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转载,居士文章全文,《金刚经》要义:扫一切相,破一切执(二)——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金刚经》要义:扫一切相,破一切执(二)  

  2.扫四相、破四见

  《金刚经》中所说的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见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相,即相状、现象,广义上是指认识中的表象或概念(名)。简单地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直觉的对象称为相。《金刚经》否定一切相,认为一切相皆非真实,一切相皆虚妄不实。诸法实相(真如)离一切相,即实相无相。反过来说,离一切相才能体证诸法实相。

  《金刚经》是佛陀为最上乘的大乘菩萨说的,所以,佛陀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开宗明义地教导菩萨:要降伏虚妄之心,持守心念,首先就要扫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的分别执着。“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在《金刚经》中,佛陀一再强调扫四相的重要性。

  实际上四相隶属于法相,是法相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法相的范围很大很广,自然界的法相、社会领域的法相和心理、精神层面的法相统统都包括在内,而四相则侧重于社会领域的法相。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具有自然属性,但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属性,因为人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所以,较之于自然界的法相,社会领域的法相对于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故此,扫法相首先要扫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

  为什么会有“我相”?我相因我执而起。我执是世人与生俱来的“执心”。佛教所说的“我”不是指我自己,不是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而是指实有、实常、自为主宰的东西,或叫自存不依他的自在自主者。我分为法我(诸法实体)和人我(个体自我)。

  按照佛教的缘起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依条件而生,且不能恒常存在,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以独立自在、自为主宰的东西,这样的自在自主者绝对不可能存在,这就是佛教常说的“诸法无我”。无我,意谓一切万法都无常住不变、永恒实在的“我”(自为主宰者)存在,世间一切现象皆无独立实常的自性。无我与无自性、性空基本同义,只不过与“自性”相比,“我”多了“自为主宰”的含义。

  无我分为人无我和法无我二义。人无我的意思是众生个体皆由五蕴和合而成,没有众生所执为实常的自我。法无我的意思是世间一切法包括五蕴、四大等等,凡以名言概念表述的一切,皆是因缘所生法,皆是生灭法,或心识变现之法。可是,世人因迷惑颠倒,皆具有与生俱来的我执,错误地执着于实际上无“我”(自为主宰者)的东西,以为无“我”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我,将并非实常自主者看作实常自主之我。如执五蕴和合的肉身为实在的我,或执色身为我,或执心为我,或执五蕴外别有我,或执五蕴中有我等等,皆属我执。

  认为五蕴和合的身体是实我,或认为这个血肉之身就是真我,就着了我相。有了我相,就认为我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必须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维护自己的权益;认为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这样就有了你我他的分别;有了这种自他分别心,就会产生自己与他人的疏离感和隔阂感,甚至觉得自己与他人是矛盾对立的,于是就着了人相。有了人相,就必定会着众生相,将自我以外的众多他人划分为一个个群体,将自己所属的群体与其他群体对立起来。于是,群体之间就产生种种竞争、争执和冲突,甚至引发战争,这都是着了众生相导致的后果。实际上狭隘的集体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都可归入众生相。

  着了我相,就会产生种种执念和欲求,如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甚至梦想长生不老;希望自己爱恋的人永不分离,自己喜欢的东西永不毁坏;希望自己的财富永不散失,地位永不动摇,事业永不衰落,这样就着了寿者相。万事万物都存在外相,在缘尽消散之前事物的外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使用期限或存在的时限,这就是寿者相。如果把相对的稳定性当成了恒常不变的实体,这就着了寿者相,就会生起种种烦恼痛苦。例如人生短暂,最多也只能活百岁,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痴心梦想,若祈求永生不死就是执着于寿者相,只会增加无穷的烦恼和痛苦。

  四相皆起于我执。有了我执就产生种种烦恼痛苦,产生各种自私自利的念头,甚至干各种损人利己的坏事。所以,佛教认为我执是烦恼之根,一切烦恼皆从我执起;我执也是无明的主要内容,是使众生流转生死、世界恶浊不净的万恶之源。

  四相中的我相是根本,是核心。可以说,四相是我执的四个方面或四个层次。故此,要扫除四相必须先破除我执,若能破除我执,就能远离四相。所以,在《金刚经》中,佛陀教导菩萨应离四相而修一切善法,离四相而度一切众生,若不扫四相而修道修行,则不能成一切圣果。

  人的烦恼痛苦都因四相而起,若能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就不会有烦恼痛苦,不会起贪嗔痴慢疑之心。《金刚经》提到,佛陀在过去世被歌利王割肉喂鷹,当他被节节肢解时,他没有生起嗔恨之心,因为佛陀当时内心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的分别执着。

  四相皆由一念妄心而起,所以,四相其实就是四种主观观念的映射。相是现象,所以四相是从物质层面上说的。从心理层面而言,与“四相”相对应的是“四见”,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金刚经》说:“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见”意谓见解、观念。四见是执着四相所产生的四种主观心理意识,也是因缘而生,是假名称谓,由内心的妄念而生,确实没有这种种“见”的真实存在,只是随顺世俗,才说有四见罢了。若认为确实有四见的真实存在,就没有理解佛说法的旨趣。因为诸“见”若确实存在的话,就谈不上对治和断除了。按照佛理,只要转识成智,就能够消除四见。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