福德之相,就不能说得了很多的福德,因为福德也是因缘法,并无自性,其自性为空。

  《金刚经》认为,不住相布施不但能积累无量福德,而且因布施时心里清净的缘故,还能开启自性智慧。经文中说:“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意思是说,假若菩萨的心念执着于某种实在的物事上来行布施(住相布施),他的智慧就被遮蔽了,就犹如一个人走入黑暗之中,一无所见;假若菩萨的心念不执着于某种实在的物事来行布施(不住相布施),他的智慧就开发了,就如同人有眼睛,在明亮的阳光下,能看到大千世界的种种美景美色。

  可见,福德与智慧如影随形,是一体的两面。不住相布施表面看来是在修福,实际上同时也是在修慧,是福慧双修,双利双赢。因为不住相布施需要运用般若智慧才能做到,只有透彻理解了般若法所宣说的缘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了法执和我执,才能真正做到“无所住行于布施”。如果是住相布施的话,是只修福不修慧,当然与不住相布施不能相提并论,其功德也与不住相布施不可同日而语。

  布施并不难,尤其是偶尔为之的布施很容易做到,很多佛弟子平时经常在布施。那些不信佛的好心人虽然未必懂得佛法所说的布施的道理和功德,但他们相信“好人有好报”这种朴素的人生观,有时候也会凭自己的一颗善心行布施,如给街头的乞丐一枚硬币,在车上让个座位,或向受灾群众捐赠一些钱财物品等等。但要做到不住相布施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一辈子行不住相布施,那要有一定的道行和智慧才能做到。

  修布施法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很高的境界。凡夫俗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法执和我执,要在修行过程中逐渐将法执和我执一点点去除后,才能慢慢达到不住相布施的般若境界。刚刚接触佛教的人或初学佛者修布施法一般都是从住相布施开始的,在布施时心里难免有所求,一般是为了求福报、求好运、求功德才行布施,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随着修行境界的不断提高,妄想杂念减少了,贪欲私心减轻了,布施中的贪念、执心也会慢慢消除的,相信学佛多年的修行人在这方面一定深有体会。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